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RWA,将构成新周期,新金融创新的锚点,凡是以无国界、低成本、可编程特性构建的新支付和金融体系,都需要及其重视。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RWA,将构成新周期,新金融创新的锚点,凡是以无国界、低成本、可编程特性构建的新支付和金融体系,都需要及其重视。
这篇 #A16Z# 关于稳定币的文章,真的十分精彩。以前我们在Space 分享过,美元稳定币是 #RWA# 以及 #DEFI# 构建的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了这么多年,目前交易额已经超越了Visa,真的是里程碑的发展。 稳定币+ #PAYFI#+#RWA,将构成新周期,新金融创新的锚点,凡是以无国界、低成本、可编程特性构建的新支付和金融体系,都需要及其重视。# 随着Stripe等支付巨头加入,采用曲线将会快速上升,其中在跨境汇款、跨境工资发放、企业资金管理等场景,具备大量创新点,值得留意这些新型Web3项目!🧐
Show more
Stablecoins may be crypto’s first “killer app” — our first real shot at making it so that sending money is more like sending an email. Open, instant, and borderless. People are already recognizing the advantages. In 2024, stablecoins moved $15.6 trillion in value, effectively matching Visa’s volume. So how did stablecoins become poised to disrupt the global payments industry? And how can builders and businesses think about stablecoins? @a16zcrypto rounded up a guide to stablecoins to take a look at how we got here — and where we’re going next: https://t.co/osAPkrjYYh
Show more
0
11
81
22
👉分享投机实验室发布@LabSpeculation,介绍了币圈交易员川沐的交易策略与交易体系。 川沐用 35 天将 1 万美金账户做到 100 多万美金,后又在 14 天让新的 1 万美金账户增值 200 万人民币,加起来 50 天赚了约 1000 万人民币,这一成绩使其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比如实盘不公开、被质疑是返佣账户和 P 收益图,以及被指杀跟单、瞬开瞬平吃粉丝流动性等。对此川沐回应称自己确实吃流动性,但只针对跟他单的机器人,普通散户一般不会第一时间跟到单。 以下是关于其交易策略和交易体系的详细介绍: 交易策略批量百币空策略:该策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市场情绪和趋势要偏空。具体操作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把除了比特币之外的大市值币种,从上到下进行做空操作。这里的市值截止到两亿,因为低于两亿市值的币种暴力插针现象严重,且流动性枯竭,而市值大的币种缩水相对稳定。同时,谨慎起见,还可以规避 DEX、RWA、稳定币、借贷这几种类型的币种,因为可能存在盈利的山寨币,还有与马斯克或者奥特曼相关的 AI 代币,以及比特币和以太坊这种有 ETF 资金购买的币也不纳入做空范围,剩下的符合条件的币种则 “照单全收”。 该策略的优势在于通过分散做空降低风险。做空一个山寨币可能会因被针对或遭遇黑天鹅事件而受损,但按照市值从高到低做空几十上百个币,即使某个币出现插针或者大幅上涨几倍的情况,对整个仓位的影响也不大。平均金额开的空单数量越多,单个币爆拉带来的系统风险就越低,例如开一个币涨 10% 就亏 10%,开 10 个币,其中一个涨 10%,整体就只亏 1%,要是开 100 个币,其中一个哪怕涨 100% 也只亏 1%。而且单个币的空单金额可以设置得小一些,操作实践难度很低,甚至不用盯盘,因为几十上百个空单根本无法一一盯盘,这样也就不会因为某一个币的暴涨暴跌而影响情绪。 以川沐为例,当他的账户达到 35 万美金的时候,总共空了一百零二个币。当时他的操作是,10 亿市值以上的每个空了两万,2 到 10 亿的每个空了 1 万,1 到 2 亿的每个空了 5000。不过这堆订单最后一键全平,出现了亏损,但方向是正确的,如果当时仓位放小一点,就不会那么快触及止损,最后盈利的幅度还会很可观。关于止损止盈的设置,可以是涨 40% 止损,跌 50% 止盈,即盈亏比要在一比一以上。平仓方式既可以直接看账户整体的盈亏一键全平,也可以像收菜一样,单个币涨到目标价位就止盈,跌到目标价位就止损。 十字剪刀差策略:原理是持续爆拉的山寨币在爆拉之前,庄家的持仓方向肯定是多单,并且会跟随价格同步增加。尤其是当持仓量比市值还要高的币种,合约持仓量占市值的比例高,就说明多空的对手盘充足,合约持仓量越高甚至超过市值,就表明庄家越强,筹码也越足,那么它就有很强的拉盘动力。在拉盘的过程中,合约持仓的名义价值也会跟持仓量保持一致持续贴合增长。 当庄家准备结束操盘的时候,会先走掉自己建立的多头仓位,并转换成空头仓位。在这个过程中,合约持仓的图上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显眼的特征,即价格还在上涨的时候,合约持仓的名义价值突然与持仓量分离,出现开口空洞。这时候就是庄家通过拉盘或者托盘平多,在卖出多头仓位然后建立空单。由于这个节点庄家的操作会明显大额影响到持仓量的多少,而价格的上升或者托盘会显示为名义价值可能一直在增长或者脱离了贴合的曲线,当出现持仓量在跌,名义价值在涨的情况时,大概率就是庄家手里的单子在换方向。比如当时的 OM 币,在 3 月 26 日出现十字剪刀差信号的时候,价格还在 6.5 以上,等 4 月 13 日直接就跌到了 0.37 左右,如果能把握这波行情,哪怕只开了 1000 美金的空单,收益也非常可观。Auction/Alch 这两个币也可以用来验证这个策略的有效性。 构建交易体系要点明确细分领域:首先要找到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这包括现货、ETF、杠杆期货、期现套利、理财产品借贷和现货搭配套利,或者利用链上工具做夹子、费率套利等多种类型。只要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一直可以赚到钱或者赚钱的概率大于 50%,都值得总结成策略去反复使用。以现货交易为例,又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情绪,每种玩法对应的策略也不一样,比如易冲动没耐心的人,可能就适合持仓几天的短周期情绪操作。 具像化交易条件:确定好最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后,就需要开始具像化自己的买入卖出条件、止损条件,以及每次操作的资金配比。在确定使用策略之前,最好能通过编写量化工具爬历史数据,去回测一下自己策略的收益率,看看能不能真正保证自己的策略能执行且可盈利,然后再根据行情的变化去修正策略。 辅助要素:安全的交易场所:选择如币安、欧易这样相对知名的交易平台,或者使用链上钱包。如果选择在非常冷门的交易所执行策略,就要做好可能损失全部资金的准备,因为收益必须要和自己面临的损失成正比,否则可能出现钱赚到了但交易所跑路,或者链上 Defi 项目跑路的情况。 监测工具:针对策略的需求编写相应的监测工具,或者使用现成的通用监测工具,并且最好能够将监测信息即时发到微信或者 TG(Telegram)上,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信息接收:要做到充分、全面、及时的信息接收。可以对相对有价值的推特进行监测,加入有价值的社群,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非常多即时事件的群,社群的层次和活跃度越高越好,这样更容易发现行业最新的动态或者创新。例如 Brc20,如果信息比较广的人可能在三月十号左右就能知道有比特币铭文这个事。此外,一些财经软件如金色财经,其中的一些数据信息和经济数据预告也有一定的价值。 学习:书只能作为借鉴,因为真正赚钱的东西往往不会写在书里,投资类的知识更多是在金融市场中用钱堆出来的。可以向自己或者通过交易起家的币圈高手学习,他们每个人发财的门道都不太一样,甚至很多人亏钱的经验也非常值得学习。如果能把币圈五花八门的亏钱方式都避开,那赚钱概率肯定在 50% 以上,活到下一个牛市的概率在 99% 以上。 原则:要有原则,知道在这个市场里什么事情不能做。多看看别人是怎么亏完的,多听听他们的故事,分析总结他们亏损的原因,然后定下自己的原则,之后要时刻保持敬畏,不能越界。 心态:心态高于技术高于策略,要看淡盈亏,及时止损。亏损时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符合条件追高的时候也要有一击命中的信心,不要去追求每次交易都盈利,这样很容易在判断失误的时候造成巨大的亏损。尽量不要玩合约,因为合约最恐怖的风险就是不认错扛单加保证金,梭哈扛单最终都会血本无归,这样的例子在币圈屡见不鲜。 最后强调交易的核心是人,盈利与否取决于人本身,所以要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性格弱点和优势,全面分析了解后才会明白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策略,以及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交易。 https://t.co/XRRcHL2UKJ
Show more
0
16
15
