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给我当狗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给我当狗
b事儿真的多,脚后跟你都不配舔,跪着给我重复看 #面贡# #现实调教# #给我当狗# #舔脚后跟# https://t.co/k2Pj1MegMk
0
4
425
46
《 合约樱花妹后续 》 真的没想到那么多人会关心这位日本合约重度上瘾的妹子,评论我也看了,想想还是更新一下吧,也算是投研冲狗之余的小乐趣。 上次不是说到她因为更新不了 @MEXC_Official 的应用做不了交易急的跳脚么?昨天今天想顺手帮她解决一下,也方便后续要照片满足读者好奇心。 我先是淘宝给她买了美国的id,结果竟然也下不了(抹茶现在到底是有多合规啊,晕),问了半天,有人说台湾的id可以下,给她发过去了,希望这次能成功。 然后顺便通了个电话,因为上个帖子很多人说让她链上冲合约,没kyc要求,我觉得靠谱啊。 你们猜怎么着?她在我秀了一下今天 $RFC 和 $DARK 的收益,以及吹了一下P小将们有多赚钱后,强烈要求我教她打狗,最后我把 @UseUniversalX cx出去了( @0xpengyu 老板广告费结一下 🤣🤣🤣) 我真不是不想推 @gmgnai@haze0x ,她是苹果手机,而且只在手机上做操作,连笔记本都没有。 我听到没电脑一下子是懵逼的,因为这是币圈标配啊。Perpdex我想了一圈好像目前手机合适冲的也就 @Backpack ,但是也是要KYC的,大概率也玩不了。 其它Perpdex我都是在电脑上弄的,这块暂时没想好怎么介绍,你有主意的可以评论。但如果她抹茶弄好了估计还是不会去链上的。 ~~~~~~~~~~~~~~~~ 另外还零零碎碎聊了一些日本散户的一些交易习惯和思路,有的歪理还挺大开眼界的,比如开200倍杠杆很划算,因为可以几百U赚几万,爆仓了也就亏几百U啥的(我算是知道她怎么亏光的了)。 对了,她之前在 $Nerio 上赚了不少,我跟他说小写狗赚最多的男人我认识, @BitCloutCat 她不信你赚了那么多不卖,笑死我了。 最后我感觉大家算是熟悉一点了想起要照片的事,她出于职业特殊不想爆照,但是答应可以后续哪天不上班的时候一起吃个饭。 鉴于之前评论里总有人不相信这个妹子颜值有8.5分且胸大,甚至有人觉得我在编故事。我打算下次吃饭的时候叫上在墨尔本的几个币圈兄弟姐们一起吃,算是给我当个证人。 而且总有坏人觉得我馋人家身子,我不好那一口啊,说的tm我都不敢单独见面了🤣🤣🤣 。咱们不带偏见,正常币圈饭局探讨行情和交易技巧。 @liangfenxiaodao @Wuhuoqiu @Meta8Mate @0xlianjinshu 你们有兴趣吗?
Show more
《合约上瘾的樱花学生妹》 关于给学生定向推合约这事儿,我觉得不大好,因为小年轻很容易控制不住上头,出了事儿抗风险能力弱(没稳定经济来源),然后容易走歪路。 我分享个真事儿吧,就这两天遇上的。 上两天我约了朋友出来喝咖啡,他带了个很可爱的日本🇯🇵妹子,大概年纪也就20左右,胸巨大,至少都得有G了,半个露在外边白花花的很抢眼。他很得意的跟我分享是在私钟时候遇到的,感觉很好就多花了点钱带出来(炫耀)。 所谓私钟就是澳洲相对比较高端一点的肉体交易,会有中介专门在市中心高档公寓租个房间,然后组织海外年轻妹子过来卖,价格比合法持牌妓院贵很多,但质量一般很好。过澳洲做这个的女孩子以拿旅游签过来的日本台湾大陆居多。 这我倒是见多了没在意,毕竟朋友外形想找个8分妹子不容易(反正他不玩推,哈哈),但他跟我说这个妹子炒币,是因为亏钱了出来卖的,这一下让我感兴趣了。 妹子东京来的,之前读书的学校不肯告诉我但应该不差,因为英语很流利,口音不重。我跟她盘了一会儿,发现她不但炒山寨,还打狗,买过 $Trump $Pepe ,还很看好 $Fartcoin 。手机给我看了一眼CMC Dexscreenr 一应俱全,另外还是合约重度爱好者。 我真的没认识几个能在战壕里的日本散户,因为大部分日本人是不太爱炒山寨和土狗的,17-18 ICO那会儿日本跑了几趟,发现打新的都还是日本华人。 聊了一会儿熟了我还是没忍住问她为啥干这行了。她说前两个月开合约亏了8w U,不得不下海把钱赚回来。说到爆仓时候的神态表情跟我见过的无数合约老狗被爆的样子一模一样。 随后跟我吐槽币安不给日本用户开合约,最高好像是只能2倍?其它很多CEX也因为合规问题不给玩,最后她是在抹茶玩的。 得知我也炒币后她主动加了我微信,然后晚上妹子为了给我证明没撒谎发了她的亏损记录和战绩,好家伙,真百倍战神啊。 我劝她降杠杆,妹子跟我解释平时只开4-6倍,100倍也只是发图的时候才有,我露出了深以为然的微笑。果然地球币圈人臭毛病都一样,全仓合约装逼的时候要把杠杆倍数调大一些。 现在她不工作的时候也时不时会给我发微信讨论行情,就,蛮好笑的。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觉得学生最好远离合约呢?因为我观察下来,这个日本妹应该是有合约上瘾症状的。她的梦想是合约赚钱吧亏的8w赚回来,赚到20w刀,然后就不玩了。 现在日本大学春假结束已经回校报道了,她也懒得回去,一门心思只想赚点钱博大的。 她基本上赚了点钱里面就投进合约里去了,接客的时候都时不时会走神,怕爆仓。😂😂😂昨天因为抹茶app要更新还是咋的她用不了急的要死,觉得一天不开单心里都煎熬的不行,我让她去注册澳洲苹果id了,估计今天又能接着博。 Hmmm,如果这妹子是我亲戚朋友啥的,应该还是会有点心痛的吧。 所以,咱们赚钱能不能也有点江湖道义,就别盯着大学生丢饵了?
Show more
0
0
0
0
你不得不直视的,圈内的一些有趣的“自我洗脑”话术 之前标题不是这个,写着写着标题没了😂,只能凑合着用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 ---------- 如果不拉盘THE那么 @BNBCHAIN 是无法起来的 这个标题只是为了应景,因为之后还有类似的例如: 如果不拉盘TST那么 @BNBCHAIN 是无法起来的; 如果不拉盘714那么 @BNBCHAIN 是无法起来的; 如果不拉盘MUBARAK那么 @BNBCHAIN 是无法起来的; 你看过多少次多少人说过多少个标的物是只要“不拉盘”那么 @binance 就不行了, @BNBCHAIN 就不行了呢? 最后发现无论行不行,大家都会上。 所有人说这句话的逻辑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持仓”洗脑似乎。 这就会诞生我曾经说过的,到底是做1个1B的更简单还是100个10M的更简单。 ---------- 如果第一个都不拉盘,那这个launchpool平台废了 这是当 @pumpdotfun 火了后,一大堆的发射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每个平台都在发射自己的币。 所有人按照时间线找第一个,美名曰不拉盘就没救了。 然后😭,先上车的将货给后上车的,纸手将货给了钻石手😭。 完美的完成了换手,然后留下接盘的人感叹:这个平台没救了。 而对于 @pumpdotfun 而言,它们似乎从来不在意有没有东西造富,它们只在意有没有人来赌,毕竟占据了先发优势。 最近的这一句话来自于今天 @RaydiumProtocol 的发射平台正式上线,其中 $TIME $FUMP 等百花齐放,兄弟们拿住A说A要涨,拿住B说B要涨,结尾都是不然凭什么和pump对打😂。 所以你被骗了多少了? ---------- 下次再也不玩cex了,狗都不玩 当 @binance 上了一个新币,你再次买入被套住后,发誓,再也不买新币了。 然后下一个新币上线,你又被套了,你许下承诺我再也不玩cex了,狗都不玩。 结果又上了个新币,你又被套了。 在dex感觉总能有机会赚到钱,在cex总感觉没有机会赚到钱,但是每次当dex行情沉寂的时候,你都会和大众一起跑到cex寻找机会,然后被割了。 dex里,你一周大概有4天能碰到5-10x的机会。 cex里,一周大概有6天能碰到-30%的机会,还有一天呢个碰到+10的机会。 「前天和 @luge517 聊天聊到好久没看他炒币了,现在出来打算主要做哪块,他说干dex,cex再也不敢干了。 存了100WU在交易所,想赚30%个点,结果最高赚了5%现在亏40%。 存了2WU在链上,现在赚了30WU,最高可能赚更多。」 我可以相信你们肯定看过很多这类的故事,以后cex就是大家用来出货的地方,或者套保的地方,不是用来做“发财”的地方,毕竟大家不是trader。 ----------- 不拉盘怎么赚钱,冲 有时候总在幻想,项目方格局大,拉盘才能割更多的韭菜。 然后每次新币上线,一合计怎么机构都是亏钱的,要想赚钱一定要拉盘,兄弟们冲啊!!! 然后浇给下来了,直接全交给了韭菜😭。 每次只有韭菜相信了自己的故事,然后项目方还不配合,说实话最近的项目杀估值严重到了离谱,但是即使是这样页不拉盘😮‍💨。 所有的一切都是韭菜自我的幻想,毕竟可能跌下去后再拉起来能赚更多😭,跌个99%拉个10x,大家可能也能赚钱,但是第一批接盘的还要涨10x才能回本。 归根结底还是“无知”到了对方的底线,相信了对方的“格局”。 ----------- 兄弟信我,包赚钱的 这个是听了好几个项目方和我说的话,兄弟我这个项目还有很多牌没出来,等我打完第一张上50M,第二张上100M,打完上500M问题不大。 然后现在200k😮‍💨,给我说的时候17M,我信了哥。 当然这种项目数不胜数,就去年AI SUMMER的时候,不下于20个项目。 关键是,兄弟一边在和我说信我,一边自己就出货了😭。 我只想说兄弟们,你们被骗过吗😭。 ---------- 我所有的东西都凭借自己的投研能力来的 每次还有朋友分享项目,问到项目为什么这么牛逼,他说是自己投研能力来的。 然后发现确实是厉害,每个项目都是在中途上车然后能拉到很高。 然后尝试着想要复刻下,最后发现自己确实是没有“投研能力”。 最后我放弃了,想跟着这个朋友的“投研能力”搞一把,结果发现跟也跟不上,因为他都是最高点才告诉我😭。 我只能判断,兄弟投研到了山顶,最后一不小心告诉大家当流动性了。 这个圈子内投研能力真的是第一生产力吗,我为什么最后发现大家都是勾兑的项目呢😮‍💨。 曾经以为兄弟赚钱靠投研,后来发现兄弟赚钱靠“勾兑”,每次都能喊到了最高点,我也是通过每次都让我买的最高点,才发现兄弟真拿我当“退出流动性”。 所以有可能兄弟的“投研”只适合兄弟自己,不适合咱们呢。 永远要信自己不适合“这条赛道”,抓紧换赛道。 --------- 宝藏博主,兄弟们速来 经历了很多,知道了很多,所以最后发现宝藏博主,最后都成为了“流动性博主”。 只要有成功案例就能成为“金牌博主”,你看 @blknoiz06 从 $WIF 之后,其实没啥成功案例了,但是足够了。 他之后肯定喊了无数次单,当了无数次的“流动性博主”,但是没人在乎,因为他基本上都不用自己的“主地址”出货,应该或许都是用的其他地址吧。 