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小鱼
@yuexiaoyu111
Web3 产品经理 | 项目投研 | 经验分享 🧐 前阿里巴巴产品经理,从互联网大厂到Web3创业公司🚀 微信公众号【岳小鱼】主理人,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累计100万字 💪
681 Following    19.7K Followers
1、推特上为什么会出现AI垃圾内容泛滥? 当一个能赚钱的事有了标准的评判体系之后,就会有人研究体系的漏洞,来进行钻空子。 内容/自媒体领域就非常典型: 以前是没有标准的,KOL是自发涌现的。 现在有了Kaito这样的标准,所以出现了黑灰产的涌入,也就是现在的出现了矩阵号+AI文。 2、矩阵号+AI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首先,是没有带来任何的增量信息,有很多无效内容,污染了大家的时间线。 其次,这是对社交平台的垃圾内容攻击,会导致整个社交平台生态的衰败。 3、现在推特变成什么了? 可以说就是一个内容任务平台,矩阵号是撸空投玩家,AI文就是做任务。 始作俑者毫无疑问就是Kaito等内容评价平台,核心还是算法问题:变相激励了AI文的出现。 4、现在的混乱局面不会持久,最终会以什么方式收尾呢? 第一种结局是,Kaito等平台优化算法,有效识别并剔除矩阵号和AI文,嘴撸也要反女巫。 第二种结局是,推特平台出现反制措施,禁止Kaito等平台调用API,或者直接封掉Kaito平台账号、异常KOL账号。 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之前就是推特平台发现GMGN没有调用官方API,可能是因为官方API调用成本太高,也可能是官方API的并发量不够,所以用了第三方API。 后边推特就把GMGN官推以及关联的KOL账号都封禁了,后边私下协商后才解决。 第一种结局和第二种结局之间会存在一个窗口期,就看Kaito等平台能不能抓住这个窗口期,优化自己的算法,解决当前的垃圾内容问题,否则还是遇到不可控的风险。 之前我在Web3直播平台Sidekick上,给大家讲了一下我对当前嘴撸导致的垃圾内容泛滥问题,欢迎大家观看下这个完整讲解视频。 @Sidekick_Labs @Sidekick_Intern @HeyfishYC @hoidya_ @Crypto_Yulia
Show more
0
2
10
0
好久没有直播了,在Web3直播平台Sidekick上开一场直播,分享一下最近的行业热点,欢迎大家一起来聊聊天! 直播间链接:https://t.co/49Yi0yK8Xm
1、公链生态方的强势推动,会带来生态项目的集中爆发。 之前聊过Sonic,前身是Fantom,作为老牌 Layer 1 公链项目,在上一轮牛市中凭借其高性能和创新性成为市场焦点。 @SonicLabs 如今,Sonic 以全新的品牌和技术升级强势回归,并开启了一个非常大规模的长期空投计划。 这个空投计划正是为了促进生态的发展,已经有很多项目涌现出来了。 2、衍生品绝对是一个公链生态中值得关注的赛道。 刚看到Sonic生态的头部衍生品交易平台Amped Finance正在IDO(首次去中心化交易所发行),25号正式TGE。 @AmpedFinance Amped是一个挺综合的交易平台,结合了现货和永续市场、收益优化金库以及AI Agent集成。 与其他协议相比,Amped类似于GMX(永续合约)和Jupiter(流动性聚合)的结合,但更注重AI驱动的自动化和跨链流动性。 3、我们普通用户有什么参与机会? 这个项目的初始市场价值约为$930K,还是非常有空间的。 TGE后,用户可质押$AMPED代币分享平台费用,实现真实收益而非膨胀APR。 Sonic生态还会向Amped用户分发20M $S空投(Season 1),加上Amped自身空投,形成了双重激励。 所以总的来看,算是一个值得参与的毛,散户能喝口汤,空投党们可以重点关注下。
Show more
0
1
1
0
1、公链生态方的强势推动,会带来生态项目的集中爆发。 之前聊过Sonic,前身是Fantom,作为老牌 Layer 1 公链项目,在上一轮牛市中凭借其高性能和创新性成为市场焦点。 @SonicLabs 如今,Sonic 以全新的品牌和技术升级强势回归,并开启了一个非常大规模的长期空投计划。 这个空投计划正是为了促进生态的发展,已经有很多项目涌现出来了。 2、衍生品绝对是一个公链生态中值得关注的赛道。 刚看到Sonic生态的头部衍生品交易平台Amped Finance正在IDO(首次去中心化交易所发行),25号正式TGE。 @AmpedFinance Amped是一个挺综合的交易平台,结合了现货和永续市场、收益优化金库以及AI Agent集成。 与其他协议相比,Amped类似于GMX(永续合约)和Jupiter(流动性聚合)的结合,但更注重AI驱动的自动化和跨链流动性。 3、我们普通用户有什么参与机会? 这个项目的初始市场价值约为$930K,还是非常有空间的。 TGE后,用户可质押$AMPED代币分享平台费用,实现真实收益而非膨胀APR。 Sonic生态还会向Amped用户分发20M $S空投(Season 1),加上Amped自身空投,形成了双重激励。 所以总的来看,算是一个值得参与的毛,散户能喝口汤,空投党们可以重点关注下。
Show more
0
3
10
0
玩合约的凉大将军,竟然玩起meme币了? 研究了一下, $CVGT 其实并不是meme币,这个项目背景还是挺强的,正在做Solana生态的原生去中心化稳定币。 @convergent_so 稳定币的风终究是吹到了币圈的每个角落。 Convergent的玩法很聪明,通过和Solana生态上最大的流动性质押协议JTO合作,可以获得巨大的流动性优势。 要知道,对于新稳定币,流动性是首要问题。 其大体的逻辑是: 用户可以抵押SOL→ 质押为JitoSOL→ 铸造成USV(该项目的稳定币)→ 可用于其他Defi项目。 还有一个要关注的点是,这个是收益型稳定币。 现在美国的稳定币法案,其中有一个规定是:不允许稳定币公司给用户付息。 香港的稳定币征求意见稿也有同样的规定。 这个规则的目的其实是希望让稳定币真的变成一种支付工具,而不是一种所谓的投资收益来跟银行的存款进行相对应的竞争。 但是市场上对“生息稳定币”有非常强的需求,比如你是一个企业或大户,有大量的储备资金,其实还是非常期望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取稳定收益的。 如果兑换成USDT/USDC放在那里是没有任何收益的,但Tether和Circle这两家公司把无成本获取的美元自己拿去理财并吞下了收益,所以这也是可生息稳定币的机会。 而只有Web3公司做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相绕过合规限制,将一些CeFi、DeFi理财产品包装成稳定币,给用户提供稳定收益甚至是高额收益。 这也是去中心化稳定币的最大竞争力。 总之,作为SOL上的去中心化可生息稳定币项目, $CVGT 还是有挺大想象空间的,也许能趁势而起。 我们可以持续保持关注。
Show more
真后悔了,最底部抄底的,这几个月我啥也不干拿着现货也几千万美金了😅,越想越气,听朋友的买了下sol上的项目cvgt,我打算拿两个月看看能不能暴涨,这几个月我错过太多了,但凡我几个月拿住现货也不用卖房子了,大家可以支持下我,帮我拉盘下谢谢,最近亏惨了,有闲钱的买点,让我赚下🫠 https://t.co/Nh0ozcDG41
Show more
0
0
1
0
这波稳定币热潮背后,到底谁在赚钱? 随着合规稳定币龙头Circle上市,带来了标杆效应,国内也开始纷纷关注起稳定币。 各种稳定币支付大会层出不穷,企业们各种组织学习,当然币圈社区中也在积极讨论,大儒纷纷辩经。 热闹背后,目前到底谁赚到钱了呢? 其实根据整体流程,稳定币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角色可以赚到钱。 第一阶段,申请牌照。 合规先行,目前大家都在香港申请牌照。 香港监管的最大问题是过于严苛,要求很多,很多公司不知道到底怎么才能满足监管的要求。 这个时候,律师事务所就先跳出来了,给申请牌照的公司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递交材料、与监管沟通。 所以这个阶段,律所先赚到钱了。 第二阶段,构建技术。 合规和技术可以并行,很多公司是一边申请牌照,一边搭建技术系统,这样牌照一旦通过,就可以立马上线自己的稳定币,抢占先机。 如果等到牌照下来后再启动项目,那就错过了时间窗口期,远远来不及了。 做稳定币支付还是挺复杂的,需要合规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代币发行服务、流动性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等。 具体包括KYB、KYT、AML、订单管理、地址管理、清结算、出入金、合约审计、链上安全等等。 但是传统的Web2公司其实缺乏区块链开发的相关经验以及人才积累,因此需要和Web3技术服务公司合作。 因此,在这个阶段,很多Crypto技术服务商也开始招揽客户了,也直接获得了收入。 第三阶段,渠道推广。 如果有了牌照,也做好了技术,那么就可以直接开展业务了。 不过当前,绝大多数公司还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最多处于洽谈状态。 但是一旦启动业务,就将是“百币大战”的局面。 对于稳定币来说,流动性是核心。 各种稳定币需要找到自己的业务场景,扩大使用规模。 那么渠道推广非常重要,需要找到有量的渠道进行合作。 典型如Circle,USDC能迅速崛起,也是主要依靠Coinbase大力支持所提供的流动性和品牌背书。 这是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对于香港稳定币玩家们,也要绑定各种渠道抢占市场。 那么,在这个百币大战的阶段,最赚钱自然是各类渠道,包括交易所、电商平台、跨境贸易公司等等。 经过了上述三个阶段后,最终跑出来的稳定币才能真正赚钱。 最后会有一家稳定币会跑出来,将成为香港地区龙头或者中文区龙头,并且会挤压其他竞争对手的空间,通过虹吸效应获得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有了稳固的市场份额之后,接下来自然是提高自己的盈利,这时候才是稳定币发行商赚钱的时候。 参考国内的打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外卖大战,莫不遵循这样的路径。 开始时都是一片混战,最后跑出来的玩家会赢家通吃,而且经过补贴大战后,需要休养生息,降低补贴提高单价,从而盈利。 而这个时候,盈利也是非常恐怖的,稳定币发行商本身也是靠庞大的资产量才能盈利。 除了各类项目方们,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更直接的收益是,新稳定币势力通过补贴抢夺市场、抢夺流动性时,我们散户也可以从中套利。 总之,稳定币热潮可以说是“水大鱼大”,要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份蛋糕。 @circle @Tether_to @humafinance #PayFi# #HumaFinance#
