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Web3正义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Web3正义
维权 Bybit,恶意扣除用户资金! 我的账户在未给出任何明确原因的情况下,被 Bybit 恶意扣除 11.6 万 USDT。 我的账户总入金 52万 USDT,一直正常交易,账户亏损到只剩27万U;突然系统以“违规交易”为由冻结我的账户,并要求扣除 11.6 万 U 才能解封,结果扣完只剩 15.6 万 USDT。 我就不明白这 11.6 万 U 是怎么得来的?我的操作到底哪里违规了?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具体解释,也不提供任何违规证据或说明。 本来交易亏钱就不爽,剩余本金还要被无故扣除,这种做法实在是恶心!你们还把用户的钱当钱吗? 在我账户整体资金亏损的情况下,却依然扣除曾经的盈利利润,无视曾经的亏损订单,这合理吗? 在沟通过程中,遇到关键问题就无视、长时间不回复,这是正常对待用户及解决问题的态度吗? 希望 Bybit 能给出个合理的解释 @benbybit 另外,转发本推文,再抽 5 人每人 66u,希望大家扩散支持、曝光 Bybit 的恶心行为! #Bybit# #还我资金# #Web3正义# #用户资产安全# #Crypto维权#
Show more
0
223
221
163
Beta Finance 三大恶:上币安后改空投规则、发币集团疯狂造项目、团队卖完币再下架 近期,币安的将在4月16日下币的公告,让 Beta Finance(BETA)这个跌了1000倍的项目再次进入团队眼中。作为 2021年9月,币安上线的第21个Launchpad项目,Beta Finance 开创了Web3行业三大恶: 1、上币安后,更改空投规则,减少90%的用户空投筹码,空投领取时间在TGE时间之后。这一行为堪称行业“首恶”。 2、发币集团流水线攒局做项目,与Alpha Finance (ALPHA)系同一团队,发了一大堆等着上币安的项目。 3、币安下架节奏还是太慢了。等团队卖完币,币安再来下架,其他交易所2年前就把BETA 这个垃圾下架了。迟到的正义,还能是正义吗? Beta Finance 上线币安前,官方文档和各种宣传途径明确会有空投,并在承若供给5%的总代币作为追溯性空投奖励。然而项目方不仅空投领取时间在TGE时间之后;上线币安后,直接把空投从 5% 空投消减至 0.5%,早期参与者激励少了90%。 BETA 与币安第15期 Launchpad 项目ALPHA 系同一团队,创始人为 @tascha_panpan ,该发币集团,一口气发了 Zentry、pSTAKE @pStakeFinance 、TiTi Protocol、Fuku NFT、Contango、Metaforo、Sharpe 等多个项目。 事实上,币安早就该把 BETA 下币了。比如2022年 Kucoin 就下架了BETA。之所以等到2025年才下架BETA,原因也无它:团队和投资人都把币卖完了,现在受伤的只有散户投资者了。最近币安开始频繁的下币,这也说明之前币安下架节奏还是太慢了。 但是目前下架的代币,主要都是跌没了市值的代币为主,团队早就卖完了了筹码,这里也希望交易所可以前置下架一些市值还没跌没、但明显诈骗的项目,比如 Movement 这类空气项目,希望交易所不要等四五年后团队和投资人都解锁卖完了,市值跌没了,再下架。 这里解释下“首恶”的定义,是指币安Listing 的项目,其作恶行为在行业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降低了行业底线,对后面的项目作恶有示范效果。后面很多项目作恶行为,都可以找到 BETA 的影子。 比如后面的 AltLayer ,就安排用户领取空投的时间在TGE时间之后,团队、做市商和币安用户砸完了,才轮到早期激励的空投用户领取;比如 Movement ,屡次推迟空投领取时间和修改空投领取规则,上线币安都几个月了,绝大部分用户还没领到空投。 最后,关于ALPHA 和BETA 这个发币集团,我不想多扒了。主要原因是,BETA 这已经属于初代VC攒局币,特征是交易所的职业经理人集团联合VC,扶持发币集团运作上币的模式;如今行业已经进化到了第二代VC攒局币,向第三代VC攒局币发展的趋势了,初代那一套VC币模式已经过时了。
Show more
0
40
61
7
《罪有应得的 Movement,值得点赞的币安》 如果说这轮周期里,我维权最久、得罪人最多的项目,非 Movement 莫属。 从三月发布第一篇战斗檄文开始,到币安封禁其做市商账户;从连续两篇深度揭露,到 Coindesk 抛出更多实锤,再到 Coinbase 宣布下架、币安暂停第二轮空投并标注“观察标签”。 ——这条维权之路走了将近2个月,过程实在有点艰辛,却仍旧没有结束。 我一开始是期待项目方能站出来给个解释,但等来的却是一次次拖延,一轮轮欺瞒。他们选择沉默、选择推诿、选择视而不见,甚至试图让一切随着时间“自动风平浪静”。 可他们忘了,这不是他们的第一次撒谎,也不是社区的第一次信任。今天的 Web3,纵容项目方作恶就是在毁掉行业的根基,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觉醒。 面对这种公然背信的项目方,愤怒和批评已经无法形成约束,只有当交易平台愿意倾听社区,愿意行动起来,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被解决。 所以我把压力传给了币安,不是为了裹挟,而是因为我相信:币安承载着比一家交易平台更高的行业期待,如果连币安都选择袖手旁观,那这个行业将再无规则与底线。 而今天,我必须要对币安说一声——谢谢你们听到了。 币安这次暂停空投、标注观察标签,是一次清晰且有力的信号:不再为项目方的背信行为兜底,也不再对社区的呼声装作视而不见。这样的币安,值得尊重,这样的币安,是那个我们曾经信任、如今仍愿相信的币安。 我始终相信,币安不仅是一个交易所,更是行业信心的锚点。在这个信任频频崩塌的市场里,如果还有人愿意为正义多走一步,那这个行业就仍有希望。 如今只希望 Movement 能真正直面社区、投资人、交易所,兑现曾经说过的所有的诺言,不然,Movement 多年积累的信任高塔一定会彻底坍塌,而Movement 不是死于维权的声浪,而是死于自己:贪婪、欺骗、对信任的践踏,对规则的蔑视。 最后我想说,对于不做人的行为,我一定锤,但做对了,我也一定支持维护,这次,我愿意毫无保留地为币安点赞,就像我常说的那句话: 币安曾是那个屠龙少年,我也仍愿相信,它没有忘记初心。 我更希望,这不是一次孤例,而是一个开始。一个真正倾听社区、回应信任的开始。
Show more
0
1
0
0
⚠️【BG交易所:伟大的撤退】 <原文因含敏感信息,重新整理后二次发布,会导致权重下降,望各位脱敏人士多点赞评论和转发> 事出是哥们的一篇中立推文爆了,快20万展现了,当时在15万的时候,突然被集体举报导致风控,这会导致你所有文章权重下降,所以哥们悟了。 中立都不行,那就舔一舔:BG是在下一盘大棋,他们已经从“伟大的博弈”中大获全胜,现在要插上“红旗”,进行敦刻尔克式的“伟大撤退”。 真是秦始皇被电击 —— 赢麻了。 我会持续更新,这叫 :厕所挂钟 —— 有屎有钟。 ----------------------------------------- 我先申明几点: 1)动机。我撰写的是从个人专业角度出发的分析文章,完全可以当小说看,并不是出于什么正义感,纯粹是我擅长这个领域又酷爱写此类文章,“喜欢这东西,他妈的没办法的”。就是出于内容输出,被更多的人看到,有成就感。 2)立场。个人一般不带立场,不会明显站队,也不会有利益往来,也不帮任何一方维权。我跟任何一方都是擎天柱初试云雨晴 —— 八杆子打不着。本人在现实中也相当客观,经常充当和事佬,三教九流什么圈子的人都能跟我交朋友。 3)立意。揭露一些暗箱操作,或对整个行业有些许促进作用,CEXs的弊端天下皆知:挪用客户资金、内幕交易、随意冻结划拨客户资金、下场做对手盘等等,套路是跟夏侯惇见了路易十六一样 —— 一眼望不到头。抽干了市场流动性,变成了一小撮人的狂欢。 4)告知。我不爱惹事,但别惹我,你拿小号矩阵来恶心我,真是曹丕老婆进了竹林 —— 甄姬拔笋。19年那会我曾揭露某一线交易所的高层内幕,导致其平台代币下跌近15%,USDT一度脱钩,人家公关总监打感情牌亲自来公关我,这才叫公关,好好学学,别用下作手段。 ----------------------------------------- 然后,我以个人角度来“客观”说说BG: 虽然BG用小号矩阵举报我,导致风控和断流,但我还是要说些公道话: - 首先,BG的诉求合理吗?完全合理! 作为一个项目方,虽然是自己出的问题,但是钱也是自己的啊,凭什么我亲自下场做市做亏了还要我自己承担!老子生气起来就是:九个压马路的人突然枪毙一个 —— 只剩下“八个压路”! 大家只是立场不同,并没有正邪之分。你要是BG老板,扪心自问,你会这么大度吗?这可是老子辛辛苦苦“搞”来的,可没少在学校里下功夫呢! - 其次,BG的内部风控行为合理吗?完全合理! 你们韭菜在注册BG时没看注册协议吗?