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PAYFI。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PAYFI。
现在最好的payfi是跨链桥的pool.
0
0
2
0
《二十个问答: PayFi 龙头 Huma 是什么?潜力与风险在哪里?》Huma 提供来自 PayFi Strategy 的真实收益,现在 APR 是 10.5%;Huma Institutional 主要投资方向包括跨境支付的垫资业务和信用卡 T+0 结算的一些应用。Arf 的合规架构允许他向全世界的金融基金提供流动性,具有比较大的先发优势,Huma 2.0 在合规的情况下允许 Permissionless。Huma 协议不是单纯的资金池,而是一个有完整风险隔离机制的结构化资产平台。https://t.co/gVwtfD8hzy
Show more
0
1
1
0
也许你之前认为的PayFi只是它的冰山一角? 前两天发推说2024-2026年有望成为PayFi全面爆发的转折点,视频快速做出来了!加密链上支付正在挑战传统支付体系?今天JY的这条视频给大家详细解剖这个赛道: 00:00 开场 01:25 传统支付体系的演变 03:27 PayFi到底是什么? 04:30 PayFi在真实世界的应用有哪些? 07:52 PayFi生态目前面临的挑战 09:59 市场现状与未来展望 不要忘记订阅叽歪的Youtube频道喔!https://t.co/68NzzMA65c #PayFi# #Web3#
Show more
0
31
92
3
Infini vs OKX:Web3支付赛道的差异化定位与潜在冲击 引言:PayFi 崛起与两种路线 看这么多人在讲PayFi,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讲到点子上 Web3支付(PayFi)正在成为新热潮。Solana 基金会主席 @calilyliu 提出的 “PayFi” 概念已成行业热点,预示整个 Web3 正转向链下真实消费场景​。 简单来说,PayFi 主打让加密货币在日常生活中「能赚能花」,不仅局限于交易投机。 本文聚焦两股不同力量在该赛道的探索:新锐初创 @0xinfini 和头部生态 @okxchinese 。前者被誉为“Web3余额宝”,以 “U卡+余额宝” 的产品策略,外加 @Christianeth 李爹 和 @0xsexybanana 郡主 两位大佬的鬼才营销快速出圈;后者今天正式推出产品,但凭借自身 Web3钱包生态 和 交易所体量,被视作有望打造“链上支付宝”的巨头选手。两者截然不同的定位与策略,将从不同层面冲击加密支付(PayFi)赛道。 Infini:“钱包里的余额宝+消费卡”创新 Infini 定位为下一代稳定币数字银行,瞄准支付+理财的 PayFi 场景​。 简单来说,Infini 想做的就是让用户一边存加密资产赚利息,一边随时用于消费。据其官网介绍,Infini 面向大众提供加密支付方式:用户通过 Infini 可即时使用加密货币付款,同时每天获取利息收益;且没有月费、年费等传统银行卡收费。目前平台已推出虚拟卡,后续还将发行实体卡​。这意味着,在Infini的钱包里,稳定币余额每天生息,用户又能像刷银行卡一样便利地消费——难怪有人把它比作「web3界的余额宝」。 Infini 的产品亮点在于其“U卡”与链上理财的结合创新:一方面,Infini 发行为稳定币准备的Visa卡,用户可将稳定币充值进卡,用于线上线下商户消费;另一方面,存放在Infini钱包内的稳定币会自动参与链上收益策略,产生每日利息,类似余额宝让闲钱增值的模式。这套组合赋予用户极佳的使用体验:开卡零成本、充值便捷、消费顺滑​。 Infini 此前与各大加密社区及华语区KOL合作推出联名卡面、免手续费等活动,凭借精美的卡片设计和友好的使用体验,吸引了众多用户关注和喜爱​。 比如在春节期间,Infini 上线了链上发红包功能,用户可直接通过链接赠送稳定币红包,一度与币安等交易所的红包活动比肩。这些接地气的产品玩法迅速培育了用户用币消费的习惯,也帮助 Infini 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用户基础和资金沉淀:截至被曝安全事件前夕,其官方 X 帐号粉丝数突破1万,平台 TVL(总锁仓量)已超过5000万美元。 在产品哲学上,Infini体现出一种“让钱动起来”的理念,即稳定币不应闲置浪费,而要像法币存银行一样日息增值,同时保持随时可用的流动性。这种创新模式的背后离不开对DeFi收益和传统支付接口的巧妙整合:Infini 将用户的稳定币充值资金分散投入多个合作渠道获取收益,包括链上借贷协议(如 Morpho)提供的利息、以美元国债为基础的RWA收益(如 Usual),以及Delta中性策略的稳定币协议(如 Ethena)等​ 。由此,用户资产每天产生的收益来自多元且专业的策略来源,相当于把银行理财搬到了链上。另外在支付侧,Infini选择与Visa/Master等传统网络对接发行卡片,解决了加密货币直接用于线下支付的最后一环。 这种“前端集中、后端分散”的设计,使用户体验高度友好:前端只需使用Infini钱包App和卡片,背后复杂的链上操作都由团队打理。这也反映了Infini团队的产品哲学:用Web2熟悉的壳,包裹Web3创新的核,降低用户门槛。 Infini 的模式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但也引发“可复制性”的讨论。一方面,其“余额宝+信用卡”思路本质上是对传统互联网金融(如支付宝余额宝+借记卡)的加密版复刻,概念上并非不可复制。大型交易所或钱包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组合,将自家稳定币业务与支付卡打通(事实上,https://t.co/XtbRAMHwW9等早有加密Visa卡,只是缺少链上理财部分)。但另一方面,Infini在细节上的领先优势和先发用户基础,仍给予其一定护城河。例如,其团队对DeFi收益渠道的深度对接、对华人市场习惯的拿捏(红包等功能)、以及社区运营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复制。​提到,Infini 创始人 @Christianeth 本身是资深加密玩家和NFT巨鲸,他的人脉和号召力帮助项目早期迅速获取种子用户。这种社区驱动的成长模式使 Infini 积累了一批忠实拥趸,形成初步品牌认同。在目前阶段,竞争者即便仿制功能,要撼动其核心用户群仍需时间。 此外,Infini的尝试也暴露了一些隐忧——例如近期发生的内部工程师监守自盗事件导致近5000万美元资金被卷走。虽然团队承诺由创始人个人垫付全额损失​,及时挽回了用户信心,但也说明快速创新的初创在风控和内控上存在短板。如何在保持创新速度的同时确保资金安全,将是Infini模式复制者必须谨慎权衡的问题。 总的来看,Infini 以初创身份跑出了“快、小、灵”的典型打法:通过差异化功能吸引眼球,用优质体验留住用户,在垂直社区形成口碑发酵。在PayFi赛道初期,它扮演了验证概念、教育市场的先锋角色。那么,面对这样一匹PayFi黑马,行业巨头 OKX 的入场又将走怎样不同的路径? OKX:巨头的“链上支付宝”野心 作为头部加密生态,OKX 拥有交易所和 Web3 两大阵营的丰富资源。虽然其专属的PayFi产品尚未正式发布,但从OKX过往布局可以推测出其战略重心:依托自身强大的Web3钱包生态和海量交易所用户,打造一个合规且闭环的链上支付平台,堪称加密世界的“支付宝”。这种定位与Infini的草根创业路线截然不同,更像是巨头以 “生态级产品” 全面进军日常支付领域的雄心。 首先,OKX 拥有业界领先的 Web3钱包基础。早在近年,OKX就在其交易所App内集成了非托管的多链钱包(OKX Web3 Wallet),并一举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大量用户因为NFT铸造、BRC-20等热点而开启了OKX钱包,在多链时代为OKX积累了可观流量。然而正如分析所指出,目前多数Web3钱包缺乏交易闭环和资金留存机制,往往“只有用户、没有商家”,无法像支付宝/微信那样自成支付生态​。用户资产并不真正留存在钱包系统内(非托管的钱包不托管资金),也缺少金融增值服务​。因此,即便OKX钱包用户众多,其钱包尚未独立成为一个高黏性的金融平台。这正是OKX发力PayFi的机遇:通过在钱包中加入支付和理财功能,形成“存、赚、花”一站式闭环,释放钱包流量的价值。