Show more
0
14
33
1
这波稳定币热潮背后,到底谁在赚钱? 随着合规稳定币龙头Circle上市,带来了标杆效应,国内也开始纷纷关注起稳定币。 各种稳定币支付大会层出不穷,企业们各种组织学习,当然币圈社区中也在积极讨论,大儒纷纷辩经。 热闹背后,目前到底谁赚到钱了呢? 其实根据整体流程,稳定币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角色可以赚到钱。 第一阶段,申请牌照。 合规先行,目前大家都在香港申请牌照。 香港监管的最大问题是过于严苛,要求很多,很多公司不知道到底怎么才能满足监管的要求。 这个时候,律师事务所就先跳出来了,给申请牌照的公司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递交材料、与监管沟通。 所以这个阶段,律所先赚到钱了。 第二阶段,构建技术。 合规和技术可以并行,很多公司是一边申请牌照,一边搭建技术系统,这样牌照一旦通过,就可以立马上线自己的稳定币,抢占先机。 如果等到牌照下来后再启动项目,那就错过了时间窗口期,远远来不及了。 做稳定币支付还是挺复杂的,需要合规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代币发行服务、流动性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等。 具体包括KYB、KYT、AML、订单管理、地址管理、清结算、出入金、合约审计、链上安全等等。 但是传统的Web2公司其实缺乏区块链开发的相关经验以及人才积累,因此需要和Web3技术服务公司合作。 因此,在这个阶段,很多Crypto技术服务商也开始招揽客户了,也直接获得了收入。 第三阶段,渠道推广。 如果有了牌照,也做好了技术,那么就可以直接开展业务了。 不过当前,绝大多数公司还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最多处于洽谈状态。 但是一旦启动业务,就将是“百币大战”的局面。 对于稳定币来说,流动性是核心。 各种稳定币需要找到自己的业务场景,扩大使用规模。 那么渠道推广非常重要,需要找到有量的渠道进行合作。 典型如Circle,USDC能迅速崛起,也是主要依靠Coinbase大力支持所提供的流动性和品牌背书。 这是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对于香港稳定币玩家们,也要绑定各种渠道抢占市场。 那么,在这个百币大战的阶段,最赚钱自然是各类渠道,包括交易所、电商平台、跨境贸易公司等等。 经过了上述三个阶段后,最终跑出来的稳定币才能真正赚钱。 最后会有一家稳定币会跑出来,将成为香港地区龙头或者中文区龙头,并且会挤压其他竞争对手的空间,通过虹吸效应获得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有了稳固的市场份额之后,接下来自然是提高自己的盈利,这时候才是稳定币发行商赚钱的时候。 参考国内的打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外卖大战,莫不遵循这样的路径。 开始时都是一片混战,最后跑出来的玩家会赢家通吃,而且经过补贴大战后,需要休养生息,降低补贴提高单价,从而盈利。 而这个时候,盈利也是非常恐怖的,稳定币发行商本身也是靠庞大的资产量才能盈利。 除了各类项目方们,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更直接的收益是,新稳定币势力通过补贴抢夺市场、抢夺流动性时,我们散户也可以从中套利。 总之,稳定币热潮可以说是“水大鱼大”,要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份蛋糕。 @circle @Tether_to @humafinance #PayFi# #HumaFinance#
Show more
0
14
33
1
这波稳定币热潮背后,到底谁在赚钱? 随着合规稳定币龙头Circle上市,带来了标杆效应,国内也开始纷纷关注起稳定币。 各种稳定币支付大会层出不穷,企业们各种组织学习,当然币圈社区中也在积极讨论,大儒纷纷辩经。 热闹背后,目前到底谁赚到钱了呢? 其实根据整体流程,稳定币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角色可以赚到钱。 第一阶段,申请牌照。 合规先行,目前大家都在香港申请牌照。 香港监管的最大问题是过于严苛,要求很多,很多公司不知道到底怎么才能满足监管的要求。 这个时候,律师事务所就先跳出来了,给申请牌照的公司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递交材料、与监管沟通。 所以这个阶段,律所先赚到钱了。 第二阶段,构建技术。 合规和技术可以并行,很多公司是一边申请牌照,一边搭建技术系统,这样牌照一旦通过,就可以立马上线自己的稳定币,抢占先机。 如果等到牌照下来后再启动项目,那就错过了时间窗口期,远远来不及了。 做稳定币支付还是挺复杂的,需要合规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代币发行服务、流动性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等。 具体包括KYB、KYT、AML、订单管理、地址管理、清结算、出入金、合约审计、链上安全等等。 但是传统的Web2公司其实缺乏区块链开发的相关经验以及人才积累,因此需要和Web3技术服务公司合作。 因此,在这个阶段,很多Crypto技术服务商也开始招揽客户了,也直接获得了收入。 第三阶段,渠道推广。 如果有了牌照,也做好了技术,那么就可以直接开展业务了。 不过当前,绝大多数公司还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最多处于洽谈状态。 但是一旦启动业务,就将是“百币大战”的局面。 对于稳定币来说,流动性是核心。 各种稳定币需要找到自己的业务场景,扩大使用规模。 那么渠道推广非常重要,需要找到有量的渠道进行合作。 典型如Circle,USDC能迅速崛起,也是主要依靠Coinbase大力支持所提供的流动性和品牌背书。 这是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对于香港稳定币玩家们,也要绑定各种渠道抢占市场。 那么,在这个百币大战的阶段,最赚钱自然是各类渠道,包括交易所、电商平台、跨境贸易公司等等。 经过了上述三个阶段后,最终跑出来的稳定币才能真正赚钱。 最后会有一家稳定币会跑出来,将成为香港地区龙头或者中文区龙头,并且会挤压其他竞争对手的空间,通过虹吸效应获得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有了稳固的市场份额之后,接下来自然是提高自己的盈利,这时候才是稳定币发行商赚钱的时候。 参考国内的打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外卖大战,莫不遵循这样的路径。 开始时都是一片混战,最后跑出来的玩家会赢家通吃,而且经过补贴大战后,需要休养生息,降低补贴提高单价,从而盈利。 而这个时候,盈利也是非常恐怖的,稳定币发行商本身也是靠庞大的资产量才能盈利。 除了各类项目方们,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更直接的收益是,新稳定币势力通过补贴抢夺市场、抢夺流动性时,我们散户也可以从中套利。 总之,稳定币热潮可以说是“水大鱼大”,要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份蛋糕。 @circle @Tether_to @humafinance #PayFi# #HumaFinance#
Show more
0
14
33
1
之前曾聊过Caldera这个项目,当时我研究这个项目,发现公链赛道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而Caldera则是这个新阶段的标志性项目。 因此,我写下了一篇文章《公链战争3.0:我们已经进入了后 Layer2 时代》。 如今,Caldera又有了新的进展,正式登陆了币安,这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 这里再聊一下我对这个项目的几点看法: 1、水到渠成的战略演进 第一阶段是一键发链(rollup),解决发链问题。 Caldera最开始是一个Rollup引擎,已支持超100个定制化L2和L3,覆盖以太坊Rollup生态的近四分之一,包括Manta Pacific、ApeChain和B3等明星项目。 @Calderaxyz 而发链问题解决之后,市面上有了足够多的链,那么进而需要解决不同链的互操作性问题。 因此,Caldera又推出了Metalayer,这是一个共享的互操作性网络,主要是解决rollup 之间日益严重的碎片化问题。 通过整合Rollup部署能力与互操作性网络,Caldera打造了一个从基础设施到应用的闭环体系。 2、最终要回归到用户体验本身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Caldera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让跨链交互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无缝。 在传统的跨链操作中,用户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桥接器之间来回切换,并且要处理各种包装资产之间的转换问题。 而通过Caldera的Metalayer,用户只需简单地表达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比如在不同链之间转移 USDC。 整个复杂的跨链过程都将由Caldera的底层系统自动完成,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这是一个基于意图的执行机制,用户无需直接与桥接、路径或包装资产交互,仅需表达预期结果即可实现操作。 Caldera的意图驱动模式正在引发用户行为的根本性变革,类似智能手机从按键到触屏的飞跃。 3、总结一下 Caldera标志着公链从孤岛向互联网络的过渡。 未来一定是多链格局,那么Caldera的一链发链以及互操作网络会成为重要的基建。 其ERA代币不只是流动性工具,而是生态的燃料,可以用于跨链费用、治理投票和安全激励,算是实用型代币。 另一方面,代币效用还能够驱动网络效应,真正实现了代币与产品的结合。 我们可以对这个明星互操作性项目持续保持关注。
