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拒绝内耗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拒绝内耗
身子弱,就要多骂人? 拒绝内耗 https://t.co/YpjntSjaGH
0
2
69
21
拒绝家庭内耗 https://t.co/c0fSZXPsOP
0
2
649
163
跟我预想的一样,Kaito @KaitoAI终于迎来了重大版本更新。 我先一句话总结:利好真人建设者、AI账号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 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真人原创、拒绝AI内容的原因,挑了几个重点来帮大家解读一下新的“版本答案” 首先,在开始之前还是给@Punk9277点个赞,Yu Hu老板还是坦诚地承认了之前机制给市场带来噪音、低质量内容以及过分强调奖励的负面因素,部分榜单上实现了倒挂。吸引了很多低质量参与者,导致高质量内容创作者开始排斥“嘴撸”。 说实在的,作为创始人角色有这个态度来承认之前的问题,已经超过很多同业者了。不是硬夸,这还得仰仗同行们的帮衬。 🌟本次核心更新:推出gKAITO机制 gKAITO围绕五大支柱构建:思想领导力、关注度、参与度、所有权和文化。 以下是来自我个人的重点解读: ❶ 引入声誉阈值:Yaps/SmartFollowers/CTmindshare为基准,确保真实账户排名,防范AI机器人。重点注重质量而非刷量。 个人解读:关于阈值,我的理解就是中文所说的“门槛”,现在将Yaps分数新增到Yapper榜单机制上,代表着多了个注重内容质量的维度,形成了三个独立指标的综合评估框架。 所以,多维度的框架就会让AI账号拿到分的难度增加,这点上来看是直接利好高质量原创作者的。 ❷ 突出一致与忠诚贡献:专门的区域奖励长期、高质参与者 个人解读:以往的项目都没有忠诚度一说,一个人同时可能参与多个榜单竞选,这对每个项目方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并不一定是认同该项目或者想来推动项目发展。 所以,同时“嘴撸”多个项目的小伙伴要注意了。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排优先级、转方向-选精而不选多。 ❸ 强调利益一致性而非纯奖励:构建追溯性、里程碑式奖励文化,基于投资回报率(ROI)驱动真实兴趣。 个人解读:我的理解还是要学会做投研!也就是说你选项目的眼光会用投资回报率来证明,榜单上的项目很多,加上前面提到有忠诚度考验,需要长期跟踪。 要学会找到你认可的项目长期跟踪,最终拿出成绩证明。 ❹ 改进全球削减机制:打击虚假信息、刷参与度、团体刷量和AI失误。 个人解读:这个机制就是写明要打击AI和虚假信息,暂时未公开如何实现的细节,对此,我先保持中立态度。 整体来说,我作为持有NFT并质押1万+ $KAITO 的用户,我对这次更新内容很满意并且期待,但也直接感受到保持高质量创作的压力。 但也请记住一个原则:别只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Kaito无疑是近半年来Web3领域现象级产品,但别忘了,Kaito从最初的AI搜索引擎转型到如今的内容分发平台经历了短短7个月的时间,所以每次的更新肯定要经历与市场磨合、试错、迭代的过程。 不过,我依旧保持期待,你们呢?
