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实用工具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实用工具
#OKX# 实用小功能 之 自选币对支持自定义分组 Q: 当微信置顶超过10个,就像没置顶💬当 OKX 自选币对超过10个,还是要下滑翻找,怎么办? A: 发现-自选-点击右上角图标,即可创建分组,管理你的自选币对;还支持随时隐藏/恢复指定分组,调整分组顺序,想看什么币,就看什么币! https://t.co/KAOFN7XGIr
Show more
0
1
0
0
太太太实用了!!!这么牛逼的东西真是相见恨晚! apple note的最难受的地方,就是不能用markdown。但是我又很喜欢用apple note速记一点儿东西。 使用md格式可以跟飞书文档和notion之间互相复制,可用性大大提升 https://t.co/D3xiOpZH5r
Show more
今天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免费的备忘录插件,感觉真的非常有用。而且还免费。 https://t.co/Xb01G0gRUo
0
6
172
33
10个超实用到让人感觉违法的神奇网站: 🔖 收藏起来吧(10/10) https://t.co/HFxi1n44hQ
0
9
473
158
谷歌刚刚发布了 2025 年最实用的 AI 更新。 它能帮你处理邮件、数据、文档、会议,还能根据上下文自动完成任务。 这是真正能节省时间、减少麻烦的人工智能。 下面是这次发布的全部内容(以及为什么它对你的工作团队非常重要):🧵 https://t.co/0rU4bXFZSt
Show more
0
4
35
16
除BTC外所有共识代币都将崩塌 只留下实用性代币(公链)
0
7
18
1
还没拍上身照😎 MMNF联名内嵌之可爱的我之超级无敌实用冲锋衣😋😋 这件上完身预留给你!扣1抽了哈哈 https://t.co/AmAf4XZSNb
0
1.9K
1.8K
103
今天OKX重磅回归啦!我刚重新下载了OKX App,发现OKX钱包新增了不少超实用功能,赶紧来跟你们分享一下~🇺🇸 OKX正式进军美国市场,还在加州设立了总部,面向美国用户推出了中心化交易平台和OKX Wallet! 而且他们还承诺会积极配合美国监管,合规运营,有KYC、反洗钱等机制,安全感直接拉满!👍 OKX钱包这次升级可太香了!支持超120+区块链网络,啥主流链、非主流链都能玩,轻松管理你的数字资产。 新增的智能账户功能,直接用USDC/USDT就能跨链支付,操作超方便! 还有DEX聚合器,接入了500+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速度快到飞起,还能玩meme币、NFT啥的,Web3体验直接起飞!🚀 老用户别急,原OKCoin用户会陆续迁移到OKX平台,新用户分阶段接入,今年晚些时候全美推广,敬请期待吧~ https://t.co/teU9D20HKc 快去下载OKX App,体验一下吧!#OKX# #Web3钱包# #加密交易# @okxchinese @okx @star_okx
Show more
0
12
2
0
特朗普的World Liberty Financial推出USD1稳定币,已在BSC链PancakeSwap交易! 铸造超600万刀,24h交易额近1亿美金。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个事。 围观链接:https://t.co/xZuuJJB84U 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选择在BSC的PancakeSwap上交易是一个战略决定。 BSC @bnbchainzh 以低Gas费用和高吞吐量著称,PancakeSwap @pancakeswap 作为其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吸引了大量DeFi用户。 这一选择降低了用户进入门槛,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散户投资者中。 USD1的初期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其长期前景取决于以下因素: 实际用例的落地:WLFI @worldlibertyfi 计划推出借贷市场和现实世界资产(RWA)协议,这些产品能否成功吸引用户将决定USD1的实用性。 市场竞争:在稳定币市场中,USD1需要找到差异化优势,例如更低的交易成本或独特的DeFi集成。 监管环境:特朗普政府可能推动的加密友好政策或为USD1提供助力,但全球监管的不确定性(例如欧盟或中国的政策)可能限制其跨境应用。 USD1在PancakeSwap上的快速启动和惊人交易量反映了特朗普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对新稳定币的兴趣。 然而,高交易量可能包含投机成分,其长期成功需要更广泛的生态支持、透明的储备管理和实际用例的落地。
Show more
0
26
53
7
