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希望不要引起罵戰
最近在推特看到有人噴 PayFi 跟 RWA 是假敘事
我也思考很久
RWA 可能會被證偽
因為它的概念還是無法超脫現在的各國的監管法規
所以只能把某些傳統金融優質資產映射到區塊鏈上讓用戶去投資
概念很先進很新穎,但實際上要執行困難很大
巴菲特也曾經表態過他要一堆比特幣做什麼?
他寧願花450億美金買房地產租給人收租金
花450億美金買地種食物賣出去產生收益
也不願意花25U買下房間內所有人的比特幣
所以
@plumenetwork RWAFi的出現,可能可以突破目前框架,將 RWA 合規化,但也可能最終還是受制於各國的監管法規淪為泡沫。
但 Payfi 它本身就有很強的需求性,因為你賺那麼多的虛擬貨幣,最終不就是要拿來出金變現,或是透過消費改善目前生活品質?
如果 Payfi 能直接用 BTC、ETH、USDT 等虛擬貨幣支付你生活一切開銷,那麼你出不出金也無所謂了。
不然我在台灣出國只能帶10萬元等值台幣出去,如果要去其他國家待比較久,身上法幣換光就只能用信用卡,但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使用信用卡,當地小吃攤販、飲料店可能只收現金,加上信用卡也是有額度限制。
如果 Payfi 發展起來,可以透過 Dapp 或是 U卡,就能輕鬆用你錢包的虛擬貨幣支付了 ,出國就不會受到可攜帶法幣的額度限制。
像是跟
@animocabrands 合作的
@sleap_io ,可以在泰國用 BTC、ETH、USDT 等訂房,其他 DAPP 也可以用 TG 支付 Uber,雖然目前很多東西都只限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但是一旦發展起來,其帶來的便利可能會超過你的想像,這也是資產去中心化的體驗。
加上之前去濟州島玩,晚上到附設賭場兌換籌碼時,韓元不夠,我那時就儲值 USDT 到U卡去 ATM 領一些韓元出來小玩。
但是還是建議多準備幾張不同家的U卡,因為後續去超商買東西的時候發現突然在額度足夠的情況下無法提款,近期我也在考慮入手一張
@0xinfini 的卡 ,這樣配合
@MorphLayer 的黑卡應該就夠全面了。
因此我非常看好 Payfi 賽道,不是因為敘事炒作,而是確實幣圈人有這個需求,你如果滿手U的情況無法大量出金,那你也一個管道可以直接消費你手上的U,不必擔心有U無處花的問題。
重點來了,自從錢包被盜後小弟目前沒有多少U了,街邊乞丐一個😅
綜合以上的觀點,我建議真的多看看東南亞那邊區塊鏈的發展,當他們的 Payfi 經濟體系完全成型,其他各國就可能會思考跟進,幣圈真的不要有任何偏見。
Payfi 跟 RWA 雖然還在起步,但未來的是誰說得準呢?
@MyStonks_Org 跟
@KLK_Foundation 也都在努力發展中,一旦成功幣圈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將徹底改變 虛擬貨幣為人詬病的投機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