Show more
0
6
8
0
跟我预想的一样,Kaito @KaitoAI 终于迎来了重大版本更新。 我先一句话总结:利好真人建设者、利好非ICT高质量用户、AI账号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 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真人原创、拒绝AI内容的原因,挑了几个重点来帮大家解读一下新的“版本答案” 首先,在开始之前还是给 @Punk9277 点个赞,Yu Hu老板还是坦白地承认了之前机制给市场带来噪音、低质量内容以及过分强调奖励的负面因素,部分榜单上实现了倒挂。吸引了很多低质量参与者,导致高质量内容创作者开始排斥“嘴撸”。 说实在的,作为创始人角色有这个态度来承认之前的问题,已经超过很多同业者了。不是硬夸,这还得仰仗同行们的帮衬。 🌟本次核心更新:推出gKAITO机制 gKAITO围绕五大支柱构建:思想领导力、关注度、参与度、所有权和文化。 以下是来自我个人的重点解读: ❶ 引入声誉阈值:以Yaps/Smart Followers/CT心智占有率为基准,确保真实账户排名,防范AI机器人。重点注重信号质量而非刷量。 解读:按照这个公式来看Yap分数高低直接影响排名。简单来说,你smart follwers越多并非好事,因为对应的Yaps分数就要越高。实话说,对于我个人来说,写下这条的时候就开始感到了创作压力。 所以,这点是直接利好中小账户,也就是非ICT用户。 ❷ 突出一致与忠诚贡献:专区奖励长期、高质参与者 个人解读:以往的项目都没有忠诚度一说,一个人同时可能参与多个榜单竞选,这对每个项目方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并不一定是认同该项目或者想来推动项目发展。 所以,同时“嘴撸”多个项目的小伙伴要注意了。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排优先级、转方向-选精而不选多。 ❸ 强调利益一致性而非纯奖励:构建追溯性、里程碑式奖励文化,基于投资回报率(ROI)驱动真实兴趣。 个人解读:我的理解还是要学会做投研!也就是说你选项目的眼光会用投资回报率来证明,榜单上的项目很多,加上前面提到有忠诚度考验。 要学会找到你认可的项目长期跟踪,最终拿出成绩证明。 ❹ 改进全球削减机制:打击虚假信息、刷参与度、团体刷量和AI失误。 个人解读:这个机制就是写明要打击AI和虚假信息,暂时未公开如何实现的细节,对此,我先保持中立态度。 整体来说,我作为持有NFT并质押1万+ $KAITO 的用户,我对这次更新内容很满意并且期待,但也直接感受到保持高质量创作的压力。 但也请记住一个原则:别只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Kaito无疑是近半年来Web3领域现象级产品,但别忘了,Kaito从最初的AI搜索引擎转型到如今的内容分发平台才经历了短短7个月的时间,所以每次的更新肯定要经历与市场磨合、试错、迭代的过程。 不过,我依旧保持期待,你们呢?
Show more
0
18
19
0
拒绝当牛做马! 想赚美元应该从这 14 个网站开始! 下面是 14 个面向世界范围内以美元支付的远程工作的网站: https://t.co/w78ywCqBns
0
2
2
0
拒绝当牛做马! 想赚美元应该从这 14 个网站开始! 下面是 14 个面向世界范围内以美元支付的远程工作的网站: https://t.co/nGzswAi44z
0
12
433
127
拒绝当牛做马! 想赚美元应该从这 14 个网站开始! 下面是 14 个面向世界范围内以美元支付的远程工作的网站: https://t.co/0qljESdtOY
0
1
175
63
牛市依在,拒绝噪音! 牛市的本质是群体性地制造资本泡沫和短时间内的财富再分配过程。 团队操作的有些精兵强将的大资金(机构 、游资 )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在短时间内获取巨额的收益,趁机高位抛售套现, 疯狂的散户投资者 跑步冲进市场, 想要分一杯羹,有的进来的早, 因为恐高拿不住,看着币价越长越高不敢下手。 有的过于谨慎起涨初期不敢参与,等确认了牛市终于敢买了,离顶部也不远了,所以牛市中,机构和游资还有狗庄们赚大钱,散户投资者运气好的能跟着喝点汤,更多的没有认识的散户赚一点钱,在狂风暴雨般的极速调整中又亏了回去,而调整结束后因为害怕而不敢买,再次创新高时又经不起诱惑冲进去追高接盘,结果就是再次亏损。 尤其是币圈是个大规模的 “投机” 市场,这个市场的运行是反人性的,过不了心理关的普通投资者很难赚到币市里的钱。 所谓牛市只不过是吹大泡沫快速吞噬散户的资金,快速完成收割的过程。 兄弟们,炒币这条路很难,如唐三藏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能活着走到最后的是凤毛麟角。 悟道很难,知难而退,也是智者。
