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TX暴雷到关税战:揭示筹码结构的双锚效应(重要)
想象你突然失足跌落悬崖,本能的抓住了一跟绝璧处的树枝,虽能暂时缓冲了跌势,但下坠的巨大势能仍可能将你连同树枝一起拖向深渊。此时你发现崖璧上还有一块凸起的石块能让你双脚踩稳,是不是倍感安全?
不要以为我在给你讲一个无聊的假设!因为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同样存在类似的力学平衡机制。我们将通过现实案例来揭示筹码结构如何在BTC回调时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在URPD数据中,筹码堆积区反映了大量资金在特定价格区间买入BTC,显示市场对该价格的认可。当价格下跌时,高位筹码的持有者不愿卖出,如同“崖壁树枝”减缓下跌速度;低位筹码的持有者期待反弹,如同“凸起石块”提供支撑。这两股力量共同作用,形成价格的强力支撑。
(图1)
如图1,2024年6月BTC在$39,000-$43,000区间有一个占总流通8%的筹码密集区(下支撑区),在$60,000-$68,000区间有一个占总流通12%的筹码堆积区(上阻力区)。
这两个由市场共识形成的作用区间,在随后7-8月遭遇德国政府抛售、日元套息平仓等黑天鹅冲击时,成功构建出43k−60k的价格缓冲带 —— 低位筹码惜售形成的"基石支撑",与高位筹码躺平形成的"悬臂阻力",共同遏制了价格破位的风险。
2024.8.5 BTC价格最低到$49,000,落在两个筹码堆积区的中间区。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个巧合,那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图2)
这种“力学平衡机制”在极端压力测试中更具说服力。2022年11月FTX暴雷期间,$6,000-$10,000(总流通的13%)和$18,000-$22,000(总流通的19%)形成的高低2个筹码密集区。
2022.11.9 BTC价格最低到$15,500,也正好落在两个堆积区的中间区,印证了即便在流动性枯竭的极端市场,筹码结构仍展现出惊人的价格锚定效应。
🚩以上是2个正面的案列,我再举个反面的例子......
(图3)
2022年3月BTC从$69,000的高点一路回调,并在$35,000-$45,000之间横盘整理近2个月。此时市场上也有2种意见的分歧,一是认为这只是牛市正常回调,企稳后有望再破新高;另一种认为这里是下跌的中继,市场已进入熊市周期。
如果我们从筹码结构的角度来观察,可以发现高位区间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堆积区,筹码在$25,000-$66,000的横坐标轴上几乎是被均匀的分配。这就意味着在下跌时没有“树枝”的缓冲,而此时“石块”的位置在$6,000-$12,000(总流通的16%),距离当前价格还很远。
没有了双作用力,也就没有支撑效应;因此一旦产生恐慌情绪,价格会跌的很快。从体感上就是进入熊市了。
🚩现在你是否有想到了什么?没错,接下来我们要说重点......
