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RWA,将构成新周期,新金融创新的锚点,凡是以无国界、低成本、可编程特性构建的新支付和金融体系,都需要及其重视。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RWA,将构成新周期,新金融创新的锚点,凡是以无国界、低成本、可编程特性构建的新支付和金融体系,都需要及其重视。
这篇 #A16Z# 关于稳定币的文章,真的十分精彩。以前我们在Space 分享过,美元稳定币是 #RWA# 以及 #DEFI# 构建的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了这么多年,目前交易额已经超越了Visa,真的是里程碑的发展。 稳定币+ #PAYFI#+#RWA,将构成新周期,新金融创新的锚点,凡是以无国界、低成本、可编程特性构建的新支付和金融体系,都需要及其重视。# 随着Stripe等支付巨头加入,采用曲线将会快速上升,其中在跨境汇款、跨境工资发放、企业资金管理等场景,具备大量创新点,值得留意这些新型Web3项目!🧐
Show more
0
11
103
27
《Gaib:错过英伟达股票?这次你可以直接买它的“链上GPU股票”》 一句话总结:极度看好GAIB ,可能是未来的链上“算力淘宝”。(非广) __________________ 一、一句话讲清楚Gaib是做什么的 GAIB(GPU-AI-Blockchain Infrastructure),用项目官方白皮书表达,就是全球首个专注于将GPU算力资产转化为可交易金融工具的经济协议,通过区块链释放万亿美元规模的AI计算市场价值。 其核心创新在于构建“AI合成美元AID”,一种由实体GPU资产现金流支撑的收益型稳定币,并围绕AID建立完整的DeFi生态,连接链下算力资源与链上流动性。 用一句话通俗表达其商业模式:用户用USDC铸造AID,然后投资GPU,AI企业用这些GPU干活产生现金流,GAIB定期分红,用户持有sAID即可享受这份收益,还能拿去参与其他DeFi赚钱。 _________________ 二、这个事情为什么可行?能赚钱吗? 在AI时代,GPU无疑是最核心的“硬通货”。据不完全统计,到2025年,全球科技巨头在GPU算力上的总投入将超过3000亿美元。以英伟达H100/GB200为例,单颗芯片价格接近3-5万美元,建设一个具备AI训练能力的数据中心,动辄需要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投入。因此也诞生了以下问题以及Gaib的解法。 1、需求端:AI爆发叠加“供需不对称” 目前的大模型训练市场几乎由少数科技巨头垄断,GPU资源集中在OpenAI、Google、Meta等超大机构手中。但进入2024下半年年以后,我们看到AI应用出现百花齐放的趋势,尤其是在推理端和AI Agent垂直场景。这些创新型项目虽不需要自建数百亿级别的数据中心,但同样需要大量高性能GPU资源。 问题在于:传统数据中心或云服务商无法灵活响应这些中小需求,导致算力市场出现严重的结构性错配——资源集中而需求分散,供需极度非对称,需求远大于供给。 2、金融侧:传统融资路径不支持“算力资产” 理论上,这些高价值GPU集群完全可以作为融资资产。但在现实中,GPU并不被传统银行视为“可抵押标准资产”,也难以被切分或标准化,导致传统金融系统几乎无法覆盖算力融资需求。 目前传统市场已有一些算力租赁平台,试图解决这一痛点,但普遍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无法拆分所有权,融资流动性差; 二是无标准化机制,收益结构不透明,参与门槛高。 3、Gaib的解法:链上“算力金融市场 + 算力稳定币” Gaib 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是单纯做算力租赁,而是在链上创建一个高效流动的算力金融市场 1)将企业级GPU的未来收益进行代币化,实现拆分交易; 2)构建由真实GPU资产现金流支持的收益型稳定币AID,可用于质押、借贷、组合收益策略; 3)利用DeFi生态,让这些资产在全球范围内高效融资、自由流通。 这一机制的核心价值有三点: 1)对GPU提供方,为GPU持有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融资渠道; 2)对参与用户,为DeFi用户提供了安全、真实、收益可见的新型资产; 3)对开发者,为中小开发者打开了公平参与底层基础设施的通道。 换句话说,Gaib 把“算力”变成了可组合、可配置的金融资产,真正实现了算力的资本化。 我们如果说英伟达是AI时代做“卖铲子”的王者,那么Gaib想做的就是在英伟达的铲子帝国上再建一座“铲子银行/铲子交易所”,把实体铲子变成可交易的“算力股票”。 __________________ 三、Gaib具体怎么帮你赚钱?玩法拆解 1、 链下资产端:三类模式下的GPU融资资产包 GAIB通过与全球顶级云/数据中心合作,围绕GPU部署构建三类协议交易结构: 上述所有交易均由实体GPU作为超额抵押,设置破产隔离结构,一旦违约可清算或转由战略合作方继续托管运营。 2、链上架构:AID稳定币体系 GAIB将GPU融资交易组合代币化,发行 AID(AI Dollar),一种由链下收益资产支持的稳定币: 1)AID:并非普通稳定币,它不仅对标美元价值,还代表真实GPU收益权; 2)sAID:用户质押AID获得的收益型凭证,可自动积累收益; 3)底层收益来自:GPU交易包的现金流+国债储备,构成支持系统; 4)机制设计:AID铸造与销毁机制,保证其与真实资产价值锚定; 5)退出机制:白名单用户可1:1赎回,普通用户可通过AMM池换回稳定币。 此外,sAID还可以还可以参与借贷、流动性挖矿、收益衍生品各类Defi玩法(已经与主流的dex - Curve, AEVO, Uniswap; Pendle等打通),相当于直接从GPU底层资产到链上Defi全线打通。 单纯从收益角度,底层收益+Defi收益+积分收益等,即便以最基础的债权模式,最高收益可能也会到40%往上。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参与机会分析?风险在哪里?项目如何规避? 2025年初,项目与去中心化GPU平台Aethir展开试点,10分钟内完成10万美元代币化融资试点,证明市场需求强劲;所募资金用于支持实体GPU集群,投资者已开始获取回报。 这标志着GAIB“GPU资产代币化”的模式已经跑通,具备了复制和规模化的基础。 从项目角度,传统RWA产品多以国债代币化切入,年化收益基本在4%-5%;GAIB项目底层的基础收益高达10%以上,从融资期限覆盖从3个月-3年,但从现实角度说来,由于GPU需求旺盛,一般融资期限会更短,周转速度更快。 从风险角度,主要存在底层资产的信用风险、AID的流动性风险等。最关键的还是底层资产的信用风险。GAIB 及其平台上的其他合作承销商会遵循完善的信用分析要求,并在有需要情况下与第三方审计机构合作。 每笔贷款均由实体GPU及其相关服务合同提供超额抵押。此外,这些GPU数据也会实时在去中心化网络显现。 如果发生违约,承销商有权清算 GPU以保护投资者,或通过战略数据中心合作伙伴继续托管和管理 GPU,确保持续创收。至少从机制上尽量规避最底层资产发生风险。 在具体参与上,如果是白名单用户(通过kyc用户),可以直接可1:1 USDC铸造AID参与项目并叠加Defi收益。 如果是非白名单则可以直接通过流动性池兑换AID。目前也可以加入项目的AID候补名单,正在排队中,对与LP,项目会有Points / Token 来激励,也会联合Dex联合激励。 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和展望:价值远不止一个收益型稳定币 GAIB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收益型稳定币”项目,它正在以DeFi的方式重构AI时代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 去年底,GAIB完成由 Hack VC 领投的500万美元 Pre-Seed 融资,参投方还包括 Animoca、Aethir、Near 基金会等知名机构。 从投资方阵容来看,不难发现 GAIB 正站在风口浪尖上。特别是 Hack VC,作为押中多个顶级项目的机构,它的背书本身就是市场趋势的风向标。 值得一提的是,从团队阵容来讲,项目Co-Founder Alex Yeh自身也是Realtek (全球七大芯片公司之一,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以及旗下云公司GMI Cloud更是英伟达的合作伙伴,创始人的这些资源和对产业的理解能力是确保这个项目能够良性运转和成功的重要前提。 GAIB 所推动的并不是某个“高收益产品”或者“稳定币协议”,而是一个全新的范式: 它连接了AI的基础设施和全球资金池,以GPU现金流作为锚定资产,将沉睡在数据中心里的“死资产”转化为可交易、可组合、可流动的金融资产。 它通过AID这种新型“收益型美元”,让任何人都可以参与AI算力市场——不用懂AI、不用买芯片、也不用部署节点,每天“链上收租”即可。 它正在为AI基础设施提供一个无需许可、全球化、公开透明的融资通道,让投资者与算力供给者直接对接,不再依赖中介或中心化主导的资源分配。 未来,如果AID能够真正成为AI时代的“货币”——像美元之于工业时代那样,承担流通、结算与定价的功能,那它所撬动的就不只是一个DeFi子赛道,而是AI经济的金融中枢。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比喻:GAIB 就像是链上的“算力淘宝”——AI公司来“开店”(抵押显卡融资),投资者来“购物”(买入算力现金流资产),平台负责撮合与交易清算。 这种模式的想象空间,将远远超越一个“收益稳定币”的故事,而是走向AI金融新范式的基础设施级角色。
Show more
0
0
0
0
