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bafrank
@qinbafrank
Investor in Crypto、TMT、AI ,跟踪最前沿科技趋势、野生宏观政经观察、研究全球资本流动性、周期趋势投资。记录个人学习和思考,经常出错常态掉坑爬坑。Runner🏃
1.3K Following    91.3K Followers
企业在用更少的人生产更多的订单,时隔一个月又要先担心衰退再逐步恢复信心的逻辑重演一遍,非农大幅不及预期先衰退担忧,过几天缓过神来觉得经济其实没问题。现在看一个月前的逻辑依然适用,除了一个月前说的逻辑外本周又多了两个逻辑:1、本周公布的制造业和服务业PMI都挺好,更显著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订单指数都大幅度超预期https://t.co/BwXwzCqTYJ,下图上面是服务业下面是制造业,产业订单大超预期怎么看都不是衰退迹象。但是企业用人在减少,这怎么解释?只能说之前一直聊的https://t.co/GYtu4F19Ll科技变革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正在成为现实,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正在用更少的人完成更多的生产量。 这有可能是AI时代经济的常态,劳动力生产提高,企业用人会越来越精简。 2、本周ADP小非农也不及预期但有5.4万新增就业,过去一年多如果ADP小非农高于大非农,之后数据被上修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Show more
0
6
24
2
关于ondo的股票代币化业务,查了下相关信息有几点需要了解: 1、很早之前说的,搞股票代币化业务要么跟券商深度合作,要么去收购一家券商拿到牌照。看起来财大气粗的Ondo选择了直接收购券商牌照 2、Ondo之前收购了OasisPro这家美国合规经纪平台,获得了包括经纪商、另类交易系统(ATS)及转账代理等美国证券牌照,所以其股票代币化业务主要依托Oasis Pro进行。此外Ondo 还与 Clear Street 合作,作为其证券经纪商和合格托管人,负责管理场外资产和交易订单。 这些确保了 Ondo 是在合规框架内进行美股代币化,并为链上资产提供托管和清算支持。也能将代币化资产与传统交易所的深度流动性池连接 3、股票托管则是与 Anchorage Digital 等受监管的托管机构合作,确保真实美股的安全托管,并发行等额的链上代币化资产。 4、Ondo 还与 Pantera Capital 等机构合作,计划推出 2.5 亿美元的 RWA 基金,支持新兴项目的股权和代币收购,进一步扩大流动性池。看起来ondo也要进入到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币化业务。
Show more
0
7
46
10
特斯拉官方发布了其宏图计划的第四篇章(Master Plan Part IV),全面改写公司的宏大叙事。它将公司的发展重心前所未有地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旨在通过大规模地将AI融入物理世界,实现一个“可持续富足”的社会。 该计划建立在特斯拉过去近二十年在电动汽车、能源产品和人形机器人方面的积累之上,并提出了“增长是无限的”、“创新消除限制”等五大指导原则宣告公司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时期,致力于通过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加速全球繁荣。 对于这番宏大目标,特斯拉CEO马斯克给出了一个更具体的数值:80%。他说道:“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机器人Optimus。”这相当于说老马的认知里,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占据足够大的份额。 之前有聊过,特斯拉又处于一个大区间震荡,未来要看自动驾驶落地开始普及能看到未来无人驾驶出行网络的雏形了,机器人也开始量产,估计就是特斯拉能走出震荡区间,再一次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时期。 其实近期已经有苗头,在中国推出的model YL产品力很强,如果之后能向全球发售应该很受欢迎。这个意义在于回应了市场对于特斯拉产品力的质疑,还是能造出更好的车的,毕竟车还是当下的基本盘。
Show more
0
12
55
7
再聊聊Sol,8月初认为大饼以太之外sol还是值得关注的,在当时被忽略的状态下也在持续发力,有业务层面的进展(之前Sol官方提出的互联网啊资本市场的概率还是很不错的),当然更多还是资本层面的运作,这些都体现在近期的走强,引用的之前推文也都聊过。当然更多的是资本上的运作带动了情绪面提振,加上pantera的要筹集运作的实体Sol的微策略已经有8支之多,这些带动sol现在合约持仓量创历史新高,多空比创纪录新低。 从好的层面上看说明有资金在进入,当然也要注意sol的微策略的瑕疵。有机构直接用手里sol参与微策略,或者微策略们从sol的早期机构手里买等于说相当一部分资金并没有直接流入到二级上。stss就是从基金会手里买了5000万美金的sol(STSS现在持有200万个SOL),阴谋的味道很重了。所以对Sol微策略宣布的资金体量到实际能进入到二级真金白银的买需要打个折扣的。 其实我更觉得sol最早几个微策略公司DFDv、UPxI、HODL这几家是不错,它们真的在慢慢买慢慢囤,也没有官方有啥直接关联。 总的来说,Sol的这些微策略套路模式对币价短中期应该利好,但对这些微策略的股票应该是很不友好了,可以只看币不用看股。短期内对币价应该没问题应该还有空间,中长期对这些运作模式和套路需要警惕。
