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中美贸易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中美贸易
中美贸易战将暂停90天 黄金将暴跌,股市和加密货币将暴涨!
0
2
5
0
中美贸易会谈成功也是一个事件节点~ https://t.co/9m0KepsTyU
0
9
19
0
中美贸易谈判进程可能是三步走:首先是破冰; 其次是围绕美国如何在单边关税上做出让步、如何建立对话机制进行博弈和沟通,并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 最后是围绕双方关切的核心问题开展持续博弈和谈判。
Show more
0
14
52
4
中美贸易战中,老是关心“谁跪了”,这种视角我觉得非常奇葩。
0
17
46
0
中美贸易战的三种可能结果 一、双输的纳什均衡 当两国采取"纳什关税对策"时(即根据对方关税水平制定己方最优关税) 会形成互相征收高关税的贸易战。这种博弈将导致: 1. 贸易利益被关税政策消耗殆尽 2. 实际收入差距扩大 3. 国际贸易效率低于国内贸易。典型案例即"囚徒困境",双方因互不信任导致共同利益受损。 二、通过谈判实现双赢 当贸易战威胁到根本利益时,双方将被迫转向贸易谈判。谈判可能达成:1. 关税互减协议;2. 深化国际分工协作;3. 建立规则导向的贸易体系。这种均衡下,贸易蛋糕得以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享增长红利。典型案例是WTO框架下的多边谈判机制。 三、最坏倒退结果 若对抗升级且缺乏有效谈判,可能出现:1. 国际贸易规模持续萎缩;2. 产业分工链条断裂;3. 经济体系退向自给自足状态。杨小凯特别警告,发展中国家若坚持"损人利己"策略(如隐性补贴、产业保护),可能引发全球贸易体系崩溃,重现前现代经济形态。 核心逻辑链条: 分工差异(发达国家完全分工vs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 关税博弈动机(争夺贸易利益分配权)→ 纳什均衡下的贸易战→ 倒逼谈判或走向崩溃。 自由贸易无法自然实现,必须通过危机倒逼的机制设计(贸易战压力下的谈判)才能达成,这颠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乐观假设。
Show more
0
34
156
20
特朗普: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各位大神预测一下中美谈判的结果吧 https://t.co/WGTYM49YB5
0
0
0
0
牌局: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双方心态以及底气……
0
3
15
2
很多兄弟没搞懂,中美贸易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向美国出口通缩,美国向中国出口通胀 过去三十年 中国产出越来越多的工业品,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消费力,一直在积累通缩风险 美国印刷出来越多的钞票,但是却没有足够对应的商品,一直在积累通胀风险 但这对卧龙凤雏通过双边贸易,相互出口通胀和通缩 双双在过去二三十年保持在轻微通胀的良性环境。 然后,贸易战来了。 中国失去了美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自身的产能消化不了 美国失去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工业产能,自身的货币消化不了 于是大家看到了,太平洋两岸,高血糖和低血压隔空对骂。 一边拼命加息控制自己通胀。 一边拼命减息避免陷入通缩。
Show more
你真的懂什么是通货膨胀吗? 毫不夸张,我一位兄弟,在每个交易周期靠通货膨胀指标年盈利超过千万! 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数据是美联储加息/降息重要指标,而已影响我们投资的股市/币圈流动性。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定义就是:市场上的钱变多了,东西变贵了,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也就是,我们的钱“缩水”了,购买力下降。 那为什么钱会变多?或者说,为什么钱越来越不值钱?这就要从货币贬值原因说起。 01、通货膨胀的原因 ■ 第一种原因:钱印多了,货币供应量超标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小岛上,岛上只有10个金苹果,大家手里一共只有100块钱,每个苹果10块。突然,岛上的“央行”决定再印100块,那么大家手里有了200块钱,但苹果还是10个,结果呢?苹果价格翻倍,每个20块!钱多了,物价自然涨,这就是典型的货币供应量过剩造成的通胀。 现实世界里,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疯狂印钱“救市”,这导致市场上的美元泛滥,最终推高了全球通货膨胀率计算的数值。最几年,为了应对疫情影响,各国政府又大规模投放货币,结果就是全球迎来了新一轮全球通胀趋势。 ■ 第二种原因:东西少了,供需失衡 如果市场上的钱没变多,但商品变少了呢?答案一样——物价上涨影响依然存在! 比如,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国的天然气供应减少,欧洲的取暖成本暴涨,导致能源价格波动,油价、天然气、电费全都涨疯了。再加上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压力巨大,很多货物运不出来,物价自然水涨船高。 ■ 第三种原因:成本高了,工资、材料、物流全涨 如果你的公司要给你涨工资,你会不会开心?先别急着高兴,如果企业给所有员工涨工资,那企业的运行成本就高了,将不得不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于是,涨工资也变成了物价上涨的导火索之一,这就是工资水平调整和通胀的关系。 同样,如果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变贵了,比如芯片、石油、粮食等,它们的价格上涨也会传导到消费品上,让大家都得多掏钱。 