使用场景就是稳定币的生命线。 梅特卡夫定律被用于描述网络的价值,具体而言,一个网络的价值(V)与网络中节点数量(n)的平方成正比。在稳定币语境下,衡量“节点”的维度不光有用户,还包括使用场景(如交易所交易对、DeFi 集成、支付等)。因此,稳定币的价值可以表述为: 用户数量:持有或使用稳定币的个人、机构或协议。 使用场景数量:稳定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交易、借贷、支付、质押等。 当用户和使用场景增加时,稳定币的实用性和流动性提升,其市场价值和接受度也随之增长。这种增长呈非线性(平方级),因为每个新增用户或场景不仅带来直接价值,还通过与其他节点的交互放大整体网络价值。 为什么我要说 Level 是为“使用场景”而生的稳定币? 1. 低风险:基于稳健资产背书与透明治理 Level 的低风险机制: 资产背书:$lvlUSD 完全由 USDC 和 USDT 背书,这两种稳定币占据稳定币市场约 80% 的份额,是加密市场中最受信任的法币支持资产。其低信用风险为 $lvlUSD 提供了稳固的锚定基础。 收益来源:$lvlUSD 的储备资产(USDC/USDT)被存入 Aave 和 Morpho 等顶级借贷协议,提供可扩展且可靠的收益流。 链上透明度:Level 采用链上治理和收益分配机制,所有储备和收益分配数据可通过区块链查询。 2. 高收益:优化的收益分配机制 Level 的高收益机制: 收益来源与分配:$lvlUSD 的储备存入 Aave 等借贷协议,这些收益通过 ERC-4626 保险库标准分配至 $slvlUSD,不断累积收益。 低质押比例放大收益:截止 2025 年 4 月,仅 30-45% 的 $lvlUSD 被质押为 $slvlUSD。这意味着全部借贷收益集中分配给约 1/3 的代币持有者,显著提升 $slvlUSD 的有效收益率。 市场表现:自 2024 年 12 月中旬收益分配启动以来,$slvlUSD 的年化收益率(APY)稳定在 8.3%(Level 仪表盘),高于 Aave 的 USDC 存款利率。 3. 资本效率与实用性:深度 DeFi 整合与网络效应 Level 的资本效率与实用性机制: 多协议整合:$lvlUSD 和 $slvlUSD 已深度嵌入 Morpho、Pendle、Spectra 和 Curve 等领先 DeFi 协议,。 对比优势:与借贷协议收据代币相比,$lvlUSD 和 $slvlUSD 的多场景整合显著提升了其 DeFi 可用性。 资本效率:用户可通过 Morpho 借贷循环投资于 Pendle 或 Curve,将初始资本收益不断放大。 最后,如何参与? Level XP 计划仍在运营中,去存钱、拉新,都能获得积分。 参与链接:https://t.co/5hr7mL2Ku4 ( Level 必上大所,信我)
Show more
1/One of the most impactful DeFi integrations for lvlUSD adoption is here. @levelusd 🆙 x @pendle_fi x @MorphoLabs 🦋 A powerful new integration stack unlocking yield, utility, and capital efficiency across three major DeFi protocols. Let’s break it down 👇 https://t.co/kkwRMgEtPN
Show more
0
4
5
0
bnbchain仍是王者! @theFreeDogs_bot 今晚八点刚刚上线三个交易所: kucoin、gate、coinex! 代币名称: #FREEDOG# 今晚一定要关注一下价格(CZ尤其喜欢AI) 社区用户超3000w,BNBChain meme归来仍是王者! 在上线之际FreeDogs 联合 Gooduck、Port3、https://t.co/HJcKTwPG2r、AIVille 与 Cooker 发起FreeTheAgents 联合空投周!作为 Telegram 上首个由 AI驱动的预测激励平台,Gooduck将智能预测与链上奖励机制相结合,打造出“预测即价值”的全新交互体验 —— 好玩,更具实用回报!
Show more
0
1
1
0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赚钱路径 路径等于致富通道 昨天听了九儿@lijiuer1 和潜水@connectfarm1 关于如何做KOL的Space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有点内向且不喜欢社交的人,但我还是特别不要脸的舔了潜水的关注,这是我的第一次,献给了董事长,哈哈。 九儿和潜水说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做号逻辑,两位都是推特的实干家,尤其九儿真的是WEB3女性OG的榜样。 絮叨: 16、17年算是币圈自媒体的发芽阶段,尤其17年的大牛市,成就了很多自媒体人。 女博士、比特币战车、风季灵,狂人,招财币的冷月,八哥等等 微博和公众号是信息和情绪的出口,那个时候,流量更集中。 你想做IP,那个时候还是非常容易。 什么学历,只要你能看懂中国话,能把握市场情绪就可以。 散户看信息,更多的时候,只是去找心理安慰,狂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轮周期,推特上诞生了一批新的时代宠儿,倪大,M大,杀破狼、凉兮、巫师、王小二、SUN等等,尤其是链上这波红利,垂直链上赛道的博主,基本都拿到了红利的大果实。 不得不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印记,你能留下与否,一看运的造化,二看势的能量,三看自己的努力。 要记住,赚钱从来都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Show more
0
13
19
1