冻结、扣押、回滚条条写的清清楚楚,你以为你的钱是钱吗?这是游戏币,Q币! 别老是觉得人家是:杨颖把牙嗑没了 —— BABY无齿!其实人家的法务牛着呢,就跟安倍做演讲似的 —— 身上全是眼! - 然后,BG外部风控行为合规吗?“合规合规”! 巴山楚水凄凉地 —— Baby,you know what I mean!又是淮安又是商丘的,又是币安又是泰达的,你们手中到底有多少立案决定书啊?还是说你们有多少条子兄弟啊? 那你去他们所在地搞啊,你不是有他们的KYC吗?咋老是去些不相关的野地方搞呢?你们这什么破关系?行,既然能立案,那咱也只能敬畏地说:合规呀合规! - 还有,BG的公关合格吗?当然100分! 看看他们伟大的手段: 1)CEO拒不出面、拒不认错,悠闲的阅读着“伟大的博弈”。 2)KOL先要求删文,不成就找当地派出所“维稳”。 3)大量小号水军,不是留言批评韭菜觉悟不高就是集中举报。 这波操作属实:小母牛排排队 —— 一个牛逼接着一个牛逼。除了配合谢某面子删推的,你看其他人也都老老实实!伟大的公关,无需多言! ----------------------------------------- 伟大的结论: 显而易见,BG这波回滚是:甲亢哥跳芭蕾——转着圈的赢!没提走的基本都回去了,还有些正常盈利的用户可能也一起回去!赢麻了! 各种内地司法行动,操作骚的实属:肯尼迪坐敞篷 —— 让人脑洞大开!连嗯哼 @EnHeng456 都夸奖你们:境外交易所起诉境内用户 —— 天花板级别操作! 综上所述啊,我隐隐约约觉得BG通过“伟大的博弈”在币圈已经功成了,现在要身退了。下一步可能要进行星际殖民!所以现在故意搞臭自己,以方便进行“伟大的撤退”!这才是格局,你们这些臭炒币的到底懂不懂? 最后对BG说两句: 一是你们要是继续举报我呢,我觉得鸭子睁眼 —— DUCK不必。因为我超虐呢,越搞我我越兴奋!而且我很会写小作文哦! 二是那8个王八蛋呢,你们要是继续王八闭眼 —— 无视龟腚,小心反噬哦!其实我这块也蛮厉害哦,就像食人族的BBQ —— 熟人老多了。你们要不先打我500万试试,我保证不RUG。 ----------------------------------------- 感谢原文各位的精彩评论: 币圈小混子 @hzibitcoin Web3小冤 @web3xiaoyuan 策略掌门人 @BTC_strategy 理塘宋亚轩|Bird @litangsongyx 猪哥 @2025_memewh 夕凡的撸毛之路 @xifancry Molly 币圈大V推荐|Bird @Molly9975019573 Long YU| 蓝鸟会 @LongYU7777 nitu重感冒 @nitu66412220400 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评论。 还有点赞的各位大V我就不@了,感谢支持。 #Bitget   # #伟大的博弈#
Show more
0
2
7
2
Infini vs OKX:Web3支付赛道的差异化定位与潜在冲击 引言:PayFi 崛起与两种路线 看这么多人在讲PayFi,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讲到点子上 Web3支付(PayFi)正在成为新热潮。Solana 基金会主席 @calilyliu 提出的 “PayFi” 概念已成行业热点,预示整个 Web3 正转向链下真实消费场景​。 简单来说,PayFi 主打让加密货币在日常生活中「能赚能花」,不仅局限于交易投机。 本文聚焦两股不同力量在该赛道的探索:新锐初创 @0xinfini 和头部生态 @okxchinese 。前者被誉为“Web3余额宝”,以 “U卡+余额宝” 的产品策略,外加 @Christianeth 李爹 和 @0xsexybanana 郡主 两位大佬的鬼才营销快速出圈;后者今天正式推出产品,但凭借自身 Web3钱包生态 和 交易所体量,被视作有望打造“链上支付宝”的巨头选手。两者截然不同的定位与策略,将从不同层面冲击加密支付(PayFi)赛道。 Infini:“钱包里的余额宝+消费卡”创新 Infini 定位为下一代稳定币数字银行,瞄准支付+理财的 PayFi 场景​。 简单来说,Infini 想做的就是让用户一边存加密资产赚利息,一边随时用于消费。据其官网介绍,Infini 面向大众提供加密支付方式:用户通过 Infini 可即时使用加密货币付款,同时每天获取利息收益;且没有月费、年费等传统银行卡收费。目前平台已推出虚拟卡,后续还将发行实体卡​。这意味着,在Infini的钱包里,稳定币余额每天生息,用户又能像刷银行卡一样便利地消费——难怪有人把它比作「web3界的余额宝」。 Infini 的产品亮点在于其“U卡”与链上理财的结合创新:一方面,Infini 发行为稳定币准备的Visa卡,用户可将稳定币充值进卡,用于线上线下商户消费;另一方面,存放在Infini钱包内的稳定币会自动参与链上收益策略,产生每日利息,类似余额宝让闲钱增值的模式。这套组合赋予用户极佳的使用体验:开卡零成本、充值便捷、消费顺滑​。 Infini 此前与各大加密社区及华语区KOL合作推出联名卡面、免手续费等活动,凭借精美的卡片设计和友好的使用体验,吸引了众多用户关注和喜爱​。 比如在春节期间,Infini 上线了链上发红包功能,用户可直接通过链接赠送稳定币红包,一度与币安等交易所的红包活动比肩。这些接地气的产品玩法迅速培育了用户用币消费的习惯,也帮助 Infini 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用户基础和资金沉淀:截至被曝安全事件前夕,其官方 X 帐号粉丝数突破1万,平台 TVL(总锁仓量)已超过5000万美元。 在产品哲学上,Infini体现出一种“让钱动起来”的理念,即稳定币不应闲置浪费,而要像法币存银行一样日息增值,同时保持随时可用的流动性。这种创新模式的背后离不开对DeFi收益和传统支付接口的巧妙整合:Infini 将用户的稳定币充值资金分散投入多个合作渠道获取收益,包括链上借贷协议(如 Morpho)提供的利息、以美元国债为基础的RWA收益(如 Usual),以及Delta中性策略的稳定币协议(如 Ethena)等​ 。由此,用户资产每天产生的收益来自多元且专业的策略来源,相当于把银行理财搬到了链上。另外在支付侧,Infini选择与Visa/Master等传统网络对接发行卡片,解决了加密货币直接用于线下支付的最后一环。 这种“前端集中、后端分散”的设计,使用户体验高度友好:前端只需使用Infini钱包App和卡片,背后复杂的链上操作都由团队打理。这也反映了Infini团队的产品哲学:用Web2熟悉的壳,包裹Web3创新的核,降低用户门槛。 Infini 的模式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但也引发“可复制性”的讨论。一方面,其“余额宝+信用卡”思路本质上是对传统互联网金融(如支付宝余额宝+借记卡)的加密版复刻,概念上并非不可复制。大型交易所或钱包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组合,将自家稳定币业务与支付卡打通(事实上,https://t.co/XtbRAMHwW9等早有加密Visa卡,只是缺少链上理财部分)。但另一方面,Infini在细节上的领先优势和先发用户基础,仍给予其一定护城河。例如,其团队对DeFi收益渠道的深度对接、对华人市场习惯的拿捏(红包等功能)、以及社区运营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复制。​提到,Infini 创始人 @Christianeth 本身是资深加密玩家和NFT巨鲸,他的人脉和号召力帮助项目早期迅速获取种子用户。这种社区驱动的成长模式使 Infini 积累了一批忠实拥趸,形成初步品牌认同。在目前阶段,竞争者即便仿制功能,要撼动其核心用户群仍需时间。 此外,Infini的尝试也暴露了一些隐忧——例如近期发生的内部工程师监守自盗事件导致近5000万美元资金被卷走。虽然团队承诺由创始人个人垫付全额损失​,及时挽回了用户信心,但也说明快速创新的初创在风控和内控上存在短板。如何在保持创新速度的同时确保资金安全,将是Infini模式复制者必须谨慎权衡的问题。 总的来看,Infini 以初创身份跑出了“快、小、灵”的典型打法:通过差异化功能吸引眼球,用优质体验留住用户,在垂直社区形成口碑发酵。在PayFi赛道初期,它扮演了验证概念、教育市场的先锋角色。那么,面对这样一匹PayFi黑马,行业巨头 OKX 的入场又将走怎样不同的路径? OKX:巨头的“链上支付宝”野心 作为头部加密生态,OKX 拥有交易所和 Web3 两大阵营的丰富资源。虽然其专属的PayFi产品尚未正式发布,但从OKX过往布局可以推测出其战略重心:依托自身强大的Web3钱包生态和海量交易所用户,打造一个合规且闭环的链上支付平台,堪称加密世界的“支付宝”。这种定位与Infini的草根创业路线截然不同,更像是巨头以 “生态级产品” 全面进军日常支付领域的雄心。 首先,OKX 拥有业界领先的 Web3钱包基础。