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韋馱|Skanda 🇹🇭
@thecryptoskanda
韋(wěi) 馱(tuó) // Gambling & Ponzi // Con-Artist @Open_rug// Explore 130+ Chains with #okx# https://t.co/6vHmBYOjM3 | Trade with #Binance# https://t.co/H03DosP4lJ
2.1K Following    44.9K Followers
我真心佩服像 @lanhubiji 不论市场一直帮以太辨经的老师 4800也在80也在,这是真的对ETH有叙事信仰,反正我是做不到 不过如果你是这一轮甚至是今年才进场的韭菜,那我会建议不要对任何一个币种,包括BTC产生这种信仰 为什么? 1. 不论别人怎么说"still early",你进场点位已经不早了。未来可能更高,但是现在是历史高位是事实 2. 昨天ETH的惊天一拉,和同时间BTC突破的乏力,表明BTC的资金明显转移去炒作ETH了,更说明"BTC好ETH才会好“,或者"ETH起来了山寨才能起来"的逻辑都是一厢情愿 当前市场基于基本面的判断是没大用的,主要还是看领导的看法。这跟稳定币大规模采用、ETH被机构认可是世界账本、还是它是不是人类文明级别的发明,都冇得关系 3. 交易的不是ETH定价改变,而是法币的贬值预期和DAT的庞氏飞轮 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该TP时就TP。说到底,任何资产对于一个交易者来说,本质上就只是一个报价而已
Show more
0
1
1
0
这个“实质”其实并不重要 想想这几天抄Link,是因为相信“传统机构过于依赖Chainlink的基础设施”吗?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有很多“机构”会相信这个故事 Succinct也是同理,一堆Web2巨头最后都选择了自建链玩自主可控 让他们相信“自主可控链”叙事要依赖Succinct,有啥不可能
Show more
今天在新加坡的 Stripe Tour 上听 Manus 的 Peak Ji 的一个对谈。这哥们挺能说,更逗的是,说了句「Manus 从 3 月份创立到现在实现了 9000 万美元的年化收入(RRR)」,然后成了中国互联网上的大新闻。 其实这个「年化收入RRR」的概念挺具想象力和诱导性的,很快我看新闻就传成了「Manus 从创立到今实现了9000 万美元收入」——你们自己品吧。。。再然后我就想起来昨天听了 Succinct 的采访,还琢磨着仔细看看他们怎么算未来 zk proof 市场的收入情况——反正都是数据故事。。。
Show more
0
13
28
3
敬佩Vitalik 但不要忘了上一次我们看到这样看似简朴的人,是SBF 如果要靠创始人当哲人王来解释一个币种的成功,那我们又如何解释XRP和ADA? 可以提倡,但不能倒因为果
Show more
今天看到最难评的一句话 以太坊能回到历史新高,除了 ETH 不断升级性能和上市公司几百亿美金扫货和 Layer2 们应用不停等等之外,也许 Vitalik 的节俭占了一半功劳。 https://t.co/iT0GQl5ZQf
Show more
0
6
15
0
昨天收到了一个公链币的币股 offer 内容大致是:如果你持有大量币,那么你可以通过华尔街某知名承销方将币直接换成纳斯达克上市壳公司股票,3个月即可变现 在交割前币不用动,没有信任问题。如果反悔也可以有Buyback option股换回币 实际上就是巨鲸套现的解决方案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好些币股宣布以后,币不涨反跌
Show more
0
37
86
2
