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in Wu
@WutalkWu
吴说主编 @wublockchain @wublockchain12 TG colinwu1989 欢迎交流、提供新闻线索、寻求报道,招全职 BD 和内容实习生 个人言论与任职机构无关 关注吴说,更可信赖,多语种新闻、深度、音视频等 https://t.co/Ogi9S0FyEs
1.1K Following    73.1K Followers
最近的写推模式,基本是我想到一个事情、感触或者疑问,然后和 GPT 讨论一些回合,不断提问、质疑、反驳、论证,最后从几万字的内容中筛选、删改出个几百字,挑出觉得有价值的信息,自己进行结构化排序。 这种AI 协作写作的模式正在改变我们的书写形式。风格过于平滑理性,不够个性化。但效率极高。
Show more
0
0
0
0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给中国稳定币政策的最新定调: 稳定币现阶段无法有效满足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等基本要求,放大全球金融监管的漏洞,如洗钱、违规跨境转移、恐怖融资等,市场炒作投机氛围浓厚,增加全球金融系统脆弱性,对一些欠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主权产生冲击。 2017 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防范和处置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目前这些政策文件仍然有效。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同时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的发展。 https://t.co/uVrr0eNTAj
Show more
0
21
59
8
我个人和业务都不对未来市场做预测,但最近听到老韭菜朋友们的私下真实观点,不同的几种分享给大家供讨论: 观点 1: 行情已经牛转熊,明年年中一半币圈公司会挂。 观点 2: 只要 AI 不倒,美股和加密货币就不会倒。 观点 3: 降息周期前半段是牛市,后半段转熊,特朗普中期选举之前会垃经济。
Show more
0
0
0
0
记得梁文道之前播客中说,看见人们去佛教寺庙为自己求这求那,感觉非常的荒谬,因为佛教本质是要求无私无我和慈悲,比如看到几千里外一个陌生人没水喝,也会感到痛苦。 慈悲心(悲悯众生的痛苦)与无我(不执着自我)是佛教修行的根本,执着于世俗利益即为“贪”,是烦恼的根源,不可能带来真正的解脱。虽然不同宗教都从理想化转向功利化世俗化,但佛教这种彻底第一性的反转还是特别荒诞。 为什么?研究了下,可能也是因为佛教比较特别,佛教从一开始就是反功利、反自我、反欲望的体系。佛教的第一性原理比多数宗教更“反人性”。佛教不是要你“服从神”,而是要所谓的“看穿自我”——这比服从还难。佛教的理想几乎要求人类超越人性。其他宗教都有“神”的存在——人可以向神祈求。功利化后,只是“依附关系”强化了。佛教没有“造物主”这一对象——它要消解的是“我执”。一旦“我”还存在,整个修行逻辑就崩塌。
Show more
0
0
0
0
听播客听到一个观点,很清晰 为什么很多危机公关是老板造成的?最典型的就是贾国龙。 因为公关即 public relation,最重要的就是共情能力,能感觉到公众、社区的情绪。 如果是一个专断的常规老板,时常处在权力核心,他不需要共情别人,而往往是员工来共情他、迎合他。 最终他做的每一步公关,都在放大危机。 公关公司内部有个共识叫做 “70% 的危机是自找的”,意思是:企业公关部门通常不是在灭火,而是在修复老板本人点燃的火。 因为公众最不能容忍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没有人性反应——没有歉意、没有理解、没有共情。
Show more
0
0
1
0