👉分享投机实验室发布@LabSpeculation,介绍了币圈交易员川沐的交易策略与交易体系。 川沐用 35 天将 1 万美金账户做到 100 多万美金,后又在 14 天让新的 1 万美金账户增值 200 万人民币,加起来 50 天赚了约 1000 万人民币,这一成绩使其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比如实盘不公开、被质疑是返佣账户和 P 收益图,以及被指杀跟单、瞬开瞬平吃粉丝流动性等。对此川沐回应称自己确实吃流动性,但只针对跟他单的机器人,普通散户一般不会第一时间跟到单。 以下是关于其交易策略和交易体系的详细介绍: 交易策略批量百币空策略:该策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市场情绪和趋势要偏空。具体操作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把除了比特币之外的大市值币种,从上到下进行做空操作。这里的市值截止到两亿,因为低于两亿市值的币种暴力插针现象严重,且流动性枯竭,而市值大的币种缩水相对稳定。同时,谨慎起见,还可以规避 DEX、RWA、稳定币、借贷这几种类型的币种,因为可能存在盈利的山寨币,还有与马斯克或者奥特曼相关的 AI 代币,以及比特币和以太坊这种有 ETF 资金购买的币也不纳入做空范围,剩下的符合条件的币种则 “照单全收”。 该策略的优势在于通过分散做空降低风险。做空一个山寨币可能会因被针对或遭遇黑天鹅事件而受损,但按照市值从高到低做空几十上百个币,即使某个币出现插针或者大幅上涨几倍的情况,对整个仓位的影响也不大。平均金额开的空单数量越多,单个币爆拉带来的系统风险就越低,例如开一个币涨 10% 就亏 10%,开 10 个币,其中一个涨 10%,整体就只亏 1%,要是开 100 个币,其中一个哪怕涨 100% 也只亏 1%。而且单个币的空单金额可以设置得小一些,操作实践难度很低,甚至不用盯盘,因为几十上百个空单根本无法一一盯盘,这样也就不会因为某一个币的暴涨暴跌而影响情绪。 以川沐为例,当他的账户达到 35 万美金的时候,总共空了一百零二个币。当时他的操作是,10 亿市值以上的每个空了两万,2 到 10 亿的每个空了 1 万,1 到 2 亿的每个空了 5000。不过这堆订单最后一键全平,出现了亏损,但方向是正确的,如果当时仓位放小一点,就不会那么快触及止损,最后盈利的幅度还会很可观。关于止损止盈的设置,可以是涨 40% 止损,跌 50% 止盈,即盈亏比要在一比一以上。平仓方式既可以直接看账户整体的盈亏一键全平,也可以像收菜一样,单个币涨到目标价位就止盈,跌到目标价位就止损。 十字剪刀差策略:原理是持续爆拉的山寨币在爆拉之前,庄家的持仓方向肯定是多单,并且会跟随价格同步增加。尤其是当持仓量比市值还要高的币种,合约持仓量占市值的比例高,就说明多空的对手盘充足,合约持仓量越高甚至超过市值,就表明庄家越强,筹码也越足,那么它就有很强的拉盘动力。在拉盘的过程中,合约持仓的名义价值也会跟持仓量保持一致持续贴合增长。 当庄家准备结束操盘的时候,会先走掉自己建立的多头仓位,并转换成空头仓位。在这个过程中,合约持仓的图上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显眼的特征,即价格还在上涨的时候,合约持仓的名义价值突然与持仓量分离,出现开口空洞。这时候就是庄家通过拉盘或者托盘平多,在卖出多头仓位然后建立空单。由于这个节点庄家的操作会明显大额影响到持仓量的多少,而价格的上升或者托盘会显示为名义价值可能一直在增长或者脱离了贴合的曲线,当出现持仓量在跌,名义价值在涨的情况时,大概率就是庄家手里的单子在换方向。比如当时的 OM 币,在 3 月 26 日出现十字剪刀差信号的时候,价格还在 6.5 以上,等 4 月 13 日直接就跌到了 0.37 左右,如果能把握这波行情,哪怕只开了 1000 美金的空单,收益也非常可观。Auction/Alch 这两个币也可以用来验证这个策略的有效性。 构建交易体系要点明确细分领域:首先要找到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这包括现货、ETF、杠杆期货、期现套利、理财产品借贷和现货搭配套利,或者利用链上工具做夹子、费率套利等多种类型。只要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一直可以赚到钱或者赚钱的概率大于 50%,都值得总结成策略去反复使用。以现货交易为例,又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情绪,每种玩法对应的策略也不一样,比如易冲动没耐心的人,可能就适合持仓几天的短周期情绪操作。 具像化交易条件:确定好最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后,就需要开始具像化自己的买入卖出条件、止损条件,以及每次操作的资金配比。在确定使用策略之前,最好能通过编写量化工具爬历史数据,去回测一下自己策略的收益率,看看能不能真正保证自己的策略能执行且可盈利,然后再根据行情的变化去修正策略。 辅助要素:安全的交易场所:选择如币安、欧易这样相对知名的交易平台,或者使用链上钱包。如果选择在非常冷门的交易所执行策略,就要做好可能损失全部资金的准备,因为收益必须要和自己面临的损失成正比,否则可能出现钱赚到了但交易所跑路,或者链上 Defi 项目跑路的情况。 监测工具:针对策略的需求编写相应的监测工具,或者使用现成的通用监测工具,并且最好能够将监测信息即时发到微信或者 TG(Telegram)上,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信息接收:要做到充分、全面、及时的信息接收。可以对相对有价值的推特进行监测,加入有价值的社群,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非常多即时事件的群,社群的层次和活跃度越高越好,这样更容易发现行业最新的动态或者创新。例如 Brc20,如果信息比较广的人可能在三月十号左右就能知道有比特币铭文这个事。此外,一些财经软件如金色财经,其中的一些数据信息和经济数据预告也有一定的价值。 学习:书只能作为借鉴,因为真正赚钱的东西往往不会写在书里,投资类的知识更多是在金融市场中用钱堆出来的。可以向自己或者通过交易起家的币圈高手学习,他们每个人发财的门道都不太一样,甚至很多人亏钱的经验也非常值得学习。如果能把币圈五花八门的亏钱方式都避开,那赚钱概率肯定在 50% 以上,活到下一个牛市的概率在 99% 以上。 原则:要有原则,知道在这个市场里什么事情不能做。多看看别人是怎么亏完的,多听听他们的故事,分析总结他们亏损的原因,然后定下自己的原则,之后要时刻保持敬畏,不能越界。 心态:心态高于技术高于策略,要看淡盈亏,及时止损。亏损时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符合条件追高的时候也要有一击命中的信心,不要去追求每次交易都盈利,这样很容易在判断失误的时候造成巨大的亏损。尽量不要玩合约,因为合约最恐怖的风险就是不认错扛单加保证金,梭哈扛单最终都会血本无归,这样的例子在币圈屡见不鲜。 最后强调交易的核心是人,盈利与否取决于人本身,所以要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性格弱点和优势,全面分析了解后才会明白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策略,以及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交易。 https://t.co/XRRcHL2UKJ
Show more
0
16
15
1
在刚刚结束的 TOKEN2049 Dubai 上,Aethir 用一场高密度的全球活动,稳稳打出了一张“去中心化 GPU 金融网络”的王牌。 过去大家可能只把 Aethir 当成一个 GPU 分发平台,但从这次活动透露出的信息看,它正在构建一整套面向 AI、Web3、RWA 的 GPUfi × RWAI 金融基础设施网络。 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这次发布透露出的几个核心变化: 1️⃣ 全球部署能力落地 Aethir 已经连接了 42.5 万台 GPU 容器,真正做到了“全球算力去中心化”,并开始支撑 AI、游戏、RWA 等多个赛道的应用需求。这个规模在整个 DePIN 领域也算是顶级级别。 2️⃣ 不止是算力,更是金融架构 这次 TGE 一周年不只是庆祝,而是正式开启了“GPU × 金融化”的新周期。Checker 节点的第一轮质押即将解锁,同时新一轮三倍激励机制上线,为 RWAI 的价值捕获与资产挂钩收益模型打好基础。 3️⃣ 生态扩展+品牌共建 在 TOKEN2049 的活动现场,Aethir 与包括 Solana、Polygon、EigenLayer、https://t.co/ymOX8C4nKG、Aya、iExec、IoTeX 在内的一线 AI 与基础设施团队进行多场 panel 讨论,展示了强大的行业共识与全球合力。 4️⃣ 聚焦亚洲,联动华语区 Aethir CSO 明确表示:APAC(亚太)将是 DePIN 最具潜力的爆发地。这也意味着中文社区的参与将直接影响未来 GPUfi 叙事的热度与资源倾斜。 想参与的朋友,这里是中文社区入口:https://t.co/31cia93rha 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活动和节点动态。 从这波多维联动可以看出,Aethir 不再是“资源提供方”,而是正在把“算力 × 金融 × 叙事”串联起来,试图构建一个真实可跑通的去中心化 AI 金融网络。 这个领域才刚刚开始,越早布局越早吃肉!
Show more
Aethir Celebrates 1-Year TGE with Triple Rewards We're excited to mark the 1-year anniversary of Aethir's Token Generation Event (TGE) on June 12, 2024, and the launch of our Staking Season 2 airdrop. To celebrate, we're tripling the rewards in both AI + Gaming pools for 10 weeks, starting now 🎉
Show more
0
1
2
0
✍️Web3 内容创作者生存指南 —— 看懂 KOL 的新玩法与市场真相 上文说到了如今 KOL 的现状,近期,在交流和学习中又受到一些朋友的启发,还是有必要扩展一下相关看法🤔 🌟KOL 业务的核心模式拆解: 1️⃣直连平台,跳过中间商 ▫️现在好的 KOL 都可以像「外卖骑手」一样直接接单,在明面上,合理利用新兴的数据平台展示自己的真实影响力,如今年基于 AI 算法的数据平台 @KaitoAI 等 ▫️举个🌰: 项目方可以像在第三方平台点外卖一样,在数据平台筛选出「好评率 95% + 配送范围匹配」的 KOL,直接找到 KOL 下单,等“骑手”送餐至社区和用户 2️⃣观察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 KOL 正在用图片/视频等更有门槛的创作手段筑起自己更强大的护城河,做差异化竞争 当 AI 已经能在 10 秒钟生成 100+ 篇内容差不多的仿制文章时(这两天刚试用了 @Leoninweb3 开发的 @KoegenAI,人麻了😂),会画漫画、作图、剪辑鬼畜、帅哥美女出镜视频的 KOL 注定将会更吃香,且也能相对更轻松地从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列举一些典型代表吧,其中有赛道的开山鼻祖,也有近期新晋发力的半新人 KOL,排名不分先后也不代表实力,仅提供参考,另外因个人精力实在有限,只能覆盖到一些平时交互比较多的此类赛道 KOL,如有遗漏还请诸位在👇评论区推荐补充🫡 🔸图文制作翘楚: @DtDt666 @facai988 @anymose96 @0xBeyondLee 🔸真人出镜: @gokunocool @BlockBonnieC @JYdmnLFG @Cna521 @Renee7eth @EvanCrypto17 @nihaovand 🔸虚拟人物出镜: @blockphd7 @Yukirabbit_brc 3️⃣深耕属于自己的赛道,拒绝跟风 ▫️聪明的 KOL 已经开始「种树」,而不是重复「摘果子」了: ▪️专注研究 1-2 个领域(比如 GameFi 或 RWA 等细分领域,把自己打造成垂类专家) ▪️持续输出,以长周期沉淀内容(通常需要 6 个月以上),积累一批忠实粉丝 ▫️而追逐热点的 KOL,最后可能就像春运抢票,永远在排队,但永远也赶不上热乎的 4️⃣人机合体,效率翻倍 ▫️顶级 KOL = 想法 + 框架构思 + AI 手速: ▪️利用 AI 查数据、做图表、写初稿、甚至作图(如果你会的话😂手动 @wang_xiaolou) ▪️人负责加梗、埋彩蛋、立人设,搞情绪,做 AI 做不了的事 ▫️实测:用 AI 工具可以节省 80% 