【我们看到的真的是全部吗?】 我看了很多关于 Hyperliquid 的讨论,但始终有个疑问没想明白: 如果如 Jeff 所说,Hyperliquid “没有 VC,没有给 MM 特权和奖励”,那么早期明显高于其他新兴交易所(甚至部分 CEX)的流动性,是怎么做到的? 这件事难道没人好奇过吗? HLP 本身只是资金结算层,深度还是需要有人挂单。去年 HLP 的规模也就 2 亿美金左右,按常理很难支撑 HL 这样接近中型 CEX 的盘口。 社区有人解释说是 “自有做市商”,但维持这种规模的流动性的做市商不太可能在此之前是岌岌无名之辈。比较一下BG流动性和HL就知道我什么意思了 更大的问题是:其他 orderbook perp DEX(甚至 BP 这样有顶级资源和融资的)都没能避免 TGE 过后 MM 出量下降、交易深度骤减的问题。 原因是交易所必须让利给做市商作为流动性Maker奖励。大交易所可以通过让点数,新兴交易所就必须额外给,比如代币 HL 为什么能绕过? 我一个可能的猜测是,HL有比较特殊的募资架构,比如用equity而非token向大型流动性提供者比如MM直接募资,绑定利益的同时不需要牺牲代币(BP据说也是这个结构) 如果是这种状况,Hype选择不上大所因此无披露义务、或者因为选择不披露投资而无法上大所,也是说得通的,也能自洽“无VC叙事” 钱就是钱,有钱才能办事,所以需要融钱,这和格局无关。没钱再有格局也不可能接近1个亿拉 $Hype ,不可能有足够的流动性深度。大家都是来赚钱的。 所以HL是怎么做到的? 我觉得这才是HL牛逼、各大项目方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希望 @WutalkWu 或者 @chameleon_jeff 能分享出来,让我们大伙也学习学习
Show more
和 Hyperliquid 创始人 @chameleon_jeff 做了个播客,欢迎阅读、收听、分享 Jeff 2017 毕业于哈佛,学数学与计算机;2018 年了解到以太坊,觉得这是金融的未来;拒绝风投、不联系 CEX 上币;团队仅 11 人,本周期最成功的项目没有之一;目前代币市值近 160 亿,PERP 市场 75% 份额。 全文: https://t.co/G0gXe73VZQ 视频: https://t.co/g94OGmjHfm
Show more
0
26
96
15
Binance考公最新上岸 —— @plumenetwork 世人终会理解XRP、ADA、XLM的含金量 早晚大家都会意识到什么叫无用之用 恭喜团队!
#Binance# is excited to announce the Plume (PLUME) HODLer Airdrop – @plumenetwork $PLUME. BNB Holders, get ready! The Airdrop page will be available on the Binance Airdrop Portal in 24 hours. Plus, this token will be listed on Binance soon! 👉 https://t.co/10YD5V0LKt https://t.co/eiWM99P7Wu
Show more
0
5
6
0
早上起来看了一眼行情,事到如今,先苟住吧 那天币安12%的USDC之后,我看到各位老师发的冷门链NEAR上的 @rhea_finance 给了我们这些USDT党福音: 年化9%-11%的原生借贷存币利率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新盘子,结果发现是上一轮的Near头部DeFi Ref Finance和Burrow借贷合并的产物。当年我干VC的时候有兄弟在Proximity Labs搬砖,很早就看过两家deck,VC阵容豪华。奈何当时整个NEAR都不会玩,错过了最佳时机 本来我还不太想在Near上放钱,嫌麻烦 但是没想到跨链出奇的容易,直接RHEA里有NEAR原生支持的多链意图交易,你甚至可以直接接入 @wallet 用SOL或者BSC的U给Near补gas,然后直接原地USDT原生跨链到NEAR来撸池子。这一点要比给你个“Bridge”选项让你跳去一个陌生的跨链桥友好的多 顺便说一下,一般头部dex的市值对应所在公链是1-5%,RHEA现在是2000万流通,是 $NEAR 母币的0.5%左右。有种感觉,不会只止于来个Alpha
Show more
0
7
10
0
上周偷撸了Sol老牌DeFi $MNDE 因为一是听到了Sol在香港摇人搞币股,二是Marinade出了销毁提案 知道这个项目还是22年,那会研究在Sol上搞盘。那时候的老面孔们: 比如Hubble (原班人马变成了后来的 $KMNO )还有 Solend (Sol以前最大的Lending,现在Sui上的Suilend)都拿到了一定的结果 只有 $MNDE 一直没动静 上过CB,又是Sol上的马来西亚团队,从历史经验来说,不应该只有这点 higher.