Show more
0
7
62
7
再聊聊周五鲍威尔讲话,周三的时候聊到市场首先要看到鲍威尔的如何表态https://t.co/3OuWr3MUwV才能反转,核心就是ppi引发的通胀担忧以及就业的疲软让市场比较纠结,需要看到美联储的明确表态,不然很难反转,也能看到周五晚上鲍威尔的讲话确实把市场带动起来了。鲍威尔的讲话,市场表现出来是一个鸽派回应,看到也有人说其实略鹰。 其实也不用二极管思维一定要去看鸽或鹰,他核心思想就是看到了就业市场疲软担心就业市场突然拉垮,这给后面调整利率(降息)奠定了基调;然后也看到了通胀的抬头走势,他基准假设这是一次性的,鲍威尔有句话说的很好“一次性的但不是一次就反应”,实质上还是要看后续走势。但是把就业疲软放到开场就说也能说明他首先在意的是什么。从市场表现来看,市场还是buy in了他的降息基调,债市走势也能说明这一点。 但也如之前聊到的,光看鲍威尔表态也不能完全笃定9月一定会降,还需要看这期间的几次数据,对于市场来说哦l最佳剧本是;7月pce符合预期,8月非农继续疲软不能超预期,8月cpi继续温和才行。8月初市场预期9月降息的概率到了95%,周五鲍威尔讲话后这个概率从本周最低65%上升到75%、你说市场完全计价了降息貌似又没有,那就是还要看下周的pce和9月初的非农数据。劳工部统计局的新局长会给市场一份什么样的数据值得期待。 只要上面的提到的最佳剧本能实现,那应该要偏乐观。然后下周英伟达的财报要能奠定年内最后几个月的AI主线的强度。 当然要说9月的潜在风险则是流动性风险,毕竟财政部要把tga账户汇补到8500亿美金的规模,还有3000亿美金的缺口,近期隔夜逆回购接近消耗殆尽,开始消耗银行准备金,当然这次冲击小的核心相比上一次超额发债回补TGA长债占比大,这一次大比例发短债,流动性的冲击比23年9-10月那时应该小很多了。
Show more
0
8
48
6
晚上鲍威尔的讲话,上午还跟朋友聊预期鲍威尔晚上讲话态度中性对市场冲击已经不大了。这几天市场都担心他放鹰,只要不很鹰就已经很好了。事实上鲍威尔还是站在了鸽派:讲话开篇重点提到就业的下行风险; 而对于通胀则是认为一次性的当然不是一次性影响,对于通胀的走势判断相比温和; 对于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恢复了灵活通胀目标,强调就业和通胀的平衡、意味着就业的权重也提上来了。 今晚的讲话奠定了9月降息的基调,如之前聊到下周的pce可能也是个预期差(因为之前ppi强都预期pce也很强、很有可能pce也还行大概率符合预期)。
Show more
0
12
106
10
聊聊人民币稳定币,昨晚路透社报道中国考虑推出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大家很振奋。我的理解:1、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大概率是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岸人民币因为还有外汇管制的问题推稳定币意义并不大。但是离岸人民币本身就是自由流动的,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离岸人民币应用挺广泛的,稳定币已经成为明确的趋势下,大陆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是大势所趋。 2、如果推离岸人民币,未来重点应还是在香港。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其离岸人民币规模接近1万亿。香港以前内地链接全球的关键节点,未来节点地位会进一步上升。 上海应该也会试点,现在上海已经有部分离岸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年底海南封关之后、也会是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重要试验场 3、离岸人民币首选的应用场景大概率还是贸易场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部分跨境电商领域,离岸人民币支付结算等领域,to B应用场景更好拓展,政策指导性更强。to C可能慢慢来,部分合规交易所可能会接受。很早之前有聊到,对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to B比to C更好拓展,更有场景。 4、当然重点是要看未来政策落地的尺度,例如KYC的严苛决定了推进的快慢。如果真的推出,估计很多国内银行海外分行、金融科技企业都会涉足,说不定像昆仑银行、绿联银行这种也会申请。 5、看到很多人一直在说内地放开加密,认为美国推动稳定币阳谋,中国再不跟进就完了。其实中国一直在跟进,香港近两年加密相关政策力度这么大,最大的推力并不是来自香港自身而是来自北京。21年国内完全禁掉加密产业,也并不是区块链技术有什么问题,而是处于中美博弈金融又是主战场,自然要堵住各种口子,懂的人都知道当时币是资本流出的重要通道。 这其实无可厚非,因为98年亚洲金融危机、08年金融危机,其实享受到了资本管制的益处,极大地减轻了对大陆市场的依赖。路径依赖的同时,自身金融实力还没那么强,当下外汇政策只能继续保持,以待后续渐进打开。 6、密切关注这方面政策,如果预期越来越强最后真的推出来,港A相关板块估计又是一波炒作热潮。
Show more
@lin_yiliu 同意,在岸人民币稳定币很难搞,毕竟还有外汇管制卡着,不能自由流通也搞不了稳定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更有可能,本身就是自由流动的,在to 贸易上大有可为
Show more
0
3
8
2
Santiment说过去24小时是自6月22日以伊冲突引发恐慌情绪以来社交媒体上最悲观的情绪时段,大家感觉是这样么?
