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洛阳个人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洛阳个人
该怎么开口呢 是说天气 还是说好想你 #洛阳# #洛阳个人# https://t.co/b6waxlV1d4
0
0
1
0
我不想撞南墙了 只想撞你的胸膛 #洛阳# #洛阳个人# #洛阳线下。# https://t.co/iSRoKSZgvO
0
0
2
0
(口嗨.中介.骗子勿扰)没有QQ宝子私信我推特大号号号👉 @MichaelShidner 电报双向限制就联系我这个号👉https://t.co/IwAbGb5sCM #洛阳# #洛阳同城# #洛阳个人# https://t.co/EKnUz25acx
Show more
0
0
0
0
这篇文章可能是回复这个问题的一个视角: AGI来临后,资本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人的劳动价值比任何时候都不重要) 因此人对“国家”的价值也大幅下降(不要认为文艺复兴之后持续至今的民主自由是理所当然的) 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固化,很可能都是agi后面临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 “区块链保障的财产自由很可能真的是人类面对agi的最后一道防线” -- @myanTokenGeek 全文翻译: AGI来临后,资本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作者:L Rudolf L 2024年12月28日 本文原文发布于作者的Substack。 这篇文章的修改版本现已纳入更为全面的系列文章《智能的诅咒》中。 补充说明:本文的核心观点是:能够替代劳动的人工智能(AI)将改变人类与非人类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导致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动机减弱,同时使现有权力结构更有效且更难被撼动。很多人阅读本文时产生的误解主要有两类:(a)“资本”仅被理解为“金钱”,而忽略了资本还包括工厂、数据中心等实物资本;(b)关注点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而忽视了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整个人类的集体处境、社会变革潜力和人类能动性。 我听过很多人说“AGI时代金钱将不再重要”,对此我一直觉得奇怪,而且几乎肯定是错误的。 1、定义与背景 首先:劳动指的是人类的脑力和体力付出,用以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资本品则是诸如工厂、数据中心、软件等由人类建造的、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实物资产。我会用“资本”来泛指资本品的存量以及用于购买它们的钱。当我只想指代钱时,会用“货币”或“金钱”。 AI最关键的经济影响是使资本越来越普遍地替代劳动。因为可以用资本(例如运行软件的数据中心)替代人类的脑力劳动,所以支付给人类劳动的需求下降。 2、由此带来的后果 我将逐步阐述这些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劳动替代型AI意味着: 购买现实世界成果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人类在现实世界掌控权力的能力将大幅下降(至少没有金钱支持时如此),其原因包括: 国家、公司和其他机构将没有动力关心人类 人类难以凭借自身起点资源实现极端成功 激进的平权措施不大可能出现 总体来看,这暴露了变革性AI的一个被忽视的负面风险:社会可能变得永久静态,现有权力失衡被强化并固化。 3、物质舒适不是问题? 在足够强大的AI背景下,这风险并非来自物质匮乏。政府可以用AI创造的财富实行全民基本收入(UBI)。即使只有美国捕获了AI带来的财富,而美国政府对世界毫无作为,如果你愿意假设AI能创造极端的财富,美国富豪中只要有1%愿意将财富用来资助全球,那他们的财富规模增长约7万倍(16次翻倍),就能给地球上每个人发放相当于50万美元的财富。假设经济呈奇点般高速增长,这不会花费很长时间。当然,如果AI爆发没有那么极端,或AI崛起过程中大规模剥夺了全球人口权力(这是真实可能),那么物质舒适也可能成问题。 对我情感触动最大的是 一个权力阶层锁定的静态社会,对我而言既不动态也不充满生机。如果有可能,我们不应该扼杀人类的野心。 此外,这种状态还可能让AI导致的慢性灾难更容易发生,因为掌权者对人类的关心减少了。 3、解决方案假设 假设大多数人目前靠工资获得报酬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不再有显著市场价值,因为这些工作能被AI做得更好、更快、更便宜。这就是“劳动替代AI”。 应对失业问题的标准方案有两个层面: 政府实行某种形式的全民基本收入(UBI) 我们快速进入超级智能时代,假设超级智能是对齐的,生活在一个后稀缺的科技乌托邦里,万物皆有可能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只有一个AI系统负责所有经济规划,否则货币仍然存在。价格本质上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如果有多个参与者相互交易,价格必然存在(即便人类看不到或不直接参与)。再者,无论奇点多锋利,资源仍是有限的,必须进行分配。 4、货币难以购买顶尖人才 货币可以买很多东西:资本品通常可以买到,且不能没有大量资金(或流动资产、或可用合同担保的非流动资产、或特殊政府权力)购买。但是将金钱转换成顶尖劳动力,却异常困难。 举例:Blue Origin(蓝色起源)与SpaceX的对比。Blue Origin成立比SpaceX早两年(2000年vs 2002年),资金充裕,员工数量也接近(11,000 vs 13,000),但SpaceX却彻底压倒了Blue Origin。2000年,贝索斯掌握47亿美元,但难以想象他怎样没被资金较少、但文化和人才更优秀的SpaceX打败。 百年前,莱特兄弟凭借有限的资源战胜资金雄厚的兰利也是类似的例子。 无论是风险投资和创业者,还是收购方与创业公司,巨额资本持有者愿意出高价押注于劳动力,赌这少数人的能力能战胜大量资金。 