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Binance上的小市值币,都是被狗庄控盘了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散户想吃肉比登天还难。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Binance上的小市值币,都是被狗庄控盘了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散户想吃肉比登天还难。
加密早报 * 每日不能错过的重要信息 * 2025年4月28日 1. 本周重大事件: 4月30日 22:30 美国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数据发布,前值是2.8%,预期是2.6%; 5月1日 日本央行目标利率决议; 5月2日 美国4月失业率数据、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等数据公布; 2. 本周大额解锁: #Optimism(# $OP )将于 4 月 30 日解锁 3134 万枚代币,价值约 2432 万美元,占流通量的 1.89%; #Sui(# $SUI )将于 5 月 1 日解锁 7400 万枚代币,价值约 2.59 亿美元,占流通量的 2.28%; #Ethena(# $ENA )将于 5 月 2 日解锁 4063 万枚代币,价值约 1398 万美元,占流通量的 0.73%; 3. 链上这两天围绕房地产和bonk的pump平台疯狂PVP,不过都没啥太好的标的,目前这个市场,少P多看,机会是等出来的,而不是P出来的。 4. CEX 上 @AlpacaFinance #Alpaca# 终于在凌晨3点砸盘了,一根大阴线直接砸了50%左右,现在 #Binance上的小市值币,都是被狗庄控盘了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散户想吃肉比登天还难。# 5. 美SEC已批准ProShares Trust的 $XRP ETF系三只期货ETF。 XRP 走势一直很强势,回调的时候也没跌多少,适合大资金重点关注。 6. 孙割发文喊单 $JST ,相信是下一个100倍币,喊单是为了出货,怎么fomo上去就怎么给你跌回来。 7. Binance Alpha 将首发 Haedal Protocol( #HAEDAL# ),交易将于 4 月 29 日开启,Haedal 是 Sui 生态流动性质押协议。 8. Vitalik称账户抽象化仅完成一半,目标让非ECDSA账户成为主流。 【行情分析】 Michael Saylor暗示将增持比特币,再度发布投资追踪图表,真的是无限子弹了,真正看懂并行动的人。 根据 @ali_charts 统计,加密市场净流入近 90 亿美元的资金,显示出投资者兴趣的强烈回升。目前各项数据都说明了机构正在跑步入场比特币市场,而散户并没有跟进机构,无论是股市还是币市,总是机构先行。 比特币走到95000附近的时候遇到了阻力,目前这个位置没有进一步持续突破的意愿,所以我们认为这个位置会持续一段时间震荡,如果5月有利空的话还是下跌试探一下底部支撑,然后开启真正的牛市行情。 现在的策略就很清晰了,进入5月份,逢跌买进,大跌就大买,然后拿到Q3 Q4 ,你会得到大结果,目前没有明确创新玩法的前提下,那就积极参与本次反弹最强势的币,这些币一定是有强壮护体的,行情来了会先涨。 【风险提醒】 数字资产波动较大,风险极高,请谨慎参与,杜绝满仓梭哈,拒绝贷款杠杆;
Show more
0
6
7
5
《老链重燃:我眼中的 BNB Chain 再起之路》 引子: 如果你曾在 2021 年经历过 BSC 的 DeFi Summer,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共鸣;如果你没经历过,但你想对后续Bnbchain的机会更敏锐,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出准确决策,那你更应该好好读一下这篇文章。 花几分钟了解 @BNBCHAINZH 的前世今生,弄懂@cz_binance 的思路脉络,后续Bnbchain上的机会都会更容易理解和抓住。 本文共3000字,阅读需要6-8分钟,文尾有未来Alpha建议 ~~~~~~~~~~~~~~~~~~~~~~~~~~~~· 缘起 我与 @BNBCHAINZH (当时还叫 BSC)之间的缘分,始于 2021 年 2 月。当时我还正处于 DeFi 最狂热的一线战场 —— 作为一个重度 DeFi OG,曾在全球 DeFi 排名榜中打入全球前 100。 彼时的以太坊因高昂的 Gas 费用近乎堵死,很长一段时间每次交易需要花费30-200刀的Gas,用户被迫四处寻找更低成本的替代方案。而 BSC恰好在这时应运而生,承接了那一批“不愿离开 DeFi 却被以太坊劝退”的流量洪峰。 我出于对币安的信任,加上对 DeFi 的深度理解,几乎在第一时间做出了“all in BSC”的选择,并迅速召集了一批早期建设者和用户,建立了土澳大狮兄社区,后来也成为 BSC 官方认证的最大中文社区之一。 我们见证了 PancakeSwap、Venus、AutoFarm、Alphaca 等项目的极速崛起,很多人通过认知差利用白嫖完成了原始积累乃至阶层跃迁。接近8个月我每天睡不超过六小时,一直处在亢奋状态,那也是我在 Web3 旅程中最难以忘怀的篇章。 虽然后来 BSC 逐渐没落,但这份情感从未退却。我始终在关注它,等待它的重启。 ~~~~~~~~~~~~~~~~~~~~~~~~~~ 从高峰到沉寂:BNB Chain的退潮与挑战 在 2021 年达到巅峰后,BSC 很快就遭遇了来自多个方向的压力与挑战: 一、生态单一,缺乏护城河 BSC 当时的崛起主要靠“低Gas+以太坊复制项目”驱动,生态缺乏创新, @PancakeSwap 是唯一的绝对龙头。 大量项目照搬以太坊,导致同质化严重,用户黏性低,一旦有新链崛起,资金快速迁移。 二、公链大战激烈,注意力被分流 Solana、Avalanche、Fantom 等公链快速崛起,生态丰富、补贴激进,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和用户。 Layer2(如Arbitrum、Optimism)也逐渐成熟,分流了原本拥堵而寻求出路的以太坊用户。 三、 $BUSD 遭美监管围剿,生态失去关键润滑剂 $BUSD 曾是 BSC 上最重要的稳定币,也是当时著名的“币安三驾马车”(CEX、BSC、BUSD)之一,承担了自家流动性“液体黄金”的角色。 在 2022 年初, $BUSD 一度开始对 $USDC 发起正面对抗,所有存进币安的 $USDC 都将自动兑换,结果不论是市占率还是深度都逐步逼近。但这一态势挑动了灯塔国敏感的神经,很快遭到美国监管的强力打压 —— Paxos 被禁止发行新的 $BUSD 。币安被迫开启 $BUSD 的硬兑换,重新打开 $USDC 充值通道, $BUSD 被迫中止发展,并走向逐步退场。 这场打击不仅使 BNB Chain 失去了原生稳定币的优势,也让整个链上的资本流动性基础出现动摇,DeFi 协议受到严重影响。 四、缺乏新故事与资本注入 在 Binance 本体面临监管压力时,BSC 无法持续从中心化流量中获得增量支持。 熊市后期无强叙事项目入驻,链上 TVL 和活跃用户数量逐步下滑。项目 rug、黑客事件不断,信任危机加剧。 五、CZ 遭美司法围攻,生态战略重心被转移 自 2022 年末起,美国针对 Binance 创始人 @cz_binance 的监管和法律围攻逐步升级。无论是 CFTC、SEC 的起诉,还是后续的刑事指控,都直接影响了 Binance 集团的运营重心。 在 CZ 为保全个人安全与 Binance 全球业务而投入大量精力时,BSC 被“边缘化”成为意料之中的结果。 当生态的“最高指挥官”无暇顾及时,链上的资源调配、开发者支持、市场造势等全链战略运作几乎停滞。用户开始流失,开发者转向其他激励更明确的新兴公链,BSC 上再无新的明星项目出现,链上活跃度迅速下滑。 在后续的两年多时间里,BSC逐步被人们所遗忘,我也曾经几乎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进行过任何一笔BSC上的转账,即便opBNB和Greenfiled等概念的提出,也完全没有扭转局势。 在业内很多人眼里,BSC基本已经是死链了。 ~~~~~~~~~~~~~~~~~~~~~~~~~~~~~ 寒冬之后的反击:BNB Chain 的复苏与重启 🧑‍🚀 King’s Back:复苏从 CZ 回归开始 真正让我看到转机的,是 @cz_binance 卸任 Binance CEO 后重新活跃在 Twitter 并将精力投入 BNBChain 生态。 随着CZ公开亮相增多,且多次转推项目、评论生态走势,bnbchain关注度和链上生态明显回暖,他甚至亲自带节奏发起了 “BNBChain Meme Szn”。 虽然这波小牛市不算完美收官,但成功引导了 Solana 上的部分热钱和大量散户迁入 BNBChain,重新点燃了散户的热情。 创始人亲自回归,就是最大的积极战略信号。 然后我们看到了bnbchain生态上一些实质性的大动作 🔧蛇打七寸:核心生态 PancakeSwap 被“敲醒” 作为 BSC 上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 @PancakeSwap 在过去几年实际上已逐渐躺平化。尽管仍占据 Swap、Farm、Launchpad 等核心位置,但产品创新乏力、团队执行力低迷,逐渐进入“守江山不打江山”的状态。 尤其是在治理机制上,veCAKE 模式(类似 Curve 的锁仓治理)虽在理念上强调去中心化治理,但实质上大幅削弱了团队的主动权与调整能力,让 Pancake 团队陷入“既做不了事,也不愿做事”的被动局面。 这一现状终于在社区压力下被 CZ 亲自点名批评,并最终引发了一个争议性极强的转折点:Binance 手持 CAKE 参与并推动投票,正式打破原本的 ve 模式,并确立新的治理方式。 这一动作在我看来,哪怕形式上有“中心化干预”之嫌,但它确实是打破生态僵局的关键一步。 🧱底层协议的权力博弈:Venus 被削权,Lista 被扶正 PancakeSwap 并不是唯一一个被“激活”的老牌协议。 @VenusProtocol ,作为 BNB Chain 上的借贷霸主,也终于迎来了动刀时刻。 过去的 Venus,几乎享有对 $BNB 资产的借贷垄断权。这种地位是 Binance 为了在早年补偿其安全漏洞而战略性支持的结果。然而,随着时间推移,Venus 开始固化为一个“养老型协议”,在利率曲线设置上极度偏向平台利益,几乎是躺着吃套利。 而 @lista_dao Lending市场的上线,显然得到了 Binance 的默许和支持(从CZ多次转发推特就能感觉到)。它直接切入了 $BNB 借贷市场,打破了 Venus 的垄断格局,也让用户重新获得了选择权和收益改善的空间。 这种对底层流动性基础设施进行结构性重构的行为,是我看到的最实质性的进展之一。 💡CEX散户链上输血:币安钱包频繁IDO 通过频繁不断的打新撒钱,大量CEX散户已经开始往钱包使用迁移。近期增加的Alpha购买条件,其实已经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币安的野望: 一步步引导CEX内用户从学会打开钱包,到学会做操作,并开始转向更积极交易,成长为链上/币安钱包原生用户。 这些新增的链上用户就是Bnbchain的新血,是上一波bsc summer以后失去的人员的补充。 ~~~~~~~~~~~~~~~~~~~~~~~~~~~~ Bnbchain 上还有什么大方向上的淘金机会? 通过深入的思考和CZ近期的动作解读,我觉得下面三个方向是还有Alpha的: 1、Prep DEX:BNB Chain 不能缺席的新战场 自从 Hyperliquid 打出“链上币安”旗号、完成 narrative 定位以来,无数链上衍生品交易所争相加入这一赛道,几乎每一个都在试图成为“链上币安/小币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既然别人都在抢“链上币安”的位置,为什么币安自己的公链( @BNBCHAIN )却不来争?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更深层的战略命题:如果 BNB Chain 想成为真正一线、能承载高频应用的主权型公链,链上衍生品市场是绝不能被放弃的板块。 目前Bnbchain上有两个Perpdex项目,一个是 @KiloEx_perp ,虽然起步早但可惜近期遭受了黑客事件打击,还好钱追了回来。 另一个就是屡次被CZ转推的 @Aster_DEX , 这是一个由早期 BSC老牌 Perpdex Apollo 进化而来的合约交易平台。虽然它明面上并非出自 Binance 官方,但团队与币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单从 @cz_binance 的多次转推和点名支持来看,这个项目无疑承载着他的关注与期望(划重点!)。 不管最终哪个跑出来,我个人觉得肯定会有一个成为 BNB Chain 上官方默许/实际支持的“链上合约旗舰产品”,与 Hyperliquid 进行正面交锋。 2、Bnbchain meme:走出自己新范式 在如今的加密世界里,Meme 已经从“投机副产物”变成了“一级生态推动力”。 这一点,Solana 的案例已经证明了。而在 BNB Chain 上,虽然今年早些时候的人为 Meme 热潮(即“BNBChain Meme Szn”)并未收获完美结果,但它至少带来了极为关键的几个成果: 🎗️BNBChain 上 Meme 基础设施已初步成型包括发射平台 @four_meme_ ,以及各种 Meme 项目交易、监测工具,BSC 上的 Meme 生态已具备“金狗爆发”的土壤。 🎗️市场教育基本完成那一轮热潮吸引了大量 Solana 热钱、KOL、社区用户迁移 BSC,对 Meme 的认知与交易逻辑已广泛普及,用户只等新龙头出现。 从我个人的判断来看,BNB Chain 当前最需要的,就是一个“黄金龙头级”的 Meme 项目,来起到类似于 $WIF 、 $BONK 、 $PEPE 在其他链上的“叙事引爆器”作用。 所以, 🥇CZ虽然表态自己不亲自下场,但我不相信会放弃这个板块(Skyai出来,cz转推了,再次划重点!); 🥇BNB Chain 需要走出自己风格的 Meme 路径,与 Solana 做出差异化,否则跟着别人走只会天花板降低; 🥇“功能型 Meme”可能会成为叙事创新的重点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即便市场上对 @SKYAIpro 缺乏信息FUD为“四无产品”,我却对其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它出来的时机颇为巧妙: -市场诟病Bnbchain没有金狗 -Bnbchain跟着Solana走实事meme被骂“小偷链” -前一波meme情绪已经到了接近谷底,信心即将崩溃 -是fourmeme站台的第一个大卡车,打新资金热度超乎寻常(不排除庄家控筹) 所以在pre-sale结束前果断补了不少号,赶了末班车。 虽然我不能确认 Sky AI 就是那个最终的“金狗”,但我相信 —— BSC 上这个战略位置不会一直空着,要么是 SkyAI,要么是它的竞争者,这条链一定会在 Meme 赛道上补齐主角角色。 基于上述判断,我已将自己早期空投卖出的 SkyAI 筹码回购,并追加了不少二级仓位配置。 并不是因为它短期会暴涨,而是因为我愿意为“BSC Meme 新龙头”这个战略位置下注,而这个位置,至少应该值100M以上,甚至200-300M。 3、币安自己的稳定币 之前我多篇文章写过币安需要自己的稳定币,一部分是因为我亲眼目睹过 $BUSD 曾经是多么强势,差点打的 $USDC 抬不起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赛道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盈利能力。 而当前的 $FDUSD 比之 $BUSD 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逐渐被边缘化和淘汰是必然。 谁能担任这个位置的重任,是否会考虑采纳与用户分润的稳定币这一流行理念都是我在关注的潜在机会。 虽然当前稳定币市场看似已经江山稳固,但要说有能力再掀起惊涛骇浪的,币安应该算是种子选手之一,毕竟自家市场份额在那里摆着。 ~~~~~~~~~~~~~~~~~~~~~~~~~ 写在最后:下注不是因为情怀,而是对趋势的理解 @BNBCHAINZH 的这轮复苏,不只是项目多了几个,不只是热度上来了,而是一次结构性的洗牌与战略再聚焦。 这条曾经辉煌的链,现在正试图摆脱“山寨链”的旧标签,走上“多链协同 + 战略扶持 + narrative 创新”的新路径。 而我也愿意,在它还未完全被市场重估之前,先走一步,下注未来。
