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现实调教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现实调教
b事儿真的多,脚后跟你都不配舔,跪着给我重复看 #面贡# #现实调教# #给我当狗# #舔脚后跟# https://t.co/k2Pj1MegMk
0
4
425
46
当供应链冲击变为常态: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预示着全球经济“去全球化”的历史性转折 过去数十年,全球化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追逐成本最优,国家追求经济效率,全球市场融合紧密。 然而,自2020年以来,全球化背后的脆弱性逐渐暴露,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中美科技竞争使全球供应链频繁受挫,供应链危机不再只是周期性波动,而逐渐成为新常态。 传统全球化的核心逻辑是效率至上,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然而,全球供应链的反复受挫凸显出这种效率优先的模式所面临的严重缺陷。 在半导体领域,芯片短缺迫使福特、丰田等巨头频繁停工;在医疗领域,关键药品和医疗设备严重依赖单一国家供应,疫情期间多国面临致命药品短缺。 这些现象促使各国和企业纷纷调整战略,将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置于效率之上。 例如,美国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目的不仅是重振美国本土制造业,更是通过战略布局,实现对关键技术和产业的自主控制权。 英特尔、特斯拉等企业加速在美国本土或友好国家投资建厂,显示出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战略阶段。 此外,欧洲国家也在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积极开发替代能源,以增强能源供应链的自主性。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明确表示,将重新审视通胀目标与就业指标,这不仅意味着货币政策框架的微调, 更反映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根本性质正在发生转变——从纯经济工具转向地缘政治与产业战略的综合工具。 过去,美联储致力于经济稳定与全球金融协调;如今,面对长期供应链冲击,它不得不考虑美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 货币政策的目标从简单的经济稳定扩展到国家战略竞争。 货币政策框架的这一调整,表面上看是技术性变化,但其背后的实质意义却深远得多。美元作为全球货币体系的核心,过去一直通过全球化实现霸权巩固。 现在,美国的战略正在转型,利用去全球化趋势重新巩固美元霸权,通过产业链本土化、区域化和战略联盟,实质性控制关键供应链和产业资源。 例如,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明显体现了经济阵营化的趋势。 美联储的政策转型也与这些战略行动高度协同,正在推动全球经济从自由市场逐渐转向“区域战略同盟”时代。 随着美联储这种战略转向,全球经济秩序的权力格局正在经历一次深刻重塑。过去几十年,全球央行和经济机构间密切合作,通过G20、IMF等多边平台维护全球经济稳定。 然而,美联储高利率政策、量化紧缩、定向产业融资等措施的实施,正逐渐瓦解这一全球政策协调框架,加剧各国间货币政策与经济利益的冲突风险。 欧央行、日本央行与美联储政策的巨大分歧,进一步强化了全球经济从协作走向冲突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长期供应链冲击已经彻底改变了通胀的性质。 过去,美联储将通胀视为短期经济周期现象,依靠利率工具即可调控。 然而,现在供应链问题成为长期结构性问题,例如能源转型、稀土金属短缺、粮食安全问题,导致结构性通胀长期存在,传统的2%通胀目标不再现实。 例如,2025年4月2日,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实施“对等关税”,税率高达115%,立即引发了多个行业的供应链中断。 电子行业因依赖中国零部件,关键投入(如半导体和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上升4.2%,导致苹果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因关税相关供应链限制损失9亿美元。 同样,美国农业出口商,特别是大豆和猪肉生产商,面临中国于2025年4月4日宣布的报复性关税,导致2025年第一季度对华出口量较上年同期下降18%。 这些中断不仅推高了国内价格,还加剧了全球贸易网络的紧张,促使企业加速近岸外包和区域化战略。美联储对此结构性变化做出回应,暗示可能调整通胀目标框架。 主席鲍威尔在2025年5月15日的托马斯·劳巴赫研究会议上表示,可能允许更高的通胀水平以适应供应链驱动的价格压力,这反映出传统货币工具在应对地缘政治引发的经济碎片化时已显不足。这一政策转向与美国推动供应链本地化的战略相呼应,例如通过《印太经济框架》(IPEF)在盟友网络内确保关键供应链安全。 同时,国际反应——如欧盟与美国关税谈判进展缓慢、日本努力多元化关键矿产来源——凸显了这些政策的全球连锁效应,进一步加速了经济从全球化相互依存向区域化的转变。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的政策转型从幕后经济调控逐步走向公开的产业政策和战略干预角色。美联储通过对关键产业的流动性扶持、货币政策定向调整,逐渐强化对产业政策的直接干预能力。 这种变化不仅是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更预示着全球央行角色的转型,央行未来将更广泛、更公开地参与产业战略与地缘经济博弈。 此外,中国在供应链长期冲击下也加速了经济战略调整,提出“双循环”战略,旨在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升国内供应链的自主性与安全性。 这一趋势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阵营化。 总体而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并非单纯的技术调整,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终结、“去全球化”时代真正到来的历史性标志。 这不仅意味着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刻重塑,更要求我们重新思考经济发展模式、央行政策角色,以及国家间经济关系的根本逻辑。全球经济正处于历史性的关键节点,未来数十年的经济模式、规则与结构,都将由此彻底重塑。 #美联储# #货币政策# #去全球化# #供应链危机# #美元霸权#
