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用户权益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用户权益
Backpack 拉新盲盒节正式上线!🎒 新用户完成简单任务即可获得一次免费开盲盒机会,有机会赢取最高 $1000 BTC 奖励 盲盒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 参与方式: 注册并完成 KYC 首次充值 ≥ 100U 合约交易量 ≥ 1000U 完成以上三项,即可解锁唯一一次开盲盒机会 🎁 盲盒奖池内容: 99.5% 的用户将获得价值 $25 的 BTC 0.5% 的幸运用户将获得价值 $1000 的 BTC 为了保障真实用户权益,我们启用了强大的反女巫机制来识别并排除虚假用户行为。用于保护真实用户的利益 请放心参与,我们致力于打造公平、公正的活动环境。 点赞,转发,评论本条推文,将抽取大量的周边,包含限定款!
Show more
0
467
567
380
【维权求助】Dexx平台资产赔付问题,请兄弟们帮忙转发支持一下! 我在Dexx平台有473 SOL资产至今未获赔付。自2023年12月24日首次联系客服至今已近半年,多次沟通均无实质进展。 尽管项目方曾公开宣布获得融资并承诺全额赔付,但实际执行却是"按闹分配"—那些投诉声音最大的用户获得了优先赔付(见图4)。 作为曾经的创业者,我理解创业路上的艰辛,但用户权益同样重要。我不希望通过过激行为争取权益,而是呼吁项目方: 1、建立透明的沟通渠道 2、制定公平的赔付计划 3、尊重每位用户的合法权益 附图为我的钱包金额证明(图1)及与客服的沟通记录(图2、3)。 请转发支持,让更多人看到,共同促使项目方正视并解决问题。@DEXXai_CN @DEXXai_EN @Joey_DEXX #Dexx# #加密货币维权# #SOL# #用户权益#
Show more
0
21
44
53
给散户发律师函了,这是认真的吗?大陆法律支持吗? 我真的很想知道这两张图是不是真的,有没有相关人士给点确切的信息! 如果是真的,我感觉这么玩会把自己玩坏!😳 这事得从几个细节看全局—— 1⃣责任归属问题:平台还是用户? $VOXEL 异常波动的本质,是Bitget系统漏洞导致的连环爆仓和异常成交。 按理说,平台作为系统提供者,对系统稳定性负绝对责任。Bug本身,是原罪。 Bug漏洞被利用,除了怪套利者,是不是还存在两个问题—— 是谁让套利空间存在? 是谁把散户暴露在风险之中? 2⃣选择性执法真的没问题吗? 事情出了之后,我觉得Bitget的公关做的并不算好,安抚措施不到位,直接一刀切,导致质疑声音放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写讨伐檄文。 这一波,也许确实是伤到了Bitget的某条动脉吧。如果说冻结账户,回滚交易,站在CEX角度可以理解, 那现在再发个律师函,相当于告诉市场—— 系统出错时,赢了我们不认,输了你自己扛。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打击的是平台的长期信用,而不仅仅只是单笔套利。 因为这仿佛并没有解决问题,而是把“系统脆弱+信用受损”双重曝光了。 CeFi平台本来就面临流动性争夺战,这样感觉是在割掉自己的未来。 VOXEL事件之后,更多用户只会加速迁移到透明度更高、治理更规范的平台,或者转向DEX。 3⃣这个律师函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 回归到这个律师函本身,我们假设它是真的,可能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中国大陆对“加密货币交易纠纷”的法律定位很尴尬。 根据2021年中国官方定性,加密货币在大陆是非法金融活动,不受法律保护。 这意味着,一旦涉及加密货币纠纷,在大陆法院体系下,买卖行为本身就不受认可。 简单说:币圈的对赌,本质上是非法行为,谁也告不了谁。 2,律师函≠起诉。更多是施压,不具备强制力。 律师函只是民事施压的一种手段,不是法院立案通知。 在大陆环境下,尤其是涉及币圈资产的律师函,更多是威慑心理,不是真能动用公权力制裁。 3,实际执行难度极高。 涉及币圈套利,资金通常流转到境外交易所/链上地址,缺乏有效的司法执行路径。 Bitget要想真正追责套利用户,必须证明: ① 系统漏洞确实导致“非法获利” ② 获利行为触犯刑法或民法条款 ③ 且行为发生在大陆司法可管辖范围内 ➡️ 现实是,Bitget能做到这三点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所以,他们想要的路径只是,我要报案,如果你怕真有点事被查出来,那就乖乖还钱。 4⃣我的观点—— 这张律师函真实性存疑,如果是真的我认为更多是公关动作,不是真正要打一场跨境、跨法域的诉讼战。 在币圈,技术是信仰,信用是命门。系统崩了可以修,钱没了可以赚,信用塌了,基本就是死刑。 真正能震慑散户的,不是律师函,而是: 平台的系统安全 平台的信用修复能力 平台对用户权益的真实保护态度 如果一个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只靠发函来堵漏洞,那么最终失去的,绝不是一次套利的金额, 是整个生态的未来用户信任。 参考当年FTX的崩塌速度, 这是非常可怕的!
Show more
0
67
92
16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_binance(我们的大表哥):从平凡到传奇的逆袭之路,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过?一文带大家了解表哥的故事,大家可以花点时间看看! 在加密货币领域,赵长鹏@cz_binance(Changpeng Zhao,简称 CZ)不过我们都喜欢亲切的喊他为表哥,是一位备受关注的人物,相信大家都在熟悉不过了,他创立的币安@binance(Binance)如今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 CZ 出身普通家庭,早年经历辗转,从程序员到创业者,一步步积累经验。 2017 年,他看准加密货币的潜力,创办币安。凭借清晰的定位和高效的运营,币安很快成为全球领先的交易平台。他的故事没有太多传奇滤镜,更多是务实的选择与持续的投入 —— 比如坚持去中心化理念,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同时应对行业监管与市场波动。 作为行业头部平台的创始人,CZ 很少刻意包装自己,更愿意用行动说话。 从普通从业者到行业知名人物,他的经历反映了加密货币行业从边缘走向主流的过程,也让更多人看到,在这个充满变革的领域,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商业判断远比夸张的故事更有说服力。 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移民国外后又撞上一堆新挑战 1977 年,表哥出生在江苏连云港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当老师的。本来日子过得挺安稳,赶上时代变化,1989 年,12 岁的他跟着家人移民去了加拿大温哥华。刚到那儿,家里条件一般,他爸在 UBC 读地球物理学博士,他妈在服装厂打工,一家人收入差不多够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上学时,他遇到俩难题:语言不通,文化也不一样。学校里就俩中国学生,周围同学家里大多条件不错,他中午经常一个人吃饭,多少有点融不进去。从十多岁开始,他就想着帮家里分担,啥活儿都干过。在雪佛龙加油站给车加油,身上整天都是汽油味;在麦当劳翻汉堡、点单,一干就是两年,累归累,对顾客总是客客气气的。这些经历虽然苦,却让他特别能扛事儿,也早早有了责任心。 1995 年,17 岁的他离开温哥华,跑到 5000 公里外的蒙特利尔,考上了麦吉尔大学。一开始学生物,后来觉得计算机更有搞头,就转了专业。大学时,他对技术特别着迷,在计算机方面挺有天赋。 1997 年毕业后,他进了东京证券交易所,当软件开发师,专门做交易订单匹配系统,这才算踏进了金融科技的门,慢慢摸透了金融市场的运作。后来凭借过硬的本事,进了彭博社,负责期货交易软件的开发。在彭博社,他干得漂亮,两年内升了三次,27 岁就管着新泽西、伦敦和东京的团队,手下人不少。但他心里一直想搞自己的事业,觉得给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开始琢磨新机会。 2005 年,他做了个重要决定:放弃彭博社的稳定工作和即将到手的美国绿卡,带着积蓄回上海创业,成立了富讯信息,专门给券商开发高频交易系统。因为技术先进、服务到位,公司很快在业内打响了名气,给不少国际投行做了软件,他也赚到了第一桶金。 2013 年,一次打扑克时,朋友聊起比特币,他一下来了兴趣。之前他就觉得传统金融有不少毛病,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无国界的概念,让他眼前一亮。他把比特币的白皮书复印出来,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越看越觉得这事儿能成,一咬牙把上海的房子卖了,所有钱都投进了比特币。当时比特币 600 美元左右,家里人都反对,老妈直说他 “傻”,但他认准了就没回头。 没想到,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太大,没多久比特币价格暴跌 70%,他的资产缩水到只剩三分之一。但他没动摇,觉得区块链技术潜力大,短期涨跌说明不了啥。