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Filecoin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Filecoin
🧐 Filecoin没能做到的 CESS @CESS_Storage 用6年完成了:数据网络的新一代叙事在启动—— 过去几年,很多人以为“数据上链”=“去中心化硬盘”。 但真相是 存得了≠用得了,Filecoin 就存在这个遗憾; 最近我花了点时间把 CESS 的路线和底层机制看了一遍,说实话,比我预期的完整很多。 1)动态CDN(CD²N)+亚50ms延迟,让数据能像中心化一样调用; 2)PoDR²+PReT+TEE 组合拳,解决了隐私数据可用性+AI计算合规性; 3)医疗、金融、AI训练都已经开始落地了;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DeShare活动45天吸引了86万真实用户,实打实抗住了压力测试。 而在更深层次 CESS正在做一些更重的事:主导制定 IEEE P3220.02去中心化存储国际标准;参与引领 香港DePIN标准制定与审核评估;技术和数据服务切入 美国BMM市场,打开出海窗口;同时提出 RWA合规落地路线图(高校-企业试点,区块链迁移)。 这些动作,共同指向一个更大的野心: CESS不是某条链的补充品,而是在成为数据资产化时代的底层标准之一。 Filecoin证明了存储可以去中心化,CESS则在解决数据如何被实时调用、被安全使用的问题;Filecoin开启了存储叙事,CESS补全了数据可用性的缺口; Q2要发币了,也许是一次“价值网络”变现的起点。 这不是对标,是下一阶段的进化。 👉 这个入口还没关: https://t.co/a62nCOVRCX
Show more
Milestone Unlocked: #CESS# earns Level 1 Certification under @gbaglobal's Blockchain Maturity Model (BMM)! Read the full story 👉https://t.co/RxGIszXEk0 This recognition affirms #CESS# as a globally trusted, secure, and real-world-ready decentralized data value infrastructure — powering the future of #AI#, #DePIN#, and #RWA#.
Show more
0
0
0
0
🧐 Filecoin没能做到的 CESS @CESS_Storage 用6年完成了:数据网络的新一代叙事在启动—— 过去几年,很多人以为“数据上链”=“去中心化硬盘”。 但真相是 存得了≠用得了,Filecoin 就存在这个遗憾; 最近我花了点时间把 CESS 的路线和底层机制看了一遍,说实话,比我预期的完整很多。 1)动态CDN(CD²N)+亚50ms延迟,让数据能像中心化一样调用; 2)PoDR²+PReT+TEE 组合拳,解决了隐私数据可用性+AI计算合规性; 3)医疗、金融、AI训练都已经开始落地了;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DeShare活动45天吸引了86万真实用户,实打实抗住了压力测试。 而在更深层次 CESS正在做一些更重的事:主导制定 IEEE P3220.02去中心化存储国际标准;参与引领 香港DePIN标准制定与审核评估;技术和数据服务切入 美国BMM市场,打开出海窗口;同时提出 RWA合规落地路线图(高校-企业试点,区块链迁移)。 这些动作,共同指向一个更大的野心: CESS不是某条链的补充品,而是在成为数据资产化时代的底层标准之一。 Filecoin证明了存储可以去中心化,CESS则在解决数据如何被实时调用、被安全使用的问题;Filecoin开启了存储叙事,CESS补全了数据可用性的缺口; Q2要发币了,也许是一次“价值网络”变现的起点。 这不是对标,是下一阶段的进化。 👉 这个入口还没关: https://t.co/a62nCOVRCX
Show more
Milestone Unlocked: #CESS# earns Level 1 Certification under @gbaglobal's Blockchain Maturity Model (BMM)! Read the full story 👉https://t.co/RxGIszXEk0 This recognition affirms #CESS# as a globally trusted, secure, and real-world-ready decentralized data value infrastructure — powering the future of #AI#, #DePIN#, and #RWA#.
Show more
0
0
0
0
吴说获悉,Filecoin 官方宣布,全新共识机制 Fast Finality(F3)已于 2025 年 4 月 29 日正式在主网激活(epoch 4920480)。F3 通过优化参数和架构,加快交易最终确认速度,增强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未来 Filecoin 将推出相关 API,推动钱包、桥接和交易所集成 F3。https://t.co/Tnxc7BOv8r
Show more
0
0
0
0
以太坊即将迎来狂暴大牛市,还有8天时间就迎来10周年,这个NFT一定要mint一个,不光是纪念,有可能会有福报(空投),毕竟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7月30号mint,大家提醒我一下,以前那些交互过的EVM钱包能多mint一些! 地址: https://t.co/qXuvgMZhcc 最后在聊一聊@recallnet的最新动态: Recall基金会最近的动态Recall生态系统发力,打造“智能体互联网” Recall最近在X上高调宣布,他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最可信的智能体生态系统”,专攻解决AI领域的硬核问题。 这不是随便吹牛,他们跟Filecoin合作,利用去中心化存储确保AI竞赛、AgentRank评分和智能体交互的透明性和安全性。 Recall Points计划上线,社区福利拉满 7月10日,Recall推出了全新的“Recall Points”计划,面向社区和开发者,号称“新氛围,新赚钱方式”。 AI训练伙伴:JoinSapien加入 Recall跟@JoinSapien达成合作,成为官方AI训练伙伴,共同提升AI的可信度。 他们想通过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和透明的智能体声誉评分,解决AI领域的数据信任问题。 交易竞赛风波:异常交易被抓包 7月15日,Recall在X上提到,他们发现AI智能体交易竞赛里有些“异常交易”,正在调查。 鸟哥觉得这挺有意思,说明Recall在搞竞赛的同时,也在严抓数据和交易的透明性。
Show more
MetaMask小狐狸钱包的官方任务,免费领一个NFT,第一周任务26号结束,还有4天时间;不要钱就mint就完了! https://t.co/Z5f6PmWktf 还有一个事儿,融资1550万美金的@JoinSapien 快要空投了,嘴撸前100名瓜分25%的代币奖励! Sapien 是一种可扩展的数据标签解决方案,使用区块链上的奖励来将数据标签的过程游戏化。 参与地址:https://t.co/JaVN6AbWGv
Show more
0
33
185
48