😨 Retail traders have done a complete 180 after Bitcoin has failed to rally and dipped below $113K. The past 24 hours have marked the most bearish sentiment seen on social media since the June 22nd fears of war caused a cascade of panic sells. 🩸 Historically, this negative sentiment is a good thing for the patient traders who have been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buy or add on while there is "blood in the streets" and fear is maximized. 🧐 Markets move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the crowd's expectations. Keep a pulse on which way they are swinging their emotions next with this helpful chart, any time: https://t.co/6mkkjCkJHx
Show more
0
2
2
0
港交所将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纳斯达克拟于2026年下半年实施每周日5天24小时交易机制。未来美股港股都实现24小时交易,交易市场越长其实波动是会被放大了,但另一方面对于股票代币来说则免去非股票交易时间代币如何处理的问题。 https://t.co/KXOA0FEjWR
Show more
美股上链趋势很明显,但是从政策到实际落地中间的过程并不容易,很多合规的环节需要一一打通: 需要券商深度合作提供敞口; 真实一对一对应的股票抵押发行一枚股票代币就需要真的有一股在券商托管; 这也决定了能否真是交割、相应的权益能否对应; 还有更重要的交易时间,币是24小时交易、美股还没实现24小时,非美股交易时间代币交易怎么处理; 牌照是一方面,行业资源是更重要的一面。能不能跟美股券商形成深度合作关系或者通过股权绑定,甚至币股交易平台未来可能还要买一家券商。 币股交易平台除了拿牌照外,未来还应该主动去拿券商的投资这个很重要形成战略绑定。 或者券商出手支持孵化一个币股交易平台,也是可能,说不定现在已经有美股券商在筹备了。 其实我觉得Jane Street、Jump Trading,还有Citadel这几家也很合适做这个、都是美股前几位的做市商,很早也都开展了加密业务也是币市的大做市商,上面说的这些环节都他们都不是问题,Citadel自己还有一家证券公司。
Show more
0
0
6
0
比特币资本化的下一波,长期以来,比特币一直被视为加密世界的“数字黄金”,因其价值储藏和对抗通胀的属性而受到追捧,吸引了大量长期持有者。然而,随着链上金融的快速发展,比特币在资本效率方面尚未被充分释放的潜力正日益凸显。以太坊通过质押机制催生了流动质押代币(LST)生态——stETH 不仅让 ETH 持有者能够获得质押收益,还提升了 DeFi 流动性与资本可组合性。相比之下,尽管比特币凭借约 60% 的市场占有率和约 2.4 万亿美元的市值继续领跑市场,但其链上可操作性、收益生成和可组合性长期受限——这为 BTC DeFi 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比特币应该算是当下全球最强抵押品之一,但其收益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比特币的真实需求在哪里?除了避险,万亿美金的庞大体量,是不是也可能成为链上金融的基石。如果说稳定币的成功,是凭空创造了一个新市场,那激活比特币,就是唤醒一个已有的、更大的市场。哪怕只有 5% 的沉睡 BTC 被激活——体量相当于全部稳定币市值的四成,亦接近当前 DeFi TVL 的四分之三,对市场结构与利率曲线的冲击不言而喻。 在过去一年中,加密市场的讨论重点,已经从短期投机逐渐转向资产效率与链上收益生成。以太坊的质押经济已趋成熟,stETH 等流动质押资产解锁了新的资本运用策略:用户在获取质押收益的同时,还能将这些资产部署到 DeFi 中叠加额外收益。而与此同时,作为市值最大的加密资产,比特币却一直缺乏类似机制。大多数 BTC 持有者要么选择闲置资产,要么依赖中心化交易所获取有限回报,限制了其积极参与链上资本运作的能力。 Lombard项目应运而生 就在大家习惯了比特币的“沉睡”时, Lombard 的项目被推出来。