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夏天
@YuhouL
币安邀请链接:https://t.co/0WJvnhGVxt 注册成功(用链接注册,注册完之后咨询一下我是否在我名下再去认证)入金并且认证kyc完成交易至少一笔合约交易便可 完成后告诉我uid 或https://t.co/jyHWo9zU1R(邀请码:O59D8JU8)
294 Following    22.3K Followers
目前,看样子是真的。
刚才偶然刷到了一篇帖子,一位普通全职宝妈讲述自己是如何从炒币到开合约,再到借网贷,一步步陷入深渊,最终卖了房子离了婚,这篇帖子让我最触动的是,我居然在里面每一句话,都能够看到大量群友、推友的影子,仿佛这就是几乎99%的普通韭菜一生的模板与宿命,我强烈建议所有所有所有人都认认真真的看完这篇文章! 这个世界永远是由幸存者偏差主导的,赢家的声音永远是最大的,而所有人又都只想听到自己喜欢听的话,导致在推特上,仿佛最终不论你经历多少坎坷,最终总有一把梭哈翻身A8的机会等着你,可能讲出来这些成功励志故事的都是活下来的1%,那99%呢?默默的退网甚至自杀,你连听到他们失败故事的机会都没有! 前阵子某个交易所不允许用借网贷的资金来炒币,闹的沸沸扬扬,甚至出现大量现身说法,用自己成功经历来证明借网贷与翻身之间的合理性,我并不是为该交易所说话,并且所有交易所成长的路径也必然都是血腥野蛮的,但我当时看着这些讲述自己成功之路的帖子,真的挺后背发凉,到底会有多少人因为这些帖子就相信自己也是那个天命之人?又有多少人像这个帖子里的宝妈那样最终家破人亡。 也许我这条推文发出去又会被不少人喷,说你Jason装什么老好人大善人,对没错,放弃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Show more
0
1
1
0
这么说就很清晰了。
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是收网了,SBET 持仓31万枚以上,价值超过 10 亿美金,但这些持仓大部分是自己左手倒右手,小部分从市场购买,持仓 10 亿美金的 ETH 在加密市场上是没办法坐庄的。 所以 SBET 另辟蹊径,用 10 亿美金也能撬动 4000 亿市值的 ETH,最近有很多人因为 ETH 涨了开始鼓吹说是价值发现了,其实关系并不大,并不是基本面改善,而是财团发现了一套印钞机玩法,让我详细解释给你听。 1、在美股买下空壳公司,把 10 亿美金装进美股上市里,通过增发,稀释原有股东。掌握了其中 90% 的流通股,然后说你看我公司净资产都和我持仓的 ETH 一样多了,你还不来买吗? 2、在加密市场上说,美股上市公司开始屯 ETH,公司还有的现金还要持续从市场上购买几十亿美金,那 ETH 还不得涨疯了 3、ETH 上涨了在美股上就好利用发型企业垃圾债来募资了,募他娘的几亿美金,全部用于购买 ETH 最后不仅收获了一个价值几十亿美金的公司,还有几十亿美金持仓的 ETH ,在 SBET 目前市值只有 30 亿左右的情况下,还要 TM 要增发股票募资 50 亿美金,最后一算扣除掉负债,几个月时间净赚他娘的几十亿美金?比川普家的印钞机都更快! 垃圾债券募资比美股上市募资还多就很离谱,和之前的 SPAC 空壳公司炒作类似的,早晚会被监管叫停的,被叫停的话面临的股票就是 50%-70% 的跌幅,ETH 的话可能也会跌回原点,下跌 30% 我也不知道市场这种不理性会持续多久,但这些都是你在参与前就要了解清楚的,这并不是新模式也不是永动机
Show more
0
0
0
0
这个是多少连跌呀。垃圾sol https://t.co/rrrpbAmvin
0
1
0
0
pump破发? https://t.co/g2nsYloY0p
0
0
0
0
主动申报??😰😰要不等有通知再说吧。太难了。