为了深入了解这个行业,他加入了 https://t.co/FYPK2aD7oS,负责开发团队的核心工作。在那儿,他跟行业里的顶尖人物合作,比如比特币布道者 Roger Ver,积累了不少区块链技术和生态的经验,这也为他后来创办币安打下了基础。 进了 OKCoin,碰上了能一起干大事的搭档何一 @heyibinance 2014 年春天,表哥在一场区块链行业的公开活动上认识了何一@heyibinance(也就是现在咋们熟知的表姐)。何一当时在业内算是挺有头脸的人物,搞市场营销那套特别厉害,看行业趋势的眼光也敏锐。俩人在活动上聊起区块链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越聊越对脾气,都觉得对方想法靠谱,对这行的热情也特别搭,一来二去就互相看对眼了,这也为后来他俩合作埋下了伏笔。 后来经何一表姐牵线,表哥加入了 OKCoin,当上了首席技术官(CTO)。在 OKCoin 那会儿,他把自己的技术底子全掏出来了,带着团队开发了平台的核心技术系统,把交易所的技术架构狠狠优化了一番,用户体验和交易效率都提了不少。这段经历让他对交易所怎么运营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攒了不少行业里的人脉资源。 但没想到,随着参与运营越来越深,表哥和 OKCoin 管理层在用户权益、平台透明这些事儿,还有长远的发展方向上,想法渐渐不一样了。他琢磨来琢磨去,觉得与其凑活,不如自己搞一个真正把用户放在第一位、走全球化路线还靠技术驱动的交易平台,这就是后来咱们都知道的币安。 创立币安,缔造行业传奇 2017 年,表哥@cz_binance就和表姐@heyibinance正式把币安@binancezh搞起来了。刚开始创业那会,团队啥都缺,困难一堆堆。为了保证用户的钱安全,币安刚上线那四个月,用户提现都得人工审核,每笔钱都得工作人员手动处理。大晚上的还得轮流盯着,生怕黑客来搞破坏,把用户的资金偷走。 虽说条件艰苦,但赵长鹏眼光敏锐、领导力强,带着币安跟开了挂似的往上蹿。币安主打的就是低手续费、币种多、交易体验流畅,就靠这几点,一下子吸引了好多用户。赵长鹏把自己这么多年攒的经验全用上了,还不断折腾新玩法,从最开始的币币交易,慢慢拓展到合约、杠杆这些业务。 要说关键的一步,还得是他推出了币安币 #BNB(BNB)。这# BNB 可不只是能当手续费打折用,随着币安生态越来越大,它成了整个系统的核心。现在 BNB 能用的地方越来越多,市值也跟着一路涨,直接冲进全球加密货币市值前五。 币安成立还不到半年,交易量就把其他对手甩在身后,成了全球第一。这期间赵长鹏执行力那叫一个狠,带着团队满世界跑,在马耳他、新加坡、日本这些地方开业务,还主动跟当地监管机构打交道,为币安长远发展铺好路。 面临挑战,积极应对危机 币安越做越大,表哥也跟着碰到了全球监管的硬茬子。2017 年国内先出台了 ICO 禁令,接着美国、欧洲好多国家也开始严审加密货币行业。面对监管压力,币安只能不停地换地方,这个不行待不了就搬到另一个的地方,总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但赵长鹏没认怂,反而加快了币安在全球布局的速度,哪儿适合加密货币发展,就把业务往哪儿扎。 这些年币安还多次被卷入风波,用户资金安全、反洗钱措施不到位之类的质疑一直没断过。2023 年底,因为美国司法部指控币安反洗钱措施没做到位,赵长鹏认了,交了一大笔罚款,还辞去了 CEO。 但即便身处困境,他也始终保持冷静,一直强调币安会积极配合各国监管,把合规体系完善好,保障用户权益。甚至在监狱里,他也没闲着,一直在反思自己的管理和决策,为以后的路重新打算。 领导哲学,引领团队前行 表哥这人干活儿特利索,最烦磨叽,领导团队有自己的一套实在法子。他常说 “别瞎折腾没用的”,不管是自己还是团队,都得把时间和精力全扑在最核心的事儿上。他基本不参加那些虚头巴脑的社交活动,觉得与其喝酒吃饭搞关系,不如把目标定死、盯着结果干 —— 交代你事儿不看过程,只问能不能按时拿出像样的成果。 在他眼里,跟人合作必须讲究公平,得让双方都能赚到好处,那种只想着自己占便宜的事儿长久不了。他还特别反感公司搞太多层级、太死板的制度,觉得太结构化就会变成官僚主义,团队会越来越死板。他更喜欢有点 “乱中有序” 的状态,比如不把人管得太死,让大家能放开手脚琢磨新点子,反而更有创新劲儿。 但不管怎么折腾,他心里始终把用户的事儿放第一位。哪怕公司遇到再大的坎儿,首先想到的都是用户体验咋样、资产安不安全。就拿币安这么多年经历的那些风波来说,为啥能挺过来?说白了,就是他一直坚持 “用户至上”,这也是币安的核心底气。 王者归来,展望未来愿景 2024 年 4 月 30 号,表哥在美国被判了 4 个月监禁,直到当地时间 9 月 27 号,才从加州的惩教所获释。恢复自由后,他压根没被这点挫折打趴下,对加密货币这行还是满腔热情。在迪拜的币安区块链周活动上演讲时,他说以后打算搞区块链行业的教育,当导师带带人,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出去,培养更多厉害的人才,推动整个行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他对人工智能和加密技术结合这事儿特别感兴趣,觉得这肯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方向。虽说已经辞去币安 CEO 的职务,但他没打算闲着,打算通过投资新技术、指导年轻创业者这些方式,继续在加密货币圈子里发挥影响力。他还说:“我的路还远没走完,只是换了种方式接着往前闯而已。” CZ给行业从业者的建议:稳住心态,静待花开 说到对行业的看法,表哥总跟大家说,别老盯着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天天盼着出大动静,得沉住气、慢慢来。他常念叨,不管你是花钱投资的还是创业搞项目的,都得清楚这行现在正处于往上走的阶段。虽说不会每天都有啥惊天动地的突破,但把时间线拉长到几个月、一年来看,就能明显感觉到整个行业在往上爬坡,劲头儿挺足。 “不管是创业、搞币还是投资,都别急吼吼的,得一步一个脚印来。” 这是他挂在嘴上的话。他心里清楚,行业发展有自己的节奏,要是急着赚快钱、搞虚的,反而容易栽跟头。他还专门跟中国社区的朋友们说:“今年肯定差不了!” 还答应以后会多花时间跟大家交流,盼着和大伙儿一起看着行业慢慢变好。通过最近的互动,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表哥也越来越重视中文社区了! 表哥的经历,说白了就是一个关于梦想、勇气和坚持的故事。他从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一路摸爬滚打成为加密货币行业的大佬,用自己的事儿证明了,只要心里有梦想,还肯下狠劲儿去拼,就能在时代的浪潮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表哥@cz_binance的成功不光给自己赚了钱、博了名声,也给整个区块链行业做了个好榜样,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大胆去追自己的梦想。以后啊,他肯定还会在加密货币圈子里继续折腾,指不定还能带来多少新惊喜呢。相信表哥将继续在加密货币领域发光发热,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革。 也祝愿大家2025都能在这个充满机会与奇遇的行业能够发光发热,挖掘出来属于自己的财富! #BNB# #Binance#
Show more
0
81
95
6
Point是什么,是期权,平台代币未来的期权。然而很多Point会导致最后反撸,是为什么? 1:积分后期放水,稀释前期用户的权益。 2:整个赛道的项目估值暴跌,导致平台代币价值过低。 3:项目方格局小,发放代币比例过低。 如果平台未来积分不稀释早期用户的权益,然后整个赛道的估值相对稳定,甚至是向上的,那么收益是非常客观的。 假设BP前期1亿TVL和OI的情况下,获取一分的成本是0.2。 那到BP后期5亿TVL和OI的时候,获取一份的成本是1U。 然后如果你能控制成本早期到0.1,那么你很难输,还能获取客观收益。 我无法预判各个项目的格局多大,我只有一句话,控制成本,或者真实交易。积累EV。 至于未来如何,无法预测,就像谁也无法预测ETH两天涨20%一样。
Show more
Season 1, Week 7 - $3.2B in total spot + perps volume - $560M in 24h perps volume - $189M in open interest -- new ATH - $100M in lending -- new ATH Show us your points 👇 https://t.co/YnkCXliZxd
0
0
0
0
火币HTX XPLA交易嘉年华震撼来袭! 10,000 美元等值 XPLA 超级奖池限时开放,错过这次要再等一年! 为什么你一定要参与? •现货交易挑战赛:交易量排名前列可瓜分 69,113 XPLA,杠杆交易享 3 倍加成,助你轻松冲榜! •KOL专属福利:通过我参与,可额外获得高达 2,000 XPLA 的独享奖励! •大客户尊享权益:Prime6+ 用户交易满 25 万 USDT,前 10 名稳获 200 USDT 等值 XPLA 奖励! •网格交易奖励:仅需交易满 100 USDT,前 100 名即可获得 10 USDT 等值 XPLA,门槛极低,人人可参与! 活动时间:5 月 7 日 18:00 - 5 月 27 日 18:00(UTC+8) 限时狂欢,不容错过! 参与方式: 立即点击链接参与:https://t.co/BvyAm0Dhg9 注意:需完成 KYC L3 实名认证,奖励自动发放! 现在就加入,抢占 XPLA 财富机遇!
