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Todd
@0x_Todd
Long BTC, Love the World 热衷研究 在 @researchnothing 琢磨策略 在 @ebunker_eth 打包区块 常驻 #Binance# 交易 https://t.co/42whA3ioyb 资深 #OKX# 钱包用户 https://t.co/8Aes1jx1Xn
2.8K Following    64.6K Followers
牛逼...苹果这个新的耳机终于支持 AI 翻译了 这下去非英语国家旅游终于可以自由探索了 https://t.co/kFmgzqKP5p
0
3
5
0
聊一下 ETH 的 Fusaka 升级 最近 Fusaka 升级定档到了 11 月初,赶在今年阿根廷的 Devconnect 开幕之前(献礼?)。和过去一样,Fusaka 依然是合成词,来自 Fulu Star(附路星)+ Osaka(大阪),前者是一颗仙后座的恒星,后者是为了纪念 2019 年在大阪举办的 ETH Devcon。 话说以太坊最近一两年更新太频繁了,所以现在的更新没有以前例如上海升级、伦敦升级那样重磅,不过仍然值得关注。 所以,我从本次更新众多 EIPs 中挑选一些比较重要,给大家分享一下: 【L2 相关】 EIP-7594 PeerDAS 以太坊的一大梦想就是轻松无痛跑成百上千的 L2(即满血版 Danksharding),而我们现在用的这套 L2 的底层思路,就是 blobs 这些,其实只是 L2 的初级阶段(即 EIP-4844 proto-Danksharding,属于低配版)。 而这次 PeerDAS 是一种抽样的方法,允许仅下载部分数据即可验证 L2 交易有效。它是 ETH 通往满血版 L2 的最关键步骤之一。 虽然和普通用户不直接相关,但是你可以期待 L2 未来变得更安全、更便宜。它可将 blob 容量扩展至最多 10 倍,同时减少对单个节点的要求。 EIP-7892 仅限 Blob 参数硬分叉 不知道你注意没有,最近几次升级都是围绕 L2 和 L2 用来存数据的 blob 区域。由于这些升级太多太碎,所以这次干脆加一个提案:未来分叉中,它允许以太坊在不进行完整协议升级的情况下,可启用轻量级、仅参数 blob 的升级。 【L1 相关】 EIP-7825 和 EIP-7934 区块大小和交易燃料费上限 为了防止 DDoS 攻击——最大区块设为 10mb, 最大单笔交易不超过 16.7m gas。不过这个和普通用户也没太大关系。 EIP-7917 提前确定出块者 提前预计算数个纪元的区块提议者,提高验证者、二层网络排序和质押操作的协同能力,同时增强网络的可预测性。简单来说,主要利好 MEV 夹子相关产业链。 另外还有一个文本性质的 EIP,EIP-7935。 EIP-7935:将默认 Gas 限制设置为 XX0M ETH 主网当前的主流燃料费上限为36M。Fusaka 发布后,以后的燃料上限都应该以 0 为结尾,即 XX0M,例如 60M,150M。 之前我聊过几次区块燃料费上限,这东西,你基本可以把它理解为以太坊的区块大小,可以直接和TPS 挂钩。 而且调整它也不需要硬分叉,更多是矿工表决行为。所以,这个 EIP 虽然是文本性的 EIP,但是我认为这是为了推动 150M 燃料上限铺路。 如果以太坊全面提升到 150M 时代,那么至少以太坊主网 TPS 要相比现在提高 4-5 倍,这个文本性 EIP 反而是和用户最直观的。 以太坊如今牛市,主网 gas 都在 0.1 美金区间,而增加燃料上限后,未来主网手续费降到 0.01 美金区间居然可以期待了。 另外还有一些小的 EIPs,估计大家也不太关心,这里就不再赘述。 最后,大家肉眼可见的,最近几次升级都是如此,以太坊目前至少 3/4 精力都在发展 L2,可见 L2 战略依然是长期战略,期待万 L2 齐飞的那一天。
Show more
0
0
4
0