早在近年,OKX就在其交易所App内集成了非托管的多链钱包(OKX Web3 Wallet),并一举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大量用户因为NFT铸造、BRC-20等热点而开启了OKX钱包,在多链时代为OKX积累了可观流量。然而正如分析所指出,目前多数Web3钱包缺乏交易闭环和资金留存机制,往往“只有用户、没有商家”,无法像支付宝/微信那样自成支付生态​。用户资产并不真正留存在钱包系统内(非托管的钱包不托管资金),也缺少金融增值服务​。因此,即便OKX钱包用户众多,其钱包尚未独立成为一个高黏性的金融平台。这正是OKX发力PayFi的机遇:通过在钱包中加入支付和理财功能,形成“存、赚、花”一站式闭环,释放钱包流量的价值。这一点上,OKX与Infini的愿景殊途同归——让用户把钱真正放在Web3钱包里,既能生息又能消费​。 其次,OKX 拥有千万级的全球 交易所用户转化 潜力。相比 @0xinfini 从零开始拓展新用户,OKX坐拥现成的大体量C端用户,只要设计好激励机制,就能将相当一部分交易用户引导至其PayFi产品上。例如,OKX可能会在交易所账户与Web3钱包间打造顺畅的资金通道,让用户一键划转资产用于日常支付或参与链上理财。这种无缝衔接将极大降低用户体验门槛:习惯了OKX的平台用户,无需另装App或学习新操作,即可享受类似“余额宝”的收益和支付服务。而OKX在品牌信任度上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作为老牌交易所,OKX经历多轮牛熊考验,建立了较强的用户信赖。在合规性方面,OKX更是早有布局:2024年9月其新加坡子公司已获当地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大型支付机构牌照,这意味着OKX在数字支付代币服务和跨境汇款等业务上获得了官方认可​。 合规护城河将是OKX推进链上支付的一大优势:有了监管背书,OKX在开拓法币出入金、商户合作等方面将比草根项目更为顺利,也更容易获得主流用户和机构的接受。 再次,从技术和生态角度看,OKX具备全栈式基础设施优势。OKX不仅经营交易平台,还开发了自己的公链(OKX Chain,现在的 X Layer)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这意味着OKX可以在更底层的层面优化支付体验,比如通过自有链提供更快、更低费率的链上交易支持,或通过账户抽象等技术简化支付签名流程等。而其钱包产品本身已支持数十条链、丰富的DApp接入,具备扩展为“链上超级App”的雏形。 如果说Infini是用Web2的皮囊包装Web3内核,那么 @star_okx 很可能选择“从底层链到应用全面打通”的路线,自建一个完整的链上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类比支付宝在Web2中的角色——支付宝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账号体系、资金账户、支付清算网络和金融服务平台的综合体。OKX有能力也有动机去打造类似的全能型链上钱包应用:用户的稳定币等资产由钱包/链上账户托管,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用于扫码支付、转账,或一键参与各种链上理财产品,所有这些操作都在OKX生态内闭环完成。这将真正实现一个“链上的支付宝”愿景,让加密用户体验到与支付宝近似的便利,但底层运行在去中心化网络上。 当然,OKX 产品尚未完全问世(今日上线的更像是早期测试版本),以上描绘带有推测性质。不过行业已有迹象表明头部玩家对PayFi的浓厚兴趣:例如另一交易所巨头 @cz_binance@binancezh 钱包近期公布了2025年PayFi战略,计划把“赚、花、转”功能整合进钱包生态,推动数千万用户将加密资产转化为日常金融工具​。 可见,交易所系钱包正竞相进军这一蓝海。可以预期,OKX 的方案在形态上或许会与Infini有相似之处(如稳定币利息、生息钱包余额),但在运营策略上会更偏向生态联动与合规拓展:可能通过OKX交易所和公链资源,为其PayFi产品导流,并与线下商户、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支付落地。这是一场“以慢制快”的战役——初创可以快速试错抢占心智,但巨头拥有更深厚的弹药和更广阔的战场。 差异化比较:初创 VS 巨头,各显其能 两款产品背靠截然不同的背景,走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具体差异可总结如下: 集中化 vs 去中心化:Infini 虽然利用了去中心化协议获取收益,但整体产品架构偏向中心化服务——用户资金实际托管在Infini平台智能合约或账户中,由团队调配到各收益渠道,这从其遭遇内鬼盗币也可见一斑​。 相反,OKX的方案大概率建立在去中心化钱包基础上(非托管),用户自行保管资产私钥。但需要注意,为实现类支付宝的体验,OKX可能会在去中心化钱包外层增加一层托管/风控措施(例如有KYC的子账户、社恢复等),形成一种“去中心化内核+中心化保障”的混合架构。所以严格来说,两者在集中化程度上各有平衡:Infini更像金融服务提供商,用户把钱交给它打理;OKX则更强调提供基础工具,用户资金仍在链上自主控制,只是在合规要求下接入部分中心化元素。 品牌背书 vs 产品玩法:OKX 背靠强大品牌和庞大用户基数,本身自带信任背书和流量,推广一款新产品的难度相对较小。用户倾向相信OKX的安全和稳定,对其推出的支付产品愿意尝试,这种信任尤其在涉及资金安全时十分关键。Infini 则缺乏知名品牌光环,只能凭借新颖产品玩法和社区运营取胜。事实证明Infini通过红包、联名卡等创意活动成功破圈,就是典型的“以趣味带动增长”策略。当巨头可以用品牌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时,初创则用差异化体验提高用户留存。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品牌优势能带来更广泛的普通用户,但也可能因为产品缺乏亮点而降低用户粘性;反之,玩法有趣能吸引发烧友和早期用户,但要走向大众仍需进一步建立信誉。 快节奏初创 vs 战略级生态:Infini 作为初创公司,决策链路短、迭代速度快,能够敏捷地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方向(例如迅速上线节日红包功能等)。这种快节奏赋予它在细分市场抢跑的机会,但也埋下潜在隐患(安全事故、合规风险)。OKX 属于生态型企业,其产品推出往往经过深思熟虑,被纳入整体战略版图。OKX 推出PayFi服务,很可能是视作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战略级项目,在资源投入、风控合规上都会更充分,节奏上相对稳健。一边是小步快跑、争夺先机;一边是蓄势待发、谋求长远。在PayFi这个新兴赛道,我们将同时见证独角兽创业公司和加密巨头生态的不同创新范式。 对PayFi赛道的潜在冲击:不同层面的共振 无论路径差异如何,Infini 和 OKX 的探索都将为整个加密支付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用户教育:Infini 已经通过实际产品向用户证明了稳定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日常使用并获取收益,降低了普通人对加密支付的陌生感。OKX 若推出类似服务,将借助其庞大用户群,把这一理念普及给更多传统交易用户​。两者都在教育市场:加密货币不止能炒,更能成为日常理财和支付工具。 生态协同:Infini 的模式带动了上下游合作,例如接入 DeFi 协议提供收益、联合社区KOL推广等,促进了多方生态合作。OKX 则有望将交易所、公链、钱包、商户等环节协同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态联动。这将丰富整个行业的协作模式,小团队和大生态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资本和合规加持:Infini 的崛起吸引了风投和社区资金关注,但安全事件也敲响警钟,未来合规和审计将更受重视。OKX 等大型玩家入场,自带雄厚资本投入和合规资源(如支付牌照​),为赛道注入了正规军力量。资本加持意味着更多创新项目将涌现,合规参与则意味着监管层面对PayFi的接受度提升,有利于整个领域长期健康发展。 社区驱动 vs. 主流触达:Infini 的成长依赖于加密社区的口碑相传和用户自发推广,体现了社区驱动的威力。这种草根力量使PayFi概念在圈内迅速发酵。而OKX的加入则标志着PayFi开始触达主流人群——当大型交易平台向其全量用户推出支付功能时,PayFi不再局限于极客圈子,有机会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社区和主流的融合,将加速加密支付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进程。 综上所述,Infini 和 OKX 分别代表了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推动加密支付创新的两种力量:前者灵活多变,以产品创新撬动用户习惯;后者厚积薄发,以生态实力奠定行业标准。两者的差异化竞争不是此消彼长,反而有望形成良性共振——共同拓展市场天花板,在不同人群中培养起使用加密进行日常支付和理财的习惯。当下的PayFi赛道正处起步阶段,Infini这样的初创新星带来激情和创意,OKX这样的巨头玩家带来信心和保障。未来几年,我们或将看到加密版“支付宝”与“余额宝”的百花齐放,其竞争与协作所激发的能量,值得所有关注Web3金融的人拭目以待。 @aixbt_agent @Phyrex_Ni
