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先信资本:先信的卖给后信的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先信资本:先信的卖给后信的
成立了一个资本:先信资本(BTD Capital) 全称:Buy the Dip Capital Slogan:先信的卖给后信的 $ETH 是我们BTD的第一个标的 第二个 $Pans 第三个 $CFX 第四个等待~ #先信资本:先信的卖给后信的# @AlphaMoonDao 背后的神秘资本🤣 @zouajie59995 @xiao_yi24405 @my_pyy @Selina_sunn @CryptoUnaa https://t.co/udHoYwPDMb
Show more
0
1
2
1
大师:小迪你缺水啊~ 我:我💦很多啊! 大师:我说你五行缺水! 我:哦!懂了~这就去建设 #Sui# 💦💦 @0xPandaSui 限定NFT 👇 #先信资本# 先信的卖给后信的! https://t.co/jSpK3AmdxG
Show more
0
1
0
0
仓位基本在 $SUI生态 坚定看到SUI的发展 SUI这轮行情还没启动 $WAL 之前又加仓了4000,放去理财也是舒服 然后 $HAEDAL 这个跟疯子一样每次爆拉了就跌下来,反正我就那么一点空投的无所谓了 最近卖大飞的就是 $ZORA ,基本0.014出了,然后现在0.04,卖飞3倍,哭晕。 最近上车了一点 $ONDO ,教主 @Paris13Jeanne 安利的,RWA空头,最近教主的多单已经麻了 还买了点 $Pepe ,meme 板块还没开始起飞,跟着 Cindy @CindyCreation 财运爆棚,你们都是我最大的财运,加入 #先信资本# ,先信的卖给后信的😍 理财用 #OKX# 钱包真的太好用了
Show more
0
1
6
2
谣言就是你们这样传出去的🤣 不过,以CDC为首的 #先信资本# 的确是一股神秘力量~ 我们的Slogan:先信的卖给后信的!
前线传来捷报 先信资本创始人 @CindyCreation 在 $CFX 怒赚30万刀 #先信资本# 不要太强 上午叫买 晚上就出货 这来钱速度 堪比印钞机 还有什么密码 想狠狠的吃一口 @zizhong999 @CryptoUnaa @CcWeb3Space @wumingxiaohua0 @bydaoTina @BTCbaoan @BTC_strategy @EvaCmore @Shawnwei71_CDC
Show more
0
2
1
0
<每日热点回顾5.14> 1. Believe的平台币速通 估值基石还是对标的virtual 背景对于crypto的人来说没那么scam 先信资本卖给了后信的人 感觉在这个细节上 bonk的池子太大了 可能是有点不利于创造财富奇迹的? 2. gamefi项目上了币安alpha 今夕是何年 好像上次的gunzilla 再次证明了 web2的游戏项目来web3 就是一坨屎,什么都搞不出来的 3. people接力了河马moodeng 感觉hippo上alpha 给河马的上涨画了休止符 部分KOL和带单社区 叠加反弹行情 对现在交易所现货meme拉盘的影响力挺大的 游资的优势打一枪放一炮 但是很难反转到去年那种汹涌的行情了 4. 特朗普喊单股票 喊单代币 感觉有点急于在Q2给市场一些拿得出手的成绩 可能是独裁统治有点不稳固了 5. 中国人炒美股被追缴纳税 似乎还按照交易量来的 中美脱钩还是进行时 虽然停战协议90天 但是改变不了大背景上的持续对抗 最终大家都得站队的 要么润,要么红 未来的某一天 没什么游龙和两边下注的 6. 凉兮要退出推特 不然死全家 我有点害怕他不退出 故意咒自己爸妈的 好像他也不是很喜欢他爸妈 但是他退出了挺可惜的 他的抽象内容还是蛮有意思的 天生抽象圣体 学不来 学不来! 7. 国内约谈了外卖平台 叫停外卖大战 国内还是在反内卷ing 中美对抗大背景之下,国内基尼指数这么大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房价高,工资低,实在是经不起折腾 8. 美国CPI低于预期 要进入另一个降息周期了 把握好这轮的印钞机会 但钱都是熊市赚的 牛市亏的 随着大家下注越来越大 大盲小盲越来越高 人们输得也越来越快 明天见,淡淡小牛的芬芳 好像也没那么多瓜可以吃了 也没人感兴趣吃瓜了
Show more
0
0
1
0
关于最近股票投资的一些思考(万字长文) 本文思路: 1、剖析巴菲特投资 IBM 的经典案例,汲取投资智慧。 2、重新审视洋河股份的投资逻辑,洞察其中奥秘。 3、深度总结茅台与腾讯的竞争优势,明晰其坚固护城河所在。 4、分享近期我对投资比较有感触的点。 第一部分:巴菲特投资IBM案例学习 投资企业,就是寻找盈利的确定性,理解背后的逻辑。当确定性不再时,马上撤离。 1. 巴菲特购买IBM的逻辑: ①强大的「护城河」(基于「不敢换」的客户粘性) 从“主动选择IBM产品”到“无法解绑IBM产品” —— 默认的安全感,客户前期主动信任,后期高昂切换成本。 ②股东友好的资本策略(清晰的盈利路线图及回购分红承诺) ③优秀的管理层(有目标达成的成功记录且利益绑定) ④估值合理 这四大支柱,共同构成了巴神投资IBM的核心理由。 能力圈考量:易于理解的「灰色地带」 巴神不否认IBM 是科技股,他只是觉得,这家公司没那么「难懂」。 他说IBM 「easier to understand」,自己「probably less」 likely to be wrong」。这话听着保守,其实是把「理解程度」和「出错风险」一并考虑进来了。 他觉得理解IBM 并不需要掌握每一项技术细节。他真正在意的,是能不能看懂这家公司的「关键经济特征」 (key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 钱从哪里来、客户稳不稳、盈利有没有持续性。 所以,将IBM更多地当成一家具有强大客户粘性和服务收入,可预测的「类消费品」公司,而非单纯的「技术驱动型」公司,才是理解巴神打破惯例的关键。 相比之下,巴神当时明确表示不会投苹果、谷歌,虽然这两家公司都是「extraordinary companies」,但他坦言不知道该如何估值,也无法预测其长期未来。 IBM 对他来说,不在核心圈,但也不算越界。更准确地说——它处在那个「灰色地带」,靠近能力圈的边缘,但还在他认知的舒适范围内。 2.巴菲特的持股历程 7年里巴神的操作轨迹:从大手笔建仓、逆势加码,到信心动摇,最终挥刀止损。 云计算 云计算出现以前,一个企业要用电脑「算东西」、「存数据」、「跑软件」,都得自己买一堆服务器、一堆软件授权、还得建个专门的机房伺候。这就像自己家取水要「打井」、用电要买「发电机」一样,又贵又麻烦。 云计算呢,就是把这些东西都挪到「云」里—— 所谓「云」,其实就是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公司建的超大型「数据中心」。 企业需要计算力?需要存东西?需要用某个软件?在云计算出现之后,都可以不用自己买了——直接通过互联网,找那些云服务商“「租」就行。 像「水龙头」用水、按「开关」用电一样,用多少付多少,灵活方便,还省了一大笔前期投入。 为什么这对IBM 影响巨大? IBM 过去躺赚的诀窍,就是把三件东西一次打包卖给客户: 高价大型机硬件 配套软件授权 多年期IT 运维外包(机房托管+维护) 硬件先落地、软件持续收费,再用「外包合同」锁住现金流,形成一条从卖设备到长期服务的「组合现金牛」。 但云计算一来,客户突然发现:嘿!我干嘛非得在你IBM这一棵树上吊死? 亚马逊、微软那边租服务器便宜得很,软件也能按月租,我干嘛还要一次性花大价钱买你那套东西? 所以,云计算的出现,是要直接「革了IBM核心业务的命」。 这一年,IBM 的营收多年来「头一回」出现了下滑,比2011年少了2%,掉到了1045亿美元。 主要是硬件、服务这些「现金牛」业务开始有点卖不动了,增速明显放缓。 不过,IBM 的「老道」或者说「财技」也就体现在这: 营收虽然滑了点,但人家愣是靠着削减成本、优化产品组合这些手段,把运营利润率又往上顶了顶,做到了22.2%。 更绝的是,靠着持续大笔回购自家股票(110亿美元),硬是把运营EPS给推高了13.5%,达到15.25美元,成就了「连续十年 EPS 双位数增长」的神话。 自由现金流更是争气,不仅没降,还逆势创新高,达到182亿美元。 单看这几项核心指标,确实没得说,甚至比巅峰的2011年还「好看」。 那巴神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站在他的角度,2012 年这点营收小波动,可能很容易被归结为「宏观经济因素」或者「正常的业务起伏」,不算大事。 他更看重的,大概率是IBM持续多年「两位数增长」的运营EPS、「创纪录」的自由现金流、以及毫不手软的「大额」回购 —— 这些才是他对一家优秀公司应该如何「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核心判断。 【个人总结:企业竞争优势是否依然存在,有没有被颠覆,这才是核心应该关注的。不要被盈利欺骗,看利润增长是站在1层;看收入增长站在2层;看收入增长的来源,是站在3 层。什么都要看来源,看驱动因素。并对驱动因素做分析、预测,以此来对企业估值】 【个人总结:回购股票,一开始是“自信”,手里有钱而且有赚钱能力,后来变为“寅吃卯粮”维持,最后是“打肿脸充胖子”。虽然都是“回购”,但背后的境界截然不同。】 种种迹象都在指向一个结论: IBM 那条被巴神视为「坚不可摧」的护城河,可能正在被「云计算」这种新技术快速侵蚀;而公司的未来,也远不像最初设想的那么清晰、那么可预测了。 【个人总结:看似牢固的护城河,不是牢不可破的。尤其是科技行业,很容易被降维打击地颠覆--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别人的做法对客户更有利】 回到巴神。他为什么敢在IBM 公开承认「路线图失败」、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反而「加注」呢? 不管原因是什么,事后看,巴神这次「贪婪」的操作(逆势加仓),可能还是低估了IBM旧业务「下滑的速度」 &  新业务面临的「竞争的残酷性」。 【个人感想:想想当时购入的初心,还在吗?如果(优势)不在,及时止损】 【此案例可以用来看“洋河”——洋河基本盘“海之蓝”需要维持销量不下滑,需要巩固基本功;高端酒“手工班”想卖出去,没那么容易(基于白酒的消费场景属性---社交属性)】 当初买入的核心理由—— 「可预测性」和清晰的财务「路线图」—— 此时已被彻底证伪; 他极为看重的回购,也难以为继; IBM新业务面临的竞争环境极其惨烈,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2015 年,是巴神对IBM的「信念」与IBM的「经营现实」脱节最严重的一年。 他把最多的筹码,押在了那个与最初买入理由已大相径庭的「转型故事」上。 【个人感想:投资不要带感情,发现不行,立马撤退!不要指望着它能变好。核心变了,一切都不再为继。这同时也变相说明了,分散投资的重要性——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巴神的2次刹车(暂停购入) ①2013年,巴神也许是想:基本盘还没破,只是速度太快、路面有水,刹车是为了「要观察」。 ②2016年,巴神的刹车是为了「靠边停车」,准备撤。 有意思的是,2016年,IBM 这边,看起来似乎有点「稳住」的意思了。但是,但是!咱们得扒开表面看里子。这所谓的「稳住」,成色到底怎么样? 所谓的营收稳住,更多是靠新业务(CAMSS)的增长,去抵消老业务更快的衰退。 看到这里,其实就好明白巴神为啥不买了。 就算IBM的管理层把转型故事讲得天花乱坠(CAMSS 占比 41%),就算营收数字看起来不再自由落体; 但巴神看重的核心—— 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运营EPS)、强大的现金流、以及最重要的—— 业务的「可预测性」 —— 全都没有了! 【个人感想:时刻关注估值的3个前提:利润为真;利润可持续;维持利润不需要大的现金投入(赚的现金能属于股东)。不是简单背口诀,是要切实结合企业实际来看,企业有没有变化,尤其是“营收”方面】 IBM 已经陷入了一场它「无法主导」、「胜负难料」的高科技战争。