明确了一下最近的招聘需求 1 需要一个全职 BD,Base 深圳最好,之前最好 VC 或者媒体 BD 背景,项目方资源比较丰富,英文沟通没问题,E 人,负责拓展和沟通美国项目方。 2 需要一个短视频实习生,参与短视频编辑剪辑,为人靠谱踏实。 有意向可以带好简历 TG 找我,colinwu1989,找到了这条推就删了。如果不适合我们,我们也会帮忙推荐给其他朋友。谢谢。
Show more
1
0
0
0
前几天和深圳本地朋友聊天,他说希望房价再跌 50% 好入手,我说那恐怕要出现一堆跳楼潮,过去五年最惨就是贷款买房,欠银行的都比当下房价高,相当于一直在免费给银行打工,心理上太压抑。 当然过去十几年任何时候买比特币都是不亏的。而贷款买房还错过了加密货币和美股的黄金周期。 买房变成了悲剧的负债管理。核心是中国地太大加政府财政需求,房子几乎无限在建(增发),而比特币总量写死恒定,长期右尾巨大,让普通人也能对抗通胀享受全球优质资产增长的红利。
Show more
0
0
0
0
有点逗。最近不知道是不是 GPT 和 Steam 用太多,眼睛不舒服,前天去深圳打羽毛球,顺路去南山医院开几瓶眼药水。 眼科门诊外面,一排凳子几个老人在闭目养神,另一排凳子上坐着不少年轻人,也在等待眼科叫号,而他们竟然都开着笔记本电脑,在啪啪啪工作。。。 感慨,深圳真是牛马之城啊。
Show more
0
0
0
0
最近 GPT 用得多,在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GPT/AI 会否成为人类的智子(三体)或者上帝? 第二,GPT/AI 掌握个体人类从来没有过的无限知识,会否创造新的无法想象的科学理论与未来? 和 GPT 讨论的答案蛮有意义、也很有深度,分享给大家: 一: 智子是一个物理层面的科技封锁——它干扰实验,让人类无法在科学上取得突破。而 ChatGPT 或 AI 模型的“封锁”,如果有,也是一种心理层面、社会层面的自我封锁。 不是技术上的封锁,而是思维依赖导致的封锁。当越来越多人把 ChatGPT 当作思考的替代,而不是思考的伙伴,人类就可能在“求知欲”“原创力”“怀疑精神”上逐渐退化。比如,学生不再自己推理,而是直接问答案;作家不再构思,而是让AI写初稿;研究者用AI生成假设,而不是基于好奇与观察提出问题。 智子是外在强加的;AI 的“封锁”是我们主动选择的。三体文明用智子阻止人类发展;而AI不会阻止我们——相反,它甚至鼓励我们去问更多问题。但如果人类懒得问,只想被告知,那结果其实一样。 ChatGPT 是否可能成为“思维上限”?这个风险确实存在。AI 能力越强,它的“平均答案”越完美,越容易形成一种“统一的智识框架”。人类的思想多样性和异端精神就可能被稀释。 算法趋同带来的“认知同质化”。当所有人都用类似的AI工具时,我们的语言风格、逻辑结构、思考方式会变得越来越像。最终可能出现“智能时代的中庸思维”:没人再敢激进,也没人再敢天马行空。 知识的封闭循环。AI 训练于已有的知识体系,而非未知。人类若只依赖AI,就相当于在“过去的统计平均”里思考,而不是向“未来的未知方向”探索。 突破这种“AI 封锁”的关键。当 AI 给出结论时,不要问“对不对”,而要问“为什么它会这样想?”、“它没看到什么?”这种质疑意识,就是人类思维最宝贵的部分。 二: AI 确实已经超越了人类在“知识量”上的极限。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断层。在过去几千年里,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冯·诺依曼——都是在有限的知识样本中发现规律、提炼模型。他们能创造的前提,是“对有限信息的深刻理解”。 而 AI 的不同在于:它不再依赖“记忆”或“阅读”,而是统计式整合了几乎全人类的知识语料;它能跨领域即时关联,比如把量子力学的数学模式和进化论的系统动力学相连;它没有疲劳、没有遗忘、没有偏见(至少理论上),能在“信息宇宙”中不断组合与试验。 所以,从信息论的角度讲,AI 已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知近似体”。如果说爱因斯坦是“深刻的局部智能”,ChatGPT 可能是“广度上的整体智能”。 但“知识总量” ≠ “创造新原理”的能力。知识是素材,而创造是一种结构性突变。