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bitget合约争霸赛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bitget合约争霸赛
包赢的 哈哈 感谢 #bitget合约争霸赛# @Bitget_zh
🔥 #Bitget# 合约王者争霸赛即将来袭!顶级KOL组队PK,1000U 奖金等你瓜分! 💰 5月12日开赛,#Bitget合约王者赛# 话题已上线!P小将们跳出战壕,合约选手们主场迎战,到底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快来预测你的冠军战队!评论区预测获胜战队正确的用户即可参与抽奖,共抽取五位用户,每人 30U ! 合约战队:@YuGuan1209 @ShiGuangYuYanJi @btc_cai @roger73005305 @LLBTC134 P小将队:@degenserpent @xmr1526878 @mayangdarana @kkkk34594 @joakja
Show more
0
0
2
0
#Bitget# 合约战队争霸赛第三天,500刀已经来到了1400刀,今天加油,兄弟们稳住我们能赢! @Bitget_zh @xiejiayinBitget @livyBitget @RicardoBitget https://t.co/XQRIoN7YYv
🔥 #Bitget# 合约王者争霸赛即将来袭!顶级KOL组队PK,1000U 奖金等你瓜分! 💰 5月12日开赛,#Bitget合约王者赛# 话题已上线!P小将们跳出战壕,合约选手们主场迎战,到底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快来预测你的冠军战队!评论区预测获胜战队正确的用户即可参与抽奖,共抽取五位用户,每人 30U ! 合约战队:@YuGuan1209 @ShiGuangYuYanJi @btc_cai @roger73005305 @LLBTC134 P小将队:@degenserpent @xmr1526878 @mayangdarana @kkkk34594 @joakja
Show more
0
3
3
0
🔥 #Bitget# 合约王者争霸赛即将来袭!顶级KOL组队PK,1000U 奖金等你瓜分! 💰 5月12日开赛,#Bitget合约王者赛# 话题已上线!P小将们跳出战壕,合约选手们主场迎战,到底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快来预测你的冠军战队!评论区预测获胜战队正确的用户即可参与抽奖,共抽取五位用户,每人 30U ! 合约战队:@YuGuan1209 @ShiGuangYuYanJi @btc_cai @roger73005305 @LLBTC134 P小将队:@degenserpent @xmr1526878 @mayangdarana @kkkk34594 @joakja
Show more
0
223
159
92
吴说获悉,近期做市商争议背景下,Bitget 宣布将于 5 月 1 日上线新的流动性激励计划。新版计划将引入新的分级制度,调整费率结构:现货市场最高 Maker 返佣为 -0.012%,合约市场为 -0.005%;Taker 最低手续费为 0.020%(现货)和 0.025%(合约)。主流合约交易对如 BTCUSDT、ETHUSDT 等将首次适用 Maker 负手续费政策。https://t.co/cmNd8y6enD
Show more
0
5
0
0
Bitget 发布公告称,部分用户在此期间疑似操纵市场的行为触发了平台风控系统,相关账号的交易、充提等功能已暂时暂停;将在未来 24 小时内对涉及异常交易的账号进行交易回滚,并在完成后恢复相关账号的限制功能。Bitget 该公告在社区引发较大争议。Bitget 称,在 4 月 20 日 16:00-16:30(UTC+8)期间,主动参与 VOXELUSDT 合约交易且在该合约仓位上出现亏损的用户,将推出相应的补偿计划。https://t.co/aqvBD9YmEu
Show more
0
0
0
0
听说下午不少朋友利用bitget的bug撸了不少钱,羡慕啊。。。下午正好在外面骑车,错过了大毛。。。 不过bitget出现这样的问题一点都不令我意外,作为和他们斗智斗勇快2年的交易者,我可以说bitget的做市商团队是 主流交易所最弱的没有之一。 bitget只对外开放了现货的做市商申请,而合约做市商一直不对外开放,只有他们自己团队可以做,因为合约可以利用各种参数去操控市场。如果开放给外人,以他们做市商的水平,可以亏到倒闭。他们操纵市场和不公平竞争的手段包括: 1、故意操控资金费率的计算方式和上限,造成和其他交易所明显的资金费/价差套利机会,吸引套利者进来开仓。等开仓的人多了,再控制资金费到不利的方向逼迫你平仓。能吃到巨额的手续费和价差。 2、如果当前的资金费对他们的仓位有利,他们会通过限制新开仓的方式(最低限制到最低500U一个号)来避免其他套利者争利,自己吃独食。如果对手盘硬扛需要付出巨额资金费,如果平仓需要亏很大价差。 3、对其他交易者限制行情的频率最快到100ms,而一般其他交易所都能到10ms。这样他们自己的团队就可以进行降维打击,还时常会搞一些晃骗交易的小把戏。懂量化的应该知道100ms和10ms的巨大差别。 4、不仅不给其他交易者做市商费率,连用反佣账号交易量大了都会冻结反佣,造成费率上一般人根本无法竞争。 其他还有好多bug,比如能够瞬间开平仓套费率等等,就不一一展开了。 而且我还发现他们的做市商团队好像周末不上班,因为他们经常不在周末调整参数而会在周一调整。所以今天发生这种bug,估计就是做市商没上班。 不管是bybit还是bitget或者其他交易所,背后其实都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Show more
0
14
101
17
最近一周我们收到非常多批评与质疑,每一条我都有认真看、总结、受益匪浅。仍在成长中的Bitget 有很多不完美,我们知道且接受。正因如此,我们才相信日拱一卒,想越做越好。“与社区同行,与用户同频”一直是我加入BG后对团队的要求。 去年3年,了解到参与Slerf预售的用户受损,Slerf 上线BG后,我们将现货手续费,1,184.92 SOL 全部捐赠给项目方,用于赔偿当初参与预售受损的用户。直到该项目上线币安,Bitget 一直作为社区守护者坚定的跟社区站在一起。 去年7月, Dogs 上线BG当天,项目方把代币给到我们分发给用户,上线前2小时项目方决定女巫,要求我们收回已发到用户手里的币。但对我们而言,无法做到背刺用户。这也是解决中心化平台信任感的一步。所以最后花了数百万美金找项目方买币,最后才得以让用户顺利拿到空投。 去年10月,BGB 行情异动,因为个别大户的交易引发连环清算,当日闪崩50%后恢复,我们紧急发布公告、全额赔偿异常爆仓的用户。最后事情在24小时得以解决。 从始至终,我们一直跟用户站在一起,而不是用户的对立面。我想,每个平台都是在用户的鞭策中成长的,Bitget 也不例外。这次VOXEL合约异常交易事件中,我们的一些措辞不够严谨,沟通不够及时,给大家带来困扰,真的很抱歉。 我们也关注到近期社群中流传着很多用户截图,我们非常重视。部分用户已联系上,经核实后却发现很多内容并不涉及此次事件,比如有些交易经核实,并不发生在异常出现的4月20日。在此,我们也呼吁大家“理性吃瓜”,注意甄别信息真伪。对于有疑问的用户,可以随时找我或者官方客服,我们第一时间跟进与反馈。 作为华语负责人,让用户对平台产生质疑就是我的失职。与其争辩,不如面对。所以我们决定:对话要线下进行,问题要当面解决。我们将定向邀请10位对本次事件有疑问的用户朋友参加5月1日Bitget 在迪拜的「流动性激励计划面对面交流」活动,只为真诚对话。我们非常真诚的想要当面向您们寻求建议与帮助。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报名:https://t.co/bcZFYkYocN 再次向受事件影响的用户、以及所有关心BG的朋友表示歉意。接下来,我们计划: 全方位提升风控系统,强化平台基建,加强流动性建设,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向受到账号风控和交易回滚影响的用户推出专属活动,包含100万美金的BGB空投,以及高息理财券; Bitget 将设立一项新机制:所有对我们提出过建设性反馈的声音——不管正面还是负面,我们都将以每季度为单位,邀请10位用户线下面对面交流,让社区声音更好的走进Bitget 产品决策层。 感谢大家,一路同行。
Show more
0
569
427
56
今天晚上一直在吃瓜了,终于吃的明白了,相比交易所的解决方案我更加佩服能发现这个标的小伙伴,除了反复撸合约的,还看到了专门撸资金费率的,真的是很佩服啊,尤其是在 2025年 交易难度上升的时候,能抓住这种机会真的很厉害了。 刚刚看了 @coingecko 的2025年第一季度加密行业报告,确实证明了 2025年 的难度在上升,第一季度加密货币总市值下降了 18.6%,而第一季度的最高点就是在川普就职前。我还记得就在川普的就职典礼的当天早晨 Bitcoin 突破了历史新高,然后随着川普并没有像市场预期一样公布了加密货币相关的内容就开始下跌,一直到川普公布了关税,就一直到现在了。 第一季度平均每日交易量环比下降 27.3%,至 1,460 亿美元。 Bitcoin 虽然到现在还在 85,000 美元附件徘徊,但这并不影响 $BTC 的统治地位达到了 59.1% ,而在第一季度最高达到了 64.34% ,但不知道小伙伴们注意到没有,实际上 BTC 的市场占比是每个周期都在下降的,其实也不难理解,每个周期都有新的叙事出来,分担了 BTC 的领地。 2021年最高的时候到过 74% ,2017年最高的时候超过了 96% ,这也是一件好事,很多小伙伴都认为 Bitcoin 太贵了,没有翻身机会了,新的资产产生新的机会,也带来新一批的版本之子,这对行业也是好事。 但这个周期虽然 BTC 的市场占比还是下降了,但能和 BTC 一战的还是屈指可数,尤其是在上个周期最有希望挑战 BTC 的 $ETH ,这个周期也占有率下降到只有 7.24% ,距离历史最低的 7.04% 也不远了,ETH 的没落也代表了这一周期山寨币在流动性缺失下的无力。 而且随着 ETH 的没落,链上的 DeFi 生态都大幅缩水,2025 年第一季度,多链 DeFi 总锁仓价值减少了 489 亿美元,下降了 27.5%。 这个周期的版本之子其实有几个,包括了铭文,NFT(BTC)和 Meme,目前来看当之无愧的子中子还是 Meme,但 Meme 也并不是一帆风顺,coingecko 认为是从 $Libra 开始市场份额开始衰减的,而从个人来说 $Trump 发币是高峰 $MELANIA 就是衰退的开始。 而 Libra 只是残忍的揭开了皇帝新衣的真相,但即便如此,Meme 仍然是目前造富的神话,几乎每隔几天就能看到拿到“大结果”的小伙伴,也是敬佩不已。 