Show more
A community member just posted a major proposal on the Marinade Forum: MIP-14 — an opinion vote to burn 🔥 5–50% of MNDE supply. We’d previously discussed 10%, but this suggests going much further. 🤯 https://t.co/xnWvV4HRoV
Show more
0
17
31
1
所以 @Aster_DEX 到底发生啥事了,怎么交易量掉到20名开外去了 https://t.co/HjPNf7FqZ0
0
7
4
0
这tm有点扯淡 但是我这几天每天在时间线刷到Solana手机的包装 我总觉得似曾相识 今天我终于想起来为什么了 https://t.co/7nBUiglRg1
0
8
20
0
就是这么回事,换句话说吧,你们各位喜欢的,在链上存“RWA”获得美国国债收益 那特么是美国国债吗?那顶多算用公司债wrap了美债的“美债LP token” 怎么不见对于这个事情的质疑呢?
Show more
当年参与了好多STO的东西 借着这个机会想来聊聊 不去评价Mystonks本身有没有问题,但代币化证券目前的困境,本质是业务需求先行,监管滞后多年,造成的错配所导致。 从 2018 年证券型代币(STO)概念被提出,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差不多 7年,美国虽然有一套可参考的操作流程,但它既不是为代币化场景量身设计的,也相当陈旧,而且完全是针对美国市场的。 但问题在于:大部分对代币化证券的需求,其实来自非美市场,如果你非要用美国这套最高标准来跑,往往会直接把业务做死,但现实是,很多项目为了背书与合规性,不得不参考这套流程去设计产品架构。 6 当年的故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血例:tZERO合规走到了极致,但流动性直接被掐死。2020 年 DeFi 新叙事和财富效应一来,这个赛道直接被硬生生证伪。 而今天,市场需求再次涌起,但因为监管流程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想做的人依旧会陷入同样的怪圈: - 发行 - 托管/清算 - 成交/撮合交易 - 流转/转账过户 1、发行 监管一般认为,代币化的股票即便是 1:1 映射,也不等同于原股票本身的法律权益,因此会被视为新发行证券。 在美国市场,新发证券要么走 S-1 注册公开上市,那就要接受其高成本和繁琐,要么退而求其次,寻求 Reg D 私募豁免 或 Reg A+ 小额公开发行这两种方式。 - Reg D 有限售期(6 个月至 1 年) 仅限合格投资者 - Reg A 每年额度有限(7500 万美元) 审批成本高 显然这两种方式都是非常蛋疼的,tZERO 当年死在 Reg D 模式:用户买了不能立刻卖,还得满足合格投资人资格,等到解锁的时候热度已经没了。 当然理论上还有一条路:Reg S 纯面向海外市场,豁免SEC监管,当年FTX其实就是用的这一套,不过人家是中心化交易所啊,有KYC的,但今天的代币化股票,可是要去纯链上的,你怎么百分之百确保没有美国用户? 2、撮合/成交 如果你只是代买股票,正常交易时间通过纳斯达克、纽交所下单,那么只需要券商Broker-Dealer 牌照就够了。甚至如果你只是为海外市场用户提供服务,那么只需要找一个美国本土券商去合作,把单子带过去就行。 但问题在于,代币化股票天然 24/7 可流转,可交易,一旦你的代币化股票在闭市阶段撮合,实际就进入了“独立二级市场”的监管定义,在美国的话,需要注册成为全国性交易所或至少是 ATS(另类交易系统)。 全国性交易所的门槛极高,所以绝大数项目正常都会选择 ATS,但这也是一条成本高、审批慢的路。 3、托管/清算 传统股票托管在券商Broker-Dealer 名下,通过 DTC 完成清算结算,整个过程在受监管的封闭系统内运行。 对于代币化股票来说,理论上,其股票底层,正常仍旧是通过券商托管,并经过DTC清结算。但股票代币和股票是分离的,代币存在于链上,虽然区块链相当于替代了DTC的清结算功能,但托管这块是不是也需要额外方案?要持有银行类的托管牌照?而如果是的话,又是一块成本。 4、流转/转账过户 传统股票过户在清算体系内完成,本身受规管,不需要额外支付或货币传输牌照。 但代币化股票链上可自由流转,如果涉及美国用户,就会触发联邦层面的 MSB(Money Services Business) 和各州的 MTL(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 要求。 同样是股票,到了链上就要多出一整套合规成本。 