这种不确定性,对于巴神这种「厌恶风险」、「追求确定性」的投资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2016年巴神的「按兵不动」,实际上是他内心对这笔投资的「死刑判决」的前兆。他最初买入的那个「可预测」的IBM,已经彻底消失了。 前一年(2016)巴神按下暂停键,已经预示了结局,但这一年( 2017 )他离场的「速度」和「决绝」,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老爷子不拖泥带水,直接动手「清仓大甩卖」: 从第一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大笔减持,抛掉了持股总量的54%; 到第四季度,更是近乎以「不计成本、尽快脱手」的姿态,一口气甩掉了手里剩余股份的94%。 到年底,账上只剩下不到200 万股的零头,在2018年Q1也彻底清掉了。 整个撤退过程,前后不到5个季度,这对于以「永远」作为理想持有期限、对「大型头寸调整极为审慎」的巴神而言,极为罕见。 而且,就在巴神甩卖的这一年(2017),IBM 的账面数字「更好看了」: 全年营收791 亿美元,同比只跌了 1%,而且在第四季度还实现了小幅增长,结束了那个尴尬的「连续 22 个季度营收下滑」 运营EPS回升到了13.80美元; 自由现金流也反弹到了130亿美元; 战略转型业务(CAMSS)更是高歌猛进,全年收入达到 365 亿,占总营收的比重已经高达 46%。 云业务收入也涨到了170 亿。 单看这些数据,似乎IBM 苦熬多年,有点「熬出头」的意思了? 甚至有分析师开始喊:拐点来了!。 但是,巴神显然不这么看。他不仅没被这些「好转」的数据迷惑,反而跑得更快了。 【个人感想:虽然“你”变好了,但不是我的“菜”,这超出了我的能力圈】 为啥?说到底,核心还是那个词—— 可预测性。 它未来的盈利能力,已经不再被那个曾经稳固的、基于客户锁定的护城河所「保证」,而是取决于它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领域,能否「持续投入」、「持续创新」、并最终打败那些「强大的对手」。 这样的IBM,对巴神来说,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初吸引他的那种「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它的未来,太难预测了。 而当一家公司的未来「模糊」到连巴神都无法预测时,持有本身就变成了「投机」。 于是,哪怕他声誉卓著如「奥马哈先知」,也必须以最坚定的姿态止损离场,不幻想,不留恋,不拖泥带水。 总结:从2011 年的信心满满、重仓杀入,觉得找到了一个「永恒护城河 + 清晰路线图 + 靠谱管理层 + 合理估值」的完美标的; 到中间经历IBM业绩变脸、承诺落空,他一度选择「逆势加仓」,试图抓住「别人恐惧」的机会; 再到后来,面对「越来越难以预测」的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他最终在2017 年「幡然醒悟」,快刀抽身,并坦然承认「我错了」。 第二部分:洋河购买逻辑及竞争力分析 ①白酒行业的发展 赌中高端大发展,洋河属于中端。 ——实际上白酒行业是高端大发展(X) 【对我自己的启发:提醒自己关注行业状况,分析客户群体消费情况】。 ②洋河三三制股权结构 “国有资本+管理层和主要经销商+公众股东,大约各占三分之一”的股权结构。 一方面,催生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使管理层和股东利益相关、能够着眼长远而不是关注任期内的短期增长,也使三方之间构成一种相互需要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三三制”股权架构,已经名存实亡(第一代管理层退休但手持大量股份),现在管理层持少量股且被套(历史行权价大于目前市场价),且存在企业主控权及管理人问题(优秀管理人是极为稀缺的)。(X) ③品牌优势 白酒行业对投资者是友好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的差异化竞争,尤其是高端白酒。 高端白酒并非标准化产品,各家产品从品牌定位和口味香型都有明显差异,因而价格竞争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个特色决定了整个行业里,大家都过的挺滋润,顶多是非常滋润和一般滋润的差异。与其他行业里动辄老二非死不可的局面,不可同日而语。 洋河是特定时期发展起来的全国化品牌。 ——品牌属性还在,但高端酒“手工班”的发展还挺难。 一是产量有限,二是酒是一种社交产品,圈层是否认可,也很重要。 酒的品质好只是基础条件。这需要洋河人的市场耕作及圈层营销,徐徐图之。(观察之,属于“待定项”) ④洋河的渠道与营销优势 一是,源于洋河的渠道布局,早年抓住了黄金十年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深度分销在全国构建起精细的渠道网络,积累大量分销商与终端网点资源,目前在全国拥有八千余家经销商,200余万家经销网点,覆盖全国333个地级市和2862个县区。 二是,源于洋河的分配体系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洋河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努力,洋河的销售能力,销售团队都是行业首屈一指。 ——洋河的渠道及营销优势,在销售大单品海之蓝(基本盘)上,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管理层的变化,是否会影响渠道销售,还待观察——重点观察海之蓝历年的销售情况。 ⑤洋河的产能优势 在基酒生产方面,洋河拥有7万多条窖池,基酒年产能16万吨,位列白酒上市公司第一。 洋河持续扩大的产能带来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产能优势会转化为「白酒品质」优势;随着白酒品质的提高,品牌定位也会随之逐步拉高。 ——目前是存量竞争时代,生产出去的酒不一定卖得掉。白酒品质的提高,只是维护品牌属性的基础条件,毕竟白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品。 白酒更看中的是消费场景属性。这需要企业发大力去维护品牌形象,讲好故事,形成品牌心智。 所以“产能优势形成的白酒品质优势”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不显著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护城河,他离竞争优势还差一截,少的那一截,就是讲好品牌故事。(X) 借用DS的总结: 1. 护城河需聚焦用户黏性与品牌心智,而非表面数据(产能、股权结构)。 2. 估值需警惕线性外推,应结合行业趋势(存量竞争)和管理层能力动态调整。 3. 跟踪需系统化,覆盖核心指标(复购率、市场份额)、竞品动态及宏观环境。 4. 管理层能力是护城河的放大器,需长期验证其战略执行力。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持有洋河的成本,并不是历史成本(买入价),而是不能持有其他企业,比如茅台的成本。 投资,在于比较,选择盈利性更高、确定性更强、买入价格合适的。 第三部分:茅台、腾讯的竞争优势、护城河梳理 我国白酒行业状况 2022年高端酒占比4成,而2019年占比为3成。 2019-2022数据显示,高端酒年复合增长率15%~20%,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主因是提价及产品结构优化。驱动因素:商务宴请、礼品刚性需求。 中端酒,营收年复合增长率20%~25%,净利润增速与营收相同。驱动因素:受益于区域市场扩大及大众消费升级。 低端酒,营收表现:市场份额持续萎缩,2022年占比25%-30%(2019年约35%),净利润率普遍低于10%(注意,高端酒净利润率超过50%),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 呈现总体趋势:结构升级加速——高端化主导行业增长,600元以上价格带扩容,中端酒向次高端升级,低端市场持续收缩。 【可见,低端酒就是“该死的零售生意”——辛苦且利润微薄】 这是来自DS 2019~2022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对高端酒影响几何? 实际上,高端酒受影响较小,因为其消费群体对价格不敏感,而中低端可能受更大影响。 利润方面,高端酒的净利润率通常较高,比如茅台的净利润率超过50%,低端酒可能只有个位数。中端酒则介于两者之间。随着高端酒占比提升,整体行业的利润可能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1.茅台的竞争优势: 以一件商品来说,生产了不愁卖,客户觉得买得值了,那就是这件商品的竞争优势——相比客户付出的价格,客户得到的更多。 飞天茅台(普茅,也称“53度飞天茅台”)就是这样一种商品。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它不是一件普通的商品(消费品),它具有社交属性。政务、商务中消费,选择茅台,代表了对这件事的重视度,从办成事的重要度来看,茅台,无论价格多少,都是值得买来,在这种场合消费的。 其次,还可以买来送礼,比如送老丈人,送领导,体现的效果非金钱可衡量,所以再贵也是值得买的。 这一切,源于解释成本。茅台酒酒代表着对这件事的重视度,大家公认,无须解释。有的酒,酒质虽好,但上不了台面,因为解释成本太高。 其次,它具有收藏属性和金融属性。 茅台即使不买来在重要场合喝、不送礼,也可以自己存着。 首先,茅台酒越放越好喝;其次,需要茅台在某些场合用时,随时能拿得出来,算是以备不时之需。再次,就涉及到金融属性了——茅台价格会涨,能赚钱。 茅台的金融属性,除了价格会涨,能赚钱之外,还体现在通过商超/电商抢到即赚到,转手卖给黄牛赚取千元差价。 茅台酒这种现象(物品本身带来的价值超过产品的购买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首当其中,茅台的品牌力在中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领导人爱喝(之所以爱喝,要起源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茅台作为一种高度酒,喝下去,不上头,能缓解疲劳、治疗感冒。还可以用来揉腿、泡脚,以解乏、治疗伤痛。长征中留存下来的人,成为之后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且用于招待外宾(重要场合),上行下效,大家在重要场合,也就自然而然,想起了喝茅台酒。而喝完茅台,也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对身体还好。 这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品牌力,不可复制,珍贵无比。今天,无论你想花多少钱,都很难获得同样的竞争力。 另一个是茅台的品质保障,最开始,茅台是专供于政务,后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才逐渐走向市场。但茅台以质量为魂的企业文化,一直没有变。 茅台的品牌力、质量保障,在茅台的消费属性、社交属性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让大家觉得,就算价格再高,也要搞来一瓶,在这种场合中用。 而对茅台的收藏属性、金融属性起作用的,除了茅台的社交属性、茅台酒质的特点,还有就是茅台酒的指导零售价了。 茅台的社交属性,让大家囤酒以备不时之需;茅台越放越好喝的特点,也让大家愿意买来在家里放着。 为什么说茅台酒的指导零售价跟茅台的金融属性有很大关系? 茅台销售渠道有“直销”跟“代销”,茅台公司代销出厂价1169元/瓶,而大经销商卖给小经销商的一批价,以及终端的零售价都是在市场环境中形成的:需求旺盛的时候,终端供不应求,零售价就会上升;而大经销商也会随即上调一批价,从中分一杯羹。反之亦然。 而实际上这令茅台酒的市场价长年维持在2000~3000元的区间。 