Show more
《公链战争3.0:我们已经进入了后 Layer2 时代》 我们先回顾公链生态的几次大战: 公链战争1.0:Layer1高性能链大战,主要在2018年到2021年期间,涌现了Solana、BNB、Avalanche等一系列的一层高性能链; 公链战争2.0:Layer2二层网络大战,主要在2022年到2023年期间,涌现了Optimism、Arbitrum、zkSync、Starknet等以太坊系二层网络; 如今,Layer2似乎也已经偃旗息鼓,但Layer2的叙事真的过去了吗? 其实,Layer2叙事并未完全消退,而是从之前的“万众瞩目”转向了“实用落地”。 以太坊生态的 Arbitrum 和 Optimism 已稳固占据 L2 市场,目前 L2 的 TVL 仍高达数百亿美元,交易量持续增长。 这表明了,Rollup 作为扩容方案仍有生命力,只是其已经变成了行业基建,变成了空气、变成了水,所以反而不被普通用户们感知。 与此同时,用户和开发者对 Rollup 的期望也在变化:从单纯的“便宜交易”转向更高的性能、更好的互操作性和更灵活的应用场景。 由此,我们已经进入了公链战争3.0:后 Layer2 时代。 在后 Layer2 时代,有几个显著特点:通用链格局已定,应用链纵向发展,多链互操作性则是横向打通。 多链生态已经成为既定格局,那么解决不同链间的互操作性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有很多项目都在解决不同链的互操作性,其中有一个项目非常有意思,正在构建“Rollups 的互联网”,这个项目就是Caldera 。 @Calderaxyz Caldera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它不试图打造一条“终极链”,而是构建一个“Rollups 的互联网”,让无数条链并存、互连,最终实现区块链的无限扩展。 与传统公链追求“单链霸权”的思路不同,Caldera 更像是一个“基础设施赋能者”,通过 Rollups-as-a-Service (RaaS) 和 Metalayer 解决方案(互操作性),重塑区块链生态的协作模式。 我们可以详细看下这个项目。 1、从扩容到定制:Rollup 的新角色 在公链战争 2.0 中,Rollup 的主要任务是为以太坊扩容。 但在后 Layer2 时代,Caldera 将 Rollup 的角色从“扩容工具”升级为“应用定制平台”。 Caldera提供一键部署的 Rollup 引擎,支持 Optimism、Arbitrum 和 ZK Sync 技术栈,让开发者能快速创建针对特定需求的链。 应用链也是后Layer2时代的发展方向之一,有许多热门方向: (1)游戏链:如 ApeChain,优化低延迟和高吞吐量。 (2)DeFi 链:如 Manta Pacific,强调低成本和高性能。 (3)AI/DePin 链:如 Bluwhale 和 Spheron,支持数据密集型应用。 这种“让应用变成链”的能力,迎合了多链生态下垂直领域专用链的需求。 即使 Layer 2 的扩容叙事不再新鲜,定制化区块链的趋势正在为 Caldera 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2、Metalayer:多链世界的“粘合剂” 多链格局的形成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链与链之间的孤岛效应。 资产跨链转移缓慢、成本高昂,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协同更是难题。 Caldera 的 Metalayer 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传统的跨链桥,而是一个全栈互操作性解决方案。 其亮点包括: 意图驱动桥接:用户无需复杂操作,系统根据意图自动完成跨链流程。 秒级结算:相比传统桥接的分钟级延迟,Metalayer 大幅提升效率。 在后 Layer2 时代,互操作性已成为区块链发展的核心需求之一。 无论是模块化设计的 Celestia,还是跨链协议如 LayerZero,行业都在探索如何打破碎片化。 Metalayer 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服务于 Caldera 生态内的 Rollup,还能连接更广泛的多链世界,成为一个“互联枢纽”。 这让 Caldera 在 Rollup 叙事淡化后,仍能占据战略高地。 3、生态底蕴:从概念到落地 Caldera 并非纸上谈兵,其生态数据还是挺亮眼的: TVL超 6 亿美元、交易量超3.7 亿+ 笔、唯一地址超1000 万+,超越部分领先 L2。 更关键的是,主网上运行的 30 条链,覆盖以太坊 L2/L3 的四分之一,支持 Manta Pacific、ApeChain、Kinto 等项目。 这种成熟度让 Caldera 在后 Layer2 时代拥有“先发优势”,无需从零开始构建用户基础。 4、Caldera 的价值再定义 在公链战争 1.0 和 2.0 中,性能和扩容是核心命题。但在后 Layer2 时代,区块链的竞争已转向生态协同和应用落地。 Caldera 的价值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1)定制化赋能:从通用扩容转向专用链创建,满足垂直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2)互操作性核心:Metalayer 将 Rollup 和多链生态连接起来,解决碎片化痛点。 (3)技术灵活性:支持多技术栈(Optimism/Arbitrum/ZK)和多结算层(Hyperliquid/Berachain),顺应行业新趋势。 相比之下,类似竞争对手 AltLayer 更依赖“重质押 Rollup”等创新叙事吸引眼球,但生态规模和实用性尚不及 Caldera。 Caldera 的策略更像“稳中求进”,在 Rollup 基础上延伸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5、后 Layer2 时代的启示 Caldera 的“Rollups 的互联网”愿景,实际上是对区块链未来的一种隐喻。 公链战争 1.0 和 2.0 都在追求“单一最优解”,但现实证明,多链共存才是常态。 Caldera 的横向扩展理念其实在提醒我们:区块链的成功不在于某条链的霸权,而在于协作网络的价值。 如果互联网的崛起源于 TCP/IP 的互联互通,那么区块链的下一阶段,或许也需要一个类似 Caldera 这样的“协议层”来实现多链协同。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 Metalayer 的落地复杂度、多链管理的成本、新兴 L1 的竞争,都可能影响 Caldera 的发展。 但其成熟的生态和前瞻性的设计,已让它在后 Layer2 时代站稳脚跟。 后Layer2时代,大家开始卷多链互通、多链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到底谁能跑出来呢? 我们可以持续关注这类项目。
Show more
0
3
2
0
《杭州稳定币支付大会速记:传统支付机构们正在跑步入场》 1、没有想到,一次私下小局竟然最终变成了一次行业大会。 本来这是一次私下聊稳定币支付的精品小局,只有二十人左右,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变成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大局,可以说是杭州的稳定币支付大会了。 这就能看出来目前稳定币支付的热度,不只是暗流涌动了,而是各方跑步入场。 我自己亲手做过稳定币支付,之前就能感受到稳定币支付的热度,也能深刻理解到稳定币支付的价值以及将带来的变革。 如今,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稳定币支付的热度进一步加剧了。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参加杭州稳定币支付大会? 杭州本身就是全国的电商聚集地,以阿里巴巴为首,电商生态非常发达。 从上游的供应链,到终端的直播带货、网红经济,支付作为核心的基础设施贯穿其中。 电商有三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支付就是代表的资金流。 电商产业的发达,也造就了支付赛道的成熟,使得杭州也是支付产业的聚集地。 除了大家熟知的支付宝以外,其实还有连连支付、乒乓支付、网易支付等一众跨境支付巨无霸公司。 杭州这么多支付公司,自然也聚集了一大批支付老兵。 但是要知道,支付业务已经太成熟了,成熟到非常内卷,因此支付公司们都想扩展新的业务。 而稳定币的兴起,尤其是合规稳定币龙头Circle的上市,叠加上京东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到稳定币支付。 因此,这一次杭州的稳定币支付精品小局,迅速点爆了杭州整个支付行业,传统支付公司们都想切入到稳定币支付赛道。 3、传统支付机构们正在进行一场稳定币支付的战备竞赛。 传统支付机构们有业务场景、有商家网络,而稳定币支付能切实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和时效,两者可以说是天然契合,那么传统支付机构们怎么会不心动呢? 稳定币就是跨境支付的大杀器! 既然稳定币支付迟早会变革传统支付体系,那就尽快加入进来,不说先发优势,至少不能被竞争对手们占先。 这就是你不做,竞争对手可能就会先做,最后陷入被动,那么大家不得不进行稳定币支付的“战备竞赛”。 由此,稳定币支付赛道被传统支付机构们卷起来了。 4、杭州支付大会的主力军其实主要是两类:一类是传统支付机构,另一类是服务传统支付机构的各种技术服务商。 传统支付机构是稳定币支付的主力军,那么围绕主力军,出现了一批技术服务商。 传统支付机构并不懂区块链技术,没有相关经验,因此需要有人帮忙提供相关的服务。 稳定币支付,还是挺复杂的。