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AI,布局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AI,布局
我以为巴菲特是老古董,不懂 #AI# 也不懂 #AI# 来做投资决策,然后今天在一个访谈中,我看到他说了两个名词,#AIIF# 和 #SKYLINE# AI。我才发现,他也是研究 #AI# 的高手,这么大年纪,还在不断学习新东西,真的不得不佩服!👍 这里大概科普一下: 2016年,Skyline由AIIF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联盟发起、英伟达与微软科学家参与投资的多主体协作AI金融平台,业务涵盖传统金融资管与加密交易领域,通过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2018年,Skyline实验室携手美国投行巨头Lazard成立AI量化基金,同时拿下欧盟27国Skyline商标。 2022年,Skyline实验室宣布开始研发Skyline平台,耗费5000万美元从巴克莱、高盛采购创世量化策略用于喂养自研AI大模型。 2023年,震惊金融界,Skyline AI量化策略跑出510%年化收益率,引起业界轰动。 连94岁的巴菲特都在学习用 #AI# 来提高投资决策的效率,更何况我们小年轻,学习 #AI,布局# #AI,投资# #AI,刻不容缓!🧐#
Show more
揭晓一下答案吧,#SPEC# 以前推文讲过这个AI Agent项目,顶级投资人,顶级团队,今天发现快翻倍了,但依旧不太贵! 恭喜蓝海群的伙伴们,感恩研究团队🙏 https://t.co/iLZXicTSPz
Show more
0
17
110
25
我有一个小小的观察:大概在 2023 到 2024 年初,加密行业的投资格局几乎是由华人 VC 主导的。随便翻翻融资公告,榜单前排清一色是 OKX Ventures、MEXC Ventures、Gate Ventures、DWF、火币 VC,轮番出手,几乎每个项目融资都有他们的身影 但到了 2024 年中期,风向明显变了。有次我随手打开当月的 VC 投资榜,发现榜单上活跃的已经换成了一批西方资本,像Coinbase、Multicoin、Dragonfly 等频繁出手,反倒是华人 VC 集体低调了下来,很少出现在项目融资名单中 这种变化,其实挺值得细品的。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1️⃣ 西方资本重新活跃:美联储转向预期逐渐明朗,西方资本开始提前下注下一轮周期。他们更擅长捕捉 narrative,布局 AI、RWA 等新热点。加上政策环境趋于清晰,LP 重新放行,资金自然重新上桌 2️⃣ 下注主线不同:这轮西方 VC 明显更聚焦 Solana、Eigenlayer 等原生公链生态,和华人 VC偏好相关生态的打法不太一样。叙事分歧,形成投资路线的错位 总的来看,这波资本换挡,不只是地域轮动,更是策略迭代。谁在下注未来,谁在等待收割,这场牌局,才刚刚洗好
Show more
0
34
39
10
🔥#AI#+#Meme# 热潮再起! $SIREN ,作为BSC链上AI Agent先锋项目,正在成为市场焦点! 我们很早就在关注BSC链的AI Agent 项目,3月初第一次挖掘出 $SIREN ,一路伴随它上线币安alpha和币安合约。最近行情回暖,#AI# 赛道再次成为市场中,最亮眼的明星。 $SIREN 也不甘示弱,即将创下新高。而其团队也在不断搞事,网站做了大幅更新改版,另外路线图,也脚踏实地,清晰可见。 作为BSC链的 #AIXBT,未来将在# #DeFAI# 领域,大展风采,结合人工智能链上分析+爆款Meme叙事, $SIREN 精准预测 #CAKE、##API3# 大涨,实力圈粉!不仅成功打入币安Alpha生态和币安合约,还在交易赛中斩获60万美元奖励,潜力被头部资本初步认可。 未来规划更是令人期待:2025年Q2推出Siren 3.0,升级跨链智能交易和分析能力,2026年Q2 Siren 4.0上线,打造 #AI# 主权经济体+DeFi治理体系,同时部署完整DApp,形成闭环应用生态!🚀 在BSC资金加速回流、CZ强化生态布局的大背景下, $SIREN 兼具强Narrative+真实应用场景,且赔率快速上升中! 随着AI+Web3叙事加速爆发, $SIREN 有望成为下一匹BSC链上的黑马,短期价值重估、长期潜力爆发,值得重点关注!✨ 📈 合约地址:0x997A58129890bBdA032231A52eD1ddC845fc18e1
Show more
看了一圈 #BSC# 链的meme项目,通过官方支持的排行榜来看,叠加我们比较擅长的 #AI# Agent 赛道,前三个项目中,唯一符合条件的只有 #SIREN#(@genius_sirenBSC) 项目了,而且币安官方钱包还做了活动(如👇图1),也算是一种认可和支持了。目前这一轮AI Agent 项目杀估值,杀的很厉害, #SIREN# 的投资赔率正在升高,值得关注🧐 1️⃣ $SIREN 热度攀升,BSC生态活跃度升高 近期,在 X 社区的讨论中, $SIREN 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 BSC 生态活跃度增加的背景下,许多用户对它早期的爆发力深有体会。尤其是随着 $SIREN 在币安 Alpha 上的亮相,并在交易大赛中取得名次,市场对其登陆币安主站的预期持续发酵。 2️⃣BSC 生态与币安的扶持效应 目前,BSC链正在经历一轮新的发展浪潮。CZ 重新主导 BNB 生态,一姐也在寻求社区建议进一步优化 BSC 赛道,这反映出币安对 BSC 生态的高度重视。从过往经验来看,币安具有打造风口的能力,BSC 赛道的整体热度和资金关注度还是值得期待一下,虽然 $SIREN 最近价格下跌,但用户数反而有所上升,达到25523个,如👇图2。 3️⃣ $SIREN :BSC 链上AI Agent先锋 $SIREN 作为 BSC 生态中率先部署的AI代理之一,具备创新性和技术优势。目前市场对 AI+区块链的结合仍然充满期待,而 $SIREN 在 BSC 上的成长性已得到部分验证。随着 BSC 生态的整体利好趋势, $SIREN 有望受益于这一赛道的增长红利。 总结:当前市场对 $SIREN 的关注度正在上升,虽然短期价格有所波动。但结合 BSC 生态的利好、币安的潜在扶持以及 AI 赛道的长期价值, $SIREN 可能会成为 BSC 生态中的一匹黑马。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密切关注 $SIREN 的上所动态和 BSC 生态的整体趋势,值得留意🧐
Show more
0
0
2
0
爬兔兔VPN -跨境业务的首选机场 官网:https://t.co/yGa3HrW320 布局全球多国纯净节点 支持全球最新最全AI工具 ChatGPT/Midjourney/Grok等无限速不降智 摸鱼炒币,刷推追剧,AI办公必备神器 最低¥5立刻体验 稳定高速,套餐自由,不限设备 简单易用 24小时必响应客服 支持全平台APP #爬兔兔VPN# #VPN#
Show more
0
14
166
11
从交易者到创造者:MYX Finance 如何改变合约市场生态 ——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Trade Alpha, Permissionless 之前提过最近重点在关注:稳定币赛道、链上交易生态,以及一些具潜力的 AI 公链协议。 在交易赛道,目前重点跟踪的项目包括:Aster、Lighter、BackPack、Arkham、standx、Axiom等。 今天来介绍下MYX Finance @MYX_Finance 在 DeFi 的舞台上,MYX Finance 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更是一种正在崛起的现象。作为 Linea 生态的“亲儿子”,MYX Finance 在 ConsenSys 的投资支持下崭露头角,随后迅速扩展至多链平台,并转向了深度合作的 BSC。其 TVL的暴涨并非偶然,这得益于与 BSC 官方的频繁互动,以及对早期潜力币种的精准布局。更令人瞩目的是,MYX Finance 在多个热点币合约的首发上跑在了 CEX 前面,展现了其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超强的执行力。 1. 项目愿景与定位 就在今天,我发现 MYX Finance 突袭式更新了它的路线图,正式宣布将全面开放链上无许可创建永续合约交易对,这妥妥的有点 Uniswap 的灵魂附体,因为它吹响了“去中心化交易自由”的号角。作为一名长期深入关注 DeFi 的用户,我认为 MYX 的目标很明确:它想成为链上永续合约市场的 Uniswap,打造一个真正由社区驱动的开放式合约交易平台。 在我研究过的数百个协议中,这种魄力着实罕见:一个永续 DEX 居然敢把交易对的上线权限完全交给用户。简单思索一下,感觉这场模式的创始对于我这样的用户来说意义重大,它的核心是将链上合约市场从“中心化上新”彻底解放出来,直接赋予用户以下三项核心权力: ✅ 无许可创建交易对:社区自主上线任何代币的永续合约,比如 Meme 币、RWA 资产、SocialFi 治理币等等,想想就觉得自由度爆棚; ✅ 流动性自由供给:作为 LP,社区无须授权地为这些长尾资产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和资金费率,这让用户有机会深度参与市场; ✅ MPM 技术加持:即便交易量不高,用户依然能享受零滑点的交易体验,这让用户对小众资产的交易信心倍增。 通过这一机制,我感觉资产交易的决策权终于从中心化平台手中回到了市场参与者手中。只要社区有判断力、有信仰,就能在链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市场,真正实现“我的 Alpha 我做主”。