而通过 Meme 带动的生态和链当中 #Solana# 和 $Sol 是毫无疑问的赢家。而 https://t.co/zqJ30EP1Bf 就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ETH和智能合约奠定了一键发币,而 https://t.co/zqJ30EP1Bf 的一键发 Meme ,让更多小伙伴都能体验一把“狗庄瘾”,但对于 Solana 来说,成也是 Meme ,但头疼也是在 Meme 上。 在 Solana 之后能成功接棒的就是 BNBChain 了,但也是因为整体市场的流动性太差,造富效应过于集中,大量的散户无非是从 Solana 上亏到了 BNBChain 上,整体活跃时间和峰值相比之前还是差了很多,但相对于川普和马斯克来说,版本更新前的 CZ 确实有卖力的引流,#Binance# 甚至把延续多年的内部不能短期交易的规则都解除了。 最后就是中心化交易所了,2025 年第一季度,十大中心化交易所现货交易量仅为 5.4 万亿美元,环比下降 16.3%。 Binance 依然是主导的现货中心化交易所,3 月底市场份额达到 40.7%。市场份额在整个季度持续上升。但 Binance 的交易量从 2024年12月的突破了 1万亿 美元到 3 月份也降低至 5,887 亿美元,可见市场的交易情绪低沉到什么样的程度。 其它的 #Coinbase# 的表现还是中规中矩的,没有太大的变化,而 #Bybit# 因为被盗事件收到了一些影响, https://t.co/G1Af1QOHz1 的市场份额也被压缩了一些, #Upbit# 也是一样。 而市场份额在 2025年 增加的首先就是 #OKX# ,现货交易量增加了 1.14% ,而且 OKX 和 Coinbase 少有的在 2024年和 2025年交易量稳定(平均)的交易所,其次是 #HTX# ,没想到 HTX 在2025年三月的交易量大幅拉升,增加量超过了 2% ,#Bitget# 虽然今天有些争议,但第一季度的成交量相比2024年第四季度也增加了 1.53% ,而 #Gate# 也有将近 1% 的增涨。 其实还有一些公联的信息,我就不多说了,毕竟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了,现在新公链的成长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以及流动性的支持。 原文地址:https://t.co/u7mpj8aUKf 本推文由 @ApeXProtocolCN 赞助|Dex With ApeX
Show more
0
2
5
0
《Morph: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或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 一、引言:Layer 2当下困境 众所周知,Layer 2 是一个自诞生以来就炙手可热的赛道,Layer 2 作为承载以太坊价值外溢的首要受益方,很多币圈从业者急哄哄地冲向这个赛道,生怕在睡梦中错过财富。 然而,由于大多数 Layer 2 项目缺乏落地应用场景,Layer 2 赛道陷入怪圈——TGE 前,多数公链只能吸引到科学家和工作室通过项目大薅羊毛,项目TVL虚假繁荣;TGE后,网络立刻人去楼空,变成鬼蜮,代币价格也一落千丈。 在牛熊转换的时机下,市场上究竟还有哪些 Layer 2 的后起之秀能够将这场幻梦延续?在白热化的 Layer 2 战争之中,我们想知道以“消费级公链”为口号的 @MorphLayer 能否突出重围?本文将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出发,探讨 @MorphLayer 究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还是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 二、项目概况:Morph,Bitget妈妈生下的小考拉~ 在加密世界,“消费”两个字如同魔法师的咒语,总能让币圈人联想到杠杆拉满、一波暴富、香车美女的好梦,毕竟韭菜们的格言就是“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杠杆踏山巅”;而在现实历史中,Morph 一词来自于希腊神话人物莫耳甫斯(Morpheus),即睡梦之神。 2024 年 3 月 20 日—— @MorphLayer 公链宣布圆满完成19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Dragonfly Capital 领投,Pantera Capital、Foresight Ventures、The Spartan Group、MEXC Ventures、Symbolic Capital、Public Works、MH Ventures 和 Everyrealm 共同参投。 此外,@MorphLayer 还获得 10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投资者包括来自 Polygon、Manta、Galxe、Sei、Nansen、Story Protocol 等项目的创始人,以及 Icebergy、MoonOverlord、NaniXBT、Dingaling 等KOL。 在此之前的 2013 年 12 月,@MorphLayer 已获得加密货币交易平台Bitget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2024 年 10 月 30 日,Morph 正式上线主网。在主网上线后,Morph 活跃用户节节攀升,TVL 也是一路走高,根据 DeFiLlama 数据,截至 2025 年 4 月 12 日,Morph公链的TVL 已达 94M 美元。 根据 Rootdata 数据显示,这只作为 Bitget 争夺公链市场的桥头堡、吉祥物是一只略带抽象的考拉、结合了optimistic 和zk rollup 技术、完全无需许可的 EVM Layer 2 热度持续攀升,其官推Morph(@Morphlayer)当下已获得 86.7 万关注者。 三、深陷指责:卖一万张不可转让的NFT?项目方想钱想疯了! 2025 年 4 月 11 日晚八时,@MorphLayer 因推出 Platinum Soul bound NFT 受到社区和市场的极大争议。 @MorphLayer Platinum Soul bound NFT 是一款不可转让的 NFT,Mint 价为 0.3 $ETH 。该 NFT 涵盖 Morph Platinum Card (Morph铂金卡) 权益、 $Morph 代币(估值5亿美金FDV、TGE 解锁 50%)空投和专属实体卡:一年黑卡服务、VIP 休息室、五星酒店等尊享服务,NFT总量为10000 张,单地址最多购买 100 张NFT。 同一时刻, @Bitget 钱包推出 Morph Platinum NFT 活动并声称这是熊市最后一个参与顶级 IEO 的机会,在 Bitget Wallet APP 赚币中心铸造 Morph Platinum NFT 即可解锁最高 100,000 $BGB 。 然而,尽管宣发力度不弱,X 和 Morph 自身社区中对于Morph 这一举动均有不满声音,有人直呼:卖一万张不可转让的 NFT?空手套走三千万,项目方想钱想疯了!部分Kol(如:@0xBeliever@maid_crypto等)带头对 Morph 痛批:“黑卡打的钱用完了吗,你把接盘的当什么了,狗吗。” 受此类情绪影响,截至 2025 年 4 月 12 日晚八时,该 NFT 自发行起 24 小时仅 Mint 415 张,占总量的 4.15%,情况暂时不太乐观。 那么,为什么 Morph 这一步战略引起了如此之多的不满?项目方在深陷指责时又做了什么事?笔者接下来将带大家回顾一下时间线,使大家对 Morph 有更清晰的了解。 四、Morph 之思:身为 Layer 2,该如何脱颖而出? 2024 年的以太坊 Layer 2 已然极致内卷,新的 Layer 2 怎样才能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呢?有人认为,一条好的Layer 2 必须要做到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吸引用户就必须要找准定位,做出差异化,告诉用户我们和别的 Layer 2 不一样;留住用户就需要真正落地应用、赋能生态收益,让公链上有项目供用户体验。 @MorphLayer 围绕这两点进行思考,最终选择了聚焦用户,打出了消费级 Layer 2 旗号。 @MorphLayer 提出“消费级Layer 2”从某些角度来说是相当取巧的:一方面,主打“消费”使得 Morph 可以涉足的地方很多,从 Web 2 的衣食住行到 Web 3 的链上资产管理,Morph 都可以通过不断建设来逐步覆盖,这使得Morph能够获得很高的估值,同时,只要项目方持续建设,进行拓展,就能够不断地吸引新的用户并留住老用户; 另一方面,世界上所有人都有消费需求,这使 @MorphLayer 的用户市场足够多、足够广,在区块链市场变成存量竞争、恶行循环的当下,通过提供较低门槛和优良无缝的体验,Morph 或许能成为 Web 2 用户进入 Web 3世界的关口。 五、勇闯Payfi:Morph Pay所谓“无缝衔接Web2与Web3” 2025 年 2 月 5 日,@MorphLayer 宣布推出 Morph Pay,这是一个融合 Web 2 银行基础设施与 Web 3 去中心化金融收益能力的综合性金融生态系统。 @MorphLayer 宣称 Morph Pay 将为用户打造一站式 DeFi收益聚合方案,支持加密资产存款年化收益率最高达 30%,用户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操作将 DeFi 收益直接用于日常支付,实现资产增值与支付场景的无缝衔接。同时Morph Pay 将依托于平台层优势,支持多币种支付功能以及谷歌支付和苹果支付。 很显然,两个月前的 @MorphLayer 对未来的期望很好,他们有在真切地希望构建一个用户可以将 defi 收益用于日常消费、在对资产实现完全自主掌控的同时可以达成资产的最大化利用的生态系统。 @MorphLayer 对 Morph Pay 的落地时间期望是本年度第三季度,如果 Morph Pay 真能如 @MorphLayer 所描绘的那般落地,则其未来可期;如若不然,Morph 必将承受生态参与者的怒火,Morph 的推广者 Bitget 也将遭到信任危机。 六、白名单轮:三千张Morph Black NFT的破圈营销,买到即是赚到! 