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蛙
@Ice_Frog666666
|🪂Airdrop Analyst |🏁GT&F4业余赛车手|🐸联系:https://t.co/oN9Mrg75Wy |💬蛙群:https://t.co/hOnwqc0O4P
Joined June 2018
2.3K Following    105.9K Followers
这个兄弟讲的还挺诚恳的,希望kaito听进去一部分吧! 但我觉得矛盾的根本性无法消除。 一方面,AI的闸门打开,就无法避免在内容供给上的无限通胀,所谓深度写作这件事已经不再稀缺了。 另一方面,作为平台、项目方自然而然的要考虑流量,要讲故事,并不是很在意普通用户的焦虑。 平台追求效率,散户要求公平,本质上目标都完全不一样。 平台能不能放下算法优化的产品思维,目前来看,我是怀疑的。 我之前反复发帖讲过,背后就是一个权力问题,这些是产品解决不了的。 平权这件事,从来都是难的,多数时候都是阶段性的小插曲,主旋律要么是回归平台垄断,要么建立新的等级结构。 革命kaito的肯定不是另一个kaito。
Show more
看了 @KaitoAI 邀请了土澳大师兄与画师进行第一场中文会议,我有些焦虑。@Punk9277 @BroLeonAus @CryptoPainter_X @MaraCakeHotSale 这次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中小用户,对他们二位来说并不具备代表性。 一是,他们并不是深度参与用户,这里深度参与用户是指几乎以这个为职业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以参与kaito平台项目奖励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用户。显然对他们二位来说这点收入可有可无。 二是,以kaito平台界定的账户权重标准来说,二位的账号天然占据着几乎是顶层的生态位。注意力经济的时代,kaito一出来你们的账户天然契合高质量用户标准,当然这也是对二位远见和才华的自然回馈。所以你们没法体验为了参与kaito平台的用户为了提高自己账户权重的种种艰辛经历。就比如说,你几十个粉丝肯定不行吧?你一边要提高你的粉丝数量频繁添加蓝V用户,一边又必须高频互动(kaito现在的规则我不知道互动权重是多少,至少之前是很重要的),但同时X平台的算法机制又会把你频繁操作视作机器人,会限制你的权限,限流,严重的会封号。这些都是二位无法经历的。 三是财务自由的产品经理思维与以kaito为收入来源的在众多项目奖励机制中权衡决策的“用户思维”,我说了,以我的理解,kaito平台这种奖励收入应该不会是他们主要收入来源,大概就是账户天然权重高,有时候发推顺带提一提某项目了事(当然他们特别看好的项目另说)。人没了生存思维,理想主义自然至上。 理想主义好不好?当然好,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几乎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我想说的是,web3是一个共生市场,我讲这句话并不是准备为AI矩阵文和垃圾文辩护。我这里的共生市场是指以整个web3生态所产生的一切系统性机会与系统性风险的一种市场形态。就跟一些产品经理我明明在认真打磨我的产品,而且还如此理想如此完美,但为什么就突然死了呢?看看opensea 最风光时估值近百亿,现在几乎无人问津。我觉得就是产品经理的极致思维与市场的周期思维相撞后,败给了市场周期。区块链不管从技术层面讲多么宏大,但眼下是一个金融属性极重的市场,金融属性重,那么自然周期就明显,关键这里的周期还不是传统行业的供需关系决定的,这里的周期是纯技术性牛熊。再就是从用户角度说,kaito现在真的可以不要中小用户只需要你们认定的大v就能撑起这个平台了吗?你们这样想也许可以,但我想项目方肯定是不会这样想。 我觉得需要给中小用户更多的成长时间,你们现在的标准,对中小用户来说,几乎是无法逾越的鸿沟。我反而觉得让中小用户继续成长,在这个平台产生可持续性收入的同时,慢慢提高自己的原创水平进而成为权重高的用户或者大V。赚钱记忆是深刻的,在这个平台产生持续收入成长起来的用户一定是最后粘性的用户。完美的产品加粘性用户加足够的预期一定可以让kaito成为无惧牛熊穿越周期成为想UNI那样真正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产品。 手机打字,我认为我并没讲透,也难得去改了。我之所以写这篇文字,是我看见画师和土澳大师兄发的推文,一副你们这些写垃圾AI文章的还不服,开麦了,不服来辩。我觉得很没必要,就拿画师来说,你会觉得,我当时也才几十分yap啊,我靠认真输出你看分数不就上来了?我先说的是如果你就是个几百几千的粉丝普通用户依然按照你现在写文章的风格看看什么结果,也许你就不会这样想了。其实吧,这个世界上很多事,也许并不是因为自己做对了什么,只是刚好踩中了时代风口而已。 @0G_labs
Show more
0
1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