下午去听了一个关于这次港美股征税的分享,听的我快睡着了,用 AI 整理了一些关键点,有接到税务局电话的可以参考一下,第一批主要是针对 2022 年以后账户有 100 万美金和交易额巨大的用户。 ➤ CRS机制与全球税务信息交换 ​ ❚ CRS核心机制​​ CRS(共同申报准则)要求金融机构收集非居民账户信息,通过本地税务机关自动交换至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金融机构需根据客户填写的自我申报表(CRS表格)及账户信息(如地址、电话、交易记录)判定税务居民身份,并向多国税务机关报送。 ​​​ ❚信息交换范围​​ - 涵盖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投资实体及保险账户。 - 信托架构下,委托人、受托人、保护人及受益人信息均需交换。 - 交换字段包括账户余额、利息收入、股息收益、赎回金额等,但买入成本信息缺失可能增加税额计算难度。 ➤ 中国税务居民认定标准 ​ ❚ 法律定义​​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中国税务居民: 1.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习惯性居住地)。 2. 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居住满183天。 ​​ ❚ 实践争议​​ - 持有中国护照者通常默认为中国税务居民,即使拥有他国永居或海外资产。 - 住所认定不依赖房产或户籍,而基于“习惯性居住”事实(如工作、家庭等)。 ➤ 海外收入申报要点 ​ ❚ 申报范围​​ ​​- 收入类型​​:工资薪金、投资收益(股票、基金、利息)、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含虚拟货币交易)。 ​​- 税率​​:综合所得(3%-45%)、财产转让所得(20%)、已缴境外税款可抵免(需提供完税证明)。 ​​ ❚ 申报流程​​ 1. ​​信息整理​​:梳理所有海外账户(银行、券商、保险)、交易明细及境外公司关联收入。 ​​2. 税额计算​​:区分收入来源国,合并境内收入后按中国税法核算。高频交易需逐笔或合并计算盈利。 ​​3. 申报途径​​: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线下提交《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 ​​ ❚ 风险提示​​ - 未申报或虚假申报可能面临补税、滞纳金(日万分之五)及偷税处罚(无限期追责)。 - 地方税务机关已加强核查,小额账户亦可能触发稽查。 ➤ 常见误区与风险警示 ​​ ❚ 误区1:身份规划可规避CRS​​ 仅持有他国护照或税号无法改变中国税务居民身份,金融机构通过多维信息(居住地、联系方式等)综合判定。 “东南亚小国护照”“离岸公司”等方案易被穿透,部分机构前台承诺与后台操作存在差异。 ​​ ❚ 误区2:离岸架构免税​​ 信托、BVI公司等架构需申报多层信息,离岸企业可能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面临25%企业所得税及20%分红个税。 美国虽未加入CRS,但通过FATCA及双边协定与中国交换信息。 ​​ ❚ 误区3:零申报或无通知即安全​​ CRS信息交换自动化,金融机构需依法上报。未收到通知仍需主动申报,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故意逃税。 ➤ 合规建议与总结 ​​1. 主动申报​​:无论账户金额大小,按法规整理并申报所有海外收入。 ​​2. 专业支持​​:复杂交易(如跨境信托、高频投资)建议咨询税务专家,避免计算错误或遗漏。 ​​3. 警惕“方案”陷阱​​:勿轻信“免税架构”“不交换秘籍”,合规申报是唯一稳妥路径。 ​​4. 关注动态​​:各国CRS执行趋严,OECD持续修补漏洞,长期规划需考虑法规变化。 ​​ ➤ 最后 CRS与国内大数据稽查形成双重监管网,税务合规已成全球趋势。收到税务局电话主动沟通联系,如实际亏损保存好券商结单数据
Show more
0
1
0
0
来报告了,果然看人眼光还好,帮了一把。他也按时还给我10万了。给了我利息,我给他转回去了。算是比较少守约还钱的。
真的读博就没必要去玩了。前阵子最后借给一个读博的10万(一个月,也不知道到时候怎么样),我也是跟他说,早点跟我说他读博,肯定劝劝别玩这个圈子,浪费时间。 好好享受读书的时光,浪费在炒币真不值得,还是现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都会亏钱。
Show more
0
0
0
0
这样子我还玩毛的美股…咋整呀…看评论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