以上的查阅资料时间 5️⃣反向操作,别装,越真实会越吸粉,用户粘性更强 ▫️当所有人都在装砖家时,「说人话」反而会成为独特的优势: ▪️比如分享真实踩坑经历(没必要当永赚博主,除非你想收割,那跳过当我没说) ▪️用生活化的例子加以比喻,以解释项目白皮书里的复杂概念和看不懂的技术名词 👀市场的真相 —— 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强者恒强,马太效应加剧,愈演愈烈: ▫️头部 KOL 报价越来越高且商单不断;底部 KOL 无人问津(头部吃肉,腰部喝汤,底部出清) ▫️新人若想突围,除非有「绝活儿」傍身 除去上面说过的走差异化赛道之外,只能是自己本身就具备现象级的硬核逻辑、叙事解析能力 如 @thecryptoskanda @ZKSgu @CyberPhilos @off_thetarget 等 或是有日以继夜的高强度持续化输出能力,且能够把枯燥的信息整理、分析项目无感融入日常生活,做到日更是基础操作,更有甚者可以一日三四更🥲 此项一般人都需要消耗极大的心力,能一直坚持的一般都非常人,以持续分享撸毛教程和投研狠人居多 如 @wenxue600 @Alvin0617 @softlipa1018 @blockTVBee @Crypto_He @ZF_lab @one_snowball @Cryptowushi @Airdrop_Guard @wang_xiaolou 等 再有就是自成一派,有最终极的链上可视化战绩证明,实盘不会说谎,这是区块链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如今各个版本的链上皇太多了,且本人实在不擅长交易盯盘,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出来,就先不圈了,几个大车头各位 p 将军应该也耳熟能详了 🟧数据造假成灾: ▫️10w+ 粉 KOL 实际活跃粉丝可能还不到 1,000 ▫️避坑 tips:看推文的互动质量(有10 条的走心评论绝对大于 100+ 个赞) 🟧AI 的双刃剑: ▫️好工具:能帮 KOL 一小时内搞定三天的工作量 ▫️坏影响:内容质量无法保障,劣质内容泛滥,让用户越来越难信任 🧐最近有一些新玩儿法和变化值得关注 🔸KOL 社区化 🍊随着 @sign 的大获成功,火爆的社区崛起带动了若干伴随项目成长的团队、社区成员,使得社区型 KOL 这一含义有了更精准的定位,典型如 @0xzoe_im @lj_xbt @tailai99 @yellen_2k 等,不胜列举🧡 🔸数据简历上链 随着诸多功能型工具的普及,KOL 的历史项目推广也将变成链上凭证,合作方可查「真实战绩」 @DeFiTeddy2020 主导 @biteyecn 开发的硬核工具 @cryptohunt_ai 等,让数据真实性无所遁形 🔸DAO 形式创作者“工会”的兴起 ▫️以 @yueya_eth 为核心主导的「Flywheel 医学奇迹飞轮集团」,集结了一众 Top KOL,旨在鼓励「真正的奇迹,不是你发了一条爆款,而是你开始思考、表达,并坚持下去」 以@NFTCPS 鸟哥发起的「蓝鸟会」,给更多的中小创作者提供了坚实的社交土壤,社区功能分类之细叹为观止 🔅几点给普通用户的实用建议 🔹警惕复读机:再遇到有千篇一律统一文案的项目宣发(抽奖除外),赶紧敲响警钟 🔹多关注「三有」创作者: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有经验证的实操案例、有详尽可查的历史战绩 🔹参与互动挖宝:在优质 KOL 内容的评论区提问,用心回复,有可能触发隐藏干货 🔍快速鉴别 KOL 质量的土办法(纬度虽然较为单一但大概率有效) 🔹敢不敢直接晒钱包地址? 🔹能不能承认判断失误并复盘将反思过程公布? 🔹有没有持续几个月以上的主题类输出? 🔱本文取材起源于看到了 @0xBeyondLee@Jtsong2 二位关于 KOL 的探讨有感而发,原文在这里👇配合阅读效果更佳 https://t.co/OUnBJL8s5c https://t.co/Ahttkd2MKs https://t.co/NzbswrFBct https://t.co/B8G3tJCOn2 🤔思考题 假如你知道了你最喜欢的 KOL 也开始用 AI 来生成所有内容,你还会继续关注吗?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Show more
0
128
191
35
老查说研报🌟🌟🌟🌟🌟!! Mira Network @Mira_Network : 内容验证新基建,值得提前埋伏的链上“真相层” Web3 走到今天,大多数人都明白了一件事:Infra 永远是王道。别看叙事天天换,什么AI、RWA、DePIN、Restaking说到底,谁能真正在底层提供基础能力、构建标准,谁就能穿越周期。而 @Mira_Network,就是我最近盯得最紧的“AI Infra”之一。 🚀 核心定位:AI 内容的可信验证协议,做链上的“真相层” 你以为 AI 只是生成图、写文章?那你就太浅了。 AI 真正的杀手级应用是:成为 Agent,为我们执行任务,甚至替我们判断事情是否正确。 问题是,现在的 AI 经常“张口就来”,说得一套一套的,实则漏洞百出,甚至会编造事实 —— 这就是所谓的 AI 幻觉(hallucination)。那怎么办?怎么验证 AI 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正是 Mira Network 的切入点: 把 AI 内容拆解为结构化事实 → 在去中心化网络中验证 → 共识达成后生成可信证明。 它不是让某一个模型说了算,而是让多个模型“共识”,再链上记录这个验证结果,并可以跨应用复用。这套机制,对未来的 Agent 协议来说是基础设施级别的刚需。 🔧 产品矩阵:开发者 API、验证器网络、声明凭证系统 目前 Mira 的产品已经从“原型”进化到“可用”阶段: Mira Verify:测试网已上线,可验证文本和 AI 输出的真实性,支持上传内容 → 拆解 → 验证 → 输出凭证; 多模型验证网络:多模型验证节点并行投票,不依赖单一大模型或团队; 声明系统(Assertion Protocol):支持引用声明、原文对比、时间戳等内容,构建可引用的“AI内容证据链”; 开发者 API:可以集成进 Telegram Bot、浏览器插件、DApp 等任意应用场景; 合作生态:已与 GaiaNet、https://t.co/LyUCjytuo3、Swarm、Think Agent、KGEN 等 AI infra 项目完成对接。 📊 数据亮点 生态情况 日均验证 Token 数已超 3B+; 用户数超 400万+,链上验证累计超 3000万+; 支持多链部署(BSC、Base、Solana 等),多模型接入; 已成为 GaiaNet、Phala、Creato 等头部 AI Agent 项目的验证组件; 与 https://t.co/LyUCjytuo3(GPU网络)、Swarm(去中心化存储)、Lagrange(zk计算)、KernelDAO(AI研究DAO)等建立深度合作; 被 Messari、CoinLaunch、ChainCatcher 等专业机构重点报道。 🎯 Token 展望 & 潜在机会 虽然目前 Mira Network 还未进行 TGE,但相关迹象表明,项目已经开始全面推进“激励机制”: 1有专属域名入口 https://t.co/Paao7rSiei; 2官方已多次提及「贡献数据与验证行为将获得激励」; 3MiraLabs 团队成员曾参与 EigenLayer、Cosmos、Lagrange 等核心模块建设; 4有 Retrodrop 和节点计划预热,KOL 参与密集。 从逻辑上讲,Mira 作为基础验证网络,其原生 Token 可能承担以下角色: 1⃣️节点质押与激励; 2⃣️内容验证费用结算; 3⃣️链上声明构建与消费; 4⃣️激励验证参与者与 AI 模型质押。 这类具有“使用即激励”+“验证即挖矿”的双重结构,很容易形成早期社区红利。 💡 为什么我认为它是“潜在 100x Infra” 需求真实:AI 输出不可信已经成为行业核心问题,Mira 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 定位清晰:专注在“链上验证层”,而不是又做 LLM 又做 Agent 的大锅饭; 产品可用,数据真实:不是PPT项目,链上数据与使用情况已经开始走量; 合作广泛:已经打入多个 AI 生态(GaiaNet、Phala、https://t.co/LyUCjytuo3 等); Token 潜力大:未发币,激励明确,测试网可玩性高,参与成本低。 🧠 老查个人建议: 马上参与测试网(https://t.co/CW2rgwyArp); 多用,多验证,多提意见,提前留下链上交互; 关注 X(@Mira_Network),提前做好快照和激励跟进准备; 如果你在搞 AI 项目,建议直接集成 Mira 的验证组件,未来链上信任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你是投资者,建议列入“下一批AI Infra”种子清单中,观察其 TGE 结构和释放节奏。 Mira 不生产 AI 内容,它只是让内容“变得可信”。 Web3 不缺输出工具,缺的是一个判断输出真假的机制。而 Mira,很有可能就是 AI 内容验证领域的“Chainlink”。 从 Infra 视角看,它不是炒作而是认真的构建基础标准;从价值捕获视角看,Token 与行为、流量直接绑定;从用户角度看,确实有用、有交互、有未来。
Show more
0
24
21
0
《Sweet x $SCOR :玩游戏,拿F1门票?44%用于空投?TON生态的新机会?》 TON 生态死了? 其实,也还有一些基本盘不错的项目,还在默默 build,比如Sweet。 融资有 Animoca Brands 和 FBG Capital . 作为一个重度赛车爱好者,对这种正儿八经的跟现实世界体育联盟级合作的项目,我会多点关注。但说实话,大部分项目真的就纯硬蹭流量,没啥真东西,可玩性太差。 Notcoin 那一波 TG 游戏热潮,说是游戏,其实玩法基本约等于“点点点+邀请制”,走的是:用流量带玩法、用叙事撑估值。然而,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得通,但是寿命极短,留存做不起来,用户体验极差。 Sweet这一次想做的,是想把Web3融进真实体育场景里,通过 可玩、可分享、可兑换的路径激活体育迷社群,但这个事情能不能做成,能不复现TON生态的辉煌,需要一些新东西,接下来我进一步看看。 _________ 一、Sweet的基本情况 Sweet成立于2017年,对很多NFT其实并不陌生,是专注于体育数字收藏和Web3互动体验的平台。但Sweet的资源这块确实是少有的例外,说它例外,主要是它和现实体育联盟深度绑定的合作资源非常稀缺,看了一下官网,公开宣布的有: NHL 国家冰球联盟 MLS 美国职业足球联赛 F1 一级方程式 NBA 联盟合作方(多支球队) 真授权、真合作。资源这一块确实非常顶。 是少数真正获得“官方背书”的加密平台,而非市场常见的蹭热度、伪合作项目。 近期,项目上新了合作,跟SCOR合作(SCOR基金会支持),首批两款TG游戏(冰球和足球)已经在4月上线,在欧美的反响非常好,但中文社区还没有传播开。 5月马上要发行的是篮球游戏,这次不一样的是,会配合整个中国市场进行汉化工作。官方对整个中国社区的重视度可见一斑。 PS:我进去玩了一下,灌篮游戏,还蛮复古,有点超级马里奥的像素画风,游戏简单,但还是需要一点点操控,无脑点拿不到分。 _________ 二、SCOR 是什么?怎么玩?值不值得参与? 