我的计算机技术自学书单与心路历程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请教我自学各种技术应该读什么书,为了避免各种人每过几天问我一遍,干脆写出来,方便大家一次获取,终身受益,然后不要骚扰我了,哈哈哈。 我自己的读书习惯,特别是学习计算机,喜欢读哪些写的通俗易懂的书,学到代码后面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只有学习到之其所以然才能在以后用到的时候融会贯通。 推荐书单 Python: Python 核心编程 系统学习 Python,这一本书足矣,把 Python 的每个细节都讲的很透,每个例子都非常实用。 我学习完这一本书以后,再看任何 Python 库的时候都是翻翻 API 手册, Google 一下就可以快速学会任何 Python 库的用法,并融入到自己的项目中。 C++: C++完全参考手册 我高三看的一本书,2000 多页,大部头,全英文,但是写的非常好。 这也是我唯一看过的一本 C++的书,只要会这些语法,找个 C++项目, 比如 Qt/C++写一个项目,几乎就知道 C++怎么玩了。 其实 C++还是非常方便的,虽然没有 Python 简洁,但是表现力和库生态都太强大, 不用担心性能问题,大多数讨厌 C++的人, 其实是恐惧自己学不好 C++, 放下恐惧,C++其实很容易学习。 Java: Java 编程思想 这本书是在书店读完的,写的很不错,但是当时还在读高二,所以已经记不清当初的读后感了, 模糊印象就是一本写的非常通俗易懂的书,讲的非常细节。 Haskell 1 : Real World Haskell 十年前,haskell IRC 频道,大多数 Haskeller(科学家,数学家)还在迷恋 Haskell 的数学之美的时候, GHC 黑客 Dons Stewart 写的这本 Real World Haskell 系统型的讲解了 Haskell 应用的各个领域, 从基本语法、函数式编程、科学计算到图形编程等,讲的一针见血, 而且非常薄,学习玩了就可以流畅写程序了。 当然进阶的知识还是要去 haskell IRC 频道请教数学家们,哈哈哈。 Haskell 2: Learn You a Haskell for Great Good! 好朋友写的 Haskell 入门书籍,大爱这种又会计算机又会画漫画的艺术家了, 把一个严谨的数学基因的编程语言讲的诙谐幽默 Elisp: GNU Emacs Lisp Reference Manual 十多年前,我用 Emacs, 对 Elisp 半毛钱不懂,天天就在 EmacsWiki 抄各种配置, 就像一个拾荒者,每天早上起来逛 EmacsWiki, 偶尔碰到高级 Elisp 技巧就把我折腾死了, 然后对着 Emacs 破口大骂。 为了不瞎折腾,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这本大部头,遇到不懂的 API, 就打开 ielm 临时写一个 demo 函数验证一下,当我读完以后, 我发现 99%的 Emacs 的问题都可以自己调试和解决。 如果你花时间读完这本 Emacs 内置的宝典, 你也可以像我这样写这么多扩展: [Andy Stewart](https://t.co/vQJEYweZxQ) Ruby: The Ruby Programming Language 学习 Ruby 的时候,已经会了几十门编程语言了,手册从头看一遍,不用写练习基本就可以学会。 因为当你编程语言学得足够多的时候,不同语言的语法都是相同的, 只用学习不同语言之间的微小区别就可以了。 以前一直对 Ruby 的 end 语法抱有偏见,但是自从我在 Emacs 配置了 ruby-end 插件以后,世界都清净了。 Vala: [Vala Tutorial](https://t.co/tParLDVEOb) Vala 有 C 的速度,Python 的简洁,语法类似 C Sharp, 基本看完这本手册以后,拿着 API 就可以直接开始写了。 Vala 写 Gtk+是非常爽的。 Rust: [Rust 语言圣经](https://t.co/6F4UYYGpuW) 这本书应该是中文范围内将 Rust 最好的一本书, 所有权讲的很清晰, 基本概念的章节都通俗易懂, 进阶章节可以先看一遍, 以后遇到了当工具书来查看。 作者后面讲线程和异步模型时, 理解还是很到位的, 证明作者基本功很扎实, 强烈推荐想学习 Rust 的同学读这本书, 一本就够了。 正则表达式: 精通正则表达式 这是我唯一看过一本带有 “精通” 名字的书,确实写的非常好, Yahoo 工程师把他平常用到的经验都朴实无华的写出来, 基本学会这本书讲的怎么构建正则表达式的思路,不管是标准的正则表达式, 还是 Perl, Elisp 等其他语言的变种正则,都是触类旁通的。 代码质量:重构 改善既有代码设计 这本书代码是 java 写的,但并不掩盖它作为重构第一书的地位。 讲解了很多重构小技巧,教你只要养成十来个重构小细节的好习惯, 不论写什么编程语言,局部代码和整体逻辑都干净的像艺术品一般。 这本书的技巧我这十几年都在践行,难得的好书。 X11: Xlib - C Language X Interface 这本书是读过最枯燥的书籍,但是要从头做一个 Linux 桌面环境,这本书的 API 是必读的。 因为你除了 github 外,根本找不到更多资料来讲解 X11 这个古老的技术了。 Gtk+: [Gtk+ Programming Tutorials](https://t.co/irxklaNOdG) 写的最通俗易懂的 Gtk+书籍,学完这本书,直接看 Gtk+ Developer Manual 就可以直接写程序了 Qt: [PyQt5 Totorial](https://t.co/chjTuCYbno) 写的最好的 Qt 入门教程,加上 Python 的方便性,非常容易系统学习, 加上学习 Qt 之前已经有 Gtk+五年编程经验,两天看完就直接用 Qt 写程序了。 JQuery: 锋利的 JQuery 国人写的书,写的非常通俗易懂,每个 API 的参数都是渐进式讲的, 举的例子也很实用简单,基本不用动手就会了。 