而茅台的零售指导价,自2018年公司将官方市场指导价从1299元/瓶上调至1499元/瓶后,至今没有变过。 虽然茅台直销渠道中的自营店以1499元/瓶价格卖53度飞天茅台,以2023年为例,销量8618吨,占传统经销商配额1.7万吨的一半。 但终归,是供不应求,中国富人那么多,8618吨,怎么可能满足大家的需求。相比于市场2000+市场价,1499零售价,只是多了一个让中产或大众“了解并参与购买”它的机会。 当然,任何需求来源于“了解”,对刺激大众对茅台的需求,也有一定作用。 所以,仍然没能改变53度飞天茅台市场价远高于指导价的情况。 只要抢到了1499元的茅台酒,转手即可卖给黄牛,轻易获得千元左右的利润。 不想卖的话也可以暂时存放在家里,送礼或者隆重宴请的时候都用得上。 即使短期内没用上,也可以存放上几年,存放久了它就成了年份酒,更好喝,也更值钱。 无论怎样都不亏,抢到就是赚到。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去京东、天猫等电商抢茅台,去山姆、Costco抢茅台,甚至专门下载i茅台App抢茅台。 渐渐地,人们普遍印下了这样一种心智——不管茅台酒的一批价、市场价是多少,反正1499元/瓶的官方指导价肯定是超值的。那么,当1499元/瓶的飞天茅台摆在眼前时,买! 大量增加的需求超过了产能扩建增加的供给,茅台仍然是供不应求,市场价仍然高企。 1499元的抢购现象,为企业做了广泛的宣传;抢到酒的人获利颇丰,提高了对茅台的认可度;而这种供不应求的长期存在,也不断地强化着人们对茅台品牌的认知。 综上所述,茅台的品牌力、质量保障、指导零售价,让茅台的四个属性(消费属性、社交属性、收藏属性、金融属性)呈现出的性价比消费达到极致。 但任何一种东西,多了都不是好事,以供需关系来说,多了就廉价了。但偏偏茅台,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离开了赤水河就产不出茅台酒。 为啥?生产茅台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微生物菌群发酵。 赤水河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只有它是合适的,整个流域的气候、植被、微生物的繁衍生息都对酿酒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只有核心区域-茅台镇才能生产出茅台酒。 而老酒也是一道重要的门槛。 这两者,注定了茅台的生产量有限,茅台酒是稀缺的。 2.腾讯的竞争优势: 微信、QQ像一个免费大花园(代替电话、短信功能),吸引人来参观(满足人的社交需求)。在此基础上,腾讯提供各种服务,满足来逛花园的人! 只要人们的社交需求存在,客户仍在这个花园消费,那么腾讯的竞争优势就一直存在。 以功能角度来说,微信、QQ就是一个流量入口,吸引着用户。用户需求被挖掘和满足的时候,腾讯伴随着服务或产品提供方一起成长,使得平台上的用户满意度更高。用户满意度提升,就是平台的价值增加。 现阶段具体情况 首先,腾讯生长的土壤:通讯工具(微信、QQ)很肥沃! 从月活跃账户数来看,虽然QQ手机端月活跃账户数持续下跌,但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仍能保持低位增长——增长率3%。2024年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3.85亿。 2024年首次披露“收费增值服务付费会员数”,比之前披露的指标“收费增值服务注册账户数”更接近业务,说明收费增值服务业务开展顺利。“收费增值服务付费会员数”同比2023年,增长7%。 从微信用户群来看,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很长,打开应用的频率也很高,这是一大优势。其次,微信内的用户活动非常多样化,不仅包括娱乐、交易、社交和数字内容等,人们还在微信上工作、学习。 这一切活动,让腾讯公司的3大业务板块“增值服务、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营销服务”拥有勃勃生机。 其次,AI助力让现有业务倍增,成为未来增长新引擎! 尤其对于旗下的三大业务,云服务、广告、游戏,可谓是全面提升! 第四部分:近期我对投资比较有感触的点 ①投资赚的2部分钱:一是earning上涨,二是p/e。 ②赚能力范围内的钱,所谓“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也是基于对企业未来盈利的判断,以好的价格买入并持有,等待它价值回归到高估的那一刻卖出。 不留恋、不贪心、不临时改买卖点。分批次的“更低买入”或“更高卖出”,是运气,非能力,得之我幸,失之无憾。 ③面对新变化,是否对企业造成影响的观察角度 新发生了什么,当下企业提供的服务,站在客户角度,对客户是否是最有利的。毕竟,最广泛的需求存在于广大客户手中。如果不是最有利的,是否对企业以后的收入造成影响,影响多大,企业收入模式有没有可能被颠覆。 ④面对“破坏式创新”,一个企业过去太成功,从创新者困境角度来说,因为旧有惯性太大,这些过去成功的企业注定失败(如果企业没有壮志扼腕的决心)。 简言之,关键局限条件变化,优势变劣势。 ⑤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忽略历史成本(买入成本),看机会成本。始终以企业最新的盈利能力与目前价格相比较,做买卖决策。 ——中年成长 共勉!
Show more
0
0
1
0
🎁【小鹿活动情报局#6】关于「安全出入金」「火币C2C甄选站」# (文末抽100u🎁) 五一假期结束、端午假期来临,该出金还信用卡了吧? 与其各个群里喊,一遍一遍问:“是你朋友吧?认识的吧?💰没问题吧?” 不如来看看火币C2C甄选站~ C2C甄选站就一句话:买U更便宜,卖U最安全 出入金困境我不用多说,光夜里接朋友/同事问解冻相关的电话就接不知道多少次了。我自己也被冻过,所以我想先来说说「卖U最安全」。 ● 更严格的商家筛选:高标准商家准入规则,仅限信誉良好、资金实力雄厚、服务质量优秀的商家入驻。所有商家需通过多维度评审,包括交易记录、履约能力、交割速度、用户口碑等,确保平台内仅有优质交易商家。 ● 安全第一:通过严格的入驻标准和审核机制,从源头上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对每一笔交易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为用户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 ● 多元化广告标签:无冻结历史、热销榜TOP、闪电成交、夜间快线 同时,每周根据成交速度、单数等,对商家进行排名,筛选热销商家 经过几轮的筛选,给出100%安全保障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已经将风险降至最低。 至少,我本人、我同事,以及一些了解的kol朋友们,都在甄选站出过金了,且至今相安无事 接下来说说「买U更便宜」 火币甄选站具备严格的控价规则,通过技术手段与全网平均价格进行比较,保证交易价格体系透明,确保用户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完成交易。 数据见证实力,火币C2C甄选站交出亮眼成绩单: 火币C2C甄选站自 4 月 7 日上线以来 🔥 人气指数最高环比增加 110% 🔥 订单量最高环比增长达 95% (此处应有掌声!!👏👏👏 在资金安全这件最需要谨慎对待的事情上,火币C2C甄选站用实力说话——这里没有冒险家的豪言壮语,只有让人安心的每一笔交易。 火币C2C甄选站,给我满满的安全感 ❤️ 时值披萨节来临,甄选站更推出了「出入金请你吃披萨」的活动!10,000USDT,三重奖励,诚意满满: 1️⃣ 入金超过 100U 即可参与瓜分 2 个奖池,每天都可参加! 2️⃣ 每日免单吃披萨:每天都抽!买币订单尾号最后两位与当日BTC/USDT在火币HTX 的1日收盘价后最后两位顺序和数字相同的为中奖用户,中奖用户可以获得免单奖励(最高10U),免费吃披萨! 3️⃣ 分享晒单得披萨:活动期间在您的社交平台(包括不局限于:微信朋友圈、微信社群、QQ社群、TG社群、微博、X等)上发出以下文字和图片,并且至少保存1个小时以上,填写表单截图上传,即可瓜分5,000USDT的披萨奖池,每天还会随机抽取10名用户送等值必胜客双人餐的10U奖励,请你吃披萨! 点击报名 >> https://t.co/8GdtKVjGMX C2C 甄选站使用教程指路 >> https://t.co/VMw0pkEkvj 🎁 转发本条 + 关注 @DeerHTX + @ 三位好友,5月27日抽 10 人瓜分 100u 等值 $HTX ㊙️ 评论区晒 C2C 甄选站出入金记录(无金额限制),可以大大提升中奖机率哦!!
Show more
0
43
48
38
《狮兄今日小总结之5月16》 昨天尝试了一下当日机会小总结,看起来效果还可以,比如关于冒险岛的大热,那我就尽量坚持一下。 这个栏目主要用来总结当天可能出现的各种机会,或者我关心的项目进展,如果有你们觉得不错的项目或者机会可以评论区发我,好的话我也可以加入未来的观察列表。 ~~~~~~~~~~~~~ 1、大卡车 @Mirai_terminal 半夜发车,目前略翻 $Mirai 募集了76000个 $Sol 退了一半也就是募集了640万刀,开盘弄了各种花活。 先是偷偷加了个小池子,等狙击的人买上去后开始选择性发空投,大户先走。等公募筹码砸到底部,官方公布CA,停止发空投,价格上去了又开始分发重新砸下去。 Presale的成本价应该是13M,现在11.7M已经破发。 口碑翻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目方不但只掏了15%的募资金额做池子,还设置了高额的交易税10%,一来一去你20%就没了,吃相算是挺难看的。 @2xq14n 分析疑似项目方刻意把价格控制在区间内以便吃够最大手续费,传送门: https://t.co/np1ergeb7m 另外小道消息该项目方还在募资成功后退掉了之前帮忙发车的KOL额度,所以帮忙带货的KOL们是真的有点亏了。 这项目方的各种做法就透着一股浓浓的不大气,还好没上这破车。 2、Coinmarketcap 宣布首发Launch Aster 昨天这个消息引爆了推特和微信群, @Aster_DEX 作为被 @cz_binance 多次转发提到的Perpdex,外加之前跟 $APX 的关系,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项目。 不过昨天很多人误解以为要通过CMC 打新发币了,其实不是。CMC很久以来就有做项目空投引流Portal的业务,目前看下来这个 CMC Launch也更像是协助项目方合作引流撸空投,离真正发币还有一段时间。 今天我会抽空好好写一下Aster,包括定位和撸分策略等,有兴趣的可以蹲。 3、冒险岛 $NXPC 带动Gamefi FOMO 昨天冒险岛给了币安Alpha用户一个巨大惊喜,单号最高可以卖到760刀,BnbHolder和Alpha开盘后冲的人都吃的很开心。 豪哥一战又成名,抢新的思路复盘值得借鉴: https://t.co/bnujlZK4x0 久违的Gamefi打新攻略开始疯狂流传,新手村人满为患,但随着测试出来打新收益不及预期币价暴跌。 但要知道游戏参数都是随时可以调的,后面能不能持续起火还要给点耐心观察。至于能不能重新带活Gamefi,目前看还有点远。 4、警惕仿盘收割 昨晚悄咪咪有个believe的仿盘 10K 打新在一些degen群里小范围流传,需要去下载APP才能转钱进去,还有24小时限制。 睡觉前扫了一圈微信群里聊的人很少,还以为能捡个漏,早上一看本金亏70%,微信上一堆KOL打了大资金在哭诉亏钱。 第一个项目就明晃晃的收割了,可能别人压根就没想过割后面的,一波吃饱。 还好我就上了1000U,后续仿盘类型的就不玩了,大概率都是镰刀。 5、二级情绪回落 昨天说实话除了冒险岛带了一波fomo,其实山寨二级市场回调挺大的。链上在 believe 系回调后情绪也在调整期,暂时没看到前几天的那种狂热氛围。 大家注意仓位敞口,对很看好的项目我会考虑回撤大的时候接点。 6、坚持刷币安Alpha 昨天冒险岛的造富效应让很多前一天说要弃坑的人又回归刷分阵营。 之前担心币安Alpha会没有足够的项目上,现在听到小道消息,想要上IDO和空投的项目已经排队到七月份了。 币安这一招真的是直接抢了二三线所的饭碗,把有点东西的新项目全吸引过来了。所以真的不要放弃这种确定性极强的机会,说不定啥时候就来个大的呢? 积分销毁机制的好处我感觉很快会体现出来,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做到每个项目都吃的,我之前说过的考验投研和开盲盒的乐趣快要来了。 ~~~~~~~~~~~~~~~ 今天先这样吧,over