如果你只是把 SCOR 当成一个普通点玩游戏的代币,那你可能忽略了它真正有意思的地方。简要剖析一下。 1、核心定位 $SCOR 是 Sweet 平台的原生激励代币,直接作用于多个真实可用场景,包括: TG小游戏内的游戏道具之类 Sweet 平台内的积分系统 官方数字藏品购买(NHL、MLS) 体育赛事门票、限定周边商品 特定联盟提供的VIP线下权益 一句话:整体围绕体育内容+粉丝经济+游戏互动构建的通用门票型代币,不仅能在链上流通,也能花在现实世界里。 2、当前参与方式 目前,项目还在宝石积累阶段,可以在 Sweet 的 Telegram 频道体验三款已上线的复古像素小游戏:Glove Hero(冰球)-未汉化;Ice Snake(足球)-未汉化;Basketball Quest(篮球)-汉化,已登陆。 具体步骤: 1)通过完成游戏任务 / 刷高分 / 邀请好友 / 绑定钱包,累计游戏内资产「宝石」 2)TGE后,宝石可兑换为SCOR代币 3)无需钱包,TG 一键上手,真正的零门槛参与 3、为什么我觉得它有意思? 说实话,如果只是打游戏换币,那也不过是另一个 Notcoin。但 SCOR 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它打通了链上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通路 代币能换的不仅是链上道具,而是真实世界的门票、官方周边、限量收藏品,甚至有机会兑换体育赛事 VIP 体验。这一点,在如今的 Web3 项目里,极其罕见。甚至你可以说,这有点像体育界的RWA版本。 第二,Sweet 是真和联盟合作的项目 不是贴贴logo的项目方,不是虚构IP,是和 NHL、MLS、NBA、F1 真正存在授权关系的合作方。这代表着平台背后的运营资源和用户入口,本身就是一道护城河。这点上,确实很牛逼。 4、为什么值得参与,逻辑在哪里? 对于这个项目,和Notcoin那一轮最大的区别是:它的奖励系统是有真实场景,不是靠市场炒作硬撑出来的hype。很明显,就很明显是走那种长期路线的,不是随便撸完跑路的盘,但在这个基础上,我自己的判断逻辑有几个,供大家参考。 1)项目方靠谱,Sweet 有多年体育资源积累;SCOR 的推出,是在原有 Sweet 体系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而不是“凭空创造一个币+游戏搞空投”的套路。 2)玩法轻松,TG上手就能玩,但不是纯粹无脑点玩,主题比较明确。SCOR 三款小游戏虽然轻量,但每一款都是围绕具体运动(冰球/足球/篮球)设计的,主题明确,有竞技感,也利于圈住细分兴趣用户。说白了,玩的不是指头,是兴趣+参与感。 3)早期参与有宝石优势,现在参与的用户属于抢占先发优势,而且 Sweet 对中文社区还做了汉化和节奏安排,说明它并不只做欧美社区,中国用户可能也是接下来发力重点。 4)和线下真实体育场景挂钩,不是单纯虚拟叙事。这点才是最大亮点:SCOR 不只是个游戏币,它能兑换现实世界的东西—门票、周边、VIP权益、联盟藏品,以及各种体育赛事的福利。 _________ 三、结语:属于“体育迷”的机会,可能真的要来了 TON 生态经历了从 Notcoin 引爆,到点玩复制盘泛滥,再到整体退潮的全过程。我们看到的是:靠拉新、靠打榜、靠炒作的那一套能短期起效,但缺乏真实场景和长期设计的项目,注定活不长。现在回头看,TON 上到底缺了什么? 缺的真实资源的沉淀,真实用户和资产的沉淀,更缺的是持续build的叙事项目。 Sweet 和 $SCOR 所构建的,不是空谈“体育迷经济”,而是直接把 NHL、MLS、NBA、F1 拉进来。项目也明确说了 SCOR 可以兑换赛事门票、限定周边、VIP 权益,也并不是为了空投设一个盘,而是围绕粉丝行为构建可持续的激励路径。 此外, $SCOR 代币有44%将专门用于生态系统发展,为粉丝、玩家和合作伙伴提供长期参与激励,整体份额比较侧重社区。 注意:本文仅提供叙事和项目基本面讲解,空投活动能不能参与,需要结合链上链下数据、TGE时间,代币经济学、赔率等要素,请朋友们自行了解研究,Dyor!
Show more
0
3
1
0
孙哥系动态一览(★^O^★) @justinsuntron TRX质押ETF提案出炉,TRON正在敲开华尔街大门/TRX Staking ETF: TRON’s Bold Move Toward Institutional Adoption 📢【重磅】TRON迈入机构视野!Cboe提交TRX质押ETF提案,或将开启TRX合规新纪元 美国Cboe BZX交易所已向SEC正式提交Canary Staked TRX ETF的19B-4上市申请。这一提案若获批,将使TRX成为美国首个具备质押收益的原生加密ETF,也是TRON生态朝“机构采用”迈出的关键一步。 ¨¨¨¨¨¨¨¨¨¨¨¨¨¨¨¨¨¨¨¨¨¨¨¨¨¨¨ 🔍 S-1 ≠ 19B-4:交易所背书的意义远超项目自述 我们常见许多加密项目向SEC提交S-1注册声明,这表示他们“希望发行ETF”,但S-1更多是项目方自己的申请。而19B-4则代表交易所主动请求将该ETF列入挂牌交易清单。 也就是说:这是Cboe替TRX“出面”,向SEC表明——“我认同这个产品合规、稳健,并值得上线交易”。 这意味着 TRX 获得的不只是ETF的“愿望资格”,而是进入华尔街主流交易体系的真正通道。 ¨¨¨¨¨¨¨¨¨¨¨¨¨¨¨¨¨¨¨¨¨¨¨¨¨¨¨ ✅ 这支TRX质押ETF,有何特别之处? 1. ETF将以现金申购赎回方式运作,避免直接接触TRX现货,规避SEC托管顾虑; 2. 所有TRX将由第三方冷钱包托管,资产安全性合规; 3. 使用Coindesk TRX定价指数进行NAV净值计算; 4. 最重要的是:ETF持仓产生的链上Staking收益将反映在基金净值中,投资者无需自己上链操作,也能享受“链上收益”。 ¨¨¨¨¨¨¨¨¨¨¨¨¨¨¨¨¨¨¨¨¨¨¨¨¨¨¨ 📈 为何说这是TRON生态的分水岭? TRON长期深耕链上支付、稳定币发行、跨链桥与RWA等实用场景,TVL 与日交易量始终活跃,但却因“非以太坊叙事”长期游离于主流机构投资之外。 这次19B-4的提交,不只是一个产品申请,更是一次叙事逆袭: 1. TRON的DPoS机制、24/7的活跃交易、全球去中心化节点被Cboe写进提案,用来证明其不易被操控、具备机构接受的风控基础; 2. TRX没有供应上限、市场结构更偏套利驱动,被认为更接近商品属性,适配现有ETF审批逻辑; 3. 此前TRON生态也逐步纳入RWA试点、USDT发行权重、L2资产支持等多个传统金融关注方向。 这一切,构成了TRON今天能够被ETF交易所“接纳”的基础。 ¨¨¨¨¨¨¨¨¨¨¨¨¨¨¨¨¨¨¨¨¨¨¨¨¨¨¨ 🚀 这背后的大趋势不容忽视: 1. SEC 已逐步接受加密ETF的新模式(如BTC、ETH现货ETF); 2. 市场开始关注“具备原生收益能力”的资产作为ETF标的; 3. TRX 是目前首批进入ETF申请流程的非以太坊资产之一,也可能是首个成功将“质押收益”整合入ETF结构的代币。 如果该ETF通过,将成为全球首支提供链上收益的合规加密ETF,对整个加密行业都是一个范式转变。 ¨¨¨¨¨¨¨¨¨¨¨¨¨¨¨¨¨¨¨¨¨¨¨¨¨¨¨ 🌐 对TRON生态的长期意义是什么? 1. 一旦上线,将引入机构级资金配置,稳定持仓结构; 2. 社区关注度、治理参与度、节点活跃度或将提升; 3. TRON也将进入RWA与Staking Narrative合流通道,重新占据市场叙事高点。 在机构化进程提速的当下,TRX此举可能让市场重新审视:一个不依赖L2 hype、不靠VC背书、靠实用落地的公链,也能走进TradFi核心。 💭 最后一个问题: 这只是个开始。下一步,是其他高活跃公链争取质押收益ETF?还是更多RWA项目跟进提交19B-4? TRON交出的这份“ETF提案”,你怎么看?TRX有机会成为主流配置资产吗? @justinsuntron @trondao #TRONEcoStar# @trondaoCN
Show more
0
25
27
1
是的,朋友们。2025 Q1 即将结束,老币圈人对“夏天”的第一感知,仍然是那场令人激动的 DeFi Summer。巧合的是,现在的 AC 又带着全新项目 @SonicLabs 杀回来了。作为新的L1 公链,原生 $S代币表现确实良好,上周上涨了 47%,而 AVAX、HYPE 和 TON等一线L1级代币同期下跌了 4% 到 9%。 难道是又要带着大家重温由收益率、杠杆循环与聪明钱博弈交织出来的高燃故事的前奏??? —————————🍃———————— 01|Sonic 的设计语言,仍是 DeFi 优等生的味道 @AndreCronjeTech最吸引我的,是它在经济模型设计上的“品位”, 他一直是这个赛道里少有的“机制美学派”。 • 迁移式代币发行,低通胀驱动生态建设:$S 初始供应 31.75 亿,1:1 从 FTM 迁移+ 1.9亿枚空投增量(6%)。官方计划以年化 1.5% 的速率进行通胀,用于“生态发展”,具体使用路径需依托平台内部机制执行。 • 激励精细化 × 抛压可控化空投:空投获取精细绑定用户行为,Sonic 引入 Sonic Points 机制进行积分计算,分为三类维度:被动持仓、LP 提供(最高可获得 9 倍积分)、DApp 活跃。用户可以领取空投总量的 25%,空投发放时间约为 2025 年 6 月,剩余部分以NFT形式进行锁仓并有270天的线性释放,用户提前解锁则需燃烧一定的代币。 • 开发者赋权机制:平台引入 Fee Monetization 模型,Sonic 将 90% 的 gas 费返还给去中心化应用(dApp)开发者,这为真正有用户、有流量的应用建立了正向经济激励通道,远胜于简单的“生态补贴”。Sonic 引入还引入 Gem 制度:开发者可竞争成为“Sonic Gem”,从而获得空投额度,这些项目自行设计积分体系,分发 $S 给自己用户。 • 三重销毁通缩机制:1️⃣ 对于没有参与Fee M计划的应用交易,50% 的 Gas 费则直接销毁 2️⃣ 空投提前解锁将烧毁一定比例的代币 3️⃣ 每年于年底销毁未用的预铸增长资金 销毁机制覆盖了用户行为层(空投释放)+交易执行层(Gas)+治理资源层(库存),构成了完整的抛压缓冲系统。 (注:图片由Chatgpt生成,GPT出图错别字严重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Sonic 不是新叙事,更像是旧叙事的高级建构。在流动性、激励、开放性、通缩四个维度上,还是能看到 AC 的一贯克制与实验性 。 另外,未防止入圈较晚的小伙伴们不认识AC,他在币圈主要成绩如下 - Ve 33经济模型的创新 - 创立的Defi项目Yearn Finance,原生代币$YFI 从2020年7月的 32 美元跃升至两个月后的43K美元的千倍增长 不过后来其平台遭到黑客攻击,数百万用户的资金被盗。AC退圈半隐退。 —————————🍃———————— 02|从 Meme 到 RWA:DeFi 还能否找回注意力与流动性? 坦白说,复刻20年的defi-summer没那么简单。 现在市场的主要情绪和注意力都被Meme牵引着,它极度轻盈、极度情绪化、极度社交化,用极低的认知成本占据了所有注意力通道。相比之下,DeFi 的机制与结构复杂度虽有美感,但对用户的认知负担更重。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加密项目与资金正快速对接传统金融的结构与诉求。无论是通过 RWA 框架引入资产,还是围绕合规、清结算等方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是一种对现有金融逻辑的嵌套与模仿。这本身不是坏事,但也带来一个新问题:这些“聪明资金”越来越精于套利,但它们的路径通常闭环于自身,而不会真正流入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如 DeFi 协议或创新型基础设施)。 换句话说,DeFi 正同时遭遇注意力的稀释与流动性的错配。🤔 这意味着 @SonicLabs 的挑战不只在机制设计上,更在于——如何用机制换注意力,用结构换流动性。 —————————🍃———————— 03|结语:DeFi 的火焰未熄,但必须重写剧本 每次潮水退去,人们总在等待一个新的金融舞台。说不定 Meme 的狂欢已临近尾声,而市场对新结构、新博弈、新机制的渴望仍在——它只是缺少一次重新点燃的机会。Sonic 如果能守住自己的链上定位,让机制优势真正激发流动性迁移与聪明钱之间的博弈,我认为它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微型 DeFi Summer”的试验田。 因此,Sonic,仍在我的超级观察名单里 👀。