Show more
0
0
1
0
易中天被封杀,是因为这两点,与官方有根本性不可调和之冲突:24卷大部头中华史全网下架,确是文化界的大事,至于原因,中推流传的易中天对袁绍精准刻画一说,纯粹是附会,没有一丝根据。那可是17年前百家讲坛的公开演讲,与今天的政治氛围没有任何关系,纯属于民间移花接木,正所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4卷中华史鸿篇巨制,是由于什么原因触动了当局的神经,才被勒令下架清除? 第一,易中天的中华史,在中华文明时间界定上,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有根本性的冲突,几乎推翻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官方结论。 什么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红二代李铁映担任社科院院长时,为了对抗西方文明史,启动的国家社科工程,该工程是“九五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委领衔七大部委参与,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务院验收。我大学导师正是该工程200研究者一员,我才得以了解该工程的细节。 此工程由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担任工程首席科学家,主要目的就是要用碳14测定法将中国历史进行年代科学精确的断定,以界定中华文明史的详实历史年代。最终通过4年努力,工程给出个中华文明史的远古时间界定。 夏商周断代工程界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有学者列出更具体年代为公元前1556年,但仍有争议);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公元前1046年。 而易中天中华史,并没有采用这一官方结论,他的中华文明史时间,大约只有3500多年,比官方少了500多年的历史,这完全是不可接受的对抗与冲突。 而夏商周断代工程那可是和希腊文明史分庭抗礼的工程,怎么可能被质疑、被推翻?所以易中天的中华史被清除,就当然而然。 第二,易中天的基本史观,是官方不可接受和原谅的。我粗略看了他的24卷目录,就知道易中天完全走个人化的野路子,不给官方史观任何面子。他的史观,是民众史观,非阶级史观,非统治者史观,而这两者是根本性的对立,不可调和。比如他直接提到了人权,甚至公开说非民授权之政权,即黑社会。 历史,就是统治工具,谁掌握了历史解释权,谁就掌握了过去与未来的话语权,所以自司马迁修史记以后,编撰史书,历来都是官方特权,不允民间染指。官方修史,就是要建立起有利于官方统治的历史观,以此建立社会意识形态基础,然后形成上层建筑,实现统治的千秋万代。 所以,官方怎么可能允许个人修史?而且还是全本的中华史?更有甚者,还是与官方史观对立的解构性史观? 意大利史学理论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易中天和他被封杀,就非常真实的做了现实注解…
Show more
0
257
2.3K
587
听完以后觉得有点奇怪,就找了一点佐证,耽误了点时间,今天鲍威尔主要讲的内容是准备调整从2012年开始的美联储的通胀框架,大概的意思应该是以前是以 2% 为核心目标,包括每次鲍威尔的讲话都是以2%的通胀作为核心。 这是目前美联储的核心基础,这个举措到现在都没有改变,也没有打算改变,但美联储向试图改变一下自2020年开始所谓“容忍通胀适度超调”的策略。该策略已被现实证明无效且容易易被误解,尤其是疫情后通胀“既不温和,也非可控”。 说人话就是过去“允许通胀超过2%”,现在觉得这不靠谱,要收回这种说法。 而在就业路径上,过去说“只在就业不够时才出手”,现在觉得说得太死,以前的做法是“只要大家都找到工作,我们就不急着加息”。但这个行为会被市场理解为美联储不敢加息。 而现在要新考虑这种“就业短缺”这种表述方式, 让市场理解美联储不是永远不加息,而是会更灵活地看待数据。 所以,这次美联储准备的两个重大改变就是: 1. 通胀不能说“超一点就好”了,要重新强调美联储就是要控制在2%。 2. 就业不能只看“不足”,也得看到“过热”的风险,要提前应对。 总的来说,就是鲍威尔继续表现出鹰派,对短期利率调整(降息)的谨慎,不会因为就业看起来强、物价稍降就贸然放松政策。 本推文由 @ApeXProtocolCN 赞助|Dex With ApeX
Show more
0
24
63
6
每月初十供灯日 这次特别点 给群友们和自己点个尼泊尔的灯 看看有没有奇效 4月份过得挺难受的 但是已经完全调整过来了 放弃幻想 接受现实 把追求一个单币1m变成10个单币0.1m 突然间就浑身通达了 https://t.co/1x9f9oHSvs
Show more
每月初十吃斋供灯日 正逢币圈大跌 继续给 |九紫离🔥 八方来財 3.8|的群友们点下财运灯 加上了 币圈 一起 但是感觉弘法寺(深圳)的气运估计拉不动盘 就当加点油了 帮我供灯的师兄看到币圈两个字 问了我知不知道pi 币 她老婆0撸了2年多 现在有人2块钱收 我回了一句能卖就卖 但是小心骗局 这些老人其实还是挺清醒的 完全没有投钱 纯0撸 也算是幸事 最糟糕的时候 孕育着最大的机会 保持悲观的操作和乐观的心态 等风来
Show more
0
0
0
0
因为周五非农数据的强劲,代表了美国经济的韧性仍然坚固,市场重新调整了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六月不降息的概率已经从昨天的 35% 上升到了 64% ,市场已不再预期美联储会在经济未出现实质性下行的背景下启动降息,并且将2025年降息4次的预期减少到3次,预期2025年首次降息在7月。 这意味着市场正逐步接受“无衰退则不降息”的逻辑,因为比起经济来说,美联储更加看重的是通胀,只有经济大幅下行才是美联储额外降息的必要条件。 自2022年首次加息以来,每当市场对政策路径的押注与美联储本身发生分歧,最终市场总是被迫回归现实,因为决定权始终牢牢掌握在美联储手中。 本推文由 @ApeXProtocolCN 赞助|Dex With ApeX
Show more