Show more
《 早起小总结之5月15日 》 早起扫了一圈,打算以后只要有时间都总结几个我关心的项目进展: 1、Solana meme 平台大战 目前Believe是占据了上风,整出来web2公司来web3募资的套路(虽然我觉得很扯,哈哈,但是拥抱泡沫多年习惯了)。 平台币 $launchcoin 本来就一直猛拉,加上再时不时出个新币爆款(今天的 $Yapper 上来20M),导致更多人去fomo平台币左脚踩右脚,飞轮起来了。 目前衬的连 @bonk_fun 都全系萎靡,别说其它一些台子了,看看 @theunipcs 会不会继续搞点事出来,也期待一下 @dingalingts 的 Boop有没有啥后招加入战局。 记得现在believe上新币一出来都被刮刀直接刮飞到几M,那会儿进去就是接浇给,等回调了再进更划算。 2、 @pumpdotfun 把不要脸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本来因为pumpfun看到群起而攻后更新了“50% 创作者收入分成”是为了适应环境。 今天仔细看了一下规则后发现是tmd变本加厉从交易者身上搞钱。 此前,PumpSwap 的费用模式是: LP池:0.20% 平台费:0.05% 改完后: LP池:0.20% 平台费:0.05% 创作者费用份额:0.05% 所以多给的0.05%并不是让利,是额外抽的😂😂😂 此外,直接从交易里抽2%,简直吸血。 所以这帮贪得无厌的早点去死吧,谁来做刘邦都可以,我都支持。 3、 @virtuals_io@KaitoAI 的强强联手 今天刚发现原本以为就是简单的Virtual把发帖给分的业务交给Kaito做(不然intern要累死了),现在仔细看是一大块积分会直接作为福利给到 $Kaito 的质押者。 最近的确为搞点Virtual积分脑壳痛,现在舒服了,这是 @Punk9277 持续给sKaito赋能的成果,具体值多少钱我测试过了才知道。 目前Virtual的yap榜单已经上线了,如果你也想yap获得积分,记得去绑定一下你的推特不然拿不到Virtual给的分。操作流程:https://t.co/03vTn3zazR 顺带一提,昨天virtal打新的 $AXR 目前没跌下来,市值20M保持情绪稳定,能不能在保护期后起飞还得观察。讲真咱们期待的是二级能起大飞有赚钱效应不是仅仅稳住对吧。 4、今晚冒险岛(NXPC 上线) 这个全球大火的游戏目前看凑齐了除币安现货外的各种listing,包括棒子所。 所以今晚币安Alpah的福利一定不能错过,起床后记得刷一下今天的积分,确保一下能过线。 BTW,冒险岛是在 AVAX上的,如果火了可能利好 $AVAX 和游戏板块,如果没火当我没提。 贴个蒋老师分析的代币流通情况: https://t.co/3WHjxSg7hT 5、 $Jager 2池分发今天结束 今天应该是Jager第二阶段 - 2池筹码大分发的结束,明天开始就是代币全流通了。 目前APY还有6240%,昨天市场情绪冲到10M 回冷后市值还能在6.5M左右稳住,说明很多挖矿的人已经没有在挖提卖,等第三阶段的博弈了。 二阶段是抛压最大的时候,过了以后全流通阶段才是评估这个激活了146万钱包地址,持有人数十多万meme代币到底值多少钱的时候。 6、 @Backpack 搞定棒子所 昨天 Upbit 发布公告宣布开放 BP 账户的自由充提服务。 受韩国法规约束,韩国本土交易所用户无法直接提现到韩国本土以外的交易所,用户只能提币到 Web3 钱包、再充值到其他交易所。 目前只有BP是唯一例外,资源真的是有点好。未来BP发币,相信棒子们会是一个重要交易来源, @armaniferrante 牛逼的。 积分接着刷起来,不能停 7、 @humafinance 在投票去JUP打新。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方案,对双方来说都很公平。 $Jup 的质押者获得了 Huma 带来的福利,而 Huma 则获得了 Jupiter 社区(Solana 上最大的社区)的支持和整合。 而且这样的话 Huma 挖矿的福利应该是有保障了,哈哈,干的漂亮 @DrPayFi 。 有质押 $Jup 的记得去投票 ~~~~~~~~ 今天就这些了,晚点我在找里面比较有意思的重点单篇来讲述吧。 觉得有帮助麻烦点赞评论,我看看反应再决定未来要不要做成每天日常 早起遛弯,附近的枫树要开始红了
Show more
0
1
0
0
《換一個視角看 Berachain 現狀:流通和銷毀問題,激勵重心調整,團隊是否賣幣,爲何下跌過多,官方的鏈級 Y Combinator 野望》 下午聽完對 @berachain 聯創 @SmokeyTheBera 的這個專訪,不得不說 楓葉哥 @MapleLeafCap 提的問題很直接,有不少提到社區參與者關心的點了,非常不錯的主持,很圈粉,值得學習。 🔗訪談連結: https://t.co/g3ZBRcx7EC —— 以下是圍繞所在的幾個 Berachain 群組的朋友們日常提到的問題,對於這個專訪内容的針對性總結: 1️⃣ POL unlock 之後,激勵重心是否會調整? ✅預計不會有 Boyco 這樣的活動,未來更多轉向激勵有效資本,即原生能產生手續費收入的資本。 ✅POL 也可以激勵特定的鏈上行爲,比如合約交易量、鏈游等級、使用時長、每日登錄等行爲,Berachain 官方希望幫助項目去達到用戶生命生命周期中的「臨界階段」。 補充: 1. 關於激勵特定的鏈上行爲這點,儘管 S 沒有舉現在時的案例,這邊可以補充一個 @TheBullas_ ,算是 Berachain 生態中文化建設非常好的原生 NFT 項目,它的游戲直接結合了 POL 機制,鏈上數據也非常好,可以參考這個 Dune dashboard 去追蹤數據變化:https://t.co/yMzD45d5KF 2. 專訪中沒有提到「臨界階段」之後,項目是否會繼續留在生態反哺的問題。 我同樣熟悉的 Ton 生態曾依賴 TG 扮演過這樣的角色,讓不少項目極低成本獲客,但大部分項目後續都是拿著獲客數據,繼續去其他生態獲取補貼,沒有繼續賦能到 Ton 本身,而參與 Ton 生態的真實社區用戶(特別落後、人均收入偏低的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用戶除外)并未獲得多少收益,社區中最大贏家是 $ton 二級重倉波段的 trader,這類人并不直接參與 Ton 生態; 由此,社區用戶視角,除了 $bera 本身的波段交易之外,類似 Bullas 和 @0xhoneyjar @steadyteddys 這種更可能一直堅守的原生項目更值得留意其發展,否則很容易淪爲過客項目早期獲客的免費燃料。 —— 2️⃣ 未來 $bera 的流通變化,代幣經濟模型是否可能調整,是否有銷毀機制? 個人非常欣賞 @MapleLeafCap 的一點是,當下大部分人只是會提到以下這一點,覺得是利好,而不考慮鏈機制本身的通脹問題和中長期發展: ✅未來 8~9 個月內,bera 無新增解鎖(除出塊獎勵) 但是,楓葉哥會去不斷追問 S —— 既然 POL 本身帶來了持續的通脹,那麽 $bera 目前有沒有實質的銷毀機制?如果有,如何才能實現?爲什麽你認爲它能實現? ✅銷毀機制:尚無實質銷毀機制,目前 Gas 模型與以太坊相同(需依賴更多的鏈上活動)。 ✅實用價值: S 認爲,官方在 POL 早期階段放開過多,很多 bribes 流向了 $BGT,缺失回饋鏈本體的機制,負面作用是讓整個系統缺乏足夠的持有 $bera 的理由,造成了失衡。 ✅對 $bera 價值本身的嘗試: 未來考慮推出一種「可調節的抽稅機制」——「Bariffs」——針對所有發給 $BGT 的「賄賂資金」所設立的抽稅機制,抽的稅將支持 BERA / HONEY 的流動性。 ✅如何帶來更多的鏈上活動? S 提到了一些 Berachain 生態項目,如 DePIN 项目 @puffpaw_xyz、(下載超過兩億次的病毒營銷 AI 消費者應用) @WOMBO 的去中心化計算聚合項目、電競投注項目 @playwithOU ,認爲 berachain 的存在是幫助孵化這些應用,降低他們的獲客成本,因爲 berachain 有願意參與和體驗這些項目的真正的社區用戶。 補充:不知道這算不算奢望——希望官方團隊有時間的時候,可以回頭再多看看社區的現狀,關注一下長期陪伴至今的大量社區熊友們目前快要吃不飽飯的基本民生問題~ TGE 空投分配的偏向問題,沒能讓一直以來積極參與生態應用的熊友致富 ,TGE 反而讓一些在做貢獻的死忠用戶虧錢了,這次存 Boyco 整體上不如不信官方、挖一波速跑的非社區 farmer 收益高……先有造福效應,後才有消費動力,否則社區用戶一而再、再而三吃虧,生態很容易竭澤而漁。 —— 3️⃣ Bera 團隊場外賣過 $bera 嗎?團隊運營成本從哪來?需要賣幣維持運營嗎? → 包含了社區朋友們關心的另一個問題的答案: 爲什麽前陣子鏈上支撐 $HONEY 的 USDC 突然被轉到了新的地址?如果是學 MakerDAO 的做法,這部分穩定幣的利息最終是否會分配給社區用戶? S 表示: ✅Berachain 官方團隊規矩的過頭,從未場外賣出過 $bera 。 ✅維護成本來源 —— 穩定幣相關的利息: (1)Coinbase:將支撐 $HONEY 的 USDC 儲備轉移至 Coinbase,獲取穩定的利息收入; (2)與 PayPal USD 的合作協議,基金會可分得部分 PYUSD 背後美國國債利息的收益。 ✅因此,Berachain 官方理想狀態是不需要賣幣,僅靠稳定币的利息,就能达到盈亏平衡甚至正现金流。 —— 4️⃣ 官方團隊視角:爲什麽 $bera 會跌成這樣? S 提到了以下三點: 1. 早期大規模的空投造成了前幾個月的巨大抛壓。 2. 投資人沒有賣 BGT,farmer 影響不大:Bera 尚未解鎖的部分不能質押,但是可以獲得 $BGT,知道所有投資人的錢包地址,沒有人抛售;farmer 行爲沒有帶來大家想象中的市場壓力,80% 以上的 $BGT 沒有被兌換成 $BERA,兌換的大部分進入了 LST 模式自動複投的循環,比如, Infrared 的 iBERA 模式。 3. 如問題 2 的答復,目前 $bera 沒有實質的銷毀機制,價值流向了 $bgt,整個系統缺乏足夠的持有 $bera 的理由。 補充:以下是一些社區用戶的疑問和反饋。 1. 關於第二點,TGE 階段,社區才通過傳聞知道投資人可以獲得 $BGT 這件事,一時半會還問不到任何標準答復,某種程度上,信息透明度的問題和當時大面積的 FUD,也打擊了潛在 holder 的信心,造成二級市場的持續抛售。 2. 是否監控過資金走 IBGT / LBGT 退出的數據?如此,這些在流動性層面是否也會通過 BERA 作爲退出的中轉,最終帶來 $bera 的抛壓? 3. 如 OHM 等投資人的 $bera 選擇存入 Infrared 的 iBERA,這部分自動複投機制是否也可能達成變相的提前退出呢?截至目前,似乎沒有足夠透明的數據和信息可以作爲有效參考? —— 5️⃣ S 眼中的 Berachain 定位:「鏈級別的 Y Combinator」 這邊應該和社區大部分人的認知有一些差異,直接引用原話的譯文,大家自己感受就好,我想從語氣中,這應該代表著 S 真正想要實現的事: 我想像中,最終大家會如何看待 Berachain,就是——這條鏈在定位上,有點像是「鏈級的 Y Combinator」。 也就是說,這條鏈本身正在幫助降低用戶獲取成本,或為這個由五十到一百個早期項目組成的投資組合搭起一座冷啟動的橋樑。雖然鏈本身在初期可能是個「虧本引流」角色,比如扣除賄賂和 DEX 手續費等抵消因素後,可能會有 2%~3% 的淨通脹率,但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想像:隨著時間的推進,如果其中兩個項目成功「翻身」,並獲得實質性的用戶採用,那麼對 Bera 本身來說,就是巨大的回報——不是財務意義上的分紅,而是那種長期價值的回饋。 所以我認為,把這個願景真正構建出來,並讓成長階段的投資者也能與這個藍圖產生共鳴,是對我們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這樣的敘事方式更容易理解,比如你可以說:「這條鏈能讓其上建構的一切,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成功。」 而我認為,這種說法,總比那種「你持有這個代幣,就可以拿到更多同樣的代幣」的傳統敘事,更有說服力。而且當然,我說這些是有點偏頗的,畢竟我是在推銷我自己的願景(笑)。但從目前我們和其他人交流的情況來看,這套理念其實已經得到了不少共鳴。 補充: 「這條鏈能讓其上建構的一切,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成功。」—— 這是 Telergam 和 Ton 生態一度實現過的事情。 如昨天發的推文 (https://t.co/KN342XaeB4 )提到的:「這個市場不是我們的,是華爾街,和幣圈關聯企業上市的市場,其他散戶、投資人都只能靠邊站。」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堅持去做「鏈級別的 Y Combinator」,野心很大,是值得尊重但相當艱難的路,對於孵化器團隊的綜合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團隊除了不斷提高能力,使能力與野心匹配之外,還要經受住周期的考驗,避免意外的滑鐵盧事件(反例:FTX 相關投資部門的眼光確實很好,但因其他問題倒在了距離黎明尚遠的位置)。尊重這樣的願景,繼續保持關注,祝福。🌸