Show more
0
7
27
1
项目总结 @KaiaChain 一、项目现状 (一)技术与基础设施 高性能层-1区块链: KAIA。他们是同一个母公司日本line和韩国kaoka的公链,之前的战略是想补上类似微信的支付业务,发展小程序生态,不碰币圈。这两个产品在日韩还有中国台湾市场占有率90%以上,东南亚可以跟微信55开,所以又叫日韩微信。 KAIA,具备高性能特点,拥有1秒确认出块儿,和4000TPS,支持EVM(以太坊虚拟机)兼容,具备高扩展性和超低成本优势。 此外,原生支持账户抽象和费用委托,简化了用户操作流程。算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eth这个阶段的终极形态。 与此同时,Kaia凭借LINE和KakaoTalk的庞大用户基础(超过2.5亿用户),已实现了一定的用户增长和生态发展。目前,其生态系统内有超过1900万个独特的活跃钱包和4800万用户参与LINE的迷你DApps服务。考虑到line和kakao在日韩的国民级地位,真正实现了9岁到99岁用户的全覆盖。而且是真真正正能产生圈外现金流的业务,这一点去年telegram已经无数次验证过了。 具体来说其实是比telegram优势的,telegram的用户属性和用户构成是有点奇怪难以做常规市场策略的 。经历过去年telegram浩浩荡荡一年的前线业务团队,对此应该深有体会。 (二)生态应用 Mini DApps: Kaia与LINE合作推出Mini DApps服务,允许用户通过LINE的聊天界面直接访问基于Kaia区块链构建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除了整合了原本的日韩小程序团队,还掐尖几乎拿走了telegram生态的一半头部项目。涵盖了游戏、金融等多种类型。用户无需频繁签署交易,仅需通过社交账户登录,即可通过网页浏览器或LINE应用程序使用这些服务。 自2025年1月推出以来,Mini DApps取得了显著的用户增长和交易数据。目前已有60多个Mini DApps在平台上蓬勃发展,其中包括GameFi领域的知名项目如 @TelGatherGames、 (https://t.co/AzTlwCzxwj)@TsubasaRVonTG、 (https://t.co/vbQiTjzve5)@HeroicArena、 (https://t.co/tBaqqD7zOz)@meme_musume (https://t.co/9GANNkcS2D) 等。这些Mini DApps完全整合了Web3技术,并且每个项目未来都会有自己的TGE,有可能形成一波类似tg生态早期的正向循环。 而 $KAIA将作为生态系统的核心燃料。 DeFi生态建设:Kaia在DeFi领域也有所布局,推出了Kaia Stablecoin DeFi Summer活动,旨在推动Kaia上的DeFi生态系统发展。其原生稳定币的引入将为DeFi领域带来新的活力,提高流动性,降低桥接攻击的风险,并支持用户友好的DeFi应用程序,如美元储蓄账户和现实世界资产(RWA)产品,这些服务可以通过LINE轻松访问,并提供简单的上车和支付方式,如借记卡。 最终实现了一个介于传统微信,和去中心telegram之间的一个微妙生态位。 (三)市场表现与合作伙伴关系 代币表现与市场认可度: $KAIA代币已经在币安等多家中心化交易所上市交易。 对于defi用户 1.用户可参与的活动 Kaia Portal Epoch 2:用户可以通过质押(Staking)和参与流动性池(Liquidity Pools)来赚取奖励。 预注册链接:https://t.co/VH5nlCsH4h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14日下午3点(KST)至2025年8月13日下午3点(KST)。 对于socialfi用户 2。 Kaito Yapper Leaderboard:用户可以注册成为Kaito Certified Yapper,通过推广Kaia相关内容,吸引用户参与,根据邀请人数和活跃度提升排名,瓜分$100,000的奖励池。 活动链接为https://t.co/lTdhSupvxK 对于撸毛用户 3. Dapp Portal:用户可以通过网页版进入官方撸毛平台Dapp Portal(https://t.co/MvNQO0ud3g ),使用OKX地址、谷歌邮箱账户创建LINE账号和钱包,或者通过LINEA一键登录,参与平台上的小游戏,获取奖励。 目前有六十多个简单的游戏,基本都有激励,存到超过50 KAIA可以提现,Dapp点数也可以等TGE后兑换$dapp。 # 三、参考24年tg生态的发展过程,思考kaia的未来展望 生态发展: - Mini DApps推广:吸引传统H5开发者,满足真实用户的真实需求,实现mass adoption - DeFi生态深化:完善DeFi生态,推出与现实世界资产(RWA)挂钩的金融产品、去中心化借贷平台等,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推动DeFi普及应用。 - 稳定币应用:根据官方公告,稳定币会是拳头产品,实现WEB3对web2的特洛伊木马式的渗透,提升Kaia链实用性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Kaia凭借其技术基础、用户基础和不断拓展的生态系统,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展现出巨大潜力。未来,Kaia有望在Web3领域扮演更重要角色,实现其成为亚洲乃至全球领先区块链平台的愿景。
Show more
0
0
1
0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 #Web3# Alpha创新叙事的加密投资者,DeSci赛道从CZ开始谈起—火爆—衰落—低迷,但这个赛道却是被老外经常讨论的方向,真正具有社会价值落地潜力的赛道之一,它不仅承载着“让科研去中介化”的理念,更试图解决传统科研领域存在的诸多痛点。 传统科研体系中,研究资源高度集中,项目申请流程繁琐,数据多半沉睡于封闭数据库,科研人员面临高压、低激励的“孤岛式探索”。而 #DeSci# 倡导“开放协作 + 数据确权 + 激励可持续”,是对现有科研范式的真正“重构”。 #MOBOX# 的加入,恰如其分地补全了当前 DeSci 生态中“用户交互体验差、参与门槛高、商业闭环不明晰”的痛点。在我看来,它不只是补了一块拼图,更是试图重画边界。这种从“链游用户增长逻辑”反向赋能科研的思路,不仅能解决“谁来做科研”的问题,更能解决“科研成果流向哪里”的问题,而MOBOX,恰恰以一种极具“加密原生精神”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解法。 作为在加密领域浸泡9年的老兵,我越来越意识到:下一个 #Web3# 叙事焦点,一定是“如何连接真实世界”。无论是 #RWA# 也好,还是 #DeSci# 也好,都属于这个逻辑的范畴。#MOBOX# 用魔盒打通了“家庭 → 实验室 → 数据市场”的完整链路,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技术民主化的表达。 科研不再只是象牙塔里的专属游戏,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以“微粒身份”贡献的集体事业。这不仅在技术上构成范式突破,在社会意义上,也极具启发性。#Web3# 世界需要的不只是投机,而是这种“技术启蒙 + 社会触达”的双重落地方式。 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中,叙事是估值的驱动力,而产品是估值的锚点。#MOBOX# 从链游叙事转向 DeSci,将自己在链游领域构建的用户增长体系、任务激励机制、NFT资产化逻辑原汁原味地复刻到科研场景之中。在我看来,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叙事跃迁”——而叙事跃迁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发“市场预期”的重新定价。 相比纯粹靠噱头炒作的概念型项目,#MOBOX# 在拥有300万级用户积累的基础上,叠加币安投资的加持,以“硬件 + 数据 + 激励 + 流通”构成产品闭环。这意味着它不仅能够“讲出新故事”,更有能力“把故事变成用户的现实体验”。 从这个角度看, $MBOX 在当前阶段被低估是显而易见的。而叙事、产品、市场认知三者一旦形成共振,往往会催化极具爆发力的行情窗口。 总结:过去一年我持续观察DeSci生态,大多项目仍处于“科研人讲Web3”的阶段,偏学术、难落地。而 #MOBOX# 的优势恰恰是“Web3人做科研产品”,懂用户、懂激励、懂流通,这是 #DeSci# 赛道最稀缺的能力。特别是“魔盒”这一家用级别的生物实验系统+数据NFT的设计,几乎定义了“家庭实验室”的新范式,为大众化科研打开了可能性。 从投资角度看, $MBOX 目前处于GameFi-Desci叙事重构的价值洼地。在Game赛道反弹、DeSci热度初起的当下,#MOBOX# 具备双轮驱动属性,极有可能成为链游资产与科研叙事结合的代表性标的。总量固定、激励机制优化、生态资源落地等基本面提升,将为其提供强劲的估值支撑,值得留意和关注🧐
Show more
MOBOX has led an era in Web3 Gaming, yet we continuously push beyond our past achievements. Today, we set our sights on a new frontier: Decentralized Science. We are applying our expertise in GAMIFICATION to transform complex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interactive systems everyone can engage with. We are making scientific exploration more fun and accessible than ever before. Introducing THE BOX: Your Gateway to Scientific Discovery Explore full details: https://t.co/aikn6WAyQN Or dive into thread ⤵️
Show more
0
0
2
1
