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Jason 🐡
@jason_chen998
Support some interesting projects as investor and adviser. Please note that I have a vested interest in them, and sometimes I cannot fully guarantee objectivity
Joined March 2022
514 Following    86.8K Followers
以太坊主网留下的一大堆历史破包袱只能靠L2们自己缝缝补补解决了,除去最被常提起的流动性割裂,还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是以太坊主网最终有效性需要耗费15分钟,从而导致L2上产生的交易在主网上的打包延迟性更强,关于最终有效性可以看我两年前的一条推文已经讲得很详细了https://t.co/Ps8YZKyegF,由索尼推出的L2 Soneium今天也公布了自救计划,联合Astar Network、AltLayer和EigenLayer一起开发了Soneium生态自己的快速最终层。 @soneium本身是用的OP Stack开发的,定位于承接索尼整个集团的Web3业务,因为索尼强大的娱乐和游戏产业,Soneium也被寄托于挺起以太坊应用匮乏的脊梁,但是如上文中所说长达15分钟的交易最终确认使得需要高频链上交易的应用根本跑不起来,现在跑起来的全部都是单机模式,即本质上其实都没有上链成功完成确认。 Soneium采用的是AltLayer 的 MACH + EigenLayer 的 AVS架构将交易确认时间压缩到10秒内,整体思路其实和现在Based Rollup的预确认比较像。 但里面值得注意的是好像Soneium把$ASTR作为了其整个生态里的“治理代币”的感觉,Soneium本身不单独发币,但是作为L2目前除了ETH全部以$ASTR作为质押资产,Soneium官方和ASTR互动的频率也极其的高,Astar国库直接分配了1亿枚Token给了Soneium用于激励其生态用户,感觉像是Soneium自己要借壳Astar,毕竟Soneium和Astar都是日本人的项目,而且Astar已经把所有交易所都上全了
Show more
最近市场太好忙着赚钱好久没有静下心研究东西了😂最近因为价格的原因对于以太坊不满的声音很多,但相信我请认真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释怀。 今天Vitalik关于质押的文章给LSD赛道又主力了一把,不过一如既往写的很学术派晦涩,简单解读一下不一定准确,全文依然在探讨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在保证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质押门槛(资金+技术)让更多的solo staker产生,甚至有没有可能人人都可以去运营一个节点,不要再把自己作为验证者的权力交给质押池,核心宗旨就是去质押持化,虽然剑指Lido,但市场不管这么多反正Vitalik讲了质押的文章那Lido就得给我涨。 这里面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存在大量节点,每个时隙如何处理大量签名的负载问题,在POW里出块的时间由挖矿难度决定,而在POS里速度是固定的,以太坊是12 秒出块,即一个时隙,原因是对去中心化和最终确定时间之间的平衡,更短的时间意味着要求节点性能更强大,从而导致节点门槛增高降低了去中心化,而更长的时间则导致网络性能降低,经过大量基准测算认为12秒是比较好平衡两者的数字。 而并不意味着出了块后就完全安全了,还要达到最终确定性,即在不销毁所有质押 ETH 至少 1/3 的情况下,无法更改或撤消最终确定的区块。 在每个时隙中会随机选择一个验证者作为区块提议者。该验证者负责创建一个新块并将其发送到网络上的其他节点。 除12秒的时隙外还有个概念叫epoch纪元,32个时隙为一个纪元即6.4分钟,每个纪元开始时整个验证者集会被分为 32 个委员会,所以每个时隙有一个委员会投票用于确定所提议区块的有效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质押进出排队是以epoch为单位的。 在接下来的 32 个时隙中,​​每个委员会将对其相应时隙中提议的区块进行投票,经过两个纪元后,每个区块都被整个验证者集投票两次,这样该区块就真正达到了最终有效性,永久被写入链中,所以最终有效性大约在15分钟。 所以以太坊一直在追求如何能够实现单时隙最终性(SSF),即出一个块就确定一个块的最终有效性,这样虽然对于网络的性能将会极大提高,但同样会极大的增加单个时隙的签名数量,以太坊有5亿用户的话,10%质押就意味着每个时隙要产生1亿个签名(最终有效性要进行2次签名),这就要求每个节点的性能要求非常强,但如此高的门槛又必然无法实现去中心化更多节点参与,操,可真难啊。 现在每个时隙已经有28000个签名了,Vitalik认为当达到SSF后每个时隙签名还要再压缩到8192个签名(下文会讲为什么选择这个数字)才能有效缓解网络和节点负担,实现在人人都可以做验证者的前提下还可以增加网络安全性和性能。 如何实现呢?Vitalik提了三种方案。 一是all in 去中心化质押池,直接将最低质押金额提到4096个,验证者总数也限制为4096个,让大家都别自己运营节点了,这非常激进,不可取。 二是搞双层质押,之前vitalik的文章中其实写过这个思路,有点轻节点和全节点的感觉,上层的轻层没有质押最低金额限制人人可以参与,下层的重层要求质押4096ETH的参与最终确定性,但也不够完美,毕竟分成了两层不够平等。 三则是轮流参与,对于每个时隙选择4096个活跃的验证器进行签名,签署2次则为8192个,这个方式相对比较合理但难度在于会使得共识层协议更加复杂,但优点是保留了solo staker,甚至可以将质押门槛降低到1ETH。 以上就是Vitalik这篇文章的解读,其实想想作为散户我们觉得以太坊不作为Vitalik不拉币价,但是站到Vitalik到角度每天躲在自己的小房间拿着草稿纸计算怎么样能够让以太坊更加去中心化和安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打造成真正的世界计算机。
Show more
0
2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