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Polygon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Polygon
📢MATIC Airdrop EVENT📢 We are excited to announce the pre-launch of Meshswap on the Polygon chain🥳 Join the pre-launch event to receive the latest news and take your chance to get the $MATIC #Airdrop‼️# Link👇 https://t.co/Ef0wc9tZy6 https://t.co/szrVulQHEE
Show more
0
153
641
542
Loyal is the New Brave! #DeFi# #Scaleswap# #NFT# #Polygon# #IDO# #ScaleSCORE# $SCA Check this out (Sound ON!) https://t.co/tj4BVIc9L5
0
0
0
0
Gm_!Optimum这个抓紧搞下 Polychain CTO领投,Polygon/Wormhole/Aztec等顶级项目核心成员加持 ✅ 首创RLNC技术:用"随机线性网络编码"重构区块链内存基础设施 ✅ 测试网名额限量开放(还剩不到2小时!) 步骤 1️⃣ 加入Discord👉 https://t.co/L9lh9TcUzV (建议修改昵称为"ETH-昵称"格式,显得更专业) 2️⃣ 抢占测试网白名单: 👉 注册链接:https://t.co/yWeu801h8c (需填写邮箱+钱包地址,建议用小号) 3️⃣ 蹲守4月15日重大公告: • 可能涉及代币模型/空投规则 • 关注官推 @get_optimum 开推送提醒 💡 老司机提示: • RLNC技术简析:通过编码算法提升节点间数据传输效率,解决区块链存储扩容难题 • 早期测试者往往有更高空投权重
Show more
0
15
27
3
🔥 Big congrats to this week’s Telegram Legends! You kept the chat alive and made it to the top: 🥇yamer_2022 🥈nick8887 🥉artan2023 🎖️harry94157 🎁 To grab your reward, send a DM to @harshitakohli11 on Twitter with your Polygon wallet address. ⏳ The leaderboard is being RESET! Want your shot at the top? Make sure to hang out in the Minefarm Telegram, start convos around crypto, mining, or gaming, and climb your way up! 💵 Prize pool: $40 USDC shared between the 4 most active legends of the week! 🚫 Spamming messages won’t work. Low-effort messages like “Hi” or “Nice project” won’t count and might get you disqualified.
Show more
0
3
168
38
最近一直在关注的的项目 —— GOAT Network 🐐,号称是首个能持续获取比特币收益的公链,还拿了 500 万美金融资,背后站着 OKX Ventures、Amber Group、Polygon Ventures 这些熟面孔。 他们现在在搞创世 NFT 白名单活动, 总量只有 2000 个, 白名单 Mint 是 4 月 5 日晚上 9 点, 公售是 4 月 7 日晚上 9 点。 🎁给大家抽GOAT Network 创世 NFT 白单 ✖️2! 👉 关注 @chenxiaoyi688 + @GOATRollup 👉 点赞转发,留言你的 EVM 地址 那这张 NFT 有什么用? ✅ TGE 空投、生态 NFT 空投、主网积分加速 20%,这几个权益还是挺实在的 ✅ 直接送 BTC、DOGE,这种不用费脑的福利谁不喜欢 🪙 ✅ 还有个彩蛋 —— 持有 NFT 的人可以免费去 DJ Soda 在香港的夜店活动,时间是 4 月 8 日,玩得潮的兄弟可以留意一下 🎶 另外据说 GOAT 还集成了 AI 自动挂机功能,平时做任务、刷积分这些都能“代肝”,就算你懒也能拿点分,适合不想每天盯盘的人 😂 整体看下来,这张 NFT 不只是个图片,更像是一个“身份通行证”+“早鸟福利包”。要是对 BTC 收益公链这条赛道感兴趣的,不妨去冲一波试试。
Show more
0
118
96
81
#AI# is Remixing Music—But the DJ is Still a Human; Developers Using AI for Text-to-Music Apps; #Limewire# to Launch AI Creator Studio on #Polygon# https://t.co/XZXonEnPg9
0
0
1
1
to the platform to enable you use Ethereum (if you have any) to buy the digital arts of your choice. If you want to be a creator, these marketplaces allows you list your digital art for sale on the Ethereum, Solana or Polygon network.