Bitcoin 还能涨多少?从美股上升空间看 $BTC 反弹 最近很多小伙伴问即便是反弹,那么 $BTC 的价格能看到多少?其实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毕竟现在仍然是事件驱动,而且受到宏观和政策上的影响一点都没有减弱,最近的上涨更多的还是受到关税妥协和经济并未衰退的刺激。 但确实可以看到 BTC 的价格已经回到了 2月25日 关税事件爆发前的高点,而且早前也写过推文讲 BTC 和 标普500 还是有很强的关联性, https://t.co/ljaeebQJUp 那既然 BTC 能回到 2月25日的高点,美股尤其是标普也有可能回重新回到这个位置。 因此按照相关性来说,BTC 向上多走一步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我看了一下 票普500 目前的点位到 2月25日 之间还有 6.3% 的空间,这个空间也是因为关税的问题跌下来的,如果近期宏观上没有利空,而且川普不搞幺蛾子的话,可能是有机会的。 如果按照 6% 的上涨空间给到 Bitcoin ,按照目前 $BTC 的价格来看大概能到 103,000 美元左右,当然这不是一个必然的,而是假设美股能回到之前因为关税的损失,那么 BTC重新回到 10万 美元是有机会的。 而且我也看了一下纳指,大概的范围也是 6.3% ,所以美股之间的同步性还是挺高的,尤其是这次带动上涨的主力都是科技股,所以纳指和标普一致性较高,而 $BTC 本身和科技股也是有很强的相关性。 另外美股上涨 6% 不代表 Bitcoin 一定回涨 6% ,按照历史比例来看 Bitcoin 的涨幅多数情况下是大于美股的,而且也有可能是 BTC 走在前边,导致后续乏力,所以综合来看如果美股能回到 2月25日 BTC 上涨 3% 至 8% 是比较正常的。 对应价格应该是 100,000 美元 到 106,000 美元左右,而如果有新的利好带动美股继续上涨,BTC 也自然能够上升,更重要的是 亚利桑那州 的 BTC 战略储备可能最近一段时间就会有结果了,通过的话,会继续刺激 BTC 的上涨。 重点还是要看目前的宏观情绪,美联储的态度,以及川普的关税和减税策略。 PS:SB 373 尚未送达州长办公桌,有部分内容需要修改,共和党已经同意,还在等民主党的决定,但 SB1025 已经送达了,最晚周二应该能知道。 本推文由 @ApeXProtocolCN 赞助|Dex With ApeX
Show more
0
1
3
0
说实话,谁在卷早期空投,其实是在卷新叙事的门票。AI x Web3 的融合已经不是趋势预测,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作为这个赛道中最受关注的技术型玩家之一,@0G_labs正式上线了生态预览任务Eco Preview活动,通过 @Galxe 搭建忠诚度机制,用户可以用最轻交互成本,参与测试网生态、获取未来代币激励的潜在资格。 Galxe 任务入口:https://t.co/gyXuXTKCH1 别忘了同时参与 #Starboard# 讨论话题! 发布你对 0G 生态、模块化 AI、Galxe Quest 的见解,带上话题 0G Starboard 以及 Galxe Starboard,用一条内容同时参与两个活动,一举两得,解锁 Aura 分数新通道!https://t.co/Zki7hZkWs8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调整,市场正逐步恢复活力,真正有技术落地能力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受到越来越多资金和 Builder 的关注。而@0G_labs正是这个关键窗口期的价值洼地。 作为AI 原生模块化基础设施的代表性项目,#0G# 不只是讲故事——它在构建一个真正为未来 AI 服务的链下数据高速公路。 ✅ 高速低成本的 DA 层架构 ✅ 为 AI 模型设计的链下数据处理模块 ✅ 适配 LLM、DePIN、AI Agents 等实际应用场景 ✅ 模块化组合能力,助力 AI 项目快速部署链上结构
Show more
The 0G Eco Preview is live on @GalxeQuest 🐼 Join the @0G_labs testnet campaign and discover key projects building in the 0G ecosystem Complete quests and start exploring: https://t.co/mVzP7kpqy6 https://t.co/3Xy6wahzTs
Show more
0
2
1
1
这两天看到有些KOL小伙伴在说这个 ICN (impossible cloud network),恰好我之前调研过,也来说一下。 事儿得从我投资了 @AethirCloud 说起,当时他们很创新的搞了节点销售的方式,募集了天量资金,震惊整个圈子 - “原来还能这样提前卖货呢?” 然后就有很多项目跟进,尤其是Depin类项目。我印象中 @ICN_Protocol 也通过Impossible Finance平台不声不响的卖出来了价值12M的节点,闷声发大财了也是(中文区很少)。 从这几天的宣发密度看来是终于要TGE了,说实话背景应该至少比近期一些上了钱包IDO的项目质量不差。我刚去翻了一下项目进展,大概来说一下他们干嘛的,以及几个亮点吧。 ~~~~~~~~~~~~ 一句话总结: ICN就是想构建一个由社区驱动、全球节点组成、抗审查的云网络。试图挑战 AWS、Google 云等Web2巨头,并且已经有了真实客户和营收证明。 全球80%以上的网络基础设施掌握在少数几家科技巨头手中这件事已经不是秘密了,去中心化如果跑在中心化的infra上其实就是个笑话,我们已经时不时能看到这种风险在现实中发生。 项目亮点: 1、创始人是干过上市公司的老司机 创始人曾创立 Goodgame Studios,已IPO上市 CTO 拥有 20+ 项存储相关专利 👉 不是学生创业,是 Web2 老炮带队做 Web3 真事 2、真的融到了3000万 虽然这个融资信息公开网络上查不到,但我在VC朋友里问了一圈,小诸葛 @YeruiZhang 表示应该是真的,而且知名VC 1kx非常看好并支持他们。 👉不是吹牛逼的假项目 3、真的有人在用,真的有钱赚 ICN 已有超 1000 家企业客户 2024 年营收超 500 万美元 👉 不是 PPT 项目,是跑在现实里的商业产品 4、它不仅去中心化,还真正抗审查 AWS/Google Cloud 会被封,ICN 社区驱动,节点分布全球 不怕国家级断网、不怕平台限制 👉 真正适合“自由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ICN与当下一些有点接近的竞品相比还是有不少自己的优势,已经超出了Filecoin这种仅仅做存储服务的概念 ~~~~~~~~~~~~ 虽然现在的市场对Depin叙事有一些Concern,但同时也对有真实现金流和盈利能力的项目抱有很大的善意和期待。 所以对于这种2024年已有1,000+付费企业客户客户,年收入超过500万美元,储备订单超250PB,全球分布,每日处理2000-5000万个文件,已在欧洲多家数据中心落地的项目,是否会另眼相看一点? 目前看他们还给散户开的有一个撸毛的窗口 https://t.co/o1xY5i0Nqr 绑定推特和钱包发推能领 $ICNT ,不过纯新地址估计够呛,有Gitcoin Passport分数要求。 中文区galxe 我看 @wenxue600 说也有任务,不过galxe无大毛,懂的都懂。