在我看来,MYX 的开放式架构正在重塑链上合约市场的基本逻辑。 在过去,新资产要上线中心化合约平台,总得经历项目方申请、平台审核等繁琐流程,效率低,某种程度上还压制了创新资产的早期流通。而现在,MYX 的开放式合约机制直接打破了这个瓶颈,能亲眼见证新资产的永续交易在链上原生发生,这不正是 DeFi 精神的完美体现吗?更让我感觉符合 Web3 精神的一点是,社区自发提供的流动性降低了新交易对的启动成本,真实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与共识,为 Alpha 的诞生和发现创造了无限可能。 2. 产品创新与技术优势 核心技术亮点: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有多香? MYX 凭什么能在永续 DEX 的赛道上一路扶摇直上?没有绝招怎么能站稳市场?让我们把本质说清楚,做到心中自然有数。 在产品设计上,MYX Finance 推出了独特的 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这一机制不再卷入多空交易的零和博弈,而是专注于高效管理和对冲风险,避免依赖交易者的亏损来盈利。这种创新显著降低了底池的资金要求,使得低流动性的 meme 合约得以实现。正因如此,MYX Finance 在其路线图中自信喊出 “Perp DEX 里的 Uniswap” 的口号,致力于推动行业向更开放、更高效的方向迈进。MPM 本质上是一种 P2Pool2P 模式,也就是“用户 - 资金池 - 用户”的撮合路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订单簿撮合。体验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一套交易体验的“三件套”: · 零滑点:不管市场深度多浅,用户成交价就是预期价,太稳了; · 最高 50x 杠杆:效率拉满,进攻型用户简直爱不释手; · 极致成本控制:基础交易费低至 0.05%,对高频交易者来说简直是“回血圣器”。 和其他传统 AMM 或 CLOB 模型相比,我觉得 MYX 的 MPM 架构在高杠杆交易中的优势太明显了。举个例子:在其他平台用 50 倍杠杆做多 1 BTC(约 60,000 美元),1%-2% 的滑点意味着我一进场就亏 600-1200 美元,想想都肉疼。但在 MYX 上,滑点几乎为零,这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极限效率。 技术工作原理简述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发现非常直观: · 所有交易都直接与 LP 提供的资金池交互,不用操心对手方在哪; · 系统通过算法自动匹配对手方,完全不需要订单簿,这效率确实高; · 每笔交易都以我预期的价格成交,执行速度更是秒级,体验感满分 啰嗦了这么多,我干脆把 MYX 的 MPM 核心特性整理成一个表格: 用户体验:从流畅交易到跨链无感切换 讲真,一天交互一堆协议,再好的 UI 设计也让审美疲劳,坐枯禅的时候能有个机会发现协议平台设计的用心,真的会增加一些愉悦感。 MYX 在用户体验上也特别用心。刚开始用的时候,平台就推出了无 Gas 交易模式,大幅降低了我的链上操作成本,更关键是省心(我不止一次的在推文中提到过怎么通过设置 Gas 来节省交互成本)。 交易流程顺滑得让人心情大好,据说好的交易员不是对行情有感觉,而是面对行情波动时,绝对的冷静,彻底的无感,我想好的交易平台,操作起来应该也是这种感觉。 链抽象账户 UA:一次体验跃迁 MYX 已经和 Particle Network 达成了深度合作,成为首个支持 UA(Universal Account)账户的永续合约 DEX。这让我忍不住试了试,结果体验直接起飞: · 统一账户体验:我不用再为每条链准备不同钱包,所有链上资产和交易一个账户搞定,太省心了; · 无缝跨链交易:链间资产转移和交互就像“切换页面”一样轻松,我完全感受不到跨链的麻烦; · Gas 智能管理:我可以用一种资产支付多链 Gas,不用每条链都准备 Gas 钱包,这一点简直不要太爽,你交互过多条链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繁琐的程度了,操作步骤指数级上升,欲哭无泪! · 更强安全性:多签加社交恢复机制,让我觉得账户安全更有保障。 这些改进不仅解决了我用传统 DEX 时的痛点,还让我体验到了 Web2 级别的丝滑感,这就是拍大腿式的惊艳。 小结:为什么我认为 MYX 的底层设计值得重视? 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越发觉得 MYX 的创新不是某个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从撮合逻辑、用户界面到钱包账户体系三位一体地重塑了我的链上永续交易体验。MPM 机制让我告别了滑点和效率烦恼,Particle UA 账户又打通了多链壁垒。这套组合拳让我觉得,MYX 构建了一个“低门槛、高效率、高扩展性”的交易场。也许,我正在见证 DeFi 从极客圈走向大众的开端。 3. 市场表现与生态建设 作为一个混迹协议圈的老手,我早就习惯了项目方在白皮书里吹得天花乱坠。但在 Web3 里,我知道真正值钱的不是愿景,而是数据。MYX Finance 在链上永续合约赛道交出的成绩单确实“叫好又叫座”: · 活跃用户:超过 170,000 个独立交易地址,用户量连续 6 个月正增长,势头很猛; · TVL 增速惊人: ·BNB Chain:上线 7 天,TVL 达到 3715 万美元,惊呆了一众人; · 总 TVL:4121 万美元,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 交易活跃度:累计交易量 546.34 亿美元,日均交易量高达 1.2923 亿美元以上; · 赛道地位:稳居 BSC 和 Linea 链上最大永续合约 DEX; · 费用优势:平均费用低于 1bps,零滑点体验; · 资本效率:达到行业均值的 100 倍。 在 DeFiLlama 等公开数据平台上看了一下,MYX 已经超过了一堆老牌对手: ·Contango V2(2868 万美元) ·APX Finance(3006 万美元) ·Satori Perp(257 万美元) ·RubyDex(2414 万美元) ·KiloEx(4500 万美元) ·Apex Omni(1527 万美元) ·edgeX(1096 万美元) ·ApeX Pro(225 万美元) 在永续合约 DEX 这么内卷的市场里,我觉得 MYX 靠高效引擎、极致费用结构和活跃交易表现,稳稳坐上了第二梯队的前几把交椅。 社区生态:从“交易即用户”到“生态即共识” 说完产品,再来聊聊我另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社区生态。 与其他靠交易返佣拉新的 DEX 相比较,我觉得 MYX 的社区生态简直是开了挂:MYX 把代币激励设计成了三层结构,完全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参与需求: ✅ 交易型激励(宝石任务) 每交易 1 USDC 赚 1 宝石,持仓越高产出越快,按宝石数量分空投,简单公平。 ✅ 推荐机制 生成 10 个邀请码,自设手续费返还比例,邀请越多返佣越高(最高 70%),VIP2 后停返,防滥用。 ✅ 社交任务 关注 X、加入 Discord、转发文章等任务,赢抽奖、NFT 或 $MYX 空投,零交易也能参与。 以及跟 Particle Network 联合推出的 MY PARTI 活动 总结:MYX 社区设计的独特性 我发现 MYX 不再把我当“刷单机器”或“打新工具人”,而是从交易、传播、贡献多个维度让我感受到共建感和归属感。这不仅带来了天然的社交裂变效应,还让代币分发更公平、更黏性。用户拿到的每一枚 $MYX,背后都是一次真实的交互和参与—— MYX 建的不是用户池,而是一个共识场。 4. 对标分析:MYX vs Hyperliquid,谁是下一代 Perp DEX? 模型差异:MPM vs Orderbook Hyperliquid 靠自研 L1 和链上 Orderbook 成了顶级永续平台,我必须承认它很能打。但我发现 MYX 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它用 MPM 资金池撮合模型,在降低滑点、提升资本效率上跑出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 MYX 不是“效仿者”,而是另一个方向的“创造者”。它没把 CEX 模型搬上链,而是围绕链上属性打造了一个更开放、自动化、灵活上新的永续市场系统。 “链上 https://t.co/jxeShfl7pd”——释放资产创新的永续合约市场 从热点捕获上来说,它不只是想做另一个 DEX,而是要做永续版的 https://t.co/jxeShfl7pd,但是细细想来,我觉得 MYX 的野心不小: 快速支持热点资产:上线速度比 CEX 还快,我能捕捉 DePIN、AI、SocialFi 等热点; 支持长尾资产合约:不只有 Memecoin,我还能交易非 EVM、新链生态、治理代币,太全了; 抢占市场节奏:项目方还没官宣,我在 MYX 上已经能交易;CEX 还在评估,我已经开始布局了。 我还记得 MYX 率先上线某个 Meme 热点合约,比币安等 CEX 早了近一周交易窗口。当时很多人抓住机会,早期直接吃到了数倍波动收益,感觉自己赚翻了。这是简单的“抢着上新“吗? 这其实是对中心化垄断的一次主动拆解。MYX倾心助力用户发现Alpha,它何时跻身 Alpha,让我们也拭目以待。 战略意义:MYX 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MYX 的快节奏上币策略远不止抢流量这么简单,所以,快节奏上币只是 MYX 扬名立万的打法之一,它其实在为自己的生态建护城河,在下一步大棋: · 抢占早期 Alpha 机会:通过率先上线新兴资产合约,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早期交易者,成为他们捕捉 Alpha 的首选平台。 · 差异化竞争:与依赖主流资产的传统 CEX 和部分 Perp DEX 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提供独特的小众资产交易,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 吸引高粘性用户:早期参与新兴资产交易的用户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和社区归属感,能够为 MYX 带来更忠诚的用户群体。 · 探索市场前沿:通过上线各类新兴资产,MYX Finance 能够更早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用户偏好,为未来的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 形态规划:再叠加上无许可上币的 Buff,我认为 MYX 的形态规划应该是:MYX = uniswap + hyperliquid 5. 估值展望:MYX 的资本故事刚刚开始 MYX Finance 已经拿到了 D11 Labs、红杉中国(HongShan)、ConsenSys、Hack VC 等顶级机构的联合投资。 根据今年 3 月的公开信息,MYX Finance 的最后一次融资后,总融资金额约为 1050 万美元。在今年初的市场低迷期,能取得这样的融资成果实属不易,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潜力和前景的信心。这让我觉得它不只是资本看好,还有资源倾斜、合作空间和叙事基础的全面升级,红海状态加上低迷行情,每一个赛道都挤满了项目,但是大浪淘尽英雄,细分领域也只能有三两个协议能真正的跑的出来,资方已经开始下注,你看好哪个?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目前 MYX 估值约为 1.2 亿美元 FDV,但我根据它的产品潜力、TVL 增长和赛道热度判断,未来 12 个月内,我觉得 MYX 有望达到 2.5 - 3 亿美元估值区间,这只是我个人的预判,具体的情况还要看 MYX 平台的发展和市场变化。 6. 总结:MYX 如何成长为链上永续合约的现象级平台 资产发行革命:从审批制走向自治化 写到这里,我依然感觉无许可创建合约交易对简直是 MYX 的一大杀招,它让我这种用户成了 Alpha 资产的天然爆发平台。不再依赖中心化背书,资产交易的权力回到了社区和用户手里,所有人都有了更早捕捉到潜力合约机会,MYX 给用户的,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合约自由权。 效率碾压:MPM 模型重塑交易体验 在高杠杆场景下,传统 AMM 滑点大、撮合慢、资本利用率低,体验很糟。而 MPM 模型的零滑点、百倍效率和秒级执行让我这种非专业的交易者都会惊叹。我觉得这不仅是优化,而是交易范式的升级。MYX 的核心技术引擎——MPM——以零滑点和高达百倍的资金效率,为专业交易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生态飞轮:自我驱动的价值宇宙 从资产首发到交易激励,再到社区治理,MYX 正在编织一个自我驱动的价值闭环生态系统。通过激励用户参与流动性质押、项目孵化与生态建设,MYX 构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增长飞轮。当生态参与者激增,MYX 将超越单一交易所的定义,成为 DeFi 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枢纽。从资产首发、交易奖励、邀请返佣到治理激励,我觉得 MYX 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生态,围绕真实交互、社交传播和资产增长运转。我能赚返佣,刷任务领空投,甚至参与社区治理设计方向,参与感十足。 正如 @RyanMYX 所言,MYX 的愿景,就是让一切都回归到一个目标:让 Alpha 民主化,惠及所有人。更少的门槛,更多的机会,完全去中心化 Everything loops back to one purpose: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Less gatekeeping, more opportunity,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https://t.co/hhb5EiGETQ 做交易平台的初心就应该是这样,交互撸毛赛道的项目方也应该这样,因为这样才是最纯粹的公平,万源同道,万法归宗。 可以预见,随着 MYX 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链上合约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景象。社区将成为创新交易对的孵化器和流动性引擎,而 MYX 则将扮演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赋能用户掌握早期 Alpha 的交易主动权,引领 Perp DEX 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去中心化和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时代。 提示:加密市场变化莫测,投资要理性,如果想深入了解 MYX Finance 的更多细节,请移步到官网或社区一探究竟。
Show more
0
0
0
0
从交易者到创造者:MYX Finance 如何改变合约市场生态 ——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Trade Alpha, Permissionless 之前提过最近重点在关注:稳定币赛道、链上交易生态,以及一些具潜力的 AI 公链协议。 在交易赛道,目前重点跟踪的项目包括:Aster、Lighter、BackPack、Arkham、standx、Axiom等。 今天来介绍下MYX Finance @MYX_Finance 在 DeFi 的舞台上,MYX Finance 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更是一种正在崛起的现象。作为 Linea 生态的“亲儿子”,MYX Finance 在 ConsenSys 的投资支持下崭露头角,随后迅速扩展至多链平台,并转向了深度合作的 BSC。其 TVL的暴涨并非偶然,这得益于与 BSC 官方的频繁互动,以及对早期潜力币种的精准布局。更令人瞩目的是,MYX Finance 在多个热点币合约的首发上跑在了 CEX 前面,展现了其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超强的执行力。 1. 项目愿景与定位 就在今天,我发现 MYX Finance 突袭式更新了它的路线图,正式宣布将全面开放链上无许可创建永续合约交易对,这妥妥的有点 Uniswap 的灵魂附体,因为它吹响了“去中心化交易自由”的号角。作为一名长期深入关注 DeFi 的用户,我认为 MYX 的目标很明确——它想成为链上永续合约市场的 Uniswap,打造一个真正由社区驱动的开放式合约交易平台。在我研究过的数百个协议中,这种魄力着实罕见:一个永续 DEX 居然敢把交易对的上线权限完全交给用户。简单思索一下,感觉这场模式的创始对于我这样的用户来说意义重大,它的核心是将链上合约市场从“中心化上新”彻底解放出来,直接赋予用户以下三项核心权力: ✅ 无许可创建交易对:社区自主上线任何代币的永续合约,比如 Meme 币、RWA 资产、SocialFi 治理币等等,想想就觉得自由度爆棚; ✅ 流动性自由供给:作为 LP,社区无须授权地为这些长尾资产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和资金费率,这让用户有机会深度参与市场; ✅ MPM 技术加持:即便交易量不高,用户依然能享受零滑点的交易体验,这让用户对小众资产的交易信心倍增。 通过这一机制,我感觉资产交易的决策权终于从中心化平台手中回到了市场参与者手中。只要社区有判断力、有信仰,就能在链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市场,真正实现“我的 Alpha 我做主”。在我看来,MYX 的开放式架构正在重塑链上合约市场的基本逻辑。 在过去,新资产要上线中心化合约平台,总得经历项目方申请、平台审核等繁琐流程,效率低,某种程度上还压制了创新资产的早期流通。而现在,MYX 的开放式合约机制直接打破了这个瓶颈,能亲眼见证新资产的永续交易在链上原生发生,这不正是 DeFi 精神的完美体现吗?更让我感觉符合 Web3 精神的一点是,社区自发提供的流动性降低了新交易对的启动成本,真实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与共识,为 Alpha 的诞生和发现创造了无限可能。 2. 产品创新与技术优势 核心技术亮点: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有多香? MYX 凭什么能在永续 DEX 的赛道上一路扶摇直上?没有绝招怎么能站稳市场?让我们把本质说清楚,做到心中自然有数。 在产品设计上,MYX Finance 推出了独特的 Matching Pool Mechanism(MPM)。这一机制不再卷入多空交易的零和博弈,而是专注于高效管理和对冲风险,避免依赖交易者的亏损来盈利。这种创新显著降低了底池的资金要求,使得低流动性的 meme 合约得以实现。