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企业级的钱包解决方案、需要KYT/KYC/AML等反洗钱服务、需要申请牌照或者合规咨询服务、需要链上安全性服务等等。 那么,这些服务领域就出现了一堆提供商。 本次大会的主办方是BlockSec,这是一家Web3行业非常知名的智能合约审计公司,它们也想抓住这波支付浪潮,为支付公司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BlockSecTeam BlockSec不但提供了最基础的合约审计服务,还提供了KYT反洗钱服务,链上攻击阻断等安全服务。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稳定币支付浪潮已经带来了诸多行业机会。 Web3行业的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方们要抓住这次机会,这种大叙事、大趋势、大蛋糕可遇不可求。 5、本次大会中,最有亮点的莫过于Morph公链生态负责人CC的义乌调研分享。 之前国内券商华泰出了一篇研报,说世界小商品中心中国义乌,稳定币已经成为跨境支付的重要工具,2023年链上稳定币流动超百亿美元。 后来21世纪经济报的记者专门去义乌调查了,但是得到的结论是仅个别商户收取。 那么,在义乌,稳定币的使用情况到底怎么样呢?这似乎成了一个谜。 Morph公链目前聚焦在支付领域,因此CC带队直接去义乌进行了调研。 @MorphLayer @EudemoniaCC 最后大体的结论是:实际情况介于两者之间,没有华泰说的规模那么大,但是也没有21世纪经济报说的那么小,商户们已经自发在使用稳定币了。 坐在办公室写研报的券商员工,只是为了公司的咨询业务,会有意去夸大; 传统媒体的记者也并不懂区块链,只是在商户中随便问,很多人其实并不敢说,只有有生意往来才会吐露实情,所以结论也并不靠谱。 只有身处稳定币支付行业的从业者,真正接触到实际业务的人,才能拿到一手信息,并得到更加接近真相的结论。 6、我们普通用户有什么机会呢? 从这次的杭州支付大会中就能看到,这是一场机构们的盛宴。 传统支付机构在推动稳定币支付的热潮,它们可以获得第二增长曲线; Web3的各类基建项目方们获得了更多的客户和业务收入; 而普通用户们不会参加这次大会,似乎也感知不到这场稳定币支付浪潮。 只能说,现在是风暴来临前的平静,没有一丝波澜的海平面下其实暗流涌动。 稳定币支付对传统支付体系的变革,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每个普通用户,体现在日常消费中、体现在跨境汇款上。 当然,更直接的收益是,稳定币赛道未来会出现“百币大战”,会有很多新稳定币势力补贴抢夺市场、抢夺流动性,我们散户也可以从中套利。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最后,圈一下可能对稳定币支付比较关注的老师们: @WutalkWu @myanTokenGeek @_FORAB @dov_wo @humafinance @DrPayFi @yajinzhou @yajinzhou_cn @RubyXulj @mia_okx @star_okx
Show more
0
49
149
22
《杭州稳定币支付大会速记:传统支付机构们正在跑步入场》 1、没有想到,一次私下小局竟然最终变成了一次行业大会。 本来这是一次私下聊稳定币支付的精品小局,只有二十人左右,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变成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大局,可以说是杭州的稳定币支付大会了。 这就能看出来目前稳定币支付的热度,不只是暗流涌动了,而是各方跑步入场。 我自己亲手做过稳定币支付,之前就能感受到稳定币支付的热度,也能深刻理解到稳定币支付的价值以及将带来的变革。 如今,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稳定币支付的热度进一步加剧了。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参加杭州稳定币支付大会? 杭州本身就是全国的电商聚集地,以阿里巴巴为首,电商生态非常发达。 从上游的供应链,到终端的直播带货、网红经济,支付作为核心的基础设施贯穿其中。 电商有三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支付就是代表的资金流。 电商产业的发达,也造就了支付赛道的成熟,使得杭州也是支付产业的聚集地。 除了大家熟知的支付宝以外,其实还有连连支付、乒乓支付、网易支付等一众跨境支付巨无霸公司。 杭州这么多支付公司,自然也聚集了一大批支付老兵。 但是要知道,支付业务已经太成熟了,成熟到非常内卷,因此支付公司们都想扩展新的业务。 而稳定币的兴起,尤其是合规稳定币龙头Circle的上市,叠加上京东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到稳定币支付。 因此,这一次杭州的稳定币支付精品小局,迅速点爆了杭州整个支付行业,传统支付公司们都想切入到稳定币支付赛道。 3、传统支付机构们正在进行一场稳定币支付的战备竞赛。 传统支付机构们有业务场景、有商家网络,而稳定币支付能切实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和时效,两者可以说是天然契合,那么传统支付机构们怎么会不心动呢? 稳定币就是跨境支付的大杀器! 既然稳定币支付迟早会变革传统支付体系,那就尽快加入进来,不说先发优势,至少不能被竞争对手们占先。 这就是你不做,竞争对手可能就会先做,最后陷入被动,那么大家不得不进行稳定币支付的“战备竞赛”。 由此,稳定币支付赛道被传统支付机构们卷起来了。 4、杭州支付大会的主力军其实主要是两类:一类是传统支付机构,另一类是服务传统支付机构的各种技术服务商。 传统支付机构是稳定币支付的主力军,那么围绕主力军,出现了一批技术服务商。 传统支付机构并不懂区块链技术,没有相关经验,因此需要有人帮忙提供相关的服务。 稳定币支付,还是挺复杂的。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企业级的钱包解决方案、需要KYT/KYC/AML等反洗钱服务、需要申请牌照或者合规咨询服务、需要链上安全性服务等等。 那么,这些服务领域就出现了一堆提供商。 本次大会的主办方是BlockSec,这是一家Web3行业非常知名的智能合约审计公司,它们也想抓住这波支付浪潮,为支付公司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BlockSecTeam BlockSec不但提供了最基础的合约审计服务,还提供了KYT反洗钱服务,链上攻击阻断等安全服务。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稳定币支付浪潮已经带来了诸多行业机会。 Web3行业的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方们要抓住这次机会,这种大叙事、大趋势、大蛋糕可遇不可求。 5、本次大会中,最有亮点的莫过于Morph公链生态负责人CC的义乌调研分享。 之前国内券商华泰出了一篇研报,说世界小商品中心中国义乌,稳定币已经成为跨境支付的重要工具,2023年链上稳定币流动超百亿美元。 后来21世纪经济报的记者专门去义乌调查了,但是得到的结论是仅个别商户收取。 那么,在义乌,稳定币的使用情况到底怎么样呢?这似乎成了一个谜。 Morph公链目前聚焦在支付领域,因此CC带队直接去义乌进行了调研。 @MorphLayer @EudemoniaCC 最后大体的结论是:实际情况介于两者之间,没有华泰说的规模那么大,但是也没有21世纪经济报说的那么小,商户们已经自发在使用稳定币了。 坐在办公室写研报的券商员工,只是为了公司的咨询业务,会有意去夸大; 传统媒体的记者也并不懂区块链,只是在商户中随便问,很多人其实并不敢说,只有有生意往来才会吐露实情,所以结论也并不靠谱。 只有身处稳定币支付行业的从业者,真正接触到实际业务的人,才能拿到一手信息,并得到更加接近真相的结论。 6、我们普通用户有什么机会呢? 从这次的杭州支付大会中就能看到,这是一场机构们的盛宴。 传统支付机构在推动稳定币支付的热潮,它们可以获得第二增长曲线; Web3的各类基建项目方们获得了更多的客户和业务收入; 而普通用户们不会参加这次大会,似乎也感知不到这场稳定币支付浪潮。 只能说,现在是风暴来临前的平静,没有一丝波澜的海平面下其实暗流涌动。 稳定币支付对传统支付体系的变革,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每个普通用户,体现在日常消费中、体现在跨境汇款上。 当然,更直接的收益是,稳定币赛道未来会出现“百币大战”,会有很多新稳定币势力补贴抢夺市场、抢夺流动性,我们散户也可以从中套利。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最后,圈一下可能对稳定币支付比较关注的老师们: @WutalkWu @myanTokenGeek @_FORAB @dov_wo @humafinance @DrPayFi @yajinzhou @yajinzhou_cn @RubyXulj @mia_okx @star_okx
Show more
0
49
149
22