Show more
0
8
36
1
✍️Web3 内容创作者生存指南 —— 看懂 KOL 的新玩法与市场真相 上文说到了如今 KOL 的现状,近期,在交流和学习中又受到一些朋友的启发,还是有必要扩展一下相关看法🤔 🌟KOL 业务的核心模式拆解: 1️⃣直连平台,跳过中间商 ▫️现在好的 KOL 都可以像「外卖骑手」一样直接接单,在明面上,合理利用新兴的数据平台展示自己的真实影响力,如今年基于 AI 算法的数据平台 @KaitoAI 等 ▫️举个🌰: 项目方可以像在第三方平台点外卖一样,在数据平台筛选出「好评率 95% + 配送范围匹配」的 KOL,直接找到 KOL 下单,等“骑手”送餐至社区和用户 2️⃣观察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 KOL 正在用图片/视频等更有门槛的创作手段筑起自己更强大的护城河,做差异化竞争 当 AI 已经能在 10 秒钟生成 100+ 篇内容差不多的仿制文章时(这两天刚试用了 @Leoninweb3 开发的 @KoegenAI,人麻了😂),会画漫画、作图、剪辑鬼畜、帅哥美女出镜视频的 KOL 注定将会更吃香,且也能相对更轻松地从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列举一些典型代表吧,其中有赛道的开山鼻祖,也有近期新晋发力的半新人 KOL,排名不分先后也不代表实力,仅提供参考,另外因个人精力实在有限,只能覆盖到一些平时交互比较多的此类赛道 KOL,如有遗漏还请诸位在👇评论区推荐补充🫡 🔸图文制作翘楚: @DtDt666 @facai988 @anymose96 @0xBeyondLee 🔸真人出镜: @gokunocool @BlockBonnieC @JYdmnLFG @Cna521 @Renee7eth @EvanCrypto17 @nihaovand 🔸虚拟人物出镜: @blockphd7 @Yukirabbit_brc 3️⃣深耕属于自己的赛道,拒绝跟风 ▫️聪明的 KOL 已经开始「种树」,而不是重复「摘果子」了: ▪️专注研究 1-2 个领域(比如 GameFi 或 RWA 等细分领域,把自己打造成垂类专家) ▪️持续输出,以长周期沉淀内容(通常需要 6 个月以上),积累一批忠实粉丝 ▫️而追逐热点的 KOL,最后可能就像春运抢票,永远在排队,但永远也赶不上热乎的 4️⃣人机合体,效率翻倍 ▫️顶级 KOL = 想法 + 框架构思 + AI 手速: ▪️利用 AI 查数据、做图表、写初稿、甚至作图(如果你会的话😂手动 @wang_xiaolou) ▪️人负责加梗、埋彩蛋、立人设,搞情绪,做 AI 做不了的事 ▫️实测:用 AI 工具可以节省 80% 以上的查阅资料时间 5️⃣反向操作,别装,越真实会越吸粉,用户粘性更强 ▫️当所有人都在装砖家时,「说人话」反而会成为独特的优势: ▪️比如分享真实踩坑经历(没必要当永赚博主,除非你想收割,那跳过当我没说) ▪️用生活化的例子加以比喻,以解释项目白皮书里的复杂概念和看不懂的技术名词 👀市场的真相 —— 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强者恒强,马太效应加剧,愈演愈烈: ▫️头部 KOL 报价越来越高且商单不断;底部 KOL 无人问津(头部吃肉,腰部喝汤,底部出清) ▫️新人若想突围,除非有「绝活儿」傍身 除去上面说过的走差异化赛道之外,只能是自己本身就具备现象级的硬核逻辑、叙事解析能力 如 @thecryptoskanda @ZKSgu @CyberPhilos @off_thetarget 等 或是有日以继夜的高强度持续化输出能力,且能够把枯燥的信息整理、分析项目无感融入日常生活,做到日更是基础操作,更有甚者可以一日三四更🥲 此项一般人都需要消耗极大的心力,能一直坚持的一般都非常人,以持续分享撸毛教程和投研狠人居多 如 @wenxue600 @Alvin0617 @softlipa1018 @blockTVBee @Crypto_He @ZF_lab @one_snowball @Cryptowushi @Airdrop_Guard @wang_xiaolou 等 再有就是自成一派,有最终极的链上可视化战绩证明,实盘不会说谎,这是区块链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如今各个版本的链上皇太多了,且本人实在不擅长交易盯盘,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出来,就先不圈了,几个大车头各位 