Show more
0
2
4
0
很荣幸加入先信资本,双方就如何将币浇给后信的展开了深刻对话。
迪子今儿个好素啊~ 因为主角是 @Paris13Jeanne ,一路做多一路爽,恭喜我们教主🤓缠论女王👸 PS:教主已经加入我们 #先信资本🤣# 她说她这波绝壁要浇给后信的! 你们猜她买的什么币?🤔 @HM010169 @ShuYu622 @wumingxiaohua0 @WY_mask @EvaCmore @CcWeb3Space @FF_GC59 @BTCbaoan @wumingxiaohua0 https://t.co/gdM1TkOQQn
Show more
0
3
1
0
迪子今儿个好素啊~ 因为主角是 @Paris13Jeanne ,一路做多一路爽,恭喜我们教主🤓缠论女王👸 PS:教主已经加入我们 #先信资本🤣# 她说她这波绝壁要浇给后信的! 你们猜她买的什么币?🤔 @HM010169 @ShuYu622 @wumingxiaohua0 @WY_mask @EvaCmore @CcWeb3Space @FF_GC59 @BTCbaoan @wumingxiaohua0 https://t.co/gdM1TkOQQn
Show more
0
16
11
0
迪子今儿个好素啊~ 因为主角是 @Paris13Jeanne ,一路做多一路爽,恭喜我们教主🤓缠论女王👸 PS:教主已经加入我们 #先信资本🤣# 她说她这波绝壁要浇给后信的! 你们猜她买的什么币?🤔 @HM010169 @ShuYu622 @wumingxiaohua0 @WY_mask @EvaCmore @CcWeb3Space @FF_GC59 @BTCbaoan https://t.co/Y4vuWTOmmz
Show more
欢迎教主来CDC 深圳帮跟CDC汇合了 帮大家挨个艾特出来了都关注起来 胖迪@CindyCreation 教主@Paris13Jeanne 荒木@HM010169 大鱼@ShuYu622 小花@wumingxiaohua0 无颜@WY_mask 树姐@EvaCmore Cc @Ccweb3hub Gc @FF_GC59 空空 @BTCbaoan https://t.co/pnJVwBbGWv
Show more
0
0
0
0
前线传来捷报 先信资本创始人 @CindyCreation 在 $CFX 怒赚30万刀 #先信资本# 不要太强 上午叫买 晚上就出货 这来钱速度 堪比印钞机 还有什么密码 想狠狠的吃一口 @zizhong999 @CryptoUnaa @CcWeb3Space @wumingxiaohua0 @bydaoTina @BTCbaoan @BTC_strategy @EvaCmore @Shawnwei71_CDC
Show more
0
6
7
0
对比第一赛季结束的时候。不管是托管资产,交易量,还是持仓OI。都在飞速增长。 预计按这个增速,1B的TVL和OI在赛季结束前也不是不可能。 我认为,在1B的TVL和OI的基础下,在Infra足够的情况下,就能支撑一个爆发式增长。 这次做了一次先信资本了,因为第一季的积分成本是这季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成本领先的情况下,很难输的兄弟。 从目前CEX的三大板块来说,现货,合约,借贷,深度还有所欠缺,但是用下来感觉是符合绝大多数新手用户和欧美用户的审美的。 发币对于CEX和PERP DEX来说肯定不是终点,而是增长飞轮的开始。 纵观华人三大所BN,OKX,Bybit难以撼动 二线五大所 GATE Bitget Kucoin MEXC HTX 都是要么老派底蕴深厚,用户基数大,要么背后的老板足够有钱,比如MEXC和HTX。 有新的CEX要从这里杀出来,目前有且仅有可能的只有是BackPack了。 BNB市值FDV 1000亿 Hype市值FDV 420亿 抓住下一个龙2,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的币安或者Hype,就是史诗级的机遇。
Show more
Season 2, Week 3 New All-Time Highs: ‣ $6.9B total spot + perps volume ‣ $495M open interest ‣ $331M assets under custody Show us your points 👇 https://t.co/o2JHjhfFT4
0
0
0
0
那天看到Spark老师问: 为什么现在的非链上meme发射项目,一定要高估值,不能100%解锁 然后我就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今天我们就来填这个坑: 首先先说结论: 不是项目方不愿意,是因为不能,或者说至少低估值这件事,不能。 说一个大家都不信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事情:今年不少上大所现货(包括宇宙二大所、CB、韩国所)的项目,目前在上币这件事情上,是亏损的。其中有大家公认社区共识很棒的项目,也有“啊?这他妈也能上”的项目。 然后让我们定义一下什么叫“上大所亏损”:实际通过上所套现(包括减持与合约)收入项目团队囊中的收入 - 上币/宣发/开发/疏通关系成本 < 0 当然,他们现在亏损不代表未来也亏损。我要说的是,上所这件事,远不是散户想的一本万利 代入Dev团队的角度,你现在起一个盘子,目标是上币安现货 你能到手的利润是什么: 1. 项目流水扣除运营成本的分红(前提是你是一个赚钱的DeFi) 2. Team allocation中除去隐形成本部分的百分比 3. 可以尝试但其实很难搞多少的空投老鼠仓(原因下面有) 那么,代价是什么? - 上所前合规和开发成本 - 比以前高得多的数据获取成本: 也就是撸毛党撸的毛。 目前上所考核中,数据已经不是说多大的问题了,是一个多维度的东西。考核了TVL说你用户活跃度不够,存了就不动了;考核了营收,说你数据太单一,再说你社区热度不足... 为了完成上所,项目方不得不大开预算,给了包括Kaito/大所钱包/Alpha/专业撸毛社区以较好的名义利润空间 - 交易所marketing代币: 这几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Alpha的活动代币要1.5-2%,几个大所的现货则需要翻个倍的比例都打不住 - 流动性池成本和交易所保证金:每一项都是百万到几百万美金不等 - 渠道成本:不是每个项目方都有直通大所上币决策人的资源。这跟传统上市是一个道理,本身就是一个不透明的市场。所以项目方必须要在团队或者社区份额中,预留一个起盘时候自己也不能明确估算的% - 反黑成本:是的,很多时候市场营销里真正的大头,不是花钱给KOL写稿子,而是花钱找中间人“摆平”那些在“关键时刻”“大量突然出现”“有针对性”的黑稿 如果说一篇KOL稿件成本是1,那么黑稿摆平的成本就是5、甚至10。有的时候甚至要防微杜渐,先把KOL轮给出去,为的只是让这个人不大放厥词 如果是“友商”恶意竞争,那就更是无解。之前多次有在项目上币关键时刻,批量KOL提前喊项目板上钉钉上大所,导致项目因不存在的”信息泄露”问题上所搁置 交易所要求掣肘项目方操作空间 除去这些成本,大所尤其是币安,当前的合规要求已经极为严格,严格到每一个项目方发币出去的地址,都需要标记用途,如果是投资/KOL轮,还需要提交相关合同与转帐证明 即使是空投,那些极为拙劣的“内幕地址”也会很轻易的被他们的Research团队标记。也就是说当前老鼠仓成本至少在币安现货这一级别,是极高的 而即使你把这些成本和要求都遵守了,你很幸运的获得了大所的offer,不到官宣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前期成本是不是白花了,比如: 你对接的上所团队突然出问题,所有上币暂停;交易所被某用户来源大国处罚,所有上币暂停;金融主管部门突击检查进驻办公室,所有上币暂停 光我身边万事具备,临门一脚窜稀的项目方就不下7、8个。即使后来半年一年后运气好最终上所了,但是项目的势能、筹码结构都变了,预期收入大大降低,花出去的成本付之东流 按照现在的行情,总结就是: 上现货,难挣钱 想挣钱,上合约 项目方想挣钱,替代性的方式,有两个: 1. 高开FDV:发币本质上是铸币权,也就是印钱 印钱如果连铸币成本都印不出来,你印什么钱?传统金融都敢套娃套成100x杠杆,你币圈连这都不敢,你做什么币圈? 一个币40亿开盘,和4000万开盘,跌到400万的速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除了高位买现货和开多的,交易所、投资人、还有未来CTO你的野庄游资,都会和你站在一边 2. 另一种路径, 就是上Alpha或者流动性极低成本极低的CEX,但是想办法上Binance/Bybit/Hyperliquid的合约。如果有条件,后期补上一个韩所。由于现货流动性极低,但是合约价格参照现货作为标记价格,因此只要有“主动做市商”介入,要挣钱很容易 并且这样的路径,合规成本和掣肘大大降低,留给项目方和“庄”的操作空间大大提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搞出大开大合的合约,创造波动性 而市场,实际上奖励的是波动性大于流动性 但是这也是你靠这个壳子赚钱的唯一机会,因为事实证明,市场现货流动性是让这个壳子不断被双向炒作,保持市场相对多注意力,以及打开包括liquid fund在内的多元融资渠道的唯一方式,而这把钥匙,就是大所现货上所 机构进场,放弃幻想 最后,这一届二级玩家,请放弃幻想。从CZ归来之后,这个市场就已经不存在什么项目方护盘这回事了。一次有意义的拉盘做市周期,涉及到的市场流动性要求是极高的,项目方根本不可能独自完成,且绝大多数也没有钱完成(上所都是亏的) 包括回购也是一样的, 绝大多数的回购都是Delta Neutral,IYKYK 真正的路径是,项目方制造事件,不论是黑还是红,从而在亚盘为主的高杠杆交易者中引发下注,而已经放弃一级转向二级的北美/中东/新加坡 liquid fund来做对手盘,从而造成短时间巨量的博弈交易量 如 $Pengu $ENA 你真的相信他们是自己护盘就输了,他们一直保持市场火什么,自己就吹什么,已经是对市场的高度负责了,剩下的交给liquid fund 当然,前提是他们必须手上从市场里赚到钱,他们才愿意陪各位继续演下去,一轮又一轮 记住,当前大多数交易所币种的现货:期货交易量,是1:10。当年各位大声齐呼机构进场,现在如愿以偿 二级玩家能做什么? 二级玩家能做的就是Play along,中文可能翻译成“随行就市“,在刚开始起风潮的时候,买入那些历史上很会炒作的币种,然后去公域私域流量喊单 在一根大绿棒子后,及时在针上卖出给有缘人 你能够进场,是因为二级; 而你能够赚钱,是因为你相对后信资本,是一级
Show more
现在的项目方想要卖币,我理解,我太理解了。 但你能不能不要锁仓啊,能不能100%解锁啊,能不能估值低一些啊,能不能别高估自己啊!
