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议息会议后看联储的下一步?这个可能是这次议息会议最大的看点也是分歧所在,很多人被鲍威尔这一句话“9月和10月的降息是出于风险管理考虑,但12月的降息可不确定,远远没有定下来”给吓到了,认为12月降息预期完全落空了。说说我的理解:
1、此次议息会议降息25个基点,12月1号起开始停止缩表。昨天这篇“为什么可以期待缩表走向终结?”的推文里聊到,美联储其实已经初步达成了缩表目标,而且当下已经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信号,19年的经验唯一能告诉联储理事们的就是不要等到冲击发生时再掉头,很明显鲍威尔是吸取了19年的教训在紧张信号显现时而不是冲击发生时就停止了缩表。
当然也不要忘了,如果政府停摆结束恢复正常,财政部TGA账户开始花钱,也会缓解流动性,个人预期在11月的某个时间政府会结束停摆。
从这个角度,可以期待11月某个时间(政府结束停摆)之后,会迎来两次流动性缓解的助力:财政部花钱+停止缩表。
2、当然除了停止缩表,市场更关心未来的利率路径怎么走?12月还降不降了。其实在个人的框架下,今年的降息节奏并不是联储决定的而是通胀走势决定的,10月初这里https://t.co/N6CoAQaKQF有聊过,四季度影响市场最重要的宏观因素变量就是通胀。也是9月初https://t.co/K1hg2Oax0J有聊到,如果把中金对于未来半年美国通胀测算作为基准,确实会遇到降息两次之后会再度暂停的可能性。但个人想说的是,这些并不都是确定的,最终还要看通胀走势,9月份通胀最大的意义在于进几个月来第一次通胀四个分项数据均低于预期,这个很重要。
鲍威尔昨晚的态度其实可以理解,当下玫瑰政府还在停摆阶段,很多官方数据缺席仅凭私人数据很难窥得全貌,就像是大雾天开车天然愿意把速度节奏降下来再说。等到政府恢复正常,等待关键数据供给恢复,才能去对未来做研判。从这个角度,鲍威尔昨晚的表态其实也正常、并不是特别鹰派。
3、那么鲍威尔是怎么看待就业和通胀的
1)关于就业市场,鲍威尔表示就业市场仍然在降温,但也并未发现就业市场的疲软问题加剧。其实关于就业疲软更重要的角度是导致就业疲软的原因是什么?是驱逐移民带来的供给不足导致的,还是企业主动减少了招聘需求导致的。按照鲍威尔自己的说法,两派看法都有,但他自己觉得需求侧概率更大,需求侧概率大就是他认为是经济并没有那么好嘛,这本身就是一个鸽派角度。
2)关于通胀,鲍威尔把美国通胀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商品通胀,这主要是关税推动的。
第二,住房服务通胀,正在下降而且预期会继续下降。一两年前,大家都以为它会下降,但迟迟没有发生,而现在它已经下降一阵子了,鲍威尔儿预计还会持续。
第三除住房外的服务通胀(即超级核心通过那张)在过去几个月基本横向波动。该部分中有相当比例属于“非市场服务”,其价格变化并不能很好反映经济有多紧。
鲍威尔现在依然认为关税造成的商品通胀在基准情形下应是一次性的,尽管它可能在短期内继续推升通胀。这意思短期会抬升,但过一段时间还会降息下来(基数效应)。如果剔除关税影响,目前通胀其实离我们的2%目标并不远。
所以这就是个人之前一直强调的,四季度影响宏观权重最大的是通胀走势而不是其他:
如果之后10月和11月通胀还能低于预期,鲍威尔没道理不在12月继续降息;
如果之后通胀高于预期,甚者抬头向上、那么确实很难期待联储在12月降息。
只能耐心等待通胀过峰回落之后联储才能再度继续降息。
4、短期内复苏交易的势头会比宽松交易势头更猛,所谓复苏交易就是利率确实进一步降低了,这会刺激私人和企业的信贷扩张,那么很多直接受益于利率走低的企业业绩会进一步提振,如制造业、科技领域(资本开支成本更低了)。
所谓宽松交易就是仅靠宽松预期推动的资产价格势能会被影响,得等到下一次能够影响或者提振市场情绪的事件出现:例如这两天的中美元会晤、例如周五的pce(可能会缺席)、再例如之后政府结束停摆、当然更重要的就是10月通胀走势。
本文由 meme 交易工具 https://t.co/xPiYWGDb1u 赞助 |交易快,功能多,监控链上钱包就用
@useXXYYio
Show more
中美马来西亚会谈初步共识已经达成,看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李成钢今天关于中美马来西亚会谈今天的表态,核心就是三点:1、中美经贸团队就双方关注的经贸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讨论和交流。意思是,我们把对对方的看法,意见和不满都表达出来,也把诉求都摆到了台面上
2、双方的讨论包括众多的议题:
1)比如双方各有关注的出口管制议题;
2)对等关税进一步延长暂停期问题;
3)芬太尼关税和芬太尼禁毒合作问题;
4)进一步扩大贸易问题;