02、案例解析:美联储加息 聊到通胀,就不得不提美联储。2021年,美国通胀率飙升至40年来的新高,CPI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一度突破9%。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不得不启动美联储加息政策。 加息怎么抑制通胀?有两个核心逻辑: ■ 加息后,贷款变贵,借钱成本上升,企业和个人就不愿意借钱投资或消费; ■ 市场上的钱少了,需求下降,物价自然稳定下来。 但问题是,加息政策影响不只是降通胀,它还可能带来经济衰退风险。2023年,美国硅谷银行(SVB)破产,就是因为美联储加息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银行持有的债券贬值,最终爆雷。这说明,一旦加息过猛,金融体系也撑不住。 这场通胀与加息的博弈,影响的不只是美国,全世界的经济都受到了波及。 03、通货膨胀的分类 根据通货膨胀的剧烈程度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三种: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 1. 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 这是一种使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当搞一点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则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润滑油政策”。 2. 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 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亦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所以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所以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3. 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 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 这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这种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很少见的,通常发生于战争或社会大动乱之后。 目前公认的恶性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只出现过3次。 第一次发生在1923年的德国,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德国的物价在一个月内上涨了2500%,一个马克的价值下降到仅及战前价值的一万亿分之一。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 工人们的工资一天要分两次支付,到了傍晚,一只面包的价格等于早上一幢房屋的价值。 第二次发生在1946年的匈牙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匈牙利的一个便哥价值只相当于战前的8的28次方×10的27次方分之一。 第三次发生在中国,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伪法币的发行量增加了1445亿倍,同期物价指数上涨了36807亿倍。 比如1948年2月,当时中国市场上每担大米的市价是法币300万元,仅仅4个月之后,也就是6月,每担大米的市价变成了法币1000万元,换句话说,6月份的米价是2月份的3倍多,而且情况还在加速恶化,可以想象,当时这场恶性通胀有多么严重。 ▲ 发工资、售货都得用成捆的钱 根据通货膨胀的引发原因分类的话,还可以分为四种:隐蔽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1. 隐蔽的通货膨胀 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为受抑制的(抑制型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但是,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所以这种通货膨胀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隐蔽的通货膨胀。 2.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的增长而引起的商品平均价格的普遍上涨的现象,举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假期的机票火车票要比平时更贵。 3.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因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者主动提高价格而引起的商品平均价格的普遍上涨的现象。比如当鸡肉价格上涨时,鸡肉汉堡和鸡肉三明治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当石油价格上涨时,全球都会感受到成本推进型通胀压力。 4. 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在通货膨胀期间,需求、成本以及结构这三种因素同时起作用。 综合来看,七种通货膨胀类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分类情况: 良性的: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小心的:隐蔽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危险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 致命的: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 04、通胀带来的影响 ■ 生活成本上涨,普通人越来越穷 通胀会导致生活成本上涨,房租、食品、交通、医疗全都变贵,但工资却不一定能跟上。