这一点上,OKX与Infini的愿景殊途同归——让用户把钱真正放在Web3钱包里,既能生息又能消费​。 其次,OKX 拥有千万级的全球 交易所用户转化 潜力。相比 @0xinfini 从零开始拓展新用户,OKX坐拥现成的大体量C端用户,只要设计好激励机制,就能将相当一部分交易用户引导至其PayFi产品上。例如,OKX可能会在交易所账户与Web3钱包间打造顺畅的资金通道,让用户一键划转资产用于日常支付或参与链上理财。这种无缝衔接将极大降低用户体验门槛:习惯了OKX的平台用户,无需另装App或学习新操作,即可享受类似“余额宝”的收益和支付服务。而OKX在品牌信任度上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作为老牌交易所,OKX经历多轮牛熊考验,建立了较强的用户信赖。在合规性方面,OKX更是早有布局:2024年9月其新加坡子公司已获当地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大型支付机构牌照,这意味着OKX在数字支付代币服务和跨境汇款等业务上获得了官方认可​。 合规护城河将是OKX推进链上支付的一大优势:有了监管背书,OKX在开拓法币出入金、商户合作等方面将比草根项目更为顺利,也更容易获得主流用户和机构的接受。 再次,从技术和生态角度看,OKX具备全栈式基础设施优势。OKX不仅经营交易平台,还开发了自己的公链(OKX Chain,现在的 X Layer)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这意味着OKX可以在更底层的层面优化支付体验,比如通过自有链提供更快、更低费率的链上交易支持,或通过账户抽象等技术简化支付签名流程等。而其钱包产品本身已支持数十条链、丰富的DApp接入,具备扩展为“链上超级App”的雏形。 如果说Infini是用Web2的皮囊包装Web3内核,那么 @star_okx 很可能选择“从底层链到应用全面打通”的路线,自建一个完整的链上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类比支付宝在Web2中的角色——支付宝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账号体系、资金账户、支付清算网络和金融服务平台的综合体。OKX有能力也有动机去打造类似的全能型链上钱包应用:用户的稳定币等资产由钱包/链上账户托管,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用于扫码支付、转账,或一键参与各种链上理财产品,所有这些操作都在OKX生态内闭环完成。这将真正实现一个“链上的支付宝”愿景,让加密用户体验到与支付宝近似的便利,但底层运行在去中心化网络上。 当然,OKX 产品尚未完全问世(今日上线的更像是早期测试版本),以上描绘带有推测性质。不过行业已有迹象表明头部玩家对PayFi的浓厚兴趣:例如另一交易所巨头 @cz_binance@binancezh 钱包近期公布了2025年PayFi战略,计划把“赚、花、转”功能整合进钱包生态,推动数千万用户将加密资产转化为日常金融工具​。 可见,交易所系钱包正竞相进军这一蓝海。可以预期,OKX 的方案在形态上或许会与Infini有相似之处(如稳定币利息、生息钱包余额),但在运营策略上会更偏向生态联动与合规拓展:可能通过OKX交易所和公链资源,为其PayFi产品导流,并与线下商户、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支付落地。这是一场“以慢制快”的战役——初创可以快速试错抢占心智,但巨头拥有更深厚的弹药和更广阔的战场。 差异化比较:初创 VS 巨头,各显其能 两款产品背靠截然不同的背景,走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具体差异可总结如下: 集中化 vs 去中心化:Infini 虽然利用了去中心化协议获取收益,但整体产品架构偏向中心化服务——用户资金实际托管在Infini平台智能合约或账户中,由团队调配到各收益渠道,这从其遭遇内鬼盗币也可见一斑​。 相反,OKX的方案大概率建立在去中心化钱包基础上(非托管),用户自行保管资产私钥。但需要注意,为实现类支付宝的体验,OKX可能会在去中心化钱包外层增加一层托管/风控措施(例如有KYC的子账户、社恢复等),形成一种“去中心化内核+中心化保障”的混合架构。所以严格来说,两者在集中化程度上各有平衡:Infini更像金融服务提供商,用户把钱交给它打理;OKX则更强调提供基础工具,用户资金仍在链上自主控制,只是在合规要求下接入部分中心化元素。 品牌背书 vs 产品玩法:OKX 背靠强大品牌和庞大用户基数,本身自带信任背书和流量,推广一款新产品的难度相对较小。用户倾向相信OKX的安全和稳定,对其推出的支付产品愿意尝试,这种信任尤其在涉及资金安全时十分关键。Infini 则缺乏知名品牌光环,只能凭借新颖产品玩法和社区运营取胜。事实证明Infini通过红包、联名卡等创意活动成功破圈,就是典型的“以趣味带动增长”策略。当巨头可以用品牌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时,初创则用差异化体验提高用户留存。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品牌优势能带来更广泛的普通用户,但也可能因为产品缺乏亮点而降低用户粘性;反之,玩法有趣能吸引发烧友和早期用户,但要走向大众仍需进一步建立信誉。 快节奏初创 vs 战略级生态:Infini 作为初创公司,决策链路短、迭代速度快,能够敏捷地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方向(例如迅速上线节日红包功能等)。这种快节奏赋予它在细分市场抢跑的机会,但也埋下潜在隐患(安全事故、合规风险)。OKX 属于生态型企业,其产品推出往往经过深思熟虑,被纳入整体战略版图。OKX 推出PayFi服务,很可能是视作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战略级项目,在资源投入、风控合规上都会更充分,节奏上相对稳健。一边是小步快跑、争夺先机;一边是蓄势待发、谋求长远。在PayFi这个新兴赛道,我们将同时见证独角兽创业公司和加密巨头生态的不同创新范式。 对PayFi赛道的潜在冲击:不同层面的共振 无论路径差异如何,Infini 和 OKX 的探索都将为整个加密支付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用户教育:Infini 已经通过实际产品向用户证明了稳定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日常使用并获取收益,降低了普通人对加密支付的陌生感。OKX 若推出类似服务,将借助其庞大用户群,把这一理念普及给更多传统交易用户​。两者都在教育市场:加密货币不止能炒,更能成为日常理财和支付工具。 生态协同:Infini 的模式带动了上下游合作,例如接入 DeFi 协议提供收益、联合社区KOL推广等,促进了多方生态合作。OKX 则有望将交易所、公链、钱包、商户等环节协同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态联动。这将丰富整个行业的协作模式,小团队和大生态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资本和合规加持:Infini 的崛起吸引了风投和社区资金关注,但安全事件也敲响警钟,未来合规和审计将更受重视。OKX 等大型玩家入场,自带雄厚资本投入和合规资源(如支付牌照​),为赛道注入了正规军力量。资本加持意味着更多创新项目将涌现,合规参与则意味着监管层面对PayFi的接受度提升,有利于整个领域长期健康发展。 社区驱动 vs. 主流触达:Infini 的成长依赖于加密社区的口碑相传和用户自发推广,体现了社区驱动的威力。这种草根力量使PayFi概念在圈内迅速发酵。而OKX的加入则标志着PayFi开始触达主流人群——当大型交易平台向其全量用户推出支付功能时,PayFi不再局限于极客圈子,有机会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社区和主流的融合,将加速加密支付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进程。 综上所述,Infini 和 OKX 分别代表了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推动加密支付创新的两种力量:前者灵活多变,以产品创新撬动用户习惯;后者厚积薄发,以生态实力奠定行业标准。两者的差异化竞争不是此消彼长,反而有望形成良性共振——共同拓展市场天花板,在不同人群中培养起使用加密进行日常支付和理财的习惯。当下的PayFi赛道正处起步阶段,Infini这样的初创新星带来激情和创意,OKX这样的巨头玩家带来信心和保障。未来几年,我们或将看到加密版“支付宝”与“余额宝”的百花齐放,其竞争与协作所激发的能量,值得所有关注Web3金融的人拭目以待。 @aixbt_agent @Phyrex_Ni