Show more
0
85
193
26
加密早报 * 每日不能错过的重要信息 * 2025年4月22日 1. 川普昨晚继续炮轰鲍威尔,他说目前几乎没有通胀问题,要求鲍威尔降息,否则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PS:川普这人真不靠谱,你拿3月份数据说没有通胀,这显然没有任何说服力,毫无逻辑,毫无意义的数据就断定没有通胀,不要脸到家了。 2. 市场最担心的就是川普解雇鲍威尔,然后昨晚被川普威胁之后,股市、美元指数、债市都没能幸免。美股三大股指均跌超2%,道指收跌2.48%,标普500指数跌2.36%,纳指跌2.55%。 3. 美元指数暴跌至2022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最终收跌0.885%,报98.36。美债收益率曲线急剧变陡,基准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收报4.414%;对货币政策更敏感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收报3.775%。 4. 川普摧毁美国信用,引发美元危机,这对于加密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只有美元危机了,大家才会反应过来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 5. 昨晚美国白宫官方X账号转发了gala的贴文,先不说白宫为啥转发,我们先看看 $gala 的价格,市场貌似没啥反应,可见当前山寨市场有多冷。 6. ETH/BTC汇率短时跌至0.01766,创2020年以来新低,这轮的ETH想到拉跨了,没想到这么拉跨。 7. Galaxy Digital疑似从ETH换仓至SOL,卖出65,600枚ETH增持752,240枚SOL。 8. Binance HODLer 空投上线 Hyperlane (HYPER)。总量10亿枚,初始流通供应量21.83%。 9. B inance Alpha将上线ZORA并向符合要求用户空投4,276枚代币。 10. Binance Alpha已新增上线EPT。 11. Rollup L1 网络 Initia 公布其代币经济学,总量10亿,空投占比5%。 12. 链上代币分发协议 Sign 公布其代币经济学模型,总供应量为100亿枚,10%在TGE时空投。 13. Paul Atkins 担任SEC 主席,CB 上线了 $RSR ,看看今后对加密的监管能带来多少改变。 14. 微策略在 4 月 14 日至 4 月 20 日期间花费 5.558 亿美元增持了 6,556 枚比特币,均价 84,785 美元。截至目前,微策略持有 538,200 枚 BTC,价值 364.7 亿美元,持有均价 67,766 美元。 15. 链上昨天有一波小高峰,教皇趋势,导致 $luce 等相关么么瞬间暴涨,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卖,不然就会挨套。 16. 链上meme #fartcoin# 继续拉升,市值直接到了1B+了,真的太恐怖了,你是强势拉盘,而且是真的拉盘。 17. CEX 最近被各种控盘,近期的游戏代币都是游资控盘导致的短期行情走势,不要盲目追高,一个不小心就交给套死了。 【行情分析】 比特币最近有脱离美股的趋势,但是短期走势还不能100%确定,只是说有迹象,这一点很重要,大家要高度关注。 昨晚CB带领比特币拉拉升,明显有溢价,这足够可以说明华尔街正在觉醒,川普让美国发生信用危机,然后越来越多人开始从新思考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钱,或者什么才是值得信赖的资产,昨晚美股继续下跌,反而比特币短暂跟跌之后快速反弹,这就足够说明了问题。我们再来看看近期的ETF数据: 昨晚比特币ETF流入了3亿多美金,其中流入最多的是ARKB ,有1.1亿美金+,这就足够可以说明越来越机构和富豪开始重视比特币。 目前比特币4小时级别走出了反弹趋势,上方真正的压力在91000-96000附近,短期挺难站稳,需要时间的消化。 【风险提醒】 数字资产波动较大,风险极高,请谨慎参与,杜绝满仓梭哈,拒绝贷款杠杆;
Show more
0
0
0
0
🧐Web3生态的「连接层之王」丨 #Binance# Launchpool第67期项目 @WalletConnect 全解析与价格预测—— 作为Web3生态中用户基数最大、应用场景最广的连接协议,WalletConnect此次登陆币安,不仅是其代币化进程的里程碑,更标志着区块链基础设施从“功能完善”向“用户体验革命”的跃迁。 这也是连接协议赛道首个上币安打新的项目; 在meme币泡沫与虚假叙事充斥市场的当下,WalletConnect以4500万真实用户、61000个DApp接入、600+钱包覆盖的硬核数据,展现出Web3七年基建大佬的终极底气。 手握BNB、FDUSD和USDC的朋友们,别忘了存入Launchpool,挖矿还剩2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解析—— 1)WalletConnect如何重塑Web3连接体验? 2)为什么说WalletConnect难以被替代? 3)WalletConnect的经济代币模型 4)上线价格预估 1⃣WalletConnect——Web3生态的“连接革命者” WalletConnect是去中心化应用与加密钱包的标准化连接协议,通过QR二维码扫描或深度链接,实现跨链、跨设备的无缝安全交互,这一创新现已成为行业标准。其核心叙事—— 1)Web3的“连接层基础设施”:如同互联网的TCP/IP协议,WalletConnect构建了钱包与DApp间的通用语言,解决了区块链长期存在的“碎片化连接”痛点。 2)去中心化治理转型:2024年成立WalletConnect基金会,推动协议从“中心化中继”向“无许可节点网络”升级,WCT代币成为治理与激励的核心工具。 3)捕获Web3用户增长红利:作为DApp流量入口,WalletConnect协议内嵌于MetaMask、Trust Wallet等头部钱包,间接触达数亿用户,具备“协议即服务”(Protocol-as-a-Service)的潜在估值逻辑。 作为一个开源协议,自2018年诞生以来,WalletConnect已促成超 2.75 亿次连接,服务3000万用户,覆盖600多个钱包和4万+dApps,日均处理2000万次连接请求,远超同类项目,成为去中心化生态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正因如此也受到了资本青睐,A轮1100万美元(USV、1kx领投),B轮1300万美元(Shopify、Kraken参投),总融资额达2400万美元。 2⃣技术护城河:为什么WalletConnect难以被替代? 真实需求铸就价值护城河,WalletConnect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四大维度—— 1、端到端加密与抗审查架构 2024年推出WalletConnect Network,由第三方节点运营商分布式部署,摆脱单一故障点。所有通信均通过对称加密通道传输,私钥仅存于用户本地设备,彻底杜绝中间人攻击风险。目前历史攻击事故率为0。 2、跨链互操作性引擎 WCT支持多链生态,实现“一次连接,全链通用”的体验,支持EVM、Cosmos、UTXO等不同账户模型,无缝衔接比特币Ordinals、Solana NFT等新兴资产,大幅降低用户在多链环境下的操作门槛。 3、模块化架构 WCT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连接、签名和数据传输功能解耦,开发者仅需集成一次SDK,即可支持所有兼容WalletConnect的钱包,适配成本能降低至竞品的1/20 。 4、用户体验极致优化 相比传统钱包安装、导入平均需要15秒配置,WalletConnect将DApp使用门槛降至“小白级”,1秒扫码连接,支持断线自动重连、多设备同步,避免重复授权困扰。 3⃣WCT代币经济模型——链上交互的「空气与水」 $WCT 是WalletConnect 网络的原生代币,其主要用途包括: ①网络GAS:WCT用于支付中继服务费等,部分费用将用于代币销毁以控制通胀。 ②质押收益:用户质押WCT可获得网络手续费分成与通胀奖励,当前1.06亿WCT已质押,年化收益8%-15%。 ③治理代币:WCT持有者可提案并投票决定协议升级、费用模型、节点激励规则等。 ④节点激励:运营商需质押WCT以参与中继服务,奖励基于在线时长与数据处理量。 代币名称:WalletConnect (WCT) 代币总量:1,000,000,000 WCT 初始流通量:186,200,000 WCT(代币最大供应量的18.62%) 币安 Launchpool 分配:40,000,000 WCT(代币总量的4%) 4⃣上线价格预测 WalletConnect作为Web3核心中间件,在上市前的四轮融资中展现出惊人热度,成为当时罕见的「机构抢筹标的」—— CoinList社区轮:18000人参与,1550万美元存入(目标400万,超募4倍) Bitget LaunchX:3.26亿美元申购额涌入,67000人争夺400万配额 Echo私募轮:50万美元额度11秒售罄 当时打新是按FDV 2亿打的,认购价0.2 USDT,当前多个交易所盘前价格都在0.4u,按这个数据FDV 4亿,流通市值7500w左右,符合近期币安新币区间。 不过鉴于官方的“已为全球超过 4500 万用户实现了超 2.75 亿次连接”这个数据,社区普遍调高了共识价格,区间0.5-1u,博弈空投抛压与多个一线大所流动性注入。 综上,WCT合理的开盘价格应该就在0.4-0.8u了。 WalletConnect是少数兼具“高频刚需”与“垄断性生态位”的Web3协议,后续得看中期发展,如果去中心化节点网络如期落地且质押APY超预期,也许价格能站稳1-2u。 现货交易时间:2025年4月15日19:00
Show more
0
15
23
6
红林律师探店香港加密货币OTC找换店!周末香港散步,路过湾仔海富中心,顺道走访了几家加密货币OTC找换店。 说起来,这地方选得很妙。海富中心的位置,可以说是香港政治经济神经最密集的地带——立法会、政府总部、添马公园都在旁边,一墙之隔是西装革履、庄严肃穆;转个身进到商场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各路加密货币兑换店、硬件钱包销售柜台低调地分散在各层,来来往往的,不是典型金融圈面孔,而更像是一个游走在“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小型地下金融市集。 第一个看到的是「Crypto HK」。一面大白墙,正中间一个巨大的“HK”字样,铺位编号写着L1/51,干净利落。店门口放着一台大屏,滚动显示着BTC、ETH、USDT、ADA等主流币种的买卖价格,支持港币、人民币、美元、韩元、日元多个币种结算,旁边还有换算表,连每10分钟一更的汇率变动也标得清清楚楚。 屏幕下方的陈列柜更是琳琅满目:Trezor、Ledger、CoolWallet、SafePal、Ellipal、SecuX……从冷钱包到助记词密盒,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不少国产品牌也堂而皇之地摆在了橱窗最显眼的位置。看得出来,这家店的思路是“一站式”:既可以买币,也能配齐保存资产的安全设备。 墙上还挂着一整排合作伙伴名单,火必(HTX)、欧易(OKX)、币安(Binance)轮番登场,各大硬件钱包品牌的“官方合作伙伴”认证也挂得满满当当。虽然知道这些牌子有时候更像是“友情合作”的意味,但对普通用户来说,至少第一眼感觉就像走进了个半官方的服务站点。 坐扶梯上一楼,拐角处便是「天天加密货币」——Tian Tian Crypto。相较之下,这家店更街头、接地气。小小的门面,桌上堆着点钞机、收款码,还有一台iPad。前台柜台外面的装饰直接放上了各种加密货币的巨幅LOGO,BTC、ETH、LTC、XRP齐刷刷一排,生怕你不知道这里能换币。没有太多话术,也没有金融行业那种刻意包装的距离感,店员坐在柜台后面,低头盯着电脑,偶尔抬头招呼一下新来的客人,气氛自然松散。 这家店主打USDT兑换,港币、人民币现金都能换,手续费写得明明白白。在加密货币波动巨大的市场里,算是个非常合理的价差。但如果你了解OTC行业,就会知道这里面的利润结构并不只是手续费这么简单,汇率差、资金流转、交易时间窗口,都是可以动手脚的地方。 跟其中一家店的老板小聊了几句,他说:“以前来换币的,八成是炒币的;现在来换币的,很多是生活和做生意需要。比如来自内地的游客,不少是手里拿着现金来换USDT的小老板,做跨境生意的;币圈里头的打工人,拿着虚拟资产工资,在这里兑换现金。” Web3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乌托邦。