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积分挑战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积分挑战
【Bybit x TOKEN2049 积分挑战赛】火热开启! 这一次,不止交易能拿奖,连「猜价格」+「做任务」都能轻松赚积分,兑换超丰富豪礼! 活动亮点抢先看: 🎯 每日价格竞猜 锁定热门币种,预测走势赢积分!边玩边学行情,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 完成交易任务 交易指定代币就送积分,交易越多,排名越高,赢奖机会也越大! 🎁 积分商城兑换 积分可在专属商城兑换超多实物周边、平台福利,甚至还有豪华大奖等你抽! 🏆 奖品一览: 🥇 一等奖:迪拜双人豪华之旅 🥈 二等奖:MacBook Pro 🥉 三等奖:iPhone 16 Pro 门槛低、玩法简单,每位用户都能冲榜赢奖! 立即参与: 👉 https://t.co/kUWsA5vCUM 活动时间有限,快拉上朋友一起猜币、冲榜、兑大奖! #Bybit# #TOKEN2049# #积分挑战# #价格竞猜# #赢iPhone16Pro# #抽MacBook# #迪拜豪华游#
Show more
0
1
1
0
兄弟们,@TreehouseFi Games 又搞大事情啦!首款游戏 “Shaka Shaka Tree” 上线刚满一个月,现在第二款超有趣的游戏 “Flower Bloom Bloom” 也来啦!这游戏简直是宝藏,今天必须给大伙好好唠唠。 先给新玩家们送个福利消息,只要是新用户,通过 Treehouse dApp 首次 mint 至少 0.1 tETH,就能解锁超棒的松鼠积分宝库,免费获得 100 游戏积分!这 100 积分可太香了,直接就能开启咱们的游戏之旅,用这些积分去挑战游戏,赢取更多 Nuts,美滋滋。 不过,想进入游戏室畅玩,还是有个小门槛的。玩家需要持有至少 0.1 tETH,要是不想弄 tETH 的话,有 1 个 Treehouse Squirrel Council NFT 也行。满足这个条件,就能打开游戏室的大门,开启欢乐游戏时光。 重点说说 “Flower Bloom Bloom” 这款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得很,就是彩票风格,但刺激感拉满!游戏里有 30 种独特的花,玩家每次要从里面选 6 朵。每周一和周四早上 9 点 UTC 是开奖时间,玩家可以手动选花,也能让游戏自动帮你选,两种方式中奖概率都一样,自动选花还能节省时间,简直太贴心了。每次猜测需要 5 个积分,每个玩家每次抽奖最多能猜 1000 次。要是选的花和开奖结果至少有 4 朵匹配,就能赢取丰厚的 Nuts 奖励,匹配的越多,奖励越丰厚,直接以小搏大!而且,游戏的彩票中奖概率在同类游戏里堪称最佳,30 选 6 的机制,让每个人都有很大机会中奖,真的超诱人。 我自己玩了之后,真的觉得体验感超棒。操作特别简单,就算是游戏小白也能轻松上手。等待开奖的过程特别刺激,心跳都跟着加快,那种期待自己中奖的感觉,真的让人欲罢不能。每一次猜测都像是一次冒险,说不定下一秒就能收获满满 Nuts,这种吸引力真的很难抵抗。 赶紧 Mint 至少 0.1 tETH,解锁松鼠积分宝库,拿上免费的 100 游戏积分,去 “Flower Bloom Bloom” 里大展身手,赢取 Nuts! 要是还想了解更多游戏详情,就去阅读我们的博客👉https://t.co/XHPmKN76iL ,或者看推文👉https://t.co/c832delvyb 想直接开玩的,点这里👉https://t.co/3QymsbclDX ,冲就完事儿!
Show more
🌳 FLOWER BLOOM BLOOM 🌷 Meet Alice—she’s got green fingers and a sharp eye for blooms. 🐿️ She’s set up a new corner in the Games Room! Think you can guess what’s about to blossom? 🌻 Try your hand at Flower Bloom Bloom: 👉 https://t.co/DgdXKNgyPe https://t.co/hH7xmfo0qB
Show more
0
158
170
36
坏消息,哥们操作一天 10sol亏完了 好消息,准备再冲10 $sol 练练手 所以上一轮不算,最新10 $SOL 挑战100 $SOL 开始 笨蛋钱包地址公开,顺便用axiom了👇 EhaBUjAE5Kd9nfxSiA4QFAWd13cU629eqwoTJBd7KcR8 义父们走我个链接让我吃点手续费,你们能拿2倍积分+10%手续费返还 https://t.co/BgRIrISBnM https://t.co/a9EY6t8hx4
Show more
0
32
29
7
Gomble Games 代币一周上涨147%,这让我想起去年SpaceKids NFT一度上涨到 $2000。现在空投可以领,截止到5月16日(过期销毁)。 当时因为是0成本空投,应该大部分人都参与了,快去看看自己有没有:https://t.co/buWwX6E2hP Gomble背景非常强,目前代币TGE半个月,后面应该还有很多动作。目前社区有很多活动可以参与: 一、Gomble当前活动 (1)https://t.co/aPp3nGWBM7 Launchpool (5月14 20:00截止) 🔹奖池:4,636,200 $GM 🔹参与方式:质押$GM或$ETH 🔹每小时实时到账,100%即时解锁 (2)参与 Binance Alpha $GM 已在Binance Alpha上线,在Binance交易所或者钱包交易$GM 可以获得Alpha积分。 考虑到目前代币市值较低,我进了点货,等爆发。 (3)Play the challenge 领取 $GM 后,可以参与挑战,赢了可以获得更多,输了则会失去部分代币。 二、$GM 目前是低市值项目吗? GOMBLE 是韩国顶级移动游戏公司 111 Percent 孵化的 Web3 游戏项目,一发布就获得了YZi Labs和Animoca Brands同时投资。 Gomble的目标市场是全球休闲游戏玩家(约20亿人),通过低门槛的Web3游戏吸引非加密用户。其竞争对手包括: 🔹Axie Infinity、The Sandbox:更偏向重度游戏和元宇宙,复杂性较高。 🔹Notcoin、Hamster Kombat:同样基于Telegram的Web3游戏,但社交机制和生态深度不如Gomble。 🔹Gomble通过“简单+社交+可持续”的差异化定位,在Web3游戏市场中占据独特位置。 市值对比如下: 目前$GM只有4684万美元,属于比较低的市值项目。据悉 Gomble 上一轮融资的估值在7000万美元,当前FDV离上一轮融资估值还差1.49倍,看来$GM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项目亮点 与传统的 Web3 游戏不同,GOMBLE 并不强调“打怪升级”,而是通过自研的 PoSQ(Proof of SQUAD)机制记录玩家之间的社交协作行为。激励分配的核心依据是谁和谁组队、完成了哪些任务、是否有共同参与。这种“社交即价值”的链上体系,彻底颠覆了钱包资产主导的游戏参与逻辑,有助于建立真正可持续的社群关系。 作为游戏平台GOMBLE 已上线多款游戏及 Telegram 小游戏,其中单款游戏 Eggdrop 在两周内吸金超过 200 万,日活峰值达到 60 万,超过行业平均留存率。 代币TGE后,GOMBLE计划推出更多自研游戏,并通过GOMBLE BUILDERS引入第三方游戏,目标覆盖111 Percent 的150+游戏目录。利用111 Percent的全球市场经验,进一步渗透欧美、东南亚等市场。
Show more
0
1
3
0
🚀 去中心 AI 创作新时代开启!OpenLedger @OpenledgerHQ 推出了其革新的 模型提案平台,为每一位 AI 构建者打开了 Web3 时代的大门。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自由提出 AI 模型创意,在链上透明构建,并用可验证的数据证明模型按预期运行。 🎯 模型提交链接: 👉 https://t.co/p7Qg5D2mN0 📢 目前 OpenLedger 正在举办 “Mint Your Model Madness” 模型提案挑战赛:提出你的 AI 模型构想 发推解释模型价值和用途!! Tag @OpenledgerHQ + “Mint Your Model Madness” 👉 入选即可获得可观的测试网积分奖励! 我对ai创作很期待,刚去操作了一下,期待能够上榜获得奖励! 我提出的ai模型名称Robot trading,也是未来web3玩家刚需!如果出现将改变web3眼下用户交易的现状! 关于Robot trading链上交易的想法: 随着web3的改变,在链上交易的玩家越来越多,需要更快更好的交易环境,Robot trading能够快速完成交易,无需跨链网络,直接兑换需要的币种,将所有网络统一在一起。也可以随时盯准市场的热点有效抓住机会让用户快速获利。 大家可以去参与试试体验测试⚠️⚠️注意了解他们的奖励规则: 每天最多可提名 2 篇帖子,用于下周通过表单计算测试网积分。⚠️7 天内至少需发布 5 篇提名,方可获得奖励。缺席超过 2 天将被取消资格。 每条有效提名帖子可获得 250 测试网积分(每天最多提名 2 人)。 完成 7 天的每日提名,最高可获得💰 4000 测试网积分,其中全程参与可获得 💰500 测试网积分奖励。测试网积分将记录您对 OpenLedger 的长期贡献和忠诚度,并计入更高的测试网等级。
Show more
Announcing OpenLedger’s Mint Your Model Madness Reward Contest! Join our 1-week event on OpenLedger Testnet, a first-of-its-kind challenge to propose the future of decentralized AI and earn massive rewards, becoming a founder of tomorrow's AI economy. Propose your unique AI model idea via https://t.co/Yp7wk1uZhH and share your experience on X. When you post, explain your model's purpose and value, tag @OpenledgerHQ, and mention Mint Your Model Madness in every post. You can also choose to post a screen recording/video of your thoughts and processes about why you chose a specific model, what ar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how it can be scaled and much more Eligible post types include: •Screenshots of your model page •Cool names for proposed models •Funny captions about the experience •Insightful threads about your model idea •Ideas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of your model •User generated visual content explaining their model Post as much as you like in these formats, but nominate up to 2 posts per day for testnet points consideration via the form next week. Minimum of 5 published nominations across 7 days is required to qualify for rewards. Missing more than 2 days will disqualify eligibility. Each valid nominated post earns 250 Testnet Points (nominate up to 2 per day). Complete all 7 days by nominating daily and earn up to a total of 4000 Testnet Points, which includes a 500 Testnet Points bonus for full participation. Testnet points track your long-term contribution and loyalty to OpenLedger and count towards higher testnet tiers. At the end of the week, submit your published post links through the nomination form we will provide. This is not just a contest; it is your gateway to becoming a builder. Propose. Publish. Win. Make history with OpenLedger!
