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已成年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已成年
$BNB 8年 800美金 8000倍 此刻,艺术已成 @cz_binance
今天重点:牛市周期长线必备—BNB 在你不知道牛市买什么好,又不想错过牛市的情况下! 布局BNB就好,为什么这么说? 1、币安历经多轮牛熊洗礼,值得信赖 2、牛市周期,平台币(尤其币安)嗅觉更灵敏,会提前反映 3、BNB每轮周期的涨幅都领先市场平均值(这轮涨幅已经超过以太和很多其他大市值项目还有很多山寨) 4、持有BNB有额外的收益,福利不断 无论是新人还是老韭菜,在牛市周期持有BNB都是不错的选择,躺平就能超过90%以上的人! (下面的逻辑图,是我3月5日就开始做的,一些事耽误了,延迟发了出来,抱歉啦,) 其实我个人还是很感谢币安的,如果没有币安,94之后行业可能不会发展这么快。 历经两轮牛熊,再到这轮牛市,有很多人在币安上赚到了钱,现货深度,和优质项目的密度依然是cex里面最好的,而从BNB 17年的k线看到现在,也间接反映了币安这些年强劲的发展,更是见证了这个行业的爆发! 币安能做到这么大体量,现货做的这么好,确实也很不容易! 牛市里面能赚大钱的,从来都是现货深度好的大平台,所以希望币安越来越好,也希望大家都能在币安赚到自己的财富! #Binance#
Show more
0
0
0
0
摩根大通分析师表示,受到企业购入和美国州政府支持的推动,比特币在 2025 下半年有望超越黄金上涨。分析师指出,避险交易已成零和博弈,过去三周比特币上涨 18%,而黄金下跌近 8%。Strategy(原 MicroStrategy)和 Metaplanet 等公司持续加购比特币,Strategy 计划至 2027 年再投入 420 亿美元。新罕布什尔州和亚利桑那州等开始将比特币纳入储备资产,加密衍生品市场成熟也吸引更多机构参与。(TheBlock) https://t.co/XybOatkHuo
Show more
0
1
0
0
Infini vs OKX:Web3支付赛道的差异化定位与潜在冲击 引言:PayFi 崛起与两种路线 看这么多人在讲PayFi,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讲到点子上 Web3支付(PayFi)正在成为新热潮。Solana 基金会主席 @calilyliu 提出的 “PayFi” 概念已成行业热点,预示整个 Web3 正转向链下真实消费场景​。 简单来说,PayFi 主打让加密货币在日常生活中「能赚能花」,不仅局限于交易投机。 本文聚焦两股不同力量在该赛道的探索:新锐初创 @0xinfini 和头部生态 @okxchinese 。前者被誉为“Web3余额宝”,以 “U卡+余额宝” 的产品策略,外加 @Christianeth 李爹 和 @0xsexybanana 郡主 两位大佬的鬼才营销快速出圈;后者今天正式推出产品,但凭借自身 Web3钱包生态 和 交易所体量,被视作有望打造“链上支付宝”的巨头选手。两者截然不同的定位与策略,将从不同层面冲击加密支付(PayFi)赛道。 Infini:“钱包里的余额宝+消费卡”创新 Infini 定位为下一代稳定币数字银行,瞄准支付+理财的 PayFi 场景​。 简单来说,Infini 想做的就是让用户一边存加密资产赚利息,一边随时用于消费。据其官网介绍,Infini 面向大众提供加密支付方式:用户通过 Infini 可即时使用加密货币付款,同时每天获取利息收益;且没有月费、年费等传统银行卡收费。目前平台已推出虚拟卡,后续还将发行实体卡​。这意味着,在Infini的钱包里,稳定币余额每天生息,用户又能像刷银行卡一样便利地消费——难怪有人把它比作「web3界的余额宝」。 Infini 的产品亮点在于其“U卡”与链上理财的结合创新:一方面,Infini 发行为稳定币准备的Visa卡,用户可将稳定币充值进卡,用于线上线下商户消费;另一方面,存放在Infini钱包内的稳定币会自动参与链上收益策略,产生每日利息,类似余额宝让闲钱增值的模式。这套组合赋予用户极佳的使用体验:开卡零成本、充值便捷、消费顺滑​。 Infini 此前与各大加密社区及华语区KOL合作推出联名卡面、免手续费等活动,凭借精美的卡片设计和友好的使用体验,吸引了众多用户关注和喜爱​。 比如在春节期间,Infini 上线了链上发红包功能,用户可直接通过链接赠送稳定币红包,一度与币安等交易所的红包活动比肩。这些接地气的产品玩法迅速培育了用户用币消费的习惯,也帮助 Infini 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用户基础和资金沉淀:截至被曝安全事件前夕,其官方 X 帐号粉丝数突破1万,平台 TVL(总锁仓量)已超过5000万美元。 在产品哲学上,Infini体现出一种“让钱动起来”的理念,即稳定币不应闲置浪费,而要像法币存银行一样日息增值,同时保持随时可用的流动性。这种创新模式的背后离不开对DeFi收益和传统支付接口的巧妙整合:Infini 将用户的稳定币充值资金分散投入多个合作渠道获取收益,包括链上借贷协议(如 Morpho)提供的利息、以美元国债为基础的RWA收益(如 Usual),以及Delta中性策略的稳定币协议(如 Ethena)等​ 。由此,用户资产每天产生的收益来自多元且专业的策略来源,相当于把银行理财搬到了链上。另外在支付侧,Infini选择与Visa/Master等传统网络对接发行卡片,解决了加密货币直接用于线下支付的最后一环。 这种“前端集中、后端分散”的设计,使用户体验高度友好:前端只需使用Infini钱包App和卡片,背后复杂的链上操作都由团队打理。这也反映了Infini团队的产品哲学:用Web2熟悉的壳,包裹Web3创新的核,降低用户门槛。 Infini 的模式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但也引发“可复制性”的讨论。一方面,其“余额宝+信用卡”思路本质上是对传统互联网金融(如支付宝余额宝+借记卡)的加密版复刻,概念上并非不可复制。大型交易所或钱包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组合,将自家稳定币业务与支付卡打通(事实上,https://t.co/XtbRAMHwW9等早有加密Visa卡,只是缺少链上理财部分)。但另一方面,Infini在细节上的领先优势和先发用户基础,仍给予其一定护城河。例如,其团队对DeFi收益渠道的深度对接、对华人市场习惯的拿捏(红包等功能)、以及社区运营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复制。​提到,Infini 创始人 @Christianeth 本身是资深加密玩家和NFT巨鲸,他的人脉和号召力帮助项目早期迅速获取种子用户。这种社区驱动的成长模式使 Infini 积累了一批忠实拥趸,形成初步品牌认同。在目前阶段,竞争者即便仿制功能,要撼动其核心用户群仍需时间。 此外,Infini的尝试也暴露了一些隐忧——例如近期发生的内部工程师监守自盗事件导致近5000万美元资金被卷走。虽然团队承诺由创始人个人垫付全额损失​,及时挽回了用户信心,但也说明快速创新的初创在风控和内控上存在短板。如何在保持创新速度的同时确保资金安全,将是Infini模式复制者必须谨慎权衡的问题。 总的来看,Infini 以初创身份跑出了“快、小、灵”的典型打法:通过差异化功能吸引眼球,用优质体验留住用户,在垂直社区形成口碑发酵。在PayFi赛道初期,它扮演了验证概念、教育市场的先锋角色。那么,面对这样一匹PayFi黑马,行业巨头 OKX 的入场又将走怎样不同的路径? OKX:巨头的“链上支付宝”野心 作为头部加密生态,OKX 拥有交易所和 Web3 两大阵营的丰富资源。虽然其专属的PayFi产品尚未正式发布,但从OKX过往布局可以推测出其战略重心:依托自身强大的Web3钱包生态和海量交易所用户,打造一个合规且闭环的链上支付平台,堪称加密世界的“支付宝”。