正因如此,MYX Finance 在其路线图中自信喊出 “Perp DEX 里的 Uniswap” 的口号,致力于推动行业向更开放、更高效的方向迈进。MPM 本质上是一种 P2Pool2P 模式,也就是“用户 - 资金池 - 用户”的撮合路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订单簿撮合。体验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一套交易体验的“三件套”: · 零滑点:不管市场深度多浅,用户成交价就是预期价,太稳了; · 最高 50x 杠杆:效率拉满,进攻型用户简直爱不释手; · 极致成本控制:基础交易费低至 0.05%,对高频交易者来说简直是“回血圣器”。 和其他传统 AMM 或 CLOB 模型相比,我觉得 MYX 的 MPM 架构在高杠杆交易中的优势太明显了。举个例子:在其他平台用 50 倍杠杆做多 1 BTC(约 60,000 美元),1%-2% 的滑点意味着我一进场就亏 600-1200 美元,想想都肉疼。但在 MYX 上,滑点几乎为零,这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极限效率。 技术工作原理简述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发现非常直观: · 所有交易都直接与 LP 提供的资金池交互,不用操心对手方在哪; · 系统通过算法自动匹配对手方,完全不需要订单簿,这效率确实高; · 每笔交易都以我预期的价格成交,执行速度更是秒级,体验感满分 啰嗦了这么多,我干脆把 MYX 的 MPM 核心特性整理成一个表格: 用户体验:从流畅交易到跨链无感切换 讲真,一天交互一堆协议,再好的 UI 设计也让审美疲劳,坐枯禅的时候能有个机会发现协议平台设计的用心,真的会增加一些愉悦感。 MYX 在用户体验上也特别用心。刚开始用的时候,平台就推出了无 Gas 交易模式,大幅降低了我的链上操作成本,更关键是省心(我不止一次的在推文中提到过怎么通过设置 Gas 来节省交互成本)。 交易流程顺滑得让人心情大好,据说好的交易员不是对行情有感觉,而是面对行情波动时,绝对的冷静,彻底的无感,我想好的交易平台,操作起来应该也是这种感觉。 链抽象账户 UA:一次体验跃迁 MYX 已经和 Particle Network 达成了深度合作,成为首个支持 UA(Universal Account)账户的永续合约 DEX。这让我忍不住试了试,结果体验直接起飞: · 统一账户体验:我不用再为每条链准备不同钱包,所有链上资产和交易一个账户搞定,太省心了; · 无缝跨链交易:链间资产转移和交互就像“切换页面”一样轻松,我完全感受不到跨链的麻烦; · Gas 智能管理:我可以用一种资产支付多链 Gas,不用每条链都准备 Gas 钱包,这一点简直不要太爽,你交互过多条链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繁琐的程度了,操作步骤指数级上升,欲哭无泪! · 更强安全性:多签加社交恢复机制,让我觉得账户安全更有保障。 这些改进不仅解决了我用传统 DEX 时的痛点,还让我体验到了 Web2 级别的丝滑感,这就是拍大腿式的惊艳。 小结:为什么我认为 MYX 的底层设计值得重视? 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越发觉得 MYX 的创新不是某个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从撮合逻辑、用户界面到钱包账户体系三位一体地重塑了我的链上永续交易体验。MPM 机制让我告别了滑点和效率烦恼,Particle UA 账户又打通了多链壁垒。这套组合拳让我觉得,MYX 构建了一个“低门槛、高效率、高扩展性”的交易场。也许,我正在见证 DeFi 从极客圈走向大众的开端。 3. 市场表现与生态建设 作为一个混迹协议圈的老手,我早就习惯了项目方在白皮书里吹得天花乱坠。但在 Web3 里,我知道真正值钱的不是愿景,而是数据。MYX Finance 在链上永续合约赛道交出的成绩单确实“叫好又叫座”: · 活跃用户:超过 170,000 个独立交易地址,用户量连续 6 个月正增长,势头很猛; · TVL 增速惊人: ·BNB Chain:上线 7 天,TVL 达到 3715 万美元,惊呆了一众人; · 总 TVL:4121 万美元,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 交易活跃度:累计交易量 546.34 亿美元,日均交易量高达 1.2923 亿美元以上; · 赛道地位:稳居 BSC 和 Linea 链上最大永续合约 DEX; · 费用优势:平均费用低于 1bps,零滑点体验; · 资本效率:达到行业均值的 100 倍。 在 DeFiLlama 等公开数据平台上看了一下,MYX 已经超过了一堆老牌对手: ·Contango V2(2868 万美元) ·APX Finance(3006 万美元) ·Satori Perp(257 万美元) ·RubyDex(2414 万美元) ·KiloEx(4500 万美元) ·Apex Omni(1527 万美元) ·edgeX(1096 万美元) ·ApeX Pro(225 万美元) 在永续合约 DEX 这么内卷的市场里,我觉得 MYX 靠高效引擎、极致费用结构和活跃交易表现,稳稳坐上了第二梯队的前几把交椅。 社区生态:从“交易即用户”到“生态即共识” 说完产品,再来聊聊我另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社区生态。 与其他靠交易返佣拉新的 DEX 相比较,我觉得 MYX 的社区生态简直是开了挂:MYX 把代币激励设计成了三层结构,完全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参与需求: ✅ 交易型激励(宝石任务) 每交易 1 USDC 赚 1 宝石,持仓越高产出越快,按宝石数量分空投,简单公平。 ✅ 推荐机制 生成 10 个邀请码,自设手续费返还比例,邀请越多返佣越高(最高 70%),VIP2 后停返,防滥用。 ✅ 社交任务 关注 X、加入 Discord、转发文章等任务,赢抽奖、NFT 或 $MYX 空投,零交易也能参与。 以及跟 Particle Network 联合推出的 MY PARTI 活动 总结:MYX 社区设计的独特性 我发现 MYX 不再把我当“刷单机器”或“打新工具人”,而是从交易、传播、贡献多个维度让我感受到共建感和归属感。这不仅带来了天然的社交裂变效应,还让代币分发更公平、更黏性。用户拿到的每一枚 $MYX,背后都是一次真实的交互和参与—— MYX 建的不是用户池,而是一个共识场。 4. 对标分析:MYX vs Hyperliquid,谁是下一代 Perp DEX? 模型差异:MPM vs Orderbook Hyperliquid 靠自研 L1 和链上 Orderbook 成了顶级永续平台,我必须承认它很能打。但我发现 MYX 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它用 MPM 资金池撮合模型,在降低滑点、提升资本效率上跑出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 MYX 不是“效仿者”,而是另一个方向的“创造者”。它没把 CEX 模型搬上链,而是围绕链上属性打造了一个更开放、自动化、灵活上新的永续市场系统。 “链上 https://t.co/jxeShfl7pd”——释放资产创新的永续合约市场 从热点捕获上来说,它不只是想做另一个 DEX,而是要做永续版的 https://t.co/jxeShfl7pd,但是细细想来,我觉得 MYX 的野心不小: 快速支持热点资产:上线速度比 CEX 还快,我能捕捉 DePIN、AI、SocialFi 等热点; 支持长尾资产合约:不只有 Memecoin,我还能交易非 EVM、新链生态、治理代币,太全了; 抢占市场节奏:项目方还没官宣,我在 MYX 上已经能交易;CEX 还在评估,我已经开始布局了。 我还记得 MYX 率先上线某个 Meme 热点合约,比币安等 CEX 早了近一周交易窗口。当时很多人抓住机会,早期直接吃到了数倍波动收益,感觉自己赚翻了。这是简单的“抢着上新“吗? 这其实是对中心化垄断的一次主动拆解。MYX倾心助力用户发现Alpha,它何时跻身 Alpha,让我们也拭目以待。 战略意义:MYX 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MYX 的快节奏上币策略远不止抢流量这么简单,所以,快节奏上币只是 MYX 扬名立万的打法之一,它其实在为自己的生态建护城河,在下一步大棋: · 抢占早期 Alpha 机会:通过率先上线新兴资产合约,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早期交易者,成为他们捕捉 Alpha 的首选平台。 · 差异化竞争:与依赖主流资产的传统 CEX 和部分 Perp DEX 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提供独特的小众资产交易,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 吸引高粘性用户:早期参与新兴资产交易的用户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和社区归属感,能够为 MYX 带来更忠诚的用户群体。 · 探索市场前沿:通过上线各类新兴资产,MYX Finance 能够更早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用户偏好,为未来的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 形态规划:再叠加上无许可上币的 Buff,我认为 MYX 的形态规划应该是:MYX = uniswap + hyperliquid 5. 