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Web3创意无限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Web3创意无限
🔥今晚9点,热宝@hotbabyrebao 空降LOOP Space! Web3直播再掀高潮,【深V K线教学】来袭! 今晚不仅有干货K线实战教学,更有热宝亲自上镜投屏,亲领LOOP Space用户“打狗”追涨杀跌——她会带来怎样的操作?一起见证芳容与实力并存的狠角色! 🕘 直播时间:今天21:00(GMT+8) 💡 主题:深V教学K线 📺 特色:露脸投屏直播开启!互动更真实、交流更近一步 🎁 空投福利:Space中不定时掉落LOOP/USDT奖励+每半小时一次30LOOP/人的抽奖,共抽10人,最终会花落谁家呢?今晚Space敬请期待! 💥 本场直播为【Web3创意宇宙大爆炸】活动的一部分 扫码或直接点击🔗:https://t.co/F9xjVv7LIJ 📝 参与抽奖方式: ✅ 点赞 & 转推本贴 ✅ 关注 @loopspace_xyz@hotbabyrebao ✅ 锁定直播间留言互动,空投从不缺席! #Web3创意无限# #LOOPSpace直播盛宴# #热宝K线教学# #投屏露脸新纪元# #链上女神空降#
Show more
0
1
5
0
🤗波场TRON很荣幸赞助ETH Beijing黑客松! 👏5月16日-18日,一起迎接Web3 AI新纪元,释放你的无限创意! #TRON# #ETHBeijing#
0
6
11
1
🧐币安 Alpha 爆款 MapleStory Universe & $NXPC 研报:Web3 游戏的冒险岛,能否掀起链游新热潮? 作为 #Binance# Alpha 目前单笔空投最大的一个项目: 单个账户拿到了 Alpha 空投和 BNB Holder 空投加起来超过一千美金,简直爽歪歪:好久没有这么大的猪脚饭; 作为 BN 后面的重点,大家一定要关注多花时间去研究, 观察币安近半年布局,Alpha 可能不是奖励系统,而是币安构建未来金融+身份+平台信用的方式,他是币安第一次系统性构建“用户忠诚度+行为激励模型”的实验田; 这不仅是空投,而是 Binance 在构建基于自己生态的自己的用户积分体系; 所以我经常和朋友说:你不是在刷积分,你是在占位 Web3 中央银行发行信用的前排。 了解入口:https://t.co/s9MwWJYHTA 币安分析:https://t.co/BzNIYB07LY 然后我们谈回来 $NXPC 因为 Alpha 活动吸引了大量的目光,这些其他项目也是看得到的,未来目都会希望能够和币安达成这样合作; 然后我门一起分析下为什么 @MaplestoryU $NXPC 能够达成目前的成就—— 1️⃣项目概述:冒险岛的 Web3 重生,承载一代人的情怀与野心: $NXPC 的走红除了价格之外,主要是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款游戏,而是一个承载着无数玩家童年回忆的冒险岛(MapleStory)IP 在 Web3 世界的全新篇章。 想象一下,一个有着 20 年历史、全球超 2.6 亿玩家的经典 MMORPG,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基于 Avalanche 子网的 Layer 1 区块链生态系统。 这背后是韩国游戏巨头 Nexon 斥资 1 亿美元的豪赌,试图用区块链技术重新定义游戏的未来。 为增强 RX,MSU 引入了 NFT、NXPC 与 NESO 三位一体的链上通证机制—— 我们都知道链游最大的问题是“可持续性”——如何避免 GameFi 变 Ponzi? MSU 的核心机制其实是围绕“RX = Utility + Rarity”这个概念来设计经济模型: 1)所有链上资产(装备/材料)都以 NFT 形式存在,可用于多款 MSU 游戏。 2)NXPC 是生态通证,用于兑换/销毁 NFT、参与治理、进入更高阶游戏区域。 3)NESO 是消耗型代币,更偏向于游戏内部的交易媒介和活跃度奖励。 游戏内道具将以 NFT 形式发行,具备跨应用的可用性与稀缺性,玩家可通过 NXPC 进行兑换、回收、参与生态治理。此外,NESO 作为链内各类应用场景的基础货币,广泛用于奖励、交易和高阶内容解锁。 MapleStory Universe @MaplestoryU $NXPC 是这个宇宙的治理代币,总量 10 亿枚,与游戏内流通代币 NESO 形成双代币体系,1:1 固定兑换,既保证了经济稳定性,又让玩家能无缝参与生态治理和游戏内交易。 作为一个 90 后,我记得小时候攒零花钱去网吧打冒险岛的日子,如今看到这个 IP 带着 Web3 的翅膀重生,内心既激动又期待——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情怀的延续。但问题是,它真的能飞起来吗? 在 Web3 世界中,情怀不再只是回忆,而是可以上链的资产。当 Nexon 宣布将经典 MMORPG《冒险岛》引入区块链,打造 MapleStory Universe(简称 MSU)时,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次叙事革命。 这就是 MapleStory Universe(MSU)的底层叙事逻辑: 它不是从 Web3 去创造游戏,而是从游戏去延展 Web3。$NXPC,也不是一个速通的投机代币,而是一次情绪资本的金融化尝试。 $NXPC 不仅是一个代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2️⃣项目优势:情怀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1. 强大的 IP 背书与用户基础 依托 Nexon 旗下运营超20年的《冒险岛》IP,累计用户超 2.5 亿、历史营收超 50 亿美金,拥有极强的品牌信任与代际用户粘性,为 Web3 落地提供天然流量入口。 2. 独创的 RX 模型 项目围绕“Reward Experience(RX)”重塑链游价值逻辑,通过“实用性(Utility)+ 稀有性(Rarity)”双维设计,构建出长期可持续的游戏动力系统,提升资产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3. 完善的经济模型 引入 NFT(资产承载)、NXPC(兑换与流通核心)、NESO(通用代币)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型,支持资产可跨应用流通、贡献激励与价值回收,打通从“产出—交易—销毁”的完整路径。 4. 技术与资金支持 已于 Avalanche 构建专属子网,计划于2024年底上线 PC 端 MMORPG《MapleStory N》,并由 Nexon 设立 1 亿美元 Web3 基金扶持开发者生态,推动 UGC 与链上互动繁荣。 5. 成熟的反外挂系统与经济稳定机制 借助20年运营经验与超千万封号记录,MapleStory 拥有业内领先的反外挂与稀有度调控机制,有助于防止链游通胀与价值崩塌,为 RX 设计保驾护航。 3️⃣未来前景:$NXPC 能成为链游赛道的下一个王者吗? 老实讲,它不会是那种短期炒币能拉几十倍的“新瓶装旧酒”项目。你要指望它三天五天内给你爆拉 20 倍,建议看别的 meme。 $NXPC 更像是一个“Web2 IP 链改标的”:IP/流量/情绪在 Web2,叙事与资产流动性在 Web3。 它的价值不靠空投,不靠 L2 装X,而是靠内容、玩法、社区与时间换取的信任。 我们还需要看他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 Nexon 本身是韩国巨头,背后还有 Avalanche 专属子网支持,链上交互不靠公链拥堵,他们还推出了 1 亿美金 Web3 游戏基金,背后是要“扶生态”而不是“拉币价”。 即将上线的 MapleStory N(2024 Q4),将是 MSU 真正爆发的第一场战役。 1)看好的理由:潜力无限,Web3 游戏的破局者: MapleStory Universe 就像 Web3 游戏赛道的一匹黑马,带着满满的诚意和野心杀入战场。 它不仅有顶级 IP 和大厂背书,还有清晰的代币经济模型和创新的 NFT 机制。更重要的是,Nexon 正在用实际行动拉近 Web2 和 Web3 的距离—— 比如通过 Token Comics 简化区块链概念,帮助传统玩家无痛上手。如果 MapleStory N 能延续冒险岛的沉浸式玩法,同时保持经济系统的透明性和公平性(比如实时公开奖励数据),它完全有可能成为链游领域的标杆,把数百万 Web2 玩家带进 crypto 世界。 再看技术层面,基于 Avalanche 子网的底层架构让 MapleStory Universe 具备了高扩展性和低成本的优势,这在链游大规模普及时至关重要。 而且,Nexon 的全球化运营经验也意味着这个项目不会局限于亚洲市场,而是有能力辐射全球,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如果一切顺利,$NXPC 不只是一个游戏代币,而是连接游戏和区块链的桥梁,玩家手中的每一枚代币,都可能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通行证。 2)风险与挑战:Web3 游戏的老难题: 但链游赛道从来不是一片坦途。 Axie Infinity 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 早期靠“Play-to-Earn”吸引了无数玩家,但投机热潮退去后,经济模型失衡,玩家流失严重。MapleStory Universe 目前还处于公测阶段,玩家留存率和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尚未经过市场考验。 如果游戏过于依赖空投和奖励吸引用户,却忽略了核心玩法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NXPC 的价值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冷落。 另外,$NXPC 的价格走势也让人有些担忧。上市初期突破 3.6 美元,FDV 达到 30 亿美元,但目前流通量仅 16.37%,后续的代币释放压力不容小觑。 Web3 游戏赛道虽然有 Gala Games、The Sandbox 这样的头部项目,但整体叙事和技术突破并不多,单靠冒险岛 IP 拉动价格到这个区间,显得有些过于乐观。Nexon 需要证明,MapleStory Universe 不只是“蹭热点”的链游,而是能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生态。 3)我的思考:情怀与创新的碰撞,值得一搏: 作为一个既玩过冒险岛又混迹 Web3 圈的人,我对 $NXPC 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我无比期待看到这个承载我童年回忆的 IP,在区块链世界里焕发新生; 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它会步其他链游的后尘,昙花一现。但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Nexon 的诚意和执行力让我愿意给它一个机会。 MapleStory Universe 不是单纯的“打金游戏”,而是一个有深度、有温度的创作者经济生态。如果它能平衡好投机与游戏性,$NXPC 或许真能成为链游赛道的下一个爆点。 结语—— MapleStory 不只是游戏,它是很多人青春的一部分。 当它接入链、赋予资产所有权、构建跨游戏的 NFT 使用权时,它在做的,其实是一个跨代用户情绪资产的“再金融化”。 这是 Web3 最稀缺的东西:真实用户 + 情绪记忆 + 内容复用。 说到底,链只是工具,情怀才是护城河。那些还在炒 meme 和羊毛的人,也许该认真看看 $NXPC 背后这场真正的链游革命。 不是所有链游都有未来,但 MSU 可能是少数几个“活下去”的, $NXPC 不仅是一个代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 Web3 的世界里,情怀不再只是回忆,而是可以上链的资产。
Show more
Introducing Nexpace (NXPC) on Binance HODLer Airdrops! Earn NXPC With Retroactive BNB Simple Earn Subscriptions! Find out more 👉 https://t.co/jdXb37coIM https://t.co/lHsU0D1mPv
0
2
0
0