Show more
0
0
0
0
《Morph:打响消费级公链第一枪,为什么有机会成为超级入口?》 一、从行业周期看,为什么消费级公链是这轮周期的刚需? 过去几轮加密周期,从DeFi Summer 到 NFT 狂潮,再到基础设施大跃进和MEME叙事爆发,行业始终在不断自我创新。 但如今,越来越丰富的基础设施,正在与日益收缩的流动性和用户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当前行业最大的困境。 尤其是在公链赛道,曾经主导的叙事逻辑是:“更快的TPS + 更低的Gas费 + 更多的DeFi应用”。但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创新趋同,单纯靠“炒作新公链”的模式,正在加速失效,投机动能下降叠加真实需求转向。 更通俗的说,就是:大家不再想要“更快的赌场”,而是想要“用得起来的链”。 在这样的背景下,Morph 这类以消费场景为核心的新一代公链,正在成为行业周期演进下的必然产物。 这里有两重深层次的推动逻辑: 宏观结构变化,Web3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基建,必须从单纯金融属性过渡到承接真实消费、社交、内容等更广泛需求。 微观演变趋势上,行业流量逻辑必须重建,未来的增长引擎,必须是体验驱动的自然流量,也就是日常高频、用户愿意停留和消费的场景。 要承载这样的转型,传统金融型公链(如过于偏DeFi的链)天然不适配,消费级公链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和体验基座。Morph可能正踩在了这个周期拐点的正确位置上。 _________ 二、Morph:消费级公链的技术与战略破局 1、核心技术优势:从性能到安全的兼顾 整个架构上,不多过赘述,简而言之,和其它公链差不多,主要是用于共识和执行的排序器用于状态验证的证明机制,以及数据可用性。在此之上,项目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和优化。 1⃣混合型 Rollup创新(Optimistic + ZK),Morph独创了Optimistic zkEVM + 响应式有效性证明(RVP)的机制,结合了Optimistic Rollup的低成本、ZK Rollup的高安全性,极大地压缩了挑战窗口,提高了提现速度,降低了整体费用。 2⃣去中心化排序器,整体上都不再依赖单点排序中心,彻底缓解了传统Layer2最大痛点之,MEV垄断和交易审查,保障了交易处理的公平性与高可用性。 3⃣模块化架构:支持不同模块独立升级和演进,未来可以灵活适配更多新的扩展需求,比如EIP-4844、SP1 zkVM等,保证了Morph长期的技术演化能力。 从技术角度,Morph的整体建构逻辑并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体系性的融合创新,确保了性能、安全、体验三者兼得。 2、战略定位优势:从交易到生活的延展 1⃣以“消费场景”为核心,Morph不是单纯讲”TPS”或者”DeFi”的链,而是明确定位为服务”链上消费应用”(娱乐、社交、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Morph聚焦的方向——链上内容、链上社交、链上娱乐、链上支付等,这些都是能真正激活数亿级用户日常需求的场景,不是单纯的金融投机循环。 2⃣结合强势资源与流量与Bitget等平台形成潜在协同效应,共享用户、品牌和渠道,加速了真实用户的引入和生态冷启动。其实,对此类项目而言,在早期阶段,流量壁垒极其重要,拥有稳定、高效导流入口的公链将更容易构建早期生态势能 3、不止于U卡,打造Web3的支付宝,产品+品牌力持续UP 在 Bitget 与新加坡一级发卡机构 DCS 的强力背书下,Morph 黑卡一经推出便迅速引爆行业热议,在 Web3 内部掀起广泛讨论的同时,也实现了与 Web2 消费金融体系的成功破圈。 尽管在运营细节层面仍存在一定争议,但有一点几乎已达成共识:Morph 黑卡作为“链上+链下融合”的消费级产品,初步验证了链上金融服务与现实生活的高频连接存在广阔的真实需求。 而这背后体现的,是 Morph 对于长期战略的深入思考与合规布局。尽管其表面形态上与传统“U卡”类似,但本质上,它已超越了工具属性,更像是一个连接链上金融账户体系、链下消费权益、合规清算网络的 Web3 入口级基础设施。 Morph 黑卡是由新加坡本地持牌银行 DCS发行,并在MAS(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下完成全流程的卡组织集成、产品结构审查、KYC、AML 认证及风控审核。 此外,Morph 并未将黑卡仅作为一个“刷卡工具”来定位,而是引入了 Web2 世界中高端信用卡才能享有的完整权益体系,这种权益叠加不仅让黑卡本身具备稀缺性,也体现了 Morph 对“消费级入口”的深度思考:让链上身份成为现实世界中享有尊贵体验的凭证,让加密资产真正成为日常可用的“信用资产”。 Morph煞费苦心的采取这种策略,反映出,项目整体上对长远发展的核心诉求,并非是趁着一阵热风赚一波块钱,而更多是考虑从整个底层策略上构建起合规、安全、便利、全球可用的体系。 4、底层账户体系支撑生态闭环,发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Morph黑卡并不是孤立的金融产品,更深层次上是整个Morph账户系统的一部分。这个账户体系不仅支撑发卡和支付功能,还将成为未来构建 Web3 理财、身份、积分、会员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不仅支持链上账户绑定链下身份;更支持加密资产存储、兑换、理财等功能,类似 Web3 版“支付宝”;此外也可嵌入更多 Web3 应用和第三方金融工具,实现开放式金融生态 在此基础上,Morph 正在构建一个“账户即金融入口”的系统:每一张卡、每一个账户,不只是支付工具,更是链接各类 Web3 服务(消费、交易、理财、社交)的核心身份枢纽。 _________ 三、Morph的潜在挑战和长期价值 尽管,消费及应用是行业公认的下一个增长曲线,但是冷启动难度和运营的要求都远远超过Defi等协议。 首先从风险角度去看,从落地周期、行业竞争等方面都存在未来需要持续去建设突破的难点。 挑战1:消费场景的落地需要持续且扎实的强运营 之前Morph黑卡和白金卡的权益争议其实就是运营难题的一个缩影,不仅考验项目对“卡”本身的理解,还考验的是用户的体验感的有效设计。产品本质依然属于“消费级金融服务”的范畴,用户不仅关注权益、体验感,还会基于服务持续性、安全合规等因素做中长期选择。尽管黑卡打开了一定的空间,项目还需要在体验上,真正让用户日常愿意自然使用;而且需要持续进行用户教育。 挑战2:竞争加剧,品牌建设和生态搭建需要更加快速有效 随着Morph开创了“消费级公链”的叙事窗口,很快可以预见,会有更多L2、甚至部分新型L1也会快速跟进,布局链上消费市场,甚至一些高TPS为卖点的公链已经开始倾向“内容生态”布局,以太坊Rollup系也可能在未来加入消费叙事的争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叙事尚未全面内卷前完成品牌确立和初步生态搭建,将直接决定Morph在行业竞争中的位置。这就要求不仅要讲得清“是什么”,更要让用户“用得爽”。 尽管消费级公链的冷启动周期漫长、运营要求极高,但从Morph当前的技术架构、战略布局到资源协同能力来看,它具备了穿越早期阵痛、迈向下一个成长曲线的多重潜力: 价值1:消费应用链上化是长期趋势,Morph的定位具备极高的稀缺性 在行业逐步走向存量竞争的背景下,能够真正打通链上应用与用户日常消费场景的公链,极为稀缺。从需求端看,Web3用户不再满足于DeFi投机,而是期待链上能承载真实、连续、高频的生活体验,如支付、社交、娱乐内容消费等。 从供给端看,目前大部分L1、L2仍停留在金融原生应用(DEX、借贷)和短周期叙事(如MEME)中,真正聚焦链上消费体验、且拥有落地能力的项目极少。 Morph作为消费级公链第一梯队的布局者,有望在未来2-3年中,抢占用户心智,建立起“链上日常消费入口”的稀缺定位。 价值2:Morph技术可扩展性极强,未来能适配更多叙事变化 得益于其模块化设计、混合Rollup架构,Morph未来可以非常灵活地适配行业演变,比如,随着分片技术推进,Morph可快速降低数据可用性成本;通过Sequencer去中心化推进,构建更高安全性、抗审查性的底层基础;未来还可以兼容更多链上消费新应用,如链上广告、链上订阅服务等新领域。