Rails: Rails Tutorial 系统的讲解了怎么用 Rails 搭建一个网站,虽然很多架构设计和整体逻辑我是靠 Google 摸索出来的, 但是这本书确是入门不可或缺的,难度适中,学习完了,你对构建网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 SVG: SVG 入门教程 虽然是翻译老外的技术博客, 却是深入学习 SVG 不可多得的教材, 讲的通俗易懂. 可以学到很多 SVG 高级技巧. CSS: CSS 世界 很多 CSS 网站或书籍都告诉你一个效果要怎么实现,或者直接丢出一段可以直接使用的 CSS 代码。 但是我们在真实的开发场景中遇到的往往是,为什么这段 CSS 代码不能工作?为什么抄的几段 CSS 合在一起不能工作? 这本书的作者研究了很多年的 CSS,他可以告诉你很多关于浏览器的实现细节以及为什么 CSS 不能工作的原因。 懂了为什么不能工作,剩下的很多事情就能举一反三啦。 但这本书不适合初学 CSS 的朋友读,建议在几个项目中熟练了基本 CSS 技巧以后再来读这本书会更有收获。 编译器: Flex & Bison 系统的讲解了什么是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 以及怎么写编译器的基本流程 这本书特别讲究循序渐进, 细心的讲解每个 API 看完这本书就不会觉得这两个技术有啥高级了, 哈哈哈哈 加解密: 图解密码技术 这本书系统地让你学会对称加密、公钥密码、单向散列函数、消息认证码、数字签名、伪随机数生成器等加解密技术背后的原理和细节, 以及这些技术组合而成的安全大厦的框架和应用。 其实加解密不光是学习破解和干坏事, 知道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实现细节可以更好的让我们理解安全技术, 并以此来构建更加健壮安全的软件和系统。 强烈推荐作者 “结城浩” 的其他书籍, 已经看了他写的两本书了, 全书都是图文并茂的讲解复杂技术, 很少有数学公式。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学习最重要的是先要了解其原理再深入学习, 避免投入无谓的精力在不感兴趣的领域。 而作者在深厚的知识背景下, 能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传授知识, 真是厉害。 Git: Pro Git 这本书除了讲解 Git 的所有日常用法外, 还系统的讲解 Git 的一些高级用法。 同时最后一章还详细的讲解了 Git 背后这种基于文件系统技术的实现原理。 当你理解 Git 基本用法、 高级用法以及背后简单的原理后, 你就可以知其所以然的变成 Git 专家。 万能的 Google 不是每个技术都有很好的书,所以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 Google 教你所有的东西。 以下技术基本都是 Google 教的: * Golang * Rust * Html5/CSS3 * Scheme * OCaml * Lua * Perl * Linux * ... Emacs 教会我自学 这么多年的自学经历,我最应该感谢的是 Emacs, 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折腾的软件,虐我虐到我待她如初恋,给我莫大的耐心,我再学习其他技术的时候才会觉得得心应手。 感谢 Emacs 让我接触到强大而又无私的顶尖黑客们和黑客精神,每天看着一群天才比我自己还努力的时候,自己就更萌生发奋学习的动力。 自学的技巧 耐心、耐心、耐心
Show more
0
19
719
156
撸毛博主大合集,一句话总结第一印象(1/3) 如果是撸毛新人必看这一条! 兄弟们查缺补漏一下漏关了谁 @JiamigouCn 加密狗——老老老撸毛博主 @Ice_Frog666666 冰娃——维权的神(救了我的nillion) @ZF_lab 追风——很会找工具 @KuiGas 丰密——有钱,会推项目,不fomo @0xzhaozhao zhaozhao——好像是姐妹 @Benjieming1Q84 本杰明——爱喝咖啡,很努力总结别人的项目 @Web3heinu 黑奴——努力,有好看的女朋友 @hualunjiejie 花轮——会回小白私信的大善人 @xiaoayi1997 小阿姨——一开始分不清花轮,小阿姨,lucky,树姐 @y95277777 大赌哥——hype一站出名的大佬,节点项目我全靠他 @Nazarick_eth 安兹大人——教程做的很舒服 @0xCryptoUni 福利鸭——撸毛反指的神,可以反向撸 @Airdrop_Guard 小熊饼干——实用,给力 @Greta0086 Greta——幽默姐 @pcobidco 二嫂——教程可以的,和花轮,小阿姨,lucky,树姐一伙的 @WY_mask 无颜——一直以为是矩阵号假人,最近看到bybit帖子才知道是帅哥,教程全面,只要有新的必发 @duola_eth 朵拉——更新频繁,项目多多 @zaijin338191 在金——置顶文章很值得看 @qingqinglove520 Lucky——爱买黄金 @EvaCmore 树姐——成都一姐 @love_doge123 败犬女王——和花轮,小阿姨,lucky,树姐一伙的 @0xStudy study——abs一定要看他 @wanghebbf 王短鸟——现在都不撸毛了 @qklxsqf 子清——好项目总是第一个发 @yupaopao0 鱼泡泡——撸的都是精品 @Big_Tea_Rice leo哥——我看他发 @Sogni_Protocol 才关注的 @0xBeyondLee Beyond——0xU群友,会赚钱的大哥 @ferdie_jhovie 华佬——好博主,节点佬 @kiki520_eth 庞教主——hyperliquid和ux的爹 @evooves evo——abs博主 @CryptoJason1379 听泉——web2来了个撸毛大师 @0xNathanWalk Nathan——会玩kaito会撸kaito @0xAllen888 Allen——我最近看到的新神,内容一级棒