5)美方301船舶收费相关措施问题等等,中美双方就此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
意思是,讨论的议题很广泛,中美在经贸层面的博弈话题全部都聊到了,而且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很激烈。
3、“经过一天多的非常紧张的讨论,中美双方就上述这些议题建设性地探讨了一些妥善处理双方关注的方案,形成了初步共识。下一步各自将会履行内部报批程序。”
意思是虽然前面聊的很激烈,但也很深入,把各自的诉求、关切都谈到了,但我们最后还是达成了一些妥善处理双方关注的方案,形成了初步共识,我们分别给双方老大回报内部再走走流程。流程走完过几天公布会谈成功过。
这样看下来,中美这次马来西亚会谈应该是谈成了一些比较好的结果的,应该是个好信号。期待后面官宣会谈成果了。
本文由 meme 交易工具 https://t.co/xPiYWGDb1u 赞助 |交易快,功能多,监控链上钱包就用
@useXXYYio
Show more
人造肉公司BeyondMeat四个交易日涨了七倍多,这是21年初的GameStop重现么 https://t.co/qmlCPYGzmF
加密支付体系的未来走向将迎来重要的政策信号。今晚美联储举行的加密支付创新大会,应该稳定币法案后之后作为货币监管机构美联储首次与产业届正式对接的活动。这个大会围绕支付创新的多个方面举行小组讨论,议题包括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代币化、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融合、新兴稳定币使用案例和商业模式,以及人工智能与支付的交汇点。
在联邦框架明确「谁能发币、如何储备与赎回」之后,监管重心将转向穿透式风险管理与与现有清算体系(如 FedNow、RTP)的互联互通,以及如何在不扩张公共部门职能的前提下,让合规稳定币与银行体系形成可监督的竞合关系。结合近期理事 Waller 多次强调「由私营部门主导、以竞争压低支付价格」的立场,会议基调大概率偏向大概率偏向鼓励新兴加密支付方案与传统支付方案竞合,对2026年前后的细则和监管理念具前瞻性指示意义。
短期内,跨境B2B与商户结算的「稳定币作结算资产」将率先推进,压缩传统通道在速度与成本上的差距;中期则取决于监管对赎回时效、储备构成(现金/美债)、银行参与边界与主账户接入等关键口径的公开化程度。
对银行与卡组织而言,风险在于高质量储备吸走部分活期存款与手续费收入,但通过「代币化存款/链上结算」与稳定币协同可对冲蚕食;对加密原生机构而言,合规成本上升但可交换「估值折价换合规溢价」。
从产业影响看,最直接的受益链条在「合规稳定币—托管与审计—合规/风控服务—银行/卡组织的代币化结算试点」。
本文由 meme 交易工具 https://t.co/xPiYWGDb1u 赞助 |交易快,功能多,监控链上钱包就用
@useXXYYio
Show more
本周应该近一段时间影响市场两条宏观主线交织的时刻:中美和美国通胀走势。1、关于中美博弈前两天有聊过https://t.co/QGf9W7OVUU,其实月底APEC峰会的重要性并不如本周马来西亚举行的中美会谈(上周五贝森特啊已经透露本周要见面,中方还没公布),因为贝森特跟何立峰见面会谈能否达成一致,决定了APEC峰会上中美元首会晤能否成行。谈好了,必然会见面;谈不好,估计至少中国会避而不见。
也如之前聊到,中国这次占据了部分主动权。从上周半周双方的表态来看,川普和贝森特释放了足够的缓和意愿,当然中国也表达了见面谈的意愿。当然最重要的是谈的结果:个人预期预期最大结果就是延期,双方把过去几周扔给对方的各种制裁措施都延期执行,先延期流出时间再慢慢聊。如果是这种情况,大概率认为市场业绩也可以接受、至少先不打了大家缓口气。当然如果某些制裁与反制措施被取消或者强度降低,那应该是会被市场认为更好的结果,情绪会更加提振。
完全谈好达成一致,或者完全谈崩可能都是些小概率事件。前者因为双方矛盾不可调和、只能缓和,双方都在用时间换空间;后者是因为双方都有制约掣肘因素,并不支持直接撕破脸。
2、再下来就是通胀走势,本来因为是上周公布因为政府停摆延迟到本周五24号晚上,没办法没有数据下周联储议息会议都没法开,市场也没有对后续走势的锚定。之前有聊过,在劳动力市场放缓已成趋势的大背景下,四季度到明年初通胀走势成为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的重要的变量,因为之前两个月通胀确实在缓慢抬头,只是因为关税传导的节奏慢于预期导致通胀都还处于可控范畴。只要不大幅度超预期,10月降息的概率很大,但市场可能更关注12月明年初联储应该怎么做。那就要看cpi数据体现出来的通胀走势信号了。