《杭州稳定币支付大会速记:传统支付机构们正在跑步入场》 1、没有想到,一次私下小局竟然最终变成了一次行业大会。 本来这是一次私下聊稳定币支付的精品小局,只有二十人左右,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变成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大局,可以说是杭州的稳定币支付大会了。 这就能看出来目前稳定币支付的热度,不只是暗流涌动了,而是各方跑步入场。 我自己亲手做过稳定币支付,之前就能感受到稳定币支付的热度,也能深刻理解到稳定币支付的价值以及将带来的变革。 如今,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稳定币支付的热度进一步加剧了。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参加杭州稳定币支付大会? 杭州本身就是全国的电商聚集地,以阿里巴巴为首,电商生态非常发达。 从上游的供应链,到终端的直播带货、网红经济,支付作为核心的基础设施贯穿其中。 电商有三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支付就是代表的资金流。 电商产业的发达,也造就了支付赛道的成熟,使得杭州也是支付产业的聚集地。 除了大家熟知的支付宝以外,其实还有连连支付、乒乓支付、网易支付等一众跨境支付巨无霸公司。 杭州这么多支付公司,自然也聚集了一大批支付老兵。 但是要知道,支付业务已经太成熟了,成熟到非常内卷,因此支付公司们都想扩展新的业务。 而稳定币的兴起,尤其是合规稳定币龙头Circle的上市,叠加上京东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到稳定币支付。 因此,这一次杭州的稳定币支付精品小局,迅速点爆了杭州整个支付行业,传统支付公司们都想切入到稳定币支付赛道。 3、传统支付机构们正在进行一场稳定币支付的战备竞赛。 传统支付机构们有业务场景、有商家网络,而稳定币支付能切实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和时效,两者可以说是天然契合,那么传统支付机构们怎么会不心动呢? 稳定币就是跨境支付的大杀器! 既然稳定币支付迟早会变革传统支付体系,那就尽快加入进来,不说先发优势,至少不能被竞争对手们占先。 这就是你不做,竞争对手可能就会先做,最后陷入被动,那么大家不得不进行稳定币支付的“战备竞赛”。 由此,稳定币支付赛道被传统支付机构们卷起来了。 4、杭州支付大会的主力军其实主要是两类:一类是传统支付机构,另一类是服务传统支付机构的各种技术服务商。 传统支付机构是稳定币支付的主力军,那么围绕主力军,出现了一批技术服务商。 传统支付机构并不懂区块链技术,没有相关经验,因此需要有人帮忙提供相关的服务。 稳定币支付,还是挺复杂的。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企业级的钱包解决方案、需要KYT/KYC/AML等反洗钱服务、需要申请牌照或者合规咨询服务、需要链上安全性服务等等。 那么,这些服务领域就出现了一堆提供商。 本次大会的主办方是BlockSec,这是一家Web3行业非常知名的智能合约审计公司,它们也想抓住这波支付浪潮,为支付公司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BlockSecTeam BlockSec不但提供了最基础的合约审计服务,还提供了KYT反洗钱服务,链上攻击阻断等安全服务。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稳定币支付浪潮已经带来了诸多行业机会。 Web3行业的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方们要抓住这次机会,这种大叙事、大趋势、大蛋糕可遇不可求。 5、本次大会中,最有亮点的莫过于Morph公链生态负责人CC的义乌调研分享。 之前国内券商华泰出了一篇研报,说世界小商品中心中国义乌,稳定币已经成为跨境支付的重要工具,2023年链上稳定币流动超百亿美元。 后来21世纪经济报的记者专门去义乌调查了,但是得到的结论是仅个别商户收取。 那么,在义乌,稳定币的使用情况到底怎么样呢?这似乎成了一个谜。 Morph公链目前聚焦在支付领域,因此CC带队直接去义乌进行了调研。 @MorphLayer @EudemoniaCC 最后大体的结论是:实际情况介于两者之间,没有华泰说的规模那么大,但是也没有21世纪经济报说的那么小,商户们已经自发在使用稳定币了。 坐在办公室写研报的券商员工,只是为了公司的咨询业务,会有意去夸大; 传统媒体的记者也并不懂区块链,只是在商户中随便问,很多人其实并不敢说,只有有生意往来才会吐露实情,所以结论也并不靠谱。 只有身处稳定币支付行业的从业者,真正接触到实际业务的人,才能拿到一手信息,并得到更加接近真相的结论。 6、我们普通用户有什么机会呢? 从这次的杭州支付大会中就能看到,这是一场机构们的盛宴。 传统支付机构在推动稳定币支付的热潮,它们可以获得第二增长曲线; Web3的各类基建项目方们获得了更多的客户和业务收入; 而普通用户们不会参加这次大会,似乎也感知不到这场稳定币支付浪潮。 只能说,现在是风暴来临前的平静,没有一丝波澜的海平面下其实暗流涌动。 稳定币支付对传统支付体系的变革,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每个普通用户,体现在日常消费中、体现在跨境汇款上。 当然,更直接的收益是,稳定币赛道未来会出现“百币大战”,会有很多新稳定币势力补贴抢夺市场、抢夺流动性,我们散户也可以从中套利。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最后,圈一下可能对稳定币支付比较关注的老师们: @WutalkWu @myanTokenGeek @_FORAB @dov_wo @humafinance @DrPayFi @yajinzhou @yajinzhou_cn @RubyXulj @mia_okx @star_okx
Show more
0
49
149
22
【建议收藏】用 3 张图了解最近大火的Huma Finance! 之前我写过三篇关于Huma Finance的文章,从浅到深,一步步深度剖析了Huma这个项目。 这里再汇总一下之前文章的核心观点,其中可以用三张图片来进行系统概括,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1、Huma Finance的项目背景到底怎么样? Huma Finance的创始人本身就是连续创业者,且在支付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Huma Finance的商业模式非常健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稳定收入和现金流。 Huma Finance的创始人明确提出了Huma的相当大的代币份额会直接给到社区。 靠谱团队背景+稳定商业模式+项目格局打开=绝对大毛项目! 投项目其实就是投人,从创始人的采访中,可以感受到其强烈的信念感,这样的团队怎么不会取得好的结果呢? 2、Huma Finance在做的跨境支付垫资到底是什么? 完整流程:链上用户出借资金 —> 跨境支付机构提出借款需求 —> 跨境支付机构提供抵押物 —> 跨境支付机构借入USDC并执行支付 —> 跨境支付机构偿还借款。 Huma构建了一个借贷平台,普通用户作为出借方,提供资金来源,而跨境支付机构作为借款方,借入资金; 在跨境支付场景中,汇款方支付了国家A的法币A,如果走传统的Swift结算体系,需要3-6个工作日,且非常高额的手续费,会涉及汇率差和货币转换费,通常是1%-3%。 那么跨境支付机构收到汇款方的支付款项后不直接走Swift,而是将USDC这种稳定币作为中介货币,在Huma平台借入稳定币,然后直接在目标国B,将USDC出金为本地货币B,这个支付流程即可在当日完成。 在整个过程中,Huma通过USDC的形式为跨境支付机构提供了跨境汇款结算中的短期垫资,跨境支付机构则需要找第三方OTC服务商经过一次出金和一次入金。 Huma整个运作流程和商业模式还是比较清晰的。 总的来说,Huma正在构建一个PayFi平台和PayFi生态,这项目可以说是实用型项目和叙事型项目的结合体,值得长期关注。 3、Huma的运作模式是否可持续?Huma到底赚的什么钱?Huma的风险点在哪? 简单说,Huma是一个借贷平台,但是和AAVE这类链上借贷平台不同,AAVE链上借贷协议的出借和借入都是链上用户,而Huma在出借端面向的是普通链上用户,但是借款端则是现实世界的真实企业。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Huma其实也是一个RWA项目,将现实世界的资产封装成链上的资产,可以无许可、无需KYC让任意用户参与。 我们可以看到,关键就在于这个资产端,借钱的那些企业到底靠不靠谱、是否有坏账、平台能不能有效把控风险。 Huma的资产端是非常优质的,主要聚焦于跨境支付机构,为他们提供短账期的垫资。 第一,有基本等值的等价抵押物,即支付机构收款的本地法币资金,需要托管到监管账户; 第二,支付机构有合规资质; 第三,账期很短,3-5天内偿还资金,风险要低于长账期。 从逻辑上看,Huma提供的是Swift这样的通道服务,提供的是垫付资金,而不是P2P企业常见的消费贷、经营贷,不依赖借款人的信用以及长期经营情况。 回答一下最开始三个问题: Huma的模式是可持续的,有明确的需求场景,且之前在Web2公司已经验证过了; Huma赚的息差,跨境支付机构愿意为了更快的、更便宜的汇款为垫资买单; Huma的风险点主要在链上合约的安全性和链下流程的透明性上,Huma需要披露更多的信息。 整体看,Huma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好项目,值得提前布局。 @humafinance @DrPayFi
Show more
0
0
2
1
《聊聊我在Sidekick平台直播1个月后的体验:我为什么要从文字博主扩展到视频博主?》 一直以来,我都是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输出,写了大量的项目投研和经验分享。 和Web3直播平台Sidekick合作的契机,使得我开始转型视频内容形式。 我已经在Sidekick平台上直播了一个月了,算是对直播和视频有了一个初体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给其他博主一些信息。 首先,我对自己的定位是知识博主,因此每次直播前我都会准备好一个聚焦的主题和内容提纲。 第一次直播,我聊的主题是《Web3链上玩家入门指南:要先了解自己适合成为什么玩家,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赚到什么钱?》 第二次直播,我聊的主题是《系统测评几个头部链上交易平台:GMGN vs Axiom vs OKX vs UniversalX》 第三次直播,我聊的主题是《Web3 空投入门指南:每个行业新人都建议从撸空投开始,边学边赚!》 第四次直播,我聊的主题是《深入聊聊Sidekick项目以及相关空投指南!》 第五次直播,我聊的主题是《复盘一下我过去三年的撸空投历程:这是我来时的路,也是Web3行业的变迁史》 每次直播我基本会不间断讲解一两个小时,完全是以在线授课的节奏输出。 这主要是因为我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希望大家来听我的直播都能获得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收获;另一方面,我也不像浪费自己的时间,这些直播都是视频素材,我是在变相制作自己的Web3知识课程。 为什么我可以不间断讲解很多干货内容呢? 其实可以发现,我这几次直播也都是以我已有的文章为蓝本,然后将我之前的文字内容转变成视频形式。 