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红杉资本等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红杉资本等
施枢标 跟 刘斌 @bin_yalalabs 的连续发币史二 2019年,刘斌卷土重来,跟施枢标、#钱方好近# 一起发了个支付赛道的项目 @AlchemyPay $ACH 根据公开资料, $ACH 在新加坡的主体注册名是AlchemyGlobalPaymentSolutionsLimited。 #红杉资本等# 投资的 #钱方好近# QFPay 是  @AlchemyPay $ACH 的孵化方。 2019年,彼时 @AlchemyPay $ACH 的CEO 叫 Patrick Ngan 颜永豪,也是钱方QFPay联合创始人 。 而到了2020年, @AlchemyPay的白皮书上,人员大多来自 #钱方好近,CEO# 变成了 钱方好近的董事长 #郑航宙# ,财务总监Terry Chan也是钱方好近的财务总监。 而主要的业务负责人是联合创始人 施襄(施枢标),自称担任过众安科技副总裁、360市场中心在线营销负责人。 2020年9月, $ACH 首发火币。 上线火币之后, $ACH 一方面开始了一路收割,从开盘的0.06U跌至21年7月最低0.0013,跌没了98%; 一方面狂蹭币安,公开场合直接多次吹捧“BNB真的很牛逼”。 为配合上币安出货, $ACH 在上币安的前半年拉了100多倍。 2022年1月10日, $ACH 终于上了币安。 上币安之后直接开割,从开盘的0.098U一路砸盘最低到0.0076U,跌没了93%. 等于 何一帮男闺蜜刘斌进行了第二波完美收割。 @AlchemyPay @AlchemyPayNews_ @HuobiGlobal @binance @cz_binance @heyibinance @coinbase @upbitglobal @okx @krakenfx @DWFLabs @CGVFOF @BitriseCapital @Cipholio @sheldonbitmart @SteveChiucgv @KevinRen2019 @ag_dwf @xiaomucrypto @DeFi8362 @CryptoKobe92 @JavonTM1 @eliz883 @CryptoCNR @lianyanshe @follow_clues @zbreezea @WutalkWu #刘斌# #何一# #施枢标 # #ACH # #币安# #钱方好近#
Show more
0
0
1
0
红杉资本在 #AI# 方面的布局和投入,真的十分强悍,基本处于ALL IN的状态,不光投资,还布道,提供平台和免费学习机会,给很多 #AI# 新人带来启发和借鉴,这次红杉资本2025 AI Ascent 就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和新的投资视角,值得看一看。 我简单讲几个点吧,还蛮有意思的 #AI# 洞见。 第一个是新的图灵测试。这次给的标准是:真正的“智能机器人”标准:无人监管地完成现实任务(如打扫家务等)。跟传统的图灵测试,简单区分人类和机器,仅仅从语言层面的判别不同,这次新图灵测试,更多是物理现实行为层面,更高级了。 这次新标准要体现 #AI# 不再仅是大脑,未来也是自主身体的控制系统。说明如今训练场景的多样性与规模,正在取代硬件为核心壁垒(芯片和算力,并不是显著痛点之一)。 第二个是 #AI# Agent会重塑软件商业模式,传统互联网时代的SaaS将让位于代理即服务(Agent-as-a-Service),#AI# 代理不只是工具,更是“雇佣的数字员工”。效率之外,价值交付与定价重构正在发生。以后的订阅付费模式,将会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我们现在单一的时间逻辑(比如付费包月)。从这个角度思考,有很多商业和投资机会,以后慢慢展开说。 第三个是 #AI# 数据中心的工业化转型,数据中心正演变为“算力工厂”,硬件不再唯一瓶颈。当前限制是能源、土地、基础设施等,从芯片战到基础设施之战,基础设施能力将决定 #AI# 国家竞争力,尤其是电力基础设施,这个方面,我感觉中国有先天优势。 还有挺多细致的思考和投资发散,就不一一列举,有兴趣可以自己看红杉资本录制的视频。接下来的 #AI# 投资,我们要更侧重于以人服务为导向的实践落地,而不要只关注帮你做PPT或者回答问题的AI应用,另外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现在正好是一个绝佳的节点,值得长期主义去投资和观察。🧐
Show more
The AI opportunity is massive, but only for those moving fast enough to seize it. @gradypb @sonyatweetybird & @konstantine share their thoughts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AI today, and why this is the time to "go at maximum velocity” in our 2025 AI Ascent keynote. https://t.co/QJB6YYimEP
Show more
0
5
31
7
Coinbase数据泄露事件中,红杉资本合伙人Roelof Botha的个人信息被盗 据彭博社,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 Coinbase 数据泄露事件中,红杉资本管理合伙人 Roelof Botha 的个人信息被盗,包括电话号码、地址以及与他的 Coinbase 账户相关的其他详细信息。 Coinbase 周四披露,攻击者向印度客服代表行贿,以获取客户数据,泄露的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地址、国籍、身份证号码、部分银行数据以及账户创建时间和余额等详细信息。
Show more
0
0
3
0
币安最近一期HODLer上线的Caldera $ERA 是Caldera 是 Rollups 的互联网平台,支持高性能应用程序和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无限制构建。 项目介绍 Caldera成立于2022年,是增长最快的 Rollup 生态系统之一,已经为大约 25% 的以太坊 rollup 提供支持。 拥有 100 多条链、30 个活跃主网和超过4 亿美元的 TVL和 6000 万笔交易。 用户数超2760万,日活用户25万,月活500万+ 融资情况 Caldera获得了由红杉资本、Founders Fund、Dragonfly 等一线机构投资的两轮融资,融资总额2500万美元,为项目建设和技术开发提供了有利保障。 代币分析 $ERA 代币总量10亿,流通1.49亿。在今年10月份和明年6月份会有两次代币解锁高峰。 当前币价已经基本稳定在1.2U,流通市值不到2亿 代币目前已经上线了包括 #binance,coinbase和upbit在内的顶级交易所,实力雄厚。# 总体来说,Caldera属于技术性较强的项目,目前zkSync 主网和 Polygon测试网均已上线,与包括Ape、Manta、XPLA、OP、Arb、ZKS等知名项目均有深度技术合作。 在当下牛市行情, $ERA 在前期抛压结束后,币价应该会稳步提升,可以多关注。 BNB HODLer 币安会根据用户的参加BNB理财的持仓量进行历史快照,并发放空投代币奖励。强烈建议长期持有BNB的小伙伴把币存到活期/定期理财中,在获得理财收益的同时还能自动获得HODLer空投以及Launchpool奖励,一鱼双吃 还没注册币安的老板可以点击链接(https://t.co/qriplTW46S)注册
Show more
0
0
0
0
接下来 @KaitoAI 的两个Launchpad项目 @EspressoSys @TheoriqAI 是yappers 胜利 or Stakers 还是NFT? Espresso 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项目,得到顶级机构支持,专注于解决L2网络的去中心化和跨链互操作性问题。 核心产品包括: Espresso Sequencer:支持L2网络的去中心化排序器,优化跨链交互、快速确认和数据可用性。 CAPE:为以太坊提供可配置的资产隐私解决方案,允许资产创建者(如稳定币发行方或NFT艺术家)自定义隐私策略。 HotShot共识协议:提供快速的交易确认(数秒内),并通过权益证明(PoS)和经济安全机制(如 slashing)确保安全性。 额达6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a16z、Coinbase Ventures、红杉资本、Polychain Capital、Blockchain Capital和Arbitrum基金会等知名机构 目前Tge在即,能撸的角度参与第二季“Caffeinated Creators”计划 Theoriq 是一个专注于去中心化AI与区块链结合的平台,旨在构建一个模块化、可组合的AI代理基础层,赋能DeFi中的自动化决策和优化。 其核心产品包括: Theoriq协议:支持AI代理协同工作,处理复杂的金融任务,如流动性管理、收益优化和市场预测。 Onchain Liquidity Provisioning (OLP) Swarm:通过AI代理群(Swarm)优化DeFi流动性,提供实时策略调整。 AI引擎与计算市场:通过去中心化的GPU计算网络,为AI模型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计算支持。 Theoriq 已完成两轮种子轮融资,总额102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Hack VC、Foresight Ventures等。 目前Theoriq 通过kaito 排行榜激励内容创作来获取未来筹码。 两个项目热度都蛮高的,做为先发的2个Launchpad项目,最近还是值得关注下。
Show more
0
43
34
4
币安 @binancezh 刚刚给所有 BNB Holder 空投了$ERA!小伙伴们都收到了吗? 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操作,能让人躺着赚钱? 答案很简单:做个 BNB HODLer。 第27期空投的主角,正是近期备受瞩目的模块化区块链平台——Caldera @Calderaxyz。 Caldera 的定位是 Rollup 的互联网,致力于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性能强大、结构灵活、生态互通的二层网络。 通过其 Rollup 引擎与 Metalayer 框架,Caldera 能在几分钟内部署定制化 Layer2 网络,兼容 OP Stack、ZK Stack 和 Celestia DA 等主流架构,还支持跨链意图执行和统一流动性集成,是模块化区块链的典范。 Caldera 有诸多亮点: - 建链速度极快:几分钟部署专属 Rollup,定制程度高,适配多种 VM。 - Metalayer 跨链能力强:支持多链通信、消息传递与意图执行。 - 链数量已破百:支持超 100 条链,30+ 主网,TVL 超 4 亿美元,生态已成型。 - 资本背书强大:红杉资本、Founders Fund、Dragonfly 等一线机构持续加码。 - 技术领先性明显:是首批支持 OP + ZK + Celestia DA 的 Rollup 平台。 $ERA 不仅仅是 Gas,同时还负责 Caldera 网络的升级与费用机制,网络质押与生态协调激励,也是子网络未来的质押资产,是少有的实用性与生态粘性兼备的基础设施型资产。 总供应量:10 亿枚 初始流通量:1.485 亿 ERA(占 14.85%) BNB HODLer 空投:2000 万 ERA(占总量 2%) 传统的空投需要做任务、挂钱包、关注社媒…… 但 BNB HODLer 空投无需手动申领,持仓即挖矿,越早越多,所有奖励均按历史持仓公平分配! 同时也为 BNB 持有者提供了全新的被动收益方式,是低风险、可持续的赚币手段。 👇 如果你也想躺赢下一轮空投,BNB 是你的金铲子: https://t.co/kJgnA3stLE 立即持有 BNB,参与下轮空投! 📎 用我专属返佣链接注册/购买 BNB,可享受最高比例手续费返佣,一起做 HOLDER 赢家! https://t.co/9j2dtvAzV2
Show more
0
19
24
11