从交易者到创造者:MYX Finance 如何改变合约市场生态 ——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Trade Alpha, Permissionless 之前提过最近重点在关注:稳定币赛道、链上交易生态,以及一些具潜力的 AI 公链协议。 在交易赛道,目前重点跟踪的项目包括:Aster、Lighter、BackPack、Arkham、standx、Axiom等。 今天来介绍下MYX Finance @MYX_Finance 在 DeFi 的舞台上,MYX Finance 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更是一种正在崛起的现象。作为 Linea 生态的“亲儿子”,MYX Finance 在 ConsenSys 的投资支持下崭露头角,随后迅速扩展至多链平台,并转向了深度合作的 BSC。其 TVL的暴涨并非偶然,这得益于与 BSC 官方的频繁互动,以及对早期潜力币种的精准布局。更令人瞩目的是,MYX Finance 在多个热点币合约的首发上跑在了 CEX 前面,展现了其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超强的执行力。 1. 项目愿景与定位 就在今天,我发现 MYX Finance 突袭式更新了它的路线图,正式宣布将全面开放链上无许可创建永续合约交易对,这妥妥的有点 Uniswap 的灵魂附体,因为它吹响了“去中心化交易自由”的号角。作为一名长期深入关注 DeFi 的用户,我认为 MYX 的目标很明确:它想成为链上永续合约市场的 Uniswap,打造一个真正由社区驱动的开放式合约交易平台。 在我研究过的数百个协议中,这种魄力着实罕见:一个永续 DEX 居然敢把交易对的上线权限完全交给用户。简单思索一下,感觉这场模式的创始对于我这样的用户来说意义重大,它的核心是将链上合约市场从“中心化上新”彻底解放出来,直接赋予用户以下三项核心权力: ✅ 无许可创建交易对:社区自主上线任何代币的永续合约,比如 Meme 币、RWA 资产、SocialFi 治理币等等,想想就觉得自由度爆棚; ✅ 流动性自由供给:作为 LP,社区无须授权地为这些长尾资产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和资金费率,这让用户有机会深度参与市场; ✅ MPM 技术加持:即便交易量不高,用户依然能享受零滑点的交易体验,这让用户对小众资产的交易信心倍增。 通过这一机制,我感觉资产交易的决策权终于从中心化平台手中回到了市场参与者手中。只要社区有判断力、有信仰,就能在链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市场,真正实现“我的 Alpha 我做主”。在我看来,MYX 的开放式架构正在重塑链上合约市场的基本逻辑。 在过去,新资产要上线中心化合约平台,总得经历项目方申请、平台审核等繁琐流程,效率低,某种程度上还压制了创新资产的早期流通。而现在,MYX 的开放式合约机制直接打破了这个瓶颈,能亲眼见证新资产的永续交易在链上原生发生,这不正是 DeFi 精神的完美体现吗?更让我感觉符合 Web3 精神的一点是,社区自发提供的流动性降低了新交易对的启动成本,真实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与共识,为 Alpha 的诞生和发现创造了无限可能。 2. 产品创新与技术优势 核心技术亮点: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有多香? MYX 凭什么能在永续 DEX 的赛道上一路扶摇直上?没有绝招怎么能站稳市场?让我们把本质说清楚,做到心中自然有数。 在产品设计上,MYX Finance 推出了独特的 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这一机制不再卷入多空交易的零和博弈,而是专注于高效管理和对冲风险,避免依赖交易者的亏损来盈利。这种创新显著降低了底池的资金要求,使得低流动性的 meme 合约得以实现。正因如此,MYX Finance 在其路线图中自信喊出 “Perp DEX 里的 Uniswap” 的口号,致力于推动行业向更开放、更高效的方向迈进。MPM 本质上是一种 P2Pool2P 模式,也就是“用户 - 资金池 - 用户”的撮合路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订单簿撮合。体验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一套交易体验的“三件套”: · 零滑点:不管市场深度多浅,用户成交价就是预期价,太稳了; · 最高 50x 杠杆:效率拉满,进攻型用户简直爱不释手; · 极致成本控制:基础交易费低至 0.05%,对高频交易者来说简直是“回血圣器”。 和其他传统 AMM 或 CLOB 模型相比,我觉得 MYX 的 MPM 架构在高杠杆交易中的优势太明显了。举个例子:在其他平台用 50 倍杠杆做多 1 BTC(约 60,000 美元),1%-2% 的滑点意味着我一进场就亏 600-1200 美元,想想都肉疼。但在 MYX 上,滑点几乎为零,这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极限效率。 技术工作原理简述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发现非常直观: · 所有交易都直接与 LP 提供的资金池交互,不用操心对手方在哪; · 系统通过算法自动匹配对手方,完全不需要订单簿,这效率确实高; · 每笔交易都以我预期的价格成交,执行速度更是秒级,体验感满分 啰嗦了这么多,我干脆把 MYX 的 MPM 核心特性整理成一个表格: 用户体验:从流畅交易到跨链无感切换 讲真,一天交互一堆协议,再好的 UI 设计也让审美疲劳,坐枯禅的时候能有个机会发现协议平台设计的用心,真的会增加一些愉悦感。 MYX 在用户体验上也特别用心。刚开始用的时候,平台就推出了无 Gas 交易模式,大幅降低了我的链上操作成本,更关键是省心(我不止一次的在推文中提到过怎么通过设置 Gas 来节省交互成本)。 交易流程顺滑得让人心情大好,据说好的交易员不是对行情有感觉,而是面对行情波动时,绝对的冷静,彻底的无感,我想好的交易平台,操作起来应该也是这种感觉。 链抽象账户 UA:一次体验跃迁 MYX 已经和 Particle Network 达成了深度合作,成为首个支持 UA(Universal Account)账户的永续合约 DEX。这让我忍不住试了试,结果体验直接起飞: · 统一账户体验:我不用再为每条链准备不同钱包,所有链上资产和交易一个账户搞定,太省心了; · 无缝跨链交易:链间资产转移和交互就像“切换页面”一样轻松,我完全感受不到跨链的麻烦; · Gas 智能管理:我可以用一种资产支付多链 Gas,不用每条链都准备 Gas 钱包,这一点简直不要太爽,你交互过多条链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繁琐的程度了,操作步骤指数级上升,欲哭无泪! · 更强安全性:多签加社交恢复机制,让我觉得账户安全更有保障。 这些改进不仅解决了我用传统 DEX 时的痛点,还让我体验到了 Web2 级别的丝滑感,这就是拍大腿式的惊艳。 小结:为什么我认为 MYX 的底层设计值得重视? 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越发觉得 MYX 的创新不是某个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从撮合逻辑、用户界面到钱包账户体系三位一体地重塑了我的链上永续交易体验。MPM 机制让我告别了滑点和效率烦恼,Particle UA 账户又打通了多链壁垒。这套组合拳让我觉得,MYX 构建了一个“低门槛、高效率、高扩展性”的交易场。也许,我正在见证 DeFi 从极客圈走向大众的开端。 3. 市场表现与生态建设 作为一个混迹协议圈的老手,我早就习惯了项目方在白皮书里吹得天花乱坠。但在 Web3 里,我知道真正值钱的不是愿景,而是数据。MYX Finance 在链上永续合约赛道交出的成绩单确实“叫好又叫座”: · 活跃用户:超过 170,000 个独立交易地址,用户量连续 6 个月正增长,势头很猛; · TVL 增速惊人: ·BNB Chain:上线 7 天,TVL 达到 3715 万美元,惊呆了一众人; · 总 TVL:4121 万美元,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 交易活跃度:累计交易量 546.34 亿美元,日均交易量高达 1.2923 亿美元以上; · 赛道地位:稳居 BSC 和 Linea 链上最大永续合约 DEX; · 费用优势:平均费用低于 1bps,零滑点体验; · 资本效率:达到行业均值的 100 倍。 在 DeFiLlama 等公开数据平台上看了一下,MYX 已经超过了一堆老牌对手: ·Contango V2(2868 万美元) ·APX Finance(3006 万美元) ·Satori Perp(257 万美元) ·RubyDex(2414 万美元) ·KiloEx(4500 万美元) ·Apex Omni(1527 万美元) ·edgeX(1096 万美元) ·ApeX Pro(225 万美元) 在永续合约 DEX 这么内卷的市场里,我觉得 MYX 靠高效引擎、极致费用结构和活跃交易表现,稳稳坐上了第二梯队的前几把交椅。 社区生态:从“交易即用户”到“生态即共识” 说完产品,再来聊聊我另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社区生态。 与其他靠交易返佣拉新的 DEX 相比较,我觉得 MYX 的社区生态简直是开了挂:MYX 把代币激励设计成了三层结构,完全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参与需求: ✅ 交易型激励(宝石任务) 每交易 1 USDC 赚 1 宝石,持仓越高产出越快,按宝石数量分空投,简单公平。 ✅ 推荐机制 生成 10 个邀请码,自设手续费返还比例,邀请越多返佣越高(最高 70%),VIP2 后停返,防滥用。 ✅ 社交任务 关注 X、加入 Discord、转发文章等任务,赢抽奖、NFT 或 $MYX 空投,零交易也能参与。 以及跟 Particle Network 联合推出的 MY PARTI 活动 总结:MYX 社区设计的独特性 我发现 MYX 不再把我当“刷单机器”或“打新工具人”,而是从交易、传播、贡献多个维度让我感受到共建感和归属感。这不仅带来了天然的社交裂变效应,还让代币分发更公平、更黏性。用户拿到的每一枚 $MYX,背后都是一次真实的交互和参与—— MYX 建的不是用户池,而是一个共识场。 4. 对标分析:MYX vs Hyperliquid,谁是下一代 Perp DEX? 模型差异:MPM vs Orderbook Hyperliquid 靠自研 L1 和链上 Orderbook 成了顶级永续平台,我必须承认它很能打。但我发现 MYX 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它用 MPM 资金池撮合模型,在降低滑点、提升资本效率上跑出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 MYX 不是“效仿者”,而是另一个方向的“创造者”。它没把 CEX 模型搬上链,而是围绕链上属性打造了一个更开放、自动化、灵活上新的永续市场系统。 “链上 https://t.co/jxeShfl7pd”——释放资产创新的永续合约市场 从热点捕获上来说,它不只是想做另一个 DEX,而是要做永续版的 https://t.co/jxeShfl7pd,但是细细想来,我觉得 MYX 的野心不小: 快速支持热点资产:上线速度比 CEX 还快,我能捕捉 DePIN、AI、SocialFi 等热点; 支持长尾资产合约:不只有 Memecoin,我还能交易非 EVM、新链生态、治理代币,太全了; 抢占市场节奏:项目方还没官宣,我在 MYX 上已经能交易;CEX 还在评估,我已经开始布局了。 我还记得 MYX 率先上线某个 Meme 热点合约,比币安等 CEX 早了近一周交易窗口。当时很多人抓住机会,早期直接吃到了数倍波动收益,感觉自己赚翻了。这是简单的“抢着上新“吗? 这其实是对中心化垄断的一次主动拆解。MYX倾心助力用户发现Alpha,它何时跻身 Alpha,让我们也拭目以待。 战略意义:MYX 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MYX 的快节奏上币策略远不止抢流量这么简单,所以,快节奏上币只是 MYX 扬名立万的打法之一,它其实在为自己的生态建护城河,在下一步大棋: · 抢占早期 Alpha 机会:通过率先上线新兴资产合约,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早期交易者,成为他们捕捉 Alpha 的首选平台。 · 差异化竞争:与依赖主流资产的传统 CEX 和部分 Perp DEX 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提供独特的小众资产交易,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 吸引高粘性用户:早期参与新兴资产交易的用户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和社区归属感,能够为 MYX 带来更忠诚的用户群体。 · 探索市场前沿:通过上线各类新兴资产,MYX Finance 能够更早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用户偏好,为未来的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 形态规划:再叠加上无许可上币的 Buff,我认为 MYX 的形态规划应该是:MYX = uniswap + hyperliquid 5. 估值展望:MYX 的资本故事刚刚开始 MYX Finance 已经拿到了 D11 Labs、红杉中国(HongShan)、ConsenSys、Hack VC 等顶级机构的联合投资。 根据今年 3 月的公开信息,MYX Finance 的最后一次融资后,总融资金额约为 1050 万美元。在今年初的市场低迷期,能取得这样的融资成果实属不易,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潜力和前景的信心。这让我觉得它不只是资本看好,还有资源倾斜、合作空间和叙事基础的全面升级,红海状态加上低迷行情,每一个赛道都挤满了项目,但是大浪淘尽英雄,细分领域也只能有三两个协议能真正的跑的出来,资方已经开始下注,你看好哪个?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目前 MYX 估值约为 1.2 亿美元 FDV,但我根据它的产品潜力、TVL 增长和赛道热度判断,未来 12 个月内,我觉得 MYX 有望达到 2.5 - 3 亿美元估值区间,这只是我个人的预判,具体的情况还要看 MYX 平台的发展和市场变化。 6. 总结:MYX 如何成长为链上永续合约的现象级平台 资产发行革命:从审批制走向自治化 写到这里,我依然感觉无许可创建合约交易对简直是 MYX 的一大杀招,它让我这种用户成了 Alpha 资产的天然爆发平台。不再依赖中心化背书,资产交易的权力回到了社区和用户手里,所有人都有了更早捕捉到潜力合约机会,MYX 给用户的,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合约自由权。 效率碾压:MPM 模型重塑交易体验 在高杠杆场景下,传统 AMM 滑点大、撮合慢、资本利用率低,体验很糟。而 MPM 模型的零滑点、百倍效率和秒级执行让我这种非专业的交易者都会惊叹。我觉得这不仅是优化,而是交易范式的升级。MYX 的核心技术引擎——MPM——以零滑点和高达百倍的资金效率,为专业交易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生态飞轮:自我驱动的价值宇宙 从资产首发到交易激励,再到社区治理,MYX 正在编织一个自我驱动的价值闭环生态系统。