Show more
🎉 It’s been 1 week since HyperNodes went live, and the momentum is real. 🔥 Official stats so far: • 4,698 ICN Links staked • $11.95M $ICNT TVL Big thanks to the community for showing up strong. Stake your ICN Link and help secure the network 👇 https://t.co/NTXy81N4mx
Show more
0
0
0
0
TRON :RWA落地的低调跑道 Real World Assets (RWA) 是今年大热叙事。从债券、信用凭证,到黄金、房产,大家都在谈链上映射现实资产,让加密不只是炒作,而是能真正对接传统金融。但说到底,大多数项目仍停留在试点阶段。落地,仍然是个问号。 1/ ETH 上项目多,人一多起来 Gas 费会超高 2/ Solana、Polygon、L2 各有方案,但用户端几乎无感 一句话总结就是:发得出来,但用不起来 反观 TRON,它早就默默跑起了链上支付的真实场景 TRON 或许没有传统金融机构的背书,也不靠监管加持来博信任,但它背后的资源调动能力、资金实力和产业闭环,本身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金融系统。 1/ Kripton + USDT 在阿根廷等高通胀地区跑出了用链上稳定币完成日常消费 2/ MoonPay + TRX 为美国用户提供了法币购入通道 3/ TRC20-USDT 日转账超 200 万笔,平均金额达 200 亿美元 如果RWA 真要走向落地, TRON 会不会是那条被忽视的跑道? 假设未来某一天,RWA 不再是为机构设计的票据系统,而是真正走向用户侧,比如: 1/ 代币化债券 + USDT 自动兑付 2/ 挂钩黄金的稳定资产对冲汇率 3/ 租赁、分期、跨境结算等轻量资产直接上链 那最适合跑这些场景的,一定不是速度慢的主流公链。反而是TRON 这样已有支付基础设施、稳定币覆盖广的链 。它可能不会发债,也不会代表监管信用,但它是目前最适合能让 RWA 落地的地方。 TRON 会加入 RWA 赛道吗 ? TRON 没有走在 RWA 热门链名单里,但它已经接住了稳定币的全球流动。接下来,谁能成为下一个能跑现金流、跑真实资产落地的场域,还真不好说。 就看 @justinsuntron 有没有意向往这方面发展了 🤔 @trondaoCN #TRONEcoStar#
Show more
0
24
47
19
「稳定币 + 社会结构体系 = 新阴谋论」 几个渠道fill一下信息💻 1. 硅谷101那期谈到AI+稳定币的社会变革很有意思。教授预测未来可能只有少数人有工作,大多数人靠UBI(稳定币形式发放)生存,这个观点其实很反常识——我们总以为技术进步会创造更多就业,但现实可能是相反的... 2. 在泰国实地调研时发现,像CP集团、盘古银行甚至麦当劳都养着大量"冗余"员工,虽然泰国基尼系数东亚最高,但社会出奇稳定 原因很简单:over employment策略,只要保证人人有口饭吃,就不会有大规模抗议,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但是不会饿死,因为生产力和生产资料都饱和 这让我想到一个细思极恐的推论:未来精英阶层可能刻意维持低失业率+UBI组合,既保持社会稳定,又确保对底层控制 泰国模式可能就是未来全球的预演——用最低生存成本换取统治合法性,不抢不争不闹,全社会一起进入低欲望时代 这套体系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高效,不需要集中营或秘密警察,只需要算法精确计算的生存津贴+娱乐奶头乐 ,泰国人整天"萨瓦迪卡"不是没有原因的... 稳定币在这里扮演关键角色: 1)可编程性允许精准控制发放( 身份证抽象化lock in了) 2)跨国界特性避免本地通胀 3)区块链透明性让监管更高效,可离线 某种程度上,未来UBI可能是最温和的social control工具 当然这些都是阴谋论视角,仅仅用来讨论一下而已
Show more
0
0
1
0
USDD半年复盘,一切才刚开始 时间回到 2025 年 1 月 25 日,当 USDD 宣布升级为 2.0 的那一刻,是一种稳定币理念的转向。 USDD 2.0 最大的创新之一,是在收益模型上推出了 Smart Allocator。这模型强调风险可控下的资金自动调度。 半年过去,Smart Allocator 的稳定运行为 USDD 积累了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收益”。 单有模型还不够。真正让 USDD 开始稳定起来的是它用半年时间迅速打通了生态基础,交易、钱包、支付、跨链,每一个方向都落了地。 USDD 现在不仅在多主流平台流通,还成功接入了主流多链钱包系统。在支付领域,Uquid、AEON Pay 等合作也意味着 USDD 是可以真正走向消费端、走进现实世界的稳定资产。 另外很多项目会用数据来堆砌成功,但 USDD 的数据更像是稳步前进 1 / 总锁仓历史峰值超 6 亿美元,当前稳定在 5.8 亿左右 2 / 年化收益保持稳健,不依赖短期激励 3 / sTRX Vault 的 TVL 峰值突破 826 万 4 / 持币地址超过 44 万,社区用户超 21 万 5 / 日常交易和参与者稳步增长,链上流动性不断增强 回顾半年,USDD 2.0 几乎每个月都有节奏 1 月上线后迅速破亿; 2 月推出 20% 年化质押,带动社区参与; 4 月加入 sTRX 抵押,为稳定币背书; 6 月 Smart Allocator 启动,系统化收益模型; 7 月锁仓量、活跃度、流通量多线飙升。 半年只是开始,如果你相信“稳定币的本质,是要能撑得起下一轮波动”,那 USDD 2.0 值得你关注。 https://t.co/m0yMepuGEH @justinsuntron @usddio_cn @usddio #TRONEcoStar#
Show more
0
2
4
26
谁能想到,TRON上的USDT成了稳坐第一的王者? TRON链上的USDT已经超越以太坊,成为全球流通最多的USDT版本。 TRON这根橙色的线,在过去一年里稳稳地向上爬,没几次波动,而紫色的以太坊线虽然也冲过几波,但最终还是被TRON反超了。 为什么是TRON? 很多人还在拿TRON当笑话,但现实就是这么打脸。在真正拼落地和用户的稳定币战场里,TRON赢了,而且赢得很安静。 谁在用TRON的USDT?你看不见的世界里,有无数在非洲、南美、东南亚做生意的人在用它做跨境支付,甚至普通的打工人,都在用TRON链USDT转账。 这不是短期的运气,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你可以不喜欢TRON的调性,可以对孙哥有偏见,但你不能否认这条链和USDT在上面完成的任务:成为现实世界和加密之间最稳的桥梁之一。 TRON,它是那个真正下场干活的工具人。没那么高大上,但结果实打实是USDT最多的地方,不在Layer 2,不在Solana,不在什么ZK未来,而是在你最容易忽视的那条链上。 “真正在改变世界的技术,往往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块。” TRON做到了。 @justinsuntron @trondao #TRONEcoStar#