5、这也是最Tricky的地方 如果你把所有环节都按最高标准走一遍——Broker-Dealer + ATS + MSB + MTL,再严格用 Reg D 做发行,你基本上就是在复刻 tZERO。但这些本质上全是美国市场的监管要求,然而你大部分客户压根都不来自美国。 但你又没法像robinhood那样,因为只是代客成交,且买的是真实股票,所以只需要一个券商Broker-Dealer牌照就够了。除非你也愿意接受你的产品变成最简单的形态: - 纯用crypto代买,买真实股票 - 不面向美国用户 - 找一个美国本土券商合作 - 只支持股票交易时段 这样做合规风险自然最低,但商业上和富途、老虎这些产品也就没区别了,而且你在体验和价格上很难打赢他们。 6、真正的破局 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只有两条路: -SEC 对代币和原股票的权利关系作出界定 -美国公司在上市阶段也为代币化提交注册 这样一来,代币化股票就是已注册的公开证券,和非上链的股票平权,各种交易平台也能list了,有美国牌照的可以给美国用户提供服务,没美国牌照的就Block美国。平台方也只需要券商Broker-Dealer 牌照接入即可。 但此时交易和流动性必然主要会集中在纳斯达克、纽交所这类平台了,大部分参与方的价值捕获空间就很少,至少发行端肯定是赚不到啥了,只是在成交/撮合交易环节分一杯,给主流动性平台带带量,带带单子而已。
Show more
0
3
3
1
如果我的读者里面还有以太4700了不敢追高任何标的,合约也开不明白,本金又亏不起的pre rich兄弟 那么不管我或者别的KOL怎么说”空投已死“,零撸都是你完成原始积累的第一步,你应该试试这个新的零撸台子 @letsdivvi 这个台子的本质逻辑还是帮项目方造数据,但是它能够支持的活动维度更多,能满足交易所对于项目方链上产品使用数据更多方位的KPI要求,但是你不必懂这么多 —— 你只要知道你能撸到项目方更多的上币经费即可 Divvi应该是明牌要发币,需要赚工分 Slice来获取,目前有三种办法: - 使用上面的App - 完成任务 - 幸运抽奖 目前抽奖还有投票都是基本不花时间、没有难度的零撸,周四晚间截止。 最后再强调一下,这个是A16Z投的,上所预期不会太差。建议有枣没枣搂一竿子
Show more
Earn more Divvi points (AKA Slices) by voting in weekly contests! First up: What’s the better slice? Pizza 🍕 or Pie 🥧 Commit any number of Slices to your pick. Get it right? Share the rewards. Get it wrong? They’re gone. Vote now → https://t.co/tIkj12G9LL Ends Thu 11PM UTC. https://t.co/fH5fr3h04U
Show more
0
1
0
0
无意参与关于这个交易所的争论,也不评论这个事件本身。 单纯给大B哥 @BTCBruce1 提个意见: 贵所官网介绍里描述自己是一个“Decentralized Platform”,那么照理来说就是个DEX 但是DEX却需要提币审核,这似乎不太说得过去。为了避免误导用户,建议改一改这个描述 https://t.co/dQNyTw2Joq
Show more
0
3
7
0
今天继OKB之后的第二个回购动作 $SIGN Sign团队关系比较近,所以我TGE前聊了不少,但是TGE后我是觉得方向上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Sign的Binance现货交易量一直不太好,经常日均交易量在1M左右。这对于一个相对新币,尤其是Sign这种社交媒体上社区活跃度肉眼可见的项目方来讲,是很不正常的,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项目方Pre-TGE前积累的社区都不是交易社区,甚至连砸盘社区都不是 —— 因为如果是后者,Sign的合约是可以开出很高的空单交易量的 然而并不是,他们就单纯的不交易或者说不会交易 其次,@realyanxin 老板是真没出货,而且从K线上和其他渠道证实,没找MM... 长期主义是真长期主义,菜也是真的菜。今天的这个市场,一旦币到二级,那么重要的就不是什么“用户”“产品”,而是给二级真正的参与者创造足够的炒作空间以及炒作工具 我上周跟来家里做客的朋友聊天就说,Sign最应该做的事情,现在已经不是什么super app,而是尽快推动各种上所,亚非拉、币股等等,开通法币通道,讲下沉版Circle的故事,给游资做嫁衣 很高兴看到阎总终于开窍了,CB也进路线图了,回购也宣发了。趁着行情,抓紧给大家留下会搞事的印象吧