Huma Finance @humafinance 为什么值得所有人关注?一场由支付融资(PayFi)引发的结构性变革??? ⚠️注意在深度解析之前大家先准备好领取您的 Huma 奖励! 🪂入口:https://t.co/Q2bvw7nqjj 如果是参与了 Scroll、Galxe 或 Discord 活动,请仔细阅读说明并及时完成所有必要步骤。为了符合资格,请确保您的 Solana 钱包已链接到您的个人资料。搞定之后我们继续往下看! 如果说 2024 年的关键词是模块化、AI、链上声誉,那么走入 2025 年,一个新兴叙事正在迅速占据市场注意力——PayFi(支付融资)。而这个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项目之一,无疑就是 Huma Finance。 老查作为一个一直在关注 DeFi 与现实世界资产(RWA)结合趋势的老韭菜,我最近密切追踪了 Huma Finance 的一系列动作:从登陆 Solana、与 Arf 合作,到即将召开的首届 PayFi 峰会,以及其背后的资本布局。这不再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叙事,而是一个正在跑通的商业模型和生态飞轮。 🌐 核心逻辑:Huma Finance 正在定义“RWA 如何高效进入链上金融” 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热度我们并不陌生,但问题在于:大多数RWA项目仍然停留在“资产挂钩”阶段,很少真正走进“融资与交易流动性”这一环。而 Huma 则是极少数直接切入 链上支付融资 这一现实需求的协议。它做的事情本质上是: 🧾 把未来可预期的现金流(比如应收账款、跨境结算额度)作为抵押资产打包上链; 💵 允许机构或LP在链上提供流动性,以换取稳定收益; 🔗 通过链上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融资、结算和偿还过程。 这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却涉及了 支付链、信用链、稳定币基础设施、身份系统 的完整协作。能把这件事跑通,并做到目前 $20亿交易量无一笔违约,我认为它已经不是一个早期项目,而是一个正逐步变成标准的解决方案。 ⚙️ Solana 扩展是关键一步,不只是“快”和“便宜” 很多人看到 Huma 上线 Solana,第一反应是「低gas」,但我更看重的是:📈 Solana 目前的机构拓展速度极快,稳定币结算量直逼以太坊;🌍 Solana 在拉美、亚洲的 Web2→Web3 迁移通道正在打开; 🤝 与 Solana Foundation 的合作意味着它已进入官方生态资源优先扶持名单。 Huma 选择此时上线 Solana,并推出高达 26% APY 的稳定收益池,既是用户增长策略,也是风控产品成熟的信心体现。很多项目融资后雷声大雨点小,但 Huma 的融资布局更像是战略同盟构建: 💼 主导方 Distributed Global、Hashkey、Folius 均为具备传统金融背景的 Crypto Fund; 🌍 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的加入意味它正在切入 合规稳定币支付场景; 🤝 与 Arf 合并后,形成了端到端的跨境支付+融资闭环。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链上版的Visa x PayPal x Stripe + Micro-lending。 🔮 未来展望:一个金融网络的起点,而非一个单一 Dapp Huma 最吸引我的是,它不满足于做一个资金撮合平台,而是明确提出了构建「全球首个PayFi网络」的愿景。 这不仅意味着多链部署、多资产支持,更重要的是它: 将通过 Huma 基金会去中心化治理,走向协议自治; 将持续扩展合格资产类型(未来可能包括发票NFT、工资流、碳债等); 将成为其他协议与平台的「链上信用工具层」——想象一下每个 Web3 用户的信用行为可以被 Huma 捕捉、定价并支持融资。 ✅ Huma Finance 不只是热,而是正在构建结构性“新轨道”,对我而言,Huma构建了一个的真实金融场景: ✅ 能跑得通 ✅ 有市场需求 ✅ 有生态协同 ✅ 有资本护航 ✅ 有全球化路径 当下的 Web3 市场,充满了叙事泡沫与短期博弈,但像 Huma 这样从现实问题出发,构建链上金融新底座的项目,才是我认为值得长期关注和布局的方向。 也许看完之后你也会对 PayFi、RWA 或 Web3 与现实经济的桥接感兴趣,记住Huma Finance 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不妨关注他们与 Solana 基金会在 2025 年举办的首届 PayFi 峰会,或许你将提前感受到金融未来的强大! #humafinance# #RWA# #WEB3#
Show more
0
42
26
0
橙子晚间解读 4.23 昨晚川普就好像抄完底了的狗庄一样,突然之间180度大反转,又是暗示要给中国降低关税,又是向媒体承诺无意解雇鲍威尔的,让那些底部割肉的选手集体破防,反正川普自己的加密ETF建仓完毕了,商务部长儿子的30亿加密基金也买的差不多了! 川普这货是抄完底了吗,整个市场都被他玩得团团转,这几周一直给外界传递消息要解雇鲍威尔,又是和贝森特一起面试下一任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又是向最高法院申请解雇权限,三天两头的大骂鲍威尔,昨天甚至用了大输家,以及把老鲍和哈里斯打成一派,说上次降息就是为了支持哈里斯上台的政治决定,总之这几周无论是美股还是币市都被川普这货给搅的天翻地覆,叠加之前的关税骚操作,川普只用了短短两三周的时间,就把全球金融市场给打死了。 然而昨晚川普就好像抄完底了的狗庄一样,突然之间180度大反转,又是暗示要给中国降低关税,并撤销执勤的强硬态度,又是向媒体承诺无意解雇鲍威尔,并且用了从来没有想过这事儿,以及对鲍威尔充满期望,这样的温和字眼,就凭这个,突然之间美元霸权即将消失的风险完全被解除,而且还有媒体出来附和,说是川普想要影响降息,除了要解雇鲍威尔外,还要至少解雇7个美联储票委,这样才能确保美联储按照自己的意志执行任务。不仅如此,财政部长贝森特的闭门会议也表示后续贸易前景积极,白宫这边也放出消息美日印正在达成“框架协议”,马部长这边也透露继续推动降低关税,并且表示在五月重返特斯拉,缩减投入在doge上的精力,特斯拉昨晚也是走的领涨行情,而且昨天电话会上,特斯拉披露依然持有9.5亿美元的大饼。 另一个指向狗庄抄底完成的信号是,昨晚美国商务部长的儿子牵头启动价值3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投资计划,据说部长儿子的公司Cantor 正与软银、Tether 和加密交易平台 Bitfinex 进行合作,拟组建规模超 30 亿美元的比特币投资联合体,未来的投资路径就是效仿现在的微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不停的融资购买大饼,知情人士补充称,Tether 将贡献 15 亿美元的比特币,而软银和 Bitfinex 将分别贡献 9 亿美元和 6 亿美元的比特币;然后是川普自己的公司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 (DJT.O) 与 https://t.co/tqHXuMCuEL 和 Yorkville America Digital 敲定 ETF 发行协议,这个ETF主要是投资加密货币,以及其他美国制造相关的证券。一般情况下,这种新闻放出来,都意味着狗庄买的差不多了。 渣打银行重申看涨比特币至20万美元,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将助推涨势;马斯克昨晚也出来奶,他转发了带有比特币激光眼的经济学家 Miton Friedman 图片,并配文史上最佳经济学家;小黑arthur继前几天喊单再也没有10w以下的大饼后,昨晚又指出债券收益率上升,央行最终将被迫印钞;中金公司预测高关税或触发美联储衰退式降息,预期美联储从 7 月份开始降息,全年累计降息幅度或达 100 个基点;当前主流CEX、DEX资金费率显示市场正逐步走向看涨趋势;彭博社预期美国战略比特币储备或将在未来几周公布细节。这几个消息综合起来,都形成了对大饼上涨的助力。 最后说市场,大饼不用说了, 机构资金重新开始进场,昨晚比特币ETF资金净流入9.12亿美元,算上前天的3.8亿,两天进账13亿美元,之前大饼突破9w基本也是这个资金量级,这波从资金上来看,上涨并不是特别突兀,属于正常上涨幅度;不过以太坊这波还是强势,单日涨幅超过10%,ETH/BTC回升到0.0193,昨晚ETF也出现资金正流,算是这么就终于硬了一把,这波上涨除了宏观利好,还有V神新提出了用RISC-V替代现有EVM的升级,这个可能是以太坊诞生以来仅次于转POS的最大升级了,这次升级可能让ETH的L1直接跳出来和sol、sui这种单片机性能链竞争,相比之下现有ETH在性能上是毫无竞争力的,所以这个新构想让E卫兵们重新振作起来了;板块上涨方面,和我这几天一直再说的一样,每次反弹,MEME\AI\RWA 必是领头羊,昨晚这三个板块平均反弹幅度都在30%左右,另外 $sui 及其生态也都起飞,ai agents 板块也都起死回生了,$alch 这种甚至都ath,$virtual $ai16z $aixbt $swarms $arc $ava $eliza $buzz $pippin 等等上一轮辉煌过然后又跌落谷底的项目,这波也都复活了,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项目,未来爆发力都很强,参考上一轮的 $aave $link ,如果这轮山寨季还有,那么ai agent依然有可能竞争最主要的叙事,另外rwa、defi、gamefi、ai、L1、meme也都是竞争者,但是论上升空间,我还是会选ai agents。
Show more
0
0
0
0
第一次参加 #Sui# Basecamp,感受到什么叫“高颜值 + 高密度 alpha”现场。#水家人# 全员颜值爆棚,还都脚踏实地在构建未来 🌊 现场遇到了Sui生态的灵魂人物们: 华语第一KOL链总 @lianyanshe 贴心又美丽的Hedda @Rav_Hedda 爱吃bluefin、漫画里走出来的少女 @0xKirara 总能押中好项目的宝总 @crypto_Abao 让我眼前一亮的新项目: •@BlueprintAIx :AI帮你最大化DeFi/SocialFi收益,Pitch Day我毫不犹豫投了它一票,听说下周就可以内测啦 •@GiveRep :Sui 生态的 Kaito,社交资产玩法火到不行 •@DeAgentAI :AI Agent自动帮你做交易,AI+交易方向值得继续跟进 •@arttoo_official :把 Fine Art 上链的 RWA 项目,美学与科技结合得很妙 也特别开心终于和老朋友 @Thibautpro1 线下见面,三年友谊终于“落地”,还有新朋友 Diederick @HouseofChimera Really enjoyed our conversations and time spent together. 当然还有@bluefinapp 创始人男模天团,@zabimx 被采访到飞起,好多人都专门过来跟我说他太帅了;CTO @ahmadjawaid_ 深入剖析了 Bluefin Pro 的架构和叙事,干货满满 Bluefin 同时举办了两场Side Event,感谢大家热情参与和支持! 水已至,风将起。让我们一起在Sui生态风生水起!