@Lombard_Finance 是一个专注于将比特币(BTC)整合进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区块链协议,旨在通过其旗舰产品 LBTC(一种 1:1 锚定比特币的流动质押代币,Liquid Staked Bitcoin)释放比特币的潜力,转变其从单纯的价值存储工具到生产性金融工具的角色。通过流动质押(Liquid Staking)和 Restaking 机制,让比特币持有者可以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赚取收益并参与 DeFi 生态。 LBTC 是机构级的收益型比特币,100% 由 BTC 支撑,并可在 DeFi 中自由组合。其被动收益来自将底层 BTC 质押到 Babylon 的比特币质押协议,使资金分配者在保持比特币核心敞口的同时,实现资产增长。与 WBTC 相比,LBTC 增加了收益属性;与 tBTC 等去中心化封装方案相比,LBTC 在安全性与流动性方面更具优势。LBTC 的推出填补了比特币质押流动性的关键空白,使 BTC 投资者能够像 ETH 持有者一样参与链上“资本运作”。 可以这么理解:你把手里的比特币(那个睡着的金条)交给 Lombard 这个“管家”,Lombard 会给你一个 1:1 的凭证,就是 LBTC。这个 LBTC,代表着你对比特币的所有权,但它不再被封印,而是可以在以太坊、Sui、Base 等各种活跃的公链上自由流通并获得 1%的年化。你可以拿着 LBTC 去 Aave 抵押借款,可以去 Curve 组 LP 赚手续费,可以参与各种你之前只能用 ETH 和稳定币参与的 DeFi 活动。你的比特币,终于从一个只能看的“资产”,变成了一个能生钱的“资本”。 业务表现 自 2024年8月推出以来 ,一年多时间从一个产品出发、逐步构建出了一整套比特币链上金融的资本市场底座: 1)92 天突破 10 亿美金!LBTC 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收益型代币;(下图一) 2)如今TVL 超过 18 亿美元(约 18000 BTC),用户超 5.4 万。LBTC 日交易量超 2 亿美元,显示出机构和零售投资者的浓厚兴趣,Lombard 占据了 50% 的比特币流动质押代币市场。 2)引爆 Bitcoin DeFi!LBTC 接入了 Aave、Morpho、Maple、Pendle、Etherfi、、EigenLayer 等核心协议 3)机构参与共建安全!OKX、Galaxy、Wintermute、DCG 等加入 Security Consortium,为去中心化比特币护航 4)LBTC 链上活跃度 >80%!Vault 策略已部署逾 6 亿美金资产,Berachain ($350M)、TAC ($100M) 等生态成效显著。 硬核团队与背景 如此耀眼的成绩也跟背后的硬核团队分不开,Lombard创始人Jacob Phillips @JacobPPhillips 曾是Polychain Capital Ventures的前合伙人,其他核心成员来自XRP、Argent、Coinbase 和 Maple 等公司,拥有丰富的 DeFi 项目开发和运营经验。 Lombard 吸引了多家顶级加密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显示出其在比特币 DeFi 领域的强劲潜力。2024年7月,Polychain Capital 领投了 16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其他参与者与合作伙伴包括 YZi Labs(前 Binance Labs)、OKX Ventures、HTX、Bybit、Bitget、Babylon Chain、DAO5、FTI Global、Foresight Ventures、Mirana Ventures 和 0xMantleEco Fund 。 对未来 从 LBTC 出发,Lombard 的野心不止于此。按照他们的路线图,他们想构建的是一个完整的比特币资本市场平台,一个“全家桶”服务。这包括: Lombard SDK:让币安、Bybit 这样的交易所能一键集成比特币生息功能(能做到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们的投资方和合作伙伴里,本身就有这些顶级交易所的身影)。 Lombard Ledger:一个安全的跨链结算层,专门处理比特币的流动。 收益策略库 (Vaults):为不同风险偏好的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收益产品,例如基差交易型金库(basis trade vault)。 Lombard没有试图去改变比特币,而是给比特币造了一座桥,一座通往繁华 DeFi 世界的桥。这就给了市场一个清晰的叙事和一个值得期待的想象空间。 近期Lombard协议推出了原生BARD代币,并在Buidlpad上进行预启动社区销售。社区销售将通过在Buidlpad上分配BARD总供应的1.5%来筹集675万美元,这意味着完全稀释的估值为4.5亿美元。 销售于8月26日下午12:00开始,供KYC注册和订阅,8月29日上午11:59结束。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可以在9月1日至9月2日之间捐款,结算和退款安排在9月4日下午2点前。用户可以在Buidlpad上使用USD1稳定币、BNB或LBTC参与。有兴趣可以关注下
