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上有人讨论粮食危机,讲的很严重,说关税战之后会饿死多少多少人。
估计又是两脚羊大师的粉丝。
这几年体制内也在研究粮食危机。
自2018年贸易战之后,在拜登手里打破幻想,中国开始反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算是从各角度做预案,防御美国颠覆中国。
粮食风险必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中国的风险意识一直很强,没有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阴影中走出来。
当年国内经济学界自由市场派占主导的地位时,一直主张中国放弃粮食种植,因为中国农业成本高,可以用商品贸易所得换取。
其实就是比较优势的理论了。
当年中国的经济学界都是非常的单纯,对自由市场有非常强烈的理想主义。
即使如此,也没有让中央政府放弃粮食必须自足的方略。
后来是大豆放弃了,实在是没有足够的土地和生物技术,只能让给主粮。
当年反转基因盛行,导致中国生物技术研究滞后。
我在清华大学旁边精酿啤酒店遇到个卖酒的小伙子,说做转基因粮食生物研究三年放弃了。
中国经济学界的人多不知道美国在七十年代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对苏农业挖坑的故事,估计庙堂也不知道。
70年代初,美国补贴粮食出口给苏联1000万吨,导致全球粮食涨价三成,好人吧?
苏联于是每年进口3000万吨美国便宜粮食,荒废了农业投资。
到80年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对苏联断绝粮食供给一年半。
现在关税战变化莫测,有没有失控的概率,不知道。
题头有人提的话题就是:你的种子是欧美的,你的粮食都是断供,大家要饿死一批吧。
我做大宗商品多年,早就研究过中国的农业状况,曾在几年前写过一篇长文,关于三农问题。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王海滨的分析与解答》,自认为写的还行,坊间也评价非常高。
内在逻辑写了,但没有触及粮食危机问题。
中国的粮食种植不是量的问题,是成本问题。成本比美国普遍高四成,单产比美国高,是依靠高剂量化肥农药堆积起来的,对土地伤害很大。
主粮产量是够的。
植物蛋白和油脂不能自足,大豆、棕榈油、菜籽油需要进口。
大豆蛋白如果不够,养殖业就会出问题。
人体如果不能满足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的需求,单靠碳水化合物是不够的,而且会导致主粮摄入过多,那主粮够不够就是问题。
另外就是化肥不能完全自足。
话说回来,就是极端情况了,美国会不会仅仅在关税战和冷战中断绝你的粮食供应,这里指的是断绝他国对中国的供给?
明确的说,就是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大豆能不能供应中国。
去除风险的做法,首先当然是和巴西搞好关系,哪怕进口一些巴西的牛肉,不要过于在意对中国牛肉的价格冲击,维持贸易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已经跟美国在打贸易战了。
极端的风险就不好说,比如战争,跨越太平洋的运输,是难以预测的。
中国粮食风险的主要命门是在大豆。
当然,战争是小概率事件,关税战还谈不到如此严重的程度,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贸易还在,就不会有粮食危机。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