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L2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L2
L2 Blockchain Shibarium Halted For Over 4 Hours, $1.7 Million ETH Trapped https://t.co/N90LLZVxuC
0
0
31
58
主打RWA生态的L2,提供债券、房地产、大宗商品等全量化链上解决工具。所有资产可以通过Rwalayer桥接后进行Defi和Tradefi收益,整体估值3M。今年ONDO和OM打造了RWA神话,不知道这个项目是否能带来RWA新的解决方案。自行深入研究
Show more
Coin Terminal IDO #78# RWALayer - @RWALayer 🟠 RWALayer is a Layer-2 for RWA with 575,813+ users, enabling AI to drive RWA adoption on-chain. 🟠 RWALayer gives you access to AI tools and capabilities to bring your RWA tokenization project to life. 🟠 RWA has been the best utility sector this year, with tokens like ONDO and OM trading at multi-billion dollar FDVs. 🟠 RWALayer registrations will open tomorrow and will remain live for 1 day only.
Show more
0
1
1
0
其实搞Pos和L2之前就走简化路线,eth还有望和sol一战,硬是搞出一堆垃圾L2和RST,直接把整个币圈的方向都带歪了 不过我还是很感谢小v,没有他我们撸子们怎么撸op arb strk zk呢 虽然币圈方向歪了好几年,但很多人的人生却顺利了很多 所以我还是一直拿着不少eth 无论如何,期待make eth great again https://t.co/UfNZtQ4O1g
Show more
0
2
1
0
https://t.co/L2vusIa6Ya
0
5
1.7K
55
以太坊生态(L1/L2)周活跃超过1500万,近期开始有活跃起来的迹象。 https://t.co/woR56uwarb
0
1
5
1
🧐融合 L1 + L2 架构,一站式 AppChain 发链引擎丨 #Binance# Launchpool第68期项目 initia 全解析与价格预测—— 币安Launchpool 今天八点已经结束—— 将于2025年04月24日19:00(东八区时间)上市 Initia @initia ( $INIT ); 如果借贷的 $BNB 大家记得还一下,下面给下对于这个项目的研究和看法: 1️⃣@initia 是个什么项目—— 说实话,这是我最近看到 narrative 架构最完整的一条公链线。 🔹 自研L1 + Layer2 结构(Minitia); 🔹 Cosmos SDK + Celestia + Eigenlayer 思路打包一锅; 🔹 原生支持 Rollup-as-a-Service,能发链能发游戏还能发 infra; 🔹 全链间账户统一、资产互通,一套系统打包多条链的复杂性; Initia 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如果 AppChain 真要大规模落地,架构必须长什么样?” 他们的答案是: “Build AppChains like building mobile games” 从开发者视角出发,降低链的部署门槛,用 SDK 方式包装底层复杂性—— 你不再需要理解 Celestia、Cosmos、ZK,直接一个「Minitia」模版部署链就完了。 Narrative 上这项目踩了现在所有的热点: 模块化(Modular);AppChain(应用链);RaaS(Rollup as a Service);游戏化与 L2 并行计算;一键发链 + 账号抽象 + MEV 内生对抗; 不仅是“万链之链”的技术设定,Initia 更想成为“多链宇宙的 SDK 层”。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 AppChain 世界里的 “Unreal Engine”。 2️⃣ $INIT 代币经济相关数据: 总供应 10 亿枚,初始流通 14.88%,分配注重社区和生态激励,但需警惕空投和解锁抛压。 初始流通:115M,占总量11.5%; Launchpool 空投占比:3%, 3️⃣价格预估—— $INIT 的上线价格能到多少? 