看当下市场对于9月通胀预期广义cpi及核心cpi同比都在3.1%,环比在0.4%和0.3%,预期同比都到3%以上了,这个值属实不低了。对cpi具体数据个人没有定量的能力 ,只能拿两家机构数据来作为参考:1)克利夫兰联储最新的通胀预测,9月通胀接近3%,广义cpi环比0.38%(四舍五入是0.4%)核心cpi环比0.31%。
2)看truflation的数据,很早之前有聊过truflation的数据跟BLS公布的数据相差很大,但是可以参考其数据走势。看trufaltion的数据确实能看出来进入9月通胀进入一个震荡区间。
综合上面两家数据,认为略低于预期概率更大些,这里需要强调的个人是对于通胀具体数字的预测根本不专业,只能做参考。核心还是要看最终公布值。
那么对于周五cpi数据来说:
个人认为只有通胀低于预期才是利好;
符合预对舒畅来说都是比较差的数据(对币会更差、对美股好些因为美股有基本面的支撑);
cpi数据高于预期那只会更差因为对后面预期会更悲观。
为什么说符合预期都比较差,因为市场预期通胀都到3.1%,如果符合预期只能那么时之后的走势会更悲观,只有低于预期市场才可能认为还处于可控,再加上看克利夫兰联储对于10月预测反倒是低于9月,那么市场才可能会对之后的通胀预期更乐观些。
3,当然还不能忽视的就是政府停摆的问题,上周两家地区银行信贷问题让大家看到政府停摆造成的财政部TGA账户堰塞湖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这里https://t.co/teJ45j5fYQ聊到的流动性传导的链条。好消息是上周五四五家地区银行的财报很温暖,让市场认为信贷问题只是个别银行的情况并没有扩散蔓延。
只是说政府一直停摆,财政部TGA的资金花不出去,那么流动性还是处于偏紧张的状态。当然这种状况,并不是时时影响市场,但容易被其他突发事件给放大例如上周四两家地区银行信贷问题就是这样,大家心里不稳。不过看之前美国国会博弈的状况,本周政府结束停摆的可能性也不大、从川普贝森特的思路看感觉很有可能接着政府停摆之名来行裁员之实、把上半年老马的政府效率部未竟的事业继续推进,等政府瘦身差不多了,川普在医保问题上跟民主党妥协下,才会结束停摆。
而处于财报季,会让市场来评估之前美股的涨幅是不是有进程的,是涨多了还是没涨够。从上周已经公布的财报季来看,上市公司业务还是很强劲的,无论是金融巨头https://t.co/EcAyCGzZVW还是半导体龙头https://t.co/JE7LT3Qt5W都很好,再放在宏观动荡的时期,业绩好给美股提供了足够的底部支撑,真有宏观利空,只要业绩好那么美股跌幅是有限的。
Show more
中美经贸高峰视频对话,下周中美马来西亚会谈成行以及我们看待中美博弈的客观态度。早上中方宣布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中方的定性是坦诚、深入、建设性的交流,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的中美经贸磋商。1、之前有聊过本周双方再怎么隔空表态都是噪音,最终还是要看双方见面聊的情况,过去两周双方的动作已经打破了9月中马德里会晤以及之后两方元首通话的共识,需要见面重新达成新的共识,不然月底APEC峰会中美元首会晤很难成行。下面的人不谈个七七八八,两边老大见面也没啥聊的,中国领导人才不会跟川普见面直接谈判的。
2、从昨晚的视频通话来说,比之前贝森特说到的世行及IMF年会期间的工作级会谈再次升级了,双方经贸最高层直接视频面对面聊,意义在于重新对齐。所谓“坦诚、深入”就是把不满、要求、诉求全部摆出来,所谓“建设性”很大可能就重新对齐,相互约束对方对外的表态论调、然后确定下一次见面磋商。现在看起来,贝森特说下周中美在马来西亚与何立峰会面应该是确定性的了。
就像上周日推文最后聊到的“就需要密切关注下周双方的发言及动作,如果确实为了最终见面前博弈,那么到APEC峰会前,双方大概率还要组织一轮经贸高层的对话谈判,至少何立峰和贝森特见面聊好了习川会晤才能实现。”现在看来确实新一轮经贸高层会谈已经成行。
3、关于中美博弈,大家的观点终于容易走向极端、要么认为一定会缓和要么是悲观的一定会打起来。其实都低估了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其中的底线思维;
1)所谓长期性是说,中美博弈的周期将会是一个超长周期的过程,这一周期长到有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2)复杂性在于:双方的矛盾及核心利益诉求不可调和。美国想要跟中国脱钩、但是想缓慢脱钩;中国也知道美国想脱钩,也做好了脱钩的准备、但是也不想现在就立马脱钩。
为何?对于现实的利益诉求和内部掣肘制约。
对美国来说:是内部票仓压力、通胀压力(完全脱钩无异于立马供给中断)、是想要重建供应链但是还需要很长时间立马脱钩产业重建将会被大大拖延、还想重政财政。
