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一虫一大饼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一虫一大饼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很多盯链玩家主打一个5-6点之间,还好6点30起床了,7点28分 淦了 $glonk 2.4M-17M,虽然没有卖到最高点,但是每天能吃豪华餐的感觉是真不错!行情回来了每天都有速通局狗子不缺机会! @ethos_network 继续打卡,欢迎互评!!看到会回评的https://t.co/5n6wCiICpt 老牌的去中心化合约dex @dYdX 真没想到也上了 @KaitoAI 。都是为了那破天荒的流量,不得不支持一下我的老朋友,毕竟当年要是没有dydx的局,也不会翻身的那么快,回想起来当年在tg群里和狼友们一起熬夜卷积分,交互!互相抢肉的快乐,那时候也是主网最烧钱的时候,每笔的交互真让人心疼!tg狼友们预期也没有太高,但是tge的时候让所有人的眼睛亮出了激动的血丝,也可以说是全网送钱最诚心的项目了。 tg里面的狼友基本人均a7.5-a8.5左右,说自己有a9左右的那都是吹牛逼的,当时根本没有那样的地址交易。在那样高门槛下,所以之后看到推特很多人吹牛逼我就一眼笑过,就不点名道姓了那些个装逼成瘾!! 不过dydx他们的路线真的有点让人头大,链条是换来换去,哪里热去哪里。最后搞的乱七八糟,nft热度来直接发来过刺猬nft,没有什么很大的赋能也没有什么好的做市。基本凉透了,前段时间dYdX推出了首个代币回购计划,有了一波短暂的回暖,可惜撑不住一点,没过3天一首凉凉送给了自己。 后面dYdX V4上线自建链,但很多狗子们对“去中心化程度”产生质疑,尤其在订单撮合、市场做市等方面仍存在准中心化结构。让人头疼! 产品定位偏重专业交易者(永续合约、杠杆、限价单),这虽然构建了牢固的“老韭菜老og”,但对普通DeFi玩家和新手极不友好,要知道现在的用户只寻求简单快一键包含所有!说到这里老查作为dydx的老朋友其实想说: 1⃣️可以进行一些改变做一些“简易交易界面”或“智能跟单系统”,降低新手门槛 2⃣️另外支持一键现货交易、聚合闪兑功能,拓展用户层级 3⃣️当然要吸收更多的流量体用户体联动更多的钱包实现交易入口下沉!! 4⃣️打造DYDX自己链上的“DeFi Zone”,吸引一些LP、稳定币协议、借贷协议入驻! 5⃣️学习sol基金,搞一些激励基金,奖励更多优秀的“创业”及一些项目的合作协议,钱生钱得创投啊兄弟! 从用户上面来看,老朋友和kaito合作,也是为了曝光及流量体转化,但是我觉得完全可以自己搞一些激励来刺激市场创作者来为你服务,增加自己的社交属性,迭代出一些新出产品应用。改变一下自己就是个dex的观点做多一点没坏处就是花点时间而已,社区和人都要培养和激励的。 1⃣️可以对内容创作者、节点验证人、社区提案者的激励2⃣️学习kaito推出自己新的XP创新迭代一个衍生品出来,绑定链上交互+社交行为,打造“链上影响力排行榜”,该烧点钱还是得烧! 不管老朋友发展成什么样,我都感谢当年的你@charlesdhaussy @AntonioMJuliano,我个人很希望你们能有好的改产在产品上多些想法和执行,在代币上的赋能多一些应用环境吧!将dydx重新拉回巅峰!! #kaito# #dydx# #ethos#
Show more
0
4
2
0
“赖十七条”借“统独”议题搞岛内党争,就是在作死 前阵子,赖清德一边抛出“赖17条”,谬称两岸“互不隶属”;另一边又叫嚣要在岛内恢复军事审判制度,强迫台岛军事人员为“台毒”卖命。 有人好奇,赖清德这是准备要干吗?是要“以武拒统”,摊牌作死了吗? 我个人判断,并非如此。 如果赖清德真的准备摊牌,美国等长期与“台毒”势力暗中勾结的境外势力,不可能还像现在这么安静无声。虽然看似动静不小,但其实这一次的“台毒”闹剧,归根结底只有赖清德一伙人在唱独角戏。 所谓“赖十七条”的实质,说到底其实并不复杂。了解岛内政局的同志和朋友应该都知道,赖清德这阵子之所以这么猖狂,其根本原因还是党同伐异。别看现在绿营好像权势滔天,但其实民进党在台湾省的立法机构里是妥妥的“弱势群体”。因为蓝白两营的一再阻挠,民进党要推的预算和法案很多都过不了,这让赖清德很不爽。 于是乎,他就发起了针对蓝白两营台湾省立法机构席位的“大罢免行动”。 为了更好地催票,赖清德又使出了民进党的老招数,利用“台毒”议题来大搞岛内畸形的“政治正确”,用“统独”议题搞选票政治。 赖清德这人根本就不懂国际政治,也不懂两岸关系,他的眼里只有绿营的一党私利和自己那点小九九,层次低得很。 但话又说回来了,尽管明知赖清德这次搞得“赖17条”更多是为“大罢免行动”服务的,但我们也绝不能不拿它当回事。“高高举起,轻轻放过”肯定是不行的,那样只会主张赖清德之流的嚣张气焰,这一拳要是打不开,往后这群马户又鸟肯定还会折腾别的幺蛾子。 有鉴于此,我个人的看法是: 第一,对待“台毒”言行,要见一次打一次。 无论赖清德的嚣张言论是为了在台湾岛内搞政治斗争也好,还是出于别的什么恶意挑衅我们大陆也罢,他只要敢踩线我们就要坚决反制、加倍还击。 我们要让岛内的“台毒”势力和普通民众都清楚一件事情:我们绝不容许“台毒”势力肆意妄为。