我们从几个维度推推看: 1)Launchpool 占比:3%,锁仓90天 Binance Launchpool 的项目一贯是 “小流通+情绪燃”,INIT 初期流通仅 11.5%,市场供给极度受限。 2) 估值锚点参考:Celestia、Dymension、Saga $TIA 上线时初始流通 15%,FDV 20亿美金,首日价格 $2.2; $DYM FDV 25亿,首日直接拉到 $6.5; 同样做 RaaS 的 Saga,目前 FDV 约 6~7亿,流通极低,波动剧烈; Initia narrative 更完整,结合 Cosmos 与 modular rollup,具备链间互通 + 游戏化创新,愿景更大,但初始市场认知度可能略弱于 TIA、DYM。 3)合理预期:FDV 5~10 亿区间较合理; 👉 若 FDV 为 10亿美金,初始流通 11.5%,即市值约 1.15亿, $INIT 初始上线合理估值 ≈ $1.0 但考虑情绪面高波动、空投量极低、Launchpool 释放节奏慢等多重加持,首日冲击 $1.5~2.0 是可以预期的区间,短期极限炒作可到 $2.5+。 4️⃣投资建议—— 短期策略: 参与币安 Launchpool(使用 BNB、FDUSD、USDC 质押)获取 INIT,成本低且风险较小。 TGE 后关注价格波动,若出现短期炒作高点(1-1.5 美元),可考虑部分获利了结。 警惕空投抛压,建议等待市场稳定后再建仓。 长期策略: 关注 Initia 主网的实际表现(如 TPS、DApp 数量、用户增长)。 跟踪解锁时间表,避免在 2026 年 4 月解锁前盲目持有。 如果相信 Initia 能成为 Layer 1 领域的领先项目,可在价格回调(0.5-0.7 美元)时分批建仓。 5️⃣最后总结: 这是一个 narrative 组合拳打满分、机制设计高度集成、但节奏上还未出圈的项目。 市场能不能接住这波 RaaS 热潮,就看 $INIT 能不能把“模块化公链”这个叙事讲出圈。
Show more
8点 #Binance# 开始 Launchpool—— 本期项目 @initia $INIT : $BNB 可以在理财区域,FDUSD 和 USDC 需要手动投入别忘了! https://t.co/Gh4rWXwvP8
0
0
0
0
Proof of Scale L2 Panel https://t.co/ejtuBkOXdW
0
0
1
1
Coinbase Rolls Out Decentralized L2 Network Base https://t.co/xJfxBUzNqB
0
0
7
49
✅OP @Optimism 联合其它几条L2链搞了个超级链活动,在L2链活跃的钱包可以领取积分,这可能跟下次OP空投相关,记得领: 1⃣打开官网:https://t.co/sIPYTYXJV1 2⃣链接 #OKX# 钱包 3⃣点击领取徽章 4⃣旁边第七季活动也可以参与拿积分 5⃣拿完积分顺便去把奖抽了,点击账户界面,左下角领取2张票 6⃣点击max所有票,然后点claim。 7⃣点击执行,签名,gas费都给省了,每周4次免费gas,完毕。
Show more
0
13
30
9
unichain这个数据无敌了,相当于其他L2的流动性被吸过来不少了。 https://t.co/ilJRng9P9c
0
1
0
0
一时间,不知道谁才是l2😅 https://t.co/F28kMOdCq1
0
1
2
0
今日咩🐸 https://t.co/l2JEz4pPry
0
5
81
3
以太坊的扩容讨论又陷入L1 vs L2的循环。那些号称要拯救以太坊的L1扩容方案,却对寄生L2持续吸血用户和开发者视而不见 - 这策略真的合理吗? Vitalik最近提出的协议变更方向值得关注,但要警惕过度复杂化。Uniswap利用Pectra升级优化用户体验是个好例子 - 最终还是要回归应用层价值。 核心问题很简单:可预测的低成本交易才能支撑真实应用。那些整天谈论TPS却无视费用波动的方案,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抽象目标罢了。 专注于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比同时折腾L1和L2要实际得多。
Show more
0
0
0
0