Show more
0
13
16
2
感谢 HTX 社区 @MiaGao_HTX 的邀请参与创作!聊了聊孙哥和 Eric Trump 在 TOKEN2049 的世纪会面。 这不只是普通见面合影,而是 Web3 正式进入全球主流视野的分水岭。 我在 HTX 社区写下了这场“世纪会面”背后的深层含义与信号弹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完整版:https://t.co/lGmYEse29p @justinsuntron @HTX_Molly
Show more
5月1日,在迪拜举行的全球区块链与加密货币行业盛会 #Token2049Dubai# 峰会上,@justinsuntron与特朗普之子@EricTrump 上演世纪会面!🔥 🤔对于此次会面,你认为它对加密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来看看 #火币社区# 创作者们的精彩观点吧!👇 📎社区话题:https://t.co/FUcg3KmV08 #火币社区暗藏暴富密码# #火币社区搞钱快人一步# #币圈吃瓜就来火币社区# @HTX_Molly @DeerHTX @HuobiGlobal
Show more
0
6
5
0
REVOX Roammap计划:将引领BNB Chain生态的AI Agent进入下一个高度 AI和Web3技术的融合成为区块链行业的重要趋势,前两天BNB Chain宣布通过 MCP 为BNB Chain带来即插即用的AI集成能力,我就意识到AI快速进入另一个标准化进程阶段。 🔸本文重点: 🔹为什么MCP是未来Web3 AI 标准化协议; 🔹为什么说REVOX Roammap 的推出与MCP的深度融合; 🔹REVOX的未来:AI与Web3的“Agentic”时代; 一、为什么MCP是未来Web3 AI 标准化协议 很多Web3 AI 项目搞来搞去都是在Web2上套娃,目的就是为了发币,这当然是一个不健康的发展态势。 随着Web3的兴起,Anthropic看到了AI在区块链领域的潜力,但也意识到现有技术栈的局限性。24年11月Anthropic(代表作Claude,与ChatGPT竞争的大语言模型)发布 MCP,旨在为AI模型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框架,使其能够与外部数据源和工具(包括区块链网络、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无缝交互。MCP的提出填补了“统一的接口访问外部系统”的空白。还完善了AI系统的安全性,他不仅关注功能实现,还注重数据完整性、隐私保护和交互安全性。 25年1月15日AGI Open Network(AON)将MCP引入Web3领域,并开发了一个Web3多代理框架。这一举措标志着MCP首次被应用于区块链生态。 BNB Chain作为领先的区块链生态之一,近年来积极推动“AI First”战略,旨在通过AI技术增强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体验。2025年5月1日,BNB Chain正式推出MCP,标志着其对这一协议的全面采用。 BNB Chain还将MCP集成到其基础设施中,例如开发了BNB MCP Server(一个基于Node.js/TypeScript的轻量级服务器),为AI代理提供标准化的链上数据访问接口。这一举措进一步体现了MCP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也就是说:BNB Chain的MCP是AI与Web3的桥梁。BNB Chain引入MCP不仅提升了技术能力,还吸引了像REVOX这样的AI项目加入其生态。 二、为什么说REVOX Roammap 的推出与MCP的深度融合 作为BNB Chain生态中的先锋项目,REVOX宣布推出REVOX Roadmap计划,其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是REVOX Studio V2——一个由BNB Chain MCP协议驱动的新一代AI Agent框架。 据悉,REVOX Studio V2将通过MCP框架引入标准化的AI插件协议,进一步提升AI agents的开发效率与互操作性。 这一框架的推出,意味着开发者可以更轻松地构建与BNB Chain生态深度整合的AI应用。例如,通过MCP的标准化接口,REVOX Studio V2可以让AI agents直接调PancakeSwap等DEX的API,或者与智能合约交互,执行复杂的自动化任务,如价格预测、套利策略或风险管理。此外,标准化的AI插件协议还将促进生态内不同AI工具之间的协作,推动BNB Chain生态的智能化转型。 REVOX的优势在于其模块化设计、低代码开发工具以及多样化的插件系统。通过这些工具,REVOX为开发者提供了创建、部署和扩展AI agents的便捷途径。例如,REVOX的AI Agent可以支持智能交易、去中心化资产管理等场景,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参与Web3生态。 三、REVOX的未来:AI与Web3的“Agentic”时代 REVOX作为BNB Chain生态中的核心AI项目,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根据BNB Chain的官网信息,REVOX已被列入“Revolutionizing AI Agent with Web3”计划,凸显了其在推动AI与Web3融合中的重要地位。作为Binance Labs MVB计划的参与者,REVOX致力于为BNB Chain生态提供全面的AI Agent基础设施,覆盖DeFi、AI资产发行以及其他AI应用场景。 正如BNB Chain在其博客中提到:Web3正迈向一个“Agentic”时代,即AI将在自动化、决策制定和用户体验中扮演核心角色。 作为BNB Chain生态中唯一的AI Agent框架,REVOX无疑将在这一转型中占据重要位置。结合BNB Chain的AI Hackathon、MVB计划以及AI Agent Solution等支持措施,REVOX正在加速其技术迭代与生态扩展。 值得一提的是,REVOX Studio V2的发布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也体现了REVOX对安全性和标准化的重视。 MCP协议为AI agents提供了安全、可审计的交互方式,例如通过加密保护模型IP、验证数据完整性以及确保智能合约交互的安全性。这些特性将为REVOX的AI应用提供更高的可信度,吸引更多开发者和用户加入其生态。 大家可以持续保持对REVOX的关注,看BNB的架势,REVOX近期应该会有更重要的信息放出
Show more
REVOX Studio V2 is coming soon. It’s more than just an update — it’s a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how AI agents work in the Web3 world. At the core is the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designed to make AI tools secure, flexible, and aware of permissions. V2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agents to work together, use tools smoothly, and connect with the real world — all while staying decentralized. We’re building for a future where agents don’t just reply — they work together, take action, and learn. V2 is just the beginning. Stay tuned.
