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蛙
@Ice_Frog666666
|🪂Airdrop Analyst |🏁GT&F4业余赛车手|🐸联系:https://t.co/oN9Mrg75Wy |💬蛙群:https://t.co/hOnwqc0O4P
2.3K Following    102.4K Followers
《致所有肝了9个月却没名字的Monad测试网“傻子”们》 今晚在群里看到 @0x_xifeng 拿到300w mon 价值15wU ,蛮惊讶的。 我问群友为何他能拿这么多,才知道他做了3年Monad社区的Mod ,中文社区是他建立的,还转移给了monad官方,哦,原来如此,这是应得的奖励,恭喜spark! 再看dc社区,也蛮热闹,都是整整齐齐喊出Monad牛逼的口号,让我也想起过去几年撸毛的美好时光。这种盛况越来越少见了,毕竟现在满地都是畜生项目,维权都维不过来,这些社区贡献者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应有的结果,也衷心的祝贺你们!熬出头了! 然而,鼠标切回到自己的推特通知页面,看到的仍然是不断弹出大家各种手搓测试网心酸、破碎的故事。看得出大家真的很难受,像是被心爱的人突然甩掉一样,又气愤、又心碎........ 他们每天下了班回来,陪完老婆孩子后,才有点时间撸毛,只知道monad 是个“社区第一”的好项目,努力就一定有回报。 傻到最后一刻,还在相信Monad是有格局的,会补发测试网,项目一定能看到大家的努力,真是傻得可爱。 直到残酷的现实降临,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开始就不属于官方定义的“社区”,在项目团队那里,都是一厢情愿罢了,而这是他们肝了9个月后才知道的。 我很想做点什么,全力去争取,但维权失败了。我没能改变这个结果,说实话,我很难受。 总会看到有人说:傻子才会去撸测试网。可我今天想对这些人真心的说一句:您们辛苦了!没有测试网的热闹,也没有今天monad的热闹。 我也希望真的在意Monad的人,哪怕你现在站在热闹的一边,也能真诚地对他们说出这句话:您们,辛苦了。 monad团队有自己的考量,既然选择了一刀切排除测试网用户,一条路走到黑。既然坚持认为这个选择是对的,理念是超前的,那么我想也准备好了承担一切的因果。 每一个人都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失望、愤怒,也只能认清现实,带着教训前行。只不过,我们不会忘记今天这场“社区第一”的幻觉,是怎么在最需要兑现承诺的时候,被轻飘飘地抛下的。 未来的果,终将由今天的因兑现。 只是,希望那个时候,项目团队还愿意面对那些曾经信你、挺你的“测试网傻子”。
Show more
0
0
2
1
Monad跟生态项目的关系有点意思啊!大家有什么瓜吗? https://t.co/z8fbvMGDhf
0
0
0
0
OpenEden牛逼!!! https://t.co/kxyIXifiZn
0
20
44
0
大毛的本质:用户与资本心照不宣的共谋 市场被perp dex刷屏,合理且正常。 但一个赛道冒出一两个财富效应,最先冲进来的不是散户,而是资本。 资本一入场,叙事和资金就能卷好几年,这就是大毛的根本逻辑。 按照这个思路,Ai赛道出大毛潜力还是不小的。Ai赛道不仅烧钱,而且在冷启动上,抓手也并不多,空投仍旧是主要手段。 简单举个例子,最近很火的Sentient,昨天晚上也在深圳搞了活动,创始人已经连续搞了好几场线下活动了。 理论上说来,85M的种子轮融资热度是足够的,开源AI协议的资本想象力也是足够的,但是还是要搞线下互动,吸引更多用户和买盘。 最终,都是要用户和数据说话的。 撸毛思维的核心,就是你要理解资本的目标,并提前完成它希望你去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当你与资本配合得足够默契,才有机会吃到真正的大毛。
Show more
0
0
0
0
ZK技术的尽头,是马卡龙? Succinct的马卡龙色系,每一次看都觉得很神奇,如此硬核的技术,如此需要工程师驱动的项目,偏偏选择了粉色。 视频也做的非常复古,非常反差,以至于让你觉得和mantle合作后,succinct的TVL破了40亿美元这件事,有种不真实感。 粉的一匹,猛的一匹。 我之前说,只要持续做对的事情,市场总会认的,但我现在觉得,做对还不行,还要做的有辨识度,至少这么粉,这么硬的品宣风格,我只在Succinct项目上看到过。
Show more
0
12
23
0