2025 年 3 月 27 日,Morph 推出 Morph Black Card,这张 Morph Black Card (Morph黑金卡) 及其权益可通过限量Morph Black NFT 获得,限量 NFT 铸造于北京时间当晚八时开始,限时 24 小时,限量 3000张,Mint价格为0.2 $ETH 。 需要注意的是,Mint Morph Black NFT 需要白名单方可Mint,对于散户,白名单可通过参与 Morph 相关生态及活动获得;对于 Kol,白名单可以通过和 Morph 联系,帮助Morph 宣传获得。 Morph 宣称 Morph Black Card 提供一系列远超传统金融产品或普通加密卡的权益,包括: 1.30% 黑卡专属 Defi 收益 2.Web2 现实世界高端权益 1)0.3%的最低加密-法币兑换费率,最高支持1M USDT提现,实现加密到法币无缝转换 2)22g黑金铁卡(此处注意是“黑金铁”卡,并非“金”卡),彰显尊贵身份,每笔消费实现 1%现金返还 3)终身免年费,并提供Aspire私人礼宾服务 该NFT为用户带来的额外价值包括: 1.Morph生态系统专属特权 1)优先分配:持卡用户将获得 Morph 及合作伙伴未来代币、NFT 及其他资产的特别配额 2)生态空投:持 NFT 者将享受最高级别生态项目空投,如BulbaSwap、Momodrome等 2.Web3行业峰会免费门票和VIP体验 1)Morph Black NFT持有者可获得 Morph、Foresight News、Foresight Ventures、The Block 峰会活动门票(Morph号称其价值 $5,000+) 2)Morph Black NFT 持有者可免费参与行业领袖的独家社交活动及VIP派对等 Morph 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晚八时开始的限量 3000 张Morph Black NFT 铸造活动于 3 月 28 日晚八时全部完成。Morph 表示此次铸造是获得 Morph Black 黑卡特权和Morph Pay 生态系统权益的唯一途径(注:这后续成为黑卡社区质疑之点)。 Morph Black NFT 3 月 28 日在 OpenSea 上地板价最高超1.4 $ETH ,24 小时成交量超越 BAYC 和 Crypto Punks 等项目。2025 年 4 月 13 日,该 NFT 总交易量 974.45 $ETH ,最佳报价 0.97 $ETH ,地板价 1.04 $ETH ,相较 mint 价格涨幅 520%。持有者若选即时转售,当下即可实现单张 0.8 左右 $ETH 的利润。 3 月 29 日,BulbaSwap 向 Morph Black 持有者空投16666.66 枚 $bAI 代币(当下已上架Bitget交易所), $bAI 在空投时价值约合 400 人民币,上所后最高价为0.0075 USDT,单次空投理论最高价值 125 USDT。 无论如何,可以明确的是,参与本轮mint的Morph社区成员都获得了不菲的利润。可以明确的是,项目方有在做事,也有在做市。 七、隐忧:三千张卡,项目方如何护盘?Payfi又是否真能改变NFT颓势?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在 Morph 社区为 Morph Black NFT 价格上涨欢喜的同时,X用户Lucky(X:@qndy01)对Morph Black 的后续发展提出担忧:“之前的黑卡如果不是项目方拖底估计早就破发了,说什么销售一空,有经验的去看看榜一持有地址0xbb5b742156df1fd58b87d15701a7096a008e8cb9项目方的。” 笔者在 @opensea 上调研发现,Morph Black 持有量排行榜第一名地址的确如其所言,为0xbb5b742156df1fd58b87d15701a7096a008e8cb9,该地址当前拥有 1035 张 Morph Black NFT,占 Morph Black 总量的 34.5%,预估值 1003.95 WETH,超排行榜第二名地址 1025 张,该地址为项目方所有无疑。 项目方毫不掩饰地使用单一地址回收市场上三分之一抛售的NFT说明了很多事情: 1⃣如果你不看好 Morph 后续发展,那么你可以说:限量发行制造稀缺幻觉,空投承诺刺激接盘冲动,而所谓“特权”不过是薛定谔的猫——既看不见又必须信其存在。Morph把很多白名单都给了 Kol 而非真实用户,Kol 在帮 Morph 打完广告后即进行抛售,项目方面对如此大的抛压只能自讨苦吃进行回购。月底一结算,这波 Kol 得了MVP,Morph 连躺赢狗都算不上。 2⃣如果你看好 Morph 后续发展,那么你可以说:虽然Morph Black NFT 一经 mint 就遭遇极大抛压,但是 Morph 项目方一直在用真金白银托底,把价格护住了。Morph 极其坦荡地使用单一地址向社区告知:用户们放心好了,我们一直有在做事!我们非常有实力!我们不怕抛售!Morph Black 的价格不会崩!Morph 这个项目也不会崩! 一个只有项目方护盘的项目注定走不远,Morph 的黑卡还是需要交到真实用户的手中。Morph 为了让当下的用户留住黑卡、潜在的用户拥抱黑卡,想出了如下方法: 1.空投:从 3 月 28 日晚八时至 4 月 13 日晚八时,半月之内,Morph Black NFT 持有者收到 Morph 空投共一轮,空投为 16666.66 枚 $bAI 代币。Morph 承诺 NFT 持有者未来还会有多种代币空投,但具体空投时间和价值 Morph 暂均未对外公布。 2.质押:4月10日,Morph Black NFT 开始质押。Morph Black NFT 质押时长为三个月,期间无法取消质押和卖出。Morph 对外宣称:现在开始质押,坐享奖励,无需操作,收益自动到账!同日,Morph 生态去中心化交易聚合器 BulbaSwap 的代币经济模型中代币总供应量的 5% 将空投给 Morph Pay 生态用户。该空投计划分两部分构成,首批空投 2.4% 给 Morph 黑卡 NFT 的锁仓用户(注:未质押用户不能得到此轮空投)。 尽管因为众多消息未曾对外公开、不质押无法获得空投、质押后锁定期过长而遭到少部分人“问候”,大多黑卡用户在 4 月 11 日前依旧对 Morph 呈包容态度——在这样的一个熊市里遇见一个有在护盘、有在拉盘的项目方,我还要什么自行车? 八、铂金惨案:当Soulbound NFT变成Morph自身的“灵魂镣铐” 在 Morph 中文发布 Morph Black 质押消息后仅一天, Morph 中文于 4 月 11 日高调推出 Platinum NFT,却遭遇史诗级翻车和公关危机。 这款 Soulbound(不可转让)NFT 打着“提前锁定Morph代币分配,铸造Platinum SBT享空投配额”、“估值$5亿FDV、TGE 解锁 50%”、“全面接入Morph Pay生态”等旗号,Morph 本以为能够通过系列福利点燃市场,却反被用户痛批,项目负责人之一更是直接在 X Space 上失声痛哭。 与黑卡相比,铂金卡的两大“骚操作”或是点燃民愤的导火索: 1. 灵魂绑定: 不可转让的设计让NFT彻底丧失流动性,部分用户认为,他们一旦购买此类 NFT 便将沦为永久性接盘侠。 Soul bound(绑定灵魂)还是 Soul trapped(束缚灵魂)?这在 Morph 生态没有跑出什么真正出彩的东西之前当真难以确认。 2. 价格和权益: 对于没有拿到 Morph 黑卡的人来说,在 mint Morph 铂金卡之前,他们会有以下困惑: 1⃣为什么面向高净值用户的黑卡的 mint 价格是 0.2ETH,作为大众化产品的铂金卡的 mint 价格却是 0.3ETH?为什么项目方觉得估值有五亿美元? 2⃣为什么黑卡可以进行交易和转让,花了更多钱的铂金卡却不可以? 3⃣为什么 defi 收益、出金限额、年费、转换费、消费返点等内容项目方至今尚未公布? 对于已经获得 Morph黑卡的人,他们会有以下烦恼: 1⃣Morph 在 Morph Black NFT 铸造时承诺,此次铸造是获得 Morph Black 黑卡特权和 Morph Pay 生态系统权益的唯一途径,那现在不通知社区就发行一万张能享受权益的铂金卡又是怎么回事?之后会不会又不告诉我们就发行白金卡、紫金卡、锡金卡? 2⃣黑卡都还没有落地就立刻发新卡,项目方是不是发 NFT尝到甜头了? 九、生死时速:Morph面对危机选择优先维护社区 内忧外患之际,Morph 打出的牌叫攘外必先安内。面对社区躁动不安的情绪,4 月 12 日,Morph 为感谢早期支持者,推出 Morph Black NFT 质押专属福利,只要在 4 月 21日前完成质押,即可免费铸造 Morph Platinum SBT 并获得 TGE 空投资格。这其实相当于 Morph 为了抚慰社区情绪,给所有 Morph Black 质押者一张免费铂金卡。 Morph 此举快速使社区平静下来。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作为原先并没有参与 Morph 生态的新成员,我为什么要用超过 mint 黑卡的价格来 mint 一张对黑卡用户免费投放的卡?对于在出台后续方案之前因为信任 Morph 而购买白金卡的用户,就会明显感觉被摆了一道。 因此,Morph Platinum SBT 在 4 月 13 日 24 时前 mint 总量仍不足 500 张,不到总数的 5%。 局面有点尴尬,Morph 的“安内”政策确实取得了成效,社区对 Morph 的行动表示了认可,坚定了“hodl”的决心。但是如此一搞,大众对 Morph Platinum SBT 失去了信心——而在去中心化的世界中,信心恰恰是比比特币还要珍贵的财富。 十、闹剧收场:听听从业者的声音 4 月,加密世界的聚光灯再次聚焦消费级公链Morph——只不过这一次,灯光中混杂着刺耳的嘘声。从黑卡 NFT 的涨幅神话到铂金卡的史诗级翻车,舆论场上的 Morph 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前一秒还是“消费级公链之光”,下一秒已成“镰刀美学集大成者”——很明显,作为 Layer 2 里的新生儿,Morph 危机公关的方式暂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他们的确有在通过补救来做到差强人意。 如何让这场闹剧收场,笔者认为,Morph 可以听听 Crypto从业者的声音。 在 Kol 对 Morph 生态商务拓展、Head of APAC EudemoniaCC🐨(X:@EudemoniaCC)质疑时,子敬(X:@zijingNFT)等 Crypto 从业者站出帮EudemoniaCC 说话,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他目前可以想到的关于 Morph 的解决方案有: 1⃣白金卡价格调低,降低外面用户参与生态的准入门槛,缩量,制造稀缺属性,毕竟如果按照ieo来算,如果是个人就能投进来,用户预期自然不高,黑卡质押给白金sbt权益不变,按照黑卡 mint 价格给 ieo 份额,相当于让黑卡freemint ,让利早期生态支持者,同时对在方案之前已经以 0.3e 买了白金卡的用户予以补偿,按照调价后的白金卡金额退还部分已收款项(要考虑到给黑卡质押用户空投的折价)或给其他等值权益(最好是web3的非web2); 2⃣彻底取消白金卡,黑卡权益不变,按照之前预期的黑卡获得空投份额,已经买了白金卡的用户,全额退款且给到 mint 地址少量空投份额予以补偿,至于 ieo 的部分再想别的方法吧,公关危机方案建议学学@sign是怎么处理的,或者直接请教行业专家@dov_wo@0xsexybanana。 