Show more
0
4
3
0
🧐 AI 叙事回暖 MyShell 上涨的背后逻辑|Launchpad 发行机制如何点燃链上AI新范式? 过去一周,AI赛道都在反弹; $SHELL 一周暴涨近58%,不是偶然,是信号。 市场回暖时,最先动的永远是 Narrative 核心—— 而 MyShell,正是 Binance 和 BSC 联手押注的链上 AI 中枢项目。 不是炒概念,不是画饼,是在实打实 build 一个 Agent 生态 + 交易闭环 的基础设施。 现在回头看,$VICO 一周涨 10 倍,就是这场叙事启动的第一声枪响。 市场上大多数“AI币”只是画饼,Myshell @myshell_ai 推出了新平台的玩法,实打实构建链上AI的操作系统—— 1️⃣MyShell 的定位与生态概况—— Myshell 构建的是一套链上AI Agent生态系统,而且已经跑通了: 1)No-code模块化开发框架:普通用户也能快速生成Agent; 2)Shell积分系统 + Launchpad发行机制:打通交易与孵化; 3)流动性扶持计划:为优质Agent Token直接注入官方资金; 4)活跃开发者社群:已有真实的Agent产品在生态中运行 过去Web2的AI项目大多停留在“demo”阶段,而MyShell直接把AI应用的生成、交易、扩散全搬到链上,完成了基础设施闭环。 2️⃣ 为什么最近 $SHELL 涨得这么猛—— 回到开头的讨论,为什么 Shell 涨的这么猛,原因很简单: Narrative复活 + 基础面实打实增长。 Binance和BSC官方明确支持AI方向,MyShell是重点扶持对象,SHELL上线Upbit后流动性进一步打通,外部资金涌入,然后生态第一个孵化项目 $VICO ,市值一周增长10倍,验证了MyShell孵化体系的可行性; 多家DEX合作,支持Launchpad项目交易,流动性深度明显提升,当前正举办三重交易大赛,激励交易、持有、应用行为同步增长; 在链上Narrative重新点燃的早期阶段,能同时满足政策背书 + 生态落地 + 流动性改善的项目,屈指可数。 MyShell正好踩中全部。 2️⃣ $VICO 只是开始,机会在交易大赛—— MyShell最近的Launchpad首发项目 $VICO ,是一个面向开发者的Vibe Coding AI Agent项目,一周内市值上涨近10倍。 这说明了两个重要事实: MyShell孵化机制是真能带动项目爆发的 早期参与Launchpad,有超高Beta收益 MyShell 也顺势发起了为期 3 周的交易大赛(4.28 - 5.17),这场大赛本身就是一次新的机会窗口: 🎯 流动性支持计划(4.28 – 5.10) 表现优异的 Agent Token 可获官方钱包注资,长期保留。 🏆 黄金 Agent 争夺战 从优胜项目中选出“黄金 Token”,快照用户可平分奖励。 📈 交易榜单挑战赛(5.5 – 5.17) 总奖池超 10 万 $SHELL,每轮都有新机会! 3️⃣结语—— 另外说到开头的讨论, $SHELL 的这轮暴涨并不偶然,而是链上 AI 叙事与 Launchpad 实际落地的共振。 当前正处于 MyShell 生态启动初期: 项目有基本面; 有交易动能; 有平台支持; 有真实开发者参与; Launchpad 发展初期,又是币安如此支持的AI 项目,不跑出来一个金狗银狗的都说不过去,最近大家可以多关注下。
Show more
Our AI creator community showed up strong with the launch of Shell Launchpad. Now we’re turning up the heat. 🔥 1.34M $SHELL is being deployed to boost liquidity and ignite trading. Welcome to the MyShell Agent Token Trading Season: https://t.co/FByNfedfb4
Show more
0
0
2
0
Bybit CCCC 巴厘岛现场记录|Card3 项目方视角 1. Card3 项目参与 我代表 @card3_ai 以项目方身份,第一次参加 @Bybit_Official 在巴厘岛举办的 #CCCC2025Bali# 内容创作者大会。我们为现场 200 多位 KOL、项目方和 Bybit 内部同事定制了 NFC 社交卡,并上线了「Tap 2 Connect」现场积分排行榜——最终为最活跃的前 20 位社交高手送出了 @MemeCore_ORG $M Token + @iSafePal 硬件钱包,算是用最 builder 的方式向内容圈交了个朋友。 2. 🌿 @benbybit 花园 AMA,高光回放 在花园的圆桌 AMA,Ben 状态极好,面对几十位华语 KOL,两小时无保留开聊,从黑客事件、业务战略,到交易所之战、钱包产品、乃至中美市场博弈。 这些话很难在公开渠道听到,但都是真东西: - 黑客事件后的“收购邀约”某头部交易所发出投资收购邀约,剧本几乎照抄 FTX。Ben 没说狠话,但说得很重:“拒绝了,幸亏我们 solvent,能撑住。” - 除了币安和 OKX,Ben跟其他华人交易所老板之间其实关系都很熟,圈子还是那个圈子。 - CEX vs DEX: 主战场永远是 CEX。DEX 是“无 KYC 的刚需补充”,但成交量、深度、用户结构完全不同。 - CEX的Web3 钱包不是好生意, 认为OKX 投入 500+ 人做钱包,Ben 评价“不划算”。Bybit 决定未来关掉钱包业务,并暗示会有全新产品推出(还笑称因为 Bybit的黑客 被盗后,OKX 把钱包从主 App 拆出来了)。 - 美国市场计划 - Trump 回归,美国迎来 4 年加密监管友好的机会窗口期。Bybit 会进入美国市场,方式是与本地巨头(如贝莱德类型)合作,对方主导合规和关系, 拿60+%大头,Bybit 输出产品与交易能力。 - 警惕Coinbase的全球扩张: 合规交易所也开始下场做offshore业务, 他比较警惕Coinbase, Coinbase在收购Deribit (衍生品交易所Top3), Bybit其实本来也想投Deribit,但15亿美金黑客事件之后,只能暂时放弃。。 3. 🌏 中国市场的现实 - 去年中Bybit重新开放中国用户 KYC 注册,内部争议激烈,Ben 表示当时主要是为了对冲美国对离岸交易所的围堵策略。 - Bybit 从未做过中国 C2C出入金 通道,未来也不会。做了意味着要承担团队安全风险。 - 对香港用户审查更严格,因为 Bybit 正在重新申请香港持牌交易所。 - 场下有位大哥提到,香港持牌的 OSL 所其实内地流量不小,有内地“帽子叔叔”通过 OSL 卖币。目前OSL 甚至在协助地方政府推动监管框架,好为地方财政“卖币收入”铺路 . 4. Mantle($MNT)与交易所平台币之辨 Ben 再次强调:$MNT 不是 Bybit 平台币。 好的 CEX 不一定要发币。BNB 是历史产物。 Mantle 当前作为 L2 发展受限,未来将战略转型为「链上银行」,并与某家瑞士银行合作,Mantle用户可获得加密友好型银行账户。 5. 上币策略 & 团队文化:全面透明、深度联动 这次 CCCC 来了 30 多位 Bybit 华人同事,从新加坡、香港、迪拜等地飞来,涵盖产品、市场、现货、衍生品, 支付等核心板块。他们不是“主办方观众”,而是实打实的“全场 builder”,与项目方和 KOL 打成一片。 第一天早上的上币环节由现货负责人亲自讲解——从机制、流程到资源联动,内容透明、毫不遮掩。 Bybit 的上币打法非常结构化: 多元上币方式:Launchpool、Launchpad、Byvote、HODLverse 等模块组合出击,社区+生态+游戏化并重; 严选机制:只看“真实需求+产品力”,不卷叙事、不蹭热点、不搞“上所即巅峰”; 市场活动联动:如 Puzzle Hunt、Token Splash 等,强化用户参与度; Meme 市场反思:Trump 类 Meme 币虽爆,但流动性易枯竭,缺乏叙事支撑; 新叙事聚焦:RWA、AI Infra、链上数据(如 SoSoValue、RedStone、Hyperliquid)是 Bybit 重点关注方向。 6. 华语 KOL 生态印象小记 这次来了 150 多位内容创作者,大多数是天赋与努力兼备的 KOLs。随手记几位聊过的新老朋友: @Paris13Jeanne K线教主, 出众美貌+才华明明就是人生赢家,居然还是位卷王。大中午在沙滩拍完比基尼艳照,1小时内出片、剪辑、发推,推文质量不输品牌号。 @Goupenguin 挖矿小企鹅:传统金融出身,表达密度高,语速惊人(估计是我一天说话的 10 倍),难怪微博直播打狗每晚四位数在线。 @Mumu_yay Mumu 老师:谦虚“野生交易员”,实则全能选手, 晚宴“高抛低吸”小组战, 一秒抓住交易本质,带领小组在人数劣势下双料夺冠,Leader气场拉满。 @btc_jx 大名鼎鼎的静香小姐:KOL里社牛的社牛 (Card3线下社交挑战赛亚军),居然原来还是 #atomicals# 的家人, 给我看了她钱包里23年铭文大热时打的阿童木 $ATOM (ARC20), 一直没有卖, 抱团痛哭。 @jianguotz 建国同志:深藏不露的 OG 创业老兵,跨行业认知跨度惊人,听他讲话像加密行业口述史。 7. 市场周期这件事 与几位 Whale 级别的大户、VC 朋友与投研类 KOL 交流后发现: 观点分歧极大,乐观者与悲观者对半开。 但大家有一个共识: 逻辑自洽,仓位真实。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钱,为自己的判断下注。 8. 最后一点个人反思: 23 年曾做过播客,但没坚持下来。 这次回来最大的触动是——不做 KOL 也要做表达者。 观点、调研、交锋、记录、思考,是每一轮周期里真正留下来的“链上痕迹”。 再次感谢 @CCCCampus 主办方, 年底里斯本再见!
Show more
0
9
23
3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必须做自己的公链?最近这一年,红林律师和不少做出海、做平台、做区块链技术底层的从业者聊过关于“做不做公链”这件事。发现原本被视作币圈专属的事情,似乎也成了越来越多互联网创业者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有的团队开始研究底层架构,有的人尝试通过链连接支付网络和用户体系,还有的公司干脆直接下场做自己的链。 作为一名长期参与Web3.0商业项目合规服务的律师,我越来越觉得,这不只是技术选择、融资路径,甚至也不完全是Web3赛道内部的问题——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在全球化、账户体系、支付架构和产业控制力上的一次系统性挑战和机会。 这篇文章,结合我的观察、理解和业务中接触到的实践,抛砖引玉地抛出一些观点和判断,供互联网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参考和探讨。 # 国家层面:为什么中国需要一条自己的“数字出海通道”?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高铁、电网、通信基站这些实体工程上都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在数字世界的底层设施上,我们仍处于结构性依赖状态。 账号体系掌握在Google、Facebook手里,支付路径靠Visa、Mastercard和PayPal,广告流量买量则还得仰赖Google Ads、Meta Ads这些平台。在全球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上,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控制权。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你出海搞社交App、内容平台、电商商城,但只要海外平台一收政策,你可能连用户都找不到了。身份认证、支付通道、应用分发全是别人的,业务命脉始终系在别人手里。 而公链,提供了一种“底层系统级替代路径”:不依赖银行、信用卡,不需要手机号和Facebook账号,链上钱包即账户,稳定币即货币,链上行为即信用。这是一种全球通用、不受主权国家单一控制的数字底盘。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应用雏形,比如Telegram + TON 的组合,就已经在中亚、非洲、东南亚形成了一个“聊天+账户+支付”的新体系。用户在Telegram里就能转账USDT、完成购买、接入AI插件、参与游戏。它不靠App Store、不走Visa系统,也不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 这样的模型,其实本质上就是一套“数字世界里的离岸口岸”。 对中国来说,这个意义不在于“现在我们被制裁了”,而是:一旦世界变得更割裂,或者金融制裁成为常态,我们有没有备用的通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都在探索稳定币和公链结算系统,这是他们的应急方案,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应该是前置布局。 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要自己下场“发链”,而是意味着我们要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技术能力,并且能构建一套“由自己主导”的数字全球化路线。如果有一天,中国团队主导的某条链能在新兴市场成为数字身份入口、支付和资产通道,并与我们本土技术和贸易深度绑定,那它就不只是一个链项目,而是未来数字版“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 商业层面:出海的中国公司,为什么开始“带链”一起走? 今天再谈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已经不能只靠一款App、一套本地化方案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许多中国互联网项目在全球化中遇到三大典型痛点: 一是支付受限,很多国家银行卡渗透率低、本地支付混乱、国际清算体系门槛高,传统手段成本极高; 二是账号失效,你没法用微信、支付宝、手机号来构建用户体系,只能重新搭账户系统; 三是流量压缩,投放渠道和政策越来越苛刻,甚至面临内容限制和货币收紧。 也就是说,App可以出海,但App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却无法复制出去。而公链,恰恰是一种新的出海操作系统——它提供了全球通用的账户结构、稳定币结算能力和开放式资产激励模型,让你能在“无银行卡、无ID、无广告平台支持”的国家,也能低成本做生意。 比如 Bitget、OKX 这些平台,已经跑出了“链+钱包+支付”的组合拳,用户在非托管钱包中就能完成充值、打赏、积分兑换,背后接的正是他们自己的链和稳定币。而更轻量级的出海项目,也开始通过链上系统提供会员激励、NFT打赏、内容存证、积分分发这些“功能模块”,用链做运营的底层支撑。 这类“带链出海”的策略尤其适合金融体系不发达但用户基数庞大的区域,比如拉美、非洲、东南亚。在这些国家你很难拿到完整支付牌照、也很难对接本地清算机构,但你可以直接通过链和钱包完成端到端的闭环服务,且避开了传统合规的高门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系统是“我来做水电煤”,别人可以复用。你从一个App公司变成基础设施提供者,产业话语权也随之发生迁移。 从这个角度说,公链对中国出海企业的价值,不是融资工具,而是让你从App逻辑跃迁到系统逻辑,有机会主导新一代全球互联网的“通用技术接口”。 # 用户层面:账户、资产与身份的重构正在发生 从用户视角来看,公链最直接的改变,是它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账户”和“资产”。 Web2 的账户系统是“平台附属型”的:你有抖音号、微博号、小红书号,但本质上它们都属于平台,你没有迁移权、也无法独立存在。你在这些平台上积累的关系、内容、甚至收入,一旦账号被封或产品关停,就什么都不剩了。 而Web3钱包提供的是一种“用户主权账户”:地址是你的,资产是你的,内容和行为记录也可以变成资产或信用历史。你用钱包登录,不依赖平台数据库,你的NFT、代币、积分和身份,都可以跨平台使用。平台只是服务提供者,不再是资产的“唯一入口”。 像Farcaster、Lens Protocol这样的Web3社交应用,已经开始把“链上账户”变成你在社交网络中的ID。你的一条帖子,可能是链上的数据,可以变成NFT,可以携带收益权,可以迁移到其他平台。用户不再依附平台,而是成为可以自由移动、带资产走的“数字个体”。 这种趋势和年轻用户对平台的不信任感形成了某种对冲。很多人经历过账号被封、资金被冻结、数据丢失、粉丝清零,自然而然开始关注“我能不能自己保留我的数字资产”。钱包的普及,不只是“币圈工具”的扩散,而是用户开始理解:“一个账户可以是身份入口、资产载体、社交容器、信用凭证”的多重结构。 从这个角度看,链上账户体系未来有可能演化为一种“超级账号”,它整合了身份、资产、关系链、使用记录、激励积分……最终成为每个人在数字世界里的“自我主权节点”。 # 全球格局:下一轮基础设施竞赛已经打响 过去几年,公链已经从技术实验,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国际竞争。