将钱变成果的最大瓶颈是找到合适人才。困难包括: 评判人才难,除非自己在该领域有极高能力 人才稀缺且证书型人才更稀少(且很多人无法承受非证书人才的风险) 即便找到顶尖人才,他们通常不易被金钱收买 当然,资本持有者也在建造基础设施,让金钱更易转化成成果——量化金融公司就是成功例子,他们能挤压顶尖STEM人才的野心,只为在金融市场榨取微利。 5、有了劳动替代AI,这些问题将消失 首先,你可能难以评判AI人才。AI能力的评估本身就复杂。即使之前口口相传“Claude-3.5-Sonnet”比任何基准都好,这种非正式评价未来也将更难。真正区别是:AI能被克隆。目前大量资金追逐一位做出突破的明星研究者,使其能力被资本方理解(资本方可评估论文的社会认可度,但难以直接评判天赋)。而AI明星研究者可以被无限克隆。拥有足够资金买GPU的人都能获得这个AI明星研究者。无需在形形色色的独特人类中筛选。这就是为什么资本更容易获得顶尖人才。 其次,AI人才价格将大幅下降,因为AI比同等人类劳动更便宜,且AI可被无限复制,竞争将更激烈。 最后,顶尖人才的难以收买源于复杂的人类偏好:顶尖艺术家执着于艺术愿景,顶尖数学家热爱优雅与美感,顶尖企业家有坚定信念且不适合成为普通员工。人类的才能与对某种使命的神圣纽带紧密相连(这点被现实主义者、职业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轻视,最终被有雄心的实习生、企业家和信仰所颠覆)。相比之下,AI被设计成容易被“买断”(至少在安全训练范围内)。天才AI数学家会心甘情愿地用有限时间验证平凡代码。 显然,AI最终能力将远超任何人类员工。 这意味着,拥有金钱购买现实成果的能力一旦出现劳动替代AI,将大幅提高。 6、大多数人的权力来自劳动 劳动替代AI也剥夺了绝大多数人最主要的权力杠杆。最明显的是,普通人赚钱,是因为有人支付他们用脑力和体力解决问题。 但等等!有了全民基本收入,不是问题解决了吗? 国家为何“善待”人类? UBI由关心人类福祉的国家提供。国家关心人类有很多原因。 过去几个世纪,国家对人的关注大幅提升,原因包括: 启蒙运动带来的道德变革,尤其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兴起 富裕与技术进步,前工业社会普遍贫穷,帮扶穷人代价极高。有效医疗等帮助只有靠新技术实现。 国家有激励关注自由、繁荣和教育 AI将极大推动第二点,对第一点影响复杂。但我更想谈第三点,因为这一点被低估。 自工业革命以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异常一致。强国需要高效市场、良好教育培养技术人才、富裕中产带来消费。国家获益于无视阶级起源使用人才,也获益于高自由度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软实力。国家间的竞争推动这些方向进步——比如美国的成功,甚至中国共产党推动高效市场和教育,以及一定程度的自由以促进科技和创业。与封建制度对比,封建制的策略是建立剥削性上层阶级统治文盲农民,并将大部分租金用来打仗。详细内容可见作者对《Foragers, Farmers, and Fossil Fuels》的评论,或他关于道德价值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帖子。 劳动替代AI后,国家为最大化竞争力或权力所采取的行动激励,将不再与人类利益对齐。激励或许比封建时代还“好”:封建时代是尽可能榨取农民而不让他们死去;劳动替代AI后,人类不再是资源,只是无关紧要的存在。然而,国家仍会激励将资源投向维持竞争优势的AI。 人类对国家的影响力也大幅下降。如今若重要行业罢工,或军队威胁政变,国家必须关心,因为其权力依赖部分民众支持。人们还能说服国家“投资我们,国家十年后更强”。但一旦AI能承担经济和军事大部分劳动,国家实际上无理由理会人类诉求。 亚当·斯密写过他吃饭不依赖肉贩、酿酒师和面包师的仁慈。古典自由主义者现在可以说历史弧线真的朝自由和富足弯曲,不是靠国家的仁慈,而是资本主义和地缘政治的激励。但劳动替代AI后,这不再成立。历史弧线如果继续朝自由富足发展,只能靠国家或AI寡头的仁慈。若如此,我们最好在还有杠杆时锁定这种仁慈,并有充分理由相信它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7、民主仍是希望 现代许多强大制度(即西方民主国家)中,平等代表权是一大优势。然而,全球只有约13%人口生活在自由民主国家,这令人担忧剩余87%(尤其是27%在封闭专制国家)的命运。同时,存在“摩洛克竞争”可能:人文主义国家与不那么讲究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用于人类福祉的资源长期降至零。 我重点谈国家,因为它们是当今最强大且最持久的制度。但若未来公司或新型机构成为最重要的权力实体,类似逻辑依然成立。 8、不再有屌丝逆袭? 世界许多变革由起点无权无势者通过努力获得非凡成功驱动,然后获得财富和权力。这合理,因为拥有财富权力者往往维护现状,缺乏推动重大变革的热情。 无论你对收入不平等或个别成功者观点如何,我相信你同意,个人通过劳动实现异类成功、改变世界的可能性,对于避免社会停滞和让世界充满活力至关重要。 劳动替代AI对各种通过劳动实现异类成功路径影响如下: 创业被认为是有技术天赋且非政治性格的年轻人追求野心的“技术”。现在创业更容易,AI工具让小团队更高效,降低技能门槛。但劳动替代AI让创业可持续性成疑。或许在某种狭义情况下,AI主要作为工具,创业者还能存在。但更可能强AI让人类创业过时。比如风险投资能直接用钱发起数百个由AI驱动的创业,而无需通过人类创业者管理。 硬科学领域的人类成就时代可能在数年内结束,因为AI在有明确奖励信号的领域进步极快。 知识分子领域。凯恩斯、弗里德曼和哈耶克在经济学上的技术贡献有限,他们更影响深远是因其推广的世界观和哲学。知识分子的成果不仅取决于技术正确性,还需道德判断。即便AI超人般有说服力,AI创作的意识形态泛滥可能使任何单一意识形态不再闪耀。历史级知识分子可能灭绝。 政治可能受影响最小,因为大多数人特别希望由人类来做这份工作,且政治家能制定规则。AI生成头像的魅力和西方对政治家的普遍反感可能带来意外变化。AI可能降低政治竞选成本,降低门槛,但如果昂贵AI比廉价AI更优,这会有利于资金雄厚者。直接影响可能小于AI对信息传播格局的间接影响。 真正的玩法可能不是直接进政府政治领域(竞争激烈),而是在政府外部运用政治技能(比如Sam Altman)。接着等待超能AI员工来降低对人类专业能力的要求,同时提升组织内部政治游戏的回报。 军事作为大国和破坏力直接通路,自拿破仑以来变得不太现实。技术进步提高了军队工业基础门槛,有利现任者。