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metaio102
Gamefi资深玩家 一二级项目投研、投资 🏅Co-founder @Opensky_888 🏅 Core Members @InFuture_Web3
986 Following    63.3K Followers
Virtuals的热度是彻底带起来了,特别是昨天最新的IDO $ROAST 出现后基本上原来不怎么关注Virtual的人也开始讨论了起来。 群里传的最多的就是@Reboottttttt 发的推文,上线后收获38.5X。投入8U,收入308U出来。对应的付出是2条推文给到的12000积分。我之前也分享了Virtual的积分获取方式,个人也是一条推文通过Yaps获得了40000积分。现在积分获取的难度很大,如果是参与过Virtual的一定会爱上这个感觉。 🌟超募 如果不爱研究,那么超募的项目一定不要错过! 复盘一下昨晚 $ROAST 的数据,下午写推文的时候是3500人参与。到项目结束已经5065人参与了。这里的每一个数字对应的就是一个独立的钱包地址。 项目本身的质地也挺不错的,昨天也有介绍到时Virtual黑客松的前十,大家都还挺关注的。看到昨天前排的地址质押了超级多的积分,这部分积分的持有者大概率不会因为纸手去吃损,所以大部分的流动性其实是变相的“锁仓”。对于市场本身的流动性,拉升高倍数的概率也就增加了不少。 一般大家都是选择超募的项目去进行投入,如果项目市场热度不错,恰好你手上又有积分。毫不犹豫的投入进去,目前看基本上亏不到! 💫套保 目前对于普通用户最简单获取积分的方式当然是Yapping Points,通过讨论Virtual上传链接就可以获得积分奖励。PS:奖励的分数与内容质量相关,而且官方说是72小时。实测基本上拿到点数都会超过这个时间。所以即使72小时没有获得积分,可以回过头再看看有没有积分到账。积分是限时的,注意使用时间。 除Yapping Points的奖励质押外,最稳的莫过于套保。 套保的前提是通过持有$VIRTUAL 获得积分,这一部分的积分其实来的并没有Yapping Points 来得快,但是持续且稳定。每天可以在Points页面看到Pts的分配。这部分获得的Pts是永久有效的。 可以选择,在DEX买入$VIRTUAL 提现到钱包获取持仓奖励。同时在DEX合约开对应金额的1倍空进行套保。这中间需要注意平衡,平衡点在于收益是否能够Cover住资费的成本。如果项目收益不佳,未能Cover住成本,则需要即使调整策略。把代币提回DEX,进行出售。同时平掉空单。 目前来看这种收益方式,从套利来讲还是相对稳定的。 🤡测试 之前也有提到,打算通过多账号进行测试收益。目前来看是挣钱的。因为其中有几个号在前几天低价的时候通过挂单套保没套上,所以准备持仓的现货在这个真空期内挣了钱🤣再加上昨天的收益,目前整体的收益率还可以。但是为了不影响测试的效果,后面还是要把套保做上。不然收益率太不真实了,等有数据了再给精神股东们分享!