Show more
0
42
380
91
WalletConnect:链上世界大门的“开门钥匙”,解锁未来用户体验 build了整整7年从入圈就用的蓝色小图标 @WalletConnect “链上钥匙”应用,终于发币了 $WCT ,代币还上了币安 @binance ,新入圈的朋友可能还不知道这个蓝色图标的熟悉之处,在以前当你打开一个项目的官网准备链接钱包时,就会看到有一个WalletConnect的蓝色小图标出现,当你在朋友的电脑上面不方便导入钱包的时候,可以点击WalletConnect然后手机扫码登陆即可,这样子既方便又安全,那个随处可见的蓝色标志,就像加密世界的“信任徽章”,已然成为Web3领域的标志性符号,如同在传统电商结账时看到Visa标志一样,给人满满的安心感 自2018年起,WalletConnect就扎根于Web3的连接生态,它就像一座坚固的桥梁,一头连着各式各样的钱包,另一头接着丰富多元的应用程序,为用户铺就了一条通往链上经济的安全便捷通道。多年来它历经风雨,展现出超强的韧性,我也算是一路见证着WalletConnect的成长,所以看到蓝色小图标就会有一股熟悉感 从数据上看,WalletConnect的影响力堪称惊人! 1、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500万用户信赖它,借助它实现了超2.75亿次的无缝连接。每月,都有超500万活跃用户通过它进行操作,处理的连接数逾2000万次。这意味着,在全球各个角落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用户在享受WalletConnect带来的便利服务 2、在Web3的舞台上,MetaMask、Polymarket、Trust、Binance、Jupiter等众多知名平台都选择与WalletConnect携手合作。61000多个应用程序借助它的力量,成功连接到600多个钱包,覆盖了所有主流区块链网络,真正做到了让用户在不同的区块链世界中自由穿梭,毫无阻碍 下面看看 $WCT 的代币经济学 在代币分配方面,有着精心的规划,初始供应量上限为10亿枚 1、其中27%分配给WalletConnect基金会,用于推动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激励生态发展以及维持日常运营; 2、18.5%用于空投,让用户、应用、钱包和节点等都有机会获得惊喜; 3、18.5%归属于项目团队,激励他们继续为网络发展贡献智慧; 4、17.5%用于奖励,依据节点在线时长、延迟表现等因素,回馈给钱包提供商、节点运营者等社区贡献者; 5、11.5%分配给早期支持者,感谢他们在项目起步阶段的无私帮助;剩下7%则投入到协议及相关模块的进一步开发中 WCT 代币功能 WalletConnect代币(WCT)是WalletConnect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激励用户、应用和钱包开发者的共同参与,构建链上用户体验生态系统,携手打造更优质的链上未来 WCT有四大核心功能: 1、支付费用方面,虽然目前还未启用收费机制,但在网络成熟后,它将成为支付网络服务费用的关键角色,保障网络长期稳定运行,初步设想是根据按月活跃用户数量来计费 2、奖励机制上,通过初始供应量的17.5%来激励网络参与者,让为网络做出贡献的人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回馈 3、质押功能也很实用,WCT持有者质押代币,既能支持网络稳定发展,又能获得丰厚奖励,而且质押时间越长、数量越大,奖励就越高,同时还有防止质押集中化的机制,确保网络健康发展 4、在治理环节,WCT持有者拥有重要话语权,可以参与讨论并决定网络的关键事项,如费用结构和奖励分配方案,真正实现社区驱动网络发展 在去中心化的道路上,WalletConnect也在加速前进。在Consensys、Reown、Ledger等16家全球领先节点运营商的大力支持下,它的网络变得更加安全、可扩展且去中心化。未来,WalletConnect基金会还将进一步扩大节点运营商的参与规模,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加入,推动网络朝着完全无许可的生态系统发展 最后可以预见WalletConnect将继续在链上世界发光发热,成为塑造链上用户体验未来的关键力量,它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Web3精彩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它的更多表现吧!
Show more
0
32
30
1
昨天有小伙伴私聊我问我在撸哪几个项目,目前我重点整的都是几个dex,@arkham 也在我的list里。 @arkham 就是之前推特好多kol都在后悔没有搭理结果直接上币安的链上情报平台, 除了支持现货和合约交易,还能直接查看交易对手、资金来源、链上行为等。 第一季的时候,我没有认真撸,随便刷了一点交易,拿了差不多2千刀空投。真是后悔没有好好深撸一下!这收益太香了! 目前第二季的积分活动已经开启! 开放了国内的kyc注册,流程简单方便,现在还可以领110u的新手奖励券。 交易越多,积分越多,积分1:1兑换。主流币种基本都有,我试了一下,交易深度还不错,还可以拿空投,一鱼两吃。 🔗注册链接:https://t.co/jP35JXKbYm 最后,别忘了关注@arkham的中文Twitter账号@arkm_zh。能get到最新的活动资讯和实用攻略!
