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rypto和AI是绝配,彼此都有对方需要的东西。Crypto可以解决信任的问题,可以解决自主性问题;AI可以带来应用的繁荣。反过来说,AI面临信任和自主的问题,需要Crypto;Crypto面临缺少足够杀手级应用的问题,需要AI。当AI代理真正起来的时候,加密和AI一定会有结合点。
Show more
有些时间没关注以太坊生态的EigenLayer,前阵子,它将其核心平台名称更改为“EigenCloud”,一般来说,名称的变化背后是战略变化。如何理解Eigen的战略转型?这是叙事的变化,之前Eigen是以太坊再质押协议(restaking)平台的叙事,如今是web3可验证云(Verifiable Cloud)基础设施的叙事。
最近Eigen的TVL也已经突破了230亿美元,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也说明之前再质押协议平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为什么Eigen还要走向“可验证计算云”的叙事?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统一叙事、聚焦传达,也包括生态整合与协同的考量等等。如果非得说一个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一点:拓宽护城河,以便在未来加密领域发展过程中赢得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过去几年熊市期间,不仅以太坊本身遇到一些挑战,其生态项目也遇到挑战。如果想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更深的护城河。Eigen的再质押协议平台有了一些基础,但如果仅有再质押生态,其护城河还不够深不够宽。由此,Eigen将其服务延伸至数据可用性(EigenDA)、计算层(EigenCompute)、验证(EigenVerify),最近在隐私(ZK方面)和AI方面也有动作。
这些延伸,将其生态扩展到更大的“可验证云”的概念。基于“可验证云”的基础设施,有机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因为在再质押协议(restaking)的基础上,还将EigenDA(数据可用性层)、EigenCompute(计算层)、验证层(EigenVerify)等模块整合在一起,实现模块化的协同效应,从单一协议转向全栈式web3基础设施。在这样的过程中,面对模块化区块链的竞争,面对其他再质押协议的竞争,也利于获得更好的站位。
对于Eigen来说,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利用其基础设施构建应用,通过在安全、费用以及可验证等方面满足构建者的需求,才是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用EigenCloud构建的应用越多,就越有机会形成Eigen的生态护城河。后续有机会会聊一聊EigenCloud可能的落地场景方面。
Show more
SEC以及CFTC已批准在纽交所 、纳斯达克以及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等主要交易所进行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现货交易。
这对于BTC和ETH的流动性以及普及度来说会再上升一个台阶,进一步推动BTC和ETH的主流采用。
流动性方面,传统交易所的日交易量(6000亿美元)是目前加密交易所的大约30多倍左右,其中的交易量注入,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流动性,更好的价格发现。普及度方面,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相对来说,更容易选择信任受SEC/CFTC监管的平台。
这一周期之后,加密市场的周期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
Show more
真正的牛尾一定是在fomo中无感的,如果市场在谈论牛尾,那就还不是牛尾。
Wormhole基金会计划收购Stargate,吹响了跨链协议的竞争号角。stargate是基于Layerzero构建的跨链桥,而wormhole和Layerzero都是通用的跨链消息传递协议,都在多区块链的数据和资产传输赛道中,两者是天然的竞争关系。Layerzero基金会提出以1.1亿美元收购Stargate,将STG代币置换为ZRO,并解散Stargate DAO,Layerzero对STG的估值1.1亿美元(Stargate的数据:财库有7600万美元的稳定币、1600多万美元的ETH等,7月份桥接资产量40亿美元,TVL3.45亿美元,预计年收入200万美元);而wormhole则认为1.1亿美元低估,试图用更高价价格进行收购,以争夺对Stargate的控制权。