AI预计被最强国控制。一例外是若AI让大国政变更易,或无人机革命催生“无人机拿破仑”挑战现有军队。两者对政变难度影响不一,难以判断净效果。重要的是,这些似乎不会促进破坏现状的良性挑战。 宗教领域,升迁可能受政治影响,创立新宗教则与知识分子处境类似。 综上,强大劳动替代AI总体上对各种异类成功机会产生负面影响,政治领域或许影响最小。尽管当前AI对创业有明显推动。 这意味着没有钱的情况下,现实世界中获取并行使权力的能力将大幅降低。 9、强制平等不太可能实现 《大平等者》一书认为,历史上大幅减少不平等的主要驱动力是“四骑士”:全面战争、暴力革命、国家崩溃和瘟疫。通过有意识政治选择实现收入平等历史上几乎未见。 设想劳动替代AI已来,UBI通过,没人挨饿。各国和企业争抢AI技术,过程资本密集,需讨好资本持有者。顶尖AI公司权力堪比国家。财富重分配不太可能登上政治议程。 例外是某种政治运动或意识形态突然兴起,且被AI赋能(比如没人工作有大量时间政治,或有新AI驱动协调机制)。 即使未来是辉煌的超人类主义乌托邦,人们也不太可能起点平等,且很难后续改变相对地位。 国家间平等亦难。某些国家获益远多于他国。诸如UBI这类平等措施难以扩展到非公民。即便美国作为最自由人文主义大国也如此。默认世界秩序可能变得(较今日更)像基于出生国的全球等级制度,移民可能更加困难,因为允许移民的主要激励是经济利益,而这种利益存在于人类经济活动仍具意义时。 10、默认结局? 基于上述假设和分析,后劳动替代AI时代: 金钱购买现实成果的能力将空前强大 人们的劳动带来的影响力空前微弱 几乎所有领域靠劳动获得异类成功的可能性消失 资本无论国内外都未发生革命性平衡 这意味着劳动替代AI启动时拥有大量资本者将永久占优。他们权力将超越当今富人——不一定是对人(如果自由主义制度坚固),但至少对物质与知识成果。后来者无法击败他们,因为资本可轻松转化为超人类劳动。 同时,掌握权力的机构将无动力关心人类以维持或扩大权力,因为一切真正权力将来自AI。或许自由人文价值会通过政治机构锁定,或全民基本收入保障购买力和经济保有人类导向部分。 理想情况是类似一个更不平等但史无前例富裕且稳定的挪威:巨大的非人类劳动资源(油田:AI)惠及全民,人人生活优越且理想中长生不老。人类野心只能在局部社会与阶级间玩政治游戏。若无资本(甚至有时有资本),影响世界不再可能。AI比人类诗人、艺术家、哲学家更优秀,谁会关心人类做什么,除非是个人认识的人
Show more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 即使目前全球股市都在上涨,但是经济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股市上涨的最大推手以及最大受益者,其实是全球的富人权贵阶级。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产阶级是被剥削最惨的一批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觉得本质上还是因为全球大放水、通货膨胀、货币超发贬值。 中产阶级的钱袋子不断被稀释,而且长期被灌输消费主义的思想,只知享乐而不懂投资。日复一日地工作,将赚到的钱都用于享受生活,从而陷入死亡螺旋; 而富人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购买力,也懂得如何剥削中产阶级。他们将大部分钱都用于投资股市、房地产、加密货币。借助大放水,轻松地转动起财富增长的飞轮。 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富人越来越富,中产阶级越来越穷。直到最后中产阶级彻底消失,地球上只剩下富人与穷人。 而破局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学习富人的做法。 在全球大放水的趋势下,宁可将大部分钱投资到股市、加密货币,也不要把钱放到保险柜或者银行,因为不冒险,往往才是最大的风险。 看起来股市/币市的波动很大,但在全球货币大幅贬值的背景下,这些风险资产才是对抗通胀的最佳工具。 将时间周期拉长,它们可以极大保护你的购买力,加快你财富积累的速度,甚至帮助你跨越阶级。 从现在开始投资,保护你的购买力,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Show more
0
0
0
0
读《费曼的彩虹》 费曼是我非常尊敬的科学家, 下面是我读取《费曼的彩虹》的精彩片段记录: 保持玩心, 找到乐趣, 保持年轻的心态。 我很清楚, 对于费曼来说, 始终接纳自然或者生命中的一切可能, 正是他拥有创造力和幸福的关键。 费曼擅长于不依赖强大的数学计算, 而是结合物理的理解, 发挥巨大的想象力。 费曼说, 其实, 我们所做的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不过次数比普通人要多得多! 人们确实有想象力, 可是他们不会长久地施展它们。 每个人都能表现出创造力, 只是科学家表现的机会更多。 不同寻常的是, 科学家们会集中发挥创造力, 将所有这些年的经验都集中在同一个有限的主题上。 科学家的工作与人们的正常活动一样, 只不过是以一种过度而又夸张的形式来展开的。 普通人往往不会这么做, 至少不会像我一样, 每天都思考同样的问题。 只有像我这样的傻瓜, 还有达尔文以及为同样问题操心的人才会这样。“动物是从哪儿来的?”“物种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科学家们研究的是这样的问题, 并且会几十年如一日地思考! 我所做的, 就是普通人经常做的事情, 只不过很多看起来十分疯狂! 但这就是在努力挖掘人类的潜能。 科学家的思考方式的确具有建设性。 你向科学家提出一些问题, 他就会感到焦虑。 这并不是普通人有时候会出现的那种焦虑, 例如“我不知道那个病人会不会好起来”。 这不是思考, 只是纯粹的担忧。 科学家会尝试建立某种东西。 他们并不仅仅担心某件事, 还要将它彻底想明白。 科学家就像侦探一样, 要进行分析推理, 像侦探一样试图找出他不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寻觅迹象。 我们试图从实验的蛛丝马迹中找到自然的真相。 我们掌握了线索, 并尝试将它们搞清楚。 科研比其他任何职业都更接近于侦探的工作。 不要以为成为科学家就有什么不同。 普通人与科学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他可能很难成为艺术家、 诗人或者其他什么人, 不过对此我也深表怀疑。 在我看来, 对于日常生活的一般常识, 许多人的思维方式都与科学家没什么两样。