所以会发现很多时候“喊单”了就是最高点。 而“喊单”的很多概率可能是“otc”或者“接活”等等任务要求,这也不难说,因为很多项目确实是需要热度和流量,喊单确实是能喊上去。 项目方也很鸡贼会不出货,拉盘期间出货,这时候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喊来买盘,然后“博主们”会不会直接砸盘。 因为这次 @real_dr_pump 回北美后和我聊到一个项目,也是一批人接了otc在最高点喊单,然后博主们走完了,项目方一个没走,最后30m的盘子现在剩下2m不到。 确实是有项目方真的相信自己能拉盘,但是架不住博主们都很“现实”大家都看懂了游戏的玩法,就是抽干流动性。 所以我其实挺喜欢关注没人关注的博主,而且我都是默默的把它们藏在我的列表里面😂,生怕他们被人发现。 一旦成为大博主后,基本上都很难有“营养”,毕竟随便发个ca别人亏钱了都说是你发的币,还不如接点收费的活。 所以我其实也就只敢说一些大家看点热闹的话,或者分享一些自认为不会变成我是项目方的东西,基本上没啥营养能力。 就好像很多人说奇迹发生在链上一样,alpha也一定发生在冷门博主那,越多人关注的alpha越难成为alpha。 --------- 这个圈子还能赚钱吗? 每一轮都有人问这个问题,结果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进场,所以那么问题来了,觉得赚不到钱的还有亏完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赚钱和觉得能赚钱的吧? 不然真的在这个圈子做什么呢? 至少我们是怀揣着“赚钱的梦想”踏入这个圈子的,如果退圈那一定是“梦想破灭”了。 而且每一轮都有每一轮的“版本”,总有人去“适应”它的。 就好像这一轮,如果你每个币上 ,, 你都无脑开空,你应该是适应了版本的人!!! 你肯定会觉得赚钱真的他妈的太简单了,比吃饭还简单!!! 所以圈子能不能赚到钱不是听人说的,要用眼睛去看。 人家动不动就女大进圈1年怒赚A9,不会真的有人觉得只是故事或者标题党吧😂。 ---------- 写到最后 其实还是共勉,每当觉得没有机会的时候,都会出现机会。 想想1月份当大家都在撤退的时候,说流动性要没了的时候trump出来了,直接收割完所有流动性。 现在又是一个“至暗时刻”大家耐心等着吧,别到时候又给了个机会,又错过了。 Some things need our patience for a lifetime。
Show more
0
28
63
7
听说发谢家印流量都很好啊🥲 对不起,家印哥,实际主题是: #Bitget校招# | 从10000+到1/28 🩵 GM~我是佐伊Zoe 今年通过校招加入Bitget 成为家印哥团队的一员 入职两周 我想用最真诚的文字 分享作为一个新人的职场盲盒体验 --- 一、从零开始:一次误打误撞的奇遇 今年春招 忙忙碌碌看了很多公司 当时投Bitget的理由很简单 无需复杂网申 上传简历就行 是的春招人很爱这种高效的公司😢 (求所有公司学学BG🙏) 当时没想到 这个随意的决定 会成为我职业生涯 一个意外却珍贵的开始 --- 二、面试:能力大于知识的考核 BG面试让我印象深刻 突击三天相关知识 结果一个没问(有点b溃😢) * 二面: 面试官@kyle_Bitget 没有问复杂的行业知识 而是: “你最成功的一次经历?” “如果重来会如何改进?” 让我意识到 他们更看重可迁移的能力 * 三面: 就有点出乎意料 问题千奇百怪 我一度以为要挂 当我说完一大段经历 面试官只来一句:“你系la李人?猴像有口音?” 我愣了一下回:“哥你是香港人吧,我早听出来了” (现在想想我胆子好大🥹) 本以为无缘BG 这场打破常规的对话 竟让我拿下Offer --- 三、入职第一天:被托举的开始 第一天,Kyle给了我三个期待: * 提问自由: 任何“简单又愚蠢”的问题都会被耐心解答 * 思考无界: 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值得认真讨论、肯定 * 成长共担: 每周共同定计划,有困难及时求助 实话说 这种“把成长交给新人”的信任 让我有点意外又感动 纯纯当惯了牛马工具人和背锅侠🥲 再说家印哥@xiejiayinBitget 名气让我以为有距离感 但他像职场导师+兄长 五六个字的问题 他每次都回五六句话 还调整他的工作时间配合我的时区 但哪怕是有时差 家印哥永远秒回 有时常常会想 您的肝还好吗 😢 肯定能卖不少钱(bushi 作为华语区负责人 在当24/7在线客服的同时 也会细心制定我的成长计划 这种关怀很温暖 网络形象与实际接触的一致 甚至更细心、周全 --- 四、关于“Bitget卷不卷”的真心话 是的,这里“卷” 但BG的“卷”是: * 跨时区调整工作时间的体贴 * 所有问题30分钟内跨部门及时响应 * 学习新知识就可以赚取奖金(比我当羊毛党赚得多👾) … 还有很多高效的团队协作让你 不用孤军奋战 而是像被一群靠谱的人围住 一起朝着目标迈进 团队每个人 都比你优秀却更努力 这种“卷” 慢慢成了想让自己更好的动力 --- 五、写给犹豫的你 三个词形容我的选择: * 信任——他们敢放手给新人机会 * 真实——领导会说“我也不懂,我去问” * 进步——每天触手可见的成长刻度 这不是最安稳的选择 但一定是年轻时应有的冒险 PS. 非常重要的最后! 如果每一位BG用户 有任何问题或建议 可随时找到我们 24小时在线客服(含家印哥)和社区天使 以及华语最强战队的每一位成员 竭力为您分忧 都看到这里了,不如来个一键三连吧,各位帅哥美女们🥺 早入股不亏,土狗变金狗🫡 佐伊Zoe 🩵 #蓝v互关# #小白土狗起飞# #大学牲打工日记#
Show more
0
15
12
1
重启人生,从谷底出发(翻身之前会一直置顶) 【Final:若你也在深渊,请抓住我这根带血的绳索】 我知道有人会说:“赌狗不值得同情”。 但如果你也曾: ✅ 在爆仓后假装微笑接孩子放学 ✅ 在保单里查看自己的意外身亡金额 ✅ 在凌晨3点搜“如何快速死亡”… 那我们就是同一场战争的幸存者。 我不求鲜花掌声,只求你们留下三个字:“活下去” —— 这是我未来三年唯一的止盈线。 我是clown🤡.eth(自杀哥),币圈的赌徒一员,四年沉浮,如今深陷债务泥潭。但我还是写下这篇文章,不为博眼球,不为可怜,只为决定做一个“改变贴”,一个“监督贴”,也是一篇写给未来自己的“不能失败的贴”。 过去的四年:从狂喜到深渊 我是在2021年左右,因为SHIB入圈,短短时间就赚了80万,但却因为贪婪与恐惧,没能止盈。512暴跌时割肉出局,带着残存的本金继续参与契约和土狗项目,很快亏光。为了翻本,我借钱、玩合约、炒冷门币,经历过PEPE、BOME等暴涨时刻,也见证过瞬间归零的绝境。 2022年底,币圈爆雷。FTX崩盘,SBF追击,BTC跌到1.5万正常,我本来在做多狗狗币,靠马斯克利好赚了7万U,但高位加仓,最终连本带利爆仓。当时已经股票60万,我动过轻生念头,还是把遗言发在了推特上,引起大量关注。有人劝我下线,引起有人截图,但我活下来了。 当我没有选择发币,也没有借热度割韭菜,而是选择了沉默,账号也被封了,如今重建了这个小号。 现状:一地鸡毛,也是一线希望 今天的我,钱包约100万:信用卡网贷70万,亲友账单30万。 信用全黑,身无分文:微信钱包仅剩25元,币圈还剩1个朋友借的SOL。 婚姻濒临崩溃:已与妻子协议离婚,但为了孩子暂时同住,却像行尸走肉,缺乏尊严与幸福。 无业、无收入、无出路。每天面对无数的催收公司催收,脑子已经爆炸,2023年中,妻子签下离婚协议的背影,比任何爆仓都痛。 “爸爸,我们为什么不能住大房子了?爸爸为什么你和妈妈总是吵架”孩子的问题,让我独自在厕所哭到干呕。 我其实不是没有能力,也抓住了不少机会: PEPE在百万市值时买入0.2E; GROK在30万市值时买入0.03E; BOME在两千万市值时用5SOL上车; TRUMP 1U时买5SOL…… 但是因为懒惰,因为幻想 投机,因为没有真正的研究,只想等别人喂饭,又陆续把资金亏出去。 现在开始,做出改变 从现在开始,我要重启人生,告别懒惰、投机与幻想。 我要重新认真做研究,主线逻辑,远离菠菜与追杀跌的相关。 我不再是为了赚钱而赌,而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还债、为了涨重新做人。 我不怕穷,我怕一辈子都翻不了身,我怕孩子从小就没有母亲父亲。 我知道,现实中我已经借不到一分钱了。但我想留下两个地址,如果你们愿意支持,不管多少,我都感恩。并郑重承诺: 一年之约: 一年内若成功翻身,我期待所有资助过我的人双倍返还; 一年内若翻不了身,我也会想尽办法返还本金,不负信任。 SOL地址: C1RhB9fdWybZoePQQZcY8F4CbkAYGckcNRA9yq751VmR ETH/BSC地址: 0xc085dBaA1d09db42e4dabe5aBa9DA15c07a6c70D 这个地址我不会设置其他用途,所有记录链都可以查到。 这篇文章,有多少人看到并不重要,有多少人给转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写给自己,也写给所有在谷底挣扎的人。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经历过黑暗,来看看这个贴子,提醒自己慢下来,不赌、不追、不急。 我们一起,靠研究、靠积累,靠时间和耐心,从废墟里重新站起来。 改变,从现在开始。一点点都不晚。 我们一起,加油。 ——小丑🤡(自杀哥) 文章最后分享一首最近特别喜欢的歌曲,太阳下山还有月光,我们都还有希望,一起加油 也许你身处黑暗之中 快记不清当初的梦 低下头两手空空 怅然若失般心痛 世上每个人花期不同 你也会和美好相逢 张开双臂迎向风 那时你一定更好更勇更从容 不要迷茫 不要慌张 太阳下​​山还有月光 关于人生道路的解释 陪你到想去的地方 不要犹豫 不要沮丧 月亮睡了还有朝阳 抬头看天璀璨 爱的人会如愿陪伴在你身旁 世上每个人花期不同 你也会和美好相逢 张开双臂迎向风 那时你一定更好更勇更从容 不要迷茫 不要慌张 太阳下​​山还有月光 关于人生道路的解释 陪你到想去的地方 不要犹豫 不要沮丧 月亮睡了还有朝阳 抬头看天璀璨 爱的人会如愿陪伴在你身旁 不要迷茫 不要慌张 太阳下​​山还有月光 关于人生道路的解释 陪你到想去的地方 不要犹豫 不要沮丧 月亮睡了还有朝阳 抬头看天璀璨 爱的人会如愿陪伴在你身旁 https://t.co/POWWfro5ib
Show more
0
7
10
4