估值展望:MYX 的资本故事刚刚开始 MYX Finance 已经拿到了 D11 Labs、红杉中国(HongShan)、ConsenSys、Hack VC 等顶级机构的联合投资。 根据今年 3 月的公开信息,MYX Finance 的最后一次融资后,总融资金额约为 1050 万美元。在今年初的市场低迷期,能取得这样的融资成果实属不易,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潜力和前景的信心。这让我觉得它不只是资本看好,还有资源倾斜、合作空间和叙事基础的全面升级,红海状态加上低迷行情,每一个赛道都挤满了项目,但是大浪淘尽英雄,细分领域也只能有三两个协议能真正的跑的出来,资方已经开始下注,你看好哪个?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目前 MYX 估值约为 1.2 亿美元 FDV,但我根据它的产品潜力、TVL 增长和赛道热度判断,未来 12 个月内,我觉得 MYX 有望达到 2.5 - 3 亿美元估值区间,这只是我个人的预判,具体的情况还要看 MYX 平台的发展和市场变化。 6. 总结:MYX 如何成长为链上永续合约的现象级平台 资产发行革命:从审批制走向自治化 写到这里,我依然感觉无许可创建合约交易对简直是 MYX 的一大杀招,它让我这种用户成了 Alpha 资产的天然爆发平台。不再依赖中心化背书,资产交易的权力回到了社区和用户手里,所有人都有了更早捕捉到潜力合约机会,MYX 给用户的,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合约自由权。 效率碾压:MPM 模型重塑交易体验 在高杠杆场景下,传统 AMM 滑点大、撮合慢、资本利用率低,体验很糟。而 MPM 模型的零滑点、百倍效率和秒级执行让我这种非专业的交易者都会惊叹。我觉得这不仅是优化,而是交易范式的升级。MYX 的核心技术引擎——MPM——以零滑点和高达百倍的资金效率,为专业交易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生态飞轮:自我驱动的价值宇宙 从资产首发到交易激励,再到社区治理,MYX 正在编织一个自我驱动的价值闭环生态系统。通过激励用户参与流动性质押、项目孵化与生态建设,MYX 构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增长飞轮。当生态参与者激增,MYX 将超越单一交易所的定义,成为 DeFi 宇宙中不可或缺的枢纽。从资产首发、交易奖励、邀请返佣到治理激励,我觉得 MYX 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生态,围绕真实交互、社交传播和资产增长运转。我能赚返佣,刷任务领空投,甚至参与社区治理设计方向,参与感十足。 正如 @RyanMYX 所言,MYX 的愿景,就是让一切都回归到一个目标:让 Alpha 民主化,惠及所有人。更少的门槛,更多的机会,完全去中心化 Everything loops back to one purpose: Democratize Alpha for All. Less gatekeeping, more opportunity,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https://t.co/hhb5EiGETQ 做交易平台的初心就应该是这样,交互撸毛赛道的项目方也应该这样,因为这样才是最纯粹的公平,万源同道,万法归宗。 可以预见,随着 MYX 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链上合约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景象。社区将成为创新交易对的孵化器和流动性引擎,而 MYX 则将扮演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赋能用户掌握早期 Alpha 的交易主动权,引领 Perp DEX 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去中心化和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时代。 提示:加密市场变化莫测,投资要理性,如果想深入了解 MYX Finance 的更多细节,请移步到官网或社区一探究竟。
Show more
0
0
1
0
看到很多人在给【 $SIREN 上币安】拉票,这可能是因为SirenAI 作为BNB Chain 上的第一个 AI Agent 代币,承担着社区巨大的价值期待——若 SIREN 真的成功上线币安,或将触发「AI Agent 板块效应」 🔸大家可以先给他投一票:https://t.co/t7U5ou9TpA 🔸CA:0x997a58129890bbda032231a52ed1ddc845fc18e1 ✅ 然后看看,为什么这么多人期待SIREN? 🔸先说结论:SirenAI 与 BNB Chain 生态升级的战略诉求完全匹配。 从CZ近几个月来言行中会发现 BNB Chain的方向非常清晰——它不仅要成为 Meme 的流量码头,更要化身 AI Agent 的价值锚地。 Solana 浪潮后的资金流动性与市场注意力经过BNB Chain的这一波吸虹,使BNB Chain 过去一周内总交易量突破 150 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以太坊和 Solana 的总和。 这一轮吸虹过程中,Binance Alpha 成为项目冷启动核心阵地,流动性计划与战略投资双管齐下来提供资金杠杆,最后再由币安上线来实现交易闭环,彻底打通「孵化-上线-流动性支持」的全生命周期通道。 Solana 的前车之鉴告诉市场,暴富效应吸引过来的用户,如果只依赖meme,不做任何沉淀,用户将会迅速流失。所以谁能让链上流动性沉淀下来,并为用户带来增量收益,谁就能成为龙头。 🔹从Binance Labs 更名 YZiLabs,战略重心转向 Web3、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公开披露的投资几乎都是 Crypto & AI 相关来看,Binance下一步就是将meme吸引过来的用户,通过AI来沉淀。 CZ 一直以来的明示暗示,都指向兼具「可交易性(Meme 基因)×可交互性(AI 内核)」的协议,这才是 Web3 时代的流量与价值捕获最优解,从而吸引更多开发者与资金涌入 BNB Chain。 🔸而币安首期投票上币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9 个项目中,7 个 meme 类型,BID、SIREN 是唯二的 AI 标签项目。 其中 SIREN 严格意义上是 meme & AI Agent 双重叙事,本质上是一个具备 meme 与实用属性的链上 AI 工具产品。 SIREN 兼具「可传播性+实用性」复合形态的 SIREN,恰与 BNB Chain 生态升级的战略诉求完美契合。 作为 BNB Chain 上的第一个 AI Agent 代币,SIREN的核心是提供市场洞察和信号分享的 投资分析代理。起到的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作用。 🔸细数 SirenCoin 的成长轨迹,他机会踩中了币安生态的战略布局的每一步关键节点上: 🔹2 月 19 日直接上线 Binance Alpha; 🔹2 月 21 日,BNB Chain 宣布 SIREN 为 Meme 流动性计划 Day 3 获胜项目; 🔹2 月 28 日:以「技术性误判事件主角」身份逆袭周榜 Tier 2,锁定 40 万美元的流动性支持 🔹3 月 20 日,上线币安合约,并成为首批币安投票上币的项目; 正因为如此,Bybit、KuCoin、Gate .io 等现货或合约交易对先后抢上。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若 SIREN 作为首批 AI 标签的 BNB Chain 生态原生项目,真的成功上线币安,或将触发「AI Agent 板块效应」。 🔸如果你觉得不错,就去给他投票吧:https://t.co/t7U5ou9TpA 🔸CA:0x997a58129890bbda032231a52ed1ddc845fc18e1
Show more
0
13
54
22
一姐这段脱口秀,真的值得反复回味,信息密度极高,句句有底蕴 她说得很好:不管你来自哪、出身如何,但是你有权决定自己未来的高度 我们抛开成长环境,我认为在区块链这个红利赛道,努力往往真的能看到回报 @heyibinance 提到一个关键观点:区块链今天正在经历的,不是特例,而是历史规律,工业革命时、各国股市兴起时,也都一样 我认真去对比了一下美股的历史,发现真的是一模一样: 如果说2021是币圈的2000年科技泡沫爆炸; 那么现在,就是2003到2005年:英雄尚未露脸,散户仍在怀疑,聪明资金却已在底部布局 那时候的美股,互联网泡沫刚崩完,满地尸体,没人再信科技股。但就是那几年,亚马逊活下来了,Google崭露头角,Facebook在宿舍敲代码 BTC现在像极了Google,ETH像Amazon;RWA、AI、meme,就是这轮二次红利的门票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担心监管,说监管打压行情,其实你去看2010-2012年美股: 美国刚经历次贷危机,《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监管空前严格,华尔街哀嚎一片。 但也正是在那之后,美股迎来了十年超级大牛市的起点 所以,强监管未必是末日,反而可能是周期的重新洗牌,是新纪元的开场哨 这就是现在的加密市场:看起来动荡,实则重建。指数之外有机会,泥土之下有种子,恐慌之后有周期 所以别再问是不是牛市,你该问的是:你还在不在场?你有没有拿到剧本?