每一条头部公链,都在争夺未来数字世界的“水、电、网”话语权。而这场竞争不再是技术比拼那么简单,而是:谁能成为全球通用的账户系统、支付网络、数据通道和价值协议。 我们可以把目前全球头部公链的战略模式,拆成三类: 第一类:平台绑定型公链(Platform-native Chains) 代表项目:TON(Telegram)、Base(Coinbase)、BNB Chain(Binance) 这些链的共同特点是,有现成的海量流量平台为依托,链是平台用户资产和账户体系的延伸。 TON 依托 Telegram 的通讯网络与社交关系链,正在构建“链上账户 + 钱包 + 内容 + AI工具”的一体化平台。TON本身不是最强技术栈,但它有Telegram这个触达全球7亿用户的超级入口,并已打通USDT转账、小游戏支付、广告返佣、钱包身份验证等真实场景。在“链上生活基础设施”这块,TON是当前推进速度最快、用户增速最高的项目。 Base 是Coinbase推出的L2链,本质上是Coinbase的链上版本,强调“合规友好、开发者友好”。Base打通了Coinbase钱包、交易所账户、KYC信息,背后是美国合规资金和技术社区的强力支持。Base并不追求技术极致,而是成为美国加密企业和机构合规部署智能合约的首选平台。 BNB Chain 则是币安的全球交易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它更像一个商业闭环系统,凭借币安流量导入,BNB Chain 得以拥有大量活跃用户和真实交易数据。币安甚至开始“投资带用户上链”——谁能为链带来百万级活跃用户,币安就给生态激励。 这些“平台绑定型”链不是为了炒作,而是要在自己的平台上完成用户体系、支付系统和资产通路的闭环。它们的竞争优势是用户流量本身,竞争逻辑是“用链锁住平台用户资产”。 第二类:开发者原生型公链(Developer-first Chains) 代表项目:Solana、Polygon、Avalanche、Sui、Aptos 这类链从一开始就是为开发者准备的“通用操作系统”,目标是争夺最优秀的应用和开发团队。 Solana 是这类中的典型,主打高性能+低费用,在DePIN、链游、NFT、链上AI等新应用层方向非常活跃。虽然2022年曾因FTX事件一度失势,但2023年之后靠着“非EVM生态”和大型项目复兴重新崛起。现在的Solana更像是链上创业者最活跃的社区,拥有从移动钱包(Phantom)、手机终端(Saga)到支付工具(Solana Pay)的一整套工具链。 Polygon 是“以太坊扩容第一梯队”,在Web2对接方面推进极快,合作对象包括Nike、星巴克、Adobe、Stripe、迪士尼、印度政府等,主打“开发友好+企业友好+合规友好”三大标签。Polygon的战略不是抢C端,而是抢企业侧的合作通道。 Sui 与 Aptos 则来自原Meta团队,主打Move语言、模块化架构和金融级别安全性,开发体验和合约逻辑被认为优于Solidity。它们目前在东南亚和韩国开发圈中反响较好,但生态仍在冷启动中。 Avalanche 以“子网架构”为主打,为每个企业、政府、组织定制自己的链,参与了美洲多地政府稳定币、跨境金融项目,形成一种“链上SaaS”模式。 这类链的核心目标是——谁能成为下一代DApp开发的默认平台,谁就有机会像安卓/Windows一样,掌控数字世界的操作系统逻辑。 第三类:高频金融实用型公链(Payment-driven Chains) 代表项目:Tron、Stellar、Cosmos(部分) 这类链的特点是技术不复杂,但非常务实,不讲概念、专攻结算和支付。 Tron 虽然在西方社区名声一般,但在拉美、非洲、南亚却是真正的“链上支付大动脉”。链上USDT流转量长期居高不下,成为很多“不能通过银行账户转账”的用户的主结算路径。 Stellar 原本是做“跨境结算网络”,目标和SWIFT类似,但更轻量。其重点在于与传统金融机构对接,推动“稳定币作为跨国小额清算载体”的项目,合作银行和政府众多。 Cosmos 生态中部分链(比如Kava、Osmosis)也在走向稳定币、跨链支付场景。 这类链的生态未必活跃,但它们占据了现实世界中“金融基础设施未覆盖区域”的巨大需求空间。在全球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中,这类链成为数字现金网络的唯一选项。 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中国在这场基础设施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 目前来看,真正被广泛使用、生态成型、在全球拥有开发者和用户的公链中,中国主导的项目非常稀少。大多数链项目在国内定位不清、产品路线含糊、海外合规能力弱、商业化缺失。很多链甚至停留在“白皮书+技术演示+内部测试网”的阶段,离大规模真实使用还远得很。 而与此同时,别人的公链已经在接银行、建支付网络、拉开发者、进App Store、与主权政府对接项目……这不再是一场“看谁技术新”的比赛,而是看谁能把链变成现实世界的金融底盘、应用通路和身份凭证。 如果我们再不入局,不仅会丧失一次系统级的全球竞争窗口,更会让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继续受限于海外技术平台的“数字殖民体系”中——账户不是我们的,支付不是我们的,身份体系不是我们的,资产流转路径也不是我们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有没有必要做链”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机会做”的问题。机会窗口已在收缩,全球链上基础设施的秩序正在快速重组。现在不抢,未来就只能继续用别人的路,走自己的路子。 # 写在最后:从使用者到建设者,中国互联网需要自己的底层网络 对中国互联网而言,公链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某一批创业者的专属项目,而是一场全局性的产业升级契机。它不是Web3内部的事,而是决定中国数字经济下一步能否独立成长的关键变量。 做不做链,已经不是Web3创业者要回答的问题了,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要面对的现实。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用别人搭好的链,继续适配别人的清算系统、登录协议和账户规则,就像过去二十年我们习惯用Android、用Visa、用AWS那样。但问题是,当全球数字秩序开始重构,我们还要不要参与新一代系统级规则的制定?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不仅服务于国内用户,更能在全球产业协作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设施平台? 今天,做公链的人并不多。但趋势已经很清楚:不管是通信平台、金融机构、电商支付、内容平台,全球头部玩家都已经在用“链+账户+资产”的方式重塑自己的底层结构。而我们,正站在能否参与这一轮基础设施重建的临界点上。 我们深知这不是一场一两年能跑出来的快生意,而是一次需要产业共识、技术耐力和政策定力的长期工程。作为Web3.0法律合规服务机构,曼昆律师团队一直在支持华人主导的公链项目在全球范围的实践落地,共同推动、见证属于中国互联网的公链之路,也欢迎和更多互联网行业的伙伴们的交流与讨论。
Show more
0
8
17
7
深入了解 @humanode_io 的 BotBasher:守护 Web3 社区的创新利器 在 Web3 世界中,社区是项目的灵魂。然而,随着区块链和去中心化应用的普及,Sybil 攻击(通过创建多个虚假账户操纵系统)成了社区管理和奖励分配的“拦路虎”。 @humanode_io 推出的 BotBasher 是一款专为 Discord 和 Telegram 设计的身份验证工具 凭借私密的加密面部识别技术,它让社区管理者能够轻松识别真实用户,过滤机器人和多账户,维护公平与信任。 1️⃣BotBasher 是什么? BotBasher 是 Humanode 团队开发的一款集成于 Discord 和 Telegram 的应用,旨在通过加密生物识别技术,确保每个账户背后都是一位真实的人类。它的核心理念是“一人一账户”,通过 15 秒的面部扫描,验证用户的唯一性和活体状态,赋予通过验证的用户一个特殊的“人类认证”角色。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防止 Sybil 攻击,还能让 Web3 社区更安全、更真实。 1.1 它是如何工作的? BotBasher 使用 FaceTec 的生物识别技术,结合 Humanode 的加密框架,打造了一个既安全又私密的验证流程。用户只需在 Discord 或 Telegram 上启动 BotBasher,完成一次 15 秒的面部扫描,系统便会生成一个加密的 3D 生物识别模板,存储在可信执行环境中。整个过程无需提供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比如身份证或姓名),验证完成后,原始数据会被立即删除。 为了保持 Sybil 抗性,BotBasher 的 CVM(计算验证模块)每六个月会重置一次,用户需要重新验证。这就像给社区的“真实性”定期做一次体检,确保生态的健康和公平。 具体可以查看视频了解:https://t.co/ka0SFSTHpO 1.2 为什么它与众不同? 隐私第一:BotBasher 不收集任何 KYC(了解您的客户)信息,数据加密存储且定期清除,完美契合 Web3 的去中心化精神。 简单易用:无需代码、无需额外软件,15 秒完成验证,用户体验流畅。 跨平台神器:它能与 Galxe、TaskOn、https://t.co/jNXnigTfGO 等 Web3 互动平台无缝对接,助力社区活动和奖励分配。 免费开放:目前 BotBasher 对用户完全免费,只需每半年验证一次,降低使用门槛。 2️⃣BotBasher 能做什么? BotBasher 的设计初衷是为 Web3 社区提供一个可靠的“人类认证”工具,但它的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以下简单介绍以下使用环境: 2.1 打造纯净的社区环境 在 Discord 和 Telegram 上,BotBasher 可以创建“仅限认证人类”的专属频道,杜绝机器人和虚假账户的干扰。 2.2 公平分配奖励 Web3 项目常常通过空投、NFT 或白名单奖励吸引用户,但 Sybil 攻击让奖励分配变得不公平。BotBasher 通过验证用户身份,确保奖励只发给真实用户。例如,Hybrid 项目在 Galxe 活动中使用 BotBasher,为通过验证的用户分配额外的空投积分,极大提升了活动的公平性。 2.3 赋能社区治理 BotBasher 支持“一人一票”的投票机制,适用于去中心化治理和社区决策。在 Telegram 群组中,项目方可以利用 BotBasher 确保投票结果真实可信,避免机器人刷票。 2.4 助力 Telegram Mini Apps BotBasher 近期扩展到 Telegram Mini Apps(TMAs),通过用户 ID 匹配,过滤掉重复账户和机器人,确保奖励和白名单的精准分配。 3️⃣BotBasher 的市场表现 BotBasher 目前部署在 700+ Discord 服务器上,验证了超过 50 万名用户,覆盖 Sei Network、Viction、Zebec 等知名项目。 在市场合作层面,BotBasher 与 Orbofi、HyperGPT、Decibling 等项目合作,涉及 DeFi、NFT 和音乐区块链等多个领域。 4️⃣未来展望:BotBasher 的星辰大海 BotBasher 的出现,为 Web3 社区管理注入了一剂强心针。“BotBasher 才刚刚起步。未来,它的目标是支持更多社交平台,并在 Web3 领域拓展其影响力。并通过多语言支持和本地化运营,吸引更多国际社区采用 BotBasher。 5️⃣真实,是 Web3 的基石 BotBasher 不仅是 Humanode 的一次技术创新,更是 Web3 社区迈向公平与信任的重要一步。它用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复杂的问题,让真实的人类声音在去中心化世界中被听见。尽管面临挑战,但 BotBasher 的潜力不可限量。无论是项目方还是普通用户,它都值得一试——因为在 Web3 的未来,真实才是最宝贵的资产。
Show more
0
0
1
0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_binance(我们的大表哥):从平凡到传奇的逆袭之路,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过?一文带大家了解表哥的故事,大家可以花点时间看看! 在加密货币领域,赵长鹏@cz_binance(Changpeng Zhao,简称 CZ)不过我们都喜欢亲切的喊他为表哥,是一位备受关注的人物,相信大家都在熟悉不过了,他创立的币安@binance(Binance)如今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 CZ 出身普通家庭,早年经历辗转,从程序员到创业者,一步步积累经验。 2017 年,他看准加密货币的潜力,创办币安。凭借清晰的定位和高效的运营,币安很快成为全球领先的交易平台。他的故事没有太多传奇滤镜,更多是务实的选择与持续的投入 —— 比如坚持去中心化理念,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同时应对行业监管与市场波动。 作为行业头部平台的创始人,CZ 很少刻意包装自己,更愿意用行动说话。 从普通从业者到行业知名人物,他的经历反映了加密货币行业从边缘走向主流的过程,也让更多人看到,在这个充满变革的领域,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商业判断远比夸张的故事更有说服力。 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移民国外后又撞上一堆新挑战 1977 年,表哥出生在江苏连云港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当老师的。本来日子过得挺安稳,赶上时代变化,1989 年,12 岁的他跟着家人移民去了加拿大温哥华。刚到那儿,家里条件一般,他爸在 UBC 读地球物理学博士,他妈在服装厂打工,一家人收入差不多够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上学时,他遇到俩难题:语言不通,文化也不一样。学校里就俩中国学生,周围同学家里大多条件不错,他中午经常一个人吃饭,多少有点融不进去。从十多岁开始,他就想着帮家里分担,啥活儿都干过。在雪佛龙加油站给车加油,身上整天都是汽油味;在麦当劳翻汉堡、点单,一干就是两年,累归累,对顾客总是客客气气的。这些经历虽然苦,却让他特别能扛事儿,也早早有了责任心。 1995 年,17 岁的他离开温哥华,跑到 5000 公里外的蒙特利尔,考上了麦吉尔大学。一开始学生物,后来觉得计算机更有搞头,就转了专业。大学时,他对技术特别着迷,在计算机方面挺有天赋。 1997 年毕业后,他进了东京证券交易所,当软件开发师,专门做交易订单匹配系统,这才算踏进了金融科技的门,慢慢摸透了金融市场的运作。后来凭借过硬的本事,进了彭博社,负责期货交易软件的开发。在彭博社,他干得漂亮,两年内升了三次,27 岁就管着新泽西、伦敦和东京的团队,手下人不少。但他心里一直想搞自己的事业,觉得给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开始琢磨新机会。 2005 年,他做了个重要决定:放弃彭博社的稳定工作和即将到手的美国绿卡,带着积蓄回上海创业,成立了富讯信息,专门给券商开发高频交易系统。因为技术先进、服务到位,公司很快在业内打响了名气,给不少国际投行做了软件,他也赚到了第一桶金。 2013 年,一次打扑克时,朋友聊起比特币,他一下来了兴趣。之前他就觉得传统金融有不少毛病,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无国界的概念,让他眼前一亮。他把比特币的白皮书复印出来,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越看越觉得这事儿能成,一咬牙把上海的房子卖了,所有钱都投进了比特币。当时比特币 600 美元左右,家里人都反对,老妈直说他 “傻”,但他认准了就没回头。 没想到,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太大,没多久比特币价格暴跌 70%,他的资产缩水到只剩三分之一。但他没动摇,觉得区块链技术潜力大,短期涨跌说明不了啥。为了深入了解这个行业,他加入了 https://t.co/FYPK2aD7oS,负责开发团队的核心工作。在那儿,他跟行业里的顶尖人物合作,比如比特币布道者 Roger Ver,积累了不少区块链技术和生态的经验,这也为他后来创办币安打下了基础。 进了 OKCoin,碰上了能一起干大事的搭档何一 @heyibinance 2014 年春天,表哥在一场区块链行业的公开活动上认识了何一@heyibinance(也就是现在咋们熟知的表姐)。何一当时在业内算是挺有头脸的人物,搞市场营销那套特别厉害,看行业趋势的眼光也敏锐。