对中国来说:是经济压力(消费、基建、外贸三驾马车,消费还是疲软还在刺激的关口,基建其实相比之前萎缩很多、那么外贸更不能崩掉),是产业与技术突破还需要时间(中国知道美国想要遏制中国产业升级,所以全力推动产业技术突破当时突破也需要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双方时不时的剑拔弩张,深层次矛盾和核心利益不可调和决定了长周期里的博弈不可避免,但是双方内部掣肘制约也倒逼双方打而不破、都是在走钢丝绳。
3)而底线思维在于,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存在让双方直接爆发热战的可能性比较小。在一个长期的战略博弈周期内、会在经贸、科技、金融、地缘等多个领域进行反复的试探和发动代理人冲突,围堵与反围堵,包围与反包围。
这一场持久战
4、五天前有聊到 ,这一次冲突升级核心是看这一次博弈升级是“核心是看这一次博弈升级是apec峰会元首会晤前的双方都在极限施压都希望对方能大幅度让步还是说这是中美完全撕破脸的开始,再无缓和的可能。
市场对后续中美博弈的评估大概率就在这两个层面上随着双方的动作来回摇摆。”能看出来本周市场确实随着中美的表态不断在两个极端上摇摆。
当时也聊到“个人认为这一次博弈升级是前者的概率很大,就是中美都在为达成进一步协议积累筹码极限施压对方。看谁先眨眼。”现在看起来也初步得到了验证,看起来美国先眨眼了、从周四五川普、贝森特多次表态呼吁对话,喊话希望达成协议来说,确实美方着急了,中国其实赢得了部分主动权。
相当于中国在虚空造牌积累筹码这一层面,赢得空前的进步。照搬美国的长臂管辖原则对稀土锂电材料出口管制升级,对美国船只和韩国造船业的制裁,使中国也手握了更强有力的措施。中国部分赢得主动权,并不是代表中国就要立马脱钩,即将举行的马来西亚会晤也能说明中国也是想要谈的。
所以中美博弈是一场持久战,而这次博弈升级中国升级制裁措施也意味着博弈从一方主动进攻另一方被动防守的态势,进入了战略相持期:双方都有完全卡死对方的能力、也有利益的相互依存和诉求。
这应该是我们看待中美博弈的正确态度。
Show more
早上聊到近期流动性紧张的传导链条:1)9月超额发债回补TGA消耗完了隔夜逆回购的用量;
2)进入十月政府停摆财政部TGA账户资金花不掉导致还在持续发债商业银行准备金规模持续走低跌破3万亿美金这一充裕到紧张的关口;
3)周三上午还出现了SRF常备回购便利工具用量小幅飙升;
4)然后两家银行爆出来的信贷问题引发市场对于地区型中小银行信贷问题的担忧。担心23年硅谷银行事件重演。
银行业问题又是一个投资者倾向于先卖出再提问的领域,出了问题先卖再说。9月有一家汽车贷款机构申请破产、然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irst Brands Group倒闭(欠了百亿美金的私募债),一个月多连续三期信贷事件,引发市场恐慌。
其实仔细审视这次银行业事件冲击力度远小于硅谷银行那次:1)一是规模小,昨晚爆出来这两家Zions Bancorp(Zions)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Western Alliance)借贷总量都在五六百亿美金的体量,昨晚披露出来有问题的信贷额度都不到1亿美金,占其贷款总量比例其实还很小。硅谷银行那次是期限错配,国债价格走低导致大幅度减值,市场恐慌引发挤兑导致破产。当下只是占比极小(远低于平均坏账率)的一部分贷款出问题,不至于让这两家银行出大问题。
2)相比两年前,当下联储工具箱弹药充足、财政TGA账户也是充溢。不良贷款的问题联储一般不管,就是说如果恐慌蔓延引发挤兑了,联储可以出手了,这些银行手里还有国债和mbs可以作为抵押品。
3)还有一点是这是属于信贷风险暴露,并不是某一个大类底层资产出完全坏掉(08年金融危机是整个美国房地产完全垮掉),那么早期暴露风险还能让监管机构加大审查力度、其他银行能进一步严控信贷审核。
所以更多是情绪驱动,未来中期就是
@Trader_S18 这里https://t.co/N4SdRbeLvg聊到的:
1)川普与民主党苟合妥协让政府开门
2)中美妥协暂时休战
美国政府恢复正常、财政部TGA账户可以支出花钱,银行准备金回升、这样不用美联储停止缩表流动性也能回升。准备金不回升,流动性还是处于紧张状态。
短期就看今晚还有下周陆续有其他美国中小银行如道富银行、亨廷顿银行等十多家银行财报,有没有报告信贷欺诈或者不良贷款的问题。如果有、市场恐慌会加大;
如果没有,说明信贷问题还只是出现在极少数几家银行,并没有大面积蔓延,市场恐慌情绪会大大缓解。
Show more
今天商务部连发多条对美反制的信息,有两次表述都说到了“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很巧的是5月10号中美日内瓦会谈之前商务部在5月2号和5月7号的记者会上也都明确说过“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而本周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昨天贝森特明确表示中美在年会期间举行工作级会谈,会谈面前越是言辞激烈、越是剑拔弩张,也说明还是有得聊