Show more
ARKHAM交易所已在中国上线 🇨🇳 https://t.co/0fLTBtIA4k
0
47
34
1
随着BGB代币销毁规则升级说下平台币,你会发现尼玛平台币是真tm稳呀,连没啥声量的gt、mx走势其实也挺强的,当然火币除外 BGB销毁规则升级主要是2点,一是每季度固定销毁3000万枚 ,二是Bitget钱包中通过GetGas功能消耗的BGB总量挂钩,亮点在于钱包的GetGas消耗,钱包是链上入口,BGB挂钩了链上收入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bgb和bnb这两家声量最大的平台币机制 1、销毁机制 BNB(币安):BNB 的销毁机制起步较早,主要基于币安每季度交易手续费收入的 20% 进行销毁。尽管这一机制在早期为 BNB 的价格提供了强力支撑,但销毁量完全依赖交易量,缺乏固定销毁的稳定性。此外,销毁数据的透明度曾受到部分用户质疑 BGB(Bitget):相比之下,BGB 的新销毁机制兼具固定性和动态性。固定销毁 3000 万枚的规则为持币者提供了稳定的预期,而与 GetGas 消耗挂钩的额外销毁则体现了 BGB 在链上生态中的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Bitget 承诺所有销毁数据链上可查,透明度极高。这种机制不仅增强了持币者的信心,也为 BGB 的长期价值增长奠定了基础 2、应用场景 BNB:BNB 的应用场景较为丰富,不仅限于币安生态,还扩展到了 BNB Chain 的链上应用(如支付 Gas 费用)。然而,随着币安生态的成熟,BNB 的新增应用场景增长放缓,更多依赖现有生态的深度挖掘 BGB(Bitget):相比之下,BGB 的新销毁机制兼具固定性和动态性。固定销毁 3000 万枚的规则为持币者提供了稳定的预期,而与 GetGas 消耗挂钩的额外销毁则体现了 BGB 在链上生态中的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Bitget 承诺所有销毁数据链上可查,透明度极高。这种机制不仅增强了持币者的信心,也为 BGB 的长期价值增长奠定了基础。 3、持币者回报:长期价值增长的保障 BNB:BNB 的销毁和生态应用为其持币者带来了显著回报,但随着销毁量逐渐减少(目标是总量的 50%),其价格增长的驱动力可能减弱 BGB:BGB 的销毁规则升级标志着其应用场景的重大突破。通过与 Bitget Wallet 的 GetGas 功能挂钩,BGB 不仅可以在中心化交易所中使用,还能直接用于支付链上燃料费,实现了从 CEX 到 DEX 的生态融合。这种跨生态的应用能力为 BGB 赋予了更强的实用价值,也为持币者提供了更多使用场景 现在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链上入口的兴起爆发,币安有bsc和钱包,但钱包还没赋能币价,bitget没有直系公链,但有钱包入口,钱包生态已经与平台币bgb挂钩,后面这个趋势会越来越强,发展链上生态和链上商业模型与平台币价值挂钩将会成为各个交易所主要增量竞争方向
Show more
🚨关于 #BGB# 季度销毁规则升级说明 1、 每季度固定销毁:3000万枚 2、每季度额外销毁:与用户在 #BG钱包# 用于getgas的BGB总量挂勾(getgas无法提取) 本次销毁规则升级旨在满足合规性跟透明度,同时为了将BGB应用范围从CEX延伸扩大至DEX。 Q1 将销毁 30,006,905 枚,近期完成销毁后公布数据。 公告:https://t.co/M3nPBUGqAi
Show more
0
8
26
4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必须做自己的公链?最近这一年,红林律师和不少做出海、做平台、做区块链技术底层的从业者聊过关于“做不做公链”这件事。发现原本被视作币圈专属的事情,似乎也成了越来越多互联网创业者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有的团队开始研究底层架构,有的人尝试通过链连接支付网络和用户体系,还有的公司干脆直接下场做自己的链。 作为一名长期参与Web3.0商业项目合规服务的律师,我越来越觉得,这不只是技术选择、融资路径,甚至也不完全是Web3赛道内部的问题——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在全球化、账户体系、支付架构和产业控制力上的一次系统性挑战和机会。 这篇文章,结合我的观察、理解和业务中接触到的实践,抛砖引玉地抛出一些观点和判断,供互联网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参考和探讨。 # 国家层面:为什么中国需要一条自己的“数字出海通道”?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高铁、电网、通信基站这些实体工程上都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在数字世界的底层设施上,我们仍处于结构性依赖状态。 账号体系掌握在Google、Facebook手里,支付路径靠Visa、Mastercard和PayPal,广告流量买量则还得仰赖Google Ads、Meta Ads这些平台。在全球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上,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控制权。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你出海搞社交App、内容平台、电商商城,但只要海外平台一收政策,你可能连用户都找不到了。身份认证、支付通道、应用分发全是别人的,业务命脉始终系在别人手里。 而公链,提供了一种“底层系统级替代路径”:不依赖银行、信用卡,不需要手机号和Facebook账号,链上钱包即账户,稳定币即货币,链上行为即信用。这是一种全球通用、不受主权国家单一控制的数字底盘。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应用雏形,比如Telegram + TON 的组合,就已经在中亚、非洲、东南亚形成了一个“聊天+账户+支付”的新体系。