俩人在活动上聊起区块链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越聊越对脾气,都觉得对方想法靠谱,对这行的热情也特别搭,一来二去就互相看对眼了,这也为后来他俩合作埋下了伏笔。 后来经何一表姐牵线,表哥加入了 OKCoin,当上了首席技术官(CTO)。在 OKCoin 那会儿,他把自己的技术底子全掏出来了,带着团队开发了平台的核心技术系统,把交易所的技术架构狠狠优化了一番,用户体验和交易效率都提了不少。这段经历让他对交易所怎么运营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攒了不少行业里的人脉资源。 但没想到,随着参与运营越来越深,表哥和 OKCoin 管理层在用户权益、平台透明这些事儿,还有长远的发展方向上,想法渐渐不一样了。他琢磨来琢磨去,觉得与其凑活,不如自己搞一个真正把用户放在第一位、走全球化路线还靠技术驱动的交易平台,这就是后来咱们都知道的币安。 创立币安,缔造行业传奇 2017 年,表哥@cz_binance就和表姐@heyibinance正式把币安@binancezh搞起来了。刚开始创业那会,团队啥都缺,困难一堆堆。为了保证用户的钱安全,币安刚上线那四个月,用户提现都得人工审核,每笔钱都得工作人员手动处理。大晚上的还得轮流盯着,生怕黑客来搞破坏,把用户的资金偷走。 虽说条件艰苦,但赵长鹏眼光敏锐、领导力强,带着币安跟开了挂似的往上蹿。币安主打的就是低手续费、币种多、交易体验流畅,就靠这几点,一下子吸引了好多用户。赵长鹏把自己这么多年攒的经验全用上了,还不断折腾新玩法,从最开始的币币交易,慢慢拓展到合约、杠杆这些业务。 要说关键的一步,还得是他推出了币安币 #BNB(BNB)。这# BNB 可不只是能当手续费打折用,随着币安生态越来越大,它成了整个系统的核心。现在 BNB 能用的地方越来越多,市值也跟着一路涨,直接冲进全球加密货币市值前五。 币安成立还不到半年,交易量就把其他对手甩在身后,成了全球第一。这期间赵长鹏执行力那叫一个狠,带着团队满世界跑,在马耳他、新加坡、日本这些地方开业务,还主动跟当地监管机构打交道,为币安长远发展铺好路。 面临挑战,积极应对危机 币安越做越大,表哥也跟着碰到了全球监管的硬茬子。2017 年国内先出台了 ICO 禁令,接着美国、欧洲好多国家也开始严审加密货币行业。面对监管压力,币安只能不停地换地方,这个不行待不了就搬到另一个的地方,总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但赵长鹏没认怂,反而加快了币安在全球布局的速度,哪儿适合加密货币发展,就把业务往哪儿扎。 这些年币安还多次被卷入风波,用户资金安全、反洗钱措施不到位之类的质疑一直没断过。2023 年底,因为美国司法部指控币安反洗钱措施没做到位,赵长鹏认了,交了一大笔罚款,还辞去了 CEO。 但即便身处困境,他也始终保持冷静,一直强调币安会积极配合各国监管,把合规体系完善好,保障用户权益。甚至在监狱里,他也没闲着,一直在反思自己的管理和决策,为以后的路重新打算。 领导哲学,引领团队前行 表哥这人干活儿特利索,最烦磨叽,领导团队有自己的一套实在法子。他常说 “别瞎折腾没用的”,不管是自己还是团队,都得把时间和精力全扑在最核心的事儿上。他基本不参加那些虚头巴脑的社交活动,觉得与其喝酒吃饭搞关系,不如把目标定死、盯着结果干 —— 交代你事儿不看过程,只问能不能按时拿出像样的成果。 在他眼里,跟人合作必须讲究公平,得让双方都能赚到好处,那种只想着自己占便宜的事儿长久不了。他还特别反感公司搞太多层级、太死板的制度,觉得太结构化就会变成官僚主义,团队会越来越死板。他更喜欢有点 “乱中有序” 的状态,比如不把人管得太死,让大家能放开手脚琢磨新点子,反而更有创新劲儿。 但不管怎么折腾,他心里始终把用户的事儿放第一位。哪怕公司遇到再大的坎儿,首先想到的都是用户体验咋样、资产安不安全。就拿币安这么多年经历的那些风波来说,为啥能挺过来?说白了,就是他一直坚持 “用户至上”,这也是币安的核心底气。 王者归来,展望未来愿景 2024 年 4 月 30 号,表哥在美国被判了 4 个月监禁,直到当地时间 9 月 27 号,才从加州的惩教所获释。恢复自由后,他压根没被这点挫折打趴下,对加密货币这行还是满腔热情。在迪拜的币安区块链周活动上演讲时,他说以后打算搞区块链行业的教育,当导师带带人,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出去,培养更多厉害的人才,推动整个行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他对人工智能和加密技术结合这事儿特别感兴趣,觉得这肯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方向。虽说已经辞去币安 CEO 的职务,但他没打算闲着,打算通过投资新技术、指导年轻创业者这些方式,继续在加密货币圈子里发挥影响力。他还说:“我的路还远没走完,只是换了种方式接着往前闯而已。” CZ给行业从业者的建议:稳住心态,静待花开 说到对行业的看法,表哥总跟大家说,别老盯着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天天盼着出大动静,得沉住气、慢慢来。他常念叨,不管你是花钱投资的还是创业搞项目的,都得清楚这行现在正处于往上走的阶段。虽说不会每天都有啥惊天动地的突破,但把时间线拉长到几个月、一年来看,就能明显感觉到整个行业在往上爬坡,劲头儿挺足。 “不管是创业、搞币还是投资,都别急吼吼的,得一步一个脚印来。” 这是他挂在嘴上的话。他心里清楚,行业发展有自己的节奏,要是急着赚快钱、搞虚的,反而容易栽跟头。他还专门跟中国社区的朋友们说:“今年肯定差不了!” 还答应以后会多花时间跟大家交流,盼着和大伙儿一起看着行业慢慢变好。通过最近的互动,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表哥也越来越重视中文社区了! 表哥的经历,说白了就是一个关于梦想、勇气和坚持的故事。他从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一路摸爬滚打成为加密货币行业的大佬,用自己的事儿证明了,只要心里有梦想,还肯下狠劲儿去拼,就能在时代的浪潮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表哥@cz_binance的成功不光给自己赚了钱、博了名声,也给整个区块链行业做了个好榜样,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大胆去追自己的梦想。以后啊,他肯定还会在加密货币圈子里继续折腾,指不定还能带来多少新惊喜呢。相信表哥将继续在加密货币领域发光发热,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革。 也祝愿大家2025都能在这个充满机会与奇遇的行业能够发光发热,挖掘出来属于自己的财富! #BNB# #Binance#
Show more
0
81
95
6
长话短说,@DexCheck_io 搞了个新的社交奖励平台 REPS 。从功能定位看,REPS 可视为 Kaito 等现有平台的竞争者,但当前其功能模块较为有限,尚处于早期阶段,类似于“精简版”实现。 这里存在几个挑战: 内容质量与算法设计的权衡:奖励平台的价值在于其能否有效识别并激励优质、原创内容,而非被低质量或刷量行为所干扰。REPS 需要一个多维的评估模型,算法需量化内容的语义深度、原创性以及互动质量(点赞、转发、评论)。 差异化竞争的战略定位:社交奖励平台市场已较为拥挤,Kaito 等平台通过先发优势积累了用户和项目生态。REPS 需解决“平台-用户-项目”三方的价值闭环问题。 第三方项目入驻的激励机制:REPS 的生态扩展依赖于第三方项目的入驻,而项目上线的筛选机制基于 $DCK 质押者的 DAO 投票。这种去中心化治理模型在理论上增强了社区参与感,但也带来了潜在的治理效率问题。 REPS 平台的主要目的可能还是赋能 $DCK ,平台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技术实现,还与 DexCheck AI 的资源投入和社区运营能力密切相关。不管如何,愿意为币价努力的团队在我眼里都是好团队,只有能力高下的区别。 最后, $DCK 自己的 REPS 活动可以参与下。 奖励池:250万 $DCK 活动期间:2025 年 5 月 1 日 - 2025 年 9 月 1 日 REPS 链接:https://t.co/1o32DPLo2H
Show more
Our social-based reward platform, REPS, is NOW LIVE and can be accessed here: https://t.co/eq9vb6jBN4 We believe that community is at the heart of what crypto stands for. From the Bitcointalk forums to Reddit communities and now CT, the biggest contributors to the organic growth of the most successful crypto projects. With REPS, we aim to make this crucial role rewarding for those who play it, while also enabling projects to build even more effective communities. REPS is a fair reward system, developed with best-in-class technologies and designed for modularity and scalability. We’re introducing the Support-to-Earn narrative. Thanks to the Proof of Support protocol (POS), we’re redefining what it means to build a REPutation for you in supporting your favorite project(s). The leaderboard for DexCheck is already live for the Monthly (May) competition, with the Weekly leaderboard starting on Monday. Every post on CT will be analyzed by our system for REPS points and rewards. All KOLs and community members who organically and naturally promote DexCheck $DCK through their posts-helping to expand product awareness-will earn REPS points. We’ll be expanding to more projects soon!
Show more
0
1
3
0
《谁能革吸血鬼Pumpfun的命》 今天Pumpfun印钱效率达到了历史ATH,好消息是meme情绪回归了,但坏消息是很快赚到的 @Sol 又要拿去砸盘了。 别郁闷,我可以给个断言: @pumpdotfun 很快就会面对不少强有力的吸血攻击挑战,并有机会被拉下神坛。无他,这玩意儿成为Solana链上最大的抽血泵和吸血鬼很久了,看不惯它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不可能无限制的让它嘚瑟下去。 天下苦Pumpfun久也~ 还记得 @opensea 当年怎么嘚瑟的吗?吸着币圈的血,不肯发币,非要去美股上市,把利润送给Web2,后来是怎样被 @blur_io 拉下神坛的? --- 当时最大规模的空投之一,直接一波吸血抢走了大量核心用户。 @Uniswap 首创AMM的时候,风头一时无两,各种拒绝表态发币,架子端的高高的。 然后呢? @SushiSwap 应运而生,一夜间直接吸走了Uni 1/3的TVL,且掀起了草根反抗VC的浪潮。 最后逼着 $UNI 给出了币圈历史上第一个普天同庆式的空投(这才是撸毛赛道的启蒙鼻祖) 远的不说,近的说一下 @AxiomExchange 异军突起,在 @gmgnai 风头最劲的时候,突然病毒营销式的覆盖了中推和微信群。真的完全是因为功能牛逼速度快么?我觉得发币预期外加前面 $Parti 短平快的空投造富效应的吸血效应也非常关键。 (不过我也不是特别担心GMGN,到合适的时候弄个发币预期出来就反击了,产品才是核心,这点我对鸡哥有信心) 真的大家不要觉得某个项目在某个时间节点看起来多牛逼多不可战胜,合适的吸血&传播机制+社区积累的愤怒情绪,很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 举个例子,如果有项目愿意直接吧meme发射台的利润及时分润,会如何?如果有项目有超棒的发币激励预期,而不是pumpfun的遥遥无期,会如何? 这傻逼 Pumpfun 只要继续趴着链上吸血不分润出来,肯定会有人出来干它的,而且我觉得不会太久了,看看谁家先出手吧。
Show more
0
0
0
0
我刚入行的时候也是从大学生的合约爆仓后才开始撸毛。那时候对炒股炒币、杠杆的基础知识等都不算熟练,也不知道还有体验金这种东西。只是看到别人赚钱就觉得我行我上 后来才逐渐明白,杠杆和缺乏理性的风控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不仅仅是大学生。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高风险对每个参与者都一视同仁 更广泛来说吧,假设有人去拉人入场做合约,拉上有家有口的白领,结果他们爆仓出事了,这就不惨了吗?或者让老年人把毕生积蓄和养老金投入其中,最后血本无归孤苦无依,这感觉更惨吧? 相比之下,大学生的试错成本或许相对较低,亏了也能从头再来,亏了好歹还能打工回本。我说这些也不是拉他们入场就对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应该赌博。只是单纯从冒险的角度来说,越年轻越一无所有的时候试错成本越低,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归根结底,金融市场并不适合所有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门槛高、风险大的领域,需要足够的知识、理性和心理准备 换句话来说,在 AI 还不能取代绝大多数人的工作的情况下,该赌博、想赌博、能赌博且有钱赌博的人基本都已经进来了,所以这个 PVP 市场才没有增量
Show more
鄙人第一次交易还真就是外汇对赌盘送的体验金,中性把本金拿出来,剩下全是送的,挂在 VPS 上跑马丁挣了大几千 U,拿了一半的利润,剩下后来爆没了。 对当时很多钱了。还是学到很多东西。年轻时候趁早爆过仓也可以低成本学个教训,否则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再学这些,真是万劫不复一将功成万股枯。
Show more
0
17
13
0