Show more
0
0
4
0
聊聊meta重组AI团队,其实之前meta从各个公司大力度高薪资挖角AI人才,这次重组就在所难免:meta原来AI部门人员也齐整,小扎因为对进度不满开始重新挖人组超级智能团队,那么新团队跟老团队一定要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不然就会出现相互打架的情况。职能不清,权责混乱其实是组织大忌 在Meta超级智能部门之前,meta已经有了三大AI团队:FAIR、AI产品组,以及专注生成式AI产品与研究的AGI基础组,其实职能已经有重叠了,我一直觉得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也是Meta AI进展落后的原因。如果通过这次重组,把AI相关人才、资源聚拢到一起,力出一孔其实是个好事,说不定能迎头赶上。
Show more
看了微软和meta的财报,不由得想起来郭士纳那句“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微软二季度营收创一年半最高季增速,EPS盈利增长加快至24%,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超预期增长39%、创两年半最高增速;微软首次披露Azure收入,全财年收入超750亿美元、增34%;二季度资本支出环比重回增长、超预期增13%至创纪录的242亿美元 Meta第二季度营收达475亿美元,每股收益7.14美元,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广告收入强劲,Reality Labs亏损低于预期。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达475亿至505亿美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并将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下限从640亿美元上调至660亿美元。业绩表现与AI投资展望都很强劲 两者的美股盈利利润增速都高于营收增速:微软是24%》18%,meta是38%〉22%,相当于增长质量更好。mets的PEG只有0.7,远低于1,这么大的市值但完全是一副成长股的架势。 前两天聊到要特别主要美股业绩基本面提振的三个中长期因素:美元走弱,大美丽法案里资本开支抵扣、AI降本增效带来的战略性盈利性裁员。
Show more
0
1
0
0
CRWV开始进入射程,头仓已上逻辑如下。期待能进入射程再近点,会射的更猛烈。
看Coreweave二季度财报,盘后跌11个点更加值得聊聊。1、整体财报情况1)CRWV二季度营业收入1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6.7%,远高于分析师预期10.8亿美元,一季度同比增长420%。 2)二季度净亏损2.9亿美元,同比收窄10%,一季度亏损同比扩大143%。二季度调整后营业利润约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一季度同比增长约550%。 3)二季度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7.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1%,二季度EBITDA利润率为62%,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分析师预期61.9%,一季度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至62%。 导致盘后大跌的原因还是在于:同比增速较一季度的420%放缓(206%),超出分析师预期的幅度低于一季度;二季度EPS亏损超预期,三季度营业利润指引低端较分析师预期低近17%。 2、业绩指引方面 1)三季度营收预计为12.6亿至13亿美元,分析师预期12.5亿美元,全年营收预计为51.5亿至53.5亿美元,此前预计49亿至51亿美元。 2)全年资本支出预计为200亿美元至230亿美元。 3)三季度调整后营业利润预计为1.60亿至1.90亿美元,分析师预期1.92亿美元,全年调整后营业利润预计为8亿至8.3亿美元,持平此前。 3、怎么看CRWV的这份财报呢? 