ICN 想做的,不是提供资源,而是重构系统。 看到大家都在发@ICN_Protocol,我也来凑个热闹。这两天关于 ICN 的讨论特别多,有人说它是 Web3 的 AWS,有人说它是挑战 Web2 云垄断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有不少人聊到「碎片化」这个问题:Filecoin 做存储,Akash 做算力,Helium 做网络,组合起来像是在拼一台 Web3 的服务器。 这一串对比我看着看着,突然想到一个事: 如果把「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看成一座大型工程系统, 那很多项目其实都还停在「材料收集」阶段—— 硬盘、节点、GPU、设备、带宽……能上就上、能卖就卖。 但你有没有想过,材料多≠系统能跑。 真正能跑的系统,得先搭结构,得有任务调度、服务封装、质量校验、资源分发…… ICN 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它不是在卖材料,而是在搭系统。 简单研究了一下 ICN 的「结构搭建方式」,不是官方分类,是我基于资料整理后,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做了个类比,方便大家理解它到底在搭什么。 你可以把这张图理解成一座去中心化的数字工厂: 你看,它不是简单把「砖、水、电」丢进来,然后靠大家各自施工,而是:把「谁来送材料、谁来搭架子、谁来验成果、谁来发工资」这些工序全部标准化、流程化了。 我感觉,随着 ICN 这类项目跑出来,DePIN 赛道的方向也在悄悄转变——从以前的「单点叙事」走向全栈协同、从「发代币拉节点」过渡到真实业务变现、从「极客实验」走向企业级服务交付。未来拼的不再是谁设备多,而是谁能把服务标准跑稳、谁能承接真实需求。 说白了,DePIN 下半场不再是「谁先上线设备」,而是「谁能先把系统跑顺、服务接住、用户留下」。而 ICN 的确已经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在没发币的情况下做到年营收超 500 万美金、服务企业客户 1000+、节点销售超 1200 万美金。团队背景也不像是叙事派,而是有上市公司经验的连续创业者,显然更偏实干型。 看下来我还挺喜欢 ICN 这种做法的,不光是想得明白,做起来也挺踏实。如果后面真有空投,那现在这个阶段,参与门槛不高、任务清晰,是个不错的埋伏窗口。 目前正在进行的几个可参与活动我也整理一下👇 📌 中文区 Galxe 任务(简单交互+社媒互动): https://t.co/Pk71T0smXF 📌 节点预质押(需要已有节点): https://t.co/MpHgYu2ANj 📌 World Domination 活动(马上结束了): https://t.co/43n3uUHaNi 📌 中文区 Galxe 任务 (今天 Last Call): https://t.co/JW5bwcqpY2 📌 X:https://t.co/JDAsou2iMp 📌 中文 X:https://t.co/0aPl7RqLpw 说到底,现在这个阶段还不是「赌项目爆不爆」的时候,而是「值不值得提前熟悉、提前埋伏」。 ICN 不管最后热不热,至少从系统设计角度看,它是我目前看到最像在做长期工程的 DePIN 项目之一。 留意它,没坏处。参与它,可能有毛。
Show more
0
0
2
0
这两天看到 ICN @ICN_Protocol 这Depin热度上来了,可能是为TGE做准备,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有人说“卧槽,Depin,又来卖节点”,不好意思ICN节点去年就抢完,想买都没地儿买。也就是说:别人都参与一年多了,你还在担心别人想卖节点给你。 ✅现在我们还能吃到肉吗? 🔸答案:可以,方式如下 ✅先来看看ICN是干嘛的 上文说了ICN是Depin项目,但与做存储的Filecoin 、做算力Aethir/io.net、做网络服务的Akash不同,ICN是将这些功能打包整合到一个系统里面,同时提供存储、计算、网络服务,用统一的架构给开发者和企业客户用。 可以理解成:ICN是Web3里面的AWS——全能型基础设施供应商。按照项目方说的:ICN不是AWS的模仿者,而是要成为Web3世界中的AWS替代者,重新定义整个云计算范式的基建平台。 这么说有点像画大饼,然后发币套钱。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是在我看到实际数据的时候,好像这个饼画的也挺真实的。 项目并不是PPT项目,已上线超50PB存储,储备订单超250PB,全球分布,每日处理2000-5000万个文件,成为欧洲增长最快的云服务提供商。在2024年已有1,000+付费企业客户客户,年收入超过500万美元。拥有25万+社区成员,22万+测试网用户。已获融资总额超3,100万美元(1kx, Protocol Labs, No Limit, HV Capital)。 项目背景也比较强,Kai Wawrzinek博士以前在游戏行业中取得了数十亿美元的成功,联合创始人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Goodgame Studios的创始人。 所以在ICN推出节点的时候,很快就销售一空,销售收入超过1,200万美元,大部分是欧美人购买,所以这次节点质押(首月释放 18.4 %)与国人没啥关系了。 从这里就可以能看出团队的思路:鼓励早期参与、奖励认真做事的节点、控制收益释放节奏。 ✅ 现在有哪些活动可以分一杯羹呢? ICN Q2 TGE,也就是说最快月底发币,最晚6月底,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以下这些0撸活动: 1、Galxe Quest(任务积分) 完成银河任务获取积分,有机会获得 ICNT 空投资格: https://t.co/Oyz8AzLRr9 2、ICN World Domination 活动(全球任务活动) 这是一个内容创作的任务,与Sign社区的分发通道类似,用户参与任务 + 分享宣传内容 + 团队挑战,积分排名靠前可得额外奖励 https://t.co/fInSHPACKF 3、中文社区特别任务 本地化活动,任务门槛低,适合新人参与 https://t.co/Ttpk2r0cfD 可以关注项目方中文推特 @ICNChina ,估计在发币前还会活动出来。 4、如果你有节点,可以参与节点质押,第一个月可以拿 18.4 %的代币: https://t.co/yQ57C7wAfe 总结 从RedStone开始,到后来的Story,再到Kaito上的infinex,基本可以看出大部分项目的空投规则都趋向于【内容分发】,谁贡献的多,谁拿到的结果也就越多,这是社区共建的真实效果,不再是TX那种可操控性的定义标准。 所以ICN 推出的World Domination 活动,以及现在开通的中文社区迹象,再加上ICN并没有在Kaito分发,没有了中间商瓜分散户额度之后,代币大部分就会给到社区了,除了节点拿到大头外,World Domination 活动拿到空投的占比应该不会低,大家可以积极贡献。
Show more
0
2
6
0
刚入圈时我以为区块链就靠买币暴富, 后来才知道买币只是门外的雕塑,七大板块你知道几个? 1️⃣基础设施类 区块链的底层建筑 公链 以太坊 Solana 扩容链 Arbitrum Optimism 跨链桥 预言机 Chainlink 2️⃣金融类 DeFi 链上的银行和赌场 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 借贷协议 稳定币 衍生品合约 3️⃣NFT与内容类 数字资产的确权和交易 NFT平台 链游 GameFi 元宇宙 4️⃣工具与中间件类 为开发者和项目提供服务 钱包 数据分析 合约开发 区块浏览器 5️⃣隐私与安全类 保护链上隐私与资金安全 零知识证明 ZK 隐私币 Monero 安全审计 6️⃣社交与身份类 链上社交和身份系统 去中心化身份 DID 社交图谱 创作者激励 7️⃣应用与平台类 区块链的真实落地 DAO 数据存储 Filecoin 上链应用 医疗 政务 供应链