Show more
0
19
63
5
2025 下半年~2026,Near 即将正式迎来 Token Season!让我们看看 Near 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能不能引爆生态!!! Near 基金会推出全新基于意图机制的 Launchpad,支持 NEP-141 代币的固定价 & 拍卖发售。用户只需通过 MetaMask 或 Phantom 钱包,3 步内即可参与新币首发。 首批上线的项目覆盖多个热门赛道: @intellex_xyz :跨链 AI Agent 协议,打造可信交互与声誉体系 @ConsumerFi :把微任务、AI 数据市场和链上 Agent 打通,人人可参与 AI 收益 @vibesdotfun :基于社交情绪的合成资产交易平台,让你提前做多「热度」或做空「恐慌」 @OpenForest_ :基于森林碳信用的 RWA 协议 Fraction AI:无代码智能体竞技场,用户可以创建、训练并交易 AI 代理 @FractionAI_xyz :打造一个人人可参与、无需编程的智能体网络,让AI边学习边进化,同时用代币$FRAC将集体智能变成可交易的资产。 @PAI3 :构建去中心化、可组合的 AI 应用开发和运行平台 与此同时,还有多个项目即将在 NEAR 上线交易,包括: NEAR 生态旗舰 DeFi 平台 @rhea_finance 数据训练平台 @PublicAI_ MPC 钱包项目 @hotdao_ 众包协议 @human_protocol AI 推理节点平台 @crynuxio ( 2026 上线) 为保证项目落地与代币流动性,NEAR 基金会同步启动流动性支持计划:提供 $NEAR 做市资金、专业做市商资源、CEX 对接支持等,帮助项目长期发展。 未来,Intents Launchpad 还将拓展为跨链发射台,允许其他 L1 生态用户通过意图机制参与 NEAR 项目发行。完整路线图将于 2026 年初公布。 属于 NEAR 的新时代,已悄然到来,希望这个 Old school 分片公链,能再创辉煌!!
Show more
0
53
103
10
最近以 Huma finance 为代表 PayFi 赛道大热,PayFi 赛道的其他项目也蠢蠢欲动。老项目@veloprotocol 近期也宣布与 Paxos International 达成战略合作,将 Paxos 发行的 USDL 整合到 Velo 生态系统中。USDL 将作为 Velo 的 USDV 稳定币框架的储备抵押品和结算资产,提升 USDV 的稳定性并支持 Velo 在 PayFi 和RWA领域的战略目标。 很多人对USDT、USDC熟悉,USDL、USDV是什么浑然不知,下面简单梳理下: USDL 是 Paxos International 发行的稳定币,受阿布扎比 FSRA 监管,储备资产为美元存款、短期美国国债和现金等价物。1:1 由短期美国国债和现金等价物支持。目前已在 Arbitrum 网络上推出。 Velo 的稳定币 USDV由法币和加密资产双重支持,非算法稳定币,类似 DAI,通过数字储备系统确保完全抵押。 USDL 在 Velo 生态中的作用: 🔸储备抵押品和结算资产: USDL 将作为 Velo 的 USDV 稳定币框架的储备抵押品和结算资产。 🔸提升 USDV 稳定性: 通过引入 USDL,增强 USDV 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和现实世界的价值。 🔸支持 Velo 战略: 支持 Velo 在 PayFi领域的领先地位。 帮助 Velo 成为重要的 RWA聚合器。 通过整合 USDL,Velo Labs 将其作为 USDV 稳定币框架的储备抵押品和结算资产。这一步骤显著提升了 USDV 的底层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为生态系统成员提供了稳定的收益型资产选择。持有 USDV 的用户可以通过 USDL 每日获取美国国债收益,优化现金头寸,彻底改变企业流动性管理和运营资金的运作模式。Velo Labs 的副主席 Tridbodi Arunanondchai 表示:“通过利用 USDL 独特的生息能力,我们不仅增强了 USDV 的抵押基础,还为我们的生态系统成员,尤其是企业,提供了优化流动性和财务策略的强大工具。” Velo Labs 作为东南亚 PayFi 和 RWA 领域的龙头项目,被誉为亚洲的“XRP”。其目的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高效的去中心化清算网络和跨境稳定币系统,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包容性。Velo 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服务于商户、零售商及生态系统成员,专注于跨境支付、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以及稳定币 USDV 的零售交易应用。凭借强大的投资者支持和安全、可扩展的生态系统,Velo Labs 已成为东南亚地区 PayFi 领域的标杆项目。 Velo Labs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去中心化清算网络+跨境稳定币系统”。其中,USDV 作为 Velo 的核心稳定币产品,是一种超额抵押的稳定币,旨在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价值储存和交易媒介。与传统的 DeFi 原生奖励不同,USDV 强调资产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数字储备系统确保其完全抵押,为用户提供可靠的金融工具。Velo 的生态系统通过这一机制,不仅实现了高效的跨境支付,还为企业提供了优化流动性和财务策略的新选择。 此次合作不仅对 Velo Labs 的生态系统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 Paxos International 的全球战略布局提供了助力。作为合作的一部分,Velo Labs 将成为 Paxos International 在东南亚扩展 USDL 的桥头堡。东南亚地区近年来在数字资产和 Web3 技术采用上呈现显著增长,Velo Labs 凭借其广泛的网络和市场影响力,成为将机构级金融产品引入该地区的理想合作伙伴。 Paxos 产品负责人 Ronak Daya 表示:“Lift Dollar 是一款革命性产品,旨在将其储备金产生的安全收益分配给代币持有者和分发合作伙伴。我们与 Velo Labs 的定向合作确保东南亚数百万用户不仅能安全可靠地获取美元,还能获得相应收益。”这一合作进一步强化了 Velo Labs 的使命——为 Web3 领域提供机构级金融产品,让广大用户都能平等获取全球金融机遇。 Velo Labs 与 Paxos International 的合作是 PayFi 和 RWA 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通过将 USDL 整合进 USDV 生态,Velo Labs 不仅提升了自身稳定币体系的资产质量和稳定性,还为用户提供了收益型资产的创新选择。同时,作为 Paxos International 在东南亚的战略伙伴,Velo Labs 将进一步推动机构级金融产品在该地区的普及,助力东南亚数字金融生态的发展。 这次合作不仅体现了 Velo Labs 在 PayFi 和 RWA 领域的龙头地位,也展现了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金融民主化的雄心。未来,随着 USDL 在东南亚市场的扩展以及 Velo 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Velo Labs 有望成为全球 Web3 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柱,创造更大的价值。
Show more
0
7
10
5
加密早报 * 每日不能错过的重要信息 * 2025年5月21日 1. 川普:不通过税收法案的替代方案就是大幅增税。 2. 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提议发行基于韩元的稳定币。 3. 大盘高位调整选择方向,但是链上比较热闹,昨天有好几个金狗,比如小猪佩奇的 $evie $pbjt $str 等等。 4. 市场正在选择接下来牛市的赛道和方向,这两天 稳定币相关赛道 、RWA 相关赛道都是比较受欢迎的,重点可以关注这些领域的龙头代币,比如 $aave $mkr $crv $colla $kta 等等。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下,如果稳定币法案真的通过,那么对于现存的一些算稳,不合规的稳定币是降维打击,利空大于利好,这里需要重视下。 5. @soon_svm 空投检查: https://t.co/VcDssYxF5z 6. @pasternak 发布了 @believeapp 新功能,API即将上线,功能上线之后还有代币烧毁等功能。 #Launchcoin# 价格回升,目前FDV在 2.5亿美金左右。 https://t.co/qiFayANAIz 7. @humafinance 会有0.5%的代币,也就是5000万枚 #HUMA# 代币奖励 @KaitoAI 做贡献的创作者,如果之前有参与,重点关注不要错过。 8. #Binance# alpha的两个数据看板: @litangsongyx 搞的平台,数据比较全面 https://t.co/Z3ykKXeCEr @0xXIAOc 开发的数据平台 https://t.co/AYJzZc14sp 9. @CoinMarketCap 上线了CMCAI 功能,代币分析智能AI化~ https://t.co/rxozqc6MKE 10. Upbit将上线OM现货交易。 $OM 救活了。 11. SEC推迟 SOL ETF之后,继续推迟对XRP和Dogecoin ETF裁定。 12. 黑石集团首次押注比特币,持有价值108万美元的IBIT,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13. 以太坊联创Jeffrey Wilcke转入Kraken的105,737枚ETH或未出售,疑为转移至新钱包。昨晚转入Kreken这个动作吓坏了市场,以为是抛售。 14. 微软通过集成Space and Time,将实时区块链数据引入F abric平台。$SXT 应声拉升。 15. 米莱太流氓了,直接把调查自己meme币的小组解散了。 16. Robinhood向美SEC提交提案以推动建立RWA代币化联邦框架。 17. Circle联创新创立的Catena Labs完成18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a16z Crypto领投。@catena_labs 是AI金融领域基础设施,旨在构建 AI 原生银行。 【行情分析】 渣打银行:美SEC数据支持比特币在2028年达到50万美元目标。无论是50万还是100万甚至更高的价格,我认为都会到达,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比特币高位调整蓄力,链上大佬也开除了大额的多单和空单,鹿死谁手,交给市场和时间好了,无论是短期调整下跌还是横盘调整,最终的方向都是涨,只不过玩合约的同学要小心了, 没准再来一个假突破,然后暴跌洗盘。 目前这个位置多看少动吧,坐等大盘方向明朗。 【风险提醒】 数字资产波动较大,风险极高,请谨慎参与,杜绝满仓梭哈,拒绝贷款杠杆;
Show more
0
0
1
0
