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对这个话题展开一下自己的看法
先说一个大前提,我MBTI测试的结果是ENTP,本身是一个人E人,但是这个组个有一个特色
那就是,当一个ENTP的人在经历了太多的社交之后,往往会变成一个潜意识的“I”人
我自我检测过,确实如此,所以我算是一个ENTP的晚期
这个晚期带来的结果就是,明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擅长社交且会社交的人,但是潜意识里有点“排斥”社交
所以,这就引申出一个我的观点
今年年初,
@KaitoAI 火遍推特,一开始我没注意,后来看到越拉越多的人晒分数,我还比较好奇
后来还是
@blockTVBee 成功推广我成为“下线”, 然后我成功的成为了一个 KAITO上的 "ECT"
然后发现,在这个平台想要获得好的分数,需要有相对的策略,然而我,从心底里就厌恶这种刻意“社交”, @ 大佬求回复,或者舔,或者骂,就是博得一些回复
要么就去写 KAITO上的项目,个人能力有限,这些项目也确实写不动,最终的结果就是,时至今日,KAITO上的分数也仅仅是200分
说起来惭愧,浪费了蜜蜂姐的邀请,没给她带来多少分数加成,但是没办法,“臣妾真的做不到”
时间线拉回到当前,近期发现大家在晒新的插件,头像带“框”,还有分数,
一开始不知道是怎么搞,自己也真没时间去尝试新的东西,多亏了昨天
@superdollarr 小伙伴的邀请,成功拿到邀请码参与到了这个封闭测试中
仅仅一天,我说一下我的感受:
说实话,我觉得我也不适应这个信誉“系统”
开通这个以后,我发现想要在这个“赛道”发光发热,可能要做的事情很多:
1,互动,与更多开通这个系统的人互动,对对方称赞才能获得回赞,然后对对方开通担保,获得分数加成。
2,形成组织,互相之间刷赞刷好评,分数可以提高
3,制造热度,贴合目前的市场主流热点,引得更多人的评论,担保,提高分数
但是,仅仅一天让我觉得,这个系统做的很好,我也相信初衷是好的,但是这种方式,我觉得可能再次失去了原本的初衷
有评分,就会滋生互相刷分的领域,就像之前的蓝V互关,让我时间线乱到一塌糊涂,我甚至都想屏蔽一些人,
核心就是有人判断出蓝V增加权重,然后即滋生了一系列为了流量而互相互关的蓝V
我承认迎合平台算法是没错的,大家都想做的更好,但是这也背离了我的初衷,所以我做不到
而目前的这个系统,如果你来对我好评,对我担保,为了表示尊重,我肯定要回应,要反馈,但是我觉得这样真的很浪费时间
并不是觉得交互是浪费时间,而是对于我自己来说,不太喜欢这样故意迎合的社交模式,
迎合别人的称赞(可能称赞也仅仅是为了提高分数)迎合别人的抵押(今天特意给BaseETH准备资金回归担保)
这样迎合下去,我真的感觉可能失去了这种信誉分的意义
当然,这里也赞同画师的观点,一旦全面开放,可能这个信誉分也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我也相信,这个项目的初衷以及未来可以让市场获得革新的动力
但是,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不喜欢社交的性格,确实不太适合目前的Web3文化,
倒不是觉得自己多牛逼故意装高冷,而是单纯觉得,大家的交流通过优秀的内容以及文字,我可以感受到,反而这种社交下,让我真的感受不到
所以,不是太建议大家给我太多“刻意”的好评,我做好我自己,你们也做好你自己就好,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秉承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样可能会让我们的社交更加轻松!
说了太多废话,大家凑活着看就好,最近被限流,看到的人也少,得过且过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