GM!~~昨天有人整理了一份博主名单!~说我是好项目都是第一个发~那我就讲讲如何在项目爆火前提前发现机会? ~~推特已经被蓝v互关占领了!~严重影响了我的时间线,看不见一点有营养的内容了 只能用自己的英文号刷推了!~给大家整理下如何在项目爆火前提前发现机会 很多人喜欢跟着大V买币,结果发现一进场就接盘了。其实真正能赚钱的机会,往往在项目还没火起来、甚至还没融到资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今天分享几个我自己在用的方法,帮你比别人更早发现潜力项目。 第一步:学会跟风投机构(VC)走 风投机构比普通人更早接触优质项目,他们投的钱多,调研也更深。所以,关注他们的动向,能帮你提前发现机会。 具体怎么做? 整理一份VC名单 顶级机构:a16z、Paradigm、红杉资本 二线机构:Multicoin、Jump Crypto、Dragonfly 可以在 CryptoRank、Crunchbase 上查他们的投资记录 找到VC团队成员的Twitter 比如去 CryptoRank 搜某个VC,看他们的团队成员 关注他们的投资经理、合伙人,尤其是经常发Crypto内容的 观察他们的社交动态 他们突然关注某个新项目?可能正在调研 点赞某个项目的推文?可能已经投资 转发某个创始人的动态?可能已经谈妥融资 案例: Paradigm 早期点赞过 Optimism 的推文,后来OP涨了100倍 a16z 关注 Uniswap 创始人时,UNI还没发币 第二步:追踪“早期猎手” 市场上有一批人,专门在项目还没火的时候就埋伏进去。他们比VC还敏锐,找到这些人,能帮你发现更早期的机会。 怎么找这些人? 选几个成功案例(比如Celestia、Jupiter、Arbitrum) 用 TweetScout、Followerwonk 分析这些项目的早期关注者 看看哪些人同时关注了多个潜力项目,这些人可能就是“早期猎手” 关注他们,并设置动态提醒 第三步:用工具提高效率 手动跟踪太累,可以用一些工具自动化: 查VC投资记录:CryptoRank、Crunchbase 分析Twitter关系:TweetScout、Followerwonk 监控动态:Telegram机器人(比如TweetShift)、IFTTT 整理信息:Notion、Google Sheets 最后的心得 别盲目跟风大V,他们推的时候往往已经涨过了 养成每天花10分钟刷VC动态的习惯,比看100个KOL有用 耐心等待,好项目需要时间成长,别急着追高 赚钱的机会,永远在大多数人还没发现的时候。
Show more
首个Eclipse生态的ePOW商品代币挖矿!~~ $Bitz 挖矿简易指南💻 零门槛参与Eclipse首款可挖矿代币 🔧 挖矿准备: 任何配置的电脑/VPS都能挖 一键脚本教程:https://t.co/eGCuqXWC0k 按照教程部署节点(约10分钟搞定) 💰 代币详情: • 总量500万枚(永不增发) • 完全公平启动(团队零预留) • 首个Eclipse生态的ePOW商品代币 💡 新手须知: 和 $ES 空投无关(快照已结束) 真·去中心化挖矿(没有预挖) 收益取决于算力贡献(早挖早赚)
Show more
0
33
59
7
火山Caldera @Calderaxyz / $ERA 记得去领取了,我几天才想起来领的,也不知道但是做了啥,一共500+个也是大号猪脚饭了。直接领取了260个左右,刚才卖了给杭州的小师妹、小学妹、小迷妹们一人卖了一瓶18L的桶装水慰问了一下,你们辛苦了!(要是早点卖我能一人送两桶!) 空投的领取:https://t.co/VkCdVRuPE3 昨天项目还上了币安HODler,你们手里的 $BNB 都快800u了,还能免费空投那么多 $ERA ,真舒服啊!能给我发个红包买蜜雪冰城柠檬水吗? 对了,手里还没BNB的记得走我们鸿儒战队 @superogers1 链接注册然后去买 https://t.co/L1P1gXhjw0 关于火山 Caldera是啥其实不用多说了,嘴撸大佬们早就写了无数遍了,我这里就重点说一下重要的点,大家可以参考: 1.火山Caldera是又快又灵活的二层; 2.超级大融资背景:前后两轮一共融了2400万刀了,包括Dragonfly/红杉Sequoia/1kx等顶级大资本; 3.生态建设和发展目前不错:100+链上线/30+主网/TVL 超 4 亿美元。 技术优势方面,除了大家都提到的像速度快、OP/ZK双架构、扩展能力强以外,还有一点我个人很喜欢的叙事: #Rollup# 即服务(RaaS)这个让所有开发者或者传统互联网等项目,可以很快的部署自己的平台,这个是可能带来增量流量、增量项目、增量资金和用户的。 代币方面,可以看看币安官方的公开资料提到的,目前初始流通是148,500,000 ERA(占代币最大供应量的 14.85% ),HODLer空投代币总量:20,000,000 ERA(代币最大总供应量的 2.00%,真的舒服啊,BNB的HODLers们,加起来两三千万的空投到手了)其他的代币分配情况,可以看一下官方的分配图,这里不赘述了。 具体空投及项目的信息可以看这里 https://t.co/5LqG7mf8Q3 反正,手里有 $BNB 的请继续舒服下去,没有的冲狗、冲Alpha这些了也可以直接换成BNB舒服起来。牛市祝大家都能吃大肉、发大财,喝干净无颜色的自来水。 #Binance#
Show more
0
13
14
0
从交易者到创造者:MYX Finance 如何改变合约市场生态 ——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Trade Alpha, Permissionless 之前提过最近重点在关注:稳定币赛道、链上交易生态,以及一些具潜力的 AI 公链协议。 在交易赛道,目前重点跟踪的项目包括:Aster、Lighter、BackPack、Arkham、standx、Axiom等。 今天来介绍下MYX Finance @MYX_Finance 在 DeFi 的舞台上,MYX Finance 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更是一种正在崛起的现象。作为 Linea 生态的“亲儿子”,MYX Finance 在 ConsenSys 的投资支持下崭露头角,随后迅速扩展至多链平台,并转向了深度合作的 BSC。其 TVL的暴涨并非偶然,这得益于与 BSC 官方的频繁互动,以及对早期潜力币种的精准布局。更令人瞩目的是,MYX Finance 在多个热点币合约的首发上跑在了 CEX 前面,展现了其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超强的执行力。 1. 项目愿景与定位 就在今天,我发现 MYX Finance 突袭式更新了它的路线图,正式宣布将全面开放链上无许可创建永续合约交易对,这妥妥的有点 Uniswap 的灵魂附体,因为它吹响了“去中心化交易自由”的号角。作为一名长期深入关注 DeFi 的用户,我认为 MYX 的目标很明确:它想成为链上永续合约市场的 Uniswap,打造一个真正由社区驱动的开放式合约交易平台。 在我研究过的数百个协议中,这种魄力着实罕见:一个永续 DEX 居然敢把交易对的上线权限完全交给用户。简单思索一下,感觉这场模式的创始对于我这样的用户来说意义重大,它的核心是将链上合约市场从“中心化上新”彻底解放出来,直接赋予用户以下三项核心权力: ✅ 无许可创建交易对:社区自主上线任何代币的永续合约,比如 Meme 币、RWA 资产、SocialFi 治理币等等,想想就觉得自由度爆棚; ✅ 流动性自由供给:作为 LP,社区无须授权地为这些长尾资产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和资金费率,这让用户有机会深度参与市场; ✅ MPM 技术加持:即便交易量不高,用户依然能享受零滑点的交易体验,这让用户对小众资产的交易信心倍增。 通过这一机制,我感觉资产交易的决策权终于从中心化平台手中回到了市场参与者手中。只要社区有判断力、有信仰,就能在链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市场,真正实现“我的 Alpha 我做主”。在我看来,MYX 的开放式架构正在重塑链上合约市场的基本逻辑。 在过去,新资产要上线中心化合约平台,总得经历项目方申请、平台审核等繁琐流程,效率低,某种程度上还压制了创新资产的早期流通。而现在,MYX 的开放式合约机制直接打破了这个瓶颈,能亲眼见证新资产的永续交易在链上原生发生,这不正是 DeFi 精神的完美体现吗?更让我感觉符合 Web3 精神的一点是,社区自发提供的流动性降低了新交易对的启动成本,真实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与共识,为 Alpha 的诞生和发现创造了无限可能。 2. 产品创新与技术优势 核心技术亮点: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有多香? MYX 凭什么能在永续 DEX 的赛道上一路扶摇直上?没有绝招怎么能站稳市场?让我们把本质说清楚,做到心中自然有数。 在产品设计上,MYX Finance 推出了独特的 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这一机制不再卷入多空交易的零和博弈,而是专注于高效管理和对冲风险,避免依赖交易者的亏损来盈利。这种创新显著降低了底池的资金要求,使得低流动性的 meme 合约得以实现。正因如此,MYX Finance 在其路线图中自信喊出 “Perp DEX 里的 Uniswap” 的口号,致力于推动行业向更开放、更高效的方向迈进。MPM 本质上是一种 P2Pool2P 模式,也就是“用户 - 资金池 - 用户”的撮合路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订单簿撮合。体验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一套交易体验的“三件套”: · 零滑点:不管市场深度多浅,用户成交价就是预期价,太稳了; · 最高 50x 杠杆:效率拉满,进攻型用户简直爱不释手; · 极致成本控制:基础交易费低至 0.05%,对高频交易者来说简直是“回血圣器”。 和其他传统 AMM 或 CLOB 模型相比,我觉得 MYX 的 MPM 架构在高杠杆交易中的优势太明显了。举个例子:在其他平台用 50 倍杠杆做多 1 BTC(约 60,000 美元),1%-2% 的滑点意味着我一进场就亏 600-1200 美元,想想都肉疼。但在 MYX 上,滑点几乎为零,这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极限效率。 技术工作原理简述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发现非常直观: · 所有交易都直接与 LP 提供的资金池交互,不用操心对手方在哪; · 系统通过算法自动匹配对手方,完全不需要订单簿,这效率确实高; · 每笔交易都以我预期的价格成交,执行速度更是秒级,体验感满分 啰嗦了这么多,我干脆把 MYX 的 MPM 核心特性整理成一个表格: 用户体验:从流畅交易到跨链无感切换 讲真,一天交互一堆协议,再好的 UI 设计也让审美疲劳,坐枯禅的时候能有个机会发现协议平台设计的用心,真的会增加一些愉悦感。 MYX 在用户体验上也特别用心。刚开始用的时候,平台就推出了无 Gas 交易模式,大幅降低了我的链上操作成本,更关键是省心(我不止一次的在推文中提到过怎么通过设置 Gas 来节省交互成本)。 交易流程顺滑得让人心情大好,据说好的交易员不是对行情有感觉,而是面对行情波动时,绝对的冷静,彻底的无感,我想好的交易平台,操作起来应该也是这种感觉。 链抽象账户 UA:一次体验跃迁 MYX 已经和 Particle Network 达成了深度合作,成为首个支持 UA(Universal Account)账户的永续合约 DEX。这让我忍不住试了试,结果体验直接起飞: · 统一账户体验:我不用再为每条链准备不同钱包,所有链上资产和交易一个账户搞定,太省心了; · 无缝跨链交易:链间资产转移和交互就像“切换页面”一样轻松,我完全感受不到跨链的麻烦; · Gas 智能管理:我可以用一种资产支付多链 Gas,不用每条链都准备 Gas 钱包,这一点简直不要太爽,你交互过多条链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繁琐的程度了,操作步骤指数级上升,欲哭无泪! · 更强安全性:多签加社交恢复机制,让我觉得账户安全更有保障。 这些改进不仅解决了我用传统 DEX 时的痛点,还让我体验到了 Web2 级别的丝滑感,这就是拍大腿式的惊艳。 小结:为什么我认为 MYX 的底层设计值得重视? 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越发觉得 MYX 的创新不是某个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从撮合逻辑、用户界面到钱包账户体系三位一体地重塑了我的链上永续交易体验。MPM 机制让我告别了滑点和效率烦恼,Particle UA 账户又打通了多链壁垒。这套组合拳让我觉得,MYX 构建了一个“低门槛、高效率、高扩展性”的交易场。也许,我正在见证 DeFi 从极客圈走向大众的开端。 3. 市场表现与生态建设 作为一个混迹协议圈的老手,我早就习惯了项目方在白皮书里吹得天花乱坠。但在 Web3 里,我知道真正值钱的不是愿景,而是数据。MYX Finance 在链上永续合约赛道交出的成绩单确实“叫好又叫座”: · 活跃用户:超过 170,000 个独立交易地址,用户量连续 6 个月正增长,势头很猛; · TVL 增速惊人: ·BNB Chain:上线 7 天,TVL 达到 3715 万美元,惊呆了一众人; · 总 TVL:4121 万美元,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 交易活跃度:累计交易量 546.34 亿美元,日均交易量高达 1.2923 亿美元以上; · 赛道地位:稳居 BSC 和 Linea 链上最大永续合约 DEX; · 费用优势:平均费用低于 1bps,零滑点体验; · 资本效率:达到行业均值的 100 倍。 