说的都是故事,听多了都是事故 本来想写的是有一个团队如何从“组团一起打狗”变成了“组团一起勾兑”最后变成了“组团一起孵化项目”。 但是这个标题太长了,我打算想办法想个“标题党”。 全文本是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入局链上,抱团取暖 故事还是得从链上火热开始说起,链上火热归火热,但是玩不懂的人还是玩不懂,上来纯粹是送钱。 这时候如果有人愿意带带,那简直省了不少时间。 如果没人带的话,操作不会很难,渐入佳境会很难,比如链上持仓分析,meme的梗等等。 所以如果有人能帮忙做点事情,例如分工,会好很多。 所以当年的 @lspdao 也是这么组建起来的,但是后面大家会有“惰性”,有人做事有人不做事,就慢慢的“解散”了。 所以这种抱团还是得精简人员,然后一起能拿到“大结果”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必须得是因为有这个“团队”才拿到的大结果,不然没有用,毕竟 @lspdao 这一波 $TRUMP 拿到几M的还有10M的都和lspdao毫无关联,唯一的关联就是在群里喊过一嘴巴😭。 所以入局链上,抱团取暖,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入局”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找“伙伴”的方式。 建议如果有“擅长”但是一个人“单兵作战”太累的人,可以寻找伙伴一起开干。 文末或者DM我,我可以来帮你们搭配下,我也要找人打配合😭。 ----------- 组团开始勾兑 这个就是“渐入佳境”之后的选择了,当你在链上有一定的“成果”之后,就会有项目方来找你,看看合作不合作。 所以这一个“勾兑”一定是得到了有“结果”出来才可能的。 如果你在推特上推的各路的项目,最终都是以归零结尾的话,那很难会有项目方会来找你。 如果能推出来一个直接上 @binance 如果能好几个上那就更赞了。 所以要组团必须得有前提,不然就只能吃最差的“勾兑”了。 食物链肯定是自上而下的,所以这个靠的是能力。 这个也是从拿到大结果然后开始勾兑,然后勾兑又能拿到大结果,会是一个复利的成果。 但是这个过程会慢慢的被推友发现,例如永远喊的都是同一批概念币,永远喊完后拉盘就再也难以为继,永远都是这几个人在喊,虽然看上去好像不是一起的,但是实际上看得出来。 尤其是到最后可能会被项目方割,因为项目方最后发现赚的可能会比“勾兑方”更多,可能会选择直接下铡刀。 所以从一起打狗开始进化到一起开始勾兑,这时候就需要继续扩展势力,寻找到能够帮忙“勾兑项目的关系”。 但是要注意了,这个“勾兑项目合伙人”这个位置,需要好好鉴别,还记得“比尔盖茨女婿的故事”还有最近“包项目上币安的故事”还记得吗😂。 勾兑这玩意,行情不好,神仙也喊不起来🤣。 ---------- 再进一步开始自产自销 这就是更加深一步的了,有的人觉得勾兑也赚不到钱了,开始眼红项目方赚钱了,自己开始发项目了😒。 当然一般都不会说是自己发的,都说是自己孵化的或者说自己投资的。 如果成了,那就是自己做的。 如果失败了,那就是自己投资的,又一笔失败的投资。 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套路还是一样的,无论是第一步骤还是第二步骤都是照抄即可。 还是得看市场,毕竟觉得我上我也行的群友也不差这一个,反正都是一个样子G了。 可能最后的结果还不如别人攒局挣得多。 有时候撑着自己流量不错,地址被一堆人跟踪,没事还能杀一杀跟单,毕竟这么杀钱流入了自己的口袋,自己一毛不卖也能赚不少。 ---------- 黑暗森林会社交致富 所以其实这个链上,很多人造富并不是看起来这样的,除非你能完全掌握人家所有的地址和轨迹,不然都没办法说明问题。 但是你有办法掌握吗,很难。 所以不要完全相信自己看到的,最好只相信自己分析出来的是最好的结果。 而自己也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身位,毕竟越简单赚钱越好,而不是总用赚难度大的钱,觉得可以得到自己牛逼的反馈是最好的。 因为到了前面提到的“团伙作案”到了后面也会出问题,会由于”分赃不均”,每个人的地位不同所受到的“光照灯”不一样,就会令外面人觉得分为“三六九等”。 有些项目方可能给到“价格”不一,甚至可以不会给某些人,这就会起矛盾,毕竟可能拉下的人才是“核心”做事的。 所以还是要“提高自己”。 ---------- 提高自己的身位 想起 @MetaHunter168 说德州的故事,牌好不好很重要,敢不敢下注也很重要,有没有后手也很重要。 对于在crypoto圈子也是一样,不能总是想“赌”,却完全不知道赌的是什么😢。
Show more
0
25
34
3
ACT和OM之后,谁是下一个危楼?(该文可能会得罪非常多项目方,也有劳传播了。 —————————————————————— “有些狗项目方们,过去套现的日子太舒服了,现在市场可不会再答应你们了。” —————————————————————— 逻辑在于 在当前的山寨币市场行情下,大部分区块链项目都在垂死挣扎,数据极差,那这么差的数据是不是不应该支撑起过高的市值?今天给你们好好扒一下市值前一百的VC币,看看谁在空中楼阁! 假设最后一轮的估值是一个底线,而大部分区块链项目在上市后,链上数据、注意力、Marketing、TVL便已经是高位,未来再难有新的饼能够刺激更多用户来交互。(众所周知的是,撸毛工作室是这些数据的重要供应来源,工作室对于项目和代币是没有任何黏性的,拿到就砸是他们的使命,空投发放之后也不再会持续刷数据。) 开盘后,在链上数据,注意力,TVL下降的同时,币价依然坚挺时形成的背离,是不科学的。 没听懂的话,我中译中一下。假设小米汽车在发布之后,销量惨淡,事故频频,那么小米股票会怎么走?到这里大家便都明白了。 当山寨币的价格与它真实的链上数据表现背离时,它的价格便是空中楼阁。稍微拆拆它下面的砖,便会松动,我就是第一个给砖松松土的人。 我再拿项目IP @StoryProtocol 举例,巅峰价格5.32美金一枚,一共有10亿个代币,FDV为53.2亿美金。而它最后一轮估值是22.5亿美金,巅峰达到了近2倍估值水平。目前的37.7亿的FDV 仅是估值的1.5倍左右,即空中楼阁建的不算太高,摔也不会摔的过深。当然 Story有估值的问题,22.5亿现在的市场表现,我无法理解a16z是如何估值的。 如果按照正常估值,估值约在5亿美金以下,那最高FDV便有10.6倍,目前约8倍左右。 你认为StoryProtocol的故事值8倍的估值吗?如果不值,为什么这个币价高企呢? 以上表达我对莫名其妙搞估值来币圈圈钱项目的不满。就是在针对你 @StoryProtocol 你是什么东西值22.5亿美金 泡泡玛特23年才多少钱?你和泡泡玛特23年一个价?你几把谁啊? (注:23年初 泡泡玛特约合140亿rmb 20亿美金市值。) ———————————————————— 下面的表便揭示了,谁是建的最高的空中楼阁,是谁还在裸泳!(图中,三倍以上已标红,大家需额外留意) LINK AVAX SUI HBAR ONDO TAO S(FTM) JUP MOVE OM KAIA JTO FLR都属于楼阁相当高的(这里只筛选出5倍以上的Token) (这里LINK AVAX 可能要排除 因为算是上一轮已然证明自己的项目) 我们又应该如何监督他,扒开他的底裤?大家自由发挥吧。 以上提及的项目,如果即将失去散户的持仓,你们的大户会做什么呢?XD ———————————————————— 明天更新市值靠后的
Show more
0
52
311
83
就你这个身高,我看给我当个上车踏板高度合适,我抓你的锁竟然还要弯下腰,你是个废物么?身高不行,生殖器被我锁着,当废物被我羞辱支配永远都是最美好的记忆吧… #锁奴# #贡畜# #夫奴# #身高羞辱# #生殖器羞辱# #越骂越硬# #视频更新# https://t.co/D4bamYOFFD
Show more
0
2
651
75
当影响力足以影响K线,就要思考如何善用影响力本身。 我常常听到“你喊一下xx吧”“你能把小地址给我跟单吗”等等声音。 是的,我发推特、频道是可以改变K线,但我应该为了改变K线来喊单吗? 我觉得很多人误解了或者根本没有理解叙事动力学。 不是因为我喊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会上涨;而是因为这个概念本来就会上涨,我只是发现并推动它。 一个meme下跌,不是因为有人卖了,而是因为没有人买。 常常听到有人说“内盘被刺死了”。卖出的一两千u如果能直接终结一个概念,只可能是因为这个概念在当前环境下就是错误的,它连一两千u的买量都无法吸引。 我们总有一种错觉:只要大家都不卖,价格就会上涨。 但实际上是:有人买,价格才会上涨。 我最害怕国人常说的“建设”:很多时候是拿着一个一般般的概念绑架社区,利用高控筹拉升,一定会有崩塌的那一天。而崩塌之时,就是社区怨怼之日。 我本质上是探讨叙事,选择好的方向去顺势而为;而不是执着于不好的叙事,去绑架社区。这就是叙事动力学和“建设”的根本区别。 而总有人问:你怎么不喊xx了? 你把我当什么?你的退出流动性工具? 我在 #Eggflation# 的案例对一些人太好了。我对自己的道德上的要求,不是你们来道德绑架我的工具。 Eggflation 没涨的时候,还有人总在说:我看你天天在喊鸡蛋/你在建设鸡蛋。 我建设个🥚。 总有人可怜的大脑这辈子也无法明白市场上涨的根源。这些人就成为了退出流动性,却寄希望于某个领袖帮他们“建设”“拉盘”。 市场是一个混沌系统。我们只能做最初的推动者,那个扇动翅膀的蝴蝶。是否能形成龙卷风,没有人可以判断。 总有人不理解,把我当作一个必胜的法则,一个影响力的寻租工具。 我无意成为“大V”,我想成为真正的意见领袖,KOL中的KOL。 我从不做群氓的领袖。 我是 Sigma Hunter
Show more
0
40
66
5
闭眼享受母狗的舌头舒缓脚底的这感觉太美秒了,小脚趾在拨弄她的小舌头,这感觉可真上头。不知道你们被我锁着鸡巴看着自己老婆这么服务我,给我当锁奴可真幸福 #舔脚# #圈养女奴# #献妻# #母畜# #女虐女# #视频更新# https://t.co/e6mcvMHR3p
Show more
0
4
1.1K
155