1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 #Web3# Alpha创新叙事的加密投资者,DeSci赛道从CZ开始谈起—火爆—衰落—低迷,但这个赛道却是被老外经常讨论的方向,真正具有社会价值落地潜力的赛道之一,它不仅承载着“让科研去中介化”的理念,更试图解决传统科研领域存在的诸多痛点。 传统科研体系中,研究资源高度集中,项目申请流程繁琐,数据多半沉睡于封闭数据库,科研人员面临高压、低激励的“孤岛式探索”。而 #DeSci# 倡导“开放协作 + 数据确权 + 激励可持续”,是对现有科研范式的真正“重构”。 #MOBOX# 的加入,恰如其分地补全了当前 DeSci 生态中“用户交互体验差、参与门槛高、商业闭环不明晰”的痛点。在我看来,它不只是补了一块拼图,更是试图重画边界。这种从“链游用户增长逻辑”反向赋能科研的思路,不仅能解决“谁来做科研”的问题,更能解决“科研成果流向哪里”的问题,而MOBOX,恰恰以一种极具“加密原生精神”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解法。 作为在加密领域浸泡9年的老兵,我越来越意识到:下一个 #Web3# 叙事焦点,一定是“如何连接真实世界”。无论是 #RWA# 也好,还是 #DeSci# 也好,都属于这个逻辑的范畴。#MOBOX# 用魔盒打通了“家庭 → 实验室 → 数据市场”的完整链路,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技术民主化的表达。 科研不再只是象牙塔里的专属游戏,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以“微粒身份”贡献的集体事业。这不仅在技术上构成范式突破,在社会意义上,也极具启发性。#Web3# 世界需要的不只是投机,而是这种“技术启蒙 + 社会触达”的双重落地方式。 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中,叙事是估值的驱动力,而产品是估值的锚点。#MOBOX# 从链游叙事转向 DeSci,将自己在链游领域构建的用户增长体系、任务激励机制、NFT资产化逻辑原汁原味地复刻到科研场景之中。在我看来,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叙事跃迁”——而叙事跃迁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发“市场预期”的重新定价。 相比纯粹靠噱头炒作的概念型项目,#MOBOX# 在拥有300万级用户积累的基础上,叠加币安投资的加持,以“硬件 + 数据 + 激励 + 流通”构成产品闭环。这意味着它不仅能够“讲出新故事”,更有能力“把故事变成用户的现实体验”。 从这个角度看, $MBOX 在当前阶段被低估是显而易见的。而叙事、产品、市场认知三者一旦形成共振,往往会催化极具爆发力的行情窗口。 总结:过去一年我持续观察DeSci生态,大多项目仍处于“科研人讲Web3”的阶段,偏学术、难落地。而 #MOBOX# 的优势恰恰是“Web3人做科研产品”,懂用户、懂激励、懂流通,这是 #DeSci# 赛道最稀缺的能力。特别是“魔盒”这一家用级别的生物实验系统+数据NFT的设计,几乎定义了“家庭实验室”的新范式,为大众化科研打开了可能性。 从投资角度看, $MBOX 目前处于GameFi-Desci叙事重构的价值洼地。在Game赛道反弹、DeSci热度初起的当下,#MOBOX# 具备双轮驱动属性,极有可能成为链游资产与科研叙事结合的代表性标的。总量固定、激励机制优化、生态资源落地等基本面提升,将为其提供强劲的估值支撑,值得留意和关注🧐
Show more
MOBOX has led an era in Web3 Gaming, yet we continuously push beyond our past achievements. Today, we set our sights on a new frontier: Decentralized Science. We are applying our expertise in GAMIFICATION to transform complex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interactive systems everyone can engage with. We are making scientific exploration more fun and accessible than ever before. Introducing THE BOX: Your Gateway to Scientific Discovery Explore full details: https://t.co/aikn6WAyQN Or dive into thread ⤵️
Show more
0
0
2
1
橙子晚间解读 4.23 昨晚川普就好像抄完底了的狗庄一样,突然之间180度大反转,又是暗示要给中国降低关税,又是向媒体承诺无意解雇鲍威尔的,让那些底部割肉的选手集体破防,反正川普自己的加密ETF建仓完毕了,商务部长儿子的30亿加密基金也买的差不多了! 川普这货是抄完底了吗,整个市场都被他玩得团团转,这几周一直给外界传递消息要解雇鲍威尔,又是和贝森特一起面试下一任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又是向最高法院申请解雇权限,三天两头的大骂鲍威尔,昨天甚至用了大输家,以及把老鲍和哈里斯打成一派,说上次降息就是为了支持哈里斯上台的政治决定,总之这几周无论是美股还是币市都被川普这货给搅的天翻地覆,叠加之前的关税骚操作,川普只用了短短两三周的时间,就把全球金融市场给打死了。 然而昨晚川普就好像抄完底了的狗庄一样,突然之间180度大反转,又是暗示要给中国降低关税,并撤销执勤的强硬态度,又是向媒体承诺无意解雇鲍威尔,并且用了从来没有想过这事儿,以及对鲍威尔充满期望,这样的温和字眼,就凭这个,突然之间美元霸权即将消失的风险完全被解除,而且还有媒体出来附和,说是川普想要影响降息,除了要解雇鲍威尔外,还要至少解雇7个美联储票委,这样才能确保美联储按照自己的意志执行任务。不仅如此,财政部长贝森特的闭门会议也表示后续贸易前景积极,白宫这边也放出消息美日印正在达成“框架协议”,马部长这边也透露继续推动降低关税,并且表示在五月重返特斯拉,缩减投入在doge上的精力,特斯拉昨晚也是走的领涨行情,而且昨天电话会上,特斯拉披露依然持有9.5亿美元的大饼。 另一个指向狗庄抄底完成的信号是,昨晚美国商务部长的儿子牵头启动价值3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投资计划,据说部长儿子的公司Cantor 正与软银、Tether 和加密交易平台 Bitfinex 进行合作,拟组建规模超 30 亿美元的比特币投资联合体,未来的投资路径就是效仿现在的微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不停的融资购买大饼,知情人士补充称,Tether 将贡献 15 亿美元的比特币,而软银和 Bitfinex 将分别贡献 9 亿美元和 6 亿美元的比特币;然后是川普自己的公司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 (DJT.O) 与 https://t.co/tqHXuMCuEL 和 Yorkville America Digital 敲定 ETF 发行协议,这个ETF主要是投资加密货币,以及其他美国制造相关的证券。一般情况下,这种新闻放出来,都意味着狗庄买的差不多了。 渣打银行重申看涨比特币至20万美元,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将助推涨势;马斯克昨晚也出来奶,他转发了带有比特币激光眼的经济学家 Miton Friedman 图片,并配文史上最佳经济学家;小黑arthur继前几天喊单再也没有10w以下的大饼后,昨晚又指出债券收益率上升,央行最终将被迫印钞;中金公司预测高关税或触发美联储衰退式降息,预期美联储从 7 月份开始降息,全年累计降息幅度或达 100 个基点;当前主流CEX、DEX资金费率显示市场正逐步走向看涨趋势;彭博社预期美国战略比特币储备或将在未来几周公布细节。这几个消息综合起来,都形成了对大饼上涨的助力。 最后说市场,大饼不用说了, 机构资金重新开始进场,昨晚比特币ETF资金净流入9.12亿美元,算上前天的3.8亿,两天进账13亿美元,之前大饼突破9w基本也是这个资金量级,这波从资金上来看,上涨并不是特别突兀,属于正常上涨幅度;不过以太坊这波还是强势,单日涨幅超过10%,ETH/BTC回升到0.0193,昨晚ETF也出现资金正流,算是这么就终于硬了一把,这波上涨除了宏观利好,还有V神新提出了用RISC-V替代现有EVM的升级,这个可能是以太坊诞生以来仅次于转POS的最大升级了,这次升级可能让ETH的L1直接跳出来和sol、sui这种单片机性能链竞争,相比之下现有ETH在性能上是毫无竞争力的,所以这个新构想让E卫兵们重新振作起来了;板块上涨方面,和我这几天一直再说的一样,每次反弹,MEME\AI\RWA 必是领头羊,昨晚这三个板块平均反弹幅度都在30%左右,另外 $sui 及其生态也都起飞,ai agents 板块也都起死回生了,$alch 这种甚至都ath,$virtual $ai16z $aixbt $swarms $arc $ava $eliza $buzz $pippin 等等上一轮辉煌过然后又跌落谷底的项目,这波也都复活了,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项目,未来爆发力都很强,参考上一轮的 $aave $link ,如果这轮山寨季还有,那么ai agent依然有可能竞争最主要的叙事,另外rwa、defi、gamefi、ai、L1、meme也都是竞争者,但是论上升空间,我还是会选ai agents。
Show more
0
0
0
0
第一次参加 #Sui# Basecamp,感受到什么叫“高颜值 + 高密度 alpha”现场。#水家人# 全员颜值爆棚,还都脚踏实地在构建未来 🌊 现场遇到了Sui生态的灵魂人物们: 华语第一KOL链总 @lianyanshe 贴心又美丽的Hedda @Rav_Hedda 爱吃bluefin、漫画里走出来的少女 @0xKirara 总能押中好项目的宝总 @crypto_Abao 让我眼前一亮的新项目: •@BlueprintAIx :AI帮你最大化DeFi/SocialFi收益,Pitch Day我毫不犹豫投了它一票,听说下周就可以内测啦 •@GiveRep :Sui 生态的 Kaito,社交资产玩法火到不行 •@DeAgentAI :AI Agent自动帮你做交易,AI+交易方向值得继续跟进 •@arttoo_official :把 Fine Art 上链的 RWA 项目,美学与科技结合得很妙 也特别开心终于和老朋友 @Thibautpro1 线下见面,三年友谊终于“落地”,还有新朋友 Diederick @HouseofChimera Really enjoyed our conversations and time spent together. 当然还有@bluefinapp 创始人男模天团,@zabimx 被采访到飞起,好多人都专门过来跟我说他太帅了;CTO @ahmadjawaid_ 深入剖析了 Bluefin Pro 的架构和叙事,干货满满 Bluefin 同时举办了两场Side Event,感谢大家热情参与和支持! 水已至,风将起。让我们一起在Sui生态风生水起!