Show more
0
13
16
2
以下的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希望不要引起罵戰 最近在推特看到有人噴 PayFi 跟 RWA 是假敘事 我也思考很久 RWA 可能會被證偽 因為它的概念還是無法超脫現在的各國的監管法規 所以只能把某些傳統金融優質資產映射到區塊鏈上讓用戶去投資 概念很先進很新穎,但實際上要執行困難很大 巴菲特也曾經表態過他要一堆比特幣做什麼? 他寧願花450億美金買房地產租給人收租金 花450億美金買地種食物賣出去產生收益 也不願意花25U買下房間內所有人的比特幣 所以 @plumenetwork RWAFi的出現,可能可以突破目前框架,將 RWA 合規化,但也可能最終還是受制於各國的監管法規淪為泡沫。 但 Payfi 它本身就有很強的需求性,因為你賺那麼多的虛擬貨幣,最終不就是要拿來出金變現,或是透過消費改善目前生活品質? 如果 Payfi 能直接用 BTC、ETH、USDT 等虛擬貨幣支付你生活一切開銷,那麼你出不出金也無所謂了。 不然我在台灣出國只能帶10萬元等值台幣出去,如果要去其他國家待比較久,身上法幣換光就只能用信用卡,但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使用信用卡,當地小吃攤販、飲料店可能只收現金,加上信用卡也是有額度限制。 如果 Payfi 發展起來,可以透過 Dapp 或是 U卡,就能輕鬆用你錢包的虛擬貨幣支付了 ,出國就不會受到可攜帶法幣的額度限制。 像是跟 @animocabrands 合作的 @sleap_io ,可以在泰國用 BTC、ETH、USDT 等訂房,其他 DAPP 也可以用 TG 支付 Uber,雖然目前很多東西都只限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但是一旦發展起來,其帶來的便利可能會超過你的想像,這也是資產去中心化的體驗。 加上之前去濟州島玩,晚上到附設賭場兌換籌碼時,韓元不夠,我那時就儲值 USDT 到U卡去 ATM 領一些韓元出來小玩。 但是還是建議多準備幾張不同家的U卡,因為後續去超商買東西的時候發現突然在額度足夠的情況下無法提款,近期我也在考慮入手一張 @0xinfini 的卡 ,這樣配合 @MorphLayer 的黑卡應該就夠全面了。 因此我非常看好 Payfi 賽道,不是因為敘事炒作,而是確實幣圈人有這個需求,你如果滿手U的情況無法大量出金,那你也一個管道可以直接消費你手上的U,不必擔心有U無處花的問題。 重點來了,自從錢包被盜後小弟目前沒有多少U了,街邊乞丐一個😅 綜合以上的觀點,我建議真的多看看東南亞那邊區塊鏈的發展,當他們的 Payfi 經濟體系完全成型,其他各國就可能會思考跟進,幣圈真的不要有任何偏見。 Payfi 跟 RWA 雖然還在起步,但未來的是誰說得準呢? @MyStonks_Org@KLK_Foundation 也都在努力發展中,一旦成功幣圈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將徹底改變 虛擬貨幣為人詬病的投機屬性。
Show more
0
9
32
1
以下的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希望不要引起罵戰 最近在推特看到有人噴 PayFi 跟 RWA 是假敘事 我也思考很久 RWA 可能會被證偽 因為它的概念還是無法超脫現在的各國的監管法規 所以只能把某些傳統金融優質資產映射到區塊鏈上讓用戶去投資 概念很先進很新穎,但實際上要執行困難很大 巴菲特也曾經表態過他要一堆比特幣做什麼? 他寧願花450億美金買房地產租給人收租金 花450億美金買地種食物賣出去產生收益 也不願意花25U買下房間內所有人的比特幣 所以 @plumenetwork RWAFi的出現,可能可以突破目前框架,將 RWA 合規化,但也可能最終還是受制於各國的監管法規淪為泡沫。 但 Payfi 它本身就有很強的需求性,因為你賺那麼多的虛擬貨幣,最終不就是要拿來出金變現,或是透過消費改善目前生活品質? 如果 Payfi 能直接用 BTC、ETH、USDT 等虛擬貨幣支付你生活一切開銷,那麼你出不出金也無所謂了。 不然我在台灣出國只能帶10萬元等值台幣出去,如果要去其他國家待比較久,身上法幣換光就只能用信用卡,但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使用信用卡,當地小吃攤販、飲料店可能只收現金,加上信用卡也是有額度限制。 如果 Payfi 發展起來,可以透過 Dapp 或是 U卡,就能輕鬆用你錢包的虛擬貨幣支付了 ,出國就不會受到可攜帶法幣的額度限制。 像是跟 @animocabrands 合作的 @sleap_io ,可以在泰國用 BTC、ETH、USDT 等訂房,其他 DAPP 也可以用 TG 支付 Uber,雖然目前很多東西都只限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但是一旦發展起來,其帶來的便利可能會超過你的想像,這也是資產去中心化的體驗。 加上之前去濟州島玩,晚上到附設賭場兌換籌碼時,韓元不夠,我那時就儲值 USDT 到U卡去 ATM 領一些韓元出來小玩。 但是還是建議多準備幾張不同家的U卡,因為後續去超商買東西的時候發現突然在額度足夠的情況下無法提款,近期我也在考慮入手一張 @0xinfini 的卡 ,這樣配合 @MorphLayer 的黑卡應該就夠全面了。 因此我非常看好 Payfi 賽道,不是因為敘事炒作,而是確實幣圈人有這個需求,你如果滿手U的情況無法大量出金,那你也一個管道可以直接消費你手上的U,不必擔心有U無處花的問題。 重點來了,自從錢包被盜後小弟目前沒有多少U了,街邊乞丐一個😅 綜合以上的觀點,我建議真的多看看東南亞那邊區塊鏈的發展,當他們的 Payfi 經濟體系完全成型,其他各國就可能會思考跟進,幣圈真的不要有任何偏見。 Payfi 跟 RWA 雖然還在起步,但未來的是誰說得準呢? @MyStonks_Org@KLK_Foundation 也都在努力發展中,一旦成功幣圈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將徹底改變 虛為人詬病人詬病的投機屬性。
Show more
0
0
4
0
这篇 #A16Z# 关于稳定币的文章,真的十分精彩。以前我们在Space 分享过,美元稳定币是 #RWA# 以及 #DEFI# 构建的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了这么多年,目前交易额已经超越了Visa,真的是里程碑的发展。 稳定币+ #PAYFI#+#RWA,将构成新周期,新金融创新的锚点,凡是以无国界、低成本、可编程特性构建的新支付和金融体系,都需要及其重视。# 随着Stripe等支付巨头加入,采用曲线将会快速上升,其中在跨境汇款、跨境工资发放、企业资金管理等场景,具备大量创新点,值得留意这些新型Web3项目!🧐
Show more
Stablecoins may be crypto’s first “killer app” — our first real shot at making it so that sending money is more like sending an email. Open, instant, and borderless. People are already recognizing the advantages. In 2024, stablecoins moved $15.6 trillion in value, effectively matching Visa’s volume. So how did stablecoins become poised to disrupt the global payments industry? And how can builders and businesses think about stablecoins? @a16zcrypto rounded up a guide to stablecoins to take a look at how we got here — and where we’re going next: https://t.co/osAPkrjYYh
