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ra 这词最近被用滥了。
凡是跑个脚本、挂个 Agent 的项目,都敢自称是「AI 基础设施」。
真正配得上的,其实少之又少。
DeAgentAI 是目前 Sui 上极少数能拿得出堆栈、跑得通产品、对得起指标的 Infra 项目。
现在,它还得到了硅谷的钱。
👇
8 月 28 日,DeAgentAI 宣布完成最新一轮战略融资,由硅谷硬科技基金 Valkyrie Fund 入局。
这家基金主要投资 GPU、半导体、新能源与 AI infra,过往案例包括 exaBITS、Feon Energy、Q3D Sensing 等等。
目前累计融资额已突破千万美元。
之前站台的是 Sui 的生态龙头 Momentum
@MMTFinance
;现在加入的是美系科技创投圈。
AI infra 赛道开始分岔了。
Valkyrie 的投资风格偏极致理性,所以我必须要把这事拿出来讲讲。
他们经常投的是底层算力、关键材料、工业智能,不卷 narrative,也不碰单纯的叙事热点。
这类基金下场 Web3,通常只有一个判断:
你是不是在构建一个可持续系统。
DeAgentAI 能被他们投中,侧面印证了产品设计里的「结构感」是真实的。
这个项目的底层逻辑,可以理解为「去中心化智能体的决策与执行基础设施」。
它不是单点执行或单一工具,而是一个解决 连续性、同一性与共识性 三大核心挑战的系统化框架。
核心技术包括:
▰ 连续性:通过热记忆与长期记忆的结合,确保 AI Agent 在多链、多任务的迁移和升级中仍能保持完整、可追溯的生命周期,避免「重置」或「身份丢失」。
▰ 同一性:基于链上唯一身份注册和去中心化身份(DID),结合多角色分层授权,确保每个 Agent 的身份不可篡改、可验证。
▰ 共识性:通过 Minimum Entropy Decision 算法选择确定性最高的结果,并结合验证者机制实现链上结果背书,保证 AI Agent 的链上决策可靠。
▰ A2A 协议:为 Agent-to-Agent 交互提供标准化调用,支持多智能体协作与任务分工,打破单体 Agent 的能力瓶颈。
MPC 执行层:通过多方安全计算保障链上敏感操作的隐私与安全,并生成可验证的执行证明。
从链上指标看,它也不只是 PPT 项目:
▰ 近期 SuiScan 公布:DeAgentAI 为过去 30 天 infra 赛道增长第一;
▰ 已与 Suiet、SuiHub、Momentum 等多个核心生态伙伴建立实用合作;
▰ 产品持续迭代更新,智能体调度逻辑不仅已在 AlphaX 2.0 内测版本中落地,更有望在即将推出的 infoFi 产品TrueSights中进一步展现。
真正把智能体「实验室行为」做成了「链上服务」。
Web3 的 AI 项目多数都还在讲定义,DeAgentAI 已经开始定义流程。
从产品逻辑到融资结构,一层比一层收敛。
可能会是少数能撑起「基础设施」四个字的智能体系统。
作者:雪糕战神 | 一个正在无限进步的街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