总的来说,Morph并不是一个单一技术框架绑定的公链,而是一个可以动态进化、与行业同步演进的开放性平台,具备长期技术生命力。 价值3:资源与资本优势明显,具备长期资源协同潜力 抛开近期的所有舆论影响,中长期看,Morph背后拥有Bitget等强势平台的流量、渠道与品牌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链上消费生态注入用户和资金;未来有望打通链上线下的消费闭环,形成独特的用户壁垒;在资本层面,Morph获得了多家一线基金的战略投资,为后续生态扶持、应用孵化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价值4:账户体系是超级入口的基础,体系护城河坚固 Morph的核心并不在于“发了多少卡”,而在于通过卡背后的账户系统,构建一个能够承载资产管理、身份绑定、链上支付、积分乃至Web3社交的超级入口。 未来,所有用户的链上行为,均可以在账户体系中扩展出理财、借贷、支付、会员等多元场景。这一点,将是所有消费级应用想要做大的基础设施门槛。 正因如此,Morph的黑卡并不是孤立产品,而是其构建“账户即金融枢纽”的重要一环,长远来看,这一体系才是它与其他Layer2项目真正拉开差距的底层护城河。 _________ 四、总结:Morph,有望成为链上生活基础设施的超级入口 从当前的行业趋势判断,我们需要承认的是,Web3正在经历一次底层逻辑的深刻切换,行业从资产投机向真实消费迁移;从金融杠杆向生活体验进化;从纯粹链上叠加到链上+链下融合转型。 在这个趋势下,Morph给出了技术、战略、资源协同的全套体系化答案,尽管它近期的舆论并不是很有利,但更长去看,如果它能稳步推进应用落地、快速完成冷启动、逐步扩大真实用户规模,那么Morph的长期价值,将不仅仅是一条公链,而是下一代链上生活基础设施,甚至可能成为Web3世界的支付宝、微信乃至超级入口。 综合来看,Morph作为一条定位清晰、技术扎实、战略前瞻的消费级公链,确实踩准了行业叙事转型的重要节点。 未来,Morph是否能够真正兑现这一潜力,关键取决于其运营能力、以及对用户心智的占领能力和持续的构建生态护城河。 从一个投研的角度,如果说上一轮周期的关键词是“协议深度”,那么下一轮周期的关键词就是“体验广度”,而Morph试图打通的,正是“资产-身份-消费-信用”这一整套用户全生命周期路径。 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在一个告别粗放增长、转向精细运营的新周期里Morph正在尝试给出一个更接近未来真实图景的答案,链上生活,而不仅仅是链上投机。 而这条路,或许才是Web3真正走向主流、真正改变世界的必经之路。 如果你相信Web3的未来是生活化的、普及化的,那么Morph,值得持续关注。
Show more
0
3
7
2
看到一直在关注的 Aspecta @aspecta_ai 上线了社区激励我顺手领到了几个徽章! 活动看起来是新老兼顾的,老用户能拿到认可,新用户也有机会参与: 拿到徽章的,后续在产品上线时是有实际权益的,毕竟 Aspecta 还没 TGE ,不排除会给代币,不是纯纪念品: 📌 强烈建议大家现在就去做三件事: 1️⃣ 绑定钱包和社媒账号(四个都要绑定); 2️⃣ 检查自己是否是: 🔹 OG Trader 🔹 BuildKey Pioneer 3️⃣ 根据自己的贡献,申请其他徽章: 如果你之前参与过 Aspecta,不要错过资格! 💡 几个关键点一定要知道: ❌ 无法机械式刷任务(不能farm); ✅ 奖励“真实用户”的真实参与; 🌍 覆盖社区、交易、内容多个维度; 🪪 获得徽章后在产品上线阶段将有真实权益; “因为申领条件不同,大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申请” 入口: 🔗 https://t.co/b6stl63lc4
Show more
🔑 The BuildKey Community Portal is live! 🎯 This is the gateway for us to reward early adopters & welcome new blood to join the BuildKey Force. Check your badges and embrace the new opportunities. It's never too late to secure the Key to Alpha: https://t.co/3VuGy0hIEa https://t.co/CqmuPYebZs
Show more
0
0
2
2
作为深度关注科技落地价值的爱好者,我最近发现了 Web3 领域极具潜力的新星 Matchain。它颠覆传统,创新打造无钱包、无助记词的用户入门流程,真正实现数据主权归还用户。通过 MatchHub,用户能轻松探索各类去中心化应用,无缝衔接虚拟与现实。 Matchain 不做技术空谈,而是致力于构建普惠大众的未来基础设施。与巴黎圣日耳曼等顶级 IP 的跨界合作,让它在迈向主流市场的道路上飞速前进。其推出的 NFT 系列,不仅是数字藏品,更附带线下看球、球星见面会、限定周边等超值权益。 这让我联想到 iPhone 推出 App Store 的革命性时刻,Matchain 正在悄然定义 Web3 新范式。5 月 9 日周五晚 12 点(UTC+8),创始人 Petrix Barbosa 将在推特空间分享洞见,感兴趣的朋友别错过! 点击链接:https://t.co/I2NGs8bdyf ,输入邀请码 9938941400 即可参与,关注 @matchain_io,一起见证技术变革。#Matchain_io# #SPOH# #PSG_english# #GenesisLicense# #Web3Adoption#
Show more
0
25
36
0
在巴厘岛跟 @0G_labs 亚太负责人和朋友们吃猪排,据说是印尼最香的店 作为项目参与者刁钻的问了点信息,给兄弟们分享下👀 1️⃣TGE计划团队有在讨论,会在合适的节点释出,不然就是Pua用户,让大家预期太高反而得不偿失 2️⃣现在的NFT属于项目生态的第一个亲儿子,持有NFT或者大使会在0G的生态项目会有权益等,目前还在讨论细节中 (他不让我说NFT持有者有空投,大家看我眼神自己想 3️⃣项目即将启动华语的大使升级计划,招募更多的名额和权益 @Jtsong2
Show more
0
38
68
1
今天家里有人生病😷住院 下午推文回复也是见缝插针 刚到家赶紧接着昨天没分享完的 ‼️此篇推文下面有福利,注意看👀 1. @MaplestoryU 的游戏将于 5 月 15 日上线,8 号就开放了预下载,作为今年最受关注的养成类游戏之一,推特上看卷的人也很多,当时朋友让我去参与测试,我没当回事,应该有一波专属行情,可以看看 2.还有个也是今年的重磅游戏之一@TOKYOBEAST_EN,日本游戏巨头 @Cygames_PR 和Gumi 联手打造的 NFT 项目,5 月 15 日限量发售 500 张VIP NFT 卡,定价0.1 ETH。其中Cygames 出品过《碧蓝幻想》《赛马娘》,Gumi 深耕 Web3并投资了@opensea 。这次发售的NFT除了有 $TGT 代币空投,还有优先体验生态游戏、平台专属福利等多重权益。$TGT 代币部署在 Immutable zkEVM,支持质押、治理投票和游戏内使用,目前全球预注册用户已超过 104 万。目前卷白阶段,有创作者大赛,然后合作之前给的是票,用来抽奖的,金票有极低概率能抽到nft具体可以参考@yellen_2k @zijingNFT 他们两的推文信息,我做不了那么一细致的活 3.@Mirai_terminal 预售突然袭击突然结束,从区块339081946 以后的资金会全额退还。截止结束前预售共收到76423.42 枚SOL,约1300 万美金。MIRAI是Aww Inc和 @HoloworldAI 联合推出。据说有私募,还有什么保本机制,FUD信息很多,不过应该很多人没打上,开盘算命,我贴二狗特意问我也没上 4.@chillonicNFT@SonicSVM 上首个可互换资产集合,融合了迷因币的流动性和蓝筹 NFT 的稀有性,支持 ERC-404,能转让兑换代币,还能参与 DeFi。白名单共 6000 个,Free Mint,白名单用户铸造的 NFT 会锁仓 6 个月,期间不可拆分为 $CHILL,但可自由交易,不同稀有度还能兑换不同数量的代币。Sonic 是基于 Solana VM 的高速 L2,已上线币安、OK 🎁此贴赠送2个白名单,明天晚上随机开