这种定位与Infini的草根创业路线截然不同,更像是巨头以 “生态级产品” 全面进军日常支付领域的雄心。 首先,OKX 拥有业界领先的 Web3钱包基础。早在近年,OKX就在其交易所App内集成了非托管的多链钱包(OKX Web3 Wallet),并一举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大量用户因为NFT铸造、BRC-20等热点而开启了OKX钱包,在多链时代为OKX积累了可观流量。然而正如分析所指出,目前多数Web3钱包缺乏交易闭环和资金留存机制,往往“只有用户、没有商家”,无法像支付宝/微信那样自成支付生态​。用户资产并不真正留存在钱包系统内(非托管的钱包不托管资金),也缺少金融增值服务​。因此,即便OKX钱包用户众多,其钱包尚未独立成为一个高黏性的金融平台。这正是OKX发力PayFi的机遇:通过在钱包中加入支付和理财功能,形成“存、赚、花”一站式闭环,释放钱包流量的价值。这一点上,OKX与Infini的愿景殊途同归——让用户把钱真正放在Web3钱包里,既能生息又能消费​。 其次,OKX 拥有千万级的全球 交易所用户转化 潜力。相比 @0xinfini 从零开始拓展新用户,OKX坐拥现成的大体量C端用户,只要设计好激励机制,就能将相当一部分交易用户引导至其PayFi产品上。例如,OKX可能会在交易所账户与Web3钱包间打造顺畅的资金通道,让用户一键划转资产用于日常支付或参与链上理财。这种无缝衔接将极大降低用户体验门槛:习惯了OKX的平台用户,无需另装App或学习新操作,即可享受类似“余额宝”的收益和支付服务。而OKX在品牌信任度上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作为老牌交易所,OKX经历多轮牛熊考验,建立了较强的用户信赖。在合规性方面,OKX更是早有布局:2024年9月其新加坡子公司已获当地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大型支付机构牌照,这意味着OKX在数字支付代币服务和跨境汇款等业务上获得了官方认可​。 合规护城河将是OKX推进链上支付的一大优势:有了监管背书,OKX在开拓法币出入金、商户合作等方面将比草根项目更为顺利,也更容易获得主流用户和机构的接受。 再次,从技术和生态角度看,OKX具备全栈式基础设施优势。OKX不仅经营交易平台,还开发了自己的公链(OKX Chain,现在的 X Layer)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这意味着OKX可以在更底层的层面优化支付体验,比如通过自有链提供更快、更低费率的链上交易支持,或通过账户抽象等技术简化支付签名流程等。而其钱包产品本身已支持数十条链、丰富的DApp接入,具备扩展为“链上超级App”的雏形。 如果说Infini是用Web2的皮囊包装Web3内核,那么 @star_okx 很可能选择“从底层链到应用全面打通”的路线,自建一个完整的链上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类比支付宝在Web2中的角色——支付宝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账号体系、资金账户、支付清算网络和金融服务平台的综合体。OKX有能力也有动机去打造类似的全能型链上钱包应用:用户的稳定币等资产由钱包/链上账户托管,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用于扫码支付、转账,或一键参与各种链上理财产品,所有这些操作都在OKX生态内闭环完成。这将真正实现一个“链上的支付宝”愿景,让加密用户体验到与支付宝近似的便利,但底层运行在去中心化网络上。 当然,OKX 产品尚未完全问世(今日上线的更像是早期测试版本),以上描绘带有推测性质。不过行业已有迹象表明头部玩家对PayFi的浓厚兴趣:例如另一交易所巨头 @cz_binance@binancezh 钱包近期公布了2025年PayFi战略,计划把“赚、花、转”功能整合进钱包生态,推动数千万用户将加密资产转化为日常金融工具​。 可见,交易所系钱包正竞相进军这一蓝海。可以预期,OKX 的方案在形态上或许会与Infini有相似之处(如稳定币利息、生息钱包余额),但在运营策略上会更偏向生态联动与合规拓展:可能通过OKX交易所和公链资源,为其PayFi产品导流,并与线下商户、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支付落地。这是一场“以慢制快”的战役——初创可以快速试错抢占心智,但巨头拥有更深厚的弹药和更广阔的战场。 差异化比较:初创 VS 巨头,各显其能 两款产品背靠截然不同的背景,走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具体差异可总结如下: 集中化 vs 去中心化:Infini 虽然利用了去中心化协议获取收益,但整体产品架构偏向中心化服务——用户资金实际托管在Infini平台智能合约或账户中,由团队调配到各收益渠道,这从其遭遇内鬼盗币也可见一斑​。 相反,OKX的方案大概率建立在去中心化钱包基础上(非托管),用户自行保管资产私钥。但需要注意,为实现类支付宝的体验,OKX可能会在去中心化钱包外层增加一层托管/风控措施(例如有KYC的子账户、社恢复等),形成一种“去中心化内核+中心化保障”的混合架构。所以严格来说,两者在集中化程度上各有平衡:Infini更像金融服务提供商,用户把钱交给它打理;OKX则更强调提供基础工具,用户资金仍在链上自主控制,只是在合规要求下接入部分中心化元素。 品牌背书 vs 产品玩法:OKX 背靠强大品牌和庞大用户基数,本身自带信任背书和流量,推广一款新产品的难度相对较小。用户倾向相信OKX的安全和稳定,对其推出的支付产品愿意尝试,这种信任尤其在涉及资金安全时十分关键。Infini 则缺乏知名品牌光环,只能凭借新颖产品玩法和社区运营取胜。事实证明Infini通过红包、联名卡等创意活动成功破圈,就是典型的“以趣味带动增长”策略。当巨头可以用品牌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时,初创则用差异化体验提高用户留存。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品牌优势能带来更广泛的普通用户,但也可能因为产品缺乏亮点而降低用户粘性;反之,玩法有趣能吸引发烧友和早期用户,但要走向大众仍需进一步建立信誉。 快节奏初创 vs 战略级生态:Infini 作为初创公司,决策链路短、迭代速度快,能够敏捷地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方向(例如迅速上线节日红包功能等)。这种快节奏赋予它在细分市场抢跑的机会,但也埋下潜在隐患(安全事故、合规风险)。OKX 属于生态型企业,其产品推出往往经过深思熟虑,被纳入整体战略版图。OKX 推出PayFi服务,很可能是视作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战略级项目,在资源投入、风控合规上都会更充分,节奏上相对稳健。一边是小步快跑、争夺先机;一边是蓄势待发、谋求长远。在PayFi这个新兴赛道,我们将同时见证独角兽创业公司和加密巨头生态的不同创新范式。 对PayFi赛道的潜在冲击:不同层面的共振 无论路径差异如何,Infini 和 OKX 的探索都将为整个加密支付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用户教育:Infini 已经通过实际产品向用户证明了稳定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日常使用并获取收益,降低了普通人对加密支付的陌生感。OKX 若推出类似服务,将借助其庞大用户群,把这一理念普及给更多传统交易用户​。两者都在教育市场:加密货币不止能炒,更能成为日常理财和支付工具。 