除子敬外,其他 Crypto 从业者、Morph 社区成员也对Morph 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大家此时达成了共识:闹剧已经产生,现在必须思考的是:如何让这场闹剧收场。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的“三T原则”(Tell it fast, Tell it all, Tell your own tale)此刻成为 Morph 的生死符。好消息是——Morph 的反应很迅速,Morph 在积极听取建议。 结语 Morph 的危机揭示了一条铁律:在区块链世界,技术可以暂时裸奔,但信任赤字必然致命。当黑卡时代的荣耀之盾被铂金卡的危机之剑刺破时,唯有真诚到血肉模糊的公关自救,才能让这只“加密考拉”从枯树跃向新枝。 此刻,Morph 这位 Layer 2 新贵正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是紧急转向避开冰山,还是伴着弦乐队的演奏沉入深渊? Morph究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还是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2025 年的夏天,答案即将揭晓。 #Crypto# #Morph# $bAI #Layer2# #NFT#
Show more
0
9
43
7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必须做自己的公链?最近这一年,红林律师和不少做出海、做平台、做区块链技术底层的从业者聊过关于“做不做公链”这件事。发现原本被视作币圈专属的事情,似乎也成了越来越多互联网创业者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有的团队开始研究底层架构,有的人尝试通过链连接支付网络和用户体系,还有的公司干脆直接下场做自己的链。 作为一名长期参与Web3.0商业项目合规服务的律师,我越来越觉得,这不只是技术选择、融资路径,甚至也不完全是Web3赛道内部的问题——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在全球化、账户体系、支付架构和产业控制力上的一次系统性挑战和机会。 这篇文章,结合我的观察、理解和业务中接触到的实践,抛砖引玉地抛出一些观点和判断,供互联网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参考和探讨。 # 国家层面:为什么中国需要一条自己的“数字出海通道”?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高铁、电网、通信基站这些实体工程上都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在数字世界的底层设施上,我们仍处于结构性依赖状态。 账号体系掌握在Google、Facebook手里,支付路径靠Visa、Mastercard和PayPal,广告流量买量则还得仰赖Google Ads、Meta Ads这些平台。在全球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上,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控制权。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你出海搞社交App、内容平台、电商商城,但只要海外平台一收政策,你可能连用户都找不到了。身份认证、支付通道、应用分发全是别人的,业务命脉始终系在别人手里。 而公链,提供了一种“底层系统级替代路径”:不依赖银行、信用卡,不需要手机号和Facebook账号,链上钱包即账户,稳定币即货币,链上行为即信用。这是一种全球通用、不受主权国家单一控制的数字底盘。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应用雏形,比如Telegram + TON 的组合,就已经在中亚、非洲、东南亚形成了一个“聊天+账户+支付”的新体系。用户在Telegram里就能转账USDT、完成购买、接入AI插件、参与游戏。它不靠App Store、不走Visa系统,也不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 这样的模型,其实本质上就是一套“数字世界里的离岸口岸”。 对中国来说,这个意义不在于“现在我们被制裁了”,而是:一旦世界变得更割裂,或者金融制裁成为常态,我们有没有备用的通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都在探索稳定币和公链结算系统,这是他们的应急方案,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应该是前置布局。 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要自己下场“发链”,而是意味着我们要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技术能力,并且能构建一套“由自己主导”的数字全球化路线。如果有一天,中国团队主导的某条链能在新兴市场成为数字身份入口、支付和资产通道,并与我们本土技术和贸易深度绑定,那它就不只是一个链项目,而是未来数字版“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 商业层面:出海的中国公司,为什么开始“带链”一起走? 今天再谈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已经不能只靠一款App、一套本地化方案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许多中国互联网项目在全球化中遇到三大典型痛点: 一是支付受限,很多国家银行卡渗透率低、本地支付混乱、国际清算体系门槛高,传统手段成本极高; 二是账号失效,你没法用微信、支付宝、手机号来构建用户体系,只能重新搭账户系统; 三是流量压缩,投放渠道和政策越来越苛刻,甚至面临内容限制和货币收紧。 也就是说,App可以出海,但App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却无法复制出去。而公链,恰恰是一种新的出海操作系统——它提供了全球通用的账户结构、稳定币结算能力和开放式资产激励模型,让你能在“无银行卡、无ID、无广告平台支持”的国家,也能低成本做生意。 比如 Bitget、OKX 这些平台,已经跑出了“链+钱包+支付”的组合拳,用户在非托管钱包中就能完成充值、打赏、积分兑换,背后接的正是他们自己的链和稳定币。而更轻量级的出海项目,也开始通过链上系统提供会员激励、NFT打赏、内容存证、积分分发这些“功能模块”,用链做运营的底层支撑。 这类“带链出海”的策略尤其适合金融体系不发达但用户基数庞大的区域,比如拉美、非洲、东南亚。在这些国家你很难拿到完整支付牌照、也很难对接本地清算机构,但你可以直接通过链和钱包完成端到端的闭环服务,且避开了传统合规的高门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系统是“我来做水电煤”,别人可以复用。你从一个App公司变成基础设施提供者,产业话语权也随之发生迁移。 从这个角度说,公链对中国出海企业的价值,不是融资工具,而是让你从App逻辑跃迁到系统逻辑,有机会主导新一代全球互联网的“通用技术接口”。 # 用户层面:账户、资产与身份的重构正在发生 从用户视角来看,公链最直接的改变,是它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账户”和“资产”。 Web2 的账户系统是“平台附属型”的:你有抖音号、微博号、小红书号,但本质上它们都属于平台,你没有迁移权、也无法独立存在。你在这些平台上积累的关系、内容、甚至收入,一旦账号被封或产品关停,就什么都不剩了。 而Web3钱包提供的是一种“用户主权账户”:地址是你的,资产是你的,内容和行为记录也可以变成资产或信用历史。你用钱包登录,不依赖平台数据库,你的NFT、代币、积分和身份,都可以跨平台使用。平台只是服务提供者,不再是资产的“唯一入口”。 像Farcaster、Lens Protocol这样的Web3社交应用,已经开始把“链上账户”变成你在社交网络中的ID。你的一条帖子,可能是链上的数据,可以变成NFT,可以携带收益权,可以迁移到其他平台。用户不再依附平台,而是成为可以自由移动、带资产走的“数字个体”。 这种趋势和年轻用户对平台的不信任感形成了某种对冲。很多人经历过账号被封、资金被冻结、数据丢失、粉丝清零,自然而然开始关注“我能不能自己保留我的数字资产”。钱包的普及,不只是“币圈工具”的扩散,而是用户开始理解:“一个账户可以是身份入口、资产载体、社交容器、信用凭证”的多重结构。 从这个角度看,链上账户体系未来有可能演化为一种“超级账号”,它整合了身份、资产、关系链、使用记录、激励积分……最终成为每个人在数字世界里的“自我主权节点”。 # 全球格局:下一轮基础设施竞赛已经打响 过去几年,公链已经从技术实验,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国际竞争。每一条头部公链,都在争夺未来数字世界的“水、电、网”话语权。而这场竞争不再是技术比拼那么简单,而是:谁能成为全球通用的账户系统、支付网络、数据通道和价值协议。 我们可以把目前全球头部公链的战略模式,拆成三类: 第一类:平台绑定型公链(Platform-native Chains) 代表项目:TON(Telegram)、Base(Coinbase)、BNB Chain(Binance) 这些链的共同特点是,有现成的海量流量平台为依托,链是平台用户资产和账户体系的延伸。 TON 依托 Telegram 的通讯网络与社交关系链,正在构建“链上账户 + 钱包 + 内容 + AI工具”的一体化平台。TON本身不是最强技术栈,但它有Telegram这个触达全球7亿用户的超级入口,并已打通USDT转账、小游戏支付、广告返佣、钱包身份验证等真实场景。