用户在Telegram里就能转账USDT、完成购买、接入AI插件、参与游戏。它不靠App Store、不走Visa系统,也不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 这样的模型,其实本质上就是一套“数字世界里的离岸口岸”。 对中国来说,这个意义不在于“现在我们被制裁了”,而是:一旦世界变得更割裂,或者金融制裁成为常态,我们有没有备用的通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都在探索稳定币和公链结算系统,这是他们的应急方案,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应该是前置布局。 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要自己下场“发链”,而是意味着我们要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技术能力,并且能构建一套“由自己主导”的数字全球化路线。如果有一天,中国团队主导的某条链能在新兴市场成为数字身份入口、支付和资产通道,并与我们本土技术和贸易深度绑定,那它就不只是一个链项目,而是未来数字版“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 商业层面:出海的中国公司,为什么开始“带链”一起走? 今天再谈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已经不能只靠一款App、一套本地化方案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许多中国互联网项目在全球化中遇到三大典型痛点: 一是支付受限,很多国家银行卡渗透率低、本地支付混乱、国际清算体系门槛高,传统手段成本极高; 二是账号失效,你没法用微信、支付宝、手机号来构建用户体系,只能重新搭账户系统; 三是流量压缩,投放渠道和政策越来越苛刻,甚至面临内容限制和货币收紧。 也就是说,App可以出海,但App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却无法复制出去。而公链,恰恰是一种新的出海操作系统——它提供了全球通用的账户结构、稳定币结算能力和开放式资产激励模型,让你能在“无银行卡、无ID、无广告平台支持”的国家,也能低成本做生意。 比如 Bitget、OKX 这些平台,已经跑出了“链+钱包+支付”的组合拳,用户在非托管钱包中就能完成充值、打赏、积分兑换,背后接的正是他们自己的链和稳定币。而更轻量级的出海项目,也开始通过链上系统提供会员激励、NFT打赏、内容存证、积分分发这些“功能模块”,用链做运营的底层支撑。 这类“带链出海”的策略尤其适合金融体系不发达但用户基数庞大的区域,比如拉美、非洲、东南亚。在这些国家你很难拿到完整支付牌照、也很难对接本地清算机构,但你可以直接通过链和钱包完成端到端的闭环服务,且避开了传统合规的高门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系统是“我来做水电煤”,别人可以复用。你从一个App公司变成基础设施提供者,产业话语权也随之发生迁移。 从这个角度说,公链对中国出海企业的价值,不是融资工具,而是让你从App逻辑跃迁到系统逻辑,有机会主导新一代全球互联网的“通用技术接口”。 # 用户层面:账户、资产与身份的重构正在发生 从用户视角来看,公链最直接的改变,是它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账户”和“资产”。 Web2 的账户系统是“平台附属型”的:你有抖音号、微博号、小红书号,但本质上它们都属于平台,你没有迁移权、也无法独立存在。你在这些平台上积累的关系、内容、甚至收入,一旦账号被封或产品关停,就什么都不剩了。 而Web3钱包提供的是一种“用户主权账户”:地址是你的,资产是你的,内容和行为记录也可以变成资产或信用历史。你用钱包登录,不依赖平台数据库,你的NFT、代币、积分和身份,都可以跨平台使用。平台只是服务提供者,不再是资产的“唯一入口”。 像Farcaster、Lens Protocol这样的Web3社交应用,已经开始把“链上账户”变成你在社交网络中的ID。你的一条帖子,可能是链上的数据,可以变成NFT,可以携带收益权,可以迁移到其他平台。用户不再依附平台,而是成为可以自由移动、带资产走的“数字个体”。 这种趋势和年轻用户对平台的不信任感形成了某种对冲。很多人经历过账号被封、资金被冻结、数据丢失、粉丝清零,自然而然开始关注“我能不能自己保留我的数字资产”。钱包的普及,不只是“币圈工具”的扩散,而是用户开始理解:“一个账户可以是身份入口、资产载体、社交容器、信用凭证”的多重结构。 从这个角度看,链上账户体系未来有可能演化为一种“超级账号”,它整合了身份、资产、关系链、使用记录、激励积分……最终成为每个人在数字世界里的“自我主权节点”。 # 全球格局:下一轮基础设施竞赛已经打响 过去几年,公链已经从技术实验,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国际竞争。每一条头部公链,都在争夺未来数字世界的“水、电、网”话语权。而这场竞争不再是技术比拼那么简单,而是:谁能成为全球通用的账户系统、支付网络、数据通道和价值协议。 我们可以把目前全球头部公链的战略模式,拆成三类: 第一类:平台绑定型公链(Platform-native Chains) 代表项目:TON(Telegram)、Base(Coinbase)、BNB Chain(Binance) 这些链的共同特点是,有现成的海量流量平台为依托,链是平台用户资产和账户体系的延伸。 TON 依托 Telegram 的通讯网络与社交关系链,正在构建“链上账户 + 钱包 + 内容 + AI工具”的一体化平台。TON本身不是最强技术栈,但它有Telegram这个触达全球7亿用户的超级入口,并已打通USDT转账、小游戏支付、广告返佣、钱包身份验证等真实场景。在“链上生活基础设施”这块,TON是当前推进速度最快、用户增速最高的项目。 Base 是Coinbase推出的L2链,本质上是Coinbase的链上版本,强调“合规友好、开发者友好”。Base打通了Coinbase钱包、交易所账户、KYC信息,背后是美国合规资金和技术社区的强力支持。Base并不追求技术极致,而是成为美国加密企业和机构合规部署智能合约的首选平台。 