Show more
0
26
52
5
为什么我要公开开喷 @0xCRASHOUT 说实话,我本来不想写这篇的。 SuccinctLabs 技术这么强,方向也准,我是发自内心看好他们的。@pumatheuma 但现实是:技术可以封神,运营能直接拖进地狱。 @0xCRASHOUT 就是那个在中文社区里反复 PUA KOL、玩弄权力、失信于人的人。我们实在忍够了。 这篇不是为了挑事,而是希望 @SuccinctLabs 项目方认真听听我们这边发生了什么,早点做点事。 第一次:Kaito 投票活动 @0xCRASHOUT 找我包括很多kol投票,说“投完就给 Code”。我当时也没多想,顺手就投了。结果他突然改口,说“还要再多投点”。我继续投,投完之后人直接消失,Code一毛不见。承诺说变就变,基本操作就是骗一波就跑。 第二次:合作写文 + 拉资源 他说如果我愿意帮忙写一篇文章、再把 @defidotapp@ethos_network 团队介绍给他,他就会给我们社区成员发code,而且还承诺我社区成员也能一起体验。 (这里也有我把 @0x5f_eth 介绍给他的记录,当时我还在想,为什么0x5f没有理他,现在我完全明白了) 我信了,全力配合,写完、对接全部搞定。结果他直接翻脸,说“从来没承诺过”。你说这像不像“空手套白狼”的经典剧本? 第三次:抽奖事件 多位kol反馈,抽奖开奖后,说好 48 小时内发邀请码。我们等着发奖,结果一连催了 4 次才给这些kol,甚至一些没有兑现。要不是开奖已经挂在公告里,他甚至可能都不打算兑现。连中奖都能赖账,这人到底还能干点什么正事? 第四次:我公开质问他 我在群里直接质问他之前的失信行为,他才赶紧跳出来说“现在就给你 Code”。但对不起,这时候我已经不在乎了。 我在ethos的群里明确告诉他:我们早就不是为了那点 Code,而是你一直在把社区当傻子耍。 第五次:其他 KOL 的遭遇 别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被耍。我们这边有好几个 KOL 投了几千票、帮忙宣传,结果一样被他 PUA——不是拖着不发,就是随便敷衍几句装聋作哑。 很多KOL和社区成员被他pua的不敢发声。但是我今天就要说出来! 有的 KOL 明明贡献最大,包括一些社区成员,积极的创作参与社区与建设,但最后连个码都没拿到,结果看着海外用户轻松就能 DM 拿到码。说句难听的,中文社区在他眼里就是个免费劳动力池。 第六次:中外社区的区别对待 最讽刺的是什么?海外用户随便 DM 说句 “may I get a code” 就能拿到。 中文这边投票、发文、拉群什么都干完了,换来的却是冷处理 + 装死。有人甚至直接调侃:英文用户“靠嘴要码”,中文用户“靠命抽码”。 而且最近的实锤来了:他对外宣传 Succinct 是 “10-bit Code”,结果自己发给人的却是 8-bit,还直接开骂曝光的人,暴露了整个发码机制就是黑箱操作、随意修改、暗箱作弊。许多 KOL都在反馈:他不是在做运营,你在利用 Code 玩权力、PUA 用户。 他一边靠社区帮忙推活动、拉曝光,另一边又用“不给码”来压人、玩人、PUA。 人设就是——低配版操盘手,高配版甩锅王,外加一个发码流氓。 说真的,这串测试网 Code,本身一点都不值钱。 我们之所以愿意配合投票、写文、拉资源,根本不是为了那几个字符,而是出于对 @SuccinctLabs 技术的认可,真心希望这个项目能做起来。 结果现在反过来了:不是项目在激励 builder,而是 @0xCRASHOUT 拿 Code 绑架整个社区,玩权术、讲条件、发情绪,发不发全靠他高兴不高兴。 我们配合得越多,被 PUA 得越狠。配合得越认真,吃亏吃得越彻底。你说这到底是在 reward 参与者,还是在惩罚好人? 而且从现在社区的反馈来看,这事不是偶发的,是结构性问题,是他一贯的操作方式。 他不是在运营,他是在搞个人情绪施压、变相打压 builder、用发码制造鄙视链——让所有真心想参与项目的人寒心。 我们社区不是玻璃心,更不是伸手党,我们只是不想帮一个不尊重人的团队白干活。 技术再牛也遮不住一个人扯后腿,态度烂一次,两次,三次,迟早拖垮整条赛道的口碑。 今天我们不是在伸手要东西,我们是在对抗一种态度:看你有用就画饼利用,看你说话就已读拉黑,搞不赢你还顺嘴甩锅。 这不只是运营能力问题,这是项目信用的慢性自杀。项目方再不处理,大家就只能开始另眼看待整个 Succinct 了。 技术再牛,装在一个满嘴空头支票的人手里,也会变成“没人想参与”的东西。 篇幅有限,证据图发不完。评论区欢迎补充—— 把 @0xCRASHOUT 的恶行、截图、甩锅记录统统甩出来。你被已读过几次?你被许诺又被无视过?你辛辛苦苦写的内容最后换来几句 PUA?该说的,别憋着了。 别再让一个靠发码作威作福的中介,继续在社区头上作妖了。我们不是在闹情绪,而是在清理门户。 技术是项目的骨架,但社区是它的血肉。现在烂的是脸,不动手,迟早烂到心。 🔍 另外也感谢 @0x5f_eth 创立的 Web3 真实大众点评平台—— 👉 https://t.co/MCuBePJD3a 欢迎大家使用 Ethos 上实名评论,让每一个不讲信用、靠 PUA 搞运营的人暴露在阳光下。 社区不缺脾气,只缺透明。我们拒绝再沉默。 @SuccinctLabs,这事我们说得够清楚了,处理不处理你们自己看着办。
Show more
0
179
231
20
🚨复盘 $OM 崩盘事件丨以一己之力,带崩了整个RWA板块—— 刷了半天推,现在才弄明白的整个暴跌前后的经过。这次暴跌不仅是一个单一事件,更是“去中心化理想”与“中心化现实”结构性矛盾的一个缩影。 🔊MANTRA是一个基于 Cosmos SDK 的 DeFi 平台,专注于现实资产代币化(RWA),原生代币 $OM 一年干了500倍涨幅。 1⃣暴跌时间线: - 3月20日,就有社区用户监测到,有OM大户地址提币并转入交易平台,有传言称OM已经完成了几笔大折扣的场外交易。 - 随后多个OM大户纷纷进行砸盘,币价持续下跌,OTC买家很多被套,社区恐慌情绪蔓延,开始抢跑。 - 4月14日凌晨, $OM 价格从6.2u暴跌至0.4u,跌幅超过 90%,2小时市值蒸发55亿美元。 - 链上数据显示,OM暴跌前至少有17个地址将合计4360 万枚OM转入交易所,其中2个地址与战略投资者Laser Digital相关联。(猜测抛售) - MANTRA 团队否认“跑路”,称暴跌由“其他(CEX)在低流动性时段(亚洲凌晨)不当强制平仓”引发,并怀疑交易所存在疏忽或市场操纵。 同时强调代币仍处于锁定状态,未涉及团队或核心投资者抛售。 链上数据也显示,暴跌期间有大量清算订单,导致连锁抛售,市场深度不足加剧了下跌。 2⃣OM事件中反映了哪些问题? 1)项目方与CEX其实存在权力博弈 一个很深层次的矛盾是,CEX既是流动性提供者,也是潜在利益冲突方。