Show more
0
1
8
4
💥 CoreSky Airdrop (Reward Confirmed) @Coreskyofficial CoreSky is a Web3 meme token incubation platform that empowers users to create, vote for, and launch meme coins. Cost: $0 (Free) • Funding: $15M USD • Backers: Parallel, Tido, WAGMI and more... ⤵️ Guide - Go to https://t.co/Dfzz2EALMV - Connect your EVM wallet - Complete social tasks - Do daily check in - To get extra points, do daily spin and mint one ticket daily using Ethereum, BSC, or Polygon. - Each minted ticket gives you 3 spins, use them to play the "Wheel of Fortune" game and earn even more points daily.
Show more
0
5
4
0
Checking in on $SAGA - in case you’re stuck on the @Sagaxyz__ Airdrop 🪂treadmill 1⃣Massive Unlocks Looming 2⃣Inflation 3⃣Airdrop Treadmill 4⃣Chain Usage 1⃣Massive Unlocks 🔸April 9, 2025: Cliffs end, 133.33M tokens hit (148% of 90M initial supply). 🔸Core Contributors: 66.72M (33.36% of 200M). 🔸Investors: 50.04M (33.36% of 150M). 🔸Rest (16.57M): Likely ecosystem/airdrops, but unclear. Price impact: Down unless demand magically appears (from where?). I usually don't talk about price action nor am I qualified for it but you can't ignore this. 2⃣Inflation 🔸7% yearly = ~70M new tokens. No burn in sight. 🔸Stakers diluted, chasing more $SAGA rewards. More tokens ≠ more value. 3⃣Airdrop Lock-In Trap & Treadmill 🔸Total airdrop allocation: 140M-155M (14%-15.5% of 1B supply). 🔸Genesis: 45M (15M claimed, 30M unclaimed). 🔸Future drops: 95M-110M left (varies by source). 🔸Airdrop Vaults push for max restaking and now shifting slowly to LP. Keeps you in, but value’s tanking - loyalty’s a leash, not a lifeline. 4⃣Chain Usage? Crickets 🔸 Saga’s “L1 for L1s” sounds slick, but where’s the beef? 350+ testnet projects by April 2024 (80% gaming - Rogue Nation, Generative Dungeon, Vennity), yet mainnet’s quiet a year in. 🔸Partnerships (Avalanche, Polygon) tease potential, but no big names live. Tech’s unproven without adoption. tl;dr: Unlocks flood supply, adoption’s MIA, and staking’s a hamster wheel. ➡️The chain’s gotta deliver something real to justify holding. ➡️We are all hungry to hear who is building with $SAGA underneath and I hope the Team account will highlight these partners or provide more directional updates beyond telling us how great the stack is. DYOR, NFA. Numbers might be off - Happy for $SAGA to drop official stats and I'll post an update. (just some of the) Sources: https://t.co/ejAo8NXt0A https://t.co/vPZAdtagj5 https://t.co/njQpehM4PP https://t.co/rJHfTVHbO0 https://t.co/cYCp7QrDw4 🫡