通过激励用户参与流动性质押、项目孵化与生态建设,MYX 构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增长飞轮。当生态参与者激增,MYX 将超越单一交易所的定义,成为 DeFi 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枢纽。从资产首发、交易奖励、邀请返佣到治理激励,我觉得 MYX 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生态,围绕真实交互、社交传播和资产增长运转。我能赚返佣,刷任务领空投,甚至参与社区治理设计方向,参与感十足。 正如 @RyanMYX 所言,MYX 的愿景,就是让一切都回归到一个目标:让 Alpha 民主化,惠及所有人。更少的门槛,更多的机会,完全去中心化 Everything loops back to one purpose: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Less gatekeeping, more opportunity,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https://t.co/hhb5EiGETQ 做交易平台的初心就应该是这样,交互撸毛赛道的项目方也应该这样,因为这样才是最纯粹的公平,万源同道,万法归宗。 可以预见,随着 MYX 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链上合约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景象。社区将成为创新交易对的孵化器和流动性引擎,而 MYX 则将扮演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赋能用户掌握早期 Alpha 的交易主动权,引领 Perp DEX 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去中心化和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时代。 提示:加密市场变化莫测,投资要理性,如果想深入了解 MYX Finance 的更多细节,请移步到官网或社区一探究竟。
Show more
0
0
0
0
从交易者到创造者:MYX Finance 如何改变合约市场生态 ——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Trade Alpha, Permissionless 之前提过最近重点在关注:稳定币赛道、链上交易生态,以及一些具潜力的 AI 公链协议。 在交易赛道,目前重点跟踪的项目包括:Aster、Lighter、BackPack、Arkham、standx、Axiom等。 今天来介绍下MYX Finance @MYX_Finance 在 DeFi 的舞台上,MYX Finance 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更是一种正在崛起的现象。作为 Linea 生态的“亲儿子”,MYX Finance 在 ConsenSys 的投资支持下崭露头角,随后迅速扩展至多链平台,并转向了深度合作的 BSC。其 TVL的暴涨并非偶然,这得益于与 BSC 官方的频繁互动,以及对早期潜力币种的精准布局。更令人瞩目的是,MYX Finance 在多个热点币合约的首发上跑在了 CEX 前面,展现了其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超强的执行力。 1. 项目愿景与定位 就在今天,我发现 MYX Finance 突袭式更新了它的路线图,正式宣布将全面开放链上无许可创建永续合约交易对,这妥妥的有点 Uniswap 的灵魂附体,因为它吹响了“去中心化交易自由”的号角。作为一名长期深入关注 DeFi 的用户,我认为 MYX 的目标很明确——它想成为链上永续合约市场的 Uniswap,打造一个真正由社区驱动的开放式合约交易平台。在我研究过的数百个协议中,这种魄力着实罕见:一个永续 DEX 居然敢把交易对的上线权限完全交给用户。简单思索一下,感觉这场模式的创始对于我这样的用户来说意义重大,它的核心是将链上合约市场从“中心化上新”彻底解放出来,直接赋予用户以下三项核心权力: ✅ 无许可创建交易对:社区自主上线任何代币的永续合约,比如 Meme 币、RWA 资产、SocialFi 治理币等等,想想就觉得自由度爆棚; ✅ 流动性自由供给:作为 LP,社区无须授权地为这些长尾资产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和资金费率,这让用户有机会深度参与市场; ✅ MPM 技术加持:即便交易量不高,用户依然能享受零滑点的交易体验,这让用户对小众资产的交易信心倍增。 通过这一机制,我感觉资产交易的决策权终于从中心化平台手中回到了市场参与者手中。只要社区有判断力、有信仰,就能在链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市场,真正实现“我的 Alpha 我做主”。在我看来,MYX 的开放式架构正在重塑链上合约市场的基本逻辑。 在过去,新资产要上线中心化合约平台,总得经历项目方申请、平台审核等繁琐流程,效率低,某种程度上还压制了创新资产的早期流通。而现在,MYX 的开放式合约机制直接打破了这个瓶颈,能亲眼见证新资产的永续交易在链上原生发生,这不正是 DeFi 精神的完美体现吗?更让我感觉符合 Web3 精神的一点是,社区自发提供的流动性降低了新交易对的启动成本,真实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与共识,为 Alpha 的诞生和发现创造了无限可能。 2. 产品创新与技术优势 核心技术亮点: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有多香? MYX 凭什么能在永续 DEX 的赛道上一路扶摇直上?没有绝招怎么能站稳市场?让我们把本质说清楚,做到心中自然有数。 在产品设计上,MYX Finance 推出了独特的 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这一机制不再卷入多空交易的零和博弈,而是专注于高效管理和对冲风险,避免依赖交易者的亏损来盈利。这种创新显著降低了底池的资金要求,使得低流动性的 meme 合约得以实现。正因如此,MYX Finance 在其路线图中自信喊出 “Perp DEX 里的 Uniswap” 的口号,致力于推动行业向更开放、更高效的方向迈进。MPM 本质上是一种 P2Pool2P 模式,也就是“用户 - 资金池 - 用户”的撮合路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订单簿撮合。体验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一套交易体验的“三件套”: · 零滑点:不管市场深度多浅,用户成交价就是预期价,太稳了; · 最高 50x 杠杆:效率拉满,进攻型用户简直爱不释手; · 极致成本控制:基础交易费低至 0.05%,对高频交易者来说简直是“回血圣器”。 和其他传统 AMM 或 CLOB 模型相比,我觉得 MYX 的 MPM 架构在高杠杆交易中的优势太明显了。举个例子:在其他平台用 50 倍杠杆做多 1 BTC(约 60,000 美元),1%-2% 的滑点意味着我一进场就亏 600-1200 美元,想想都肉疼。但在 MYX 上,滑点几乎为零,这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极限效率。 技术工作原理简述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发现非常直观: · 所有交易都直接与 LP 提供的资金池交互,不用操心对手方在哪; · 系统通过算法自动匹配对手方,完全不需要订单簿,这效率确实高; · 每笔交易都以我预期的价格成交,执行速度更是秒级,体验感满分 啰嗦了这么多,我干脆把 MYX 的 MPM 核心特性整理成一个表格: 用户体验:从流畅交易到跨链无感切换 讲真,一天交互一堆协议,再好的 UI 设计也让审美疲劳,坐枯禅的时候能有个机会发现协议平台设计的用心,真的会增加一些愉悦感。 MYX 在用户体验上也特别用心。刚开始用的时候,平台就推出了无 Gas 交易模式,大幅降低了我的链上操作成本,更关键是省心(我不止一次的在推文中提到过怎么通过设置 Gas 来节省交互成本)。 交易流程顺滑得让人心情大好,据说好的交易员不是对行情有感觉,而是面对行情波动时,绝对的冷静,彻底的无感,我想好的交易平台,操作起来应该也是这种感觉。 链抽象账户 UA:一次体验跃迁 MYX 已经和 Particle Network 达成了深度合作,成为首个支持 UA(Universal Account)账户的永续合约 DEX。这让我忍不住试了试,结果体验直接起飞: · 统一账户体验:我不用再为每条链准备不同钱包,所有链上资产和交易一个账户搞定,太省心了; · 无缝跨链交易:链间资产转移和交互就像“切换页面”一样轻松,我完全感受不到跨链的麻烦; · Gas 智能管理:我可以用一种资产支付多链 Gas,不用每条链都准备 Gas 钱包,这一点简直不要太爽,你交互过多条链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繁琐的程度了,操作步骤指数级上升,欲哭无泪! · 更强安全性:多签加社交恢复机制,让我觉得账户安全更有保障。 这些改进不仅解决了我用传统 DEX 时的痛点,还让我体验到了 Web2 级别的丝滑感,这就是拍大腿式的惊艳。 小结:为什么我认为 MYX 的底层设计值得重视? 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越发觉得 MYX 的创新不是某个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从撮合逻辑、用户界面到钱包账户体系三位一体地重塑了我的链上永续交易体验。MPM 机制让我告别了滑点和效率烦恼,Particle UA 账户又打通了多链壁垒。这套组合拳让我觉得,MYX 构建了一个“低门槛、高效率、高扩展性”的交易场。也许,我正在见证 DeFi 从极客圈走向大众的开端。 3. 市场表现与生态建设 作为一个混迹协议圈的老手,我早就习惯了项目方在白皮书里吹得天花乱坠。但在 Web3 里,我知道真正值钱的不是愿景,而是数据。MYX Finance 在链上永续合约赛道交出的成绩单确实“叫好又叫座”: · 活跃用户:超过 170,000 个独立交易地址,用户量连续 6 个月正增长,势头很猛; · TVL 增速惊人: ·BNB Chain:上线 7 天,TVL 达到 3715 万美元,惊呆了一众人; · 总 TVL:4121 万美元,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 交易活跃度:累计交易量 546.34 亿美元,日均交易量高达 1.2923 亿美元以上; · 赛道地位:稳居 BSC 和 Linea 链上最大永续合约 DEX; · 费用优势:平均费用低于 1bps,零滑点体验; · 资本效率:达到行业均值的 100 倍。 在 DeFiLlama 等公开数据平台上看了一下,MYX 已经超过了一堆老牌对手: ·Contango V2(2868 万美元) ·APX Finance(3006 万美元) ·Satori Perp(257 万美元) ·RubyDex(2414 万美元) ·KiloEx(4500 万美元) ·Apex Omni(1527 万美元) ·edgeX(1096 万美元) ·ApeX Pro(225 万美元) 在永续合约 DEX 这么内卷的市场里,我觉得 MYX 靠高效引擎、极致费用结构和活跃交易表现,稳稳坐上了第二梯队的前几把交椅。 社区生态:从“交易即用户”到“生态即共识” 说完产品,再来聊聊我另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社区生态。 与其他靠交易返佣拉新的 DEX 相比较,我觉得 MYX 的社区生态简直是开了挂:MYX 把代币激励设计成了三层结构,完全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参与需求: ✅ 交易型激励(宝石任务) 每交易 1 USDC 赚 1 宝石,持仓越高产出越快,按宝石数量分空投,简单公平。 ✅ 推荐机制 生成 10 个邀请码,自设手续费返还比例,邀请越多返佣越高(最高 70%),VIP2 后停返,防滥用。 ✅ 社交任务 关注 X、加入 Discord、转发文章等任务,赢抽奖、NFT 或 $MYX 空投,零交易也能参与。 以及跟 Particle Network 联合推出的 MY PARTI 活动 总结:MYX 社区设计的独特性 我发现 MYX 不再把我当“刷单机器”或“打新工具人”,而是从交易、传播、贡献多个维度让我感受到共建感和归属感。这不仅带来了天然的社交裂变效应,还让代币分发更公平、更黏性。用户拿到的每一枚 $MYX,背后都是一次真实的交互和参与—— MYX 建的不是用户池,而是一个共识场。 4. 对标分析:MYX vs Hyperliquid,谁是下一代 Perp DEX? 模型差异:MPM vs Orderbook Hyperliquid 靠自研 L1 和链上 Orderbook 成了顶级永续平台,我必须承认它很能打。但我发现 MYX 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它用 MPM 资金池撮合模型,在降低滑点、提升资本效率上跑出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 MYX 不是“效仿者”,而是另一个方向的“创造者”。它没把 CEX 模型搬上链,而是围绕链上属性打造了一个更开放、自动化、灵活上新的永续市场系统。 “链上 https://t.co/jxeShfl7pd”——释放资产创新的永续合约市场 从热点捕获上来说,它不只是想做另一个 DEX,而是要做永续版的 https://t.co/jxeShfl7pd,但是细细想来,我觉得 MYX 的野心不小: 快速支持热点资产:上线速度比 CEX 还快,我能捕捉 DePIN、AI、SocialFi 等热点; 支持长尾资产合约:不只有 Memecoin,我还能交易非 EVM、新链生态、治理代币,太全了; 抢占市场节奏:项目方还没官宣,我在 MYX 上已经能交易;CEX 还在评估,我已经开始布局了。 