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小鱼
@yuexiaoyu111
Web3 产品经理 | 项目投研 | 经验分享 🧐 前阿里巴巴产品经理,从互联网大厂到Web3创业公司🚀 微信公众号【岳小鱼】主理人,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累计100万字 💪
Joined October 2022
703 Following    20.2K Followers
《聊聊去中心化AI明星项目0G Labs的隐形战略与发展暗线》 一直都在说AI是未来的主叙事,AI与Crypto到底怎么结合呢? Crypto要结合自身特性解决Web2中AI发展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在AI叙事中占据一席之地。 那当前AI有哪些问题呢? 总结起来,主要有三大痛点:中心化垄断、缺乏透明度和成本高昂。 今天的 AI 大模型(如 ChatGPT)大多由大公司控制,数据和算力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现在有很多Crypto项目正在解决这个问题了,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逻辑,把 AI 的门槛拉低,让普通人也能分一杯羹,这就是DeAI赛道(去中心化AI)。 这不仅是技术创新,其实更是对中心化垄断的一种反思:如果未来是AI的,那AI该是属于谁的? 不是区块链需要AI,而是AI需要区块链。 训练一个模型动辄几千万美元,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 现在很多区块链项目用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把 AI 的核心资源,即数据、算力和模型,进行拆分和分发。 其实,本质上是在重构 AI 的生产关系。 其中最近有一个非常热门的项目叫做0G Labs,正在搭建首个去中心化 AI 操作系统(deAIOS),因此非常值得进行研究。 @0G_labs 1、0G的野心 0G 的核心是个模块化的 Layer 1 区块链,专为 AI 场景设计。 0G Labs 被定位为去中心化 AI 的基础设施提供者,但是看0G的实际市场动作,其实可以发现它的真正目标可能不仅是做“管道工”,而是想悄悄控制整个生态的“流量入口”。 50GB/秒的 DA 吞吐量和 100 倍成本优势确实亮眼,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与 300 多个项目的合作。 这让我想到以太坊早期的打法:先铺底层,再通过生态绑定把开发者锁在自己体系里。 如果 0G 能把 AI 应用的底层资源(数据、算力)变成标配,它很可能成为去中心化 AI 的“事实标准”。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竞争,而是一种生态系统的隐形布局。 2、Conflux 的影子 0G团队背景中,CTO 吴鸣和 Conflux 的渊源是个公开的线索。 那么,自然,0G 在技术栈和人脉上会深度复用Conflux 的经验。 Conflux 的树图结构(Tree-Graph)擅长高吞吐量交易,这跟 0G 的 DA 层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加上商务负责人 Thomas Yao 也是 Conflux 的早期投资人,这种“老战友”组合让 0G 在技术和融资上少走很多弯路。 这就是明星团队带来的潜在优势:0G 能够继承 Conflux 在亚洲市场的关系网,尤其是在华人区块链圈的影响力。 市面上很少有人提这一点,如果 0G 能把亚洲的 AI 开发者拉进来,它的生态扩张速度那么将非常有优势,甚至会远超外界预期。 3、对比下其他竞争对手 (1)Bittensor Bittensor 的去中心化神经网络很酷,但它的 $TAO 激励机制有个隐忧:过于依赖社区贡献,可能导致算力质量参差不齐。 0G 团队在设计时可能也会观察到这一点,所以选择了共享质押(Shared Staking)这种更中心化的共识方式,确保节点稳定性和性能。 这是个取舍——牺牲了点去中心化理想,但换来了更可靠的 AI 基础设施。 (2)Akash Akash 的去中心化算力市场很实用,但它只解决“算力供给”这一环,缺少数据和存储的整合。 0G 同样看准了这一点,刻意把 DA 和存储做成闭环。 如果 AI 应用的瓶颈从算力转向数据可用性(这在大数据时代很常见),Akash 就会被 0G 甩开。 0G 的全栈布局像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3)Gensyn Gensyn 的分布式训练很吸引人,但用区块链验证结果带来高昂的计算开销。 0G 的模块化设计有意避开了这个坑:它的 DA 层和存储层分开优化,在验证效率上有天然优势。 如果 Gensyn 的验证成本失控,0G 的低成本叙事会更有说服力。 4、看下0G的代币模型 0G 基金会 2024 年 11 月拿到的 2.5 亿美元代币购买承诺是个大数字,但细节没公开。 大胆猜测一下,这很可能不是一次性现金注入,而是跟早期投资人签了对赌协议:比如承诺在 TGE(代币生成事件)后分批买入 $0G,换取更低的私募价格。 这种操作在 Web3 项目里不罕见,既能锁住资金,又能拉高市场预期。 这背后的逻辑是:0G 想通过代币流动性制造“繁荣”,吸引散户和中小机构入场。 如果推测没错,它的主网上线前可能会有一波密集的社区营销,把测试网数据和 NFT 炒热。 5、关于生态建设 0G 已跟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项目合作,这其实也是它的一个杀手锏。 DePIN 的硬件节点(如 IoT 设备、GPU)天然适合 AI 数据采集和边缘计算。 如果 0G 能把这些节点接入自己的 DA 和存储层,将能够打造出一个“现实世界+区块链”的 AI 生态 这比单纯的链上计算更有想象空间,也能跟 Akash、Gensyn 拉开差异。 还有就是限量 1888 个的“One Gravity” NFT ,官方说是社区门票,实际上这不仅是身份象征,还是未来治理权的预留。 0G 如果想走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路线,这些 NFT 持有者在代币分配或节点收益上有优先权。 这种设计在 Web3 里不算新鲜,但结合 AI 场景,能不能玩出新花样值得观察。 6、总结一下 0G Labs 在去中心化 AI 赛道里不是最显眼的,但它还藏着最深的“暗线”。 从技术上看,它的全栈模块化设计有碾压对手的潜力; 从战略上看,它在生态控制和亚洲布局上有未露的底牌。 如果它能把技术落地,把生态炒热,甚至把亚洲市场抓在手里,0G 就不只是个基础设施玩家,而是去中心化 AI 的“新王”。 我们可以持续关注这个项目。
Show more
0
26
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