Aster格局大得一匹! 一级、1.5级、二级,没一个人亏钱! 我说是今年年度最佳项目,在坐的各位有意见吗??? https://t.co/Vu0mfZGtHG
0
34
76
6
这个辩论还是很有意思。 画师表达的观点是,既然锤项目就锤,不能抱怨kaito。 以及对闻月取关后,没有了yaps这件事怀疑是被团队针对是没有根据的,并不是数据操纵,这只是声誉算法在起作用的表现。 我回应一下,以下是理性观点探讨,不是吵架,更不是针对画师本人。 1、我讲一个逻辑,我不知道你认同不,如果我不知道具体问题出在哪里,我是不是可以质疑,尽管这个质疑可能不一定对。 质疑是否成立,和质疑是否被允许是两码事,我不知道你是否认同。就像yuhu回应了我,它点明了没有财富分配逻辑,我也明确讲了,我道歉。 2、你说的是,既然锤他就死里锤,彻底离开平台,这样就不会感到沮丧。你的观点是,锤的同时就不要抱怨没有Yaps了。 言外之意是,你一边用它,那就不能抱怨它,你应该默认这一切是合理的。否则就是自我矛盾。 那么我要反问的是,为什么一定要退出,才能维权,才能锤呢?Yap又不是施舍,大家是交换关系。平台不是慈善机构,那我作为用户也不是奴才啊。 简单例子,我在推特发帖子骂推特算法,质疑它不公平。所以你给的建议是,你退出推特吧,这样就不至于抱怨了。 或者一个更典型的例子,你不满意公司可以辞职啊,何必埋怨呢。 说实话,我很难认同这个逻辑。我之前回复的其实很简单,我可以参与,我自然也可以批评,这件事情再正常不过了,而不是一定要非此即彼,搞二元对立。
Show more
0
23
30
0
如何看飞轮效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行业的项目都开始热衷于用飞轮效应来证明自己的可持续性。 在我看来,飞轮成立是有前提的,你得有足够的势能,资源、用户、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只是自嗨。 公链基金会、资本、流量会越来越倾斜到少数头部项目身上,而这些项目也更有机会形成真实的飞轮效应。 就拿Momentum为例。 首先所在的sui是潜力公链,且项目是交易类核心基础设施。背景资源上,深度绑定了Sui基金会,Coinbase、Circle、甚至卡塔尔皇室家办等重量级VC的支持。 项目ve(3,3) 机制还没有启动,就已经是Sui生态中流动性最深的DEX,累积交易量已经做到了80亿美元。这些靠纯叙事是做不到的。 这背后其实就是项目的资源、资金和用户对这种机制潜力认可后的合力推动。 等机制正式上线,交易体验、流动性、收益模型进一步闭环,就可以真正构建出正向循环。 所以我现在看项目时,不只看机制有多精巧,还要看: 这个项目的飞轮,有没有转起来的基础?有没有人、有钱、有没有用户在推动飞轮转起来? 这些看不见的底层因素才是飞轮的关键。
Show more
0
0
6
0
刚办完婚礼,蜜月还没度,就被撸友们喊回来维权!! 最近哪些项目不做人啊??camp??bitlayer??……还有哪些?都什么情况??我来看看都怎么个事!! https://t.co/V5ubELAe3T
Show more
0
0
1
0
搞RWA得学会混体制! RWA搞到最后根本不是资产上链的这个技术过程,而是混圈子能力,监管你得打通,各种资产机构你得有人脉,各种KOL Agency 你也得很熟,甚至包括总统你也能搞定。 打到最后,拼的就是看谁资源整合能力更强! 所以,plume上币安现货,之前跟川普搭上关系,还被USD1作为指定独家RWA链,所有逻辑就都通了。 技术只是最简单入门而已,项目需要周旋在强势监管,守旧的传统机构,和热衷叙事的Web3之间。 先混牛逼的圈子,给他们想要的,再把正事干了,这点上,你不得不佩服plume。
Show more
🪂币安HODLer空投上线Plume ( $PLUME ) 使用BNB申购保本赚币产品,以获得PLUME回溯空投! 📌2025年07月24日08:00至2025年07月28日07:59(东八区时间)期间,使用BNB申购保本赚币(定期和/或活期)或链上赚币产品的用户,将获得空投分配。 谁懂!刚说完JUST HODL IT,空投马上就来🤩https://t.co/tl654frmsb
Show more
0
4
15
0
