当影响力足以影响K线,就要思考如何善用影响力本身。
我常常听到“你喊一下xx吧”“你能把小地址给我跟单吗”等等声音。
是的,我发推特、频道是可以改变K线,但我应该为了改变K线来喊单吗?
我觉得很多人误解了或者根本没有理解叙事动力学。
不是因为我喊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会上涨;而是因为这个概念本来就会上涨,我只是发现并推动它。
一个meme下跌,不是因为有人卖了,而是因为没有人买。
常常听到有人说“内盘被刺死了”。卖出的一两千u如果能直接终结一个概念,只可能是因为这个概念在当前环境下就是错误的,它连一两千u的买量都无法吸引。
我们总有一种错觉:只要大家都不卖,价格就会上涨。
但实际上是:有人买,价格才会上涨。
我最害怕国人常说的“建设”:很多时候是拿着一个一般般的概念绑架社区,利用高控筹拉升,一定会有崩塌的那一天。而崩塌之时,就是社区怨怼之日。
我本质上是探讨叙事,选择好的方向去顺势而为;而不是执着于不好的叙事,去绑架社区。这就是叙事动力学和“建设”的根本区别。
而总有人问:你怎么不喊xx了?
你把我当什么?你的退出流动性工具?
我在 #
Eggflation# 的案例对一些人太好了。我对自己的道德上的要求,不是你们来道德绑架我的工具。
Eggflation 没涨的时候,还有人总在说:我看你天天在喊鸡蛋/你在建设鸡蛋。
我建设个🥚。
总有人可怜的大脑这辈子也无法明白市场上涨的根源。这些人就成为了退出流动性,却寄希望于某个领袖帮他们“建设”“拉盘”。
市场是一个混沌系统。我们只能做最初的推动者,那个扇动翅膀的蝴蝶。是否能形成龙卷风,没有人可以判断。
总有人不理解,把我当作一个必胜的法则,一个影响力的寻租工具。
我无意成为“大V”,我想成为真正的意见领袖,KOL中的KOL。
我从不做群氓的领袖。
我是 Sigma H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