Show more
0
85
102
6
母公司索尼集团的YOAKE《七宗罪》Drop 4 NFT “ Gowther”主题重磅来袭,持有1期NFT优先购买,上次的地板价3倍,这次还要错过吗? 1️⃣先说重点: 1. Drop 4 NFT 5月5日「Gowther」主题在Opensea发售,持有1期NFT白优先购买,drop 2-3 系列卖的飞快 2. 价格:老样子0.002E大概4u一个 3. 权益:持有NFT优先拿代币空投 备受期待的 @YOAKEPROTOCOL 将在2025年5月5日正式上线《七宗罪》系列Drop 4 NFT并登陆OpenSea平台,此次发售基于索尼集团旗下 @soneium 区块链打造,融合日本流行文化与Web3技术。 发售时间定为UTC时间5月5日上午11点开启CTA优先购买,下午2点面向公众开售,定价仅0.002 ETH(约4美元) 在此铸造👇 https://t.co/Xvb7verLUy 极低的入手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加入YOAKE的粉丝生态。这不仅是一次NFT发售,更是YOAKE通过顶级IP和娱乐体验吸引Web2用户迈向Web3的又一力作。 2️⃣YOAKE:背靠巨头,IP赋能 YOAKE由日本四大娱乐公司——ASOBISYSTEM、TWIN PLANET, W TOKYO, Y&N Brothers——联合创立,致力于将Web2的粉丝经济与Web3的去中心化技术无缝结合。其团队与Soneium和Startale高管高度重合,背后更有索尼集团的战略投资加持。 作为索尼进军Web3的重要布局,Soneium区块链以高效、低成本和用户友好著称,为YOAKE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外,YOAKE近期完成了一轮重要融资,进一步巩固了其在Web3娱乐领域的领先地位。 3️⃣Drop 1的惊人表现,Drop 4备受期待 回顾YOAKE的Drop 1,Drop 1共发行16,528件NFT,吸引了10,904名独立收藏家抢购一空,地板价从最初的低位稳步攀升,最高三倍涨幅显示了《七宗罪》IP的强大号召力, 即将推出的Drop 4延续了YOAKE一贯的高品质设计,以《七宗罪》中的角色“ Gowther”为主题,每件NFT都精心打造,兼具艺术价值和收藏意义。 4️⃣Drop 4多项专属权益:解锁“Masterpiece”荣耀 持有Drop 4 NFT的收藏家将享受多项专属权益,堪称YOAKE粉丝的“入场券”。具体权益包括: “Masterpiece”版解锁:集齐Drop 1至Drop 5的NFT,即可免费兑换一枚“Masterpiece”版NFT。这枚NFT不仅是YOAKE早期粉丝的专属荣誉象征,还可能附带额外福利,例如独家社区特权或线下活动门票。 $YOAKE 空投:YOAKE官方暗示,持有NFT的粉丝未来有望参与$YOAKE代币空投。每个NFT都可能成为生态内的“积分”,直接影响空投份额。 “Masterpiece”版NFT的设定,激励粉丝持续参与每一轮发售,也是持续开卷了 其实,跟其他纯炒作类型的NFT相比,Yoake更像是“链上观影记录”。您持有的集数、持有的时上,未来都会影响门票空投、首映礼邀请码等各种粉丝福利。 5️⃣5月5日,加入YOAKE的《七大罪》宇宙 想成为《七宗罪》宇宙的一员吗?5月5日,登录OpenSea,抢购你的专属Drop 4 NFT吧 无论是动漫情怀还是投资机会,YOAKE都将带你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冒险! 简单来说,参与Yoake不仅仅只是投资机会,更是“链上观影记录”——让粉丝能够通过参与活动,留下印迹,收获奖励!
Show more
0
0
0
0
DAO 治理基础设施提供商 Tally 宣布完成 8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由 Appworks 和 Blockchain Capital 领投。Tally 主要为 Arbitrum、Uniswap DAO、ZKsync 等 DAO 提供链上治理工具。Tally 表示将利用新资金推广其治理激励机制,包括允许用户质押治理代币以获得可保留投票权的流动性权益代币(tLST)。(CoinDesk)https://t.co/VOlFnSLWAl
Show more
0
1
0
0
Aspecta:试看链上民主如何破解VC黑箱困局 1、资产定价权的归属之争:从VC黑箱垄断到用户开放博弈 旧秩序之困:机构对VC份额、私募股权等非标资产的定价权往往讳莫如深, 盘前根本无法实现真正定价的公允性,估值逻辑几近玄学,VC币面临退出难,接盘难。代币解锁时用户被当头浇给,流动性遭遇塌方。 Aspecta如何破局:Aspecta这套模式,不是https://t.co/CmNkQyyvxT那种“赌一把就跑”的玩法,也不是怂恿用户单靠情绪驱动的盲目一掷千金,更不是PE市场那种“关门算账”的套路,而是搭了个公开透明的台子,让价值资产自己说话,让用户自己用脚投票。除了公允,其套利模式多样化:早期玩家可以靠BuildKey的价格波动套利,长期主义者也能持有BuildKey在未来兑换回价值资产,长短皆宜。 关键因素如下: -BuildKey 所有在Aspecta平台登陆的价值资产,都转化为凭证化资产BuildKey,持有BuildKey可按升级比例兑换回价值资产、同时被赋予社区治理等权力。 -公平发射: 无门槛自由参与,抽签式的资产认购方法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 -全周期流动性引擎 从Day One到Post-TGE,资产将在7×24小时内自由流转。 -Bonding Curve护城河  资产价格由市场供需实时调整,所有资产的价值在市场上公开竞逐,大额交易触发智能缓冲机制,抵御恶意狙击。 因此,传统金融的估值体系下,“内部价值锚定”、“暗室议定”的现象,将从市场只能被动接受,变为用户均等参与、民主化决策,最终实现项目的良性运转; Aspecta的BuildKey机制,则让价格发现回归共建共享的本质; 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严重割裂,导致资产价格在解锁、上市等关键节点剧烈波动,也能在Aspecta的技术要素的加持下,让市场发挥左右,实现最大限度的透明与自主调节。 综上,Aspecta能保证价值资产发行、流动、价格机制形成的稳健性和公允性,用户的获利模式也很清晰:通过早期购买BuildKey捕获价值洼地 → 用户推动交易量,实现兑换比例跃升 → 持有BuildKey实现跨时空套利。 Aspecta 让资产可以公开交易和自由定价,把之前只能私下交易的资产(如VC份额和锁定的代币)的流动性彻底释放出来。这一变化让市场更加公平,所有用户都能平等参与Alpha筹码的竞买,把那些被低估的价值资产推到市场的聚光灯下。 顺着这股趋势,Aspecta也与@solayer_labs 达成深度合作,即将迎来$LAYER的上线,提供的资产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凸显了高潜力价值投资的机会。这次整合与Solayer的Emerald Card推广同步,让更多用户能触达这些投资机会。 2、用户视角:价值捕获的「三远法」 Step 1:发现价值洼地 在Aspecta平台浏览资产库,筛选具备高声誉背书的项目(如BNB Chain合作标的)。 分析Bonding Curve参数与历史交易数据,评估套利空间或长期持有价值。 Step 2:参与价格发现 自由交易:在Bonding Curve上买卖BuildKey,通过市场博弈推动价格向基本面收敛。 套利策略:利用Vesting周期与解锁规则的时间差,在Pre-TGE阶段低买高卖。 Step 3:兑换与治理 将BuildKey按预设规则兑换为实际资产(如代币、股权),或保留作为治理凭证。 参与链上投票,影响项目关键决策(如资金用途、产品迭代),实现「持有即共建」。 Step 4:生态权益延伸 通过BuildKey解锁链下权益(如项目空投、线下活动权限),形成「金融-场景」的价值闭环。 累积参与贡献值,提升声誉等级,获得高价值资产的优先认购权。 