Show more
0
26
218
41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必须做自己的公链?最近这一年,红林律师和不少做出海、做平台、做区块链技术底层的从业者聊过关于“做不做公链”这件事。发现原本被视作币圈专属的事情,似乎也成了越来越多互联网创业者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有的团队开始研究底层架构,有的人尝试通过链连接支付网络和用户体系,还有的公司干脆直接下场做自己的链。 作为一名长期参与Web3.0商业项目合规服务的律师,我越来越觉得,这不只是技术选择、融资路径,甚至也不完全是Web3赛道内部的问题——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在全球化、账户体系、支付架构和产业控制力上的一次系统性挑战和机会。 这篇文章,结合我的观察、理解和业务中接触到的实践,抛砖引玉地抛出一些观点和判断,供互联网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参考和探讨。 # 国家层面:为什么中国需要一条自己的“数字出海通道”?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高铁、电网、通信基站这些实体工程上都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在数字世界的底层设施上,我们仍处于结构性依赖状态。 账号体系掌握在Google、Facebook手里,支付路径靠Visa、Mastercard和PayPal,广告流量买量则还得仰赖Google Ads、Meta Ads这些平台。在全球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上,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控制权。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你出海搞社交App、内容平台、电商商城,但只要海外平台一收政策,你可能连用户都找不到了。身份认证、支付通道、应用分发全是别人的,业务命脉始终系在别人手里。 而公链,提供了一种“底层系统级替代路径”:不依赖银行、信用卡,不需要手机号和Facebook账号,链上钱包即账户,稳定币即货币,链上行为即信用。这是一种全球通用、不受主权国家单一控制的数字底盘。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应用雏形,比如Telegram + TON 的组合,就已经在中亚、非洲、东南亚形成了一个“聊天+账户+支付”的新体系。用户在Telegram里就能转账USDT、完成购买、接入AI插件、参与游戏。它不靠App Store、不走Visa系统,也不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 这样的模型,其实本质上就是一套“数字世界里的离岸口岸”。 对中国来说,这个意义不在于“现在我们被制裁了”,而是:一旦世界变得更割裂,或者金融制裁成为常态,我们有没有备用的通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都在探索稳定币和公链结算系统,这是他们的应急方案,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应该是前置布局。 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要自己下场“发链”,而是意味着我们要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技术能力,并且能构建一套“由自己主导”的数字全球化路线。如果有一天,中国团队主导的某条链能在新兴市场成为数字身份入口、支付和资产通道,并与我们本土技术和贸易深度绑定,那它就不只是一个链项目,而是未来数字版“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 商业层面:出海的中国公司,为什么开始“带链”一起走? 今天再谈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已经不能只靠一款App、一套本地化方案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许多中国互联网项目在全球化中遇到三大典型痛点: 一是支付受限,很多国家银行卡渗透率低、本地支付混乱、国际清算体系门槛高,传统手段成本极高; 二是账号失效,你没法用微信、支付宝、手机号来构建用户体系,只能重新搭账户系统; 三是流量压缩,投放渠道和政策越来越苛刻,甚至面临内容限制和货币收紧。 