Show more
0
14
48
3
从交易者到创造者:MYX Finance 如何改变合约市场生态 ——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Trade Alpha, Permissionless 之前提过最近重点在关注:稳定币赛道、链上交易生态,以及一些具潜力的 AI 公链协议。 在交易赛道,目前重点跟踪的项目包括:Aster、Lighter、BackPack、Arkham、standx、Axiom等。 今天来介绍下MYX Finance @MYX_Finance 在 DeFi 的舞台上,MYX Finance 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更是一种正在崛起的现象。作为 Linea 生态的“亲儿子”,MYX Finance 在 ConsenSys 的投资支持下崭露头角,随后迅速扩展至多链平台,并转向了深度合作的 BSC。其 TVL的暴涨并非偶然,这得益于与 BSC 官方的频繁互动,以及对早期潜力币种的精准布局。更令人瞩目的是,MYX Finance 在多个热点币合约的首发上跑在了 CEX 前面,展现了其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超强的执行力。 1. 项目愿景与定位 就在今天,我发现 MYX Finance 突袭式更新了它的路线图,正式宣布将全面开放链上无许可创建永续合约交易对,这妥妥的有点 Uniswap 的灵魂附体,因为它吹响了“去中心化交易自由”的号角。作为一名长期深入关注 DeFi 的用户,我认为 MYX 的目标很明确:它想成为链上永续合约市场的 Uniswap,打造一个真正由社区驱动的开放式合约交易平台。 在我研究过的数百个协议中,这种魄力着实罕见:一个永续 DEX 居然敢把交易对的上线权限完全交给用户。简单思索一下,感觉这场模式的创始对于我这样的用户来说意义重大,它的核心是将链上合约市场从“中心化上新”彻底解放出来,直接赋予用户以下三项核心权力: ✅ 无许可创建交易对:社区自主上线任何代币的永续合约,比如 Meme 币、RWA 资产、SocialFi 治理币等等,想想就觉得自由度爆棚; ✅ 流动性自由供给:作为 LP,社区无须授权地为这些长尾资产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和资金费率,这让用户有机会深度参与市场; ✅ MPM 技术加持:即便交易量不高,用户依然能享受零滑点的交易体验,这让用户对小众资产的交易信心倍增。 通过这一机制,我感觉资产交易的决策权终于从中心化平台手中回到了市场参与者手中。只要社区有判断力、有信仰,就能在链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市场,真正实现“我的 Alpha 我做主”。在我看来,MYX 的开放式架构正在重塑链上合约市场的基本逻辑。 在过去,新资产要上线中心化合约平台,总得经历项目方申请、平台审核等繁琐流程,效率低,某种程度上还压制了创新资产的早期流通。而现在,MYX 的开放式合约机制直接打破了这个瓶颈,能亲眼见证新资产的永续交易在链上原生发生,这不正是 DeFi 精神的完美体现吗?更让我感觉符合 Web3 精神的一点是,社区自发提供的流动性降低了新交易对的启动成本,真实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与共识,为 Alpha 的诞生和发现创造了无限可能。 2. 产品创新与技术优势 核心技术亮点: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有多香? MYX 凭什么能在永续 DEX 的赛道上一路扶摇直上?没有绝招怎么能站稳市场?让我们把本质说清楚,做到心中自然有数。 在产品设计上,MYX Finance 推出了独特的 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这一机制不再卷入多空交易的零和博弈,而是专注于高效管理和对冲风险,避免依赖交易者的亏损来盈利。这种创新显著降低了底池的资金要求,使得低流动性的 meme 合约得以实现。正因如此,MYX Finance 在其路线图中自信喊出 “Perp DEX 里的 Uniswap” 的口号,致力于推动行业向更开放、更高效的方向迈进。MPM 本质上是一种 P2Pool2P 模式,也就是“用户 - 资金池 - 用户”的撮合路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订单簿撮合。体验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一套交易体验的“三件套”: · 零滑点:不管市场深度多浅,用户成交价就是预期价,太稳了; · 最高 50x 杠杆:效率拉满,进攻型用户简直爱不释手; · 极致成本控制:基础交易费低至 0.05%,对高频交易者来说简直是“回血圣器”。 和其他传统 AMM 或 CLOB 模型相比,我觉得 MYX 的 MPM 架构在高杠杆交易中的优势太明显了。举个例子:在其他平台用 50 倍杠杆做多 1 BTC(约 60,000 美元),1%-2% 的滑点意味着我一进场就亏 600-1200 美元,想想都肉疼。但在 MYX 上,滑点几乎为零,这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极限效率。 技术工作原理简述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发现非常直观: · 所有交易都直接与 LP 提供的资金池交互,不用操心对手方在哪; · 系统通过算法自动匹配对手方,完全不需要订单簿,这效率确实高; · 每笔交易都以我预期的价格成交,执行速度更是秒级,体验感满分 啰嗦了这么多,我干脆把 MYX 的 MPM 核心特性整理成一个表格: 用户体验:从流畅交易到跨链无感切换 讲真,一天交互一堆协议,再好的 UI 设计也让审美疲劳,坐枯禅的时候能有个机会发现协议平台设计的用心,真的会增加一些愉悦感。 MYX 在用户体验上也特别用心。刚开始用的时候,平台就推出了无 Gas 交易模式,大幅降低了我的链上操作成本,更关键是省心(我不止一次的在推文中提到过怎么通过设置 Gas 来节省交互成本)。 交易流程顺滑得让人心情大好,据说好的交易员不是对行情有感觉,而是面对行情波动时,绝对的冷静,彻底的无感,我想好的交易平台,操作起来应该也是这种感觉。 链抽象账户 UA:一次体验跃迁 MYX 已经和 Particle Network 达成了深度合作,成为首个支持 UA(Universal Account)账户的永续合约 DEX。这让我忍不住试了试,结果体验直接起飞: · 统一账户体验:我不用再为每条链准备不同钱包,所有链上资产和交易一个账户搞定,太省心了; · 无缝跨链交易:链间资产转移和交互就像“切换页面”一样轻松,我完全感受不到跨链的麻烦; · Gas 智能管理:我可以用一种资产支付多链 Gas,不用每条链都准备 Gas 钱包,这一点简直不要太爽,你交互过多条链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繁琐的程度了,操作步骤指数级上升,欲哭无泪! · 更强安全性:多签加社交恢复机制,让我觉得账户安全更有保障。 这些改进不仅解决了我用传统 DEX 时的痛点,还让我体验到了 Web2 级别的丝滑感,这就是拍大腿式的惊艳。 小结:为什么我认为 MYX 的底层设计值得重视? 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越发觉得 MYX 的创新不是某个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从撮合逻辑、用户界面到钱包账户体系三位一体地重塑了我的链上永续交易体验。MPM 机制让我告别了滑点和效率烦恼,Particle UA 账户又打通了多链壁垒。这套组合拳让我觉得,MYX 构建了一个“低门槛、高效率、高扩展性”的交易场。也许,我正在见证 DeFi 从极客圈走向大众的开端。 3. 市场表现与生态建设 作为一个混迹协议圈的老手,我早就习惯了项目方在白皮书里吹得天花乱坠。但在 Web3 里,我知道真正值钱的不是愿景,而是数据。MYX Finance 在链上永续合约赛道交出的成绩单确实“叫好又叫座”: · 活跃用户:超过 170,000 个独立交易地址,用户量连续 6 个月正增长,势头很猛; · TVL 增速惊人: ·BNB Chain:上线 7 天,TVL 达到 3715 万美元,惊呆了一众人; · 总 TVL:4121 万美元,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 交易活跃度:累计交易量 546.34 亿美元,日均交易量高达 1.2923 亿美元以上; · 赛道地位:稳居 BSC 和 Linea 链上最大永续合约 DEX; · 费用优势:平均费用低于 1bps,零滑点体验; · 资本效率:达到行业均值的 100 倍。 在 DeFiLlama 等公开数据平台上看了一下,MYX 已经超过了一堆老牌对手: ·Contango V2(2868 万美元) ·APX Finance(3006 万美元) ·Satori Perp(257 万美元) ·RubyDex(2414 万美元) ·KiloEx(4500 万美元) ·Apex Omni(1527 万美元) ·edgeX(1096 万美元) ·ApeX Pro(225 万美元) 在永续合约 DEX 这么内卷的市场里,我觉得 MYX 靠高效引擎、极致费用结构和活跃交易表现,稳稳坐上了第二梯队的前几把交椅。 社区生态:从“交易即用户”到“生态即共识” 说完产品,再来聊聊我另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社区生态。 与其他靠交易返佣拉新的 DEX 相比较,我觉得 MYX 的社区生态简直是开了挂:MYX 把代币激励设计成了三层结构,完全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参与需求: ✅ 交易型激励(宝石任务) 每交易 1 USDC 赚 1 宝石,持仓越高产出越快,按宝石数量分空投,简单公平。 ✅ 推荐机制 生成 10 个邀请码,自设手续费返还比例,邀请越多返佣越高(最高 70%),VIP2 后停返,防滥用。 ✅ 社交任务 关注 X、加入 Discord、转发文章等任务,赢抽奖、NFT 或 $MYX 空投,零交易也能参与。 以及跟 Particle Network 联合推出的 MY PARTI 活动 总结:MYX 社区设计的独特性 我发现 MYX 不再把我当“刷单机器”或“打新工具人”,而是从交易、传播、贡献多个维度让我感受到共建感和归属感。这不仅带来了天然的社交裂变效应,还让代币分发更公平、更黏性。用户拿到的每一枚 $MYX,背后都是一次真实的交互和参与—— MYX 建的不是用户池,而是一个共识场。 4. 对标分析:MYX vs Hyperliquid,谁是下一代 Perp DEX? 模型差异:MPM vs Orderbook Hyperliquid 靠自研 L1 和链上 Orderbook 成了顶级永续平台,我必须承认它很能打。但我发现 MYX 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它用 MPM 资金池撮合模型,在降低滑点、提升资本效率上跑出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 MYX 不是“效仿者”,而是另一个方向的“创造者”。它没把 CEX 模型搬上链,而是围绕链上属性打造了一个更开放、自动化、灵活上新的永续市场系统。 “链上 https://t.co/jxeShfl7pd”——释放资产创新的永续合约市场 从热点捕获上来说,它不只是想做另一个 DEX,而是要做永续版的 https://t.co/jxeShfl7pd,但是细细想来,我觉得 MYX 的野心不小: 快速支持热点资产:上线速度比 CEX 还快,我能捕捉 DePIN、AI、SocialFi 等热点; 支持长尾资产合约:不只有 Memecoin,我还能交易非 EVM、新链生态、治理代币,太全了; 抢占市场节奏:项目方还没官宣,我在 MYX 上已经能交易;CEX 还在评估,我已经开始布局了。 我还记得 MYX 率先上线某个 Meme 热点合约,比币安等 CEX 早了近一周交易窗口。当时很多人抓住机会,早期直接吃到了数倍波动收益,感觉自己赚翻了。这是简单的“抢着上新“吗? 这其实是对中心化垄断的一次主动拆解。MYX倾心助力用户发现Alpha,它何时跻身 Alpha,让我们也拭目以待。 战略意义:MYX 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MYX 的快节奏上币策略远不止抢流量这么简单,所以,快节奏上币只是 MYX 扬名立万的打法之一,它其实在为自己的生态建护城河,在下一步大棋: · 抢占早期 Alpha 机会:通过率先上线新兴资产合约,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早期交易者,成为他们捕捉 Alpha 的首选平台。 · 差异化竞争:与依赖主流资产的传统 CEX 和部分 Perp DEX 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提供独特的小众资产交易,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 吸引高粘性用户:早期参与新兴资产交易的用户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和社区归属感,能够为 MYX 带来更忠诚的用户群体。 · 探索市场前沿:通过上线各类新兴资产,MYX Finance 能够更早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用户偏好,为未来的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 形态规划:再叠加上无许可上币的 Buff,我认为 MYX 的形态规划应该是:MYX = uniswap + hyperliquid 5. 估值展望:MYX 的资本故事刚刚开始 MYX Finance 已经拿到了 D11 Labs、红杉中国(HongShan)、ConsenSys、Hack VC 等顶级机构的联合投资。 根据今年 3 月的公开信息,MYX Finance 的最后一次融资后,总融资金额约为 1050 万美元。在今年初的市场低迷期,能取得这样的融资成果实属不易,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潜力和前景的信心。这让我觉得它不只是资本看好,还有资源倾斜、合作空间和叙事基础的全面升级,红海状态加上低迷行情,每一个赛道都挤满了项目,但是大浪淘尽英雄,细分领域也只能有三两个协议能真正的跑的出来,资方已经开始下注,你看好哪个?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目前 MYX 估值约为 1.2 亿美元 FDV,但我根据它的产品潜力、TVL 增长和赛道热度判断,未来 12 个月内,我觉得 MYX 有望达到 2.5 - 3 亿美元估值区间,这只是我个人的预判,具体的情况还要看 MYX 平台的发展和市场变化。 6. 总结:MYX 如何成长为链上永续合约的现象级平台 资产发行革命:从审批制走向自治化 写到这里,我依然感觉无许可创建合约交易对简直是 MYX 的一大杀招,它让我这种用户成了 Alpha 资产的天然爆发平台。不再依赖中心化背书,资产交易的权力回到了社区和用户手里,所有人都有了更早捕捉到潜力合约机会,MYX 给用户的,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合约自由权。 效率碾压:MPM 模型重塑交易体验 在高杠杆场景下,传统 AMM 滑点大、撮合慢、资本利用率低,体验很糟。而 MPM 模型的零滑点、百倍效率和秒级执行让我这种非专业的交易者都会惊叹。我觉得这不仅是优化,而是交易范式的升级。MYX 的核心技术引擎——MPM——以零滑点和高达百倍的资金效率,为专业交易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生态飞轮:自我驱动的价值宇宙 从资产首发到交易激励,再到社区治理,MYX 正在编织一个自我驱动的价值闭环生态系统。通过激励用户参与流动性质押、项目孵化与生态建设,MYX 构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增长飞轮。当生态参与者激增,MYX 将超越单一交易所的定义,成为 DeFi 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枢纽。从资产首发、交易奖励、邀请返佣到治理激励,我觉得 MYX 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生态,围绕真实交互、社交传播和资产增长运转。我能赚返佣,刷任务领空投,甚至参与社区治理设计方向,参与感十足。 正如 @RyanMYX 所言,MYX 的愿景,就是让一切都回归到一个目标:让 Alpha 民主化,惠及所有人。更少的门槛,更多的机会,完全去中心化 Everything loops back to one purpose: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Less gatekeeping, more opportunity,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https://t.co/hhb5EiGETQ 做交易平台的初心就应该是这样,交互撸毛赛道的项目方也应该这样,因为这样才是最纯粹的公平,万源同道,万法归宗。 可以预见,随着 MYX 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链上合约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景象。社区将成为创新交易对的孵化器和流动性引擎,而 MYX 则将扮演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赋能用户掌握早期 Alpha 的交易主动权,引领 Perp DEX 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去中心化和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时代。 提示:加密市场变化莫测,投资要理性,如果想深入了解 MYX Finance 的更多细节,请移步到官网或社区一探究竟。
Show more
0
0
0
0
从交易者到创造者:MYX Finance 如何改变合约市场生态 ——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Trade Alpha, Permissionless 之前提过最近重点在关注:稳定币赛道、链上交易生态,以及一些具潜力的 AI 公链协议。 在交易赛道,目前重点跟踪的项目包括:Aster、Lighter、BackPack、Arkham、standx、Axiom等。 今天来介绍下MYX Finance @MYX_Finance 在 DeFi 的舞台上,MYX Finance 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更是一种正在崛起的现象。作为 Linea 生态的“亲儿子”,MYX Finance 在 ConsenSys 的投资支持下崭露头角,随后迅速扩展至多链平台,并转向了深度合作的 BSC。其 TVL的暴涨并非偶然,这得益于与 BSC 官方的频繁互动,以及对早期潜力币种的精准布局。更令人瞩目的是,MYX Finance 在多个热点币合约的首发上跑在了 CEX 前面,展现了其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超强的执行力。 1. 项目愿景与定位 就在今天,我发现 MYX Finance 突袭式更新了它的路线图,正式宣布将全面开放链上无许可创建永续合约交易对,这妥妥的有点 Uniswap 的灵魂附体,因为它吹响了“去中心化交易自由”的号角。作为一名长期深入关注 DeFi 的用户,我认为 MYX 的目标很明确——它想成为链上永续合约市场的 Uniswap,打造一个真正由社区驱动的开放式合约交易平台。在我研究过的数百个协议中,这种魄力着实罕见:一个永续 DEX 居然敢把交易对的上线权限完全交给用户。简单思索一下,感觉这场模式的创始对于我这样的用户来说意义重大,它的核心是将链上合约市场从“中心化上新”彻底解放出来,直接赋予用户以下三项核心权力: ✅ 无许可创建交易对:社区自主上线任何代币的永续合约,比如 Meme 币、RWA 资产、SocialFi 治理币等等,想想就觉得自由度爆棚; ✅ 流动性自由供给:作为 LP,社区无须授权地为这些长尾资产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和资金费率,这让用户有机会深度参与市场; ✅ MPM 技术加持:即便交易量不高,用户依然能享受零滑点的交易体验,这让用户对小众资产的交易信心倍增。 通过这一机制,我感觉资产交易的决策权终于从中心化平台手中回到了市场参与者手中。只要社区有判断力、有信仰,就能在链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市场,真正实现“我的 Alpha 我做主”。在我看来,MYX 的开放式架构正在重塑链上合约市场的基本逻辑。 在过去,新资产要上线中心化合约平台,总得经历项目方申请、平台审核等繁琐流程,效率低,某种程度上还压制了创新资产的早期流通。而现在,MYX 的开放式合约机制直接打破了这个瓶颈,能亲眼见证新资产的永续交易在链上原生发生,这不正是 DeFi 精神的完美体现吗?更让我感觉符合 Web3 精神的一点是,社区自发提供的流动性降低了新交易对的启动成本,真实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与共识,为 Alpha 的诞生和发现创造了无限可能。 2. 产品创新与技术优势 核心技术亮点: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有多香? MYX 凭什么能在永续 DEX 的赛道上一路扶摇直上?没有绝招怎么能站稳市场?让我们把本质说清楚,做到心中自然有数。 在产品设计上,MYX Finance 推出了独特的 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这一机制不再卷入多空交易的零和博弈,而是专注于高效管理和对冲风险,避免依赖交易者的亏损来盈利。这种创新显著降低了底池的资金要求,使得低流动性的 meme 合约得以实现。正因如此,MYX Finance 在其路线图中自信喊出 “Perp DEX 里的 Uniswap” 的口号,致力于推动行业向更开放、更高效的方向迈进。MPM 本质上是一种 P2Pool2P 模式,也就是“用户 - 资金池 - 用户”的撮合路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订单簿撮合。体验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一套交易体验的“三件套”: · 零滑点:不管市场深度多浅,用户成交价就是预期价,太稳了; · 最高 50x 杠杆:效率拉满,进攻型用户简直爱不释手; · 极致成本控制:基础交易费低至 0.05%,对高频交易者来说简直是“回血圣器”。 和其他传统 AMM 或 CLOB 模型相比,我觉得 MYX 的 MPM 架构在高杠杆交易中的优势太明显了。举个例子:在其他平台用 50 倍杠杆做多 1 BTC(约 60,000 美元),1%-2% 的滑点意味着我一进场就亏 600-1200 美元,想想都肉疼。但在 MYX 上,滑点几乎为零,这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极限效率。 技术工作原理简述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发现非常直观: · 所有交易都直接与 LP 提供的资金池交互,不用操心对手方在哪; · 系统通过算法自动匹配对手方,完全不需要订单簿,这效率确实高; · 每笔交易都以我预期的价格成交,执行速度更是秒级,体验感满分 啰嗦了这么多,我干脆把 MYX 的 MPM 核心特性整理成一个表格: 用户体验:从流畅交易到跨链无感切换 讲真,一天交互一堆协议,再好的 UI 设计也让审美疲劳,坐枯禅的时候能有个机会发现协议平台设计的用心,真的会增加一些愉悦感。 MYX 在用户体验上也特别用心。刚开始用的时候,平台就推出了无 Gas 交易模式,大幅降低了我的链上操作成本,更关键是省心(我不止一次的在推文中提到过怎么通过设置 Gas 来节省交互成本)。 交易流程顺滑得让人心情大好,据说好的交易员不是对行情有感觉,而是面对行情波动时,绝对的冷静,彻底的无感,我想好的交易平台,操作起来应该也是这种感觉。 链抽象账户 UA:一次体验跃迁 MYX 已经和 Particle Network 达成了深度合作,成为首个支持 UA(Universal Account)账户的永续合约 DEX。这让我忍不住试了试,结果体验直接起飞: · 统一账户体验:我不用再为每条链准备不同钱包,所有链上资产和交易一个账户搞定,太省心了; · 无缝跨链交易:链间资产转移和交互就像“切换页面”一样轻松,我完全感受不到跨链的麻烦; · Gas 智能管理:我可以用一种资产支付多链 Gas,不用每条链都准备 Gas 钱包,这一点简直不要太爽,你交互过多条链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繁琐的程度了,操作步骤指数级上升,欲哭无泪! · 更强安全性:多签加社交恢复机制,让我觉得账户安全更有保障。 这些改进不仅解决了我用传统 DEX 时的痛点,还让我体验到了 Web2 级别的丝滑感,这就是拍大腿式的惊艳。 小结:为什么我认为 MYX 的底层设计值得重视? 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越发觉得 MYX 的创新不是某个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从撮合逻辑、用户界面到钱包账户体系三位一体地重塑了我的链上永续交易体验。MPM 机制让我告别了滑点和效率烦恼,Particle UA 账户又打通了多链壁垒。这套组合拳让我觉得,MYX 构建了一个“低门槛、高效率、高扩展性”的交易场。也许,我正在见证 DeFi 从极客圈走向大众的开端。 3. 市场表现与生态建设 作为一个混迹协议圈的老手,我早就习惯了项目方在白皮书里吹得天花乱坠。但在 Web3 里,我知道真正值钱的不是愿景,而是数据。MYX Finance 在链上永续合约赛道交出的成绩单确实“叫好又叫座”: · 活跃用户:超过 170,000 个独立交易地址,用户量连续 6 个月正增长,势头很猛; · TVL 增速惊人: ·BNB Chain:上线 7 天,TVL 达到 3715 万美元,惊呆了一众人; · 总 TVL:4121 万美元,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 交易活跃度:累计交易量 546.34 亿美元,日均交易量高达 1.2923 亿美元以上; · 赛道地位:稳居 BSC 和 Linea 链上最大永续合约 DEX; · 费用优势:平均费用低于 1bps,零滑点体验; · 资本效率:达到行业均值的 100 倍。 