我的计算机技术自学书单与心路历程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请教我自学各种技术应该读什么书,为了避免各种人每过几天问我一遍,干脆写出来,方便大家一次获取,终身受益,然后不要骚扰我了,哈哈哈。 我自己的读书习惯,特别是学习计算机,喜欢读哪些写的通俗易懂的书,学到代码后面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只有学习到之其所以然才能在以后用到的时候融会贯通。 推荐书单 Python: Python 核心编程 系统学习 Python,这一本书足矣,把 Python 的每个细节都讲的很透,每个例子都非常实用。 我学习完这一本书以后,再看任何 Python 库的时候都是翻翻 API 手册, Google 一下就可以快速学会任何 Python 库的用法,并融入到自己的项目中。 C++: C++完全参考手册 我高三看的一本书,2000 多页,大部头,全英文,但是写的非常好。 这也是我唯一看过的一本 C++的书,只要会这些语法,找个 C++项目, 比如 Qt/C++写一个项目,几乎就知道 C++怎么玩了。 其实 C++还是非常方便的,虽然没有 Python 简洁,但是表现力和库生态都太强大, 不用担心性能问题,大多数讨厌 C++的人, 其实是恐惧自己学不好 C++, 放下恐惧,C++其实很容易学习。 Java: Java 编程思想 这本书是在书店读完的,写的很不错,但是当时还在读高二,所以已经记不清当初的读后感了, 模糊印象就是一本写的非常通俗易懂的书,讲的非常细节。 Haskell 1 : Real World Haskell 十年前,haskell IRC 频道,大多数 Haskeller(科学家,数学家)还在迷恋 Haskell 的数学之美的时候, GHC 黑客 Dons Stewart 写的这本 Real World Haskell 系统型的讲解了 Haskell 应用的各个领域, 从基本语法、函数式编程、科学计算到图形编程等,讲的一针见血, 而且非常薄,学习玩了就可以流畅写程序了。 当然进阶的知识还是要去 haskell IRC 频道请教数学家们,哈哈哈。 Haskell 2: Learn You a Haskell for Great Good! 好朋友写的 Haskell 入门书籍,大爱这种又会计算机又会画漫画的艺术家了, 把一个严谨的数学基因的编程语言讲的诙谐幽默 Elisp: GNU Emacs Lisp Reference Manual 十多年前,我用 Emacs, 对 Elisp 半毛钱不懂,天天就在 EmacsWiki 抄各种配置, 就像一个拾荒者,每天早上起来逛 EmacsWiki, 偶尔碰到高级 Elisp 技巧就把我折腾死了, 然后对着 Emacs 破口大骂。 为了不瞎折腾,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这本大部头,遇到不懂的 API, 就打开 ielm 临时写一个 demo 函数验证一下,当我读完以后, 我发现 99%的 Emacs 的问题都可以自己调试和解决。 如果你花时间读完这本 Emacs 内置的宝典, 你也可以像我这样写这么多扩展: [Andy Stewart](https://t.co/vQJEYweZxQ) Ruby: The Ruby Programming Language 学习 Ruby 的时候,已经会了几十门编程语言了,手册从头看一遍,不用写练习基本就可以学会。 因为当你编程语言学得足够多的时候,不同语言的语法都是相同的, 只用学习不同语言之间的微小区别就可以了。 以前一直对 Ruby 的 end 语法抱有偏见,但是自从我在 Emacs 配置了 ruby-end 插件以后,世界都清净了。 Vala: [Vala Tutorial](https://t.co/tParLDVEOb) Vala 有 C 的速度,Python 的简洁,语法类似 C Sharp, 基本看完这本手册以后,拿着 API 就可以直接开始写了。 Vala 写 Gtk+是非常爽的。 Rust: [Rust 语言圣经](https://t.co/6F4UYYGpuW) 这本书应该是中文范围内将 Rust 最好的一本书, 所有权讲的很清晰, 基本概念的章节都通俗易懂, 进阶章节可以先看一遍, 以后遇到了当工具书来查看。 作者后面讲线程和异步模型时, 理解还是很到位的, 证明作者基本功很扎实, 强烈推荐想学习 Rust 的同学读这本书, 一本就够了。 正则表达式: 精通正则表达式 这是我唯一看过一本带有 “精通” 名字的书,确实写的非常好, Yahoo 工程师把他平常用到的经验都朴实无华的写出来, 基本学会这本书讲的怎么构建正则表达式的思路,不管是标准的正则表达式, 还是 Perl, Elisp 等其他语言的变种正则,都是触类旁通的。 代码质量:重构 改善既有代码设计 这本书代码是 java 写的,但并不掩盖它作为重构第一书的地位。 讲解了很多重构小技巧,教你只要养成十来个重构小细节的好习惯, 不论写什么编程语言,局部代码和整体逻辑都干净的像艺术品一般。 这本书的技巧我这十几年都在践行,难得的好书。 X11: Xlib - C Language X Interface 这本书是读过最枯燥的书籍,但是要从头做一个 Linux 桌面环境,这本书的 API 是必读的。 因为你除了 github 外,根本找不到更多资料来讲解 X11 这个古老的技术了。 Gtk+: [Gtk+ Programming Tutorials](https://t.co/irxklaNOdG) 写的最通俗易懂的 Gtk+书籍,学完这本书,直接看 Gtk+ Developer Manual 就可以直接写程序了 Qt: [PyQt5 Totorial](https://t.co/chjTuCYbno) 写的最好的 Qt 入门教程,加上 Python 的方便性,非常容易系统学习, 加上学习 Qt 之前已经有 Gtk+五年编程经验,两天看完就直接用 Qt 写程序了。 JQuery: 锋利的 JQuery 国人写的书,写的非常通俗易懂,每个 API 的参数都是渐进式讲的, 举的例子也很实用简单,基本不用动手就会了。 Rails: Rails Tutorial 系统的讲解了怎么用 Rails 搭建一个网站,虽然很多架构设计和整体逻辑我是靠 Google 摸索出来的, 但是这本书确是入门不可或缺的,难度适中,学习完了,你对构建网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 SVG: SVG 入门教程 虽然是翻译老外的技术博客, 却是深入学习 SVG 不可多得的教材, 讲的通俗易懂. 可以学到很多 SVG 高级技巧. CSS: CSS 世界 很多 CSS 网站或书籍都告诉你一个效果要怎么实现,或者直接丢出一段可以直接使用的 CSS 代码。 但是我们在真实的开发场景中遇到的往往是,为什么这段 CSS 代码不能工作?为什么抄的几段 CSS 合在一起不能工作? 这本书的作者研究了很多年的 CSS,他可以告诉你很多关于浏览器的实现细节以及为什么 CSS 不能工作的原因。 懂了为什么不能工作,剩下的很多事情就能举一反三啦。 但这本书不适合初学 CSS 的朋友读,建议在几个项目中熟练了基本 CSS 技巧以后再来读这本书会更有收获。 编译器: Flex & Bison 系统的讲解了什么是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 以及怎么写编译器的基本流程 这本书特别讲究循序渐进, 细心的讲解每个 API 看完这本书就不会觉得这两个技术有啥高级了, 哈哈哈哈 加解密: 图解密码技术 这本书系统地让你学会对称加密、公钥密码、单向散列函数、消息认证码、数字签名、伪随机数生成器等加解密技术背后的原理和细节, 以及这些技术组合而成的安全大厦的框架和应用。 其实加解密不光是学习破解和干坏事, 知道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实现细节可以更好的让我们理解安全技术, 并以此来构建更加健壮安全的软件和系统。 强烈推荐作者 “结城浩” 的其他书籍, 已经看了他写的两本书了, 全书都是图文并茂的讲解复杂技术, 很少有数学公式。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学习最重要的是先要了解其原理再深入学习, 避免投入无谓的精力在不感兴趣的领域。 而作者在深厚的知识背景下, 能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传授知识, 真是厉害。 Git: Pro Git 这本书除了讲解 Git 的所有日常用法外, 还系统的讲解 Git 的一些高级用法。 同时最后一章还详细的讲解了 Git 背后这种基于文件系统技术的实现原理。 当你理解 Git 基本用法、 高级用法以及背后简单的原理后, 你就可以知其所以然的变成 Git 专家。 万能的 Google 不是每个技术都有很好的书,所以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 Google 教你所有的东西。 以下技术基本都是 Google 教的: * Golang * Rust * Html5/CSS3 * Scheme * OCaml * Lua * Perl * Linux * ... Emacs 教会我自学 这么多年的自学经历,我最应该感谢的是 Emacs, 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折腾的软件,虐我虐到我待她如初恋,给我莫大的耐心,我再学习其他技术的时候才会觉得得心应手。 感谢 Emacs 让我接触到强大而又无私的顶尖黑客们和黑客精神,每天看着一群天才比我自己还努力的时候,自己就更萌生发奋学习的动力。 自学的技巧 耐心、耐心、耐心
Show more
0
19
719
156
很多人觉得我担心的太多了,觉得我说西方阴谋集团不会在国内被迫害,我为何只说西方阴谋集团?实际上我知道这些交易所更多的秘密,比如国内的秘密,但国内的一些话题我一旦说了我立马会被灭口,而且我也不想说国内的事,所以我只说西方的事情,国内币安的关系网,我非常清楚,所以,我担心的根本不是暗杀,而是币安利用国内的势力,给我按帽子,对我进行政治迫害,让我死在监狱, 不懂的人当吃瓜看的,利益集团如果看到了直播,会第一时间交流,这个叫凉兮的小子是谁?他在哪里知道的能么多的秘密,所以我过段时间大概率被政治迫害,或者被灭口 我到现在我还担心的睡不着觉,再多的保镖在权力面前没有一点用,如果他们利用他们的势力。让一大把国安或者武警来抓捕我,我身边的保镖都会被遣散,
Show more
今天过后我过段时间可能被政治迫害或者死亡,完整的看完直播的都知道我掀桌子爆了多少料,懂得都懂吧!我也不怕死,我就怕死前没有完成帮助我们凉家人的梦想,如果哪天我死了,或者被政治迫害了,我希望我帮助过的粉丝们能发起一场针对交易所的行动,去交易所总部抗议,希望大家能行动起来为我报仇,只要我死掉了,我消失了绝对是交易所干的,希望到时候你们没有辜负我,我用我的死,掀起一场真正的币圈革命,粉丝们制造大混乱,我们轰动世界
Show more
0
17
6
0
悲观者恒幸福。 我的交易永远先接纳失败,而且我会开单前先思考大致的止损方案。这样当我真的亏钱了止损了,我也不至于太难受。 市场本就是喜怒无常的疯子,多变复杂不确定且模糊。我永远给自己留有余地,场外多放点儿钱,场内小资金梭哈,不会亏完。 因为确实出身草莽,血海尸山爬出来的赚点儿辛苦撸短的钱,我更是一路见识了不少人倒在路上亏完离场了,这让我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种思路让我赚了钱能够守住钱,而不是像大多数赌上来的交易者,没过多久就返贫了。 时刻提醒自己,别扛单,别亏完,别上头。 亏完就真什么都没了。