美股中,AI相关股票可分为AI基建股(提供基础设施关键设备或材料)和AI应用股(运用AI提升企业效率,带来高回报)。 一、AI基建股:提供关键设备/材料 AI基建股主要涉及为AI运算提供硬件、芯片、数据中心设备、存储、冷却系统等基础设施支持的公司。这些公司是AI产业链上游的核心,受益于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1. 英伟达(NVIDIA, NVDA) • 角色:全球领先的GPU制造商,AI芯片领域的绝对龙头。其H100、A100等芯片广泛用于AI模型训练和推理。 • 市场表现:2022年ChatGPT推出以来,股价上涨超11倍,市值约3万亿美元,本益比(PE)约60倍。 • 为何重要:AI算力需求激增,英伟达芯片在全球处于“断崖式”领先地位,客户包括特斯拉、甲骨文等巨头。 2. 超微半导体(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 • 角色:GPU和CPU制造商,AI芯片领域的主要竞争者,推出MI300系列芯片挑战英伟达。 • 市场表现:2024年上半年股价上涨超196%,位列AI概念股涨幅榜首。 • 为何重要:提供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受益于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需求增长。 3. 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TSM) • 角色:全球领先的芯片代工厂,为英伟达、AMD等生产AI芯片。 • 市场表现:2024年上半年涨幅显著,市值增长迅速。 • 为何重要:AI芯片生产依赖先进制程(如3nm、5nm),台积电是不可或缺的代工环节。 4. 博通(Broadcom, AVGO) • 角色:提供ASIC芯片和网络连接解决方案,支持AI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 • 市场表现:2024年上半年涨幅靠前,纳入美股七雄(Magnificent 7)成分股。 • 为何重要:AI数据中心的网络和存储需求推动博通的半导体业务增长。 5. 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MU) • 角色:提供高带宽内存(HBM)和存储解决方案,满足AI模型的大规模数据处理需求。 • 市场表现:2024年受AI存储需求推动,股价表现强劲。 • 为何重要:HBM是AI芯片的关键配套,需求随算力提升而快速增长。 6. 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 DELL) • 角色:提供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配合英伟达芯片构建AI基础设施。 • 市场表现:2024年上半年涨幅显著,受益于企业AI部署需求。 • 为何重要:企业对AI服务器的需求推动戴尔硬件销售。 7. 艾斯托(Eldorado Stone, ASTO)(或其他冷却系统供应商,如Vertiv, VRT) • 角色:提供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解决AI芯片高能耗带来的散热问题。 • 市场表现:随AI数据中心建设热潮,相关公司股价持续走高。 • 为何重要:AI算力提升导致能耗激增,高效冷却系统成为基建刚需。 二、AI应用股:提升企业效率,带来高回报 AI应用股聚焦于将AI技术融入产品或服务,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增强用户体验或创造新收入来源实现高回报。这些公司通常在中下游,覆盖软件、云服务、营销、数据分析等领域。 1. AppLovin(APP) • 角色:AI驱动的广告营销和游戏平台,利用机器学习优化广告投放和用户获取。 • 市场表现:2024年累计涨幅达745.04%,市值超1300亿美元,年内增长近1000亿美元。 • 为何重要:AI算法显著提升广告精准度和转化率,业绩与股价齐飞。 2. Palantir Technologies(PLTR) • 角色:提供AI驱动的数据分析平台,服务于政府和企业,优化决策和运营效率。 • 市场表现:2024年累计涨幅290.68%,市值达1528.1亿美元。 • 为何重要:其Gotham和Foundry平台在金融、医疗、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AI变现能力强。 3. 微软(Microsoft, MSFT) • 角色:通过Azure云平台和Microsoft 365 Copilot整合AI,提升企业生产力。 • 市场表现:2023年股价涨超35%,2024年持续受益于AI云服务增长。 • 为何重要:Azure是全球领先的AI云平台,Copilot工具大幅提高办公效率。 4. 谷歌(Alphabet, GOOGL/GOOG) • 角色:通过AI聊天机器人Bard、Google Cloud和广告业务优化企业服务。 • 市场表现:2023年股价涨超50%,2024年保持稳健增长。 • 为何重要:AI增强搜索、广告和云服务的竞争力,生成式AI应用前景广阔。 5. 亚马逊(Amazon, AMZN) • 角色:AWS云服务提供AI基础设施,同时通过AI优化电商、物流和广告。 • 市场表现:2024年受AI驱动的AWS增长推动,股价表现优于大盘。 • 为何重要:AWS是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AI应用场景覆盖多个行业。 6. https://t.co/WXDLUcU3aq(AI) • 角色:企业级AI软件公司,提供数据分析和预测工具,服务于能源、制造等行业。 • 市场表现:虽未盈利,但2023财年收入预计增长22%-25%,现金储备稳健。 • 为何重要:专注于垂直行业的AI解决方案,长期增长潜力大。 7. CrowdStrike(CRWD) • 角色:AI驱动的网络安全平台,保护企业免受数据威胁。 • 市场表现:纳入NYSE FANG+指数,2024年表现强劲。 • 为何重要:AI提升威胁检测效率,网络安全需求随数字化转型增长。
Show more
0
2
1
1
🧐交易所的终极护城河,不是流量,不是上线节奏,而是安全性|Q1 行业大变局下的 CEX 信任体系观察—— 📊 一份报告、七大视角,讲清交易所马太效应和安全性底层逻辑。 CoinGecko 最新发布的《2025 Q1 加密行业报告》 推荐大家看下,反应了本季度市场的很多状况: 显然这不是一个平静的季度: 流动性收缩、监管加强、情绪反复横跳:美联储政策不明、宏观波动剧烈、Meme 热潮冷却、FUD 频出; 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噪音”和“下跌”以及“焦虑”; 除了总市值下滑、每日交易量下降以及比特币主导地位上升这些主要数据反映的市场遇冷状况之外; 最有意思的是 CEX 的一些数据和大家用脚投票选择交易所的有趣现象; 数据显示: 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中心化交易所(CEX)现货交易总量达 5.4 万亿美元,环比下降 -16.3%; 但也正是在这种市场和情绪都在剧烈波动的状况中,我们看到了 CEX 世界的新格局: 本篇通过这篇报道,主要研究了 CEX 背后大家的选择逻辑和安全逻辑—— 1️⃣币安稳居头部,份额达 40.7% 背后的安全逻辑——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币安以 40.7% 的市场份额继续稳坐 CEX 龙头。 “强者恒强”,但这个强,并非只靠流量和噱头,而是建立在行业最被忽视、却也最不能出错的第一性原理—— 安全性。 CoinGecko 数据显示,除了头部流量、用户积累,币安比较亮眼的点在于: 1)高并发下的 系统在线率(99.99%); 2)用户资产的 稳定托管与链上可验证; 3)资金出入依然顺畅,覆盖全球多个法币通道; 这个行业在高速演进,但始终没变的一点是: 安全和稳定,才是 Web3 黑森林里最底层的刚需。 2️⃣ OKX 平台:用户快速增长以及合规挑战—— CoinGecko 最新数据显示: 虽然 OKX 交易量 略有回调,但其在衍生品、合约交易、热点资产流动性方面,依旧是最强势的玩家之一; 📈 热度来源: 合约深度强:OKX 多年来深耕衍生品市场,吸引了大量高频交易者和专业玩家; Meme 币与链上生态活跃:作为少数拥抱新生态(如 BRC20、ZK rollups、MeMe )的主流 CEX 和 Wallet 的进化,OKX 跟得比谁都快; APP 体验 & Web3 钱包布局完善:移动端+钱包联动体验,被不少用户评价“超越 Coinbase”。 挑战也很明确来自于:用户结构偏向短线热钱、生态“自主性”不足、以及合规压力的渐现; 总之就是活力拉满的 CEX,未来可期! 3️⃣ 其他平台:分化趋势明显|谁在穿越周期?谁又止步山腰? 其他 CEX 的表现同样耐人寻味: Upbit:作为韩国本地龙头,尽管地域局限,其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说明 本地化深耕策略奏效; Bybit :凭借“话题性强 + 推广猛烈”以及“优化上币”策略,维持相对亮眼的活跃数据,活跃度亮眼; Coinbase:稳健代表,但也显露“增长瓶颈”端倪,更多依赖品牌信用、合规用户积累,新增空间受限。 KuCoin / HTX / Gate 等:多有下滑,部分平台受监管压力、品牌信任度下滑影响,反映出“FUD 时代”的脆弱性。 4️⃣CEX 整体交易量下滑,其实映射的是用户“用脚投票”的分化趋势: CoinGecko Q1 报告给我们的一个核心启示: 在交易量收缩、市场下行时,用户选择的平台,其实反映的是“信任排序”——而非热度排序。 蛮荒时代以及过去了,大家不再为高 APR、高热度买单,而是用存续性与资金安全,判断平台的长期价值。 安全性在CEX 这部分,越来越重要! 强者恒强、马太效应已然在 CEX 形成定势,安全性应该是交易所的第一性原理,其他都是其他因素; 如果有持续信任、有合规凸显、有高体量加持,那么大家就更信任你,如果没有,则会走入恶性循环; CEX 交易所不再是最好的币圈创业机会,现在如果还没有占据自己的有利位置的话,未来基本就和你无关; 5️⃣关于交易所的安全性探讨|在链上透明与现实复杂之间,寻找那个最不容易出事的地方。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探讨下,到底什么样的 CEX 才是最安全的,或者相对最安全; 我们可以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拆解出一条核心逻辑线: 1)安全不是不出事,而是“出事也能控住”—— 所有系统都会面临风险,但安全系统的核心在于:当风险发生,它能不能被检测、隔离、止损? 这包括:系统层的异常交易识别、用户资产托管与热/冷钱包分离、员工权限控制与内控流程、链上转账透明度; 真正安全的 CEX,不是不被攻击,而是被攻击时“不会把用户的钱赔进去”,所以要有足够的资产储备和1:1的资金证明,挪用用户资产,是任何交易所都不能触碰的底线; 2)安全是「信任系统的可验证性」—— 安全感来自哪里?来自“我知道钱在哪儿”。 一家更安全的交易所,至少要做到:资产储备证明机制,用户能验证交易所是否真的“币进币出、账实相符”; 链上审计痕迹,每笔链上转账都可以公开查询; 负债与流动性公开,避免出现“用户资产借贷给别人,结果没人知道”的情况; 安全不是黑箱,是“你随时可以看清楚它的账”。 3)安全还包括合规性与抗压性—— 真正安全的平台,合规性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无法绕过的,在监管冲击中持续稳定运营可能是未来最值钱的CEX,没有之一。 虽然这看起来和割裂,一个 WEB3 去中心化理念的东西,非要中心化机构的认证和合规; 但这其实,不只是有没有牌照的问题,而是: 有没有可靠的出入金系统; 面对突发政策,有没有应急切换能力; 法律层面,能否对接用户的合法主张与止损机制; 在当下,监管就是这些作用; 一个平台能不能做到“突发事件 72 小时之内恢复服务”,是检验安全性的真实测压题。 4)安全必须是系统级别、流程级别的构建,而非“喊出来的信任”—— 有没有完善的灾难恢复系统(灾备方案、冷备份、分布式数据库)、有没有多签钱包+权限隔离机制,防止“一个人作恶全平台陪葬”、是否建立了内审 + 第三方审计机制来降低系统性失控; 这些很 boring,很技术,但它们才是“你敢不敢 All in 的底气”。 最后总结一条判断标准: 真正安全的 CEX,是“你愿意把资产放进去,哪怕一个月不看,也睡得着觉”的那种平台。 它不会因为空投热、Meme 热点而混乱,也不会因为黑客攻击而“紧急维护”,更不会因为某个高管离职就崩溃,最重要的是他经历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而且还有监管优势的 CEX。 6️⃣所以回到你的问题:最安全的 CEX 是谁? 这个答案可能每个人心中不同,但在数据和事实层面,能打的也就那几家: 币安:全球最强抗压能力、最高系统稳定性、资产流动性最好,透明度逐年加强; OKX:用户增长快、热度高,系统稳定性足; Coinbase:美国市场最强合规信用+上市公司审计制衡; Upbit:本地深耕、风控非常严,适合韩国市场内高净值人群; Kraken:小众但稳,适合长期用户。 7️⃣结语—— 市场会轮回,项目会爆雷,叙事会改写,流量会迁移, 但在一轮轮流动性寒冬中能留存下来的 CEX,有一个共通点: 谁能守住那一层最底的“信任防火墙”,我们就选谁: 每个周期,都会有很多交易所靠噱头起势,有人靠上新节奏、有人靠话题引爆、有人靠极致运营短时间攻占市场。 但现在,整个行业越来越接近一个现实且残酷的共识: 真正穿越周期的,不是涨得快、卷得猛,而是拼谁在情绪最差、信任最低的时候,还能守住系统、守住资产、守住用户。 所以这篇报告的真正价值,不是告诉我们交易量下滑了多少,而是让我们看清:在黑天鹅、流动性下滑、政策高压的多重夹击下,还有哪些平台站得稳、守得住、赢得了用户的“脚投票”。 最后的最后来为币安发个声: 经历了多次牛熊,发现每次市场不好的时候,市场就开始喜欢 FUD 和阴谋论,比如币安每次都会被大家 FUD 的很惨,很多时候,“骂币安”就像是加密版的“政治正确”,甚至成了吸引眼球的 SEO 技巧。 情绪不佳,一些人总要找到一些出口,但是这样真的对吗? 我们都知道这个行业的生存法则很残酷:涨得多的时候没人质疑,跌的时候所有问题都会被放大。 但无数次的实践已经证明—— 用户最终是用脚投票的。 你可以质疑它的扩张、质疑它的产品、质疑它的策略, 但你无法否认:在无数个“链上拥堵、市场暴跌、监管来袭”的节点上,更多人还是把钱放到了币安; 这个世界太擅长用情绪掩盖事实、用嘲讽掩饰恐惧。 但在加密这个高风险、高波动的黑森林里,我们不要看别人在说什么,要看别人做了什么! 这不是立场,是事实。📉📈
Show more
https://t.co/nxv3XlvDd0
0
1
0
0
1.“Mubarakah”(穆巴拉卡)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祝福”或“受祝福的”,象征着幸福与吉祥。在加密货币的语境中,假设“Mubarakah”是一个虚构的区块链项目名称,它不仅承载了文化上的美好寓意,还可能成为未来币安上币的潜力候选。本文将探讨“Mubarakah”如何通过社区建设,在币安的上币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展望其在未来加密生态中的角色。 2.Mubarakah项目的愿景 假设“Mubarakah”是一个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促进全球慈善与互助的项目。其代币经济设计可能包括将交易费用的一部分用于慈善捐助,同时通过去中心化治理让社区决定资金流向。这种“祝福共享”的理念不仅赋予了项目独特的文化内涵,也为其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币安日益关注项目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的未来,这样的愿景可能成为上币的关键优势。 3.币安上币趋势与Mubarakah的契合 2025年的币安上币标准预计将更加注重项目的长期价值、社区活跃度以及社会影响力。Mubarakah的独特定位使其与这些趋势高度契合: 创新性:通过将区块链与慈善结合,Mubarakah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金融的用例。 社区驱动:其治理机制赋予社区成员“祝福分配权”,增强了参与感和归属感。 社会价值:将收益用于公益事业,与币安可能推出的“社会责任项目”筛选标准不谋而合。 币安的“投票上下币”机制进一步为Mubarakah提供了机会。一个充满热情的社区可以通过投票展现支持力度,而Mubarakah的文化内涵可能激发全球用户的共鸣,尤其是在伊斯兰国家和慈善意识强烈的地区。 4.社区建设:Mubarakah的核心引擎 对于Mubarakah来说,社区不仅是代币持有者,更是其“祝福”使命的传播者。以下是社区建设如何助力其上币并实现愿景: 文化共鸣与用户增长 Mubarakah可以利用其名称的文化意义,在Twitter、Telegram等平台发起“祝福传递”活动。例如,用户分享慈善故事并获得代币奖励,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这种病毒式传播能迅速提升社区规模和活跃度,为币安上币积累声量。 透明治理与信任 Mubarakah的去中心化治理允许社区投票决定慈善资金的使用,例如支持教育或医疗项目。通过定期公开资金流向和影响报告,项目不仅赢得社区信任,也向币安证明其可信度和执行力。 激励机制与生态繁荣 Mubarakah可以设计 staking 机制,让用户锁定代币以获得“祝福点数”,这些点数可用于参与治理或兑换独家NFT。这种经济模型既激励了长期持有,又增强了社区的粘性,符合币安对生态可持续性的期待。 5.Mubarakah上币的潜在路径 若Mubarakah能在2025年申请币安上币,其成功可能依赖以下步骤: 初期社区积累:通过空投和慈善活动吸引首批用户,建立10万+活跃社区。 技术验证:展示其区块链的稳定性和慈善资金追踪的透明性,赢得币安技术审核。 全球影响力:在Eid等节日发起全球性活动,如“Eid Mubarakah”捐助计划,扩大知名度。 一旦上币,Mubarakah的交易量和社区支持可能迅速攀升,进一步推动其生态发展。 6.挑战与应对 Mubarakah的社区建设并非没有挑战。例如,慈善项目的可持续性可能受到质疑,社区治理也可能面临操纵风险。为此,项目方应: 通过智能合约锁定慈善资金,确保透明和不可篡改。 设置投票门槛,防止少数大户操控决策,保持社区的公平性。 结语 “Mubarakah”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象征祝福与共享的理念。在未来币安上币的竞争中,其成功将取决于社区的力量。一个团结、活跃且充满使命感的社区,不仅能推动Mubarakah登上币安的舞台,还能让其成为加密世界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正如其名字所寓意的那样,Mubarakah的崛起可能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祝福”。 