Show more
0
2
4
0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写的开源镰刀11 - 什么时候该起什么盘 最后总结是: 熊市搞分红,牛市做拆分,无论何时做互助 一代人需要一代人的农场,只要是像现在这样现货市场低迷的时刻,就是各种分红盘大放异彩的时候,不管是上古的矿机,后来的Pi币、流动性挖矿、Filecoin、TON小游戏、任务撸毛,还是 @KaitoAI 或者 @sign , 本质相同。 尤其是零撸,这种付出时间沉没成本祈求有一天能够“天降伟币”让自己逆天改命的模式,已经超脱了盘学的范畴,更像是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某种必然需要 前段时间我在KAITO投了票的项目私信来感谢我,叫 @campnetworkxyz , 投票的原因是因为我怀疑起名字的人是恶趣味: Camp在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里是蹲墙角当老六阴死别人的意思。 如果他们不来找我我可能就忘了这事了,找我了我才看到哟西,这又是一个当代新Pi币的故事:一个兼容Solana SVM的L1,但实际上是Pi和Avive那种每日零撸的任务墙。说是说AI叙事,但其实实质目的走SonicSVM那种绑票Web2用户(抖音)到Crypto的路线but 10倍更野:Spotify、Instagram也都统统加入零撸名单 我没法评价这个项目的其他基本面,我只能说大家看看现在交易所之间存量互博打的有多花,那么如果这个战术但凡数据好看一点,就大概率能换到好上币 如果你已经在各个一二级战场都毫无头绪,那么零撸战场始终有你一张大饼。点点下面的链接开撸,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你有各个社交网站的账号就行: https://t.co/5zQoPXPUT9 祝旗开得胜
Show more
0
7
41
4
上次看到 Brickroad 和 Irys 的联合做研究报告的时候意识到一个问题: AI 的发展速度未来会非常快,但是 AI 的关键其实不在“谁的模型大”,而是谁把数据的所有权、可验证性、可编程性绑在一起。 Irys 作为首个可编程的 Datachain,似乎在试图颠覆这一局面,让数据从被动资产变成主动“活起来”的工具,真正回归到创作者、开发者和社会手中! 所以自上次发文后我又把 Irys @irys_xyz 翻了个底朝天,现在感觉这个洪荒之力直接冲击了我的新认知: Irys 在这块的完成度,比我想象的要高,咱们一起来拆解 👇(欢迎杠我) 1)一句钩子: 「数据是新石油」喊了十年,可真正赚钱的还是五大巨头。 那普通人/中小团队怎样分杯羹?—— 让数据自己会写规则、自己收钱,Irys 给了个可行的雏形。 2)Irys 到底是什么? Irys 在我看来,就是 AI 时代的数据从“静态存储”到“可编程数据”的革命性转变; 大多数所谓“数据链”,本质只是昂贵的云硬盘。 Irys 的差异在于以下三点: 1)原生 EVM(IrysVM),合约能直接读写数据; 2)成本锚定硬盘,不锚代币; 3)多账本分层,期限灵活数据第一次从“静态文件”变成“会动的资产”。 3)我理解的这三点代表的三层价值: 1)可验证存储:数据放上去,别人信得过; 2)原生可调用:合约直接调,不用外部搬运; 3)可编程经济学:访问一次触发一次分润?订阅?拍卖?都写进数据结构; 数据 = 智能合约 × 资源包:Irys 把数据当作“第一公民”,允许开发者直接在数据中嵌入逻辑指令,让数据像智能合约一样执行任务、自动化流程,甚至与 AI 代理互动。 4)技术细节里最打动我的,是它的 “多账本架构”: 想象一下:你上传一份数据集,它能自动触发 AI 模型分析、验证来源、根据使用付费分成,或嵌入版权机制,确保创作者自动获利。 Submit(验证态)→ Publish(永久态)→ 更多期限账本。等于帮你把成本、时间、可用性拆成拨码开关:想省钱就选 3 个月,想省心就买永久。 存储不是一刀切,成本/时间/可用性被拆开管理,这才是工程思维。 5)再看竞品: Irys 的本质区别在于“可编程性”——它不是单纯存储层,而是让数据“智能”起来,支持 AI 模型在链上协同工作。 通过 IrysVM(一个 EVM 兼容的原生执行层),数据可以即时检索、跨应用共享,还支持永久或临时存储—— 成本比 Web2 云存储(如 AWS)和 Web3 竞品(如 Filecoin)低得多,且定价稳定、无波动。 Filecoin:540天内要续签,合约看不到数据本体; Arweave:永久,但数据躺着,不能被逻辑层直接改写; Story:写的是“授权关系”,大文件常常还在链下Irys:文件本体+逻辑都在链里。 Irys:文件本体+执行逻辑一起链上,让数据“自带 CPU”。 6)AI 视角下,Irys 意味着什么? AI 模型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中完成数据存储、验证与变现,甚至通过可编程逻辑实现“数据 + 计算”的无缝协同,自动化工作流如数据审计、模型实时适应。 切换到 AI 视角,AI 正在吞噬世界,但底层基础设施跟不上。模型训练需要海量数据,却面临来源不透明、所有权模糊的问题。 Irys 专为 AI 应用打造,提供完整的链上基础设施:存储、验证、变现一站式。 模型可以: 1)直接从链上抓训练集(可验证来源); 2)用合约写清楚“谁用了我的数据、该给多少; 3)甚至模型之间能在链上自动协作与结算; 4)真正的“机器和数据的自由市场”才可能出现。 简单概括就是:训练集可验证、访问可计费、模型之间能链上协作结算—— 如果真跑通,AI 会出现 “数据×算力的自由市场”,而不是再被云厂商和私域垄断。 7)Programmable Data ≠ 把文件塞进合约 有个概念我很喜欢:Programmable Data(可编程数据)。 不是“把数据丢进合约里”,而是数据本身携带可执行规则。 类似 NFT 里内嵌“版税逻辑”,但这次对象是各种数据集/模型参数/多媒体资产。Irys 里可以是「被读一次→自动分润」「被引用→自动授权」… 玩法随便写。 8)数据可验证 ≠ 完整重算 他们的验证技术(Matrix Packing、抽样验证)让我意识到: 数据可验证 ≠ 完整重算; 你只需要证明“这份数据真的在、真的没被动过”,而不是每次传全量。这是更现实的路径。 9)我现在反而在想另一个问题: 当数据具备了合约级“自我防护”和“自动收费”能力之后,传统 Web2 平台还有多少溢价? 中间商的议价权会被压缩到哪? 也抛个现实的疑问: 开发者真的会把复杂授权/分润逻辑写进链上,而不是继续开个中心化后端吗? 这取决于:工具易用性、成本、以及生态里有没有“必须上链”的理由(像版税、信用、可组合性)。 终局或许是:平台被压成 UI,价值回到资源提供者和逻辑编写者手里。 10)关于投机视角: Irys 还在 pre-mainnet、pre-TGE。 如果它兑现“数据金融层”的叙事,那当前阶段就是最典型的“技术成型但价值未定价” 结语—— “数据层的 AWS” vs “数据层的以太坊”到底哪个比喻更准确? Irys 能不能成为“IP 协议们的底层协议”? 当数据会自己收钱,广告模式会被替代吗? 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我想到这些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兴奋的,所以我想说的是: 算力大战是前戏,数据的主权与经济学才是正片。 Irys 可能不是终局,但它把“数据可编程”这件事往前推了一大步!