这是一次针锋相对的竞争举动,大概率不会成功,但会把水搅浑,谁是最终获益者现在不好说,至少能把市场关注吸引过来。对于Layerzero来说,Stargate是其核心产品,目前在跨链资产转移和流动性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因此,不会轻易让Wormhole得手。随着市场的回暖,区块链某些赛道格局初步形成,未来这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Show more
现在西方机构买入eth,部分东方鲸鱼售出,部分类似于之前周期btc在东西方用户之间换手的情形。
如果以太坊未来走向原生ZK化(内置零知识证明支持,如ZK-EVM或实时证明机制,提升L1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目前在做ZK技术的项目,如Succinct 和ZKSync 还有机会受益吗?会有受益,不过受益的程度及方式不同。这主要跟各自的定位相关,对Succinct来说,它定位是通用的ZK基础设施提供者,而 ZKSync 则专注于L2生态。
ZK证明和应用需求可能会存在一个相互促进的情况。比如ZK证明的落地可能会促进需求的增长,比如跨链、隐私保护、链下计算、AI验证等,相当于创造了一个ZK证明的市场。Succinct的模块化架构支持web2速度+以太坊安全的组合,这对于之前在区块链上很难跑起来的游戏、社交、AI等应用来说,可能会迎来新的机会。此外,Succinct有机会为整个生态提供证明服务,不仅是L1也可以是L2或其他跨链项目。比如Optimistic项目如果转向ZK,也可以使用Succinct的证明服务。
对于zksync来说,其定位是以太坊生态的L2网络。作为以太坊L2的ZK-Rollup,ZKSync可能通过L1的ZK化有机会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其弹性网络有机会扩展到更多场景。
当然,如果以太坊选择不同的技术路径(如zk-STARKs或定制电路),则两者需要做一些技术栈的调整。
Show more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为数极少的人,他们对任何人的尊重程度是一致的。不会因为你是马斯克就尊重多一分,也不会因为你是普通清洁工就尊重少一分。他们平等以待,不是因为他们更加优越,不是因为他们可以凌驾一切,只是因为他们已经融入世界融入众生,和光同尘,他们也是普通人。
Show more
Ronin链(原Axie游戏链)是L1公链,也是2024年使用率排名第四的公链,现在计划回归到以太坊生态,从原来的L1转向以太坊L2。ZK技术的进展+BLOB容量扩展等原因,以太坊L2在交易速度、交易成本等方面的表现都有显著提升。Ronin新的目标之一是成为以太坊生态上的游戏链。
可以预料,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L1公链转型成以太坊L2链,如果未来dydx链回归到以太坊生态也不用惊讶,机构/公司链也是如此。
现在是L1的成立潮,未来是以太链L2回归潮。
Show more
如果机构/公司们都搞自己的链,circle搞,stripe搞.…..能否真正成为无须许可无须信任的公链?会变成符合监管的半许可链?usdt会跑在usdc的链上吗?概率不大。这种割裂会强化用户体验的不友好。
最后还是需要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全球结算层。
其实对这些机构和公司来说,做一个evm兼容链,不如搞一个L2定制链,也可以用usdc做gas,也可以做隐私和符合监管,且不用从头开始构建构建底层安全,开销也会小很多,性价比会更高。
Show more
据说Stripe计划构建自己的独立L1链。
一是,这个事情很自然,不用惊讶。在没有搞链之前,有野心的公司都喜欢搞一下,至于未来效果怎么样,到时候再看。
二是,未来更多的科技金融公司也会跟随Stripe的道路自己玩一玩。但对于多数公司来说,会发现此路艰险。大概率会逐步效仿Robinhood和coinbase在以太坊上构建L2链,最后会发现L2链综合来说对他们其实更有利。
Show more
这一轮eth之后会不会过渡到其他主流币?按常规是。不过市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会不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直接切入某些赛道叙事中轮换。
理解了市场的结构,就会知道山寨季会来的。不过跟上两轮不一样,之前的山寨没那么多,现在上百万个币,能被选中其实是小概率事件了。
华尔街的机构可能接触加密领域比较晚,但肯定不傻,知道加密领域的真正价值根基在哪里。这个根基肯定不在于是不是美国链。
加密领域是超越单个地方的,强调美国本土链不是加分项,而是减分项。
Show more
据说Stripe计划构建自己的独立L1链。
一是,这个事情很自然,不用惊讶。在没有搞链之前,有野心的公司都喜欢搞一下,至于未来效果怎么样,到时候再看。
二是,未来更多的科技金融公司也会跟随Stripe的道路自己玩一玩。但对于多数公司来说,会发现此路艰险。大概率会逐步效仿Robinhood和coinbase在以太坊上构建L2链,最后会发现L2链综合来说对他们其实更有利。
Show more
这个世界太多聪明人了,但聪明人喜欢扎堆。这就是笨人的机会。
某种意义上,Michael Saylor和Tom Lee就是这一周期的SBF。
有人支持btc骂eth,不是因为有punk的原生理想,只是因为恰好持有btc,为自己仓位而战,人之常情,完全理解。
而真正的btc支持者会直面问题,比如安全预算和量子计算两座大山如何翻越?