1. The Meaning of "Mubarakah" “Mubarakah” (穆巴拉卡) in Arabic means “blessing” or “blessed,” symbolizing happiness and good fortune. In the context of cryptocurrency, let’s assume “Mubarakah” is the name of a fictional blockchain project. It not only carries a culturally positive connotation but could also emerge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listing on Binance in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Mubarakah” can stand out in Binance’s listing competition through community building and envisions its role in the future crypto ecosystem. 2. The Vision of the Mubarakah Project Suppose “Mubarakah” is a project aimed at promoting global charity and mutual aid through blockchain technology. Its tokenomics might include allocating a portion of transaction fees to charitable donations, while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allows the community to decide how funds are distributed. This concept of “sharing blessings” not only gives the project a unique cultur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its community building. In a future where Binance increasingly values innovation and social impact, such a vision could become a key advantage for listing. 3. Binance Listing Trends and Mubarakah’s Alignment By 2025, Binance’s listing criteria are expected to place greater emphasis on a project’s long-term value,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social impact. Mubarakah’s unique positioning aligns closely with these trends: Innovation: By integrating blockchain with charity, Mubarakah offers a use case that transcends traditional finance. Community-Driven: Its governance model grants community members “blessing allocation rights,” fostering participation and a sense of belonging. Social Value: Directing profits to public welfare aligns with Binance’s potenti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ject” screening standards. Binance’s “vote-to-list” mechanism further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Mubarakah. A passionate community can demonstrate support through voting, and Mubarakah’s cultural resonance could inspire global users, particularly in Islamic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strong charitable awareness. 4. Community Building: The Core Engine of Mubarakah For Mubarakah, the community is not just a group of token holders but also the propagators of its “blessing” mission. Here’s how community building can support its listing and realize its vision: Cultural Resonance and User Growth Mubarakah can leverage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its name by launching “blessing relay” campaigns on platforms like Twitter and Telegram. For example, users could share charity stories to earn token rewards, attracting more participants. This viral approach could rapidly boost community size and activity, building momentum for a Binance listing. Transparent Governance and Trust Mubarakah’s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allows the community to vote on how charitable funds are used, such as supporting education or healthcare projects. By regularly disclosing fund flows and impact reports, the project can earn community trust and demonstrate credibility and execution capability to Binance. Incentive Mechanisms and Ecosystem Growth Mubarakah could design a staking mechanism where users lock tokens to earn “blessing points,” which can be used for governance participation or exclusive NFT redemptions. This economic model encourages long-term holding and strengthens community engagement, aligning with Binance’s expectations for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 5. Mubarakah’s Potential Path to Binance Listing If Mubarakah applies for a Binance listing in 2025, its success may hinge on the following steps: Initial Community Growth: Attract an initial user base of over 100,000 active members through airdrops and charity events. Technical Validation: Demonstrate the stability of its blockchain and the transparency of charitable fund tracking to pass Binance’s technical review. Global Influence: Launch global campaigns during festivals like Eid, such as the “Eid Mubarakah” donation initiative, to boost visibility. Once listed, Mubarakah’s trading volume and community support could surge, further driving its ecosystem development. 6.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Mubarakah’s community building is not without challenges. For instance, the sustainability of its charity model may be questioned, and governance could face manipulation risks. To address these, the project should: Lock charitable funds via smart contracts to ensure transparency and immutability. Set voting thresholds to prevent a few large holders from dominating decisions, maintaining community fairness. Conclusion “Mubarakah” is more than a name—it’s a symbol of blessing and sharing. In the future competition for Binance listing, its success will depend on the strength of its community. A united, active, and mission-driven community can not only propel Mubarakah onto Binance’s stage but also make it a unique presence in the crypto world. As its name suggests, Mubarakah’s rise could be a “blessing” to the entire industry. @cz_binance @heyibinance #mubarak# #Mubarakah# @binance @BNBCHAIN
Show more
0
8
36
11
《老链重燃:我眼中的 BNB Chain 再起之路》 引子: 如果你曾在 2021 年经历过 BSC 的 DeFi Summer,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共鸣;如果你没经历过,但你想对后续Bnbchain的机会更敏锐,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出准确决策,那你更应该好好读一下这篇文章。 花几分钟了解 @BNBCHAINZH 的前世今生,弄懂@cz_binance 的思路脉络,后续Bnbchain上的机会都会更容易理解和抓住。 本文共3000字,阅读需要6-8分钟,文尾有未来Alpha建议 ~~~~~~~~~~~~~~~~~~~~~~~~~~~~· 缘起 我与 @BNBCHAINZH (当时还叫 BSC)之间的缘分,始于 2021 年 2 月。当时我还正处于 DeFi 最狂热的一线战场 —— 作为一个重度 DeFi OG,曾在全球 DeFi 排名榜中打入全球前 100。 彼时的以太坊因高昂的 Gas 费用近乎堵死,很长一段时间每次交易需要花费30-200刀的Gas,用户被迫四处寻找更低成本的替代方案。而 BSC恰好在这时应运而生,承接了那一批“不愿离开 DeFi 却被以太坊劝退”的流量洪峰。 我出于对币安的信任,加上对 DeFi 的深度理解,几乎在第一时间做出了“all in BSC”的选择,并迅速召集了一批早期建设者和用户,建立了土澳大狮兄社区,后来也成为 BSC 官方认证的最大中文社区之一。 我们见证了 PancakeSwap、Venus、AutoFarm、Alphaca 等项目的极速崛起,很多人通过认知差利用白嫖完成了原始积累乃至阶层跃迁。接近8个月我每天睡不超过六小时,一直处在亢奋状态,那也是我在 Web3 旅程中最难以忘怀的篇章。 虽然后来 BSC 逐渐没落,但这份情感从未退却。我始终在关注它,等待它的重启。 ~~~~~~~~~~~~~~~~~~~~~~~~~~ 从高峰到沉寂:BNB Chain的退潮与挑战 在 2021 年达到巅峰后,BSC 很快就遭遇了来自多个方向的压力与挑战: 一、生态单一,缺乏护城河 BSC 当时的崛起主要靠“低Gas+以太坊复制项目”驱动,生态缺乏创新, @PancakeSwap 是唯一的绝对龙头。 大量项目照搬以太坊,导致同质化严重,用户黏性低,一旦有新链崛起,资金快速迁移。 二、公链大战激烈,注意力被分流 Solana、Avalanche、Fantom 等公链快速崛起,生态丰富、补贴激进,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和用户。 Layer2(如Arbitrum、Optimism)也逐渐成熟,分流了原本拥堵而寻求出路的以太坊用户。 三、 $BUSD 遭美监管围剿,生态失去关键润滑剂 $BUSD 曾是 BSC 上最重要的稳定币,也是当时著名的“币安三驾马车”(CEX、BSC、BUSD)之一,承担了自家流动性“液体黄金”的角色。 在 2022 年初, $BUSD 一度开始对 $USDC 发起正面对抗,所有存进币安的 $USDC 都将自动兑换,结果不论是市占率还是深度都逐步逼近。但这一态势挑动了灯塔国敏感的神经,很快遭到美国监管的强力打压 —— Paxos 被禁止发行新的 $BUSD 。币安被迫开启 $BUSD 的硬兑换,重新打开 $USDC 充值通道, $BUSD 被迫中止发展,并走向逐步退场。 这场打击不仅使 BNB Chain 失去了原生稳定币的优势,也让整个链上的资本流动性基础出现动摇,DeFi 协议受到严重影响。 四、缺乏新故事与资本注入 在 Binance 本体面临监管压力时,BSC 无法持续从中心化流量中获得增量支持。 熊市后期无强叙事项目入驻,链上 TVL 和活跃用户数量逐步下滑。项目 rug、黑客事件不断,信任危机加剧。 五、CZ 遭美司法围攻,生态战略重心被转移 自 2022 年末起,美国针对 Binance 创始人 @cz_binance 的监管和法律围攻逐步升级。无论是 CFTC、SEC 的起诉,还是后续的刑事指控,都直接影响了 Binance 集团的运营重心。 在 CZ 为保全个人安全与 Binance 全球业务而投入大量精力时,BSC 被“边缘化”成为意料之中的结果。 当生态的“最高指挥官”无暇顾及时,链上的资源调配、开发者支持、市场造势等全链战略运作几乎停滞。用户开始流失,开发者转向其他激励更明确的新兴公链,BSC 上再无新的明星项目出现,链上活跃度迅速下滑。 在后续的两年多时间里,BSC逐步被人们所遗忘,我也曾经几乎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进行过任何一笔BSC上的转账,即便opBNB和Greenfiled等概念的提出,也完全没有扭转局势。 在业内很多人眼里,BSC基本已经是死链了。 ~~~~~~~~~~~~~~~~~~~~~~~~~~~~~ 寒冬之后的反击:BNB Chain 的复苏与重启 🧑‍🚀 King’s Back:复苏从 CZ 回归开始 真正让我看到转机的,是 @cz_binance 卸任 Binance CEO 后重新活跃在 Twitter 并将精力投入 BNBChain 生态。 随着CZ公开亮相增多,且多次转推项目、评论生态走势,bnbchain关注度和链上生态明显回暖,他甚至亲自带节奏发起了 “BNBChain Meme Szn”。 虽然这波小牛市不算完美收官,但成功引导了 Solana 上的部分热钱和大量散户迁入 BNBChain,重新点燃了散户的热情。 创始人亲自回归,就是最大的积极战略信号。 然后我们看到了bnbchain生态上一些实质性的大动作 🔧蛇打七寸:核心生态 PancakeSwap 被“敲醒” 作为 BSC 上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 @PancakeSwap 在过去几年实际上已逐渐躺平化。尽管仍占据 Swap、Farm、Launchpad 等核心位置,但产品创新乏力、团队执行力低迷,逐渐进入“守江山不打江山”的状态。 