Show more
0
11
81
22
随着 #PLUME# 主网的临近,让我对 #RWA# 赛道的期待,越来越感到兴奋。目前所有赛道吸引资金的增速来看,#RWA# 无疑是增速最快,资本关注度最集中的方向,仅次于 #PAYFI。# 相较于较多 #RWA# 路径是机构化策略,#PLUME# 更符合金融民主化路线,属于“Robinhood 2.0”理念。纵观 #Robinhood# 的成功不在于股票,而在于其“社区优先”、“简化体验”、“金融赋权”的民主化理念,尤其是GameStop散户大战华尔街一役,更是让Robinhood声名鹊起。 同样 #PLUME# 作为以社区优先策略,引领RWA民主化,走向Robinhood 2.0,提出了3个策略: • 从“股票”到“资产代币化”:#Plume# 将高门槛的 RWA(如国债、ETF、信贷)切片后链上发行,让每个普通用户都能触及。 • 从“手续费革命”到“收益革命”:不只是零佣金交易,而是零门槛参与收益。 • 从“散户觉醒”到“社区驱动金融”:通过质押、任务激励、治理等方式,让用户参与协议成长和决策。 而过去的一个季度,#PLUME# 的发展进度让人肃然起敬,也为主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代币 $PLUME 成功发布,登陆全球 40+ 交易所,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接受度与流动性。 • 获得战略投资:包括来自 YZILabs、LayerZero、Apollo Global 等知名机构的背书。 • 形成广泛的合作网络:与 Mocaverse、PayPal(PYUSD)、Mercado Bitcoin、Goldfinch Prime 等超过 60 个一级机构达成合作。 • TVL 突破 5000 万美元,核心产品 Nest 提供了多样化、真实收益率的 RWA 金库选择(如国债、ETF、另类资产等)。 我相信接下来的主网上线,将会催生出 #PLUME# 第二增长引擎,十分值得期待,我简单列举一下: 1️⃣ $PLUME 代币价值捕获 • 可用于支付 Gas 费、参与质押与治理,将赋予代币真实需求支撑。 • 长期升值潜力将从“叙事驱动”转向“效用驱动”。 2️⃣Nest 金库正式开放 • 用户可存入稳定币换取真实收益资产(如 nTBILL、nRWA),进入门槛低。 • 提供 3.12%-11% 的年化收益率,安全性源于机构级资产(如黑石、凯雷、PIMCO)。 3️⃣门户系统 Plume Portal 上线 • 提供一站式用户入口,包含收益策略、桥接、任务、排行榜等模块。 • 将增强用户粘性和使用频次,提升生态活跃度。 简单来说,#RWA# 风口是新周期必须配置的投资标的,找准风口,猪都会飞,投资最简单的策略,便是顺势而为,踩中风口,乘风破浪。#Plume# 作为RWA赛道绕不开的核心项目,致力于以加密原生的方式,为现实世界资产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 Robinhood 式入口,而它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值得长期关注和研究🧐
Show more
Season 1 Claim of Plume's Airdrop has officially paused as of April 30th at 5PM UTC. Thank you to all of our Goon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is first chapter! Mainnet will introduce additional mechanisms to earn reward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Plume ecosystem. Deferral bonuses are no longer available. For anyone who has not yet claimed, you will be able to claim on Plume mainnet at a future date. We're thrilled about this transition as we approach our upcoming mainnet launch. The road to mainnet continues - stay tuned for what's next 🪶
Show more
0
2
6
2
超开心在迪拜见到大家\(^-^ )! 时差居然完美契合,根本是为Web3人量身定制的作息福地! 顺便分享两个有启发的小洞见: ▫️ 盘主:用冲土狗的方式做小市值合约 ▫️ OKX Pay,社交+支付打开Payfi天花板 PS:还有没加我im好友的快快加起来! @victorone111 @choc07_ @chochou33 @0xpeas @DeQiu17338 @defiyudan @0xPickleCati @Paris13Jeanne @0xLaughing @thecryptoskanda @xincctnnq @KonB_Wigg @nihaovand @NFT_DUDU @Ru7Longcrypto
Show more
0
4
10
0
#LAYER# 3美金了,兄弟粉丝们! 一直推,一路喊,不知道多少人在车上! #SOL# 小儿子,最受宠得儿子,宇宙最强币,#PayFi#+#SVM# 重点扶持对象!🧐 恭喜一下蓝海群友们!感恩🙏 https://t.co/XvdYhuKdGZ
Show more
#SOL# 生态项目,一直是我们特别看好的方向,俗话说,大浪淘沙,浪潮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最近一直在抄底 #Layer# ,走势表现十分强势。我们十分看好未来SVM逻辑的爆发,将给EVM带来巨大冲击力,并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进入 #SOL# 生态创业。 #Binance# Labs+ #Polychain# 资本的加持,远期将会带来更好的信心。#SOL# 创始人Toly一天到晚喊App season,Solayer InfiniSVM 百万TPS的落地,将会给App season的愿景带来巨大机会!迎接胖应用,瘦协议的时代!🫡 respect
Show more
0
0
5
0
写的很用心的一篇推文,但我对于对比的结果不置可否,毕竟我个人从没有用过任何的一款U卡或者是 PayFi 的产品,但这不阻碍我对 PayFi 的研究和理解。 我非常相信 PayFi 可能是一个媲美钱包级别的落地应用,所以更重要的应该是应用场景和如何在 Pay 领域和 DeFi 领域的发力,现在多数的 U 卡都是集中在 Pay 的领域,对于“Pay now, but never actually pay”的领域还有待开发。 #OKX# PAY 可能确实是庞然大物,有可能会更加快速的发力,在人力和资源投入上确实是行业中顶级的存在,如果 OKX 真心要做好,那么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但这个领域的空间和用户习惯可能还是要磨合一下。 期待两款产品都有亮眼的表现。有竞争才会让用户更加收益,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真理。
Show more