p 将军应该也耳熟能详了 🟧数据造假成灾: ▫️10w+ 粉 KOL 实际活跃粉丝可能还不到 1,000 ▫️避坑 tips:看推文的互动质量(有10 条的走心评论绝对大于 100+ 个赞) 🟧AI 的双刃剑: ▫️好工具:能帮 KOL 一小时内搞定三天的工作量 ▫️坏影响:内容质量无法保障,劣质内容泛滥,让用户越来越难信任 🧐最近有一些新玩儿法和变化值得关注 🔸KOL 社区化 🍊随着 @sign 的大获成功,火爆的社区崛起带动了若干伴随项目成长的团队、社区成员,使得社区型 KOL 这一含义有了更精准的定位,典型如 @0xzoe_im @lj_xbt @tailai99 @yellen_2k 等,不胜列举🧡 🔸数据简历上链 随着诸多功能型工具的普及,KOL 的历史项目推广也将变成链上凭证,合作方可查「真实战绩」 @DeFiTeddy2020 主导 @biteyecn 开发的硬核工具 @cryptohunt_ai 等,让数据真实性无所遁形 🔸DAO 形式创作者“工会”的兴起 ▫️以 @yueya_eth 为核心主导的「Flywheel 医学奇迹飞轮集团」,集结了一众 Top KOL,旨在鼓励「真正的奇迹,不是你发了一条爆款,而是你开始思考、表达,并坚持下去」 以@NFTCPS 鸟哥发起的「蓝鸟会」,给更多的中小创作者提供了坚实的社交土壤,社区功能分类之细叹为观止 🔅几点给普通用户的实用建议 🔹警惕复读机:再遇到有千篇一律统一文案的项目宣发(抽奖除外),赶紧敲响警钟 🔹多关注「三有」创作者: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有经验证的实操案例、有详尽可查的历史战绩 🔹参与互动挖宝:在优质 KOL 内容的评论区提问,用心回复,有可能触发隐藏干货 🔍快速鉴别 KOL 质量的土办法(纬度虽然较为单一但大概率有效) 🔹敢不敢直接晒钱包地址? 🔹能不能承认判断失误并复盘将反思过程公布? 🔹有没有持续几个月以上的主题类输出? 🔱本文取材起源于看到了 @0xBeyondLee@Jtsong2 二位关于 KOL 的探讨有感而发,原文在这里👇配合阅读效果更佳 https://t.co/OUnBJL8s5c https://t.co/Ahttkd2MKs https://t.co/NzbswrFBct https://t.co/B8G3tJCOn2 🤔思考题 假如你知道了你最喜欢的 KOL 也开始用 AI 来生成所有内容,你还会继续关注吗?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Show more
0
128
191
35
💥【重磅消息】💥 佛州一位奥巴马任命的联邦法官,刚刚拒绝解封“爱泼斯坦大陪审团笔录”的请求! 👉 这份笔录据说详细记录了爱泼斯坦性交易案早年(2005–2007年)与名人高层往来的惊人内幕。 👉 而司法部在川普团队支持下,正推动这些资料的公开,要求还原真相。 👉 但这位法官 Robin Rosenberg 坚称必须“依法保密”,结果——通通封存! 🤔 问题来了: •为什么阻止曝光? •他们到底在掩盖什么? •难道真有“大人物”名单藏在里面? 👀 想象一下: 如果笔录一旦公开,多少名流要“睡不着觉”?多少假象要轰然坍塌? 📌 同时期,司法部也在纽约推进盖丝琳·马克斯韦尔相关案件的解封,依然遭遇“法律门槛”重重。 🧩 一边是川普力推公开真相,一边是老牌势力百般阻挠。 真相的拉锯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Show more
0
1
13
5
反向抱团撸分KOL天团已经成立 以下是抱团宣言: 拒绝被傻逼审核、别把自己当回事、没有强制、全看内容和社群中聊的让朋友们喜不喜欢来决定是否互动 我的文章和脑子谁要审核,我就先把他妈审核了 图片里提到的“头部”一定要对号入嘴,如果我这种群嘲你觉得是你,那基本别想了,一定是你 https://t.co/WrXPwpG3q0
Show more
0
72
61
4
