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RWA,是要动用全球几亿股民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RWA,是要动用全球几亿股民
最近在云南见了挺多加密的投资界老OG,交流了很多,碰撞了火花,对于未来加密牛市的趋势性和核心赛道,有了越发清晰的认识,这里做一个总结分享,讲讲其中的体悟和一些机会。 我们所有投资人的一致性观点是: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加密“主流化趋势”正在袭来。尤其是这届特朗普大力推动数字化进程,一系列法案落地并实施,且一直强调把美国打造成为“加密中心”,其实这套路径,是最近2年的资本市场一直玩的游戏,体现的淋漓尽致。如👇 ✅ 把主流币装进上市公司变成资产 ✅ 把链上收益放进财报变成利润 ✅ 让金融圈的人在美股“买币”而不是用钱包“买币” ✅ 美元和数字美元USDC之间,无缝衔接 所以,你会发现,不光我们这些老韭菜盯着加密市场,外围传统资本市场也在紧紧盯着这一块肥肉。所以可以预知,本轮牛市或者下一轮牛市,已经不是以前那种靠meme、靠空投、靠暴涨暴跌吸引散户的周期——而是加密资产和传统金融真正合体的一轮牛市。这里我简单梳理一下本轮行情的整体脉络: 1️⃣特朗普放话:要让美国成为全球加密中心 先别管他是不是为了拉选票,但这句话一出口,就是一个信号:监管态度在转向,“招安”模式开始了。 而美国政府一旦态度软了,那就意味着华尔街可以正式入场了,这就是牌桌变天的开始。 2️⃣上市公司开始囤币,尤其是 #BTC、##ETH# 你看MicroStrategy、特斯拉、Block这些公司,直接把加密货币当“企业资产”放进报表。目的很简单:避通胀、做对冲、提升市值,顺便蹭一波热点。 币变成公司资产,等于它变成了合法、主流、可被审计的“金融工具”,这是质的飞跃。 3️⃣交易平台走向证券化:#Robinhood、##Coinbase、##MyStonks# 等入场币股融合 MyStonks直接拿下美国MSB牌照,主打合规证券+加密代币。Robinhood买下Bitstamp,直接打通全球交易路径。 这时候你就知道了:不止是加密项目想“进圈”,连券商也想“出圈”,双向奔赴了。 4️⃣反向收购:加密大佬买壳上市,美股反成“链上资产”容器 这点是我们最近投资人讨论最深也是最热烈的,毕竟壳资源或者仙股来盘活资产,装新资产,讲新故事,大家都喜欢。有趣的是,以前是项目做大了去“IPO”,现在直接反过来了——主流币背后的项目方主动去美股买壳、上岸当资产。 标志性事件便是最近 #SBET# 持币地址超过以太坊基金会。这基本侧面给本轮牛市定了调:#RWA# 大爆发要来了! 所以,最后我们投资人,得出一个结论:认为“RWA Summer”会比“DeFi Summer”会更加迅猛。🧐 理由很简单,#DeFi# 再酷炫,它的钱包用户也就几千万。而 #RWA,是要动用全球几亿股民# + 万亿资金 + 法人账户来玩资产注入、债券交易、股债转币的玩法。华尔街不会错过36万亿的债市、2000万亿的房产市值、乃至黄金、ETF、碳权等 #RWA# 资产。 而链上的 #RWA# 协议和项目,就成了这些传统资产的“数字包装工厂”。你想象一下,如果下一个黑石、先锋、瑞银都要发链上债券、证券Token,哪怕只转化1%的资产体量,整个加密市场都要翻倍还多!所以在大趋势面前,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学习 #RWA,投资# #RWA,布局# #RWA,刻不容缓。# #RWA# 参与链接🔗:https://t.co/4Nw6CYAVsz
Show more
🌟 麦通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份各大主流币的“MicroStrategy”—— BTC: $MSTR · $SQ · $BTBT ETH: $SBET · $MPU · $ICG · $BMNR $BTBT SOL: $DFDV · $UPXI BNB: $WINT · $NA TRX: $TRON ( $SRM ) HYPE: $HYPD 👀 谁才是下一只链上巨鲸?评论区聊聊! #麦通# #MyStonks# #BTC# #ETH# #SOL# #BNB# #TRX# #HYPE#
Show more
0
90
235
86
橙子晚间解读5.16 链上的行情好像跳楼机,让我突然升空又极速落地 昨天出的十来个金狗基本上都死掉了,$bump $yapper $UBER $GLMPS $Theranos $WONDER 这几个高点下来都跌掉了七八成,believe 创始人昨晚也表示近期不会再推荐新的项目了,看来也是顶不住舆论的压力了,我昨天说了,这波believe 的崛起对链上比之前pump、bonk之类的伤害还要更大,因为之前的平台大都是圈子内部dev发币,从韭菜哪里赚走的钱还是会买成sol或者大饼留在圈内的, 即使是trump这种也没有名目张胆的把钱提走,甚至wlfi还在一直在币市内部加仓,而这波believe搞得模式就是让原来在web2混的不好的项目方或者网红来币市收割,这些人多半赚钱后就会套现,甚至believe的app上的交易主货币都是美元,都省的卖币套现了,所以导致币圈资金在不断地被圈外抽血,这也是为啥现在链上这么难p的原因,如果后面每个金狗都割一波就离场,那么meme的升值螺旋就消失了,链上环境就会越来越糟糕,所以现在币圈不需要更多的平台或者融资模式上的创新了,没有创新或者真正的长期叙事,币圈资金早晚要被抽干的,在没有新的创新出现之前,我不建议大家去参与任何形式的pvp, 以及捐款打新能变相的融资模式,现在稍微好一点儿的项目都是先找币安,币安看不上才会去其他平台去募资,哪些直接打钱的大卡车,比如前段时间三上悠亚和昨晚的 $watchcoin $mirai ,这几个全都失败了,打钱结束基本就是项目的终极目标,市值也是最高点,上市之后跑得快的少亏点儿,跑得慢的多亏点儿,总之项目方钱到手了。 再说大盘,其实大饼走势还是挺健康的,昨天白天虽然有所回调,但是也没有跌破10w,说明价格还是非常稳的,而且昨晚美股开盘后,又涨回来了,直到现在还是104000上方呢,要说这波行情是从4月开始的,从底部7w5一路拉到10w5,中间基本没有太大的回调,其实理论上现在市场是需要回调的,毕竟就算再年轻的小伙子也不能一直硬吧,这也是不健康的,另外昨天还有coinbase的用户数据被盗和遭sec调查,也算是利空了,所以跌这点儿真的已经很好了,昨晚ETF依然保持净流入1.15亿,strategy和贝莱德现在正在争谁是持仓第一呢,微策略甚至直接预测10年内大饼破100w,公司成为全球市值top1,据说微策略到2027年还要再筹资420亿美元买入大饼,州级别政府储备方面,新罕布什尔州允许5%的州资产配置大饼,亚利桑那州虽然没通过动用新资金购买比特币的法案,但是也通过了储备没收或者司法比特币的法案,而且其他州的储备也在路上,所以长期来看大饼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摩根大通认为大饼下半年潜力会超过黄金,小黑arthur认为大饼是全球金融移动资本的优越工具,而黄金只能以纸质形势数字移动,大饼是好得多的资产。 以太坊昨晚ETF又资金外流了,不过在质押功能上线之前,这个数据也不代表什么,毕竟ETF并不是以太坊的主战场,而且贝莱德已经加入质押功能的申请队列了,应该下半年会有很多好消息,其实这波eth虽然跟着大盘回调,但是ETH/BTC 汇率在不断的攀升,现在已经来到0.025上方了,这个绝对是好事儿, 以往的山寨牛行情,都是以太坊带动的,虽然这波eth已经不是山寨交易的主货币了,但是在staking、farm、rwa、nft、稳定币等赛道,以太坊依然是份额第一,所以我还是很看好eth接下来的表现的,如果大饼能够再走一波新的ath,那么eth可能会带领山寨走出狂暴牛;其它山寨走势也比较分化,主流币基本跟大盘,当红的项目比如meme、ai、粉丝币、铭文这些出现被吸血状态,主流方面重点关注etf相关项目,现在sec亲加密状态,大概率都会通过,另外bnb打新最近表现不错,这导致bnb相比其他主流资产更有实用价值,也要重点关注;新币 $nxpc 上市即巅峰,fdv一路冲到38亿,这个市值肯定是高估了,不过现在已经跌倒26亿左右,考虑到目前流通量还是挺小的,依然存在水分,不建议去追了,从冒险岛开盘这么火热都没有带动 #gamefi# 板块的崛起,能看出现在还是做市导致的,据说现在很多工作室都进场了,而且玩游戏打金收益率比较低,新号据说一天只能打1个 nxpc出来,冒险岛市值我认为对标 $axs 比较合理,当然由于目前正处在热度巅峰,可能市值会被高估一段时间。
Show more
0
0
0
0
🧐 以太坊的十年也是我在加密圈的第八年|以太坊的十年波澜,我的八年信仰进化—— 以太坊的十年是真正的 WEB3 世界风起云涌的十年,也是区块链技术繁荣生长的十年: 如果说比特币是一场货币的觉醒,那以太坊就是一次文明的重构。 而以太坊的十年,也是我在加密圈走过的第八年—— 这八年,潮起潮落,叙事轮转,我经历过2017的 ICO 狂潮、2020的DeFi复苏、2021的牛市巅峰,也扛过LUNA崩塌、FTX破灭和无数个“ETH要完了”的夜晚。 特别是这第八年,全场开始FUD以太坊,唱衰声此起彼伏,连曾经的ETH死忠都摇摆不定。 但我却越FUD越坚定。因为我不靠热度判断未来,我靠理解站队主线。 下面这篇,是我四年前写下的“以太坊曲折历程”,是我一直拿得住ETH的定海神针。今天,我决定续写它。 如果你是老粉,肯定记得四年前的五月,以太坊突破 4000美元,我在当时我的微博账号【比特吴老湿】第一次发了这么一段: 【以太坊的曲折历程】(本篇计价是人民币计价) 很多人都不知道以太坊(ETH)是怎么来的,以及他一路是如何走过来,老吴带着一路的经历,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这里面真的是腥风血雨极其好看,比电视剧要精彩一万倍,废话不说,直接开始: 第一步,2014年7月,ETH发行,发行价1.86元,在1.4元到4元区间,在这里,整整横盘了一年,大部分人都没能熬过,这第一年就把币卖掉了,基本上没赚到钱,有的甚至还赔钱。 第二步,2015年8月,涨到23元,终于涨了12倍,很多人获利离场,11月又跌回到了2.7元,跌幅90%,这一大涨大跌期间,超过90%的人都已卖币离场,有的还是割肉亏钱。神鱼就是在这个阶段,十几二十块,卖掉了10万枚ETH,如果不卖10万枚ETH,现在价值二三十亿了。但是别慌,你以为这个时候不卖,你就拿得住?我们一起看看激动人心的2016年! 第三步,2016年,这一年可以重点说下,因为实在是太精彩了。当年3月,开启暴涨模式,直接涨到98元,一个月涨了36倍,可惜只剩下不到10%的人享受到了这个财富的增值。4月,晴天霹雳,又跌到45元,很多人开始大喊以太坊是骗局,殊不知,6月一来,直接涨到138元,8月又跌到54元,9月涨到92元,12月又跌到38元。这一年的时间可谓是波澜壮阔,起伏不定。要说囤币有多难,你就想想,这个过程,你如果拿着100000个ETH,你是否拿得住?说实话,老吴是拿不住的。老吴2016年就开始炒以太坊,但是只敢短线,而且我亏钱了。 第三步,开启壮烈人生:2016年虽然一路波澜,但是却奠定了以太坊人气和市场的双重基础。所以,2017年3月,直接一路开挂,涨到350元,3个月涨了9倍,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I C O在中国大肆流行,所有项目都在以太坊公链发币,所有项目募集的就是ETH。从这一刻起,霸主地位已定!再无悬念。 于是,2017年6月涨到2660元,6个月涨了70倍,7月跌到850元,跌幅78%,10月涨到2520元,11月涨到3280元,12月涨到7510元,2018年1月,涨到当时最高位9100元。 3年小结:3年多的时间,4900倍,你以为足够刺激了?继续往下看。完事皆有轮回,以太坊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好戏接下来继续,但是你会感觉,这好像就是前面故事的重演: 第四步:2018年,开启熊市洗盘模式,从三月开始,9000多元的价格,跌到2280元,跌幅75%。4月,又涨到5380元,九月又跌到1070元,跌幅88%。最猛的是,12月跌到525元,跌幅直接到了90%。 第五步:2019年6月,涨到2350元,12月跌到720元,2020年3月,所有人吓得想死的312来了,一把跌到550元,跌幅超过88%。好长时间,都没人敢碰以太坊,这股劲儿,一直到10-12月的Defi兴起,才又有好转,涨到5720元。然后,又开始走上坡路。 第六步:2021年5月涨到28000元。 不到六年,涨了15000倍,当初买1000块钱,就能拥有1500万元,但是这都是屁话,你仔细看看上面老吴经历过的风雨历程,你扪心自问,自己真的拿得住? 所以,我之前讲过一句话:在这个圈子两个事情最容易变富:一是挖矿,二是囤币。而且他们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有两个事情最容易变穷:乱投项目和杠杆合约。 经历几年风风雨雨,大涨大跌,能守得住的才是赢家,大财富不需要有多聪明,只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成大事者必有大恒心。 #5折买ETH上OKX# #OKX# 上面这篇当时被很多人转载转发,也是我一直能拿住以太坊的定海神针,接下来我决定续写这段传奇(下面这篇用美元计价): 第七步,是最近两年的故事。 2022年,以太坊完成了历史性的一跃:合并(The Merge)上线,主网从PoW转向PoS,能耗降低了99%,挖矿历史终结,“ETH通缩”的预期被按下启动键。