Infini vs OKX:Web3支付赛道的差异化定位与潜在冲击 引言:PayFi 崛起与两种路线 看这么多人在讲PayFi,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讲到点子上 Web3支付(PayFi)正在成为新热潮。Solana 基金会主席 @calilyliu 提出的 “PayFi” 概念已成行业热点,预示整个 Web3 正转向链下真实消费场景​。 简单来说,PayFi 主打让加密货币在日常生活中「能赚能花」,不仅局限于交易投机。 本文聚焦两股不同力量在该赛道的探索:新锐初创 @0xinfini 和头部生态 @okxchinese 。前者被誉为“Web3余额宝”,以 “U卡+余额宝” 的产品策略,外加 @Christianeth 李爹 和 @0xsexybanana 郡主 两位大佬的鬼才营销快速出圈;后者今天正式推出产品,但凭借自身 Web3钱包生态 和 交易所体量,被视作有望打造“链上支付宝”的巨头选手。两者截然不同的定位与策略,将从不同层面冲击加密支付(PayFi)赛道。 Infini:“钱包里的余额宝+消费卡”创新 Infini 定位为下一代稳定币数字银行,瞄准支付+理财的 PayFi 场景​。 简单来说,Infini 想做的就是让用户一边存加密资产赚利息,一边随时用于消费。据其官网介绍,Infini 面向大众提供加密支付方式:用户通过 Infini 可即时使用加密货币付款,同时每天获取利息收益;且没有月费、年费等传统银行卡收费。目前平台已推出虚拟卡,后续还将发行实体卡​。这意味着,在Infini的钱包里,稳定币余额每天生息,用户又能像刷银行卡一样便利地消费——难怪有人把它比作「web3界的余额宝」。 Infini 的产品亮点在于其“U卡”与链上理财的结合创新:一方面,Infini 发行为稳定币准备的Visa卡,用户可将稳定币充值进卡,用于线上线下商户消费;另一方面,存放在Infini钱包内的稳定币会自动参与链上收益策略,产生每日利息,类似余额宝让闲钱增值的模式。这套组合赋予用户极佳的使用体验:开卡零成本、充值便捷、消费顺滑​。 Infini 此前与各大加密社区及华语区KOL合作推出联名卡面、免手续费等活动,凭借精美的卡片设计和友好的使用体验,吸引了众多用户关注和喜爱​。 比如在春节期间,Infini 上线了链上发红包功能,用户可直接通过链接赠送稳定币红包,一度与币安等交易所的红包活动比肩。这些接地气的产品玩法迅速培育了用户用币消费的习惯,也帮助 Infini 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用户基础和资金沉淀:截至被曝安全事件前夕,其官方 X 帐号粉丝数突破1万,平台 TVL(总锁仓量)已超过5000万美元。 在产品哲学上,Infini体现出一种“让钱动起来”的理念,即稳定币不应闲置浪费,而要像法币存银行一样日息增值,同时保持随时可用的流动性。这种创新模式的背后离不开对DeFi收益和传统支付接口的巧妙整合:Infini 将用户的稳定币充值资金分散投入多个合作渠道获取收益,包括链上借贷协议(如 Morpho)提供的利息、以美元国债为基础的RWA收益(如 Usual),以及Delta中性策略的稳定币协议(如 Ethena)等​ 。由此,用户资产每天产生的收益来自多元且专业的策略来源,相当于把银行理财搬到了链上。另外在支付侧,Infini选择与Visa/Master等传统网络对接发行卡片,解决了加密货币直接用于线下支付的最后一环。 这种“前端集中、后端分散”的设计,使用户体验高度友好:前端只需使用Infini钱包App和卡片,背后复杂的链上操作都由团队打理。这也反映了Infini团队的产品哲学:用Web2熟悉的壳,包裹Web3创新的核,降低用户门槛。 Infini 的模式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但也引发“可复制性”的讨论。一方面,其“余额宝+信用卡”思路本质上是对传统互联网金融(如支付宝余额宝+借记卡)的加密版复刻,概念上并非不可复制。大型交易所或钱包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组合,将自家稳定币业务与支付卡打通(事实上,https://t.co/XtbRAMHwW9等早有加密Visa卡,只是缺少链上理财部分)。但另一方面,Infini在细节上的领先优势和先发用户基础,仍给予其一定护城河。例如,其团队对DeFi收益渠道的深度对接、对华人市场习惯的拿捏(红包等功能)、以及社区运营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复制。​提到,Infini 创始人 @Christianeth 本身是资深加密玩家和NFT巨鲸,他的人脉和号召力帮助项目早期迅速获取种子用户。这种社区驱动的成长模式使 Infini 积累了一批忠实拥趸,形成初步品牌认同。在目前阶段,竞争者即便仿制功能,要撼动其核心用户群仍需时间。 此外,Infini的尝试也暴露了一些隐忧——例如近期发生的内部工程师监守自盗事件导致近5000万美元资金被卷走。虽然团队承诺由创始人个人垫付全额损失​,及时挽回了用户信心,但也说明快速创新的初创在风控和内控上存在短板。如何在保持创新速度的同时确保资金安全,将是Infini模式复制者必须谨慎权衡的问题。 总的来看,Infini 以初创身份跑出了“快、小、灵”的典型打法:通过差异化功能吸引眼球,用优质体验留住用户,在垂直社区形成口碑发酵。在PayFi赛道初期,它扮演了验证概念、教育市场的先锋角色。那么,面对这样一匹PayFi黑马,行业巨头 OKX 的入场又将走怎样不同的路径? OKX:巨头的“链上支付宝”野心 作为头部加密生态,OKX 拥有交易所和 Web3 两大阵营的丰富资源。虽然其专属的PayFi产品尚未正式发布,但从OKX过往布局可以推测出其战略重心:依托自身强大的Web3钱包生态和海量交易所用户,打造一个合规且闭环的链上支付平台,堪称加密世界的“支付宝”。这种定位与Infini的草根创业路线截然不同,更像是巨头以 “生态级产品” 全面进军日常支付领域的雄心。 首先,OKX 拥有业界领先的 Web3钱包基础。早在近年,OKX就在其交易所App内集成了非托管的多链钱包(OKX Web3 Wallet),并一举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大量用户因为NFT铸造、BRC-20等热点而开启了OKX钱包,在多链时代为OKX积累了可观流量。然而正如分析所指出,目前多数Web3钱包缺乏交易闭环和资金留存机制,往往“只有用户、没有商家”,无法像支付宝/微信那样自成支付生态​。用户资产并不真正留存在钱包系统内(非托管的钱包不托管资金),也缺少金融增值服务​。因此,即便OKX钱包用户众多,其钱包尚未独立成为一个高黏性的金融平台。这正是OKX发力PayFi的机遇:通过在钱包中加入支付和理财功能,形成“存、赚、花”一站式闭环,释放钱包流量的价值。这一点上,OKX与Infini的愿景殊途同归——让用户把钱真正放在Web3钱包里,既能生息又能消费​。 其次,OKX 拥有千万级的全球 交易所用户转化 潜力。相比 @0xinfini 从零开始拓展新用户,OKX坐拥现成的大体量C端用户,只要设计好激励机制,就能将相当一部分交易用户引导至其PayFi产品上。例如,OKX可能会在交易所账户与Web3钱包间打造顺畅的资金通道,让用户一键划转资产用于日常支付或参与链上理财。这种无缝衔接将极大降低用户体验门槛:习惯了OKX的平台用户,无需另装App或学习新操作,即可享受类似“余额宝”的收益和支付服务。而OKX在品牌信任度上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作为老牌交易所,OKX经历多轮牛熊考验,建立了较强的用户信赖。在合规性方面,OKX更是早有布局:2024年9月其新加坡子公司已获当地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大型支付机构牌照,这意味着OKX在数字支付代币服务和跨境汇款等业务上获得了官方认可​。 合规护城河将是OKX推进链上支付的一大优势:有了监管背书,OKX在开拓法币出入金、商户合作等方面将比草根项目更为顺利,也更容易获得主流用户和机构的接受。 再次,从技术和生态角度看,OKX具备全栈式基础设施优势。OKX不仅经营交易平台,还开发了自己的公链(OKX Chain,现在的 X Layer)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这意味着OKX可以在更底层的层面优化支付体验,比如通过自有链提供更快、更低费率的链上交易支持,或通过账户抽象等技术简化支付签名流程等。而其钱包产品本身已支持数十条链、丰富的DApp接入,具备扩展为“链上超级App”的雏形。 如果说Infini是用Web2的皮囊包装Web3内核,那么 @star_okx 很可能选择“从底层链到应用全面打通”的路线,自建一个完整的链上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类比支付宝在Web2中的角色——支付宝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账号体系、资金账户、支付清算网络和金融服务平台的综合体。