在 DeFiLlama 等公开数据平台上看了一下,MYX 已经超过了一堆老牌对手: ·Contango V2(2868 万美元) ·APX Finance(3006 万美元) ·Satori Perp(257 万美元) ·RubyDex(2414 万美元) ·KiloEx(4500 万美元) ·Apex Omni(1527 万美元) ·edgeX(1096 万美元) ·ApeX Pro(225 万美元) 在永续合约 DEX 这么内卷的市场里,我觉得 MYX 靠高效引擎、极致费用结构和活跃交易表现,稳稳坐上了第二梯队的前几把交椅。 社区生态:从“交易即用户”到“生态即共识” 说完产品,再来聊聊我另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社区生态。 与其他靠交易返佣拉新的 DEX 相比较,我觉得 MYX 的社区生态简直是开了挂:MYX 把代币激励设计成了三层结构,完全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参与需求: ✅ 交易型激励(宝石任务) 每交易 1 USDC 赚 1 宝石,持仓越高产出越快,按宝石数量分空投,简单公平。 ✅ 推荐机制 生成 10 个邀请码,自设手续费返还比例,邀请越多返佣越高(最高 70%),VIP2 后停返,防滥用。 ✅ 社交任务 关注 X、加入 Discord、转发文章等任务,赢抽奖、NFT 或 $MYX 空投,零交易也能参与。 以及跟 Particle Network 联合推出的 MY PARTI 活动 总结:MYX 社区设计的独特性 我发现 MYX 不再把我当“刷单机器”或“打新工具人”,而是从交易、传播、贡献多个维度让我感受到共建感和归属感。这不仅带来了天然的社交裂变效应,还让代币分发更公平、更黏性。用户拿到的每一枚 $MYX,背后都是一次真实的交互和参与—— MYX 建的不是用户池,而是一个共识场。 4. 对标分析:MYX vs Hyperliquid,谁是下一代 Perp DEX? 模型差异:MPM vs Orderbook Hyperliquid 靠自研 L1 和链上 Orderbook 成了顶级永续平台,我必须承认它很能打。但我发现 MYX 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它用 MPM 资金池撮合模型,在降低滑点、提升资本效率上跑出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 MYX 不是“效仿者”,而是另一个方向的“创造者”。它没把 CEX 模型搬上链,而是围绕链上属性打造了一个更开放、自动化、灵活上新的永续市场系统。 “链上 https://t.co/jxeShfl7pd”——释放资产创新的永续合约市场 从热点捕获上来说,它不只是想做另一个 DEX,而是要做永续版的 https://t.co/jxeShfl7pd,但是细细想来,我觉得 MYX 的野心不小: 快速支持热点资产:上线速度比 CEX 还快,我能捕捉 DePIN、AI、SocialFi 等热点; 支持长尾资产合约:不只有 Memecoin,我还能交易非 EVM、新链生态、治理代币,太全了; 抢占市场节奏:项目方还没官宣,我在 MYX 上已经能交易;CEX 还在评估,我已经开始布局了。 我还记得 MYX 率先上线某个 Meme 热点合约,比币安等 CEX 早了近一周交易窗口。当时很多人抓住机会,早期直接吃到了数倍波动收益,感觉自己赚翻了。这是简单的“抢着上新“吗? 这其实是对中心化垄断的一次主动拆解。MYX倾心助力用户发现Alpha,它何时跻身 Alpha,让我们也拭目以待。 战略意义:MYX 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MYX 的快节奏上币策略远不止抢流量这么简单,所以,快节奏上币只是 MYX 扬名立万的打法之一,它其实在为自己的生态建护城河,在下一步大棋: · 抢占早期 Alpha 机会:通过率先上线新兴资产合约,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早期交易者,成为他们捕捉 Alpha 的首选平台。 · 差异化竞争:与依赖主流资产的传统 CEX 和部分 Perp DEX 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提供独特的小众资产交易,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 吸引高粘性用户:早期参与新兴资产交易的用户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和社区归属感,能够为 MYX 带来更忠诚的用户群体。 · 探索市场前沿:通过上线各类新兴资产,MYX Finance 能够更早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用户偏好,为未来的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 形态规划:再叠加上无许可上币的 Buff,我认为 MYX 的形态规划应该是:MYX = uniswap + hyperliquid 5. 估值展望:MYX 的资本故事刚刚开始 MYX Finance 已经拿到了 D11 Labs、红杉中国(HongShan)、ConsenSys、Hack VC 等顶级机构的联合投资。 根据今年 3 月的公开信息,MYX Finance 的最后一次融资后,总融资金额约为 1050 万美元。在今年初的市场低迷期,能取得这样的融资成果实属不易,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潜力和前景的信心。这让我觉得它不只是资本看好,还有资源倾斜、合作空间和叙事基础的全面升级,红海状态加上低迷行情,每一个赛道都挤满了项目,但是大浪淘尽英雄,细分领域也只能有三两个协议能真正的跑的出来,资方已经开始下注,你看好哪个?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目前 MYX 估值约为 1.2 亿美元 FDV,但我根据它的产品潜力、TVL 增长和赛道热度判断,未来 12 个月内,我觉得 MYX 有望达到 2.5 - 3 亿美元估值区间,这只是我个人的预判,具体的情况还要看 MYX 平台的发展和市场变化。 6. 总结:MYX 如何成长为链上永续合约的现象级平台 资产发行革命:从审批制走向自治化 写到这里,我依然感觉无许可创建合约交易对简直是 MYX 的一大杀招,它让我这种用户成了 Alpha 资产的天然爆发平台。不再依赖中心化背书,资产交易的权力回到了社区和用户手里,所有人都有了更早捕捉到潜力合约机会,MYX 给用户的,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合约自由权。 效率碾压:MPM 模型重塑交易体验 在高杠杆场景下,传统 AMM 滑点大、撮合慢、资本利用率低,体验很糟。而 MPM 模型的零滑点、百倍效率和秒级执行让我这种非专业的交易者都会惊叹。我觉得这不仅是优化,而是交易范式的升级。MYX 的核心技术引擎——MPM——以零滑点和高达百倍的资金效率,为专业交易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生态飞轮:自我驱动的价值宇宙 从资产首发到交易激励,再到社区治理,MYX 正在编织一个自我驱动的价值闭环生态系统。通过激励用户参与流动性质押、项目孵化与生态建设,MYX 构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增长飞轮。当生态参与者激增,MYX 将超越单一交易所的定义,成为 DeFi 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枢纽。从资产首发、交易奖励、邀请返佣到治理激励,我觉得 MYX 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生态,围绕真实交互、社交传播和资产增长运转。我能赚返佣,刷任务领空投,甚至参与社区治理设计方向,参与感十足。 正如 @RyanMYX 所言,MYX 的愿景,就是让一切都回归到一个目标:让 Alpha 民主化,惠及所有人。更少的门槛,更多的机会,完全去中心化 Everything loops back to one purpose: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Less gatekeeping, more opportunity,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https://t.co/hhb5EiGETQ 做交易平台的初心就应该是这样,交互撸毛赛道的项目方也应该这样,因为这样才是最纯粹的公平,万源同道,万法归宗。 可以预见,随着 MYX 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链上合约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景象。社区将成为创新交易对的孵化器和流动性引擎,而 MYX 则将扮演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赋能用户掌握早期 Alpha 的交易主动权,引领 Perp DEX 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去中心化和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时代。 提示:加密市场变化莫测,投资要理性,如果想深入了解 MYX Finance 的更多细节,请移步到官网或社区一探究竟。
Show more
0
0
0
0
从交易者到创造者:MYX Finance 如何改变合约市场生态 ——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Trade Alpha, Permissionless 之前提过最近重点在关注:稳定币赛道、链上交易生态,以及一些具潜力的 AI 公链协议。 在交易赛道,目前重点跟踪的项目包括:Aster、Lighter、BackPack、Arkham、standx、Axiom等。 今天来介绍下MYX Finance @MYX_Finance 在 DeFi 的舞台上,MYX Finance 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更是一种正在崛起的现象。作为 Linea 生态的“亲儿子”,MYX Finance 在 ConsenSys 的投资支持下崭露头角,随后迅速扩展至多链平台,并转向了深度合作的 BSC。其 TVL的暴涨并非偶然,这得益于与 BSC 官方的频繁互动,以及对早期潜力币种的精准布局。更令人瞩目的是,MYX Finance 在多个热点币合约的首发上跑在了 CEX 前面,展现了其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超强的执行力。 1. 项目愿景与定位 就在今天,我发现 MYX Finance 突袭式更新了它的路线图,正式宣布将全面开放链上无许可创建永续合约交易对,这妥妥的有点 Uniswap 的灵魂附体,因为它吹响了“去中心化交易自由”的号角。作为一名长期深入关注 DeFi 的用户,我认为 MYX 的目标很明确——它想成为链上永续合约市场的 Uniswap,打造一个真正由社区驱动的开放式合约交易平台。在我研究过的数百个协议中,这种魄力着实罕见:一个永续 DEX 居然敢把交易对的上线权限完全交给用户。简单思索一下,感觉这场模式的创始对于我这样的用户来说意义重大,它的核心是将链上合约市场从“中心化上新”彻底解放出来,直接赋予用户以下三项核心权力: ✅ 无许可创建交易对:社区自主上线任何代币的永续合约,比如 Meme 币、RWA 资产、SocialFi 治理币等等,想想就觉得自由度爆棚; ✅ 流动性自由供给:作为 LP,社区无须授权地为这些长尾资产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和资金费率,这让用户有机会深度参与市场; ✅ MPM 技术加持:即便交易量不高,用户依然能享受零滑点的交易体验,这让用户对小众资产的交易信心倍增。 通过这一机制,我感觉资产交易的决策权终于从中心化平台手中回到了市场参与者手中。只要社区有判断力、有信仰,就能在链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市场,真正实现“我的 Alpha 我做主”。在我看来,MYX 的开放式架构正在重塑链上合约市场的基本逻辑。 在过去,新资产要上线中心化合约平台,总得经历项目方申请、平台审核等繁琐流程,效率低,某种程度上还压制了创新资产的早期流通。而现在,MYX 的开放式合约机制直接打破了这个瓶颈,能亲眼见证新资产的永续交易在链上原生发生,这不正是 DeFi 精神的完美体现吗?更让我感觉符合 Web3 精神的一点是,社区自发提供的流动性降低了新交易对的启动成本,真实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与共识,为 Alpha 的诞生和发现创造了无限可能。 2. 产品创新与技术优势 核心技术亮点: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有多香? MYX 凭什么能在永续 DEX 的赛道上一路扶摇直上?没有绝招怎么能站稳市场?让我们把本质说清楚,做到心中自然有数。 