Show more
0
34
34
1
今天下午找“军火市场”二级交易天才@Luyaoyuan1 聊天,给我羡慕哭了!二月份1.6w买的,大前天3.2w直接出了。我问陆老师为啥要卖,陆老师:看着涨太多,没卖过,体验下流程🤣 回头看真的是逃顶了啊,今天基本上距离大前天的最高位整个市场回撤30%-50%。目前的价格又回到了1.8w,如果从投资角度来讲本金还在,但是从收益角度来说ROI就没那么高了。 回头再看一下自己的操作,从22年买入之后,最高点是前天的5w和4W。差不多持有3年的收益在5X到8X。此时我只想说,你“逃顶”我“持仓”,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如果睡神 @0xSleepinRain 不被盗,应该保底也是3X! 之前和@M21_CAPITAL 聊天的时候也聊过CSGO相关的问题,毕竟曾经一段时间有一些链游的项目方,张嘴闭嘴就是拿自己和CSGO做对标。其实当时看完整体的运作模式之后就觉得蛮搞笑的,CSGO皮肤能起来的内核都没研究明白,并非FPS=FPS,而你的项目=CSGO。 不吹不黑V社有多牛逼,从收入结构来讲人家起码是正循环,开箱收入+钥匙收入做成了稳定的收益源。再加上用户基数和全球认知度,Major和IEM等顶级赛事带来的商业价值,你拿什么跟人家比啊? “来 哥 发把刀” 有时势也有自己的因素,从国内视角来看饰品发展。刚开始其实价格并不高,国内当时还可以用IGEX去抽奖,后面因为IGEX在国内政策下是涉D,所在在场外以小博大的抽奖就变成了以“BUFF”为首的交易。叠加饰品的social属性,谁也抵抗不了在游戏里的玩家用对内语音对你说“来哥 发把刀吧”,亦或是你手拿龙狙和泰坦贴纸时别人羡慕的眼神。这种时候用户的爽感爆棚,就好比你玩俄罗斯方块,感觉自己快无的时候,你缺什么而下一个就刷什么,立马消除的那种爽感。一切的基础建立在,饰品不影响游戏属性的基础上,成为了Social的一种途径。三五好友间的互换库存也很欢乐。但如果给皮肤增加了属性,那么和“修仙”游戏也就没什么两样了,经典游戏IP陨落的典型比比皆是。 “竞技游戏,只有输赢” 极致的零和博弈,对竞技类型玩家而言。只要在比赛期间,无论是BO3、BO5或是上下半场都平情况下的黄金加时,最终只会有一个冠军。很多链游如果下场去做FPS竞技,不知道出于什么考量,非要去增加一个PVE。拜托大哥PVE我去搞机器人打金,我去费劲搞什么“竞技”啊。直接做个PVE的盘子,不比FPS简单吗?场景、动画、涉及、击杀判定,搞这么复杂干嘛啊。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玩,直接来个最简单的,5V5或是1V1。大家下一样的筹码,输赢你双向抽水不就完事儿了?胜利者抽一部分进公共池做赛事奖金,获得奖金抽一定百分比当税用作维护。中间在穿插活动、比赛等因素。等于你就搭个台子,有技术的自然而然能赚到钱。攀比心上来也很上头的,非要去搞个所谓的赏金赛/联赛,或者是给周榜月榜奖励。我能理解榜单是为了游戏的日活,不怕没人消费就怕没人玩。但是不持续啊,在本身就没什么持续稳定现金流收入的情况下,去搞什么比赛啊。不是纯浪费钱且无意义。 “思考” 面对各种游戏项目方的PUA,先考虑一个问题他用什么赚钱。如果实在没玩过这一类型的游戏,不妨可以不花钱先去玩玩他对标的东西,再去玩玩他的东西。可能新手玩家不如老玩家能够更明确游戏体感,但是说白了让你玩得爽不爽你自己肯定知道啊。越是新玩家其实越有优势,一个游戏能否起来还是回归到场景和应用。像飞船那种所谓的1.0链游,其实大家都知道是个盘子,每天上去打一炮的能是什么好东西啊,其实都在赌自己不是最后一个。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是大户看准了就投,亏损风险自担。如果是普通玩家,还是建议多玩玩自己起码知道自己玩的啥,不要傻乎乎的跟着去冲,自己稍微想一想逻辑上面是否能够闭环,还是一味地挖提卖。交易的本质是供给需求关系的变化,通胀或通缩只是一种调控手段。要么就在游戏里面投入最小的方式提供铲子。比如就提供新人入场的基础道具,或任务必用的道具。或者自己是幸运之子,从抽卡的时候同样的价格,别人抽R你抽SSR。这种情况是老天爷让你回本,不如就直接卖了去换点低价值的组一组。千万不要去打榜,任何充值游戏打榜单的没一个好下场,除非你特别有钱就愿意玩。给你带来的声誉仅仅在那个微信群或工会,群友会喊“大佬牛逼”。等落幕的时候,亏得最多的那个一定是你。如果想靠游戏赚钱,每天盯数据其实就是在盯供需关系。一定需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如果单纯不追求赚钱,就是瘾大,建议直接去打腾讯游戏或者打开Steam,里面有上百款游戏够玩了。
Show more
0
12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