“台毒”势力和“台毒”言行对两岸和平有百害而无一利,是可忍孰不可忍。唯有以直报怨,才能遏制“台毒”势力的癌细胞在台湾岛内不断蔓延的恶性趋势。 第二,“台毒”势力的每次挑衅,对我们而言都是一次练兵的宝贵机会。 面对“台毒”挑衅,无论是经济、贸易、产业链方面的制裁也好,还是围岛、困岛的军事演习也罢,都相当于赖清德们抛给我们的磨刀石。 每次经济制裁,我们都能更好地摸清岛内的经济情况,更好地搞清到底是哪些人在死挺“台毒”;每次军事演习,我们都能更好地了解台湾岛内的军事部署,更好地在各种情况下做足应对台海军事冲突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我们的兵练得越好,“台毒”就越绝望,两岸就能更有希望走向和平统一。倘若天不遂人愿,我们也能在“武统”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最后,严厉反制“台毒”挑衅,其实也是向图谋不轨的境外势力发出最有力的警告。 “台毒”分子在接受采访时,凡是被问及其底气来源,这帮人的回答无非是“有美国在背后做靠山”“国际社会不会袖手旁观”“美日会来救我们的”。归根结底,支撑“台毒”势力嘴硬的底气自始至终与他们自身无关,而是来源于境外势力。 而要想让境外势力彻底死了借台湾问题给我们使绊子的这条贼心,坚决反制“台毒”势力的挑衅行为就是一个很直观的策略。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举措,来向图谋不轨的境外势力发出一个强而有力的警告信号: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决不容许任何境外势力干预。不管来者何人,凡敢插手,必然付出惨痛代价。 我们越是严厉反制“台毒”挑衅,境外势力就越会投鼠忌器。如今“弃台论”在美国的舆论场上大行其道,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我们要向赖清德之流明确无误地传达一个信号:我不管你们这群蛇虫鼠蚁在打什么算盘,你赖清德哪怕是想借“统独”议题来给你爹祝寿,我们也绝不会让你们得逞。“台毒”是一条绝对不容逾越的高压红线,你敢把脚伸过来,那就准备好被雷霆万钧给劈个粉身碎骨吧! #不留死角的守护#
Show more
0
45
110
2
“中国互联网必须做自己的公链!” 唉,但中国就是很难形成合力, 大家都想搞自己的链, 生态应用呢都去扒车海外的公链, 还是那句老话 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几只虫 水友锐评更可悲的是很多名为外国的链技术团队就在中国,比如Move,Zksync. 是啊,深圳就是海外公链的技术发源地 主任这次去香港 hashkeychain Pharos,Morph,DDC基本都是全华班. 如今行业都不剩啥了,还需要这么多基础设施嘛? 君不见这个周期的各路华人的ETHL2, 上个周期的交易所链,上上个周期的各种高性能公链,同样老套的故事还在大量的投入人力物力.. 人性如此, 明知道最后一地鸡毛,但只要有利益的地方,江湖就会风起云涌 苟住活下去,熬死一切不坚定的..就只有这一种方式
Show more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必须做自己的公链?最近这一年,红林律师和不少做出海、做平台、做区块链技术底层的从业者聊过关于“做不做公链”这件事。发现原本被视作币圈专属的事情,似乎也成了越来越多互联网创业者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有的团队开始研究底层架构,有的人尝试通过链连接支付网络和用户体系,还有的公司干脆直接下场做自己的链。 作为一名长期参与Web3.0商业项目合规服务的律师,我越来越觉得,这不只是技术选择、融资路径,甚至也不完全是Web3赛道内部的问题——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在全球化、账户体系、支付架构和产业控制力上的一次系统性挑战和机会。 这篇文章,结合我的观察、理解和业务中接触到的实践,抛砖引玉地抛出一些观点和判断,供互联网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参考和探讨。 # 国家层面:为什么中国需要一条自己的“数字出海通道”?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高铁、电网、通信基站这些实体工程上都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在数字世界的底层设施上,我们仍处于结构性依赖状态。 账号体系掌握在Google、Facebook手里,支付路径靠Visa、Mastercard和PayPal,广告流量买量则还得仰赖Google Ads、Meta Ads这些平台。在全球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上,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控制权。