🧐 Metis Hyperion 测试网上线:从单一 L2 到模块化多链+AI 基石! 加密行业有个很奇怪的惯性:一旦你被贴上标签,哪怕几年没更新,市场对你的认知也不会主动刷新。 Metis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很多人还停留在它是“那个做OP Rollup的L2”的阶段,但事实上,它在酝酿更大的一盘棋。 昨天凌晨 Hyperion 测试网上线,是我近期看到少有的“主动进化式项目动作”:不是为了跟风AI贴热点,而是对整个生态架构的系统性重构。 主要在于 Hyperion 本身就不是一个“空壳式 AI 叙事链”,它是首个支持大型语言模型(LLM)原生链上执行的 Layer-2 协议,底层集成了由 LazAI(@LazAINetwork)构建、Alith(@0xalith)驱动的去中心化 AI 代理框架,使链上验证与链下计算协同效率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让 AI 在链上跑起来”。 我感觉它不只是一次升级,而是一次范式转移—— Metis 可能正在掀起一场生态革命: 彻底打破“Metis = 单一 Layer2”的旧认知:通过 Hyperion 测试网上线及 Metis SDK 的展示,全新定位呼之欲出:模块化多链基建 + AI 专用链领导者。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跃迁,更是对 METIS 代币价值逻辑的重构,以及对开发者与机构的全新号召。 这篇文章是我站在开发者/投资人双重视角,对 Metis 这次变阵做的结构性分析:从链的性能与定位,到 SDK 与代币机制,再到生态策略与行业格局。 1️⃣不再只是 L2—— 刚看到 Metis高性能链Hyperion测试网正式上线; 对于 Metis 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正在悄然完成从单一以太坊 Layer2 向模块化多链基建的转型。 在 Hyperion AI 专用链测试网启动后,Metis 不会满足于做一个孤立的 L2 网络,而是定位为支持多链协同的基础设施; 这意味着 Metis 将承担“万链互联”的基石角色,提供模块化拼装的链构建能力,把 AI 原生链纳入其版图。 Metis 这步棋看似在扩张自己的版图,本质上是在押注一个新范式:未来不会只有一个 Rollup,而是千链共舞的世界。 现在还没人能做这个“桥梁”,他们试图做第一个。 2️⃣Hyperion:AI 原生链的技术革命: 作为 Metis 推出的高性能 AI 专用链,Hyperion 测试网代表了链上人工智能的全新尝试。 它针对 AI、GameFi、DePIN、高频交易等场景做了专项优化,采用并行执行引擎、AI 定制的 MetisVM 虚拟机等突破性技术,实现近乎毫秒级的交易最终确定和超高吞吐量; 简单来说,Hyperion 是首个为“把 AI 完全搬上链”而生的网络, 让以前跑不动的链上 AI 推理、实时数据处理成为可能。 听起来像是“链上 AI 的终极梦”,但也是对现有“靠合约凑 AI 叙事”的一记重拳—— Metis 不只是给AI链换个包装,而是重新定义它的运行土壤。 3️⃣双链协同,优势互补: Metis 现在拥有Andromeda + Hyperion双链架构,各司其职又无缝协同。 Andromeda 作为原有的通用型 L2,强调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已实现完全去中心化的排序节点,适合 DeFi、企业级应用等常规场景; Hyperion 则主打高性能和 AI 原生能力,暂以中心化排序器起步(后续逐步去中心化),专注实时计算和复杂应用。两条链共享底层技术和METIS 经济体系,并通过 Metis SDK 实现跨链交互和资产流动的无缝衔接; 对于开发者,可以按需将不同模块部署在不同链上(比如 NFT 等资产类合约部署在 Andromeda,而高频AI计算逻辑跑在 Hyperion); 这种双链组合其实是给“不同需求”的开发者各找了落点:你要稳,要去中心化,用 Andromeda;你要快,要实时响应,用 Hyperion。 这个组合听起来不像是叠加,而更像是“分工明确的团队作战”。 4️⃣链如乐高,Metis SDK 降低造链门槛: 很多项目都喊模块化、喊 SDK,但 Metis 是少数真的把这事儿产品化的。 他们不只是造了一套链,而是把“造链”变成了产品。 对开发者来说,这差距不是技术,是门槛的生死线。 Metis SDK 赋予开发者前所未有的能力—— 它就像区块链世界的乐高套件,预置了高性能区块链网络所需的各种模块化组件,包括并行执行的共识机制、以太坊兼容层、AI 原生支持的 VM 和链上存储等; 通过“乐高式拼装”降低发链门槛,让任何团队都能快速构建定制化区块链。这不仅加速了多链生态的扩张,更为链上 AI 应用提供了高效、灵活的基础设施。Hyperion 的核心优势在于: 1)模块化架构:支持开发者按需组合链上组件,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 2)AI 性能优化:专为 AI 工作负载设计,提供高吞吐、低延迟的计算环境。 3)万链互联:通过跨链协议实现多链协同,奠定 Metis 作为“链上枢纽”的地位。 