在 DeFiLlama 等公开数据平台上看了一下,MYX 已经超过了一堆老牌对手: ·Contango V2(2868 万美元) ·APX Finance(3006 万美元) ·Satori Perp(257 万美元) ·RubyDex(2414 万美元) ·KiloEx(4500 万美元) ·Apex Omni(1527 万美元) ·edgeX(1096 万美元) ·ApeX Pro(225 万美元) 在永续合约 DEX 这么内卷的市场里,我觉得 MYX 靠高效引擎、极致费用结构和活跃交易表现,稳稳坐上了第二梯队的前几把交椅。 社区生态:从“交易即用户”到“生态即共识” 说完产品,再来聊聊我另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社区生态。 与其他靠交易返佣拉新的 DEX 相比较,我觉得 MYX 的社区生态简直是开了挂:MYX 把代币激励设计成了三层结构,完全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参与需求: ✅ 交易型激励(宝石任务) 每交易 1 USDC 赚 1 宝石,持仓越高产出越快,按宝石数量分空投,简单公平。 ✅ 推荐机制 生成 10 个邀请码,自设手续费返还比例,邀请越多返佣越高(最高 70%),VIP2 后停返,防滥用。 ✅ 社交任务 关注 X、加入 Discord、转发文章等任务,赢抽奖、NFT 或 $MYX 空投,零交易也能参与。 以及跟 Particle Network 联合推出的 MY PARTI 活动 总结:MYX 社区设计的独特性 我发现 MYX 不再把我当“刷单机器”或“打新工具人”,而是从交易、传播、贡献多个维度让我感受到共建感和归属感。这不仅带来了天然的社交裂变效应,还让代币分发更公平、更黏性。用户拿到的每一枚 $MYX,背后都是一次真实的交互和参与—— MYX 建的不是用户池,而是一个共识场。 4. 对标分析:MYX vs Hyperliquid,谁是下一代 Perp DEX? 模型差异:MPM vs Orderbook Hyperliquid 靠自研 L1 和链上 Orderbook 成了顶级永续平台,我必须承认它很能打。但我发现 MYX 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它用 MPM 资金池撮合模型,在降低滑点、提升资本效率上跑出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 MYX 不是“效仿者”,而是另一个方向的“创造者”。它没把 CEX 模型搬上链,而是围绕链上属性打造了一个更开放、自动化、灵活上新的永续市场系统。 “链上 https://t.co/jxeShfl7pd”——释放资产创新的永续合约市场 从热点捕获上来说,它不只是想做另一个 DEX,而是要做永续版的 https://t.co/jxeShfl7pd,但是细细想来,我觉得 MYX 的野心不小: 快速支持热点资产:上线速度比 CEX 还快,我能捕捉 DePIN、AI、SocialFi 等热点; 支持长尾资产合约:不只有 Memecoin,我还能交易非 EVM、新链生态、治理代币,太全了; 抢占市场节奏:项目方还没官宣,我在 MYX 上已经能交易;CEX 还在评估,我已经开始布局了。 我还记得 MYX 率先上线某个 Meme 热点合约,比币安等 CEX 早了近一周交易窗口。当时很多人抓住机会,早期直接吃到了数倍波动收益,感觉自己赚翻了。这是简单的“抢着上新“吗? 这其实是对中心化垄断的一次主动拆解。MYX倾心助力用户发现Alpha,它何时跻身 Alpha,让我们也拭目以待。 战略意义:MYX 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MYX 的快节奏上币策略远不止抢流量这么简单,所以,快节奏上币只是 MYX 扬名立万的打法之一,它其实在为自己的生态建护城河,在下一步大棋: · 抢占早期 Alpha 机会:通过率先上线新兴资产合约,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早期交易者,成为他们捕捉 Alpha 的首选平台。 · 差异化竞争:与依赖主流资产的传统 CEX 和部分 Perp DEX 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提供独特的小众资产交易,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 吸引高粘性用户:早期参与新兴资产交易的用户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和社区归属感,能够为 MYX 带来更忠诚的用户群体。 · 探索市场前沿:通过上线各类新兴资产,MYX Finance 能够更早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用户偏好,为未来的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 形态规划:再叠加上无许可上币的 Buff,我认为 MYX 的形态规划应该是:MYX = uniswap + hyperliquid 5. 估值展望:MYX 的资本故事刚刚开始 MYX Finance 已经拿到了 D11 Labs、红杉中国(HongShan)、ConsenSys、Hack VC 等顶级机构的联合投资。 根据今年 3 月的公开信息,MYX Finance 的最后一次融资后,总融资金额约为 1050 万美元。在今年初的市场低迷期,能取得这样的融资成果实属不易,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潜力和前景的信心。这让我觉得它不只是资本看好,还有资源倾斜、合作空间和叙事基础的全面升级,红海状态加上低迷行情,每一个赛道都挤满了项目,但是大浪淘尽英雄,细分领域也只能有三两个协议能真正的跑的出来,资方已经开始下注,你看好哪个?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目前 MYX 估值约为 1.2 亿美元 FDV,但我根据它的产品潜力、TVL 增长和赛道热度判断,未来 12 个月内,我觉得 MYX 有望达到 2.5 - 3 亿美元估值区间,这只是我个人的预判,具体的情况还要看 MYX 平台的发展和市场变化。 6. 总结:MYX 如何成长为链上永续合约的现象级平台 资产发行革命:从审批制走向自治化 写到这里,我依然感觉无许可创建合约交易对简直是 MYX 的一大杀招,它让我这种用户成了 Alpha 资产的天然爆发平台。不再依赖中心化背书,资产交易的权力回到了社区和用户手里,所有人都有了更早捕捉到潜力合约机会,MYX 给用户的,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合约自由权。 效率碾压:MPM 模型重塑交易体验 在高杠杆场景下,传统 AMM 滑点大、撮合慢、资本利用率低,体验很糟。而 MPM 模型的零滑点、百倍效率和秒级执行让我这种非专业的交易者都会惊叹。我觉得这不仅是优化,而是交易范式的升级。MYX 的核心技术引擎——MPM——以零滑点和高达百倍的资金效率,为专业交易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生态飞轮:自我驱动的价值宇宙 从资产首发到交易激励,再到社区治理,MYX 正在编织一个自我驱动的价值闭环生态系统。通过激励用户参与流动性质押、项目孵化与生态建设,MYX 构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增长飞轮。当生态参与者激增,MYX 将超越单一交易所的定义,成为 DeFi 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枢纽。从资产首发、交易奖励、邀请返佣到治理激励,我觉得 MYX 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生态,围绕真实交互、社交传播和资产增长运转。我能赚返佣,刷任务领空投,甚至参与社区治理设计方向,参与感十足。 正如 @RyanMYX 所言,MYX 的愿景,就是让一切都回归到一个目标:让 Alpha 民主化,惠及所有人。更少的门槛,更多的机会,完全去中心化 Everything loops back to one purpose: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Less gatekeeping, more opportunity,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https://t.co/hhb5EiGETQ 做交易平台的初心就应该是这样,交互撸毛赛道的项目方也应该这样,因为这样才是最纯粹的公平,万源同道,万法归宗。 可以预见,随着 MYX 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链上合约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景象。社区将成为创新交易对的孵化器和流动性引擎,而 MYX 则将扮演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赋能用户掌握早期 Alpha 的交易主动权,引领 Perp DEX 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去中心化和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时代。 提示:加密市场变化莫测,投资要理性,如果想深入了解 MYX Finance 的更多细节,请移步到官网或社区一探究竟。
Show more
0
0
1
0
聚焦RWA与AI赋能Web3未来,LEAP NIGHT 2025暨Conflux数字金融之夜圆满落幕 由@Conflux_Network@dForcenet 与 #PANews# 举办的"LEAP NIGHT 2025 – Conflux Digital Finance Night"已于4月7日圆满结束。 活动聚焦RWA、AI、稳定币、支付及DeFi等议题,吸引了来自各地区的Web3行业领袖与开发者参会。 Conflux联合创始人张元杰 @forgivenever 分享了三大战略方向:推进RWA资产上链(如与蚂蚁科技合作的绿电换电项目)、构建人民币稳定币生态(与弘毅资本合作项目已在哈萨克斯坦获牌)以及打通支付网络(联动VISA、银联)并拓展链上理财服务。 dForce创始人杨民道 @mindaoyang 则强调RWA的价值,将实体资产引入DeFi将是未来3-5年最大赛道之一,并透露dForce已在美债代币化领域展开探索。他还提到,AI在DeFi领域的结合初见端倪,未来潜力巨大。 此外,现场还探讨了加密与传统金融、宏观政策的联动,再次感谢组织小伙伴 @tongtongbee @PresleySun @micky94711 @az0078778 @Renee7eth 辛勤付出和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我们明年再见!
Show more
0
12
3
2
目前已发布且跟RWA概念相关的项目: ①优先级最高: $ONDO $INJ $PLUME $POLYX $ONDO 可以称之为传统金融赛道的龙头,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金融平台,背靠贝莱德等传统金融机构,最近生态合作也比较频繁,且合规进度领先于其他项目,很有可能成为RWA的龙头。 目前 $ONDO 市值44亿,已解锁48.69%,下次解锁在2026-1-18 解锁百分17.1%。 $INJ 是一个专为去中心化金融设计的 Layer-1 区块链,近期在 RWA 相关项目的社交活动中名列前茅。它的DeFi 基础设施与 RWA 项目相辅相成! 目前 $INJ 市值9.8亿,已全部解锁! $PLUME 大家应该更熟悉了,专注于房地产和私募股权投资,通俗点说就是房地产+私募股权黑马!不过我觉得现在有点太早期,有一定风险,不过性价比是最高的。加上灰度将其列入观察名单,说明有机构感兴趣! 目前 $PLUME 市值3.83亿,如果将 $PLUME 跟 $ONDO 对比的话,还有很大的潜力,因为这两个都是被灰度列入观察名单的! $POLYX 被认为是 RWA 金融领域的五大平台之一,也是专门为 RWA 代币而构建的机构级许可区块链。最突出的点就是合规,且有KYC要求。 目前市值1.45亿,不过它采用的是通涨制,最大年通胀率为 14%,也就是说每年最多有1.4亿的Polyx币新增 ②二级有代表性的代币: $VET 宝马、沃尔玛中国等大公司合作,用于供应链跟踪,完美展示了区块链+制造业应用。 不过对金融 RWA 的关注较少,翻了一下最近的动态,生态也没什么大的发展! ③负面教材: $OM 提到这个币,我真不是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伤心。 首先 $OM 的代币经济就有问题,年增10%导致持续的抛压。而且没有强大的机构当靠山,与其他RWA代币相比,不占据任何优势! 综上所述,如果RWA赛道的风吹过来的话,我个人更倾向选择 $ONDO 和 $PLUME ,主要看中他俩的长期发展! 后面会在整理未发币的RWA项目,主要找那种还存在空投机会的RWA项目! 最后祝大家五一劳动节假期快乐,我是牛马没有节假日,全年无休,每日25H在线!