OKX有能力也有动机去打造类似的全能型链上钱包应用:用户的稳定币等资产由钱包/链上账户托管,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用于扫码支付、转账,或一键参与各种链上理财产品,所有这些操作都在OKX生态内闭环完成。这将真正实现一个“链上的支付宝”愿景,让加密用户体验到与支付宝近似的便利,但底层运行在去中心化网络上。 当然,OKX 产品尚未完全问世(今日上线的更像是早期测试版本),以上描绘带有推测性质。不过行业已有迹象表明头部玩家对PayFi的浓厚兴趣:例如另一交易所巨头 @cz_binance@binancezh 钱包近期公布了2025年PayFi战略,计划把“赚、花、转”功能整合进钱包生态,推动数千万用户将加密资产转化为日常金融工具​。 可见,交易所系钱包正竞相进军这一蓝海。可以预期,OKX 的方案在形态上或许会与Infini有相似之处(如稳定币利息、生息钱包余额),但在运营策略上会更偏向生态联动与合规拓展:可能通过OKX交易所和公链资源,为其PayFi产品导流,并与线下商户、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支付落地。这是一场“以慢制快”的战役——初创可以快速试错抢占心智,但巨头拥有更深厚的弹药和更广阔的战场。 差异化比较:初创 VS 巨头,各显其能 两款产品背靠截然不同的背景,走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具体差异可总结如下: 集中化 vs 去中心化:Infini 虽然利用了去中心化协议获取收益,但整体产品架构偏向中心化服务——用户资金实际托管在Infini平台智能合约或账户中,由团队调配到各收益渠道,这从其遭遇内鬼盗币也可见一斑​。 相反,OKX的方案大概率建立在去中心化钱包基础上(非托管),用户自行保管资产私钥。但需要注意,为实现类支付宝的体验,OKX可能会在去中心化钱包外层增加一层托管/风控措施(例如有KYC的子账户、社恢复等),形成一种“去中心化内核+中心化保障”的混合架构。所以严格来说,两者在集中化程度上各有平衡:Infini更像金融服务提供商,用户把钱交给它打理;OKX则更强调提供基础工具,用户资金仍在链上自主控制,只是在合规要求下接入部分中心化元素。 品牌背书 vs 产品玩法:OKX 背靠强大品牌和庞大用户基数,本身自带信任背书和流量,推广一款新产品的难度相对较小。用户倾向相信OKX的安全和稳定,对其推出的支付产品愿意尝试,这种信任尤其在涉及资金安全时十分关键。Infini 则缺乏知名品牌光环,只能凭借新颖产品玩法和社区运营取胜。事实证明Infini通过红包、联名卡等创意活动成功破圈,就是典型的“以趣味带动增长”策略。当巨头可以用品牌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时,初创则用差异化体验提高用户留存。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品牌优势能带来更广泛的普通用户,但也可能因为产品缺乏亮点而降低用户粘性;反之,玩法有趣能吸引发烧友和早期用户,但要走向大众仍需进一步建立信誉。 快节奏初创 vs 战略级生态:Infini 作为初创公司,决策链路短、迭代速度快,能够敏捷地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方向(例如迅速上线节日红包功能等)。这种快节奏赋予它在细分市场抢跑的机会,但也埋下潜在隐患(安全事故、合规风险)。OKX 属于生态型企业,其产品推出往往经过深思熟虑,被纳入整体战略版图。OKX 推出PayFi服务,很可能是视作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战略级项目,在资源投入、风控合规上都会更充分,节奏上相对稳健。一边是小步快跑、争夺先机;一边是蓄势待发、谋求长远。在PayFi这个新兴赛道,我们将同时见证独角兽创业公司和加密巨头生态的不同创新范式。 对PayFi赛道的潜在冲击:不同层面的共振 无论路径差异如何,Infini 和 OKX 的探索都将为整个加密支付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用户教育:Infini 已经通过实际产品向用户证明了稳定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日常使用并获取收益,降低了普通人对加密支付的陌生感。OKX 若推出类似服务,将借助其庞大用户群,把这一理念普及给更多传统交易用户​。两者都在教育市场:加密货币不止能炒,更能成为日常理财和支付工具。 生态协同:Infini 的模式带动了上下游合作,例如接入 DeFi 协议提供收益、联合社区KOL推广等,促进了多方生态合作。OKX 则有望将交易所、公链、钱包、商户等环节协同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态联动。这将丰富整个行业的协作模式,小团队和大生态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资本和合规加持:Infini 的崛起吸引了风投和社区资金关注,但安全事件也敲响警钟,未来合规和审计将更受重视。OKX 等大型玩家入场,自带雄厚资本投入和合规资源(如支付牌照​),为赛道注入了正规军力量。资本加持意味着更多创新项目将涌现,合规参与则意味着监管层面对PayFi的接受度提升,有利于整个领域长期健康发展。 社区驱动 vs. 主流触达:Infini 的成长依赖于加密社区的口碑相传和用户自发推广,体现了社区驱动的威力。这种草根力量使PayFi概念在圈内迅速发酵。而OKX的加入则标志着PayFi开始触达主流人群——当大型交易平台向其全量用户推出支付功能时,PayFi不再局限于极客圈子,有机会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社区和主流的融合,将加速加密支付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进程。 综上所述,Infini 和 OKX 分别代表了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推动加密支付创新的两种力量:前者灵活多变,以产品创新撬动用户习惯;后者厚积薄发,以生态实力奠定行业标准。两者的差异化竞争不是此消彼长,反而有望形成良性共振——共同拓展市场天花板,在不同人群中培养起使用加密进行日常支付和理财的习惯。当下的PayFi赛道正处起步阶段,Infini这样的初创新星带来激情和创意,OKX这样的巨头玩家带来信心和保障。未来几年,我们或将看到加密版“支付宝”与“余额宝”的百花齐放,其竞争与协作所激发的能量,值得所有关注Web3金融的人拭目以待。 @aixbt_agent @Phyrex_Ni
Show more
0
1
2
0
🔥 RWA赛道深度布局指南:2025年值得关注的10个RWA项目 最近RWA、Payfi再度被市场提起,这两个赛道到底是新瓶装旧酒的又一轮叙事炒作,还是真能连接 TradFi 与 DeFi、开启万亿市场的“金钥匙”? 我们盘点了不容错过的10个RWA项目,试图深入拆解RWA 赛道的几个核心问题。👇
Show more
0
2
21
9
大家都在吐槽行业的困境,但是加密圈也是暗流涌动,下面是2025值得关注的4个赛道 1⃣RWA 2025年可谓RWA爆发的元年,无论是亚洲还是美国,从贝莱德到中国太平洋保险, 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入局,关注 $plume $ondo 2⃣PayFi PayFi其实是RWA的字赛道,但是由于稳定币市场增长太快,值得单独关注。稳定币跨境支付是个刚需,关注 @humafinance 3⃣Crypto X AI 应用 $kaito yapper 的火爆, $prompt 的空投效应,让大家看到了AI和Web3的有机结合,Web3 AI agent处于螺旋上升期 4⃣去中心化AI 人类社会正从互联网经济转向AI经济,去中心化AI可以让AI经济更加公正,透明,民主和可追溯。关注 @SaharaLabsAI @GoKiteAI @SentientAGI 大家还在关注哪些赛道和项目?欢迎评论留言