它已经以一种低调但坚韧的方式,渗透进了真实的生活。 这一路下来,红林律师大致有了些感受: 首先,USDT就是OTC市场的绝对核心。 无论是BTC、ETH,还是其他链上资产,99%的OTC交易都要靠USDT做中转。稳定币,不仅仅是币圈交易的“美元”,更是整个链上资金体系真正的润滑剂。很多人也许还在谈论比特币的价值存储叙事,但在这里,稳定币才是日常支付、跨境资金流转、资产储存的第一选择。 其次,OTC店铺已经产业链化。 每家小店背后,其实都有一整条隐形供应链:上游供币方(大户、矿工、跨境资金方)、中间撮合方(OTC代理、个人经纪人)、支付清算链路(各种离岸账户、第三方支付通道)、硬件钱包、合规服务,等等。虽然每家店铺表面看起来不过三五个店员,但背后的网络极其复杂,店员跟我说,他们在香港做了十几年,有十几家门店,也有很多代理伙伴在帮他们拓展业务。 第三,香港的合规与灰色并存。 虽然港府已经推出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制度,但对于零售OTC门店,目前并没有统一强制监管。大多数店铺挂着“加密货币兑换”“硬件钱包销售”的名义经营,规避了“证券交易”的法律定义。这种既允许存在、又不过度监管的灰色地带,既给了行业活力,也埋下了潜在的法律风险。没有受牌保障,对于这个过程中的用户来说,维权成本极高。出问题了,很难像在受监管交易所那样可以投诉、申诉、追责。更多时候,只能自认倒霉,这也是为什么香港海关和证监会要尽快落地OTC牌照制度的重要原因。 第四,KYC和AML标准五花八门。 有的店铺在反洗钱合规方面做得很严,买卖双方都要实名登记,有的甚至要求提供资金来源,比如过去 1 个月的现金流水账单等;但绝大多数店铺基本只需要扫个码付款、钱包地址一填,就能快速成交,且店员首先推荐的都是现金来进行交易,至于你拿到的现金能不能存款到银行,这就需要你自己搞定。可见店员也很清楚加密货币OTC交易的法律风险其实比较高,一旦买卖过程中涉及非法资金,不论你是有意无意,都可能被司法机关冻结账户甚至调查。这个不单是在内地银行卡容易遇上这样的问题,在香港其实也一样,最近半年时间,曼昆律师接到的咨询香港银行卡被冻结的客户也越来越多。 未来的加密资产市场,不只是交易所,不只是NFT,不只是公链技术,更是千千万万个像海富中心这样的小角落里,真实的商业需求和资金流动。 从海富中心出来,添马公园里,跑步的人群还在,草地上有人晒太阳,有人在钓鱼喂鸽子。金融世界的喧嚣和城市生活的宁静,隔着一条马路,就这样并存着。
Show more
0
7
47
8
如果被 @bitgetglobal 老板刘帅找到黑警报复,你该怎么办?@osldotcom OSL合规交易所被刘帅涉黑集团入股? 关于Bitget找黑警一事,Bitget找的是江苏盐城的警方违规跨区域执法冻结了当事人的 @binance 账户。已经向江苏省纪委反映了此事。后续等待调查结果。 刘帅只是个小小的私募基金老板翻不了什么浪花。刘帅出身是渠道销售,大家要知道一家基金公司里,一流人才做投研,二流做交易,三流做销售。销售里面以机构销售为尊,他只是个渠道销售。渠道销售是干嘛的呢。主要工作就是做好自己公司基金产品的ppt,去对接代销渠道,比如说银行的理财经理,客户经理,推介产品,主要对接银行营业部和券商营业部理财经理投资顾问,卖基金产品给散户。你要说刘帅是个机构销售我都高看你一眼,起码能接触保险资管国资等大客户。可能他早年做渠道销售积累了一些高净值客户(挣了点钱的暴发户,满足合格投资者能给他基金投个100w)。因此他在深圳起资金盘大多是早年积累了一年地方的小暴发户和老板。后来做了Fintech投资,误打误撞投了交易所发财了。 说个冷知识,中国内资一级私募和二级私募是没有牌照的,仅仅只是在证券基金业协会备案。 中国私募基金千千万,也别觉得是个私募基金老板就是个什么大佬,什么红二代红三代,这种东西是Bitget营销部门刻意制造的假象,来骗骗币圈的广大受众。一方面把屌丝当血包来吸血,一方面PUA他们说自己多有背景。也就吓唬吓唬这个层次的人,以及收了Bitget钱的KOL,颠倒黑白的KOL都会被清算。 冯波是个美元基金 @dragonfly_xyz 的老板。投资了一众加密货币交易所,包括 @Bybit_Official@Bitget_zh 但凡币圈有北京上海正常中产以上阶级的,都知道哪有人手眼通天。现在党内严打贪官,总书记表态今年要严打贪官通过加密货币洗钱。 冯波刘帅的后台是谁,谁敢站出来说是你后台,哪个当官的想跟你们两个沾边儿?首先冯波和刘帅对投资的企业具体经营方式和是否违规一清二楚,割韭菜诈骗这种没有道德底线的商业行为。这和币圈是否有监管、市场是否自有无关,这叫做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据币圈乌镇饭局上的一位参与者爆料,刘帅现在的策略是拒绝与中国大陆谈判,完全放弃合规。直接开放VPN和内地KYC,准备硬吃中国内地这碗饭。这么大的市场放弃可惜,反正人已经跑路了,现在就硬吃大陆市场,你们能把我怎么办? 谢家印(@xiejiayinBitget)、陈嘉琳(@GracyBitget )、白枫逍(@ForestBai1)、刘帅。交易所的股东(实际掌握资产者)、高管。目前全部被中国政府边控,入境就是拘留并移交警方,后续被起诉判刑。Bitget交易所的其它员工,例如合约现货运营、合约现货BD,会被警方调查、拘留,是否判刑要看具体量刑结果。 Bitget交易所违规违法行为: 1. 随意划扣用户本金、手续费、P&L,在用户不知情情况下。 2. 使用假数字盘口,假合约盘口与用户对赌。并且恶意拉升打压价格,非法使用户爆仓。 3. 违规对中国内地用户开放VPN注册和KYC。招聘内地从业人员BD对内地用户进行定向的销售和赌博行动策划。 4. 工作人员销售政府ID和地址证明给内地用户通过KYC。 5. 进入大学劝大学生赌博,招聘大学生代理在校园推广赌博产品,鼓励学生注册。 6. 恶意扣帽子给做市商,说对方利用漏洞获利。实则是用户合法与公司自营做市商交易,正常赚取利润。 7. 使用用户的钱来做营销活动,给社交平台上参与者发奖金。 8. 肆意回滚交易,按照单方面制定的规则,只回滚少部分指定客户的亏损,而正常客户正常获得的盈利却不回滚。同时双向交易的手续费照扣无误。 9. 没有在法院正式立案的情况下,非法使用国内司法和公安资源对境内公民进行违规执法、打压。 10. 境外违规诈骗博彩平台发送无效律师函吓唬客户。 Bitget还有什么违规行为欢迎大家补充! 所以告诉币圈所有人。现在是大合规时代,将来加密行业会合规出入金,合法交易。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香港、内地都在逐渐合规。这样一个大合规时代下,Bitget还涉黑,做出涉黑行为。笑话罢了,也就忽悠下屌丝,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声明:以下是中国证券基金业合法在网络上披露的刘帅旗下私募基金的情况。以及其违规违法受处罚情况。我作为合法中国公民合理合法予以公示。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遇事不要怕,不要被境外违规诈骗博彩平台吓唬,合理合法向政府和警察提出诉求。后续此情况会呈请相关中央部委。
Show more
0
109
318
43
《Dex赛道黑马:Aster凭什么吸引币安独家投资,币安版Hyperliquid究竟强在哪里?》 一、什么是 Aster?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传统金融领域,我们早已习惯了银行App的一站式服务,能一口气完成转账、投资理财、杠杆交易和支付等需求。然而,当我们进入DeFi世界时,却发现了明显的割裂现象: 想做普通交易—去 Uniswap 或中心化交易所 想玩杠杆做多做空—去 GMX、dYdX 或 CEX 想实现资产生息—要去 Lido、Aave 或交易所理财产品 想稳定收益——需要选择靠谱的稳定币,但大部分稳定币收益机制单一或缺乏收益能力 这种割裂导致三大痛点: 1⃣资金效率低下(跨平台转账频繁,损耗巨大) 2⃣用户门槛过高(用户必须掌握多个协议的使用方式) 3⃣收益机会流失(资金闲置难以被充分复用) 为解决以上痛点,Aster 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将永续合约交易、生息资产、收益型稳定币深度整合成链上的“一站式金融操作系统”,类似于苹果生态的 iOS,将原本割裂的各模块底层打通,实现资产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 项目背景也相当扎实——Aster由两家老牌 DeFi 项目于2024年12月合并而来: Astherus:擅长于资产生息产品(如质押、流动性质押) APX Finance:链上永续合约交易领域的老玩家,基础设施成熟稳固 合并后,Aster不仅保留了原有优势,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架构优化和功能整合,形成了涵盖以下三大核心产品的统一生态: 1⃣高杠杆链上永续合约交易(AsterEX) 2⃣自动化资产收益产品(asToken) 3⃣可生息的稳定币体系(USDF) 简而言之,用户不管想交易还是“资产躺赚”,都能一站式在Aster上完成。Aster也因此可以被视为DeFi世界里最接近“链上Binance”这一称号的项目。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Aster是Binance Labs第七季孵化计划中首批获得支持的项目之一,由币安旗下投资部门YZi Labs(原 Binance Labs)独家投资支持,团队背景和资源支持强大,但整体运营风格较为低调稳健。 _________ 二、产品剖析:交易、收益、稳定币三角飞轮如何驱动资金循环? 1、链上永续合约交易平台:AsterEX Aster 提供了两种交易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1⃣简单模式:一键高杠杆交易(适合小白用户) 主要特点: 无需复杂界面,一键即可完成交易 杠杆最高可达 1000倍,迎合高风险偏好用户 基于ALP 流动性池,用户既可成为交易者,也可作为流动性提供方赚取交易费用和资金费率收益 2⃣专业模式:订单簿模式(适合专业用户和高频交易者) 主要特点: 完善的专业交易界面(包括K线图、订单簿、市场深度图等) 手续费甚至低于中心化交易所,Maker仅0.01%、Taker仅0.035% 支持多链生态(如 BNB、Ethereum、Solana)和多资产抵押交易(BTC、ETH等) 除此之外,Aster还创新性地引入了一种“哑模式(Dumb Mode)”: 用户仅需预测BTC、ETH等主流资产的短时价格涨跌方向; 猜对即按赔率获得收益,猜错则本金归零; 时间周期极短(5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即时结算; 入场价以链上预言机的实时价格为准,保证公平性、透明性。 这种设计类似于链上的“赌场”(类似Polymarket)或“策略实验室”,不仅能吸引投机性用户流量,还为量化策略提供了高频测试场景。 整体而言,交易模块已初步实现了用户类型的全面覆盖,目前已锁定价值超2.6亿美元,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中。 2、收益功能:AsterEarn(用资产赚钱) AsterEarn 是 Aster 的“理财银行”,用户可以把手上的 BTC、BNB、CAKE 等资产质押,获得对应的“收益代币”(asToken),并获得收益+空投积分。 asToken可以类比为“活期存单”+“储值积分卡”,边存钱边拿积分,最后还能兑钱(AST 空投)。此外,AsterEarn背后的资产主要托管于Ceffu(币安旗下的专业托管机构),提供CeFi级别的资金安全和DeFi级别的链上透明性。 3、稳定币系统:USDF 和 asUSDF Aster 推出自己的稳定币USDF,也是目前市场上比较稀缺的“能产收益的稳定币”。其主要逻辑跟ENA旗下的USDe比较类似,利用中性策略赚取资金费率作为收益来源,其主要逻辑是: 用户用 USDT 1:1兑换 USDF 平台把 USDT 存入托管机构 Ceffu(币安子公司) 在币安用这些资金进行 Delta 中性策略,也就是“做多现货 + 做空永续”,从而锁住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每周将盈利分配给质押 USDF 的用户(asUSDF) 如果USDT 是“普通现金”,USDF 是“有利息的现金账户”,收益稳健、风险可控。 _________ 三、优势和潜在空间:全能型选手,到底能走多远? DEX赛道模式并不复杂,各家的竞争优势无非是在产品和技术层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合并后,Aster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层面: 生态闭环:将交易、生息和稳定币整合为一体,提升资金效率与用户体验; 精准市场定位:瞄准链上永续合约交易赛道(市场月交易量超数千亿美元),直击用户痛点; 资产效率高:asToken 模型释放链上闲置资产,提升资金利用率,构建生态飞轮; 机构友好性:CeDeFi架构(中心化托管+链上透明)吸引机构资金入场。 从增长的上限来看,Aster 是 DeFi 领域一个高整合度、收益驱动型、长期激励清晰的平台:从结构来看,它具备多元产品融合的能力;从架构来看,它兼顾链上透明性与中心化托管的效率从激励来看,它构建了长期空投驱动下的用户留存机制。 其增长上限一方面来自对其它Dex平台的份额抢占,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收益型资产的叙事空间;此外,如果能够继续推动 USDF 稳定币进入更多流动性池,成为“可生息的稳定币”标准之一,那么其上限将会比Dydx等Dex平台更高。 _________ 四、展望:领跑下一代 DEX 市场,潜力可期 Aster的核心战略十分清晰:以永续合约交易+资产收益+稳定币闭环,打造链上的综合金融生态系统,形成“交易者+理财用户+机构用户”三大群体的自我强化循环,其真正的价值不只是在交易端和收益端,而是在形成自我强化的生态飞轮: 收益—TVL 增长—提供流动性—提升交易体验—交易者更多—收益更高 从创新角度,本质上是重新定义金融协议的产品边界——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而是通过模块化组合形成生态内循环。作为一个仍处于早期阶段、产品已落地、叙事逻辑清晰、代币尚未完全释放的项目,Aster 有可能成为链上衍生品领域下一个重要的增长极。 过去几年,DEX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从最早的Uniswap,到如今以GMX、dYdX为代表的链上衍生品平台,去中心化交易形态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永续合约交易增速其实远超于传统Dex,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未来DEX的发展必然是多链并行的。用户的资产将自由流动于不同链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多链资产交易。 交易平台若想持续保持竞争力,必须具备跨链互操作能力,并持续优化跨链流动性。Aster 的产品架构已经提前布局多链(BNB Chain、以太坊、Arbitrum等),这种跨链架构设计为未来用户资产规模的扩张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DEX与链上永续合约领域在未来几年内必然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市场规模与用户渗透率将显著扩大,竞争焦点将转向资金效率、跨链生态、资产循环利用和机构资金入场能力。而Aster所布局的“三位一体”模式(交易+生息+稳定币)恰恰精准地踩在了未来DEX发展的关键赛道上。 这些布局,都给Aster的起飞和成长奠定了基础,潜力空间非常值得期待。 最后:具体的参与教程参考我董哥 @crypto_laodong 的硬核文章:(https://t.co/SAKcXGx8cG)