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都会将一些事情归纳起来, 得出他们对于世界的结论。 他们创造出了原本不存在的事物, 比如绘画, 比如写作, 比如科学理论。  费曼过去常说世上有两种物理学家, 巴比伦人和希腊人。 他所指的是这两大古老文明中相互对立的哲学观念。 巴比伦人对于数字、 方程式和几何学方面的理解, 让西方文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我们却认为, 真正发明数学的是后来的希腊人——尤其是泰勒斯(Thales)、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和欧几里得(Euclid)。 这是因为巴比伦人只关心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也就是充分描述真实物理情景的能力——而不是它的准确与否, 或者是否适用于任何更大的逻辑体系。 另一方面, 泰勒斯和他的希腊拥护者们提出了定理和证明的概念——并且要求, 只有当命题是一个明确陈述的公理或者假设的确切逻辑结果时, 才能被认为是真的。 简单说起来, 巴比伦人注重的是现象, 而希腊人注重潜在的规则。 这两种方法都是非常强大的。 希腊式的方法具有数学逻辑机制的全部力量, 这种类型的物理学家经常将他们理论中的数学之美作为依据。 这便促成了许多数学方面的美学应用——例如, 默里对粒子的分类。 巴比伦式的方法则给予想象一定的自由度, 并且允许人们跟随自己的本能或直觉, 以及对自然的“第六感”, 而不是拘泥于想法的严谨性和正确性。 这种审美观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直觉加上“物理推导”的成就, 也就是说, 主要基于对物理过程的观察和解释进行推理, 而不是用数学推导出结果。 事实上, 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物理学家有时会打破数学的规则, 甚至会根据他们对实验数据的理解, 创造出奇特的(而且未经证实的)数学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 这就使得数学家们成了殿后的一方——要么证明物理学家自创方法的正确性, 要么搞清楚为什么他们“毫无根据”的方法却得出了相当准确的答案。 费曼认为自己属于巴比伦人。 他凭借对自然的理解前往它所引导的地方。 而默里则更倾向于希腊风格——渴望对特性进行分类, 将有效的数学规律强加给数据。 尽管费曼将这两种方法界定为巴比伦式和希腊式, 但是纵观整个历史, 其他许多人物和运动也曾表现出类似的理念矛盾, 例如, 希腊人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柏拉图认为, 在真实世界各种现象的背后存在永恒不变的规律。 换作数学术语的话, 这就是默里这类物理学家所追求的描述方式。 亚里士多德觉得柏拉图根本是在背道而驰。 在他看来, 对自然进行不切实际(也就是抽象)的描述是荒诞的, 或者说就是与己方便而已, 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感官所感知到的现象。 跟费曼一样, 他崇尚的是自然本身, 而不是(可能)潜在的抽象概念。 在我看来, 费曼的这一特质也反映了斯佩里的两个大脑半球理论。 左半球, 寻求秩序和条理, 也就是默里、 希腊人和柏拉图; 而右半球, 感知模式并强调直觉, 也就是费曼、 巴比伦人和亚里士多德。 考虑到大脑本身的生理差异, 也就难怪他们态度上的差异超越了物理学范畴, 深入到各自的生活方式当中。 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 很快我也将面临这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在费曼的方法中, 为了获得给定初始状态的电子最终实现某特定终态的概率, 你可以利用一定的规则, 将电子由始态到终态所有可能的路径或者变化历程叠加起来。 对于费曼来说, 这就是量子世界与现实, 或者说与经典世界的区别。 在经典理论中, 粒子遵循的是确定的路径,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一样。 之所以会出现神奇的量子世界, 就是因为你必须将额外的路径考虑进去。 对于大型物体来说, 叠加所有路径只会得到其中一条重要路径, 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经典路径, 所以你不会注意到任何量子效应。 但是对于亚原子粒子(例如电子), 你既不能忽视它向宇宙遥远区域传播的路径, 也不能忘记它在时间上的往复曲折。 量子理论下的电子跳着宇宙之舞向太空四处发射, 从现在到未来再到过去, 从这里到宇宙中的任意角落, 再返回来。 在循着这些路径游走时, 它无视正统的运动规则, 就好像万事万物全都失去了控制一般。 正如费曼所说, 甚至就连“事件的时间顺序……都变得无关紧要”。 然而不知为何, 就像乐器和声演奏出的音乐一样, 所有叠加在一起的路径就构成了实验者观察到的最终量子状态。 费曼的方法属于另辟蹊径, 乍一看不太合理。 我们以科学为主导的文化期待看到的是秩序和规则。 我们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时间只能从过去流向现在, 再流向未来。 但是根据费曼的说法, 深藏在这一秩序之下的是不遵守这些规则的过程。 和往常一样, 费曼从不讨论自己理论形而上学的一面。 后来, 当我逐渐了解他以后, 便发现自己能够理解他想出这一理论的原因: 他自己的行事风格就跟电子一样。 当他在 1948 年某次会议上提出这一方法时, 遭到了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 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和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等多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围攻。 他们所寻求的是希腊式的方法, 而他却是巴比伦式。 不过, 到头来他们依旧不能无视他: 他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耗费他们几个月的理论计算。 当你第一次询问我如何处理问题时, 我感到十分惊慌。 因为我真的不知道。 我觉得这就好比在问一条蜈蚣, 它走路的时候先迈哪条腿。 