𝙋𝙖𝙨𝙨𝙡𝙪𝙤
@passluo
在所有文化中,对地狱的描述都是重复。
Joined April 2011
1.4K Following    45.4K Followers
今天就来聊聊一个普通用户,对 Kaito 的若干点小小的失望——当然,配合当初全网 “AI 圣杯” 级的吹捧,失望这件事显得格外有趣。 1. 「全网最强注意力引擎」结果是……全员水文引擎? Kaito 一上线 Yap-to-Earn,我的 X 时间线就沦陷了: 全是带 @KaitoAI 的“行业深度剖析”,评论区大 K 小 K 套路式互动。你看不出任何真诚的想法,只有对积分的贪婪。刷帖比炒币还卷,这哪是 Web3,这是 Web 0.618 2. 「空投能让社群致富」?结果变成赛博韭菜等级考试 几个月前我认真 yapping,每条推文都努力输出观点、互动、搬运消息。空投当天点进去:我分到的 YAPS 还没朋友随手注册的多。有人质疑是不是“态度筛选”,开玩笑,我要是早知道舔得多才能拿得多,我直接改名 KaitoFanClub.eth 3. 「KOL通吃机制」:努力是努力了,但不是你努力就有用 Kaito 的影响力计算机制说是“真实互动”,实则: - 你得是大号 - 得有别的大号给你点赞 - 还得不是刷号、不水、不混太多 tag - 发文得优质还得“能引发讨论” 说白了:“我们不保证你赚积分,但我们保留让你破防的权利。” 4. 「去中心化传播网络」最后谁在中心? 最离谱的事:很多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为啥空投领不到, Kaito 说是“综合评估”,“价值观一致者优先”。这让我回想起高中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圈说:“你们不在圈里。” 5. 我不是对 Kaito 有意见,我只是对「被消费」这件事很敏感 我真心觉得 Kaito 概念很不错,AI 聚合信息、追踪链上讨论,能解决很多痛点。但吹过头、过度 gamify、奖励机制黑箱,让很多认真参与的人彻底寒了心。吹捧时它是新时代图书馆,发空投时你发现自己连图书卡都没有。 总结: Kaito 并非完全没价值,但它的问题是——你用它是为了“有用”,它设计你是为了“有流量”。看起来我们都在生产内容,实际上我们只是在训练另一套注意力经济模型罢了。如果你也曾 yapping 到凌晨三点,最后领到三颗糖,欢迎评论区握个手:我们都在 “AI + Web3 + 忽悠力” 的时代,交过一次“理想换积分”的学费。
Show more
很想写一篇《我对 Kaito 的若干点失望》,抛开 $kaito K线好看不谈,我感觉老外千篇一律的吹捧实在找不到重点,点赞多的话找个时间写。
0
2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