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Boop
作為對 Pump 的「吸血鬼攻擊」,
這個切入點我認為很好;
而創辦人
@dingalingts 本身也有深厚的產業背景,
過去曾創立
@PancakeSwap 與
@LooksRare 。
平台在機制上也設計了不少激勵,
鼓勵 KOL 發幣,
意圖打造更活絡的發幣生態。
不過目前觀察下來,
多數人發幣的目的,
似乎還是偏向為了領獎勵,
缺乏真正的敘事與社群經營。
而現在的 P 小將們,
早已看過太多套路,
不再為誰發幣就盲目買單。
最終,還是得回歸敘事本身,
與是否能在注意力經濟中脫穎而出。
我自己是有買了一些 Boop 並且質押了,
當作一場小賭,
看看是否真的能打造出一個能對抗 Pump 的平台。
另外我也發現,
最近在一級市場,
除了 House 這種大市值的 meme 之外,
幾乎我上小市值 meme,都是別人的出貨點。
甚至有些群友也不避諱了,
直接在群裡說 CX 我等我上車就是為了澆給我。
這也能理解,
現在的流動性實在撐不起什麼大金狗,
入袋為安才是大家的共識。
最後
我沒有內幕、也沒人轉錢給我,更沒有小號。
最近在推上看到一些陰謀論,只能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