Show more
0
45
124
29
Infini vs OKX:Web3支付赛道的差异化定位与潜在冲击 引言:PayFi 崛起与两种路线 看这么多人在讲PayFi,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讲到点子上 Web3支付(PayFi)正在成为新热潮。Solana 基金会主席 @calilyliu 提出的 “PayFi” 概念已成行业热点,预示整个 Web3 正转向链下真实消费场景​。 简单来说,PayFi 主打让加密货币在日常生活中「能赚能花」,不仅局限于交易投机。 本文聚焦两股不同力量在该赛道的探索:新锐初创 @0xinfini 和头部生态 @okxchinese 。前者被誉为“Web3余额宝”,以 “U卡+余额宝” 的产品策略,外加 @Christianeth 李爹 和 @0xsexybanana 郡主 两位大佬的鬼才营销快速出圈;后者今天正式推出产品,但凭借自身 Web3钱包生态 和 交易所体量,被视作有望打造“链上支付宝”的巨头选手。两者截然不同的定位与策略,将从不同层面冲击加密支付(PayFi)赛道。 Infini:“钱包里的余额宝+消费卡”创新 Infini 定位为下一代稳定币数字银行,瞄准支付+理财的 PayFi 场景​。 简单来说,Infini 想做的就是让用户一边存加密资产赚利息,一边随时用于消费。据其官网介绍,Infini 面向大众提供加密支付方式:用户通过 Infini 可即时使用加密货币付款,同时每天获取利息收益;且没有月费、年费等传统银行卡收费。目前平台已推出虚拟卡,后续还将发行实体卡​。这意味着,在Infini的钱包里,稳定币余额每天生息,用户又能像刷银行卡一样便利地消费——难怪有人把它比作「web3界的余额宝」。 Infini 的产品亮点在于其“U卡”与链上理财的结合创新:一方面,Infini 发行为稳定币准备的Visa卡,用户可将稳定币充值进卡,用于线上线下商户消费;另一方面,存放在Infini钱包内的稳定币会自动参与链上收益策略,产生每日利息,类似余额宝让闲钱增值的模式。这套组合赋予用户极佳的使用体验:开卡零成本、充值便捷、消费顺滑​。 Infini 此前与各大加密社区及华语区KOL合作推出联名卡面、免手续费等活动,凭借精美的卡片设计和友好的使用体验,吸引了众多用户关注和喜爱​。 比如在春节期间,Infini 上线了链上发红包功能,用户可直接通过链接赠送稳定币红包,一度与币安等交易所的红包活动比肩。这些接地气的产品玩法迅速培育了用户用币消费的习惯,也帮助 Infini 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用户基础和资金沉淀:截至被曝安全事件前夕,其官方 X 帐号粉丝数突破1万,平台 TVL(总锁仓量)已超过5000万美元。 在产品哲学上,Infini体现出一种“让钱动起来”的理念,即稳定币不应闲置浪费,而要像法币存银行一样日息增值,同时保持随时可用的流动性。这种创新模式的背后离不开对DeFi收益和传统支付接口的巧妙整合:Infini 将用户的稳定币充值资金分散投入多个合作渠道获取收益,包括链上借贷协议(如 Morpho)提供的利息、以美元国债为基础的RWA收益(如 Usual),以及Delta中性策略的稳定币协议(如 Ethena)等​ 。由此,用户资产每天产生的收益来自多元且专业的策略来源,相当于把银行理财搬到了链上。另外在支付侧,Infini选择与Visa/Master等传统网络对接发行卡片,解决了加密货币直接用于线下支付的最后一环。 这种“前端集中、后端分散”的设计,使用户体验高度友好:前端只需使用Infini钱包App和卡片,背后复杂的链上操作都由团队打理。这也反映了Infini团队的产品哲学:用Web2熟悉的壳,包裹Web3创新的核,降低用户门槛。 Infini 的模式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但也引发“可复制性”的讨论。一方面,其“余额宝+信用卡”思路本质上是对传统互联网金融(如支付宝余额宝+借记卡)的加密版复刻,概念上并非不可复制。大型交易所或钱包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组合,将自家稳定币业务与支付卡打通(事实上,https://t.co/XtbRAMHwW9等早有加密Visa卡,只是缺少链上理财部分)。但另一方面,Infini在细节上的领先优势和先发用户基础,仍给予其一定护城河。例如,其团队对DeFi收益渠道的深度对接、对华人市场习惯的拿捏(红包等功能)、以及社区运营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复制。​提到,Infini 创始人 @Christianeth 本身是资深加密玩家和NFT巨鲸,他的人脉和号召力帮助项目早期迅速获取种子用户。这种社区驱动的成长模式使 Infini 积累了一批忠实拥趸,形成初步品牌认同。在目前阶段,竞争者即便仿制功能,要撼动其核心用户群仍需时间。 此外,Infini的尝试也暴露了一些隐忧——例如近期发生的内部工程师监守自盗事件导致近5000万美元资金被卷走。虽然团队承诺由创始人个人垫付全额损失​,及时挽回了用户信心,但也说明快速创新的初创在风控和内控上存在短板。如何在保持创新速度的同时确保资金安全,将是Infini模式复制者必须谨慎权衡的问题。 总的来看,Infini 以初创身份跑出了“快、小、灵”的典型打法:通过差异化功能吸引眼球,用优质体验留住用户,在垂直社区形成口碑发酵。在PayFi赛道初期,它扮演了验证概念、教育市场的先锋角色。那么,面对这样一匹PayFi黑马,行业巨头 OKX 的入场又将走怎样不同的路径? OKX:巨头的“链上支付宝”野心 作为头部加密生态,OKX 拥有交易所和 Web3 两大阵营的丰富资源。虽然其专属的PayFi产品尚未正式发布,但从OKX过往布局可以推测出其战略重心:依托自身强大的Web3钱包生态和海量交易所用户,打造一个合规且闭环的链上支付平台,堪称加密世界的“支付宝”。这种定位与Infini的草根创业路线截然不同,更像是巨头以 “生态级产品” 全面进军日常支付领域的雄心。 首先,OKX 拥有业界领先的 Web3钱包基础。早在近年,OKX就在其交易所App内集成了非托管的多链钱包(OKX Web3 Wallet),并一举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大量用户因为NFT铸造、BRC-20等热点而开启了OKX钱包,在多链时代为OKX积累了可观流量。然而正如分析所指出,目前多数Web3钱包缺乏交易闭环和资金留存机制,往往“只有用户、没有商家”,无法像支付宝/微信那样自成支付生态​。用户资产并不真正留存在钱包系统内(非托管的钱包不托管资金),也缺少金融增值服务​。因此,即便OKX钱包用户众多,其钱包尚未独立成为一个高黏性的金融平台。这正是OKX发力PayFi的机遇:通过在钱包中加入支付和理财功能,形成“存、赚、花”一站式闭环,释放钱包流量的价值。这一点上,OKX与Infini的愿景殊途同归——让用户把钱真正放在Web3钱包里,既能生息又能消费​。 其次,OKX 拥有千万级的全球 交易所用户转化 潜力。相比 @0xinfini 从零开始拓展新用户,OKX坐拥现成的大体量C端用户,只要设计好激励机制,就能将相当一部分交易用户引导至其PayFi产品上。例如,OKX可能会在交易所账户与Web3钱包间打造顺畅的资金通道,让用户一键划转资产用于日常支付或参与链上理财。这种无缝衔接将极大降低用户体验门槛:习惯了OKX的平台用户,无需另装App或学习新操作,即可享受类似“余额宝”的收益和支付服务。而OKX在品牌信任度上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作为老牌交易所,OKX经历多轮牛熊考验,建立了较强的用户信赖。在合规性方面,OKX更是早有布局:2024年9月其新加坡子公司已获当地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大型支付机构牌照,这意味着OKX在数字支付代币服务和跨境汇款等业务上获得了官方认可​。 合规护城河将是OKX推进链上支付的一大优势:有了监管背书,OKX在开拓法币出入金、商户合作等方面将比草根项目更为顺利,也更容易获得主流用户和机构的接受。 再次,从技术和生态角度看,OKX具备全栈式基础设施优势。OKX不仅经营交易平台,还开发了自己的公链(OKX Chain,现在的 X Layer)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这意味着OKX可以在更底层的层面优化支付体验,比如通过自有链提供更快、更低费率的链上交易支持,或通过账户抽象等技术简化支付签名流程等。而其钱包产品本身已支持数十条链、丰富的DApp接入,具备扩展为“链上超级App”的雏形。 如果说Infini是用Web2的皮囊包装Web3内核,那么 @star_okx 很可能选择“从底层链到应用全面打通”的路线,自建一个完整的链上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类比支付宝在Web2中的角色——支付宝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账号体系、资金账户、支付清算网络和金融服务平台的综合体。OKX有能力也有动机去打造类似的全能型链上钱包应用:用户的稳定币等资产由钱包/链上账户托管,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用于扫码支付、转账,或一键参与各种链上理财产品,所有这些操作都在OKX生态内闭环完成。这将真正实现一个“链上的支付宝”愿景,让加密用户体验到与支付宝近似的便利,但底层运行在去中心化网络上。 当然,OKX 产品尚未完全问世(今日上线的更像是早期测试版本),以上描绘带有推测性质。不过行业已有迹象表明头部玩家对PayFi的浓厚兴趣:例如另一交易所巨头 @cz_binance@binancezh 钱包近期公布了2025年PayFi战略,计划把“赚、花、转”功能整合进钱包生态,推动数千万用户将加密资产转化为日常金融工具​。 可见,交易所系钱包正竞相进军这一蓝海。可以预期,OKX 的方案在形态上或许会与Infini有相似之处(如稳定币利息、生息钱包余额),但在运营策略上会更偏向生态联动与合规拓展:可能通过OKX交易所和公链资源,为其PayFi产品导流,并与线下商户、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支付落地。这是一场“以慢制快”的战役——初创可以快速试错抢占心智,但巨头拥有更深厚的弹药和更广阔的战场。 差异化比较:初创 VS 巨头,各显其能 两款产品背靠截然不同的背景,走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具体差异可总结如下: 集中化 vs 去中心化:Infini 虽然利用了去中心化协议获取收益,但整体产品架构偏向中心化服务——用户资金实际托管在Infini平台智能合约或账户中,由团队调配到各收益渠道,这从其遭遇内鬼盗币也可见一斑​。 相反,OKX的方案大概率建立在去中心化钱包基础上(非托管),用户自行保管资产私钥。但需要注意,为实现类支付宝的体验,OKX可能会在去中心化钱包外层增加一层托管/风控措施(例如有KYC的子账户、社恢复等),形成一种“去中心化内核+中心化保障”的混合架构。所以严格来说,两者在集中化程度上各有平衡:Infini更像金融服务提供商,用户把钱交给它打理;OKX则更强调提供基础工具,用户资金仍在链上自主控制,只是在合规要求下接入部分中心化元素。 品牌背书 vs 产品玩法:OKX 背靠强大品牌和庞大用户基数,本身自带信任背书和流量,推广一款新产品的难度相对较小。用户倾向相信OKX的安全和稳定,对其推出的支付产品愿意尝试,这种信任尤其在涉及资金安全时十分关键。Infini 则缺乏知名品牌光环,只能凭借新颖产品玩法和社区运营取胜。事实证明Infini通过红包、联名卡等创意活动成功破圈,就是典型的“以趣味带动增长”策略。当巨头可以用品牌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时,初创则用差异化体验提高用户留存。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品牌优势能带来更广泛的普通用户,但也可能因为产品缺乏亮点而降低用户粘性;反之,玩法有趣能吸引发烧友和早期用户,但要走向大众仍需进一步建立信誉。 快节奏初创 vs 战略级生态:Infini 作为初创公司,决策链路短、迭代速度快,能够敏捷地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方向(例如迅速上线节日红包功能等)。这种快节奏赋予它在细分市场抢跑的机会,但也埋下潜在隐患(安全事故、合规风险)。OKX 属于生态型企业,其产品推出往往经过深思熟虑,被纳入整体战略版图。OKX 推出PayFi服务,很可能是视作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战略级项目,在资源投入、风控合规上都会更充分,节奏上相对稳健。一边是小步快跑、争夺先机;一边是蓄势待发、谋求长远。在PayFi这个新兴赛道,我们将同时见证独角兽创业公司和加密巨头生态的不同创新范式。 对PayFi赛道的潜在冲击:不同层面的共振 无论路径差异如何,Infini 和 OKX 的探索都将为整个加密支付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用户教育:Infini 已经通过实际产品向用户证明了稳定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日常使用并获取收益,降低了普通人对加密支付的陌生感。