我还记得 MYX 率先上线某个 Meme 热点合约,比币安等 CEX 早了近一周交易窗口。当时很多人抓住机会,早期直接吃到了数倍波动收益,感觉自己赚翻了。这是简单的“抢着上新“吗? 这其实是对中心化垄断的一次主动拆解。MYX倾心助力用户发现Alpha,它何时跻身 Alpha,让我们也拭目以待。 战略意义:MYX 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MYX 的快节奏上币策略远不止抢流量这么简单,所以,快节奏上币只是 MYX 扬名立万的打法之一,它其实在为自己的生态建护城河,在下一步大棋: · 抢占早期 Alpha 机会:通过率先上线新兴资产合约,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早期交易者,成为他们捕捉 Alpha 的首选平台。 · 差异化竞争:与依赖主流资产的传统 CEX 和部分 Perp DEX 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提供独特的小众资产交易,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 吸引高粘性用户:早期参与新兴资产交易的用户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和社区归属感,能够为 MYX 带来更忠诚的用户群体。 · 探索市场前沿:通过上线各类新兴资产,MYX Finance 能够更早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用户偏好,为未来的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 形态规划:再叠加上无许可上币的 Buff,我认为 MYX 的形态规划应该是:MYX = uniswap + hyperliquid 5. 估值展望:MYX 的资本故事刚刚开始 MYX Finance 已经拿到了 D11 Labs、红杉中国(HongShan)、ConsenSys、Hack VC 等顶级机构的联合投资。 根据今年 3 月的公开信息,MYX Finance 的最后一次融资后,总融资金额约为 1050 万美元。在今年初的市场低迷期,能取得这样的融资成果实属不易,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潜力和前景的信心。这让我觉得它不只是资本看好,还有资源倾斜、合作空间和叙事基础的全面升级,红海状态加上低迷行情,每一个赛道都挤满了项目,但是大浪淘尽英雄,细分领域也只能有三两个协议能真正的跑的出来,资方已经开始下注,你看好哪个?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目前 MYX 估值约为 1.2 亿美元 FDV,但我根据它的产品潜力、TVL 增长和赛道热度判断,未来 12 个月内,我觉得 MYX 有望达到 2.5 - 3 亿美元估值区间,这只是我个人的预判,具体的情况还要看 MYX 平台的发展和市场变化。 6. 总结:MYX 如何成长为链上永续合约的现象级平台 资产发行革命:从审批制走向自治化 写到这里,我依然感觉无许可创建合约交易对简直是 MYX 的一大杀招,它让我这种用户成了 Alpha 资产的天然爆发平台。不再依赖中心化背书,资产交易的权力回到了社区和用户手里,所有人都有了更早捕捉到潜力合约机会,MYX 给用户的,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合约自由权。 效率碾压:MPM 模型重塑交易体验 在高杠杆场景下,传统 AMM 滑点大、撮合慢、资本利用率低,体验很糟。而 MPM 模型的零滑点、百倍效率和秒级执行让我这种非专业的交易者都会惊叹。我觉得这不仅是优化,而是交易范式的升级。MYX 的核心技术引擎——MPM——以零滑点和高达百倍的资金效率,为专业交易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生态飞轮:自我驱动的价值宇宙 从资产首发到交易激励,再到社区治理,MYX 正在编织一个自我驱动的价值闭环生态系统。通过激励用户参与流动性质押、项目孵化与生态建设,MYX 构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增长飞轮。当生态参与者激增,MYX 将超越单一交易所的定义,成为 DeFi 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枢纽。从资产首发、交易奖励、邀请返佣到治理激励,我觉得 MYX 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生态,围绕真实交互、社交传播和资产增长运转。我能赚返佣,刷任务领空投,甚至参与社区治理设计方向,参与感十足。 正如 @RyanMYX 所言,MYX 的愿景,就是让一切都回归到一个目标:让 Alpha 民主化,惠及所有人。更少的门槛,更多的机会,完全去中心化 Everything loops back to one purpose: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Less gatekeeping, more opportunity,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https://t.co/hhb5EiGETQ 做交易平台的初心就应该是这样,交互撸毛赛道的项目方也应该这样,因为这样才是最纯粹的公平,万源同道,万法归宗。 可以预见,随着 MYX 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链上合约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景象。社区将成为创新交易对的孵化器和流动性引擎,而 MYX 则将扮演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赋能用户掌握早期 Alpha 的交易主动权,引领 Perp DEX 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去中心化和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时代。 提示:加密市场变化莫测,投资要理性,如果想深入了解 MYX Finance 的更多细节,请移步到官网或社区一探究竟。
Show more
0
0
1
0
昨天看到 @ABCDELabs 宣布停止投资,还是非常惋惜的。去年2049期间在新加坡跟 @BMANLead@DujunX 两位老板也都聊过关于一级转型链上做市/车头agency等逻辑,那时候也能感觉出来他们是真诚的想要支持长期注义,但同时也对于适应新市场环境有些焦虑 虽然我本人经常被当成Crypto金融虚无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但作为前VC,我对于愿意坚持长期主义的团队还是非常敬佩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市场里,上至头部VC交易所,下至项目方,他们中不少人在标榜自己长期主义的同时,并不知道什么样的Build才是有效Build,或者说,这个市场究竟会奖励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这个答案从来没有变过: 你可以回头看那几轮市场中产生并存活至今的“主角”产品形态: - 2017 - 2018:ICO募资方式 与 交易所 - 无许可一级募资资金池 + 低门槛准入高波动性二级交易市场 - 2019: 永续合约 - 人人都能加杠杆 - 2020: 以AMM/借贷主导的DeFi - 彻底的无许可流动性模型 + 无许可杠杆 - 2021-22: NFT + 土狗 - 高波动低流动性需求交易模式 - 2023: Friendtech式的Bonding Curve 和铭文 - 加上了KOL传播逻辑的0前置流动性需求+防作弊(RUG) 流动性模型,和低流动性超高公平性波动性交易模型 - 2024: Pump Fun类型发射台 - 0到100流动性大一统模型 这么一梳理你会发现,市场持续奖励的,就是“可以不断以最低成本创造出兼具高波动性、高流动性的资产和市场”的团队 而没有能够创造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应用”叙事,基本都嗝儿屁了: 如 @YeruiZhang 瑞神所提到的这些“重构Web2”的“Web3”逻辑:Social,Gaming,ID,有一个算一个 因为这些项目,本质上是传统大厂的的“平台 - 应用”逻辑的产物,最后通过应用商业化(收割)。这种逻辑需要的是规模和边际成本递减,不需要流动性 但是币圈是什么?币从第一天就可以"商业化",流动性是与生俱来的"商业化“指标。抛弃这个主指标,那就意味着你不属于币圈,你的估值模型和竞品比对就要滑落到Web2,然后你又打不过Web2竞品——在币圈,流动性才是护城河,机制才是主资产(而非“应用”产品) 你可能会说: ”如果Crypto只是赌场,那他就不应该有这么高的估值“ 这种想法是很多传统金融背景出身的VC通病,简单的把投机当成赌场。赌场之所以是赌场,是因为它的机制只基于概率和庄家优势(house edge),无法选择其他的策略。而Crypto对标的应该是整个金融市场的替代品 如果你用第一性原理看整个金融行业,就会发现“金融”这个行业存在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率更快更持续的最大化交投,撮合买卖双方 金融不存在产品,它是一套复杂的机制,以及基于这个机制设计出来的执行机器和执行人组成的,nothing more,nothing less。而交易的发生必定是由于波动性和流动性的 传统金融中的资产”基本面“,不是由传统金融本身带来的,而是市场参与者对这个资产本身的看法,基于这个资产背后的非金融业务层面带来的。 不论你怎么改金融的机制、执行的方式,你只能改变”金融“作为机制的效率,并不能改变某个资产的”基本面“这一部分基于客观观察而产生的”意识形态“。这就是为什么传统金融卖不掉的资产,链上也卖不掉的原因 如果有一个东西(公链),它可以无许可的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无限创建各种交投机制,成本极低,且要阻止这套机制中的无许可性的成本极高(无法监管),那么这事实上就已经是在以10X更大的效率重塑现行金融行业 而这套金融机制只需要定下流动性和波动性怎么创造就行了,谁创造的多就奖励谁。至于为什么提供交投,并不应该是这个机制设计本身的一部分(去监管化) 这样的东西,不是估值高了,更可能是估值低了,他缺的可能就是一次类似黑船事件那样,把现存弱势商品和市场强行拉入一个更强势定价共识逻辑的契机而已。而让所有人都有权创造资产,不就是一种更强势的逻辑嘛? 行业的答案,早在风中飘扬了,只是大多数人被一块红布遮住了眼
Show more
0
75
444
84
又有一种无力感袭来,自从看了 @tkstanczak 的分享 https://t.co/MBVntfIaIf ,里面完全没有提到应用方面的计划或者哪怕一点关注。 这种无力感具体表现就是你能看到美好的终点、也能看到前面有块巨大的石头,但是你无论如何用尽办法,也无法推动。 这块石头大一点讲就是如何利用 Web3 为人类创造真正的价值。小一点讲,就是如何真正实现以太坊的 World Computer 的愿景,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来自密码朋克的馈赠,过上拥有隐私、安全、无审查的好日子。 自从我发起 @LXDAO_Official 开始推动这块石头,推了快三年了。去年开始,我也深度参与了 @ETHPanda_Org,通过更广泛和垂直的以太坊教育和宣传,试图拉更多人进来。到目前来看这块大石头几乎还是纹丝不动,甚至因为很多人的离开和 PvP 的氛围可能还回滚了一些。 回到一开始 2022 年,我的思路就是未来的 Web3 需要大量的应用,需要大量的开发者。这些开发者需要很好的支持,支持不限于资金,还有建议、鼓励、社区共享资源(服务器、域名、设计师等)、运营宣发、社区冷启动等等。这些开发者的产出最好是开源公共物品,协调这些资源的方式最好就是 DAO,这样才能实现去中心化扩展。 所以我发起了 LXDAO,LX = 良心,意味着这是一群有良心的理想主义建设者(也只欢迎这种人),专注于探索和落地 Web3 真正的价值,然后我们完全使用 DAO 的方式运转,最终希望实现一个无限循环,可以将各种资源汇聚一起支持大家持续将 Web3 落地,所有的产出强制要求必须是开源项目。 三年了,我的初心和行为从来没变过。 这三年,我经历过 Web3 的美好:见过了大家一起众筹拍卖宪法,从而引起了 DAO 的热潮;见证了 Nouns DAO,大家每天竞价 100 多个 ETH 的 NFT,完全链上投票治理;见证了各种充满想象力和艺术的 NFT;见证了大家在 Dework 上面寻找工作,领加密货币工资;见证了 CultDAO 创新的投资方法,发起人匿名太酷了;后悔没留下钱包地址,没领到 Nation3 的居民 Passport 成为新时代居民;了解了 Gitcoin 通过 QF 每年资助数百万资金到开源项目;学习和参与了 Optimism 的追溯性奖励,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 然而,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都基本不活跃了,只剩下 CA 和 PvP。越是经历了美好,当一切成为泡影之后,越是感觉忧伤。 