The Information深入采访了特斯拉的内部员工,然后得出了一个比较惊悚的结论——马斯克可能已经对电动汽车这件事情失去兴趣了。 标题就是如此:「How Elon Musk Stopped Loving Cars and Left Tesla in the Lurch」。 我给你们划一下稿件重点: - 2024年2月,马斯克和特斯拉的高管开会,讨论难产多年的Model 2到底还要不要上市,Model 2是特斯拉继续下沉产品线的计划车型,售价低到2.5万美金,公司内部原本对它寄予厚望,认为可以极大的提升整体销量,但马斯克对Model 2持反对意见,他更希望推出无人驾驶的电动巡游车队Robotaxi,并相信Robotaxi可以比Model 2更早突破百万级年销量的目标; - 高管们给马斯克提供了一份分析报告,假设Robotaxi顺利铺开,让共享出行变得普及起来,那么相对应的,美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将缩减1/5,因为无人驾驶的巡游车在使用时间上会是大部分时间放在停车场的私家车的5倍,然后扣除掉不会转向Robotaxi的「顽固」车主,结论是年销量很难达到100万,「放弃个人汽车的顾客没那么多」; - 而且还要考虑到Robotaxi也会对特斯拉自己的汽车业务造成冲击,这些新增的收入远远无法替代特斯拉在美国每年卖掉的那60多万辆车,而且特斯拉有2/3的营业额来自海外市场,但像Robotaxi这种和服务市场高度绑定的产品,很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美国本土售卖,其他国家因为担心受到冲击不会轻易批准让你进去; - 副总裁Rohan Patel告诉马斯克,所有的预测模型都显示,FSD和Robotaxi的回报周期会非常长,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之外,但马斯克反对这种纸上谈兵的理论依据,表示「模型根本不懂Robotaxi代表的未来将有多么辉煌」; - 高管们几乎是以恳求的口气,希望马斯克至少妥协到允许Robotaxi和Model 2同时推进的地步,两款车型甚至都能共用生产线,Model 2也能帮助Robotaxi这个不确定性更高的业务分摊风险,但马斯克还是不愿接受,他提议给Model Y减配实现降价,但团队告诉他已经没有太多功能可砍了; - 随着争论的火药味渐浓,马斯克的助手半开玩笑的说「你们是不是要搞叛变」,最后马斯克拍板决定停掉Model 2项目,特斯拉以后将成为一家人工智能的领先公司,亲历整场事件员工认为,马斯克对于制造一辆类似大众高尔夫的经济型小车没有任何兴趣,他的态度是,「让别人去做吧」; - 会议结束后的两个月内,支持Model 2项目的2名副总裁和1名总监辞职走人,而剩下的人开始理解马斯克的转变——Model 2的立项当初就是马斯克主导的——马斯克觉得自己推动汽车行业降低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这个主要目标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工作变得平庸而乏味,比如一代代的更新车型、和华尔街开会之类,而马斯克的心态则变成了「我能做的下一个大事是什么」; - 特斯拉去年交付的汽车数量首次同比下降,而马斯克对电动汽车的兴趣下降则始于2023年——和他收购推特的时间「恰好」重合——马斯克分配特斯拉的时间急剧减少,但他同时拒绝引入联席CEO之类的人来分担权力,加上后来对于政治事物的投入热情,特斯拉更加频繁的陷入无人看管的状态; - 马斯克原本也不看好Model Y,认为不会卖得很好,他希望Model Y能够直接开发成一款为自动驾驶场景而生的产品,但在下属们全都表示FSD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之后才勉强同意让Model Y投放市场,然而Model Y实现了巨大的销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这让特斯拉的团队意识到马斯克的判断并非永远正确; - 熟悉马斯克想法的人透露,马斯克在经历了Model 3产能不足的那几年后,产生了某种类似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开始对小型车失去热情,觉得这类产品毫无趣味,接着扩大到所有「缺乏独特性」的新车迭代上,除非是像反乌托邦风格的Cybertruck这种异类,否则就很难在汇报上引起他的关注; - 时值特斯拉鼎盛时期的2020年,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狂热的谈论建设超级工厂、汽车保险、续航立场,充满激情的说「让汽车变得负担得起非常重要,这将决定我们的使命能否成功」,但在4年后,情况看已经完全不同,还是在电话会议上,他说「有一条路将使特斯拉的市值将会超过所有公司,但这条路不在电动汽车这条赛道上,而是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我们将不遗余力的朝那个方向努力」。
Show more
0
75
370
71