在产品设计上,MYX Finance 推出了独特的 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这一机制不再卷入多空交易的零和博弈,而是专注于高效管理和对冲风险,避免依赖交易者的亏损来盈利。这种创新显著降低了底池的资金要求,使得低流动性的 meme 合约得以实现。正因如此,MYX Finance 在其路线图中自信喊出 “Perp DEX 里的 Uniswap” 的口号,致力于推动行业向更开放、更高效的方向迈进。MPM 本质上是一种 P2Pool2P 模式,也就是“用户 - 资金池 - 用户”的撮合路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订单簿撮合。体验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一套交易体验的“三件套”: · 零滑点:不管市场深度多浅,用户成交价就是预期价,太稳了; · 最高 50x 杠杆:效率拉满,进攻型用户简直爱不释手; · 极致成本控制:基础交易费低至 0.05%,对高频交易者来说简直是“回血圣器”。 和其他传统 AMM 或 CLOB 模型相比,我觉得 MYX 的 MPM 架构在高杠杆交易中的优势太明显了。举个例子:在其他平台用 50 倍杠杆做多 1 BTC(约 60,000 美元),1%-2% 的滑点意味着我一进场就亏 600-1200 美元,想想都肉疼。但在 MYX 上,滑点几乎为零,这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极限效率。 技术工作原理简述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发现非常直观: · 所有交易都直接与 LP 提供的资金池交互,不用操心对手方在哪; · 系统通过算法自动匹配对手方,完全不需要订单簿,这效率确实高; · 每笔交易都以我预期的价格成交,执行速度更是秒级,体验感满分 啰嗦了这么多,我干脆把 MYX 的 MPM 核心特性整理成一个表格: 用户体验:从流畅交易到跨链无感切换 讲真,一天交互一堆协议,再好的 UI 设计也让审美疲劳,坐枯禅的时候能有个机会发现协议平台设计的用心,真的会增加一些愉悦感。 MYX 在用户体验上也特别用心。刚开始用的时候,平台就推出了无 Gas 交易模式,大幅降低了我的链上操作成本,更关键是省心(我不止一次的在推文中提到过怎么通过设置 Gas 来节省交互成本)。 交易流程顺滑得让人心情大好,据说好的交易员不是对行情有感觉,而是面对行情波动时,绝对的冷静,彻底的无感,我想好的交易平台,操作起来应该也是这种感觉。 链抽象账户 UA:一次体验跃迁 MYX 已经和 Particle Network 达成了深度合作,成为首个支持 UA(Universal Account)账户的永续合约 DEX。这让我忍不住试了试,结果体验直接起飞: · 统一账户体验:我不用再为每条链准备不同钱包,所有链上资产和交易一个账户搞定,太省心了; · 无缝跨链交易:链间资产转移和交互就像“切换页面”一样轻松,我完全感受不到跨链的麻烦; · Gas 智能管理:我可以用一种资产支付多链 Gas,不用每条链都准备 Gas 钱包,这一点简直不要太爽,你交互过多条链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繁琐的程度了,操作步骤指数级上升,欲哭无泪! · 更强安全性:多签加社交恢复机制,让我觉得账户安全更有保障。 这些改进不仅解决了我用传统 DEX 时的痛点,还让我体验到了 Web2 级别的丝滑感,这就是拍大腿式的惊艳。 小结:为什么我认为 MYX 的底层设计值得重视? 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越发觉得 MYX 的创新不是某个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从撮合逻辑、用户界面到钱包账户体系三位一体地重塑了我的链上永续交易体验。MPM 机制让我告别了滑点和效率烦恼,Particle UA 账户又打通了多链壁垒。这套组合拳让我觉得,MYX 构建了一个“低门槛、高效率、高扩展性”的交易场。也许,我正在见证 DeFi 从极客圈走向大众的开端。 3. 市场表现与生态建设 作为一个混迹协议圈的老手,我早就习惯了项目方在白皮书里吹得天花乱坠。但在 Web3 里,我知道真正值钱的不是愿景,而是数据。MYX Finance 在链上永续合约赛道交出的成绩单确实“叫好又叫座”: · 活跃用户:超过 170,000 个独立交易地址,用户量连续 6 个月正增长,势头很猛; · TVL 增速惊人: ·BNB Chain:上线 7 天,TVL 达到 3715 万美元,惊呆了一众人; · 总 TVL:4121 万美元,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 交易活跃度:累计交易量 546.34 亿美元,日均交易量高达 1.2923 亿美元以上; · 赛道地位:稳居 BSC 和 Linea 链上最大永续合约 DEX; · 费用优势:平均费用低于 1bps,零滑点体验; · 资本效率:达到行业均值的 100 倍。 在 DeFiLlama 等公开数据平台上看了一下,MYX 已经超过了一堆老牌对手: ·Contango V2(2868 万美元) ·APX Finance(3006 万美元) ·Satori Perp(257 万美元) ·RubyDex(2414 万美元) ·KiloEx(4500 万美元) ·Apex Omni(1527 万美元) ·edgeX(1096 万美元) ·ApeX Pro(225 万美元) 在永续合约 DEX 这么内卷的市场里,我觉得 MYX 靠高效引擎、极致费用结构和活跃交易表现,稳稳坐上了第二梯队的前几把交椅。 社区生态:从“交易即用户”到“生态即共识” 说完产品,再来聊聊我另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社区生态。 与其他靠交易返佣拉新的 DEX 相比较,我觉得 MYX 的社区生态简直是开了挂:MYX 把代币激励设计成了三层结构,完全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参与需求: ✅ 交易型激励(宝石任务) 每交易 1 USDC 赚 1 宝石,持仓越高产出越快,按宝石数量分空投,简单公平。 ✅ 推荐机制 生成 10 个邀请码,自设手续费返还比例,邀请越多返佣越高(最高 70%),VIP2 后停返,防滥用。 ✅ 社交任务 关注 X、加入 Discord、转发文章等任务,赢抽奖、NFT 或 $MYX 空投,零交易也能参与。 以及跟 Particle Network 联合推出的 MY PARTI 活动 总结:MYX 社区设计的独特性 我发现 MYX 不再把我当“刷单机器”或“打新工具人”,而是从交易、传播、贡献多个维度让我感受到共建感和归属感。这不仅带来了天然的社交裂变效应,还让代币分发更公平、更黏性。用户拿到的每一枚 $MYX,背后都是一次真实的交互和参与—— MYX 建的不是用户池,而是一个共识场。 4. 对标分析:MYX vs Hyperliquid,谁是下一代 Perp DEX? 模型差异:MPM vs Orderbook Hyperliquid 靠自研 L1 和链上 Orderbook 成了顶级永续平台,我必须承认它很能打。但我发现 MYX 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它用 MPM 资金池撮合模型,在降低滑点、提升资本效率上跑出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 MYX 不是“效仿者”,而是另一个方向的“创造者”。它没把 CEX 模型搬上链,而是围绕链上属性打造了一个更开放、自动化、灵活上新的永续市场系统。 “链上 https://t.co/jxeShfl7pd”——释放资产创新的永续合约市场 从热点捕获上来说,它不只是想做另一个 DEX,而是要做永续版的 https://t.co/jxeShfl7pd,但是细细想来,我觉得 MYX 的野心不小: 快速支持热点资产:上线速度比 CEX 还快,我能捕捉 DePIN、AI、SocialFi 等热点; 支持长尾资产合约:不只有 Memecoin,我还能交易非 EVM、新链生态、治理代币,太全了; 抢占市场节奏:项目方还没官宣,我在 MYX 上已经能交易;CEX 还在评估,我已经开始布局了。 我还记得 MYX 率先上线某个 Meme 热点合约,比币安等 CEX 早了近一周交易窗口。当时很多人抓住机会,早期直接吃到了数倍波动收益,感觉自己赚翻了。这是简单的“抢着上新“吗? 这其实是对中心化垄断的一次主动拆解。MYX倾心助力用户发现Alpha,它何时跻身 Alpha,让我们也拭目以待。 战略意义:MYX 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MYX 的快节奏上币策略远不止抢流量这么简单,所以,快节奏上币只是 MYX 扬名立万的打法之一,它其实在为自己的生态建护城河,在下一步大棋: · 抢占早期 Alpha 机会:通过率先上线新兴资产合约,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早期交易者,成为他们捕捉 Alpha 的首选平台。 · 差异化竞争:与依赖主流资产的传统 CEX 和部分 Perp DEX 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提供独特的小众资产交易,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 吸引高粘性用户:早期参与新兴资产交易的用户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和社区归属感,能够为 MYX 带来更忠诚的用户群体。 · 探索市场前沿:通过上线各类新兴资产,MYX Finance 能够更早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用户偏好,为未来的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 形态规划:再叠加上无许可上币的 Buff,我认为 MYX 的形态规划应该是:MYX = uniswap + hyperliquid 5. 估值展望:MYX 的资本故事刚刚开始 MYX Finance 已经拿到了 D11 Labs、红杉中国(HongShan)、ConsenSys、Hack VC 等顶级机构的联合投资。 根据今年 3 月的公开信息,MYX Finance 的最后一次融资后,总融资金额约为 1050 万美元。在今年初的市场低迷期,能取得这样的融资成果实属不易,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潜力和前景的信心。这让我觉得它不只是资本看好,还有资源倾斜、合作空间和叙事基础的全面升级,红海状态加上低迷行情,每一个赛道都挤满了项目,但是大浪淘尽英雄,细分领域也只能有三两个协议能真正的跑的出来,资方已经开始下注,你看好哪个?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目前 MYX 估值约为 1.2 亿美元 FDV,但我根据它的产品潜力、TVL 增长和赛道热度判断,未来 12 个月内,我觉得 MYX 有望达到 2.5 - 3 亿美元估值区间,这只是我个人的预判,具体的情况还要看 MYX 平台的发展和市场变化。 6. 总结:MYX 如何成长为链上永续合约的现象级平台 资产发行革命:从审批制走向自治化 写到这里,我依然感觉无许可创建合约交易对简直是 MYX 的一大杀招,它让我这种用户成了 Alpha 资产的天然爆发平台。不再依赖中心化背书,资产交易的权力回到了社区和用户手里,所有人都有了更早捕捉到潜力合约机会,MYX 给用户的,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合约自由权。 效率碾压:MPM 模型重塑交易体验 在高杠杆场景下,传统 AMM 滑点大、撮合慢、资本利用率低,体验很糟。而 MPM 模型的零滑点、百倍效率和秒级执行让我这种非专业的交易者都会惊叹。我觉得这不仅是优化,而是交易范式的升级。MYX 的核心技术引擎——MPM——以零滑点和高达百倍的资金效率,为专业交易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生态飞轮:自我驱动的价值宇宙 从资产首发到交易激励,再到社区治理,MYX 正在编织一个自我驱动的价值闭环生态系统。通过激励用户参与流动性质押、项目孵化与生态建设,MYX 构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增长飞轮。当生态参与者激增,MYX 将超越单一交易所的定义,成为 DeFi 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枢纽。从资产首发、交易奖励、邀请返佣到治理激励,我觉得 MYX 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生态,围绕真实交互、社交传播和资产增长运转。我能赚返佣,刷任务领空投,甚至参与社区治理设计方向,参与感十足。 正如 @RyanMYX 所言,MYX 的愿景,就是让一切都回归到一个目标:让 Alpha 民主化,惠及所有人。更少的门槛,更多的机会,完全去中心化 Everything loops back to one purpose: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Less gatekeeping, more opportunity,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https://t.co/hhb5EiGETQ 做交易平台的初心就应该是这样,交互撸毛赛道的项目方也应该这样,因为这样才是最纯粹的公平,万源同道,万法归宗。 可以预见,随着 MYX 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链上合约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景象。社区将成为创新交易对的孵化器和流动性引擎,而 MYX 则将扮演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赋能用户掌握早期 Alpha 的交易主动权,引领 Perp DEX 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去中心化和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时代。 提示:加密市场变化莫测,投资要理性,如果想深入了解 MYX Finance 的更多细节,请移步到官网或社区一探究竟。