LXDAO 社区在这三年,也以最大的限度和最高的 ROI 做了尽可能多的尝试,大概用了 60WU 的资金,发放到了 150+ 位建设者手里,产出影响了上万人,参与了: - 治理探索:研发 DAO 的治理机制和模型,工作组结构和运转流程等 - DAO Tools:所有 LXDAO 日常运转的工具都是我们研发,还出售给了两个 DAO - NFT Tools:MetaPavo(信息聚合、安全防护插件)、Marry3(在线 SBT 结婚证)、HashDNA(可视化生成 NFT 图片)等等 - 教育:MyFirstNFT、MyFirstLayer2、残酷共学 @IntensiveCL 等等,完全免费 - FairSharing:去中心化协作系统,方便大家公平按劳分配 - PG Node:Solo Staking 解决方案 + 社区节点托管服务,将收益资助公共物品 - Optimism 中文力量:构建 Optimism 华语社区,传播和宣传 - EIP Fun:深度研究和跟踪 EIP/ERC 最新进展,并推广分享 - Donate3:最低成本整合加密货币捐赠到网页 - Mississippi:Fully-on-chain game - 南塘 DAO:试图将 Ethereum 应用在中国乡村振兴的 DAO - 研究:DAO 治理、Web3 公共物品报告、Coordination 协调冲突研究 - 宣传:数百篇关于 Web3、公共物品的翻译研究文章和推特干货分享,印刷书籍和周边免费发放 - 活动:上百场线上线下活动、黑客松,全都是正经的开发和研讨 - 现在还在排期的有 LX BuildPath 系列工具和项目 https://t.co/BbH1IGqXYX 我们的工作基本上全都在非金融领域的探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信念就是 Web3(或者以太坊)是可以带来人类变革的,而金融领域只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一小部分,既然大家都在金融领域卷,就要有人在其他方向探索。 可是结果又如何呢?只能说很惨: - 行业里面的建设者越来越少,要么去做 AI 了,要么因为 Meme 的氛围不对退圈。还留下的用户主要以投机为主,没人在乎、使用、关注非金融的应用。大家做出来了东西又怎么样呢? - 整个中文区的 DAO 几乎消失殆尽,还在坚持 Native DAO 运转的,一只手可以数得过来。LXDAO 是其中之一,也会坚持到最后 - 有些人还会讽刺我们,这个行业就是赌场,认识不到这一点的是上不了牌桌的,活该赚不到钱 - 有些人则天天鼓吹 build、长期主义,实际上背后想办法发币割韭菜 - 有些人还说我们的这些工作是骗基金会 grants 的电子开源垃圾 - VC 不投应用,只投 Infra - 精心翻译、排版的优秀公共物品长文只有不到 100 views,搞抽象热点的几万 views - 国库资金越来越少,预算越砍越低,留给大家试错的空间越来越小 作为最早的发起人,有时候是真觉得对不起 LXDAO 投资人和资助者,还有从创立之初到现在还一直活跃的老成员,截止目前没能做出带大家起飞的项目,让大家成就感爆满或者财富自由。也对不起社区现在的工作成员和源源不断在论坛发布的 Web3 落地新想法,不是大家工作不好或者想法一般,是国库真的没钱了,只能聚焦在最核心的地方推进。 Web3 的应用和真实价值落地似乎陷入了下行死循环: - VC 都干不下去了开始关门,当然这些 VC 就算是开着也很少投应用 - Meme 和 PvP 金融资产应用,把市场用户筛选成了短平快投机者,没太多人真正关心长期价值和落地,美名曰:匹配市场 PMF - 不少赛道和潜在应用场景被证伪,就像 NFT 一样,被炒过一轮的很难再起来了,再之后是铭文和 BTCFi,马上就是 Meme。但是没有太多赛道了可以去画大饼和尝试了 - 黑客松也已经成为了配合项目方做 PR 的生意,而不是最初的为了酷炫和创新,Bounty Hunter 成为了一种职业,认真投入的 Hackers 失望而归 - 真正做事的人,忍受没人用、没有钱的双重困境,然而旁边还有个爆发中的 AI 在吸引大家加入,创业者陆续退场。不管你说他有没有加密信仰,现实就是大家不在这里搞事情了 - 以上进一步导致这些人转行和退圈,导致建设者不知道做什么,用户不知道还能玩什么 我上周在学校做学生调研的时候,学生大多都有炒币,他们也向我无奈表达,他们也想做点踏实的 build,可是能做什么呢?不知道能做啥就只能炒币了,还能赚点生活费。这个问题抛给我,我也很难回答,在我这边 LXDAO 和 ETHPanda 做的话,资源又有限,做出来也没太多人关注。在别的地方,我也不知道要让他们做什么。 以太坊或者说 Web3,目前最需要的是应用!应用!应用! 我在互联网黄金发展时期的时候在阿里工作,应用、业务每年都在增长,导致我们的技术每年都需要升级来适配业务增长。每年双十一就是一场大考,用最大的流量来考验大家的技术方案,看看能不能扛得住这么高的 TPS。后来整个互联网发展停滞了,技术演进也就停滞了,再厉害的技术团队也是说砍就砍。经验告诉我:技术本身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价值,必须要靠业务和应用去落地。 以太坊在 Infra 和 Protocol 的研发路上狂奔,然而应用和创新却几乎停滞,三年前我为社区的小伙伴介绍 Uniswap、MetaMask、ENS 的故事,今天我似乎还是只能介绍这三个。我做了简单调研,不投机的人还在使用以太坊的主要是转账了,因为大家也不知道有什么能用的。 我并不是觉得 Infra 不重要,EF 和研究员们做的很好,我担忧的是上面的应用和创新似乎没有太多人在意,就比如 Tomasz 的分享,全篇没有一个 Application 的影子。现在以太坊最大的、最急迫的问题,已经不是高手续费和扩容的问题了,连主网都只有 0.5 的 Gas Fee,从交易所提个款都比 Tron 便宜了!! EF 对于 BD 的缺失有了 @Etherealize_io,对于社区反馈不够有了 The EF Silviculture Society。对于应用创新呢?我原本以为是慢,结果发现是几乎没有。有朋友说,EF 不做社区来做,上面就是我做了三年的结果和反馈,有一种无力感。 无力归无力,还是要继续做下去。我仍然坚信以太坊和 Web3 将会改变人类,相比 AI 的中心化和高门槛 Web3 仍然是普通人最好的机会。 接下来我会推动去做下面的事情,也是我认为目前的解决方案: - 给 @ETHPanda_Org 募捐,给 @LXDAO_Official 找投资,至少保证两年的 runway,越多越好,尝试越多、落地越快。如果你还对 Web3 有希望,而且实力雄厚,欢迎支持。行业和资金需要将注意力往应用创新上偏移,而不应该继续产出一条条的 L1、L2、L3。 - 在 @ETHPanda_Org 发起实习生计划,给学生最好的 Ethereum 和 Web3 行业教育,帮助链接正经的实习机会。如果你的项目有长期学生实习岗位,欢迎联系我们。 - 在 @LXDAO_Official 推进 LX BuildPath 相关工具和工作流 。目前在 LXDAO,新增的 Pod 机制可以将一个想法 MVP 落地成本缩减到 300U - 500U,按照 milestone 解锁,通过社区追溯性奖励持续支持。这样可以低成本激活大家参与建设,同时筛选出真正想要做事情、能做出结果的团队,持续支持。 - 研究层面推进 Coordination 和 AI 方向的应用场景,我的文章在酝酿了,我认为这两个方向是能真正落地 Web3 的地方。之后也做一些应用进行实验。 - 组织系统性的以太坊应用研究,发起类似 https://t.co/jX3odt5Xv5、https://t.co/GVf5S2lcq1、《Possible futures of the Ethereum Applications》这样的项目,帮助大家找到创业灵感。 - 持续性的推动休闲黑客松和残酷共学,例如近期在筹备的 EIP-7702 休闲黑客松,欢迎大家参与。不做 PR,纯面向酷炫创造,不欢迎 Bounty Hunter。 - 自己从具体应用开发,深度体验过程中的开发者痛点,开发 FairSharing 2.0。 如果你对某些工作感兴趣,欢迎联系我一起参与,或者自己直接做也可以,我们都会将其免费开源。现在这种困境,只能大力出奇迹再试一把,keep building!!
Show more
0
7
23
5
LazAI在搞一件大事——实打实把你的数据变现!Web3 AI都只在关注贡献数据的行为,LazAI说这没啥用!要用新的Token标准(DAT)资产化数据,从底层给数据做定价,让数据具有自我无限价值翻倍的可能性,创造DeFi的tvl增长逻辑。iDAO保证整个数据定价流程可落地。这样才有可能让AI搞一大波defi百倍千倍的可能,web3 AI真正的机会来了
Show more
The exponential rise of DeFi wasn't accidental, it was carefully engineered through incentive alignment.  Now, AI stands at a similar juncture. In our latest research article, we explore how LazAI is establishing a self-reinforcing incentive structure, and driving sustainable network effects for human-aligned data and AI models. ▶️ Full insights here: https://t.co/D3qjGYdzSa
Show more
0
1
1
0
最近链上火热,土狗满天飞,P小将的叙事又回来了 $SOL 也是从低点90暴力反弹至180美金,抄底的人大呼痛快 因为在电脑的时间比较多,最近也是调整了一下成员开始PPP,仓位不大赚了点零花钱 在 Solana 生态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有一个项目Solaxy提出了Layer2概念 作为 Solana 首个 Layer2 升级项目,Solaxy目的继承 Solana高效、低成本的优势,融入了 AI Agent、自动化 GameFi 应用及多链整合功能,致力于打造一个功能强大的 Web3 平台。 Sol上的Layer2旨在通过提高可扩展性、减少拥塞以及确保即使在高流量期间也能实现顺畅、低成本的交易来增强 Solana 网络。它结合了 Solana 的优势和创新技术,重新定义了区块链性能。 这确实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展示,概念也有趣,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了无限可能,如果能实现起来就很不错 我昨天看链上,发现有一个巨鲸单笔购买了40万美金,也不知道是哪个有钱人。 目前Solaxy还在进行中,24年12月就开始了,初始价格为每枚 $SOLX 0.001美金。从早期到现在代币价达到了 $0.001724,筹集了3600万美金了还没发币,可能快了? 参与链接:https://t.co/dHH1giySRH 因为等待时间比较长,很多早期参与的人直接丢在了质押池子里,Solaxy也是提供123% 年化的质押奖励计划。 目前Solaxy 已经推出测试网并开放功能体验,项目计划在主流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与中心化交易所(CEX)上市,这将为 $SOLX 带来更高的流动性与市场曝光度。 团队匿名其实有一些风险,刮彩票玩法了 希望这个持续的“牛市阶段”,Solaxy 能快点发币。
Show more
0
1
3
1
Hyperion:Metis SDK赋能的区块链与AI融合新标杆 Hyperion测试网开启,Hyperion和LazAI均基于Metis SDK开发,释放了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巨大潜力,为以太坊生态带来了全面提升。作为一款面向AI和高性能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开发工具,Metis SDK支持无缝跨链交互,使Hyperion成为连接多链生态的流动性枢纽。开发者通过SDK提供的原生工具,无需深入管理复杂的区块链交互即可快速构建AI原生应用。SDK的标准化设计进一步确保了Hyperion与Andromeda的双链架构兼容,兼顾稳定性和前沿技术需求,奠定了Hyperion互操作性与高性能的坚实基础。 Hyperion通过与Alith(由LazAI创建的去中心化AI代理框架)集成,开创了区块链基础设施与AI融合的先河。作为首个支持大型语言模型(LLM)原生链上执行的Layer-2协议,Hyperion利用Alith简化链上验证和链下计算任务,显著优化了区块链生态系统中AI流程的执行效率。其模块化框架在保持网络完整性的同时大幅降低计算开销,实现了AI与区块链的无缝互操作,为Web3环境中复杂的AI驱动功能开辟了新的可能性。Hyperion不仅提升了dApp的功能,还在人工智能与分布式账本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技术桥梁。 Metis SDK被誉为“造链引擎”,其模块化设计让开发者能够像搭乐高一样快速定制专属区块链,无需从零开发底层技术。开发者可自由选择虚拟机、排序器和存储模块,快速搭建高性能执行层,专注于业务逻辑开发。Hyperion便是这一能力的典范,其高性能AI链从零到测试网仅用数月,展现了SDK的强大潜力。此外,LazAI作为AI对齐协议的成功案例,进一步验证了Metis SDK的可行性与爆发力。 Metis SDK的行业意义在于大幅降低发链门槛,推动以太坊生态从“通用链”向“垂直场景专用链”进化。 Metis SDK集成@LazAINetwork开发的@0xalith Agent框架,无论是DePIN、GameFi还是SocialFi,Metis生态都能一键生成专属Layer-2或Layer-3,真正实现区块链工业化。其可扩展性无上限,支持快速部署多层网络,甚至垂直领域专用链,目标直指Polygon、Optimism等行业巨头,成为下一代多链基础设施的引领者。Metis SDK正编织一张去中心化的“天网”,每条链都成为生态的神经元,Hyperion和LazAI只是起点,未来将为区块链生态带来无限可能。
Show more
The Hyperion Launch Campaign has begun. More than a testnet, it’s a 4-month campaign driving real value for builders, users, and the entire Metis ecosystem. 🔹 $400K in rewards 🔹 Hackathon, builder & community quests 🔹 From testnet to mainnet together Explore the program recap → https://t.co/aTVQHrtCdh