Show more
0
32
57
8
最近的时间表挺有意思的 基本上上午的时间段用于交易(PvP) 下午到晚上基本上就置身于产业区块链了 反正整个人基本处于分裂状态 上午抠着手机在p几十万美金的盘子 下午到晚上就人模狗样的叼着雪茄喝着威士忌谈着“上亿”的大生意(开玩笑的) 这段时间的接触下来 最大的感觉就是 产业币圈=RWA 反正圈外人提到币圈唯一的结合点就是RWA 所以整个币圈正儿八经的RWA的项目真的特别受到传统金融圈子的喜爱 昨天我就给 @plumenetwork 约了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在自己办公室里聊天 聊到最后的结果大概是只要香港的合规能过 那么股票上链这个事情就能落地了 其实股票上链的事情美国那边已经开了口子 只是圈内人对此没有什么反应 但是对于传统金融圈子来说其实是个暴击 股票上链后+defi 套娃性感程度之高难以想象 比如我重仓的泡泡马特如果能够质押上链去白嫖其他收益 那么现在的价格可以再翻一倍 在股票市场里可没有锁仓的说法 如果可以通过链上质押锁仓一些股票的流通盘 那么我们将会看到港美股会出现很多区块链妖股 当然一切都静待合规二字 不过这点也挺悲哀的 但是也是必然的一点 —— 传统的金融力量并不想融入币圈现有的秩序,而是准备吸收币圈的优势,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
Show more
0
13
4
0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市场很少有人关注。就是BNY Mellon(纽约梅隆银行)在以太坊上推出与链上数据相关的工具(Digital Asset Data Insights),这个工具主要是通过在以太坊链上广播净资产值,以此推进基金会计数据的链上化。BNY是全世界最大的托管银行,托管总资产高达50万亿美元左右。它在以太坊上推出链上数据的举措,虽然动作不大,但对于这种传统的大机构来说,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有其战略的考量。这代表了大机构开始在以太坊上探索一些未来的可能性。更大的可能预测是,这些机构未来有可能基于以太坊的安全性构建自己的L2链或私有链,这样既可以获得以太坊的安全性,也可以保持隐私、资产安全以及其他加密好处(资产可追踪、快速结算等)。之前BlackRock贝莱德也在以太坊上推出代币化基金(BUILD),State Street等托管银行也在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 这些大机构的持续探索,让我想起这个月初在香港参与的一个小场合,其中IOSG @jocyiosg 大佬问大家用一句话来说以太坊是什么?Vitalik(@VitalikButerin )说的以太坊是世界计算机。跟之前一样,看来他的最终梦想依然是要全世界:以太坊要承载全世界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我当时的回答是:就目前来看,以太坊是无须信任的结算平台。只要未来数字经济的结算能够主要发生在以太坊及其生态,以太坊已经足够伟大。如果能实现这个愿景,已足以让以太坊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金融平台,承载未来的数字经济体的最重要部分。这也包括未来AI agents之间的相互结算等。当然这一切并不是一定必然的,需要以太坊社区的足够饥渴地实现,毕竟加密世界变化太快。 如果越来越多RWA能发生在以太坊生态,数字经济的交易量级以及活跃程度会远超过今天,如果以太坊L1和L2做好的足够的准备,未来会很有意思。刚好Vitalik提出“用RISC-V取代EVM”的构想,这里先跳过所有技术细节,如果真能落地,那么可让ZK证明效率最高提升100倍,这意味以太坊L1的性能有很大提升,其他L1相对于以太坊的性能优势将很难持续,当然,具体落地至少需要2-3年。从这角度,也可以看出Vitalik正在主动求变,这对于以太坊长期来说,是有积极影响的。当然,短期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应用,比如不能错过AI agents等多个赛道应用的探索。这是重中之重。
Show more
0
5
22
6
#Aspecta# = 一个把“只能大佬玩”的筹码,变成“你我都能上桌”的交易平台。 最近我们投研时候,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项目 @aspecta_ai,具备最坚实的 #Web3# 精神和最具创新性的玩法。最近还拿出 0.5美元的 $LAYER 活动福利,供用户体验,可谓格局拉满(目前 $LAYER 在币安价格为2美金)。 #Aspecta# 做的事情很直接——把以前只能“VC、KOL、项目方内部”才能低价买到的、锁仓的、非公开的资产,变成所有散户都能参与的公开交易品。而且价格完全市场化,公平公正,靠交易来定! 🎯我们过去面对的困境是什么? 作为散户你肯定经历过这种情况: • 听说某项目即将爆发,结果你买进的成本是 $1,人家VC几个月前 OTC 成本是 $0.2。 • 你刚买,它就开始暴跌,回头一看,原来他们早就开始解锁、套现了。 • 最惨的是,你根本买不到这种“原始资产”或“解锁前的份额”,只能当接盘侠。 这些早期份额,几乎完全封闭在圈内人手里,普通人根本没机会参与。 📝 #Aspecta# 解决了什么问题? Aspecta把这些早期资产,用一种叫 BuildKey 的机制,变成了可以公开购买、自由交易的筹码,而且逻辑透明、定价市场化: BuildKey ≈ 一份“未来可领币的资产凭证” + 可自由买卖的金融产品。 而且它不只是预期的代币,后面还有各种项目方给的额外权益: • 空投、积分、NFT、WL、治理权…… • TGE后的Token解锁权(甚至可以被转让) 这套机制将原本“内部闭环”的早期投资价值开放给全市场,不但拆解了资产的锁仓期,还让锁仓期本身变得有流动性和价格发现能力。 🧐具体玩法拆解:以本次福利 $LAYER 举栗子 我们拿最近的活动福利 $LAYER 来拆解一下,讲讲作为散户玩家可以怎么玩: 🔹场景1:你想搏短线赚钱(撸波热度) • 你可以去买BuildKey,它价格按Bonding Curve 曲线定价——买的人越多价格越高。 • 前期价格低时抢到,你就可以在高点卖出。 • 所有人都看得见交易和价格曲线,没有黑箱,可预期、可炒作、可套利。 🔹场景2:你看好 $LAYER 长期价值 • 市场价 $2.0,而BuildKey对应换算成本为 $0.5,假如Bonding Curve里的资金量突破某Milestone,还可以折上折,最低可实现 $0.32,相当于8折再打2折。 • 解锁时间是2026年,愿意等的,就是折价买未来币的机会。 • 到时候可以领币,也能转手这个“可以领币的钱包”。 🔹场景3:你想混进早期红利圈 • BuildKey还代表了项目方赋能的一切机会:积分、优先空投、治理、内测、白名单…… • 你不再只是Token的“买方”,而是项目早期建设者和Holder的一员。 总结:#Aspecta# 本质上是在“链上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资产市场”,你不再只是买币的用户,而是项目成长的早期参与者。其中 #BuildKey# 作为核心,是散户第一次可以“以机构视角、VC成本”买到潜力资产的通行证。现在这个机会,可能就是当年在币安刚开Launchpad、或者Mirror Protocol刚开RWA时那种级别的原始洼地。愿意认真做投研、愿意拿时间换先发红利的人,有极大可能吃到下一轮牛市的大肉,十分值得重视的平台🧐
Show more
🔑 The @solayer_labs BuildKey goes live on Apr 17th! 🔥 In collaboration with $LAYER stakeholders & @SolayerFdn, we take 333,333 unvested $LAYER for public fair launch. Get $LAYER from $0.5, trade BuildKey on bonding curve to drive the price discovery. Alpha opportunities shouldn't be exclusive; they should be open to everyone: https://t.co/r6VgNueKQi
Show more
0
1
3
0
🧐 Aspecta 与 BuildKey 全网最全解读|打破估值黑箱,重塑资产发行逻辑的链上革命—— 有没有人认真思考过。我们为什么很容易亏钱?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都市处于市场弱势一方,我们习惯看到 VC 拍脑袋定价,一级市场封闭操作, 我们永远只能等“项目上线砸盘”才有资格买单; 是否能改变这一现状? 三月份当朋友和我聊到 Aspecta @aspecta_ai 的时候,我眼前一亮,感觉这他娘的不就是我要找的东西吗? 有人真的在用链上的方式,重新定义非标资产的定价权,这不仅是资产定价机制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价值民主化”的革命。 Aspecta 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范式: 通过 BuildKey,让项目的估值从 Day One 就能由社区来定价,让每一个用户都有机会以早期筹码的身份参与未来的独角兽。 这不仅是链上价格发现的进化,更是对 Web3 投融资秩序的重构。 1️⃣项目简介: Aspecta - BuildKey 是一个资产公开交易和自由定价的链上基础设施。 怎么理解呢? 书面化解读的话: Aspecta - BuildKey 专注把非公开交易资产的定价权从少数人手里解放出来,让各类资产的价值洼地,能够被公开发现。 比如Web3项目Pre-TGE阶段的早期份额,TGE之后的unvested token,web2的股权,和其他OTC资产,带到链上公开交易,自由定价。 它旨在通过引入社区驱动的估值机制,让早期项目的价格发现过程在链上公平进行,避免社区仅充当后期“接盘侠” 。 简单来说,很多优质项目在发行代币前,价格是由少数投资人私下决定的,普通人只能在代币上市后高价买入。 而 Aspecta 的 BuildKey 模式,让每个人都可以在项目早期就参与,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决定价格,甚至有机会低价买入好项目的“早鸟份额”。 我觉得它特别就像是 Web3 世界里的「公平启动器」,把过去只属于大机构的机会,带给每一个普通用户。 让普通人发行正式代币之前就能让社区参与估值和交易,从而建立更透明、公平的价格发现体系。 2️⃣为什么需要 BuildKey? 我们身边的大部分资产,从未在公开市场中自由定价: Web3 的早期项目份额、Web2 的私募股权、未来收益权、OTC 协议、RWA……这些本该流通的资产,大多在封闭环境里,由少数人暗箱操作决定价格。 Web3 表面上讲的是去中心化,但在一级市场,依旧存在三大结构性问题: 估值拍脑袋,价格由 VC 说了算 社区被排除在早期机会之外 上线即砸盘,一级二级断层严重 BuildKey 的目标,就是打破这个闭环,让资产从 Day One 就能进入链上市场,通过公开、透明、社区参与的方式完成价格发现与流通。 