Show more
0
0
1
0
炒港美股赚的钱到底怎么交税?哪些人会被盯上?如何避免被罚? 多地税务局同步启动审查,近期应该有不少人收到申报通知,补税金额从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这次并非空穴来风——CRS全球税务信息交换机制数据很早就已互通,税务局通过金融机构掌握你的境外账户(银行卡、券商、保险等)详情,传了这么久,如今正式收网。 从2025年3月起,包括福建、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等地税务局都已开始同步启动境外收入核查,曝光案例中补税金额10 万到上百万不等。 ❚ 核查流程 提示提醒 → 督促整改 → 约谈警示 → 立案稽查 → 公开曝光 ➤炒港美股赚的钱到底怎么交税? 1. ​​股息红利税​​ ​​- 美股股息​​:美国预扣10%税款,回国后需补缴10%(合计20%)。需提供完税证明申请抵扣,但流程复杂。 ​​- 港股股息​​:香港已扣10%,根据内地与香港税收协定,无需补缴。 2. ​​资本利得税​​/财产转让税 ​​- 税率​​:20%(按单笔盈利计算,亏损不可抵扣) ​​- 计算方式​​:盈利 = 卖出价 - 买入价 - 交易费用。 - ​​关键区别​​:A股暂免资本利得税,但港美股需缴纳。 多年未申报,可能叠加滞纳金和罚款。 - 亏损抵免:投资亏损可抵减同年度其他资本利得,需保留完整交易记录备查 前几天的大冤种就是按照这么被收税的,不仅亏损还得交税,不过收税也是需要核查所有的记录,实际未必按这个算,这种明显不合理的算法,也是不知道哪个大聪明拍脑袋想出来的。 ➤哪些人会被盯上? - 覆盖范围:包括香港、新加坡、欧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除外,但通过FATCA单独交换) - 上报内容:身份信息、账户余额、交易记录、股息红利、资本利得等 - 豁免条件:香港2019年前开立的账户若余额≤25万美元可暂免,但超限后仍需补报 - 特别注意:金融机构可自主决定是否上报小账户,因此即使金额较低,也可能被抽查! ➤如何避免被罚? - 长期持有:按照股息分红缴纳 - 海外身份:避免双重税务居民身份,利用税收协定避免重复征税 - 美国券商:盈透证券、第一证券,数据互通协议不同 - 滞纳金:若收到税务局信息,多年未申报,可能叠加滞纳金和罚款 - 注销账户?估计没用,为符合监管一般都会保留几年数据被查 - 加密资产盈利没有被要求征税,本身就处于边缘地带,首先得承认加密资产是合法资产,但后续如合规可能也会倒查几年盈利数据
Show more
0
0
0
0
时隔5年之后 中国VC重新募集成功美元基金 包括启明, 光速等6支VC募集了28亿美元 红杉软银中国等更大的巨头, 正在路上, 募资情况极为乐观 外资正在快速重返中国 拜登时代对中国的围堵, 彻底失败了
Show more
0
7
43
8
一图看懂全球金融市场架构 当你盯着K线图里的红绿涨跌时, 是否想过——币圈为何会突然暴涨暴跌? 美联储加息降息为何让全球股市币圈颤抖? 一条推特消息如何引爆万亿市值波动? 金融市场从来不是孤立的,每一环都暗藏连锁反应。 不懂金融市场逻辑,就做不好投资。 谈到金融市场,行业外的人多数会想到放贷款、银行、理财等等,对金融行业存在一定的片面理解。其实包括我们币圈其实也是金融市场分支。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呈现金融市场概貌 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是创造和交易金融资产的市场,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机制的总和。 🟨1. 金融市场的功能 资金融通:实现货币资金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转移。 价格发现:供求双方互相作用决定资产价格。 提供流动性: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变现或赎回。 风险管理:通过保险、对冲方式化解实体经济或金融行为的风险。 降低交易成本:搜寻买方和卖方、定位交易对手、评估金融资产。 价格反映:有效市场中所有参与者所能搜集到的信息总和 。 🟨2. 直接融资 资金供给方在金融市场购买资金需求方发行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或协议),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方。 2.1 直接融资的特点 直接性:两者建立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分散性:融资活动分散于企业、政府、个人之间的各种场合。 融资的信誉差异性大:债权人难以深入了解债务人信誉。 部分融资方式不可逆性:发行股票所得资金不需返还。 融资者的自主性:融资者自己决定融资的对象和数量。 2.2 直接融资的方式 股票市场融资:股份制企业让渡企业经营控制权、收益分配权、剩余索取权以获得企业经营资金。 债券市场融资: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发行债权债务凭证获得资金。 风险投资融资:企业让渡部分股权换取企业经营资金。 商业信用融资: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时的资金融通,如预付货款。 民间借贷: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各种资金融通。 2.3 直接融资的影响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反应一国金融体系风险和分布情况,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能分散银行的金融风险。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反应一国金融体系配置的效率是否与实体经济相匹配,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实体经济稳定。 市场主体充分博弈,有利于合理引导资源配置。 🟨3. 间接融资 资金供给方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或存款),将资金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购买有价证券等方式把资金提供给需求方。 3.1 间接融资的特点 间接性: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不发生直接信贷关系,二者只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相对集中性:金融中介机构既面对资金供给群体,又面对资金需求群体。 融资的信誉差异性小:金融机构管理严格,融资的信誉度较高,风险较小。 全部具有可逆性: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均属借贷融资,到期返还本息。 金融中介机构有主动权:金融中介机构决定贷给谁。 3.2 间接融资的方式 银行信用融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货币。 消费信用融资:个人以企业或金融机构提供的垫付资金提前消费。 租赁融资:企业以设备提供商或金融机构提供的垫付资金租赁设备使用权以减少资金占用。 3.3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区别 资金的需求者与供给者是否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4. 金融市场重要性 促进储蓄 —— 投资转化:实现储蓄和投资的均衡,增进社会福利。 优化资源配置:利率竞争使资金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部门。 反映经济状态:金融市场可测度经济运行的景气状态,是晴雨表。 宏观调控: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变量,调控社会信贷可得性,影响储蓄、消费、投资行为。 🟨5. 金融市场的分类 5.1 按金融资产的到期期限划分 货币市场:交易金融资产到期期限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短期国库券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 。 资本市场:交易金融资产到期期限一年以上或无期限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中长期国债市场、中长期银行贷款市场。 5.2 按交易工具划分 债权市场:交易债务工具。 权益市场:交易权益工具(即股票市场)。 固定收益市场:交易债权工具、优先股。 普通股市场:不含优先股的股票市场。 5.3 按发行流通性质划分 一级市场:新金融资产的发行市场,功能是筹资。 二级市场:已发行金融资产的流通市场,功能是提供流动性和发现资产价格。 5.4 按组织方式划分 交易所市场: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期权交易所等,提供竞价、撮合、结算服务,交易所为交易对手。 场外市场:柜台市场(OTC),包括银行信贷市场、拆借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交易相对松散,且场外市场交易量远大于交易所市场。 5.5 按交割方式划分 现货市场:即期交易。 衍生品市场:交易衍生工具的市场,市场参与主体能主动管理风险。衍生工具是从标的资产或基础资产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是以现货资产作为标的物在未来交割的合约,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可分为商品衍生品、金融衍生品。 5.6 按金融资产种类划分 证券市场:以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为对象的发行和交易关系的总和,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证券衍生品市场等 。 非证券金融市场:以有价证券以外的金融资产为对象的发行和交易关系的总和,包括股权投资市场、信托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我们熟悉的加密市场、保险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长期贷款市场等。 5.7 按地域划分 国际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
Show more
0
25
312
83
《gmgn和axiom哪个更安全?》 最近大家讨论 @gmgnai@AxiomExchange 比较多,我从钱包安全角度来分析一下 1⃣gmgn gmgn采用了帮助用户托管资产的形式,也就是资产完全由gmgn控制,用户无法导出私钥,类似于CEX,但是gmgn的安全性机制不透明,无法判断安全等级;同时有中心化的风险 2⃣ axiom axiom采用了三方托管的形式,合作方是 @turnkeyhq ,红杉基金, coinbase等投资,有更强的背书,而且turnkey已经已经有了很多大项目客户,比如moonshot,poly market等,有详细的介绍安全机制的文档,安全性更高更透明,用户也可以导出自己的助记词 所以,从钱包安全角度,axiom 更胜一筹,更加web3,大家怎么看?