在“链上生活基础设施”这块,TON是当前推进速度最快、用户增速最高的项目。 Base 是Coinbase推出的L2链,本质上是Coinbase的链上版本,强调“合规友好、开发者友好”。Base打通了Coinbase钱包、交易所账户、KYC信息,背后是美国合规资金和技术社区的强力支持。Base并不追求技术极致,而是成为美国加密企业和机构合规部署智能合约的首选平台。 BNB Chain 则是币安的全球交易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它更像一个商业闭环系统,凭借币安流量导入,BNB Chain 得以拥有大量活跃用户和真实交易数据。币安甚至开始“投资带用户上链”——谁能为链带来百万级活跃用户,币安就给生态激励。 这些“平台绑定型”链不是为了炒作,而是要在自己的平台上完成用户体系、支付系统和资产通路的闭环。它们的竞争优势是用户流量本身,竞争逻辑是“用链锁住平台用户资产”。 第二类:开发者原生型公链(Developer-first Chains) 代表项目:Solana、Polygon、Avalanche、Sui、Aptos 这类链从一开始就是为开发者准备的“通用操作系统”,目标是争夺最优秀的应用和开发团队。 Solana 是这类中的典型,主打高性能+低费用,在DePIN、链游、NFT、链上AI等新应用层方向非常活跃。虽然2022年曾因FTX事件一度失势,但2023年之后靠着“非EVM生态”和大型项目复兴重新崛起。现在的Solana更像是链上创业者最活跃的社区,拥有从移动钱包(Phantom)、手机终端(Saga)到支付工具(Solana Pay)的一整套工具链。 Polygon 是“以太坊扩容第一梯队”,在Web2对接方面推进极快,合作对象包括Nike、星巴克、Adobe、Stripe、迪士尼、印度政府等,主打“开发友好+企业友好+合规友好”三大标签。Polygon的战略不是抢C端,而是抢企业侧的合作通道。 Sui 与 Aptos 则来自原Meta团队,主打Move语言、模块化架构和金融级别安全性,开发体验和合约逻辑被认为优于Solidity。它们目前在东南亚和韩国开发圈中反响较好,但生态仍在冷启动中。 Avalanche 以“子网架构”为主打,为每个企业、政府、组织定制自己的链,参与了美洲多地政府稳定币、跨境金融项目,形成一种“链上SaaS”模式。 这类链的核心目标是——谁能成为下一代DApp开发的默认平台,谁就有机会像安卓/Windows一样,掌控数字世界的操作系统逻辑。 第三类:高频金融实用型公链(Payment-driven Chains) 代表项目:Tron、Stellar、Cosmos(部分) 这类链的特点是技术不复杂,但非常务实,不讲概念、专攻结算和支付。 Tron 虽然在西方社区名声一般,但在拉美、非洲、南亚却是真正的“链上支付大动脉”。链上USDT流转量长期居高不下,成为很多“不能通过银行账户转账”的用户的主结算路径。 Stellar 原本是做“跨境结算网络”,目标和SWIFT类似,但更轻量。其重点在于与传统金融机构对接,推动“稳定币作为跨国小额清算载体”的项目,合作银行和政府众多。 Cosmos 生态中部分链(比如Kava、Osmosis)也在走向稳定币、跨链支付场景。 这类链的生态未必活跃,但它们占据了现实世界中“金融基础设施未覆盖区域”的巨大需求空间。在全球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中,这类链成为数字现金网络的唯一选项。 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中国在这场基础设施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 目前来看,真正被广泛使用、生态成型、在全球拥有开发者和用户的公链中,中国主导的项目非常稀少。大多数链项目在国内定位不清、产品路线含糊、海外合规能力弱、商业化缺失。很多链甚至停留在“白皮书+技术演示+内部测试网”的阶段,离大规模真实使用还远得很。 而与此同时,别人的公链已经在接银行、建支付网络、拉开发者、进App Store、与主权政府对接项目……这不再是一场“看谁技术新”的比赛,而是看谁能把链变成现实世界的金融底盘、应用通路和身份凭证。 如果我们再不入局,不仅会丧失一次系统级的全球竞争窗口,更会让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继续受限于海外技术平台的“数字殖民体系”中——账户不是我们的,支付不是我们的,身份体系不是我们的,资产流转路径也不是我们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有没有必要做链”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机会做”的问题。机会窗口已在收缩,全球链上基础设施的秩序正在快速重组。现在不抢,未来就只能继续用别人的路,走自己的路子。 # 写在最后:从使用者到建设者,中国互联网需要自己的底层网络 对中国互联网而言,公链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某一批创业者的专属项目,而是一场全局性的产业升级契机。它不是Web3内部的事,而是决定中国数字经济下一步能否独立成长的关键变量。 做不做链,已经不是Web3创业者要回答的问题了,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要面对的现实。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用别人搭好的链,继续适配别人的清算系统、登录协议和账户规则,就像过去二十年我们习惯用Android、用Visa、用AWS那样。但问题是,当全球数字秩序开始重构,我们还要不要参与新一代系统级规则的制定?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不仅服务于国内用户,更能在全球产业协作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设施平台? 今天,做公链的人并不多。但趋势已经很清楚:不管是通信平台、金融机构、电商支付、内容平台,全球头部玩家都已经在用“链+账户+资产”的方式重塑自己的底层结构。而我们,正站在能否参与这一轮基础设施重建的临界点上。 我们深知这不是一场一两年能跑出来的快生意,而是一次需要产业共识、技术耐力和政策定力的长期工程。作为Web3.0法律合规服务机构,曼昆律师团队一直在支持华人主导的公链项目在全球范围的实践落地,共同推动、见证属于中国互联网的公链之路,也欢迎和更多互联网行业的伙伴们的交流与讨论。
Show more
0
8
17
7
二问 Morph :团队内斗、挥霍无度的 Morph 能否撑到2025年的夏天 Dr.Hash 研究员曾在4月14日写过《 Morph :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或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https://t.co/vS18jtwEe8,文章结语:“此刻, Morph 这位 Layer 2 新贵正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是紧急转向避开冰山,还是伴着弦乐队的演奏沉入深渊? Morph 究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还是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 “。写完这篇文章后月的今天,让我们根据 @Blockworks_ 的深度调查(Morph, Bitget’s L2, is stymied by founder disputes, lavish spending and power struggles: Sources - Blockworks),并结合其他公开信息,从治理、财务、技术和市场竞争三方面进一步剖析 Morph @MorphLayer 的生存挑战。 一、创始人矛盾与治理混乱 1. 战略分歧与权力斗争 Morph 的两位联合创始人 Cecilia Hsueh @cecilia_hsueh( CEO )与 Azeem Khan @azeemk_( COO )在战略方向上存在显著分歧。居住在新加坡 Cecilia Hsueh (后续称薛)更倾向于市场推广和快速扩张自身和 Morph 的影响力,Cecilia 作为“美女CEO”,会常常在 X 上发自拍(包括她的脸和脚 https://t.co/TwJJlUgWN5)作为吸引流量的手段;而 Azeem Khan 则强调新兴市场的深耕,他去年在 @CoinDesk 采访中曾说: #Morph# 最初的目标是覆盖全球南方没有其他交易所区块链服务的用户。然而这些举措在内部实施得很慢,据据匿名信源,一个团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这些市场规划激活,但被告知他们不会收到预算。 Khan 宣布他将于三月离开 Morph ,并在 X 帖子中指出,辞职是“对我来说最好的前进道路”。侃在推文中表示,离开 Morph 是他经过深思熟虑(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的结果;但是至于未来去哪里,他说他没有想好(As for what’s next? No clue)。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两句话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前后矛盾的。那我们来猜想一下:Khan 究竟是面对了什么,才会在没有想好未来去哪的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离开 Morph 呢? 同时,Khan 选择离开三月这个时间点是极其微妙的,因为四月 Morph 就开始进行饱受恶评的铂金卡 Mint 活动了。这和 Blockworks 上说的“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缺乏一致性和独立决策权是导致 Khan 离开的原因/The lack of alignment and independent decision-making power contributed to Khan’s departure, according to multiple people familiar”或许是能够对应上的。好玩的是,在 @RootDataCrypto 发现,在 Morph 的 Former Members (前成员)栏中,Khan 的名字已经消失 2. “影子 CEO ”与决策不透明 据 Blockworks 的深度调查称,项目背后存在一名未公开的“ 影子 CEO ”,实际掌握决策权。