3️⃣BuildKey 是什么? 简单讲,BuildKey 是一种可交易的链上资产凭证,最早由 Aspecta 在 2024 年提出。 它可以将未来的代币份额、节点资格、NFT、产品权限等资产抽象为一个类 ERC-721 的“Key”,通过 公平发射(Fair Launch)+ Bonding Curve 上线,社区即可自由交易和定价。 BuildKey = 早期份额 + 价格发现工具 + 治理凭证 + 潜在代币通证 它不仅是一个早期筹码的入口,还可能是你的 Alpha 门票、空投资格、甚至治理权重。 4️⃣BuildKey 怎么用? 对用户来说: 能买到原本机构专享的“不可见资产” 在 Bonding Curve 的早期低位买入,享受上涨红利 可提前套利,或长期持有、换取代币/NFT等真实资产 拥有早于 TGE 的定价权 你有机会提前上车,在项目公开前参与市场定价,赚的是早期流动性红利和真实的共识预期差。 对项目方来说: 不再依赖封闭私募,而是社区共建估值 可用 BuildKey 构建共识、设计叙事、发放空投、赋能治理 早期筹码自带流动性预期,降低项目冷启动成本 获取真实市场反馈,而不是VC估值泡沫 BuildKey 是项目“从 0 到 1”的资产发行+共识启动器。 5️⃣为什么它“更赚钱”?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其实是新一代的“低成本早期套利机会”。 上 TGE 前就能拿到“可兑现资产”的筹码; 价格由市场博弈决定,波动大,套利空间自然大; 可低买高卖,也可持有到项目爆发赚乘数收益; 部分项目涨幅 5-10 倍,远高于大多数 IDO 平台。 最关键的是,很多 BuildKey 项目还未上线交易所,这意味着你参与的是真正的前市场、非标红利期。 6️⃣BuildKey ≠ Meme,也 ≠ IDO,它要重构整个非标资产逻辑: 它的终极目标是把 所有本不透明的资产,都变成链上自由定价资产: Web3 项目 Token(早期、Vest、空投份额); Web2 公司股权、员工期权; Real World Assets(节点、矿权、利息票据、收益权); OTC 协议份额、未披露资产、合约收益权…… 一切资产,都可以拥有自己的 BuildKey,通过社区共识来发现价值。 比如即将上线的 $LAYER BuildKey,当前仅为未来代币价格的 2.5 折,将在本周四通过 Bonding Curve 开盘,参与者可提前捕捉估值洼地。 7️⃣Aspecta 的野心,不只是发一堆 Key: Aspecta 在构建的,是一整套围绕“价值发现 → 流动性释放 → 社区治理”的链上资产发行底座。 已支持 20+ 顶级 VC 投资项目(如 Polychain、HackVC、YZi Labs); 入选 BNB Chain MVB,加速器战略项目; 开发者生态合作方包括 Google Developer Group、Scroll、Linea 等; 核心团队来自耶鲁、麦吉尔、清华,背景硬核,落地稳健 这不是一次热点跟风,而是实打实的基础设施创新。 总结—— 在加密世界,我们见证过无数的叙事轮动,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些用技术重塑规则、用机制驱动公平,而且未来可以让社区越来越庞大的项目; Aspecta 把原本封闭的盘前定价机制打开了,让普通用户也能在项目前期就参与到价值发现中,并享受与 VC 同等级别的筹码待遇。 这是对传统 Web3 投融资模型的一次结构性重构。 过去,散户都是二级市场的“局外人”; 现在,通过 BuildKey,每个人都可以在项目最早期——甚至早于机构,拥有属于自己的份额、定价权、交易自由。 这不是一场关于 Token 的游戏,这是对价值分配权、资产定价逻辑的系统性重构。 在叙事真空期、周期震荡期,只有那些敢于重写规则、重新分配价值的人,才值得被看见。 BuildKey,只是开始。
Show more
0
6
29
24
以下的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希望不要引起罵戰 最近在推特看到有人噴 PayFi 跟 RWA 是假敘事 我也思考很久 RWA 可能會被證偽 因為它的概念還是無法超脫現在的各國的監管法規 所以只能把某些傳統金融優質資產映射到區塊鏈上讓用戶去投資 概念很先進很新穎,但實際上要執行困難很大 巴菲特也曾經表態過他要一堆比特幣做什麼? 他寧願花450億美金買房地產租給人收租金 花450億美金買地種食物賣出去產生收益 也不願意花25U買下房間內所有人的比特幣 所以 @plumenetwork RWAFi的出現,可能可以突破目前框架,將 RWA 合規化,但也可能最終還是受制於各國的監管法規淪為泡沫。 但 Payfi 它本身就有很強的需求性,因為你賺那麼多的虛擬貨幣,最終不就是要拿來出金變現,或是透過消費改善目前生活品質? 如果 Payfi 能直接用 BTC、ETH、USDT 等虛擬貨幣支付你生活一切開銷,那麼你出不出金也無所謂了。 不然我在台灣出國只能帶10萬元等值台幣出去,如果要去其他國家待比較久,身上法幣換光就只能用信用卡,但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使用信用卡,當地小吃攤販、飲料店可能只收現金,加上信用卡也是有額度限制。 如果 Payfi 發展起來,可以透過 Dapp 或是 U卡,就能輕鬆用你錢包的虛擬貨幣支付了 ,出國就不會受到可攜帶法幣的額度限制。 像是跟 @animocabrands 合作的 @sleap_io ,可以在泰國用 BTC、ETH、USDT 等訂房,其他 DAPP 也可以用 TG 支付 Uber,雖然目前很多東西都只限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但是一旦發展起來,其帶來的便利可能會超過你的想像,這也是資產去中心化的體驗。 加上之前去濟州島玩,晚上到附設賭場兌換籌碼時,韓元不夠,我那時就儲值 USDT 到U卡去 ATM 領一些韓元出來小玩。 但是還是建議多準備幾張不同家的U卡,因為後續去超商買東西的時候發現突然在額度足夠的情況下無法提款,近期我也在考慮入手一張 @0xinfini 的卡 ,這樣配合 @MorphLayer 的黑卡應該就夠全面了。 因此我非常看好 Payfi 賽道,不是因為敘事炒作,而是確實幣圈人有這個需求,你如果滿手U的情況無法大量出金,那你也一個管道可以直接消費你手上的U,不必擔心有U無處花的問題。 重點來了,自從錢包被盜後小弟目前沒有多少U了,街邊乞丐一個😅 綜合以上的觀點,我建議真的多看看東南亞那邊區塊鏈的發展,當他們的 Payfi 經濟體系完全成型,其他各國就可能會思考跟進,幣圈真的不要有任何偏見。 Payfi 跟 RWA 雖然還在起步,但未來的是誰說得準呢? @MyStonks_Org@KLK_Foundation 也都在努力發展中,一旦成功幣圈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將徹底改變 虛擬貨幣為人詬病的投機屬性。
Show more
0
9
32
1
以下的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希望不要引起罵戰 最近在推特看到有人噴 PayFi 跟 RWA 是假敘事 我也思考很久 RWA 可能會被證偽 因為它的概念還是無法超脫現在的各國的監管法規 所以只能把某些傳統金融優質資產映射到區塊鏈上讓用戶去投資 概念很先進很新穎,但實際上要執行困難很大 巴菲特也曾經表態過他要一堆比特幣做什麼? 他寧願花450億美金買房地產租給人收租金 花450億美金買地種食物賣出去產生收益 也不願意花25U買下房間內所有人的比特幣 所以 @plumenetwork RWAFi的出現,可能可以突破目前框架,將 RWA 合規化,但也可能最終還是受制於各國的監管法規淪為泡沫。 但 Payfi 它本身就有很強的需求性,因為你賺那麼多的虛擬貨幣,最終不就是要拿來出金變現,或是透過消費改善目前生活品質? 如果 Payfi 能直接用 BTC、ETH、USDT 等虛擬貨幣支付你生活一切開銷,那麼你出不出金也無所謂了。 不然我在台灣出國只能帶10萬元等值台幣出去,如果要去其他國家待比較久,身上法幣換光就只能用信用卡,但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使用信用卡,當地小吃攤販、飲料店可能只收現金,加上信用卡也是有額度限制。 如果 Payfi 發展起來,可以透過 Dapp 或是 U卡,就能輕鬆用你錢包的虛擬貨幣支付了 ,出國就不會受到可攜帶法幣的額度限制。 像是跟 @animocabrands 合作的 @sleap_io ,可以在泰國用 BTC、ETH、USDT 等訂房,其他 DAPP 也可以用 TG 支付 Uber,雖然目前很多東西都只限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但是一旦發展起來,其帶來的便利可能會超過你的想像,這也是資產去中心化的體驗。 加上之前去濟州島玩,晚上到附設賭場兌換籌碼時,韓元不夠,我那時就儲值 USDT 到U卡去 ATM 領一些韓元出來小玩。 但是還是建議多準備幾張不同家的U卡,因為後續去超商買東西的時候發現突然在額度足夠的情況下無法提款,近期我也在考慮入手一張 @0xinfini 的卡 ,這樣配合 @MorphLayer 的黑卡應該就夠全面了。 因此我非常看好 Payfi 賽道,不是因為敘事炒作,而是確實幣圈人有這個需求,你如果滿手U的情況無法大量出金,那你也一個管道可以直接消費你手上的U,不必擔心有U無處花的問題。 重點來了,自從錢包被盜後小弟目前沒有多少U了,街邊乞丐一個😅 綜合以上的觀點,我建議真的多看看東南亞那邊區塊鏈的發展,當他們的 Payfi 經濟體系完全成型,其他各國就可能會思考跟進,幣圈真的不要有任何偏見。 Payfi 跟 RWA 雖然還在起步,但未來的是誰說得準呢? @MyStonks_Org@KLK_Foundation 也都在努力發展中,一旦成功幣圈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將徹底改變 虛為人詬病人詬病的投機屬性。
Show more
0
0
4
0