众所周知,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加密货币都是持非常非常非常保守的态度。 而你看如今,CZ 从当年无奈离开日本,到如今可以在日本总理之前演讲,到底从什么时候,日本对 Crypto 开始“好起来了呢?” 首先是日本过去对 Crypto 保守的原因,除了日本本身的文化内因之外,外因居然是两次史诗级被盗(14 年门头沟、18年 coincheck)。 而且每被盗一次,日本就狠狠冷静 4 年。 好转契机是什么呢?稳定币 一直到了 22 年,日本才姗姗将 Web3 确立为国家经济增长战略,但是注意:这里名为 web3 实为稳定币。 23 年,日本继续解绑稳定币,开始新的《支付服务法》,把将法币可赎回稳定币归类为"电子支付工具"而非"加密资产"。 而到了 25 年,USDC 被允许在日本使用;路透社报道,甚至日本监管将允许发行第一个日元稳定币 JPYC。 可见稳定币对于国家意志真的有致命的吸引力。 什么“暗号資産”,什么“仮想通貨”——不太了解也不想了解,只记得之前被盗的很惨,但是一说稳定币,马上就来精神了。 Crypto 的除了比特币本身之外的杀手级应用已经有了,就是稳定币,无疑。
Show more
0
2
2
0
快给我 DLC 😭 https://t.co/aj6AhANn3G
0
1
6
0
以前常说“上 Binance 是一条天梯”:Alpha → 合约 → 现货。 但其实现货并非终点,因为现货资产还有抵押系数之分。 就像小说里的“大境界”,每个“大境界”内又分若干“小境界”。 今天正好和朋友聊到 LTV,也顺便分享给大家。 在 Binance 体系里,抵押比例最高的 S 档 (95%–100%), 里面资产全部可以当真钱用。 其中 USDT/USDC 属于顶格:在 Binance 的抵押率都是 99.99%,最高允许 10x 杠杆;而 BFUSD 略低为 99.90%,允许 5x——这是“四个 9”和“三个 9”的差别。 而 95% 只有三大币:BTC / ETH / BNB(其中 BNB 可视为“自家破格录取”)。 95% 的意思是:1 美元的 BTC 可以按 0.95 美元的价值去开单和杠杆。 第二档 A 档(65%–90%)基本都是顶级山寨,例如 SOL、DOGE 等。 之所以说它是一条“天梯”,是因为还存在晋升通道——比如这次刚刚晋升的 ENA、TON 以及 A(原 EOS)。 尤其是 A,从 35% 直接提升到 65%,跨越两个小境界,属于很高规格的越级擢升。想要位列 A 档山寨币流动性、口碑、筹码结构缺一不可。 接下来是 B 档(35%–60%),也都是比较硬的山寨、各小赛道龙头,或者强劲次新山寨。例如 TRUMP、Worldcoin 这些也就 50% 而已。 要知道,抵押比例提得过高,理论上项目方可以把一屁股筹码抵押给Binance 实现套现,不是闹着玩儿的。 很多山寨穷尽一生也就卡在这一档,甚至有的表现不佳还会跌回到这个挡位。 然后是 C 档(10%–35%),一般是特别新的、要么拉得很猛、要么“关系硬”的山寨,以及老牌山寨(已躺平);可能它们在 Binance 流动性部门眼里,属于“未经市场充分检验”或者鉴定为“纯养老”。 最近新上的不少币基本都在此列,如 Huma、LA、SAHARA、SPK 等;老牌躺平如 YFI 和 ZRX。 但是 C 档也不错了,因为还有 D 档。 最后还有一些确实不太行的山寨币,没有抵押资格、无法作为抵押物,也就是 D 档(此处不点名了)。 当然,即便是 D 档,也已经是“Binance 天梯”的胜者——是许多合约项目、甚至 Alpha 项目梦寐以求的现货终点 😂。 难怪最近都在说:“大家终于发现上纳斯达克可能比上 Binance 更容易。” 这条“天梯之路” 太真实了。
Show more
0
17
87
15
昨天看了一篇日本的,今天又来一篇加拿大的,最近这方面高质量分享好多。 而且 @emilie4rio 则个还带心路历程和决策分析图表。 牛逼 👏
《Web3从业者迁徙加拿大实录》 1/8 众所周知的不能说的原因,让我们开始实施出国计划 其实我和我老公都是第一次到加拿大。家人完全不理解:怎么能搬去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国家,连实地考察都没有? 我的逻辑很简单:美国东、西、中部几个城市我都去过,算是“抽样调查”,都能接受,那我想加拿大应该大差不差吧。老公没来过北美,但选择相信我的判断。临行前一段时间我们俩经常刷小红书,信息越看越多,反而有点怀疑自己的决定,但他是典型的水瓶男,不太受外界影响,反而安慰我说:“究竟怎么样,还是要自己去体验才知道。” 今年2月,我们办好了加签,5月初落地温哥华,开启新篇章。 (👇🏻必须先去一下stanely park打卡hh!人到中年就超爱各种公园)
Show more
0
4
6
1