Show more
0
87
225
37
lee兄说的超级到位,在积累认知、技能、情商和资源这四大能力的基础上,学会善于利用劳动力杠杆、资本杠杆,零边际成本杠杆,把自己产品化,打造AI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的个人操作系统。这三大杠杆在AI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又有新的演化形式: 1、劳动力杠杆 传统的劳动力杠杆主要依赖人力资源扩张,而AI时代带来了革命性突破。现在,借助人工智能,个人或小型团队可以实现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提升: 1)智能助手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原本需要数小时的研究和写作工作; 2)AI工具链可以打造全自动的工作流程,将效率提升10倍以上; 3)一个人可以轻松管理多个业务线,实现真正的"以一当十"。 2、资本杠杆 web2时代的资本杠杆是可以学会融资,善于利用好风险资本。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抓住和把握能跟时代紧密共振的、高成长性的确定核心资产。 例如以大饼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正在成为新一代的价值储存工具;优质科技股代表着未来发展趋势,是长期布局的重要方向,这些都可以逢低买入(小跌小买,大跌大买)。 让复利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3、零边际成本的杠杆 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是最值得研究的杠杆,也是最重要的杠杆。包括写书、播客、做自媒体、写代码(知识产权)等。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当下最好的杠杆就是做擅长和热爱的事情,并利用自媒体平台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放大。 使用零边际成本杠杆的好处在于:使用它们或获得成功都无须经过他人的许可。要使用劳动力杠杆,就得有人决定追随你。要使用资本杠杆,就得有人给你提供资金,你再去进行投资或开发产品。 利用好这三大杠杆,“把自己产品化”,找到自己的专长和热爱,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我们可以放大自己的影响力。这不仅适用于个体工作者,也适用于职场人士和创业中午,在积累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建立打造个人品牌,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经营。
Show more
二十多岁年轻人最该做的事,不是攒第一个100万。不是向上社交、结识贵人,而是把自己当一件产品打磨,花所有的时间、精力和赚到的钱,去雕琢自己成才。 多数人的顺序是,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先积攒人脉、先努力打工攒钱,利用这些杠杆来实现财富自由。 但多年后回头发现,自己是浪费了那些本该用在自身从0-1的时间和精力,去讨好一份根本不在乎自己死活的工作、和看不上自己的人。就算看到机会,自己拼命去接,手也始终短一截,最后落得竹篮打水两头空。 所以,如果不是出生就继承了大笔资源和财富的人,人生资产一定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去积攒:能力资产、人际资产、人力资产,最后才是金融资产。 能力是首要的,决定了你是谁,后面三个都是杠杆,如果没有前面的1,再多的0只是0。 那么能力资产具体要积攒什么呢? 1、认知。看问题的方式决定你能走多远。多思考、多阅读、多学习、多体验,不断打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刻意训练自己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技能。不管是运动、设计、写作还是营销,你的能力和才华都需要跟实际的市场结合,做到卓越。在一个事情上的无可替代,就是你最核心的筹码。 3、情商。会做人比会做事更重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里要看的见人事物的情绪和需求。 4、资源。最重要的是信息资源。拥有自己获得信息的渠道,并且能在关键时刻转化成价值,才是有效的资源整合。 当你开始从这四个方面来雕琢自己,一切有利的外部因素反而会开始主动找上你,因为世界偏爱强者。而芒格很早就说过:"如果我的人生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我就绝对不会去那。" 每个顺利迈过20到30岁这个关卡的人,人生各有各的精彩。但凡留有遗憾的,无疑都是犯了这个错误;心存侥幸的把自己的本金,用了错误的顺序配置。
Show more
0
0
0
0
“蚂蚁国际”计划香港IPO:简讯与分析 核心要点 - IPO计划: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国际(注册于新加坡)计划在香港独立上市,正与监管部门沟通,无政策障碍。 - 收入贡献:蚂蚁国际收入约占蚂蚁集团20%,核心业务包括跨境支付和金融服务。 - 战略背景:2024年3月,蚂蚁集团拆分蚂蚁国际、OceanBase和蚂蚁数科,推进“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加速全球化”战略。 - 财务表现:蚂蚁集团2024年9月季度净利润137.5亿元,同比增长55.1倍(低基数效应)。 蚂蚁国际概况 总部:新加坡,专注数字支付与金融服务,驱动全球商业增长。 三大产品: - Alipay+:跨境移动支付平台,支持线上线下无缝支付,助力小微企业全渠道增长。 - 安通环球(Antom):为全球商户提供数字支付、营销及数字化服务,支持100+货币,覆盖200+市场。 - 万里汇(WorldFirst):跨境贸易支付与账户服务,服务100万+中小企业,满足全球收付、外汇管理等需求。 市场表现:万里汇交易额超3000亿美元,助力中小企业应对资金周转与外汇风险。 广州“双中心”战略 新布局:2024年4月21日,蚂蚁华南数字运营中心与万里汇跨境贸易运营中心在广州启用。 意义: 推动跨境数字贸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与广州市政府合作,深化数字金融、跨境支付、科技创新。 - Alipay+升级:实现粤港澳三地电子钱包(支付宝、AlipayHK、MPay)在大湾区11城一码通行,广州率先全通。 - 广交会支持:联合20+商圈,提供入境消费友好服务;万里汇“护航计划”助力中小企业拓展全球市场。 公司治理优化 - 管理调整:管理层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强化与股东隔离。 - 董事会改革:独立董事超半数,设立风险管理、ESG等六个委员会,提升透明度与多元化。 - 独立运营:蚂蚁国际等三家公司设立独立董事会,实行CEO负责制。 风险与机遇 机遇: - 全球化战略:蚂蚁国际覆盖200+市场,受益于跨境电商与数字支付增长。 - 政策支持:广州政府合作与大湾区布局增强市场竞争力。 - 技术优势:AI、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性。 风险: - 监管风险:香港IPO需符合监管要求,跨境支付面临全球政策变化。 - 市场竞争:与PayPal、Stripe等竞争,需持续创新。 - 地缘政治:中美关系或影响香港上市与国际化进程。 投资分析 吸引力:蚂蚁国际20%的集团收入、全球化业务与技术驱动使其成为高增长潜力标的。 估值潜力:参考蚂蚁集团人民币137.5亿元季度净利润,上市后可能获高市盈率,但需关注IPO规模与定价。 建议: 关注IPO进展与监管动态,评估发行估值。 考虑蚂蚁国际在跨境支付与大湾区布局的长期增长潜力。 分散投资,搭配其他科技或金融资产以降低单一标的风险。 $BABA.US #Alibaba#
Show more
0
2
22
1