生态协同:Infini 的模式带动了上下游合作,例如接入 DeFi 协议提供收益、联合社区KOL推广等,促进了多方生态合作。OKX 则有望将交易所、公链、钱包、商户等环节协同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态联动。这将丰富整个行业的协作模式,小团队和大生态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资本和合规加持:Infini 的崛起吸引了风投和社区资金关注,但安全事件也敲响警钟,未来合规和审计将更受重视。OKX 等大型玩家入场,自带雄厚资本投入和合规资源(如支付牌照​),为赛道注入了正规军力量。资本加持意味着更多创新项目将涌现,合规参与则意味着监管层面对PayFi的接受度提升,有利于整个领域长期健康发展。 社区驱动 vs. 主流触达:Infini 的成长依赖于加密社区的口碑相传和用户自发推广,体现了社区驱动的威力。这种草根力量使PayFi概念在圈内迅速发酵。而OKX的加入则标志着PayFi开始触达主流人群——当大型交易平台向其全量用户推出支付功能时,PayFi不再局限于极客圈子,有机会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社区和主流的融合,将加速加密支付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进程。 综上所述,Infini 和 OKX 分别代表了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推动加密支付创新的两种力量:前者灵活多变,以产品创新撬动用户习惯;后者厚积薄发,以生态实力奠定行业标准。两者的差异化竞争不是此消彼长,反而有望形成良性共振——共同拓展市场天花板,在不同人群中培养起使用加密进行日常支付和理财的习惯。当下的PayFi赛道正处起步阶段,Infini这样的初创新星带来激情和创意,OKX这样的巨头玩家带来信心和保障。未来几年,我们或将看到加密版“支付宝”与“余额宝”的百花齐放,其竞争与协作所激发的能量,值得所有关注Web3金融的人拭目以待。 @aixbt_agent @Phyrex_Ni
Show more
0
13
16
2
下午去听了一个关于这次港美股征税的分享,听的我快睡着了,用 AI 整理了一些关键点,有接到税务局电话的可以参考一下,第一批主要是针对 2022 年以后账户有 100 万美金和交易额巨大的用户。 ➤ CRS机制与全球税务信息交换 ​ ❚ CRS核心机制​​ CRS(共同申报准则)要求金融机构收集非居民账户信息,通过本地税务机关自动交换至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金融机构需根据客户填写的自我申报表(CRS表格)及账户信息(如地址、电话、交易记录)判定税务居民身份,并向多国税务机关报送。 ​​​ ❚信息交换范围​​ - 涵盖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投资实体及保险账户。 - 信托架构下,委托人、受托人、保护人及受益人信息均需交换。 - 交换字段包括账户余额、利息收入、股息收益、赎回金额等,但买入成本信息缺失可能增加税额计算难度。 ➤ 中国税务居民认定标准 ​ ❚ 法律定义​​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中国税务居民: 1.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习惯性居住地)。 2. 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居住满183天。 ​​ ❚ 实践争议​​ - 持有中国护照者通常默认为中国税务居民,即使拥有他国永居或海外资产。 - 住所认定不依赖房产或户籍,而基于“习惯性居住”事实(如工作、家庭等)。 ➤ 海外收入申报要点 ​ ❚ 申报范围​​ ​​- 收入类型​​:工资薪金、投资收益(股票、基金、利息)、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含虚拟货币交易)。 ​​- 税率​​:综合所得(3%-45%)、财产转让所得(20%)、已缴境外税款可抵免(需提供完税证明)。 ​​ ❚ 申报流程​​ 1. ​​信息整理​​:梳理所有海外账户(银行、券商、保险)、交易明细及境外公司关联收入。 ​​2. 税额计算​​:区分收入来源国,合并境内收入后按中国税法核算。高频交易需逐笔或合并计算盈利。 ​​3. 申报途径​​: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线下提交《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 ​​ ❚ 风险提示​​ - 未申报或虚假申报可能面临补税、滞纳金(日万分之五)及偷税处罚(无限期追责)。 - 地方税务机关已加强核查,小额账户亦可能触发稽查。 ➤ 常见误区与风险警示 ​​ ❚ 误区1:身份规划可规避CRS​​ 仅持有他国护照或税号无法改变中国税务居民身份,金融机构通过多维信息(居住地、联系方式等)综合判定。 “东南亚小国护照”“离岸公司”等方案易被穿透,部分机构前台承诺与后台操作存在差异。 ​​ ❚ 误区2:离岸架构免税​​ 信托、BVI公司等架构需申报多层信息,离岸企业可能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面临25%企业所得税及20%分红个税。 美国虽未加入CRS,但通过FATCA及双边协定与中国交换信息。 ​​ ❚ 误区3:零申报或无通知即安全​​ CRS信息交换自动化,金融机构需依法上报。未收到通知仍需主动申报,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故意逃税。 ➤ 合规建议与总结 ​​1. 主动申报​​:无论账户金额大小,按法规整理并申报所有海外收入。 ​​2. 专业支持​​:复杂交易(如跨境信托、高频投资)建议咨询税务专家,避免计算错误或遗漏。 ​​3. 警惕“方案”陷阱​​:勿轻信“免税架构”“不交换秘籍”,合规申报是唯一稳妥路径。 ​​4. 关注动态​​:各国CRS执行趋严,OECD持续修补漏洞,长期规划需考虑法规变化。 ​​ ➤ 最后 CRS与国内大数据稽查形成双重监管网,税务合规已成全球趋势。收到税务局电话主动沟通联系,如实际亏损保存好券商结单数据
Show more
0
0
24
1
《Morph: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或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 一、引言:Layer 2当下困境 众所周知,Layer 2 是一个自诞生以来就炙手可热的赛道,Layer 2 作为承载以太坊价值外溢的首要受益方,很多币圈从业者急哄哄地冲向这个赛道,生怕在睡梦中错过财富。 然而,由于大多数 Layer 2 项目缺乏落地应用场景,Layer 2 赛道陷入怪圈——TGE 前,多数公链只能吸引到科学家和工作室通过项目大薅羊毛,项目TVL虚假繁荣;TGE后,网络立刻人去楼空,变成鬼蜮,代币价格也一落千丈。 在牛熊转换的时机下,市场上究竟还有哪些 Layer 2 的后起之秀能够将这场幻梦延续?在白热化的 Layer 2 战争之中,我们想知道以“消费级公链”为口号的 @MorphLayer 能否突出重围?