比如交易所可能通过清算获取手续费收益,而无需对项目生态负责。 MANTRA就多次暗示,项目方对CEX缺乏实际约束力,指责CEX滥用自由裁量权。 CEX在非活跃时段放任清算,本质上是将风险转嫁给散户。 这就像在凌晨3点的高速公路上突然关闭所有应急车道,任何一辆车抛锚都会引发百车追尾。 2)高FDV低流通项目的“估值陷阱” OM的FDV/TVL比值高达730倍,远超行业健康水平(通常低于50倍)。 这种极不健康的指标说明OM市值远超实际价值支撑,容易被做空或清算。之前质疑的聪明资金可能布局看跌+放空+清算反杀,等待情绪点引爆,也确实与链上数据吻合。 通过锁仓制造稀缺性假象,吸引投机资金推高市值,最终由散户接盘。 3⃣我们应该警惕些什么? 🔺暴跌之下,项目方、CEX、做市商都试图撇清责任,但三者都在共享上币利益,利益链中潜藏合谋可能,有没有可能联合控盘,绞杀散户? 责任分散,本身就是市场操纵最好的温床。 🔺CEX通过控制流动性和清算规则,实际掌握代币定价权,流动性即权力,是不是应该改进风控机制(比如动态调整清算阈值),最大程度避免监管真空? 在这种情况下,散户存在天然信息劣势。项目方也该想想,到底怎么做,才能避免过度依赖中心化流动性。 🔺依赖“解锁预期”和“生态蓝图”支撑的高估值项目,一旦遭遇黑天鹅事件,崩塌速度远超传统金融资产。 叙事泡沫终将破裂,从自身出发的无非就两点—— 1,对“FDV神话”保持警惕,回归基本面分析。真正的价值应基于协议收入与用户增长,而非纸面估值。 2,别在低流动性时段持有高杠杆仓位,死的会慢一点。
Show more
0
32
29
4
《关于最近 Kaito的打新平台》 早上起来看到 @TheoriqAI 团队更改了TGE条款,从25% TGE unlock(一年后37.5%,然后再一年vesting37.5%) 变成TGE unlock 100% 后,我终于决定参与一下这个打新。 说实话在看到期待已经的Kaito Launchpad 第一个项目 @espressoFNDN 细节条款出来后我是非常失望的。不单单是因为没有看到对Kaito Eco 足够的赋能(比如预期的 $Kaito 金铲子效应),还因为发现VC项目的预期与市场现实之间能存在如此大的Gap。 0%的unlock, 1年Cliff后才有50%的币,然后一年线性释放??? 这得是多大的脑洞才能想出给散户这样的条件? 还以为是VC盛世的时候吗?大清都亡了呀。 在爆炒的天亡级项目一年后代币跌90%都是常事的现在,本身就没什么社区热度和基础的项目哪来的底气跟我说一年后开始解锁??? 随后看到公布第二个 @TheoriqAI ,本来听到说TGE unlock 25%, 75M 的时候觉得还好终于来了个脑子正常点的。 结果再仔细看下去发现剩余75%又来整一年cliff之类的,真的有点被气笑。 能理解项目方希望挑选所谓“信仰者散户”,但在这个时间节点通过长达1年的lock来挑选可能是有点过于自大了。问了身边一圈KOL们,大部分觉得是鸡肋deal。 但好在听到市场激烈的反馈后他们回头是岸了,把TGE改成了100% unlock,且表示那些早期参与者可以获得确定份额,这样一来这个deal就显得值博率高了很多。 ~~~~~~~~~~· 过去几天可能出于对Launchpad 头炮项目的失望, $Kaito 解质押的数量和 币价走势都不是很好,一些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Holder们在用脚投票。 毕竟即便上pad的项目有收益并分给sKaito持有者,但如果销售不火爆,认购的人气不旺,那么必然后续愿意来打新的项目就会减少,进而平台收益减少。 所以这次 @TheoriqAI 的认错改条款在我看来还挺重要的(对他们也对Kaito)。改完后可以看到认购意愿大幅增加,目前已经超募 -- 这才是一个新台子应该有的人气。 反观 @espressoFNDN ,目前进度25%,我觉得大概率打不满,并成为一个不起眼的浪花快速消失在时间线里。 ~~~~~~~~~~~ 听说后面Kaito还有很多项目会上,Pad不单纯走精品路线而是走抢占MarketShare 的路线。 目前我打算继续看看后续进展,毕竟 @Punk9277 团队迭代和调整的速度是业界一流的。Pad的确刚开始没有给到我一个惊喜,但后续未尝不会。 今天看到Kaito华语圈头号大黑子之一的 @Greta0086 小姐姐感慨 Kaito的确算是华人项目中难得走出来且一直有热度的项目🤣🤣。 还真的是这样,无论是之前“驯化KOL之争”,还是“嘴撸污染社交媒体”或者当下的“空投分发规则”, 虽然争议满满,但@KaitoAI 始终走在聚光灯下,并快速迭代调整找到Infofi的生存路径,已经在众多Copycat的衬托下成为了现实的Infofi 龙一。 可能的确不完美,但我还是很Respect有这样一支充满战斗力和求胜欲望的团队。做一个赛道的先行者,真的难度要远远大于copycat和评论家们。 我愿意再多给一些耐心,Good Luck @KaitoAI
Show more
Theoriq are officially over-subscribed on the Capital Launchpad!! Congrats to everyone involved - with so much interest, their team is also looking to increase the round size to accommodate - so pledging continues! As well as working with us on a solution for those wanting to pledge multiple times. BIG MOMENT.
Show more
0
1
2
0
【从币安发力,挖出伊斯兰教合规金融背后的机会】 币安推出了针对专门伊斯兰教的质押奖励。为什么?因为中东土豪钱太多了,他们都信伊斯兰教(沙特、迪拜、多哈)但它不能随便投,一定要符合法律和宗教条款。 -严格禁止利息,并且需要因此做到伊斯兰教法合规的。在伊斯兰国家做defi产品很不容易,都是有非常牛逼的背景。一旦做成,猛猛涨。 -这给我了方向,刷到了 @TharwaUAE 一家伊斯兰教合规的迪拜对冲基金。看团队的照片全部是带头巾的habbi,CEO是Saeed Al Fahi,纯血富三代。担任过家族企业 Al Fahim Group 主席,一直对币圈很感兴趣。【实名团队全部领英可查】 -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做链上对冲基金协议,发行稳定币,同时靠黄金、房地产、伊斯兰债券(Sukuk)等现实资产支撑。已经跟中东的绿色基金合作,把2亿资产上链。Tharwa 架构是 符合 Sharia(伊斯兰教法)合规的。这意味着它天然能接住来自中东国家那一大块资本市场的资金,而这块市场在加密世界里是非常被低估的。 -悄悄推出的代币 $trwa 链上涨到了50m,很多老外在讨论。$trwa能接住这波中东合规叙事的东风吗?当然还要看后续进展,比如它背后的资产像房地产,流动性没那么高如何赎回资产?再比如 AI 自动调仓听的策略还没公开,收益率未知。非常早期的机会!