现在好奇中国这次参加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是哪几位?上半年潘功胜和蓝佛安出席了世行和IMF春季会议。这次现在还没有搜到相关信息
Show more
美国对中国采取海事造船业301调查,中国反手制裁美国小弟韩国(韩华海洋前身就是韩国大宇造船)在美国的子公司,这真是老大老二打架正在旁边观战的小弟上突然被一飞腿踹倒。
中国的反制态度很坚决、手段则是留有余地:同时借机敲打韩国的亲美派,韩华集团是韩国最大的军工防务集团跟美国关系亲密,只反制其美国子公司并没有扩大到韩国总部和韩国其他两大造船企业。
其实现在双方的表态都是噪音,后续核心还是看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期间中美两方的工作会谈能谈成什么样。
Show more
凌晨美联储利率决议如预期降25个基点,点阵图中位数年内还有两次降息,略微上调了经济预测同时略微下调了通胀预期,鲍威尔讲话中性偏鸽,基本上都在前天晚上前瞻最佳剧本的预期内,看起来没有被打脸。
鲍威尔额在记者会上也如之前预期的说到后面会跟数据逐次作出决定,也一直在强调双向风险管理(劳动力市场下行、通胀上行),还把这次降息定义为风险管控式降息。那怎么看他的态度倾向呢?核心是看他对就业和通胀的表述:
1)关于劳动力市场,
他说到劳动力市场风险是今天重点关注的,是时候承认就业的风险已经增加。如果再看到裁员,会进一步推高失业率。
2)关于通胀
他认为关税转嫁的幅度更慢更小,关税正在推高价格压力,但越来越明显的是,这更像是“一次性的价格上升,而不是引发一轮通胀过程。”出现持续性通胀爆发的因素更少了。通胀上升的风险要小于四月份。
从这些表态看出来,他延续了8月底全球央行年会上的表态,重视劳动力市场的风险,对于通胀是一次性的上行(当然不是一次就反应完)的判断明显底气更足了。传递的信息是,虽然没有一边倒,就业和通胀的天平的确在往就业倾斜。
如果细看点阵图,其实分歧不小,显示年内还有2次降息,2026年1次降息。9人预计年内再降息1次甚至更少,9人预计再降息2次,另有1个人预期再降息125bp(显然不太可能,市场猜测可能是米兰),换言之,如果不是米兰如此低的预期拉低了平均数,作为以中位数作为最终结果的“点阵图”年内再降一次还是两次基本势均力敌,在两可之间。所以还是之前聊到的点阵图比较温和,当然如果26年只能降一次市场为啥不恐慌?可能市场也预期到26年鲍威尔已经说了不算,明年涉及鲍威尔和多个委员的换届,现在对26年的预期到时都会被重新校正。
接下来还是要看9月的非农和通胀数据是强化还是弱化10月底甚至明年的概率。而对于经济基本面、一直观点美国经济局部放缓远没到衰退的地步,本周公布的8月美国消费数据都超预期也证实了这一点。观察降息之后信贷传导能否提升信用扩张,促使PMI数据进一步改善,信用卡贷款违约率是否进一步走低。如果都有改善,市场很有可能就从宽松交易切换到复苏交易上来。
那这次降息如何影响市场呢?还是如前瞻里聊到的,有卖事实的可能性。没有实质性衰退的情况下,市场整体向下的空间并不大,回调也是上车机会。
重回降息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Show more
明晚后半夜的联储利率决议是近期市场最重要的宏观事件,做个议息会议的前瞻:1、三种情况。1)最佳剧本:25个基点降息+点阵图温和+鲍威尔中性偏鸽表态。也是个人认为这个是概率最大的,逻辑是:9月份数据不足以支持50个基点降息,联储对经济的预期还可以那么点阵图大幅度下修可能性不大,而且毕竟鹰鸽都有点阵图中位数变化并不是很大。
鲍威尔大概率会延续杰克逊霍尔会议时的鸽派论调,即从通胀上行风险转向担忧就业市场下行风险。在8月杰克逊霍尔后,鲍威尔进一步获得了疲软的8月非农数据、年度基准的大幅下修、以及在走高但势头相对温和也可以接受的通胀数据(温和抬头),8月下旬才转向那么这次他也很难突然转鹰。当然他也不会把话说死,未来还要依靠数据估计还会说到。
2)小概率情况
50个基点降息+大幅度下修的点阵图,全面转向激进鸽派
市场情绪会被大大带动,但是又会经过一波强烈的衰退交易冲击(市场容易摇摆)
3)超预期鹰派(所谓的鹰派降息)
25个基点降息+点阵图悲观+鲍威尔鹰派讲话,属于更小概率事件。当然若发生市场逻辑全部重洗
2、如果是最佳剧本会出现卖事实么?有可能,事实上本周前两天币市已经在提前避险。经济部分放缓但并没有衰退,利率事实上走低而且之后还能再次走低。所以如果出现卖事实,个人预计市场整体幅度并不会很大。