尤其是在治理机制上,veCAKE 模式(类似 Curve 的锁仓治理)虽在理念上强调去中心化治理,但实质上大幅削弱了团队的主动权与调整能力,让 Pancake 团队陷入“既做不了事,也不愿做事”的被动局面。 这一现状终于在社区压力下被 CZ 亲自点名批评,并最终引发了一个争议性极强的转折点:Binance 手持 CAKE 参与并推动投票,正式打破原本的 ve 模式,并确立新的治理方式。 这一动作在我看来,哪怕形式上有“中心化干预”之嫌,但它确实是打破生态僵局的关键一步。 🧱底层协议的权力博弈:Venus 被削权,Lista 被扶正 PancakeSwap 并不是唯一一个被“激活”的老牌协议。 @VenusProtocol ,作为 BNB Chain 上的借贷霸主,也终于迎来了动刀时刻。 过去的 Venus,几乎享有对 $BNB 资产的借贷垄断权。这种地位是 Binance 为了在早年补偿其安全漏洞而战略性支持的结果。然而,随着时间推移,Venus 开始固化为一个“养老型协议”,在利率曲线设置上极度偏向平台利益,几乎是躺着吃套利。 而 @lista_dao Lending市场的上线,显然得到了 Binance 的默许和支持(从CZ多次转发推特就能感觉到)。它直接切入了 $BNB 借贷市场,打破了 Venus 的垄断格局,也让用户重新获得了选择权和收益改善的空间。 这种对底层流动性基础设施进行结构性重构的行为,是我看到的最实质性的进展之一。 💡CEX散户链上输血:币安钱包频繁IDO 通过频繁不断的打新撒钱,大量CEX散户已经开始往钱包使用迁移。近期增加的Alpha购买条件,其实已经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币安的野望: 一步步引导CEX内用户从学会打开钱包,到学会做操作,并开始转向更积极交易,成长为链上/币安钱包原生用户。 这些新增的链上用户就是Bnbchain的新血,是上一波bsc summer以后失去的人员的补充。 ~~~~~~~~~~~~~~~~~~~~~~~~~~~~ Bnbchain 上还有什么大方向上的淘金机会? 通过深入的思考和CZ近期的动作解读,我觉得下面三个方向是还有Alpha的: 1、Prep DEX:BNB Chain 不能缺席的新战场 自从 Hyperliquid 打出“链上币安”旗号、完成 narrative 定位以来,无数链上衍生品交易所争相加入这一赛道,几乎每一个都在试图成为“链上币安/小币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既然别人都在抢“链上币安”的位置,为什么币安自己的公链( @BNBCHAIN )却不来争?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更深层的战略命题:如果 BNB Chain 想成为真正一线、能承载高频应用的主权型公链,链上衍生品市场是绝不能被放弃的板块。 目前Bnbchain上有两个Perpdex项目,一个是 @KiloEx_perp ,虽然起步早但可惜近期遭受了黑客事件打击,还好钱追了回来。 另一个就是屡次被CZ转推的 @Aster_DEX , 这是一个由早期 BSC老牌 Perpdex Apollo 进化而来的合约交易平台。虽然它明面上并非出自 Binance 官方,但团队与币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单从 @cz_binance 的多次转推和点名支持来看,这个项目无疑承载着他的关注与期望(划重点!)。 不管最终哪个跑出来,我个人觉得肯定会有一个成为 BNB Chain 上官方默许/实际支持的“链上合约旗舰产品”,与 Hyperliquid 进行正面交锋。 2、Bnbchain meme:走出自己新范式 在如今的加密世界里,Meme 已经从“投机副产物”变成了“一级生态推动力”。 这一点,Solana 的案例已经证明了。而在 BNB Chain 上,虽然今年早些时候的人为 Meme 热潮(即“BNBChain Meme Szn”)并未收获完美结果,但它至少带来了极为关键的几个成果: 🎗️BNBChain 上 Meme 基础设施已初步成型包括发射平台 @four_meme_ ,以及各种 Meme 项目交易、监测工具,BSC 上的 Meme 生态已具备“金狗爆发”的土壤。 🎗️市场教育基本完成那一轮热潮吸引了大量 Solana 热钱、KOL、社区用户迁移 BSC,对 Meme 的认知与交易逻辑已广泛普及,用户只等新龙头出现。 从我个人的判断来看,BNB Chain 当前最需要的,就是一个“黄金龙头级”的 Meme 项目,来起到类似于 $WIF 、 $BONK 、 $PEPE 在其他链上的“叙事引爆器”作用。 所以, 🥇CZ虽然表态自己不亲自下场,但我不相信会放弃这个板块(Skyai出来,cz转推了,再次划重点!); 🥇BNB Chain 需要走出自己风格的 Meme 路径,与 Solana 做出差异化,否则跟着别人走只会天花板降低; 🥇“功能型 Meme”可能会成为叙事创新的重点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即便市场上对 @SKYAIpro 缺乏信息FUD为“四无产品”,我却对其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它出来的时机颇为巧妙: -市场诟病Bnbchain没有金狗 -Bnbchain跟着Solana走实事meme被骂“小偷链” -前一波meme情绪已经到了接近谷底,信心即将崩溃 -是fourmeme站台的第一个大卡车,打新资金热度超乎寻常(不排除庄家控筹) 所以在pre-sale结束前果断补了不少号,赶了末班车。 虽然我不能确认 Sky AI 就是那个最终的“金狗”,但我相信 —— BSC 上这个战略位置不会一直空着,要么是 SkyAI,要么是它的竞争者,这条链一定会在 Meme 赛道上补齐主角角色。 基于上述判断,我已将自己早期空投卖出的 SkyAI 筹码回购,并追加了不少二级仓位配置。 并不是因为它短期会暴涨,而是因为我愿意为“BSC Meme 新龙头”这个战略位置下注,而这个位置,至少应该值100M以上,甚至200-300M。 3、币安自己的稳定币 之前我多篇文章写过币安需要自己的稳定币,一部分是因为我亲眼目睹过 $BUSD 曾经是多么强势,差点打的 $USDC 抬不起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赛道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盈利能力。 而当前的 $FDUSD 比之 $BUSD 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逐渐被边缘化和淘汰是必然。 谁能担任这个位置的重任,是否会考虑采纳与用户分润的稳定币这一流行理念都是我在关注的潜在机会。 虽然当前稳定币市场看似已经江山稳固,但要说有能力再掀起惊涛骇浪的,币安应该算是种子选手之一,毕竟自家市场份额在那里摆着。 ~~~~~~~~~~~~~~~~~~~~~~~~~ 写在最后:下注不是因为情怀,而是对趋势的理解 @BNBCHAINZH 的这轮复苏,不只是项目多了几个,不只是热度上来了,而是一次结构性的洗牌与战略再聚焦。 这条曾经辉煌的链,现在正试图摆脱“山寨链”的旧标签,走上“多链协同 + 战略扶持 + narrative 创新”的新路径。 而我也愿意,在它还未完全被市场重估之前,先走一步,下注未来。
Show more
0
85
193
26
一亏就跑,这叫着不尊重市场,再谈散户的 “优势” 01、 船小好调头 “船小好调头” 通常用来形容散户在投资中相对于机构的优势,这句话有多种理解的角度,第一个意思是说,在突发利好利空时,散户可以瞬间完成满仓或空仓的操作,而大资金建仓、减仓,为了避免冲击成本,可能需要数日甚至数周。 但速度不会改变盈亏方向,灵活度是在你看对的前提下,加速盈利,如果正确率不高,越快越亏。 “船小好调头” 的第二个意思是说,散户可以参与小市值币种、冷门山寨币或短期热点炒作,机构则受限于流动性和风控规则,很难参与这类标的。 但这一类都是零和博弈的机会,都是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为什么结果不会是别人掏你的钱?换一个思维,之所以炒作性机会都在小市值币种上,正是因为持有这类标的的很少是机构,都是散户,人傻钱多速来。 “船小好调头” 的第三个意思是说,散户止损快,纠错能力强,而机构持仓量大,就算发现错误,也没那么快止损。 问题在于,纠错能力是建立在 “知道何为错” 的前提之上的,而不是市场一跌就忙着割肉。 散户如果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情绪化交易的问题,“船小好调头” 也是一种资源诅咒,很多散户正是依赖自己止损快,反而更加盲目地参与各种机会,频繁止损也是亏损的重要原因。 散户的情绪化交易的习惯,常常自认为是 “尊重市场”,今天重点聊一聊,什么才叫尊重市场。 02、尊重市场 尊重市场不代表被走势牵着鼻子走,不代表一亏就要跑,一涨就说明有利好。 市场走势中大概率包括新信息,所以既要尊重市场的选择,又要有自己的想法,如何平衡这两者,才是真正的 “尊重市场”,我总结了三条规则: 第一条规则:市场信号强烈时,尊重市场;市场信号混沌时,相信自己。 有一个 “黑箱理论”,投资中的很多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而是多种利好利空因素交织,而且这些因素的影响权重也在不断变化,就好像一个看不到内部工作机制的 “黑箱”。我们当然可以找出 12345 条理由,但这么做的研究价值大于实战价值,下一次市场你还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反应。 作为投资者,当市场非你所想,是不是应该思考另一个角度:如果市场信号非常强烈时,是不是说明市场的内生动力非常强? 比如说,币圈投资者常有在重大事件前后进行交易的习惯,比如美联储议息决议、以太坊升级、SEC 对加密货币的监管表态等。 有时,市场未必按事件本身代表的利好利空来反应,利空消息可能跌也可能涨,利好消息可能涨也可能跌,这种涨跌,有时有延续性,有时没有延续性。 这些走势跟 “事件驱动交易” 有关,有些人喜欢提前开仓押注事件方向,有些人推迟开仓,以避免受事件的影响,导致事件发生后的交易时段,有平仓交易,也有开仓交易。 一般而言,平仓交易提供波动,开仓交易决定后市方向。事件发生后半小时以平仓交易为主,方向意义相对较弱;半小时之后的市场走势意义相对较强,特别是与事件发布前的方向的反转,且非常强烈。至于一些特别重大又特别意外的事件,因为后面陆续会有很多种解释,市场最终共识于何时解释,往往要综合未来两三天的市场走势才能看出来。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币圈是一个复杂的黑箱,我们不要试图搞清楚箱子里有什么,而是要用 “黑箱理论”,通过 “输出输入” 信息的差异,判断现在黑箱正在干什么。 研究有研究的思路,投资有投资的思路,永远是思路决定出路。 而如果事件前后的方向相对含糊,那么它就是不在工作的黑箱,你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第二条规则是:尊重市场的惯性,但相信该变的总会变。 市场并不总是走在前面,特别是过于强烈的趋势发生后,市场参与度过深,而大部分投资者又都是后知后觉,导致该发生变化的时候,市场总是延续惯性。 比如 2022 年 FTX 暴雷后,市场沉浸在恐慌情绪中,直到宏观流动性缓和才逐渐企稳。 另一个惯性来源于行业层面的发展规律,通过这两年的市场,应该能看到现在加密市场的一些特点: 一方面,监管政策的滞后性导致行业应对风险时反应迟缓;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迭代的节奏相对固定,导致市场预期存在惯性。 这种特点使得市场趋势持续性强,可预见性强,但坏处是当行业发生重大变化时,市场应对不及时,一定要先撞到南墙。 尊重市场的惯性,不要轻言反转,反转通常在一次次失望后不抱希望时才会发生,相信 “出租车总在绝望中开来”。 第三个规则,到底相信市场,还是相信自己,需要有一套事前规定好的体系。 交易系统有一个相当难处理的矛盾,既要毫不动摇地执行交易系统的所有信号,又要对交易系统对市场的偏离有所警觉,在必要时修正。 在投资中,如果你有一套自己的体系,指标都相对客观,就一定会出现自己的看法和体系的买卖信号不一致的情况,按上面的两条规则,通常是先相信市场,再相信自己,但这个转换,需要有一些事前定下的规则。 操作上,即使错也还要尊敬体系,因为看法的错误都是一次性的,而体系才是保证持续盈利的关键。 03、尊重退出机制 尊重市场的另一个层面,尊重市场的 “退出机制”。 2022 年,某头部加密对冲基金因过度使用杠杆,在 LUNA 币价暴跌中产生了巨大亏损。为了挽回损失,基金管理者没有及时止损,反而加大杠杆押注市场反弹,最终导致基金爆仓清算,投资者血本无归。 我们可以做一个 “反事实” 推演:如果该基金设置了严格的止损机制,及时调整仓位,就不会陷入恶性循环。 市场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市场从不判断谁对谁错,而是用淘汰的机制,单次投资,运气占了大部分因素,用某一种方法持续失败,一定是有某些必败的原因。 赚钱的人会复制自己的方法,再不断加钱,亏钱的人要么改变,要么被淘汰,这个机制下,能留下来的都是成功的投资者,也让这个市场更加 “内卷”。 如果你赚钱了,你会面临更强者的挑战,如果你亏钱了,那是市场对你发出的保护,所以我觉得尊重市场的看法,第二个层面就是尊重投资的结果,愿赌服输,勇于改变。 比如囤币待涨,它是个好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期持有加密货币。 大部分投资者对囤币的执念,并不是要做时间的朋友,而是懒得分析、懒得决策,希望一次买入,终生发财。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投机。 04、尊重自己 投资不但要尊重市场,更要尊重自己的个性和内驱力,比如交易体系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出手频次和交易信号的自洽。 所谓的交易信号就是事先设定的加密货币买入或者卖出的一些条件: 比如说,当一个项目的基本面出现积极的变化(如技术升级、生态合作增加),而币价又比较合适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买入; 或者项目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而币价出现了下跌,到了你合适的价位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买入; 反之就是卖出信息。 可以想象,如果这些条件设得比较宽松,买入的频次会大大增加;如果交易条件很严格,那么符合交易的机会就会变少。 操作频次到底是高好还是低好呢?取决于你的交易体系对胜率的要求。 一般而言,高频 + 宽松的买卖条件,交易的胜率就必然会下降。这是交易体系中的一对矛盾,如果真有 “经常交易、出手必胜” 的人,那天底下的钱都被他一个人赚走了;相反,如果你的频次低,胜率又低,那你也无法在市场上生存。 一轮轮的市场优胜劣汰下来,赢家只剩下两种:假设赔率差不多的前提下,要么频次低,胜率高,要么频次高,胜率低。 典型的例子是 DeFi 板块对链上数据的反应,DeFi 协议有大量的链上高频数据(如锁仓量、交易量、收益率),这些数据有时会发生波动。所有基本面的恶化都是从链上数据的下滑开始的,但反之,链上数据的下滑并不意味着基本面的恶化,往往需要几个月的下滑,和多期项目报告去确认。 看链上数据,设置更严格的交易条件,反应敏感,不会出现重大失误,但胜率有限;更宽松的交易条件,则相反。 到底如何选择,最大的原则就是要自洽,这里要跟你的性格和预期收益自洽。 如果你是一个厌恶失败的人,或者容易被套牢踏空干扰情绪,那么你就应该选择胜率至上,严格约定出手的条件,提高每一次出手的成功率,降低出手的频次。 但这也意味着你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机会,你必须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不能动不动就把鱼饵拉上来,看看有没有鱼上钩。 还有一些人的性格是执行力比较强的、或者比较敏感的,那么他可能就更适应那些比较宽松的买入条件。但更频繁的操作,你就必须要对失败率有一定的容忍度,对符合交易系统的连续亏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投资体系和性格不自洽,是长期亏损的根源。 05、不预测,只应对 最后聊一聊很多大 V 喜欢说的 “不预测只应对” 这个观点。 严格的说,并不存在 “不预测只应对”,预测就是假定存在某种规律,你才能决定下一步怎么做,所以投资少不了要预测。 所谓 “不预测只应对”,实际上有指投资者有明确的应对规则,出现什么信号,就进行相应的操作,是指体系化、规则化,要 “随机应变”,不要 “随机” 应变。 在一个人形成投资体系的初期,需要尽可能放弃主观的判断,依赖投资体系提供的机会,这可能让你的收益率变得平庸,但却是长期稳定盈利的必要过程。 每一位加密投资大师在形成稳定体系之前,都有一段投资收益的平庸期。 投资体系就是牺牲一定的自由意志,以简洁的投资手法,捕捉固定胜率的机会,得到相对稳定的盈利,这是 “不预测只应对” 的真正意义,也是把尊重市场、尊重自己和尊重体系统一起来的投资态度。 共勉!