Show more
📌AI 的发展速度是软件级的,但数据的价值流转却还停留在法律级—— 这可能是 AI 时代最被低估的结构性错配,也正是 @irys_xyz@TryBrickroad 切入机构数据市场的关键窗口和最大机会! 刚看到 Brickroad 和 Irys 的联合文章,才突然意识到一个关键点: 目前大部分优质数据并不是没有商业价值,而是卡在了缺乏流动性的阶段——买方在找,卖方也愿意出,但中间没人撮合、没人承保、没人流通。 Brickroad 做的正是这件事:把数据商品化 → 上链 → 自动撮合 → 嵌入流动性协议 → 实现真实成交。 这一步一旦打通,就不只是交易,而是为数据打开了一整套链上金融功能:结算、质押、做市、清算…… 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这是能真正引入「真实交易量」的飞轮。飞轮不会停,一旦转起来,这可能会成为 Irys 未来最大的增长点! 更重要的是: @TryBrickroad 只是第一家,随着这条机构数据市场的通道被打通,接下来的 Irys 上,或许会迎来越来越多的 Brickroad。这个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估计要引起一大波机构争抢了! #starboard#
Show more
0
5
5
0
Ecosystem Spotlight: Ecosystem Partners Think of our network as the ultimate verifier for AI — ensuring outputs are accurate, bias-free, and ready for real-world use. Here's how our ecosystem partners are working with us towards a reliable and trustless future: 1️⃣ GAIB ( @gaib_ai ) is pioneering AiFi with tokenized GPUs and the AI Dollar (AID) for on-chain yields. Partnering with Mira combines our trust layer with GAIB's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verifying AI compute at scale. This enables secure, hallucination-resistant financial AI, from encrypted yields to institutional-grade DeFi. 2️⃣ @lagrangedev pioneers zkML with DeepProve for verifiable AI inferences. Our deepened partnership powers Mira's verification layer with zero-knowledge proofs, proving outputs in real time without revealing data. This sets new standards for privacy-preserving, auditable AI in DeFi and beyond. 3️⃣ @Gaianet_AI is decentralizing AI inferencing with a distributed GenAI agent network of 280k+ nodes. We're working to integrate our trustless verification network with Gaia's 280k+ node network, further bolstering AI infrastructure for real-world, autonomous use cases. 4️⃣ Think Agents @thinkagents empowers builders to own and create personalized AI via the Think Agent Standard and IAI Institute. Mira's verification integrates seamlessly, enabling trustless agent-to-agent interactions on-chain. This fosters intelligence for applications where reliability is key to innovation. 5️⃣ Storacha Network @storachanetwork provides AI-native decentralized storage on Filecoin for high-performance data. Our collaboration stores Mira's AI consensus transactions immutably, creating verifiable audit trails. This ensures tamper-proof, retrievable data for autonomous AI at a petabyte scale. 6️⃣ Monad @monad is revolutionizing Ethereum-compatible L1s with 10,000 TPS throughput. Over our continued collaboration, we will look to bring Mira's trustless verification to Monad's high-performance ecosystem, enabling secure AI integrations for dApps where speed meets reliability. 7️⃣ Kernel DAO @kernel_dao powers $2B+ in multi-chain restaking across ETH, BNB, and BTC. Our alliance brings verified AI to BNB via Kernel's ecosystem, as an official coprocessor enabling trustless AI execution on-chain. 8️⃣ Plume Network @plumenetwork is the blockchain for RWAfi, tokenizing real-world assets on-chain. Over the course of our partnership in the future, we will look to integrate our verification with Plume's AI frameworks, ensuring hallucination-free outputs for financial decisions. 9️⃣ Mantis App @mantis_app delivers personalized AI agents for DeFi with advanced conditionality and the DISE LLM. Mira's verification ensures accurate, bias-reduced outputs for financial strategies. This partnership empowers users to develop reliable AI copilots for vaults, trades, and more. 🔟 Autonome @0xautonome offers TEE-secured infrastructure and Cross-Agent Routing for tamper-proof AI communications. Partnering with Mira adds decentralized verification, eliminating hallucinations in high-stakes environments. Together, we enable fully autonomous agents for assets and decisions without human oversight. These partnerships demonstrate trustless AI at production scale. From reducing error rates to enabling autonomous operations, we're building the infrastructure for reliable intelligence. Join the verification revolution. Build on Mira.