我需要好好想一想, 回忆一下过去, 举例说明一些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 找到研究的问题可能源自你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解决问题的技能或许不尽相同。 不过, 数学和物理中有些问题的情况是相反的。 问题明摆在那里, 解决起来却很困难。 人们难免不会注意到这样的问题, 奈何当时已知的技术和方法以及所掌握的信息量都非常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 解决方法就会颇具独创性。 我的做法就是, 我绝不会和别人完全一样。 我总认为自己拥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总是在尝试其他方法。 我想, 正是因为我不停地尝试其他方法, 所以别人没有机会。 这么说太夸张了。 而我也只得好好努力来让自己配得上这种夸张的说法。 我总将这想成是外出战斗的非洲人击打战鼓为自己打气。 我和自己交流, 并且说服自己相信这个问题可以用我的方法来解决, 而别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他们得不到结果就是因为做得不对。 我要用另一种方式来做。 我以此来说服自己, 让自己充满热情。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遇到难题时, 我们必须花费很长的时间钻研, 必须持之以恒。 为了坚持下去, 你必须相信, 努力研究就会有所回报, 你终将获得成就。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自欺欺人。 在最后这个问题上, 我确实自欺欺人了。 我一无所获。 我不能说自己的方法非常好。 我的想象力令我失望。 我已经定性地搞清楚了它的工作原理, 但是无法通过定量的方式计算出来。 即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那也要全凭想象力。 到那时, 做成这件事的方法将会具有重大意义。 但它其实很简单——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1865 年, 苏格兰一位身高只有 1.62 米的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利用这些大杂烩般的法则推导出了一组了不起的方程式。 短短几行就向全世界展示了电力和磁力如何从电荷和电流中产生, 以及最重要的, 如何从它们的相互作用中产生。 因此, 麦克斯韦将三种古老之力中的两种(电和磁)统一了起来, 创造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电磁学理论。 历史也表明, 麦克斯韦统一电磁学不仅体现了理论之美, 而且对其实质的研究还显示出划时代的新效应。 例如, 他的方程表明, 加速的电荷可以产生电磁波。 这些波总是以相同的速度(他所计算出的光速)运动。 这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供了灵感。 在麦克斯韦发现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后, 其他种类电磁波存在的可能性就变得格外明显。 这也为德国实验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发现无线电波铺平了道路, 进而由此诞生出广播、 电视、 雷达、 卫星通信、 X 光机和微波炉等技术。 在《费曼物理学讲义》中他写道:“……毫无疑问, 19 世纪最重大的事件就是麦克斯韦发现了电动力学定律。” “我能问您件事吗,”我终于开口,“您觉得研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很荒谬的理论算得上明智吗?”“只在一种情况下算。”他说。“什么情况?”“你自己认为它不荒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对它的了解并不充分, 不敢轻易下结论。”他轻声地笑了起来。“说不定等你充分了解之后, 就不会去研究它了。”“您是说, 可能我太笨, 根本无法深入了解它。”“那倒未必。 可能只是你了解得不够多, 也可能是了解的时间还不够长, 于是就被已知的内容破坏了兴趣。 过度的教育反而会引起麻烦。” 事实上, 许多伟大的物理学发现都是由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做出来的。 像我这么大的时候, 牛顿发明了微积分, 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 费曼也开发了他的图解技术, 虽然很多研究进展也是由年长的物理学家所贡献的, 然而最具革命性的成果似乎全都是由年轻人创造出来的。 我们研究生都知道, 就数学和理论物理所需要的思维能力而言, 我们的大脑正处于巅峰时期。 但是, 费曼的看法似乎有所不同, 就好像我们走下坡路不是因为智力衰退, 而是被强制灌输了某种思想。 或许这就是他避免从书本或者研究论文中学习新知识的原因; 他向来以坚持亲自推导新结果, 并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它们而出名。 对他来说, 保持年轻意味着保留初学者的眼界。 很显然, 他是成功的。  创造性思维拥有一间宽敞的阁楼。 你在大学里完成的作业, 念博士后时花一周才搞懂的有趣但貌似毫无意义的论文, 某个同事不假思索的言论, 这一切都被储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大脑某处的宝箱中, 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 被潜意识搜寻到并拿来使用。 它是超越物理的创造性过程的一部分。 例如, 柴可夫斯基(Tschaikovsky)写道:“只要土壤适宜, 未来的作品便会出乎意料地突然冒出萌芽……”玛丽·雪莱(Mary Shelley)说:“发明并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乱中生有。”史蒂芬·斯宾德(Stephen Spender)说:“没有什么我们想象出来的东西是我们还不知道的。 所谓想象力, 就是记住曾经经历过的事情, 并将其应用于不同情况的能力。” 你所看到的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而你又想让自己从这一命题中解脱出来, 那么就需要发挥想象力。 