那段时间,圈内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比特币是过去的黄金,以太坊才是未来的金融互联网。 但市场没有因此起飞,反而经历了LUNA、FTX暴雷等接连打击,ETH也从3500美元一路跌回1100美元。又一次的崩盘洗牌,又一轮的信仰拷问。 而我,这次没有跑。 我开始理解,ETH的故事已经不仅仅是投机的剧本,而是一场根植于金融秩序革新的大叙事。 它承载了稳定币、DeFi、RWA、Restaking、AI链等几乎所有主流叙事的技术基座,是全球开发者最多、应用最广、生态最繁荣的智能合约平台,是公链世界的“协议之王”。 你可以质疑它贵、慢、被Layer2瓜分、治理混乱,但你无法忽视的是:无论牛熊,无论新公链怎么翻花样,最关键的资产与资金,依然选择以太坊作为最终的“结算层”。 第八年,我依然在场。我也还在买ETH。 2023年开始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从2023年开启,全场开始 FUD 以太坊。 有人说它涨不过山寨,有人说以太坊拥堵、高Gas、治理效率低,很多人说他根本不如其他新公链,拿着他完全是毫无用处,有人开始押注“新范式公链”、Solana、AI链、模组链……甚至还有人说「ETH 会不会是下一个LUNA」。 你几乎可以在社交媒体的每个角落看到这样的论调:“以太坊的时代过去了”,拿着以太坊的 E 卫兵,脑袋秀逗了! 而我一直在其中。但我,却始终没有动摇。我依然在讲以太坊,依然在讲它的逻辑、它的价值、它的未来。 因为我始终相信: 以太坊的价值,不在于短期的市场热度,而在于它作为全球金融操作系统的地位,正在悄无声息地深入世界。 稳定币,是以太坊的第一杀手级应用,数千亿美元的USDT/USDC,大部分发行在以太坊和兼容链上; DeFi 协议的 TVL 八成都以 ETH 为核心结算资产; RWA、AI、Restaking、Layer2 模块化生态……你能想到的几乎每一条叙事,最后都落在以太坊或其衍生网络之上。 它是资金流的终点,是叙事的锚点,是安全性的最高层。 全场FUD以太坊的今天,恰恰是我最安心的第八年。 我写过一句话:“ETH 是一座正在缓缓建立的金融文明,它不是投机的容器,而是全球价值协作的骨架。” 十年了,潮水涨退,叙事兴衰,我们看过太多爆红再沉寂的故事,看过太多热情的背后是冷漠的泡沫,只有 ETH 这条主线,始终未断,一步一步从理念、协议、代码、应用,到共识,完成了它的自我证明。 这就是为什么—— 我不赌风口,我押主线。 我不追爆点,我守根基。 结语—— 愿下一个十年,我们仍然在场,仍然讲着 ETH 的故事,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理解。 不是因为它能让我暴富,而是我看到了它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基础设施」,一种年以未来全球资产、身份与协作的共识容器。 十年,一条链,一个人,一段命运的交织。 以太坊的剧本从未重复,但却总是押中未来。 愿我们在风浪中守得初心,于周期中共赴下一场伟大。 关注以太坊十年,关注 OKX 5折买ETH活动: 入口:https://t.co/HdocLogjoY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看到这里的都是以太坊的忠实粉丝,都能赚大钱!
Show more
(1/3)以太坊的十年也是每个加密参与者的十年,十年中你见证了哪些ETH大事件,ETH是否影响了你的人生?分享你的故事,赢取 $ETH 奖金! 1/围绕 我和以太坊的故事 创作文章 2/RT+发推,带上以下信息: -tag #5折买ETH上OKX# -你的5折买币专属链接(获取方法见子推) 3/提交作品:https://t.co/LG2pfobLdv
Show more
0
49
137
37
🧐 慢就是快,耐心是最大的财富:一个九年老玩家的加密生存进化论—— 明白这个道理,价值黄金万两! 加密九年,我只学到这个道理: 节奏比机会更重要:从频繁操作到哑铃结构,每一分钱都踩着血泪教训! 感谢 @Mercy_okx@okxchinese 的 Space 访谈; 四月份在 HK 嘉年华现场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对话,然后正好约了这次的线上聊天,基本没做准备,都是最真实发自内心的回答: 总结一句就是:真正的投资者,并不是学会了什么屠龙之技,而是悟到了简单的道理:慢即是快! 说实话,这么多年走过来深刻的感受到加密行业从来不缺机会和风口。 ICO、Defi、Gamefi、NFT、Memecoin、AI、Depin、RWA,热点一波接一波。 有人一夜A8,又眼睁睁看着归零,有人在第一个周期赚的盆满钵满,却在熊市负债累累; 大多数人,则都困在追涨杀跌的死循环里,直到怀疑人生。 但我越来越确信: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先手”,而是“活下来”。 我是 BITWU @BTW0205 ,一个2016年开始写Crypto内容的“远古KOL”; 九年时间在行业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也经历过最严酷的社会主义铁拳的考验,经历过快速到 A9 但是又迅速陨落,甚至身陷囹圄一无所有的过山车,现在看来全是云淡风轻; 因为最初公司的一个软件外包业务,客户硬是用40个比特币付我报酬,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上了船,一转眼就九年。 1|ICO:一夜成名,也是一夜飘飘然—— 暴富不等于看懂; 2017年,ICO像病毒一样蔓延,空气中都是暴富的味道。 我也赶上了风口,在2016年的积累迅速爆发,微博粉丝突破30万,公众号五万从多粉丝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红利; 泡沫迅速扩大的过程,我伴随元界到小蚁到量子一路走来,靠一堆山寨币几万变上千万,账面一度冲到“亿级”; 每天醒来账户多几百万,最开始兴奋,后来就直接麻了,那个过程“比现在的MeMe 要刺激的多,但实际上,达到A8之后,数字已经失去了意义,金钱成为了游戏的货币。” 但那时候我太年轻,以为这就是投资的常态。 2|2018:从山顶滑进亏损闭环—— 路径依赖是最大的坑; 现实很快给了耳光。ICO泡沫破裂,项目一地鸡毛。 2018年账户一天缩水几百万成为常态,但是因为焦虑,操作越多亏得越快。 我总结自己那时候的状态: 越亏越赌,越赌越怕,越怕越频繁操作,然后继续亏。 但是因为路径依赖,我2017年靠投资山寨赚到的钱,还以为可以在2018年重现辉煌,殊不知基本盘早已发生改变,我的亏损快速扩大到无法掌控;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之前赚钱的方法可能再也不适用了。”很多人会死在路径依赖上,我开始重构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框架。 3|转型:从造梦者,变成打井人—— 我意识到:“活下去”本身就是胜利: 然后,我才意识到,真正让我活下来的,不是短期快速增长的财富,而是构建一种“可生存”的结构。 在这个行业里,大多数人死于三件事: 路径依赖(上一轮赚钱的方式,这一轮可能让你爆仓); 情绪失控(焦虑时频繁操作,反而加速亏损); 结构不稳(重仓+高杠杆+没现金流,行情一回撤就直接出局)。 “构建稳态结构以穿越周期”——则是大多数短视投机者永远学不会的智慧。 这个结构不仅是资产配置,更是心态、认知、节奏的复合体。慢即是快,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存手段。 所以,我需要找到属于我自己在行业的基石,属于我自己在行业的基本盘; 如此,哪怕熊市,依然可以拿到稳定收入,并且在低位买入比特币,才是真正的王道; 信息就像水,我给自己挖了一口井——哪怕市场干涸,还有水喝。 我不再追热点,而是反复思考、反复复盘,用写作来稳固和加深自己的理解和影响力,用“费曼法则”训练自己思维。 慢慢地,从频繁交易转向低频趋势交易 + 长期囤币。 比特币成了我的核心资产,牛市不贪,熊市不慌,周期轮转里找到节奏感。 4|司法风波:第二次教训—— 真正的风险,从来不写在白皮书上: 我在2018年碰司法风险的,经历了一整个公检法纪检委的全过程,个中细节甚是匪夷所思,细思极恐; 前几天看到 @cz_binance 聊到的服刑带来恐惧与压力,深有同感,那种刻骨铭心的经历,会在内心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艰难,是对当下的体会, 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 你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明天是不是还会是今天的延续,还是彻底改变命运的转折点; 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告诉自己:你还在。 这让我彻底明白:加密资产有两种风险—— 一种来自市场,一种来自你“以为你拥有”的东西,其实并不属于你。 从那之后,我更偏向持有比特币和以太坊,不碰灰色地带,任何事情风险放在前面考虑, 资产,只有你能完全掌控的,才是真的属于你。 5|心态修炼:市场急,你不能急—— “慢即是快”不是情怀,是策略,策略 ≠ 技术,而是结构 + 心态: 上一轮牛市,我因为焦虑疯狂频繁交易,结果反而收益变差,那种“睡不着、越想操作、越亏越动”的状态我不想再体验第二次。 现在心态好很多了,彻底放下了情绪驱动,少看K线,专注仓位和结构。 我的投资模型很简单,哑铃策略为主: 1)核心资产80%(BTC+ETH); 2)稳健收益10-15%(理财、双币策略); 3)少量“感知热点”仓(用于观察情绪,非下注)。 4)跨市场对冲:看多美股科技股,适当配置黄金,对抗通胀风险。 5)远离杠杆:我始终认为,一倍以上的杠杆,99%的人都扛不住。 这些听上去没那么“高大上”,但长期下来,反而效果最稳。 就像猫等鱼:不是看它蹲着不动,而是它知道什么时候一击致命。 熊市不慌,牛市少动。年化不惊人,但稳定。 有人问我:“热点这么多,你怎么都不追?” 我说:“因为我知道自己不适合。”不是什么机会都非要参与,能说“不”,是一种边界感,也是一种修行。 我也说过,这轮牛市我最争取的事情,不是买了什么,而是没买什么,我真正做到了管住手! 结语:别急,机会总会来—— 市场给的多,不代表你能拿得住: 很多人以为暴富需要抓住机会。其实更多时候,是你能不能在没机会的时候忍得住。能控制情绪,能构建结构,能低频出手,是在这个行业里活下来的必要条件。 我这九年经历了无数起落,但回头看,真正留下来的,是认知,是心态,是节奏感。 “慢即是快”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数次重仓+爆仓中换来的体会。 投资不需要每次都赢,只要能在下一轮活着,等到机会来临时出手一次,就够了。 市场不缺风口,缺的是能活过三个周期的人。 我现在很少去“预测”市场,更在意自己有没有一个不被行情裹挟的结构—— 你的投资框架能不能让你睡得着? 如果不能,可能你玩错了节奏。 想清楚你自己适合什么,下一次暴涨来的时候,愿你能从容站上浪头,而不是又一次被卷进海底。 我这几年总结下来一句话送给你: “市场风云变幻,保持清醒的人,才是最终的赢家。”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启发,欢迎点赞+转发。共勉。
Show more
0
29
113
36