0
1
5
0
那天看到Spark老师问: 为什么现在的非链上meme发射项目,一定要高估值,不能100%解锁 然后我就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今天我们就来填这个坑: 首先先说结论: 不是项目方不愿意,是因为不能,或者说至少低估值这件事,不能。 说一个大家都不信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事情:今年不少上大所现货(包括宇宙二大所、CB、韩国所)的项目,目前在上币这件事情上,是亏损的。其中有大家公认社区共识很棒的项目,也有“啊?这他妈也能上”的项目。 然后让我们定义一下什么叫“上大所亏损”:实际通过上所套现(包括减持与合约)收入项目团队囊中的收入 - 上币/宣发/开发/疏通关系成本 < 0 当然,他们现在亏损不代表未来也亏损。我要说的是,上所这件事,远不是散户想的一本万利 代入Dev团队的角度,你现在起一个盘子,目标是上币安现货 你能到手的利润是什么: 1. 项目流水扣除运营成本的分红(前提是你是一个赚钱的DeFi) 2. Team allocation中除去隐形成本部分的百分比 3. 可以尝试但其实很难搞多少的空投老鼠仓(原因下面有) 那么,代价是什么? - 上所前合规和开发成本 - 比以前高得多的数据获取成本: 也就是撸毛党撸的毛。 目前上所考核中,数据已经不是说多大的问题了,是一个多维度的东西。考核了TVL说你用户活跃度不够,存了就不动了;考核了营收,说你数据太单一,再说你社区热度不足... 为了完成上所,项目方不得不大开预算,给了包括Kaito/大所钱包/Alpha/专业撸毛社区以较好的名义利润空间 - 交易所marketing代币: 这几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Alpha的活动代币要1.5-2%,几个大所的现货则需要翻个倍的比例都打不住 - 流动性池成本和交易所保证金:每一项都是百万到几百万美金不等 - 渠道成本:不是每个项目方都有直通大所上币决策人的资源。这跟传统上市是一个道理,本身就是一个不透明的市场。所以项目方必须要在团队或者社区份额中,预留一个起盘时候自己也不能明确估算的% - 反黑成本:是的,很多时候市场营销里真正的大头,不是花钱给KOL写稿子,而是花钱找中间人“摆平”那些在“关键时刻”“大量突然出现”“有针对性”的黑稿 如果说一篇KOL稿件成本是1,那么黑稿摆平的成本就是5、甚至10。有的时候甚至要防微杜渐,先把KOL轮给出去,为的只是让这个人不大放厥词 如果是“友商”恶意竞争,那就更是无解。之前多次有在项目上币关键时刻,批量KOL提前喊项目板上钉钉上大所,导致项目因不存在的”信息泄露”问题上所搁置 交易所要求掣肘项目方操作空间 除去这些成本,大所尤其是币安,当前的合规要求已经极为严格,严格到每一个项目方发币出去的地址,都需要标记用途,如果是投资/KOL轮,还需要提交相关合同与转帐证明 即使是空投,那些极为拙劣的“内幕地址”也会很轻易的被他们的Research团队标记。也就是说当前老鼠仓成本至少在币安现货这一级别,是极高的 而即使你把这些成本和要求都遵守了,你很幸运的获得了大所的offer,不到官宣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前期成本是不是白花了,比如: 你对接的上所团队突然出问题,所有上币暂停;交易所被某用户来源大国处罚,所有上币暂停;金融主管部门突击检查进驻办公室,所有上币暂停 光我身边万事具备,临门一脚窜稀的项目方就不下7、8个。即使后来半年一年后运气好最终上所了,但是项目的势能、筹码结构都变了,预期收入大大降低,花出去的成本付之东流 按照现在的行情,总结就是: 上现货,难挣钱 想挣钱,上合约 项目方想挣钱,替代性的方式,就是上Alpha或者流动性极低成本极低的CEX,但是想办法上Binance/Bybit/Hyperliquid的合约。如果有条件,后期补上一个韩所。由于现货流动性极低,但是合约价格参照现货作为标记价格,因此只要有“主动做市商”介入,要挣钱很容易 并且这样的路径,合规成本和掣肘大大降低,留给项目方和“庄”的操作空间大大提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搞出大开大合的合约,创造波动性 而市场,实际上奖励的是波动性大于流动性 但是这也是你靠这个壳子赚钱的唯一机会,因为事实证明,市场现货流动性是让这个壳子不断被双向炒作,保持市场相对多注意力,以及打开包括liquid fund在内的多元融资渠道的唯一方式,而这把钥匙,就是大所现货上所 机构进场,放弃幻想 最后,这一届二级玩家,请放弃幻想。从CZ归来之后,这个市场就已经不存在什么项目方护盘这回事了。一次有意义的拉盘做市周期,涉及到的市场流动性要求是极高的,项目方根本不可能独自完成,且绝大多数也没有钱完成(上所都是亏的) 包括回购也是一样的, 绝大多数的回购都是Delta Neutral,IYKYK 真正的路径是,项目方制造事件,不论是黑还是红,从而在亚盘为主的高杠杆交易者中引发下注,而已经放弃一级转向二级的北美/中东/新加坡 liquid fund来做对手盘,从而造成短时间巨量的博弈交易量 如 $Pengu $ENA 你真的相信他们是自己护盘就输了,他们一直保持市场火什么,自己就吹什么,已经是对市场的高度负责了,剩下的交给liquid fund 当然,前提是他们必须手上从市场里赚到钱,他们才愿意陪各位继续演下去,一轮又一轮 记住,当前大多数交易所币种的现货:期货交易量,是1:10。当年各位大声齐呼机构进场,现在如愿以偿 二级玩家能做什么? 二级玩家能做的就是Play along,中文可能翻译成“随行就市“,在刚开始起风潮的时候,买入那些历史上很会炒作的币种,然后去公域私域流量喊单 在一根大绿棒子后,及时在针上卖出给有缘人 你能够进场,是因为二级; 而你能够赚钱,是因为你相对后信资本,是一级
Show more
现在的项目方想要卖币,我理解,我太理解了。 但你能不能不要锁仓啊,能不能100%解锁啊,能不能估值低一些啊,能不能别高估自己啊!