3、实战演习: @solayer_labs BuildKey 将于4月17日上线! 333,333枚未解锁$LAYER代币将在Aspecta平台上发行: https://t.co/fmdTiYjZc7 抢购价仅$0.5起,通过Bonding Curve交易推动价格发现,交易越活跃,兑换比例越高。 🚀 兑换比例升级规则 BuildKey交易量越大,单Key兑换$LAYER数量阶梯式提升 S1:1 Key = 4 $LAYER S1:1 Key = 4 $LAYER S2:1 Key = 4.8 $LAYER S2:1 Key = 4.8 $LAYER S3:1 Key = 5.6 $LAYER S3:1 Key = 5.6 $LAYER S4:1 Key = 6.4 LAYER S4:1 Key = 6.4 LAYER 随着兑换比例升级,每个BuildKey的实际LAYER成本可能低至LAYER成本可能低至0.5以下。 ⏰ 关键时间(北京时间) ---BuildKey开放交易/兑换:4月17日 19:00 ---兑换截止:5月15日 ---Solayer BuildKey兑换$LAYER方式:2026年2月11日起,分24个月线性解锁 💡 如何最大化收益? 1️⃣ 早期低价囤Key:起始价$0.5,交易推高价格前抢先入场 2️⃣ 推动交易升级比例:社区合力达成高阶兑换比例,躺赚额外代币 3️⃣ 链上凭证二次交易:兑换后获得可转让凭证,可持有等待解锁或即时转卖套现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https://t.co/p1m2AmF7la
Show more
🔑 The @solayer_labs BuildKey goes live on Apr 17th! 🔥 In collaboration with $LAYER stakeholders & @SolayerFdn, we take 333,333 unvested $LAYER for public fair launch. Get $LAYER from $0.5, trade BuildKey on bonding curve to drive the price discovery. Alpha opportunities shouldn't be exclusive; they should be open to everyone: https://t.co/r6VgNueKQi
Show more
0
6
8
2
《Sweet x $SCOR :玩游戏,拿F1门票?44%用于空投?TON生态的新机会?》 TON 生态死了? 其实,也还有一些基本盘不错的项目,还在默默 build,比如Sweet。 融资有 Animoca Brands 和 FBG Capital . 作为一个重度赛车爱好者,对这种正儿八经的跟现实世界体育联盟级合作的项目,我会多点关注。但说实话,大部分项目真的就纯硬蹭流量,没啥真东西,可玩性太差。 Notcoin 那一波 TG 游戏热潮,说是游戏,其实玩法基本约等于“点点点+邀请制”,走的是:用流量带玩法、用叙事撑估值。然而,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得通,但是寿命极短,留存做不起来,用户体验极差。 Sweet这一次想做的,是想把Web3融进真实体育场景里,通过 可玩、可分享、可兑换的路径激活体育迷社群,但这个事情能不能做成,能不复现TON生态的辉煌,需要一些新东西,接下来我进一步看看。 _________ 一、Sweet的基本情况 Sweet成立于2017年,对很多NFT其实并不陌生,是专注于体育数字收藏和Web3互动体验的平台。但Sweet的资源这块确实是少有的例外,说它例外,主要是它和现实体育联盟深度绑定的合作资源非常稀缺,看了一下官网,公开宣布的有: NHL 国家冰球联盟 MLS 美国职业足球联赛 F1 一级方程式 NBA 联盟合作方(多支球队) 真授权、真合作。资源这一块确实非常顶。 是少数真正获得“官方背书”的加密平台,而非市场常见的蹭热度、伪合作项目。 近期,项目上新了合作,跟SCOR合作(SCOR基金会支持),首批两款TG游戏(冰球和足球)已经在4月上线,在欧美的反响非常好,但中文社区还没有传播开。 5月马上要发行的是篮球游戏,这次不一样的是,会配合整个中国市场进行汉化工作。官方对整个中国社区的重视度可见一斑。 PS:我进去玩了一下,灌篮游戏,还蛮复古,有点超级马里奥的像素画风,游戏简单,但还是需要一点点操控,无脑点拿不到分。 _________ 二、SCOR 是什么?怎么玩?值不值得参与? 如果你只是把 SCOR 当成一个普通点玩游戏的代币,那你可能忽略了它真正有意思的地方。简要剖析一下。 1、核心定位 $SCOR 是 Sweet 平台的原生激励代币,直接作用于多个真实可用场景,包括: TG小游戏内的游戏道具之类 Sweet 平台内的积分系统 官方数字藏品购买(NHL、MLS) 体育赛事门票、限定周边商品 特定联盟提供的VIP线下权益 一句话:整体围绕体育内容+粉丝经济+游戏互动构建的通用门票型代币,不仅能在链上流通,也能花在现实世界里。 2、当前参与方式 目前,项目还在宝石积累阶段,可以在 Sweet 的 Telegram 频道体验三款已上线的复古像素小游戏:Glove Hero(冰球)-未汉化;Ice Snake(足球)-未汉化;Basketball Quest(篮球)-汉化,已登陆。 具体步骤: 1)通过完成游戏任务 / 刷高分 / 邀请好友 / 绑定钱包,累计游戏内资产「宝石」 2)TGE后,宝石可兑换为SCOR代币 3)无需钱包,TG 一键上手,真正的零门槛参与 3、为什么我觉得它有意思? 说实话,如果只是打游戏换币,那也不过是另一个 Notcoin。但 SCOR 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它打通了链上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通路 代币能换的不仅是链上道具,而是真实世界的门票、官方周边、限量收藏品,甚至有机会兑换体育赛事 VIP 体验。这一点,在如今的 Web3 项目里,极其罕见。甚至你可以说,这有点像体育界的RWA版本。 第二,Sweet 是真和联盟合作的项目 不是贴贴logo的项目方,不是虚构IP,是和 NHL、MLS、NBA、F1 真正存在授权关系的合作方。这代表着平台背后的运营资源和用户入口,本身就是一道护城河。这点上,确实很牛逼。 4、为什么值得参与,逻辑在哪里? 对于这个项目,和Notcoin那一轮最大的区别是:它的奖励系统是有真实场景,不是靠市场炒作硬撑出来的hype。很明显,就很明显是走那种长期路线的,不是随便撸完跑路的盘,但在这个基础上,我自己的判断逻辑有几个,供大家参考。 1)项目方靠谱,Sweet 有多年体育资源积累;SCOR 的推出,是在原有 Sweet 体系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而不是“凭空创造一个币+游戏搞空投”的套路。 2)玩法轻松,TG上手就能玩,但不是纯粹无脑点玩,主题比较明确。SCOR 三款小游戏虽然轻量,但每一款都是围绕具体运动(冰球/足球/篮球)设计的,主题明确,有竞技感,也利于圈住细分兴趣用户。说白了,玩的不是指头,是兴趣+参与感。 3)早期参与有宝石优势,现在参与的用户属于抢占先发优势,而且 Sweet 对中文社区还做了汉化和节奏安排,说明它并不只做欧美社区,中国用户可能也是接下来发力重点。 4)和线下真实体育场景挂钩,不是单纯虚拟叙事。这点才是最大亮点:SCOR 不只是个游戏币,它能兑换现实世界的东西—门票、周边、VIP权益、联盟藏品,以及各种体育赛事的福利。 _________ 三、结语:属于“体育迷”的机会,可能真的要来了 TON 生态经历了从 Notcoin 引爆,到点玩复制盘泛滥,再到整体退潮的全过程。我们看到的是:靠拉新、靠打榜、靠炒作的那一套能短期起效,但缺乏真实场景和长期设计的项目,注定活不长。现在回头看,TON 上到底缺了什么? 缺的真实资源的沉淀,真实用户和资产的沉淀,更缺的是持续build的叙事项目。 Sweet 和 $SCOR 所构建的,不是空谈“体育迷经济”,而是直接把 NHL、MLS、NBA、F1 拉进来。项目也明确说了 SCOR 可以兑换赛事门票、限定周边、VIP 权益,也并不是为了空投设一个盘,而是围绕粉丝行为构建可持续的激励路径。 此外, $SCOR 代币有44%将专门用于生态系统发展,为粉丝、玩家和合作伙伴提供长期参与激励,整体份额比较侧重社区。 注意:本文仅提供叙事和项目基本面讲解,空投活动能不能参与,需要结合链上链下数据、TGE时间,代币经济学、赔率等要素,请朋友们自行了解研究,Dyor!