Show more
0
0
0
0
《Morph:打响消费级公链第一枪,为什么有机会成为超级入口?》 一、从行业周期看,为什么消费级公链是这轮周期的刚需? 过去几轮加密周期,从DeFi Summer 到 NFT 狂潮,再到基础设施大跃进和MEME叙事爆发,行业始终在不断自我创新。 但如今,越来越丰富的基础设施,正在与日益收缩的流动性和用户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当前行业最大的困境。 尤其是在公链赛道,曾经主导的叙事逻辑是:“更快的TPS + 更低的Gas费 + 更多的DeFi应用”。但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创新趋同,单纯靠“炒作新公链”的模式,正在加速失效,投机动能下降叠加真实需求转向。 更通俗的说,就是:大家不再想要“更快的赌场”,而是想要“用得起来的链”。 在这样的背景下,Morph 这类以消费场景为核心的新一代公链,正在成为行业周期演进下的必然产物。 这里有两重深层次的推动逻辑: 宏观结构变化,Web3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基建,必须从单纯金融属性过渡到承接真实消费、社交、内容等更广泛需求。 微观演变趋势上,行业流量逻辑必须重建,未来的增长引擎,必须是体验驱动的自然流量,也就是日常高频、用户愿意停留和消费的场景。 要承载这样的转型,传统金融型公链(如过于偏DeFi的链)天然不适配,消费级公链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和体验基座。Morph可能正踩在了这个周期拐点的正确位置上。 _________ 二、Morph:消费级公链的技术与战略破局 1、核心技术优势:从性能到安全的兼顾 整个架构上,不多过赘述,简而言之,和其它公链差不多,主要是用于共识和执行的排序器用于状态验证的证明机制,以及数据可用性。在此之上,项目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和优化。 1⃣混合型 Rollup创新(Optimistic + ZK),Morph独创了Optimistic zkEVM + 响应式有效性证明(RVP)的机制,结合了Optimistic Rollup的低成本、ZK Rollup的高安全性,极大地压缩了挑战窗口,提高了提现速度,降低了整体费用。 2⃣去中心化排序器,整体上都不再依赖单点排序中心,彻底缓解了传统Layer2最大痛点之,MEV垄断和交易审查,保障了交易处理的公平性与高可用性。 3⃣模块化架构:支持不同模块独立升级和演进,未来可以灵活适配更多新的扩展需求,比如EIP-4844、SP1 zkVM等,保证了Morph长期的技术演化能力。 从技术角度,Morph的整体建构逻辑并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体系性的融合创新,确保了性能、安全、体验三者兼得。 2、战略定位优势:从交易到生活的延展 1⃣以“消费场景”为核心,Morph不是单纯讲”TPS”或者”DeFi”的链,而是明确定位为服务”链上消费应用”(娱乐、社交、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Morph聚焦的方向——链上内容、链上社交、链上娱乐、链上支付等,这些都是能真正激活数亿级用户日常需求的场景,不是单纯的金融投机循环。 2⃣结合强势资源与流量与Bitget等平台形成潜在协同效应,共享用户、品牌和渠道,加速了真实用户的引入和生态冷启动。其实,对此类项目而言,在早期阶段,流量壁垒极其重要,拥有稳定、高效导流入口的公链将更容易构建早期生态势能 3、不止于U卡,打造Web3的支付宝,产品+品牌力持续UP 在 Bitget 与新加坡一级发卡机构 DCS 的强力背书下,Morph 黑卡一经推出便迅速引爆行业热议,在 Web3 内部掀起广泛讨论的同时,也实现了与 Web2 消费金融体系的成功破圈。 尽管在运营细节层面仍存在一定争议,但有一点几乎已达成共识:Morph 黑卡作为“链上+链下融合”的消费级产品,初步验证了链上金融服务与现实生活的高频连接存在广阔的真实需求。 而这背后体现的,是 Morph 对于长期战略的深入思考与合规布局。尽管其表面形态上与传统“U卡”类似,但本质上,它已超越了工具属性,更像是一个连接链上金融账户体系、链下消费权益、合规清算网络的 Web3 入口级基础设施。 Morph 黑卡是由新加坡本地持牌银行 DCS发行,并在MAS(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下完成全流程的卡组织集成、产品结构审查、KYC、AML 认证及风控审核。 此外,Morph 并未将黑卡仅作为一个“刷卡工具”来定位,而是引入了 Web2 世界中高端信用卡才能享有的完整权益体系,这种权益叠加不仅让黑卡本身具备稀缺性,也体现了 Morph 对“消费级入口”的深度思考:让链上身份成为现实世界中享有尊贵体验的凭证,让加密资产真正成为日常可用的“信用资产”。 Morph煞费苦心的采取这种策略,反映出,项目整体上对长远发展的核心诉求,并非是趁着一阵热风赚一波块钱,而更多是考虑从整个底层策略上构建起合规、安全、便利、全球可用的体系。 4、底层账户体系支撑生态闭环,发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Morph黑卡并不是孤立的金融产品,更深层次上是整个Morph账户系统的一部分。这个账户体系不仅支撑发卡和支付功能,还将成为未来构建 Web3 理财、身份、积分、会员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不仅支持链上账户绑定链下身份;更支持加密资产存储、兑换、理财等功能,类似 Web3 版“支付宝”;此外也可嵌入更多 Web3 应用和第三方金融工具,实现开放式金融生态 在此基础上,Morph 正在构建一个“账户即金融入口”的系统:每一张卡、每一个账户,不只是支付工具,更是链接各类 Web3 服务(消费、交易、理财、社交)的核心身份枢纽。 _________ 三、Morph的潜在挑战和长期价值 尽管,消费及应用是行业公认的下一个增长曲线,但是冷启动难度和运营的要求都远远超过Defi等协议。 首先从风险角度去看,从落地周期、行业竞争等方面都存在未来需要持续去建设突破的难点。 挑战1:消费场景的落地需要持续且扎实的强运营 之前Morph黑卡和白金卡的权益争议其实就是运营难题的一个缩影,不仅考验项目对“卡”本身的理解,还考验的是用户的体验感的有效设计。产品本质依然属于“消费级金融服务”的范畴,用户不仅关注权益、体验感,还会基于服务持续性、安全合规等因素做中长期选择。尽管黑卡打开了一定的空间,项目还需要在体验上,真正让用户日常愿意自然使用;而且需要持续进行用户教育。 挑战2:竞争加剧,品牌建设和生态搭建需要更加快速有效 随着Morph开创了“消费级公链”的叙事窗口,很快可以预见,会有更多L2、甚至部分新型L1也会快速跟进,布局链上消费市场,甚至一些高TPS为卖点的公链已经开始倾向“内容生态”布局,以太坊Rollup系也可能在未来加入消费叙事的争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叙事尚未全面内卷前完成品牌确立和初步生态搭建,将直接决定Morph在行业竞争中的位置。这就要求不仅要讲得清“是什么”,更要让用户“用得爽”。 尽管消费级公链的冷启动周期漫长、运营要求极高,但从Morph当前的技术架构、战略布局到资源协同能力来看,它具备了穿越早期阵痛、迈向下一个成长曲线的多重潜力: 价值1:消费应用链上化是长期趋势,Morph的定位具备极高的稀缺性 在行业逐步走向存量竞争的背景下,能够真正打通链上应用与用户日常消费场景的公链,极为稀缺。从需求端看,Web3用户不再满足于DeFi投机,而是期待链上能承载真实、连续、高频的生活体验,如支付、社交、娱乐内容消费等。 从供给端看,目前大部分L1、L2仍停留在金融原生应用(DEX、借贷)和短周期叙事(如MEME)中,真正聚焦链上消费体验、且拥有落地能力的项目极少。 Morph作为消费级公链第一梯队的布局者,有望在未来2-3年中,抢占用户心智,建立起“链上日常消费入口”的稀缺定位。 