Show more
0
25
89
6
不是,币圈媒体别装大尾巴狼啊,你都干币圈媒体了,等于是帮赌场当门童了,怎么又出来挑客人了?玩起来道德制高点了? 都干这一行了,大家死后都是要下地狱的,让大学生不玩合约是好事么?提前认识社会残酷性,给我狠狠加大推广力度! 怎么媒体爹味也这么重,告别大家长模式,加密的精髓不就是14岁上赌桌,赌到死么?
Show more
0
16
111
1
最近市场太好忙着赚钱好久没有静下心研究东西了😂最近因为价格的原因对于以太坊不满的声音很多,但相信我请认真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释怀。 今天Vitalik关于质押的文章给LSD赛道又主力了一把,不过一如既往写的很学术派晦涩,简单解读一下不一定准确,全文依然在探讨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在保证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质押门槛(资金+技术)让更多的solo staker产生,甚至有没有可能人人都可以去运营一个节点,不要再把自己作为验证者的权力交给质押池,核心宗旨就是去质押持化,虽然剑指Lido,但市场不管这么多反正Vitalik讲了质押的文章那Lido就得给我涨。 这里面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存在大量节点,每个时隙如何处理大量签名的负载问题,在POW里出块的时间由挖矿难度决定,而在POS里速度是固定的,以太坊是12 秒出块,即一个时隙,原因是对去中心化和最终确定时间之间的平衡,更短的时间意味着要求节点性能更强大,从而导致节点门槛增高降低了去中心化,而更长的时间则导致网络性能降低,经过大量基准测算认为12秒是比较好平衡两者的数字。 而并不意味着出了块后就完全安全了,还要达到最终确定性,即在不销毁所有质押 ETH 至少 1/3 的情况下,无法更改或撤消最终确定的区块。 在每个时隙中会随机选择一个验证者作为区块提议者。该验证者负责创建一个新块并将其发送到网络上的其他节点。 除12秒的时隙外还有个概念叫epoch纪元,32个时隙为一个纪元即6.4分钟,每个纪元开始时整个验证者集会被分为 32 个委员会,所以每个时隙有一个委员会投票用于确定所提议区块的有效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质押进出排队是以epoch为单位的。 在接下来的 32 个时隙中,​​每个委员会将对其相应时隙中提议的区块进行投票,经过两个纪元后,每个区块都被整个验证者集投票两次,这样该区块就真正达到了最终有效性,永久被写入链中,所以最终有效性大约在15分钟。 所以以太坊一直在追求如何能够实现单时隙最终性(SSF),即出一个块就确定一个块的最终有效性,这样虽然对于网络的性能将会极大提高,但同样会极大的增加单个时隙的签名数量,以太坊有5亿用户的话,10%质押就意味着每个时隙要产生1亿个签名(最终有效性要进行2次签名),这就要求每个节点的性能要求非常强,但如此高的门槛又必然无法实现去中心化更多节点参与,操,可真难啊。 现在每个时隙已经有28000个签名了,Vitalik认为当达到SSF后每个时隙签名还要再压缩到8192个签名(下文会讲为什么选择这个数字)才能有效缓解网络和节点负担,实现在人人都可以做验证者的前提下还可以增加网络安全性和性能。 如何实现呢?Vitalik提了三种方案。 一是all in 去中心化质押池,直接将最低质押金额提到4096个,验证者总数也限制为4096个,让大家都别自己运营节点了,这非常激进,不可取。 二是搞双层质押,之前vitalik的文章中其实写过这个思路,有点轻节点和全节点的感觉,上层的轻层没有质押最低金额限制人人可以参与,下层的重层要求质押4096ETH的参与最终确定性,但也不够完美,毕竟分成了两层不够平等。 三则是轮流参与,对于每个时隙选择4096个活跃的验证器进行签名,签署2次则为8192个,这个方式相对比较合理但难度在于会使得共识层协议更加复杂,但优点是保留了solo staker,甚至可以将质押门槛降低到1ETH。 以上就是Vitalik这篇文章的解读,其实想想作为散户我们觉得以太坊不作为Vitalik不拉币价,但是站到Vitalik到角度每天躲在自己的小房间拿着草稿纸计算怎么样能够让以太坊更加去中心化和安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打造成真正的世界计算机。
Show more
0
47
77
18
今天看到一句话说的非常好:相比起“重启生活”,日日微调的才是真高手。 这句话给我带来的启发,远远超过于那种,把我原本已经懂得的道理用更好的方式说出来。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一个新的东西,产生了一个新的认知。 我也常常想重启生活,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比如最近一个月过的不好了,那就某一天开始努力恢复;某一个事情做的不好,那就下定决心从某一天开始努力做好… 不断强调自己有重启的机会和勇气,本质上是有种邪恶的自我暗示:我现在摆烂、做的不好、没有状态…也没关系。这个想法非常可怕,我只要让自己明白自己拥有重启的权力、机会和时间,我就可以永远推迟这一天。 这其实是一种对现状的逃避和对自我的放任,好像可以随时刷新这个烂摊子,既然我可以随时刷新,那这个摊子再烂也无所谓。 实际上对于问题的解决永远都是抽丝剥茧的,但因为畏难、怕麻烦、没有动力等等原因,与其正视问题并且狼狈的回应,大多数人选择“洒脱”的当一次甩手掌柜。 今天我才觉察出自己内心也有同样的问题,才发现重启根本不需要勇气,而选择对现状进行一点点的修正和微调,才是真正的勇士。
Show more
0
6
239
39
我个人是从来不介意通过互动来蹭流量的,甚至我还支持这种行为! X上的流量怎么蹭?怎么正确的蹭? 1. 内容质量必须好,这是基础,虽然很多新账号非常努力的输出有价值的信息,但依旧没人看,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高流量节点给他转发。 所以内容好,并不一定有流量,但内容质量差,必然不会有流量; 因此,专心做你的内容,并时不时的在自己满意的推文中@你中意的高流量账号,剩下的交给时间; 2. 互动要真诚,很多人习惯性的去大佬推文下留言,但评论的内容往往是简单的感叹句,就算人家想跟你互动,都不知道怎么回复。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认真阅读大佬的文章,并尝试提出一个有建设性的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流量节点的注意,交互的意义不仅仅是混脸熟,而是当一个大佬(流量节点)与你进行了交互后,你的高质量内容就有可能出现在他的时间线中,从而增加你被选中的概率; 3. 不要尝试通过攻击其他人来蹭流量; X上的用户群体都是明显带有各自倾向的,一旦你通过攻击的方式蹭到了流量和大量关注,随之而来的就是自身账号属性的偏移; 举个例子,有人通过骂“小明”来获取流量,当你成功新增100小明黑子粉丝的同时,就大概率永久损失了另外100个支持小明粉丝的潜在关注,说白了,通过这种方式蹭流量和关注是速度最快的,但每一次类似的操作都会带来账号上限的永久降低; 4. 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我最初从TradingView转战推特时,推文的平均流量在500人次左右,这种状态持续了差不多3个月… 但我没有去骂人、也没有求互关,更没有刷粉撑门面,我做的只有一件事,学习新的东西,用费曼学习法讲给大家听,把一些晦涩的市场信息用小白能听懂的方式复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成长,直到推文的内容质量开始明显提高,并逐渐获得了大佬们的转发与互动… 时至今日,我依然在坚持这样的自我迭代循环,有粉丝问一个我从没听过的市场词语是什么意思?我就会去先问grok,然后再通过Gork给出的链接看一遍对应的解释,直到我自己开始明白这些东西的内在逻辑或含义,就会开始写推文进行回复; 写回复推文的同时,我不仅仅是在回答问题,更多的是在做自己先前学习内容的总结报告,当我的推文写完后,我也算是初步了解了这些新概念的含义,并可以用小白的语言去进行解释了; 这就是很多人说的,在社交媒体中获得他人的青睐,你并不需要比所有人强百倍,你只需要比90%的人强10%就够了; 因为只有适当的认知领先,才能做到与绝大多数人的同频,领先太多,太过专业,那么你注定成为我的学习对象,而不是90%的人的关注对象…也就自然没有什么流量… 所以说,蹭流量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流量,如果你把流量当作变现的工具,那么你是不会有耐心去做那些短期毫无意义或正反馈的事情的; 只有把“解决他人问题”作为在推特输出的核心目的,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流量;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东西是越求越不可得的! 交易如此,账号运营也是一样; 当你不想急着一笔交易回本时,操作才会开始盈利; 当你不急着增加账号数据好去变现时,账号的数据自然就会变好,甚至说,有些钱会自己找上门来。 这个话题就讲到这了… 你学会蹭蹭了吗?
Show more
0
0
1
0