Show more
The First $SIGN Buyback Completed Sign Foundation has executed a $12M buyback of $SIGN tokens: • $8M via open market purchases → 117M $SIGN acquired (report attached) • $4M via negotiated private settlements Our mission is to build a resilient, sustainable, and community-aligned token economy. This buyback reflects our deep conviction in the long-term fundamentals of $SIGN. The acquired tokens will be used to: • Power partnerships with public companies • Support new listings • Expand Orange Dynasty
Show more
0
0
2
0
遥想去年香港大会, @EthanYu2020 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买点 $OKB ,说这是香港概念 我记得当时上车时55块还不是58,买了5万U好像。如果我拿到今天,正好也解套了 以前坊间传老徐为了上市,要清算OKB作为平台币的属性。但我一直觉得不现实,OKB捆绑了太多老用户利益了 而且今天连BNB都可以通过DAT借壳上市,Binance做得OKX做不得? 万一上市不顺利,来个币股把OKB装进去,四舍五入也算是美股上市了
Show more
OKX 决定对 X Layer 进行战略级升级,将其打造为专注 DeFi、支付与 RWA 场景的领先公链。现就本次升级的核心内容公告如下: 1/底层技术—PP 升级 2/生态建设战略 3/深度与 OKX Wallet , OKX Exchange、OKX Pay整合 4/OKTChain下线 5/原生 Gas Token —— OKB 经济模型升级 全文详见⬇️
Show more
0
4
6
0
.$ETH 还有200块破ATH,但我和 @ztzz 观点一样: 不论BTC还是ETH,都是被华尔街定义成了大宗商品而不是科技股逻辑。 那么符合这个逻辑,筹码结构稳定与“产品”表现关联度低的ETH概念币还应该有更好的行情,类似灰度当年的溢出效应 $ENA, $LINK 都是好选择
Show more
我推特上应该也是7月16号左右发的。各个群都喊了。 做多一切大容量的,能过ETF的资产。做空一切币圈体量不大,流动性不够充裕的资产。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就是大流动性掠夺小流动性。 https://t.co/McV2AFlJEO
Show more
0
1
3
0
Solayer也整了个给Solana SVM专用的跨链桥 比起Sol系走出来但是翻车的前辈Nomad和Wormhole加了很多安全设置 在Sol和Sui这些非EVM链玩的都知道,跨链这个东西虽然大家现在不怎么像以前那样提的这么高频了,但是真就是大家天天需要的东西,量也很大 祝能从Portal Bridge手上拿到更多份额吧
Show more
1/ Cross-chain bridges have been crypto's weakest link - over $2.7B stolen since 2021. From Ronin ($625M) to Wormhole ($320M) to Nomad ($190M), we've seen it all. We're proud to safeguard @solayer_lab's new SVM-native cross-chain bridge from day one, and here is what makes it different:
Show more
0
0
0
0
还记得当年的9折买ETH嘛? 这么多年玩的消费返利,冲话费送腰子 这次终于是真的了
ETH 4300,踏空了也别焦虑! OKX限时加码:买ETH送ETH! 1️⃣ 现货买1个ETH → 抽1个ETH(新老用户同享) 2️⃣ 合约交易满10,000U → 抽1个ETH(新老用户同享) 3️⃣ 新用户首单满100U →立返50U合约金 4️⃣ 社媒发帖+邀1好友 → 领100USDT合约金 活动参与链接:https://t.co/yHcOsEyM5I
Show more
0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