开发者借助 SDK 可以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快速搭建专属区块链,而无需从零开始攻克底层难题; 这极大降低了造链技术门槛,使得不同场景的定制链成为可能——无论是AI 计算网络、DePIN 实体基础设施网络,还是 GameFi 专用链,都可以基于 Metis SDK 搭建并接入 Metis 生态; 这种模块化多链架构意味着 Metis 未来可以孕育出多个“行业专用链”,形成类似乐高拼接的多链矩阵,共享安全和流动性; 对区块链行业而言,这是向可组合的链上世界迈出的一大步。 5️⃣METIS 代币价值逻辑重构: Tokenomics 一直是公链转型的死角:链上做了变革,但代币没跟上节奏。而这次 Metis 比较难得的是:它的代币机制没有掉队,甚至跑在了叙事前面。 在万链互联的生态中,METIS 不仅是 Gas 费和治理的媒介,更是跨链结算的核心资产。这种多维度需求叠加效应将显著提升 METIS 的市场需求: 可谓是一币在手,横跨双链身兼三职 : 首先,METIS 是双链通用 Gas,无论用户在 Andromeda 还是 Hyperion 交易,都会消耗 METIS; 其次,METIS 成为统一的价值承载,Hyperion 上 AI 密集型应用和 Andromeda 上常规应用的交易量都共同为代币赋能,形成一体化的经济体系; 第三,METIS 还通过质押和治理等机制提供跨链的结算和治理功能,在两个网络中无缝发挥作用,避免生态价值碎片化 。简单来说,Metis 正在将其代币深度嵌入网络运行和跨链交互层面,使其价值捕获能力与生态版图一起增长。 这对投资者而言,METIS 的价值逻辑正被重新塑造——从单链代币升级为“多链燃料 + 治理枢纽 + 价值桥梁”,其需求和应用边界都有望被大幅拓宽。 6️⃣开发者生态: HyperHack 引爆创意:Metis 深知,要让多链+AI生态繁荣,开发者是最关键的驱动力; 为此,他们在 Hyperion 上线之际推出了大型黑客松 HyperHack; 这个活动以 Hyperion 为舞台,先由创意方案征集(Ideathon)开始,再让入围团队在 Hyperion 测试网上动手构建原型。 本次黑客松设置了 20 万美元奖池,涵盖AI 原生应用、链上数据与 AI 流水线、Alith(链上 AI 代理)集成、实时 Web3 系统、基础设施工具、DeFi等多个赛道,并提供投资孵化和导师指导机会,激励开发者发挥创造力 。 黑客松看起来只是一个活动,但对 Metis 来说,这其实是吸引“下一波创新发生在 Hyperion 上”的信号弹。谁先吸引住开发者,谁就有未来生态话语权。 7️⃣战略展望:迈向多链未来: Hyperion 测试网上线只是序幕,Metis 的蓝图远不止双链这么简单。 官方的“ReGenesis”愿景提到,Andromeda 与 Hyperion 的模块化组合为未来更多专用链铺平了道路 。 就像 Hyperion 专为 AI 而生,未来可能还会有面向其他新兴领域的链在 Metis 生态中诞生—— 比如隐私计算、社交网络甚至更多我们尚未想到的场景。这种多链并存、各尽所长的架构,使 Metis 能快速适配技术演进,同时保持与以太坊主网的安全继承和统一的开发者体验 。 在一众“高 TPS Rollup”中,Metis 没选内卷路线,而是悄悄换了赛道。它可能不想再被叫 L2,而是未来的多链系统 integrator。 8️⃣结语与思考: Metis 这一步,看起来像是在模块化和 AI 上“押宝”,但本质上,是在赌一个更深层的命题: 未来区块链的规模化增长,究竟来自哪里? 是继续做一条更便宜的 L2?还是去承载那些传统链从未能有效支持的新需求,比如 AI 原生交互、链上实时计算、DePIN 网络自治等? Hyperion 就像是对这类场景的一次正面试探,也是对整个区块链技术堆栈“再组织”的一次尝试。 从单纯的以太坊扩容网络蜕变为多链并举的生态构建者。这背后体现了团队对行业未来的判断:下一波区块链增长点可能来自AI 等新兴应用与去中心化技术的深度结合。 当然,这一战略能否成功还有待时间检验:中心化排序器、AI 链赛道尚未跑出标杆应用、SDK 生态仍需培育,这些都是现实。 但对于一个不愿在 Rollup 平庸化洪流中被淹没的团队来说,这一步,值得被记录,也值得被押注。 如果说上一代 L2 比的是 TPS 和手续费,那下一代链的竞争,可能是对多链协同、场景定制和生态控制力的博弈。 Metis 这次的打法,像是一家试图摆脱 Layer2 中年危机的项目,决定不再“卷参数”,而是另起炉灶,去做一个多链 AI 世界的建筑师。 这对于区块链投资者和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和讨论的新故事: 模块化多链的未来已来,Metis 能否凭借 Hyperion 抢占先机? 拭目以待!