个人觉得还是非常不错,单季度收入首次突破10亿美金,营收和营业利润增速还是很强劲,亏损在于还在处于大规模资本开支阶段,需要持续投入买卡、建数据中心,短期是投入,但是在为长期获得收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个人看CRWV最核心的数据指标反倒是剩余履约合同金额(Revenue Backlog),二季度CRWV剩余履约合同金额301亿美元,同比增长86%,同比增速超过一季度的63%(一季度是259亿美金),且环比增长16.2%。 剩余履约合同金额是指公司已经签了合同甚至部分收到现金但是还没有履行业务也不能确认为当季收入,但是这意味着未来几个季度甚至一两年的业绩营收都有保证了。 只要剩余履约合同金额持续在增长,意味着着下游的需求很强劲, 公司未来的收入是有保证的。 4、而且业务布局上也很稳健 1)公司签署了与超大规模客户(如OpenAI、Microsoft)的扩展合同,并新增大型企业和AI初创公司客户。 收购Weights & Biases为公司新增1600名客户,增强了客户多元化并扩大了管道。 新客户包括Moon Valley(使用NVIDIA GB200 NVL 72)、Morgan Stanley和Goldman Sachs的多亿美元多年合同。 2)Q2末活跃功率近470 MW,总签约功率增加600 MW至2.2 GW。公司预计年底活跃功率超过900 MW。 新投资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超$60亿美元数据中心,以及与BlueOwl合资的新泽西州肯尼沃斯大型项目 3)强调垂直整合:通过收购Weights & Biases和拟收购Core Scientific(预计2027年每年节省$5亿美元成本)增强控制力和效率。 推出新产品,如归档层对象存储和灵活容量产品(按需、预订、现货) 当然盘后的大跌还有隐含的就是Ipo解禁期的到来,CRWV 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第二个交易日,其IPO时未解禁的股票迎来解锁,之前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很多crwv早期股东度很看好,继续持有。但是毕竟解禁额度不小,而且上市后涨幅巨大估计应该还是有一小部分选择落袋为安。 但整体来说,业务逻辑还是很坚实的,未来营收增速也不慢,调整的差不多还是可以上车的。
Show more
0
1
5
1
引发市场调整主因在于PPI数据引发市场通胀担忧,那么之后要扭转就要看两个方面,不然在此之前很难反转,这也是之前说短期内震荡的原因。这两个方面是:1、央行怎么看?核心还是鲍威尔怎么看,就业和通胀平衡的角度在哪里? ppi里服务业通胀是一次性季节性因素,还是持续性的?通胀在抬头就业已疲软,哪个在之后的判断体系权重更大? 个人预期,在之前关于独立性的问题上、还有通胀的确实有抬头迹象,很难让老鲍态度鸽起来,大概率也只是中性表态看后续数据走势。当然也有朋友说,即使鲍威尔态度中性对市场也算是鹰,这里就要看这几天震荡调整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了。 2、后续的数据到底怎么样?7月ppi里服务业走高,属于商品通胀还没表现但是服务业通胀开始抬头,开始担忧后续的数据。所以下周公布的7月pce数据就显得很重要,有朋友觉得ppi已经决定了7月pce不会很好。看华尔街日报的nick前两天发的机构对于7月pce的预期,在ppi之后机构对7月pce预期并没有很离谱,这应该是一个潜在可能的预期差,值得关注。如果确实数据还行,最大的可能原因应该是这个https://t.co/fcHJkxmSM3
Show more
上周聊到市场短期还是要震荡,关键点在于本周五的全球央行年会,很多人可能还不清楚这次央行年会的主题“转型中的劳动力市场:人口、生产率和宏观经济政策”,可以说跟当下美国经济形势非常的贴切。 关于移民、本土人口和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生产率争论几乎在所有主题上都会被连带提起,无论是关税、赤字法案、失业率的失效、资本开支、终端利率还是从科技股到消费股的财报会,都避不开这个最关键的问题。 这也是当下市场的关键焦点所在: 中长期向上的动力很清晰,来自财政扩张、产业政策驱动、AI大规模加速、加密核心资产也进入大规模采购的进程;但是短期内动力开始缺失,特别是上周四ppi数据大幅度超预期当时聊到对市场并不好,然后上周五的通胀预期也都慢慢起来,之前大家认为必然因为债务压力必然走向宽松,但是因为数据和通胀潜在上行风险,这个必然宽松的预期被打击,也是当下震荡调整的底层逻辑。如之前在大换手的推文https://t.co/UNnZsdF2Ag,这会影响买方资金的流入速度和节奏。这也是之前财政扩张2.0 https://t.co/wVhEcT8IEW里提到的,中长期逻辑坚实,但是短期小级别风险冲击的风险来源。 回到央行年会上,现在看鲍威尔态度鹰或鸽都有道理: 鸽派预期在劳动力市场确实在放缓,通胀温和走高并没有大规模飙升,债务压力确实大; 鹰派预期在于关税体现到商品通胀还不高,但是服务业确实粘性又起来了,当然这里隐含还有联储独立性的抗争。 核心还是鲍威尔关于就业和通胀双重使命的平衡上,他更偏向哪一点很重要。个人觉得他最好的态度就是中性,不会明确表态9月降息,而是表态要等待8月就业与通胀数据,这对充分price in 9月降息的市场来说大体中性。 鲍威尔在7月议息会议上也说了他新利率框架:当前利率水平至少是“温和紧缩”的,如果通胀上行风险主导,这样的政策定位合理,但如果就业下行风险与通胀上行风险趋于平衡,则应当将政策利率下调,向中性靠拢。 所以鲍威尔中性表态,对市场来说算是短期担忧情绪缓解,但是还要看8月的数据如何来验证7月CPI和PPi里服务业走强一次性的还是趋势性的。