Show more
很多兄弟问我,做交易过程中,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最大的感悟就是:天定胜人。 在交易中,绞尽脑汁也无法左右市场的走势, 无法预测明天的涨跌,无法确定黑天鹅 *何时到来。 在生活中,竭尽全力也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无法看穿命运写下何种剧本。 无法,无力,无奈,贯穿了交易者和所有人的一生。 讽刺的是,在生活中随波逐流是一个贬义词,是被命运击败举手投降之后,对命运最后的妥协。 但在交易中,做好资金管理 ,跟随行情随波逐流却可以获利,然而大多数交易者终其整个交易生涯都做不到。 交易者被命运扼住咽喉, 无奈妥协, 任其随波逐流。 他来到资本市场 , 妄想在此向命运复仇, 抱歉, 这里的规则是, 随波逐流。
Show more
0
1
21
0
一图看懂全球前20家上市公司BTC持仓分布图 目前微策略持仓553555枚, 占BTC总量2.636%,成本价格68459美金。 如果比特币价格出现暴跌,微策略会被破产清算吗? 先说结论是:理论上存在可能,但实际概率极低。 公司杠杆不高、债务期限长,短期偿债压力小。只有比特币长期极度低迷才会引发财务危机,而这种情况概率很低。 创始人Michael Saylor掌握46.8%投票权,可避免优先股提前赎回,确保公司运营方向稳定。 01、微策略的比特币持仓与策略 MicroStrategy(现更名为Strategy)已经从一家传统的软件公司转型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持有企业。 截至2025年4月27日,公司共持有约553,555枚比特币,总成本约为379亿美元,平均购入成本约68,459美元/枚。按当前价格计算,这些比特币的市值约为525亿美元。 MicroStrategy的比特币投资是通过发行债券和增发股票融资实现的。其管理层(以联合创始人Michael Saylor为代表)将比特币视为公司的主要储备资产,不断通过外部融资购买更多比特币,而不是依赖自身业务的现金流。 MicroStrategy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筹集资金购买比特币: 🔺使用自有资金购买。 这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微策略一共大概使用了不超过5亿美元资金购买比特币。 🔺发行可转换优先债券(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为了购买更多比特币,MicroStrategy开始采用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融资。可转换优先债券是一种金融工具,允许投资者在特定条件下将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 这种债券的特点是利率较低,甚至为零,同时设定高于当前股价的转换价格。投资者之所以愿意购买此类债券,主要因为其提供了下行保护(即债券到期可收回本金和利息)以及在股价上涨时的潜在收益。MicroStrategy发行的几期可转债利率在0%-0.75%之间居多,说明投资者实际对MSTR的股价上涨有信心,寄希望于债券转换为股票以赚取更多收益。 🔺发行优先担保债券(Senior Secured Notes) 除了可转换优先债券,MicroStrategy还发行过一次4.89亿美元2028年到期6.125%利率的优先担保债券。优先担保债券是一种有抵押的债券,风险比可转换优先债券更低,但这类债券只有固定利息收益。MicroStrategy发行的这一批优先担保债券,已经选择提前还款。 🔺市价股票发行(At-the-Market Equity Offerings) MicroStrategy通过市价股票发行(ATM)的方式增发股票融资购买比特币。这种方式不产生债务,但会稀释现有股东权益。然而,现有股东同意这种增发方式的原因在于公司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BTC Yield(比特币收益率),即每股比特币收益,计算方式为比特币持有量与稀释后总股本的比值。 在行情上升阶段,通过增发股票融资购买比特币,虽然股东的持股比例会降低,但每股的比特币含量会增加。总体而言,股东持有的比特币总量可能还会增加。例如,2024年MicroStrategy的BTC Yield达到了74.3%,意味着每股的比特币数量增加了74.3%。而截至2024年8月2日,MicroStrategy的BTC Yield为12.2%。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BTC Yield的目标设定在每年4%到8%之间。 02、关键财务数据分析 🔺比特币持仓与估值 截至2025年4月27日,MicroStrategy持有的比特币账面价值约为379亿美元(计提减值后),按市场价格计算约为525亿美元。 由于公司采用的会计准则,如果比特币价格跌至3万美元以下,公司将不得不进一步计提减值,这可能会加剧股价压力。 🔺债务水平 MicroStrategy目前的总债务约为72.6亿美元,主要是可转换债券,票息较低,部分甚至为0%。 其中: 2025年12月到期:6.5亿美元,票息0.75% 2027年2月到期:10.5亿美元,票息0% 2029年12月到期:30亿美元,票息0% 由于部分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低于当前股价,这些债券更可能被转换为股票,而不是要求现金偿付,因此短期债务风险较低。 但如果未来比特币价格持续低迷,MicroStrategy的股价跌破转换价格,债券持有人可能会要求现金偿付,这将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现金流与流动性 2024年,公司运营业务的现金流净流出5300万美元,仅有4680万美元现金储备,这意味着MicroStrategy几乎没有任何现金缓冲。 2024年底,公司通过增发股票融资151亿美元,但如果股价下跌,公司未来的融资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2025年,公司还额外发行了一批10%股息率(之前预计8%)的优先股,说明融资成本已经开始上升。 🔺盈利能力 公司本身的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停滞,2024年软件收入同比下降6.09%,全年软件业务仅贡献约1.21亿美元营收。 公司依靠比特币投资带来的账面收益,但由于减值规则影响,财报利润波动较大,无法形成稳定盈利模式。 未来,如果比特币价格不持续上涨,公司可能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进一步增加融资压力。 🔺股价走势与比特币的相关性 过去几年,MicroStrategy的股价与比特币价格的相关性达到了0.7~0.8,几乎成为一个比特币杠杆ETF。 2024年底,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接近10万美元),MicroStrategy股价也一度飙升至500美元以上。但随后比特币回调,公司股价在短时间内暴跌50%。 由于公司持有比特币的杠杆效应,MicroStrategy的股价波动往往大于比特币本身。例如,比特币2025年初下跌40%,MicroStrategy股价跌幅超过55%。 目前市场对MicroStrategy的估值通常高于其持有比特币的净值,部分投资者愿意支付溢价来通过MSTR间接投资比特币。但如果比特币价格下跌,这种溢价可能会消失,甚至出现低于净值交易的情况。 🔺破产或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短期来看,MicroStrategy仍然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但如果比特币进入长期熊市,可能会引发财务困境。 资产 vs. 负债比:目前公司持有525亿美元的比特币,远高于72.6亿美元的债务,短期偿债压力较小。但如果比特币价格跌至1.2万~1.5万美元,公司的比特币资产将低于债务总额,此时可能出现技术性破产。 债务到期风险:2025年6.5亿美元的债务可能会通过股权转换解决,但2027~2029年将有超过40亿美元债务到期。如果届时比特币仍处于低位,MicroStrategy可能难以通过增发股票或新发债务进行再融资,可能需要出售比特币偿债。 管理层立场:Michael Saylor控制46.8%投票权,可以阻止公司出售比特币或改变战略。但如果比特币价格跌破某个临界点,公司可能被迫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出售部分比特币、重组债务,甚至考虑破产保护。 这种长期的转换债务的好处是: -MSTR 在短期内没有债务清偿压力,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其 “比特币战略” 发挥作用。 -由于可转换债务的行使价格存在溢价,能够避免立即稀释股东股份。当可转换债务到期时,如果比特币价格上涨至行使价格,MSTR 就必须发行股票,但由于行使价格较高,股东股份受到的稀释效应有限。相反,如果比特币价格低于行使价格,MSTR 只需按较低的比特币价格来偿还债务,这相当于,MSTR 偿还的比特币数量比最初用债务买来的要少。 -MSTR 通常会保持一个相对保守的杠杆水平,约为比特币净资产的 30%,并在需要时灵活调整股本和债务来保持杠杆比例合理,并抓住更多的筹资机会。 比如,在 2022 年 12 月时,比特币价格暴跌到 17000 美元 / 枚,MSTR 的杠杆比率飙升到 1 左右。为了降低杠杆,MSTR 开始增加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继续购买比特币。反之,当比特币价格上涨,杠杆比率低于 30% 时,MSTR 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发行更多的可转换债务。 不过,MSTR 的杠杆策略也面临着高杠杆、债务到期、市场波动等风险,如果比特币崩盘,MSTR 可能无法通过股市筹集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到期债务,也可能面临必须发行更多股票的情况,导致现有股东的股权被稀释。 最后我们看得出来,许多上市公司已经完全认可了 BTC的价值存储功能及股价提振作用,纷纷加入了这场“BTC战略储备竞赛”。 结语:买入BTC还是错失BTC?这是个问题。 如今跨过 10 万美元的大关,比特币的下一步将会是挑战黄金的地位。 各国央行是黄金最核心的买家之一,接连不断的国际政治黑天鹅,动荡的地区局势,推动了黄金的需求。 2022 - 2023 年全球央行连续两年净买入黄金均超 1,100 吨,是最近三年国际黄金市场最大的买家,是这轮金价上涨最主要的推动者。 细分来看,欧美国家是黄金的净卖出方,新兴国家是净买入方,中国等新兴央行,为了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增持黄金、减持美债。去美元化的趋势,正在重塑全球储备资产的版图。 对比黄金,比特币在文化共识与市值方面存在劣势,但也有其独特优势。 与黄金相比,比特币的供应更加透明和可预期,永远不会超过 2,100 万枚。2024 年减半后,每日新增比特币将降至 450 枚,年通胀率仅为 0.8%。相比之下,黄金的年产量仍在 3,500 吨左右,相当于 2 - 3% 的通胀率。 比特币的数字特性让它在跨境转移和储存管理上具有显著优势,不需要专门的金库,不需要复杂的运输,一个冷钱包就能存储数十亿美元的资产,这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比特币不属于任何国家,不受单一政府控制,转移方便,供应透明,这些特性让它成为理想的储备资产补充。 在特朗普获胜当周,贝莱德旗下的比特币 ETF - iShares(IBIT)总资产规模达到 343 亿美元,已经超过旗下黄金信托基金(IAU),要知道黄金 ETF 已经有 20 年的历史。 假如,特朗普真的履行承诺,将比特币作为美国的战略储备,这个信号的意义将远超其实际购买的数量。我们熟悉的金融体系格局都将被改写。就像当年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命运。 如今,美国对比特币的态度同样可能引发一场储备资产的范式转移。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初步迹象,萨尔瓦多率先将比特币纳入法定货币,虽然体量很小,但开创了先例;一些主权财富基金也在悄悄布局比特币投资,比如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就投资了多家加密货币相关企业;不丹自 2021 年以来积极开采比特币…… 如果更多国家开始将比特币纳入储备资产配置,即使只配置 1 - 5% 的比例,对比特币的需求也将产生质的飞跃。要知道,全球外汇储备规模超过 12 万亿美元。 机构投资者通过 ETF 持续吸纳市场流动性,长期持有者不断增加,交易所流通量持续下降,上市公司囤积比特币,如果再叠加主权储备需求,比特币的稀缺性溢价将被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真若如此,只有 2,100 万枚的比特币,注定不够买了。所以作为散户而言,定投BTC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Show more
0
0
2
0
✅Alpha积分至少为137的用户将获得291$BOOP 奖励,此外,Alpha 积分在 99 至 136(含)之间且币安 UID 以“4”结尾的用户也将获得 291 枚 BOOP 奖励。 海底捞来了,你们吃上了吗? https://t.co/7ir0FRSd9e
Show more
0
7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