祝贺 @Stake_Stone 上币安。StakeStone 跟了挺久的,最开始的存钱就有分号参与,现在也是不负众望上了币安。 这次是 BNB HODLer 吃到了肉,现在币安活动的参与思路就是 BNB 大户直接参与申购 BNB 保本赚币活动,直接一鱼三吃 Launchpool、HODLer 空投和 Megadrop,详细的可以参考(https://t.co/BX0amWUnrS) 。小散就刷 Alpha Points,吃每一期的 Web3 钱包空投和打新的肉。 1️⃣ 回到 StakeStone 项目本身,StakeStone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 Omnichain 流动性基础设施协议,旨在打破链与链之间的流动性隔离,实现真正的跨链资产高效流动与收益最优化。通俗地讲,就是要让资金能在不同公链间自由流动,同时帮用户赚取收益。 2️⃣ 当前流动性问题依然是链上的主要问题。比如链间移动资产依然需要繁琐的桥接操作,既复杂又存在安全隐患;新兴链缺乏持续流动性来源,常常依赖激励活动拉高 TVL,却无法构建长期稳定的资金基础(例如前段时间的 Unichain)。这正是 StakeStone 要改变的现状。 3️⃣ StakeStone的解决方案: 第一,推出收益型 ETH 衍生资产 STONE,用户只需质押 ETH,即可获得 STONE 并参与跨链流动和收益挖掘。其背后采用模块化架构:Vault 负责资产缓冲与部署时机判断;Minter 独立发行 LP Token;Strategy Pool 管理多种收益策略,所有策略由去中心化治理系统 OPAP 管理。 第二,针对 BTC 链上缺乏原生智能合约功能,难以深度融入 DeFi 生态的问题,StakeStone 推出 SBTC,将多种 BTC 衍生资产(如 WBTC、BTCB、cbBTC)整合为一个可跨链、流动性统一的 BTC 资产。进阶版 STONEBTC 则引入收益机制,利用 DeFi、CeDeFi 与 RWA 策略,让 BTC 也能自动赚取收益,进一步激活BTC的DeFi价值。 第三,通过 LiquidityPad 为新公链注入可持续流动性。用户可以将 ETH、WBTC 等资产存入特定链的 Vault,系统自动将这些资产转化为 LP Token 在新链上部署,从而帮助新链快速建立流动性基础,实现双向价值捕获。 4️⃣ StakeStone 的治理代币是 $STO,$STO 其本身自带通缩机制,其他项目想用StakeStone的流动性,必须买 $STO 并燃烧。用户可将其锁仓为 veSTO 参与治理并获得收益提升。veSTO 拥有分配流动性激励的权力,并可接收治理贿赂奖励。当项目方希望在某个池子中吸引资金时,可通过贿赂机制向 veSTO 持有人发放激励,这点与 Pendle 有相似之处。 5️⃣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分析都是与 https://t.co/y9ulHJprPb 、Renzo 等单链质押协议对比的,但由于 StakeStone 并非传统单链质押,因此其业务逻辑更为广泛,所以可能在对照估值时并不具备参考。若真要与类似项目进行对比,更相似的应当是 LayerZero 这类全链项目,因此更应该打开想象的空间。 6️⃣所以总结来看,StakeStone 的宏观发展优势很明显,就是全链流动性带来的想象空间;而具体的产品层面,则是对资金流转、收益模式以及资金利用等多方面的升级。目前 FDV 不算高,所以只要板块轮动能再次到全链板块,StakeStone 显然是很值得考虑的标的。
Show more
0
1
2
1
对于撸毛市场冷清的现在, 近期币安的Alpha简直是一场空投盛宴。当然也是针对部分会玩的人,不可能做到照顾每个人,二八定律一直存在。很多人一直在追分,一直在追分的路上。下面分享下刷分技巧及策略。 技巧与策略 积分分余额积分、交易积分2部分。 余额积分:100-999U得1分,1000-9999U得2分,10000-99999U得3分,100000U+得4分。个人建议交易所放10000U每天可以得3分。当然有实力的完全可以100000U+获得4分 如果长期看好未上币安交易所的Alpha代币,可以适当配置部分+交易所余额组合。 刷交易优先选择BSC链上项目,原因很简单:限时双倍交易额+限时免手续费。这里每天刷32768U(卖出不算)交易额即可获得15分。每次建议交易额不超过1000U为佳。 这里以比特币赛道的 $BANK 为例。为什么选 $BANK ? 🔸磨损低适合刷量: $BANK Pancake 交易手续费目前为限时免手续费,且交易所磨损小。 🔸抛压小控筹高:实际流通小IDO 2%+Liquidity的4%。 $BANK 空投未发,项目方也有在8%空投释放前拉盘出货的需求。 🔸走势向上适合持有: $BANK 之前一直稳涨,获利盘很多。目前Lorenzo转向RWA和Payment叙事,有很强的Binance Spot预期。 🔸震荡区间稳定适合波段: $BANK 波动区间稳定,适合刷分的同时低买高卖做日内波段。 除此之外还可以配合新推出的挑战获得额外获得 $BANK 奖励。详情见:https://t.co/rdKslHxca5 注意点: 🔸刷量时候通过链上数据监控 $BANK 交易量,若交易量下降,切换至其他高潜力 Alpha 代币。 🔸交易频率控制在每分钟 5 次以内,防止触发风控导致账户限制。 当然有能力的可以通过Binance API 自动化交易等工具来实现刷量自由 链上数据分析工具推荐: Dune Analytics:监控 $BANK 的交易量、TVL 和活跃地址,判断其市场热度,决定是否增持。 CoinMarketCap:跟踪 $BANK 的 24 小时交易量(如 $B2 达 $7.4M),选择高流动性代币交易以提升积分效率。 最后简单介绍下 Lorenzo Protocol Lorenzo 构建机构级链上资产管理基础设施,通过金融服务抽象层(Financial Abstraction Layer)将 CeFi 金融产品代币化,并与 DeFi 深度融合,实现链上募资、链下执行、链上结算。 获得 YZi Labs、Gumi Cryptos、Portal Ventures、Animoca Brands 等多家机构支持。
Show more
Excited to partner with @pieverse_io to support trading on Binance Alpha with @BNBCHAIN and @BinanceWallet!
0
1
3
0
稳定币科普101: 稳定币赛道10问 1. 稳定币是什么? 2. 谁是第一个稳定币 3. 稳定币怎么赚钱 4. 稳定币优势是什么? 5. 哪些稳定币规模最大? 6. 哪些链的稳定币规模最大? 7. 为什么机构在跑步入场? 8. 稳定币的监管进展有哪些? 9. 除了美元稳定币,还有哪些稳定币? 10. 散户如何参与稳定币的盛宴 1. 稳定币是什么? 稳定币是在区块链上发行的1:1锚定法币(比如美元)的加密货币,其锚定机制包括法币储备支持(中心化,例:USDT、USDC),加密抵押合约(去中心化,例:DAI),金融对冲机制(衍生品式,例:USDe)和 算法调控型(去中心化,但是没有成功例子)等。 2. 谁是第一个稳定币 第一个稳定币是2014年EOS 创始人BM的BitShares 发行的BitUSD,属于早期的算法稳定币模型,但是由于BitShares 发展受限,所以BitUSD也没有火起来。 同一年Tether在在比特币(基于比特币的Omni)上发行了美元做支撑的USDT,但是由于Omni 协议功能受限、体验差,后面全面转向智能合约的以太坊。 2019年后,ERC-20版USDT迅速成为主流。 在更早的2013年,circle 成立,但是一开始的目标是做比特币钱包和支付服务,直到2018年,Circle 才宣布将推出稳定币USDC,并且与 Coinbase共同治理,目前coinbase 可以获取usdc利息收入的30%-40%。 3. 稳定币怎么赚钱 主要是储备金赚利息,比如USDT 1600亿美金市值,在当前高利率的情况下,比如5%,那么单单利息收入一年就是80亿美金的收入,属于躺着赚钱,据说Tether平均1个员工创造1个亿美金的收入,人效比高的惊人。 此外稳定币提供商还可以赚取链上铸造/赎回费等。 4. 稳定币优势是什么? 稳定币的优势是转账无kyc,24小时运作,实时到帐,手续费低廉,适合构建1个无国界的全球金融系统,比如在亚洲的你可以用USDT给非洲设计师结账,立刻到帐,然后他用USDT给家人买饭,如果需要美元转账,那么这个非洲家人可能需要饿肚子了。 5. 哪些稳定币规模最大? 根据defillama数据,目前稳定币总市值2600亿美金,规模超过10亿美金的有 USDT(1600亿美金),USDC(640亿美金),USDE(61亿美金,Ethena 推出的金融衍生品对冲机制稳定币),DAI(44亿美金),USDS(41亿美金,“收益型、跨链友好”的升级DAI),BUIDL(26亿美金,black rock推出的链上货币基金),USD1(22亿美金,特朗普关联的world liberty financial集团推出),USDTB(15亿美金,Ethena 发明的“收益版 USDT”), FDUSD(12亿美金) 6. 哪些链的稳定币规模最大? 根据defillama数据,稳定币规模top5的链是以太坊(1300亿美金),Tron(820亿美金),Solana(110亿美金),BNB chain(110亿美金)和hyperliquid(52亿美金),如果打个比喻,以太坊是稳定币的华尔街(合规安全,机构喜欢),Tron是“美元地下铁”( USDT主场,适合跨境,灰产),Solana是稳定币的“微信支付”( 快、便宜、适合高频小额支付,个人用户喜欢) 7. 为什么机构在跑步入场? 美国政府已经把稳定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通过链上布雷顿森林体系,重塑美元的全球霸权。 稳定币就是“以美国国债作为黄金的新布雷顿代币”,背后嵌入了美国财政的信用体系,通过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发行了美国政府强中心化的链上美元。 大家知道Meta之前投入巨大精力做的Libra,也是想做基于区块链的全球稳定币,但是最终失败了,一个重要原因是Libra 最初设想是锚定一篮子法币(美元、欧元、日元等),试图创造“全球货币”,没有受到美国政府支持,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动了美元和国家主权的“奶酪”。 在稳定币已经被美国政府权利支持的前提下,稳定币将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的结算基础设施 。目前结算量已经超越 PayPal,下一阶段可能取代 SWIFT、Visa,谁先布局,谁就能吃下美元稳定币的结算红利。 8. 稳定币的监管进展有哪些? 美国:GENIUS Act 是首次系统联邦立法,将稳定币 从“灰色地带” 变成 “支付工具而非证券/银行产品”,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稳定币准入通道。 香港:稳居亚洲发行人中心,制定发行人牌照制度,法规执行力度强。 欧盟:MiCA已落地,欧洲稳定币监管统一成型。 9. 除了美元稳定币,还有哪些稳定币? 欧元稳定币:Circle已经发布符合MiCA规定的1:1锚定欧元的EURC,目前市值在2亿美金左右,是市值最大的非美元稳定币。 港元稳定币: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即将生效,前期参加稳定币沙盒实验的机构包括京东科技,圆币科技和渣打银行等,蚂蚁数科已经启动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期待8月以后能看到大规模流通的港元稳定币。 人民币稳定币:据cointelegraph报道,@Conflux_Network 正在和金融科技公司AnchorX和信息技术安全公司东信和平的合作推出离岸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新稳定币旨在为离岸中国实体和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提供服务。 10. 散户如何参与稳定币的盛宴 虽然很多稳定币项目都是机构参与(比如blackrock的BUIDL),但是散户至少有两种方式参与稳定币赛道, 第一种是在TGE之前参与稳定币/RWA赛道的公链,无论是空投交互还是打新,比如 稳定币Layer 1 @PlasmaFDN的打新,之前存过钱的现在可以参与tge,只是要KYC,另外和蚂蚁数科有关系的RWA L1 @pharos_network 也是可以关注; 第二种是和稳定币/RWA 赛道的二级代币,比如$Ondo $Plume。大家看看还有哪些机会和项目?
Show more
0
9
3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