橙子晚间解读5.20 GENIUS稳定币法案参议院再进一步!加密市场沸腾,#RWA# #Stablecoin# 板块起飞 ,资金敞口或达2万亿,美元霸权+美债新玩法,山寨牛可期? 昨晚最大的新闻就是GENIUS稳定币法案通过了参议院的第二次程序性动议投票,虽然这不意味着法案通过,但是相比5月8号的利空,因民主党撤回支持(担忧反洗钱和特朗普利益冲突)未能通过程序性投票,这也相当于该法案二次重启了,接下来的程序是,参议院进行辩论和修正,参议院最终投票,众议院审议,两院协调,总统签署,虽然距离法案最终立法路还很长,最快也要等到8月份了,但是这个稳定币法案对加密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昨晚就连加密沙皇 david sacks 都发文表示这次通过动议是加密货币领域的一大胜利,coinbase ceo 也认为如果法案通过,将是链上创新的巨大胜利,白宫数字资产顾问bo hines则认为genius法案讲巩固美元主导地位,是美国资产创新引领全球。 很多小伙伴可能还搞不清楚这个法案具体对加密利好在哪,首先就是带来巨大的资金敞口,我们现在用的稳定币usdc和usdt在华尔街眼里依然属于小众资产,限制大资金进场的其实就是合规和监管,如果稳定币答案通过,那么机构就再无顾虑,伊丽莎白沃伦甚至估算这个法案将会导致稳定币市场规模从2000亿提高至2w亿美元,接近加拿大的GDP,你说这个资金规模进入币市,是不是鸡犬都升天了,山寨牛还用愁吗; 其次是美元全球地位得到了保障,链上稳定币和链上投资成为美债新的蓄水池,新的稳定币不管是USD1还是USD2,最终锚定资产都是美债,川普之所以力推这个稳定币法案,甚至自己亲自下场摇旗发币,其实就是想要在弱化美元的同时,又要保证美元在全球影响力,这就需要提升美债的新用途,现在tether持有的美债规模已经是全球前几了,昨晚的新闻已经超过了德国的储备了,如果未来再造几十个几百个tether出来,怕是美债还不够用呢,这样美国的债务危机也就得到控制了,有可能川普上台前说想要依靠加密来解决美国债务问题,最终依靠的就是稳定币计划,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以现在37w亿的美债规模,给链上和币市来带的资金量就更大了,所以说这个法案如果通过,绝对是超过比特币现货ETF或者国家战略储备级别的超级利好。 正是因为这个法案,今天的 #rwa# #stablecoin# 板块都起飞了,先说rwa,因为稳定币是锚定美债或者美元的等价资产,所以其实际上也算是真是世界资产,也就是rwa,同时既然美元可以上链,那么其它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也都可以上链,上链的方式应该就是现有的基础设施,所以 #rwa# 绝对是未来很长时间的超级板块,今天基本所有和rwa相关的项目都起飞了,尤其是链上的几个rwa新贵,$collat $kta $token $mpl 等等涨幅都是30%以上,几个龙头走势也是很强 $ondo $link $mkr $syrup $om 等等,单日涨幅都超过了5%; 再来就是稳定币协议,虽然今天有很多言论说,稳定币法案实际是利空现有去中心化稳定币协议的,因为未来市场只会认可美元作为抵押的稳定币,而现有的稳定币协议,自从诞生以来就是要对付中心化法币的,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机制希望能够优化法币,让然 luna的暴雷基本让大家看到了纯算法稳定币的天花板,那些超额抵押或者半算法的要么资金效率低,要么容易脱锚,实际上都难以撑得起太大的盘子,理论上未来再出几百个usdt,确实算稳和去中心化稳定币没啥生存空间,不过短期还是有炒作预期的,昨晚 $aave $fxs $ena $pendle $crv 基本都是10-20%左右的涨幅,说明当下cex除了玩这种概念没有其他选择; 链上冲狗的话昨晚确实没啥玩的,我之前文章里提过believe的玩法把太多的场内资金给送给传统web2了,导致韭菜信心和情绪都掉了不少,所以算是短期到头了,接下来的行情可能要回到主流叙事,rwa、ai、defi、payfi、l1这种了,但是真正的山寨牛一定要等大饼正式ath之后,本轮山寨牛可能发生在大饼12w以后,大家耐心点儿等。
Show more
0
0
0
0
《Holder/钻石手山寨币是对这轮周期非典型牛市的惩罚》 加密市场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轮牛熊交替,每轮周期都伴随着独特叙事、市场动态和投资者行为。本轮周期,因为比特币减半、机构资金流入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被大家看为是“非典型牛市”。 然而,对于许多执着于持有山寨币的钻石手投资者来说,这轮牛市不仅没有带来预期中的财富效应,反而是一场残酷的惩罚。 本文将深入浅出分析本轮周期山寨币的表现,结合历史数据并于BTC相对比,分析长期持有山寨币是本轮非典型牛市对钻石手的惩罚。 一、非典型牛市 传统加密市场牛市通常遵循比特币先行山寨币跟涨的模式:比特币价格先突破历史新高,吸引外界资金流入,随后资金轮动至以太坊及其他山寨币,催生山寨季。2021 年的加密狂潮中,持有山寨币的钻石手就曾是市场神话的主角。那时,散户只需闭眼买入并坚定持仓,就能轻松收获数十倍甚至数百倍收益。 然而,本轮周期打破了这一定律。在本轮周期中,这种简单粗暴的财富密码彻底失效 —— $BTC 突破 10 万美元大关,山寨币市场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割裂现象:在这一轮牛市中市值前 150 名代币中仅有 60% 勉强收复 2023 年高点,而 $APT 等曾经的明星项目与峰值相比大幅暴跌。 在以前的牛市中,总是 VC 投资带动项目叙事,进而散户一拥而上开始 FOMO。此时 VC 出货完成退出。 然而在本轮行情中,散户却开始集中 FUD 那些 VC 带领的项目。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 1⃣散户普遍担忧风投机构在锁仓期结束后集中抛售,造成价格剧烈下跌,成为他们最主要的 FUD 来源之一。 2⃣此外,散户指责风投机构在项目 ICO 或私募阶段获取超低成本筹码,却在项目上线后通过洗盘与强行拉升操纵市场,完成“出货”并留下普通投资者“接盘”烂摊子。 3⃣VC 可能会为了追求快速回报而推高估值,不顾项目基本面甚至抄袭概念,从而制造泡沫,最终导致散户血本无归。 4⃣VC 的过度投资导致了某些赛道的超额拥挤,如 Infra 和L1。从而导致行业畸形发展。 5⃣在社交媒体上,散户往往基于“羊群效应”大量转载针对 VC 的阴谋论,例如 VC 洗盘、拉盘等说法,加剧FUD扩散并放大市场波动。 交易所上线即跌穿,以行业最强所币安 @binancezh 为例,上线代币不出几日总是会跌破盘前定价,甚至跌破挂牌价,显示了散户对交易所上币策略的强烈不信任。从而将交易所上币变成了大家抢跑抢卖的过程—— 1⃣ $ANIME :2025 年 1 月 22 日在 Binance 上线,当日价格从最高点回落 74%,并迅速跌破初始挂牌价。 2⃣ $TRUMP :2025 年 1 月 19 日上线后大幅抛压,首日暴跌 82%,最终收盘价远低于挂牌价。 3⃣ $SOLV :2025 年 1 月 17 日刚上线就遭遇 78% 的首日跌幅,价格跌破初始挂牌水平。 4⃣ $COOKIE :2025 年 1 月 10 日上线,价格瞬间下挫 74%,并在数小时内跌破挂牌价。 5⃣ $CGPT :同为 1 月 10 日上线的 $CGPT ,首日跌幅 68%,刚一开盘便低于初始定价。 6⃣ $TST :2025 年 2 月 9 日在 Binance 上线,短短数小时内跌幅达 80%,交易价格跌穿挂牌水平。 7⃣ $LAYER :2025 年 2 月 11 日上线后表现最“温和”也跌去 50%,依旧不敌抛压而低于初始价。 8⃣ $AEVO :自 3 月 13 日上线起, $AEVO 累计下跌 88%,首日便跌破挂牌价后持续走低。 (以上数据基于笔者写作时记录) 二、市场总体表现 根据 Coingecko 第一季度发布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比特币总市值下跌 6335 亿美元,跌幅 18.6%。 在特朗普就职典礼前两天,即 1 月 18 日,比特币总市值创下年初至今的最高点 3.8 万亿美元,随后呈下降趋势,第一季度末跌至 2.8 万亿美元。第一季度日均交易量为 1460 亿美元,环比下降 27.3%。 从数据可以看出市场热度明显降温,投资者在短期事件炒作后买卖意愿降低转向谨慎观望,市场整体表现出冲高乏力的态势。 三、山寨陷阱 寨币在牛市中的表现往往呈现高Beta特征,即在 $BTC 上涨时放大收益,在下跌时加剧损失。 2017-2018 年牛市由于 ICO 热潮推动山寨币暴涨, $ETH 从 100 美元涨至 1400 美元, $XRP 从 0.2 美元涨至 3.4 美元。然而,2018 年熊市中,ETH 和 XRP 均下跌 90% 以上。 钻石手 Holder 在熊市中几乎全军覆没。 2020-2021 年牛市:DeFi 叙事驱动山寨币热潮, $BNB 、 $DOGE 、 $SOL 、 $SHIBA 等涨幅惊人。但 2022 年加密寒冬中,山寨币总市值(TOTAL2)从 1.71 万亿美元跌至 4275亿美元,跌幅 75%。 2023-2024 年积累期:山寨币市场在 2023 年触及历史低点,只有极个别山寨币跑赢 $BTC 。 可以看出,山寨币在牛市中的暴涨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敞口,钻石手策略在熊市中几乎无法承受价格的剧烈波动。 而本轮周期中,山寨陷阱表现得越发明显。 1. 机构化市场导向 本轮牛市的机构化市场导向是山寨币表现拉胯的核心原因。比特币现货ETF的推出吸引了传统金融的资金,推动着 $BTC 突破 10w 美元关卡。但这些资金更倾向于蓝筹资产如 $BTC 、 $ETH 。 山寨币因缺乏监管认可、基本面不透明和高波动性,难以吸引机构资金。Glassnode 数据显示,2024 年 12 月以来,稳定币交易所净流入激增,主要用于 $BTC 和 $ETH 交易,而非山寨币。 除此以外,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紧张,美联储不降息与流动性收缩限制了投机资金流入高风险的山寨币市场。相比之下, $BTC 因为“数字黄金”叙事更具市场青睐。 2. 市占率被BTC抢占 比特币在本轮周期的表现十分稳健。根据 Morningstar 数据,2024 年,BTC 年涨幅达 124%,远超全球其他主要资产类别。 据 Coingecko 第一季度数据显示,虽然 BTC 的价格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呈下降趋势,但其市场主导地位仍上升 4.6 %,达到 59.1%,创下 2021 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表明资金趋向BTC的集中。 历史上,当 BTC 市占率超过 50% 时,山寨币的相对表现通常较差,这也使得钻石手持有者被迫承受长期的价值缩水 反观被视为山寨币头子的 $ETH 市场份额下降至 7.9%,为2019 年以来最低。2025 年第一季度, $ETH 收于 1805 美元,当季下跌 45.3%,抹去了 2024 年以来的涨幅,回落至 2023 年的水平。2025 年第一季度,ETH 交易量从 2024 年第四季度的日均 300 亿美元下降至本季度的 244 亿美元。ETH 交易量下跌且价格表现不尽人意 ETH极差的市场表现连带着其他山寨币也叫苦不迭。AI代币遭受重创,NEAR、ICP、TAO和RENDER等均出现了超40%的大幅下跌。其他板块更不用多说。 只有稳定币 USDT、USDC 以及市值较大的山寨币 XRP 和 BNB 成功守住了各自的市场份额。但XRP相较年初涨幅也仅有0.5% 3. 短暂辉煌与快速回落 本轮周期中,山寨币并非完全没有获利的机会。如 $XRP 、 $HBAR 、 $LINK 等美国币都上涨明显表现优秀。 然而,这种上涨更多是短期市场情绪导致的,并非生态进步或用户增长驱动。例如 $XRP 的拉升则是 Ripple 与 SEC诉讼阶段性和解的炒作。Altcoin Season Index显示,2024年12月2日起的“山寨季”仅持续一周,随后迅速回落至中性区间(25-75)。 可以明显感觉到即使在牛市中,山寨币的爆发力已大不如前。根据 CoinMarketCap 24 年 12 月统计的 74.5% 市值增长中,前 20 大山寨币贡献了超 60% 的涨幅,市场呈现头部化集中趋势,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山寨币早已沦为僵尸资产,流动性枯竭下连跟涨的资格都被剥夺。 4. 链上Meme异军突起,好景不长 本轮牛市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是meme币的崛起,在2025 年第一季度排名前 20 的加密货币叙事中,有 6 个属于meme类别。 首先是二级市场上 $DOGE 和 $SHIB 等meme币因特朗普当选及马斯克的亲加密的态度而暴涨。Solana链上更涌现出总统官方政治主题代币,吸引资金的疯狂流入,甚至带动 $SOL 价格单周暴涨38.9%,达到293美元的历史新高 交易量激增 292%,达到 280 亿美元的峰值。一级市场无数暴富神话吸引着蠢蠢欲动的场外资金和野心勃勃的散户投资者,然而,这场狂欢的本质是叙事套利——资金涌入并非因是因为项目本身技术或生态价值,而是对符号炒作的赌徒式押注。 然而,在 #Melania# 的推出和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之后,Solana 资金量迅速下降,完全回吐涨幅。 $LIBRA 的推出更是使得 meme 币热潮极速退却,爆出的阴谋集团勾结丑闻使得链上资金如潮水般退。 $TRUMP 代币暴跌60%, $PEPE 、 $BONK 腰斩,连 $DOGE 和 $SHIB 这类蓝筹meme 也回撤超 20%。这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Meme币的上涨几乎完全依赖情绪燃料,而情绪是市场中不可控的。 5. 解锁抛压压缩价值 除了上述提到的,当前代币经济学模型崩溃和代币解锁也在加剧着 Holder 的困境。 2025 年 Q1-Q2,山寨币市场面临 200 亿美元代币解禁,相当于日均抛压 1.1 亿美元。以 $ARB 为例,其流通量在6个月内暴增 150%,价格却跌破发行价超 60%。 更严峻的是 VC 机构在熊市期期间投资的超百亿美元项目,大多都选在了 2025 年集中发行,这也导致部分代币日均抛售量达市值的 0.8%-1.2%。由资本方主导的抛售剧本,本质上是将散户 Holder 锁定为接盘目标。 在这一链条中各方的定位十分清晰:项目方以白皮书叙事吸引资金,VC 通过解锁时间表完成收割,交易所则借上币费榨取散户完成最后一击。 另外热点叙事的周期也在缩短,2021 年 DeFi Summer的叙事可持续 3-6 个月,而 2025 年AI、RWA 等热点平均存活周期不超过一个月,更不用说 meme 这种大多靠情绪驱动喊单式上涨的资产,Holder 稍慢一步卖出就会变成永久性套牢盘。 简言之,当前的山寨币市场是一场由 VC 解锁、流动性枯竭和叙事泡沫共同制造的死亡游戏——项目方与资本方的收益,最终都来自 Holder 的口袋。 四、总结 当散户投资者们仍然沉浸在暴富的幻想中,期待着山寨币能像以前一样翻倍时,市场早已发生了变化。这一轮非典型的牛市不仅仅是在惩罚散户,更是市场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认知挑战。我们必须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和老旧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要想在资本和政策的夹缝中生存下来,我们需要摒弃这些过时的想法,认真执行有效的投资策略,确保在合适的时机卖出,才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Crypto# $BTC $ETH $SOL $XRP $DOGE