也就是说,App可以出海,但App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却无法复制出去。而公链,恰恰是一种新的出海操作系统——它提供了全球通用的账户结构、稳定币结算能力和开放式资产激励模型,让你能在“无银行卡、无ID、无广告平台支持”的国家,也能低成本做生意。 比如 Bitget、OKX 这些平台,已经跑出了“链+钱包+支付”的组合拳,用户在非托管钱包中就能完成充值、打赏、积分兑换,背后接的正是他们自己的链和稳定币。而更轻量级的出海项目,也开始通过链上系统提供会员激励、NFT打赏、内容存证、积分分发这些“功能模块”,用链做运营的底层支撑。 这类“带链出海”的策略尤其适合金融体系不发达但用户基数庞大的区域,比如拉美、非洲、东南亚。在这些国家你很难拿到完整支付牌照、也很难对接本地清算机构,但你可以直接通过链和钱包完成端到端的闭环服务,且避开了传统合规的高门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系统是“我来做水电煤”,别人可以复用。你从一个App公司变成基础设施提供者,产业话语权也随之发生迁移。 从这个角度说,公链对中国出海企业的价值,不是融资工具,而是让你从App逻辑跃迁到系统逻辑,有机会主导新一代全球互联网的“通用技术接口”。 # 用户层面:账户、资产与身份的重构正在发生 从用户视角来看,公链最直接的改变,是它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账户”和“资产”。 Web2 的账户系统是“平台附属型”的:你有抖音号、微博号、小红书号,但本质上它们都属于平台,你没有迁移权、也无法独立存在。你在这些平台上积累的关系、内容、甚至收入,一旦账号被封或产品关停,就什么都不剩了。 而Web3钱包提供的是一种“用户主权账户”:地址是你的,资产是你的,内容和行为记录也可以变成资产或信用历史。你用钱包登录,不依赖平台数据库,你的NFT、代币、积分和身份,都可以跨平台使用。平台只是服务提供者,不再是资产的“唯一入口”。 像Farcaster、Lens Protocol这样的Web3社交应用,已经开始把“链上账户”变成你在社交网络中的ID。你的一条帖子,可能是链上的数据,可以变成NFT,可以携带收益权,可以迁移到其他平台。用户不再依附平台,而是成为可以自由移动、带资产走的“数字个体”。 这种趋势和年轻用户对平台的不信任感形成了某种对冲。很多人经历过账号被封、资金被冻结、数据丢失、粉丝清零,自然而然开始关注“我能不能自己保留我的数字资产”。钱包的普及,不只是“币圈工具”的扩散,而是用户开始理解:“一个账户可以是身份入口、资产载体、社交容器、信用凭证”的多重结构。 从这个角度看,链上账户体系未来有可能演化为一种“超级账号”,它整合了身份、资产、关系链、使用记录、激励积分……最终成为每个人在数字世界里的“自我主权节点”。 # 全球格局:下一轮基础设施竞赛已经打响 过去几年,公链已经从技术实验,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国际竞争。每一条头部公链,都在争夺未来数字世界的“水、电、网”话语权。而这场竞争不再是技术比拼那么简单,而是:谁能成为全球通用的账户系统、支付网络、数据通道和价值协议。 我们可以把目前全球头部公链的战略模式,拆成三类: 第一类:平台绑定型公链(Platform-native Chains) 代表项目:TON(Telegram)、Base(Coinbase)、BNB Chain(Binance) 这些链的共同特点是,有现成的海量流量平台为依托,链是平台用户资产和账户体系的延伸。 TON 依托 Telegram 的通讯网络与社交关系链,正在构建“链上账户 + 钱包 + 内容 + AI工具”的一体化平台。TON本身不是最强技术栈,但它有Telegram这个触达全球7亿用户的超级入口,并已打通USDT转账、小游戏支付、广告返佣、钱包身份验证等真实场景。在“链上生活基础设施”这块,TON是当前推进速度最快、用户增速最高的项目。 Base 是Coinbase推出的L2链,本质上是Coinbase的链上版本,强调“合规友好、开发者友好”。Base打通了Coinbase钱包、交易所账户、KYC信息,背后是美国合规资金和技术社区的强力支持。Base并不追求技术极致,而是成为美国加密企业和机构合规部署智能合约的首选平台。 BNB Chain 则是币安的全球交易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它更像一个商业闭环系统,凭借币安流量导入,BNB Chain 得以拥有大量活跃用户和真实交易数据。币安甚至开始“投资带用户上链”——谁能为链带来百万级活跃用户,币安就给生态激励。 这些“平台绑定型”链不是为了炒作,而是要在自己的平台上完成用户体系、支付系统和资产通路的闭环。它们的竞争优势是用户流量本身,竞争逻辑是“用链锁住平台用户资产”。 第二类:开发者原生型公链(Developer-first Chains) 代表项目:Solana、Polygon、Avalanche、Sui、Aptos 这类链从一开始就是为开发者准备的“通用操作系统”,目标是争夺最优秀的应用和开发团队。 Solana 是这类中的典型,主打高性能+低费用,在DePIN、链游、NFT、链上AI等新应用层方向非常活跃。虽然2022年曾因FTX事件一度失势,但2023年之后靠着“非EVM生态”和大型项目复兴重新崛起。