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你出海搞社交App、内容平台、电商商城,但只要海外平台一收政策,你可能连用户都找不到了。身份认证、支付通道、应用分发全是别人的,业务命脉始终系在别人手里。 而公链,提供了一种“底层系统级替代路径”:不依赖银行、信用卡,不需要手机号和Facebook账号,链上钱包即账户,稳定币即货币,链上行为即信用。这是一种全球通用、不受主权国家单一控制的数字底盘。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应用雏形,比如Telegram + TON 的组合,就已经在中亚、非洲、东南亚形成了一个“聊天+账户+支付”的新体系。用户在Telegram里就能转账USDT、完成购买、接入AI插件、参与游戏。它不靠App Store、不走Visa系统,也不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 这样的模型,其实本质上就是一套“数字世界里的离岸口岸”。 对中国来说,这个意义不在于“现在我们被制裁了”,而是:一旦世界变得更割裂,或者金融制裁成为常态,我们有没有备用的通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都在探索稳定币和公链结算系统,这是他们的应急方案,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应该是前置布局。 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要自己下场“发链”,而是意味着我们要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技术能力,并且能构建一套“由自己主导”的数字全球化路线。如果有一天,中国团队主导的某条链能在新兴市场成为数字身份入口、支付和资产通道,并与我们本土技术和贸易深度绑定,那它就不只是一个链项目,而是未来数字版“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 商业层面:出海的中国公司,为什么开始“带链”一起走? 今天再谈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已经不能只靠一款App、一套本地化方案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许多中国互联网项目在全球化中遇到三大典型痛点: 一是支付受限,很多国家银行卡渗透率低、本地支付混乱、国际清算体系门槛高,传统手段成本极高; 二是账号失效,你没法用微信、支付宝、手机号来构建用户体系,只能重新搭账户系统; 三是流量压缩,投放渠道和政策越来越苛刻,甚至面临内容限制和货币收紧。 也就是说,App可以出海,但App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却无法复制出去。而公链,恰恰是一种新的出海操作系统——它提供了全球通用的账户结构、稳定币结算能力和开放式资产激励模型,让你能在“无银行卡、无ID、无广告平台支持”的国家,也能低成本做生意。 比如 Bitget、OKX 这些平台,已经跑出了“链+钱包+支付”的组合拳,用户在非托管钱包中就能完成充值、打赏、积分兑换,背后接的正是他们自己的链和稳定币。而更轻量级的出海项目,也开始通过链上系统提供会员激励、NFT打赏、内容存证、积分分发这些“功能模块”,用链做运营的底层支撑。 这类“带链出海”的策略尤其适合金融体系不发达但用户基数庞大的区域,比如拉美、非洲、东南亚。在这些国家你很难拿到完整支付牌照、也很难对接本地清算机构,但你可以直接通过链和钱包完成端到端的闭环服务,且避开了传统合规的高门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系统是“我来做水电煤”,别人可以复用。你从一个App公司变成基础设施提供者,产业话语权也随之发生迁移。 从这个角度说,公链对中国出海企业的价值,不是融资工具,而是让你从App逻辑跃迁到系统逻辑,有机会主导新一代全球互联网的“通用技术接口”。 # 用户层面:账户、资产与身份的重构正在发生 从用户视角来看,公链最直接的改变,是它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账户”和“资产”。 Web2 的账户系统是“平台附属型”的:你有抖音号、微博号、小红书号,但本质上它们都属于平台,你没有迁移权、也无法独立存在。你在这些平台上积累的关系、内容、甚至收入,一旦账号被封或产品关停,就什么都不剩了。 而Web3钱包提供的是一种“用户主权账户”:地址是你的,资产是你的,内容和行为记录也可以变成资产或信用历史。你用钱包登录,不依赖平台数据库,你的NFT、代币、积分和身份,都可以跨平台使用。平台只是服务提供者,不再是资产的“唯一入口”。 像Farcaster、Lens Protocol这样的Web3社交应用,已经开始把“链上账户”变成你在社交网络中的ID。