一些后续:精彩,这是心理战啊。 自从上周 $XMR 被 Qubic 官宣 51% 攻击之后,社区事后复盘得出了几个结论: 1. Qubic 在上周所谓 51% 攻击时,并不真的拥有 51% 的算力,仅是短时内临时达到 35% 左右。 2. Qubic 连续出了 6 个 XMR 区块,疑似是自私挖矿。 所谓自私挖矿,就是自己挖到了区块,但是先憋着并不公布出来,等到攒到六个一口气出来变成最长链。这样让诚实矿工的 5 个区块(次长链)废掉,实现双花。 PS:我灵魂画手粗略画了个草图凑乎看。 其实,哪怕我只有 1% 的算力,我理论上也可以连挖 6 个区块,只不过概率太小,而 35% 算力概率就蛮大的。 我简单算了一下。这只是自然概率,按照门罗一天 1440 个区块,35% 算力数学期望每天就可以攻击成功 2.6 次。这还没算自私挖矿的加成,算上就更高,否则 Qubic 未必舍得花钱短时间内租算力冲击 6 块。 为什么这种模式叫自私呢?是因为憋区块的话,为了保证成功率,里面往往不装交易,很多都是空块,浪费了区块空间。 说回正题,而且 Qubic 也没有双花,很多交易所 XMR 充值要 10 个区块确认,当然它是也没动力真的攻击。 所以你可以理解 Qubic 既没有 51% 算力,也没有 51% 攻击,只是浅浅秀了一下肌肉,然后发了宣传稿,号称完成了 51% 攻击。 但是为什么说它是心理战呢? 因为事件一出,很多矿工居然投降真的加入了 Qubic 矿池,导致截至昨天,Qubic 的算力一度真的超过了 50%。 所以这不是算力战,而是心理战。 这是某种对矿工的威慑—— 你不加入 Qubic 的矿池,那么你将来挖的区块就有可能作废掉,影响收成;加入了,虽然属于助纣为虐,非但损失,甚至还能双挖😂 矿工也不全是骨头硬的,有很多还是要算经济账的。 紧接着,它们官宣了下一个目标就是狗狗币。不过我认为,狗狗币基于莱特币矿机,这个是有 Asic 的,未必那么简单,但是它们是玩心理战的高手。 所以这个官宣本身可能就是什么新的心理战。 叹为观止,这叫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很难翻译,直译的话就是:“先假模假样吹起来直到吹着吹着牛逼变成了真的”。
Show more
Monero门罗币 $XMR 一家市值6B的隐私币老大哥项目,竟然被一个市值仅有3亿的小项目 @_Qubic_ 给51%算力攻击了?WTF,真不是因为技术多牛逼,而是这事儿太荒诞了。来,我来说说: ——Qubic 何方神圣? 在讲这个魔幻故事之前,得先说说Qubic是什么来头。 Qubic的创始人是Sergey Ivancheglo,圈内人叫他Come-from-Beyond,这人是个技术狂人——创造了第一个PoS区块链NXT,还搞出了第一个DAG架构IOTA。2022年Qubic主网上线,号称要做三件事:建个每秒1550万笔交易的超快链(比Visa快2万倍)、把挖矿算力变成AI训练算力、最终在2027年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连OpenAI都不敢这么喊)。听起来,是不是很魔幻,很离谱。为啥野心如此之大? 都知道传统POW挖矿存在被诟病浪费电的问题,因为大部分挖矿机制都是矿工用耗电的算力做数学题抢占Reward区块,等于把算力浪费掉了去换奖励。 Qubic的新共识是有用工作量证明(UPow),可以让矿工一边给POW链挖矿,在其作为包工头的调度下,矿工们还能训练他们的AI系统AIGarth,相当于一份算力可以赚到两份钱。 这就是为何他们能轻易收买门罗的矿工了,因为给矿工的收益一度达到了直接挖XMR的3倍。想想看,矿工能一鱼多吃,在“利益”面前哪还有什么“忠诚”可言。 好了,读到这门罗币被吸血鬼攻击的底层逻辑就这么一点都没有技术含量的被解释完了。 ——科普一下,为啥是门罗币,而非比特币 答案其实在于挖矿方式的差异。 比特币用的ASIC矿机,就是定制的专门挖BTC的机器,除了算SHA-256的数学题啥也不会了,或者只能挖跟BTC算法差不多的币。但问题是,挖BTC的算力要求有多卷,矿工分身乏术(24小时运转),何况想让ASIC训练AI,根本没有可能。 门罗就不一样了,采用的是RandomX算法,可以用通用CPU挖矿,这意味着它的矿工今天能挖矿,明天就能训练AI,后天还能渲染视频,完全可以身兼数职。 Qubic的聪明之处就在这:它瞄准了CPU矿工,让他们“一机两用”,所以才导致了这次51%算力攻击或控制事件。