我有幸在香港认识不少内地的币圈团队,他们做项目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收割链条,从SATA到OM操作手法是一致的。 收割四部曲 :第一步:概念镀金  以OM为例,其主打RWA概念,宣称连接传统金融与DeFi,与阿联酋地产巨头MAG合作。 第二步:控盘拉升  项目方通过锁仓质押减少流通量,配合做市商制造“独立行情”。OM在2024年逆势上涨百倍,吸引大量散户上车  第三步:舆论造势 ,暴跌前夕,OM社区仍高喊“突破历史新高”,诱使散户高位接盘。   第四步:政策背刺  选择全球市场流动性紧张时点(如美股暴跌、贸易摩擦升级)集中抛售,将暴跌归咎于“不可抗力”。   怎么去规避这些收割团队呢,有几个比较不错的方法: 1. 代币经济癌症:持币地址高度集中(前10地址占比超40%)、解锁周期与拉盘节奏高度吻合   2. 虚假流动性:日交易量80%集中在2-3个不知名小所,主流平台仅有期货合约  3. 社群PUA话术:频繁使用"格局""洗盘""狗庄成本线"等情感绑架词汇  4. 技术面骗局:长期脱离大盘走"画门行情"RSI指标持续超买却拒绝回调  5. 生态空心化:主网上线两年无实质应用,节点收益率畸高(年化常超150%)
Show more
0
8
110
36
BTC牛市逃顶信号指标清单(简版)5-13 指标正常,耐心持币,拒绝噪音 最近几天在筹备并购一家互联网小贷牌照 所以兄弟们,推特会减少内容频率 https://t.co/93PnSsEvPx
Show more
0
2
6
1
抓住改变你人生的一次机会 你要谢绝一切饭局 拒绝一切异性和娱乐 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100%专注在Crypto上 金狗机会也多起来了 OKX 的 Meme Pump 也更新,全新 UI ,和更加强大筛选功能 感觉用起来金狗唾手可得呀 页面布局的更新整个页面现在主要分三块:新币对、即将迁移、已迁移,左上角还能自由切换链包括Solana、BNB、SUI、TRON , Pump 和 Moonshot 都藏在 Solana 里。 筛选功能也升级了,不止能按关键词找币,连 dev 活跃度、聪明钱动向、狙击手地址、10 分钟内迁移这些新 tag 也都能筛。你只需要点两下,就能找到那些“开发活跃 + 聪明钱刚扫 + 马上迁移”的币,直接冲一波说不定就翻红。 新协议Orca、Raydium、Meteora、Fluxbeam也可以在新币对中选择筛选出来 男大说姐姐我还不会,看来这下是不得不手把手开始教了 Meme Pump传送门 https://t.co/pJ8HOrXGqq UI界面功能分布 筛选条件,可以先选择还没新币对和即将发射的,这种市值一般都非常的小,也是机会最多的 首先,关键词筛选,适合懒人扫图,只要输入 token 名字的部分拼音、简称,系统就帮你标记锁定,告别满页看花眼。 接着是代表 tag 筛选,这才是真正的宝藏玩法:比如你怕开发者砸盘跑路,直接筛选开发者清仓,剩下的筹码可能都在社群手里,玩的是博傻游戏,至少心里有底,不会再突然被 dev 反手一个大砸。 #okx# @okxchinese
Show more
0
5
5
0
以太坊研究员Dankrad提出EIP-7938提案,核心是要大幅度提升以太坊L1的gas限制,在未来几年内实现L1的10倍,甚至100倍以上的扩容。 从技术上看,今年以太坊计划年底推出的Fulu-Osaka升级中,包括了PeerDAS和Verkle Trees两个重要部署,其中PeerDAS可以大幅提升Blob容量(允许节点通过只验证部分数据来确认大块数据的可用性,利于降低L2成本);Verkle Trees可以优化状态存储(显著减少状态证明大小,使无状态客户端成为可能,利于更多节点参与网络,同时利于提升gas限制或区块大小,利于在保证去中心化前提下提升L1的吞吐量,可能部署需要更长时间)。这两项升级为以太坊的gas限制增加提供了部分技术基础。 当然,这里会存在家庭用户参与方面的争议,在Dankrad看来,多数以太坊用户都是通过钱包默认的RPC来进行交互的,这里中最重要的是交易中性化(也就是抗审查,任何提交的交易都会被纳入而不会被拒绝)以及可验证性(不可篡改无法作假),后续的ZK技术会让可验证变得更容易。 这类提案说明了目前以太坊研究者也有了很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太坊在过去的Pectra升级以及计划年底的Fulu-Osaka升级都在提升L2的tps或交易成本。不过,就目前的发展态势,以太坊需要从根本上考虑其未来竞争战略。战略指导技术,而不是技术指导战略。 如果没有竞争,那么,可以慢腾腾地玩下去。但现在的局面显然跟四年前不一样了。