Show more
0
263
500
82
这两天看到有些KOL小伙伴在说这个 ICN (impossible cloud network),恰好我之前调研过,也来说一下。 事儿得从我投资了 @AethirCloud 说起,当时他们很创新的搞了节点销售的方式,募集了天量资金,震惊整个圈子 - “原来还能这样提前卖货呢?” 然后就有很多项目跟进,尤其是Depin类项目。我印象中 @ICN_Protocol 也通过Impossible Finance平台不声不响的卖出来了价值12M的节点,闷声发大财了也是(中文区很少)。 从这几天的宣发密度看来是终于要TGE了,说实话背景应该至少比近期一些上了钱包IDO的项目质量不差。我刚去翻了一下项目进展,大概来说一下他们干嘛的,以及几个亮点吧。 ~~~~~~~~~~~~ 一句话总结: ICN就是想构建一个由社区驱动、全球节点组成、抗审查的云网络。试图挑战 AWS、Google 云等Web2巨头,并且已经有了真实客户和营收证明。 全球80%以上的网络基础设施掌握在少数几家科技巨头手中这件事已经不是秘密了,去中心化如果跑在中心化的infra上其实就是个笑话,我们已经时不时能看到这种风险在现实中发生。 项目亮点: 1、创始人是干过上市公司的老司机 创始人曾创立 Goodgame Studios,已IPO上市 CTO 拥有 20+ 项存储相关专利 👉 不是学生创业,是 Web2 老炮带队做 Web3 真事 2、真的融到了3000万 虽然这个融资信息公开网络上查不到,但我在VC朋友里问了一圈,小诸葛 @YeruiZhang 表示应该是真的,而且知名VC 1kx非常看好并支持他们。 👉不是吹牛逼的假项目 3、真的有人在用,真的有钱赚 ICN 已有超 1000 家企业客户 2024 年营收超 500 万美元 👉 不是 PPT 项目,是跑在现实里的商业产品 4、它不仅去中心化,还真正抗审查 AWS/Google Cloud 会被封,ICN 社区驱动,节点分布全球 不怕国家级断网、不怕平台限制 👉 真正适合“自由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ICN与当下一些有点接近的竞品相比还是有不少自己的优势,已经超出了Filecoin这种仅仅做存储服务的概念 ~~~~~~~~~~~~ 虽然现在的市场对Depin叙事有一些Concern,但同时也对有真实现金流和盈利能力的项目抱有很大的善意和期待。 所以对于这种2024年已有1,000+付费企业客户客户,年收入超过500万美元,储备订单超250PB,全球分布,每日处理2000-5000万个文件,已在欧洲多家数据中心落地的项目,是否会另眼相看一点? 目前看他们还给散户开的有一个撸毛的窗口 https://t.co/o1xY5i0Nqr 绑定推特和钱包发推能领 $ICNT ,不过纯新地址估计够呛,有Gitcoin Passport分数要求。 中文区galxe 我看 @wenxue600 说也有任务,不过galxe无大毛,懂的都懂。
Show more
🎉 It’s been 1 week since HyperNodes went live, and the momentum is real. 🔥 Official stats so far: • 4,698 ICN Links staked • $11.95M $ICNT TVL Big thanks to the community for showing up strong. Stake your ICN Link and help secure the network 👇 https://t.co/NTXy81N4mx
Show more
0
0
0
0
兄弟们,0撸Depin项目又来大的了!融资3100万美金的@ICN_Protocol,纯欧洲项目,Web3领域的Google Cloud,快TGE了,没上车的抓紧时间! 由于时间紧迫(银河任务5.19日截止),鸟哥先分享一下交互步骤: 1、登录ICN官网,选择国家,连接OKX Web3钱包,关注并发推文; 发文带上 #ICNTWorldDomination# https://t.co/9YKW5fBKLd 2、加入ICN官方DC频道; https://t.co/QmmTlwhzhr 3、完成银河任务,5.19日截止; https://t.co/wM5KxovOJ5 4、完成Github人性测试,建议用老钱包参与,分数比较多; https://t.co/zFlgdw7c2K 这不是普通的Web3项目,而是要从根上重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狠角色!ICN正在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云服务平台,集存储、计算、网络于一体,直接对标AWS、Google Cloud、阿里云这些Web2巨头! 它不仅有Web2级的性能和体验,还能抗审查、去许可、社区驱动,真正把数据主权还给用户!下面,鸟哥带你们深挖ICN的硬核实力,聊聊它为何是DePIN赛道的未来! ICN是什么?Web3的AWS,重新定义云计算 ICN Protocol的定位很明确:做Web3世界的AWS!它不是Filecoin那样的单一存储协议,也不是Akash、Aethir那样的算力平台,而是一个全栈的去中心化云服务平台,整合存储、计算、网络三大核心能力。简单来说,ICN要让Web3开发者像用AWS一样丝滑地部署DApp,同时还能服务现实世界的B2B企业需求! 为什么这很重要?现在的Web3基础设施太碎片化了!Filecoin只管存,Akash只管算,Aethir专攻GPU,开发者想搭个项目得拼好几块“积木”,费时费力还费钱。更别提很多Web3项目还得跑在AWS、GCP这些中心化云上,压根没摆脱Web2的控制! ICN直接站出来说:这不行!Web3得有自己的云!它用一个统一协议打通三大功能,开发者用一套规则就能搞定所有需求,效率拉满,成本骤降! 更牛的是,ICN不只是技术创新,它已经有真实业务支撑!2024年,ICN已服务1000+企业客户,年收入超500万美元,增长率高达2000%! 超50PB的存储已在全球数据中心跑得飞起,储备订单更是高达250PB,覆盖欧美主流市场!这不是白皮书画饼,而是真金白银的市场验证! 为什么ICN与众不同?DePIN赛道的革命性升级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赛道这两年很火,但大多数项目都停在“讲故事”阶段,测试网跑得欢,实际营收接近零。ICN不一样,它直接跳过了“空谈愿景”的阶段,用硬核数据证明了自己! 鸟哥总结了ICN的几大杀手锏,兄弟们看好了: 全栈一体化,拒绝碎片化 别的DePIN项目要么只做存储(Filecoin、Arweave),要么只做算力(Akash、https://t.co/8sXoIsYO0G),ICN直接把存储、计算、网络打包进一个协议!这就像把AWS的S3、EC2、VPC功能全搬到Web3,还加了去中心化、抗审查的buff! 