Show more
0
14
41
5
Stakestone (STO)-币安HODLer空投第17期项目 项目简介: $STO 是一个专注于全链流动性分配的区块链协议,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整合多链质押资产,为新兴公链提供流动性支持。其核心目标是成为连接以太坊等主流链与新兴生态的“流动性基础设施”。通过模块化架构和有机流动性生成机制,提升资本效率。属于跨链流动性管理与质押衍生品领域,相当于同时对标LRT,BTC-Fi、跨链桥三大赛道,强调全链资产的无缝流通 。 项目运营和技术亮点:TVL 5.8亿美元: 全链互操作性:利用 LayerZero 技术,实现跨链资产(如 STONE、SBTC、STONEBTC)在 Ethereum、BNB Chain、Linea、Mantle、Sei 等 20+ 条链上的无缝转移。 动态质押与收益优化:STONE 代币代表生息ETH,聚合多链ETH流动性,动态优化收益策略。SBTC/STONEBTC(全链BTC与生息BTC):统一BTC流动性池,激活BTC的DeFi价值。 模块化与可扩展架构:模块化设计确保用户资产价值稳定,同时协议可无缝升级,兼容 DeFi 协议、支付系统和 CEX 抵押品场景。 LiquidityPad 创新平台:一个全链流动性管理平台,支持用户将 ETH、BTC 衍生品或稳定币存入新兴链金库,获取 LP 代币和双重收益(Ethereum + 新链 DeFi),打通以太坊与新兴链资金流动,实现双向价值捕获,已与Plume(融资1000万)、Story Protocol等生态达成深度合作,为其提供链上初始流动性。 $STO代币功能: 治理:$STO 持有者可通过锁定代币为 veSTO获得治理权,参与 StakeStone 协议的关键决策; 流动性激励:$STO 用于奖励用户参与 StakeStone 的流动性提供、质押和跨链活动。例如:在 LiquidityPad 平台中,用户通过存入资产(如 ETH、BTC 衍生品)获得 LP 代币和 $STO 奖励。通过 Omnichain Carnival 等活动,$STO 作为空投奖励,激励早期采用者和忠诚用户。 费用支付(https://t.co/VKF8gz3EwM):即将推出。$STO 可用于支付 StakeStone 生态内的跨链交易费用或服务费用,通过 https://t.co/VKF8gz3EwM 功能简化多链操作。 veSTO:分红代币 通过锁定STO(类似存定期),换成veSTO。拥有veSTO,会自动拥有三项特权,更多的投票权,可以决定STO奖励发到哪个池子;更多的持有收益,存钱生息时,veSTO持有者收益翻倍;更多的收红包机会,其他项目为了吸引资金,会给veSTO持有者发“贿赂金”(比如直接分ETH)。通过 veSTO 机制,绑定用户与协议长期收益,减少短期投机。 veSTO设定了30天才能解锁。 代币经济学: 最大总供应量10亿枚,其中: 投资者占21.5% 基金会占18.65% 社区占17.87% 团队占15% 市场营销占9.13% 空投和未来激励占7.85% 流动性占6% 生态占4% 币安上线时的流通供应量为22.53%,即2.25亿枚: 空投和激励(含币安HODLer 1.5%):0.74亿枚; 流动性:0.6亿枚; 市场营销:0.91亿枚 团队和投资人: 项目成立于2023年,新加坡。核心成员包括联合创始人Charles K(技术背景)、CSO Rose Li(金融与合规)、CMO Ivan K(市场营销),技术团队具备DeFi与跨链开发经验。 2024年3月25日,种子轮,未公布融资金额。 2024年11月11日,A轮融资2200 万美元,估值2亿美元。 2025年4月22日,未公布融资金额。 项目路线图: 2025 年第一季度 推出 LiquidityPad,重新定义全链流动性的未来,允许用户通过为各种跨链应用和生态系统贡献流动性来解锁 alpha 并获得代币奖励 2025 年第二季度 与 Monad 和 WLFI 合作,提供 StakeStone 的全链流动性解决方案,与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先驱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出由投票托管代币 (veToken) 模型支持的 StakeStone 治理 DAO,具有转换、锁定、投票和交换及销毁等功能,为各个经济体开发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加密支付产品。 2025 年第三季度 通过 CeDeFi 和 RWA 集成重组 STONEBTC 产品,以更好地支持可持续和优化的收益,全面推出功能全面的支付应用程序(“Pebbles”),全面支持 EIP-7702,产生稳定收益的明智储蓄,针对各个经济体量身定制的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分析。 2025 年第四季度 将全链流动性服务扩展到更广泛的 RWA 和高性能链,为支付应用程序开发针对各个经济体用户量身定制的先进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解决方案,以提供前所未有的智能账户体验。
Show more
0
4
7
2
虽然上次币安投票上币没赢,不过当前 RWA 已发币项目里,比较耀眼的除了 $Ondo 也就 $Plume 了。 一直比较关注Plume,前天刚好他们发布Q1 的总结,我翻了一下他们的进展,主要3件事: 1)推出 Skylink,打通17条链,把RWA收益跨链流动,包括Solana、Injective等热链。这是第一个真正大规模跨链RWA流动性实验。 2)$PLUME 被正式列入 Grayscale Assets Under Consideration。能被灰度关注,意味着它在未来有可能被纳入主流资本产品池,享受长线资金流入红利。 3)Apollo Global首次投资加密项目。作为全球第三大私募股权巨头,Apollo押注Plume,是传统资本在RWA板块下注的明确信号。 基本面还是能看到在一步步前进的,只是币价已经很长时间在0.15-0.2之间震荡了。Plume也是 @yzilabs 投资的标的,感觉迟早还是会被价值发现上现货的吧,先继续观察着。
Show more
0
16
11
2
🧐 美国在日内瓦宣布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对加密货币的影响在哪里—— 白宫发文宣布,美国在日内瓦宣布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双方对谈判成果感到满意,认为分歧没有想象中大,协议达成速度较快。 1️⃣美元强弱预期变化:利好风险资产(包括加密); 一旦贸易协议缓和关税压力,可能降低通胀压力,减少美联储继续“死扛高利率”的理由。 市场或预期美联储提前降息或转鸽 → 美元指数下行 → 比特币等抗美元资产反弹。 🚨 注意:加密货币对“美元流动性拐点”非常敏感。若协商缓和冲击链条,BTC、ETH 等或迎来一波流动性溢出。 2️⃣避险需求下降,但“无国界资产”逻辑仍稳固; 若中美缓和 → 地缘避险需求减弱 → 黄金/加密等避险资产短期利空。 但长期看,中美之间信任基础仍脆弱,加密资产作为“无信任、无国家”的价值锚逻辑不会消失。 3️⃣资本市场信心回暖,带动投机板块; 和谈成功有助于美股、港股等整体风险资产反弹,市场情绪转暖,有利于加密中的山寨币、meme、投机板块轮动。 若协议细节中涉及科技、数据等领域,也可能带动AI+Crypto、Web3 基础设施预期。 操作建议—— 短线视角: 注意市场可能对“利好落地”进行交易(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不要过度追高,建议边走边看; 中线视角: 如果协议能带动美联储政策预期反转,加密货币将迎来更强 Beta 机会,尤其是 BTC、ETH 和高弹性公链。 注意关键时间节点: 特朗普次日讲话和协议细节发布,可能触发市场波动。 这是加密市场的潜在“宏观拐点伏笔”: 贸易谈判若让美联储政策空间转向宽松,那就意味着——加密资产将再次“吃到流动性溢出红利”。 白宫发布新闻 From @BlockBeatsAsia : 白宫发文宣布,美国在日内瓦宣布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美国贸易代表大使贾米森(Jamieson)表示,谈判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历时两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美国面临 1.2 万亿美元的贸易赤字,总统特朗普已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并实施了关税。谈判的目的是解决这一「国家紧急状态」。 双方对谈判成果感到满意,认为分歧没有想象中大,协议达成速度较快。 具体细节将在次日(5 月 12 日)公布,总统特朗普已了解情况,将在次日早上接受全面简报。 美国官员对协议的达成表示乐观,认为这将有助于解决贸易赤字问题。
Show more
美联储不降息原因比较简单—— 美联储也不是非得和懂王死磕,而是其核心决策依据通胀和失业数据,实在是不支撑降息决策。 未来政策走向只看一件事:关税谈判 1,如果谈崩 → 通胀抬头 + 消费萎缩 → 被迫“衰退式”降息 2,如果谈妥 → 通胀压力仍在 → 降息推迟至12月或更晚 无论哪条路径,对市场都意味着一件事: 降息终将到来,时间和代价不同而已。 图from:金十
Show more
0
1
2
1