VC币 VS Hyperliquid:丧钟为谁而鸣,只是融资模式的差别? 看完 Hyperliquid 创始人 Jeff 的访谈,我强烈建议,每一个还在讲融资故事的Web3 项目方,都该逐字研读这篇文章。 表面上,VC币的失败与 Hype 的成功,好像只是一个靠融资、一个自筹的路径之争。但真正的分歧,远比这个深刻得多。 根本的差异在于:谁才是这个项目的终极受益人。 以前VC币的模式,就是收割流动性,各种叙事也无非是兜售代币,服务于资本的退出,用户只是最后一棒的买单者。 而Jeff在文中讲的很明白了:要让用户从你所做的事情中获得实际价值,而不是让早期投资人受益。 言外之意就是,在 Hyperliquid 的机制下,代币并不是目的,而是产品跑通,用户认可后,巩固用户信任与正向收益结构的延续。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能真正决定项目生命力的,并不是融资方式或者融资金额、产品有多牛逼,而是你所有的这一切究竟是在为谁创造价值。 这才是VC币为何崩塌,Hyperliquid为何崛起的根本原因。 所有的VC币,其实都应该问一下自己:你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你打算让谁分享,在整个利益结构里,是为了用户长期受益,还是资本的短期套现? 答错了,那么丧钟下一刻就为你而鸣。 金融的本质只有两个问题:你是否真的创造了价值?你是否真的愿意让用户分享它? Jeff已经用 Hyperliquid做了回答,但我不知道,行业接下来,还能给出几个?
Show more
0
60
177
18
交易所要上市,平台币咋办? 目前,行业稍微有点规模的交易所或者项目,估计内部可能都在评估,一旦将来合规,后续怎么在美股上市,平台币怎么处理的问题。 OKx当然是表现的最明显的,基本是做了充足的切割。Bybit最近也开了Space,也在讲这个事,MNT虽然被大家视为隐形的平台币,但Bybit管理层很明确这个不是平台币。 为什么? 不承认平台币,是怕影响合规;又不能放弃它,否则之前的投入就废了。 所以就剩下中间路线了,用交易所能量,把MNT尽可能嵌入到交易所生态里,给它赋能,但又不直接将其定义为平台币。 所以从这个思考出发,估计后边平台币这个概念估计会越来越弱化,但只要利益绑定在一起,本质都一样。
Show more
0
15
29
0
维权的意义是什么? 一直都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维权这样吃力不讨好且得罪人的事? 我再回复下吧。 首先,这个行业一直缺乏监管,尽管大家都在谈合规化,但除了像SBF以及Luna这种举世震惊的暴雷,其实大多数项目方/资本的作恶,都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合规的趋势抵不过残酷的现实。那么通过舆论迫使项目方向善就成了唯一的手段。 其次,这个行业的存在并不依赖于类似于我这样的创作者或其它KOL,它存在的根基是广大的,没有太多声量的沉默大多数。 所以我向来只是为这些默默无闻的社区用户发声,我不觉得我是在为他们站台,我觉得我只是在维系我赖以生存的行业饭碗。 因此即便是我参与投资了的项目,一旦它不做人,我照样会锤。有些项目方不理解,为什么我锤自己投的项目? 答案也很简单:你可以错,但不能坏。你可以失败,但不能作恶。 很多时候的维权,我发之前都知道肯定没有结果,但如果连这些声音都没了,那只能让作恶更加肆无忌惮。 这,就是我坚持维权的全部意义。
Show more
0
108
260
14
《Somnia:问题不止是反撸,而是极其糟糕的空投预期管理》 Somnia 的反撸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反撸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 一、基本事实 1)空投比例极低,且锁仓 发放给社区用户份额为 4.1%,TGE解锁20%,等于tge只发0.82%,其余空投需60天任务解锁, 其他奖励也极低(如 Discord 0.38%、Kaito TOP100 仅0.1%)。 2)空投标准混乱,KYC标准成谜 22.5万人KYC,仅6.5万人通过,空投获取率不足三分之一。 有人只做了KYC就拿到空投,有人做全套任务反而没资格,用户付费Mint的NFT也被女巫审查过滤了,全程为黑箱式女巫审查。 二、真实动机 Somnia这么做无非是想:有社区热度、不被砸盘、继续PUA用户维持虚假繁荣。 既要又要还要,只说明了一件事:项目既不愿承担公平分发的成本,又缺乏后续护盘能力。 KYC 被包装成反女巫,实际上是借不透明的筛选,压缩项目支出。代币经济学至今未公布,空投分发混乱,激励反馈不透明,典型的空投管理失败莫过于此。 整个过程只传递出一个信号:你做多少都没关系,最后拿不拿得到靠运气。 这意味着,项目并不在意忠诚用户,更不在意长期贡献者。只想控制一下成本,以便后续项目的套现。 至于所谓公平和社区信任,那就暂时放弃吧。毕竟,在套现面前,散户怎么能走在资本的前面呢?