开发者不用再东拼西凑,ICN就是一站式解决方案! 真实营收,商业闭环已跑通 ICN没发币就赚了500万刀年收入,卖了1200万刀的节点,服务1000+企业客户!这在Web3里简直是稀有物种! 对比Filecoin还在靠补贴养节点,Aethir靠空投养社区,ICN的商业模式已经跑通,代币上线后更有真实需求支撑! 全球基础设施,硬核落地 ICN的50PB存储已经上线,每日处理2000-5000万个文件,覆盖欧美多家数据中心!储备订单250PB,说明市场对它的需求已经爆棚! 鸟哥掐指一算,这规模已经能媲美中小型Web2云服务商了! 节点模式升级,社区驱动 ICN的HyperNode + SLA Oracle双层结构让节点运行更高效,前48个月奖励前高后低,首月释放18.4%,对节点主来说吸引力爆表! 加上25万+社区成员和22万+测试网用户,ICN的B2C增长策略正在点燃市场! 顶级团队,背靠大佬 ICN的创始团队全是狠人!联合创始人Kai Wawrzinek博士是Goodgame Studios的创始人,带公司上了纳斯达克,游戏行业赚了几十亿刀!CTO手握20+存储专利,技术硬核到飞起! 投资方更豪华:1kx、Protocol Labs、No Limit、HV Capital,3100万刀融资到手,行业背书拉满! ICN vs Web2巨头: ICN真正的对手是AWS、Google Cloud、阿里云、Azure这些Web2云计算帝国! 全球80%的网络基础设施被这几家巨头把持,它们可以随意审查内容、限制接入、制定价格,甚至在关键时刻掐断服务!想想看,Web3的DApp跑在AWS上,数据库托管在GCP上,这算哪门子去中心化? ICN站出来要当“去中心化的造反者”!它用数千个全球节点组成的开放云网络,挑战中心化巨头的封闭系统! 抗审查、无需许可、可组合,ICN不仅要服务Web3开发者,还要让现实世界的企业用上真正自由的云服务!小而灵活的ICN用技术和开放性打破旧秩序! ICN的现在与未来:从真实增长到自由互联网 ICN的现在已经够硬核了:500万刀年收入、1200万刀节点销售、1000+企业客户、25万+社区成员、50PB存储跑在链上! 但鸟哥更看好它的未来!2025年Q2,ICN主网和ICNT代币将上线,已确认多家CEX交易所,流动性不用愁! 更重要的是,ICN的愿景不是做另一个“存储协议”或“算力市场”,而是成为自由互联网的骨干! 它要让Web3拥有自己的云品牌,让开发者、企业、用户都能在无需信任的环境下自由构建、部署、协作!这不只是技术革命,更是互联网权力结构的重新洗牌!
Show more
0
1
8
3
DePIN赛道自Grass之后很久没出现大毛项目。最近挖到一个纯欧美背景、国内圈子还少有人关注的冷门潜力股 —— @ICN_Protocol,据说TGE临近,且已经完成了3100万美金融资。现在看看怎么能最后参与下空投可能。 1)快速参加全球节点共建行动,只需要像平常走路点亮地图,选择自己的国家,点一下打卡就会点亮属于你个人的行为节点了。如果感兴趣后续的代币奖励,可分享到推上,带上 #ICNTWorldDomination。越多动作、互动,你的节点越亮,未来Top100活跃者可瓜分# 10,000枚 $ICNT 额外奖励 参与步骤: (1)认证https://t.co/Ma0xjeuCMn( Gitcoin Passport分数不能为零) (2)访问 https://t.co/cyUUGMXK7I (3)选择国家、连接钱包 (4) 打卡地图,点亮属于你的节点 (5) 分享至推上并带上#ICNTWorldDomination邀请更多人参与# 2)银河忠诚度积分,5.19截止 Galxe任务:https://t.co/P7Q2YNYx0t 下面简单介绍下Impossible Cloud Network以及分析一下为什么值得参与 总的来说,ICN是一个去中心化云基础设施,提供统一的平台来管理全球分布的硬件与云资源。通过去中心化技术,ICN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弹性,同时打破供应商锁定,构建去中心化的云操作系统,实现真正可控、开放的云服务。 ICN正在构建一个无许可、可组合、集存储、计算与网络于一体的基础设施层,服务于去中心化互联网。它具备强大的可扩展性和可组合性,目标是成为Web3世界中性能媲美Web2的云服务替代方案,也就是去中心化版本的AWS。 不同于那些只停留在PPT阶段的传统DePIN项目,ICN是一个真正跑在链上的Web3基础设施。目前,ICN已落地于欧洲多个数据中心,为超过1,000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地区。平台每日处理2,000至5,000万个文件,实时运行的去中心化存储容量已超过50PB,储备订单高达250PB。项目年收入已突破500万美元,年增长率超过 2000%。ICN用实际营收和客户验证,证明了去中心化云平台的商业可行性。 技术亮点和创新优势:从碎片化到一体化 当前DePIN赛道的多数项目功能相对单一,彼此之间缺乏协同。像Filecoin专注于存储,Akash和https://t.co/bGUIbG2Lih提供算力支持,而Aethir则侧重GPU资源。这种“模块化但不互通”的架构,意味着开发者在构建 Web3 应用时不得不跨多个协议对接,适配不同的接口和规则,增加了开发复杂度、性能摩擦和整体成本。 ICN的架构从源头上区别于传统DePIN项目。它提供的是一整套可组合的协议栈,统一打通存储、计算与网络三大核心能力。与其说其他项目在造“零件”,不如说ICN在打造完整的“系统”。无论是处理超大规模文件、执行复杂计算任务,还是优化网络传输,ICN都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发者无需再为一个应用对接五个协议,ICN带来的是统一的协议接口、统一的开发体验和统一的技术标准。 技术、商业与社区的全面驱动 欧洲增长最快的云服务商背书,团队具备一线创业与技术实力 🔸联合创始人Kai Wawrzinek博士曾创立Goodgame Studios,并成功带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CTO拥有20+项存储相关专利,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商业化落地成果显著,技术与营收齐头并进 🔸年收入超500万美元,年增长率超过2000% 🔸节点销售累计收入突破1200万美元 🔸实时部署存储容量超过50PB,储备订单达250PB 🔸已获顶级VC投资,融资总额超3100万美元 🔸产品亮相PBW、Token2049、Consensus、ethCC等国际大会 社区生态快速增长 🔸拥有25万+ 社区成员与22万+测试网用户 🔸通过节点销售与 $ICNT 驱动B2C增长 🔸创新的“HyperNode + SLA Oracle”双层架构 🔸奖励机制前高后低,首月释放18.4%,有效激励早期参与者 DePIN的下一阶段:从拼凑到重构 DePIN是Web3的重要赛道,但当前的解决方案仍停留在“拼凑”阶段。功能单一的项目无法满足Web3应用的复杂需求,也无法与Web2巨头如AWS、Google Cloud、阿里云和Microsoft Azure正面竞争。这些中心化平台虽拥有万亿级年营收,却将大部分价值掌握在少数机构手中,用户既无法分享收益,也难以规避审查与黑箱控制的风险。 ICN 的出现,标志着 DePIN 叙事的全面升级。它不仅是Web3原生项目的整合者,更是去中心化云基础设施的系统级构建者。ICN的愿景是打造一个统一的平台,融合存储、计算与网络三大核心能力,让开发者、企业与用户都能在一个抗审查、可扩展的环境中自由创造。 ICN不是来卷Filecoin,也不是和Akash打擂台的,它换了个思路,直接从底层把DePIN重新做了一遍。接下来,ICN会继续拓展去中心化互联网的底层,让Web3也能享受到Web2那种又快又顺的云体验。 一句话总结:别再拼拼凑凑了,ICN就是你要找的全套云服务,值得盯一盯。
