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链战争3.0:我们已经进入了后 Layer2 时代》
我们先回顾公链生态的几次大战:
公链战争1.0:Layer1高性能链大战,主要在2018年到2021年期间,涌现了Solana、BNB、Avalanche等一系列的一层高性能链;
公链战争2.0:Layer2二层网络大战,主要在2022年到2023年期间,涌现了Optimism、Arbitrum、zkSync、Starknet等以太坊系二层网络;
如今,Layer2似乎也已经偃旗息鼓,但Layer2的叙事真的过去了吗?
其实,Layer2叙事并未完全消退,而是从之前的“万众瞩目”转向了“实用落地”。
以太坊生态的 Arbitrum 和 Optimism 已稳固占据 L2 市场,目前 L2 的 TVL 仍高达数百亿美元,交易量持续增长。
这表明了,Rollup 作为扩容方案仍有生命力,只是其已经变成了行业基建,变成了空气、变成了水,所以反而不被普通用户们感知。
与此同时,用户和开发者对 Rollup 的期望也在变化:从单纯的“便宜交易”转向更高的性能、更好的互操作性和更灵活的应用场景。
由此,我们已经进入了公链战争3.0:后 Layer2 时代。
在后 Layer2 时代,有几个显著特点:通用链格局已定,应用链纵向发展,多链互操作性则是横向打通。
多链生态已经成为既定格局,那么解决不同链间的互操作性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有很多项目都在解决不同链的互操作性,其中有一个项目非常有意思,正在构建“Rollups 的互联网”,这个项目就是Caldera 。
@Calderaxyz
Caldera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它不试图打造一条“终极链”,而是构建一个“Rollups 的互联网”,让无数条链并存、互连,最终实现区块链的无限扩展。
与传统公链追求“单链霸权”的思路不同,Caldera 更像是一个“基础设施赋能者”,通过 Rollups-as-a-Service (RaaS) 和 Metalayer 解决方案(互操作性),重塑区块链生态的协作模式。
我们可以详细看下这个项目。
1、从扩容到定制:Rollup 的新角色
在公链战争 2.0 中,Rollup 的主要任务是为以太坊扩容。
但在后 Layer2 时代,Caldera 将 Rollup 的角色从“扩容工具”升级为“应用定制平台”。
Caldera提供一键部署的 Rollup 引擎,支持 Optimism、Arbitrum 和 ZK Sync 技术栈,让开发者能快速创建针对特定需求的链。
应用链也是后Layer2时代的发展方向之一,有许多热门方向:
(1)游戏链:如 ApeChain,优化低延迟和高吞吐量。
(2)DeFi 链:如 Manta Pacific,强调低成本和高性能。
(3)AI/DePin 链:如 Bluwhale 和 Spheron,支持数据密集型应用。
这种“让应用变成链”的能力,迎合了多链生态下垂直领域专用链的需求。
即使 Layer 2 的扩容叙事不再新鲜,定制化区块链的趋势正在为 Caldera 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2、Metalayer:多链世界的“粘合剂”
多链格局的形成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链与链之间的孤岛效应。
资产跨链转移缓慢、成本高昂,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协同更是难题。
Caldera 的 Metalayer 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传统的跨链桥,而是一个全栈互操作性解决方案。
其亮点包括:
意图驱动桥接:用户无需复杂操作,系统根据意图自动完成跨链流程。
秒级结算:相比传统桥接的分钟级延迟,Metalayer 大幅提升效率。
在后 Layer2 时代,互操作性已成为区块链发展的核心需求之一。
无论是模块化设计的 Celestia,还是跨链协议如 LayerZero,行业都在探索如何打破碎片化。
Metalayer 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服务于 Caldera 生态内的 Rollup,还能连接更广泛的多链世界,成为一个“互联枢纽”。
这让 Caldera 在 Rollup 叙事淡化后,仍能占据战略高地。
3、生态底蕴:从概念到落地
Caldera 并非纸上谈兵,其生态数据还是挺亮眼的:
TVL超 6 亿美元、交易量超3.7 亿+ 笔、唯一地址超1000 万+,超越部分领先 L2。
更关键的是,主网上运行的 30 条链,覆盖以太坊 L2/L3 的四分之一,支持 Manta Pacific、ApeChain、Kinto 等项目。
这种成熟度让 Caldera 在后 Layer2 时代拥有“先发优势”,无需从零开始构建用户基础。
4、Caldera 的价值再定义
在公链战争 1.0 和 2.0 中,性能和扩容是核心命题。但在后 Layer2 时代,区块链的竞争已转向生态协同和应用落地。
Caldera 的价值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1)定制化赋能:从通用扩容转向专用链创建,满足垂直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2)互操作性核心:Metalayer 将 Rollup 和多链生态连接起来,解决碎片化痛点。
(3)技术灵活性:支持多技术栈(Optimism/Arbitrum/ZK)和多结算层(Hyperliquid/Berachain),顺应行业新趋势。
相比之下,类似竞争对手 AltLayer 更依赖“重质押 Rollup”等创新叙事吸引眼球,但生态规模和实用性尚不及 Caldera。
Caldera 的策略更像“稳中求进”,在 Rollup 基础上延伸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5、后 Layer2 时代的启示
Caldera 的“Rollups 的互联网”愿景,实际上是对区块链未来的一种隐喻。
公链战争 1.0 和 2.0 都在追求“单一最优解”,但现实证明,多链共存才是常态。
Caldera 的横向扩展理念其实在提醒我们:区块链的成功不在于某条链的霸权,而在于协作网络的价值。
如果互联网的崛起源于 TCP/IP 的互联互通,那么区块链的下一阶段,或许也需要一个类似 Caldera 这样的“协议层”来实现多链协同。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
Metalayer 的落地复杂度、多链管理的成本、新兴 L1 的竞争,都可能影响 Caldera 的发展。
但其成熟的生态和前瞻性的设计,已让它在后 Layer2 时代站稳脚跟。
后Layer2时代,大家开始卷多链互通、多链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到底谁能跑出来呢?
我们可以持续关注这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