现在的Solana更像是链上创业者最活跃的社区,拥有从移动钱包(Phantom)、手机终端(Saga)到支付工具(Solana Pay)的一整套工具链。 Polygon 是“以太坊扩容第一梯队”,在Web2对接方面推进极快,合作对象包括Nike、星巴克、Adobe、Stripe、迪士尼、印度政府等,主打“开发友好+企业友好+合规友好”三大标签。Polygon的战略不是抢C端,而是抢企业侧的合作通道。 Sui 与 Aptos 则来自原Meta团队,主打Move语言、模块化架构和金融级别安全性,开发体验和合约逻辑被认为优于Solidity。它们目前在东南亚和韩国开发圈中反响较好,但生态仍在冷启动中。 Avalanche 以“子网架构”为主打,为每个企业、政府、组织定制自己的链,参与了美洲多地政府稳定币、跨境金融项目,形成一种“链上SaaS”模式。 这类链的核心目标是——谁能成为下一代DApp开发的默认平台,谁就有机会像安卓/Windows一样,掌控数字世界的操作系统逻辑。 第三类:高频金融实用型公链(Payment-driven Chains) 代表项目:Tron、Stellar、Cosmos(部分) 这类链的特点是技术不复杂,但非常务实,不讲概念、专攻结算和支付。 Tron 虽然在西方社区名声一般,但在拉美、非洲、南亚却是真正的“链上支付大动脉”。链上USDT流转量长期居高不下,成为很多“不能通过银行账户转账”的用户的主结算路径。 Stellar 原本是做“跨境结算网络”,目标和SWIFT类似,但更轻量。其重点在于与传统金融机构对接,推动“稳定币作为跨国小额清算载体”的项目,合作银行和政府众多。 Cosmos 生态中部分链(比如Kava、Osmosis)也在走向稳定币、跨链支付场景。 这类链的生态未必活跃,但它们占据了现实世界中“金融基础设施未覆盖区域”的巨大需求空间。在全球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中,这类链成为数字现金网络的唯一选项。 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中国在这场基础设施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 目前来看,真正被广泛使用、生态成型、在全球拥有开发者和用户的公链中,中国主导的项目非常稀少。大多数链项目在国内定位不清、产品路线含糊、海外合规能力弱、商业化缺失。很多链甚至停留在“白皮书+技术演示+内部测试网”的阶段,离大规模真实使用还远得很。 而与此同时,别人的公链已经在接银行、建支付网络、拉开发者、进App Store、与主权政府对接项目……这不再是一场“看谁技术新”的比赛,而是看谁能把链变成现实世界的金融底盘、应用通路和身份凭证。 如果我们再不入局,不仅会丧失一次系统级的全球竞争窗口,更会让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继续受限于海外技术平台的“数字殖民体系”中——账户不是我们的,支付不是我们的,身份体系不是我们的,资产流转路径也不是我们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有没有必要做链”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机会做”的问题。机会窗口已在收缩,全球链上基础设施的秩序正在快速重组。现在不抢,未来就只能继续用别人的路,走自己的路子。 # 写在最后:从使用者到建设者,中国互联网需要自己的底层网络 对中国互联网而言,公链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某一批创业者的专属项目,而是一场全局性的产业升级契机。它不是Web3内部的事,而是决定中国数字经济下一步能否独立成长的关键变量。 做不做链,已经不是Web3创业者要回答的问题了,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要面对的现实。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用别人搭好的链,继续适配别人的清算系统、登录协议和账户规则,就像过去二十年我们习惯用Android、用Visa、用AWS那样。但问题是,当全球数字秩序开始重构,我们还要不要参与新一代系统级规则的制定?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不仅服务于国内用户,更能在全球产业协作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设施平台? 今天,做公链的人并不多。但趋势已经很清楚:不管是通信平台、金融机构、电商支付、内容平台,全球头部玩家都已经在用“链+账户+资产”的方式重塑自己的底层结构。而我们,正站在能否参与这一轮基础设施重建的临界点上。 我们深知这不是一场一两年能跑出来的快生意,而是一次需要产业共识、技术耐力和政策定力的长期工程。作为Web3.0法律合规服务机构,曼昆律师团队一直在支持华人主导的公链项目在全球范围的实践落地,共同推动、见证属于中国互联网的公链之路,也欢迎和更多互联网行业的伙伴们的交流与讨论。
Show more
0
8
1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