Show more
No interest. No uncertainty. Just staking, Sharia-compliant by design. Start earning the halal way with Sharia Earn, certified by Amanie Advisors. Find out more 👇
0
2
4
0
🙎如何证明屏幕对面的是一个真实的人? 从Worldcoin的虹膜扫描仪到Proof of Humanity的"视频自拍+社交担保",各种方案层出不穷。但当我们拆解这些方案时,会发现它们都陷入了某种技术或人性的两难困境:要隐私就要牺牲去中心化,要公平就会降低效率,要安全就必须增加成本...... 在这场人格证明的竞赛中,一个名为Humanode的项目提出了颇具颠覆性的解法:用加密技术处理生物特征,让每个活人都能成为区块链的验证节点。 这种设计看似简单,却巧妙地避开了现有方案的大部分陷阱。让我们透过三个关键问题,看看它究竟特别在哪里。 第一,要便利还是要隐私? Worldcoin的解决方案充满科技浪漫主义——让银色球体"Orb"扫描你的虹膜。但现实是:当你把生物特征交给一台由特定公司制造的设备时,你其实是在用隐私换取入场券。更不用说那些尚未获得Orb设备的地区,本质上制造了新的数字鸿沟。 Proof of Humanity走了另一条路:上传视频到区块链,让社区成员投票确认你是真人。这确实更去中心化,但结果是把最敏感的生物数据永久暴露在公有链上——在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这种设计正在变成一场隐私灾难。 Humanode 的方法出奇地优雅:用户进行 3D 人脸扫描,但他们的生物特征数据会转换为加密形式,并在 CVM(机密虚拟机)中处理,任何人都无法访问,即使是 Humanode 也无法访问。” 系统知道你是真人,但不知道你是谁——这种设计灵感其实来自现代机场的出入境系统,只不过把海关的中央数据库替换成了分布式的区块链网络。 第二,去中心化需要中心化启动? 几乎所有去中心化项目都会遭遇这个"鸡蛋问题":要建立去信任的系统,最初却必须信任某些中心化力量。Worldcoin需要基金会部署Orb设备,Proof of Humanity依赖创始团队设计的社交验证规则。 Humanode的突破在于将生物识别变成了协议层的原生功能。当每个新用户通过活体验证加入时,他们同时也在为网络提供验证服务——这就像比特币矿工在挖矿的同时也在维护网络安全。最精妙的是,验证节点本身必须通过生物识别证明自己是真人,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用去中心化机制维护去中心化网络。 第三,公平是奢侈品吗? 在Proof of Humanity系统中,新用户需要缴纳约50美元保证金——这对发展中国家用户可能是周薪;Worldcoin虽然免费,但非洲农村居民可能永远等不到一台Orb设备。这些设计无形中复制着现实世界的不平等。 Humanode移除了所有财务门槛,只需要一部普通智能手机就能完成注册。但真正的创新在于验证机制的动态调整:当网络检测到某地区验证请求激增时,会自动提高该区域的活体检测频率。这种设计既防止了女巫攻击,又避免了"一刀切"对特定人群的排斥。 当身份验证回归人的本质 人格证明协议的发展轨迹,某种程度上也在重演互联网的历史——从完全匿名到过度实名,最终会找到某种平衡点。 当 @humanode_io 的测试网数据显示,其生物识别系统已成功阻止了所有已知的伪造攻击时,这个平衡点似乎正在浮现:一个既知道你是真人,又不知道你是谁的世界,或许才是Web3最需要的身份层。
Show more
0
0
1
0
要在明白什么道理后,你不再焦虑了? 写给亏损迷茫期你的兄弟们! 没有一种生活方式能彻底解决人的焦虑感 。 自由不是答案,还会放大空虚。 很多人以为,辞职自由了我就不焦虑,恋爱了我就不焦虑,赚到钱了我就不焦虑。 但现实常常是,每一次达成后的兴奋感都会快速消失,新的空虚却会再次升腾。 你辞掉了工作,焦虑没有消失;你搬到了理想城市,却也觉得不过如此;你拥有了一段关系,却依旧有感觉自己没有被真正理解的时刻。 人的空虚感是一种常态。以兴趣为生,并不会因此热爱每一天;建立亲密关系,也不能完全抵御孤独。 当生活不再有外部的强制要求时,自己和世界之间那种无所指的茫然会更加猛烈。 所谓理想生活,也许只是审美意义上的幻觉。 社交媒体 有很多理想生活的模板:在京都喝茶写字,在意大利晾晒白衬衫,在巴黎的公寓里跳舞。 这类场景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们有滤镜、有距离。 但真当你到了这些地方,空虚也会如期而至。你发现真正的问题不是我在哪里,而是无论我在哪里,我依然不确定自己是谁。 人之所以会空虚,不是因为没有好生活,而是因为我们活着本身就要面对一个无法逃避的真相:这个世界没有为我们量身定做坚固的意义,我们只能自己去赋予它。 而这种赋予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内在的劳动。不是生活方式的选择题,而是叩问自我的开放式问题。 过去我焦虑,是因为我以为一切不安都必须有解法。情绪来了要调节,关系坏了要修复,工作焦头烂额要立刻变好。 但后来发现,有些问题是没有快速的解决路径的。比如孤独,比如自我怀疑 ,比如对人生意义的空洞感。你越急着摆脱它,它就越萦绕在你身边。 你越执着于成为某种人,越容易把现在的自己变得不可接受。而你越温柔地看待此刻的自己,反而越容易前行。 空虚不是要打败的敌人。正是因为你不是一个完全麻木的人,所以你才会察觉到这无名的空白。而每一个空虚的时刻,都在提示我们,去倾听、去看见、去深入那些没有被清楚的部分。 真正停止焦虑的那一刻,不是在得到答案之后,而是在意识到答案本身并不存在。真正的生命力,也不是存在于抵达之后,而就是那种正在挣脱的内在张力。 所以后来我开始允许焦虑,并把它当作更新自己的前兆,和创造力 的入口。 不是你选择了对的职业、对的城市、对的人,就能得出安宁的结果。 不是每一条路都通向明确的意义。 不是人生所有的阶段都有标准动作和完美剧本。 我不再期待生活某一天终将安稳。我也不再期待有一个人、一个事业、一个选择能彻底消除我的空虚。我开始理解,那种到达彼岸的幻想,就是我们制造焦虑的根源。 世界在变,人在变,关系在变,身体在变。不安不是我的人生出了错,而是正在流动。 当你不再要求谁给你一份满分答卷,你才开始真正地书写你自己的故事。 当你不再抗拒那种未完成、未抵达、未命名的状态,在动荡中建立起自己的重心,你就拥有了和生命同频的自由。 兄弟们要明白,将这些对人生、焦虑、空虚的思考,映射到交易里,是相通的:交易没有一劳永逸的 “完美模式”,别执着靠某个策略、行情节点彻底消除风险焦虑。 市场时刻在变,波动是常态,要允许不确定性存在,接受每笔交易可能不完美。 停止焦虑不是找到永恒答案,而是明白交易本就充满未知张力,在行情的 “未完成” 中锚定自己的节奏,不抗拒波动、不苛求绝对盈利,与市场同频,才能握住交易真正的自由 。
Show more
0
6
31
2