虽然内容的核心都差不多,但是文字形式和视频形式确实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就是更加口语化了,口语化代表了信息密度的降低,很多人并没有耐心看长文的,但是用嘴讲出来就不一样了,用户理解的门槛更低而且吸收得也会更好。 第二,补充了更多的细节,文字是经过精心雕琢的,但是在直播过程中,我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补充更多的细节,这同样帮助用户们更好地理解内容。 第三,获得了实时反馈,听众们可以在我讲主题内容时,直接发弹幕进行提问,这样我就知道大家更关注哪些地方,以及哪些地方我讲的不够好,这对我而言,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们的想法,也为我未来输出内容提供了帮助。 总体而言,我在Sidekick平台上直播了三次的体验非常好,不但自己对自己过去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也得到了很多正向的反馈,更关键的是,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点点微小的帮助,会觉得自己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 这里也感谢一下这三场直播中一直坚持来听的几个小伙伴,我自己也非常感动,未来会继续做更多更优质的内容,提升自己也帮助他人。 最后要感谢Sidekick平台,能给我这样的机会,Sidekick做的事情也非常有价值,我们Web3行业真的需要一个属于我们币圈人的直播平台。 我希望Sidekick未来能成为推特之外第二个币圈用户聚集地,这个定位就是非常有价值的,真正满足了一个行业级的需求。 @Sidekick_Labs @Sidekick_Intern @HeyfishYC @hoidya_ @Crypto_Yulia
Show more
0
26
48
4
《聊聊我在Sidekick平台直播1个月后的体验:我为什么要从文字博主扩展到视频博主?》 一直以来,我都是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输出,写了大量的项目投研和经验分享。 和Web3直播平台Sidekick合作的契机,使得我开始转型视频内容形式。 我已经在Sidekick平台上直播了一个月了,算是对直播和视频有了一个初体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给其他博主一些信息。 首先,我对自己的定位是知识博主,因此每次直播前我都会准备好一个聚焦的主题和内容提纲。 第一次直播,我聊的主题是《Web3链上玩家入门指南:要先了解自己适合成为什么玩家,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赚到什么钱?》 第二次直播,我聊的主题是《系统测评几个头部链上交易平台:GMGN vs Axiom vs OKX vs UniversalX》 第三次直播,我聊的主题是《Web3 空投入门指南:每个行业新人都建议从撸空投开始,边学边赚!》 第四次直播,我聊的主题是《深入聊聊Sidekick项目以及相关空投指南!》 第五次直播,我聊的主题是《复盘一下我过去三年的撸空投历程:这是我来时的路,也是Web3行业的变迁史》 每次直播我基本会不间断讲解一两个小时,完全是以在线授课的节奏输出。 这主要是因为我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希望大家来听我的直播都能获得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收获;另一方面,我也不像浪费自己的时间,这些直播都是视频素材,我是在变相制作自己的Web3知识课程。 为什么我可以不间断讲解很多干货内容呢? 其实可以发现,我这几次直播也都是以我已有的文章为蓝本,然后将我之前的文字内容转变成视频形式。 虽然内容的核心都差不多,但是文字形式和视频形式确实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就是更加口语化了,口语化代表了信息密度的降低,很多人并没有耐心看长文的,但是用嘴讲出来就不一样了,用户理解的门槛更低而且吸收得也会更好。 第二,补充了更多的细节,文字是经过精心雕琢的,但是在直播过程中,我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补充更多的细节,这同样帮助用户们更好地理解内容。 第三,获得了实时反馈,听众们可以在我讲主题内容时,直接发弹幕进行提问,这样我就知道大家更关注哪些地方,以及哪些地方我讲的不够好,这对我而言,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们的想法,也为我未来输出内容提供了帮助。 总体而言,我在Sidekick平台上直播了三次的体验非常好,不但自己对自己过去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也得到了很多正向的反馈,更关键的是,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点点微小的帮助,会觉得自己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 这里也感谢一下这三场直播中一直坚持来听的几个小伙伴,我自己也非常感动,未来会继续做更多更优质的内容,提升自己也帮助他人。 最后要感谢Sidekick平台,能给我这样的机会,Sidekick做的事情也非常有价值,我们Web3行业真的需要一个属于我们币圈人的直播平台。 我希望Sidekick未来能成为推特之外第二个币圈用户聚集地,这个定位就是非常有价值的,真正满足了一个行业级的需求。 @Sidekick_Labs @Sidekick_Intern @HeyfishYC @hoidya_ @Crypto_Yulia
Show more
0
26
48
4
【最全教程】最近爆火的新代币发行平台Believe是什么?到底该怎么玩? 最近Solana生态中出现了几个大金狗,关键是这些大金狗都出自新代币发行平台Believe。 Believe到底是什么呢?和PumpFun有什么区别呢?以及该怎么玩呢? 我们一起来具体看下这个新项目。 1、Believe为什么会爆火? 简单介绍下,Believe是一个基于 Solana 区块链的代币发射平台,允许用户通过在 X 平台上简单发布一条帖子( @launchcoin 并附上代币简称和全称)即可快速创建和发行代币,无需加密钱包或复杂区块链知识。 Believe前身是CloutMe,定位是名人发币平台。现在扩展了功能,降低了参与门槛,不仅限于名人,普通用户也能通过 X 平台发帖,但仍保留名人或 KOL 发币的优势。 其市场策略非常明确:拉升平台币、激活生态项目、通过造富效应吸引市场注意。 Believe 通过平台币 LAUNCHCOIN 的价格拉升(曾暴涨 500%,市值超 2.8 亿美元)制造市场热度。平台币的上涨不仅为 Believe 带来资金流入,还增强了品牌效应。 紧接着,生态内涌现了如 $GOONC、$DUPE、$NOODLE 等热门项目。这些项目借助社交媒体传播,迅速吸引关注。 成功项目的财富效应,比如 $NOODLE 因 RizzGPT 开发者 Alex Leiman 的背书而走红,带动更多开发者加入,形成正向循环 Believe 不局限于名人,而是通过平台币拉升(吸引资金)、生态项目溢出(扩大影响力)和造富效应(制造 FOMO)形成三位一体的市场策略,迅速在竞争激烈的代币发射市场中脱颖而出。 2、Believe相对于PumpFun的优势在哪? 除了市场策略外,Believe平台本身也有诸多优势。 (1)更低的参与门槛: Believe 通过 X 平台一键发币和法币入金,吸引了大量 Web2 用户,尤其是对区块链不熟悉的社交媒体用户。 相比之下,PumpFun 要求用户具备基本的加密钱包操作能力,限制了其用户群体。 (2)社交驱动的代币经济: Believe 将代币创建与 X 平台的社交影响力深度绑定,用户可以通过社交互动快速推高代币热度。 这种机制不仅降低了营销成本,还让项目更贴近热点和社区需求。 PumpFun 则更多依赖链上交易和社区自发推广,社交属性较弱。 (3)更高的项目质量与透明度: Believe 通过社交信号筛选项目,开发者收益仅占 5%,降低了砸盘动机。 此外,代币创建需绑定 X 帖子,信息上链后不可篡改,增强了透明度。 PumpFun 则因项目质量参差不齐、透明度较低,经常出现“软 rug pull”和开发者操控的问题。 关于两者对比,总结一下: Believe:低门槛、强社交、低费用、高透明,适合 Web2 用户和长期项目。 PumpFun:更成熟的 Solana 生态,但门槛高、费用贵、质量不稳定。 3、到底怎么参与Believe平台的热潮? 目前 Believe 平台刚出来没多久,所以本身还是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比如首页只能展示少量热门项目,新币发布后并不自动上架到原生列表,用户常常漏掉第一波机会。 而且Believe只是一个代币发射平台,无论是 Believe 官网,还是市场上其他扫链工具,只能看到believe发行代币的链上交易,无法告诉用户币种究竟还在内盘阶段,还是已进入外盘。 所以市场有强烈的需求需要一款好用的交易工具。 Bitget是首个上线 Believe 内盘交易的钱包。 @Bitget_zh @BitgetWalletCN @BitgetWallet @xiejiayinBitget @ 打开 BG 钱包首页,就能一键查看所有新发项目的热度、创作者主页、上线时间,并且直接交易。 使用教程如下: 1️⃣ 首页进入: 打开 BG 钱包首页,点击“Believe 新市交易上线!”Banner,进入Believe内盘系统 2️⃣ 三大专区: 新创建:刚部署的新币,初始池子 & 打满进度可查即将开盘:即将进入内盘,抓节奏的核心窗口 已开盘:配合外盘涨跌和流动性评估 3️⃣ 有多维数据展示:点击任意项目,可查看 创始人主页、粉丝量、热度评级 AI自动生成的项目介绍 内盘进度条 & 是否毕业状态 实时涨幅 & K线行情 4️⃣ 自定义排序/筛选: 支持按创建时间、粉丝量等维度排序 可限定时间区间(5分钟~7天)精准定位窗口 支持 推特 蓝V/金V筛选,更快判断创始人质量 5️⃣ 一键交易:支持直接跳转 BG Swap 交易页,无需复制CA、无需切换应用 BG 钱包是目前唯一将Believe相关资产的“发现 - 判断 - 交易”全部整合在一屏内完成的产品。 整体使用起来非常丝滑,大家可以来体验下。 很多人可能还没开始研究 Believe 是什么,但是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已经可以使用Bitget钱包进行交易了。 信息差等于机会等于赚钱!