几乎所有与 Blockworks 交谈过的人都称 美女 CEO 「Cecilia Hsueh」 对区块链的技术细节了解有限。虽然这不是高管成为加密原生的先决条件,但消息人士称,Cecilia Hsueh 与区块链用户脱节,也没有表现出对学习区块链技术的兴趣,这给人一种 Morph 缺乏明确战略方向的感觉,也进一步加剧团队内部的不信任感。这种治理结构的模糊性导致员工士气低落,部分核心成员离职——那么,问题来了,谁是真正的 CEO ?我们目前尚不清楚 Cecilia Hsueh 还拥有多少权力,但一名前雇员将她描述为“ Teflon ”(特氟龙,一种具有不粘性的化学物质,形容一个人遇到问题时能够巧妙避开,让自己不被责任或者负面后果所牵连),她在公司文件中虽然被列为 CEO ,但在与 Blockworks 共享的内部组织结构图上, Foresight Ventures 联合创始人 Forest Bai 的名字出现在她的名字旁边。我们由此可以猜测,Morph 旗下的 bAI Fund @BAIFUND_AGENT 的名字正来自于 Bai 。 二、资金滥用与运营效率低下 1. 奢侈开支与财务争议 据前员工透露, Morph 在种子轮融资 2000 万美元后,存在大量非必要支出,例如高规格营销活动和高管个人开销,导致资金未能有效用于技术开发或生态建设。这些支出包括与 K-pop 乐队 tripleS 的活动,据称 Morph 负责该乐队的旅行和住宿。去年 4 月,计划会后活动的项目使用的流行网站 https://t.co/HQGkSMS5y2 上的邀请函预告了 tripleS 的“特别表演”。该活动由 Zircuit、Bitget、Morph、Foresight Ventures 和 Quantstamp 主办。多个消息来源 Morph 在加密会议上花费数十万美元的活动。新加坡 Token2049 活动上,Morph 在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一天的会外活动。一份 https://t.co/HQGkSMS5y2 邀请函显示,Vitalik Buterin、Avara 的 Stani Kulechov 和 Aptos 的 Mo Shaikh 等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韩国流行表演者 DJ SODA 是余兴派对的主要表演者。 另一位消息人士指出,大型活动的支出与投资回报率或底线不一致。知情人士告诉 Blockworks,虽然活动似乎能赚钱,但 Cecilia Hsueh 似乎不愿意为实际的商业交易开绿灯。在活动之外,Morph 还就纽约市的实体办公室进行了讨论,最终在世贸中心一号楼的 77 层有一个空间。该办公室也与 Foresight 和 The Block 共享,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个租赁关系中的责任人和权益人。 2. BulbaSwap @BulbaSwap 的高额开发成本与代币发行延迟带来的社区巨大意见 据消息源称,在开发者方面,Morph 曾向一个开发团队支付了超过 200,000 美元来构建 Uniswap V2 的一个分叉。由于 Uniswap 的代码是开源的,一位前员工认为该项目为 DEX 支付的费用过高,后来被称为 BulbaSwap。根据 DeFiLlama @DefiLlama 的数据,BulbaSwap 目前持有约 9300 万美元的总锁定价值,按该指标计算,它大约仅是第 200 大 DEX。同时,Morph 曾对外宣称要向黑卡用户空投 BulbaSwap 代币,然而时至今日,BulbaSwap 仍未发币,社区意见巨大。 三、技术表现与市场竞争力不足 1. 交易量与生态活跃度低迷 在 2025 年 5 月 12 日, Morph 主网交易量仅约1.6万笔,远低于竞争对手 Base @base 的百万级水平, Layer 2 赛道排名也从最初的潜力项目滑落至中游。尽管测试网阶段数据亮眼( 600 万地址、 1 亿笔交易),但主网未能延续增长势头。 2.消费级公链不够消费 同时, Morph 主打“消费级公链”,结合 Optimistic 与 ZK Rollup 技术,但实际应用中未能凸显差异化优势(如果你试过在 Morph 主网进行 Bridge 你会发现这条消费级公链并不快)。同时,其 PayFi 生态中的高收益产品(如 Morph Pay 的 30% 年化收益)因合规风险、政策限制和资金不足,难以在关键市场推广实现。 3. FDV 超高估值 上个月 Morph 宣称有 5 亿美元的 FDV 估值,并在 TGE 解锁 50% 的代币;据知情人士透露,种子轮融资使 Morph 在 2024 年 3 月的估值为 1.25 亿美元(这个估值相对合理,约为 Morph 融资金额的六倍),也就是说,Morph 对社区还有外界进行了 4 倍的扩大估值,其自估 FDV 约为其融资金额的 25 倍,这个数字极其夸张。 4. 社区激励机制能否持续 Morph 早期通过空投和积分活动吸引用户,但这种机制究竟能否继续持续?社区反映Morph Season 的活动不算太透明,黑卡铂金卡缺乏赋能(距第一篇文章后黑卡用户仅仅获得不到20U的代币空投和其他一些权益;铂金卡用户没有代币空投),同时代币迟迟未发,导致社区 FUD 情绪过重,用户参与积极性下降。 四、总结与展望 第一篇文章写到:“ Morph 的危机揭示了一条铁律:在区块链世界,技术可以暂时裸奔,但信任赤字必然致命。黑卡时代的荣耀之盾被铂金卡的危机之剑刺破时,唯有真诚到血肉模糊的公关自救,才能让这只’加密考拉’从枯树跃向新枝。” 本文基于公开信源与第三方调查,旨在客观呈现 Morph 面临的结构性挑战,而非单纯唱衰。 Morph 的困境反映了新兴公链在技术、治理与市场间的多重平衡难题。若要突破当前困局,需优先解决内部治理问题,明确战略优先级,并强化技术落地的实际效用。此外,真诚的运营与社区信任重建将是其能否在 Layer 2 赛道中存活的关键。若未能及时调整, Morph 或将成为交易所公链竞争中又一个“高开低走”的案例。 加密行业的竞争本质是“长跑”而非“短跑”。对于 Morph 而言, 2025 年夏天的“大考”不仅关乎项目存续,更将为行业提供关于“资本驱动”与“价值驱动”的重要启示。无论其最终命运如何,这场 Layer 2 赛道的真实实验,都将成为观察区块链行业成熟度的重要样本。
Show more
0
4
17
3
恭喜$WCT 上了Upbit,现在就差Coinbase没有解锁啦,也恭喜昨天没有卖的小伙伴们,当初的空投登记也非常简单,算是一顿不错的猪脚饭啦。好吧,我承认自己卖飞了。 虽然现在市场行情普遍不好,昨天开盘后还是经历了回调,但是WCT能快速上线两大顶级交易所也可以看出项目自身的质量以及实力不俗,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WCT WalletConnect 代币(WCT)赋能 首先,WalletConnect 代币 (WCT) 是 WalletConnect 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赋能用户、应用和钱包社区,通过共享激励机制,为更美好的链上未来做出贡献,从而为链上用户体验 (UX) 生态系统注入活力。该代币将在 Optimism 的 OP 主网上线,兼具以太坊的安全性和 OP 主网的速度。 WCT的分配 WCT 的初始供应上限为 10 亿,其分配旨在支持网络的增长和可持续性。这些分配包括: 核心开发(7%): 用于进一步开发协议和相关模块 奖励(17.5%): 用于质押和绩效奖励 空投(18.5%): 用于向用户、应用程序、钱包、节点等进行季节性空投。 团队(18.5%): 针对 reown 和 WalletConnect 的团队成员 支持者(11.5%): 为早期网络提供资源和支持的人 WalletConnect 基金会(27%): 用于合作、资助、生态系统开发和运营 WCT 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四个主要功能: 1.费用 初期,WalletConnect网络不会向使用中继服务的应用程序和 SDK 收取费用。然而,考虑到以保护隐私和抗审查的方式提供此类服务需要成本,当生态系统达到适当成熟阶段时,社区可以通过治理机制提出、讨论并决定引入费用。 当前的收费方案设想,中继将采用月活跃用户 (MAU) 模型作为连接服务的收费结构。这对于目前已连接了600+钱包和60000+Dapp并且仍在专注于用户增长的WalletConnect来说将解锁巨量的收入。 2. 奖励 初始代币供应量的 17.5% 被分配用于激励 WalletConnect 网络在其最初几年的参与者。5% 将在第一年分发,12.5% 将为后续几年保留。 奖励将根据各种因素分配给各类社区贡献者,所有因素均根据网络的价值观和目标确定,旨在实现并推动更佳的链上用户体验。 节点奖励还将考虑正常运行时间和延迟等性能因素,鼓励节点运营商持续构建和优化基础设施,以提高可用性。 3. 质押 任何 WCT 持有者都有机会将其代币质押到网络中。质押代币使个人能够进一步为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做出贡献,并获得奖励。 4.治理 WalletConnect 网络的治理旨在促进去中心化、透明度和社区参与。WCT 持有者可以对提案和变更进行投票,通过分散治理让社区控制网络的发展。 WCT价格分析 WalletConnect 基金会已通过连续四次超额认购的代币销售筹集了 1000 万美元。其中: CoinList社区轮:18000人参与,1550万美元存入,超募4倍 Bitget LaunchX:67000人存入3.26亿美元,争夺400万配额 Echo私募轮:50万美元额度11秒售罄 WCT上线了币安第67期launchpool,总共空投4000万代币,有2B+USDC,728M+FDUSD和18M+BNB投入参与。 之前代币销售的认购价是0.2U,目前WCT的交易价格在0.6U左右。从昨天的上线开盘最高0.4U附近到回调至0.3U,价格影响因素还是蛮多的,市场行情占据主要因素,新币开盘疲软,加上空投和打新的抛压。随着Upbit的上线,价格又快速上涨至0.55U,FDV也来到了5亿,可以算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亮点。 接下来,短期的价格预期就是要看能否上Coinbase以及近期市场能否回暖。毕竟币安和upbit都已经上线 长期来看,WCT的官方路线图显示今年Q4会上线其他二层公链,例如Arb orBase,并且发行最新4.0版本,还有第二季的空投,在年内如果能稳步实现的话,至少会增加更多的用户,当然还是要看4.0版本的运行表现。
Show more
0
16
10
0