反倒比特币的护城河很稳啊,矿工们被有局限的ASIC矿机焊死在挖矿这一件事上,只能死守比特币; ——算力成了雇佣兵 那这事的影响有多可怕呢?它撕毁了一些POW链最后的一块遮羞布,因为我们总说“算力”是一条链的护城河,算力越大越安全,但Qubic用一次大跌眼镜的实验告诉我们:对于CPU/GPU挖矿的币来说,算力就是雇佣兵,谁给钱多就跟谁走。 更骚的是,Qubic证明自己能干翻Monero之后,又主动撤了。为啥?怕把门罗币彻底搞崩盘影响自己收益。因为3倍收益的其中一大部分还是挖XMR, $QUBIC 只是作为额外的代币奖励,如果门罗崩盘了,Qubic也吃不了兜着走。还不如潇洒撤出,搞一次轰烈的营销事件,羞辱下曾经POW的坚定拥趸,这种“我能杀你但不杀”的感觉,是不是和他们喊出的AGI口号一样透露着放荡不羁? ——AI才是POW真正的掘墓人? 不过,撇开门罗事件的影响,这事对大部分通用硬件POW链来说其实是一次较大的利空,因为这类POW链要完蛋了的话,杀死它的不是POS,而可能是AI。 为什么这么说,以前的算力是“固态”的,大家各自专注于自己的营生,到了AI时代算力被彻底“液态化”了,CPU和GPU算力像水一样,只会流到收益更高的地方,而原先他们赖以生存的“矿工”,搞不好就哪天聚义搞事闹革命了。 虽然Qubic没做哪个恶人,但实验成功了就难免会有一些竞争对手用此方式来搞恶意攻击,比如先做空某个币,然后租用算力51%进行攻击,等币价暴跌后获利了结。摆在这类链面前就两条路,要么像BTC一样把矿工焊死,要么继续用CPU/GPU挖矿,祈祷不要被盯上。 老实说这类币还挺多的,Grin、Beam、Haven Protocol、ETC、RVN、Conflux......所以你看,这不是一两个币的问题,而是整个CPU/GPU挖矿生态都悬在悬崖边上。 要命的是,AI的算力需求是指数级增长的,又出现了那么多AI算力聚合平台,如果都来搅局出天价和平台激励来购买算力,那估计不少POW链的安全防线都会崩溃。 —— 一个讽刺的悖论 这事之所以我说是荒诞,原因还在于Qubic自己就是一条AI链,它所谓攻击门罗的实验即使撤出了也还是免不了要自损八百。道理很简单,任何需要算力的AI链,都不应该用PoW做共识。因为算力用来维护安全,AI就训练不了;算力用来训练AI,链就不安全。 所以,大部分AI项目,Bittensor用PoS,Render用信誉系统,几乎没人敢碰POW,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一点,没想到Qubic直接傻傻地把自己的软肋给表演了一遍。 Qubic这次的骚操作,表面是技术事件,本质是给整个Crypto行业上了一课:在算力自由流动的时代,忠诚是个奢侈品,而大部分PoW链付不起这个价格。 Qubic用这次攻击证明了传统PoW可以被经济激励轻易击溃。虽然它自己号称是“有用PoW”,但本质上也依赖这些随时可能被更高出价者买走的“雇佣兵”算力。 革命者或许也会被下一个革命者革命。 Note:荒诞之外,以及一些POW链瑟瑟发抖的未知恐慌之外,大家倒是可以确定两个事实:1、BTC真牛逼;2、 @VitalikButerin 真有先见之明。 我只是浅浅科普下,更多技术细节坐等 @evilcos 大佬进一步分享。
Show more
0
6
86
17
今天和朋友聊天,得出了一致结论 当年 FaceBook 搞的稳定币 Libra 那么早却横死 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它没有只锚定美元 而是试图创造自己的货币(一个货币篮子) 同样的区块链,同样的 Token 唯一的不同:有违美元结算体系是不会被祝福的
Show more
0
29
89
7
帅的
So JJ - lightening Fong - Fire Little Zhangerator - earth Who is water? If it’s a girl Ima gotta try to squeeze in my dm @Azuki @AzukiWatchclub @Zagabond https://t.co/EU7pE9owHt
0
3
3
0