橙子晚间解读 4.24 果然传统世界的大佬来币圈就是降维打击,这波操盘 $trump 的团队真的给币圈小韭菜和小野庄上了一课,让大家知道什么是高端局。 $trump 背后的操盘手绝对是操纵人性的高手,借特朗普的名字,精准拿捏散户心理,编织了一场堪称教科书的拉高出货大戏。看人家的操盘节奏,4月18日解锁4000万枚代币,价值3亿,占流通量20%,紧接着抛5月22日“特朗普晚宴”噱头,限邀220大户,前25名许VIP接待、白宫之旅。散户FOMO,殊不知这是特朗普2018-2020年玩烂的“共进晚餐”套路,照片没一张,真吃饭假承诺。主办方更绝,风险披露写明:特朗普可能不来,晚宴可能取消,送NFT安慰。排名按4月23日-5月12日平均持仓算,诱多+锁仓,逼你买了不敢卖。 别忘了,7月还有下一轮大额解锁,操盘手大概率会再整新活儿,搞点新故事继续拉盘割韭菜。这些人哪是什么“川普粉丝”或“政治信仰者”,就是一群早早布局、精通币圈叙事的资本老手。他们可能当年是冲着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愿景入场,但现在早已变质,沦为政客的打手,靠热点收割散户,实打实破坏行业生态。 昨晚马部长和川普红人财政部长贝森特打起来了,这俩人狂飚粗口,fuck满天飞,一向举止温和的贝森特彻底被激怒,怒吼:“去你的”。马斯克大声回击:“再说一遍,大点声”。两人还上升到了人身攻击,贝森特说马斯克在DOGE预算削减这事儿上夸大其词,毫无进展!马斯克直接回怼贝森特是“索罗斯的傀儡”,还嘲讽他曾经操盘对冲基金一败涂地。看来川子不仅把各个国家得罪了个遍,砸了美元和美元资产的招牌,自己内部也出现矛盾了。 今天币安的下架名单出来了,$alpaca $pda $vib $wing 这四个不幸身亡,比较搞笑的是这四个并不是投票的前列,下架投票排名前五位的是FTT(11.1%)、ZEC(8.6%)、JASMY(8.6%)、GPS(8.2%)和PDA(7.6%)。根据币安的解释,投票结果将不是决定最终下架决定的唯一因素。项目的监控仍在评估中,最终决定将由币安根据我们的官方审查流程和标准做出。此外,下架时间表将取决于币安的程序。我没记错的话FTT投票两次都是第一,但是都没有被安排下架, 那这投票的意义何在,为啥还把他弄到投票池里呢,真的看不懂。 再说市场,昨晚大饼ETF继续出现了超过9.1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最近三天资金流进来的总量超过了20亿美元,coinbase高管直言主权财富基金正在大举买入比特币,目前大机构入场的理由是,全球金融市场被川普一顿乱搞,之前一直很稳健的美元资产未来不确定性增加,这导致比特币被迫顶上来,作为对冲货币通胀和宏观不确定性因素的资产,大饼价值存储和电子黄金的共识越发的深入人心了;ETH走势趋向稳定,ETH/BTC保持震荡走势,虽然ETH的ETF继续资金外流,但是5月7号的升级预期,以及后面的质押ETF的过审,应该会帮助以太坊走一波不错的行情的,目前新SEC主席已经就位,昨晚第一次发言就是支持加密,将美国打造成最好、最安全的地方;其他山寨基本也是大盘走势,只有 $trump 一个人在表演,不过昨晚链上走势不错,出现了不错的金狗 $jos , 这是一个基于Julia语言的AI 模块化框架,项目锁仓了1年,今早FDV直接给到了20M+了,据说 $swarms 的大庄们都进来了,后面可以重点关注;@BSquaredNetwork 的空投已经可以查了,这货真是起了个大早,还不如 $merl 呢,吃屎都没赶上热乎的。
Show more
0
0
0
0
橙子晚间解读 4.22 电子黄金也是黄金,大饼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美元霸权覆灭背景下最大受益者! 电子黄金也是黄金,昨晚川普几乎是破发性质的向鲍威尔输出,说能源、食品都在降价,现在已经没有通胀了,鲍威尔是太迟先生,欧洲都降息7次了,而鲍威尔上次降息还在选举期间,那次降息也是为了帮助哈里斯当选,但结果还是失败,鲍威尔自己也是大输家。这波输出直接把股债汇全都给打下去了,就连共和党议员都开始支持鲍威尔了,说任何总统都无权解雇央行行长。总之现在市场又重回关税大棒那会儿的恐慌行情了,而且这次是针对一切美元资产,因为一旦美联储被川普掌控,那么全球持有美元和美债的国家利益都受到威胁,川普可以随时印钞,随时降息甚至负利率,美元和美债可能就变成一张废纸了,可以说这波对美联储动手,可能会瓦解几十年建立的美元霸权,同时受伤的还有美股,美股十几年的长牛形象,让它成为全球的投资主战场,但美股也是依靠美元在全局的资本扩张,现在关税和去美联储行为,都代表川普想要收缩这一行为,取而代之的是印钞还债,这个对美股肯定也是超级利空,川普整个操作过程中唯一受益的就是黄金了,所以黄金昨晚到今天又是连续走了好几拨新高行情, 而大饼就像我前几天说的,现在已经转换为电子黄金的避险属性,成为价值存储且产出有限这个赛道的龙二,甚至大饼在全球动荡时期还能承担完成交易系统,以及更便于携带和隐藏,总之如果未来美元全球共识坍塌,大饼很可能会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全球共识,甚至比特币霸权。 今天大饼继续上冲,币安最高价已经打到了88877了,距离9w只有一步之遥了,主流CEX、DEX资金费率也显示当前市场不再普遍看跌了,资金费率这个对市场后续走势的预测还是挺准的,最近几波下跌都是有所体现的。资金上昨晚比特币ETF出现了大逆转,资金由前天的净流出1.06亿,直接变成昨晚的净流入3.81亿美元,然后车头微策略公布了在4.14-4.20期间又增持了6556枚大饼,这个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和正面情绪价值,甚至小黑arthur 昨晚直接喊单,说这是最后能买到10w以下大饼的机会了,比特币即将进入只涨不跌模式。 山寨方面,这波还没有明显的跟涨走势,甚至大部分的山寨开始被大饼吸血,目前大饼的市占率超过了64.6%,创造了2021年2月以来的新高,这个数据能够反映山寨市场的沉寂程度,但是也侧面暗示市场即将触底反弹。一般情况下大饼突破关键点位,山寨就会迎来补涨,比如之前大饼突破9w、9w5、10w时,山寨都有猛烈的补涨行情,所以这波山寨要真的回归牛市通道,还要再等大饼突破关键位置,目前我们认为大饼一直是稳稳的在牛市通胀里的,而山寨在这几个月很多都进入了史低区间,走势也明显的进入熊市,但是这个走势很可能是短暂的,只要车头还在向上,车尾不管现在是朝哪个方向,最终也会一起跟上来的,这个不用担心。 今天走势比较好的山寨主要有 $deep , 这个是sui生态defi项目,今天上了upbit,直接暴涨31%;$fartcoin ,第一个ai agent 生成的meme代币,庄家非常强, 走势已经独立出agent板块了,近期很多 $trump 的巨鲸也开始换仓fartcoin了,24小时上涨18%,市值突破了10亿;今天meme板块有集体行情, $turbo $ket $popcat $mew 都在涨幅榜前列,能看出每当山寨行情回暖时,meme总是最先有反应的;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正在申请ETF的项目,昨晚信任SEC主席已经上任了,目前有72个ETF正在等待审判,总共包含15个山寨币,之前一直没有通过可能就在等今天,接下来应该会上一大批山寨会通过ETF,这个赛道绝对值得去布局;最后说ETH,这货太不给力了,ETH/BTC继续新低,ETF昨晚还是净流出状态,据说Galaxy digital 已经将ETH换仓成sol了,很多ICO时期的鲸鱼也在出货离场,这些都不是好迹象,现在就看质押ETF啥时候出来了,以及5月7号的pectra升级的效果,这两个如果救不了以太,那么就真要被sol取代了。
Show more
0
0
3
0
每周阅读一本好书《涛动周期论》 这是我爱不释手的书籍,人生发财靠康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您越长大越相信命运,一命二运三风水,一点不假。当您站在一个上行的扶手梯中,你会异常容易成功,而您走在一个下行扶手梯时候,疲于奔命但也未必有好结果。这就是周期的力量! 作为一名职业投资者,重温周金涛关于康波周期的理论,对我当前和未来几年的资产配置策略,有了更佳深刻的体悟和理解。尤其是在2025年这个关键时间点上,理解周期的终点与起点,对财富跃迁尤为关键。 1️⃣我是如何理解“人生发财靠康波”的 周金涛提出“人生发财靠康波”,在我的投资逻辑和框架中,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思维方式,猪在风口也会飞。个人能力当然重要,但放在宏观周期的背景下,再高超的个人和团队能力,在逆周期中也可能颗粒无收,甚至全军覆没。而顺势者,即便只是简单的资产配置,亦可乘风而起。 回顾过去二十年: • 2008年:我清楚地记得金融危机期间,地产和股市双双暴跌,敢于出手者都在几年内获得丰厚回报。 • 2019年:这是上一个康波萧条周期中的低点。那时我加大了对核心资产的配置,包括美股、#BTC、科技股,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窗口。# 2027年,被视为“第五次康波萧条期的底部,复苏回升的开始”,按照周期理论,2026-2027将是一个绝佳的入场机会,而此刻,2025年选择躺平养精蓄锐或许是最佳的策略,不动也是一种智慧。 2️⃣经济周期的嵌套结构,是我制定中长期策略的逻辑基础 我常把资产配置的决策逻辑划分为三个层次,对应三种周期: 1. 康波周期(60年):决定我对时代主线的判断,比如数字化、能源转型是否已进入回升期。 2. 朱格拉周期(8-10年):指引我判断行业轮动和板块切换的节奏。 3. 基钦周期(4-5年):为我的仓位调整和交易行为提供中长期依据。 三周期叠加共振时,才是出手的好时机;周期方向混乱时,我更倾向于防守和等待。 3️⃣2026-2027:临近周期拐点,静待春潮初动 如果按周金涛的推演,2019-2027为第五次康波萧条期。那现在我们正临近在“历史的门槛”上—— • 全球去库存接近尾声,美联储或进入降息周期; • 新技术浪潮(AI+、新能源、数字资产)初现曙光; • 全球产业和供应链重塑,地产、制造、出口正面临结构重组; 这一切迹象让我相信:2026-2027年很可能是康波底部+中波上行+短波反转的三周期共振点。这样的时机,错过将是十年难遇的遗憾。 4️⃣当前与未来几年的资产配置策略(核心放在2026-2027年) 基于周期理论和当前宏观判断,我的策略如下: 1. 股票 • 聚焦成长早周期的赛道:科技(AI芯片、AI应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氢能、核能、太阳能+储能)。 • 地域选择偏向美国科技股+中国+东南亚新兴市场,估值更具吸引力。 2. 黄金 • 作为抗通胀+美元回落+地缘冲突的对冲工具,目前依然值得中等仓位配置,尤其在2025期间黄金创出历史新高的背景下。 3. 数字资产 • #Web3# 市场正在酝酿新一轮结构性牛市,尤其是 #BTC# 和基础设施类项目,值得中期战略性布局。 • 周金涛书籍中虽然未曾论及,但我认为数字资产可能是新一轮康波回升阶段的重要“新变量”。 4. 房地产 • 仍处于调整末端,等待政策和货币拐点确认。核心城市、自住逻辑优先,投资性物业须谨慎。 • 可能在2026-2028年迎来结构性修复。 5️⃣我的底层信仰:顺周期、控风险、等待天时 周金涛最震撼我的一句话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是最大的努力。” 作为投资者,我越来越相信,财富的积累是一场跨越周期的耐力赛,不是击鼓传花的投机。 2026-2027年,或许正是“苦尽甘来”的开始。经历了十年宏观去杠杆、疫情扰动、地缘冲突后,新一轮康波回升或许正在悄然展开。 我们团队会继续加大对“新周期”的研究与观察,在周期的风口上,准备好风帆,与您一同扬帆起航。🧐