本文将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出发,探讨 @MorphLayer 究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还是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 二、项目概况:Morph,Bitget妈妈生下的小考拉~ 在加密世界,“消费”两个字如同魔法师的咒语,总能让币圈人联想到杠杆拉满、一波暴富、香车美女的好梦,毕竟韭菜们的格言就是“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杠杆踏山巅”;而在现实历史中,Morph 一词来自于希腊神话人物莫耳甫斯(Morpheus),即睡梦之神。 2024 年 3 月 20 日—— @MorphLayer 公链宣布圆满完成19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Dragonfly Capital 领投,Pantera Capital、Foresight Ventures、The Spartan Group、MEXC Ventures、Symbolic Capital、Public Works、MH Ventures 和 Everyrealm 共同参投。 此外,@MorphLayer 还获得 10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投资者包括来自 Polygon、Manta、Galxe、Sei、Nansen、Story Protocol 等项目的创始人,以及 Icebergy、MoonOverlord、NaniXBT、Dingaling 等KOL。 在此之前的 2013 年 12 月,@MorphLayer 已获得加密货币交易平台Bitget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2024 年 10 月 30 日,Morph 正式上线主网。在主网上线后,Morph 活跃用户节节攀升,TVL 也是一路走高,根据 DeFiLlama 数据,截至 2025 年 4 月 12 日,Morph公链的TVL 已达 94M 美元。 根据 Rootdata 数据显示,这只作为 Bitget 争夺公链市场的桥头堡、吉祥物是一只略带抽象的考拉、结合了optimistic 和zk rollup 技术、完全无需许可的 EVM Layer 2 热度持续攀升,其官推Morph(@Morphlayer)当下已获得 86.7 万关注者。 三、深陷指责:卖一万张不可转让的NFT?项目方想钱想疯了! 2025 年 4 月 11 日晚八时,@MorphLayer 因推出 Platinum Soul bound NFT 受到社区和市场的极大争议。 @MorphLayer Platinum Soul bound NFT 是一款不可转让的 NFT,Mint 价为 0.3 $ETH 。该 NFT 涵盖 Morph Platinum Card (Morph铂金卡) 权益、 $Morph 代币(估值5亿美金FDV、TGE 解锁 50%)空投和专属实体卡:一年黑卡服务、VIP 休息室、五星酒店等尊享服务,NFT总量为10000 张,单地址最多购买 100 张NFT。 同一时刻, @Bitget 钱包推出 Morph Platinum NFT 活动并声称这是熊市最后一个参与顶级 IEO 的机会,在 Bitget Wallet APP 赚币中心铸造 Morph Platinum NFT 即可解锁最高 100,000 $BGB 。 然而,尽管宣发力度不弱,X 和 Morph 自身社区中对于Morph 这一举动均有不满声音,有人直呼:卖一万张不可转让的 NFT?空手套走三千万,项目方想钱想疯了!部分Kol(如:@0xBeliever@maid_crypto等)带头对 Morph 痛批:“黑卡打的钱用完了吗,你把接盘的当什么了,狗吗。” 受此类情绪影响,截至 2025 年 4 月 12 日晚八时,该 NFT 自发行起 24 小时仅 Mint 415 张,占总量的 4.15%,情况暂时不太乐观。 那么,为什么 Morph 这一步战略引起了如此之多的不满?项目方在深陷指责时又做了什么事?笔者接下来将带大家回顾一下时间线,使大家对 Morph 有更清晰的了解。 四、Morph 之思:身为 Layer 2,该如何脱颖而出? 2024 年的以太坊 Layer 2 已然极致内卷,新的 Layer 2 怎样才能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呢?有人认为,一条好的Layer 2 必须要做到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吸引用户就必须要找准定位,做出差异化,告诉用户我们和别的 Layer 2 不一样;留住用户就需要真正落地应用、赋能生态收益,让公链上有项目供用户体验。 @MorphLayer 围绕这两点进行思考,最终选择了聚焦用户,打出了消费级 Layer 2 旗号。 @MorphLayer 提出“消费级Layer 2”从某些角度来说是相当取巧的:一方面,主打“消费”使得 Morph 可以涉足的地方很多,从 Web 2 的衣食住行到 Web 3 的链上资产管理,Morph 都可以通过不断建设来逐步覆盖,这使得Morph能够获得很高的估值,同时,只要项目方持续建设,进行拓展,就能够不断地吸引新的用户并留住老用户; 另一方面,世界上所有人都有消费需求,这使 @MorphLayer 的用户市场足够多、足够广,在区块链市场变成存量竞争、恶行循环的当下,通过提供较低门槛和优良无缝的体验,Morph 或许能成为 Web 2 用户进入 Web 3世界的关口。 五、勇闯Payfi:Morph Pay所谓“无缝衔接Web2与Web3” 2025 年 2 月 5 日,@MorphLayer 宣布推出 Morph Pay,这是一个融合 Web 2 银行基础设施与 Web 3 去中心化金融收益能力的综合性金融生态系统。 @MorphLayer 宣称 Morph Pay 将为用户打造一站式 DeFi收益聚合方案,支持加密资产存款年化收益率最高达 30%,用户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操作将 DeFi 收益直接用于日常支付,实现资产增值与支付场景的无缝衔接。同时Morph Pay 将依托于平台层优势,支持多币种支付功能以及谷歌支付和苹果支付。 很显然,两个月前的 @MorphLayer 对未来的期望很好,他们有在真切地希望构建一个用户可以将 defi 收益用于日常消费、在对资产实现完全自主掌控的同时可以达成资产的最大化利用的生态系统。 @MorphLayer 对 Morph Pay 的落地时间期望是本年度第三季度,如果 Morph Pay 真能如 @MorphLayer 所描绘的那般落地,则其未来可期;如若不然,Morph 必将承受生态参与者的怒火,Morph 的推广者 Bitget 也将遭到信任危机。 六、白名单轮:三千张Morph Black NFT的破圈营销,买到即是赚到! 2025 年 3 月 27 日,Morph 推出 Morph Black Card,这张 Morph Black Card (Morph黑金卡) 及其权益可通过限量Morph Black NFT 获得,限量 NFT 铸造于北京时间当晚八时开始,限时 24 小时,限量 3000张,Mint价格为0.2 $ETH 。 需要注意的是,Mint Morph Black NFT 需要白名单方可Mint,对于散户,白名单可通过参与 Morph 相关生态及活动获得;对于 Kol,白名单可以通过和 Morph 联系,帮助Morph 宣传获得。 