Show more
0
0
2
1
大A股指快回到十年前,房价已经回到十年前,本质上还是财富积累的路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转移和变迁 https://t.co/xvZdg9Mhg9
6月底还聊到大A,去年924之后三次上冲被压制终于是被突破了。 https://t.co/kbrrgMUUgI
0
9
92
6
恭喜DeAgentAI获得Sui生态最头部的DEX Momentum的战略投资,应该也是Momentum的第一个对外投资项目。7月份有发过当时DA参加 #SUI# 的交易大赛,成绩非常好,最近更是获得了SUI链 AI 基础建设的 Top 1,说明基础功底确实扎实。 当下还在持续建设的项目不多了,很多项目还是画大饼阶段,DeAgentAI则是真的做产品并公开测试运营,已经有AlphaX和CorrAI这两个产品是在真正地落地跑数据,用户也能用起来。 期待这次头部DEX+ AI 基础建设的结合,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Show more
🎉 Excited to share: DeAgentAI has secured strategic funding from @MMTFinance, Sui's premier DEX! Partnership focus: AI infrastructure, ecosystem synergy & large-scale AI Agent deployment across @SuiNetwork. Ready to unlock the next phase of AI innovation!
Show more
0
0
1
0
这次泽连斯基穿了西装,说了八次“谢谢” https://t.co/VKVXNwGoqc
“通往复杂谈判的道路已经打开”看了昨晚美国乌克兰欧洲领导人峰会后各位表态,直观感受就是这句话。 看起来美乌俄会谈的结果: 1、美国将与俄乌合作,在安全领域提供大量帮助(很有可能就是之前提到类似北约第五条条款); 2、川普放弃了越过停火直接达成和平协议的想法,认为可以变打边谈和平协议;有点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拿不到的意思; 3、立即着手准备美俄乌三方会晤,甚至未来美俄乌欧四方会谈也都有可能。 严格意义上这些并不算是结果,应该是达成的共识: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底线去跟俄罗斯谈判。 如何看这样的会谈结果呢?乐观在于川普开始同意对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甚至川普表示普京也会接受这一点(美乌欧会晤中川普给普京打过电话)、立即着手准备美俄乌三方会谈,这些都说明几方都是真正想谈的,而且已经在具体条款上开始讨论,算是有个良好的开端。希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当然也可以悲观说离真正的和平协议还要很长时间,不过也正常这种停火甚至和平协议需要很多轮次磋商,很难期待一次会晤就能得到我明确结果。 想起来当年朝鲜战争,打了一年多,停战协议谈了两年多。越往后走,俄乌停战甚至和平协议的可能性是越高的。核心就是双方越来越耗不起了,双方民心思停。
Show more
0
0
5
0
“通往复杂谈判的道路已经打开”看了昨晚美国乌克兰欧洲领导人峰会后各位表态,直观感受就是这句话。 看起来美乌俄会谈的结果: 1、美国将与俄乌合作,在安全领域提供大量帮助(很有可能就是之前提到类似北约第五条条款); 2、川普放弃了越过停火直接达成和平协议的想法,认为可以变打边谈和平协议;有点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拿不到的意思; 3、立即着手准备美俄乌三方会晤,甚至未来美俄乌欧四方会谈也都有可能。 严格意义上这些并不算是结果,应该是达成的共识: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底线去跟俄罗斯谈判。 如何看这样的会谈结果呢?乐观在于川普开始同意对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甚至川普表示普京也会接受这一点(美乌欧会晤中川普给普京打过电话)、立即着手准备美俄乌三方会谈,这些都说明几方都是真正想谈的,而且已经在具体条款上开始讨论,算是有个良好的开端。希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当然也可以悲观说离真正的和平协议还要很长时间,不过也正常这种停火甚至和平协议需要很多轮次磋商,很难期待一次会晤就能得到我明确结果。 想起来当年朝鲜战争,打了一年多,停战协议谈了两年多。越往后走,俄乌停战甚至和平协议的可能性是越高的。核心就是双方越来越耗不起了,双方民心思停。