通过想象你便可以假设电荷可能并不总像你所看到的那样。 因循守旧的习惯在我们大脑中根深蒂固。 我们已经证实, 一切带电体的电量总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不管在哪。 不管在哪! 于是, 你就认为一切带电体的电量都是由整数倍的元电荷构成的。 这似乎是合情合理, 而且没有人会考虑其他可能, 因为这看起来没有必要, 也没有证据能够证实。 当你最终发现了一些自己不曾预料的事情时——你偶然碰到的——乍看起来就像魔法一样! 有意思! 非常有意思。  “这就类似于夏洛克·福尔摩斯或者洛克福德, 当然, 视你个人的风格而定。 首先, 你得选择一个问题。”“就像选择要解决的犯罪案件。”“没错。 区别在于, 侦探面对的案子是由客户指定的。 而物理学家必须得自己去找。”“是不是就像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缉犯的名单那样?”“没错, 有些问题大家都认为非常重要。 这你就得小心了, 因为研究它们的人很多。 最好是找一个只有你发现的重要问题, 而且它必须真的重要才行。”“然后, 你就要找线索了。”“是啊, 只不过是在大脑里寻找。 要仔细考虑各种可能性, 提出一些想法——也就是线索。 然后, 不停地运用数学方法来追寻线索。 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往往并不容易, 因为你不知道如何进行计算。 我说明白了吗?” “我不是叫他不要研究新理论。”费曼说。 然后他看着我, 说道:“我只是说, 无论选择研究什么, 都要成为对自己最苛刻的评判者。 而且, 不要为了错误的目的去这么做。 除非你真的相信它, 否则不要做。 因为, 一旦你无法解决它, 可能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正如后来我所了解到的, 费曼并不反对默里对弦理论的看法, 即认为像弦理论这样的理论已经“存在”, 并等待人们的发现。 只不过费曼认为, 只有坚持法则或者观察自然, 才能引导我们找到正确的理论, 而不能仅凭科学家对统一理论的一厢情愿。 这就是他巴比伦式的态度——尊重现象, 而不是辩解。 这并不是说我的想象力不行。 事实上我认为, 科学家计算或者想象已存在的事物要比构思小说这类想象原本没有的东西困难得多。 想要真正理解事物在微观或者宏观上是如何运作的, 结果发现它与你所期望的大相径庭, 这需要超级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办到! 我们需要大量的想象力来描绘原子, 想象它们的存在以及运作方式。 或者制作元素周期表。 但是, 科学家的想象力与作家的不同, 因为它是经过检验的。 科学家设想出一些情况, 然后上帝给出“不正确”或者“迄今为止还行”的结论。 当然, 这里的上帝就是实验, 它可能会说:“哦, 不, 这不一致。”你说:“我认为它是这样工作的。 如果确实如此, 你就应该看到这个。”然后, 其他人并没有看到这个结果。 那太糟糕了。 你猜错了。 但是写作就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作家或者艺术家可以想象一些东西, 当然可以从艺术或者美学的角度觉得它不能令人满意, 但是这与科学家所面对的清晰性和绝对性的程度不同。 对于科学家, 实验之神可能会说:“它很美, 我的朋友, 但它不是真的。”这简直是巨大的差别。 假设存在伟大的美学之神。  生活中什么才是重要的? 这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个答案在学校是学不到的, 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因为肤浅的答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要找到真正的答案, 你就必须了解自己。 然后, 你必须对自己诚实。 你必须尊重和接纳自己。 对于我来说, 这些都是艰巨的任务。 我念完大学, 匆匆步入学术界, 想要迫不及待地投身于研究, 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 证明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这关注的是外在的生活。 那是默里的方式。 有所成就, 让人铭记。 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 一位领袖。 这是经典方式, 传统做法。 这个目标看上去显而易见而且值得实现。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但是对于我来说, 它就像是追逐彩虹, 甚至可能更糟, 就像在追逐别人的彩虹, 那些我实际上并没有发现其美丽之处的彩虹。 从费曼那里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正如量子理论的发现促使物理学家改进他们所有的理论一样, 见识到费曼这样的榜样, 也使得我重新审视自己。 他并不想充当领袖。 他没有受到“统一”理论的诱惑。 对他来说, 即使你的发现早已为他人所知, 发现所带来的满足感依然存在。 即使你所做的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得到别人的结果, 也依然会获得满足感。 即使你发挥创造性仅仅是为了陪孩子玩耍, 它也依然存在。 这是自我满足。 费曼关注的是内在, 而这种内在的关注给予了他自由。 根据费曼的说法, 我们的文化是希腊式的。 这种文化包含逻辑与证明、 规则与秩序。 在我们的文化中, 费曼这类人往往会被当作异类, 因为他们是巴比伦式的。 很多年前, 我在以色列基布兹读到过《费曼物理学讲义》, 费曼在结束语中阐述了自己在写这本书的目标。 费曼写道:“我最想做的就是带你们领略这个神奇的世界, 并且以物理学家的方式来看待它。”他的说法太过谦虚, 因为他在书中传达的世界观并不仅仅是物理学家看待世界的方式; 而是他自己独有的方式。 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这本书能进一步实现的目标。 理查德·费曼总是清楚如何充分利用这个世界所提供的一切, 并且充分发挥上帝(或者单纯的基因)所赋予他的天赋。 这一切也是我们可以期盼在人生中做到的, 在他去世后的这些年里, 我发现这是他教给我非常宝贵的一课。 专为开发者设计的私有云硬件,自带内网穿透, 上1000款私有云应用,贼好玩!