Show more
0
3
1
1
Infini vs OKX:Web3支付赛道的差异化定位与潜在冲击 引言:PayFi 崛起与两种路线 看这么多人在讲PayFi,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讲到点子上 Web3支付(PayFi)正在成为新热潮。Solana 基金会主席 @calilyliu 提出的 “PayFi” 概念已成行业热点,预示整个 Web3 正转向链下真实消费场景​。 简单来说,PayFi 主打让加密货币在日常生活中「能赚能花」,不仅局限于交易投机。 本文聚焦两股不同力量在该赛道的探索:新锐初创 @0xinfini 和头部生态 @okxchinese 。前者被誉为“Web3余额宝”,以 “U卡+余额宝” 的产品策略,外加 @Christianeth 李爹 和 @0xsexybanana 郡主 两位大佬的鬼才营销快速出圈;后者今天正式推出产品,但凭借自身 Web3钱包生态 和 交易所体量,被视作有望打造“链上支付宝”的巨头选手。两者截然不同的定位与策略,将从不同层面冲击加密支付(PayFi)赛道。 Infini:“钱包里的余额宝+消费卡”创新 Infini 定位为下一代稳定币数字银行,瞄准支付+理财的 PayFi 场景​。 简单来说,Infini 想做的就是让用户一边存加密资产赚利息,一边随时用于消费。据其官网介绍,Infini 面向大众提供加密支付方式:用户通过 Infini 可即时使用加密货币付款,同时每天获取利息收益;且没有月费、年费等传统银行卡收费。目前平台已推出虚拟卡,后续还将发行实体卡​。这意味着,在Infini的钱包里,稳定币余额每天生息,用户又能像刷银行卡一样便利地消费——难怪有人把它比作「web3界的余额宝」。 Infini 的产品亮点在于其“U卡”与链上理财的结合创新:一方面,Infini 发行为稳定币准备的Visa卡,用户可将稳定币充值进卡,用于线上线下商户消费;另一方面,存放在Infini钱包内的稳定币会自动参与链上收益策略,产生每日利息,类似余额宝让闲钱增值的模式。这套组合赋予用户极佳的使用体验:开卡零成本、充值便捷、消费顺滑​。 Infini 此前与各大加密社区及华语区KOL合作推出联名卡面、免手续费等活动,凭借精美的卡片设计和友好的使用体验,吸引了众多用户关注和喜爱​。 比如在春节期间,Infini 上线了链上发红包功能,用户可直接通过链接赠送稳定币红包,一度与币安等交易所的红包活动比肩。这些接地气的产品玩法迅速培育了用户用币消费的习惯,也帮助 Infini 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用户基础和资金沉淀:截至被曝安全事件前夕,其官方 X 帐号粉丝数突破1万,平台 TVL(总锁仓量)已超过5000万美元。 在产品哲学上,Infini体现出一种“让钱动起来”的理念,即稳定币不应闲置浪费,而要像法币存银行一样日息增值,同时保持随时可用的流动性。这种创新模式的背后离不开对DeFi收益和传统支付接口的巧妙整合:Infini 将用户的稳定币充值资金分散投入多个合作渠道获取收益,包括链上借贷协议(如 Morpho)提供的利息、以美元国债为基础的RWA收益(如 Usual),以及Delta中性策略的稳定币协议(如 Ethena)等​ 。由此,用户资产每天产生的收益来自多元且专业的策略来源,相当于把银行理财搬到了链上。另外在支付侧,Infini选择与Visa/Master等传统网络对接发行卡片,解决了加密货币直接用于线下支付的最后一环。 这种“前端集中、后端分散”的设计,使用户体验高度友好:前端只需使用Infini钱包App和卡片,背后复杂的链上操作都由团队打理。这也反映了Infini团队的产品哲学:用Web2熟悉的壳,包裹Web3创新的核,降低用户门槛。 Infini 的模式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但也引发“可复制性”的讨论。一方面,其“余额宝+信用卡”思路本质上是对传统互联网金融(如支付宝余额宝+借记卡)的加密版复刻,概念上并非不可复制。大型交易所或钱包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组合,将自家稳定币业务与支付卡打通(事实上,https://t.co/XtbRAMHwW9等早有加密Visa卡,只是缺少链上理财部分)。但另一方面,Infini在细节上的领先优势和先发用户基础,仍给予其一定护城河。例如,其团队对DeFi收益渠道的深度对接、对华人市场习惯的拿捏(红包等功能)、以及社区运营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复制。​提到,Infini 创始人 @Christianeth 本身是资深加密玩家和NFT巨鲸,他的人脉和号召力帮助项目早期迅速获取种子用户。这种社区驱动的成长模式使 Infini 积累了一批忠实拥趸,形成初步品牌认同。在目前阶段,竞争者即便仿制功能,要撼动其核心用户群仍需时间。 此外,Infini的尝试也暴露了一些隐忧——例如近期发生的内部工程师监守自盗事件导致近5000万美元资金被卷走。虽然团队承诺由创始人个人垫付全额损失​,及时挽回了用户信心,但也说明快速创新的初创在风控和内控上存在短板。如何在保持创新速度的同时确保资金安全,将是Infini模式复制者必须谨慎权衡的问题。 总的来看,Infini 以初创身份跑出了“快、小、灵”的典型打法:通过差异化功能吸引眼球,用优质体验留住用户,在垂直社区形成口碑发酵。在PayFi赛道初期,它扮演了验证概念、教育市场的先锋角色。那么,面对这样一匹PayFi黑马,行业巨头 OKX 的入场又将走怎样不同的路径? OKX:巨头的“链上支付宝”野心 作为头部加密生态,OKX 拥有交易所和 Web3 两大阵营的丰富资源。虽然其专属的PayFi产品尚未正式发布,但从OKX过往布局可以推测出其战略重心:依托自身强大的Web3钱包生态和海量交易所用户,打造一个合规且闭环的链上支付平台,堪称加密世界的“支付宝”。这种定位与Infini的草根创业路线截然不同,更像是巨头以 “生态级产品” 全面进军日常支付领域的雄心。 首先,OKX 拥有业界领先的 Web3钱包基础。早在近年,OKX就在其交易所App内集成了非托管的多链钱包(OKX Web3 Wallet),并一举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大量用户因为NFT铸造、BRC-20等热点而开启了OKX钱包,在多链时代为OKX积累了可观流量。然而正如分析所指出,目前多数Web3钱包缺乏交易闭环和资金留存机制,往往“只有用户、没有商家”,无法像支付宝/微信那样自成支付生态​。用户资产并不真正留存在钱包系统内(非托管的钱包不托管资金),也缺少金融增值服务​。因此,即便OKX钱包用户众多,其钱包尚未独立成为一个高黏性的金融平台。这正是OKX发力PayFi的机遇:通过在钱包中加入支付和理财功能,形成“存、赚、花”一站式闭环,释放钱包流量的价值。这一点上,OKX与Infini的愿景殊途同归——让用户把钱真正放在Web3钱包里,既能生息又能消费​。 其次,OKX 拥有千万级的全球 交易所用户转化 潜力。相比 @0xinfini 从零开始拓展新用户,OKX坐拥现成的大体量C端用户,只要设计好激励机制,就能将相当一部分交易用户引导至其PayFi产品上。例如,OKX可能会在交易所账户与Web3钱包间打造顺畅的资金通道,让用户一键划转资产用于日常支付或参与链上理财。这种无缝衔接将极大降低用户体验门槛:习惯了OKX的平台用户,无需另装App或学习新操作,即可享受类似“余额宝”的收益和支付服务。而OKX在品牌信任度上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作为老牌交易所,OKX经历多轮牛熊考验,建立了较强的用户信赖。在合规性方面,OKX更是早有布局:2024年9月其新加坡子公司已获当地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大型支付机构牌照,这意味着OKX在数字支付代币服务和跨境汇款等业务上获得了官方认可​。 合规护城河将是OKX推进链上支付的一大优势:有了监管背书,OKX在开拓法币出入金、商户合作等方面将比草根项目更为顺利,也更容易获得主流用户和机构的接受。 再次,从技术和生态角度看,OKX具备全栈式基础设施优势。OKX不仅经营交易平台,还开发了自己的公链(OKX Chain,现在的 X Layer)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这意味着OKX可以在更底层的层面优化支付体验,比如通过自有链提供更快、更低费率的链上交易支持,或通过账户抽象等技术简化支付签名流程等。而其钱包产品本身已支持数十条链、丰富的DApp接入,具备扩展为“链上超级App”的雏形。 如果说Infini是用Web2的皮囊包装Web3内核,那么 @star_okx 很可能选择“从底层链到应用全面打通”的路线,自建一个完整的链上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类比支付宝在Web2中的角色——支付宝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账号体系、资金账户、支付清算网络和金融服务平台的综合体。OKX有能力也有动机去打造类似的全能型链上钱包应用:用户的稳定币等资产由钱包/链上账户托管,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用于扫码支付、转账,或一键参与各种链上理财产品,所有这些操作都在OKX生态内闭环完成。这将真正实现一个“链上的支付宝”愿景,让加密用户体验到与支付宝近似的便利,但底层运行在去中心化网络上。 当然,OKX 产品尚未完全问世(今日上线的更像是早期测试版本),以上描绘带有推测性质。不过行业已有迹象表明头部玩家对PayFi的浓厚兴趣:例如另一交易所巨头 @cz_binance@binancezh 钱包近期公布了2025年PayFi战略,计划把“赚、花、转”功能整合进钱包生态,推动数千万用户将加密资产转化为日常金融工具​。 可见,交易所系钱包正竞相进军这一蓝海。可以预期,OKX 的方案在形态上或许会与Infini有相似之处(如稳定币利息、生息钱包余额),但在运营策略上会更偏向生态联动与合规拓展:可能通过OKX交易所和公链资源,为其PayFi产品导流,并与线下商户、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支付落地。这是一场“以慢制快”的战役——初创可以快速试错抢占心智,但巨头拥有更深厚的弹药和更广阔的战场。 差异化比较:初创 VS 巨头,各显其能 两款产品背靠截然不同的背景,走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具体差异可总结如下: 集中化 vs 去中心化:Infini 虽然利用了去中心化协议获取收益,但整体产品架构偏向中心化服务——用户资金实际托管在Infini平台智能合约或账户中,由团队调配到各收益渠道,这从其遭遇内鬼盗币也可见一斑​。 相反,OKX的方案大概率建立在去中心化钱包基础上(非托管),用户自行保管资产私钥。但需要注意,为实现类支付宝的体验,OKX可能会在去中心化钱包外层增加一层托管/风控措施(例如有KYC的子账户、社恢复等),形成一种“去中心化内核+中心化保障”的混合架构。所以严格来说,两者在集中化程度上各有平衡:Infini更像金融服务提供商,用户把钱交给它打理;OKX则更强调提供基础工具,用户资金仍在链上自主控制,只是在合规要求下接入部分中心化元素。 品牌背书 vs 产品玩法:OKX 背靠强大品牌和庞大用户基数,本身自带信任背书和流量,推广一款新产品的难度相对较小。用户倾向相信OKX的安全和稳定,对其推出的支付产品愿意尝试,这种信任尤其在涉及资金安全时十分关键。Infini 则缺乏知名品牌光环,只能凭借新颖产品玩法和社区运营取胜。事实证明Infini通过红包、联名卡等创意活动成功破圈,就是典型的“以趣味带动增长”策略。当巨头可以用品牌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时,初创则用差异化体验提高用户留存。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品牌优势能带来更广泛的普通用户,但也可能因为产品缺乏亮点而降低用户粘性;反之,玩法有趣能吸引发烧友和早期用户,但要走向大众仍需进一步建立信誉。 