你的一条帖子,可能是链上的数据,可以变成NFT,可以携带收益权,可以迁移到其他平台。用户不再依附平台,而是成为可以自由移动、带资产走的“数字个体”。 这种趋势和年轻用户对平台的不信任感形成了某种对冲。很多人经历过账号被封、资金被冻结、数据丢失、粉丝清零,自然而然开始关注“我能不能自己保留我的数字资产”。钱包的普及,不只是“币圈工具”的扩散,而是用户开始理解:“一个账户可以是身份入口、资产载体、社交容器、信用凭证”的多重结构。 从这个角度看,链上账户体系未来有可能演化为一种“超级账号”,它整合了身份、资产、关系链、使用记录、激励积分……最终成为每个人在数字世界里的“自我主权节点”。 # 全球格局:下一轮基础设施竞赛已经打响 过去几年,公链已经从技术实验,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国际竞争。每一条头部公链,都在争夺未来数字世界的“水、电、网”话语权。而这场竞争不再是技术比拼那么简单,而是:谁能成为全球通用的账户系统、支付网络、数据通道和价值协议。 我们可以把目前全球头部公链的战略模式,拆成三类: 第一类:平台绑定型公链(Platform-native Chains) 代表项目:TON(Telegram)、Base(Coinbase)、BNB Chain(Binance) 这些链的共同特点是,有现成的海量流量平台为依托,链是平台用户资产和账户体系的延伸。 TON 依托 Telegram 的通讯网络与社交关系链,正在构建“链上账户 + 钱包 + 内容 + AI工具”的一体化平台。TON本身不是最强技术栈,但它有Telegram这个触达全球7亿用户的超级入口,并已打通USDT转账、小游戏支付、广告返佣、钱包身份验证等真实场景。在“链上生活基础设施”这块,TON是当前推进速度最快、用户增速最高的项目。 Base 是Coinbase推出的L2链,本质上是Coinbase的链上版本,强调“合规友好、开发者友好”。Base打通了Coinbase钱包、交易所账户、KYC信息,背后是美国合规资金和技术社区的强力支持。Base并不追求技术极致,而是成为美国加密企业和机构合规部署智能合约的首选平台。 BNB Chain 则是币安的全球交易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它更像一个商业闭环系统,凭借币安流量导入,BNB Chain 得以拥有大量活跃用户和真实交易数据。币安甚至开始“投资带用户上链”——谁能为链带来百万级活跃用户,币安就给生态激励。 这些“平台绑定型”链不是为了炒作,而是要在自己的平台上完成用户体系、支付系统和资产通路的闭环。它们的竞争优势是用户流量本身,竞争逻辑是“用链锁住平台用户资产”。 第二类:开发者原生型公链(Developer-first Chains) 代表项目:Solana、Polygon、Avalanche、Sui、Aptos 这类链从一开始就是为开发者准备的“通用操作系统”,目标是争夺最优秀的应用和开发团队。 Solana 是这类中的典型,主打高性能+低费用,在DePIN、链游、NFT、链上AI等新应用层方向非常活跃。虽然2022年曾因FTX事件一度失势,但2023年之后靠着“非EVM生态”和大型项目复兴重新崛起。现在的Solana更像是链上创业者最活跃的社区,拥有从移动钱包(Phantom)、手机终端(Saga)到支付工具(Solana Pay)的一整套工具链。 Polygon 是“以太坊扩容第一梯队”,在Web2对接方面推进极快,合作对象包括Nike、星巴克、Adobe、Stripe、迪士尼、印度政府等,主打“开发友好+企业友好+合规友好”三大标签。Polygon的战略不是抢C端,而是抢企业侧的合作通道。 Sui 与 Aptos 则来自原Meta团队,主打Move语言、模块化架构和金融级别安全性,开发体验和合约逻辑被认为优于Solidity。它们目前在东南亚和韩国开发圈中反响较好,但生态仍在冷启动中。 Avalanche 以“子网架构”为主打,为每个企业、政府、组织定制自己的链,参与了美洲多地政府稳定币、跨境金融项目,形成一种“链上SaaS”模式。 这类链的核心目标是——谁能成为下一代DApp开发的默认平台,谁就有机会像安卓/Windows一样,掌控数字世界的操作系统逻辑。 第三类:高频金融实用型公链(Payment-driven Chains) 代表项目:Tron、Stellar、Cosmos(部分) 这类链的特点是技术不复杂,但非常务实,不讲概念、专攻结算和支付。 Tron 虽然在西方社区名声一般,但在拉美、非洲、南亚却是真正的“链上支付大动脉”。链上USDT流转量长期居高不下,成为很多“不能通过银行账户转账”的用户的主结算路径。 Stellar 原本是做“跨境结算网络”,目标和SWIFT类似,但更轻量。其重点在于与传统金融机构对接,推动“稳定币作为跨国小额清算载体”的项目,合作银行和政府众多。 Cosmos 生态中部分链(比如Kava、Osmosis)也在走向稳定币、跨链支付场景。 这类链的生态未必活跃,但它们占据了现实世界中“金融基础设施未覆盖区域”的巨大需求空间。在全球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中,这类链成为数字现金网络的唯一选项。 