普通工薪族的存款贬值,日子越来越难过。 ■ 投资缩水,存钱越来越亏 很多人认为把钱存在银行就安全了,但现实情况是,如果通胀率是5%,但你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2%,你的钱实际是在“缩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投资房产、股票、黄金,而不愿意把钱躺在银行里。 ■ 滞胀危机:经济停滞+通胀爆表 最可怕的是“滞胀”——经济增长停滞,但通胀却高企。1970年代,美国就经历过这样的滞胀危机,经济不增长,失业率却飙升,导致社会动荡。 关注CPI指数和PPI指数,提前做决策 CPI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PPI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胀的重要指标。 CPI涨得快,说明物价在飞涨;PPI涨得快,说明生产成本在上升,未来物价可能会继续涨。 学会关注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兄弟们提前做出经济决策。
Show more
0
18
185
39
#占星# #Astrology🌟中美贸易局势占卜📷# 5月12日协议宣布(@Reuters@ChinaDaily)! 📷4月20日-5月20日,太阳金牛座合天王星在这个期间会让我们更关注实际收益,会有意外的收入机会(如投资回报),但也可能面临突然的开支。金牛的稳定让我们在这个期间更注重追求舒适和稳定,比如改善饮食、家居环境,或购买实用物品。人际关系上可能更固执,重视安全感,但天王星可能带来关系中的小惊喜或变动。 贸易局势:金牛座能量会推动贸易协议的务实进展(关税降低、TikTok妥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能是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消费品选择增加。推动关税降至美方60%、中方50%,TikTok和云计费妥协顺利,带来务实突破;生活中带来财务机会与稳定追求,但小心意外开支,进口商品或更便宜。 📷5月11日20:00-5月13日21:00 ,月亮天蝎座对冲太阳,6月8日-10日、7月5日-7日再次出现 这段期间我们的情绪会更加敏感,容易钻牛角尖,对某些事情产生执念或嫉妒,适合深入反思或处理内心问题。可能与他人有权力斗争,或对某些资源金钱、物品过度保护。尤其在亲密关系中,需注意控制情绪,避免冲突。 贸易局势:天蝎座情绪会导致贸易中的稀土摩擦加剧,对生活的影响可能是稀土相关产品(如电子产品)价格波动,或供应链不稳定。引发博弈,5-7月稀土摩擦加剧,中国放宽出口诉求与美方限制诉求冲突;易有权力斗争,电子产品价格或波动。 📷5月10日-2026年6月9日,木星双子座1°,11月22日-12月15日关键期这段期间的能量会让我们沟通能力提升,适合学习新技能、结识新朋友,或参与社交活动。可能有新工作机会或项目,特别是涉及沟通、写作或技术领域,年底可能有突破性进展。双子座会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量大,需注意分清主次,避免焦虑。 贸易局势:双子座助力推动市场准入突破,或促成沟通突破,年底推动市场准入进展,解决美方“放宽市场准入”和中方“放宽资本准入”分歧,或建立新争端机制;生活中沟通机会多,年底或有新工作机会,消费选择增加。 后续预测:5-7月摩擦加剧,8-10月对抗升温,年底或迎转机!你觉得准吗? @AstrologyZone
Show more
0
0
1
1
🎙️ Cryptowacth - - 中美贸易战谈判,行情解析- - - 202500505 #ETH# #BTC# https://t.co/Jz8cS2JNkA 来自 @YouTube
0
3
2
1
中国受中美贸易战和国内通缩影响,还蛮严重的,PMI只录的49,又到荣枯线以下了,前值50.5,预期49.8。 今晚看美国表演了,宏观数据PCE,GDP,PMI都会公布出来,造假不造假,一眼就能看出来!🥲贸易战,毫无影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https://t.co/tot5X5qgzS
Show more
0
7
18
1
🔶川普挑起中美贸易战,目的是要让制造业回归? 显然你想多了。Ai+机器人才是美国制造业的未来。 中美对抗表演,是为了转移焦点掩盖不公维护权利建立2030科技极权新秩序。 时间紧迫,以此宏伟目标,对抗表演很快会大幅升级。 谁有节目单? https://t.co/f9T4prAfPU
Show more
0
52
311
84
中美谈判目前的状态,是属于4月2日特朗普给中国增加大量关税之后的首次“破冰” 不管双方期间是否确定通话沟通甚至私下派官员会谈,但是明面上这是第一次正式场合公开见面谈及关税问题 所以,作为全球以及特朗普本次关税最大的矛盾方,中美贸易谈判的难度可想而知 特朗普不是没做准备, 先是借机取消了拜登时期的美国芯片对外出口法案,让芯片出口门槛贬低, 而中国恰好就是美国芯片最大的需求方,这就是为了关税谈判做准备, 潜意识告诉中国,谈的好,芯片出口关税大大降低,谈的不好可能比拜登时期增加的关税更狠 当然,这只是特朗普方面“独角戏”中方是否接受“威胁”很难说,尤其是近期中方在国际关系以及地缘方面表现出足够的强势 另一方面,今天特朗普对外表示,先将之前对中国增加的关税额度降低至80%, 其实也是想表达诚意, 不过叫我说吧,这个降低至80%的诚意显然不够 参照之前中国的强硬态度,显然是不会能接受这种“诚意” 中方角度 在爆料中美双方瑞士会晤之后,中国直接选择“降息、降准” 其态度就是做好了对关税问题进行防范措施,摆明了,关税问题上,中方不会轻易让步, 那么,想要快速促成中美关税和谈,只能是美方也就是特朗普单方面妥协, 显然这个概率更低 所以,我认为本次中美瑞士会晤,只是一个破冰阶段,双方表达潜在态度 其次,各回各家,商讨如何应对,然后二次谈判, 我认为光达成一个双方妥善的协议就需要多次谈判,所以短期很难见到乐观的结果 尤其是特朗普以及美国,习惯了趾高气昂,所以在此态度下,我认为本次中美瑞士会谈,很难出现实质性的结果。 所以,我会做好一个坏的预期——什么结果都没有!