OKX 若推出类似服务,将借助其庞大用户群,把这一理念普及给更多传统交易用户​。两者都在教育市场:加密货币不止能炒,更能成为日常理财和支付工具。 生态协同:Infini 的模式带动了上下游合作,例如接入 DeFi 协议提供收益、联合社区KOL推广等,促进了多方生态合作。OKX 则有望将交易所、公链、钱包、商户等环节协同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态联动。这将丰富整个行业的协作模式,小团队和大生态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资本和合规加持:Infini 的崛起吸引了风投和社区资金关注,但安全事件也敲响警钟,未来合规和审计将更受重视。OKX 等大型玩家入场,自带雄厚资本投入和合规资源(如支付牌照​),为赛道注入了正规军力量。资本加持意味着更多创新项目将涌现,合规参与则意味着监管层面对PayFi的接受度提升,有利于整个领域长期健康发展。 社区驱动 vs. 主流触达:Infini 的成长依赖于加密社区的口碑相传和用户自发推广,体现了社区驱动的威力。这种草根力量使PayFi概念在圈内迅速发酵。而OKX的加入则标志着PayFi开始触达主流人群——当大型交易平台向其全量用户推出支付功能时,PayFi不再局限于极客圈子,有机会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社区和主流的融合,将加速加密支付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进程。 综上所述,Infini 和 OKX 分别代表了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推动加密支付创新的两种力量:前者灵活多变,以产品创新撬动用户习惯;后者厚积薄发,以生态实力奠定行业标准。两者的差异化竞争不是此消彼长,反而有望形成良性共振——共同拓展市场天花板,在不同人群中培养起使用加密进行日常支付和理财的习惯。当下的PayFi赛道正处起步阶段,Infini这样的初创新星带来激情和创意,OKX这样的巨头玩家带来信心和保障。未来几年,我们或将看到加密版“支付宝”与“余额宝”的百花齐放,其竞争与协作所激发的能量,值得所有关注Web3金融的人拭目以待。 @aixbt_agent @Phyrex_Ni
Show more
0
13
16
2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必须做自己的公链?最近这一年,红林律师和不少做出海、做平台、做区块链技术底层的从业者聊过关于“做不做公链”这件事。发现原本被视作币圈专属的事情,似乎也成了越来越多互联网创业者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有的团队开始研究底层架构,有的人尝试通过链连接支付网络和用户体系,还有的公司干脆直接下场做自己的链。 作为一名长期参与Web3.0商业项目合规服务的律师,我越来越觉得,这不只是技术选择、融资路径,甚至也不完全是Web3赛道内部的问题——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在全球化、账户体系、支付架构和产业控制力上的一次系统性挑战和机会。 这篇文章,结合我的观察、理解和业务中接触到的实践,抛砖引玉地抛出一些观点和判断,供互联网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参考和探讨。 # 国家层面:为什么中国需要一条自己的“数字出海通道”?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高铁、电网、通信基站这些实体工程上都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在数字世界的底层设施上,我们仍处于结构性依赖状态。 账号体系掌握在Google、Facebook手里,支付路径靠Visa、Mastercard和PayPal,广告流量买量则还得仰赖Google Ads、Meta Ads这些平台。在全球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上,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控制权。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你出海搞社交App、内容平台、电商商城,但只要海外平台一收政策,你可能连用户都找不到了。身份认证、支付通道、应用分发全是别人的,业务命脉始终系在别人手里。 而公链,提供了一种“底层系统级替代路径”:不依赖银行、信用卡,不需要手机号和Facebook账号,链上钱包即账户,稳定币即货币,链上行为即信用。这是一种全球通用、不受主权国家单一控制的数字底盘。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应用雏形,比如Telegram + TON 的组合,就已经在中亚、非洲、东南亚形成了一个“聊天+账户+支付”的新体系。用户在Telegram里就能转账USDT、完成购买、接入AI插件、参与游戏。它不靠App Store、不走Visa系统,也不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 这样的模型,其实本质上就是一套“数字世界里的离岸口岸”。 对中国来说,这个意义不在于“现在我们被制裁了”,而是:一旦世界变得更割裂,或者金融制裁成为常态,我们有没有备用的通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都在探索稳定币和公链结算系统,这是他们的应急方案,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应该是前置布局。 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要自己下场“发链”,而是意味着我们要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技术能力,并且能构建一套“由自己主导”的数字全球化路线。如果有一天,中国团队主导的某条链能在新兴市场成为数字身份入口、支付和资产通道,并与我们本土技术和贸易深度绑定,那它就不只是一个链项目,而是未来数字版“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 商业层面:出海的中国公司,为什么开始“带链”一起走? 今天再谈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已经不能只靠一款App、一套本地化方案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许多中国互联网项目在全球化中遇到三大典型痛点: 一是支付受限,很多国家银行卡渗透率低、本地支付混乱、国际清算体系门槛高,传统手段成本极高; 二是账号失效,你没法用微信、支付宝、手机号来构建用户体系,只能重新搭账户系统; 三是流量压缩,投放渠道和政策越来越苛刻,甚至面临内容限制和货币收紧。 也就是说,App可以出海,但App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却无法复制出去。而公链,恰恰是一种新的出海操作系统——它提供了全球通用的账户结构、稳定币结算能力和开放式资产激励模型,让你能在“无银行卡、无ID、无广告平台支持”的国家,也能低成本做生意。 比如 Bitget、OKX 这些平台,已经跑出了“链+钱包+支付”的组合拳,用户在非托管钱包中就能完成充值、打赏、积分兑换,背后接的正是他们自己的链和稳定币。而更轻量级的出海项目,也开始通过链上系统提供会员激励、NFT打赏、内容存证、积分分发这些“功能模块”,用链做运营的底层支撑。 这类“带链出海”的策略尤其适合金融体系不发达但用户基数庞大的区域,比如拉美、非洲、东南亚。在这些国家你很难拿到完整支付牌照、也很难对接本地清算机构,但你可以直接通过链和钱包完成端到端的闭环服务,且避开了传统合规的高门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系统是“我来做水电煤”,别人可以复用。你从一个App公司变成基础设施提供者,产业话语权也随之发生迁移。 从这个角度说,公链对中国出海企业的价值,不是融资工具,而是让你从App逻辑跃迁到系统逻辑,有机会主导新一代全球互联网的“通用技术接口”。 # 用户层面:账户、资产与身份的重构正在发生 从用户视角来看,公链最直接的改变,是它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账户”和“资产”。 Web2 的账户系统是“平台附属型”的:你有抖音号、微博号、小红书号,但本质上它们都属于平台,你没有迁移权、也无法独立存在。你在这些平台上积累的关系、内容、甚至收入,一旦账号被封或产品关停,就什么都不剩了。 而Web3钱包提供的是一种“用户主权账户”:地址是你的,资产是你的,内容和行为记录也可以变成资产或信用历史。你用钱包登录,不依赖平台数据库,你的NFT、代币、积分和身份,都可以跨平台使用。平台只是服务提供者,不再是资产的“唯一入口”。 像Farcaster、Lens Protocol这样的Web3社交应用,已经开始把“链上账户”变成你在社交网络中的ID。你的一条帖子,可能是链上的数据,可以变成NFT,可以携带收益权,可以迁移到其他平台。用户不再依附平台,而是成为可以自由移动、带资产走的“数字个体”。 这种趋势和年轻用户对平台的不信任感形成了某种对冲。很多人经历过账号被封、资金被冻结、数据丢失、粉丝清零,自然而然开始关注“我能不能自己保留我的数字资产”。钱包的普及,不只是“币圈工具”的扩散,而是用户开始理解:“一个账户可以是身份入口、资产载体、社交容器、信用凭证”的多重结构。 从这个角度看,链上账户体系未来有可能演化为一种“超级账号”,它整合了身份、资产、关系链、使用记录、激励积分……最终成为每个人在数字世界里的“自我主权节点”。 # 全球格局:下一轮基础设施竞赛已经打响 过去几年,公链已经从技术实验,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国际竞争。每一条头部公链,都在争夺未来数字世界的“水、电、网”话语权。而这场竞争不再是技术比拼那么简单,而是:谁能成为全球通用的账户系统、支付网络、数据通道和价值协议。 我们可以把目前全球头部公链的战略模式,拆成三类: 第一类:平台绑定型公链(Platform-native Chains) 代表项目:TON(Telegram)、Base(Coinbase)、BNB Chain(Binance) 这些链的共同特点是,有现成的海量流量平台为依托,链是平台用户资产和账户体系的延伸。 TON 依托 Telegram 的通讯网络与社交关系链,正在构建“链上账户 + 钱包 + 内容 + AI工具”的一体化平台。TON本身不是最强技术栈,但它有Telegram这个触达全球7亿用户的超级入口,并已打通USDT转账、小游戏支付、广告返佣、钱包身份验证等真实场景。在“链上生活基础设施”这块,TON是当前推进速度最快、用户增速最高的项目。 Base 是Coinbase推出的L2链,本质上是Coinbase的链上版本,强调“合规友好、开发者友好”。Base打通了Coinbase钱包、交易所账户、KYC信息,背后是美国合规资金和技术社区的强力支持。Base并不追求技术极致,而是成为美国加密企业和机构合规部署智能合约的首选平台。 BNB Chain 则是币安的全球交易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它更像一个商业闭环系统,凭借币安流量导入,BNB Chain 得以拥有大量活跃用户和真实交易数据。币安甚至开始“投资带用户上链”——谁能为链带来百万级活跃用户,币安就给生态激励。 这些“平台绑定型”链不是为了炒作,而是要在自己的平台上完成用户体系、支付系统和资产通路的闭环。它们的竞争优势是用户流量本身,竞争逻辑是“用链锁住平台用户资产”。 第二类:开发者原生型公链(Developer-first Chains) 代表项目:Solana、Polygon、Avalanche、Sui、Aptos 这类链从一开始就是为开发者准备的“通用操作系统”,目标是争夺最优秀的应用和开发团队。 Solana 是这类中的典型,主打高性能+低费用,在DePIN、链游、NFT、链上AI等新应用层方向非常活跃。虽然2022年曾因FTX事件一度失势,但2023年之后靠着“非EVM生态”和大型项目复兴重新崛起。现在的Solana更像是链上创业者最活跃的社区,拥有从移动钱包(Phantom)、手机终端(Saga)到支付工具(Solana Pay)的一整套工具链。 Polygon 是“以太坊扩容第一梯队”,在Web2对接方面推进极快,合作对象包括Nike、星巴克、Adobe、Stripe、迪士尼、印度政府等,主打“开发友好+企业友好+合规友好”三大标签。Polygon的战略不是抢C端,而是抢企业侧的合作通道。 Sui 与 Aptos 则来自原Meta团队,主打Move语言、模块化架构和金融级别安全性,开发体验和合约逻辑被认为优于Solidity。它们目前在东南亚和韩国开发圈中反响较好,但生态仍在冷启动中。 Avalanche 以“子网架构”为主打,为每个企业、政府、组织定制自己的链,参与了美洲多地政府稳定币、跨境金融项目,形成一种“链上SaaS”模式。 这类链的核心目标是——谁能成为下一代DApp开发的默认平台,谁就有机会像安卓/Windows一样,掌控数字世界的操作系统逻辑。 第三类:高频金融实用型公链(Payment-driven Chains) 代表项目:Tron、Stellar、Cosmos(部分) 这类链的特点是技术不复杂,但非常务实,不讲概念、专攻结算和支付。 Tron 虽然在西方社区名声一般,但在拉美、非洲、南亚却是真正的“链上支付大动脉”。链上USDT流转量长期居高不下,成为很多“不能通过银行账户转账”的用户的主结算路径。 Stellar 原本是做“跨境结算网络”,目标和SWIFT类似,但更轻量。其重点在于与传统金融机构对接,推动“稳定币作为跨国小额清算载体”的项目,合作银行和政府众多。 Cosmos 生态中部分链(比如Kava、Osmosis)也在走向稳定币、跨链支付场景。 这类链的生态未必活跃,但它们占据了现实世界中“金融基础设施未覆盖区域”的巨大需求空间。在全球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中,这类链成为数字现金网络的唯一选项。 