转发一则睡眠小贴士 我非常同意 Ryan 说的 睡前手机不上床 我甚至在培养一个习惯就是 睡前手机不进卧室 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关于起床/睡眠系统: 最近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所以根据个人情况做了一些研究,没怎么看关于睡觉的书,就是纯个人的真实的可操作的动作。 1/ - 想早睡/睡好,我总结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就是: 1.减少睡前的一切光源接触,屏幕光(蓝光),灯光 2.减少睡前的视觉听觉刺激,让自己安静下来 3.生理上尽可能的处于一个非常舒适、凉爽、安全的环境 4.预备足够长的睡眠时间 5.如果喜欢,可以吃一些补剂助眠(但是不要吃褪黑素和安眠药) 2/ - 具体想做到以上,就得: 1. 手机尽可能不能上床 2.提前1小时离开有电脑的地方(书房),减少蓝光摄入 3.使用可以调光的台灯和吸顶灯,在晚上把光亮调到最低,并且调味暖色 4. 男生睡前可以吃一点ZMC,促进腿黑素生成,还能促进睾酮合成 5. 窗帘的遮光度要足够,如果窗帘不够遮光,可以购买一个超大的舒服的遮光眼罩(亚朵星球/蕉下) 6. 把空调开到20-24度 7. 买用品:买一个凉爽、透气的被子;买一个舒适,有支撑的枕头;买一张价格承受范围内最好的床垫;买透气的,光滑的床品 8. 睡前冥想,任何一个助眠音频助眠冥想都行,如果有正念就更好了,因为睡前和刚起床是人最接近潜意识的时间。让自己处于富足、幸福、感恩的睡前频率。 3/ - 我做到了以上之后,睡眠就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了,剩下的就是起床 - 备足睡眠的时间,第一次闹钟直接就起来,然后就去洗脸(如果没准备够时间,估计是要按掉几次……) - 和睡前一样,刚起床的时候也是人最接近潜意识的时间,应当给自己注入正向的能量 - 所以,起床千万不能拿起手机开始回消息/看社交媒体,引发焦虑/引发不必要的兴奋 - 我现在的起床的第一件事儿会跟着视频做一些拉伸: https://t.co/XekG28MjU1 https://t.co/Ls3aeAcz8D - 早晨拉伸的意义并不是就是活动身体,更是给自己set一个有掌控感的早晨,毕竟你的身体是一定能控制的。 - 如果早上时间多我就会去健身房再慢走15分钟。听点自己想听的东西,确保不是会引发自己反感或者比较大情绪波动的东西。 说白了,最好就是能建立一个有掌控感的晚上和早上,这样就能睡的更香,睡的更好。睡前和起床的时候是离自己潜意识最接近的时间,一定要把宝贵的潜意识注意力保留好,给自己的潜意识编译上更多正念的能量。 拓展阅读: ShuaiSoSerious 早晨拉伸: https://t.co/XekG28MjU1 范李猿 早晨拉伸: https://t.co/Ls3aeAcz8D Dr Wayne Dyer - 5 minutes Before you Fall Asleep: https://t.co/fUqEsTxmxe 我买过的东西: - 120支天丝床品 - 亚朵星球的全部床品,一个都没踩雷,全是很好的东西,最推荐的是被子和枕头。眼罩也不错。 - 雅兰床垫:一品江山;雅兰床架 - ON 的ZMA补剂 - 窗帘磁吸扣(防止窗帘漏光) - 三色调光吸顶灯 睡眠应该是还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可以学习,再有什么发现再来写,希望对你有帮助。
Show more
0
9
12
4
@rickawsb 怪不得 meta 从 anthropic 挖不到人 在这也搞真要怀疑小扎是蜥蜴人了
0
0
1
1
小浣熊提到这个视角很有意思。 我其实非常佩服 Anthropic,它们有一个宪法类似的东西,而且一直加在训练的过程当中。 宪法类似于说:作为一家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设有长期利益信托(Long-Term Benefit Trust),明确将决策与人类的长期福祉置于短期利润之上。 但是 OpenAI 的话,一直采取积极商业化策略,历来更愿意快速部署强大系统,并根据真实世界反馈迭代。 虽然 OpenAI 也承诺过,在接近 AGI 的、价值观一致的项目出现时“停止竞争并开始协助”。但是目前而言,OpenAI 还是一个快速拿数据,快速上线,快速反馈,快速变得更强的趋势。 而且这个就体现在,我情感上强烈希望 Anthropic 能够最终成功,而身体上却不自觉使用功能更强大的 OpenAI 的商品。 (我内心也有点矛盾😂)。