价值2:Morph技术可扩展性极强,未来能适配更多叙事变化 得益于其模块化设计、混合Rollup架构,Morph未来可以非常灵活地适配行业演变,比如,随着分片技术推进,Morph可快速降低数据可用性成本;通过Sequencer去中心化推进,构建更高安全性、抗审查性的底层基础;未来还可以兼容更多链上消费新应用,如链上广告、链上订阅服务等新领域。总的来说,Morph并不是一个单一技术框架绑定的公链,而是一个可以动态进化、与行业同步演进的开放性平台,具备长期技术生命力。 价值3:资源与资本优势明显,具备长期资源协同潜力 抛开近期的所有舆论影响,中长期看,Morph背后拥有Bitget等强势平台的流量、渠道与品牌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链上消费生态注入用户和资金;未来有望打通链上线下的消费闭环,形成独特的用户壁垒;在资本层面,Morph获得了多家一线基金的战略投资,为后续生态扶持、应用孵化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价值4:账户体系是超级入口的基础,体系护城河坚固 Morph的核心并不在于“发了多少卡”,而在于通过卡背后的账户系统,构建一个能够承载资产管理、身份绑定、链上支付、积分乃至Web3社交的超级入口。 未来,所有用户的链上行为,均可以在账户体系中扩展出理财、借贷、支付、会员等多元场景。这一点,将是所有消费级应用想要做大的基础设施门槛。 正因如此,Morph的黑卡并不是孤立产品,而是其构建“账户即金融枢纽”的重要一环,长远来看,这一体系才是它与其他Layer2项目真正拉开差距的底层护城河。 _________ 四、总结:Morph,有望成为链上生活基础设施的超级入口 从当前的行业趋势判断,我们需要承认的是,Web3正在经历一次底层逻辑的深刻切换,行业从资产投机向真实消费迁移;从金融杠杆向生活体验进化;从纯粹链上叠加到链上+链下融合转型。 在这个趋势下,Morph给出了技术、战略、资源协同的全套体系化答案,尽管它近期的舆论并不是很有利,但更长去看,如果它能稳步推进应用落地、快速完成冷启动、逐步扩大真实用户规模,那么Morph的长期价值,将不仅仅是一条公链,而是下一代链上生活基础设施,甚至可能成为Web3世界的支付宝、微信乃至超级入口。 综合来看,Morph作为一条定位清晰、技术扎实、战略前瞻的消费级公链,确实踩准了行业叙事转型的重要节点。 未来,Morph是否能够真正兑现这一潜力,关键取决于其运营能力、以及对用户心智的占领能力和持续的构建生态护城河。 从一个投研的角度,如果说上一轮周期的关键词是“协议深度”,那么下一轮周期的关键词就是“体验广度”,而Morph试图打通的,正是“资产-身份-消费-信用”这一整套用户全生命周期路径。 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在一个告别粗放增长、转向精细运营的新周期里Morph正在尝试给出一个更接近未来真实图景的答案,链上生活,而不仅仅是链上投机。 而这条路,或许才是Web3真正走向主流、真正改变世界的必经之路。 如果你相信Web3的未来是生活化的、普及化的,那么Morph,值得持续关注。
Show more
0
3
7
2
每周阅读一本好书《涛动周期论》 这是我爱不释手的书籍,人生发财靠康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您越长大越相信命运,一命二运三风水,一点不假。当您站在一个上行的扶手梯中,你会异常容易成功,而您走在一个下行扶手梯时候,疲于奔命但也未必有好结果。这就是周期的力量! 作为一名职业投资者,重温周金涛关于康波周期的理论,对我当前和未来几年的资产配置策略,有了更佳深刻的体悟和理解。尤其是在2025年这个关键时间点上,理解周期的终点与起点,对财富跃迁尤为关键。 1️⃣我是如何理解“人生发财靠康波”的 周金涛提出“人生发财靠康波”,在我的投资逻辑和框架中,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思维方式,猪在风口也会飞。个人能力当然重要,但放在宏观周期的背景下,再高超的个人和团队能力,在逆周期中也可能颗粒无收,甚至全军覆没。而顺势者,即便只是简单的资产配置,亦可乘风而起。 回顾过去二十年: • 2008年:我清楚地记得金融危机期间,地产和股市双双暴跌,敢于出手者都在几年内获得丰厚回报。 • 2019年:这是上一个康波萧条周期中的低点。那时我加大了对核心资产的配置,包括美股、#BTC、科技股,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窗口。# 2027年,被视为“第五次康波萧条期的底部,复苏回升的开始”,按照周期理论,2026-2027将是一个绝佳的入场机会,而此刻,2025年选择躺平养精蓄锐或许是最佳的策略,不动也是一种智慧。 2️⃣经济周期的嵌套结构,是我制定中长期策略的逻辑基础 我常把资产配置的决策逻辑划分为三个层次,对应三种周期: 1. 康波周期(60年):决定我对时代主线的判断,比如数字化、能源转型是否已进入回升期。 2. 朱格拉周期(8-10年):指引我判断行业轮动和板块切换的节奏。 3. 基钦周期(4-5年):为我的仓位调整和交易行为提供中长期依据。 三周期叠加共振时,才是出手的好时机;周期方向混乱时,我更倾向于防守和等待。 3️⃣2026-2027:临近周期拐点,静待春潮初动 如果按周金涛的推演,2019-2027为第五次康波萧条期。那现在我们正临近在“历史的门槛”上—— • 全球去库存接近尾声,美联储或进入降息周期; • 新技术浪潮(AI+、新能源、数字资产)初现曙光; • 全球产业和供应链重塑,地产、制造、出口正面临结构重组; 这一切迹象让我相信:2026-2027年很可能是康波底部+中波上行+短波反转的三周期共振点。这样的时机,错过将是十年难遇的遗憾。 4️⃣当前与未来几年的资产配置策略(核心放在2026-2027年) 基于周期理论和当前宏观判断,我的策略如下: 1. 股票 • 聚焦成长早周期的赛道:科技(AI芯片、AI应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氢能、核能、太阳能+储能)。 • 地域选择偏向美国科技股+中国+东南亚新兴市场,估值更具吸引力。 2. 黄金 • 作为抗通胀+美元回落+地缘冲突的对冲工具,目前依然值得中等仓位配置,尤其在2025期间黄金创出历史新高的背景下。 3. 数字资产 • #Web3# 市场正在酝酿新一轮结构性牛市,尤其是 #BTC# 和基础设施类项目,值得中期战略性布局。 • 周金涛书籍中虽然未曾论及,但我认为数字资产可能是新一轮康波回升阶段的重要“新变量”。 4. 房地产 • 仍处于调整末端,等待政策和货币拐点确认。核心城市、自住逻辑优先,投资性物业须谨慎。 • 可能在2026-2028年迎来结构性修复。 5️⃣我的底层信仰:顺周期、控风险、等待天时 周金涛最震撼我的一句话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是最大的努力。” 作为投资者,我越来越相信,财富的积累是一场跨越周期的耐力赛,不是击鼓传花的投机。 2026-2027年,或许正是“苦尽甘来”的开始。经历了十年宏观去杠杆、疫情扰动、地缘冲突后,新一轮康波回升或许正在悄然展开。 我们团队会继续加大对“新周期”的研究与观察,在周期的风口上,准备好风帆,与您一同扬帆起航。🧐
Show more
0
34
408
120
Web2的脑机接口公司正在帮助残疾人获得新生 Web3的交易所正在帮助大学生开合约交易 现在明白Web3的困境了 https://t.co/d9yYOeDyYg
0
1
1
0
“如果把人生视为一个持续投资的过程,那么输出型爱好就是自带杠杆的优质资产,能在人生关键节点爆发出超预期的回报。” 这是最近看到的一个观点,感觉非常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在复盘近半年撸毛环境之后,你会发现这段文字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Kaito的出现将内容创作者推到台前,越来越多的项目定向空投社交媒体贡献者,多则几千U,少则几百U。 你可以抱怨Kaito算法不公,也可以抱怨Yapper骚扰时间线,但无法否认一个事实:Web3内容创作者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昨天,我发布了一条关于 @TheoriqAI 的推文,今天成功杀入7D榜单Top 70,不出意外又要拿到本周的代币空投。虽然不确定价值几何,但这种正向激励带来的成就感还是很爽的。 从我的观察来看,Theoriq非常重视内容贡献者。假如你上榜Kaito,不仅有机会瓜分每周的25万代币,还可以顺便撸DC身份和大使,未来单号空投或抵一个工作室。 今晚10点半,Theoriq有一场Space,分享嘉宾是中文区的大使,有想法的可以去围观:https://t.co/yhQPit94x9