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中国在这场基础设施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 目前来看,真正被广泛使用、生态成型、在全球拥有开发者和用户的公链中,中国主导的项目非常稀少。大多数链项目在国内定位不清、产品路线含糊、海外合规能力弱、商业化缺失。很多链甚至停留在“白皮书+技术演示+内部测试网”的阶段,离大规模真实使用还远得很。 而与此同时,别人的公链已经在接银行、建支付网络、拉开发者、进App Store、与主权政府对接项目……这不再是一场“看谁技术新”的比赛,而是看谁能把链变成现实世界的金融底盘、应用通路和身份凭证。 如果我们再不入局,不仅会丧失一次系统级的全球竞争窗口,更会让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继续受限于海外技术平台的“数字殖民体系”中——账户不是我们的,支付不是我们的,身份体系不是我们的,资产流转路径也不是我们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有没有必要做链”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机会做”的问题。机会窗口已在收缩,全球链上基础设施的秩序正在快速重组。现在不抢,未来就只能继续用别人的路,走自己的路子。 # 写在最后:从使用者到建设者,中国互联网需要自己的底层网络 对中国互联网而言,公链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某一批创业者的专属项目,而是一场全局性的产业升级契机。它不是Web3内部的事,而是决定中国数字经济下一步能否独立成长的关键变量。 做不做链,已经不是Web3创业者要回答的问题了,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要面对的现实。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用别人搭好的链,继续适配别人的清算系统、登录协议和账户规则,就像过去二十年我们习惯用Android、用Visa、用AWS那样。但问题是,当全球数字秩序开始重构,我们还要不要参与新一代系统级规则的制定?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不仅服务于国内用户,更能在全球产业协作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设施平台? 今天,做公链的人并不多。但趋势已经很清楚:不管是通信平台、金融机构、电商支付、内容平台,全球头部玩家都已经在用“链+账户+资产”的方式重塑自己的底层结构。而我们,正站在能否参与这一轮基础设施重建的临界点上。 我们深知这不是一场一两年能跑出来的快生意,而是一次需要产业共识、技术耐力和政策定力的长期工程。作为Web3.0法律合规服务机构,曼昆律师团队一直在支持华人主导的公链项目在全球范围的实践落地,共同推动、见证属于中国互联网的公链之路,也欢迎和更多互联网行业的伙伴们的交流与讨论。
Show more
0
8
17
7
整体魔改的 @binance 在做什么? --------- 魔改ALPHA 随着大家发现 @binance 整体对于 @BinanceWallet 的扶持越来越大,反应的是对于链上的越来越“重视”。 尤其是 @BinanceWallet 的alpha频道,越来越大的改进。 🪶从之前的只要是用户就能参加; 🪶再到后面要求快照资金才能参加; 🪶再到后面要求在binance wallet发生过购买记录才能参加; 🪶再到今天限制要求alpha points才能参加; 从一个方面反应出 @binance 开始对于用户进行整改,排除掉了“小工作室”(只有人头),开始专精“大工作室”(有人头,有钱)。 ----------- 为什么项目方愿意去wallet上TGE 整个 @binance 将所有的“资源”投入到 @BinanceWallet 上,大量的vc项目开始在wallet上进行TGE,这是它所“特有的资源”。 即使是因为“渺茫”的上 @binance 现货的概率,仍然有人“前赴后继”的冲。 🎗️项目方上不去 @binance 不如在wallet赌一把合约,乃至现货; 🎗️项目方本身空投的部分就是送的,不如直接送给 @BinanceWallet 的用户,比较精准,不至于让空投猎手撸到大的; 🎗️项目方本身也比较好控制筹码,不会交出过多的给到散户; 🎗️实际上相当于低成本上 @binance ,促使项目方拉盘,类似的步骤变成ido-合约-现货路径; 其实能发现基本上在 @BinanceWallet 上进行了IDO的项目,最差的似乎都上了Perp,好的几个都上了spot,所以基本上在每一个步骤都会“竞争淘汰上位”的过程。 ---------- @binance 这么做是为什么? 🌟给BNB一个新的赋能场景,不能只有launchpad和launchpool还有holder空投赋能,毕竟这些有点时间长; 🌟吸引项目来构建 @BNBCHAIN ,你会发现所有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在 @BNBCHAIN 上进行TGE的; 🌟推广 @BinanceWallet ,毕竟在其他层面无法和 @wallet 竞争,只能另辟蹊径; 🌟推动去中心化叙事,这一轮全在发展链上叙事,结果到了 @binance 都是浇给,现在要反转情绪; 🌟增强 @binance 的财富效应,让大家觉得bn不是终点站; 🌟大家都说 @binance 只上市值大的币,我从 @myshell_ai $SHELL 给大家低市值的参与机会,塑造造富效应; 所以安安一直明白自己的优势,所有项目方都想上来“摄取流动性”,那我就来“九龙夺嫡”也好“双龙戏珠”也罢,只要你们能“表现得好”,我就给你们上。 而且它也在利用自己的优势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扩大“优势”,增强 BNB 生态价值、吸引优质项目、扩大 Wallet 用户基础、同时巩固其在加密市场的领导地位。 ----------- 所有的资源堆积到了 @BinanceWallet 上 根据我和一些binance的朋友聊,他们给出的说法是,目前 @cz_binance@BinanceWallet 的支持,就好像当年对perp的支持一样,所有的资源都是top0的。 🍭 @BinanceWallet 成为流动性的入口,这是bn最吸引人的地方; 🍭 @BinanceWallet 开始逐步的修改以前难用的地方,逐渐变得流畅起来; 🍭 @BinanceWallet 成为了Listing的第一个通道; 🍭 @BinanceWallet 推出的Alpha成为了类比小所上币的“利好”; 所以基本上你能发现, @binance 有的资源全给了,而且优先级top0,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上币效应”“流量路口”“流动性最大”等等,现在都给到了 @BinanceWallet 身上了。 所以是完全能看粗来决心的。 ------------ 魔改能否走出来? 现在其实大家对于 @BinanceWallet 就是当做一个“零花钱”通道,也甭说用wallet了,大多数人都是冲着每期IDO来的。 用户留存也不重要,就看最终能不能让用户形成习惯,每一期来领个几十u乃至几百u。 反正对于项目方来说是挺喜欢的,低成本上币安的路径基本上是打开了。 是上还是下,也是从操盘的手法能看得出来的,毕竟你上合约后就开始割,上个现货不得“断头铡刀”吗🤣。 所以 @cz_binance 大表哥这次在 @BNBCHAIN 会和上一轮一样来个“均富效应”吗? 毕竟在 @BinanceWallet 上ido的项目,只有 @myshell_ai 是真正让大家赚了好多钱的,底部起来400%😂。
Show more
0
23
56
3
近期玩儿bsc链上meme总结: 1.玩儿meme不要羡慕别人,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叙事,有的时候只需要睡一觉或吃个饭的时候,你获得信息资源也不一定是靠山,多数时候会给你很多时间上车,强求不来,一切随缘。 2.这个叙事不一定是买入就引爆的,有可能是起死回生比如 #mubarak# 我是内盘看见了并没有干进入,当时持仓榜2有7%的筹码,我是在他出货之后进入的(大概十几万市值),昨天发推出了一半的货也就是180个BNB,今天值1000个BNB,虽然留下了一半,但是我赢了还是输了? 3.选择适合自己的玩儿法很重要,市值比:我喜欢1-100M以内的(不确定性太大)大概10个能活下来3个就不错了,这个概率可能我都说多了。有些资金体量和车头根本不会看这个市值的,真正大资金应该是起码5M——10M以上相对确定性了才会上车,再大的市值就是币安预期了。 4.SOL链上下降97%交易量,而最近BSC链已经有明显的爆发趋势了,这还不是最强的时候,因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cz和一姐已经放下身段开始和社区玩儿梗了,作为币圈顶尖影响力的人能如此对待一件事,证明了重视程度。 5.钻石手还是pvp?我愿意当一个钻石手,因为能拿到最大化的收入,但这个概率目前也是十分之二差不多吧,bsc链我做对了两个,一个是 $TST 一个是 #mubarak# 我还买过很多很多盈利后钻到归零的,因为归零是常态化,pvp可能让我赚到小钱,但绝不会单币A7、A8这种级别,选择做钻石手就要接受这种痛苦。 6.多关注 @cz_binance 的推文,在我的印象里现在的cz就等于一年前的马斯克一样,所有的链上财富效应和热点已经全部汇集到bsc,如果你现在还不玩儿bsc的话我只能说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SOL现在来看已经是过去式。 7.本金大小并不重要,在我赚“大钱”的时候通常都是小的资金,在我亏“大钱”的时候通常都是大的资金,无一例外!适合自己很重要,通过概率我发现我重仓的都是亏损的。所以我可能就做不来这个传说中车头的角色。 8.看到 @BNBCHAINZH 开启了唱歌比赛奖励是一个BNB,比的是哪个创作的最有魔性和热度为准。我不会创作歌曲那就奉上一个打油诗吧! 头顶一块布 全球你最酷 梗王帕鲁鲁 表哥的心腹 #mubarak# #palu#
Show more
0
92
296
55
智障币 $RFC 从买入至今的持仓心路历程 ​ 1. 买入智障概念 Meme —— $Retard ​ 很多人不知道,我在 $RFC 官推发币之前就买过一个类似概念的 Meme 叫 $Retard ,这个币是 @Cryptobtcmiko 在 3 月 2 号分享给我的(这里要多谢 Miko,没有他的分享我就不会去研究关于 “Retard” 这个单词的一些叙事,可能也不会在后面的 $RFC 拿到大结果),当时这个 $Retard 在内盘,市值 20k 左右,我看市值不高就随手用小钱包买了 1 $SOL 的底仓。 ​ 2. 研究 “Retard” 单词的叙事 ​ 后来我就抽空开始研究这个 $Retard 到底在炒作什么叙事,发现这个币是在蹭 @IfindRetards 这个账号,这个账号从今年开始就在寻找一些特别 “Retard(智障)” 的人或事情,并把他们的照片挂出来嘲讽。 ​ 这个账号尤其喜欢找出属于 “美国白左派” 的 “智障”,这一点正好与属于 “美国右翼派” 的马斯克 @elonmusk 站在了同一个战线。 ​ 马斯克也很快注意到了这个账号,从 3 月份开始,马斯克和马斯克他妈 @mayemusk 就开始频繁与 @IfindRetards 这个账号互动,一起嘲讽美国白左派的弱智,点下面的链接就可以查到他们过去所有的互动记录: ​ • 马斯克的互动:https://t.co/F4gQWdz1LS • 马斯克妈妈的互动:https://t.co/RQ3i5mQfLB ​ 有了马斯克的加持,账号流量火速攀升,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账号的时候他就已经有 20w 粉丝,推文和评论都可以很轻松地超过 100w 的曝光量,也正是因为这个账号的存在,“Retard” 这个单词在英文区的热度也开始直线攀升。 ​ 3. 与 #Routine# 和 $Ghibli 进行对比 ​ 那时候的 Solana 刚刚出过了两个大金狗,分别是 #Routine# 和 $Ghibli ,所以我简单地从 6 个维度去对比了他们三者之间的属性👇 当时对比完之后就觉得 $Retard 这个币简直太完美了,简直是先天 Memecoin 圣体,我直接原地 fomo 了,前前后后对 $Retard 进行五次加仓,这个币我中间最高浮盈到了 1300% 我也没有卖,因为只有 300k 市值,当时觉得 #Routine# 和 $Ghibli 都能到 17~38m,这个 $Retard 就算表现再拉不也能摸个 5~10m。 ​ 直到 3 月 25 号,早上一起床天都塌了,我的 $Retard 直接归零,我马上去 X 搜了一下信息,想搞清楚到底是谁在卖出如此具有潜力的 Meme。 4. 官方亲自发币,迅速换仓 $RFC ​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原来是官推 @IfindRetards 直接亲自下场发了一个 Memecoin,直接把 Pumpfun 合约地址挂了置顶,我又原地 Fomo 了,因为本来就极度看好 “Retard” 这个单词的叙事,现在又来了个可以跟马斯克频繁互动的官推账号明牌发币,这不就给这个叙事加了个巨大的 Buff。 ​ 我直接果断清仓所有 $Retard ,迅速换仓 $RFC 。 5. $RFC 的建仓过程 ​ 当时因为刚睡醒有点懵,加上太激动太 Fomo 了,合约地址都懒得复制,直接在热门列表找了个 $RFC 买入,结果买到了个假的貔貅,血亏 2000u,当时有跟单我地址的人应该都知道,这里说声抱歉,我不是故意的。 ​ 买到貔貅太难受了,我扇了自己两巴掌,冷静下来起床用电脑操作,因为睡得有点晚,当时市值已经到了 4m 的高点,我不在乎,因为我极度看好这个叙事,在 4m 左右建了我第一批仓位。 ​ 后来情绪开始下降,市值跌到 2m 左右,我的仓位接近腰斩,我继续在低位补仓拉低均价,最后的均价落在 3m 左右,总买入已经到了 28k,这个时候我也补不动了,因为再加下去对我来说就真的有点重仓了,我不想对一个 Meme 下那么重的仓位。 ​ 当时对 $RFC 的预期估值是最少超过 $Ghibli 的市值高点,大概在 40~50m 左右,所以我觉得我 3m 的平均仓位也有至少接近 10x 的预期利润。 ​ 6. 最怕发生的事情 ​ 我设想过 $RFC 最后起不来的几种可能性,但是这次运气很好,这些事情最后都没有发生: ​ • 马斯克发现这个账号发币后,不再愿意互动。 • 项目方老鼠仓多且短期主义,持续抛售让市值起不来。 • 项目方放弃代币,直接删推 Rug。 ​ 7. 