Show more
0
1
2
0
最近链上AI盘子冒出来的很多 DARK、MCP等等 感觉到AI相关的行情在回暖了 其实对于AI,就我个人感觉 除了模型本身 模型用的数据集也非常重要 比如Grok的牛逼 不单单在于他的模型 更在于他有整个推特的数据可供训练 我看了眼从数据集角度出发 有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 有一定创新的项目 我看到了Irys @irys_xyz Irys是第一个 将数据的存储、执行和变现 结合到单一高性能网络中Layer-1区块链 专为AI设计 并且实现了数据的可编程性 AI 正在加速数据的创造 而 Irys 正是在解决 AI 所带来的数据问题 如今产生和使用的数据量都很大 供给端,缺乏数据所有权和变现机制 人们每天都在创造数据 这些数据被用于训练 AI 模型 但由此产生的价值 只流向了少数大型科技公司 在需求端,AI 的兴起已经明确显示 未来 AI 的叙事 将极度依赖于支撑其运行的数据 最终在 AI 数据之战中胜出的 不会是那个仅仅「存储」数据的网络 而是那个能够促成 高质量数据产生 并且将数据价值返还给用户的网络 链上的数据是可验证的 可立即访问的 并且具有可编程数据 协议可以通过自动支付 来激励高质量数据集的管理 其模型AWS使得计算 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协同工作 举 Irys 上一组数据服务的例子 用户上传数据→数据库协议对其进行索引一货币化协议对其进行许可→AI模型和应用程序实时使用 其实就隐含着一个这样的飞轮 更多数据→更多实用性→更多采用→更多货币化一循环加速 通过这样的模型 将数据存储和智能合约执行 原生地结合在一起 使项目能够轻松地相互集成和共享数据 并且由于自动指令被嵌入了数据中 得以执行支付 许可和智能合约触发等任务 这就能够达到即时低成本的数据检索 稳定、可预测的定价 这样的成果 数据这个市场至少价值$3万亿 不过存在大量难以获取 结构化程度低的数据 而Irys的AWS项目每年能创收$1100亿 估值达到1.5万亿 更不要说对结构化 高质量数据需求的不断增长 32年整个市场估计能有$170万亿 整体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说实话,Irys 解决了 当前 Web3 数据管理的核心问题 如 Filecoin 的检索慢 Arweave 的高成本与不稳定 Ethereum blob 的空间容量不足等 第一个明确针对数据存储 和执行的Layer-1区块链 听起来还是挺有诱惑力的 最近Irys新开了 中文推特 @cn_irys_xyz 可以关注一波
Show more
0
13
30
1
#Sahara# x #MyShell:AI# 数据标注的新范式与价值捕获闭环 #Web3# 与 #AI# 加速融合的当下,#Sahara# 正在定义一种全新的“挖矿”逻辑:用认知时间换取数据价值。近期其与 #AI# 头部项目 @myshell_ai 达成合作,标志着 #Sahara# 正式跑通“AI数据标注 x 多重激励”这一商业闭环,值得高度关注,并且可以一鱼两吃! 🔁 结构性闭环:跑通从数据 → 模型 → 价值回馈的链条 此次合作的核心逻辑非常清晰: 1️⃣ #MyShell# 需要高质量用户操作数据,以优化 AI Agent 的行为表现; 2️⃣ 用户通过 #Sahara# 完成任务,生成“标注数据”(如录屏操作Word、浏览器等); 3️⃣数据经验证后,Sahara 不仅发放自家积分(空投预期),还将奖励 $SHELL 代币; 4️⃣模型性能提升,项目长期价值增加,形成「用户参与→AI变强→价值回馈」的正向飞轮。 可以这么讲,这是 AI x Web3 叙事中罕见实现完整闭环的实践——不是噱头,而是产品能力在验证价值。 🧐投资视角:认知时间首次被Token化 以往挖矿靠算力,DePIN靠物理资源,而 #Sahara# 引入的是一种全新的资产维度:人类认知时间的Token化。这既是劳动模式的迭代,也是参与门槛的极致降低——无需技术背景,每个人都能“边学习边挖矿”。 从投资角度看,这种机制具备三重优势: • 抗周期性:AI 训练数据是刚需,受二级市场波动影响小; • 正外部性:每一份标注数据可被多个项目复用,提高数据边际价值; • Token 捕获逻辑清晰:Sahara 平台作为数据中介和激励分发者,其价值将在生态扩张中持续积累。 🌍 市场定位:#AI# 项目的“数据金库”与“算力入口” 长期来看,#Sahara# 有望成为 AI 项目启动训练任务的第一站。如同 #Filecoin# 之于存储,#Render# 之于算力,Sahara 正在构建的是“人类行为数据的去中心化供给市场”。 此次与 #MyShell# 的合作验证了其服务能力,未来一旦扩展合作项目矩阵,其平台效应与 Token 价值将同步放大。 总结:#Sahara# 正在以极低的门槛、极强的实用性,重塑“参与 AI 的方式”。这不是传统空投任务平台的简单升级,而是一次围绕数据生产-分发-变现的基础设施构建。#AI# 热潮真正爆发前夕,这类能“捕捉一切AI早期数据需求”的平台,无疑具备穿越周期的增长潜力🧐
Show more
🚨 DATA SERVICES PLATFORM JUST GOT A MAJOR UPGRADE 🚨 Real-world utility. Real partner rewards. Real alpha. Since its inception, Sahara DSP has been powering AI projects through data tasks. Today marks the start of a new phase: for the first time, contributors won’t just earn Sahara Points—they’ll also earn rewards directly from partner ecosystems. And we’re kicking things off with @myshell_ai.  🧵👇