Show more
最近和香港一些創業團隊聊天 談到 Meta 最近像買球員似的 上億美元地燒去挖各家 AI 巨頭的人才 為甚麼40%都是從 OpenAI 挖的 從 Anthropic 就挖得動幾個 Meta 前員工 這是因為 Anthropic 從公司文化上 就有不停給員工上價值 「安全優先」、「開發者友好」、「人民先於技術」這類標籤使勁往自己身上貼 這樣員工在高工資的前提下 不會因為更高工資而被挖走 反觀 OpenAI 在營利vs公益、開源vs閉源、安全vs自由和董事會罷免爭議中,失去了價值的鮮明,這是它剩下來的員工更好挖的主因 越高級的人才,越難只用金錢綁住,這是金錢邊際效用遞減的道理,價值觀是一個主流的,創始人個人魅力、血緣、婚約、鄉土/地緣、革命情誼這類也可行 很多學院派研究創業團隊股權分配/期權激勵,這是比金錢多了一重,但真正綁定核心人物需要更多 在深圳和 @Trickle_HQ 的朋友聊了更多這些公司和 Figma, Canva, Vercel 的故事,引發了我這些思考
Show more
0
10
16
1
$EDEN 终于来了。 这次 OpenEden 要划分 7.5% 的代币给早期 USDO 的参与者。 从官网找到的空投积分活动,基本目前 DeFi 全覆盖: 从最低的单纯持有 USDO (1x)到去拿着 YT (15x) 或者去 Morpho 和 Euler 做循环贷(10X)应有尽有。 它值得挖一挖的原因主要有四: 1.正常来说,一般项目空投比例在 5%-6% 比较正常,7.5% 算是比较高的。 2.它们托管商都是传统的非常 Legit 的公司,例如之前说的纽约梅隆银行。 3.同时,流动性方面做得也不错。一方面你看它安排的高积分全部集中在 USDO-USDC 这种 LP 上;另一方面最差最差还可以注册账户,去官方赎回 USDO 背后的美金。 4.再配合目前的 RWA 叙事再加上 BN 领投。 所以 $EDEN 是值得稍微拿一些资金来挖一挖的。
Show more
Introducing EDEN—the native token of the OpenEden ecosystem. Built to power ecosystem growth, coordination, and participation, EDEN is how we align with our community as we scale the future of RWA on-chain. https://t.co/TOhfCnrEEX
Show more
0
7
16
1
笑死
很多人问我平时怎么投研的,这是我的投研报告👇 https://t.co/DhulIJLk2q
0
2
2
0
作为 $MNT 持有者表示,终于等来这一天: 1.终于明确平台币地位 -未来可以使用 MNT 折扣付交易所手续费 -日手续费需求可能是 5-20M 区间 - VIP 体系和 MNT 挂钩 PS:之前 Mantle 差点都变成一条纯纯以太坊 L2 了,和交易所切割得太彻底了,但是其实还是和交易所强相关比较好。 2. 终于提到代币销毁可能性 -MNT 有销毁的可能性 -过去从 BIT 到 MNT 的转换曾有一次销毁 -交易所对该想法持开放态度,但需提交 DAO 投票 PS2:相比其他平台币 MNT 确实非流通盘比例太多,导致 FDV 看着非常大但没什么用,所以可以走一次销毁轻装上阵。
Show more
TLDR for the @Mantle_Official AMA held last night: Mantle L2 - Helen (Bybit Co-CEO) and Emily (Head of Bybit Spot and Byreal Co-founder) will be joining Mantle as Core Contributors - Mantle L2 will be focusing on creating industry-grade rails for real-world assets. - Bybit will serve as a bridge between Web2 and Web3 and create create Synergies and utilities for MNT within the Bybit