拉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 接下来 $RFC 的走势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就是一路暴力拉盘,这里重点讨论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能拿到现在。 ​ 我觉得前面几次拉盘对于我来说都比较容易拿住,前面几次拉盘基本上都是翻倍着拉,第一次拉盘 5m 拉到 10m,第二次拉盘 10m 拉到 20m,第三次拉到 20m 拉到40m,这几次拉盘我都几乎没有想抛售的意愿,因为我前面就已经非常明确了目标市值是到 40~50m 左右。 ​ 第四次拉盘拉到了 50~60m 左右,这里是我整个过程中最挣扎的地方,首先这个位置已经出了好几个大的利好:Binance Alpha 上线 + 误入央视,按理说利好出尽就是利空,这个位置我也应该差不多要出货了,但是最终我挣扎了一下还是选择继续拿住。 ​ 8. 拿住的核心原因一:注意力经济 ​ 跟我关系好的一些群友都知道 “注意力经济” 是我目前玩 Meme 的中心思维,我买任何 Meme 之前我只会问我自己两个问题: ​ • 这个 Meme 有没有机会在未来吸引广泛的注意力? • 是短期注意力、中期注意力、还是长期注意力? ​ 很显然 $RFC 可以给这两个问题一个满分的答案,它可以吸引广泛的注意力,并且是广泛且长期的注意力。 ​ 可以大概率确定的是,马斯克未来还会频繁地跟这个账号互动,不止是马斯克,还有马斯克他妈,和美国政界的各个顶流,所以我最在意的 “注意力” 基本可以不用太担心,这应该已经是近期最能吸引注意力的币了。 ​ 其他比较常见的维度比如:叙事、持币分布、技术分析、庄家操作、巨鲸操作等等,我其实几乎都不在乎,或者说我只会参考,不会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我玩 Meme 只有一个核心判断标准,就是 “注意力” 三个字! ​ 9. 拿住的核心原因二:注意力并没有达到峰值 ​ 再来是 $RFC 虽然拉到了 50~60m 的位置,但是我的主页并没有太多的人在讨论这个币,至少没有比当时的 $Ghibli 多, $Ghibli 在 38m 位置的时候,我的主页几乎是满屏的吉卜力。 ​ 所以我暂时自己洗脑自己, $RFC 能到 50~60m 的这个位置,是庄家强控盘的结果,并不是市场自然 Fomo 起来的结果,这个位置大概率不是 $RFC 的 “注意力峰值”。 ​ 10. 拿住的核心原因三:行情回暖 ​ 再来是这段时间行情开始回暖了, $SOL 从 100u 拉到了 130u,这个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继续拿住的信心。 ​ 虽然我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但是我觉得确实我有很多赌的成分,我确实是有点智障,只是最后赌对了,不建议大家这样做,这个币我觉得最好的策略是在 50~60m 左右就可以开始逐步减仓止盈。
Show more
0
325
1.2K
290
西藏 为什么一定要去西藏 哪怕高反,身体难受的一逼也推荐去! 有些地方,你可以去,或者不去, 西藏是,必须去! 去看世界、去见自己、去验证信仰、去学会放下 西藏的天蓝色, 西藏的湖蓝色, 西藏的云触手可及, 西藏的山让人仰望,西藏的风吹过来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尘世的清冷,没错,你知道我想说什么,在西藏,靠近了,就感觉能拥有,如同在Web3的财富,机会很近,叙事很近,但一转眼,一伸手,却什么也没抓住,什么也留不住。 原以为的MoveMent的测试网空投能抓住,一转眼,延期的让人绝望, Babylon高喊的BTCFI最大叙事,一伸手一质押,就能赶上浪潮,质押的BTC睡在链上,自己却睡在现实里,像个Baby一样哇哇大哭! 西藏的辽阔,是真的,抓不住,也是真的。 靠近过,期待过,伸手过。 最后才明白: 在这个世界上, 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触手可及, 而是看得见,碰不到,留不住,爱不起! 在那样辽阔的天地之间,你会突然发现: 自己以为很重要的身份、财富、焦虑、得失、标签……都小得像尘埃。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连走几步路都喘得快虚脱,面对脆弱,面对渺小,面对无能为力,它是让你卸下盔甲,重新认识那个原本的自己 世界远比你想象得大,烦恼远比你想象得轻。 当你大喊一声:卧槽,我艹,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听见, 一路上,不是所有地方都有信号,不是所有路都有尽头, 你必须接受等待、接受变化、接受无法掌控的一切。 真正的自由,从学会放下开始。 健康 在西藏全程吸氧,跟十几年前的身体一比,简直不忍直视,原来最遥远的地方,不是西藏,是回不去的身体。 来西藏前,老薛@laoxue_eth推荐了一家体检,回来去解读 报告,不抽烟不喝酒当然也不运动,发现尿酸高的离谱,医生说,这世界上除了癌症,另外一种痛就是通风。 痛风会让你生而不得,死难后已。33Dao的老师分享了一个名词,呈味核苷酸二钠,任何跟这个相关的东西都少碰。 狗命要紧,接下来的日子,多吃蔬菜多喝酒。 钱亏完了,狗命要留着! $Layer 突破了3美金,上线了OKX,我还记得当初突击Layer交互,很可惜么有拿到大结果,涨了不少,减持了一小部分仓,因为我记得当初 Sonic 上线时,市值一度突破 25 亿美金,直接打开了 SVM 的叙事。按这个逻辑,我估 Layer(Solayer)这波 FDV 肯定有机会摸到 30 亿。 最近上线了卡card,这个卡要75美金,具体细则还不清楚有什么权益,Morph、Infini,还有我曾经用过onekey的卡,这几天Okx @okx也推出OKX Pay,加上 Stripe、Backpack 等巨头动作频频,各路土豪都齐聚天王山,说明web3支付大有可为。这场关于“Web3支付+用户闭环”的大战一定会非常精彩 以后币圈赚钱web2的感觉可能会比较爽!再也不会有人说,你赚的钱是真钱吗? Solayer Emerald: https://t.co/C4zTSk9df4 https://t.co/De1BkU8rFG 赠书 这几个月陆陆续续收到不少朋友赠的书, 有佛学,有健康,有怎么吃,怎么学的 翻开的不只是纸张, 更是他们的思考、经历,以及他们真真正觉得值得传递的东西 也许,某种“想让你懂”的温柔,特别让人回味与感恩! 特别感谢这些送书的朋友们: bitwu老师 @BTW0205、重庆七爷、上海老杨、深大郁教授、深圳老薛、上海 cyber 老徐…… 感谢你们愿意把“沉淀下来的东西”送给我, 在这个越来越短平快的时代, 书,显得尤其重。 借用郁老师的书,“帮人就是福” 佛说,真正的给予,从来都不图回报, 只是因缘到,心想传。🙏 空投还撸不撸? binance的a p模式已经改变了现有空投分发的方式,短期内确实无法逆转,静观其变。个人观点写在这 https://t.co/MssC1F6Gco 近期,小撸怡情,大撸伤身, 未来,还是得干,留住本金随时炸碉堡 降低预期 撸空投,不是为了发财, 是为了在世界变冷之前, 还敢相信努力有用的一种执着。 咒语 我想分享给大家心咒,在西藏他们说很有用,且在西藏可以许愿,并不需要还愿,应验了就多做善事,种福报。 1、黄财神心咒 嗡 藏巴啦 扎唸 达哑 梭哈! 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咒语,属于财神咒,不是单纯求钱, 而是希望自己“福报、财富、事业资粮”一同增长。 2、扎基拉姆心咒 觉 玛姆娜姆 通通扎扎 梭哈 以无量慈悲与无边能力,加持一切事业顺利、财富增长、福德具足,愿力圆满成就。 来,念一遍,抄写100遍! 嗡 藏巴啦 扎唸 达哑 梭哈! 觉 玛姆娜姆 通通扎扎 梭哈! 我擦,乱码了,不改了,将就将就吧。
Show more
0
5
12
1
西藏 为什么一定要去西藏 哪怕高反,身体难受的一逼也推荐去! 有些地方,你可以去,或者不去, 西藏是,必须去! 去看世界、去见自己、去验证信仰、去学会放下 西藏的天蓝色, 西藏的湖蓝色, 西藏的云触手可及, 西藏的山让人仰望,西藏的风吹过来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尘世的清冷,没错,你知道我想说什么,在西藏,靠近了,就感觉能拥有,如同在Web3的财富,机会很近,叙事很近,但一转眼,一伸手,却什么也没抓住,什么也留不住。 原以为的MoveMent的测试网空投能抓住,一转眼,延期的让人绝望, Babylon高喊的BTCFI最大叙事,一伸手一质押,就能赶上浪潮,质押的BTC睡在链上,自己却睡在现实里,像个Baby一样哇哇大哭! 西藏的辽阔,是真的,抓不住,也是真的。 靠近过,期待过,伸手过。 最后才明白: 在这个世界上, 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触手可及, 而是看得见,碰不到,留不住,爱不起! 在那样辽阔的天地之间,你会突然发现: 自己以为很重要的身份、财富、焦虑、得失、标签……都小得像尘埃。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连走几步路都喘得快虚脱,面对脆弱,面对渺小,面对无能为力,它是让你卸下盔甲,重新认识那个原本的自己 世界远比你想象得大,烦恼远比你想象得轻。 当你大喊一声:卧槽,我艹,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听见, 一路上,不是所有地方都有信号,不是所有路都有尽头, 你必须接受等待、接受变化、接受无法掌控的一切。 真正的自由,从学会放下开始。 健康 在西藏全程吸氧,跟十几年前的身体一比,简直不忍直视,原来最遥远的地方,不是西藏,是回不去的身体。 来西藏前,老薛@laoxue_eth推荐了一家体检,回来去解读 报告,不抽烟不喝酒当然也不运动,发现尿酸高的离谱,医生说,这世界上除了癌症,另外一种痛就是通风。 痛风会让你生而不得,死难后已。33Dao的老师分享了一个名词,呈味核苷酸二钠,任何跟这个相关的东西都少碰。 狗命要紧,接下来的日子,多吃蔬菜多喝酒。 钱亏完了,狗命要留着! $Layer 突破了3美金,上线了OKX,我还记得当初突击Layer交互,很可惜么有拿到大结果,涨了不少,减持了一小部分仓,因为我记得当初 Sonic 上线时,市值一度突破 25 亿美金,直接打开了 SVM 的叙事。按这个逻辑,我估 Layer(Solayer)这波 FDV 肯定有机会摸到 30 亿。 最近上线了卡card,这个卡要75美金,具体细则还不清楚有什么权益,Morph、Infini,还有我曾经用过onekey的卡,这几天Okx @okx也推出OKX Pay,加上 Stripe、Backpack 等巨头动作频频,各路土豪都齐聚天王山,说明web3支付大有可为。这场关于“Web3支付+用户闭环”的大战一定会非常精彩 以后币圈赚钱web2的感觉可能会比较爽!再也不会有人说,你赚的钱是真钱吗? Solayer Emerald: https://t.co/C4zTSk9df4 https://t.co/De1BkU8rFG 赠书 这几个月陆陆续续收到不少朋友赠的书, 有佛学,有健康,有怎么吃,怎么学的 翻开的不只是纸张, 更是他们的思考、经历,以及他们真真正觉得值得传递的东西 也许,某种“想让你懂”的温柔,特别让人回味与感恩! 特别感谢这些送书的朋友们: bitwu老师 @BTW0205、重庆七爷、上海老杨、深大郁教授、深圳老薛、上海 cyber 老徐…… 感谢你们愿意把“沉淀下来的东西”送给我, 在这个越来越短平快的时代, 书,显得尤其重。 借用郁老师的书,“帮人就是福” 佛说,真正的给予,从来都不图回报, 只是因缘到,心想传。🙏 空投还撸不撸? binance的a p模式已经改变了现有空投分发的方式,短期内确实无法逆转,静观其变。个人观点写在这 小撸怡情,大撸伤身, 还是得干,留住本金随时炸碉堡 降低预期 撸空投,不是为了发财, 是为了在世界变冷之前, 还敢相信努力有用的一种执着。 咒语 我想分享给大家心咒,在西藏他们说很有用,且在西藏可以许愿,并不需要还愿,应验了就多做善事,种福报。 1、黄财神心咒 嗡 藏巴啦 扎唸 达哑 梭哈! 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咒语,属于财神咒,不是单纯求钱, 而是希望自己“福报、财富、事业资粮”一同增长。 2、扎基拉姆心咒 觉 玛姆娜姆 通通扎扎 梭哈 以无量慈悲与无边能力,加持一切事业顺利、财富增长、福德具足,愿力圆满成就。 来,念一遍,抄写100遍! 嗡 藏巴啦 扎唸 达哑 梭哈! 觉 玛姆娜姆 通通扎扎 梭哈! 我擦,乱码了,不改了,将就将就吧。
Show more
0
0
2
0
#BSC 生态困境本质是加密市场周期与项目质量的叠加考验 #BSC 土狗爆发的时候整个市场做多币安生态 甚至币安 #Binance 拿出1亿美金流动性作为激励来激发市场活力 中途一些小插曲导致市场不满,得到反馈后币安也迅速做出了调整 可以看出来币安所有的措施和改革都是为了盘活市场迎合用户,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 一方面,土狗热度也是有周期性的,生态接力能吃到热度的红利,但是往往后劲不足 另一方面,随着生态土狗跑出几个龙头,热度爆发,会吸引大量 #DEV 发币,致使项目数量短期激增从而导致质量下降,这也导致大量散户亏钱,引发负面影响,给热度浇了冷水 相比 #TRON 和 #ETH 而言,币安是拿出了诚意,也做出了行动和改革 话说回来,这轮我在 #SOL 和 #BSC 上面都挣到钱了 唯独 #ETH 和 #TRON 上,毛钱没挣,还亏了
Show more
0
12
1
0
今天聊一个最近很火的Web3游戏项目——GUNZ。这玩意儿是Gunzilla Games搞出来的Layer-1区块链,专为3A大作游戏打造,目标是让玩家真正“拥有”游戏里的装备,还能交易赚钱。 最近GUN代币上了币安Launchpool,热度爆棚。 Gunzilla Games并不是小厂,2020年在德国成立,团队里有育碧、EA、暴雪出来的大牛,创始人还做过《Warface》,全球玩家超1.5亿,连吉尼斯纪录都拿过。 GUNZ是他们专为游戏打造的区块链,基于Avalanche技术,第一款落地游戏叫《Off The Grid》(简称OTG),是个赛博朋克风的大逃杀射击游戏。2024年10月上线Early Access后,直接冲上Epic Games免费榜第一,Twitch直播一度15万人围观,支持PC、PS5和Xbox,玩家基础很扎实。更牛的是,GUNZ不只给自己用,还想做成开放平台,让其他开发者也能来搭车。 这个项目融了很多钱,2022年融了4600万美元,2024年又拿3000万,总计超1亿美刀,Animoca Brands、Jump Crypto这些大佬都投了,实力不愁。 GUN是GUNZ链的代币名称,总量100亿枚,币 安Launchpool给了4亿枚GUN做质押奖励,初始流通仅6%左右,只是现在市场大环境不好,上市后表现不佳。 不过对于币 安 BNB holder来说,hodler空投是平台的保本赚币产品,成本是0的,长期以来,给 BNB 持有者带来了大量收益。 所以,如果想参与这类无风险收益产品的,要多关注 币安平台#Binance的# Launchpool,BNB hodler空投,和megadrop。 参与方式#Binance# https://t.co/DVfIUaUjPB