读《费曼的彩虹》 费曼是我非常尊敬的科学家, 下面是我读取《费曼的彩虹》的精彩片段记录: 保持玩心, 找到乐趣, 保持年轻的心态。 我很清楚, 对于费曼来说, 始终接纳自然或者生命中的一切可能, 正是他拥有创造力和幸福的关键。 费曼擅长于不依赖强大的数学计算, 而是结合物理的理解, 发挥巨大的想象力。 费曼说, 其实, 我们所做的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不过次数比普通人要多得多! 人们确实有想象力, 可是他们不会长久地施展它们。 每个人都能表现出创造力, 只是科学家表现的机会更多。 不同寻常的是, 科学家们会集中发挥创造力, 将所有这些年的经验都集中在同一个有限的主题上。 科学家的工作与人们的正常活动一样, 只不过是以一种过度而又夸张的形式来展开的。 普通人往往不会这么做, 至少不会像我一样, 每天都思考同样的问题。 只有像我这样的傻瓜, 还有达尔文以及为同样问题操心的人才会这样。“动物是从哪儿来的?”“物种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科学家们研究的是这样的问题, 并且会几十年如一日地思考! 我所做的, 就是普通人经常做的事情, 只不过很多看起来十分疯狂! 但这就是在努力挖掘人类的潜能。 科学家的思考方式的确具有建设性。 你向科学家提出一些问题, 他就会感到焦虑。 这并不是普通人有时候会出现的那种焦虑, 例如“我不知道那个病人会不会好起来”。 这不是思考, 只是纯粹的担忧。 科学家会尝试建立某种东西。 他们并不仅仅担心某件事, 还要将它彻底想明白。 科学家就像侦探一样, 要进行分析推理, 像侦探一样试图找出他不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寻觅迹象。 我们试图从实验的蛛丝马迹中找到自然的真相。 我们掌握了线索, 并尝试将它们搞清楚。 科研比其他任何职业都更接近于侦探的工作。 不要以为成为科学家就有什么不同。 普通人与科学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他可能很难成为艺术家、 诗人或者其他什么人, 不过对此我也深表怀疑。 在我看来, 对于日常生活的一般常识, 许多人的思维方式都与科学家没什么两样。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都会将一些事情归纳起来, 得出他们对于世界的结论。 他们创造出了原本不存在的事物, 比如绘画, 比如写作, 比如科学理论。  费曼过去常说世上有两种物理学家, 巴比伦人和希腊人。 他所指的是这两大古老文明中相互对立的哲学观念。 巴比伦人对于数字、 方程式和几何学方面的理解, 让西方文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我们却认为, 真正发明数学的是后来的希腊人——尤其是泰勒斯(Thales)、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和欧几里得(Euclid)。 这是因为巴比伦人只关心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也就是充分描述真实物理情景的能力——而不是它的准确与否, 或者是否适用于任何更大的逻辑体系。 另一方面, 泰勒斯和他的希腊拥护者们提出了定理和证明的概念——并且要求, 只有当命题是一个明确陈述的公理或者假设的确切逻辑结果时, 才能被认为是真的。 简单说起来, 巴比伦人注重的是现象, 而希腊人注重潜在的规则。 这两种方法都是非常强大的。 希腊式的方法具有数学逻辑机制的全部力量, 这种类型的物理学家经常将他们理论中的数学之美作为依据。 这便促成了许多数学方面的美学应用——例如, 默里对粒子的分类。 巴比伦式的方法则给予想象一定的自由度, 并且允许人们跟随自己的本能或直觉, 以及对自然的“第六感”, 而不是拘泥于想法的严谨性和正确性。 这种审美观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直觉加上“物理推导”的成就, 也就是说, 主要基于对物理过程的观察和解释进行推理, 而不是用数学推导出结果。 事实上, 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物理学家有时会打破数学的规则, 甚至会根据他们对实验数据的理解, 创造出奇特的(而且未经证实的)数学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 这就使得数学家们成了殿后的一方——要么证明物理学家自创方法的正确性, 要么搞清楚为什么他们“毫无根据”的方法却得出了相当准确的答案。 费曼认为自己属于巴比伦人。 他凭借对自然的理解前往它所引导的地方。 而默里则更倾向于希腊风格——渴望对特性进行分类, 将有效的数学规律强加给数据。 尽管费曼将这两种方法界定为巴比伦式和希腊式, 但是纵观整个历史, 其他许多人物和运动也曾表现出类似的理念矛盾, 例如, 希腊人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柏拉图认为, 在真实世界各种现象的背后存在永恒不变的规律。 换作数学术语的话, 这就是默里这类物理学家所追求的描述方式。 亚里士多德觉得柏拉图根本是在背道而驰。 在他看来, 对自然进行不切实际(也就是抽象)的描述是荒诞的, 或者说就是与己方便而已, 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感官所感知到的现象。 跟费曼一样, 他崇尚的是自然本身, 而不是(可能)潜在的抽象概念。 在我看来, 费曼的这一特质也反映了斯佩里的两个大脑半球理论。 左半球, 寻求秩序和条理, 也就是默里、 希腊人和柏拉图; 而右半球, 感知模式并强调直觉, 也就是费曼、 巴比伦人和亚里士多德。 考虑到大脑本身的生理差异, 也就难怪他们态度上的差异超越了物理学范畴, 深入到各自的生活方式当中。 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 很快我也将面临这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在费曼的方法中, 为了获得给定初始状态的电子最终实现某特定终态的概率, 你可以利用一定的规则, 将电子由始态到终态所有可能的路径或者变化历程叠加起来。 对于费曼来说, 这就是量子世界与现实, 或者说与经典世界的区别。 在经典理论中, 粒子遵循的是确定的路径,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一样。 之所以会出现神奇的量子世界, 就是因为你必须将额外的路径考虑进去。 对于大型物体来说, 叠加所有路径只会得到其中一条重要路径, 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经典路径, 所以你不会注意到任何量子效应。 但是对于亚原子粒子(例如电子), 你既不能忽视它向宇宙遥远区域传播的路径, 也不能忘记它在时间上的往复曲折。 量子理论下的电子跳着宇宙之舞向太空四处发射, 从现在到未来再到过去, 从这里到宇宙中的任意角落, 再返回来。 在循着这些路径游走时, 它无视正统的运动规则, 就好像万事万物全都失去了控制一般。 正如费曼所说, 甚至就连“事件的时间顺序……都变得无关紧要”。 然而不知为何, 就像乐器和声演奏出的音乐一样, 所有叠加在一起的路径就构成了实验者观察到的最终量子状态。 费曼的方法属于另辟蹊径, 乍一看不太合理。 我们以科学为主导的文化期待看到的是秩序和规则。 我们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时间只能从过去流向现在, 再流向未来。 但是根据费曼的说法, 深藏在这一秩序之下的是不遵守这些规则的过程。 和往常一样, 费曼从不讨论自己理论形而上学的一面。 后来, 当我逐渐了解他以后, 便发现自己能够理解他想出这一理论的原因: 他自己的行事风格就跟电子一样。 当他在 1948 年某次会议上提出这一方法时, 遭到了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 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和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等多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围攻。 他们所寻求的是希腊式的方法, 而他却是巴比伦式。 不过, 到头来他们依旧不能无视他: 他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耗费他们几个月的理论计算。 当你第一次询问我如何处理问题时, 我感到十分惊慌。 因为我真的不知道。 我觉得这就好比在问一条蜈蚣, 它走路的时候先迈哪条腿。 我需要好好想一想, 回忆一下过去, 举例说明一些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 找到研究的问题可能源自你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解决问题的技能或许不尽相同。 不过, 数学和物理中有些问题的情况是相反的。 问题明摆在那里, 解决起来却很困难。 人们难免不会注意到这样的问题, 奈何当时已知的技术和方法以及所掌握的信息量都非常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 解决方法就会颇具独创性。 我的做法就是, 我绝不会和别人完全一样。 我总认为自己拥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总是在尝试其他方法。 我想, 正是因为我不停地尝试其他方法, 所以别人没有机会。 这么说太夸张了。 而我也只得好好努力来让自己配得上这种夸张的说法。 我总将这想成是外出战斗的非洲人击打战鼓为自己打气。 我和自己交流, 并且说服自己相信这个问题可以用我的方法来解决, 而别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他们得不到结果就是因为做得不对。 我要用另一种方式来做。 我以此来说服自己, 让自己充满热情。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遇到难题时, 我们必须花费很长的时间钻研, 必须持之以恒。 为了坚持下去, 你必须相信, 努力研究就会有所回报, 你终将获得成就。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自欺欺人。 在最后这个问题上, 我确实自欺欺人了。 我一无所获。 我不能说自己的方法非常好。 我的想象力令我失望。 我已经定性地搞清楚了它的工作原理, 但是无法通过定量的方式计算出来。 即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那也要全凭想象力。 到那时, 做成这件事的方法将会具有重大意义。 但它其实很简单——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1865 年, 苏格兰一位身高只有 1.62 米的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利用这些大杂烩般的法则推导出了一组了不起的方程式。 短短几行就向全世界展示了电力和磁力如何从电荷和电流中产生, 以及最重要的, 如何从它们的相互作用中产生。 