eth也一样,有人支持eth也是因为恰好持有,支持也是人之常情,完全理解。
而真正的eth支持者会去直面以太坊的两座大山:L2流动性割裂/L1价值捕获的问题,应用如何繁荣的问题。
比特币开创了整个行业,以太坊繁荣了整个行业。两者都支持,以后不再回应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比较问题,人与人之间认知差异太大,无有对错,只有因果,无意说服任何人,大家都保持自己看法就好,一切皆有定数。
Show more
理解了市场的结构,就会知道山寨季会来的。不过跟上两轮不一样,之前的山寨没那么多,现在上百万个币,能被选中其实是小概率事件了。
在几天前在说BTC和ETH时候提到过“无用方为大用”的说法。没想到这个回旋镖回到我这里来了,没有意见,但非常有意思。
下面就说说什么是“有用“和“无用”。对于BTC来说,真正的“无用”是“基于PoW机制的去中心化网络”;对于ETH来说,真正的“无用”是早期基于PoW机制的去中心化网络,目前基于PoS机制的去中心化网络。
BTC并非只有“无用”,BTC的有价值存储的用处,有跨国转账的用处,这是它的有用。
以太坊的“有用”则是基于其上的应用,为加密金融提供结算层服务,为链上资产提供安全,这是它的有用。
所谓的“无用生大用”,是说基于不可复制的去中心化网络这个“无用”,生出了BTC的“全球价值存储”的有用,生出了以太坊“全球结算层”的有用。但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以太坊真为链上资产提供了全球结算层的服务,最终来说,它也在事实上具备“价值存储”的功能,换句话说,比特币在这个层面并非独一无二。一旦其有用部分被侵入,这会对它的长期价值产生侵蚀,这也是我为什么说btc需要自己的生态,如果没有生态,就会被局限在“数字黄金”的叙事里。
Show more
在几天前在说BTC和ETH时候提到过“无用方为大用”的说法。没想到这个回旋镖回到我这里来了,没有意见,但非常有意思。
下面就说说什么是“有用“和“无用”。对于BTC来说,真正的“无用”是“基于PoW机制的去中心化网络”;对于ETH来说,真正的“无用”是早期基于PoW机制的去中心化网络,目前基于PoS机制的去中心化网络。
BTC并非只有“无用”,BTC的有价值存储的用处,有跨国转账的用处,这是它的有用。
以太坊的“有用”则是基于其上的应用,为加密金融提供结算层服务,为链上资产提供安全,这是它的有用。
所谓的“无用生大用”,是说基于不可复制的去中心化网络这个“无用”,生出了BTC的“全球价值存储”的有用,生出了以太坊“全球结算层”的有用。但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以太坊真为链上资产提供了全球结算层的服务,最终来说,它也在事实上具备“价值存储”的功能,换句话说,比特币在这个层面并非独一无二。一旦其有用部分被侵入,这会对它的长期价值产生侵蚀,当然,以太坊有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是另外一回事。所谓的“无用生大用”,是说基于不可复制的去中心化网络这个“无用”,生出了BTC的“全球价值存储”的有用,生出了以太坊“全球结算层”的有用。但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以太坊真为链上资产提供了全球结算层的服务,最终来说,它也在事实上具备“价值存储”的功能,换句话说,比特币在这个层面并非独一无二。一旦其有用部分被侵入,这会对它的长期价值产生侵蚀,这也是我为什么说btc需要自己的生态,如果没有生态,就会被局限在“数字黄金”的叙事里面。
Show more
@lanhubiji 这个不同意,无用之用才有大用,只有无用才能做价值储存工具。如果你买了个labubu,你把头打开,里面是个u盘,那这个东西你就不会买第二个了。有功能性的东西,在人性上是不想浪费,不会去多买的。BTC不能有自己的生态。ETH也恰恰是因为有自己的生态,所以它的价值可以被估值,没法作为价值储存工具。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