快节奏初创 vs 战略级生态:Infini 作为初创公司,决策链路短、迭代速度快,能够敏捷地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方向(例如迅速上线节日红包功能等)。这种快节奏赋予它在细分市场抢跑的机会,但也埋下潜在隐患(安全事故、合规风险)。OKX 属于生态型企业,其产品推出往往经过深思熟虑,被纳入整体战略版图。OKX 推出PayFi服务,很可能是视作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战略级项目,在资源投入、风控合规上都会更充分,节奏上相对稳健。一边是小步快跑、争夺先机;一边是蓄势待发、谋求长远。在PayFi这个新兴赛道,我们将同时见证独角兽创业公司和加密巨头生态的不同创新范式。 对PayFi赛道的潜在冲击:不同层面的共振 无论路径差异如何,Infini 和 OKX 的探索都将为整个加密支付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用户教育:Infini 已经通过实际产品向用户证明了稳定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日常使用并获取收益,降低了普通人对加密支付的陌生感。OKX 若推出类似服务,将借助其庞大用户群,把这一理念普及给更多传统交易用户​。两者都在教育市场:加密货币不止能炒,更能成为日常理财和支付工具。 生态协同:Infini 的模式带动了上下游合作,例如接入 DeFi 协议提供收益、联合社区KOL推广等,促进了多方生态合作。OKX 则有望将交易所、公链、钱包、商户等环节协同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态联动。这将丰富整个行业的协作模式,小团队和大生态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资本和合规加持:Infini 的崛起吸引了风投和社区资金关注,但安全事件也敲响警钟,未来合规和审计将更受重视。OKX 等大型玩家入场,自带雄厚资本投入和合规资源(如支付牌照​),为赛道注入了正规军力量。资本加持意味着更多创新项目将涌现,合规参与则意味着监管层面对PayFi的接受度提升,有利于整个领域长期健康发展。 社区驱动 vs. 主流触达:Infini 的成长依赖于加密社区的口碑相传和用户自发推广,体现了社区驱动的威力。这种草根力量使PayFi概念在圈内迅速发酵。而OKX的加入则标志着PayFi开始触达主流人群——当大型交易平台向其全量用户推出支付功能时,PayFi不再局限于极客圈子,有机会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社区和主流的融合,将加速加密支付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进程。 综上所述,Infini 和 OKX 分别代表了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推动加密支付创新的两种力量:前者灵活多变,以产品创新撬动用户习惯;后者厚积薄发,以生态实力奠定行业标准。两者的差异化竞争不是此消彼长,反而有望形成良性共振——共同拓展市场天花板,在不同人群中培养起使用加密进行日常支付和理财的习惯。当下的PayFi赛道正处起步阶段,Infini这样的初创新星带来激情和创意,OKX这样的巨头玩家带来信心和保障。未来几年,我们或将看到加密版“支付宝”与“余额宝”的百花齐放,其竞争与协作所激发的能量,值得所有关注Web3金融的人拭目以待。 @aixbt_agent @Phyrex_Ni
Show more
0
13
16
2
👉分享投机实验室发布@LabSpeculation,介绍了币圈交易员川沐的交易策略与交易体系。 川沐用 35 天将 1 万美金账户做到 100 多万美金,后又在 14 天让新的 1 万美金账户增值 200 万人民币,加起来 50 天赚了约 1000 万人民币,这一成绩使其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比如实盘不公开、被质疑是返佣账户和 P 收益图,以及被指杀跟单、瞬开瞬平吃粉丝流动性等。对此川沐回应称自己确实吃流动性,但只针对跟他单的机器人,普通散户一般不会第一时间跟到单。 以下是关于其交易策略和交易体系的详细介绍: 交易策略批量百币空策略:该策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市场情绪和趋势要偏空。具体操作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把除了比特币之外的大市值币种,从上到下进行做空操作。这里的市值截止到两亿,因为低于两亿市值的币种暴力插针现象严重,且流动性枯竭,而市值大的币种缩水相对稳定。同时,谨慎起见,还可以规避 DEX、RWA、稳定币、借贷这几种类型的币种,因为可能存在盈利的山寨币,还有与马斯克或者奥特曼相关的 AI 代币,以及比特币和以太坊这种有 ETF 资金购买的币也不纳入做空范围,剩下的符合条件的币种则 “照单全收”。 该策略的优势在于通过分散做空降低风险。做空一个山寨币可能会因被针对或遭遇黑天鹅事件而受损,但按照市值从高到低做空几十上百个币,即使某个币出现插针或者大幅上涨几倍的情况,对整个仓位的影响也不大。平均金额开的空单数量越多,单个币爆拉带来的系统风险就越低,例如开一个币涨 10% 就亏 10%,开 10 个币,其中一个涨 10%,整体就只亏 1%,要是开 100 个币,其中一个哪怕涨 100% 也只亏 1%。而且单个币的空单金额可以设置得小一些,操作实践难度很低,甚至不用盯盘,因为几十上百个空单根本无法一一盯盘,这样也就不会因为某一个币的暴涨暴跌而影响情绪。 以川沐为例,当他的账户达到 35 万美金的时候,总共空了一百零二个币。当时他的操作是,10 亿市值以上的每个空了两万,2 到 10 亿的每个空了 1 万,1 到 2 亿的每个空了 5000。不过这堆订单最后一键全平,出现了亏损,但方向是正确的,如果当时仓位放小一点,就不会那么快触及止损,最后盈利的幅度还会很可观。关于止损止盈的设置,可以是涨 40% 止损,跌 50% 止盈,即盈亏比要在一比一以上。平仓方式既可以直接看账户整体的盈亏一键全平,也可以像收菜一样,单个币涨到目标价位就止盈,跌到目标价位就止损。 十字剪刀差策略:原理是持续爆拉的山寨币在爆拉之前,庄家的持仓方向肯定是多单,并且会跟随价格同步增加。尤其是当持仓量比市值还要高的币种,合约持仓量占市值的比例高,就说明多空的对手盘充足,合约持仓量越高甚至超过市值,就表明庄家越强,筹码也越足,那么它就有很强的拉盘动力。在拉盘的过程中,合约持仓的名义价值也会跟持仓量保持一致持续贴合增长。 当庄家准备结束操盘的时候,会先走掉自己建立的多头仓位,并转换成空头仓位。在这个过程中,合约持仓的图上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显眼的特征,即价格还在上涨的时候,合约持仓的名义价值突然与持仓量分离,出现开口空洞。这时候就是庄家通过拉盘或者托盘平多,在卖出多头仓位然后建立空单。由于这个节点庄家的操作会明显大额影响到持仓量的多少,而价格的上升或者托盘会显示为名义价值可能一直在增长或者脱离了贴合的曲线,当出现持仓量在跌,名义价值在涨的情况时,大概率就是庄家手里的单子在换方向。比如当时的 OM 币,在 3 月 26 日出现十字剪刀差信号的时候,价格还在 6.5 以上,等 4 月 13 日直接就跌到了 0.37 左右,如果能把握这波行情,哪怕只开了 1000 美金的空单,收益也非常可观。Auction/Alch 这两个币也可以用来验证这个策略的有效性。 构建交易体系要点明确细分领域:首先要找到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这包括现货、ETF、杠杆期货、期现套利、理财产品借贷和现货搭配套利,或者利用链上工具做夹子、费率套利等多种类型。只要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一直可以赚到钱或者赚钱的概率大于 50%,都值得总结成策略去反复使用。以现货交易为例,又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情绪,每种玩法对应的策略也不一样,比如易冲动没耐心的人,可能就适合持仓几天的短周期情绪操作。 具像化交易条件:确定好最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后,就需要开始具像化自己的买入卖出条件、止损条件,以及每次操作的资金配比。在确定使用策略之前,最好能通过编写量化工具爬历史数据,去回测一下自己策略的收益率,看看能不能真正保证自己的策略能执行且可盈利,然后再根据行情的变化去修正策略。 辅助要素:安全的交易场所:选择如币安、欧易这样相对知名的交易平台,或者使用链上钱包。如果选择在非常冷门的交易所执行策略,就要做好可能损失全部资金的准备,因为收益必须要和自己面临的损失成正比,否则可能出现钱赚到了但交易所跑路,或者链上 Defi 项目跑路的情况。 监测工具:针对策略的需求编写相应的监测工具,或者使用现成的通用监测工具,并且最好能够将监测信息即时发到微信或者 TG(Telegram)上,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信息接收:要做到充分、全面、及时的信息接收。可以对相对有价值的推特进行监测,加入有价值的社群,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非常多即时事件的群,社群的层次和活跃度越高越好,这样更容易发现行业最新的动态或者创新。例如 Brc20,如果信息比较广的人可能在三月十号左右就能知道有比特币铭文这个事。此外,一些财经软件如金色财经,其中的一些数据信息和经济数据预告也有一定的价值。 学习:书只能作为借鉴,因为真正赚钱的东西往往不会写在书里,投资类的知识更多是在金融市场中用钱堆出来的。可以向自己或者通过交易起家的币圈高手学习,他们每个人发财的门道都不太一样,甚至很多人亏钱的经验也非常值得学习。如果能把币圈五花八门的亏钱方式都避开,那赚钱概率肯定在 50% 以上,活到下一个牛市的概率在 99% 以上。 原则:要有原则,知道在这个市场里什么事情不能做。多看看别人是怎么亏完的,多听听他们的故事,分析总结他们亏损的原因,然后定下自己的原则,之后要时刻保持敬畏,不能越界。 心态:心态高于技术高于策略,要看淡盈亏,及时止损。亏损时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符合条件追高的时候也要有一击命中的信心,不要去追求每次交易都盈利,这样很容易在判断失误的时候造成巨大的亏损。尽量不要玩合约,因为合约最恐怖的风险就是不认错扛单加保证金,梭哈扛单最终都会血本无归,这样的例子在币圈屡见不鲜。 最后强调交易的核心是人,盈利与否取决于人本身,所以要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性格弱点和优势,全面分析了解后才会明白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策略,以及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交易。 https://t.co/XRRcHL2UKJ
Show more
0
16
15
1
Huma Finance:重新定义全球支付流动性的PayFi网络|融资4600万+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DeFi和支付赛道的用户,Huma Finance @humafinance 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借贷协议,而是一个专注于“支付场景流动性”的PayFi网络。简单来说,Huma Finance的目标是让全球范围内的支付行为不再受资金链断裂的困扰,无论是企业 payroll、供应链结算,还是个人跨境支付,都能即时获得流动性支持。 项目基本信息:PayFi的独特定位 Huma Finance的核心逻辑是“应收款项融资”(Invoice Financing)。比如,一家企业有笔应收账款要30天后到账,但眼下急需资金支付员工工资或供应商款项,传统金融流程繁琐且耗时。Huma通过链上信用评估和资产代币化,将这类“未来收入”转化为即时流动性,且无需超额抵押。 与AAVE、Compound等通用借贷协议不同,Huma专注于“支付场景”,通过模块化设计支持不同链和支付生态(如工资单、BNPL、供应链金融等)。它的底层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 信用风险引擎:通过链上/链下数据(如DAO Treasury、企业现金流记录等)动态评估借款人信用。 流动性池:资金提供者(LP)可通过稳定币或代币化资产(如USDC、DAI)参与,赚取收益。 项目优势:为什么Huma可能成为黑马? 垂直领域深耕:DeFi借贷赛道已是一片红海,但支付场景的流动性仍未被充分开发。Huma瞄准的是万亿美元规模的B2B和跨境支付市场。 信用评估创新:传统DeFi依赖超额抵押,而Huma引入“信用额度”概念,类似传统金融的授信模式,但对普通用户更友好。 模块化扩展性:Huma的架构允许其接入不同支付协议(如Request Network、Sablier),未来可能成为Web3支付的底层金融层。 