BNB Chain 则是币安的全球交易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它更像一个商业闭环系统,凭借币安流量导入,BNB Chain 得以拥有大量活跃用户和真实交易数据。币安甚至开始“投资带用户上链”——谁能为链带来百万级活跃用户,币安就给生态激励。 这些“平台绑定型”链不是为了炒作,而是要在自己的平台上完成用户体系、支付系统和资产通路的闭环。它们的竞争优势是用户流量本身,竞争逻辑是“用链锁住平台用户资产”。 第二类:开发者原生型公链(Developer-first Chains) 代表项目:Solana、Polygon、Avalanche、Sui、Aptos 这类链从一开始就是为开发者准备的“通用操作系统”,目标是争夺最优秀的应用和开发团队。 Solana 是这类中的典型,主打高性能+低费用,在DePIN、链游、NFT、链上AI等新应用层方向非常活跃。虽然2022年曾因FTX事件一度失势,但2023年之后靠着“非EVM生态”和大型项目复兴重新崛起。现在的Solana更像是链上创业者最活跃的社区,拥有从移动钱包(Phantom)、手机终端(Saga)到支付工具(Solana Pay)的一整套工具链。 Polygon 是“以太坊扩容第一梯队”,在Web2对接方面推进极快,合作对象包括Nike、星巴克、Adobe、Stripe、迪士尼、印度政府等,主打“开发友好+企业友好+合规友好”三大标签。Polygon的战略不是抢C端,而是抢企业侧的合作通道。 Sui 与 Aptos 则来自原Meta团队,主打Move语言、模块化架构和金融级别安全性,开发体验和合约逻辑被认为优于Solidity。它们目前在东南亚和韩国开发圈中反响较好,但生态仍在冷启动中。 Avalanche 以“子网架构”为主打,为每个企业、政府、组织定制自己的链,参与了美洲多地政府稳定币、跨境金融项目,形成一种“链上SaaS”模式。 这类链的核心目标是——谁能成为下一代DApp开发的默认平台,谁就有机会像安卓/Windows一样,掌控数字世界的操作系统逻辑。 第三类:高频金融实用型公链(Payment-driven Chains) 代表项目:Tron、Stellar、Cosmos(部分) 这类链的特点是技术不复杂,但非常务实,不讲概念、专攻结算和支付。 Tron 虽然在西方社区名声一般,但在拉美、非洲、南亚却是真正的“链上支付大动脉”。链上USDT流转量长期居高不下,成为很多“不能通过银行账户转账”的用户的主结算路径。 Stellar 原本是做“跨境结算网络”,目标和SWIFT类似,但更轻量。其重点在于与传统金融机构对接,推动“稳定币作为跨国小额清算载体”的项目,合作银行和政府众多。 Cosmos 生态中部分链(比如Kava、Osmosis)也在走向稳定币、跨链支付场景。 这类链的生态未必活跃,但它们占据了现实世界中“金融基础设施未覆盖区域”的巨大需求空间。在全球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中,这类链成为数字现金网络的唯一选项。 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中国在这场基础设施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 目前来看,真正被广泛使用、生态成型、在全球拥有开发者和用户的公链中,中国主导的项目非常稀少。大多数链项目在国内定位不清、产品路线含糊、海外合规能力弱、商业化缺失。很多链甚至停留在“白皮书+技术演示+内部测试网”的阶段,离大规模真实使用还远得很。 而与此同时,别人的公链已经在接银行、建支付网络、拉开发者、进App Store、与主权政府对接项目……这不再是一场“看谁技术新”的比赛,而是看谁能把链变成现实世界的金融底盘、应用通路和身份凭证。 如果我们再不入局,不仅会丧失一次系统级的全球竞争窗口,更会让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继续受限于海外技术平台的“数字殖民体系”中——账户不是我们的,支付不是我们的,身份体系不是我们的,资产流转路径也不是我们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有没有必要做链”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机会做”的问题。机会窗口已在收缩,全球链上基础设施的秩序正在快速重组。现在不抢,未来就只能继续用别人的路,走自己的路子。 # 写在最后:从使用者到建设者,中国互联网需要自己的底层网络 对中国互联网而言,公链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某一批创业者的专属项目,而是一场全局性的产业升级契机。它不是Web3内部的事,而是决定中国数字经济下一步能否独立成长的关键变量。 做不做链,已经不是Web3创业者要回答的问题了,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要面对的现实。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用别人搭好的链,继续适配别人的清算系统、登录协议和账户规则,就像过去二十年我们习惯用Android、用Visa、用AWS那样。但问题是,当全球数字秩序开始重构,我们还要不要参与新一代系统级规则的制定?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不仅服务于国内用户,更能在全球产业协作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设施平台? 今天,做公链的人并不多。但趋势已经很清楚:不管是通信平台、金融机构、电商支付、内容平台,全球头部玩家都已经在用“链+账户+资产”的方式重塑自己的底层结构。而我们,正站在能否参与这一轮基础设施重建的临界点上。 我们深知这不是一场一两年能跑出来的快生意,而是一次需要产业共识、技术耐力和政策定力的长期工程。作为Web3.0法律合规服务机构,曼昆律师团队一直在支持华人主导的公链项目在全球范围的实践落地,共同推动、见证属于中国互联网的公链之路,也欢迎和更多互联网行业的伙伴们的交流与讨论。
Show more
0
8
1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