0
0
0
0
InFoFi叙事再次袭来,浅谈一下个人观点! 在聊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来币圈是干啥的?我觉得每个人应该答案都是统一的——赚钱!其实无论是什么赛道,什么项目,大家参与都是为了赚钱! 弄清楚来币圈的目的就很简单了,不管是撸空投、做交易也好还是搞项目、发盘子也罢,其核心都是为了赚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也因此产生了各种赛道各类项目,大家参与/不参与都不重要,毕竟没有项目是十全十美的,要记得:存在即合理! 希望大家能听得懂我什么意思,说回InFoFi叙事,其实很久以前就有项目通过发帖、带标签这种形式去给予贡献者奖励,当时部分人因为偏见错过了一些大毛收益,也因为过激疯狂参与这类项目而又毫无收益,所以这一叙事渐渐的就被大家遗忘了! 而在Kaito、ethos等产品出现之前,有部分项目(eigen、cloud、jup等)发放贡献者奖励再次点燃创作热潮,但大多数人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奖励,Kaito的出现会让很多人反感,但同时也一部分人从藉藉无名走到台前,不过有一点确实值得吐槽,但这也是大多数项目的通病:只能夸不能踩!就像一开始说的那样,没有项目会让所有人满意,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包括抖音、微信、支付宝。Kaito类也仅是作为一个辅助平台去帮助项目方通过多维度数据构建更为完善的评估贡献模型,而所有参与Kaito、ethos、wallchain、GiveRep等平台的用户也不过是为了赚钱! 大家活跃于社交平台,尽可能的展示自身价值,最大努力限度的去发帖贡献,这些是不得不认可的,所以最后分享几个InFoFi叙事的平台/项目,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研究参与! 1、Kaito @KaitoAI 基于加密货币的信息、注意力和资本分发中心,正在建设可互操作的 InfoFi 层,以全新的方式连接创作者、用户和品牌 https://t.co/ZlJ2NuFUCj 2、Ethos @ethos_network 提供具有支持资料的信誉评分,类似于信用报告,但具有开放协议和链上记录 https://t.co/ksyE2OTJK2 3、Wallchain @wallchain_xyz是一个创新的框架,用于评估用户在 X(原 Twitter)上的内容覆盖面和质量以及参与度,注重真正的联系以及对社区的有意义的贡献,旨在衡量和奖励加密社区中的真实影响力 https://t.co/RMDSuXcqr1 4、GiveRep @GiveRep 为加密用户提供社交声誉层,通过追踪用户推文的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和评论量来增加参与度分数进而发放项目奖励 https://t.co/vI6v88jvT7 5、Mirra @MirraTerminal是第一个在社区精选数据上训练的去中心化 AI 模型。与依赖静态、封闭数据集的传统 AI 系统不同,Mirra 从 Web3 用户的实时贡献中学习 https://t.co/fbkIDaAkZN 6、Soon @soon_svm 是有药丸活动发推带上标签 #SOONISTHEREDPILL# 并艾特官方 https://t.co/7527qADbDw
Show more
0
45
65
11
Infini vs OKX:Web3支付赛道的差异化定位与潜在冲击 引言:PayFi 崛起与两种路线 看这么多人在讲PayFi,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讲到点子上 Web3支付(PayFi)正在成为新热潮。Solana 基金会主席 @calilyliu 提出的 “PayFi” 概念已成行业热点,预示整个 Web3 正转向链下真实消费场景​。 简单来说,PayFi 主打让加密货币在日常生活中「能赚能花」,不仅局限于交易投机。 本文聚焦两股不同力量在该赛道的探索:新锐初创 @0xinfini 和头部生态 @okxchinese 。前者被誉为“Web3余额宝”,以 “U卡+余额宝” 的产品策略,外加 @Christianeth 李爹 和 @0xsexybanana 郡主 两位大佬的鬼才营销快速出圈;后者今天正式推出产品,但凭借自身 Web3钱包生态 和 交易所体量,被视作有望打造“链上支付宝”的巨头选手。两者截然不同的定位与策略,将从不同层面冲击加密支付(PayFi)赛道。 Infini:“钱包里的余额宝+消费卡”创新 Infini 定位为下一代稳定币数字银行,瞄准支付+理财的 PayFi 场景​。 简单来说,Infini 想做的就是让用户一边存加密资产赚利息,一边随时用于消费。据其官网介绍,Infini 面向大众提供加密支付方式:用户通过 Infini 可即时使用加密货币付款,同时每天获取利息收益;且没有月费、年费等传统银行卡收费。目前平台已推出虚拟卡,后续还将发行实体卡​。这意味着,在Infini的钱包里,稳定币余额每天生息,用户又能像刷银行卡一样便利地消费——难怪有人把它比作「web3界的余额宝」。 Infini 的产品亮点在于其“U卡”与链上理财的结合创新:一方面,Infini 发行为稳定币准备的Visa卡,用户可将稳定币充值进卡,用于线上线下商户消费;另一方面,存放在Infini钱包内的稳定币会自动参与链上收益策略,产生每日利息,类似余额宝让闲钱增值的模式。这套组合赋予用户极佳的使用体验:开卡零成本、充值便捷、消费顺滑​。 Infini 此前与各大加密社区及华语区KOL合作推出联名卡面、免手续费等活动,凭借精美的卡片设计和友好的使用体验,吸引了众多用户关注和喜爱​。 比如在春节期间,Infini 上线了链上发红包功能,用户可直接通过链接赠送稳定币红包,一度与币安等交易所的红包活动比肩。这些接地气的产品玩法迅速培育了用户用币消费的习惯,也帮助 Infini 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用户基础和资金沉淀:截至被曝安全事件前夕,其官方 X 帐号粉丝数突破1万,平台 TVL(总锁仓量)已超过5000万美元。 在产品哲学上,Infini体现出一种“让钱动起来”的理念,即稳定币不应闲置浪费,而要像法币存银行一样日息增值,同时保持随时可用的流动性。这种创新模式的背后离不开对DeFi收益和传统支付接口的巧妙整合:Infini 将用户的稳定币充值资金分散投入多个合作渠道获取收益,包括链上借贷协议(如 Morpho)提供的利息、以美元国债为基础的RWA收益(如 Usual),以及Delta中性策略的稳定币协议(如 Ethena)等​ 。由此,用户资产每天产生的收益来自多元且专业的策略来源,相当于把银行理财搬到了链上。另外在支付侧,Infini选择与Visa/Master等传统网络对接发行卡片,解决了加密货币直接用于线下支付的最后一环。 这种“前端集中、后端分散”的设计,使用户体验高度友好:前端只需使用Infini钱包App和卡片,背后复杂的链上操作都由团队打理。这也反映了Infini团队的产品哲学:用Web2熟悉的壳,包裹Web3创新的核,降低用户门槛。 Infini 的模式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但也引发“可复制性”的讨论。一方面,其“余额宝+信用卡”思路本质上是对传统互联网金融(如支付宝余额宝+借记卡)的加密版复刻,概念上并非不可复制。大型交易所或钱包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组合,将自家稳定币业务与支付卡打通(事实上,https://t.co/XtbRAMHwW9等早有加密Visa卡,只是缺少链上理财部分)。但另一方面,Infini在细节上的领先优势和先发用户基础,仍给予其一定护城河。例如,其团队对DeFi收益渠道的深度对接、对华人市场习惯的拿捏(红包等功能)、以及社区运营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复制。​提到,Infini 创始人 @Christianeth 本身是资深加密玩家和NFT巨鲸,他的人脉和号召力帮助项目早期迅速获取种子用户。这种社区驱动的成长模式使 Infini 积累了一批忠实拥趸,形成初步品牌认同。在目前阶段,竞争者即便仿制功能,要撼动其核心用户群仍需时间。 此外,Infini的尝试也暴露了一些隐忧——例如近期发生的内部工程师监守自盗事件导致近5000万美元资金被卷走。虽然团队承诺由创始人个人垫付全额损失​,及时挽回了用户信心,但也说明快速创新的初创在风控和内控上存在短板。如何在保持创新速度的同时确保资金安全,将是Infini模式复制者必须谨慎权衡的问题。 总的来看,Infini 以初创身份跑出了“快、小、灵”的典型打法:通过差异化功能吸引眼球,用优质体验留住用户,在垂直社区形成口碑发酵。在PayFi赛道初期,它扮演了验证概念、教育市场的先锋角色。那么,面对这样一匹PayFi黑马,行业巨头 OKX 的入场又将走怎样不同的路径? OKX:巨头的“链上支付宝”野心 作为头部加密生态,OKX 拥有交易所和 Web3 两大阵营的丰富资源。虽然其专属的PayFi产品尚未正式发布,但从OKX过往布局可以推测出其战略重心:依托自身强大的Web3钱包生态和海量交易所用户,打造一个合规且闭环的链上支付平台,堪称加密世界的“支付宝”。这种定位与Infini的草根创业路线截然不同,更像是巨头以 “生态级产品” 全面进军日常支付领域的雄心。 首先,OKX 拥有业界领先的 Web3钱包基础。早在近年,OKX就在其交易所App内集成了非托管的多链钱包(OKX Web3 Wallet),并一举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大量用户因为NFT铸造、BRC-20等热点而开启了OKX钱包,在多链时代为OKX积累了可观流量。然而正如分析所指出,目前多数Web3钱包缺乏交易闭环和资金留存机制,往往“只有用户、没有商家”,无法像支付宝/微信那样自成支付生态​。用户资产并不真正留存在钱包系统内(非托管的钱包不托管资金),也缺少金融增值服务​。因此,即便OKX钱包用户众多,其钱包尚未独立成为一个高黏性的金融平台。这正是OKX发力PayFi的机遇:通过在钱包中加入支付和理财功能,形成“存、赚、花”一站式闭环,释放钱包流量的价值。这一点上,OKX与Infini的愿景殊途同归——让用户把钱真正放在Web3钱包里,既能生息又能消费​。 其次,OKX 拥有千万级的全球 交易所用户转化 潜力。相比 @0xinfini 从零开始拓展新用户,OKX坐拥现成的大体量C端用户,只要设计好激励机制,就能将相当一部分交易用户引导至其PayFi产品上。例如,OKX可能会在交易所账户与Web3钱包间打造顺畅的资金通道,让用户一键划转资产用于日常支付或参与链上理财。这种无缝衔接将极大降低用户体验门槛:习惯了OKX的平台用户,无需另装App或学习新操作,即可享受类似“余额宝”的收益和支付服务。而OKX在品牌信任度上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作为老牌交易所,OKX经历多轮牛熊考验,建立了较强的用户信赖。在合规性方面,OKX更是早有布局:2024年9月其新加坡子公司已获当地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大型支付机构牌照,这意味着OKX在数字支付代币服务和跨境汇款等业务上获得了官方认可​。 合规护城河将是OKX推进链上支付的一大优势:有了监管背书,OKX在开拓法币出入金、商户合作等方面将比草根项目更为顺利,也更容易获得主流用户和机构的接受。 再次,从技术和生态角度看,OKX具备全栈式基础设施优势。OKX不仅经营交易平台,还开发了自己的公链(OKX Chain,现在的 X Layer)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这意味着OKX可以在更底层的层面优化支付体验,比如通过自有链提供更快、更低费率的链上交易支持,或通过账户抽象等技术简化支付签名流程等。而其钱包产品本身已支持数十条链、丰富的DApp接入,具备扩展为“链上超级App”的雏形。 如果说Infini是用Web2的皮囊包装Web3内核,那么 @star_okx 很可能选择“从底层链到应用全面打通”的路线,自建一个完整的链上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类比支付宝在Web2中的角色——支付宝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账号体系、资金账户、支付清算网络和金融服务平台的综合体。OKX有能力也有动机去打造类似的全能型链上钱包应用:用户的稳定币等资产由钱包/链上账户托管,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用于扫码支付、转账,或一键参与各种链上理财产品,所有这些操作都在OKX生态内闭环完成。这将真正实现一个“链上的支付宝”愿景,让加密用户体验到与支付宝近似的便利,但底层运行在去中心化网络上。 当然,OKX 产品尚未完全问世(今日上线的更像是早期测试版本),以上描绘带有推测性质。不过行业已有迹象表明头部玩家对PayFi的浓厚兴趣:例如另一交易所巨头 @cz_binance@binancezh 钱包近期公布了2025年PayFi战略,计划把“赚、花、转”功能整合进钱包生态,推动数千万用户将加密资产转化为日常金融工具​。 可见,交易所系钱包正竞相进军这一蓝海。可以预期,OKX 的方案在形态上或许会与Infini有相似之处(如稳定币利息、生息钱包余额),但在运营策略上会更偏向生态联动与合规拓展:可能通过OKX交易所和公链资源,为其PayFi产品导流,并与线下商户、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支付落地。这是一场“以慢制快”的战役——初创可以快速试错抢占心智,但巨头拥有更深厚的弹药和更广阔的战场。 差异化比较:初创 VS 巨头,各显其能 两款产品背靠截然不同的背景,走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具体差异可总结如下: 集中化 vs 去中心化:Infini 虽然利用了去中心化协议获取收益,但整体产品架构偏向中心化服务——用户资金实际托管在Infini平台智能合约或账户中,由团队调配到各收益渠道,这从其遭遇内鬼盗币也可见一斑​。 