代币经济学:激励与治理 Huma的代币$HUMA尚未上线,但从白皮书看,其设计偏向实用型+治理型: 质押奖励:LP和借款人可通过质押$HUMA提升信用额度或获得费率折扣。 协议治理:持有者投票决定风险参数(如抵押率、违约清算规则)。 收入分成:部分协议收入(如利息差)可能用于回购销毁或分红。 关键点在于,$HUMA的价值捕获与Huma网络的支付规模直接挂钩——如果更多企业采用其融资服务,代币需求会随手续费增长而上升。 融资信息:资本为何看好? Huma的融资历程值得关注: 2023年2月:830万美元种子轮,由Race Capital和Distributed Global领投。 2024年9月:3800万美元A轮,参投方包括Tiger Global、BlockTower等传统金融背景机构。 大额融资说明两点:一是市场认可PayFi赛道的潜力,二是Huma的团队和技术(核心成员来自PayPal、Stripe等)具备落地能力。 未来前景与挑战 Huma的想象空间很大,尤其是RWA(真实世界资产)和跨境支付领域。例如,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可通过Huma快速获得国际订单的预付款融资,而无需依赖本地高利贷。 但挑战也很明显: 信用风险:链上数据不足以完全评估借款人资质,可能需要引入Oracle或KYC机制。 监管合规:涉及跨境支付和代币化应收款,各国法律差异可能成为扩张障碍。 个人看法:谨慎乐观 作为用户,我认为Huma的概念非常契合实际需求——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但PayFi的成功取决于生态合作(比如与Stablecoin发行商、支付网关的整合),而非单纯的技术优势。 短期来看,Huma需要证明其坏账率可控,并吸引更多真实企业用户(而非投机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有机会成为Web3版的“Stripe Capital”。 总结:Huma Finance不是又一个“DeFi乐高”,而是试图解决实体经济痛点的创新协议。尽管前路充满不确定性,但它的3800万美元融资和清晰定位,值得长期关注。@KaitoAI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见解,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Show more
0
30
22
2
稳定币科普101: 稳定币赛道10问 1. 稳定币是什么? 2. 谁是第一个稳定币 3. 稳定币怎么赚钱 4. 稳定币优势是什么? 5. 哪些稳定币规模最大? 6. 哪些链的稳定币规模最大? 7. 为什么机构在跑步入场? 8. 稳定币的监管进展有哪些? 9. 除了美元稳定币,还有哪些稳定币? 10. 散户如何参与稳定币的盛宴 1. 稳定币是什么? 稳定币是在区块链上发行的1:1锚定法币(比如美元)的加密货币,其锚定机制包括法币储备支持(中心化,例:USDT、USDC),加密抵押合约(去中心化,例:DAI),金融对冲机制(衍生品式,例:USDe)和 算法调控型(去中心化,但是没有成功例子)等。 2. 谁是第一个稳定币 第一个稳定币是2014年EOS 创始人BM的BitShares 发行的BitUSD,属于早期的算法稳定币模型,但是由于BitShares 发展受限,所以BitUSD也没有火起来。 同一年Tether在在比特币(基于比特币的Omni)上发行了美元做支撑的USDT,但是由于Omni 协议功能受限、体验差,后面全面转向智能合约的以太坊。 2019年后,ERC-20版USDT迅速成为主流。 在更早的2013年,circle 成立,但是一开始的目标是做比特币钱包和支付服务,直到2018年,Circle 才宣布将推出稳定币USDC,并且与 Coinbase共同治理,目前coinbase 可以获取usdc利息收入的30%-40%。 3. 稳定币怎么赚钱 主要是储备金赚利息,比如USDT 1600亿美金市值,在当前高利率的情况下,比如5%,那么单单利息收入一年就是80亿美金的收入,属于躺着赚钱,据说Tether平均1个员工创造1个亿美金的收入,人效比高的惊人。 此外稳定币提供商还可以赚取链上铸造/赎回费等。 4. 稳定币优势是什么? 稳定币的优势是转账无kyc,24小时运作,实时到帐,手续费低廉,适合构建1个无国界的全球金融系统,比如在亚洲的你可以用USDT给非洲设计师结账,立刻到帐,然后他用USDT给家人买饭,如果需要美元转账,那么这个非洲家人可能需要饿肚子了。 5. 哪些稳定币规模最大? 根据defillama数据,目前稳定币总市值2600亿美金,规模超过10亿美金的有 USDT(1600亿美金),USDC(640亿美金),USDE(61亿美金,Ethena 推出的金融衍生品对冲机制稳定币),DAI(44亿美金),USDS(41亿美金,“收益型、跨链友好”的升级DAI),BUIDL(26亿美金,black rock推出的链上货币基金),USD1(22亿美金,特朗普关联的world liberty financial集团推出),USDTB(15亿美金,Ethena 发明的“收益版 USDT”), FDUSD(12亿美金) 6. 哪些链的稳定币规模最大? 根据defillama数据,稳定币规模top5的链是以太坊(1300亿美金),Tron(820亿美金),Solana(110亿美金),BNB chain(110亿美金)和hyperliquid(52亿美金),如果打个比喻,以太坊是稳定币的华尔街(合规安全,机构喜欢),Tron是“美元地下铁”( USDT主场,适合跨境,灰产),Solana是稳定币的“微信支付”( 快、便宜、适合高频小额支付,个人用户喜欢) 7. 为什么机构在跑步入场? 美国政府已经把稳定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通过链上布雷顿森林体系,重塑美元的全球霸权。 稳定币就是“以美国国债作为黄金的新布雷顿代币”,背后嵌入了美国财政的信用体系,通过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发行了美国政府强中心化的链上美元。 大家知道Meta之前投入巨大精力做的Libra,也是想做基于区块链的全球稳定币,但是最终失败了,一个重要原因是Libra 最初设想是锚定一篮子法币(美元、欧元、日元等),试图创造“全球货币”,没有受到美国政府支持,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动了美元和国家主权的“奶酪”。 在稳定币已经被美国政府权利支持的前提下,稳定币将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的结算基础设施 。目前结算量已经超越 PayPal,下一阶段可能取代 SWIFT、Visa,谁先布局,谁就能吃下美元稳定币的结算红利。 8. 稳定币的监管进展有哪些? 美国:GENIUS Act 是首次系统联邦立法,将稳定币 从“灰色地带” 变成 “支付工具而非证券/银行产品”,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稳定币准入通道。 香港:稳居亚洲发行人中心,制定发行人牌照制度,法规执行力度强。 欧盟:MiCA已落地,欧洲稳定币监管统一成型。 9. 除了美元稳定币,还有哪些稳定币? 欧元稳定币:Circle已经发布符合MiCA规定的1:1锚定欧元的EURC,目前市值在2亿美金左右,是市值最大的非美元稳定币。 港元稳定币: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即将生效,前期参加稳定币沙盒实验的机构包括京东科技,圆币科技和渣打银行等,蚂蚁数科已经启动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期待8月以后能看到大规模流通的港元稳定币。 人民币稳定币:据cointelegraph报道,@Conflux_Network 正在和金融科技公司AnchorX和信息技术安全公司东信和平的合作推出离岸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新稳定币旨在为离岸中国实体和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提供服务。 10. 散户如何参与稳定币的盛宴 虽然很多稳定币项目都是机构参与(比如blackrock的BUIDL),但是散户至少有两种方式参与稳定币赛道, 第一种是在TGE之前参与稳定币/RWA赛道的公链,无论是空投交互还是打新,比如 稳定币Layer 1 @PlasmaFDN的打新,之前存过钱的现在可以参与tge,只是要KYC,另外和蚂蚁数科有关系的RWA L1 @pharos_network 也是可以关注; 第二种是和稳定币/RWA 赛道的二级代币,比如$Ondo $Plume。大家看看还有哪些机会和项目?
Show more
0
9
31
12
祝贺 @Stake_Stone 上币安。StakeStone 跟了挺久的,最开始的存钱就有分号参与,现在也是不负众望上了币安。 这次是 BNB HODLer 吃到了肉,现在币安活动的参与思路就是 BNB 大户直接参与申购 BNB 保本赚币活动,直接一鱼三吃 Launchpool、HODLer 空投和 Megadrop,详细的可以参考(https://t.co/BX0amWUnrS) 。小散就刷 Alpha Points,吃每一期的 Web3 钱包空投和打新的肉。 1️⃣ 回到 StakeStone 项目本身,StakeStone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 Omnichain 流动性基础设施协议,旨在打破链与链之间的流动性隔离,实现真正的跨链资产高效流动与收益最优化。通俗地讲,就是要让资金能在不同公链间自由流动,同时帮用户赚取收益。 2️⃣ 当前流动性问题依然是链上的主要问题。比如链间移动资产依然需要繁琐的桥接操作,既复杂又存在安全隐患;新兴链缺乏持续流动性来源,常常依赖激励活动拉高 TVL,却无法构建长期稳定的资金基础(例如前段时间的 Unichain)。这正是 StakeStone 要改变的现状。 3️⃣ StakeStone的解决方案: 第一,推出收益型 ETH 衍生资产 STONE,用户只需质押 ETH,即可获得 STONE 并参与跨链流动和收益挖掘。其背后采用模块化架构:Vault 负责资产缓冲与部署时机判断;Minter 独立发行 LP Token;Strategy Pool 管理多种收益策略,所有策略由去中心化治理系统 OPAP 管理。 第二,针对 BTC 链上缺乏原生智能合约功能,难以深度融入 DeFi 生态的问题,StakeStone 推出 SBTC,将多种 BTC 衍生资产(如 WBTC、BTCB、cbBTC)整合为一个可跨链、流动性统一的 BTC 资产。进阶版 STONEBTC 则引入收益机制,利用 DeFi、CeDeFi 与 RWA 策略,让 BTC 也能自动赚取收益,进一步激活BTC的DeFi价值。 第三,通过 LiquidityPad 为新公链注入可持续流动性。用户可以将 ETH、WBTC 等资产存入特定链的 Vault,系统自动将这些资产转化为 LP Token 在新链上部署,从而帮助新链快速建立流动性基础,实现双向价值捕获。 4️⃣ StakeStone 的治理代币是 $STO,$STO 其本身自带通缩机制,其他项目想用StakeStone的流动性,必须买 $STO 并燃烧。用户可将其锁仓为 veSTO 参与治理并获得收益提升。veSTO 拥有分配流动性激励的权力,并可接收治理贿赂奖励。当项目方希望在某个池子中吸引资金时,可通过贿赂机制向 veSTO 持有人发放激励,这点与 Pendle 有相似之处。 5️⃣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分析都是与 https://t.co/y9ulHJprPb 、Renzo 等单链质押协议对比的,但由于 StakeStone 并非传统单链质押,因此其业务逻辑更为广泛,所以可能在对照估值时并不具备参考。若真要与类似项目进行对比,更相似的应当是 LayerZero 这类全链项目,因此更应该打开想象的空间。 6️⃣所以总结来看,StakeStone 的宏观发展优势很明显,就是全链流动性带来的想象空间;而具体的产品层面,则是对资金流转、收益模式以及资金利用等多方面的升级。目前 FDV 不算高,所以只要板块轮动能再次到全链板块,StakeStone 显然是很值得考虑的标的。
Show more
0
1
2
1