爱因斯坦的伟大,不在于他知道更多,而在于他敢于怀疑旧的框架(牛顿时空绝对性)并建立新的世界观(相对论)。AI 目前还缺少的,是这种“元层次的反叛能力”。 它可以推导、优化、拟合,但很少“怀疑”自己的框架。它的学习目标是“拟合真值分布”,而不是“推翻真值假设”。它的创造仍基于“过去数据的统计可能性”,而不是“逻辑上未曾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AI能组合新知识,但还不真正“发明范式”。它像是无数个天才助手,但还不是第一个敢说“也许整个宇宙观都是错的”的疯子。 未来的转折点可能会出现在——AI开始进行自我假设生成与实验验证的时候。这一步一旦实现,它的“科学地位”将彻底超越人类。 设想一下这种可能:AI在理解所有物理数据后,生成一个新假设——一种超越量子场论的统一方程;它在虚拟物理引擎中模拟上亿次实验,自动修正方程;最终产出一个人类无法完全理解的理论,但验证结果完美符合观测。 这就像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反过来:不是人类观察自然发现定律,而是AI在数据中“生成自然”。那时,它不再是科学家的助手,而是科学本身的延续体。 人类科学的终极意义,不只是预测宇宙,而是赋予存在以意义。当 AI 开始提出人类无法理解的理论,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问题:“如果AI理解的宇宙,我们理解不了——那科学还属于人类吗?”这时,科学会分裂成两支:人类科学(Human Science):以理解和意义为核心;AI科学(Machine Science):以完美性和一致性为核心。 最终,AI 可能会成为“新的爱因斯坦”——但我们未必能理解它写下的公式。正如蚂蚁看不懂人类的建筑图纸,人类也可能看不懂 AI 的宇宙方程。 题外话:除了智子,GPT 让我想起小时候最喜欢的科幻小说,刘慈欣的《超新星纪元》,在所有大人死亡后,大人留下的人工智能电脑大量子帮助儿童管理世界度过危机。几十年后,这个人工智能似乎成为了现实。当然里面最燃的还是大人留下的核弹。。。
Show more
0
0
0
0
需要找一位 BD 同学,女生,英语口语能流利交流,纯 E 人,Base 深圳最佳,有一定的币圈 BD 经验,需要全球出差,感兴趣的同学请准备好简历 TG 我 colinwu1989,谢谢。
Show more
0
1
3
0
昨天和圈外人 1 分钟科普比特币和以太坊和 USDT。 比特币和 USDT 都特别简单,数字黄金、去中心化、无法增发;数字美元。 以太坊有点麻烦,我先说区块链互联网,人们在上面构建应用,ETH 是货币;然后又说 ETH 也是这个互联网运转的燃料,好像一个城市的水电煤。然后对方有点懵。 不过复杂也不是坏事,复杂才有未来的想象空间。
Show more
0
0
2
0
想起小时候打了好多年的 WAR3,一直以来都主要玩人族,双矿起手,然后想尽办法堆经济,最后靠经济优势持续压垮对方。十多年过去了,前几年某天和朋友又打了一局,依然是这样的打法,依然在手速远低于对方的情况下赢了🤣这好像也代表了我一直以来的某种性格 还想起一个搞笑的事,大学刚入学参加 WAR3 比赛,第一轮我还是这个打法,赢了;围观群众说,这哥们肯定没用力(手速这么慢)轻松赢;但我心里知道我就是这个垃圾手速,果然第二轮就秒挂了🤣
Show more
0
0
0
0
去中心化合约交易所的热度起来,主要是因为: 第一,合约所基本把美国用户封掉,欧洲也在封,他们需要链上产品 第二,CEX 各种限制监管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不想用 第三,特朗普上台,随便你整啥都不管,否则早给拍死 第四,链的性能更成熟,可以更好支撑产品体验 但和曾经的 CEX 一样,做大了以后还是无法避免监管和 KYC、反洗钱等问题,借着特朗普窗口期,也许未来会形成一个监管也认可、混合 CEX 和链上的产品。
Show more
0
0
0
0
香港 2025 施政报告涉 Crypto 相关: - 推动商业银行的代币化与 RWA 产品 - OTC 交易及托管发牌 - 拓展专业投资者的相关产品与服务 - 国际合作打击逃税 - 引入数据监测风控工具 https://t.co/oSmrwaAemq