如果是上面第一种情况,再出现波动。个人以为之后还是利好市场的,震荡上行大概率。重回降息通道应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3、但是年底要看通胀走势,之前聊到把中金对美国通胀未来走势的测算作为保守预期,做好通胀持续几个月温和抬升在触顶阶段联储不得已再次暂停降息等待通胀过峰的准备,届时市场可能又是一波调整了。
当然如果通胀比中金的测算还要更温和,最终上行幅度更小。那么利率应该会丝滑下行,对行情要更乐观些。
Show more
Coinbase 已上线 $AVNT 合约,今天又迎来 Binance 现货和 Upbit和Bithumb 上线,基本覆盖了英语区、华语区、韩语区的主流交易所,这无疑是项目发展的重大进展。
一句话总结:Avantis = 运行在 Base 链上的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支持加密货币、美股、外汇、指数、大宗商品等多资产交易,杠杆最高可达 500x。作为 Base 的“亲儿子”,爆发力十足,币价从开盘到现在已接近 10 倍,走势强劲。
Avantis 的核心优势:
资本效率高
零手续费永续合约
自托管资金
支持加密、美股、外汇、等多资产
低成本 + 即时流动性,让其在庞大的 万亿美元级 RWA 衍生品市场中占据独特位置。称其为“链上金融的未来之星”毫不夸张。
在这一波新兴的 perp DEX 热潮中,能真正跑出来、并交出亮眼业务数据的项目并不多,Avantis 是少数之一。再叠加 Pantera 与 Founders Fund 的背书,难怪短期内引发市场强烈期待。
Show more
企业在用更少的人生产更多的订单,时隔一个月又要先担心衰退再逐步恢复信心的逻辑重演一遍,非农大幅不及预期先衰退担忧,过几天缓过神来觉得经济其实没问题。现在看一个月前的逻辑依然适用,除了一个月前说的逻辑外本周又多了两个逻辑:1、本周公布的制造业和服务业PMI都挺好,更显著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订单指数都大幅度超预期https://t.co/BwXwzCqTYJ,下图上面是服务业下面是制造业,产业订单大超预期怎么看都不是衰退迹象。但是企业用人在减少,这怎么解释?只能说之前一直聊的https://t.co/GYtu4F19Ll科技变革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正在成为现实,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正在用更少的人完成更多的生产量。
这有可能是AI时代经济的常态,劳动力生产提高,企业用人会越来越精简。
2、本周ADP小非农也不及预期但有5.4万新增就业,过去一年多如果ADP小非农高于大非农,之后数据被上修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Show more
关于ondo的股票代币化业务,查了下相关信息有几点需要了解:
1、很早之前说的,搞股票代币化业务要么跟券商深度合作,要么去收购一家券商拿到牌照。看起来财大气粗的Ondo选择了直接收购券商牌照
2、Ondo之前收购了OasisPro这家美国合规经纪平台,获得了包括经纪商、另类交易系统(ATS)及转账代理等美国证券牌照,所以其股票代币化业务主要依托Oasis Pro进行。此外Ondo 还与 Clear Street 合作,作为其证券经纪商和合格托管人,负责管理场外资产和交易订单。
这些确保了 Ondo 是在合规框架内进行美股代币化,并为链上资产提供托管和清算支持。也能将代币化资产与传统交易所的深度流动性池连接
3、股票托管则是与 Anchorage Digital 等受监管的托管机构合作,确保真实美股的安全托管,并发行等额的链上代币化资产。
4、Ondo 还与 Pantera Capital 等机构合作,计划推出 2.5 亿美元的 RWA 基金,支持新兴项目的股权和代币收购,进一步扩大流动性池。看起来ondo也要进入到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币化业务。
Show more
特斯拉官方发布了其宏图计划的第四篇章(Master Plan Part IV),全面改写公司的宏大叙事。它将公司的发展重心前所未有地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旨在通过大规模地将AI融入物理世界,实现一个“可持续富足”的社会。
该计划建立在特斯拉过去近二十年在电动汽车、能源产品和人形机器人方面的积累之上,并提出了“增长是无限的”、“创新消除限制”等五大指导原则宣告公司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时期,致力于通过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加速全球繁荣。