Ecosystem - Mantle aim to be the largest ZK-secured chain by the end of the year,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al narrative $MNT Utility on Bybit Integrations implemented: - MNT for Bybit Launchpool Projects - MNT in Bybit Structured Products (Smart Leverage & Double Win) - MNT OTC Portial Upcoming Integrations: - Use MNT to pay for discounted trading fees on Bybit - Hold MNT to qualify for VIP Tiers - MNT Denominated Trading Pairs - MNT Options - MNT to pay for exclusive events like CCCC (Crypto Content Creator Campus) Possibilities of MNT Token Burn Mechanism - Core Contributors are open to the idea but it will be subjected to DAO voting - $BIT to $MNT conversion in the past had a 3B Token burn in the past Others - Moving foward, there will be monthly Mantle AMAs to keep a steady stream of clarity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wider Mantle Community ------- Personal Thoughts - Pretty Bullish on the upcoming narrative for Mantle L2 as it focuses on RWAs. - RWAs have a much larger addressable market compared to Crypto and it will unlock plenty of institutional adoption on chain. - The upcoming MNT integrations on Bybit will unlock value for MNT holders. - The use of MNT for trading fees and VIP Tiers should see a large spike of sticky users for MNT. - Considering that Bybit is doing 6-10b spot vol (0.1% Taker Fee) and 60-80b perps vol (0.02-0.075% Fee) daily, - That equates to approximately $27m to $45m paid in daily fees for Bybit Trading Assuming a conservative 20-50% conversion to use MNT as fees: - $5m to $22m daily or - $2-8b annual demand for $MNT purely from Bybit Trading fees. Yes, the calculations are assuming all users are retail users paying the avg fees. But even if we consider 75% of all Vol are max tier VIP users on Bybit: - we still get $1m to $6m daily or - $500m-$2b annual demand for MNT. Sounds pretty bullish to me.