Morph 宣称 Morph Black Card 提供一系列远超传统金融产品或普通加密卡的权益,包括: 1.30% 黑卡专属 Defi 收益 2.Web2 现实世界高端权益 1)0.3%的最低加密-法币兑换费率,最高支持1M USDT提现,实现加密到法币无缝转换 2)22g黑金铁卡(此处注意是“黑金铁”卡,并非“金”卡),彰显尊贵身份,每笔消费实现 1%现金返还 3)终身免年费,并提供Aspire私人礼宾服务 该NFT为用户带来的额外价值包括: 1.Morph生态系统专属特权 1)优先分配:持卡用户将获得 Morph 及合作伙伴未来代币、NFT 及其他资产的特别配额 2)生态空投:持 NFT 者将享受最高级别生态项目空投,如BulbaSwap、Momodrome等 2.Web3行业峰会免费门票和VIP体验 1)Morph Black NFT持有者可获得 Morph、Foresight News、Foresight Ventures、The Block 峰会活动门票(Morph号称其价值 $5,000+) 2)Morph Black NFT 持有者可免费参与行业领袖的独家社交活动及VIP派对等 Morph 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晚八时开始的限量 3000 张Morph Black NFT 铸造活动于 3 月 28 日晚八时全部完成。Morph 表示此次铸造是获得 Morph Black 黑卡特权和Morph Pay 生态系统权益的唯一途径(注:这后续成为黑卡社区质疑之点)。 Morph Black NFT 3 月 28 日在 OpenSea 上地板价最高超1.4 $ETH ,24 小时成交量超越 BAYC 和 Crypto Punks 等项目。2025 年 4 月 13 日,该 NFT 总交易量 974.45 $ETH ,最佳报价 0.97 $ETH ,地板价 1.04 $ETH ,相较 mint 价格涨幅 520%。持有者若选即时转售,当下即可实现单张 0.8 左右 $ETH 的利润。 3 月 29 日,BulbaSwap 向 Morph Black 持有者空投16666.66 枚 $bAI 代币(当下已上架Bitget交易所), $bAI 在空投时价值约合 400 人民币,上所后最高价为0.0075 USDT,单次空投理论最高价值 125 USDT。 无论如何,可以明确的是,参与本轮mint的Morph社区成员都获得了不菲的利润。可以明确的是,项目方有在做事,也有在做市。 七、隐忧:三千张卡,项目方如何护盘?Payfi又是否真能改变NFT颓势?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在 Morph 社区为 Morph Black NFT 价格上涨欢喜的同时,X用户Lucky(X:@qndy01)对Morph Black 的后续发展提出担忧:“之前的黑卡如果不是项目方拖底估计早就破发了,说什么销售一空,有经验的去看看榜一持有地址0xbb5b742156df1fd58b87d15701a7096a008e8cb9项目方的。” 笔者在 @opensea 上调研发现,Morph Black 持有量排行榜第一名地址的确如其所言,为0xbb5b742156df1fd58b87d15701a7096a008e8cb9,该地址当前拥有 1035 张 Morph Black NFT,占 Morph Black 总量的 34.5%,预估值 1003.95 WETH,超排行榜第二名地址 1025 张,该地址为项目方所有无疑。 项目方毫不掩饰地使用单一地址回收市场上三分之一抛售的NFT说明了很多事情: 1⃣如果你不看好 Morph 后续发展,那么你可以说:限量发行制造稀缺幻觉,空投承诺刺激接盘冲动,而所谓“特权”不过是薛定谔的猫——既看不见又必须信其存在。Morph把很多白名单都给了 Kol 而非真实用户,Kol 在帮 Morph 打完广告后即进行抛售,项目方面对如此大的抛压只能自讨苦吃进行回购。月底一结算,这波 Kol 得了MVP,Morph 连躺赢狗都算不上。 2⃣如果你看好 Morph 后续发展,那么你可以说:虽然Morph Black NFT 一经 mint 就遭遇极大抛压,但是 Morph 项目方一直在用真金白银托底,把价格护住了。Morph 极其坦荡地使用单一地址向社区告知:用户们放心好了,我们一直有在做事!我们非常有实力!我们不怕抛售!Morph Black 的价格不会崩!Morph 这个项目也不会崩! 一个只有项目方护盘的项目注定走不远,Morph 的黑卡还是需要交到真实用户的手中。Morph 为了让当下的用户留住黑卡、潜在的用户拥抱黑卡,想出了如下方法: 1.空投:从 3 月 28 日晚八时至 4 月 13 日晚八时,半月之内,Morph Black NFT 持有者收到 Morph 空投共一轮,空投为 16666.66 枚 $bAI 代币。Morph 承诺 NFT 持有者未来还会有多种代币空投,但具体空投时间和价值 Morph 暂均未对外公布。 2.质押:4月10日,Morph Black NFT 开始质押。Morph Black NFT 质押时长为三个月,期间无法取消质押和卖出。Morph 对外宣称:现在开始质押,坐享奖励,无需操作,收益自动到账!同日,Morph 生态去中心化交易聚合器 BulbaSwap 的代币经济模型中代币总供应量的 5% 将空投给 Morph Pay 生态用户。该空投计划分两部分构成,首批空投 2.4% 给 Morph 黑卡 NFT 的锁仓用户(注:未质押用户不能得到此轮空投)。 尽管因为众多消息未曾对外公开、不质押无法获得空投、质押后锁定期过长而遭到少部分人“问候”,大多黑卡用户在 4 月 11 日前依旧对 Morph 呈包容态度——在这样的一个熊市里遇见一个有在护盘、有在拉盘的项目方,我还要什么自行车? 八、铂金惨案:当Soulbound NFT变成Morph自身的“灵魂镣铐” 在 Morph 中文发布 Morph Black 质押消息后仅一天, Morph 中文于 4 月 11 日高调推出 Platinum NFT,却遭遇史诗级翻车和公关危机。 这款 Soulbound(不可转让)NFT 打着“提前锁定Morph代币分配,铸造Platinum SBT享空投配额”、“估值$5亿FDV、TGE 解锁 50%”、“全面接入Morph Pay生态”等旗号,Morph 本以为能够通过系列福利点燃市场,却反被用户痛批,项目负责人之一更是直接在 X Space 上失声痛哭。 与黑卡相比,铂金卡的两大“骚操作”或是点燃民愤的导火索: 1. 灵魂绑定: 不可转让的设计让NFT彻底丧失流动性,部分用户认为,他们一旦购买此类 NFT 便将沦为永久性接盘侠。 Soul bound(绑定灵魂)还是 Soul trapped(束缚灵魂)?这在 Morph 生态没有跑出什么真正出彩的东西之前当真难以确认。 2. 价格和权益: 对于没有拿到 Morph 黑卡的人来说,在 mint Morph 铂金卡之前,他们会有以下困惑: 1⃣为什么面向高净值用户的黑卡的 mint 价格是 0.2ETH,作为大众化产品的铂金卡的 mint 价格却是 0.3ETH?为什么项目方觉得估值有五亿美元? 2⃣为什么黑卡可以进行交易和转让,花了更多钱的铂金卡却不可以? 3⃣为什么 defi 收益、出金限额、年费、转换费、消费返点等内容项目方至今尚未公布? 对于已经获得 Morph黑卡的人,他们会有以下烦恼: 1⃣Morph 在 Morph Black NFT 铸造时承诺,此次铸造是获得 Morph Black 黑卡特权和 Morph Pay 生态系统权益的唯一途径,那现在不通知社区就发行一万张能享受权益的铂金卡又是怎么回事?之后会不会又不告诉我们就发行白金卡、紫金卡、锡金卡? 2⃣黑卡都还没有落地就立刻发新卡,项目方是不是发 NFT尝到甜头了? 九、生死时速:Morph面对危机选择优先维护社区 内忧外患之际,Morph 打出的牌叫攘外必先安内。面对社区躁动不安的情绪,4 月 12 日,Morph 为感谢早期支持者,推出 Morph Black NFT 质押专属福利,只要在 4 月 21日前完成质押,即可免费铸造 Morph Platinum SBT 并获得 TGE 空投资格。这其实相当于 Morph 为了抚慰社区情绪,给所有 Morph Black 质押者一张免费铂金卡。 Morph 此举快速使社区平静下来。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作为原先并没有参与 Morph 生态的新成员,我为什么要用超过 mint 黑卡的价格来 mint 一张对黑卡用户免费投放的卡?对于在出台后续方案之前因为信任 Morph 而购买白金卡的用户,就会明显感觉被摆了一道。 