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载光阴,两次起落,三轮周期,无数风波
老吴坦诚地剖析了自己从 ICO 一夜暴富到 2018 年亏损的滑落,从司法风波的惊涛骇浪到追逐热点的冷却,再到最终构建稳态投资结构的转变。这一路走来,本身就是加密世界的一部微观史诗。
老吴的“哑铃”资产配置策略让我联想到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出的“杠铃策略”:用 85% 的极端稳健对抗黑天鹅,用 15% 的极端风险捕捉白天鹅。
而老吴的策略甚至比塔勒布更显保守——一位在新兴资本丛林的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的老兵,他的投资模式无疑是最佳范本,无需多言,直接借鉴便是。
“构建稳态结构以穿越周期”,这的确是大多数短视投机者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更残酷的是,这种智慧很难传递,如果你看了深有所悟,那是你本来就懂。
“慢就是快”,“欲速则不达”——这道理如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与“有志者事竟成”一般真实,却也同样难以参透,更难以践行。
加密行业何曾缺乏机会?风口一个接一个,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每轮热潮都如山顶的旗帜,叠加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诱惑着散户加速冲刺。然而,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那些懂得在山腰停下来、调整节奏、修整心态的人。
成功的关键并非追逐每一个热点的“先手”,而是在浪潮退去后依然能“活下来”的能力。这种“活下来”,不仅是资金的存续,更是心态、认知和节奏感的沉淀。
当喧嚣散尽,真正留存下来的,是那些将行业周期转化为认知周期的生存艺术家们。
在算法与噪音共谋的现代市场,真正的阿尔法行为并非捕捉市场的每一丝波动,而是用内心的坚定对抗情绪多巴胺的劫持。然而,散户往往缺乏概率论的常识,对镰刀毫无敬畏之心。
暴富之道,在他们眼中必须迅疾无比,片刻等待都显得多余,恨不得须臾间功成名就。
此前,我曾与
@kuigas 老师和
@gm365 老师探讨链上行为的积淀,我们不约而同地认同:以慢打快,慢即是快。无论是空投耕作的 POW,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终极智慧殊途同归——用时间贴现率对抗市场波动率。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隐喻,恰是加密市场最精妙的注脚。当多数人在市场的“百草园”里焦躁地拉绳时,老吴们早已平心静气地参透了其中的真谛: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