Show more
0
3
1
0
这周新闻刷到最近 Worldcoin 刚被欧洲法院敲了警钟,当时正好去日本 WebX 活动还顺便录了自己的瞳孔= = 刷到新闻说 $WLD 犯法吓我一跳,说是成为验证节点,结果是上交了自己的瞳孔数据和隐私权限,让可以引起一个反思:我们到底在构建怎样的“去中心化”? 与此同时,也有其他的产品想通过用户的数据整点大活 —— @ICN_Protocol 提出的 WebFi = 主打「人即是互联网本身」每一个人类行为都是编织互联网的一部分。每一次打卡、每一笔交互,都是你的节点证明。除了这个黑镜一样略微有点超前的故事本身,ICN 已经用超 500 万美元 ARR 和 25 万+ 全球社区交出了答卷,证明这不是空想,而是真正在发生的新新互联网。 🔍 ICN:什么是 WebFi? WebFi,可以理解为 Web2 + Web3 的融合体,但它不仅仅是硬件层的去中心化——纯硬件 DePIN 的叙事已经不够性感了,ICN 想做的是超越 DePIN,真正重塑互联网本质:社交即构建,互动即生态,价值即数据。 不是把服务器一台台搬出去就下班 🙅 而是让你的互动动作:发帖、打卡、参与任务都变成链上数据 可以理解 ICN 的目标,就是打造一张由人类节点自发连接、共建的互联网,真正实现“人民编织网络”,让互动 = 资产,参与 = 权益。特别适合目前社交平台那一套,但也引发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互动开始带来收益,逐利行为会不会逐渐压过兴趣本身?如果所有点赞、评论都和挖矿挂钩,那社交也不再纯粹。还是更适合目前 Crypto 场景 网络搭建必须由数据说话,ICN 过去一年成绩单: 年化收入 ARR:超 500 万美元 企业客户:1000+ 家,覆盖欧美主流市场 存储上线:50+ PB 存储容量 储备管道:250+ PB 等待接入 节点资产:销售额超 1300 万美元 融资背景:累计 3100 万美元,投资方包括 1kx、HV Capital、Protocol Labs 社区规模:25 万+,测试网用户超 22 万 🛠 技术亮点:From DePIN, Beyond DePIN. 1️⃣硬件提供方 硬件提供方是 ICN 网络稳健性与可扩展性的关键。他们参与一个透明的市场体系,凭借其高质量的服务获得可靠的报酬与激励。 2️⃣ICN 协议 / 超级节点(Hypernodes) ICN 协议(ICNP)将异构硬件资源汇聚进网络,确保高性能、高可靠性与具竞争力的定价,并为新一代云计算原语的引入提供基础。 3️⃣构建者层(Builders Layer) 应用层开发者利用 ICN 去中心化架构,设计并交付创新的云端产品。基于 ICN 平台打造尖端服务,精准满足客户需求。 ICNP 智能合约:链上 / 链下桥梁,强化 SLA 验证 卫星机制:全球首创,HyperNodes 数据实时上链 + 上传卫星网络,透明到极致,打破“中心化黑箱” 一句话总结:这是一套从任务调度到链上验证再到全球实时监控的全链路 DePIN 操作系统 ——而 WebFi 的出现,让它不仅仅是硬件网络,更是一次“互联网形态”的重构。 🗺️ 一分钟点亮 ICN 世界地图 可以参考视频快速参加全球节点共建行动,没有费用,只需要像平常走路点亮高德地图那样,选择自己的国家,点一下打卡就会点亮属于你个人的行为节点了。这个是一次性的,如果还感兴趣后续的代币奖励,可以分享到 X,带上 #ICNTWorldDomination。越多动作、互动,你的节点越亮,未来Top# 100 活跃者可瓜分 10,000 枚 $ICNT 额外奖励 参与 Todo: 1️⃣ 访问 https://t.co/PfiBb6sK5r 2️⃣ 选择国家、连接钱包 3️⃣ 打卡地图,点亮属于你的节点 4️⃣ 分享至 X 并带上 #ICNTWorldDomination# 邀请更多人参与 *但 Gitcoin Passport 分数不能为零,不然参与不了这个,以及推特要的权限有点高,参与之后可以先 Revoke 下⚠️ ✍TL;DR 总结 传统 #DePIN# 不够性感,ICN 想用 WebFi 这个新物种,重构互联网协作模式:让每个人都成为节点本电。你的位置、参与打卡的每一个任务每一个点赞都能点亮地图。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互动——这些活跃数据也可以是你的链上声誉变成资产,参与治理、解锁奖励,甚至影响挖矿权重。 本身 ICN 主网预计是 6 月上线,ICNT 代币也将随之解锁,现在这个节点关注参与起来刚好!可以顺手先参与下。接下来,就看这张网到底能织到多大了👀
Show more
0
38
54
5
😱下午被好友fomo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然后深度去了解一下,给大家做个深度解析吧,市场情绪也都回来了,@chillonicNFT 项目上线绝逼要起飞。开始一起来了解!看完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我这么说了! Chillonic:不是 Meme,不只是 NFT,而是通往 Sonic SVM 生态的一张门票 众所周知 Web3 项目满天飞、NFT 日渐内卷的时代,老查对 NFT 的热情已经被反复消磨过。但今天下午 @chillonicNFT 却让我重新提起兴趣——不为头像、也不为 hype,而是它所承载的潜在生态权重,以及对未来 Sonic SVM 网络的卡位意义。 这不是“又一个 NFT 项目”,这是老查目前看到最可能打通链上身份、资产和真实收益的“敲门砖”之一。 Chillonic 是什么? Chillonic 是首个上线 Sonic SVM 网络的 NFT 系列,它不仅有视觉上的创意,更重要的是——它背后运行着一整套围绕资产流动、质押收益和生态权益的底层设计。 项目采用名为 chil-404 的技术架构,支持 NFT 与代币的相互转换。你可以 mint NFT,然后将其 token 化进行交易,也可以随时将这些代币还原为 NFT 本体。同时,代币可以参与质押,甚至添加到 LP 池子里,参与整个网络的流动性建设。 老查总结一句话:这是“NFT x DeFi x 权益”的多重融合。 那么我们持有 Chillonic 能获得什么? 我最关注的是它的实际收益与生态绑定。Chillonic 持有者拥有一系列明确的、可量化的权益: 1/免费 mint 资格(通过抽奖获得 WL,不参与公售) 2/空投分润权:Sonic SVM 的官方空投通道开放给 Chillonic 持有者 3/$CHILL 代币红利:高达 1.2 亿枚 $CHILL 被定向分配给这个 NFT 系列持有者 4/交易所计划:$CHILL 代币即将上线 SagaDex,意味着这些代币将具备真实市场流通能力 对于我这种长期关注基础设施+Tokenomics+公链生态的人来说,这种“绑定式参与”要比单纯买卖 NFT 有趣得多。 另外可以看到Sonic SVM 背后的机会!了解 Chillonic,就绕不开它所在的主场:Sonic SVM 网络。 Sonic SVM 本身是一条兼具并行计算能力和开发者友好的模块化链,主打高性能和低门槛。Chillonic 能作为首个原生 NFT 项目登场,不仅说明团队与官方关系密切,更是它能获得各种生态资源倾斜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入场,不只是低价捡筹,而是在为后续 Sonic 生态的爆发抢占 ID 和通行证。 Chillonic 的独特性在哪里? 目前大多数 NFT 项目仍停留在“头像 + 空投 + 社群 hype”这三板斧,真正愿意往资产化方向探索的并不多。而 Chillonic 则在几个方面表现出我个人认为的“超前”特征: 1/Token-NFT 可逆机制:这是极少见的灵活设计,不再受限于链上交易的固化格式 2/通证经济搭建得极早:NFT 和 $CHILL 互为生态基石,形成“入口+收益”的双螺旋结构 3/与支付、LP 等场景打通:不仅玩 NFT,还玩金融;不仅看价格,还看流动性 这种设计让 Chillonic 成为一个“可参与、可盈利、可扩展”的生态部件,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炒作工具。 进圈这么多年玩多了很项目,老查不是那种会轻易被 PFP 或白皮书吸引的人。我的判断标准很简单: 首先是否有真实生态绑定?有,Sonic SVM 的首发项目。其次是否能产生长期收益?有,1.2 亿 $CHILL 分配+质押机制+空投权。另外是否有前置技术优势?有,chil-404 的资产自由转换模型。 这不仅仅是投资一个 NFT,更像是在布局一个生态入口、一个未来 DeFi+RWA+用户系统融合的“第一位”。 大家可以把 Chillonic 看作一个视觉创意,也可以当作一个金融入口。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Sonic 生态大爆发前的前哨标志。 web3大家总说“早期是认知差”,但认知差从来不在 hype 发生之后(当年喊了多少人上车,都几倍收益)。它存在于你决定花时间、花精力研究清楚一个项目,然后下注、等待和陪伴它成长的那个瞬间。 Chillonic 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也许这就是 Web3 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它是关于“共建未来”的机会。 查麻们如果也对早期机会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 Chillonic多盯一下社区反馈。期待上线来一波王炸!最后大家可以多参与okx或者有些博主的活动拿到白单!卷卷更健康!