Show more
✍️一条留言斩获Theoriq空投!手把手教你把项目方撸秃 分享一个招人骂的事:Kaito热门项目 @TheoriqAI 搞了个激励活动,每周给Top 100奖励25万代币,结果我没有发布1条推文却拿到27名,提前锁定空投资格,着实有点出乎意料。 后来仔细复盘了下,帮我杀入榜单的应该是一条留言:Theoriq官宣Kaito活动后,我几乎第一时间留言互动,还配了融资截图。除了这个,我实在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以上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探讨如何更高效地撸Kaito榜单。如果我的推测无误,起码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①虽然中文区一堆人奶Theoriq,但实际上没那么卷 ②刷项目榜单不一定非要专门发推,跟官推高质量互动也有权重 ③内容的原创性、时效性对Mindshare至关重要,二者兼顾可以横扫千军 鉴于Theoriq主动抛来橄榄枝,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这几天好好研究了下,发现这个项目还不错,有精力的可以重视起来: 1. 叙事 模块化、可组合的AI代理基础层,有望给DeFi注入新活力;占据“区块链+AI”风口,风浪越大鱼越贵。 2. 团队 老外为主,核心成员来自谷歌、戴尔、高盛、ConsenSys等Web2、Web3大厂,在AI和区块链领域经验丰富,吊打一众草台班子。 3. 融资 官方对外披露的金额是1020万美金,领投方是我非常喜欢的Hack VC,他们投中了一堆基建类大毛,没有慧根就要“会跟”。 4. 热度 查阅Kaito数据可知,Theoriq在过去24H、48H、7D、30D均处于Pre-TGE榜单前十。 你可以对Kaito视而不见,但无法否认一个事实:Kaito热度已成为VC、交易所评估项目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Theoriq基本面不错,值得深度埋伏。梳理了目前已知的所有0撸方式,有精力的开卷: 1. 测试网撸积分 测试网任务非常简单,有手就会做,做了不一定有空投,但不做一定没有。 传送门:https://t.co/jDWyGydYNw 2. DC肝role DC有非常多的role可以撸,保持活跃、参加活动、创作内容等均有机会,总有一种姿势适合你。 传送门:https://t.co/rUlBRdFWaE 3. 用嘴撸Kaito 官方拿出300万代币奖励Kaito用户,4月9日起每周快照,Top 100瓜分25万代币,可以跟DC身份一起撸,主打一鱼多吃。 4. 参加大使计划 主要分内容创作和社区管理两大类,表现优异者可以获得USDC、Token、周边等福利。 申请链接:https://t.co/nrGtssEbYI 大使计划详情:https://t.co/TTw2bDIUwg 最后提醒下:我是尊贵的ICT,多跟我互动有助于你撸Yap或刷Theoriq榜单🫡
Show more
0
1
4
0
Roam 正式发布企业版 eSIM,面向团队用户,特别是 Web3 行业的差旅需求,提供覆盖全球 180+ 国家的一站式数据连接方案。企业版支持统一管理账户、成员接入控制、预算控制和实时账户余额,便于成本管理。支持信用卡和加密货币支付,使用 $ROAM 可享折扣,并有一下几个优势: ·超低成本:大幅降低80%的国际漫游成本 ·全球覆盖:支持180+国家 ·费用方面:无国际漫游费用,预存余额不会过期 ·支付方式:支持加密货币支付,使用$ROAM代币享10%折扣 ·充值奖励:充$500得$550,充$1000得$1150,充$2000得$2400 ·团队套餐:团队可统一管理账户(无限制添加成员),人均每日/每月使用限额等 ·定制管理:支持API集成,按需修改账单周期方便团队对账和报销
Show more
0
19
34
1
Ankr 宣布其 Web3 API 平台已正式集成基于 OpenAPI 规范的开发工具套件 Swagger UI,为开发者提供可脚本化、自动化的 Web3 开发环境。用户可通过 API 密钥、授权等步骤快速接入,实现 CI/CD 和后端流程自动化。https://t.co/pTeXRLuzfZ
Show more
0
0
1
1
今天我们正式跟富途牛牛展开深度合作! 除了 #Web3# 投资,在家庭资产配置选项中,应该加入美债和美股,丰富我们投资组合的配置策略。 作为地球村和世界人,资产配置的策略,应该更加国际化和有效风险对冲。而富途牛牛,是我们走出去,最佳的伙伴和安全平台。 富途牛牛陪伴我,美股投资5年之久,它的很多数据和功能,在海外用户或者投资银行来说,是付费的产品,他们提供免费终端。并且在我们此次合作中,会有一个TG电报群,有专属客服解决开户等相关问题,还会定期提供内部研究报告,还有价值分析。让我们一同期待!感恩🙏
Show more
0
37
121
12
OKX正式推出革命性支付产品🌟🔥#OKXPay!作为行业首个融合非托管与合规的加密支付应用,用户无需管理私钥即可享受丝滑支付体验💸# 支持USDT/USDC零手续费转账、实时结算,存款自动赚取被动收益!通过分片密钥技术保障资产安全,X Layer公链实现零成本交易。这是#Web3融入生活的重要一步,未来将助力数亿用户开启加密支付新时代!🌍# 👉 即刻体验:https://t.co/5ne6JR8BYX *部分市场已开放,更多地区即将上线
Show more
来自 OKX CEO @star_okx 的一封信: 今天,我们面向过亿全球用户正式推出 OKX Pay 首个版本。作为业内首个真正实现非托管与合规融合的支付应用,OKX Pay 将内嵌于 #OKX# App 中,目前已向部分市场开放,预计在数月内全面上线! 阅读全文⬇️ https://t.co/U7b3wspFwR
Show more
1
5
2
0
想筹办一个Web3 行业的合规研究小组,和高校学生和一线从业人员一起做些「全球视野的/正向的/非投资取向」的法律合规研究工作。不会太商业化运营,但肯定也不让大家白干活。 有感兴趣的伙伴一起吗? https://t.co/yrSJGjyJr0
Show more
0
44
46
3
Web3世界的“蚂蚁金服”可能快出来 Ethena Labs与TON的合作很多人没注意到,意义极其重要,想象一下,一个稳定币方案,一个背靠10亿用户社交软件,两者融合会是什么场景,让我想到了曾经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出现,直接重构国内支付行业 Web3世界“蚂蚁金服”时刻,随着Ethena Labs与TON合作也可能快到来 金融基建与用户入口的融合可能是目前Web3最可能破圈的路径 先说下Ethena Labs的稳定币USDe机制 Ethena Labs的稳定币USDe与过去稳定币设计机制不同,依赖于“delta-neutral”对冲策略,通过平衡现货资产和衍生品市场的头寸来实现稳定性,同时又能产生收益,比如协议持有的stETH收益和衍生品市场的资金费率 这套设计确实让USDe在稳定币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但稳定币有一个质点问题,就是规模化,这是所有新型稳定币方案最难逾越的鸿沟,只有突破了规模化质点,稳定币的飞轮就能实现 比如现有的市场环境,大家说白了还是在持有的usdt、usdc,并不是大家觉得usdt、usdc更好,而是不得不用它,比如cex里的核心交易对是usdt,链上大量交易对也是usdc,这两家把应用场景和流动性锁死了,其他方案很难在插一脚,哪怕新稳定币给各种补贴,也只能暂时吸引一些理财需求高的用户 所以USDe想要去瓜分更多领土,只能去寻找新的应用场景,这个场景就是Telegram背后超过10亿活跃用户 包括Telegram因为加密社交软件本身问题也需要通过Web3的技术来构建最重要的金融版图,这也是TON(The Open Network)出现的意义 Telegram拥有超过10亿活跃用户,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这些地区相对金融支付体系比较落后,是最适合加密金融的推进和落地 USDe和其质押版本tsUSDe的集成,使Telegram用户能够在日常通讯工具中直接进行美元资产的发送、存储和支付操作。