Show more
0
11
21
2
Lido 这次有可能真的通过提案启动回购 $LDO 了。 Lido 作为目前最大的 LST 协议,国库里躺着 1.6 亿美金 $ETH 和稳定币,所以最近社区连续提了几个提案来讨论是不是应该启动回购。 其实这事讨论很久了,这几年前就没停过。因为 Lido 非常重视社区治理这一块,所以大家也愿意讨论,而且讨论的东西经常会有结果。 说回回购提案本身,这次社区牵头,随后 Lido 联创 Vasily Shapovalov (vsh) 开始在提案和社区电话会上开始探讨可能性。 他大体的观点是: (1)有戏; (2)前置条件是等监管态度明确(大概就在这几周) 而且,我判断这次有戏的另一个原因是,Lido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终于开始盈亏平衡。 过去 Lido 需要一个大国库来作为运营开支和应对不测。而 Lido 上线后多年, $stETH 和 $LDO 治理平稳运行,如今营收又走上正轨。 所以我才说这次有可能。如果 Q3 监管态度明确,那么 Q4 是很有可能把这些问题讨论明白的,让社区在年底之前看到回购。
Show more
0
13
47
5
祝贺比特币再破新高! 其实拿住 $BTC 并不难,每天告诫自己: 永恒印钱是人类的底层机制 只不过有时慢点印 有时候快点印 无论是北宋创造的交子 还是欧洲第一张由 Palmstruch 银行印刷的纸钞 最终结局都是把自己印到崩溃 谁都可能会印更多来稀释你 但是比特币不会 与其下注人性 🧑‍⚖️ 不如相信算法 🖥️
Show more
0
13
52
3
联想前几天大家都在转那个笑来老师的“7 年后再看看 EOS”——律动 @BlockBeatsAsia 发的这一篇 EOS 是怎么变成 Vaulta,是目前看到最全面和准确描述 7 年后的 EOS 到底正在做什么的 👏
Show more
🌐 @BlockBeatsAsia spotlights Vaulta — a Web3 banking network bridging traditional finance and DeFi with instant finality, composable architecture, and institutional-grade security. https://t.co/y6dYsrMgrZ
Show more
0
3
4
0
问:你为什么自己是一个长期主义者? 我:请看 VCR 😂 我在 21 年 defi summer 时锁仓的 $CRV 这周最近终于终于终于终于终于终于终于解锁了 😂 那时候 CRV 也是挖矿白嫖来的,所以比较挥金如土,直接拉满锁了 4 整年的 CRV。 【战报统计】 四年前锁仓成本:~2650 U(当时挖来的) 今日总价:~2600 U 锁仓奖励1:~380 3CRV 锁仓奖励2:10 crvUSD 收益百分比:+12% 4 年长跑居然水上真心算不错了🤣 另外我比较感慨的是,当时存 Curve 时以太坊 gas 费至少花了我 50 美元,今天不到 1 gwei 的 gas 只花了我 50 美分(说明以太坊扩容100x!开玩笑)。
Show more
0
11
37
0
你别看纽约梅隆银行(BNY)这么历史悠久,美国最古老的银行,但是它们的数字资产业务还是走在很多其他美国银行前面,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加密友好银行。 梅隆最早 22 年推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托管业务,Circle 和 Ripple 稳定币很多抵押物也是托管在梅隆的,现在又多了一家 @OpenEden_X 稳定币的国债抵押物 $TBILL 也是在梅隆。
Show more
BREAKING: @OpenEden_X selects #BNY# f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custody services for its Tokenized US Treasury Bills Fund, $TBILL. The integration of OpenEden’s tokenization platform with BNY’s investment expertise and asset servicing capabilities mark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the evolution of RWAs, reinforcing our commitment to jointly support the end-to-end lifecycle of #tokenized# assets. More 👉 https://t.co/CjmhBwgz0w #RWA# #OnChain#
Show more
0
0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