Show more
0
85
129
24
加密市场炸裂!Coinbase Q1财报翻车:收入利润双双崩盘,改用市价记账致利润暴跌94%!豪掷重金收购衍生品交易所Deribit,掀起行业风暴! 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 $COIN.US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4%,达20亿美元,但环比下降10%,未达市场预期(21.05亿美元)。净利润同比暴跌94%,至6600万美元,每股收益24美分,主要因加密资产按市场价计价导致亏损。 首席财务官Alesia Haas表示,月度交易用户数量位居历史第二,客户广泛使用交易、权益质押等服务,市场份额和产品成熟度提升。 首席执行官Brian Armstrong透露将试点企业稳定币支付。 Coinbase以29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加密衍生品交易所Deribit,进军高利润衍生品市场。 4月交易营收约2.4亿美元,第二季度订阅和服务营收预计为6亿至6.8亿美元。受加密友好政策和比特币价格回升影响,Coinbase正减少对市场情绪依赖,拓展新业务。 重点分析: 1. 营收增长但未达预期,利润大幅下滑 - 营收:Q1营收20亿美元,同比增长24%,但环比下降10%,低于市场预期的21.05亿美元。环比下降反映市场波动和交易量季节性变化。 - 净利润:同比暴跌94%至6600万美元,主要因加密资产按市场价格计价(mark-to-market)导致账面损失。这表明Coinbase的盈利能力高度依赖加密资产价格波动,业务模式仍需优化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 启示:尽管营收增长显示业务规模扩大,但利润暴跌暴露了Coinbase对市场波动的脆弱性,需通过多元化收入来源降低风险。 2. 用户活跃与服务多元化 - 月度交易用户数量创历史第二高,反映用户基础稳固。客户不仅交易,还参与权益质押等服务,表明Coinbase正从单一交易平台向综合性加密服务提供商转型。 - 首席财务官Haas强调市场份额和产品成熟度提升,显示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加密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 启示:多元化服务(如质押、稳定币支付试点)有助于增强用户粘性,减少对交易费的依赖,长期看可平滑收入波动。 3. 战略收购Deribit,进军衍生品市场 - 以29亿美元收购Deribit是Coinbase迄今最大胆的战略举措。Deribit去年交易量近1.2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利润丰厚,收购将显著提升Coinbase的收入潜力。 - 分析师Brett Knoblauch称此为“A+级收购”,反映市场对Coinbase拓展高增长领域的高度认可。 - 启示:衍生品市场的高交易量和利润率可弥补现货交易的波动性,收购Deribit标志着Coinbase向更成熟、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迈进。 4. 市场环境与政策影响 - 比特币价格自2月以来首次突破10万美元,4月市场回暖,交易营收达2.4亿美元。特朗普上任后推行的加密友好政策(如替换监管机构负责人、结束SEC调查)提振市场信心,带动加密资产价格回升。 -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缓和也为加密市场复苏创造有利条件。 - 启示:外部政策和市场情绪对Coinbase的业绩有显著影响,需警惕地缘政治或监管变化带来的风险。 5. 未来展望 - 第二季度订阅和服务营收预计6亿至6.8亿美元,稳定币收入增长将部分抵消区块链奖励下降的影响。这表明Coinbase正通过订阅服务和稳定币业务构建更稳定的收入流。 - 试点企业稳定币支付显示Coinbase在探索加密货币的实际应用场景,有助于推动加密资产主流化。 - 启示:通过拓展稳定币和订阅服务,Coinbase可降低对市场波动的依赖,但需平衡新业务的投资成本与短期盈利压力。 总结: Coinbase Q1业绩显示营收增长但利润承压,反映其对加密市场波动的敏感性。收购Deribit和多元化服务(质押、稳定币支付)是战略亮点,有助于提升市场份额和收入稳定性。加密友好政策和比特币价格回升为短期利好,但长期成功需依赖新业务的执行力和市场环境的持续支持。
Show more
0
6
21
5
TRON 的去中心化,不是“没人能掌控”,而是“你也能掌控” 很多人聊到区块链,总爱挂在嘴边一个词:去中心化。但什么是真正的去中心化?是不是只要项目方不跑路就是了?今天我们就用通俗一点的方式,从技术层面讲讲:TRON 是怎么实现去中心化的,它的机制跟其他链又有什么不同。 1/ DPoS:持币者决定权力归属 TRON 采用的是一种叫 DPoS(委托权益证明)的共识机制。意思是:你有 TRX,就能投票选出超级代表(SR),他们负责打包交易、维护网络安全。不是谁出钱多就能控制网络,而是通过社区投票选出来的。 2/ 超级代表可轮换,可更替 TRON 网络中总共有 27 个超级代表,任何节点都可以参选。只要你票多就能上位,不满意,也能随时换掉。这不是“谁部署服务器谁掌权”,而是“谁赢得社区信任,谁就能参与治理”。 3/ 代码公开,机制透明 很多人误解 “去中心化” 是没人管理、没人开发。其实不然,真正的关键是机制透明、代码开源、规则可验证。TRON 的节点遍布全球,代码开源在 GitHub 上,谁都可以查看、审计,甚至自己复刻。 4/ 集中度争议:机制决定不是死局 有人说 TRON 的部分超级代表和基金会关系紧密,这确实是现实问题。但这不代表“整个网络被控制”。因为机制摆在那里 —— 代表可以被投票踢掉,网络是动态调整的,不像一些项目连代码都不公开还自称去中心化。 5/ 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真正的去中心化不只是口号,而是你可以实打实地参与、监督、收益。你能用 TRX 投票参与治理,也能在 DeFi、NFT、GameFi 中用得上,还可以自己当节点参选 SR —— 普通用户也有话语权。 6/ 现实中的“去中心化范本” 与其说 TRON 是完美去中心化,不如说它是一个在现实中兼顾效率、速度、社区治理的范本。没有哪个链十全十美,但 TRON 至少在稳定性、落地性、参与性这三件事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谁都不能轻易掌控的系统 TRON 的核心在于,它让每一个用户不只是使用者,更是参与者、决策者、收益者。它不追求没人掌控,而是确保没有人能轻易掌控整个系统 —— 这才是 Web3 的底子,也是去中心化真正的意义。 @justinsuntron @trondaoCN #TRONEcoStar#
Show more
0
24
29
21
#Aspecta# = 一个把“只能大佬玩”的筹码,变成“你我都能上桌”的交易平台。 最近我们投研时候,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项目 @aspecta_ai,具备最坚实的 #Web3# 精神和最具创新性的玩法。最近还拿出 0.5美元的 $LAYER 活动福利,供用户体验,可谓格局拉满(目前 $LAYER 在币安价格为2美金)。 #Aspecta# 做的事情很直接——把以前只能“VC、KOL、项目方内部”才能低价买到的、锁仓的、非公开的资产,变成所有散户都能参与的公开交易品。而且价格完全市场化,公平公正,靠交易来定! 🎯我们过去面对的困境是什么? 作为散户你肯定经历过这种情况: • 听说某项目即将爆发,结果你买进的成本是 $1,人家VC几个月前 OTC 成本是 $0.2。 • 你刚买,它就开始暴跌,回头一看,原来他们早就开始解锁、套现了。 • 最惨的是,你根本买不到这种“原始资产”或“解锁前的份额”,只能当接盘侠。 这些早期份额,几乎完全封闭在圈内人手里,普通人根本没机会参与。 📝 #Aspecta# 解决了什么问题? Aspecta把这些早期资产,用一种叫 BuildKey 的机制,变成了可以公开购买、自由交易的筹码,而且逻辑透明、定价市场化: BuildKey ≈ 一份“未来可领币的资产凭证” + 可自由买卖的金融产品。 而且它不只是预期的代币,后面还有各种项目方给的额外权益: • 空投、积分、NFT、WL、治理权…… • TGE后的Token解锁权(甚至可以被转让) 这套机制将原本“内部闭环”的早期投资价值开放给全市场,不但拆解了资产的锁仓期,还让锁仓期本身变得有流动性和价格发现能力。 🧐具体玩法拆解:以本次福利 $LAYER 举栗子 我们拿最近的活动福利 $LAYER 来拆解一下,讲讲作为散户玩家可以怎么玩: 🔹场景1:你想搏短线赚钱(撸波热度) • 你可以去买BuildKey,它价格按Bonding Curve 曲线定价——买的人越多价格越高。 • 前期价格低时抢到,你就可以在高点卖出。 • 所有人都看得见交易和价格曲线,没有黑箱,可预期、可炒作、可套利。 🔹场景2:你看好 $LAYER 长期价值 • 市场价 $2.0,而BuildKey对应换算成本为 $0.5,假如Bonding Curve里的资金量突破某Milestone,还可以折上折,最低可实现 $0.32,相当于8折再打2折。 • 解锁时间是2026年,愿意等的,就是折价买未来币的机会。 • 到时候可以领币,也能转手这个“可以领币的钱包”。 🔹场景3:你想混进早期红利圈 • BuildKey还代表了项目方赋能的一切机会:积分、优先空投、治理、内测、白名单…… • 你不再只是Token的“买方”,而是项目早期建设者和Holder的一员。 总结:#Aspecta# 本质上是在“链上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资产市场”,你不再只是买币的用户,而是项目成长的早期参与者。其中 #BuildKey# 作为核心,是散户第一次可以“以机构视角、VC成本”买到潜力资产的通行证。现在这个机会,可能就是当年在币安刚开Launchpad、或者Mirror Protocol刚开RWA时那种级别的原始洼地。愿意认真做投研、愿意拿时间换先发红利的人,有极大可能吃到下一轮牛市的大肉,十分值得重视的平台🧐
Show more
🔑 The @solayer_labs BuildKey goes live on Apr 17th! 🔥 In collaboration with $LAYER stakeholders & @SolayerFdn, we take 333,333 unvested $LAYER for public fair launch. Get $LAYER from $0.5, trade BuildKey on bonding curve to drive the price discovery. Alpha opportunities shouldn't be exclusive; they should be open to everyone: https://t.co/r6VgNueKQi
Show more
0
1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