因此,Morph Platinum SBT 在 4 月 13 日 24 时前 mint 总量仍不足 500 张,不到总数的 5%。 局面有点尴尬,Morph 的“安内”政策确实取得了成效,社区对 Morph 的行动表示了认可,坚定了“hodl”的决心。但是如此一搞,大众对 Morph Platinum SBT 失去了信心——而在去中心化的世界中,信心恰恰是比比特币还要珍贵的财富。 十、闹剧收场:听听从业者的声音 4 月,加密世界的聚光灯再次聚焦消费级公链Morph——只不过这一次,灯光中混杂着刺耳的嘘声。从黑卡 NFT 的涨幅神话到铂金卡的史诗级翻车,舆论场上的 Morph 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前一秒还是“消费级公链之光”,下一秒已成“镰刀美学集大成者”——很明显,作为 Layer 2 里的新生儿,Morph 危机公关的方式暂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他们的确有在通过补救来做到差强人意。 如何让这场闹剧收场,笔者认为,Morph 可以听听 Crypto从业者的声音。 在 Kol 对 Morph 生态商务拓展、Head of APAC EudemoniaCC🐨(X:@EudemoniaCC)质疑时,子敬(X:@zijingNFT)等 Crypto 从业者站出帮EudemoniaCC 说话,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他目前可以想到的关于 Morph 的解决方案有: 1⃣白金卡价格调低,降低外面用户参与生态的准入门槛,缩量,制造稀缺属性,毕竟如果按照ieo来算,如果是个人就能投进来,用户预期自然不高,黑卡质押给白金sbt权益不变,按照黑卡 mint 价格给 ieo 份额,相当于让黑卡freemint ,让利早期生态支持者,同时对在方案之前已经以 0.3e 买了白金卡的用户予以补偿,按照调价后的白金卡金额退还部分已收款项(要考虑到给黑卡质押用户空投的折价)或给其他等值权益(最好是web3的非web2); 2⃣彻底取消白金卡,黑卡权益不变,按照之前预期的黑卡获得空投份额,已经买了白金卡的用户,全额退款且给到 mint 地址少量空投份额予以补偿,至于 ieo 的部分再想别的方法吧,公关危机方案建议学学@sign是怎么处理的,或者直接请教行业专家@dov_wo@0xsexybanana。 除子敬外,其他 Crypto 从业者、Morph 社区成员也对Morph 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大家此时达成了共识:闹剧已经产生,现在必须思考的是:如何让这场闹剧收场。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的“三T原则”(Tell it fast, Tell it all, Tell your own tale)此刻成为 Morph 的生死符。好消息是——Morph 的反应很迅速,Morph 在积极听取建议。 结语 Morph 的危机揭示了一条铁律:在区块链世界,技术可以暂时裸奔,但信任赤字必然致命。当黑卡时代的荣耀之盾被铂金卡的危机之剑刺破时,唯有真诚到血肉模糊的公关自救,才能让这只“加密考拉”从枯树跃向新枝。 此刻,Morph 这位 Layer 2 新贵正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是紧急转向避开冰山,还是伴着弦乐队的演奏沉入深渊? Morph究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还是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2025 年的夏天,答案即将揭晓。 #Crypto# #Morph# $bAI #Layer2# #NFT#
Show more
0
9
43
7
融资3100万美金,加拿大之旅最大收获,内含散户参与教程! 这是莎白在多伦多共识大会主会场见到最大的抓马,周围人都穿着西装革履,但是却惊现紧身衣的绿巨人,性感又搞笑,把我吓了一跳! 以为是加拿大人搞抽象,没想到是来自欧洲的正经项目方,还是挺会搞事的。深度跟他们聊了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差。 当你的数据不再属于你 之前撸毛的时候,不时出现起床发现推特号被封了。然后咱们搞币圈的,微信受到警告也是家常便饭。这些数据都不真正由我们自己掌控,它们躺在AWS、谷歌云的服务器里,被巨头们用复杂的条款“保管”着。 现在,一群来自欧洲的“技术狠人”站了出来,@ICN_Protocol ,就像是 Web3 时代的 Google Cloud、阿里云 —— 但属于每一个人,而不是巨头。 ICN的前世今生 ICN由欧洲增长最快的云服务提供商打造,背后有3100万美元的融资支持,投资方包括1kx、Protocol Labs等行业顶级风投。 我看好这个项目的最重要一点: 不靠讲故事赚钱,而是先把业务做起来了!!!(此处掌声) 很多币圈项目靠贩卖故事为生,赚钱的唯一途径是发币卖币;甚至有些“天王项目”发币5个月连个主网都没出,还在pua。 而ICN: 在主网上线前,团队就已经年入 500 万美元,为上千家欧美企业提供服务 已经卖出价值 1200 万美元的分布式节点,真实存储了 50PB 的数据(大概是 250 亿张高清图) 创始人 Kai 曾带领一家游戏公司成功上市。 目前已经有 25 万人加入 ICN 社区,22 万人参与了测试。那你要应该怎么参与? 时间紧迫,银河任务5月23号截止。简单几步帮你快速参与: 访问ICN官网,选国家,连接钱包,关注并发条推文,带上 #ICNTWorldDomination# 网站:https://t.co/LfNMtsHeWF 加入官方Discord频道 https://t.co/2rAPSrzIn9 做Github上的人性测试 https://t.co/R00ScUEqQL 中文区特别活动,瓜分1,000 USDC 红包,截止5月23日 https://t.co/oEanS3vCpk ICN 团队在他们的《产品宣言》里说的那样:“真正的互联网不该被少数人把控。从今天起,每个节点都像一座灯塔,照亮去中心化的未来。” 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普通人重新掌握自己数字生活的机会。
Show more
0
0
0
0
我在加密领域已经12年了。 以下是我犯过的所有痛苦错误(希望你能避免):🧵 https://t.co/4lHLwFsldr
0
3
37
9
自2016年买下这座林间寒舍迄今已经9年。期间几次提议出去露营都被老婆拒绝,她说,咱们不是天天露营吗?说得也是,自家后院确实就是一个上好的天然露营地🤣🤣🤣 https://t.co/ksYFo4vjZ7
Show more
0
9
47
2
1 小时前,一个持有 BTC 已经 12 年的鲸鱼把 250 枚 $BTC ($2968 万) 转进币安。 这个鲸鱼是在 12 年前 (2013 年 11 月) 收到并囤积了 5,000 枚 BTC ($166 万),当时价格仅为 $332。 他在持有这 5,000 枚 BTC 11 年后 (2024 年 11 月) 开始出售,至今 8 个月时间一共卖出了 1,000 枚 BTC ($1.02 亿),均价 $102,410。 现在,他还持有着 4,000 枚 BTC ($4.74 亿)。 地址:https://t.co/Yso8EZMXbC 本文由 #Bitget|#@Bitget_zh 赞助
Show more
0
3
6
0
海航的陈峰判了12年 已经强制了4年, 再熬3,4年就保外就医出来了 这是一个“政治和解”的标志 他的合伙人王健, 在斗争高峰期, 是宁愿自杀也不回来的, 回国也是死刑死缓, 不如自我了断 再加上彭高调出场宣传“中美一定会和好” 接下来的7年 中国会是“和解期”“放松期”“开放期”
Show more
0
6
79
10