Show more
0
2
8
0
美国宣布在日内瓦达成中美贸易协议。 虽然没有协议的详细内容,但白宫公布的美国与中国之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已经不会是假的,看看早盘美股期货的反应吧。 https://t.co/LAVsz5nE4q
Show more
0
16
46
4
《日内瓦谈判后中美关税变化对比》关税战是否会对加密货币市场产生影响,你怎么看? #中美贸易# #关税战# #蓝鸟会# https://t.co/9brS89EFrF
以下16大资产未来不在值钱,守护好你的钱包! #蓝鸟会# https://t.co/6BJSAkUL7q
0
0
2
0
关于下周的中美第三轮斯德哥尔摩会谈,华尔街日报今天说到特朗普寻求与中国达成经济协议。可以展望下中美第三轮会谈要谈哪些内容?1、从川普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希望中国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之前贝森特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到与中国达成协议的一个关键要素涉及中方购买更多美国产品,“我们希望他们开放市场,他们拥有14亿人口和非常高的储蓄率,有潜力成为一个庞大的消费型经济体。” 当然也有可能要求一些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设厂,一如美国跟日本达成协议的部分内容一样。 再者就是进一步放开关键资源商品如稀土的管制。 2、而葱中国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力求削减关税,寻求关键商品如芯片等也是胡洁进一步放开管制。当然如19年中美贸易协议中国为了实现目的,可能承诺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能源、还有其他商品如波音飞机等。 这里面美国给其他国家设置的转口关税应该是中国很关心的议题,毕竟实质上影响了中国的利益。 3、 当然全球市场更关注的是第三次会谈会不会为中美元首会晤铺路,月中王毅鲁比奥马来西亚会晤时,鲁比奥首次提到川普有意访问中国,双方正在寻找合适时间,认为中美领导人会晤可能性很高。当然这个前提条件是双方谈的差不多了,才能有元首会晤的可能性https://t.co/obfYkYTIdE 4、当然风险在于因为美日协议达成,美国跟欧盟、韩国协议接近达成的阶段,中美紧迫性没那么低,川不排除川普又开始得意然后胃口大开,本来中国态度也很强硬,到时会谈进展不大。 整体来说,机会大于风险,双方都有体面达成符合自己利益协议的意愿:大美丽法案之后财政大扩张,川普需要稳定经贸关系来给美债买家构建信心,一定关税比例而又不影响通胀才能让美联储迈向持续降息(降低付息成本);中国也站在经济的关键点上、需要更大力度的刺激经济和消费,那么外贸也就不能垮掉还需要支棱起来,
Show more
关于中美沟通博弈的进展,今天英伟达老黄宣布美国批准了H20芯片管制,看昨天中国海关总署的表态,应该还是之前中美伦敦会晤敲定的细则,到现在才正式落地。其实相比6月伦敦会谈的细则落地,上周中美在马来西亚的会晤更值得关注:会晤后王毅和鲁比奥分别表示,会谈积极具有健身性。更重要的是鲁比奥首次提到川普有意访问中国,双方正在寻找合适时间,认为中美领导人会晤可能性很高。 先看中美8月份会谈的结果如何了,如果川普访华或者中美领导人见面,意味着至少在贸易谈判上有一个确定性的阶段成果,甚至其他层面的博弈也有部分成果。虽然双方底层矛盾不可调和、但是不妨碍双方阶段性的缓和握手。
Show more
0
1
1
1
瞧瞧瞧瞧,这就是老美! 我们造不出的时候不卖,我们造的出了又卖过来抢市场,算计的真好! #芯片# #中美贸易# https://t.co/1jIIlFOxb2
0
3
17
5