🧐 Aspecta 与 BuildKey 全网最全解读|打破估值黑箱,重塑资产发行逻辑的链上革命—— 有没有人认真思考过。我们为什么很容易亏钱?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都市处于市场弱势一方,我们习惯看到 VC 拍脑袋定价,一级市场封闭操作, 我们永远只能等“项目上线砸盘”才有资格买单; 是否能改变这一现状? 三月份当朋友和我聊到 Aspecta @aspecta_ai 的时候,我眼前一亮,感觉这他娘的不就是我要找的东西吗? 有人真的在用链上的方式,重新定义非标资产的定价权,这不仅是资产定价机制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价值民主化”的革命。 Aspecta 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范式: 通过 BuildKey,让项目的估值从 Day One 就能由社区来定价,让每一个用户都有机会以早期筹码的身份参与未来的独角兽。 这不仅是链上价格发现的进化,更是对 Web3 投融资秩序的重构。 1️⃣项目简介: Aspecta - BuildKey 是一个资产公开交易和自由定价的链上基础设施。 怎么理解呢? 书面化解读的话: Aspecta - BuildKey 专注把非公开交易资产的定价权从少数人手里解放出来,让各类资产的价值洼地,能够被公开发现。 比如Web3项目Pre-TGE阶段的早期份额,TGE之后的unvested token,web2的股权,和其他OTC资产,带到链上公开交易,自由定价。 它旨在通过引入社区驱动的估值机制,让早期项目的价格发现过程在链上公平进行,避免社区仅充当后期“接盘侠” 。 简单来说,很多优质项目在发行代币前,价格是由少数投资人私下决定的,普通人只能在代币上市后高价买入。 而 Aspecta 的 BuildKey 模式,让每个人都可以在项目早期就参与,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决定价格,甚至有机会低价买入好项目的“早鸟份额”。 我觉得它特别就像是 Web3 世界里的「公平启动器」,把过去只属于大机构的机会,带给每一个普通用户。 让普通人发行正式代币之前就能让社区参与估值和交易,从而建立更透明、公平的价格发现体系。 2️⃣为什么需要 BuildKey? 我们身边的大部分资产,从未在公开市场中自由定价: Web3 的早期项目份额、Web2 的私募股权、未来收益权、OTC 协议、RWA……这些本该流通的资产,大多在封闭环境里,由少数人暗箱操作决定价格。 Web3 表面上讲的是去中心化,但在一级市场,依旧存在三大结构性问题: 估值拍脑袋,价格由 VC 说了算 社区被排除在早期机会之外 上线即砸盘,一级二级断层严重 BuildKey 的目标,就是打破这个闭环,让资产从 Day One 就能进入链上市场,通过公开、透明、社区参与的方式完成价格发现与流通。 3️⃣BuildKey 是什么? 简单讲,BuildKey 是一种可交易的链上资产凭证,最早由 Aspecta 在 2024 年提出。 它可以将未来的代币份额、节点资格、NFT、产品权限等资产抽象为一个类 ERC-721 的“Key”,通过 公平发射(Fair Launch)+ Bonding Curve 上线,社区即可自由交易和定价。 BuildKey = 早期份额 + 价格发现工具 + 治理凭证 + 潜在代币通证 它不仅是一个早期筹码的入口,还可能是你的 Alpha 门票、空投资格、甚至治理权重。 4️⃣BuildKey 怎么用? 对用户来说: 能买到原本机构专享的“不可见资产” 在 Bonding Curve 的早期低位买入,享受上涨红利 可提前套利,或长期持有、换取代币/NFT等真实资产 拥有早于 TGE 的定价权 你有机会提前上车,在项目公开前参与市场定价,赚的是早期流动性红利和真实的共识预期差。 对项目方来说: 不再依赖封闭私募,而是社区共建估值 可用 BuildKey 构建共识、设计叙事、发放空投、赋能治理 早期筹码自带流动性预期,降低项目冷启动成本 获取真实市场反馈,而不是VC估值泡沫 BuildKey 是项目“从 0 到 1”的资产发行+共识启动器。 5️⃣为什么它“更赚钱”?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其实是新一代的“低成本早期套利机会”。 上 TGE 前就能拿到“可兑现资产”的筹码; 价格由市场博弈决定,波动大,套利空间自然大; 可低买高卖,也可持有到项目爆发赚乘数收益; 部分项目涨幅 5-10 倍,远高于大多数 IDO 平台。 最关键的是,很多 BuildKey 项目还未上线交易所,这意味着你参与的是真正的前市场、非标红利期。 6️⃣BuildKey ≠ Meme,也 ≠ IDO,它要重构整个非标资产逻辑: 它的终极目标是把 所有本不透明的资产,都变成链上自由定价资产: Web3 项目 Token(早期、Vest、空投份额); Web2 公司股权、员工期权; Real World Assets(节点、矿权、利息票据、收益权); OTC 协议份额、未披露资产、合约收益权…… 一切资产,都可以拥有自己的 BuildKey,通过社区共识来发现价值。 比如即将上线的 $LAYER BuildKey,当前仅为未来代币价格的 2.5 折,将在本周四通过 Bonding Curve 开盘,参与者可提前捕捉估值洼地。 7️⃣Aspecta 的野心,不只是发一堆 Key: Aspecta 在构建的,是一整套围绕“价值发现 → 流动性释放 → 社区治理”的链上资产发行底座。 已支持 20+ 顶级 VC 投资项目(如 Polychain、HackVC、YZi Labs); 入选 BNB Chain MVB,加速器战略项目; 开发者生态合作方包括 Google Developer Group、Scroll、Linea 等; 核心团队来自耶鲁、麦吉尔、清华,背景硬核,落地稳健 这不是一次热点跟风,而是实打实的基础设施创新。 总结—— 在加密世界,我们见证过无数的叙事轮动,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些用技术重塑规则、用机制驱动公平,而且未来可以让社区越来越庞大的项目; Aspecta 把原本封闭的盘前定价机制打开了,让普通用户也能在项目前期就参与到价值发现中,并享受与 VC 同等级别的筹码待遇。 这是对传统 Web3 投融资模型的一次结构性重构。 过去,散户都是二级市场的“局外人”; 现在,通过 BuildKey,每个人都可以在项目最早期——甚至早于机构,拥有属于自己的份额、定价权、交易自由。 这不是一场关于 Token 的游戏,这是对价值分配权、资产定价逻辑的系统性重构。 在叙事真空期、周期震荡期,只有那些敢于重写规则、重新分配价值的人,才值得被看见。 BuildKey,只是开始。
Show more
0
6
29
24
加密早报 * 每日不能错过的重要信息 * 2025年5月21日 1. 川普:不通过税收法案的替代方案就是大幅增税。 2. 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提议发行基于韩元的稳定币。 3. 大盘高位调整选择方向,但是链上比较热闹,昨天有好几个金狗,比如小猪佩奇的 $evie $pbjt $str 等等。 4. 市场正在选择接下来牛市的赛道和方向,这两天 稳定币相关赛道 、RWA 相关赛道都是比较受欢迎的,重点可以关注这些领域的龙头代币,比如 $aave $mkr $crv $colla $kta 等等。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下,如果稳定币法案真的通过,那么对于现存的一些算稳,不合规的稳定币是降维打击,利空大于利好,这里需要重视下。 5. @soon_svm 空投检查: https://t.co/VcDssYxF5z 6. @pasternak 发布了 @believeapp 新功能,API即将上线,功能上线之后还有代币烧毁等功能。 #Launchcoin# 价格回升,目前FDV在 2.5亿美金左右。 https://t.co/qiFayANAIz 7. @humafinance 会有0.5%的代币,也就是5000万枚 #HUMA# 代币奖励 @KaitoAI 做贡献的创作者,如果之前有参与,重点关注不要错过。 8. #Binance# alpha的两个数据看板: @litangsongyx 搞的平台,数据比较全面 https://t.co/Z3ykKXeCEr @0xXIAOc 开发的数据平台 https://t.co/AYJzZc14sp 9. @CoinMarketCap 上线了CMCAI 功能,代币分析智能AI化~ https://t.co/rxozqc6MKE 10. Upbit将上线OM现货交易。 $OM 救活了。 11. SEC推迟 SOL ETF之后,继续推迟对XRP和Dogecoin ETF裁定。 12. 黑石集团首次押注比特币,持有价值108万美元的IBIT,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13. 以太坊联创Jeffrey Wilcke转入Kraken的105,737枚ETH或未出售,疑为转移至新钱包。昨晚转入Kreken这个动作吓坏了市场,以为是抛售。 14. 微软通过集成Space and Time,将实时区块链数据引入F abric平台。$SXT 应声拉升。 15. 米莱太流氓了,直接把调查自己meme币的小组解散了。 16. Robinhood向美SEC提交提案以推动建立RWA代币化联邦框架。 17. Circle联创新创立的Catena Labs完成18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a16z Crypto领投。@catena_labs 是AI金融领域基础设施,旨在构建 AI 原生银行。 【行情分析】 渣打银行:美SEC数据支持比特币在2028年达到50万美元目标。无论是50万还是100万甚至更高的价格,我认为都会到达,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比特币高位调整蓄力,链上大佬也开除了大额的多单和空单,鹿死谁手,交给市场和时间好了,无论是短期调整下跌还是横盘调整,最终的方向都是涨,只不过玩合约的同学要小心了, 没准再来一个假突破,然后暴跌洗盘。 目前这个位置多看少动吧,坐等大盘方向明朗。 【风险提醒】 数字资产波动较大,风险极高,请谨慎参与,杜绝满仓梭哈,拒绝贷款杠杆;
Show more
0
0
1
0
刚才观察bn Alpha标的的时候发现 $Bank 暴涨了,扫了一圈推特没看到什么特别的消息,但估计团队也是蛰伏洗盘够久,要有动作了。 之前我也好奇过当时冲着 Babylon去搭建的BTCfi们后续怎么走,毕竟老叙事随着Babylon的式微已经没人买单了。4月初在HK的时候跟他们的Founder Matt还专门问过,大概了解了一下。 今天简单写一下 Lorenzo的进展,看了下感觉还是有逻辑的。 Lorenzo 一开始强调“让 BTC 用户也能享受链上的真实收益”,是业内最早一批尝试把 BTC 资金盘活的团队之一。但现在他们明显在做方向上的拓展和战略升级。 ~~~~~~~~~~~~ 现在他家就像是“链上的理财工具箱”。 -对B端,它帮钱包、支付、RWA 等项目快速上线收益产品,各种赚钱策略打包好,让用户一键接入。 -对C端,让普通用户用加密钱包也能像用银行App一样存钱赚钱。 比如说: -钱包 App 想让用户的钱能赚点收益? 👉 集成 Lorenzo,几行代码就能接入“赚利息”功能。 -平台想推出本金保障的理财产品? 👉 Lorenzo 可以直接提供结构化产品模板,比如“稳健型”还是“进取型”。 -不想自己研究策略怎么配? 👉 Lorenzo 帮你对接各种真实收益来源(量化交易、RWA、套利等),自动生成产品。 最终结果: 用户拿到稳定收益; 平台获得资产管理规模(TVL); B端(钱包、支付、RWA)愿意长期合作; 琢磨了一下,这个业务逻辑是能闭环的,而且空间明显比之前单纯的btc理财大太多了。 ~~~~~~~~~~~~ Lorenzo 收入来源: 策略执行管理费(AUM管理) 部分成功率抽佣(Performance fee) To B 的技术接入费 + 分润 如果从这些收入里能拿出来部分与代币经济模型挂钩,那还是挺符合当下对项目方要有正现金流赋能代币的方向的。 毕竟如果市场好了,币价普涨的阶段Lorenzo去做资产管理收益也会变好,收益高了拿去反哺币价那就有飞轮了。 接下去能走多远得看Lorenzo能否拿下一些业内大的合作伙伴了,比如当前火热的Payfi(U卡钱包)理财业务或者RWA,比如Plume这种。只要能证明当下选的方向能赚到钱,那现在的市值的确有点低估了。 ~~~~~~~~~~~~ 币价角度看,上了Alpha没躺平的,不少项目是想要接着爬天梯往上合约和现货listing去的,昨天今天这波价格拉盘到底是真要发力还是虚晃一枪套人,得看看项目有没有什么实际利好支持了。
Show more
0
0
2
0
NEAR 最近的动作频频,我感觉是要搞事情了。 前几天才把生态上两个核心协议合并成了 Rhea Finance,彻底梳理了 DeFi 主线。 然后又是情绪平台 @vibesdotfun 上线,我自己积分少领了一周,排名直接掉出前十,有点心塞😭 就在我还沉浸在情绪交易里,NEAR 又官宣 Launchpad。 这次是基于 Intents 机制做的 Launchpad,随手翻了一下首批项目名单,发现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 两个关键词:RWA 和 DePIN ▰ Open Forest Protocol(OFP) 链上 RWA 赛道里少数有真实资产和收益模型的项目。400 多个森林项目、25 万公顷自然森林,甚至和三个国家政府合作。 ▰ Crynux 它把 AI 推理任务外包给家用电脑和手机,任何人都可以用设备跑节点,赚 $CNX,本质上是「把手机变成矿机」。 OFP 把森林变成资产,Crynux 把手机变成矿机。 RWA 和 DePIN 这两条原本独立的赛道,这次在 NEAR 的 Token Season 里一起成了主角。 所以我感觉 NEAR 搞 Launchpad应该不是为了抢发币热度,而是想用 Token Season 重新定义它的资产层。 RWA 不再只是链上表格;DePIN 也不只是空谈硬件。 这些曾经冷门的叙事,或许会在 NEAR 上,结出真正的果实。 个人比较看好这两条线,后面会持续关注。
Show more