《Morph:打响消费级公链第一枪,为什么有机会成为超级入口?》 一、从行业周期看,为什么消费级公链是这轮周期的刚需? 过去几轮加密周期,从DeFi Summer 到 NFT 狂潮,再到基础设施大跃进和MEME叙事爆发,行业始终在不断自我创新。 但如今,越来越丰富的基础设施,正在与日益收缩的流动性和用户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当前行业最大的困境。 尤其是在公链赛道,曾经主导的叙事逻辑是:“更快的TPS + 更低的Gas费 + 更多的DeFi应用”。但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创新趋同,单纯靠“炒作新公链”的模式,正在加速失效,投机动能下降叠加真实需求转向。 更通俗的说,就是:大家不再想要“更快的赌场”,而是想要“用得起来的链”。 在这样的背景下,Morph 这类以消费场景为核心的新一代公链,正在成为行业周期演进下的必然产物。 这里有两重深层次的推动逻辑: 宏观结构变化,Web3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基建,必须从单纯金融属性过渡到承接真实消费、社交、内容等更广泛需求。 微观演变趋势上,行业流量逻辑必须重建,未来的增长引擎,必须是体验驱动的自然流量,也就是日常高频、用户愿意停留和消费的场景。 要承载这样的转型,传统金融型公链(如过于偏DeFi的链)天然不适配,消费级公链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和体验基座。Morph可能正踩在了这个周期拐点的正确位置上。 _________ 二、Morph:消费级公链的技术与战略破局 1、核心技术优势:从性能到安全的兼顾 整个架构上,不多过赘述,简而言之,和其它公链差不多,主要是用于共识和执行的排序器用于状态验证的证明机制,以及数据可用性。在此之上,项目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和优化。 1⃣混合型 Rollup创新(Optimistic + ZK),Morph独创了Optimistic zkEVM + 响应式有效性证明(RVP)的机制,结合了Optimistic Rollup的低成本、ZK Rollup的高安全性,极大地压缩了挑战窗口,提高了提现速度,降低了整体费用。 2⃣去中心化排序器,整体上都不再依赖单点排序中心,彻底缓解了传统Layer2最大痛点之,MEV垄断和交易审查,保障了交易处理的公平性与高可用性。 3⃣模块化架构:支持不同模块独立升级和演进,未来可以灵活适配更多新的扩展需求,比如EIP-4844、SP1 zkVM等,保证了Morph长期的技术演化能力。 从技术角度,Morph的整体建构逻辑并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体系性的融合创新,确保了性能、安全、体验三者兼得。 2、战略定位优势:从交易到生活的延展 1⃣以“消费场景”为核心,Morph不是单纯讲”TPS”或者”DeFi”的链,而是明确定位为服务”链上消费应用”(娱乐、社交、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Morph聚焦的方向——链上内容、链上社交、链上娱乐、链上支付等,这些都是能真正激活数亿级用户日常需求的场景,不是单纯的金融投机循环。 2⃣结合强势资源与流量与Bitget等平台形成潜在协同效应,共享用户、品牌和渠道,加速了真实用户的引入和生态冷启动。其实,对此类项目而言,在早期阶段,流量壁垒极其重要,拥有稳定、高效导流入口的公链将更容易构建早期生态势能 3、不止于U卡,打造Web3的支付宝,产品+品牌力持续UP 在 Bitget 与新加坡一级发卡机构 DCS 的强力背书下,Morph 黑卡一经推出便迅速引爆行业热议,在 Web3 内部掀起广泛讨论的同时,也实现了与 Web2 消费金融体系的成功破圈。 尽管在运营细节层面仍存在一定争议,但有一点几乎已达成共识:Morph 黑卡作为“链上+链下融合”的消费级产品,初步验证了链上金融服务与现实生活的高频连接存在广阔的真实需求。 而这背后体现的,是 Morph 对于长期战略的深入思考与合规布局。尽管其表面形态上与传统“U卡”类似,但本质上,它已超越了工具属性,更像是一个连接链上金融账户体系、链下消费权益、合规清算网络的 Web3 入口级基础设施。 Morph 黑卡是由新加坡本地持牌银行 DCS发行,并在MAS(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下完成全流程的卡组织集成、产品结构审查、KYC、AML 认证及风控审核。 此外,Morph 并未将黑卡仅作为一个“刷卡工具”来定位,而是引入了 Web2 世界中高端信用卡才能享有的完整权益体系,这种权益叠加不仅让黑卡本身具备稀缺性,也体现了 Morph 对“消费级入口”的深度思考:让链上身份成为现实世界中享有尊贵体验的凭证,让加密资产真正成为日常可用的“信用资产”。 Morph煞费苦心的采取这种策略,反映出,项目整体上对长远发展的核心诉求,并非是趁着一阵热风赚一波块钱,而更多是考虑从整个底层策略上构建起合规、安全、便利、全球可用的体系。 4、底层账户体系支撑生态闭环,发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Morph黑卡并不是孤立的金融产品,更深层次上是整个Morph账户系统的一部分。这个账户体系不仅支撑发卡和支付功能,还将成为未来构建 Web3 理财、身份、积分、会员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不仅支持链上账户绑定链下身份;更支持加密资产存储、兑换、理财等功能,类似 Web3 版“支付宝”;此外也可嵌入更多 Web3 应用和第三方金融工具,实现开放式金融生态 在此基础上,Morph 正在构建一个“账户即金融入口”的系统:每一张卡、每一个账户,不只是支付工具,更是链接各类 Web3 服务(消费、交易、理财、社交)的核心身份枢纽。 _________ 三、Morph的潜在挑战和长期价值 尽管,消费及应用是行业公认的下一个增长曲线,但是冷启动难度和运营的要求都远远超过Defi等协议。 首先从风险角度去看,从落地周期、行业竞争等方面都存在未来需要持续去建设突破的难点。 挑战1:消费场景的落地需要持续且扎实的强运营 之前Morph黑卡和白金卡的权益争议其实就是运营难题的一个缩影,不仅考验项目对“卡”本身的理解,还考验的是用户的体验感的有效设计。产品本质依然属于“消费级金融服务”的范畴,用户不仅关注权益、体验感,还会基于服务持续性、安全合规等因素做中长期选择。尽管黑卡打开了一定的空间,项目还需要在体验上,真正让用户日常愿意自然使用;而且需要持续进行用户教育。 挑战2:竞争加剧,品牌建设和生态搭建需要更加快速有效 随着Morph开创了“消费级公链”的叙事窗口,很快可以预见,会有更多L2、甚至部分新型L1也会快速跟进,布局链上消费市场,甚至一些高TPS为卖点的公链已经开始倾向“内容生态”布局,以太坊Rollup系也可能在未来加入消费叙事的争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叙事尚未全面内卷前完成品牌确立和初步生态搭建,将直接决定Morph在行业竞争中的位置。这就要求不仅要讲得清“是什么”,更要让用户“用得爽”。 尽管消费级公链的冷启动周期漫长、运营要求极高,但从Morph当前的技术架构、战略布局到资源协同能力来看,它具备了穿越早期阵痛、迈向下一个成长曲线的多重潜力: 价值1:消费应用链上化是长期趋势,Morph的定位具备极高的稀缺性 在行业逐步走向存量竞争的背景下,能够真正打通链上应用与用户日常消费场景的公链,极为稀缺。从需求端看,Web3用户不再满足于DeFi投机,而是期待链上能承载真实、连续、高频的生活体验,如支付、社交、娱乐内容消费等。 从供给端看,目前大部分L1、L2仍停留在金融原生应用(DEX、借贷)和短周期叙事(如MEME)中,真正聚焦链上消费体验、且拥有落地能力的项目极少。 Morph作为消费级公链第一梯队的布局者,有望在未来2-3年中,抢占用户心智,建立起“链上日常消费入口”的稀缺定位。 价值2:Morph技术可扩展性极强,未来能适配更多叙事变化 得益于其模块化设计、混合Rollup架构,Morph未来可以非常灵活地适配行业演变,比如,随着分片技术推进,Morph可快速降低数据可用性成本;通过Sequencer去中心化推进,构建更高安全性、抗审查性的底层基础;未来还可以兼容更多链上消费新应用,如链上广告、链上订阅服务等新领域。总的来说,Morph并不是一个单一技术框架绑定的公链,而是一个可以动态进化、与行业同步演进的开放性平台,具备长期技术生命力。 价值3:资源与资本优势明显,具备长期资源协同潜力 抛开近期的所有舆论影响,中长期看,Morph背后拥有Bitget等强势平台的流量、渠道与品牌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链上消费生态注入用户和资金;未来有望打通链上线下的消费闭环,形成独特的用户壁垒;在资本层面,Morph获得了多家一线基金的战略投资,为后续生态扶持、应用孵化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价值4:账户体系是超级入口的基础,体系护城河坚固 Morph的核心并不在于“发了多少卡”,而在于通过卡背后的账户系统,构建一个能够承载资产管理、身份绑定、链上支付、积分乃至Web3社交的超级入口。 未来,所有用户的链上行为,均可以在账户体系中扩展出理财、借贷、支付、会员等多元场景。这一点,将是所有消费级应用想要做大的基础设施门槛。 正因如此,Morph的黑卡并不是孤立产品,而是其构建“账户即金融枢纽”的重要一环,长远来看,这一体系才是它与其他Layer2项目真正拉开差距的底层护城河。 _________ 四、总结:Morph,有望成为链上生活基础设施的超级入口 从当前的行业趋势判断,我们需要承认的是,Web3正在经历一次底层逻辑的深刻切换,行业从资产投机向真实消费迁移;从金融杠杆向生活体验进化;从纯粹链上叠加到链上+链下融合转型。 在这个趋势下,Morph给出了技术、战略、资源协同的全套体系化答案,尽管它近期的舆论并不是很有利,但更长去看,如果它能稳步推进应用落地、快速完成冷启动、逐步扩大真实用户规模,那么Morph的长期价值,将不仅仅是一条公链,而是下一代链上生活基础设施,甚至可能成为Web3世界的支付宝、微信乃至超级入口。 综合来看,Morph作为一条定位清晰、技术扎实、战略前瞻的消费级公链,确实踩准了行业叙事转型的重要节点。 未来,Morph是否能够真正兑现这一潜力,关键取决于其运营能力、以及对用户心智的占领能力和持续的构建生态护城河。 从一个投研的角度,如果说上一轮周期的关键词是“协议深度”,那么下一轮周期的关键词就是“体验广度”,而Morph试图打通的,正是“资产-身份-消费-信用”这一整套用户全生命周期路径。 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在一个告别粗放增长、转向精细运营的新周期里Morph正在尝试给出一个更接近未来真实图景的答案,链上生活,而不仅仅是链上投机。 而这条路,或许才是Web3真正走向主流、真正改变世界的必经之路。 如果你相信Web3的未来是生活化的、普及化的,那么Morph,值得持续关注。