不必等待炬火,到边疆去 因为我们长期预期中美之间会冷战,会脱钩,所以中国供应链的产品只占我们5%的比例。 但是当中美脱钩真的带来之际,也认真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中美关系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很难好起来。 如果继续维持对美贸易 1. 继续留在本土,让客户自己消化关税的影响。这就需要有很强的技术壁垒,专利壁垒。比如大疆的产品,爱买买,不买滚。这就是楷模。那么就往这些方向去卷,把专利,把技术做到极致。偏执狂才能生存。 2. 去美国。 这个很产品非常相关,反而很多低技术,低门槛的产品,很容易转移到美国。 比如一台注塑机,就可以做很多东西。 沙发厂在美国已经有落脚成功的例子。 什么五金加工什么的,也可以落地。 甚至大包拆小包的很多业务都可以落地。 从劳动力成本角度,可能可以落地红州。 但是从靠近市场,以及政策友好性,等等最好还是落地蓝州。 我曾经考虑在TN建新的库房,但是最后没有去。那边地便宜,人力也便宜,供应链近,但是我朋友忠告我,那边是深红州,很难接受一个asian的boss。 所以,即便在美国建立工厂,去蓝州的内部区域都要比红州要强很多。 其次,到边疆区,去当开拓者 虽然美国市场是全球贸易的核心,最肥的一块,是一线城市。有很多朋友只做美国市场,甚至加墨都没有认真去做。 但是现在的环境变了,必须要去各个小市场去做。去深耕。 个人是不建议转口贸易,洗产地。 因为后续的对美贸易体系更多是类似配额的体制。转口贸易会引起中转国的反感和抵制。 但可以针对目标国家本土市场,通过并购等方式与当地企业共生,立足本地市场。 然后再考虑出口出去。 中国最大的优势不是部分人所污蔑的低人权优势,而是超级完备的产业链,全球罕见的工作态度,work ethics,以及几千万高素质的工程师。中国出口的产品也已经是机电产品为主了。 疫情前期,有浙江的朋友,带着一些简单的注塑设备,去了非洲。真made in Africa。然后赶上疫情,供应链混乱,他们迅速成长为当地大型的塑料制品厂。 这些技术,这些产品,在大陆根本不够看的,但是在很多地方这就是高科技。 其实美国也没啥模具师傅。 所以,世界很大,年轻人,就该去到边疆去。中东、非洲、南美,东欧等国家去看看。 我有朋友早几年前就去了中美洲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国设了厂,专门去做南美市场。 新兴国家跟美国比就是荒原,是边疆,没必要区分线上线下。凭借国内领先版本的商业嗅觉和商业思维,以及强悍的执行力,到哪都是有竞争力的。 当然中国人最大的几个弊病是,内卷,以及不守规矩。在都市里,不守规矩,大不了被赶走。但是在边疆,如果不守规矩会被吃掉。毕竟边疆都是妖魔鬼怪。 中国人之间,没必要相互内卷,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发展下去。在海外的华人,就该成立独立的商会,就该抱团。 还有,不要拘泥于中国供应链,大家一起共赢 作为华人,很多人惯性所有的都是华人供应链。这个思维定势是不对的。 在欧洲,在日韩,有大量的非常优秀的企业,它们非常擅长于传统的销售渠道,但是他们的线上贸易,以及国际贸易的水平是非常低的。那么国内的团队,完全可以去当雇佣军,和国外的供应链一起打市场。 别的不说,如何投站外广告,如何优化广告,就是一种竞争力。 这是一种服贸的思路。 有公司在这个领域里做的非常非常大。 所以, 朋友们,加油吧! good luck!
Show more
0
52
726
121
今天比特币大涨的原因 1、中美贸易有望达成和解,以及英美达成贸易协定 2、美国多个州近期有望通过比特币战略储备法案 3、中国宣布降息 4、上市公司 Thumzup 申请融资 5 亿美元来购买更多 #比特币#
Show more
0
26
70
8
和柴郡一起坚持每日定投比特币 这波上涨表面上是因为中美贸易关系缓和了,但实际上是必然的。 5 月 12 日:如果你原本打算每天定投 1000U,那么今天按照 120 EMA 偏离率,应定投 860U。 一起打卡坚持!💎
Show more
0
1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