Show more
0
4
2
0
Doodles TGE 完全符合我的预期,很典,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人会买它的币,所以现在这样的走势,并不奇怪,反而算合理。 借着这个事情想聊一聊我对于应用层项目发币的看法。 很多 Web3 应用项目都有一种幻觉: 「我发个币,只要设计出足够的 utility,整体就能转起来。」 也许他们真的是这么想的,也可能是被交易所、VC 教育出来的。但我认为,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1|没有人会因为 utility 而买你的币 很多项目设计代币的第一步是:我要让它能用。 于是开始设计打赏机制、门票机制、平台费折扣、解锁内容、社区治理、升级道具……看起来丰富得很。 但问题在于:能用 ≠ 想用,更不代表会买。 我认为,一个应用层代币靠功能驱动 demand 的逻辑,从第一天起就站不住脚。为什么? ① 用户压根没使用动机 你给用户设了一条路径:要用功能 → 先买币 → 再消费。但这个「先买币」的动作,用户不会主动做。 - 打折、解锁、权限,这些功能在用户眼里属于「默认应该有」的,不足以驱动购币行为。 - 功能没有排他性,不形成痛点,为什么要用你的?更别说流程繁琐还得承担资产波动。 - 用户是短期使用心理,而 token 是长期交易性资产,二者错位。 ② 功能无法形成主权 Web2 的积分、会员、优惠券体系没问题,但没人把它做成 token。 - Token 是可流通的主权资产,你赋予它的是「持有权利」,不是「一次性功能」。 - 功能性场景(如打赏、投票)是弱关系、临时性、可替代的,天然不适合资产化。 你把咖啡积分卡做成 token,用户反而疑惑:我喝完咖啡就完事了,为什么还要承担价格波动? ③ 消耗型 token 注定面临价值外溢 这其实是底层的结构问题。 用户打赏后,币流向创作者;创作者变现就意味着抛压 没有价值回流机制,token 成为单边流通,从用户 → 创作者 → 市场 没有闭环,只有脱环。 所以根本不是「愿不愿意持有功能性资产」的问题,而是功能 token 在使用后没有任何「价值留存机制」,天然制造了持续抛压。 总结一句: Token 不是工具,而是主权。功能只能制造一次性动机,而资产需要长期信仰,两者天然冲突。 2|产品有生命周期,而资产必须面向长期 这是应用层代币最致命却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生命周期错配。 消费级产品的生命周期天然短暂,特别是 Web3 应用产品: - 用户红利消耗快,留存成本高 - 创作者和用户迁移门槛极低 - 热度是稀缺资源,持续稀释 但 token 是另一种东西: - 它是金融性资产 - 可以被定价、交易、估值、配置 - 存在时间是无上限的 你在用一个 6~8 个月生命周期的产品,去背书一个理论上可以交易 6~8 年的资产。这不是 narrative 问题,是结构性错配。 而一旦你上线 token,市场立刻用资产视角来问你: - 你的收入来自哪?能持续吗? - 收益能不能分?怎么分? - 业务增长是不是能推动 token 升值? 结果你拿出社区活跃度 + 产品 roadmap 来解释 token 价值……这不是估值模型,这是幻想。 所以,token 不该绑定某一个「产品」,而应该绑定一个能够持续创造收入、拥有资产化逻辑的「组织体」。 也就是说: 你发的不是某一款产品的代币,而应该是一个公司、一整套内容体系、乃至文化 IP 的金融代表。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规模能力,那就意味着你在用短命产品的预期,包装一个永续资产的想象。这不是构建生态,是提前掏空未来。 3|大多数 utility 是对分红逻辑的无奈替代 我和很多项目方都聊过,很多项目方其实知道,token 最合理的价值锚,是资产性的激励逻辑:分红、回购、协议收入分享。 但他们为什么不做? 不是不懂,监管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 明确分红,会触发证券属性认定 - 加 protocol fee sharing,要合规披露收入与分配逻辑 - 设计 staking 分润机制,容易被认定为 passive income scheme 一旦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你要面对合规、审计、KYC、财务透明度、跨境法律结构等一连串问题。 所以大多数项目选择「规避」,去设计看起来有用但实际无法估值的「pseudo-utility」,这些机制看起来「合法安全」,但却又没有一个能真正支撑 token 的估值结构。 它们都是在回避资产属性的定价逻辑。然而就算你不把 token 当资产,市场也不会真把它当积分。 投资者、社区、二级市场交易者,他们看到的是:这个币,我持有它,未来能不能带来现金流、网络红利、或资源权限? 你不给答案,他们就给你一个更直接的回应——抛售。 所以你越回避,越包装,越用复杂机制掩盖分红逻辑,市场只会越快地「看穿你没打算分钱」,然后用脚投票。 那有没有办法在不踩红线的前提下,设计出合理的 token 模型?也许有吧,但一定很难。如果你发的是一个长期 token,承担的是资产属性,那你就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你可以不做分红,但你必须交代清楚 token 凭什么值钱。 说到底,utility 不是目的,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市场永远是现实的,不会被 narrative 和机制图骗太久。 你可以设计得绕,但最终必须回答那个问题: 「这个币,到底凭什么值得持有?」 4|Web3 不需要这么多币,它需要的是真实的商业闭环 回头看这几年 Web3 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token 越来越不像资产,越来越像 narrative 的钩子 很多项目发币,并不是因为代币在模型中不可或缺,而是因为它太「好用」了: - 拉社群、做空投 - 套 VC、抬估值 - 制造 narrative,冷启动 token 被当成一种市场预期管理工具,而不是资产。 但你用 token 去承载热度和叙事,底层却没价值捕获逻辑,那它永远只是一个 narrative 容器,而不是利润分享的机制。 这种币在上线的那一刻起,就被市场当成期权对待: - 不赚钱时,弃之如敝履 - 涨一点,就兑现套利 - 没有长期持有动机,不具备估值锚 这不是 token 失败了,而是你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它成功——你只是让它完成自己的工具属性,然后放弃它。 真正有生命力的 token,必须满足: ① 代表一个真实、可持续的价值创造系统 ② 有清晰、可验证的价值回流机制 ③ 它的发行不是目的,而是你的商业闭环自然演化出的金融表达。换句话说,发币不是一个 growth hack,而是你商业模型成熟到可以把未来利润 tokenize 的表现形式。 没有价值创造的项目,发币只是提前兑现泡沫; 没有价值回流的项目,发币只是制造二级接力赛; 没有长期主义的团队,发币只是变相退出的路径设计。 Web3 不缺技术,不缺玩家,也不缺钱。它缺的是能把 token 当成一种结构性金融责任来设计的项目。 5|Token 是一种价值契约,不是一个运营手段 发币这件事,说到底不是技术活,也不只是信任活,而是金融结构设计。 你发出一个 token,本质上等于向市场签下一份跨时间的价值承诺: ① 这个系统能创造价值 ② 持有者有权获得部分回报 ③ 发行方会用某种机制兑现这份权利 这是一种准契约关系,它不需要写进白纸黑字,但会被市场记在每一次交易、每一根 K 线里。 所以当你发币的时候,市场默认你已经完成了三件事: - 你理解自己在发行的是一个金融工具,而不是平台积分 - 你接受自己必须以一种理性、透明、持续的方式来分配收益 - 你认同一个事实:Token 是一种跨越时间的信任资产,不能靠热度支撑,只能靠价值兑现 但现实是大多数项目根本没打算做资产结构: - 用 token 拉人、搞增长、拱预期 - 不建立价值回流,不承担资产责任 这不是在 build Web3,这是在用 Web3 叙事做 Web1 收割。 应用层代币似乎从未以资产视角被设计过。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价值捕获 + 分配的闭环,也没有承担应有的金融责任。 Web3 不缺协议、不缺创意、不缺 narrative。 它缺的,是一种真正把 token 当作长期资产来设计的思维方式, 一种对资本市场的敬畏,一种对持有者的责任感,一种对金融模型的专业认知。
Show more
0
18
84
6
以太坊硬了,Metis发力 -----Hyperion测试网上线,战略升级正式揭幕 $Metis 报价18.2💲 5 月 7 日,在市场情绪回暖、ETH生态再度升温之际,Metis 正式宣布其 AI 原生 Layer2 网络 Hyperion 测试网正式上线。这是一次不止于性能的基础设施革新,更是一场深层次的生态战略重构 更是对“Layer2 是什么”与“链上 AI 能做到什么”的深层迭代。 Metis 借此发布向市场发出明确信号: 👉Metis 不只是 Layer2,它是构建模块化 Web3 与链上 AI 应用网络的“开发者引擎”。 别忘了这不是一条“无背景小链”。 Metis 的联合创始人正是 Vitalik 的妈妈 Natalia Ameline @Natalia_Ameline,从一开始,这个项目就带着强烈的以太坊原教旨背景。现在随着 Hyperion 打开“链上 AI”新范式,Metis 也正在成为 V 神理念的延伸试验场。 1、重新定义 Metis:从 Layer2 走向模块化多链与 AI 专链生态 在过去,Metis 常被视为一个相对小众的以太坊 Layer2。 而这一次,随着 Hyperion 测试网的上线,这种认知正在被彻底刷新。Metis 正式跳出旧框架,全面展示其核心资产-Metis SDK 的真正潜力: 🌱用 SDK匠造出专属区块链网络如搭乐高般便捷(Hyperion 即为首个落地样例) 🌱支持 AI 原生推理、并行交易、跨链交互、高频计算 🌱与 Andromeda 联动,构成高安全 +高性能 的双链架构,支撑模块化生态体系 Metis 的定位,正在从“一个链”跃升为“构建无数链的开发框架”。 根据官方资料,Metis SDK 原生具备高度可组合性,支持多链部署与互操作,使 Hyperion 成为流动性枢纽的同时,也成为 AI 原生应用的首选开发环境。无需繁琐设置,开发者即可专注于构建链上智能应用。 换句话说,Metis SDK 不只是 Hyperion 的基础,更是整个生态跃迁的发动机。 2、METIS ,不只是Gas费,更是多链时代的“主权资产” Hyperion 一上线,最该被重估的,其实不是性能,而是 $METIS 本身。 过去大家可能觉得 METIS 就是个普通 Layer2 的 Gas 代币,用来交交手续费。但现在,随着 Metis SDK 成为“发链引擎”,METIS 的角色已经彻底变了: •1️⃣ Gas :Hyperion 主网以后,链上所有交易都要用 METIS 支付。链越多、用得越多,需求自然越高。 • 2️⃣治理: SDK 支持“可回溯治理”,每条链都可以把重大决策回归 Metis 主体,METIS 是整个多链生态的话语权中心 • 3️⃣清结算桥梁:SDK 原生让 METIS 能跨链结算,就像模块化生态里的“ETH”,是子链之间流通的统一标准 也就是说,在 METIS SDK 生态不断扩张、子链网络接连启动的背景下,METIS 的作用已远超单一 Layer2 的 Gas Token,它正在成为整个多链系统中的价值载体与治理核心,Metis 每上线一条链,就多一个帮 METIS 扩散价值的“代币发动机”。 而现在,这才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 AI 专链、DePIN 网络、定制 Rollup 会陆续接入,METIS 的需求会一条链接一条链地叠加上去。 这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一次代币“从燃料到主权”的进化路径。也许很多人只看到 Hyperion 测试网上线;也许是 $METIS 市值逻辑的重新打开,是下一波爆发前的结构性筹码重构。METIS 代币价值重构成为模块化多链与 AI 世界的黄金通行证。 3、开发者黄金窗口:链上 AI 构建热潮开启 Hyperion 不只是又一个 Layer2,它是为开发者量身定做的 「链上 AI 实验场」。背后由 Metis SDK 驱动,集成 LazAI 推出的去中心化 AI 框架 Alith,把「让大模型上链」这件事,从幻想变成了现实。 比如有这些关键性理由: --支持链下推理 + 链上验证的 AI Agent 系统 --模块化架构让 AI 能力“可插拔、可组合、可上链” --真正为构建 AI 原生 Web3 应用提供了落地场 Hyperion 作为首个支持大型语言模型 (LLM) 原生链上执行的 Layer-2 协议,它利用由 LazAI(@LazAINetwork) 创建的去中心化 AI 代理框架 Alith(@0xalith) 来简化链上验证和链下计算任务。 随着 5 月 6 日测试网上线,Metis 开启了为期4个月的开发者活动周期,对于开发者来说,这不仅是技术公测,更是一个 Alpha 红利窗口。官方准备了完整的基础套间,同时5月15日开启黑客松, 奖池 $200000,优秀项目可直通主网激励通道。 不管你是做 AI、搞 DePIN,还是关注链上基础设施建设的 Builder 或投资人,现在就是上链互动、提交创意、参与黑客松的最佳时机 👉 https://t.co/OUBjQRolQp 时间线: >测试网已上线(5 月) >主网预计 8 月发布 >9-12 月持续升级,重点增强并行处理与 AI 模型能力 最后: Metis 从一开始就不是走传统路线的 Layer2。它通过 Metis SDK 打造的,是一个模块化多链的操作系统平台,底层连接三大核心网络: 1-Andromeda:安全、通用的基础链 2-Hyperion:为 AI 和高性能 dApp 而生的 Layer2 3-LazAI:面向 AI 推理和数据对齐的专用链 三者互联,构成一个具备横向扩展能力的链网操作系统。 随着 Web3 正式迈入AI 原生+多链协同 时代,Metis用 Hyperion向市场明确宣告:未来的区块链,不是比 TPS,而是看谁能用 SDK构建出最多、最有用的场景链。 Metis 的野心是推动整个生态从 Rollup Stack → SDK Stack 的全面升级。在这个万链互联、AI 驱动的新纪元里,METIS 不只是燃料,而是整个系统的主权资产、跨链协作的核心通证。 是时候重新评估 METIS 的估值逻辑与天花板了。