以太坊不仅要考虑提升L1的性能问题,更要考虑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解决L2流动性割裂问题,以及将排序价值等主导权拿回L1。以太坊L1/L2的架构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L2跟L1缺乏深度绑定关系,L1需要L2为其安全服务提供更多的价值回报,形成双方正向循环的关系,目前的状态更像是以太坊L1在为L2服务,而不是生态协同。 因此,就目前局势而言,以太坊L1扩容确实很重要,不过,比以太坊L1扩容优先级更高的是,如何在以太坊生态体系内,让L1捕获更高的价值/拿回主导权,并由此形成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单纯只是提升L1的性能,只是把L2推到对立面;更利于以太坊发展的,是让L2真正融入到L1体系中,而不是再度制造竞争对手。 类似于基于L1的共享排序协议(如Jvranek提出Signal-boost,利用L1共识机制为L2提供排序服务的方案)、EIP-7762(基于L1的排序机制,通过L1验证者委员会为L2提供去中心化排序的方案)、EIP-7683(基于意图的跨链交易框架,允许用户在L1上提交跨L2的交易意图,由L1协调执行)、FOCIL机制(通过L1的抗审查机制来确保L2交易公平纳入,防止L2交易被L1验证者恶意排除)、Blob费用分成(L2支付的Blob费用部分返还给L1验证者或烧毁)等。 @VitalikButerin @tkstanczak @dankrad @ethereum @sassal0x @RyanSAdams @TrustlessState @ethereumfndn
Show more
0
0
2
0
这个公开投票快结束了 比例可以接受了。看来大部分人只是天生内向,不愿意站出来说话。心里知道怎么回事。谁是什么状况 币圈的KOL大部分人,除了极少数。他发个这种也一定不会太小比例差评。曾经的DEV就更是了。币价不好看,还有归零币怎么会每个人都讲你好 但大部分人心里有数,已经超越我的判断了。过去我总觉得是非只在成败,公道不在人心。看来还不是这样 https://t.co/UxHLp5ymbH 这个换头,是一次新生。对过去自己的否定和拒绝。再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但肯定不是割你妈的韭菜)。是我确实过去做人不够好,不够聪明,执着用错了地方。
Show more
0
0
1
0
有感于最近朋友发照片被网络蟑螂骂,我想起自己写日记这么多年,听到不少网友好意提醒要「内敛」要「大隐隐于市」要「事以密成」好像这是多么伟大的东方智慧。 实际上,有钱没钱我在网上都是个无话不说的傻逼,为啥呢?我和 becky 说小学四年级我同桌污蔑我在墙上乱涂乱画,班主任也不信我说的话,我没解释什么,当着全班人的面把课桌掀翻了和班主任打起来。毕业去了支付宝,入职培训百年支付宝最后一个阶段是军训,我拒绝参加,还当着全部同期的面骂公司对待自己的员工就和这个国家对待他的人民一样。 但这又有啥的呢?人可以活得失败,可以活得成功,那是命运和运气,是外在的评价。只有活出自己,成不成又怎样,人生不过几十年,不要活得后悔罢了!
Show more
0
18
566
23
有感于最近朋友发照片被网络蟑螂骂,我想起自己写日记这么多年,听到不少网友好意提醒要「内敛」要「大隐隐于市」要「事以密成」好像这是多么伟大的东方智慧。 实际上,有钱没钱我在网上都是个无话不说的傻逼,为啥呢?我和 becky 说小学四年级我同桌污蔑我在墙上乱涂乱画,班主任也不信我说的话,我没解释什么,放着全班人的面把课桌掀翻了和班主任打起来。后来去了支付宝,入职培训百年支付宝最后一个阶段是军训,我拒绝参加,还当着全部同期的面骂公司对待自己的员工就和这个国家对待他的人民一样。 但这又有啥的呢?人可以活得失败,可以活得成功,那是命运和运气,是外在的评价。只有活出自己,成不成又怎样,人生不过几十年,不要活得后悔罢了!
Show more
0
0
0
0
回想当年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东增持美债、拉动内需,硬是把美国从悬崖边拽了回来。结果呢?美国转头就搞亚太再平衡、贸易战、芯片封锁,如今债台高筑又想白嫖东大?没门~ 关税战的关键转折点在于东大以"确定性反制"打破美国"威慑可信性",这种战略意志展示使观望国家获得拒绝选边站的道德勇气,进而引发全球权力结构的链式反应。
Show more
单靠关税,就能孤立中国? https://t.co/C1FNt6WZhD
0
1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