这种无缝的用户体验将USDe从一个单纯的加密资产转变为日常生活中可用的“互联网货币”,以及通过质押USDe可获得高达10%的年化收益(APY) 一个路径一旦跑通,对于传统金融体系欠发达的地区而言,可以直接跳级通过Telegram使用电子支付、存储理财这些功能。尤其tsUSDe是收益型的美元资产,在通胀率超过4%的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对抗通胀的美元储蓄工具 我们在进一步设想下,随着基础金融功能的满足,那么DeFi的需求是不是又打开了,Ethena计划在TON生态内支持更多DeFi用例,例如借贷和交易,想一想国内的支付宝,正是因为支付宝的出现,才让更多人接触到了基金、债券这些金融产品,支付宝和微信的数字货币市场基金已在中国吸引了高达2650亿美元的存款,对应到Web3世界这就是DeFi 这将是Web3世界的下一个爆发点所在 所以Ethena Labs与TON区块链的合作在我眼里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很有可能为整个Web3带来新的天量增长,对Ethena而言,这是触达10亿用户、实现稳定币规模化增长的绝佳机会;对TON而言,USDe的加入增强了其生态的金融实用性,推动了DeFi和用户粘性的增长,完成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金融版图 我最看重的是,这次合作在新兴市场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的意义,因为这里更需要一个普惠、高效的金融生态,这也是Web3本身最重要的意义
Show more
Introducing the product for a billion people: Today we announce our partnership with @ton_blockchain to power finance's most powerful use case: To send, save and pay with a globally accessible dollar Internet money, now available for @Telegram's billion users Details below: https://t.co/oFjUvVX1CN
Show more
0
0
6
0
Web3 游戏内卷多年,终于等到一个真在做事的: $GM @gomblegames上线了多家cex,同时上了币安阿尔法!!后续估计会上线更多cex。 项目300M+ 游戏会话、3M+ 月活、顶级团队+VC加持,他们不是来讲故事,是直接把 Web2 游戏经验带进链上实战。 并且有超休闲+社交+代币机制,GOMBLE 成功找到了“玩得爽”与“赚得到”的平衡点。门槛低,上瘾快,留存高,代币还真的有用:质押、BOOST、DAO治理、广告和创作激励都有。 他们甚至建了 SQUAD 小队系统和 BUILDERS 工具平台,让玩家玩得更深、创作者赚得更多。Hashed、YZi Labs、Spartan 都在押注,聪明钱已经到位。 $GM 不只是 Web3 游戏的一枚代币,代币方面,$GM 的设计并不是“快进快出”的空气币逻辑,它是整个生态运转的核心: 质押激励机制游戏内增益(boost) 系统创作者奖励 & DAO 治理生态内流通货币(广告/构建工具等) 更重要的是,10% 的 $GM 代币专门锁定用于交易所上线。这个设计让人不禁思考:后面还会上哪些交易所?市场还会不会有新一轮炒作高点?目前看,交易量已经在上升了,图表也开始有画手动作,预期情绪正在积聚中! 说实话,我很久没对 Web3 游戏这么上头了。下一波游戏热潮,也许就从 GOMBLE 点燃。手上的筹码等待起飞!!! #Web3Gaming# #GM# #Gomble# #GameFi# #CryptoGaming#
Show more
Get ready! GOMBLE (GM) will be open for trading on Binance Alpha starting 11:30 April 17, 2025 (UTC) 🚀 To celebrate, all Binance Exchange users with a purchasing history on Alpha will receive an airdrop of 403 GM token. Eligible users* will receive tokens in their Alpha account. Eligibility: Exclusively for users who have purchased on Alpha using Spot or Funding accounts on Binance Exchange between 00:00:00 March 27, 2025 (UTC) to 23:59:59 April 16, 2025 (UTC).
Show more
0
87
135
39
就在刚刚不久前 @Didotxyz_ 宣布DI主网和DI-A正式上线,宣告Web3 AI新时代的到来,DI作为领先的去中心化AI计算网络,集成分布式算力、存储、AI大模型以及AI Agents Launchpad,致力于提供高效、抗审查的AI解决方案。 大家可以去提问AI任何问题赚取积分,每次问答AI都会按照含金量来分配积分,DI - A 实际上对比Chatgpt/deepseek 会思考一会再给出答复(自动接入 300+ API ),我问了一个问题也是过了一会才出来的回答,没想到给了5000多分不知道是不是算多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走我邀请链接 https://t.co/onWDXpxDJd 🎁这里有3个邀请码大家自取,先到先得BKPUDQCBHL T4VHVARECL SKK6DCNFXU 填了邀请码进来的用户能获得3个邀请码,没有邀请码的用户,每天上限3次对话
Show more
0
38
33
5
从 OKX 专注打磨 Web3 钱包,到币安 Alpha 掀起链上热潮,再到百倍金狗与 P 小将走红,DEX 和钱包类基础设施已经逐渐变成用户的“日用标配”。最近杰尼君了解到 Solana 上的 @saros_xyz 开始发力,V3 架构已经发布,不少项目方开始围绕它的模块组合布局,部分 LP 配置和交易流量也在逐步向其靠拢。 但别把 Saros 简单当作 DEX,Saros 更像是 Solana 上的“流动性工具箱”——从 AMM 到 DLMM、从 SuperApp 到 Perp 模块,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产品闭环。据悉,新一代 DLMM 将于 5 月中旬开放 Beta,值得关注。 更关键的是,Saros 背后的技术团队并非“fork +包装”的常规路线,而是真正参与过早期 DLMM 开发的“原厂班底”,技术路线稳、野心也大,在 Solana 生态中更像是一个流动性基础设施玩家,而非单点 DApp。 目前 Saros 并未刻意制造“空投炒作”,而是选择产品优先、结构先行的方式,逐步推动模块联动,走的是慢构闭环、稳扎稳打的路径。 在一堆靠 narrative 搬砖的项目里,Saros 已经在认真铺基础。至于 $SAROS 能否借这套组合拳吃到结构性红利,就看这个 infra 能不能稳稳地跑通了,感兴趣的用户可以体验一下。 🔗:https://t.co/s8kFuangqp 码:C0LMUF *** 本条推文不构成投资建议,DYOR。
Show more
0
117
135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