Show more
0
15
12
0
🧐融合 L1 + L2 架构,一站式 AppChain 发链引擎丨 #Binance# Launchpool第68期项目 initia 全解析与价格预测—— 币安Launchpool 今天八点已经结束—— 将于2025年04月24日19:00(东八区时间)上市 Initia @initia ( $INIT ); 如果借贷的 $BNB 大家记得还一下,下面给下对于这个项目的研究和看法: 1️⃣@initia 是个什么项目—— 说实话,这是我最近看到 narrative 架构最完整的一条公链线。 🔹 自研L1 + Layer2 结构(Minitia); 🔹 Cosmos SDK + Celestia + Eigenlayer 思路打包一锅; 🔹 原生支持 Rollup-as-a-Service,能发链能发游戏还能发 infra; 🔹 全链间账户统一、资产互通,一套系统打包多条链的复杂性; Initia 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如果 AppChain 真要大规模落地,架构必须长什么样?” 他们的答案是: “Build AppChains like building mobile games” 从开发者视角出发,降低链的部署门槛,用 SDK 方式包装底层复杂性—— 你不再需要理解 Celestia、Cosmos、ZK,直接一个「Minitia」模版部署链就完了。 Narrative 上这项目踩了现在所有的热点: 模块化(Modular);AppChain(应用链);RaaS(Rollup as a Service);游戏化与 L2 并行计算;一键发链 + 账号抽象 + MEV 内生对抗; 不仅是“万链之链”的技术设定,Initia 更想成为“多链宇宙的 SDK 层”。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 AppChain 世界里的 “Unreal Engine”。 2️⃣ $INIT 代币经济相关数据: 总供应 10 亿枚,初始流通 14.88%,分配注重社区和生态激励,但需警惕空投和解锁抛压。 初始流通:115M,占总量11.5%; Launchpool 空投占比:3%, 3️⃣价格预估—— $INIT 的上线价格能到多少? 我们从几个维度推推看: 1)Launchpool 占比:3%,锁仓90天 Binance Launchpool 的项目一贯是 “小流通+情绪燃”,INIT 初期流通仅 11.5%,市场供给极度受限。 2) 估值锚点参考:Celestia、Dymension、Saga $TIA 上线时初始流通 15%,FDV 20亿美金,首日价格 $2.2; $DYM FDV 25亿,首日直接拉到 $6.5; 同样做 RaaS 的 Saga,目前 FDV 约 6~7亿,流通极低,波动剧烈; Initia narrative 更完整,结合 Cosmos 与 modular rollup,具备链间互通 + 游戏化创新,愿景更大,但初始市场认知度可能略弱于 TIA、DYM。 3)合理预期:FDV 5~10 亿区间较合理; 👉 若 FDV 为 10亿美金,初始流通 11.5%,即市值约 1.15亿, $INIT 初始上线合理估值 ≈ $1.0 但考虑情绪面高波动、空投量极低、Launchpool 释放节奏慢等多重加持,首日冲击 $1.5~2.0 是可以预期的区间,短期极限炒作可到 $2.5+。 4️⃣投资建议—— 短期策略: 参与币安 Launchpool(使用 BNB、FDUSD、USDC 质押)获取 INIT,成本低且风险较小。 TGE 后关注价格波动,若出现短期炒作高点(1-1.5 美元),可考虑部分获利了结。 警惕空投抛压,建议等待市场稳定后再建仓。 长期策略: 关注 Initia 主网的实际表现(如 TPS、DApp 数量、用户增长)。 跟踪解锁时间表,避免在 2026 年 4 月解锁前盲目持有。 如果相信 Initia 能成为 Layer 1 领域的领先项目,可在价格回调(0.5-0.7 美元)时分批建仓。 5️⃣最后总结: 这是一个 narrative 组合拳打满分、机制设计高度集成、但节奏上还未出圈的项目。 市场能不能接住这波 RaaS 热潮,就看 $INIT 能不能把“模块化公链”这个叙事讲出圈。
Show more
8点 #Binance# 开始 Launchpool—— 本期项目 @initia $INIT : $BNB 可以在理财区域,FDUSD 和 USDC 需要手动投入别忘了! https://t.co/Gh4rWXwvP8
0
0
0
0
加密早报 * 每日不能错过的重要信息 * 2025年4月15日 1. 美国债市目前暂时稳住了,昨晚财长贝森特也出来喊话了,说没有证据表明主权投资者正在抛售美国资产。 2. 美联储理事沃勒:在大规模关税情景下,若出现显著的经济放缓,倾向于更早和更大幅度地降息。在较小关税的情景下,降息可能会在下半年进行。预计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是暂时的。 3. 川普目前的关税政策暂时稳住了,但是不排除之后还会反复作妖,所以对于现在高度和美股关联的加密市场来说,挺难交易,做做主流波段目前是最好的选择。 4. 链上这两天1M+的小金挺多的,SOL 链上有 #MEMECOIN# #DARK# #RDC# 等等,链上行情一直在。 5. #BNBCHAIN# 上昨晚也不错,一姐发了 #CYBERWISH# 之后,一路飞涨,最高FDV给到了4M+。还有一个来源于CZ 的X ,#NORMIES# 普通人,最高FDV给到了4M+。 6. 凉席直播居然有10W+的流量,可见现在这个市场熊到什么地步了,缺失创新玩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疯狂吃瓜,口水战等等。 7. CEX 上没什么行情,昨晚 $act $ip 又出现了闪崩的情况,目前这些闪崩应该就是项目方和做市商联合做局,或者有些做市商自己做的局,合约市场做空,然后撤走现货流动性,用不了多少筹码就可以让垃圾闪崩,这就是目前市场的现状,最终原因还是缺少流动性,或者说根本就没人玩了,更别说挂单了。 8. KiloEx 因价格预言机漏洞遭遇攻击,损失约750万美元,接近FDV了…… 9. #KERNEL# 上了BINANCE Coinbase 之后,价格表现一般,目前FDV 在2.9亿美金左右,流通占比是16.2%。 10. 美 SEC 推迟对灰度 ETHE 加入质押功能做出决定,这两天ETH巨鲸没少出货。 11. Kraken宣布在美国上市股票和ETF交易。RWA 赛道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叙事之一,其中最大的机会就是股转币。 12. 那个男人又回来了,Strategy花费2.858亿美元增持3459枚BTC 。 13. https://t.co/cJ1wO9IleD 平台被盗,昨天创始人Bob Bodily 第一时间发X称自己清空了资产,目前真正的原因还在调查。 14.比特币生态的创新协议 #methane# 甲烷昨天有一波小涨幅,不过也没啥交易量,目前市场对比特币生态还是不买账。 【行情分析】 昨天律动倡议禁止向大学生推广合约的举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其实合约不适合所有人,如果你没那两把刷子就不要去玩合约了,合约的路最终就一条,就是归零,这没什么可说的。 昨晚凉兮的直播引爆各大社区,没事当个娱乐消遣,当故事会听挺好,但你如果当真了那就没啥意思了,正经事还是放在去思考怎么赚钱吧。 目前的市场,建议大家对未来的收益降低预期,只有降低预期之后,你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操作,目前市场缺乏创新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整个市场很难再有上一波牛市的狂欢行情了。 比特币短期走势已经很明朗了,最坏的时期也就是上周我们已经度过了,底部的支撑区间也已经验证了,那么未来就一个走势,震荡向上,不过短期突破历史新高还是很难的,这个要到下半年,下半年要么突破直接到15w+,要么突破后做一个右肩顶,到时候我们边走边看。 山寨层面流动性低的就不要玩了,还会有很多个ACT OM 。 【风险提醒】 数字资产波动较大,风险极高,请谨慎参与,杜绝满仓梭哈,拒绝贷款杠杆;
Show more
0
4
5
1
再水一条推特, 如果bybit和binance俩个交易所,如果把小市值代币从最低市值开始排列, 持仓量/流通市值最大的, 几乎百分之百涨. 每天按照这个排序固定金额买三个. 按照持仓/流通,退出前三卖出,买入新的. 说不定是个好策略. 有想法的可以写个策略跑跑看.
Show more
0
53
495
67
之前 @BNBCHAINZH meme szn的时候,我写过好几次Solana阴毛集团在关键节点是有通过注入资金捅破链上meme天花板行为的,当时还有人怼我说阴谋论,让我拿证据出来。 这篇帖子的兄弟沿着昨天引爆市场情绪的 $RFC 天针地址梳理下去,基本已经佐证了我的推测。 为啥总觉得Solana上有大哥大格局,Bnbchain上就浇个朋友?会不会是大哥的利益维度本来就不止单个meme牟利上,而是撬动更大的盘子? @cz_binance @heyibinance 上一波努力互动meme的玩法还是1.0阶段,可惜的是没有听进去不少聪明人提出的建议,弄点暗线资金把天花板捅破,在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再浇点油,直接助推进2.0阶段。 结果就是白头巾为首的新一代meme全面梦碎,bnbchain szn退潮。CZ注意力也重归Bnbchain基建,前面在meme上的那么多努力有点可惜。 其实可能那会儿离市场自动运转,不断出meme神盘的2.0就差一个贴中的"幕后做市巨鲸"而已。拿3-5M出来,让懂行的链上高手小团队暗线点火,效果💰比什么一亿流动性补贴计划啥的好的多的多,甚至还能不断赚钱扩大规模。 行业发展到现在,一个公链如果完全没有meme行情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太干了"。怎样能在保持build 的同时激活一定程度的meme情绪且自运行是一门大学问。
Show more
深入 $RFC 1.2m巨鲸内幕关联挖掘 -> $TRUMP + $ai16z + $YZY 做市巨鲸 - 流动性回归信号,幕后大资金重新开始活动 昨晚在RFC突破100m的过程,最大的主力来自于一个 $Fartcoin 巨鲸短短四笔买入了1.2m的巨额资金,直接使得 $RFC 突破最高点一度摸到120m,目前已经浮盈$171k 根据最近对所有热门币一些主力地址的排查,非常有理由的能猜测背后的资金已经在强行往链上注入流动性了,所以专门对这个地址做了一些关联分析,直接关联到了一个之前在 $TRUMP $VIRTUAL $LIBRA 有过疑似做市行为的地址,同时关联到几个很早已经埋伏在 $RFC 上的地址 >巨鲸地址:https://t.co/k2eQBspml3 === 资金流入分析 > $TRUMP 做市巨鲸 === - 从资金流入的方向追踪 1.2m巨鲸 在3-5天前 从地址 Gg5yXELrHQx6q5yZz3B26CpJQCDu3nnvg9XcYW8vwipR 收到了价值1m的usdc,而这个中转地址在2-3个月前曾经从我们追踪到的 $TRUMP 做市巨鲸地址 前后接受总共 3.9m的资金 - 同时该中转地址还与 $TRUMP 做市巨鲸地址 通过地址 8hsoX26uqawxMurYZFKYxiM5cdp7HGkpMSxjENAsns1s 同样在两个月以前有大量的资金关联交互,接下来看一下我们的主角地址的链上历史交互行为 > $TRUMP 做市巨鲸地址:https://t.co/iaIeUFnmPx 这个地址仅仅只在三个币上做过交互行为,分别是 $TRUMP $VIRTUAL $LIBRA ,特别是在 $TRUMP 上,总共进行了接近50次频繁交互,总买入$7.3m/总卖出$11.2m,这样的交互模式基本可以确定为做市商的地址 同时还在 $LIBRA 和 $VIRTUAL 上进行过活动,这两个币也是公认的超级强庄币,更不用说 $LIBRA 深陷整个基金会幕后的操纵丑闻(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重提) === 资金流出分析 < $ai16z + $YZY 做市巨鲸 === 在资金流出的这个方向,就不做详细的资金阐释了,我们直接看最终关联到的两个可疑地址 >流出地址1 - $ai16z 做市巨鲸: https://t.co/BtAH5QWd4h 由于gmgn的显示问题没有正确显示地址的交互次数,链上记录显示该地址在 $ai16z 上曾经进行过接近30次的买入卖出操作,总交易量超过$1.5m,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址直接参与了 $RFC 的交互,买入61次/卖出47次,总交易量达到了$350k,当前盈利$236k 从买入卖出模式同样有很大可能确定为做市地址 这个地址还交互过 $Ghibli $COUNTRY $CRYPTOAI 这几个代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其手上仍然持有价值$ 20k 的 $DARK ,在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 $DARK 已经冲破新高直达14m的市值,最近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币 >流出地址2 - 疑似 $YZY 做市地址: https://t.co/4AedWZJO7Z 由于放图数量的限制这里就没有再放链上交互记录图,同理上面提到的两个地址,这个地址在 $YZY 上进行过49次交互,获利$400k,而在 $RFC 上的表现更为惊人早在20天之前就进行了埋伏,中间经过多轮交互,目前盈利$624.8K ,仍然持有 0.13%的筹码 目前还只是进行了浅层次的挖掘,没有深入到很多层的资金关联,但是从已有的一些信号和最近链上地址的一些挖掘感受来看,solana的高峰行情逐渐在被打开 这样来看 $RFC 的推高绝非偶然,有可能是背后大资金精心布局的信号,solana生态正在酝酿新一轮热潮,$RFC 作为潜在的“基金会扶持币”,可能成为点燃市场情绪的导火索,带动更多资金回流链上 Let's see what happens.
Show more
0
11
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