作为长期关注区块链和加密资产的老韭菜和投资人,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区块链不是玩票,它正一步步成为新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 最近我看完这份由 #A16Z# 提交给美国SEC的意见书,说实话,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才是真正从市场实操出发、推动监管现代化的一步棋。我给大家拆解一下几个重点,简单来讲讲为何 #RWA# 在未来金融领域具有巨大变革。 🌐 区块链就像当年的互联网,要干掉“老表格” 就像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看新闻、发邮件的方式,区块链也要重新定义“资产的登记和流转方式”。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现在一只股票从交易到交割,中间可能要经过经纪商、清算所、过户代理商……各种中介和流程,费时又费钱。而如果这只股票是“链上代币化”的,打个比方,它就像你微信里的一个红包——一键打款,一键到账,几乎没有中间人,效率、透明度、安全性,全方位升级。 💰 稳定币、代币化证券,都是这一波技术红利的“第一站” 你现在看到什么 #USDC、##DAI,其实都属于“代币化资产”的一部分。未来,股票、债券、基金这些传统资产,也都会变成链上的“可编程资产”,24小时不打烊,还可以跨境一键转账。# 黑石、花旗、摩根大通这些大机构,早就开始布局了。而SEC也意识到:老一套法律框架,管不住、也拦不住新技术的车轮。 📜 问题在哪?法规太老了,就像用黑白电视看4K电影 比如SEC的规则里有这么一条:必须保留纸质或电子版的客户交易记录和转账信息。问题是,现在链上所有操作都已经可审计、可追踪,记录天生就在链上,你还要人手建表?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又比如,有的规则规定基金份额不能以高于资产净值的价格售卖。这原本是为了防止欺诈。但到了链上,你完全可以用代码实现“动态、自动、无中介”的定价机制。法规如果不更新,反倒成了技术落地的“拦路虎”。 📈 对投资人来说,代币化的好处是“实打实的” ✅交易更快:过去T+2才能交割,现在可能是T+0 ✅风险更低:原子结算机制,能让交易“只成一整笔,要么全成,要么不成” ✅流动性更强:24/7的交易时间,二级市场打开了更多机会 ✅更透明:所有权、交易记录、规则执行都在链上,不用怕篡改 换句话说,金融系统的摩擦在被削平,效率在飙升,信任成本在下降,这是一场系统性进化。 📣 文章中对SEC提了几点关键建议,我觉得特别到位: 1️⃣别让技术被老规则“卡脖子”:比如应该承认链上记录等于合法合规的记录,不用再“链上+链下”重复搞。 2️⃣给代币化基金二级交易放条活路:别因为“定价规则”太死,导致链上的基金份额不能自由交易。 3️⃣明确联邦监管的主导地位:防止每个州都整一套不同的“加密牌照”,搞得项目不敢落地。 4️⃣让经纪商能放心参与加密资产业务:明确净资本、风险扣减、质押处理这些操作怎么做,不然没人敢动。 5️⃣鼓励创新,但保护投资者底线不能动摇:这点很关键,监管放开不等于放任,合法合规始终是基本盘。 🔮 我的判断:现在是 #RWA# 金融革命的“基础建设阶段”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链上证券市场的地基正在打。从资产数字化、交易自动化、监管规则现代化,到基础设施机构上链——这些事如果不做好,未来“链上资本市场”根本起不来。 而这次的回应,态度非常专业、理性、明确。我甚至觉得,它给SEC交了一份“技术路线图”——告诉你怎么走,怎么改,怎么才不会一刀切,也不会错过创新红利。 展望未来,我们不能再把区块链看成是“炒币的工具”了,它正在重塑证券和金融的运行底层。这份建议书就是想让SEC“睁开眼睛”,别被过去几十年的系统给绑死了。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必须有现代化的监管逻辑来配套。我们这些长期投资人看到这份回应,真的很振奋。因为它说明:真正懂行的人,正在往正确的方向推动这场革命。🧐十分期待 #RWA# 带来宏伟变革!
Show more
Current net capital rules weren’t built for crypto. Broker-dealers need regulatory guidance designed for the future of tokenized markets. From staking rewards to trade settlement, we @a16zcrypto lay out principles for modernization that preserve capital markets protections. See blog post in 🧵
Show more
0
0
0
0
现在中国经济主要靠什么在支撑? 扎心!一代人的悲歌! 能靠什么 还不是靠短视频、靠手游 、靠老一辈的储蓄托底。 虽看似荒唐,但这就是事实。 一代人的时间,是债务,也是解药! 若剥离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投喂与手游的即时快感,大量青年群体的焦虑与过剩精力恐将无处安放。 城市白领在通勤间隙刷屏消解工作压力,小镇青年在虚拟战场中寻找存在感,失业者通过直播打赏维系微薄收入。 这些数字娱乐就如同一张密网,兜住了社会情绪的失重状态。 而反观印度、印尼等国,虽同样面临青年失业问题,但宗教活动、街头经济等传统方式分散了矛盾,而中国高度互联网化的社会结构,使得虚拟空间成为唯一的 “安全阀”。 家庭储蓄的托底作用则更为隐蔽。老一辈人通过计划经济 时代的节俭惯性,积攒下房产、存款与粮食储备,成为子女失业、创业失败时的最后屏障。 当 “35 岁危机 ” 与 “灵活就业 ” 成为常态,父母辈的存粮实则是社会安全网的替代品。 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其实是非常罕见的,这是因为其社会福利体系相对完善,而东亚家庭伦理下一直存在着代际互助,暂时掩盖了社会保障的缺口。但这种模式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 当独生子女一代背负六个钱包的压力,储蓄消耗殆尽之日,便是代际矛盾爆发之时。 更深层的风险还在于,这种 “娱乐麻醉 + 家庭输血” 的组合,延缓了结构性改革的阵痛,却加剧了系统性失衡。 短视频与手游的繁荣本质是注意力经济的过剩产能转移,大量资本涌入非生产性领域,进一步挤压实体产业升级空间。父母储蓄的消耗则意味着民间资本从投资与消费中抽离,形成 “越存越穷” 的恶性循环。 这与马克思笔下的产能过剩危机 异曲同工:当工业国的生产力无处释放时,娱乐产业成为新的 “泄洪口”,但虚拟繁荣无法创造真实价值,反而加速真实财富的耗散。 当全球化退潮,这种稳定模式就愈发显得脆弱。TikTok的海外围剿暴露出数字娱乐的地缘政治风险,版号寒冬则让游戏产业周期性震荡。 而随着 60 后父母步入暮年,医疗支出将吞噬家庭储蓄存量。一旦虚拟麻醉失效、代际输血断绝,被暂时压制的失业潮、产能过剩与代际冲突可能就会共振爆发。 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阵痛,从未真正消失,只是被算法与亲情暂时包裹。 当屏幕熄灭、存粮见底时,我们终须直面那个马克思预警的命题 —— 如何让先进生产力与人的真实需求和解,而非沉溺于数字幻觉与家族余荫的慢性毒药。 中国当前的结构性困境怕是要以一代人为周期消化,本质上是代际成本转移与系统韧性耗散双重作用的结果。工业化与数字化的加速度,已让社会机体在 “超负荷运转” 中积累了大量隐性债务,而偿还这些债务的周期,恰与一代人的生命周期重合。 60 后、70 后群体经历了物质匮乏与高储蓄率的双重塑造,其房产、存款与低消费习惯构成社会稳定的 “蓄水池”。但这一代人的财富本质是时间密集型资产 —— 随着老龄化加剧,医疗支出攀升与养老金兑付压力将加速储蓄消耗。 独生子女一代 “六个钱包支撑一套房” 的极限杠杆在身,而当父母辈离场时,代际转移支付链条必然要断裂。这一过程约需 20-30 年完成,恰是一代人完成财富积累到消耗殆尽的时间尺度。 短视频与游戏创造的 “奶头乐经济”,实质是对青年群体进行注意力贴现。算法投喂的即时快感虽能暂时压抑失业焦虑,却同步削弱了人力资本积累:青年在虚拟成就中丧失技能提升动力,企业因流量红利放弃产业升级,形成 “娱乐养蛊” 的负向循环。 这种模式的生命周期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 Z 世代 (00 后、10 后)对同质化内容的审美疲劳阈值(约 10-15 年),二是全球科技迭代对娱乐产业的颠覆速度(如 AI 生成内容对短视频的冲击)。 当新生代对旧娱乐产生群体性免疫时,社会情绪将面临 “戒断反应”。 中国当前的矛盾本质还是工业化身体与后现代神经的撕裂:制造业升级需要高素质技术工人,但教育体系仍在批量生产 “做题家”;城市发展依赖土地财政,但房地产泡沫挤压了居民消费能力。 纠正这种错位需要重构教育、户籍、土地等制度,而任何深层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群体。 参考日本 “失落的二十年” 经验,从泡沫破裂到新产业确立(如精密制造、文化输出),正是通过一代人的试错完成的。中国的特殊性在于,既要消化过剩产能,又要应对数字革命冲击,双重任务叠加必然延长纠偏周期。 社会韧性的真正来源并非物质储备,而是群体对困难的认知共识。60 后对饥饿的记忆塑造了储蓄本能,90 后对增长的信仰催生了 “躺平” 抗议。 而要消化当前危机,需等待新一代形成新的生存哲学 —— 当 00 后彻底放弃 “买房结婚” 的传统人生脚本,当农村青年不再迷信 “进城翻身” 的叙事时,系统才能在新的价值地基上重建平衡。这种集体认知的更替无法通过政策强制实现,只能伴随代际自然更迭逐步完成。 一代人的时间,是债务也是解药 用一代人消化危机,看似悲观,实则是社会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正如生物体会将毒素暂存脂肪以待缓慢分解,中国也将过剩人口、泡沫资产与认知冲突 “封装” 在一代人的时空胶囊中。 这期间既有阵痛(如低生育率、未富先老),也暗藏转机(如 AI 重塑生产率、县域经济激活)。关键在于,这一代人既是旧模式的最后支付者,也必须是新规则的首批定义者 —— 他们的挣扎与觉醒,将决定消化周期结束时,吐出的是一块伤疤,还是一颗珍珠。
Show more
深度解析!中国的经济到底好不好? 先给兄弟们科普一下:于钱是怎么产生的,前面已经说过,主要通过三种途径: 一是“印”钱,即各国中央银行印钞厂物理意义上“印刷”货币; 二是“借”钱,银行借贷加杠杆创造的“派生货币”; 三是“造”钱,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放水”产生的货币。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是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黄金、外汇等投入市场从而形成流通中的基础货币。 统计局可能是这半年最努力的部门了,半年数据出炉,看上去宏观经济和社融数据都挺不错的,市场基本形成共识,三季度不会有刺激政策。 真的这么好么? 现在我们看下目前整体经济的情况: 01、先看宏观经济数据: GDP: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5.4%,二季度同比增长5.2%,下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6月同比增长6.8%,5月同比增长5.8%,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8%。其中6月当月同比-0.1%,5月同比2.7%,下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其中6月同比增长4.8%,5月同比增长6.4%,下降。 基建投资(不含电力):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6%。其中6月当月同比2.0%,5月同比5.1%,下降。 房地产开发投资:暂无公开的上半年整体同比数据,但从1-6月单月数据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同比下滑,6月同比-12.9%,5月同比-12.0%,下降。 