对于这番宏大目标,特斯拉CEO马斯克给出了一个更具体的数值:80%。他说道:“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机器人Optimus。”这相当于说老马的认知里,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占据足够大的份额。
之前有聊过,特斯拉又处于一个大区间震荡,未来要看自动驾驶落地开始普及能看到未来无人驾驶出行网络的雏形了,机器人也开始量产,估计就是特斯拉能走出震荡区间,再一次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时期。
其实近期已经有苗头,在中国推出的model YL产品力很强,如果之后能向全球发售应该很受欢迎。这个意义在于回应了市场对于特斯拉产品力的质疑,还是能造出更好的车的,毕竟车还是当下的基本盘。
Show more
再聊聊Sol,8月初认为大饼以太之外sol还是值得关注的,在当时被忽略的状态下也在持续发力,有业务层面的进展(之前Sol官方提出的互联网啊资本市场的概率还是很不错的),当然更多还是资本层面的运作,这些都体现在近期的走强,引用的之前推文也都聊过。当然更多的是资本上的运作带动了情绪面提振,加上pantera的要筹集运作的实体Sol的微策略已经有8支之多,这些带动sol现在合约持仓量创历史新高,多空比创纪录新低。
从好的层面上看说明有资金在进入,当然也要注意sol的微策略的瑕疵。有机构直接用手里sol参与微策略,或者微策略们从sol的早期机构手里买等于说相当一部分资金并没有直接流入到二级上。stss就是从基金会手里买了5000万美金的sol(STSS现在持有200万个SOL),阴谋的味道很重了。所以对Sol微策略宣布的资金体量到实际能进入到二级真金白银的买需要打个折扣的。
其实我更觉得sol最早几个微策略公司DFDv、UPxI、HODL这几家是不错,它们真的在慢慢买慢慢囤,也没有官方有啥直接关联。
总的来说,Sol的这些微策略套路模式对币价短中期应该利好,但对这些微策略的股票应该是很不友好了,可以只看币不用看股。短期内对币价应该没问题应该还有空间,中长期对这些运作模式和套路需要警惕。
Show more
再聊聊周五鲍威尔讲话,周三的时候聊到市场首先要看到鲍威尔的如何表态https://t.co/3OuWr3MUwV才能反转,核心就是ppi引发的通胀担忧以及就业的疲软让市场比较纠结,需要看到美联储的明确表态,不然很难反转,也能看到周五晚上鲍威尔的讲话确实把市场带动起来了。鲍威尔的讲话,市场表现出来是一个鸽派回应,看到也有人说其实略鹰。
其实也不用二极管思维一定要去看鸽或鹰,他核心思想就是看到了就业市场疲软担心就业市场突然拉垮,这给后面调整利率(降息)奠定了基调;然后也看到了通胀的抬头走势,他基准假设这是一次性的,鲍威尔有句话说的很好“一次性的但不是一次就反应”,实质上还是要看后续走势。但是把就业疲软放到开场就说也能说明他首先在意的是什么。从市场表现来看,市场还是buy in了他的降息基调,债市走势也能说明这一点。
但也如之前聊到的,光看鲍威尔表态也不能完全笃定9月一定会降,还需要看这期间的几次数据,对于市场来说哦l最佳剧本是;7月pce符合预期,8月非农继续疲软不能超预期,8月cpi继续温和才行。8月初市场预期9月降息的概率到了95%,周五鲍威尔讲话后这个概率从本周最低65%上升到75%、你说市场完全计价了降息貌似又没有,那就是还要看下周的pce和9月初的非农数据。劳工部统计局的新局长会给市场一份什么样的数据值得期待。
只要上面的提到的最佳剧本能实现,那应该要偏乐观。然后下周英伟达的财报要能奠定年内最后几个月的AI主线的强度。
当然要说9月的潜在风险则是流动性风险,毕竟财政部要把tga账户汇补到8500亿美金的规模,还有3000亿美金的缺口,近期隔夜逆回购接近消耗殆尽,开始消耗银行准备金,当然这次冲击小的核心相比上一次超额发债回补TGA长债占比大,这一次大比例发短债,流动性的冲击比23年9-10月那时应该小很多了。
Show more
晚上鲍威尔的讲话,上午还跟朋友聊预期鲍威尔晚上讲话态度中性对市场冲击已经不大了。这几天市场都担心他放鹰,只要不很鹰就已经很好了。事实上鲍威尔还是站在了鸽派:讲话开篇重点提到就业的下行风险;
而对于通胀则是认为一次性的当然不是一次性影响,对于通胀的走势判断相比温和;
对于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恢复了灵活通胀目标,强调就业和通胀的平衡、意味着就业的权重也提上来了。
今晚的讲话奠定了9月降息的基调,如之前聊到下周的pce可能也是个预期差(因为之前ppi强都预期pce也很强、很有可能pce也还行大概率符合预期)。
Show more