Show more
0
8
45
7
我是在传统民间借贷和银行有过一点从业经验的。 说实话看到Huma这种所谓Payfi,和之前传统P2P换壳变相民间融资没有一点区别。最终结果感觉除了暴雷跑路没有其他可能。就是资金池集资放贷嘛。 现实贸易融资,供应链保理能做到10%,哥们,但凡你有这业务能力,客户不是那种随时跑路的借这种高利贷我吃。 银行的贸易融资才基准利率上浮20-30%,大概4%左右,能借更高利息的,无一不是垃圾客户,因为,你业务合格银行早低利率借给你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不需要任何高深的分析,因为这就是借贷业务的底层逻辑。 按客户质量和利息高低,优质的客户利息最低 大国强国 其次小国家,上市公司等大企业 优质企业,优质个人 然后中小企业和一般的个人抵押 垃圾企业和垃圾个人 赌场(九出十三归) 传统借贷业务是个非常蓝海鸡肋的业务,夕阳产业。 区块链的精髓在旁氏,赌场和CX。 传统金融业务规则束缚比起AAVE和UNI的自由来说有些可笑,更何况最夕阳的借贷业务🤥 借贷类资金池业务,民营公司的话就国内目前历史经验来说,暴雷率90%吧,应该更高。
Show more
0
62
321
21
We’re building the rails for stablecoin payments that actually work. Fast, compliant, built-in ID. Join the Concordium Discord and help shape next-gen PayFi 👉 https://t.co/Miy98gfvuS #RustLang# #Stablecoins# #CryptoPayments#
Show more
0
2
113
19
加密早报 * 每日不能错过的重要信息 * 2025年4月29日 1. 川普:没有任何红线会改变关税政策。关于关税政策,之后只有利好,没有利空,因为最大的利空已经在4月被市场消化了。 2. 美国财长表示:首笔贸易协议可能最早在本周或者下周达成。第一个协议达成就会助推和更多国家达成贸易谈判,对于市场来说是好事。 3. 亚利桑那州两院通过了比特币储备法案,现在等州长签字了,如果签字的话,那么这就是美国第一个储备比特币的州,按照10%的资金投入占比,大概有78亿美金左右的资金可以投入比特币市场。 4. #OKX# 推出了 payfi,APP更新之后就可以进入APP激活,Xlayer是OKX自己的链。市场正在往正规方向转变,未来 RWA PAYFI 等赛道才是正规军,抓住这几个赛道的机会,也会很香,目前对于散户来说,更多的是学习和关注。 OKX将与万事达卡合作推出OKX Card。 5. 链上Bonk fun 创始人TOM @SolportTom 新钱包买的第一个币 #Grassito# ,昨晚最高P到13M了。 6. #Lemon# 市值最高也是6M+了,特斯拉破坏分子砸了车人,然后偷走了车主的狗,这个狗狗名字叫lemon,看看后面马斯克转的话还有二段机会。 7. 链上AI 涨疯了,#Bithumb# 上线 #AI16Z# 韩元对,加速暴涨走势。 8. #Virtual# 生态全面起飞,新的Genesis 发射模式双飞轮正在形成,但是目前还没有出金狗。Genesis Points 是 Virtuals Protocol 生态中的积分,用于兑换 Genesis Launchpad 上新 AI 项目的预售资格。 这些Points可以通过 创建内容、参与社区活动、持有 $VIRTUAL 代币或者质押 #vader# 代币、买入生态的AI AGENT等方法获取。 9. Rice Robotics 和 @RealFlokiInu 要发 $rice 代币, TokenFi Launchpad 推出,$FLOKI 和 $TOKEN 质押者将能够通过 TokenFi Launchpad 参与代币销售活动。 https://t.co/hswlwHs3QR 10. #Binance# Points 积分大家还是要刷一刷,大户也不能躺平了,昨天的65积分直接卡住了一堆大户。Virtual binance都在推积分模式的打新,这轮新的资产派发可能会成为主流。 11. Coinbase称闪电网络促成其15%比特币交易量。比特币生态闪电网络绝对是小额支付的最佳解决方案,无奈目前缺乏相关的激励以及基础设施。 12. Jupiter宣布推出Ultra v2模式,提供免Gas交易支持。 13. Binance Alpha新增限价单功能。 【行情分析】 目前新资金正在流入比特币,从CB持续溢价就可以看出来,买盘实力很强大,短期震荡调整之后会重新上攻10万美金关口。 所以5月份开始,逢低买进看涨是主流叙事,5月开始市场就会开始炒作6月降息预期,进入6、7月后,市场就会进入炒作川普减税预期,然后是美联储持续缩减QT等一系列预期,这些对市场而言都是利好预期,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说真正的行情在Q3和Q4的原因。 比特币稳住后,目前AI概念疯涨,这么大市场实在没有什么可炒作的标的,只能是Ai叙事继续成为主流叙事,然后是meme叙事。 【风险提醒】 数字资产波动较大,风险极高,请谨慎参与,杜绝满仓梭哈,拒绝贷款杠杆;
Show more
0
1
0
0
解决你出金困难的最佳方案来了!🎁 通过我专属链接注册 Infini @0xinfini U卡,开卡费仅需 6.6u,还有专属社区卡面:https://t.co/sligCKrfKC 但是!为了粉丝们,柴郡决定今天大出血! 开卡后点赞转发此推留下你的 uid,我会全额返还开卡费!(开卡=白送)不限量,先到先得! (有些小伙伴因为推特权重问题评论我这边看不到,可以点开主页电报群联系我) Infini 是我最喜欢的 Payfi 项目,有了它,我才不用被出金烦恼,平时消费直接使用猫卡(Meow Card)刷刷刷就够了! ✅绑卡秒开 ✅无需出金 ✅微信支付宝可刷 ✅自动生息 ✅支持GPT订阅 很多小伙伴都想要实体卡,目前狗卡(Woof Card)已经开始公测,未来可以申请对应的实体卡,而且手续费更低! 已经有 30+ 人通过链接开卡并拿到返现了,如果你也想试试,不如现在就行动~
Show more
0
107
122
50
《深入解读Huma Finance的亮点和挑战》 昨天参与了huma finance @humafinance @DrPayFi @Solana_zh 的AMA,总结了Huma的亮点和挑战 亮点 -解决真实世界的需求 -链上理财新渠道 -获得Solana基金的大力支持 挑战 - 资金端规模化问题 - 资产端规模化问题 - 借贷风险或降低公司估值 优势1⃣: 解决真实世界的需求 Huma确实解决了跨境支付公司的垫资问题,有实际的落地场景,并且已经有不少客户。 优势2⃣:链上理财新渠道 Human提供了10%左右的RWA理财,是对现有国债类型的RWA理财4%收益的重要补充。虽然风险更高,但是也是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 优势3⃣: 获得Solana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Huma 是payfi赛道里面头部项目,而payfi又是solana重点发力的赛道,所以获得了Solana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这里要称赞一下Solana基金会和Solar @Solana_zh,对生态项目给予很多支持。 挑战1⃣: 资金端规模化问题 dune看板显示目前huma的2C的usdc存款是1400万美金,这个数字还是偏小的,不到aave的0.1%。和小贷科技公司比,这个体量也是非常小,比如乐信的在贷余额是150亿美金。我采访了社区几个用户,他们表示没有参加存款的原因是觉得有风险。所以Huma能否从链上获取低成本的大资金是有待考验的。 挑战2⃣: 资产端规模化问题 目前Huma主要资产是跨境公司的支付垫款,但是2B的业务是很难规模化的。因为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流程(包括风控/合规/技术对接/催收等),尤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展开2B的业务,更加有挑战。以前互联网小贷公司能够规模化,是因为流程全部标准化,无论是1个用户,还是100万个用户,都可以通过1个标准流程完成。 挑战3⃣: 借贷风险或降低公司估值 Huma 业务里面lending比重比较大,而lending其实是个金融业务,有坏账和期限错配等问题。之前fintech公司在行业兴起的时候,估值很高,因为无论是VC还是创业者,认为fintech都是tech公司;但是随着行业的成熟,有金融业务的fintech公司逐渐被认为是finance公司,估值进行了大幅修正。另外,金融公司比科技公司承担更大的监管风险,之前著名的金融科技公司趣店从纽交所上市到不到一年时间跌80%就是因为监管政策的改变。 目前rwa赛道的$ondo 和 $plume 获得了较高估值,原因是$ondo主要是极低风险的国债RWA,而$plume主要是无风险的RWA Infra业务,而huma目前的业务形态恐怕无法获得类似的估值。如果参考小贷公司乐信,在贷余额是150亿美金,市值是11.5亿美金,差不多市值就是tvl的8%左右。 PS 自己参与了huma 2.0的存款,觉得叙事和赛道不错,有实际落地前景,但是业务规模化还有不少坑等团队去踩平 欢迎关注RWA 和Huma的朋友一起来讨论 @0x0xFeng @thecryptoskanda @starzqeth @BroLeonAus @0xNing0x @0x_Todd @Ice_Frog666666 @portal_kay @KuiGas