🔔CryptoQuant报告显示,从指标看已经进入山寨币的买入区间,建议定投—— 30 天移动平均线已跌破年均线,上一次出现类似技术形态是在 2023 年 9 月,正是类似本轮牛初的市场信号。 我先说一下,这个时间点,我不会去大资金盲目抄底山寨币。 很奇怪的一点,很多项目前期好好的,roadmap也不错,融资也还行,按照2017年ICO潮的标准那是妥妥的黑马项目、明星项目、天王级项目。 然后很突然的,基本面就扭曲走坏了,叙事也讲不明白,社区也乱糟糟的不管……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我每次巡检项目都有新惊吓。- - 所以哪怕是说后面山寨确定能起来一波,我也不太想赌,在山寨二级赚钱是真的难; 最近的新币我看得多一些,不过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那些有较强生态支撑、技术更新活跃、用户基础坚实的项目,再根据细分的旁支额外加权重。目前这个List里的项目没超过15个。 没有续航能力的项目就如同一盘散沙,一切冲进来的热资金都只是为了方便收割散户,但凡有死的迹象那就是真的要死。 除非你跑得快,不过需要快进快出的项目,估计你也上不了多少仓位。 当然这个判断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我的路就是遵循大方向—— 坚定 $BTC >山寨,坚定不去捡芝麻丢西瓜,坚定自己“慢就是快”!
Show more
0
20
32
12
真快啊 Aethir @AethirCloud TGE都已经一年了,很幸运当时能投到最后一轮,也一路吃了很多肉,最后几期释放了,有点不舍。 现在想想,其实 $ATH 一路牛逼也是有原因的,最重要的有几点: 1.首创节点玩法; 2.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落地应用; 3.自我更新迭代能力。 Aethir的节点玩法的开创,以及持续GPU的落地应用和持续收益能力(平台年收入已达 1.26 亿美元),还有在算力领域、AI领域(RWAI、GPUfi 金融模块化产品持续建设和平台化扩展)。这些都是我现在筛选项目最重要的维度。 现在Web3已经到了“HODLer已死”、“VC币倍受鄙视”的反叛时代,如果项目不能具备持续造血能力和落地能力,而只是一味的叙事,那还不如不要建设和融资,直接Meme模式发射然后死去就好了。 能赚钱、能一直赚钱,同时能持续在自有领域向下纵深和横向平台化扩展,才能让自己不会在这样的倍数发展的市场和情绪中迷失、消亡。 对DePIN/RWAI/GPUfi这些持续关注和感兴趣的,也可以加入Aethir中文社区TG https://t.co/QIGSecDjY4 大家一起建设一起玩! @AethirMandarin
Show more
Aethir Celebrates 1-Year TGE with Triple Rewards We're excited to mark the 1-year anniversary of Aethir's Token Generation Event (TGE) on June 12, 2024, and the launch of our Staking Season 2 airdrop. To celebrate, we're tripling the rewards in both AI + Gaming pools for 10 weeks, starting now 🎉
Show more
0
4
2
0
吴说获悉, 酷派集团(https://t.co/V6a0YCFHwW)发布公告,正式成立“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事业部”(RWA 事业部),将统筹推进物业等真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工作。酷派表示,公司早在 2023 年已启动 Web3.0 相关探索,此次设立 RWA 事业部,旨在更系统地顺应 Web3.0 技术发展趋势,并积极响应香港特区政府《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 2.0》所倡导的创新方向。该部门由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家俊亲自领导。https://t.co/Cd0XFwcVme
Show more
0
0
0
0
人性的恶 往往藏在最深的角落 有时连你自己都未必察觉 你以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 但有时候,只是一句旁人的话 一个不相干的动作 就能唤醒你内心某个阴暗的念头 我在网络上 记录我的日常已经12年 如果你从2013年就开始认识我 那你真的是——不幸,又或者幸运 因为你可能见过我最狼狈的样子: 被困难折磨到哭的时候 在展馆累到蓬头垢面的时候 你看过: 我的丑态 我的脆弱 我的泪流满面 我的捉襟见肘 我的穷困潦倒 我的工厂赔钱倒闭 我的被人偷被人骗被人抢 被人打被人笑被人骂 那个时候 你给过我怜悯 也给过我安慰 而正是这些来自善意的语言和鼓励 让我更有继续咬牙坚持的力量 这一点,我一直记得,也一直感激 十几年过去 我还是那个我 只是我多摔了几跤 也多爬起来了几次 终于 我也慢慢的有了一点点成绩 我以为你看到能为我开心 毕竟十年磨一剑 轮也该轮到我吧😂 我分享的方式 其实一直没变 当年我怎么记录自己的落魄 现在就怎么记录自己的喜悦 只可惜 有些人能看你落难 却看不得你得意 当我的生活开始有一点点发光了 你可能觉得我开始变得刺眼了 我很遗憾, 那可能不是我的问题 因为至少目前我无法回到过去那个 可以让你慷慨施舍同情的阶段了 我的分享遵从真实与过程 从来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 更多的只是为了记录自己 记录走过的那些泥泞与黑夜 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 如果同时还能带给他人 有用信息我会更开心 我把这个定义为 为自己广积善缘 从此我的分享只为同道人而来 一切杂音都将彻底屏蔽😄
Show more
0
0
0
0
重点!重点!今天都在研究fleek @fleek 这个项目 老实说这个项目很久了 成立时间是2018年 到现在已经7年的时间了 所以现在行情好了准备发币 接下来简单介绍项目背景以及如何参与该项目 1⃣融资背景和项目进展 该项目分别于18年和22年拿到了接近3000万美金的融资,投资者包括coinbase和polychain,DCG等,其中coinbase连投两轮,所以上coinbase概率非常大 其中CEO和CTO最初的背景都是来自 consensys,没错,就是那个linea的母公司 项目最开始我记得是搞基础设施和开发平台的,类似于alchemy,然后看到AI的趋势,就开始搞AI agent平台,用户可以在其平台免费或者付费创建自己的AI agent,个人觉得交互下来还可以,把很多开发阶段省去了,所以给项目的估值也会高一些,0.5-1B左右的样子 2⃣项目参与方式 目前fleek是明牌空投的,有公售和平台交互两种方式 其中公售是在coinlist平台,时间是5月1号到5月7号,感觉有号的可以无脑冲 平台交互就是在官网创建AI agent,具体的教程也不是很麻烦,可以直接推特搜索就行,可以看dora的文章https://t.co/wovSCixZxe,这里不赘述,但有一点需要注意 ,目前创建AI agent的人很多,所以需要晚点才能创建,管理员在DC也说得很清楚 这里重点解释一下积分规则,首先是必须得付费才能拿积分,20U对应1000积分,20U可以创建一个AI agent,如果是同一个账户,想拿到满分,需要160U,但积分可能是3000分 但如果是做低保号,同样160U,可以拿8000分,所以建议是做一些低保号,最后想说明的是这个不是白嫖,成本有点高,量力而行!