Token Season is NEAR In the coming months 12 top-tier projects will be launching or listing a token in the NEAR Ecosystem! https://t.co/QqmZhMi6dD
0
1
7
0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市场很少有人关注。就是BNY Mellon(纽约梅隆银行)在以太坊上推出与链上数据相关的工具(Digital Asset Data Insights),这个工具主要是通过在以太坊链上广播净资产值,以此推进基金会计数据的链上化。BNY是全世界最大的托管银行,托管总资产高达50万亿美元左右。它在以太坊上推出链上数据的举措,虽然动作不大,但对于这种传统的大机构来说,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有其战略的考量。这代表了大机构开始在以太坊上探索一些未来的可能性。更大的可能预测是,这些机构未来有可能基于以太坊的安全性构建自己的L2链或私有链,这样既可以获得以太坊的安全性,也可以保持隐私、资产安全以及其他加密好处(资产可追踪、快速结算等)。之前BlackRock贝莱德也在以太坊上推出代币化基金(BUILD),State Street等托管银行也在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 这些大机构的持续探索,让我想起这个月初在香港参与的一个小场合,其中IOSG @jocyiosg 大佬问大家用一句话来说以太坊是什么?Vitalik(@VitalikButerin )说的以太坊是世界计算机。跟之前一样,看来他的最终梦想依然是要全世界:以太坊要承载全世界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我当时的回答是:就目前来看,以太坊是无须信任的结算平台。只要未来数字经济的结算能够主要发生在以太坊及其生态,以太坊已经足够伟大。如果能实现这个愿景,已足以让以太坊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金融平台,承载未来的数字经济体的最重要部分。这也包括未来AI agents之间的相互结算等。当然这一切并不是一定必然的,需要以太坊社区的足够饥渴地实现,毕竟加密世界变化太快。 如果越来越多RWA能发生在以太坊生态,数字经济的交易量级以及活跃程度会远超过今天,如果以太坊L1和L2做好的足够的准备,未来会很有意思。刚好Vitalik提出“用RISC-V取代EVM”的构想,这里先跳过所有技术细节,如果真能落地,那么可让ZK证明效率最高提升100倍,这意味以太坊L1的性能有很大提升,其他L1相对于以太坊的性能优势将很难持续,当然,具体落地至少需要2-3年。从这角度,也可以看出Vitalik正在主动求变,这对于以太坊长期来说,是有积极影响的。当然,短期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应用,比如不能错过AI agents等多个赛道应用的探索。这是重中之重。
Show more
0
5
22
6
为啥我要写这个项目 @NEARProtocol 因为第一波我大概在这个项目上赚了10倍,不过后面就关注少了 毕竟其实后面所谓的公链杀手在某种角度上都暴露了很多问题 ETH杀手,专打ETH成为一句空谈,尤其是Layer2在某种角度上证伪了这个赛道 不过我最近观念有点改观了 不仅仅是因为ETH开始起飞,打破了很多质疑 而且很多公链项目都加快了动作,比如AVAX前几天也有不错的Meme热度 恰好看到了 NEAR搞出了一个Token Season的玩法,叠加我曾经赚过前的天然好感,我必须要要深入研究一下 公告大家可以直接看官方的好了,没啥好说的 我就做几件事情:1是解读,2是我看了所有项目,说一下我看好的项目 1️⃣NEAR这个事情有点类似汆了12个顶级项目上Near发币,就是类似做了一个Launchpad的事情 2️⃣当一个老项目准备做事情的时候,还是Launchpad类似事情的时候,第一个项目,一般都是无脑冲就是了 肯定赚钱,就是赚多赚少 不相信的就一句话:你觉得一个流通市值36亿的项目,费劲心思汆的B端和C端资源就是好玩么? 不是,那就干就完了 3️⃣他说是接下来几个月陆续推出,不确定推出顺序是否按照海报上的顺序,大家可以跟着海报去走一走看看 4️⃣海报上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完整项目都有哪些,看我引用的 @yueya_eth 老师推文即可 我看到的熟面孔有 @vibesdotfun@PublicAI_ 这两个很熟了,我推荐过好几次,这次就不赘述了 5️⃣我想说,这次牛市,乃至未来只要川普大统领在任上就会一直持续热下去的赛道 RWA,毋庸置疑 @OpenForest_ 里面涉及的是这个项目 6️⃣顺路给大家延伸一点点吧:OpenForest 做的事情是碳信用的代币化 这个事情,如果大家深扒,就能发现其实a16z在20 - 21年左右就布局了,很超前 我记得当时我整理过其投资的所有项目就有这个赛道 不过那个时候太超前了,我觉得现在是刚刚好的时机 RWA 很多人在提起,也有很多人建设 🙋我为啥看好这个项目 1、普通用户对于碳信用了解的少,因为主要是企业有这个碳排放的需求。这个市场目前是一个5000亿的市场,未来是一个5万亿的市场 2、相信Near这次挑选项目的眼光和能力,Near算是给这个项目一个良好的背书 3、可行性的产品落地方案,目前已经推动了2个政府合作,接近3万公顷土地上链、还有14万公顷土地亟待开发,合作了300+ 的森林项目 踏踏实实的在做,且做的方向正确,且有政府口支持 💡文章最后 我不知道未来的路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相信现在的路是正确的 对于Near,有人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只是回答:永远永远不要忽视一个曾经很牛逼,前一段”沉睡“,而现在崛起的”雄狮“ Near不是廉颇,而是正值壮年的雄狮
Show more
2025 下半年~2026,Near 即将正式迎来 Token Season!让我们看看 Near 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能不能引爆生态!!! Near 基金会推出全新基于意图机制的 Launchpad,支持 NEP-141 代币的固定价 & 拍卖发售。用户只需通过 MetaMask 或 Phantom 钱包,3 步内即可参与新币首发。 首批上线的项目覆盖多个热门赛道: @intellex_xyz :跨链 AI Agent 协议,打造可信交互与声誉体系 @ConsumerFi :把微任务、AI 数据市场和链上 Agent 打通,人人可参与 AI 收益 @vibesdotfun :基于社交情绪的合成资产交易平台,让你提前做多「热度」或做空「恐慌」 @OpenForest_ :基于森林碳信用的 RWA 协议 Fraction AI:无代码智能体竞技场,用户可以创建、训练并交易 AI 代理 @FractionAI_xyz :打造一个人人可参与、无需编程的智能体网络,让AI边学习边进化,同时用代币$FRAC将集体智能变成可交易的资产。 @PAI3 :构建去中心化、可组合的 AI 应用开发和运行平台 与此同时,还有多个项目即将在 NEAR 上线交易,包括: NEAR 生态旗舰 DeFi 平台 @rhea_finance 数据训练平台 @PublicAI_ MPC 钱包项目 @hotdao_ 众包协议 @human_protocol AI 推理节点平台 @crynuxio ( 2026 上线) 为保证项目落地与代币流动性,NEAR 基金会同步启动流动性支持计划:提供 $NEAR 做市资金、专业做市商资源、CEX 对接支持等,帮助项目长期发展。 未来,Intents Launchpad 还将拓展为跨链发射台,允许其他 L1 生态用户通过意图机制参与 NEAR 项目发行。完整路线图将于 2026 年初公布。 属于 NEAR 的新时代,已悄然到来,希望这个 Old school 分片公链,能再创辉煌!!
Show more
0
0
1
0
索尼带着动漫粉冲进 Web3,参与NFT拿 $YOAKE 空投🍀 兄弟们,传统巨牛索尼不光会做 PS5,还早就偷偷搞了条链——Soneium,一个以太坊 L2,由索尼的 Block Solutions Labs 和 Web3 大牛 Startale(Astar 团队的老大哥,Sota 亲自带队)联手打造。 Sony 全力以赴,而 @YOAKEPROTOCOL 是他们的先锋。一个“文化 IP 基础设施”层,NFT 只是其中的第一站。 他们现在将所有这些技术都融入 YOAKE,只为一个目标——让动漫迷们今天就能进入 NFT 世界,明天就能解锁周边商品、购票,甚至链上版税分成。 索尼跟角川集团(持股 319 亿刀)的深厚关系,让YOAKE 直接拿下日本顶尖动漫 IP,比如讲谈社授权的 《七宗罪》NFT 合集。最近还有融资加持,就是发币临近了 Yoake 凭借其拥有的 IP 和 NFT 的一级和二级销售、商品利润、活动门票利润以及 RWA IP 音乐潜力,拥有强大的收入模式。社区在传YOAKE可能要发 $YOAKE 代币,这些收入也就可以赋能起来,用来搞粉丝奖励、独家体验啥的。 参与YOAKE NFT拿权益+预期空投: 现在能参与的就是NFT持币玩家了,目前的铸造和持仓权益如下,也不贵,0.002 ETH也就是4刀一个,可以随便打打或者去市场上捡漏 1️⃣持有 1 个 Drop 1 NFT 可以享受限量mint mint资格,未来空投(最直接的是,你有一轮NFT可以提早mint第二轮限量的NFT,这个是资格,所以最起码要搞一个吧) 2️⃣持有 5 个 Drop 1 即可免费获得完整的 NFT 七宗罪合集和更大量的未来空投,有钱的就5个打包 链接:https://t.co/ycMfevXAot 黎明来了,YOAKE 正在升起👇 在索尼和 Startale 的加持下,$YOAKE说不定就是下一个粉丝经济的权益赋能了 主要是背后的公司牛逼,有爹不怕。靠着索尼的 Soneium 链,妥妥地把 Web2 的热情转化成 Web3 的数字收藏热潮。
Show more
0
0
1
0
潜水观察日记 4.21 现在的币圈很撕裂 推特币圈在哀嚎熊市已到,而圈外人在香港集结杀入币圈,我们以为新韭菜会接盘链上,其实他们在构建自己的rwa 世界,互不接盘模式启动,更抽象的是,随着远洋捕捞禁止,隔壁圈动作频繁,这下好了,推特币圈在经历了2年高光期后终于成为币圈最穷的圈子(新人10u进场,老人提钱走人) 推特币圈的强项在于传播叙事,层出不穷的新叙事和kol 们强大的语言煽动能力让推特币圈成为了信息第一站,然而 $trump 之后基本没有出现能够破圈的新叙事,所以到现在的结果是所有链上项目的天花版越来越低,基本所有的“新东西”都是在推特币圈内卷 当创新叙事不存在的时候,推特币圈就失去了最强大的武器,论资金体量不如圈外新钱,论资金持续性和信仰不如隔壁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更有性价比的圈层其实已经出现了 1、$coco @cococoinbsc 这个非推特币圈的产物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独立曲线,因为看不懂,所以我选择拿着; 2、$skyai 大概率是高控盘状态,这个位置买入没有盈亏比,但是持有的话还是有盈亏比,本质是fourmeme 替bnbchain 做局打破bnbchain 链上天花板; 3、okx 趁着bitget 出错出了一张小牌,给理财新用户推出了3天50%的高息理财,商战从来都是如此朴实无华。 4、近期4天新仓位:$GCAT、$Listen 、$dadnme 等这周美股财报出来后,感觉币圈的格局要变一变
Show more
0
0
3
0
传说中18岁的尤可欣的充实的一天结束了 8:30 起床 十分钟化妆后出门 9:15 学日语 10:30 开始摸鱼和同学聊年纪 我说我38 单身 离异 带两娃 00后表示很震惊 问我为什么这么年轻 我说花钱了 11:00点 在日本 学汉字🙃 字我都会写 可是一个都不会读 12:30去干饭 点了个外卖 吃日料吃麻了 最近只想吃中餐 14:00 和刚认识的190的帅弟弟打高球 八块腹肌 打球贼6 说要带我打 打着打着甚至脱掉了上衣 露出健硕的肌肉 我都不好意思看过去🙃 17:00 吃个饭 18:00 打个语音开个会 再看看binance新上线的Redacted ($RDAC) 今晚刚开 拥有205个Alpha积分可以领取482个代币 170-204积分 uid结尾是7也可以申领 还有个申购SOL活期产品瓜分350亿$PEPE 空投的活动 再看看有什么新活动刷刷积分 刷完我的刷我爸我妈的 一个月猪脚饭到手了 详细👉 https://t.co/hwmNJUKev3 20:00 刷刷今天一天的推特消息 看看兄弟们有什么新的动向 RWA关注度日渐上涨 还有短剧、拍视频的人也多了起来 最近视频赛道挺卷的 我在21年就开始拍dy 几万粉丝后持续被封 一直没有再拍过了 应该再次开启吗??? 兄弟们开始卷起来了年龄 不得不说现在00后挺猛的 并且很多交易所招的员工都很年轻 帅哥美女也很多 毕竟英雄不问出处 所以w3是比w2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好的一个跳板 可以跳到你在web2打拼很久才可以得到的高度 21:00回复一波对接消息 现在准备出门散个步 不知道会不会偶遇帅哥🙃
Show more
0
3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