Show more
The Hyperion Launch Campaign has begun. More than a testnet, it’s a 4-month campaign driving real value for builders, users, and the entire Metis ecosystem. 🔹 $400K in rewards 🔹 Hackathon, builder & community quests 🔹 From testnet to mainnet together Explore the program recap → https://t.co/aTVQHrtCdh
Show more
0
2
5
0
⚠️⚠️⚠️ 项目方必看系列⚠️⚠️注意 透支未来空投来让用户撸一波,换个上所后就完全交给二级?项目痛苦,用户痛苦。项目未来出路到底在哪里?🎯 今天分享欲爆棚💥,想聊聊我思考下项目未来的商业发展活路。 💡还是先说结论:必须成为“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的项目” ---------------📈📈📈--------------- 🌊过去几年中,基本上所有 Crypto 项目在 TGE 前夕都会大撒空投,用免费代币来吸引流量。然而,常见的情况是:TGE 后用户大批流失,拿到空投的用户多数立即抛售代币,项目热度和代币价格随之跳水。 📦像极了互联网的前团大战,剩下一地鸡毛和靠资本支撑下来的浑身是血的极少胜利者。 不少空投代币都是“上线即巅峰,随后一路狂跌”,无数撸空投的“羊毛党”最终甚至亏本离场。 📛我不是在否定空投这件事,我们行业就是金融科技,利用crypto来进行用户激励策是聪明的行为,在早期也依然是有效的引流方式。 在当前这个阶段,如果用户在项目中无利可投,他们也基本不会去主动参与。但是“用户有利可图”的结构,必须被认真设计。 🕳️然而很多项目只在 TGE 前给了羊毛,背后没有真正的商业机制。TGE 后想留住用户,只能继续靠自己发 token 来维持活跃,这种方式最终会走向透支,跑不出正向循环,最终项目只会慢慢走向死亡。 项目需要一直给用户激励才能更好的拥有市场占有率和群体心智。 🧩那么问题来了,TGE 之后,项目怎么留住用户?怎么让他们继续有利可图? 我的答案是:别再靠自己的 token 激励,而是引入别人的 token或其他奖励来更好的鼓励你的目标用户。 换句话说,是要建立一种结构,让别人出币、你出自己的你提供能兑现激励价值的场景或机制,双方合作形成闭环。而不是无限透支自己代币。自己代币。这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核心逻辑。 ---------------⏰⏰⏰--------------- 💬“羊毛出在猪身上”原本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商业模式概念,意思是通过免费模式获取大量用户黏性,然后让其他愿意付费的第三方来买单。 🐑用户(羊群)享受好处是免费的,真正掏钱的是另一个“冤大头”(这里我称之为猪)。它背后反映的是一种跨领域补贴:你把用户规模或数据变现给第三方,用第三方的钱来反哺用户。来实现三赢。 在 Web3,这种模式意味着:项目方不直接从用户身上赚钱,反而先给用户好处,由别的利益相关方出钱买单。 👣如果你是一位项目方,听到这里可能会想:“我也想让别人给我的用户买单,我该怎么做?”。我的建议是,从以下两步思考入手: 1.清晰化项目当下阶段最重要的用户对象。不要跟我说所有Crypto用户。你应该更具象的描绘出,是让你平台交易的?或是使用你们产品的?再或是买你们代币的? 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如何定义成功?” 那么你的目标用户就应该是,核心给你可以带来成功的产生行为结果的群体。 2.明确你的项目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就是你的护城河,你能提供的、别人很难提供的价值。这个可以是技术实力(比如超强的基础设施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独特的数据资源,等等。问问自己:“我有什么独门绝技,是别的项目非常需要但自己没有的?” 3.找到最需要你这项竞争力的合作方是谁。谁缺你这个东西,谁就是那个愿意出钱的“猪”。例如,如果你的项目是交易平台/公链,核心竞争力是流动性和生态,那么许多新项目就需要你的场子来获取流动性,这些项目方可能愿意拿代币/资金来换取上你平台的机会; 📱再比如你是一款DApp拥有大量活跃用户,那些想要用户的其它项目就可能愿意付费向你的用户做空投或优惠活动。确定了谁最需要你,你就找到了潜在的合作伙伴。 ---------------💃💃💃--------------- 为了方便理解,先举个最出色的例子 🔥Binance(BNB) ·核心优势:宇宙最强流动性 ·核心价值用户:Binance作为交易所,有BNB代币。所以核心用户画像为交易者,以及BNB的持有者。 ·意向合作伙伴:一切愿意用空投换取流动性的项目方 ·行为结果:通过Alpha,BNB holder drop等机制,利用其他项目方放血来滋养自己用户。 ·提问:为什么不给主站现货交易者空投?Jiayi解读:因为CEX交易量更多来自稳定的MM,而留住MM是靠流动性等MM获利。所以空投Alpha是既可以撬动wallet市场,又尽可能的奖励散给普通用户的手段 📣再来看Kaito:Kaito 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贡献内容和数据(羊毛),而项目方掏钱购买这些情报(猪出钱)。 ·核心优势:Twitter言论流量 ·核心价值用户:Yapper(KOL &嘴撸群体) 优势也是劣势,因为嘴撸群体价值非常有限或这种虚假繁荣反而除了项目方老板自爽外无其他意义 ·意向合作伙伴:没有更佳渠道获得Twitter关注的项目,以及TGE前造势 ·行为结果:项目方出USDT或Token来为Yapper们进行行为奖励 ·提问:这种商业模式的天花板周期多久?Jiayi解读:和项目获取社交媒体流量的整体能力成反比。举例子:倘若项目方有更好的获客手段,则Kaito是一个增加成本且对外导流的累赘。 ---------------🧠🧠🧠--------------- 📌如果你是项目方,到这里你应该可以设计出更好的商业模式了。 ♻️本质上就是合作共赢:你用自己的核心资源去帮伙伴实现目标,伙伴出资出力来为你的用户提供好处。这样你的用户舒服了,你也巩固了自己的生态黏性,而伙伴也达成了他们的KPI。 但这种模式也有个前提:永远不要丢掉你的核心竞争力。一旦有一天你不再具备那个让伙伴愿意付出的独特价值,这条路子就走不通了。“羊毛”最终还是建立在“羊身上”能产生价值的基础。 如果你说,我不知道我自己核心竞争力诶? Jiayi建议:你要不然换个方向做做?😅 ---------------👧👧👧--------------- 最后说一点jiayi自己的感想: 🧊现在加密市场炒作降温、投资人变理性,这是行业成熟的表现。作为一个见证行业发展的人,我其实是很欣慰的。 🏗️我相信未来能活下来的项目,要么在硬核技术和应用上有突破,要么就在商业模式上玩出“羊毛出在猪身上”这种可持续的创新。前者提供长期价值,后者提供良性循环的生态动力,两者兼具那就更棒了。 对项目方来说,与其一味砸钱拉盘,不如多想想有什么资源可以与别人交换合作,“羊毛出在猪身上”说白了就是找对合作伙伴,巧用外力来壮大自己。 对投资者来说,下次再看到项目吹牛逼,先看一下它有没有第三方买单的造血能力,毕竟只有能一直飞的猪和养不死的羊,才能在这个市场笑到最后。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觉得符合这种商业模式的有趣项目!你们每个留言的项目,我都会去DD的。 如果有成功投资或者合作的,钱上见哦!💸🤝
Show more
0
39
116
8
【MeeFie IDO 即将开启 | 玩转自拍,赚取收益】 MeeFie,一款将自拍与 Web3 创新玩法完美融合的社交平台,现宣布将在 SeaFi 启动 IDO! 启动时间:2025 年 5 月 17 日 MeeFie 正式推出 $MFT 代币,让每一张自拍都变得有价值! 🎁抽15个WL 1⃣关注@meefieofficial& @SeaFi_AI 2⃣RT+点赞 &留EVM地址 【IDO 详情一览】 代币代号:$MFT 所属网络:Skale Europa 筹资目标:$250,000 发售单价:$0.007 解锁机制:TGE 发放 15%,无锁仓,剩余部分每日释放,持续两个月 上线交易时间:2025 年 5 月 19 日 退款机制:TGE 后 24 小时内可全额退款 专属福利:参与即可享 1% USDT 现金返还,无视是否退款! MeeFie 的 IDO 模型强调灵活性和用户友好: ✔ 已解锁的代币可立即提取,剩余部分可选择继续领取或退还项目方 ✔ 无论退款与否,均可获得初始投资金额的 1% USDT 返现奖励 MeeFie,让自拍成为价值资产的革命者: 自拍生成 NFT,和明星互动上链 质押照片赚取代币收益 AI 身份验证机制,确保用户真实可靠 用户拥有内容所有权,社交内容可变现 抢占 NFT + Memecoin 热潮红利 现在就是参与 MeeFie 的最佳时机,抓住 IDO 红利,走在 Web3 社交浪潮前沿!
Show more
🔥 New IDO on SeaFi: May 17, 2025 🔥 Meet @meefieofficial – Earn rewards by taking selfies! Convert to NFTs, stake, or store with $MFT Tokens. IDO details: 🎟 Ticker: $MFT 🔗 Network: Skale Europa 💵 Total raise: $250,000 🎯 Price: 0.007 ✍️ Vesting schedule: 15% at TGE, 0-month cliff, 2-month daily vesting 📍 Listing date: May 19, 2025 ✅ Standard 24h refundable 📌 Important Note: IDO participants get 1% cashback on investments Stay tuned to turn your selfies into something valuable!
Show more
0
0
0
0
作为深度关注科技落地价值的爱好者,我最近发现了 Web3 领域极具潜力的新星 Matchain。它颠覆传统,创新打造无钱包、无助记词的用户入门流程,真正实现数据主权归还用户。通过 MatchHub,用户能轻松探索各类去中心化应用,无缝衔接虚拟与现实。 Matchain 不做技术空谈,而是致力于构建普惠大众的未来基础设施。与巴黎圣日耳曼等顶级 IP 的跨界合作,让它在迈向主流市场的道路上飞速前进。其推出的 NFT 系列,不仅是数字藏品,更附带线下看球、球星见面会、限定周边等超值权益。 这让我联想到 iPhone 推出 App Store 的革命性时刻,Matchain 正在悄然定义 Web3 新范式。5 月 9 日周五晚 12 点(UTC+8),创始人 Petrix Barbosa 将在推特空间分享洞见,感兴趣的朋友别错过! 点击链接:https://t.co/I2NGs8bdyf ,输入邀请码 9938941400 即可参与,关注 @matchain_io,一起见证技术变革。#Matchain_io# #SPOH# #PSG_english# #GenesisLicense# #Web3Adoption#
Show more
0
25
36
0
💫💫⚡️⚡️⚡️提前暴雷:第六感觉我身边的几个人可能以后就要见不到了!因为 @MeteoraAG 项目方已在社区治理论坛中提出了关于代币分配的详细提案,显示出 TGE 的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项目上线预期单地址3-5wu。100个地址哦吼了!坚持做吧找一些流动性不错的狗子lp, ———————————————— 👋继续拿捏 $neet $house,每天不是买就是高抛低吸努力的搞筹码币慢慢增加。每天都不会让韭菜失望! ———————————————— 💻交易bn aplha,找些ai板块 $avaai 每次搞都能盈利出来,早上那个 $gork 是真的没跟上,老马子点了个❤️就他妈飞了好几倍默默心塞。 @OpenledgerHQ 继续打卡继续做, @ethos_network 随意打卡下得了! ———————————————— 下午 @metaio102 bro来给我推了个信息我觉得值得分享也是给 @KaitoAI yapper们的福报, @virtuals_io 上面开展了创作,可以撸一撸玩呗!毕竟上来币安📈的也不错! @virtuals_io(Virtuals Protocol)是一个结合了 AI Agent 与 Web3 机制的创新平台,旨在为创作者和用户提供去中心化的 AI 代理人经济系统。项目通过引入“Agent Offering”机制,使用户能够创建、交易和互动 AI 代理人,从而推动 AI 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 从真实应用落地、机制设计创新、长期生态收益,$VIRTUAL 确实是当前 AI+Web3 赛道中值得关注的潜力项目。 ⚠️对了我们来就是搞分的,$VIRTUAL 积分获取方式4种: 1:买入代币(30天有效): 交易 Sentient 和 Prototype Agent 可得积分,预售后不卖出还有额外奖励,卖出会被惩罚(进小黑屋) 2:推特发帖(30天有效): 讨论 $VIRTUAL 并提交推文链接到官网获取积分,适合内容创作者。 3:持有 $VIRTUAL (永久积分): 将代币存入钱包可每日获取积分,推荐单钱包集中存放以获取更高阶梯奖励。 4:质押 $VADER : 质押可每日获得5%积分,质押时间越长奖励越高。 内容输出是唯一无损方式,若重仓参与,建议单钱包大额操作以获取更优积分与分配权重。 ———————————————————— 行了今天总体操作猪脚饭稳妥,记得查麻们可以继续和我一起e卫兵💂‍♀️,并且现在我继续囤sui了,跟上吧一起和时间做朋友!未来属于我们!