聊聊人民币稳定币,昨晚路透社报道中国考虑推出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大家很振奋。我的理解:1、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大概率是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岸人民币因为还有外汇管制的问题推稳定币意义并不大。但是离岸人民币本身就是自由流动的,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离岸人民币应用挺广泛的,稳定币已经成为明确的趋势下,大陆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是大势所趋。
2、如果推离岸人民币,未来重点应还是在香港。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其离岸人民币规模接近1万亿。香港以前内地链接全球的关键节点,未来节点地位会进一步上升。
上海应该也会试点,现在上海已经有部分离岸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年底海南封关之后、也会是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重要试验场
3、离岸人民币首选的应用场景大概率还是贸易场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部分跨境电商领域,离岸人民币支付结算等领域,to B应用场景更好拓展,政策指导性更强。to C可能慢慢来,部分合规交易所可能会接受。很早之前有聊到,对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to B比to C更好拓展,更有场景。
4、当然重点是要看未来政策落地的尺度,例如KYC的严苛决定了推进的快慢。如果真的推出,估计很多国内银行海外分行、金融科技企业都会涉足,说不定像昆仑银行、绿联银行这种也会申请。
5、看到很多人一直在说内地放开加密,认为美国推动稳定币阳谋,中国再不跟进就完了。其实中国一直在跟进,香港近两年加密相关政策力度这么大,最大的推力并不是来自香港自身而是来自北京。21年国内完全禁掉加密产业,也并不是区块链技术有什么问题,而是处于中美博弈金融又是主战场,自然要堵住各种口子,懂的人都知道当时币是资本流出的重要通道。
这其实无可厚非,因为98年亚洲金融危机、08年金融危机,其实享受到了资本管制的益处,极大地减轻了对大陆市场的依赖。路径依赖的同时,自身金融实力还没那么强,当下外汇政策只能继续保持,以待后续渐进打开。
6、密切关注这方面政策,如果预期越来越强最后真的推出来,港A相关板块估计又是一波炒作热潮。
Show more
@lin_yiliu 同意,在岸人民币稳定币很难搞,毕竟还有外汇管制卡着,不能自由流通也搞不了稳定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更有可能,本身就是自由流动的,在to 贸易上大有可为
Show more
Santiment说过去24小时是自6月22日以伊冲突引发恐慌情绪以来社交媒体上最悲观的情绪时段,大家感觉是这样么?
😨 Retail traders have done a complete 180 after Bitcoin has failed to rally and dipped below $113K. The past 24 hours have marked the most bearish sentiment seen on social media since the June 22nd fears of war caused a cascade of panic sells.
🩸 Historically, this negative sentiment is a good thing for the patient traders who have been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buy or add on while there is "blood in the streets" and fear is maximized.
🧐 Markets move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the crowd's expectations. Keep a pulse on which way they are swinging their emotions next with this helpful chart, any time: https://t.co/6mkkjCkJHx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