(图4)
以上2个案例对当前市场格局同样具有启示性:2025年4月关税危机下的筹码结构显示,在$60,000-$70,000区间(流通量的11%)与$93,000-$100,000(流通量的11%)形成对称支撑结构。
参考历史压力测试数据,即便遭遇重大宏观冲击,这种高低筹码密集区的分布结构在理论上可将价格波动约束在$70,000-$93,00的箱体区间。只要筹码结构未被破坏,新的底部共识会有很大的概率将在上下两个筹码密集区的中间产生。
如果该平衡机制仍然有效,那么$70,000的BTC将是一个不会轻易被触碰的底线。
-------------------------------------------------
🚩写在最后:
URPD 数据提供了筹码成本、市场情绪和投资者行为等关键信息,对分析行情趋势至关重要。每当市场极度悲观时,观察牛市周期中的筹码结构是否被破坏是理性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依据。
然而,任何分析都无法保证100%的准确性。我们只能依赖数据变化、逻辑推导以及过往经验,来判断哪种情况的相对概率更高。目前,是“周期性走熊”还是“阶段性调整”的两种可能性中,我认为是后者的概率更大。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忽视宏观上的不确定性对市场产生的严重冲击,或导致BTC脱离当前的作用区间,使双作用力失衡,稳定性被破坏。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市场进入长期熊市的概率将会大增(至少目前没有)。
‼️ 我的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建议 ‼️
-------------------------------------------------
本文由 #
Bitget# |
@Bitget_zh 赞助
链上视角:BTC三段下跌中的投降行为分析
在行情快速下跌时,投资者通常会将筹码转入交易所卖出。其中部分仍有盈利,属避险心理;而以亏损卖出的,则反映出典型的投降行为——没有投降,就没有底部。因此,跟踪每轮下跌中的投降程度,将有助于我们判断当前市场情绪的导向。
“转入交易所的已实现亏损金额”是衡量市场投降程度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我主要以Binance、OKX与Coinbase三家头部交易所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因其流动性更好,能承接大额资金的进出,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市场情绪变化。
从今年2月以来,BTC共经历了三段较为显著的恐慌性下跌,分别为2/25-2/28、3/10-3/13,以及4/7-4/10。以下是我统计的前后几天内的恐慌性抛售数据:
(图1)
图1是OKX的数据。可以看到2/25-2/28第一段下跌时恐慌程度最严重;合计亏损3,885万美元。随后在3/10-3/13的二段下跌所产生的已实现亏损开始减弱,合计亏损1,967万美元。虽然二段比一段的跌幅更深,但大多数恐慌情绪已在首次下跌时得到释放,势能逐渐减弱的。
在4/7-4/10的第三段下跌中实现亏损为2,224万美元;三次下跌OKX的亏损金额都相对较小,推断主要是以中小型投资者群体为主。因后两轮实际产生的亏损金额变化并不大,说明该群体的情绪逐渐趋于平稳。虽然止损意愿较强,但并不形成踩踏。
(图2)
图2是Binance的数据。Binance作为全球第一,交易深度最好,也会是众多大资金的首选。从数据上看,在第一段下跌转入Binance的已实现亏损极大,合计为1.39亿美元;随后二段下跌的亏损金额为4,392万美元;三段下跌的亏损金额为5,890万美元。同样也是二段明显小于一段,且后两轮亏损金额变化相对较小。
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前述观点:一段下跌势能最强,投降程度最为严重,同时也释放了市场中大部分的恐慌情绪;而三段下跌所引发的恐慌程度介于前两次之间,反映出当前市场情绪依然脆弱敏感,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发投资者的心理波动。
(图3)
图3是Coinbase的数据。虽然Coinbase的现货体量肯定不如Binance,但我们可以看到在三段下跌中转入Coinbase的实现亏损远超其它两家的总和。
尤其是2/25-2/28那波亏损达到夸张的5.53 亿美元,这很可能是一些机构(或鲸鱼)的资金在止损离场。随后二段下跌的亏损金额是2.57 亿美元,三段是1.66 亿美元,呈现出逐次递减的趋势。
说明2点:1、在本轮回调中恐慌性出逃最为严重的是美国投资者,其中原因小伙伴应该也都知道。2、后两段下跌产生的亏损明显下降,说明“大头”已砍完,抛压逐渐减弱。
-------------------------------------------------
🚩总结:
1、Binance 和 OKX 的后2段数据略有反弹,但不极端,说明投资者仍有犹豫,但投降没有造成踩踏。
2、美国投资者是这次恐慌性抛售的主角,从规模上看应该有鲸鱼或机构的资金出逃。
3、第1段恐慌最强,属于深度情绪释放期,尤其体现在美国区的机构端。
4、第2段仍偏悲观,但属于恐慌释放的中后期,杀跌势能减弱。
5、第3段市场似乎对下跌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恐慌,短期情绪已部分钝化。
如短期内不再有更严重的利空事件发生,投降性抛压减少,BTC可能会进入横盘/震荡筑底到尝试反弹的节奏。
-------------------------------------------------
‼️ 我的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建议 ‼️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