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中国在这场基础设施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 目前来看,真正被广泛使用、生态成型、在全球拥有开发者和用户的公链中,中国主导的项目非常稀少。大多数链项目在国内定位不清、产品路线含糊、海外合规能力弱、商业化缺失。很多链甚至停留在“白皮书+技术演示+内部测试网”的阶段,离大规模真实使用还远得很。 而与此同时,别人的公链已经在接银行、建支付网络、拉开发者、进App Store、与主权政府对接项目……这不再是一场“看谁技术新”的比赛,而是看谁能把链变成现实世界的金融底盘、应用通路和身份凭证。 如果我们再不入局,不仅会丧失一次系统级的全球竞争窗口,更会让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继续受限于海外技术平台的“数字殖民体系”中——账户不是我们的,支付不是我们的,身份体系不是我们的,资产流转路径也不是我们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有没有必要做链”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机会做”的问题。机会窗口已在收缩,全球链上基础设施的秩序正在快速重组。现在不抢,未来就只能继续用别人的路,走自己的路子。 # 写在最后:从使用者到建设者,中国互联网需要自己的底层网络 对中国互联网而言,公链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某一批创业者的专属项目,而是一场全局性的产业升级契机。它不是Web3内部的事,而是决定中国数字经济下一步能否独立成长的关键变量。 做不做链,已经不是Web3创业者要回答的问题了,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要面对的现实。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用别人搭好的链,继续适配别人的清算系统、登录协议和账户规则,就像过去二十年我们习惯用Android、用Visa、用AWS那样。但问题是,当全球数字秩序开始重构,我们还要不要参与新一代系统级规则的制定?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不仅服务于国内用户,更能在全球产业协作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设施平台? 今天,做公链的人并不多。但趋势已经很清楚:不管是通信平台、金融机构、电商支付、内容平台,全球头部玩家都已经在用“链+账户+资产”的方式重塑自己的底层结构。而我们,正站在能否参与这一轮基础设施重建的临界点上。 我们深知这不是一场一两年能跑出来的快生意,而是一次需要产业共识、技术耐力和政策定力的长期工程。作为Web3.0法律合规服务机构,曼昆律师团队一直在支持华人主导的公链项目在全球范围的实践落地,共同推动、见证属于中国互联网的公链之路,也欢迎和更多互联网行业的伙伴们的交流与讨论。
Show more
0
25
18
4
一黑人网红在日本,她感慨道:日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排名第 9,而美国排名第 131。 她尤其强调,日本没有种族歧视,没有川粉。 有网民回复: “我 80 年代中期在日本生活过。我认识的日本人不喜欢黑人。白人/西班牙裔被称为“Gaijin”(外国人),而黑人被称为“Kokujin”(黑人)。 这话本不该是贬义,但我认识的日本人这么说的时候,确实有点贬义色彩。”
Show more
0
0
0
0
一男子通过 DNA 匹配,找到了自己 9000 年前古老的亲属。 英国英格兰西南部萨默塞特郡,通过把一具 9000 年前的遗骸与当地一位名叫阿德里安·塔吉特的男子进行基因匹配发现,他们的线粒体 DNA 揭示了一条跨越 300 代的完整的母系血统联系——这是历史上已证实的最长的直系血统。 这位 42 岁的历史老师被证实是“切达人”的直系母系后裔。 “切达人”是一具在切达峡谷洞穴中发现的 9000 年前的骸骨。 对这具骸骨上的一颗臼齿进行的 DNA 检测,明确地将他与塔吉特联系起来,确立了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家族联系。
Show more
0
0
0
0
一见长离误终身…#cosplay# #cos# #鸣潮# https://t.co/nv1KGegzrB 来自 @YouTube https://t.co/owA8sxPHnY
0
0
2
0
一度の湯浴み、ひとときの溺れ💛 https://t.co/vgT2k3z7HV
0
48
17.8K
1.5K
一觉醒来 $u 又新高了 赶紧给我嗷嗷叫! https://t.co/C6y7oKdB2s
0
71
92
17
一到暑假,实名羡慕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 https://t.co/TbuFN0zurg