Show more
0
79
75
43
上周创建了《蓝鸟会》,希望兄弟们在币圈都能有稳定的收益,不少项目都在招募Web3大使和Mod,机会多多啊!如果能申请成为项目方大使,每个月有固定的几百至几千U的“工资”,这样大家就可以无所顾忌的畅游Web3了; 我知道很多兄弟姐妹都想参与进来,感受Web3的热潮,顺便学点东西、赚点奖励。今天鸟哥就给大家盘点一下近期的大使计划,附上链接和分析,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机会! 无论如何推特账号都要好好运营,影响力决定你在币圈的收入,如果你想抱团取暖可以申请加入蓝鸟会: https://t.co/TheUt5FRJ4 蓝鸟会公开互动群:https://t.co/iP0UMcpIJW 1. @RomeProtocol大使计划,融资900万美金 先说一个重头戏,@RomeProtocol !这家伙是Solana生态的共享排序器,专门解决Layer2的流动性碎片问题,技术含量很高。他们的大使计划刚上线,适合喜欢Layer2和Solana生态的朋友。 想参与的话,直接戳链接: https://t.co/YGDTUFssh8 2. @KaiaChain 大使计划,融资超过1亿美金;同时也是@kaitoai 的上榜项目,有10万美金的 $kaia 空投激励! 接下来是@KaiaChain,Finschia和Klaytn合并后的Layer1公链,背后有日本的LINE和韩国Kakao撑腰,融资超数亿美元,实力很强!他们的大使计划面向全球,适合想接触高性能公链的朋友。链接在这里:https://t.co/FTOxJJIGGa 3. @StandX_Official大使计划,币安前员工创立的项目; @StandX_Official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定位是Web3基础设施,具体方向不太明确,但大使计划奖励挺诱人,包括NFT徽章和TGE空投! 申请链接:https://t.co/0PO3v1lzHP 4. @noble_xyz大使计划,融资1830万美金; 再看看@noble_xyz ,专注于资产发行,解决稳定币和RWA痛点,属于DeFi赛道。他们招募区域大使,要求会本地语言,还要组织线下活动。 链接:https://t.co/QO7SrRBYY7 5. @get_optimum Mod招聘; @get_optimum在招Mod,主要是社区管理方向,适合喜欢和人打交道、熟悉Discord的朋友。 申请链接:https://t.co/GJw5jhmuKb 6. @TheoriqAI 大使计划,融资1020万美金; @TheoriqAI是个AI+Web3的项目,聚焦Agentic经济,挺有未来感!他们的大使计划需要你会做内容、搞推广。 链接:https://t.co/gP8sUC7lYJ 7. @arbitrum 华语区大使 @arbitrum就不用多介绍了吧,Layer2的龙头,融资超1.2亿美元!他们最近在招华语区大使,机会难得。 链接:https://t.co/G5V5wdM4KK 更多融资信息可以使用imy Bot监控(https://t.co/WbrCpdSFoy),有最新融资的项目会第一时间推送给你,你可以去官网找一下项目方的大使计划进行申请;
Show more
0
2
3
0
从满屏的“虎妈 @humafinance ”来看 @KaitoAI 对中文Web3社区的影响? 如果我之前没有关注大量Web3博主,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体会Kaito的作用的... 就因为0.5%的奖励,整个Web3中文社区一夜之间被一个项目刷屏,哪怕是我这种完全不了 huma 的人,都在不经意间知道了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的... 如果把KOL们为了奖励而进行的宣传推广进行量化,那么45%的注意力占比,几乎就代表了宣传范围的无死角! 这一刻,huma 是做什么的,我已经完全不在乎了... 我被震撼的是 Kaito 已经成功利用较低的成本构建出来了一个流量资本平台,这种成功不亚于 ICO 及 Defi 的创新,但同时我也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因为,每一个在为 @humafinance 进行推广的KOL,不论粉丝量的多少、流量的大小,某种程度都是在为一个人打工,那就是 @KaitoAI 的 AI! 不得不承认,Kaito 已经成功了! 哪怕是在 Kaito 问世之前,你也几乎无法找到任何一个宣发集团、MCN以及 Agency 组织能够带来这种量级的宣传效果,不论是大家诟病的 “同质化内容” 还是 “AI批量生成”,在信息洪流的席卷之下,都不再是核心问题了... 看似 Kaito 是一个 Web3 项目,但其实它更像是一个标准的 Web2.5 企业:员工在线上动态出勤,工资在链上绩效考核,并以Yaps的期权发放,股权在 $Kaito 持续分红... 而公司最大的资本,就是流量与注意力! 假设 Web3 每天刷推的用户有100w人,平均每人浏览100条推文,那么一天之内,这个社区网络圈子内产生的流量就可以计为1亿次; 45%的注意力占比代表了至少有4500万次的曝光给到了今天这个刷屏的 @humafinance ,考虑到注意力占比的增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性事件,所以累积下来,只需要一周的时间,就能带来至少2~3亿次的曝光; 说难听点,这就等于100w人在一周之内,被同一条广告连续推广洗脑200次以上,这哪怕是脑白金都做不到! 而对应的成本呢? 是0.5%的筹码空投...而且还分3次...... 按照目前 @humafinance 的发行估值来看,最低7500w,最高8亿;(见下方Grok分析) https://t.co/5zcKSeT8ue 那么这0.5%的筹码,分为3次奖励的话,每次奖励的筹码价值范围平均会在12.5万美元~133万美元之间!我们就按最高133w美元计算吧? 同时考虑到Huma还会对质押 Kaito 的资金进行生态奖励,实际上落到 Yappers 身上的奖励可能还要减少... 我们就按70w美元计算! 也就是说,这个融资近5000万美元的大项目,只需要花费约70万美元左右的单次宣发费用(以代币方式)就可以实现对整个加密市场所有潜在用户及买盘的一次性全方位覆盖!外加洗脑... 并在后续以最高400万美元的代币预算(还没有考虑价格涨跌),完成长时间的高强度宣发! 而这种流量杠杆能够实现的基础,就是得益于 Kaito!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是极其成功的模式! 而 Kaito 在此过程中,只需要不断的回购 $Kaito 并质押即可,因为原本项目方除了需要支付上线费用外,还会通过这种方式将一部分转移到 Kaito 官方,以及其他质押的 Kaito 的群体手中! 因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何 Kaito 官方要持续不断的进行回购,这种模式既可以收回筹码,还可以为自身带来大量额外收益!更能够提振 Kaito 二级市场上的情绪,进一步降低潜在供应! 随便动脑子想一下~ 通过Yap去获得收益,其实是一种打工方式,也就是多劳多得; 而通过质押 Kaito 去获得收益,则是一种投资分红模式,也就是多投多得! 而两种模式之间,后者是与 Kaito 官方站在一起的共同持股人,前者则是签订外包协议的兼职临时工! (请注意!你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些FOMO,请冷静!) 继续往深度刨析,Kaito官方在Yap市场的盈利模式也许根本不仅限于 $Kaito 的销售,而在于占据20%质押量的外部营收! 目前官方累积回购(理论上会全部质押)约400万枚Kaito,而整个网络的总计质押量在2000万枚,也就是差不多20%的官方质押占比! 回到刚才 huma 的案例中来计算,如果 huma 的生态质押奖励达到了一半的宣发预算,那么就是至少200w美元的总量,而Kaito官方恰好还可以从这部分奖励中获取40w美元的额外收益! 我不太了解Kaito对 Pre-TGE 项目上线的收费标准,但这个额外收益应该也不小~这还仅仅是一次项目TGE上可以获得的收益... 最后,不要忘记,整个过程的运转中,都会对Kaito本身带来持续的外部新增需求,最终实现的效果就是,Kaito这家公司,不仅构建了一个能够持续造血产生现金流的模式,还利用这个模式在不断的创造对于自身代币的买入需求; 完美的一举两得! 最后的最后,不要忘记类似 @virtuals_io 这类协议还会对质押资金提供长期的流动性奖励,这对于官方来说也是长期收益! 讲到这里,你可能有些想要去购买Kaito了对吧? 说实话我也是... 但当下的币价是在有点高了... 所以请不要认为我是在帮Kaito找接盘的流动性,我会一再重复,不要购买!不要FOMO! @KaitoAI 为 Web3 社区带来的影响,你可以骂、也可以夸! 但 @KaitoAI 的商业、代币经济模型,就是目前我看到的最天才的架构! 最后,有请 @Punk9277 老板点评一下,我虽然是一个做BTC 二级市场的分析师兼交易员,但还是被这种精妙的设计吸引了,如果不是Kaito,我也不会接触 Web3 这个新市场...
Show more
0
1
3
0
🐶 你喜爱的那个 @Dune ,正在缓慢抛弃社区 Web3 项目千千万,真正算得上有感情的,屈指可数。 而 @Dune 恰恰就是那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 作为 Dune Wizard 星标数量排名 Top 20 的一名非正式野生 Wizard,相信对当前 Dune 的变化,还是有一点点发言权的。 简单来说,我觉得当下的 Dune: 1、正在抛弃社区 2、 To C 转 To B 3、不打算发 Token 了 4、更不可能有所谓的空投了 5、打算要走股票 IPO 的老路 作为一个估值 10 亿刀,融资 6942 万刀的大热平台,两年前的Dune ,一时风头无量。 铭文火爆时,Dune 更是无人能敌(由于铭文中心化索引的特性) 但如今的 Dune 呢? 似乎很久没怎么在时间线上刷到 Dune 相关的内容了。前两天去 Dune 创建了一个有关 believe 的看板,一番使用下来,更是确信了 Dune 是在转型。
Show more
0
9
22
1
【种子轮融资2000万美金的Cygnus深度研报:Web3 Instagram Layer如何重构25亿用户链上价值?】 #DeFi# #Web3# 核心定位:Web3与主流社交媒体的首次原子级融合 • Instagram流量入口:9.08亿次月访问,覆盖25亿潜在用户,远超传统DApp的百万级流量 • 真实收益层创新:模块化设计实现跨链收益聚合,TVL突破$900M(季度增速569%🔥) • 用户资产化革命:800万用户通过AA钱包自动链上化,数据主权+创作者经济已启动 💡 三大颠覆性创新 1️⃣ Instagram即入口 • 首创Web3 InstaPlay Hub,用户无需离开Instagram即可完成: ✅ 链上资产铸造 ✅ 跨链收益耕作 ✅ 社交化空投捕获 (日均5000万访问量验证产品市场匹配度) 2️⃣ 模块化真实收益层 • 通过LVS系统实现: 🔹 多链资产验证(BTC/ETH/Solana) 🔹 RWA收益跨链聚合(合作@PanteraCapital @Coinbase) 🔹 杠杆挖矿APY超行业基准37% 3️⃣ AI驱动的社交金融 • 用户行为数据→链上信用评分→动态收益优化 • 创作者经济协议Q3上线,已接入 @BLOCKLORDS @OpenLoot 🚨 催化剂路线图 ▫️ 6月:Coinbase Wallet深度集成完成,用户可直接用交易所余额参与LVS ▫️ Q3:代币经济学升级,引入质押者治理权重 ▫️ 2025:AI代理网络上线,自动优化用户跨链收益路径 💰 估值逻辑:被严重低估的Web3超级入口 • 当前FDV仅2亿美元,对比: EigenLayer($16B):无原生流量入口 TON($23B):中心化程度较高 Ondo(1.8B):收益来源单一•∗∗估值模型测算∗∗:若Q2用户达1000万,合理FDV应超1.8B):收益来源单一•∗∗估值模型测算∗∗:若Q2用户达1000万,合理FDV应超5B(150%↑空间)
Show more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