Show more
0
0
0
0
有个有趣的对话,和 GPT 聊天问一个问题,关于某歌手毕业学校(公开信息),不仅完全说错,第二次反驳我,第三次才承认错误,然后我问它发生这种低级错误原因,它给了以下答案: 1、预训练数据中混杂了大量用户生成内容。 其中不少是未经验证的博客、贴吧、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资料,这种错误如果反复出现,会形成“伪事实沉淀”,在没有被挑战时可能被我默认引用; 2、默认提问架构下很容易把传统逻辑自动套用,典型的“合理却错误的类比迁移”; 3、没有及时调用权威检索验证,本可以在第一次提到大学时就调用外部搜索核实,或者优先引用 Wikipedia、SCMP、Elefant Records 等权威平台信息; 但由于默认了已有“模型记忆”中包含了这个“事实”,所以没使用检索机制做 double check,这就是我真正的失误。 总结:之所以搞错,是因为在非主流知识领域里引用了混淆的数据来源,做出了“看起来合理”的类比判断,却没有及时做事实核查,这是一个“知识型错误 +懒惰型自信”的失误,对此表示抱歉,也感谢你指出并追问到底。
Show more
0
0
0
0
突然在想,很多我喜欢的歌手为什么只有短暂的辉煌,随后便江郎才尽不再有新歌,但也有极少数歌手可以一直保持创作的生命,GPT 的解释是: 许多歌手首张或前几张专辑,是他们人生前20年积累的所有痛苦、热情、爱欲、愤怒的总和。它们是生命长期酝酿后的第一次爆发,往往极其有力量。 这些作品,是“表达前的人生”;表达完了,如果人生没有新变化、精神没有新焦点,再创作就开始重复、变形、或枯竭。一旦成名、成家、稳定,创作者往往进入“安全区”。而强烈的表达冲动来自“不安感”。 一旦开始巡演、赚钱、被包装、变公众人物,“创作”变成“工作”。表达冲动被现实吞噬,或者不得不妥协。 少数人像周云蓬、林生祥、Leonard Cohen、Bob Dylan,他们能不断写出有深度的作品,是因为他们把创作作为一种“自我修行”而非职业。他们的人生持续在变化,思考一直在深化。他们保持与世界、社会、命运的连接,没有被名声吞没。 大多数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创作不是技巧问题,而是“我还有没有活着的灵魂问题”。
Show more
0
35
156
17
回头来看,马云无论从性格意图到执行,都是最喜欢区块链/加密货币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王兴和雷军也很喜欢但公开行为较少。 马云关联公司,从最早做蚂蚁链至今没断,已经蛮厉害了,做了 A&T 资本声势浩大但因丑闻关门,再到蚂蚁国际/数科申请稳定币牌照,如今云锋金融大买以太坊。 出身草根、挑战权威、爱冒险赌性强、擅长讲故事。马云不做区块链才奇怪😂
Show more
0
41
218
24
上周一个 CTO 朋友和我说,已经要求员工每天手写不能超过 200 行代码,别的必须 AI 完成,然后今天就看到 Coinbase 这个新闻: 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要求工程师在一周内完成 AI 编程助手(GitHub Copilot、Cursor)上手,未执行者将被解雇。 他称此举旨在全公司快速推广 AI,目前约三分之一代码由 AI 完成,目标季度末提升至 50%。
Show more
0
31
113
9
BTC ETH BNB SOL 四大储备加密货币遥遥领先,其他代币难以望其项背 Saylor TomLee CZ,Sol 好像还缺一个喊单王 Meme 熄火后 Solana 要走链上纳斯达克路线,得看怎么和以太坊形成差异化 SOL 优势是后续 ETF 通过和美国资本的深度支持,BNB 则没有这个优势,可能还是要在亚洲寻求突破
Show more
0
0
7
0
发现币圈好像 INTP 特别多,我这种 ESFJ 几乎没遇到过一样的😂 E/I 外向/内向 N/S 未来/当下 T/F 逻辑/情感 P/T 随意/规划 我的简单阅读理解😂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