Show more
0
7
37
0
当前市场其实没什么好展望的,目前这个阶段不是玩叙事的阶段,还是看各个主力的各显神通,以及跟随大的实体去玩,比如跟着 Binance Alpha 去操作。 所以这篇市场展望,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最近我看到的和我想到的东西。 1、链上的套利空间会随着 AI Agent 的崛起而逐步被削弱。 主要可炒作的地方还是 DeFAI 的相关 ticker。当前最需要我们关注的进展,就是以太坊 Pectra 升级所带来的 EIP-7702。它涉及到的叙事是 DeFAI。简单来说,基于 EIP-7702 构建的新 API 允许用户无需编写智能合约即可执行复杂的链上策略,是利好 DeFi Agent 的。 这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叙事,但是是否能炒作还有待观察。 我个人的操作就是把各个以太坊生态(包括 BSC、Layer2)的 DeFAI 都列入 Watchlist,观察一下他们当前的价格变化。 另外一个 AI 的叙事是 MCP,但目前也没有跑出一个特别牛逼的东西出来,基本上就是有一个金狗跑出来,项目方们后知后觉,都开始过来蹭。 2、AI 的每一次重大突破,不是来自新算法,而是来自新数据源的解锁。每次 AI 重大进步的背后,都来自一种全新训练数据源的规模化使用(这个观点是别人的,我特别认可)。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未来的两个方向就是「具身智能的传感器数据捕获」和「视频数据的规模化训练」。虽然目前加密市场也没在炒作具身智能的叙事,但我觉得物理世界传感器+数据相关的叙事是潜在能够在未来大爆发的叙事。其实就是 DePAI(DePin+AI)。AI+视频相关的叙事则要等到 Web2 出现相关的大事件。 叙事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级的。叙事一定是层层递进的(比如稳定币+RWA+PayFi)。 还有一个事儿就是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讲 AI Agent、Workflow 和 MCP 三者的区别,讲得很好。之后找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3、比特币虽然不会直接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但在关税所导致的全球化衰退碎片化的背景下,比特币可能会因流动性增强、机构化参与与市场效率提升而成为一个备选。 从当前的环境来看,微策略融钱不会很困难,短期内没有太大的雷。 长期来看,定投 $BTC 肯定是我们市场参与者的最优解。
Show more
0
2
6
0
《推动下一个十亿用户进入加密世界——OKX PAY到底在下一步什么样的棋?》 昨天在Token2049峰会上,@star_okx 老板正式介绍了OKX Pay 并且这几天也意外因为“群聊和发红包”功能走红~ (抢红包发红包的都表示很爽🤣 依托 OKX 超 1 亿的存量用户,OKX Pay 在上线初期即完成冷启动 迅速切入了加密支付赛道! 同时,大家也纷纷猜测,OKX Pay的下一阶段是什么? 1、 工具到生活方式:推动加密资产融入日常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小罐带大家想象一下: 在某个清晨,你去买豆浆时,老板给你展示的是一个可以扫 USDT 的二维码 当你用手机里的 ETH 支付咖啡时,小票上自动显示“本次消费折合 0.0012 ETH,实时汇率已帮您换算成本地货币”。 这不再是科幻,而是 OKX Pay 正在推进的未来支付场景 我们希望打通从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的路径,真正推动加密资产融入日常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OKX Pay与Mastercard合作的OKX Card,正在将加密支付接入日常消费场景。 无论是App内扫码支付还是稳定币收款,无需手动管理私钥,降低新手门槛,体验更接近Web2!! 2、 币圈原生支付工具,未来的payfi! 截至2025年4月,全球稳定币市值已突破2400亿美元。 Thunes的研究指出,稳定币在B2B贸易和快速结算领域正迎来拐点,超过70%的跨境交易使用稳定币。且稳定币结算相比传统电汇,能降低40%以上成本,并显著提升支付速度,可见稳定币支付需求是巨大滴 与Visa和PayPal通过中心化方式引入加密支付不同,OKX Pay作为链上原生产品,利用去中心化架构提供X Layer零手续费的链上结算,并确保用户自己掌握资产,以及为未来的PayFi生态铺路。 3、 三大业务线协同效应 OKX中心化交易(CEX)、一站式链上入口(Wallet)和去中心化支付(OKX Pay)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丝滑的用户体验同时,持续降低Web3参与门槛 无论是在资产交易的便捷性、安全性,还是在链上应用的可达性与可用性方面,我们希望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帮助更多人参与Web3。 4、全球支付格局 正如OKX CEO Star所期待的——Road to the Next Billion Users”。 未来已来,加密支付的美好生活正变得触手可及,OKX Pay将加速实现这个愿景,成为推动下一个十亿用户进入加密世界的基础设施! 当然上线后我们也有收到大家的反馈: 我们一切的产品都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你们的声音是我们产品迭代的重要参考。 OKX Pay初代版本仍有短板: - 比如仅在部分地区上线; - 支持的公链较为有限; - 以及意外走红的im群,大家纷纷觉得目前扩容到500人还是不够等等 这些功能上的不足虽然需要后续迭代,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家对社交支付玩法的极大热情和参与度。 我们希望听到你们声音,欢迎继续反馈鸭~ 创新始终是OKX的核心驱动力,继CEX和Wallet之后,这次,我们带着OKX Pay来了。 OKX Pay 负责人 Sherry 在一次 Space 分享中披露,产品上线前 8 个月内完成 4 次迭代,每一次更新都是对未来支付生态的深度思考与战略布局。 如此高频的创新节奏,不仅体现团队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执着,更意味着 OKX Pay 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将加密资产融入日常支付的愿景逐步照进现实! 更多深度内容请大家查看媒体文章~https://t.co/rGJMm7l5Fi
Show more
0
62
13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