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现身说法:去中心化AI为何如此重要?》
前段时间去青岛出差,遇到一件非常惊险的事,如果智商不在线,早已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连环套:
航班起飞前的早上,一个自称航空公司员工的小姐姐打来电话,开口便准确报出我的班次、身份信息,同时声称由于机械故障,航班被迫延误,需要去官网手动改签。
当我还在诧异时,她强调官方会进行延误赔偿,需尽快登录官网操作,随后给了一个网址。此时我意识到这是诈骗,于是挂掉电话并查询航班信息,结果一切显示正常。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中午吃饭时,一个自称帽子叔叔的男子打来电话,询问我是否接到一个诈骗电话,我把早上的遭遇大致说了下,得到的回复是:这是诈骗,为了配合调查,我们需要上门做个笔录,请提供住址。
我当时懵了:没有上当受骗,为啥还要做笔录?
对方的回复是:工作需要。
此时跟我一起吃饭的小伙伴提醒道:很可能是连环诈骗。
我打算将他一军,于是以不清楚酒店地址为由让他加我微信。那人显得非常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然而,当我在微信上索要对方证件时,他声称自己是辅警,没有证件。
此时真相已经水落石出,就是典型的连环诈骗,不过由于赶时间,最终不了了之,那人至今还在我的通讯录。
事后回想,但凡有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上当受骗。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是谁泄露了我的隐私?航空公司还是三方平台?
答案应该是三方平台。因为我的票是通过三方平台买的,一来有优惠,二来可以享受智能提醒服务,及时获取最新航班信息。
至于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这就无从得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心化系统中,这类问题几乎无解,因为用户数据全部存储在集中式服务器,很容易被航空公司、三方平台滥用或泄露。
去中心化AI的出现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一方面,它采用去中心化存储,将乘客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区块节点,任何人未经授权均无法访问;另一方面,它通过开源模型分析乘客偏好,提供个性化航班推荐,自动化处理改签、退票、延误赔偿等,减少人工干预和争议。
两个月前,我曾研究过一个布局去中心化AI的项目:
@KAVA_CHAIN 。他们当时推出由DeepSeek支持的去中心化AI模型,试图将AI与DeFi结合,在保障用户资产安全的情况下自动化执行链上操作。
就在前几天,福布斯对KAVA AI进行大篇幅报道。文中指出,当前AI被科技巨头垄断,封闭的算法和数据生态引发用户对隐私安全、公平性及数据透明度的担忧,这恰恰是我在“连环套”中遇到的问题。
面对这种“围墙花园”式的封闭垄断,KAVA引入开放且去中心化的模式,允许公众透明地查看和验证AI模型的内部参数,既保护隐私,又让数据为用户服务,实现社区驱动和用户主导。
按照我的理解,Kava AI至少能从以下5个方面重塑AI产业格局:
①提升数据隐私与用户控制权
Kava AI强调“用户控制数据”,采用去中心化架构,确保用户数据不被第三方存储或监控,避免像我那样因隐私泄露被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②降低进入门槛,赋能中小开发者
传统AI产品依赖AWS等云巨头才能开发AI模型,而Kava AI的开源模型和去中心化AI市场允许开发者定制AI扩展,轻松集成到应用中。
③增强透明性与可验证性
Kava AI采用“开放权重”方法,允许用户验证模型参数,类似以太坊的透明智能合约,有效增强AI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④推动DeFi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Kava AI集成区块链推理功能,支持链上交易、DeFi策略优化和智能合约分析。
你只需下达指令,AI就可以帮你自动完成复杂的链上操作,让你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把事办了。
⑤抗审查与系统韧性
Kava AI基于去中心化网络部署,规避集中式AI的监管风险,其区块链原生设计确保系统韧性,支持125+去中心化应用,处理数十亿美元链上交易。
公开数据显示,Kava AI在短短两个月内已吸引超过10万用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Web3场景中。
但是,我认为这远远不够。假如有一天,Kava AI能够真正在Web2场景大规模应用才算成功。
就拿飞机出行场景举例,我希望未来去中心化AI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在充分保护乘客隐私的前提下提供各类智能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航班推荐、优惠推送、自动改签/退票/赔偿等等。
甚至有一天,AI可以根据我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自动匹配旁边的乘客,由此造就一场深厚的友谊、一段美满的姻缘、一次高端的合作……
#
KAVA# #
AI# #
Web3# #
De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