加密早报 * 每日不能错过的重要信息 * 2025年4月15日 1. 美国债市目前暂时稳住了,昨晚财长贝森特也出来喊话了,说没有证据表明主权投资者正在抛售美国资产。 2. 美联储理事沃勒:在大规模关税情景下,若出现显著的经济放缓,倾向于更早和更大幅度地降息。在较小关税的情景下,降息可能会在下半年进行。预计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是暂时的。 3. 川普目前的关税政策暂时稳住了,但是不排除之后还会反复作妖,所以对于现在高度和美股关联的加密市场来说,挺难交易,做做主流波段目前是最好的选择。 4. 链上这两天1M+的小金挺多的,SOL 链上有 #MEMECOIN# #DARK# #RDC# 等等,链上行情一直在。 5. #BNBCHAIN# 上昨晚也不错,一姐发了 #CYBERWISH# 之后,一路飞涨,最高FDV给到了4M+。还有一个来源于CZ 的X ,#NORMIES# 普通人,最高FDV给到了4M+。 6. 凉席直播居然有10W+的流量,可见现在这个市场熊到什么地步了,缺失创新玩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疯狂吃瓜,口水战等等。 7. CEX 上没什么行情,昨晚 $act $ip 又出现了闪崩的情况,目前这些闪崩应该就是项目方和做市商联合做局,或者有些做市商自己做的局,合约市场做空,然后撤走现货流动性,用不了多少筹码就可以让垃圾闪崩,这就是目前市场的现状,最终原因还是缺少流动性,或者说根本就没人玩了,更别说挂单了。 8. KiloEx 因价格预言机漏洞遭遇攻击,损失约750万美元,接近FDV了…… 9. #KERNEL# 上了BINANCE Coinbase 之后,价格表现一般,目前FDV 在2.9亿美金左右,流通占比是16.2%。 10. 美 SEC 推迟对灰度 ETHE 加入质押功能做出决定,这两天ETH巨鲸没少出货。 11. Kraken宣布在美国上市股票和ETF交易。RWA 赛道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叙事之一,其中最大的机会就是股转币。 12. 那个男人又回来了,Strategy花费2.858亿美元增持3459枚BTC 。 13. https://t.co/cJ1wO9IleD 平台被盗,昨天创始人Bob Bodily 第一时间发X称自己清空了资产,目前真正的原因还在调查。 14.比特币生态的创新协议 #methane# 甲烷昨天有一波小涨幅,不过也没啥交易量,目前市场对比特币生态还是不买账。 【行情分析】 昨天律动倡议禁止向大学生推广合约的举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其实合约不适合所有人,如果你没那两把刷子就不要去玩合约了,合约的路最终就一条,就是归零,这没什么可说的。 昨晚凉兮的直播引爆各大社区,没事当个娱乐消遣,当故事会听挺好,但你如果当真了那就没啥意思了,正经事还是放在去思考怎么赚钱吧。 目前的市场,建议大家对未来的收益降低预期,只有降低预期之后,你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操作,目前市场缺乏创新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整个市场很难再有上一波牛市的狂欢行情了。 比特币短期走势已经很明朗了,最坏的时期也就是上周我们已经度过了,底部的支撑区间也已经验证了,那么未来就一个走势,震荡向上,不过短期突破历史新高还是很难的,这个要到下半年,下半年要么突破直接到15w+,要么突破后做一个右肩顶,到时候我们边走边看。 山寨层面流动性低的就不要玩了,还会有很多个ACT OM 。 【风险提醒】 数字资产波动较大,风险极高,请谨慎参与,杜绝满仓梭哈,拒绝贷款杠杆;
Show more
0
4
5
1
我们口里常说RWA赛道,可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RWA的含义? RWA全称Real World Assets 翻译过来就是真实世界资产上链 ,就是把现实中的资产通过区块链上链变成可流通可投资的数字资产。 波士顿在研报里直接称RWA是“第三次资产管理革命”,还预测到2030年,RWA资产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 国内的首个案例,来自朗新科技,他通过蚂蚁数科发行RWA,融了1.7个亿。 说下它是怎么做到的,就是把上万个充电桩未来几年的收益作为锚定资产,信息上链发行RWA。因为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可追溯记录的特性,所以上链之后,投资人每天都能看到每个充电桩的收入情况,信任度一下拉满! 我简单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几点RWA火爆的原因: ①传统金融痛流动性差门槛高国际投资受制于外汇管制等 ②区块链恰好解决了上述痛点,链上数据实时可见,降低了单笔投资门槛,代币化资产能被全球投资者认购 其实说到底,RWA的火爆绝非偶然,尽管现在仍处于早期阶段,等监管逐渐完善加上资本流入,那么RWA赛道是极有可能重塑新的资产管理和投资方式,目前贝莱德、高盛、摩根大通等传统金融机构已推出代币化基金,推动RWA成为加密市场与传统金融的桥梁。 这里我就直接用 @binancezh 整理的RWA赛道的代币,同时我也发现了个问题, $ONDO 不应该也是RWA赛道嘛? 怎么列表没有呢?
Show more
0
51
64
13
行情回暖起床后看到的是惊喜连连,另外看到KernelDAO@kernel_dao RWA 路线图即将发布!!将解锁 RWA 万亿机遇!!Web3 常被贴上“炒作”的标签,迷因币狂热和空洞愿景让人质疑其价值。但 KernelDAO 是Web3 重塑金融的革命通过真实世界资产(RWA),KernelDAO 挖掘数万亿美元机遇,将 DeFi 与现实世界连接,释放链上经济潜力。 KernelDAO 的核心产品——Kernel、Kelp 和 Gain,展示了其雄心。在 10+ 条公链上,它是 Ethereum 再质押基础设施的佼佼者,Kelp 的 rsETH 让用户兼获质押和 DeFi 收益。在 BNB Chain 上,KernelDAO 主导共享证券,支持 BNB、BTCB 等资产,积分和 $KERNEL 代币激励用户。Gain 的自动奖励金库更是创新,TVL 超 1.5 亿美元,自动分配空投和收益。 RWA 是 KernelDAO 的杀手锏。将房产、债券等代币化,上链交易,不仅提升流动性,还让普通人触及传统金融的蛋糕。这种模式为 DeFi 注入稳定性,吸引机构资金。即将推出的稳定币保险库(5 月上线,15-20% 年化)将进一步降低风险,扩大用户基础。完整的 RWA 路线图即将发布,涵盖房地产、碳信用等,令人期待。 KernelDAO 不仅是 DeFi 项目,更是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它用多链布局、社区激励和创新产品,证明 Web3 能改变资产与财富的交互方式。速来参与KERNEL staking入口: https://t.co/MG4yenshAU
Show more
KernelDAO is taking Web3 beyond hype! We're diving into Trillion dollar opportunity with Real World Assets (RWA), unlocking new DeFi use cases & economic value onchain. ✅ Top 2 ETH restaking infra across 10+ chains ✅ Largest shared security on BNB Chain ✅ Auto-reward vaults Next up: Stablecoin vault with 15-20% rewards, launching May! Full RWA roadmap soon. This is DeFi meeting real-world finance. Stay tuned.
Show more
0
0
0
0
吴说获悉,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公司 Securitize 宣布收购 MG Stover 的基金管理业务,该业务将并入其子公司 Securitize Fund Services(SFS),提升其在基金管理、合规与报告方面的能力,并与经纪自营商、数字转让代理、代币化平台及替代交易系统(ATS)等业务模块整合。MG Stover 团队将加入 SFS,继续提供基金管理服务并支持平台合规体系。https://t.co/XjCzG7oOQu
Show more
0
0
0
0
整理了一下RWA板块所有代币列表(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1. $LINK 简介:去中心化的预言机网络,为智能合约提供链下真实数据 2. $AVAX 简介:高性能Layer1区块链,主打低费用、高吞吐量,兼容EVM。 3. $ONDO 简介:将美国国债等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提供稳定收益产品 4. $ZKJ 简介: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多链交易基础设施,聚合流动性并提升隐私性。 5. $HBAR 简介:企业级公链,,主打高效合规。 6. $OM 简介:聚焦合规RWA和DeFi的Layer1区块链,侧重亚洲和中东市场。 7. $INJ 简介:专为金融应用设计的Layer1链,支持衍生品、期货等去中心化交易。 8. $MKR 简介:通过抵押RWA发行稳定币DAI,DeFi核心协议。 9. $VET 简介:企业级供应链管理公链,通过物联网+区块链追踪商品全生命周期。 10. $ALGO 简介:主打即时交易终结性的Layer1链,采用纯权益证明. 11. $PENDLE 简介:DeFi收益协议,允许用户交易未来收益权。 12. $RSR 简介:稳定币协议Reserve的治理代币,支持抵押多样化资产发行稳定币。 13. $HIFI 简介:DeFi借贷协议,专注固定利率市场,支持RWA抵押借贷。 14. $TOKEN 简介:由Floki团队推出的RWA代币化平台,旨在简化资产上链流程。 15. $SNX 简介:去中心化合成资产协议,允许用户创建和交易追踪现实资产价格的合成资产。 16. $PLUME 简介:专注于房地产和私募股权投资的RWA代币化平台,提供合规的资产上链解决方案。 17. $AXL 简介:跨链互操作协议,通过去中心化网络连接不同区块链,支持资产和数据跨链转移。 18. $QNT 简介:企业级区块链互操作性协议,通过Overledger技术实现多链和传统系统的数据互通。 19. $RVN 简介:专注于资产发行和转移的PoW区块链,支持用户自定义代币化资产(如证券、商品)。 20. $TRU 简介:无抵押借贷协议,通过信用评估为机构提供链上贷款,部分贷款锚定RWA资产。 21. $PRCL 简介:PIRCL 是一个专注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区块链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绿色能源和碳信用市场的数字化。 22. $CTC 简介:基于区块链的信用协议,连接传统金融与DeFi,记录贷款历史并建立信用评分。 23. $POLYX 简介:专为证券型代币设计的合规区块链,支持股票、债券等RWA资产发行。 24. $DIA 简介:开源预言机平台,提供定制化金融数据喂价服务。 25. $CHR 简介:关系型区块链平台,支持复杂DApp开发。 26. $LUMIA 简介:高性能Layer1链,聚焦NFT和元宇宙经济基础设施。 27. $XCH 简介:环保型PoST(时空证明)区块链,主打绿色挖矿。 28. $LSK 简介:JavaScript友好的区块链平台,降低开发者门槛。 29. $XVS 简介:Binance生态借贷协议,支持超额抵押稳定币铸造。 30. $ZBCN 简介:实时流支付协议,支持工资、订阅等连续资金流。 31. $CPOOL 简介:机构级无抵押借贷市场,企业可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32. $BABYDOGE 简介:Memecoin项目,结合慈善和通缩代币经济。 我将上述代币进行了一个分类: 当然,以上代币肯定包含硬蹭RWA赛道的,这两天会整理一些比较有RWA代表性的项目分享!
Show more
0
52
84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