昨天 K神 @keyahayek 发的这个消息是真的,发帖这个人正好是厦门的,在美股圈都传的沸沸扬扬,厦门做美股高频的人很多,所以很好打听。 传出富途、老虎这种老牌的中资券商最先被查,据说是要和税务局联网 15 万美金以上,在 2020-2024 年交易额大的账户都有概率被追缴。对于大多数人都无所谓只要你不是交易量 TOP、资产 TOP 的压根不用担心。 美资券商比如 IBKR 盈透证券,虽然数据也有互通,但是详细的 trading history 拿不到需要你主动提供,时间久了我自己想查都找不到😂,最后只能通过银行卡的出入金来判断,所以目前也没事。 ➤为什么会查到这个人? 其实银行和券商这些数据税务局一直都有,只是人手不够,那肯定先是抓大放小。尤其是境外税务需要核对的数据量还更复杂,就为了征收几万美金,人力成本都不够。 之所以被查是因为交易额巨大,1.61 亿美金的交易量,放美股怎么也算大户了,谁知道是一个总体亏损 5 万美金,亏损 99.5% 本金的韭菜。弄的上了热搜税务局还要被骂 ➤要缴税的话税费是怎么计算的? 中国是不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图片里说的按照单笔盈利计算,实际是按照财产转让税征收的,这种收税方法放在美股这种情况肯定不合理,但是又没有针对这种情况单独的税种。 如果是股票分红所得的话,到中国再补缴 10% 的税就可以了,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没什么变化。 具体条例如下 针对港股资本利得,在内地的税收处理也区分两种情形,一是通过港股通账户的炒股所得,在中国境内免征个人所得税;二是通过香港证券账户直接转让港股上市公司的股票,需要对中国境内税务机关申报境外所得。并且,香港地区对境外港股投资者获得的买卖价差免征资本利得税,因此不产生内地的税收抵免额,投资者需要按照财产转让所得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普通投资者会被要求征税吗? 针对港美股要缴税的传闻已经很久了,每次都会有人传。但其实境外收入的执法成本很高,需要核对数据,所以肯定是抓大放小,没理由放着其他那么多偷税漏税的事情单独去查小散户几万的盈利,最后收个几千,几万的税费,所以可以不用担心。 ➤加密资产的获利会被要求征税吗? 目前看是不会的,因为现在交易所里都是币币交易,不是通过法币去交易。征税需要核对你的法币盈利记录,BTC、ETH 这类加密资产中国不认可,是当做商品交易,如果想要征税,那就得首先承认加密资产是合法资产,属于金融资产。 但是由于数字货币交易已经越来越合规了,难保之后会不会承认资产后,倒查几年的盈利数据。如果最后需要征税,那也是参考港美股,需要有完整的出入金记录,买卖记录能把盈利全部对应上,这难度比股票要大更多,除非你是巨额盈利不然也是不需要担心的
Show more
0
0
0
0
谁能告诉我,这是不是真的呀,我勒个去,那么美股还能玩不。
大陆税务身份,炒美股补税的第一个正式 data point 出现了。按单笔交易盈利收税,亏损的不看。 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做到五万美金的本金、做出 1.61 亿美金交易额才亏完的,但如果中间有大幅浮盈的话,实在有点惨,补几十万几百万美金的税也是有可能的。 尽快弃用中资券商/换无资本利得税的 TIN。 https://t.co/cKq45F9fEF
Show more
0
0
0
0
请问一下,这些东西怎么屏蔽不要接收到这些东西呢? https://t.co/rbTKldy61k
0
1
2
0
真的读博就没必要去玩了。前阵子最后借给一个读博的10万(一个月,也不知道到时候怎么样),我也是跟他说,早点跟我说他读博,肯定劝劝别玩这个圈子,浪费时间。 好好享受读书的时光,浪费在炒币真不值得,还是现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都会亏钱。
Show more
0
7
10
0
出去遛娃,没注意看,以为市值3000万刀。买了点。结果跌麻了,仔细一看,这个市值也不对呀…坑爹了。又被币安的市值坑惨了。 4.7亿个流通,流通市值3000万?而且价格刚刚还是0.4左右。真是坑@binance https://t.co/JNraVpeizq
Show more
0
9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