Show more
0
100
129
14
蛙群,一直是免费的,不收费! 之前闭群了一段时间,今天限时开放24小时,欢迎加入! Tg群链接:https://t.co/ZXdrxutyLc
0
3
9
1
专注是一种能力。 我自己经常在想,高手和普通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是什么。 以前觉得是天分或者勤奋的程度。 后来,我发现,这么多年,我以及我身边的人,做对、拿到大结果的事情,几乎都落在各自熟悉且专注的赛道上。 很多人唱衰撸毛,我并不否认,赛道要拿到大结果确实不如从前那么容易了。 但在一个领域里,哪怕是很小的一个领域里,只要你的比较优势足够大,就足够你吃很久了。 比较优势就来自专注的能力。 但这个能力不是天生就有,要能持续的屏蔽噪音、维持自己的定力。而且要接受阶段性没结果的情况下,持续重复和优化。 专注比努力难多了。 行情一起来,伴随的是各种吃瓜、阴谋论,这些东西看看就好,但我觉得不要在这上边浪费太多时间。 大家都说人一生赚钱的机会就那么几个。 为什么有的人能抓住? 在我看看来就是:无它,唯手熟尔。
Show more
0
4
16
0
一句话:现阶段的币股,资金风险是一定存在的! 因为目前的币股几乎都是中间商模式,而只要是中间商模式,那么不可回避的就三个问题: 1、钱在哪里,平台是不是掌握了用户资金处理的核心权限? 2、你买的底层资产/股票是否能确权?是否在上游券商里真实持仓? 3、出事后,平台的履约能力? 中间商的业务模式最危险的地方在于:用户要给平台100%的信任,但中间平台对应的只能控制很少一部分的关键资源和环节。 所以上游的券商如果不是自己控制,风控这样的事情是无法避免的。 此外,大家热议的合规,在这个业务模式下基本很难成立,因为风控责任在上游,你是没办法闭环的。 说到底,还是在于你信不信这个平台会吞你钱的问题。 所有的中间商赖以生存的根基是信任,而不仅仅是合规。
Show more
0
34
51
2
牛逼, $okb 币价直接原地起飞!老徐直接放大招了,要走其他平台币完全不同的路线了😂 https://t.co/oxlQMplOkX
0
5
5
0
对牛市焦虑有了新的理解。 牛市最大的内耗不是踏空,而是焦虑自己踏空! 焦虑往往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好像跟自己隐隐有关,但自己又没法掌控,就会产生焦虑。 最近好多人梭哈了以太坊了,这波直接自由退圈了,但我自己几乎是全仓USDT,高位下不去手,也不知道行情还能不能继续下去,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又错过了! 于是,就陷入焦虑了,但又觉得不应该焦虑,然后就开始焦虑于焦虑本身,死循环了就。 但是作为J人,我解决焦虑的方式是,拆解问题、列清单、写计划,再挨个去落地执行,然后过程中,小确信的成就感一来,焦虑就逐步消散了。 所以,越来越确认的一点是:行动就是一切的良药,重复的去做这些已经被验证正确的机会和事情。 剩下的交给时间。
Show more
0
39
91
10
circle也推出了专门用于稳定币结算的L1公链——ARC,那么撸还是不撸? 各方面来看,Circle看起来就是要把合规和牌照生意这个做到极致。 显然不仅仅是想做一个稳定币,特别是收入太过于依赖美联储之后,也想把链上转账结算这块收入拿下来。 逻辑上,Circle就是想做美国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元稳定币的半官方性质的代理人。 在circle的示范之下,稳定币清算、支付infra大概率是下一波VC 押注重点,目前肉眼可见的就有很多了。 比如plasma、stable、codex、noble、falcon finance…… 这些我个人几乎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撸毛拿低价筹码的机会。
Show more
0
0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