因此, 麦克斯韦将三种古老之力中的两种(电和磁)统一了起来, 创造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电磁学理论。 历史也表明, 麦克斯韦统一电磁学不仅体现了理论之美, 而且对其实质的研究还显示出划时代的新效应。 例如, 他的方程表明, 加速的电荷可以产生电磁波。 这些波总是以相同的速度(他所计算出的光速)运动。 这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供了灵感。 在麦克斯韦发现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后, 其他种类电磁波存在的可能性就变得格外明显。 这也为德国实验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发现无线电波铺平了道路, 进而由此诞生出广播、 电视、 雷达、 卫星通信、 X 光机和微波炉等技术。 在《费曼物理学讲义》中他写道:“……毫无疑问, 19 世纪最重大的事件就是麦克斯韦发现了电动力学定律。” “我能问您件事吗,”我终于开口,“您觉得研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很荒谬的理论算得上明智吗?”“只在一种情况下算。”他说。“什么情况?”“你自己认为它不荒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对它的了解并不充分, 不敢轻易下结论。”他轻声地笑了起来。“说不定等你充分了解之后, 就不会去研究它了。”“您是说, 可能我太笨, 根本无法深入了解它。”“那倒未必。 可能只是你了解得不够多, 也可能是了解的时间还不够长, 于是就被已知的内容破坏了兴趣。 过度的教育反而会引起麻烦。” 事实上, 许多伟大的物理学发现都是由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做出来的。 像我这么大的时候, 牛顿发明了微积分, 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 费曼也开发了他的图解技术, 虽然很多研究进展也是由年长的物理学家所贡献的, 然而最具革命性的成果似乎全都是由年轻人创造出来的。 我们研究生都知道, 就数学和理论物理所需要的思维能力而言, 我们的大脑正处于巅峰时期。 但是, 费曼的看法似乎有所不同, 就好像我们走下坡路不是因为智力衰退, 而是被强制灌输了某种思想。 或许这就是他避免从书本或者研究论文中学习新知识的原因; 他向来以坚持亲自推导新结果, 并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它们而出名。 对他来说, 保持年轻意味着保留初学者的眼界。 很显然, 他是成功的。  创造性思维拥有一间宽敞的阁楼。 你在大学里完成的作业, 念博士后时花一周才搞懂的有趣但貌似毫无意义的论文, 某个同事不假思索的言论, 这一切都被储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大脑某处的宝箱中, 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 被潜意识搜寻到并拿来使用。 它是超越物理的创造性过程的一部分。 例如, 柴可夫斯基(Tschaikovsky)写道:“只要土壤适宜, 未来的作品便会出乎意料地突然冒出萌芽……”玛丽·雪莱(Mary Shelley)说:“发明并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乱中生有。”史蒂芬·斯宾德(Stephen Spender)说:“没有什么我们想象出来的东西是我们还不知道的。 所谓想象力, 就是记住曾经经历过的事情, 并将其应用于不同情况的能力。” 你所看到的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而你又想让自己从这一命题中解脱出来, 那么就需要发挥想象力。 通过想象你便可以假设电荷可能并不总像你所看到的那样。 因循守旧的习惯在我们大脑中根深蒂固。 我们已经证实, 一切带电体的电量总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不管在哪。 不管在哪! 于是, 你就认为一切带电体的电量都是由整数倍的元电荷构成的。 这似乎是合情合理, 而且没有人会考虑其他可能, 因为这看起来没有必要, 也没有证据能够证实。 当你最终发现了一些自己不曾预料的事情时——你偶然碰到的——乍看起来就像魔法一样! 有意思! 非常有意思。  “这就类似于夏洛克·福尔摩斯或者洛克福德, 当然, 视你个人的风格而定。 首先, 你得选择一个问题。”“就像选择要解决的犯罪案件。”“没错。 区别在于, 侦探面对的案子是由客户指定的。 而物理学家必须得自己去找。”“是不是就像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缉犯的名单那样?”“没错, 有些问题大家都认为非常重要。 这你就得小心了, 因为研究它们的人很多。 最好是找一个只有你发现的重要问题, 而且它必须真的重要才行。”“然后, 你就要找线索了。”“是啊, 只不过是在大脑里寻找。 要仔细考虑各种可能性, 提出一些想法——也就是线索。 然后, 不停地运用数学方法来追寻线索。 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往往并不容易, 因为你不知道如何进行计算。 我说明白了吗?” “我不是叫他不要研究新理论。”费曼说。 然后他看着我, 说道:“我只是说, 无论选择研究什么, 都要成为对自己最苛刻的评判者。 而且, 不要为了错误的目的去这么做。 除非你真的相信它, 否则不要做。 因为, 一旦你无法解决它, 可能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正如后来我所了解到的, 费曼并不反对默里对弦理论的看法, 即认为像弦理论这样的理论已经“存在”, 并等待人们的发现。 只不过费曼认为, 只有坚持法则或者观察自然, 才能引导我们找到正确的理论, 而不能仅凭科学家对统一理论的一厢情愿。 这就是他巴比伦式的态度——尊重现象, 而不是辩解。 这并不是说我的想象力不行。 事实上我认为, 科学家计算或者想象已存在的事物要比构思小说这类想象原本没有的东西困难得多。 想要真正理解事物在微观或者宏观上是如何运作的, 结果发现它与你所期望的大相径庭, 这需要超级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办到! 我们需要大量的想象力来描绘原子, 想象它们的存在以及运作方式。 或者制作元素周期表。 但是, 科学家的想象力与作家的不同, 因为它是经过检验的。 科学家设想出一些情况, 然后上帝给出“不正确”或者“迄今为止还行”的结论。 当然, 这里的上帝就是实验, 它可能会说:“哦, 不, 这不一致。”你说:“我认为它是这样工作的。 如果确实如此, 你就应该看到这个。”然后, 其他人并没有看到这个结果。 那太糟糕了。 你猜错了。 但是写作就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作家或者艺术家可以想象一些东西, 当然可以从艺术或者美学的角度觉得它不能令人满意, 但是这与科学家所面对的清晰性和绝对性的程度不同。 对于科学家, 实验之神可能会说:“它很美, 我的朋友, 但它不是真的。”这简直是巨大的差别。 假设存在伟大的美学之神。  生活中什么才是重要的? 这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个答案在学校是学不到的, 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因为肤浅的答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要找到真正的答案, 你就必须了解自己。 然后, 你必须对自己诚实。 你必须尊重和接纳自己。 对于我来说, 这些都是艰巨的任务。 我念完大学, 匆匆步入学术界, 想要迫不及待地投身于研究, 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 证明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这关注的是外在的生活。 那是默里的方式。 有所成就, 让人铭记。 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 一位领袖。 这是经典方式, 传统做法。 这个目标看上去显而易见而且值得实现。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但是对于我来说, 它就像是追逐彩虹, 甚至可能更糟, 就像在追逐别人的彩虹, 那些我实际上并没有发现其美丽之处的彩虹。 从费曼那里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正如量子理论的发现促使物理学家改进他们所有的理论一样, 见识到费曼这样的榜样, 也使得我重新审视自己。 他并不想充当领袖。 他没有受到“统一”理论的诱惑。 对他来说, 即使你的发现早已为他人所知, 发现所带来的满足感依然存在。 即使你所做的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得到别人的结果, 也依然会获得满足感。 即使你发挥创造性仅仅是为了陪孩子玩耍, 它也依然存在。 这是自我满足。 费曼关注的是内在, 而这种内在的关注给予了他自由。 根据费曼的说法, 我们的文化是希腊式的。 这种文化包含逻辑与证明、 规则与秩序。 在我们的文化中, 费曼这类人往往会被当作异类, 因为他们是巴比伦式的。 很多年前, 我在以色列基布兹读到过《费曼物理学讲义》, 费曼在结束语中阐述了自己在写这本书的目标。 费曼写道:“我最想做的就是带你们领略这个神奇的世界, 并且以物理学家的方式来看待它。”他的说法太过谦虚, 因为他在书中传达的世界观并不仅仅是物理学家看待世界的方式; 而是他自己独有的方式。 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这本书能进一步实现的目标。 理查德·费曼总是清楚如何充分利用这个世界所提供的一切, 并且充分发挥上帝(或者单纯的基因)所赋予他的天赋。 这一切也是我们可以期盼在人生中做到的, 在他去世后的这些年里, 我发现这是他教给我非常宝贵的一课。 专为开发者设计的私有云硬件,自带内网穿透, 上1000款私有云应用,贼好玩!