中山大学毕业典礼,学生合唱粤语歌曲《纪念册》煽动全场~青春可永远不会散场! https://t.co/E5gaCL7Qin
0
3
97
5
一觉醒来,行情在睡梦中又跌了一波,不过好像看起来已经开始到位反弹了,大概应该是在杀杠杆吧。以太回调了一个区间。山寨甚至插针回调了两到三个区间。给刚刚热了两天的山寨季破了一盆冷水。 盘后财报特斯拉不及预期,谷歌好于预期,特斯拉盘后跌了5%,特斯拉通过马斯克间接跟币圈相关,可能也会影响行情。
Show more
0
0
3
0
一图看懂什么是「对冲」交易策略!长期稳定盈利! 对冲策略的“意义”在于去掉某种我们不想承担的风险!从而只保留我们想要的风险。 🚩什么是对冲? 对冲(Hedging)是一种风险管理策略,核心思想是通过采取相反或互补的行动,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损失。 简单来说,就是“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在追求收益的同时,给自己留条后路。生活中、投资中,对冲思维无处不在,既能让普通人稳住心态,也能让金融大佬睡个好觉。 🚩生活中的对冲智慧 对冲并不只是金融术语,生活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地用它来应对不确定性: 点奶茶怕太甜? 选半糖+微冰,甜腻感被清爽口感对冲,喝起来更舒服。 怕雨天堵车迟到? 提前出门+规划备选路线,天气和交通的不确定性被对冲,准时到达更有保障。 旅行怕行李丢? 贵重物品随身带,分散风险,丢了行李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这些日常小动作,都是对冲思维的体现:通过提前准备或分散风险,让生活更有安全感。 在投资领域,对冲是降低市场波动影响的利器。无论是股票还是加密货币(币圈),对冲策略都能帮助投资者在市场震荡时保护资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冲方式: 1. 股票市场的对冲 股票市场波动大,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让人又爱又怕。通过对冲,可以平衡风险: 资产配置多元化:投资组合中加入不同类型的资产,比如股票搭配债券。股票可能带来高收益,但波动大;债券收益较低但更稳定,两者结合能对冲市场下跌风险。 例:你持有科技股(如苹果、特斯拉),担心市场回调?可以配置一些防御型资产(如公用事业股票或国债),市场跌时它们通常更抗跌。 期权对冲:买入看跌期权(Put Option)来保护股票持仓。如果股价下跌,看跌期权价值上升,帮你抵消部分损失。 例:持有某公司股票,担心短期暴跌?买入该股票的看跌期权,相当于给投资买了个“保险”。 对冲基金策略:一些投资者通过做空(Short Selling)与做多(Long Position)结合,抵消市场方向性风险。 例:你看好某行业,但不确定某只股票表现,可以做多行业ETF,同时做空表现可能较弱的个股。 2. 币圈的对冲 加密货币市场波动更剧烈,24/7交易和缺乏监管让风险更高。对冲在币圈尤为重要: 稳定币对冲:将部分资金配置到稳定币(如USDT、USDC),对冲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例:持有比特币(BTC)但担心暴跌?将部分资金转成USDT,锁定价值,市场下跌时也能保住部分资产。 多空对冲:在加密货币衍生品市场(如期货或永续合约),同时持有看多(Long)和看空(Short)头寸,降低单一方向波动的风险。 例:你在现货市场持有以太坊(ETH),但担心短期回调?可以在期货市场开等量的空头头寸,价格下跌时空头盈利抵消现货损失。 跨平台套利:利用不同交易所的价格差进行套利交易,锁定无风险收益。 例:某交易所BTC价格略低,另一交易所略高,同时低买高卖,市场波动影响被对冲。 多元化投资:除了加密货币,还可以投资传统资产(如黄金、股票),降低币圈系统性风险。 例:币圈暴跌时,黄金往往因避险需求上涨,组合收益更稳定。 🚩那么对冲都有什么的优点与局限性呢? 优点: 降低风险:减少市场波动对资产的冲击,保护本金。 提升安全感:不论是生活还是投资,对冲让你更有底气面对不确定性。 灵活性:可以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情况调整对冲策略。 局限: 成本增加:期权、期货等对冲工具可能涉及手续费或溢价。 收益受限:对冲通常会牺牲部分潜在收益,比如多元化配置可能降低整体回报。 复杂性:币圈和股票的对冲策略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普通人可能需学习或咨询专业人士。 对冲就像给生活和投资加一层“缓冲垫”,让你在追求目标时不至于摔得太重。无论是点奶茶的半糖微冰,还是币圈的稳定币配置、股票的期权保险,对冲的本质都是通过分散风险、平衡收益,找到安全感与机会的甜蜜点。 🚩兄弟们,学会对冲思维,不仅能让你的投资更稳,还能让生活更从容!