Show more
0
0
0
0
Filcoin 的基本面分析,Fil值不值得买,什么价格值得买。 今天邻居也是大家知道的 FIL大矿工 给我发了他们自己总结的FIL数据(图三)我突然有了多了解一下现在 $FIL 的想法,也就有了这篇推文,同时感谢 华澳 团队提供的数据,感谢 @tktang88 (邻居 侃哥 本人) @Deshen888 @Cryptoxx 在文章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算法的支持。 1. FIL的价格区间 先从最根本的价格来看,4月7日 FIL 创下了历史最低的价格 2.112 美元,然后随着大盘的上涨反弹到了 2.5 美元,从成交量来看高于均值,而且是买入量为主,然后我又拉了一下周线数据,发现在周线中从2022年开始有五次拉盘的动作,每次都是买入先开始放量。 而在没有买入放量的时候 FIL 的价格在将近三年的时间中始终维持在 3 美元到 6 美元之间,只有在市场出现大幅利空的时候,FIL才会跌破 3 美元,这也说明经过三年的洗盘,投资者对于 FIL 的基础价格预期低位就是在 3 美元上下,这不是说 FIL 不会跌破 3 美元,而是说 3 美元附近有较强的共识和吸引力。 这次 FIL 下跌到历史新低主要也是因为川普的关税政策,而在这个阶段别说 FIL 了,就是 $BTC 也在下跌,但不同的是从 BTC , $ETH 和 FIL 的价格走势来看,FIL 和 ETH 的走势会更相似一些,也就是相比 BTC 下跌更狠,而反弹更薄弱。 这就代表在宏观领域上,虽然 FIL 是矿币,但共识并不仅仅通过“算力”来决定的,也受到了流动性很大的制约,说人话就是 FIL 更多的还是山寨币的一个组成,即便它是类似于 POW 的挖矿机制。 (FIL 并不是 POW 而是时空证明+POS,只是因为需要电力和算力我自己把它算到了POW,实际上并不是)。 2. FIL的挖矿成本 当然这也不是拍脑子说的,从 Filcoin 的算力数据中可以看到,有效算力开始下降,活跃储存下降,有效利用率下降,这就说明有矿工开始离场了,而离场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 FIL 的价格跌破了 3 美元。而 FIL 挖矿的成本是多少钱呢,我问了一下邻居,大体上如果不算质押的话,按照 机房(电费+网费)+硬件(540天折旧完)+封装来说,每 FIL 挖矿的成本在 1.6 美元附近。 目前每新增 1 TB的算力就需要质押大概 4个 FIL,而 1TB 目前的产出是 0.0036 枚 FIL,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借贷周期(540天)中 1TB 的实际收益是 1.944 枚FIL,甚至还不到2枚,最少要挖两个半周期才能挖回质押的收益,所以借 FIL 挖矿肯定是最划算的。 目前 Glif 上的借币利率是 15%(前提是要先有节点,可以借贷的最大数量是节点价值的75%) ,1TB就需要借4个 FIL,成本是 0.9 个FIL(按照 540 天计算),FIL的价格按照现在 2.5 美元的计算就是 2.25 美元,按照 1TB 产生2枚 FIL 的收益来看那么1枚FIL的总成本就是: 1.6 + 2.5*0.9/2 = 2.725 美元左右 如果按照之前 FIL 低价是 3 美元的话,总成本就是: 1.6 + 3*0.9/2 = 2.95美元 这个价格区间正好是 FIL 的底部,符合我们前边说的在 3 美元附近有较强的共识和吸引力。 甚至是即便在 FIL 的价格跌到 2.5 美元的时候,FIL 的挖矿成本还是在 2.7 美元左右,那么挖 FIL 就非常的划不来了,但真的就是这样嘛? 3. FIL矿工和持币者的抱团取暖 其实并不是的,前边我们也说了,FIL的硬件成本每 TB 是1.6美元左右,那么如果能降低质押 FIL 的成本就可以降低挖矿的成本,通过 Glif 的接待协议肯定是不行的,那就有了中心化的借贷方法。 目前常见的分成方案是 50:50,也就是挖出来的 FIL 一半是矿场获得,一般是提供质押的借贷者获得,如果我们按照每 TB 实际收益是 2 枚 FIL 来算,矿场获得 1 枚,借贷者获得 1 枚,这样来看 FIL 的成本就降低到了 1.6 美元(矿场)或 1.5 美元(质押者),成本和风险是均摊的,所以即便是 2.5 美元的 FIL 也有了利润。 4. FIL 的价格还有下跌空间?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毕竟目前对于山寨币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时机,整体的流动性仍然不足,主力资金即便是下场也会买入“避险类资产”比如 BTC ,而即便是 BTC 现在也有下跌的可能,毕竟目前的叙事还是以关税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为主,而本质还是货币政策影响的流动性。 所以在没有发生从“反弹”到“反转”的变化前风险市场都有下跌的可能,更别提现在还没有度过经济衰退产生的“最后一跌”,所以如果情绪不好或者是出现了经济衰退的情况,那么 FIL 的下跌仍然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从整体价格的变化空间来看,FIL很长时间都是处于低波动反复筑底的趋势,尤其是这次跌破了借币的利润空间,开始驱赶小矿工后,剩下的基本都不会用协议借币的方式,而更多的用中心化的借币方式来降低成本,这部分的矿工周期都是在 540 天,目前 GLIF 的矿池利用率也就是 77.75% ,如果利用率进一步下跌,反而是会让 $FIL 的价格更加稳定。 至于能跌多少,很难去测算,但可以知道目前从 3 美元的底部跌到 2.1 美元左右,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买入趋势,所以我反而觉得 2 美元上下是一个不错的筑底点。而价格的反弹要么就是有 FIL 本身的叙事升级,比如上次登录了 UpBit 就把 FIL 阶段性的拉上了 3.5 美元附近,但因为抛压实在是太大,所以迅速就被压回来了。 5. 总结 整体来看,FIL的叙事前景还是要看 存贮赛道 本身的发展,目前 FIL 的实际应用可能还比较少,但确实 IPFS 的分布式存储可以给未来的“头号玩家”世界提供基础的数据储备,而且现在这个赛道的头部仍然是 FIL ,并不代表未来就没有起来的机会,但对于现在来说,仍然要考虑叙事是不是能升级,宏观是否发生了转向,如果没有,FIL对我来说可能就是换仓的选择(博下跌更低,反弹更高),而未必是抄底的选择。
Show more
0
36
7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