Show more
0
33
29
26
「每日抽象小视频」 继续抽象 https://t.co/l2xuJjELuQ
0
30
139
21
一些推测: 1、L2开发者和社区强烈反对 2、一些比V神可能更聪明的人反对 3、这些反对无效,王纯、神鱼、咕噜等许多巨鲸会支持 4、ETH提案通过,通过前争论激烈,大暴跌+黄金坑 5、ETH在熊市大跌,但升级推进 6、下轮牛市(比如28年)ETH升级成功,成为主角,开启ETH的下一个10年。 7、V神表示舒服了
Show more
V神提出十年来最大升级方案,若成功: 1、ETH主网速度提升100x,费用降千倍以上 2、L2价值变低,尤其是通用链 3、正面对决SOL、SUI等高速链 4、在去中心化优势、生态积累等方面的优势*速度的翅膀 失败可能性: 1、社区反对、分裂,开发者离开。 2、出现安全漏洞,导致ETH加速死亡 你还爱v神吗?
Show more
0
26
83
15
以太坊主网留下的一大堆历史破包袱只能靠L2们自己缝缝补补解决了,除去最被常提起的流动性割裂,还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是以太坊主网最终有效性需要耗费15分钟,从而导致L2上产生的交易在主网上的打包延迟性更强,关于最终有效性可以看我两年前的一条推文已经讲得很详细了https://t.co/Ps8YZKyegF,由索尼推出的L2 Soneium今天也公布了自救计划,联合Astar Network、AltLayer和EigenLayer一起开发了Soneium生态自己的快速最终层。 @soneium本身是用的OP Stack开发的,定位于承接索尼整个集团的Web3业务,因为索尼强大的娱乐和游戏产业,Soneium也被寄托于挺起以太坊应用匮乏的脊梁,但是如上文中所说长达15分钟的交易最终确认使得需要高频链上交易的应用根本跑不起来,现在跑起来的全部都是单机模式,即本质上其实都没有上链成功完成确认。 Soneium采用的是AltLayer 的 MACH + EigenLayer 的 AVS架构将交易确认时间压缩到10秒内,整体思路其实和现在Based Rollup的预确认比较像。 但里面值得注意的是好像Soneium把$ASTR作为了其整个生态里的“治理代币”的感觉,Soneium本身不单独发币,但是作为L2目前除了ETH全部以$ASTR作为质押资产,Soneium官方和ASTR互动的频率也极其的高,Astar国库直接分配了1亿枚Token给了Soneium用于激励其生态用户,感觉像是Soneium自己要借壳Astar,毕竟Soneium和Astar都是日本人的项目,而且Astar已经把所有交易所都上全了
Show more
最近市场太好忙着赚钱好久没有静下心研究东西了😂最近因为价格的原因对于以太坊不满的声音很多,但相信我请认真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释怀。 今天Vitalik关于质押的文章给LSD赛道又主力了一把,不过一如既往写的很学术派晦涩,简单解读一下不一定准确,全文依然在探讨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在保证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质押门槛(资金+技术)让更多的solo staker产生,甚至有没有可能人人都可以去运营一个节点,不要再把自己作为验证者的权力交给质押池,核心宗旨就是去质押持化,虽然剑指Lido,但市场不管这么多反正Vitalik讲了质押的文章那Lido就得给我涨。 这里面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存在大量节点,每个时隙如何处理大量签名的负载问题,在POW里出块的时间由挖矿难度决定,而在POS里速度是固定的,以太坊是12 秒出块,即一个时隙,原因是对去中心化和最终确定时间之间的平衡,更短的时间意味着要求节点性能更强大,从而导致节点门槛增高降低了去中心化,而更长的时间则导致网络性能降低,经过大量基准测算认为12秒是比较好平衡两者的数字。 而并不意味着出了块后就完全安全了,还要达到最终确定性,即在不销毁所有质押 ETH 至少 1/3 的情况下,无法更改或撤消最终确定的区块。 