房地产销售面积:暂无公开的上半年整体同比数据,6月同比-5.5%,5月同比-3.3%,下降。 房地产销售金额:暂无公开的上半年整体同比数据,6月同比-10.8%,5月同比-6.0%,下降。 制造业投资: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6月当月同比5.1%,5月同比7.8%,下降。 进出口(以美元计):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7.2%,进口下降2.7%。6月出口同比5.8%,5月同比4.8%;6月进口同比1.1%,5月同比-3.4%,增长。 GDP三驾马车,仍靠投资端,也就是供给端撑着,资金来源全靠政府债;出口暂时稳住,主因关税暂缓,抢出口效应填充;内需不足,以旧换新稍微一停社消就咣咣猛跌。 先说供给侧的问题: 疫情之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长,但是PPI持续下跌,实际上,PPI已经连续下跌33个月。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涨幅扩大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跌3.6%,跌幅扩大0.3个百分点;二者偏离度进一步扩大到超10个百分点。 PPI的持续下跌,代表中上游的产能过剩。 其次是需求侧的问题: 这里要专门说一下社消的细分数据,非常的反常识,6月,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同比分别为5.3%和0.9%,较上月下降1.2和5.0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零售中,通讯器材、家电音像器材、家具、文化办公同比分别为13.9%、32.4%、28.7%、24.4%,较上月变动-19.1、-20.6、3.1、-6.1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零售中,烟酒和饮料类零售同比分别下降0.7%和4.4%,较上月下降11.9和4.5个百分点。 我是不明白到底是哪个群体,连饭都吃不上了,反而在拼命买家具、家电、手机和平板。 更诡异的是,6月份社会零售同比增长4.8%,但CPI同比增速只有0.1%,通常来说,消费强劲,意味着需求强劲,会导致通胀上升。 但是,从上半年量价背离的表现可以看出,当前市场需求依然低迷,产能依然过剩,仍处于以价换量的艰难的出清周期。 我看不懂,更无法理解。 总结一下:经济总量增长放缓,供给侧产能过剩,内需不足,钱没少印,但物价低迷,说明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内。 02、再看金融数据: M2:暂无公开的上半年整体同比数据,6月同比8.3%,5月同比7.9%,增长。 社融:暂无公开的上半年整体同比数据,6月同比8.9%,5月同比8.7%,增长。 CPI: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其中6月同比0.1%,5月同比-0.1%,增长。 PPI:6月全国PPI同比-3.6%,5月同比-3.3%,下降。 今年整个半年,社融不塌方全都靠政府债撑着。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居民贷款,均没什么提升,1-6月新增居民贷款呈逐年下降之势,居民部门信心缺失。 唯一的亮点是企业短期贷款,原因不明。 最最重要的是,放出来的钱并没有到居民手上,居民贷款余额占社融比例不断下降,已经降至19.52%,连续21个月下滑,并且连续5个月低于20%。 钱去哪里了?其实,社会融资中60%以上都是政府和国有企业融资,然后就是大型制造企业贷款。换言之,每年高增长的货币更多流入政府端和投资领域,更少流入居民端和消费领域。 更少的资本流入居民端,无法提振消费,更多的资本流入政府端和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在缺乏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下集中投资,央国企控制的上游煤炭、钢铁、水泥等产能普遍过剩,导致价格持续下跌、通缩长期化。 而存款,今年6月当月,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分别新新增2.47万亿和1.78万亿,同比分别多增0.33万亿和0.78万亿。 居民户新增存款2.47亿元是很夸张的,前6月累计新增存款达到10.77万亿元;而新增贷款仅5976亿元。结合过往数据测算,前6月居民存贷比为9.21。 这代表了居民一方面贷不到款,一方面又拼命存款,这是一种典型的收缩表现,当然,更有可能是资金的分配问题,这里不方便展开说了。 总体而言,社融的结构是“政府强、居民弱”“存款强、信贷弱”“短贷强、长贷弱”的结构性特点。 03、最后,看财政数据: 不同于经济和金融数据,财政收入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是负增长,一般来说,GDP与收入大致是同向的,并且长期以来,中国GDP增速与税收收入增速是一致的,从2010年到2018年三季度,二者平均的偏离度只有2个百分点左右。 但是,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二者平均偏离度开始扩大到9个百分点左右。 今年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速为5.3%,(1-5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6%,二者偏离度达到夸张的6.9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降低,说明一个问题,在经济总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活动产生的利润变低了,也就是说,经济的效率变差了。 我们分别从宏观经济,金融数据,财政三个方面来分析了经济现状,结论是经济总量尚可,但结构问题很大,供给侧钱太多,导致产能过剩,需求侧居民端内需不足,这带来的后果是经济效率的降低。
Show more
0
9
39
9
Huma Finance:重新定义全球支付流动性的PayFi网络|融资4600万+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DeFi和支付赛道的用户,Huma Finance @humafinance 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借贷协议,而是一个专注于“支付场景流动性”的PayFi网络。简单来说,Huma Finance的目标是让全球范围内的支付行为不再受资金链断裂的困扰,无论是企业 payroll、供应链结算,还是个人跨境支付,都能即时获得流动性支持。 项目基本信息:PayFi的独特定位 Huma Finance的核心逻辑是“应收款项融资”(Invoice Financing)。比如,一家企业有笔应收账款要30天后到账,但眼下急需资金支付员工工资或供应商款项,传统金融流程繁琐且耗时。Huma通过链上信用评估和资产代币化,将这类“未来收入”转化为即时流动性,且无需超额抵押。 与AAVE、Compound等通用借贷协议不同,Huma专注于“支付场景”,通过模块化设计支持不同链和支付生态(如工资单、BNPL、供应链金融等)。它的底层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 信用风险引擎:通过链上/链下数据(如DAO Treasury、企业现金流记录等)动态评估借款人信用。 流动性池:资金提供者(LP)可通过稳定币或代币化资产(如USDC、DAI)参与,赚取收益。 项目优势:为什么Huma可能成为黑马? 垂直领域深耕:DeFi借贷赛道已是一片红海,但支付场景的流动性仍未被充分开发。Huma瞄准的是万亿美元规模的B2B和跨境支付市场。 信用评估创新:传统DeFi依赖超额抵押,而Huma引入“信用额度”概念,类似传统金融的授信模式,但对普通用户更友好。 模块化扩展性:Huma的架构允许其接入不同支付协议(如Request Network、Sablier),未来可能成为Web3支付的底层金融层。 代币经济学:激励与治理 Huma的代币$HUMA尚未上线,但从白皮书看,其设计偏向实用型+治理型: 质押奖励:LP和借款人可通过质押$HUMA提升信用额度或获得费率折扣。 协议治理:持有者投票决定风险参数(如抵押率、违约清算规则)。 收入分成:部分协议收入(如利息差)可能用于回购销毁或分红。 关键点在于,$HUMA的价值捕获与Huma网络的支付规模直接挂钩——如果更多企业采用其融资服务,代币需求会随手续费增长而上升。 融资信息:资本为何看好? Huma的融资历程值得关注: 2023年2月:830万美元种子轮,由Race Capital和Distributed Global领投。 2024年9月:3800万美元A轮,参投方包括Tiger Global、BlockTower等传统金融背景机构。 大额融资说明两点:一是市场认可PayFi赛道的潜力,二是Huma的团队和技术(核心成员来自PayPal、Stripe等)具备落地能力。 未来前景与挑战 Huma的想象空间很大,尤其是RWA(真实世界资产)和跨境支付领域。例如,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可通过Huma快速获得国际订单的预付款融资,而无需依赖本地高利贷。 但挑战也很明显: 信用风险:链上数据不足以完全评估借款人资质,可能需要引入Oracle或KYC机制。 监管合规:涉及跨境支付和代币化应收款,各国法律差异可能成为扩张障碍。 个人看法:谨慎乐观 作为用户,我认为Huma的概念非常契合实际需求——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但PayFi的成功取决于生态合作(比如与Stablecoin发行商、支付网关的整合),而非单纯的技术优势。 短期来看,Huma需要证明其坏账率可控,并吸引更多真实企业用户(而非投机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有机会成为Web3版的“Stripe Capital”。 总结:Huma Finance不是又一个“DeFi乐高”,而是试图解决实体经济痛点的创新协议。尽管前路充满不确定性,但它的3800万美元融资和清晰定位,值得长期关注。@KaitoAI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见解,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Show more
0
30
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