Show more
0
33
55
14
吴说获悉,据 Onchain Lens 监测,Circle 今日在 Solana 链上新增铸造 2.5 亿枚 USDC。截至目前,Circle 于 2025 年已在 Solana 链上累计铸造 132.5 亿枚 USDC。https://t.co/RCPgitQjlI
Show more
0
1
1
0
没想到本是资深打工牛马的我对当前背锅牛马触景生情的一点随手感慨有这么多人同感。 起床浏览了一圈,发现bg这个事情非但没有冷下去,反而还在进一步发酵啊,已经达到年度PR灾难级别了。 挺逗的是,这次竟然没看到一个有点影响力的大KOL愿意站出来为他们辩白发声,包括曾经拿过米参加过各种活动的😂😂。 一定程度上说明别看 @bitgetglobal 平时活动搞的花,但并没有培养出自己的铁杆支持者,关系没处到位。同时也可见这次的窟窿捅的有多大,脑子正常点的都不敢让自己身上沾上屎。 以往“冷处理,等热点转移”的招数目前看应该是搪塞不过去了, @GracyBitget 和老板可能得更慎重的考虑一下如何面对舆情,完全不出一点血估计不可能过关。 一点小小建议: 与其拿出真金白银肉疼舍不得,大幅损失商誉跌出CEX前几名,用户和资金流失。或许可以考虑用“化债”的思路去对受伤用户做出补充。 试着把站在对立面的人与bg后续利益挂上钩,比如拿 $BGB 折算补偿,然后Vesting一定时间给出去,这样不就相当于把用户留住了么? 后续如果 $BGB 拉盘,这些人手里的待释放资产增值, 大家即便看你不爽也还得给你加油鼓劲呐喊,毕竟屁股决定脑袋了。 当然最大气最有格局的还是直接赔,但估计老板会肉疼的哭3天🤣🤣🤣 然后团队今年也没有60个月年终奖拿来炫耀了
Show more
0
50
69
7
全球正进入能源供需重构期:AI、比特币、数据中心全面爆发,全球新增用电量逼近历史极限。美国断电事故 5 年增长 93%,欧洲电价居高不下,而电网老旧、集中、脆弱。 在所有发币项目忙着玩热点时,Fuse 正在做一件更大的事:重构整个能源网络。 ▪️拥有真实电力用户、自营电厂(18MW)、有1GW 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正在筹备中,包括太阳能、氢能和电池。 ▪️英国/美国/欧洲能源零售与资产牌照齐全 ▪️已实现年收入 $90M,商业模式闭环 ▪️最新完成 $10M 融资,总融资达 $100M ▪️团队来自 Revolut、Tesla、Jump、Palantir、SpaceX 他们不是web3项目,而是用Crypto做能源的公司。 代币 $ENERGY 镶嵌在真实能源行为中:发电、储电、用电、调节全链上激励,DePIN 真正落地。 AI 之后,能源将成为下一个基础设施资产层。Fuse很可能是它的 BTC。 官网:https://t.co/GfkQkYPcUG 推特:https://t.co/8W4NHbD7HF
Show more
0
0
0
0
前两天有小伙伴提到以太坊上这次价格上涨链上依然冷清,以gas费用做依据,当时没细想,差点被带进沟里去了。下面来看看,其实以太坊链上真实使用量在增长。 来看看以太坊交易次数的趋势和每日gas总使用趋势,这次是链上真实活跃度的趋势指标。gas费用不如之前高峰期时候高是因为扩容的缘故,比如一条路之前是两车道,现在是五车道,没有拥堵了,gas费用自然下来了。因此总交易次数和gas总消耗量是更好的活跃度数据指标。 先来看看每日交易次数趋势。按2025年已有的数据,以太坊日交易次数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2024年日均交易次数从约100万多一点增长至约110多万,2025年第一季度日均交易次数增长至大约150-160万左右;最近交易量更加活跃,例如7月21日超过160万。整体而言,2025年以太坊交易次数较2024年增长约40-50%。链上交易量并不冷清。 再次看看以太坊Gas每日使用量趋势。2025年以太坊的每日Gas使用量也表现出稳步上升趋势,也反映了网络吞吐量的提升。从2024年同期的约100-110亿左右Gas,增长至2025年7月的平均130亿Gas以上,同比增加超过35%。尽管gas费用整体有下降(扩容等因素导致),但日gas使用总量的增长趋势表明了网络真实需求和使用量的增长。 所以要改变刻板印象:这次价格的上涨链上依然冷清。事实并非如此,真相是链上的交易活动在增长。
Show more
如果这次上涨不是链上活跃度带来的,更多是机构抢筹带来的。那么,有两个关注点: 一是,eth再往上涨的话,类似于btc一样,散户持有的人会越来越少,筹码大量进入机构或巨鲸手中。 二是,说明现在市场还没有真正的FOMO,还处于半推半就的状态,一旦FOMO起来,链上活动即便不会远超上个周期,也会抵达上个周期类似的水平。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依然值得关注,不管是朝哪个方向发展,都会是今年最刺激时期之一。
Show more
0
1
12
2
好久之前的ai项目 @TrustaLabs ,tge咯。空投查询赶紧看看有没有!入口:https://t.co/ol4nNXhZzY Trusta 选择的tge点真的很好,并且最近的进展也是令人振奋。 首先,在战略合作方面,Trusta 与 Consensys、Solana、Binance、Bybit 等头部项目达成深度合作,涵盖链上身份、反欺诈分析及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与 Solana 共同推动的身份联盟及与 Binance 的 BAB 场景协作尤其值得关注。其次,在产品层面,Trusta 推出全球首个 AI Agent 身份网络 AgentGo,支持多链 AI Agent 的 DID 和信用评分,并在联合国“AI For Good”峰会亮相,展现强大的 SIGMA 评估体系。还推出并开源 MCP 身份验证服务,打造统一身份访问入口。 最后,在商业成果上,Trusta 已实现年收入 200 万美金,并成为链上最大身份验证服务商,为 150 万+用户提供服务,Attestation 超 300 万次。无论是产品深度、合作高度还是业务落地,Trusta 都展现了极强的执行力和行业领导力。 期待下午领币咯!然后给我猛猛拉盘!哈哈!
Show more
0
1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