🧐 Binance HODLer 空投第 27 期:Caldera($ERA)项目解析和价格分析—— 最近同时上线 Alpha 和 HODLer 空投第 27 期项目 —— Caldera $ERA , 是最近为数不多的 Alpha 大毛,现在能领到200U以上的空投实属不易,所以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项目到底是做什么的以及有什么优势, 其实去年年底我就写过相关内容和活动参与的教材,但是那个时候关注度并不高; Caldera 一开始是 Rollup 工具平台,帮项目一键发链,后来进化成「Metalayer」——想把所有 Rollup 串起来的底层互通层,目标是成为“Rollup 的互联网”。 听起来确实 ambition 很大,但 narrative 和现实落地中间,还是有些差距的,我们来分点拆一下它的核心逻辑,看是否值得继续跟踪: 1️⃣项目定位:从发链工具 → Rollup 的桥梁 Caldera 最早的产品是 Rollup 创建引擎(支持 OP / Arbitrum / zkSync / Polygon CDK 等),当前已经发出了 100+ 条链,其中不少已上主网(如 Manta、inEVM、Zerion Chain、Apechain 等)。 现在,它要往更深处做,把这些链之间连接起来,推出了「Metalayer」,主打“统一流动性层 + 跨链消息 + 通用 gas”。 这个 Metalayer 的设计理念是: Intents Engine:让跨链操作“声明式”,不是繁琐手动点对点; Hyperlane 通信协议:多链间低延迟消息传递; Universal Gas:未来所有链上交互都用 $ERA 支付 gas。 2️⃣生态数据 vs. 竞争格局 份额:Caldera 宣称为以太坊生态 ≈ 25% Rollup 提供底层;但要和 Conduit、Altlayer、Saga 乃至 Celestia Rollkit 抢生意。 转化难点:Rollup “造链”需求是真,但互联互通能否形成日常调用流量,取决于: 1)Metalayer UX(跨链 1 click 是否真快) 2)Universal Gas 是否被生态伙伴强制集成 3)与 LayerZero / Wormhole 的桥+消息赛道正面 PK 3️⃣投资逻辑:机会 & 雷区 👍 可能的 Alpha: “跨链气费”Token Model:如果 Metalayer 成功,$ERA 会像 Cosmos ATOM 的跨链安全费一样成为硬需求。 市值/故事比:当前 FDV ≈ 12 亿美金,落到“多链互联”叙事里并不过分高估——前提是真能抓住 2025 下半年 L2 大爆发。 ⚠️ 核心风险: 初始流通高 + 180 天再解锁 2%:首月博弈可能反复试探底部。 赛道拥挤:跨链消息、桥、AA Intents 多项目竞速,若 Metalayer 使用门槛偏高,ER A 需求可能落空。 代币效用落地滞后:Universal Gas 若只停留在白皮书,Token 价值会被折价到“治理票”。 4️⃣价格分析: 最新价格:约 $1.18(上线首日高点 $1.78,最低触及 $0.20,随后大幅反弹) 2025 年 7 月 18 日上线 Binance 现货交易,首日行情大起大落——先暴拉再暴跌,表现出典型的空投释放+流动性博弈结构。 目前价格回稳于 $1.10 - $1.25 区间,K 线呈现出反复震荡、尝试构建支撑结构,但尚未有效突破前高,资金参与热度仍在。 从成交量看,24h 现货交易额约 3 亿美金,明显高于平均 HODLer 项目,Alpha 交易与市场活动带动热度集中,投机机会较多,但波动性也显著增强。 短线策略:适合小仓位高波段交易,注意分批建仓、快进快出,重点关注 $1.05 支撑和 $1.35 压力位,一旦放量突破可跟随交易。 中线观察:建议重点跟踪 8~9 月 Metalayer 主网上线、跨链交互调用是否启动,同时结合 $ERA 用作 gas 或 staking 的推进情况,评估 narrative 兑现度。 5️⃣总结—— Caldera 从技术和用户体验角度,它确实填补了 Rollup 之间互通的空白。但也要留意,目前还是 early stage,绝大多数功能还在逐步开放中。 一句话总结: Caldera 的叙事属于“Rollup 的互联网”,能撑起热度; 但要撑住价格,最终还是得靠 Metalayer 的落地节奏和代币实际使用闭环。
Show more
Binance research just published a report on Caldera https://t.co/1r7EWKF2Ez
0
1
1
0
OpenLedger:AI与区块链融合,打造下一代智能系统基础设施🚀 早期的机器学习系统多为一次性训练的单一模型,随后冻结使用❄️。随着技术演进,行业逐渐转向微调和任务定制化模型🔧。这些发展为领域适应奠定了基础,但如今构建实用的AI应用,关键在于让模型具备更强大的能力💪。 强大的模型只是成功的一半。AI系统要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必须理解问题空间、实时交互数据、检索历史上下文并执行确定性逻辑🤖。正如GPU推动了训练规模化,下一阶段的突破将聚焦于应用层的交互、归因与经济对齐🔗——这正是OpenLedger提供的核心基础设施。 OpenLedger:专为AI设计的区块链⛓️ OpenLedger并非通用公链,而是智能系统的执行与归因层。它为模型、数据、记忆(Memory)与智能体(Agent)提供互操作的基础组件,使其成为可组合的生态体系。本文将详解如何通过上下文、行为与记忆扩展模型,赋能多样化智能体与应用。 专业化模型:更高效、更轻量✨ 所有智能应用的基础是模型。通用模型灵活性高,但在垂直领域需依赖微调与适配。OpenLedger通过以下流程优化这一过程: - Datanets:社区共建的可归因数据仓库,确保数据质量与协作性👥 - Model Factory:无代码工作流简化微调,降低开发门槛🛠️ - OpenLoRA:实时切换的轻量适配器,实现低成本、高组合性的推理🎛️ 这些组件为智能体奠定了坚实基础,而OpenLedger的扩展能力将使其更加强大。 模型上下文协议(MCP):让AI“动手”操作🖇️ 若要让模型读取文件、访问数据库或调用工具,它需要连接外部状态与上下文。为此,OpenLedger推出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MCP定义了向模型传递上下文及接收结构化响应的框架,包含三部分: 1. 客户端:提供数据输入📤 2. 服务端:处理工具调用⚙️ 3. 路由层:管理交互流🔄 目前,MCP已在Cursor等系统中应用——智能体可读取本地文件、编辑代码库,并在开发环境中执行工具任务💻。类似https://t.co/mRZkCJ3QuZ的MCP客户端能集成至Cursor,创建动态实时界面。通过https://t.co/mRZkCJ3QuZ,智能体可操作实时UI组件,生成可视化丰富的输出🎨。 未来展望:交互、归因与经济对齐🌟 OpenLedger的目标是成为AI应用的“神经系统”,连接模型能力与现实需求。从数据协作到轻量推理,从上下文协议到工具调用,每一步都在推动智能系统向更高效、更透明的未来迈进🚀。 @OpenledgerHQ @cookiedotfun @KaitoAI #Kaito# #cookie# #snap# #yap#
Show more
0
2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