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
@cmdefi
陈默 build https://t.co/sUxN5UgoWD DeFi OG. Core LUNAtics. 中文 CRYPTO 投研/影片/社群
Joined March 2018
3.3K Following    50K Followers
DVT已经很久没有摆在台面上讨论了, "分布式验证器节点" 基本可以确定是未来以太坊质押发展的趋势,包括Lido也在推Simple DVT,未来也是大多数质押协议和机构进场的选择。 其实Vitalik是非常鼓励更多独立Solo Staker的,尽可能降低Lido这种大型质押池的风险,DVT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除了增加ETH质押的容错性之外,DVT最大的意义在于降低了验证器门槛,等于将传统的以太坊单一节点验证器"分片",加速去中心化进程。目前无法实现人人都做Solo Staker的原因还是门槛问题居多,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和精力投资维护相应的硬件,DVT就成为了天然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比如Lido推的Simple DVT也是跟 @Obol_Collective 提供的Obol Distributed Validators服务合作,目前TVL在10亿美金,但质押赛道的体量还很大,如果这种服务成为主流还有很大突破空间。目前来说,对于以太坊质押,这是在去中心化路上的必经之路。
Show more
最近 $Obol 登上 Binance,也借这个机会聊下 Obol 的技术架构。 首先 Obol 项目存在的意义,是帮 ETH 的 Staking 增加容错性。 不太精准地说,Obol 相当于创造了一个专门用于管理 Staking 的多签机制。 最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如果你直接跑以太坊客户端去 Stake ETH,那么一旦节点掉线,你掉线的时间非但颗粒无收,甚至会被倒扣和低保等额的 ETH 罚款。 所以,如何防止 ETH Staking 节点掉线就成为了大家的研究课题。 Obol 的解决思路是: 你在运行 ETH 客户端的同时,再多运行一套 Obol 的客户端(中间件)。 运行 Obol 客户端之后,你可以选择 3-10 个节点运营商共同管理你的节点,这样即便其中若干节点掉线了,其他节点还能正常工作。 PS:当然,理论上也可以你自己多服务器自己跑,或者让你的朋友来帮你跑。 不过,这个过程看起来容易,实现上却有难度。 ETH 的 Staking 机制就摆在那里,在设计之初没有给 DVT 协议留下专门位置,因此 DVT 协议们必须在 ETH Staking 现有机制的约束下工作。 所以,Obol 采用的迂回方式是,通过节点运行额外的客户端,它建立了一个 Obol 网络,独立于 ETH 网络之外。 (Charon 就是 Obol 客户端的名字) 这个网络是个点对点网络,解决了不同节点之间的通讯安全问题。 然后,在同一个小组里的节点们完成相互握手之后,它们就会举行一个 DKG 仪式。 所谓 DKG,它的全称是分布式密钥生成,这种设计可以实现(以 3/4 签名为例): 1. 没有中间人 2. 四个节点相互不知道对方的密钥碎片 3. 至少三个节点在线就可以执行验证者工作 这样,私钥就存储在节点本地。另外 Obol 没有【拆分】这个动作,它直接要求节点在本地生成碎片之一,这样可以避免密钥触网的问题。 另外,由于 ETH Staking 本身【资产私钥】和【验证者私钥】就是两把。 和非托管 Staking 一样,DVT 协议在这里同样只负责验证者这一把,并没碰到资产私钥,而资产私钥永远掌握在 ETH 持有者本人手里。 所以 DVT 协议即便出现多人串通,最多是干扰让节点无法出块,而技术上没法把你 Staked ETH 直接偷走,带来实际的本金损失。 相反,如果你的 Staking 不慎掉线,另外 3 个依然可以把你的节点救起来。 另外还有一些小的机制设计也比较有趣,例如 Obol 允许那些客户端根据自己意愿决定升级,可以运行不同版本,无需同时升级。 所以,当 Obol 发布新版本时,现有的 3/4 不升级依然可以继续使用,只要小组内的客户端保持一致即可。这样,最大程度降低Obol 官方导致故障的可能性。 这就是 Obol 如何增加 ETH Staking 容错性的技术原理。
Show more
0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