在每个时隙中会随机选择一个验证者作为区块提议者。该验证者负责创建一个新块并将其发送到网络上的其他节点。 除12秒的时隙外还有个概念叫epoch纪元,32个时隙为一个纪元即6.4分钟,每个纪元开始时整个验证者集会被分为 32 个委员会,所以每个时隙有一个委员会投票用于确定所提议区块的有效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质押进出排队是以epoch为单位的。 在接下来的 32 个时隙中,​​每个委员会将对其相应时隙中提议的区块进行投票,经过两个纪元后,每个区块都被整个验证者集投票两次,这样该区块就真正达到了最终有效性,永久被写入链中,所以最终有效性大约在15分钟。 所以以太坊一直在追求如何能够实现单时隙最终性(SSF),即出一个块就确定一个块的最终有效性,这样虽然对于网络的性能将会极大提高,但同样会极大的增加单个时隙的签名数量,以太坊有5亿用户的话,10%质押就意味着每个时隙要产生1亿个签名(最终有效性要进行2次签名),这就要求每个节点的性能要求非常强,但如此高的门槛又必然无法实现去中心化更多节点参与,操,可真难啊。 现在每个时隙已经有28000个签名了,Vitalik认为当达到SSF后每个时隙签名还要再压缩到8192个签名(下文会讲为什么选择这个数字)才能有效缓解网络和节点负担,实现在人人都可以做验证者的前提下还可以增加网络安全性和性能。 如何实现呢?Vitalik提了三种方案。 一是all in 去中心化质押池,直接将最低质押金额提到4096个,验证者总数也限制为4096个,让大家都别自己运营节点了,这非常激进,不可取。 二是搞双层质押,之前vitalik的文章中其实写过这个思路,有点轻节点和全节点的感觉,上层的轻层没有质押最低金额限制人人可以参与,下层的重层要求质押4096ETH的参与最终确定性,但也不够完美,毕竟分成了两层不够平等。 三则是轮流参与,对于每个时隙选择4096个活跃的验证器进行签名,签署2次则为8192个,这个方式相对比较合理但难度在于会使得共识层协议更加复杂,但优点是保留了solo staker,甚至可以将质押门槛降低到1ETH。 以上就是Vitalik这篇文章的解读,其实想想作为散户我们觉得以太坊不作为Vitalik不拉币价,但是站到Vitalik到角度每天躲在自己的小房间拿着草稿纸计算怎么样能够让以太坊更加去中心化和安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打造成真正的世界计算机。
Show more
0
2
4
0
Coinbase Announces Ethereum Bridge And NFT Functionality For L2 Base https://t.co/dTwpgOeD8e
0
2
10
57
链上比较有想象力的东西,可能是Robinhood未来推出L2,把全站的股票都映射到链上,支持链上链下流动性的打通.
0
0
4
0
GOAT Network:Babylon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BTC L2 都是垃圾 今天GOAT Network 的贡献者 @kevinliub 发了一篇《BTCFi 真的死了吗?》的文章,大致意思是以 Babylon 为首的 BTCFi 和BTC L2项目发币后都拉了一坨大的,核心原因是收益靠自身或第三方代币补贴,缺乏原生BTC收益支撑(主要靠发币补贴收益)。 大多数BTC L2的“分红盘”逻辑是用户质押BTC等资产,付出资金安全和流动性成本换取收益。但当收益无法覆盖成本,项目要么停止分红(如 @babylonlabs_io 对用户几乎一毛不拔的空投),要么直接摆烂跑路(如“镰刀之王”Merlin)。这些项目本质上靠收割第三方代币,毫无可持续性。 @GOATRollup 提出的方案:基于原生BTC安全性,采用ZK Rollup构建高效L2。L2经济活动产生的收益(如Gas费)部分返还给BTC持有者,作为其提供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回报,或能打破这个现状。
Show more
0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