Show more
0
30
72
7
【最全教程】最近爆火的新代币发行平台Believe是什么?到底该怎么玩? 最近Solana生态中出现了几个大金狗,关键是这些大金狗都出自新代币发行平台Believe。 Believe到底是什么呢?和PumpFun有什么区别呢?以及该怎么玩呢? 我们一起来具体看下这个新项目。 1、Believe为什么会爆火? 简单介绍下,Believe是一个基于 Solana 区块链的代币发射平台,允许用户通过在 X 平台上简单发布一条帖子( @launchcoin 并附上代币简称和全称)即可快速创建和发行代币,无需加密钱包或复杂区块链知识。 Believe前身是CloutMe,定位是名人发币平台。现在扩展了功能,降低了参与门槛,不仅限于名人,普通用户也能通过 X 平台发帖,但仍保留名人或 KOL 发币的优势。 其市场策略非常明确:拉升平台币、激活生态项目、通过造富效应吸引市场注意。 Believe 通过平台币 LAUNCHCOIN 的价格拉升(曾暴涨 500%,市值超 2.8 亿美元)制造市场热度。平台币的上涨不仅为 Believe 带来资金流入,还增强了品牌效应。 紧接着,生态内涌现了如 $GOONC、$DUPE、$NOODLE 等热门项目。这些项目借助社交媒体传播,迅速吸引关注。 成功项目的财富效应,比如 $NOODLE 因 RizzGPT 开发者 Alex Leiman 的背书而走红,带动更多开发者加入,形成正向循环 Believe 不局限于名人,而是通过平台币拉升(吸引资金)、生态项目溢出(扩大影响力)和造富效应(制造 FOMO)形成三位一体的市场策略,迅速在竞争激烈的代币发射市场中脱颖而出。 2、Believe相对于PumpFun的优势在哪? 除了市场策略外,Believe平台本身也有诸多优势。 (1)更低的参与门槛: Believe 通过 X 平台一键发币和法币入金,吸引了大量 Web2 用户,尤其是对区块链不熟悉的社交媒体用户。 相比之下,PumpFun 要求用户具备基本的加密钱包操作能力,限制了其用户群体。 (2)社交驱动的代币经济: Believe 将代币创建与 X 平台的社交影响力深度绑定,用户可以通过社交互动快速推高代币热度。 这种机制不仅降低了营销成本,还让项目更贴近热点和社区需求。 PumpFun 则更多依赖链上交易和社区自发推广,社交属性较弱。 (3)更高的项目质量与透明度: Believe 通过社交信号筛选项目,开发者收益仅占 5%,降低了砸盘动机。 此外,代币创建需绑定 X 帖子,信息上链后不可篡改,增强了透明度。 PumpFun 则因项目质量参差不齐、透明度较低,经常出现“软 rug pull”和开发者操控的问题。 关于两者对比,总结一下: Believe:低门槛、强社交、低费用、高透明,适合 Web2 用户和长期项目。 PumpFun:更成熟的 Solana 生态,但门槛高、费用贵、质量不稳定。 3、到底怎么参与Believe平台的热潮? 目前 Believe 平台刚出来没多久,所以本身还是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比如首页只能展示少量热门项目,新币发布后并不自动上架到原生列表,用户常常漏掉第一波机会。 而且Believe只是一个代币发射平台,无论是 Believe 官网,还是市场上其他扫链工具,只能看到believe发行代币的链上交易,无法告诉用户币种究竟还在内盘阶段,还是已进入外盘。 所以市场有强烈的需求需要一款好用的交易工具。 Bitget是首个上线 Believe 内盘交易的钱包。 @Bitget_zh @BitgetWalletCN @BitgetWallet @xiejiayinBitget @ 打开 BG 钱包首页,就能一键查看所有新发项目的热度、创作者主页、上线时间,并且直接交易。 使用教程如下: 1️⃣ 首页进入: 打开 BG 钱包首页,点击“Believe 新市交易上线!”Banner,进入Believe内盘系统 2️⃣ 三大专区: 新创建:刚部署的新币,初始池子 & 打满进度可查即将开盘:即将进入内盘,抓节奏的核心窗口 已开盘:配合外盘涨跌和流动性评估 3️⃣ 有多维数据展示:点击任意项目,可查看 创始人主页、粉丝量、热度评级 AI自动生成的项目介绍 内盘进度条 & 是否毕业状态 实时涨幅 & K线行情 4️⃣ 自定义排序/筛选: 支持按创建时间、粉丝量等维度排序 可限定时间区间(5分钟~7天)精准定位窗口 支持 推特 蓝V/金V筛选,更快判断创始人质量 5️⃣ 一键交易:支持直接跳转 BG Swap 交易页,无需复制CA、无需切换应用 BG 钱包是目前唯一将Believe相关资产的“发现 - 判断 - 交易”全部整合在一屏内完成的产品。 整体使用起来非常丝滑,大家可以来体验下。 很多人可能还没开始研究 Believe 是什么,但是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已经可以使用Bitget钱包进行交易了。 信息差等于机会等于赚钱!
Show more
0
30
72
7
《RWA、PayFi、DePIN的出现代表Web3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过往几轮周期中,都是在做链上基建和各类机制的创新,比如DeFi,为代币引入了配套的链上金融体系,或者像GameFi、SocialFi等,都是纯链上、纯线上的应用。 但是在这一轮周期中,我们突然发现没有什么新叙事了,唯一出现的就是meme币,链上成了一个大赌场。 这就代表了纯链上机制创新的匮乏,我们行业需要走向链下,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金融系统,而是与现实世界融合。 RWA(现实世界资产上链)、PayFi(去中心化支付金融)、DePIN(去中心化硬件)这些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的新叙事应运而生,并为链上引入了全新的资产类型。 1、RWA赛道最值得关注的项目:Pharos Network 蚂蚁链前CEO出来创业做了新公链Pharos,同时还拉来了一帮蚂蚁系的技术开发团队。@pharos_network 也正是这样的团队背景,Pharos与蚂蚁集团建立了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定位主要是RWA,将实体资产引入链上。 Pharos与蚂蚁的关系类似于Sui/Aptos与Meta之间的关系。 既然国内企业不能做公链,那技术团队独立出来自己做一条公链。 虽然名义上不是蚂蚁自己做的公链,但是实际上又与蚂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称得上是“嫡系”项目了。 Pharos的诞生,是蚂蚁集团按捺不住野心的产物。 也是借助RWA浪潮,做出的一次新的探索。 从香港政策放开,到蚂蚁这样的传统互联网巨头入局,我们可以看到大环境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Pharos对全球Web3生态而言,它是一股新力量,我们就来看下这股新力量会催生出什么样的新东西。 这里必须恭喜一下菠菜老师 @bocaibocai_ 入职Pharos,成为RWA 亚太战略负责人! 菠菜老师对RWA赛道有很深的研究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加盟Pharos可谓是强强联合! 2、PayFi赛道最值得关注的项目:Huma Finance Web3支付毫无疑问是今年最火的赛道,这里的支付其实是特指稳定币跨境支付。 很多企业已经杀入了这个市场,那我们普通用户怎么喝到汤呢? 此时,一定要关注到稳定币支付赛道的衍生产品PayFi(支付+金融),其龙头是Huma Finance。 @humafinance Huma Finance不只是PayFi赛道龙头,还是最高质量的RWA! 这是少有的普通用户可以参与的项目。 Huma Finance的创始人本身就是连续创业者,且在支付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Huma Finance的商业模式非常健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稳定收入和现金流。 Huma Finance的创始人明确提出了Huma的相当大的代币份额会直接给到社区。 总的来说,Huma Finance这个项目有很强的团队背景+成熟的商业模式+明确的空投预期=大毛预警! 3、DePIN赛道最值得关注的项目:ICN ICN是第一个分布式可组合的云服务平台,是DePIN赛道的重要创新,并已在Web2实际业务市场中取得成功。 @ICN_Protocol 为什么ICN与其他DePIN项目不同? 因为它代表了DePIN赛道的全新升级! ICN = Web3 + AWS:一个拥有稳定收入、客户基础和节点分红的去中心化云平台。 ICN立足于DePIN(去中心化实体基础设施)赛道,其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其他Web3协议,更直接挑战Web2的云计算巨头。 当前的Web3生态系统仍严重依赖Web2云平台:去中心化应用部署在AWS、数据库托管在GCP,甚至节点运行也依赖中心化服务。 ICN的使命不仅是"整合三大功能",更是为Web3打造独立自主的云平台生态。 总结一下 Web3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停滞,而是在曲折地缓慢发展。 RWA、PayFi、DePIN这些新叙事和以往的叙事都不同,由于要深入到链下的现实世界、深入到具体的实际业务场景,所以复杂度高很多,这就是所谓的“深水区”。 不同国家地区的合规要求都不一样,不同业务的上下游链条非常长,因此Web3项目们如果想要真正实现与现实世界的融合,需要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联合上下游做整合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真正跑通整个业务流程。 等待量变积累后的质变。 而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怎么才能参与这场浪潮呢? 其实就是抓赛道龙头,深度参与上文提到的三个热门赛道的龙头,从而吃到早期发展红利! 这里再重复一下: RWA赛道最值得关注的项目:Pharos Network,这是华人力量的RWA公链。 PayFi赛值得关注的项目:Huma Finance,投项目就是投人,其创始人的格局和行业经验都值得信赖! DePIN赛道最值得关注的项目:ICN,这是Web3世界的AWS,有真实用户数据和收入,正在重构Web3基建! 抓住龙头项目,就是上车呼啸而来的未来趋势!