Show more
0
3
13
2
一觉醒来 $BNB 竟然新高了,目前定投的四支 Token 中已经有两支新高了,第三支是 $ETH 先 还是 $SOL 先? https://t.co/SQyVDJb5Sg
0
0
0
0
一图看懂!全球持有BTC前10的上市公司一览 目前,特朗普媒体目前是第五大企业比特币持有者,拥有18,430个比特币。 BTC长周期看,除了涨已经没有其他方向了! #BTC#
Show more
0
1
6
0
一机两用!男子脑洞大开客厅卧室共用1台空调。 近日,山东。一男子高温天秀出“高端操作”,通过自己设计的装置,一台空调既可以给客厅制冷,还能为卧室降温。 白天客厅用,晚上卧室用,这小伙子真的是人才啊。 https://t.co/FJaU5zPKyB
Show more
0
2
4
0
一觉醒来麻了 😳 怎么干到40M了
0
1
1
0
一图看懂四大“以太坊微策略”现状 https://t.co/qvzaDI97qf
0
9
50
9
一图看懂:币圈轮动周期表 随着BTC突破新高12.3W 市场又一次开启了新的一轮的板块轮动。 ETH也突破了3800,sol也上涨190。 预示币圈的新一轮的轮动周期即将出现。 目前市场已经有将近57个币种的涨幅超过了BTC,并且BTC的占有率也跌到了60%。 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呢? 主流山寨币:$ADA、$XRP、$DOT 赛道热点币 Defi赛道热门:$UNI、$AAVE、$CAKE Layer2赛道:$ARB、$OP、$POL Meme赛道:$DOGE、$PEPE、$BONK RWA赛道:$XLM、$LINK、$HBAR AI赛道:$TAO、$NEAR 小盘潜力币:市值小于1亿美金,投机性很强。 兄弟们,觉得下一个启动的是什么代币呢?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Show more
一张图告诉你山寨季何时爆发!散户还有那些交易机会? 什么是山寨季,我的理解很简单 1、先突破去年3月价格高点。 2、再突破21年历史新高。 3、ETH突破4800 4、SOL突破300 不然不会有真正的山寨季。 资金流入BTC➩BTC 主导地位增加➩山寨被抽血➩山寨跌 资金流出 BTC➩BTC 的主导地位下降➩山寨吸储➩暴涨 🤖这也许是机会,如何选择标的? -只要项目还在运营的,代码库、社交媒体更新没断,TG、discord还有管理员、大概率有机构早已介入实现了控盘. -盈亏合适的,时机一到,7天甚至一天就能给你拉出三五倍,不出一个月就能将三四年的震荡蓄势,一次性给你喷发到位。山寨季爆发可以7天走完比特币2年的牛市进程。 🤖从情绪上来看,现在还是熊市的情绪。 现在各每个群友们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回本。比特币的价格虽然在持续创下新高,然而群友们钱包里的资产却在不断缩水。 真正处于牛市末尾的时早已失去了理智。他们不仅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投入市场,甚至还四处找亲朋好友借钱,贷款梭哈,不顾一切地涌入。买比特币的人会羡慕那些买山寨币的,在那种狂热氛围下,只要一卖出手中的币,就会立刻踏空,再也没有机会以卖出的价格买回来。庄家会利用各种消息、各种拉盘手段营造这种氛围,显然目前不具备牛末的状态。 🤖如何判断山寨季,必须知道的4 个指标 1️⃣山寨指数 追踪市场情绪是指向比特币还是山寨币,如果 top50 山寨币中有 75% 在过去 90 天表现优于比特币,那就是山寨季,否则就是比特季。 🔗https://t.co/axakmnDg77 2️⃣BTC 主导率(市值占比) 资金流入BTC➩BTC 主导地位增加➩山寨被抽血➩山寨跌 资金流出 BTC➩BTC 的主导地位下降➩山寨吸储➩暴涨 🔗https://t.co/H3wM15uakD 3️⃣TOTAL 2 TOTAL2 表示除 BTC 外的 top 125 山寨币的总市值,可以看资金流入山寨的情况。 🔗https://t.co/k1TvvpYNIX 4️⃣ETH/BTC汇率 从市场周期看,资金的流向一般是: BTC—ETH/SOL—主流山寨—次主流山寨—meme 大饼是信仰,以太是领导者,以太坊走强是山寨暴走的前提,当以太坊汇率走强,可以适当关注山寨币 牛市最怕的就是:贪婪、恐惧、盲目、从众 、随波逐流、追涨杀跌,因为是少数人赚钱的地方。 这轮山寨季只属于部分优质代表,不会和21年一样全面爆发了,建议大家挑选市值前50的。 如果你怕错过山寨季,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找一个性价比高的入场点位,并且设置好止损,至于能否还能能破历史新高,运气很重要。 那我们还有哪些交易机会👇👇 #BTCUSD# #ETH#
Show more
0
3
7
1
一看这个老板就不会是山东的 https://t.co/7ybBtwpHAp
0
10
47
7
一图看懂稳定币与数字货币的区别 1930 年,美国告诉全世界,不要持有黄金,黄金多不方便,持有美元就可以了,美元是绑定黄金的,每 35 美元一盎司,你们随时来取。 1970 年,美国告诉全世界,美元是美元,黄金是黄金。黄金兑美元大涨,你别说我还不起债,现在我的黄金储备就够还了。 2030 年,美国告诉全世界,不要持有美元,持有 “稳定币 *” 就可以了,美元多不方便,稳定币是绑定美元的,你们随时来兑换美元。 2070 年,美国告诉全世界,美元是美元,稳定币是稳定币,稳定币兑美元大涨,你别说我还不起美元债了,我的稳定币就够还了好伐。 一个个要债跟催命一样(笑) 这里面又有两个分支,如果未来几十年,美国重掌世界科技生产力,美元依然强势,那么 “稳定币” 就会大幅贬值,随后一脚揣进臭水沟,再把锅甩给懂王。 如果未来几十年,并不能遥遥领先,那么这个 “2070 年”,会更快的到来。 