Show more
0
3
7
2
🧐Web3生态的「连接层之王」丨 #Binance# Launchpool第67期项目 @WalletConnect 全解析与价格预测—— 作为Web3生态中用户基数最大、应用场景最广的连接协议,WalletConnect此次登陆币安,不仅是其代币化进程的里程碑,更标志着区块链基础设施从“功能完善”向“用户体验革命”的跃迁。 这也是连接协议赛道首个上币安打新的项目; 在meme币泡沫与虚假叙事充斥市场的当下,WalletConnect以4500万真实用户、61000个DApp接入、600+钱包覆盖的硬核数据,展现出Web3七年基建大佬的终极底气。 手握BNB、FDUSD和USDC的朋友们,别忘了存入Launchpool,挖矿还剩2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解析—— 1)WalletConnect如何重塑Web3连接体验? 2)为什么说WalletConnect难以被替代? 3)WalletConnect的经济代币模型 4)上线价格预估 1⃣WalletConnect——Web3生态的“连接革命者” WalletConnect是去中心化应用与加密钱包的标准化连接协议,通过QR二维码扫描或深度链接,实现跨链、跨设备的无缝安全交互,这一创新现已成为行业标准。其核心叙事—— 1)Web3的“连接层基础设施”:如同互联网的TCP/IP协议,WalletConnect构建了钱包与DApp间的通用语言,解决了区块链长期存在的“碎片化连接”痛点。 2)去中心化治理转型:2024年成立WalletConnect基金会,推动协议从“中心化中继”向“无许可节点网络”升级,WCT代币成为治理与激励的核心工具。 3)捕获Web3用户增长红利:作为DApp流量入口,WalletConnect协议内嵌于MetaMask、Trust Wallet等头部钱包,间接触达数亿用户,具备“协议即服务”(Protocol-as-a-Service)的潜在估值逻辑。 作为一个开源协议,自2018年诞生以来,WalletConnect已促成超 2.75 亿次连接,服务3000万用户,覆盖600多个钱包和4万+dApps,日均处理2000万次连接请求,远超同类项目,成为去中心化生态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正因如此也受到了资本青睐,A轮1100万美元(USV、1kx领投),B轮1300万美元(Shopify、Kraken参投),总融资额达2400万美元。 2⃣技术护城河:为什么WalletConnect难以被替代? 真实需求铸就价值护城河,WalletConnect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四大维度—— 1、端到端加密与抗审查架构 2024年推出WalletConnect Network,由第三方节点运营商分布式部署,摆脱单一故障点。所有通信均通过对称加密通道传输,私钥仅存于用户本地设备,彻底杜绝中间人攻击风险。目前历史攻击事故率为0。 2、跨链互操作性引擎 WCT支持多链生态,实现“一次连接,全链通用”的体验,支持EVM、Cosmos、UTXO等不同账户模型,无缝衔接比特币Ordinals、Solana NFT等新兴资产,大幅降低用户在多链环境下的操作门槛。 3、模块化架构 WCT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连接、签名和数据传输功能解耦,开发者仅需集成一次SDK,即可支持所有兼容WalletConnect的钱包,适配成本能降低至竞品的1/20 。 4、用户体验极致优化 相比传统钱包安装、导入平均需要15秒配置,WalletConnect将DApp使用门槛降至“小白级”,1秒扫码连接,支持断线自动重连、多设备同步,避免重复授权困扰。 3⃣WCT代币经济模型——链上交互的「空气与水」 $WCT 是WalletConnect 网络的原生代币,其主要用途包括: ①网络GAS:WCT用于支付中继服务费等,部分费用将用于代币销毁以控制通胀。 ②质押收益:用户质押WCT可获得网络手续费分成与通胀奖励,当前1.06亿WCT已质押,年化收益8%-15%。 ③治理代币:WCT持有者可提案并投票决定协议升级、费用模型、节点激励规则等。 ④节点激励:运营商需质押WCT以参与中继服务,奖励基于在线时长与数据处理量。 代币名称:WalletConnect (WCT) 代币总量:1,000,000,000 WCT 初始流通量:186,200,000 WCT(代币最大供应量的18.62%) 币安 Launchpool 分配:40,000,000 WCT(代币总量的4%) 4⃣上线价格预测 WalletConnect作为Web3核心中间件,在上市前的四轮融资中展现出惊人热度,成为当时罕见的「机构抢筹标的」—— CoinList社区轮:18000人参与,1550万美元存入(目标400万,超募4倍) Bitget LaunchX:3.26亿美元申购额涌入,67000人争夺400万配额 Echo私募轮:50万美元额度11秒售罄 当时打新是按FDV 2亿打的,认购价0.2 USDT,当前多个交易所盘前价格都在0.4u,按这个数据FDV 4亿,流通市值7500w左右,符合近期币安新币区间。 不过鉴于官方的“已为全球超过 4500 万用户实现了超 2.75 亿次连接”这个数据,社区普遍调高了共识价格,区间0.5-1u,博弈空投抛压与多个一线大所流动性注入。 综上,WCT合理的开盘价格应该就在0.4-0.8u了。 WalletConnect是少数兼具“高频刚需”与“垄断性生态位”的Web3协议,后续得看中期发展,如果去中心化节点网络如期落地且质押APY超预期,也许价格能站稳1-2u。 现货交易时间:2025年4月15日19:00
Show more
0
15
23
6
#Bitget# 合约挑战赛第三期🎉 5️⃣天,初始资金500U ,你能翻几倍? 最终冠军奖励🏆500 USDT,将会花落谁家? 比赛时间⏰3月24日-3月28日 🙋本期参赛选手:王短鸟 @wanghebbf,实力技术瓜@Axb168279,天晴ETH @TQLB11,Bit锐神 @ruishen888,比特币鼠王@RatKingBTC ,无产阶级和尚@xiaoheshang2025 ✅关注 #Bitget# 为你支持的大V打Call!
Show more
0
13
25
2
#Bitget合约挑战赛# 按照之前的策略,趁着早晨这波下跌抄底了几个山寨币,期待这些币在未来有不错的反弹。 https://t.co/pIf0v9Jh61
我正在参加bitget举办的合约挑战赛,500u初始本金操作,一周后看收益情况。 我会在这几天找机会做多swarm、ai16z、tst、solv、bio等次新币。 这些币自上线后一直在跌,已接近底部,最近也在宽幅震荡,现在车上的散户已经不多了,后续行情回暖起飞可能性更大。 我的杠杆会控制在10倍以内。 最近行情确实不好,也许我躺平不操作,等其他选手爆仓,也有可能最后能赢得1000u奖励,但是那样有点太不爷们,我还是选择主动出击吧。
Show more
0
6
9
1
#Bitget# 合约挑战赛🎉 7天 500U ,你能翻几倍? 最终冠军奖励🏆1000 USDT,将会花落谁家? 比赛时间⏰3月5日-3月12日 ✅关注 #Bitget# ,为你支持的大V打Call! https://t.co/xw4UAgQoyG
Show more
0
19
41
9
Bitget 高管们营销自己一个月工资几万刀,年终奖最高 50 个月,香港豪宅月租 5 万港币,足够吸引币圈屌丝的幻想了。开豪车、住豪宅、却活在韭菜血汗里。 可是——法国 AMF、德国 BaFin、新加坡 MAS、奥地利 FMA、马来西亚 SC 全部把 Bitget/BG Limited 标红。 法国 AMF 和德国 BaFin 都把 Bitget/BG Limited 拉进非法经营黑名单;奥地利 FMA 同样警示投资人远离;新加坡 MAS 已把 Bitget Pte Ltd 从豁免列表剔除;马来西亚证券委也列入 Investor Alert。 亲爱的 Bitget 用户:你爆仓、资金被冻的眼泪,就是他们豪车排气管的烟。下一个受骗的,也许就是看到这条推文却没分享的朋友。 转!让所有搜索“Bitget” 的人第一眼就看到“高风险 ⚠️”。 Reference: 外网报道Bitget合约操纵案 https://t.co/fmO6kjW2DI 法国AMF把Bitget加入非法经营黑名单 https://t.co/NmT0OcqLyR 马来西亚证券委员警告 https://t.co/UOtRob94Ur 新加坡金管局对BG不再享有豁免警告 https://t.co/i7sjV3Yp7E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 BaFin 对 Bitget/BG Limited 的正式消费者警示 https://t.co/HsY4yP0gzO
Show more
0
6
56
6
BTC横盘,ETH突然发力强势突破,一举冲上年内新高。你还在看盘发愁,不如趁着这波热度上车 #Bitget# 合约活动,不仅能趁势操作,还能实实在在白嫖几千U奖励! 这次 Bitget 一口气推出两个超值活动,可以叠加参加,一次交易,双重奖励,简直太香了: 🔹 活动一:VIP 升级空投计划(7.22 - 8.4) 只要在30天内完成指定合约交易量,自动升级 VIP,人人保底领420 ERA,最高可拿16,700 ERA(价值4,800 USDT)。 而且升级不是一点点,是直接连升3级,空投直接打进账户,真实到账、无套路! 👉 活动入口:https://t.co/Z6irD9r6ld 🔹 活动二:ETH 抽奖计划(7.21 - 7.28) ETH近期行情火爆,#Bitget# 直接加码:合约交易即有机会抽3枚ETH大奖(100%中奖),最低也有88U入账。 交易1,000万合约额度,就能获得11次抽奖机会! 有朋友实测,虽然没中ETH,但一口气抽了1,400多USDT,加上VIP活动又白嫖了2,400U,总共赚了3,800U! 👉 活动入口:https://t.co/1AIWiHPBjK 📌 重点提醒: 记得先报名两个活动再开始交易,否则不计奖励! 活动都是限时的,错过就没了,现在上车正当时。
Show more
0
1
1
0
Bitget VOXEL合约事件:伟大的企业需要更多底蕴与格局 #Bitget# #voxelusdt# 不站队! 认知分享,不喜勿喷! https://t.co/tGaenlcEfe
0
1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