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
@charles48011843
14年的E大将-不比价值拼数量 热爱defi挖掘早期项目 抓金🐶认真的 热衷游戏–Dota2 币安一键注册 https://t.co/jx0iJCAlKd 合作联系TG: @charlesv3
Joined April 2021
4.5K Following    133.2K Followers
老查说研报🌟🌟🌟🌟🌟!! Mira Network @Mira_Network : 内容验证新基建,值得提前埋伏的链上“真相层” Web3 走到今天,大多数人都明白了一件事:Infra 永远是王道。别看叙事天天换,什么AI、RWA、DePIN、Restaking说到底,谁能真正在底层提供基础能力、构建标准,谁就能穿越周期。而 @Mira_Network,就是我最近盯得最紧的“AI Infra”之一。 🚀 核心定位:AI 内容的可信验证协议,做链上的“真相层” 你以为 AI 只是生成图、写文章?那你就太浅了。 AI 真正的杀手级应用是:成为 Agent,为我们执行任务,甚至替我们判断事情是否正确。 问题是,现在的 AI 经常“张口就来”,说得一套一套的,实则漏洞百出,甚至会编造事实 —— 这就是所谓的 AI 幻觉(hallucination)。那怎么办?怎么验证 AI 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正是 Mira Network 的切入点: 把 AI 内容拆解为结构化事实 → 在去中心化网络中验证 → 共识达成后生成可信证明。 它不是让某一个模型说了算,而是让多个模型“共识”,再链上记录这个验证结果,并可以跨应用复用。这套机制,对未来的 Agent 协议来说是基础设施级别的刚需。 🔧 产品矩阵:开发者 API、验证器网络、声明凭证系统 目前 Mira 的产品已经从“原型”进化到“可用”阶段: Mira Verify:测试网已上线,可验证文本和 AI 输出的真实性,支持上传内容 → 拆解 → 验证 → 输出凭证; 多模型验证网络:多模型验证节点并行投票,不依赖单一大模型或团队; 声明系统(Assertion Protocol):支持引用声明、原文对比、时间戳等内容,构建可引用的“AI内容证据链”; 开发者 API:可以集成进 Telegram Bot、浏览器插件、DApp 等任意应用场景; 合作生态:已与 GaiaNet、https://t.co/LyUCjytuo3、Swarm、Think Agent、KGEN 等 AI infra 项目完成对接。 📊 数据亮点 生态情况 日均验证 Token 数已超 3B+; 用户数超 400万+,链上验证累计超 3000万+; 支持多链部署(BSC、Base、Solana 等),多模型接入; 已成为 GaiaNet、Phala、Creato 等头部 AI Agent 项目的验证组件; 与 https://t.co/LyUCjytuo3(GPU网络)、Swarm(去中心化存储)、Lagrange(zk计算)、KernelDAO(AI研究DAO)等建立深度合作; 被 Messari、CoinLaunch、ChainCatcher 等专业机构重点报道。 🎯 Token 展望 & 潜在机会 虽然目前 Mira Network 还未进行 TGE,但相关迹象表明,项目已经开始全面推进“激励机制”: 1有专属域名入口 https://t.co/Paao7rSiei; 2官方已多次提及「贡献数据与验证行为将获得激励」; 3MiraLabs 团队成员曾参与 EigenLayer、Cosmos、Lagrange 等核心模块建设; 4有 Retrodrop 和节点计划预热,KOL 参与密集。 从逻辑上讲,Mira 作为基础验证网络,其原生 Token 可能承担以下角色: 1⃣️节点质押与激励; 2⃣️内容验证费用结算; 3⃣️链上声明构建与消费; 4⃣️激励验证参与者与 AI 模型质押。 这类具有“使用即激励”+“验证即挖矿”的双重结构,很容易形成早期社区红利。 💡 为什么我认为它是“潜在 100x Infra” 需求真实:AI 输出不可信已经成为行业核心问题,Mira 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 定位清晰:专注在“链上验证层”,而不是又做 LLM 又做 Agent 的大锅饭; 产品可用,数据真实:不是PPT项目,链上数据与使用情况已经开始走量; 合作广泛:已经打入多个 AI 生态(GaiaNet、Phala、https://t.co/LyUCjytuo3 等); Token 潜力大:未发币,激励明确,测试网可玩性高,参与成本低。 🧠 老查个人建议: 马上参与测试网(https://t.co/CW2rgwyArp); 多用,多验证,多提意见,提前留下链上交互; 关注 X(@Mira_Network),提前做好快照和激励跟进准备; 如果你在搞 AI 项目,建议直接集成 Mira 的验证组件,未来链上信任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你是投资者,建议列入“下一批AI Infra”种子清单中,观察其 TGE 结构和释放节奏。 Mira 不生产 AI 内容,它只是让内容“变得可信”。 Web3 不缺输出工具,缺的是一个判断输出真假的机制。而 Mira,很有可能就是 AI 内容验证领域的“Chainlink”。 从 Infra 视角看,它不是炒作而是认真的构建基础标准;从价值捕获视角看,Token 与行为、流量直接绑定;从用户角度看,确实有用、有交互、有未来。
Show more
0
24
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