Show more
0
23
52
7
《RWA、PayFi、DePIN的出现代表Web3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过往几轮周期中,都是在做链上基建和各类机制的创新,比如DeFi,为代币引入了配套的链上金融体系,或者像GameFi、SocialFi等,都是纯链上、纯线上的应用。 但是在这一轮周期中,我们突然发现没有什么新叙事了,唯一出现的就是meme币,链上成了一个大赌场。 这就代表了纯链上机制创新的匮乏,我们行业需要走向链下,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金融系统,而是与现实世界融合。 RWA(现实世界资产上链)、PayFi(去中心化支付金融)、DePIN(去中心化硬件)这些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的新叙事应运而生,并为链上引入了全新的资产类型。 1、RWA赛道最值得关注的项目:Pharos Network 蚂蚁链前CEO出来创业做了新公链Pharos,同时还拉来了一帮蚂蚁系的技术开发团队。@pharos_network 也正是这样的团队背景,Pharos与蚂蚁集团建立了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定位主要是RWA,将实体资产引入链上。 Pharos与蚂蚁的关系类似于Sui/Aptos与Meta之间的关系。 既然国内企业不能做公链,那技术团队独立出来自己做一条公链。 虽然名义上不是蚂蚁自己做的公链,但是实际上又与蚂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称得上是“嫡系”项目了。 Pharos的诞生,是蚂蚁集团按捺不住野心的产物。 也是借助RWA浪潮,做出的一次新的探索。 从香港政策放开,到蚂蚁这样的传统互联网巨头入局,我们可以看到大环境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Pharos对全球Web3生态而言,它是一股新力量,我们就来看下这股新力量会催生出什么样的新东西。 这里必须恭喜一下菠菜老师 @bocaibocai_ 入职Pharos,成为RWA 亚太战略负责人! 菠菜老师对RWA赛道有很深的研究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加盟Pharos可谓是强强联合! 2、PayFi赛道最值得关注的项目:Huma Finance Web3支付毫无疑问是今年最火的赛道,这里的支付其实是特指稳定币跨境支付。 很多企业已经杀入了这个市场,那我们普通用户怎么喝到汤呢? 此时,一定要关注到稳定币支付赛道的衍生产品PayFi(支付+金融),其龙头是Huma Finance。 @humafinance Huma Finance不只是PayFi赛道龙头,还是最高质量的RWA! 这是少有的普通用户可以参与的项目。 Huma Finance的创始人本身就是连续创业者,且在支付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Huma Finance的商业模式非常健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稳定收入和现金流。 Huma Finance的创始人明确提出了Huma的相当大的代币份额会直接给到社区。 总的来说,Huma Finance这个项目有很强的团队背景+成熟的商业模式+明确的空投预期=大毛预警! 3、DePIN赛道最值得关注的项目:ICN ICN是第一个分布式可组合的云服务平台,是DePIN赛道的重要创新,并已在Web2实际业务市场中取得成功。 @ICN_Protocol 为什么ICN与其他DePIN项目不同? 因为它代表了DePIN赛道的全新升级! ICN = Web3 + AWS:一个拥有稳定收入、客户基础和节点分红的去中心化云平台。 ICN立足于DePIN(去中心化实体基础设施)赛道,其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其他Web3协议,更直接挑战Web2的云计算巨头。 当前的Web3生态系统仍严重依赖Web2云平台:去中心化应用部署在AWS、数据库托管在GCP,甚至节点运行也依赖中心化服务。 ICN的使命不仅是"整合三大功能",更是为Web3打造独立自主的云平台生态。 总结一下 Web3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停滞,而是在曲折地缓慢发展。 RWA、PayFi、DePIN这些新叙事和以往的叙事都不同,由于要深入到链下的现实世界、深入到具体的实际业务场景,所以复杂度高很多,这就是所谓的“深水区”。 不同国家地区的合规要求都不一样,不同业务的上下游链条非常长,因此Web3项目们如果想要真正实现与现实世界的融合,需要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联合上下游做整合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真正跑通整个业务流程。 等待量变积累后的质变。 而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怎么才能参与这场浪潮呢? 其实就是抓赛道龙头,深度参与上文提到的三个热门赛道的龙头,从而吃到早期发展红利! 这里再重复一下: RWA赛道最值得关注的项目:Pharos Network,这是华人力量的RWA公链。 PayFi赛值得关注的项目:Huma Finance,投项目就是投人,其创始人的格局和行业经验都值得信赖! DePIN赛道最值得关注的项目:ICN,这是Web3世界的AWS,有真实用户数据和收入,正在重构Web3基建! 抓住龙头项目,就是上车呼啸而来的未来趋势!
Show more
0
23
52
7
《聊聊腰尾部交易所的竞争局势:小交易所们究竟该如何生存呢?》 除了币安和OKX这样的顶级交易所,其实我们市场中还存在一堆腰尾部的交易所在激烈竞争。 这些交易所的竞争手段主要采取的是两个策略: 一是深耕山寨币和小众交易对; 二是聚焦合约交易,吸引高频交易者。 先说第一个策略: 头部交易所(如Binance)更倾向于主流币种,腰尾部交易所可通过小众币种的现货+合约组合,吸引早期项目支持者和投机者。 头部交易所不能上或者不愿意上的币,小交易所可以上,因此腰尾部交易所依旧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再看第二个策略: 永续合约和期货交易因高杠杆(50倍到200倍)可以吸引专业和高频交易者,带来高交易量和手续费收入。 根据CoinGecko,2024年全球衍生品交易量占加密市场约79%,远超现货交易。 因此,永续合约也是交易所在激烈竞争的业务,很多小交易所也主要在这个领域发力。 我们可以看下合约市场的交易所排名: 我们可以看到合约市场的排名和现货市场的排名差异很大。 最近,就看到了一个信息:老牌交易所BitMart @BitMart_zh 搞了一个滑点守护计划,滑点≥0.05%全额赔偿。这个活动主要针对USDT永续合约交易者,降低交易风险,提升用户信心。 BitMart的这个竞争手段还是挺有代表性的。 如果想要理解这个竞争手段,我们可以先了解下什么是滑点。 滑点是指在交易执行时,实际成交价格与预期价格之间的差异。 滑点的损耗因交易规模和市场状况而异。对于小额交易,滑点可能仅损失几美元,但对于大额交易或高杠杆的永续合约交易,滑点可能导致数百甚至上千美元的额外成本。 特别是在USDT保证金永续合约交易中,由于杠杆放大效应,滑点的影响会被进一步放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侵蚀利润。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会觉得只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中才存在滑点。 其实无论是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流动性池模式,还是中心化交易所(CEX)的订单簿模式,滑点问题都会存在。 DEX的滑点主要源于流动性池的深度和价格曲线,CEX的滑点则与订单簿深度和市场波动密切相关。 对于CEX用户,尤其是永续合约交易者,BitMart的滑点守护计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全额赔偿机制可以让交易者更安心。 通过BitMart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腰尾部交易所到底在哪些方向发力。 一句话总结:就是为交易者构建一个“山寨币乐园”和“合约乐园”,比拼上币速度、比拼合约交易体验。 谁能做到这些,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可以对腰尾部交易所的竞争态势持续保持关注。
Show more
0
0
1
0
《OKX DEX 重启服务了:本次重启有哪些升级呢?后续市场又会如何变化呢?》 OKX给竞品们留出了一个多月(准确说是49天)的发展窗口期,在这段时间内,竞品们都在疯狂追赶,主要策略就是市场运营手段+产品快速优化。 但是巨大的差距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的。 OKX产品的护城河究竟在哪里呢?OKX的强大之处又在哪里呢?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OKX拥有极其强大的基建,我们在产品中感受到的丝滑体验只是结果,背后是靠很多基建支撑的。 就像我们只能看到冰山一角,海平面下方才是事情的真相,也才能看清楚一个巨无霸的全部。 1、先了解下Web3钱包的整体架构 Web3钱包整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1)用户界面层:普通用户日常感知到的产品界面 (2)后端服务层:复杂的业务逻辑 (3)数据层:对链上数据的深入挖掘 (4)链上交互层:数据同步与解析 (5)节点层:获取链上数据的关键设施 (6)公链层:核心在于多链支持 了解这五层之后,我们会发现Web3钱包并不简单,想要做好,想要做到用户体验流畅,需要每一层都做很多事情并且相互配合得很好。 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的很多钱包用起来很卡顿,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阻塞感,典型如MetaMask,就是底层基建没有做好。 当OKX在每一层都追求极致优化(如Gas动态调整、节点自建)时,其他产品还停留在“能用”层面,未深挖用户体验。 这么强大的基建也不是在一朝一夕内建成的,OKX的链上基建可以追溯到2017年,即OKXLink的链上数据服务。 可以说,OKX的Web3服务已经做了近8年时间。 这是极其领先的先发优势,这就是OKX最大的护城河。 2、OKX DEX重启后有哪些升级呢? 本次重启服务,OKX DEX主要是面向合规,增强了安全风控系统。 具体看,就是基于现有的数据基建层,增加了多项能力:主动风控、实时检测、屏蔽系统等。 (1)主动风控:系统通过分析链上交易模式、地址关联性和异常行为(如高频大额转账),提前预警并采取防护措施。 (2)实时检测:新增的“黑地址实时检测与阻断系统”,能够即时识别已知黑客地址或涉嫌非法活动的地址,并在交易发生前进行拦截。 (3)屏蔽系统:屏蔽系统通过IP屏蔽、地址黑名单和多重认证机制,限制非法用户或地区的访问,防止DEX聚合器被滥用。 总的来看,普通用户不会感知到这些升级,因此不会对自己的日常使用造成影响。 但是长远看,这对于OKX DEX后续的合规之路奠定的基础,变相成为了首个合规的DEX,为自己建立了“合规护城河”! OKX DEX重启服务后,市场格局会怎样变化呢? 产品为王,产品体验是产品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目前看,虽然之前竞品们在疯狂抢夺市场,但是OKX DEX凭借其流畅的用户体验还是会将用户们重新吸引回来。 这就是为什么说本次OKX DEX暂停服务,归来后地位依旧稳固,可谓是“王者归来”! @star_okx @mia_okx @Haiteng_okx @Cryptosis9_OKX @Mercy_okx @Cayne_okx @OKX_Yuki @okx @okxchinese
Show more
0
20
9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