Show more
0
0
0
0
从FTX暴雷到关税战:揭示筹码结构的双锚效应(重要) 想象你突然失足跌落悬崖,本能的抓住了一跟绝璧处的树枝,虽能暂时缓冲了跌势,但下坠的巨大势能仍可能将你连同树枝一起拖向深渊。此时你发现崖璧上还有一块凸起的石块能让你双脚踩稳,是不是倍感安全? 不要以为我在给你讲一个无聊的假设!因为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同样存在类似的力学平衡机制。我们将通过现实案例来揭示筹码结构如何在BTC回调时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在URPD数据中,筹码堆积区反映了大量资金在特定价格区间买入BTC,显示市场对该价格的认可。当价格下跌时,高位筹码的持有者不愿卖出,如同“崖壁树枝”减缓下跌速度;低位筹码的持有者期待反弹,如同“凸起石块”提供支撑。这两股力量共同作用,形成价格的强力支撑。 (图1) 如图1,2024年6月BTC在$39,000-$43,000区间有一个占总流通8%的筹码密集区(下支撑区),在$60,000-$68,000区间有一个占总流通12%的筹码堆积区(上阻力区)。 这两个由市场共识形成的作用区间,在随后7-8月遭遇德国政府抛售、日元套息平仓等黑天鹅冲击时,成功构建出43k−60k的价格缓冲带 —— 低位筹码惜售形成的"基石支撑",与高位筹码躺平形成的"悬臂阻力",共同遏制了价格破位的风险。 2024.8.5 BTC价格最低到$49,000,落在两个筹码堆积区的中间区。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个巧合,那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图2) 这种“力学平衡机制”在极端压力测试中更具说服力。2022年11月FTX暴雷期间,$6,000-$10,000(总流通的13%)和$18,000-$22,000(总流通的19%)形成的高低2个筹码密集区。 2022.11.9 BTC价格最低到$15,500,也正好落在两个堆积区的中间区,印证了即便在流动性枯竭的极端市场,筹码结构仍展现出惊人的价格锚定效应。 🚩以上是2个正面的案列,我再举个反面的例子...... (图3) 2022年3月BTC从$69,000的高点一路回调,并在$35,000-$45,000之间横盘整理近2个月。此时市场上也有2种意见的分歧,一是认为这只是牛市正常回调,企稳后有望再破新高;另一种认为这里是下跌的中继,市场已进入熊市周期。 如果我们从筹码结构的角度来观察,可以发现高位区间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堆积区,筹码在$25,000-$66,000的横坐标轴上几乎是被均匀的分配。这就意味着在下跌时没有“树枝”的缓冲,而此时“石块”的位置在$6,000-$12,000(总流通的16%),距离当前价格还很远。 没有了双作用力,也就没有支撑效应;因此一旦产生恐慌情绪,价格会跌的很快。从体感上就是进入熊市了。 🚩现在你是否有想到了什么?没错,接下来我们要说重点...... (图4) 以上2个案例对当前市场格局同样具有启示性:2025年4月关税危机下的筹码结构显示,在$60,000-$70,000区间(流通量的11%)与$93,000-$100,000(流通量的11%)形成对称支撑结构。 参考历史压力测试数据,即便遭遇重大宏观冲击,这种高低筹码密集区的分布结构在理论上可将价格波动约束在$70,000-$93,00的箱体区间。只要筹码结构未被破坏,新的底部共识会有很大的概率将在上下两个筹码密集区的中间产生。 如果该平衡机制仍然有效,那么$70,000的BTC将是一个不会轻易被触碰的底线。 ------------------------------------------------- 🚩写在最后: URPD 数据提供了筹码成本、市场情绪和投资者行为等关键信息,对分析行情趋势至关重要。每当市场极度悲观时,观察牛市周期中的筹码结构是否被破坏是理性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依据。 然而,任何分析都无法保证100%的准确性。我们只能依赖数据变化、逻辑推导以及过往经验,来判断哪种情况的相对概率更高。目前,是“周期性走熊”还是“阶段性调整”的两种可能性中,我认为是后者的概率更大。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忽视宏观上的不确定性对市场产生的严重冲击,或导致BTC脱离当前的作用区间,使双作用力失衡,稳定性被破坏。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市场进入长期熊市的概率将会大增(至少目前没有)。 ‼️ 我的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建议 ‼️ ------------------------------------------------- 本文由 #Bitget# |@Bitget_zh 赞助
Show more
链上视角:BTC三段下跌中的投降行为分析 在行情快速下跌时,投资者通常会将筹码转入交易所卖出。其中部分仍有盈利,属避险心理;而以亏损卖出的,则反映出典型的投降行为——没有投降,就没有底部。因此,跟踪每轮下跌中的投降程度,将有助于我们判断当前市场情绪的导向。 “转入交易所的已实现亏损金额”是衡量市场投降程度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我主要以Binance、OKX与Coinbase三家头部交易所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因其流动性更好,能承接大额资金的进出,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市场情绪变化。 从今年2月以来,BTC共经历了三段较为显著的恐慌性下跌,分别为2/25-2/28、3/10-3/13,以及4/7-4/10。以下是我统计的前后几天内的恐慌性抛售数据: (图1) 图1是OKX的数据。可以看到2/25-2/28第一段下跌时恐慌程度最严重;合计亏损3,885万美元。随后在3/10-3/13的二段下跌所产生的已实现亏损开始减弱,合计亏损1,967万美元。虽然二段比一段的跌幅更深,但大多数恐慌情绪已在首次下跌时得到释放,势能逐渐减弱的。 在4/7-4/10的第三段下跌中实现亏损为2,224万美元;三次下跌OKX的亏损金额都相对较小,推断主要是以中小型投资者群体为主。因后两轮实际产生的亏损金额变化并不大,说明该群体的情绪逐渐趋于平稳。虽然止损意愿较强,但并不形成踩踏。 (图2) 图2是Binance的数据。Binance作为全球第一,交易深度最好,也会是众多大资金的首选。从数据上看,在第一段下跌转入Binance的已实现亏损极大,合计为1.39亿美元;随后二段下跌的亏损金额为4,392万美元;三段下跌的亏损金额为5,890万美元。同样也是二段明显小于一段,且后两轮亏损金额变化相对较小。 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前述观点:一段下跌势能最强,投降程度最为严重,同时也释放了市场中大部分的恐慌情绪;而三段下跌所引发的恐慌程度介于前两次之间,反映出当前市场情绪依然脆弱敏感,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发投资者的心理波动。 (图3) 图3是Coinbase的数据。虽然Coinbase的现货体量肯定不如Binance,但我们可以看到在三段下跌中转入Coinbase的实现亏损远超其它两家的总和。 尤其是2/25-2/28那波亏损达到夸张的5.53 亿美元,这很可能是一些机构(或鲸鱼)的资金在止损离场。随后二段下跌的亏损金额是2.57 亿美元,三段是1.66 亿美元,呈现出逐次递减的趋势。 说明2点:1、在本轮回调中恐慌性出逃最为严重的是美国投资者,其中原因小伙伴应该也都知道。2、后两段下跌产生的亏损明显下降,说明“大头”已砍完,抛压逐渐减弱。 ------------------------------------------------- 🚩总结: 1、Binance 和 OKX 的后2段数据略有反弹,但不极端,说明投资者仍有犹豫,但投降没有造成踩踏。 2、美国投资者是这次恐慌性抛售的主角,从规模上看应该有鲸鱼或机构的资金出逃。 3、第1段恐慌最强,属于深度情绪释放期,尤其体现在美国区的机构端。 4、第2段仍偏悲观,但属于恐慌释放的中后期,杀跌势能减弱。 5、第3段市场似乎对下跌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恐慌,短期情绪已部分钝化。 如短期内不再有更严重的利空事件发生,投降性抛压减少,BTC可能会进入横盘/震荡筑底到尝试反弹的节奏。 ------------------------------------------------- ‼️ 我的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建议 ‼️
Show more
0
55
245
38
建议bg放弃钱包@xiejiayinBitget 我本身也是bg交易所的重度用户,2024年交易所运营的那么成功,大家都是有目共睹,怎么就带了个累赘,找骂。看不到一点真诚,给人一种草台帮子的感觉,真tm心寒 说实话,彩票活动确实挺新颖的,主题很好,但策划就是一坨屎,华语区和英语区官推下面全是骂的,找友商活动对标一下就知道自己做的有多差了。引什么流,别像bwb一样把给自己玩没了 真是sb,bg钱包那个getgas,冲进去钱,没办法全提,只能提固定金额,提了还要gas,留下的几块钱就当给你买纸烧了。sb产品天天惦记用户的gas
Show more
0
2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