Show more
0
8
45
2
@biupa 怎么感觉sol,这一波调整要比eth强一些,错觉么。一个是跌幅差不多,按说sol要跌的更多才行。今天大饼,以太大幅度跌破上周六的位置,sol也只是轻微跌破。
Show more
0
7
8
0
BitMine $BMNR 宣布持有152.3373万枚ETH,已经占以太坊总供应量的1.26%,意味着一个周末又囤积了30多万个,按最新的市值算BMNR调整后资产净值(mNAV)为1.43。 市场回调,悲观情绪和论调起来,价格不是一直只涨不跌的,历史性的前高处调整清理杠杆同时能打击fomo情绪其实可能对之后的走势更好,更健康些。 如之前大换手推文里聊到的,经济数据引发持有者担心,价格高点引发早起投资者获利了结,这两者又共同印发波段交易者止盈,都是价格短期波动的正常表现。 中长期还是要看:资产属性是不是更加坚实,大规模采纳(由ETF、各种微策略带来的金融工具、未来的养老金/主权基金)进程是不是还在持续。只要这两点逻辑没有变,还在进行。那么对我们来说要么耐心持有等待市场调整完,要么逢低分批买这些正处于被大规模采购的核心资产,都是不错的策略。
Show more
大换手时期,当下的币市(这里主要说大饼和以太)给我的感觉就是两种力量的博弈:1)由资产属性更加坚实带动ETF、上市公司采购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新增购买力(可以称作买方); 2)来自链上长期甚至超长期持有者获利抛售压力(可以称作卖方)。 市场的价格波动、上蹿下跳绝大部分都是来自这两股力量的博弈。 产业政策驱动、经济面走好、通胀预期和降息预期共同驱动了买方资金的入场; 而价格一旦走到一个高点,自然会引发很多古早投资者长期holder兑现利润的行为。 这本质是一次长期的、默默的大规模换手! 1)短期看经济强弱、通胀走势和利率预期都会影响买方资金的流入速度,预期好流速加快预期差流入停止甚至反向流出; 2)中长期看资产属性是不是更加坚实(例如大饼的数字黄金属性、对抗赤字财政扩张货币供应的价值存储属性),大规模采纳(由ETF、各种微策略带来的金融工具、未来的养老金/主权基金)进程走到哪一步了。 怎么看待这个博弈就要看你屁股坐在哪一边?从买方的视角看,那上面大采购进程可能也只是在起步阶段。
Show more
0
2
7
0
BitMine $BMNR 宣布持有152.3373万枚ETH,已经占以太坊总供应量的1.26%,意味着一个周末又囤积了20多万个,按最新的市值算BMNR调整后资产净值(mNAV)为1.43。 市场回调,悲观情绪和论调起来,价格不是一直只涨不跌的,历史性的前高处调整清理杠杆同时能打击fomo情绪其实可能对之后的走势更好,更健康些。 如之前大换手推文里聊到的,经济数据引发持有者担心,价格高点引发早起投资者获利了结,这两者又共同印发波段交易者止盈,都是价格短期波动的正常表现。 中长期还是要看:资产属性是不是更加坚实,大规模采纳(由ETF、各种微策略带来的金融工具、未来的养老金/主权基金)进程是不是还在持续。只要这两点逻辑没有变,还在进行。那么对我们来说要么耐心持有等待市场调整完,要么逢低分批买这些正处于被大规模采购的核心资产,都是不错的策略。
Show more
大换手时期,当下的币市(这里主要说大饼和以太)给我的感觉就是两种力量的博弈:1)由资产属性更加坚实带动ETF、上市公司采购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新增购买力(可以称作买方); 2)来自链上长期甚至超长期持有者获利抛售压力(可以称作卖方)。 市场的价格波动、上蹿下跳绝大部分都是来自这两股力量的博弈。 产业政策驱动、经济面走好、通胀预期和降息预期共同驱动了买方资金的入场; 而价格一旦走到一个高点,自然会引发很多古早投资者长期holder兑现利润的行为。 这本质是一次长期的、默默的大规模换手! 1)短期看经济强弱、通胀走势和利率预期都会影响买方资金的流入速度,预期好流速加快预期差流入停止甚至反向流出; 2)中长期看资产属性是不是更加坚实(例如大饼的数字黄金属性、对抗赤字财政扩张货币供应的价值存储属性),大规模采纳(由ETF、各种微策略带来的金融工具、未来的养老金/主权基金)进程走到哪一步了。 怎么看待这个博弈就要看你屁股坐在哪一边?从买方的视角看,那上面大采购进程可能也只是在起步阶段。
Show more
0
0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