从良性的看,这也是一种财富分配方式,毕竟 2040 年的美国老登手里都是美元,而年轻人的工资发的可能是稳定币。 这玩意其实很好理解,爸爸(美元)把资产全灌给稳定币(儿子)然后把负债全揽到自己身上,爸爸去坐牢,儿子当大富豪,最后再来捞爸爸。中国人应该很熟这玩意了。 至于过程嘛,比如 2040 年,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必须由稳定币支付,企业所得税必须支付一定比例的稳定币,资本利得税 必须由稳定币支付,其实都不用这么复杂,只用在设计的过程中,让美元支付变得繁琐和冗余,这些优质资产就会渐渐偏向于持有稳定币,这就完成了美元到稳定币的资产传承。 当这些优质主体持有了大量的稳定币,自然就希望稳定币升值而美元贬值,到时就是一个群体性意愿。 这个世界的本质不就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吗? 这是一场游戏,所以快乐一点。
Show more
一图看懂美国众议院压倒性优势通过的三大加密货币法案,到底是干啥的? 其中,《GENIUS法案》将在联邦层面为锚定美元的稳定币明确发行和运营规则,号称能“加强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清晰法案》是一项市场结构改革法案,涉及对数字资产的监管权划分。 《反CBDC监控州法案》则是永久禁止美联储发行数字货币(CBDC)。 其实兄弟们回看历史上的金融创新多了,金融创新本身就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有时候带来巨大的经济热度,有时候则带来金融风险,大家也会发现一个博弈的路线, 就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此消彼长,而长期的判断标准主要是:金融本身存在的意义是服务实体经济,同时能更好的让民众参与经济投资并且从增长中获得分配,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且长期经得住检验,那么就是一个好的金融创新,有些金融创新刚开始很好,用着用着也会出现问题。 比如引起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之后就是查漏补缺,当然也付出了巨大的政府负债代价才走出来。 所谓的三大加密货币法案,本质上是监管法案,或者说是滞后于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法案,比如稳定币监管,数字资产监管权力划分,央行的数字货币发型限制等等, 对于金融创新来说,最怕的是监管,最喜欢的也是监管,只是针对的人不同,比如监管缺失可以带来巨大的资金池和旁氏创造的空间,疯狂生长之后再换个壳重新玩,依旧不缺少投资投机者,这个发生太多次了,就不多说了。 而金融创新最喜欢的也是监管,只有监管了,才能更好的在官方的规则下良性发展,监管本身也是一种背书,区别于鱼龙混杂的市场更加的规范。 稳定币法案和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法案比较好理解,就是为了规范金融创新,最值得关注的其实是第三个法案,也就是限制反央行数字货币监控国家法案,目的是为了限制央行(美联储)向公众发型数字货币,恰恰是为了给稳定币和其他数字资产提供生存的空间,之前讨论过很多次了,完全是两个东西,央行的数字货币是中心化的、失去实体的现金,是政府的背书,央行的负债,而稳定币等虚拟货币是去中心化的,信用背书构成比较复杂,为了后者发展而限制央行的权利,确实值得关注。 题外话,与我国的数字资产发展方式恰恰相反,我国是以央行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为主导,部分合规稳定币为补充,合规的稳定币现在看来主要是 “离岸人民币抵押型” 和 “港币抵押型” 的稳定币,大力推动的是央行的数字人民币,与美国的数字资产的发展模式恰恰相反。两种发展模式无关对错,因为是一个新的东西,有收益就有风险,前者注重收益,我国注重风险,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哪一种更好。 最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稳定币,尤其是国债抵押型的稳定币,如果全球结算体系占比增加,有利于美国金融霸权在新兴结算体系和经济全球化中延续,且政府的发债未来甚至可以不依赖赤字货币化,也就是央行购买国债,从而增加市场的美元供应,而现在稳定币也可以购买国债并且进入市场流通,美元和美债都是美国的信用,美债抵押型稳定币 ,是比较广义的持有霸权。 此外,还分割了美联储的地位,发行数字货币严格限制,以前美债的绝对重要地位让位美元,要被稳定币压制一些,总体是美联储地位弱化,美债抵押型稳定币增加的一个过程。 上面只是讲了基本情况,至于能不能巩固美元霸权带动美股币圈起飞,首先美国的信用是综合影响力的体现,稳定币只是一个金融工具,且能否更好的服务美国内部和全球贸易才是最终的评价标准,尤其是美国自己的制造业重塑进展,还是要观察的,金融创新这东西,不管设计的多美好,风险总是出现在预期不到的地方,监管落地后,先在现有金融监管下运行起来再说吧。
Show more
0
16
161
38
一巨鲸/机构应该在过去半小时里买入了价值 $5000 万的 ETH: 半小时前把 5000 万枚 USDT 转进币安,然后从币安提回了 13,462 枚 ETH,也就是说买入价格为 $3,714。 地址:https://t.co/dPilXYL4RF 本文由 #Bitget|#@Bitget_zh 赞助 https://t.co/lg2A17CvlZ
Show more
0
2
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