相反,OKX的方案大概率建立在去中心化钱包基础上(非托管),用户自行保管资产私钥。但需要注意,为实现类支付宝的体验,OKX可能会在去中心化钱包外层增加一层托管/风控措施(例如有KYC的子账户、社恢复等),形成一种“去中心化内核+中心化保障”的混合架构。所以严格来说,两者在集中化程度上各有平衡:Infini更像金融服务提供商,用户把钱交给它打理;OKX则更强调提供基础工具,用户资金仍在链上自主控制,只是在合规要求下接入部分中心化元素。 品牌背书 vs 产品玩法:OKX 背靠强大品牌和庞大用户基数,本身自带信任背书和流量,推广一款新产品的难度相对较小。用户倾向相信OKX的安全和稳定,对其推出的支付产品愿意尝试,这种信任尤其在涉及资金安全时十分关键。Infini 则缺乏知名品牌光环,只能凭借新颖产品玩法和社区运营取胜。事实证明Infini通过红包、联名卡等创意活动成功破圈,就是典型的“以趣味带动增长”策略。当巨头可以用品牌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时,初创则用差异化体验提高用户留存。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品牌优势能带来更广泛的普通用户,但也可能因为产品缺乏亮点而降低用户粘性;反之,玩法有趣能吸引发烧友和早期用户,但要走向大众仍需进一步建立信誉。 快节奏初创 vs 战略级生态:Infini 作为初创公司,决策链路短、迭代速度快,能够敏捷地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方向(例如迅速上线节日红包功能等)。这种快节奏赋予它在细分市场抢跑的机会,但也埋下潜在隐患(安全事故、合规风险)。OKX 属于生态型企业,其产品推出往往经过深思熟虑,被纳入整体战略版图。OKX 推出PayFi服务,很可能是视作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战略级项目,在资源投入、风控合规上都会更充分,节奏上相对稳健。一边是小步快跑、争夺先机;一边是蓄势待发、谋求长远。在PayFi这个新兴赛道,我们将同时见证独角兽创业公司和加密巨头生态的不同创新范式。 对PayFi赛道的潜在冲击:不同层面的共振 无论路径差异如何,Infini 和 OKX 的探索都将为整个加密支付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用户教育:Infini 已经通过实际产品向用户证明了稳定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日常使用并获取收益,降低了普通人对加密支付的陌生感。OKX 若推出类似服务,将借助其庞大用户群,把这一理念普及给更多传统交易用户​。两者都在教育市场:加密货币不止能炒,更能成为日常理财和支付工具。 生态协同:Infini 的模式带动了上下游合作,例如接入 DeFi 协议提供收益、联合社区KOL推广等,促进了多方生态合作。OKX 则有望将交易所、公链、钱包、商户等环节协同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态联动。这将丰富整个行业的协作模式,小团队和大生态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资本和合规加持:Infini 的崛起吸引了风投和社区资金关注,但安全事件也敲响警钟,未来合规和审计将更受重视。OKX 等大型玩家入场,自带雄厚资本投入和合规资源(如支付牌照​),为赛道注入了正规军力量。资本加持意味着更多创新项目将涌现,合规参与则意味着监管层面对PayFi的接受度提升,有利于整个领域长期健康发展。 社区驱动 vs. 主流触达:Infini 的成长依赖于加密社区的口碑相传和用户自发推广,体现了社区驱动的威力。这种草根力量使PayFi概念在圈内迅速发酵。而OKX的加入则标志着PayFi开始触达主流人群——当大型交易平台向其全量用户推出支付功能时,PayFi不再局限于极客圈子,有机会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社区和主流的融合,将加速加密支付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进程。 综上所述,Infini 和 OKX 分别代表了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推动加密支付创新的两种力量:前者灵活多变,以产品创新撬动用户习惯;后者厚积薄发,以生态实力奠定行业标准。两者的差异化竞争不是此消彼长,反而有望形成良性共振——共同拓展市场天花板,在不同人群中培养起使用加密进行日常支付和理财的习惯。当下的PayFi赛道正处起步阶段,Infini这样的初创新星带来激情和创意,OKX这样的巨头玩家带来信心和保障。未来几年,我们或将看到加密版“支付宝”与“余额宝”的百花齐放,其竞争与协作所激发的能量,值得所有关注Web3金融的人拭目以待。 @aixbt_agent @Phyrex_Ni
Show more
0
13
16
2
Web3世界的“蚂蚁金服”可能快出来 Ethena Labs与TON的合作很多人没注意到,意义极其重要,想象一下,一个稳定币方案,一个背靠10亿用户社交软件,两者融合会是什么场景,让我想到了曾经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出现,直接重构国内支付行业 Web3世界“蚂蚁金服”时刻,随着Ethena Labs与TON合作也可能快到来 金融基建与用户入口的融合可能是目前Web3最可能破圈的路径 先说下Ethena Labs的稳定币USDe机制 Ethena Labs的稳定币USDe与过去稳定币设计机制不同,依赖于“delta-neutral”对冲策略,通过平衡现货资产和衍生品市场的头寸来实现稳定性,同时又能产生收益,比如协议持有的stETH收益和衍生品市场的资金费率 这套设计确实让USDe在稳定币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但稳定币有一个质点问题,就是规模化,这是所有新型稳定币方案最难逾越的鸿沟,只有突破了规模化质点,稳定币的飞轮就能实现 比如现有的市场环境,大家说白了还是在持有的usdt、usdc,并不是大家觉得usdt、usdc更好,而是不得不用它,比如cex里的核心交易对是usdt,链上大量交易对也是usdc,这两家把应用场景和流动性锁死了,其他方案很难在插一脚,哪怕新稳定币给各种补贴,也只能暂时吸引一些理财需求高的用户 所以USDe想要去瓜分更多领土,只能去寻找新的应用场景,这个场景就是Telegram背后超过10亿活跃用户 包括Telegram因为加密社交软件本身问题也需要通过Web3的技术来构建最重要的金融版图,这也是TON(The Open Network)出现的意义 Telegram拥有超过10亿活跃用户,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这些地区相对金融支付体系比较落后,是最适合加密金融的推进和落地 USDe和其质押版本tsUSDe的集成,使Telegram用户能够在日常通讯工具中直接进行美元资产的发送、存储和支付操作。这种无缝的用户体验将USDe从一个单纯的加密资产转变为日常生活中可用的“互联网货币”,以及通过质押USDe可获得高达10%的年化收益(APY) 一个路径一旦跑通,对于传统金融体系欠发达的地区而言,可以直接跳级通过Telegram使用电子支付、存储理财这些功能。尤其tsUSDe是收益型的美元资产,在通胀率超过4%的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对抗通胀的美元储蓄工具 我们在进一步设想下,随着基础金融功能的满足,那么DeFi的需求是不是又打开了,Ethena计划在TON生态内支持更多DeFi用例,例如借贷和交易,想一想国内的支付宝,正是因为支付宝的出现,才让更多人接触到了基金、债券这些金融产品,支付宝和微信的数字货币市场基金已在中国吸引了高达2650亿美元的存款,对应到Web3世界这就是DeFi 这将是Web3世界的下一个爆发点所在 所以Ethena Labs与TON区块链的合作在我眼里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很有可能为整个Web3带来新的天量增长,对Ethena而言,这是触达10亿用户、实现稳定币规模化增长的绝佳机会;对TON而言,USDe的加入增强了其生态的金融实用性,推动了DeFi和用户粘性的增长,完成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金融版图 我最看重的是,这次合作在新兴市场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的意义,因为这里更需要一个普惠、高效的金融生态,这也是Web3本身最重要的意义
Show more
Introducing the product for a billion people: Today we announce our partnership with @ton_blockchain to power finance's most powerful use case: To send, save and pay with a globally accessible dollar Internet money, now available for @Telegram's billion users Details below: https://t.co/oFjUvVX1CN
Show more
0
0
6
0
#Okx# Pay 的红包时刻,还差点火候 最近 DEX 回归、Pay 发布,好多人在讲 OKX 牛逼,说得都挺好,但我觉得还差点意思。 这道菜,上桌了,看似都齐全,但缺少了一个主线。这里面很明显有个问题,但很多人似乎没看明白。 我今天思考了 4 个多小时,找到了答案。 让我们潜入! ⬇️ 主线应该是:让群主发财 回忆一下,微信红包爆火发生了什么?表面是社交玩法,其实带动了微信支付的大事业。现在 OKX 模仿了微信的脸,又模仿人家的面,做了一个 Chat 群聊,也能发红包、能发礼物。 今天,群聊扩张到了 1,000 人,响应速度非常快,快到让群主的余额都不足了。 其实这里我发现了一个偏见,那就是,和微信群当时同事、家人、朋友熟人网络不一样,Web3 的群,大部分还是陌生人关系,且,以搞钱为目的。 由此推导: 想要靠群聊 + 红包破圈推动 Pay,先要解决建群人(群主)赚钱问题。 听懂,可以有掌声👏👏👏? 说得再直白一点,这个圈子里建群、管理群是非常非常非常累的事情,而且很多时候吃力不讨好,弄不好还得进去。 如何在 OKX 产品功能内,让群主可以自发、热爱建立和管理群,并且,把 Pay 功能完美结合?小 a 不才,有 5 大法宝,送给 OKX 产品经理们。 1️⃣ 收费群 这是一个简单,但有效的需求,且被验证过。币圈有各种收费群,空投、交易、打新、alpha、套利……收费群是大家普遍接受的。 与 Pay 结合,可以支持 OKX 余额缴费,甚至按月、季度自动扣费,如果没缴费,自动踢出群。搞复杂一点,还可以群友邀请返佣,群主设定比例。 一个高阶版本的 Debox 就出来了。 2️⃣ 知识付费 我受够知识星球了!高昂的抽佣、无理的审核、冗杂的体现、垃圾一般的社区/内容管理。 别搞那么复杂,就是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设定费用,丢到群里,就像红包一样,点开支付才可以看。 支付就直接用 Pay,支持单次扣费、订阅制。群主实时到帐、无需提现。 搞复杂一点,再弄个分佣。 /* 这个功能其实我已经做好了,如果你们不做,收购我的产品也可以 */ 3️⃣ 打通跟单与Feeds 知识付费的升级版本,群主在做完分析,可以添加相关币种标签,一键购买,给群主直接完成分成。 跟单逻辑就更清晰了,我不多赘述了,就是那个意思。你先这样,点这里,然后弄一下,啪,就好了,钱就赚到了。 打狗可以直接丢 CA,然后……你们自己想一下吧,丢完会出来什么,群友点了会怎样。 甚至,Earn 里的也可以给群主点赚的,比如我分析了鲨鱼鳍,群友存入,给我发套周边也行啊!真正的可追踪。 4️⃣ 抽奖与空投 微信群抽个奖,尤其是白单、水、代币的空投,你们应该体会过多麻烦,要填各种格式资料、收集、执行。 在 OKX Chat 里,群主可以轻松给群友发福利,无需额外添加资料,钱包都是绑定的。 这是增加群活跃度的法宝,而且比红包更实用、更日常。 5️⃣ 这个绝了 我希望可以 OKX 出面,整合 cryptopedia 资源,让项目方过来建群!给大家发福利! 这个需求,我猜,你好我好大家好!用 OKX Chat,把以上功能做一个 To B 的版本,让项目方过来做一些 AMA、空投、任务以及真正的社区建议采纳。 这不比单纯做黑奴任务要更有人味? // 以上,我在 OKX 的群里提了,好可惜,他们以为我在搞笑、搞抽象。所有人都在关心海腾累不累,只有我在关心群主能不能赚钱,OKX Chat 的未来在哪里(瞎扯的 我知道上面的大部分都是天马行空的想法,真的实践起来会有非常多的困难,但是,OKX 不就是擅长这个么?以上真不是我瞎扯,是认真思考过的。 我甚至还有一个想法。 如果你们不小心采用了我的某个建议,我提一个要求,不用给我打钱,我想出名! 能否在该功能的地方,以某种彩蛋的形式,把 @anymose96 放进去,比如⬆️⬆️⬇️⬇️⬅️➡️⬅️➡️AB(开玩笑的 我不是自私为自己考虑,我是看见了很多人,真诚为 OKX提建议。我们是否可以产品功能,或者单独一个地方,把这些人的名字记录下来,放在区块链上更好。 就像是小猪佩奇的手印,印在香港的星光大道;就像罗纳尔多的脚印,印在了摩纳哥地中海边上的冠军大道,那样。 我可真是一个浪漫的软核科普作家。 以上,CC 给 @Mercy_okx @Haiteng_okx @OKX_Yuki @cherria_okx @mia_okx <全文完>
Show more
0
65
7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