Show more
0
0
0
0
给诸位KO爱洛们提个醒,所有涉及给你钱💰删稿的情况,特别是你主动提出要钱的,都是涉及敲诈勒索的危险行径,这是我之前一个律师朋友专门提醒我的。 之前币圈不是没人这么干过,某个靠踩跑鞋,踩币安上位的KO爱洛曾经一时风头无双,后来怎么突然认怂退圈了?曾经专门爆黑料起家的某公众号怎么人现在也看不见了? 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道听途说跟这种行为有关。 总之长个心眼吧,咱们挣点踏踏实实的钱,带风险的别碰
Show more
0
52
51
0
3月23日(发布) 一名男子称,此前他为了抗议佩洛西访台,于是游泳到金门,并试图把五星红旗插在金门大桥上宣示主权。男子透露事后他被金门监狱和高雄收容所总共关了8个月,被遣返回去后还被“这边的公安机处罚” 男子还称当时他登录金门被海巡署发现时,曾向海巡署表示“这里也是中国啊” https://t.co/6YnNKzxCy6
Show more
0
105
651
57
直接断粮了!傲慢的哈佛大学,种瓜得瓜:川普政府现任教育部长,在线,给哈佛大学,发出了如下文件:哈佛大学校长办公室马萨诸塞州大厅剑桥,马萨诸塞州02138加伯博士,联邦政府负有神圣的责任,要成为明智和重要的管理者来管理美国纳税人的钱。哈佛大学,尽管积累了基本上免税的532亿美元捐赠(比10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还高),每年却接受数十亿美元的纳税人慷慨解囊。接受这样的纳税人资金是一种特权,而不是一种权利。 然而,哈佛大学没有利用这些资金来推进学生的教育,而是参与了一种违反联邦法律的系统性模式。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来自哪里,他们是谁,他们是如何进入哈佛大学的,甚至是如何进入我们的国家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仇恨? 这些都是必须回答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哈佛不会给美国公众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 哈佛大学已经对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嘲弄。它邀请外国学生,这些外国学生参与暴力行为,并表现出对美利坚合众国的蔑视,进入其校园。在各个方面,哈佛都未能遵守其法律义务,其道德和受托责任,其透明度责任,以及任何表面上的学术严谨性。它废除了标准化测试要求和标准化评分系统。今年,哈佛被迫为本科生采用令人尴尬的“补救数学”计划。 我们问,为什么哈佛必须教授简单和基本的数学,而据说要进入这所“著名大学”是如此困难?当其他人拥有出色的成绩和对最高水平的数学的深刻理解时,谁在这样的低标准下被录取? 哈佛甚至卷入了令人蒙羞的抄袭丑闻,这在媒体上被清晰明了地曝光,涉及你当时的大学校长,他让我们的国家蒙羞。去年,国会女议员伊莉斯·斯特凡尼克和她的委员会揭露了哈佛大部分可恨的歧视行为。 哈佛似乎想进一步让自己难堪,聘请了失败的市长比尔·白思豪和洛里·莱特福特,他们可能是我们国家历史上主持大城市的最糟糕的市长…
Show more
0
19
286
48
无惊无险的一天又过去了,周末这两天除了写周报几乎没有太关心市场的走势,而事实也是如此,一周已经挺累的,在周末这种流动性狗一样低的时候还是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放松一下是最好的,从川普暂停关税以后,我就重新将 SteamDeck 拿起来了,就玩了一个游戏,吸血鬼幸存者。 最近几天感觉有点沉迷了,工作日都要抽空玩一个小时,周末两天每天都玩超过三小时,你说这玩意好玩嘛?其实就是那么回事,8bit的风格,哪有什么炫酷的画面,也没有繁琐的经济系统,就是组合不同的武器然后刷刷刷,现在的乐趣就是刷战绩,已经226个了,Steam上的成就也201了。 上一次这么沉迷的玩一款游戏还是RimWorld,大概玩了622个小时,现在我是完全不敢碰,还好这游戏在 SteamDeck 上不方便玩,要不然估计要上1,000小时了。 游戏最大的本质就是好玩,而如果非要将游戏和赚钱连在一起也应该是在好玩的基础上为高净值用户提供一些便利,而好玩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目前 GameFi 这个领域最缺憾的地方,一门心思都是想着经济模型,怎么能做好游戏呢,而不好玩的游戏凭什么能让用户驻留,就因为赚钱嘛?能赚钱的方式很多,Coinbase 的年化收益都有12%,纯粹的金融或者是旁氏不比批上个游戏的外衣要简单的多? 从2021年到现在我看到了太多号称是3A级别的链游大作,我看到了太多号称能扭转大家对 GameFi 看法的作品,可惜到现在让我觉得能有“玩”的兴趣的产品一款都没有,别说链游了,现在就是好玩的手游和网游都太少了,非常怀念当初一起玩“石器时代”和“天堂”的时候,也很怀念一天天肝副本的“魔兽世界”。 好像从魔兽世界以后我就没有怎么玩过大型网游了,手游上玩的比较多的就是“皇室战争”,然后就几乎没有了,现在开始氪“TCGP”,Steam上的“游戏王”也好久不玩了,TCGP最大的兴趣就是全卡,别的也没啥意思了。 R星的 GTA6 是非常期待的,要我说如果真的要找一个元宇宙的游戏,GTA 可能是最接近的,超高的自由性,细腻的设置,有时候就是在 洛圣都 开开车都很有意思,现在的链游又有那款能以 GTA 作为努力的方向呢,我估计在这个周期我是看不到的,虽然我觉得 GameFi 是伪需求,但链上游戏还是值得期待的。 之前我就聊过,链游在目前这个阶段最好的方式就是卡牌游戏,一方面在于确权很简单,另一方面就是可以将实体卡和链上版本作为绑定,现在Web2行业的卡牌构架已经相当完善了,万智牌,游戏王和宝可梦的卡牌系统已经有了足够的经济体系,而且早就已经通过比赛环境和更新迭代来限制老卡,刺激新卡了,用户购买老版本的意义已经很低了,而链上版本则是最好的产品传承。 做游戏和炒币一样,虽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赚钱,走捷径虽然有机会,但也只会让陆越走越窄。 回到 Bitcoin 的数据,也没啥好说的了,周末的流动性和成交量继续维持狗一样的低,虽然价格有小幅下跌,但重点还是要看周一美股开盘以后的走势,现在的价格是涨是跌在这种低换手率的情况下很难提供有效的帮助。 更多的筹码继续向 93,000 美元到 98,000 美元之间移动,支撑力非常坚固,但也成为目前的阻力,这话也说了好几天了, $BTC 要想继续上冲的话,要么就是独立行情,要么就是美股上涨的时候带动。 北京时间下周四凌晨2点就是美联储的议息会议,5月调整利率就别想了,主要是听听鲍威尔对目前经济和通胀的看法吧。 本推文由 @ApeXProtocolCN 赞助|Dex With ApeX
Show more
0
23
29
1
那么从这次的事件我们可以复盘一下宏观和盘面到底应该怎么用了。 站在5.12的时间点去回望5.7号以来的事情,(从引文这篇开始的时间线)一切仿佛都顺理成章,但站在每一个时间点的时候似乎又都捉摸不透。 从现在往前推,何立峰带队去谈之前应该就是考虑到近期美方放出的各种风声,结合贝森特的采访里面尴尬的表情可以推测出美方已经给出了挺大的诚意。就跟男女朋友吵架你回家冷战去了,对方不停地给你发红发发短信打电话托各种朋友带话,那你就知道对方起码这次是真的认怂了,既然不打算真分手/离婚,拿捏了一个月装样子就也差不多该缓和了,不然这么闹下去自己也吃亏。但美方具体怎么求中方的信息我们是不知道的,毕竟美方好面子这种事肯定不能公开报道,或者说即使报了还会有很多人去洗去给美方挽尊导致信息混乱。 从确定要见面到真正谈判之前都还有极大地不确定性,美国印度都是那种不到临考试前一分钟都不死心的人(印度在停火协议生效前一分钟还发动袭击找场子),如果不是J10CE为代表的中系军备给力打疼也打醒了长期被美西方洗脑夸赞聪明孩子快乐式教育长大的大傻子们,这谈判估计还是够呛。 也就是说即使你是代表团成员,你都不一定能打包票说能谈下来多少。因为没有人是全知全能开了战场透明器的神人。你不能当事后诸葛亮分析说J10CE一定能打赢,你也不能说降息降准市场就会买单,你也不能说汇率肯定会平稳,我们只能选择一个胜率大的方向去赌。 所以这次行情整体来说就是信息优先级高的人抢跑造成的,那么现在应该会有一波利好出尽的回调了。我们韭菜炒股炒币一定是玩不过佩洛西这种国会山股神和川子这种用嘴操盘的王者的。那么我们只能依靠技术和纪律从盘面上感知异常,虽然我们没办法从盘面知道其所以然,但是知其然也可以赚钱。所以一直以来的“剑气二宗之争”可以休矣。如果你的信息优先级足够高,那么一力降十会,根本不需要技术。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普通人,那么要么就跟川总刚上台的时候王八拳乱打,除了他儿子都没有信息优先级,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拼分析能力。要么就像这一周靠技术去追盘面。 宏观消息和技术分析缺一不可,只是大多数人的精力能力和社会阶层不足以双修。技术可以帮你决定怎么做,宏观消息可以回答你为什么这么做。所谓“宏”者,大也,大小也是相对的,你到了那个位置,什么宏观信息就只是办公室一句闲聊罢了,不要神话任何人任何事。 截止到目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本次行情就是有人抢跑了,那么我自己的判断是刚刚利好出尽有回调需求,所以又加空了一把,我会为了我的认知买单,相信你也一样。
Show more
目前信息少,先快速解读下央行的动作吧。 虽然三月份两会期间央行就表示会择机降息降准,但市场普遍预期是等美国降息后再降,因为中美进一步加大利差会导致资本外流。 那么现在不等美国先降有几种可能性, 1. 提前了解到美国短期内不会降息了,再等下去于事无补,中国自己内部压力也大没必要等了 2. 知道美国两个月内会降息,稍微提前一些无伤大雅 3. 对中美此次会谈有信心,觉得可以达成一些协议,那又分叉成两种情况: a. 美国目前内外交困,美联储不听指挥,各州各行其是,日本欧洲传统盟友也都不买账,不谈也得谈,关税烂尾不了了之 b. 川普的信誉和中美结构性矛盾导致没有谈判基础,即使谈出一个东西也只会是临时性的议和,早晚还会打起来。既然如此,谈与不谈都只是姿态性和临时性的了,也就无需期待值过高 先说这么多,随时根据最新情况继续更新
Show more
0
1
4
0
#洛阳# 我说不小心洒的你信吗? https://t.co/trUvH4bK8Z
0
0
0
0
#洛阳# 有点睡不着 https://t.co/CeBG58qpzK
0
0
0
0
#洛阳# 见面了吧 https://t.co/VCk9FvmONM
0
0
0
0
#洛阳# 纯情女大 https://t.co/l9TP5ZeXhA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