Show more
0
34
408
120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必须做自己的公链?最近这一年,红林律师和不少做出海、做平台、做区块链技术底层的从业者聊过关于“做不做公链”这件事。发现原本被视作币圈专属的事情,似乎也成了越来越多互联网创业者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有的团队开始研究底层架构,有的人尝试通过链连接支付网络和用户体系,还有的公司干脆直接下场做自己的链。 作为一名长期参与Web3.0商业项目合规服务的律师,我越来越觉得,这不只是技术选择、融资路径,甚至也不完全是Web3赛道内部的问题——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在全球化、账户体系、支付架构和产业控制力上的一次系统性挑战和机会。 这篇文章,结合我的观察、理解和业务中接触到的实践,抛砖引玉地抛出一些观点和判断,供互联网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参考和探讨。 # 国家层面:为什么中国需要一条自己的“数字出海通道”?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高铁、电网、通信基站这些实体工程上都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在数字世界的底层设施上,我们仍处于结构性依赖状态。 账号体系掌握在Google、Facebook手里,支付路径靠Visa、Mastercard和PayPal,广告流量买量则还得仰赖Google Ads、Meta Ads这些平台。在全球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上,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控制权。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你出海搞社交App、内容平台、电商商城,但只要海外平台一收政策,你可能连用户都找不到了。身份认证、支付通道、应用分发全是别人的,业务命脉始终系在别人手里。 而公链,提供了一种“底层系统级替代路径”:不依赖银行、信用卡,不需要手机号和Facebook账号,链上钱包即账户,稳定币即货币,链上行为即信用。这是一种全球通用、不受主权国家单一控制的数字底盘。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应用雏形,比如Telegram + TON 的组合,就已经在中亚、非洲、东南亚形成了一个“聊天+账户+支付”的新体系。用户在Telegram里就能转账USDT、完成购买、接入AI插件、参与游戏。它不靠App Store、不走Visa系统,也不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 这样的模型,其实本质上就是一套“数字世界里的离岸口岸”。 对中国来说,这个意义不在于“现在我们被制裁了”,而是:一旦世界变得更割裂,或者金融制裁成为常态,我们有没有备用的通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都在探索稳定币和公链结算系统,这是他们的应急方案,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应该是前置布局。 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要自己下场“发链”,而是意味着我们要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技术能力,并且能构建一套“由自己主导”的数字全球化路线。如果有一天,中国团队主导的某条链能在新兴市场成为数字身份入口、支付和资产通道,并与我们本土技术和贸易深度绑定,那它就不只是一个链项目,而是未来数字版“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 商业层面:出海的中国公司,为什么开始“带链”一起走? 今天再谈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已经不能只靠一款App、一套本地化方案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许多中国互联网项目在全球化中遇到三大典型痛点: 一是支付受限,很多国家银行卡渗透率低、本地支付混乱、国际清算体系门槛高,传统手段成本极高; 二是账号失效,你没法用微信、支付宝、手机号来构建用户体系,只能重新搭账户系统; 三是流量压缩,投放渠道和政策越来越苛刻,甚至面临内容限制和货币收紧。 也就是说,App可以出海,但App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却无法复制出去。而公链,恰恰是一种新的出海操作系统——它提供了全球通用的账户结构、稳定币结算能力和开放式资产激励模型,让你能在“无银行卡、无ID、无广告平台支持”的国家,也能低成本做生意。 比如 Bitget、OKX 这些平台,已经跑出了“链+钱包+支付”的组合拳,用户在非托管钱包中就能完成充值、打赏、积分兑换,背后接的正是他们自己的链和稳定币。而更轻量级的出海项目,也开始通过链上系统提供会员激励、NFT打赏、内容存证、积分分发这些“功能模块”,用链做运营的底层支撑。 这类“带链出海”的策略尤其适合金融体系不发达但用户基数庞大的区域,比如拉美、非洲、东南亚。在这些国家你很难拿到完整支付牌照、也很难对接本地清算机构,但你可以直接通过链和钱包完成端到端的闭环服务,且避开了传统合规的高门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系统是“我来做水电煤”,别人可以复用。你从一个App公司变成基础设施提供者,产业话语权也随之发生迁移。 从这个角度说,公链对中国出海企业的价值,不是融资工具,而是让你从App逻辑跃迁到系统逻辑,有机会主导新一代全球互联网的“通用技术接口”。 # 用户层面:账户、资产与身份的重构正在发生 从用户视角来看,公链最直接的改变,是它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账户”和“资产”。 Web2 的账户系统是“平台附属型”的:你有抖音号、微博号、小红书号,但本质上它们都属于平台,你没有迁移权、也无法独立存在。你在这些平台上积累的关系、内容、甚至收入,一旦账号被封或产品关停,就什么都不剩了。 而Web3钱包提供的是一种“用户主权账户”:地址是你的,资产是你的,内容和行为记录也可以变成资产或信用历史。你用钱包登录,不依赖平台数据库,你的NFT、代币、积分和身份,都可以跨平台使用。平台只是服务提供者,不再是资产的“唯一入口”。 像Farcaster、Lens Protocol这样的Web3社交应用,已经开始把“链上账户”变成你在社交网络中的ID。你的一条帖子,可能是链上的数据,可以变成NFT,可以携带收益权,可以迁移到其他平台。用户不再依附平台,而是成为可以自由移动、带资产走的“数字个体”。 这种趋势和年轻用户对平台的不信任感形成了某种对冲。很多人经历过账号被封、资金被冻结、数据丢失、粉丝清零,自然而然开始关注“我能不能自己保留我的数字资产”。钱包的普及,不只是“币圈工具”的扩散,而是用户开始理解:“一个账户可以是身份入口、资产载体、社交容器、信用凭证”的多重结构。 从这个角度看,链上账户体系未来有可能演化为一种“超级账号”,它整合了身份、资产、关系链、使用记录、激励积分……最终成为每个人在数字世界里的“自我主权节点”。 # 全球格局:下一轮基础设施竞赛已经打响 过去几年,公链已经从技术实验,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国际竞争。每一条头部公链,都在争夺未来数字世界的“水、电、网”话语权。而这场竞争不再是技术比拼那么简单,而是:谁能成为全球通用的账户系统、支付网络、数据通道和价值协议。 我们可以把目前全球头部公链的战略模式,拆成三类: 第一类:平台绑定型公链(Platform-native Chains) 代表项目:TON(Telegram)、Base(Coinbase)、BNB Chain(Binance) 这些链的共同特点是,有现成的海量流量平台为依托,链是平台用户资产和账户体系的延伸。 TON 依托 Telegram 的通讯网络与社交关系链,正在构建“链上账户 + 钱包 + 内容 + AI工具”的一体化平台。TON本身不是最强技术栈,但它有Telegram这个触达全球7亿用户的超级入口,并已打通USDT转账、小游戏支付、广告返佣、钱包身份验证等真实场景。在“链上生活基础设施”这块,TON是当前推进速度最快、用户增速最高的项目。 Base 是Coinbase推出的L2链,本质上是Coinbase的链上版本,强调“合规友好、开发者友好”。Base打通了Coinbase钱包、交易所账户、KYC信息,背后是美国合规资金和技术社区的强力支持。Base并不追求技术极致,而是成为美国加密企业和机构合规部署智能合约的首选平台。 BNB Chain 则是币安的全球交易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它更像一个商业闭环系统,凭借币安流量导入,BNB Chain 得以拥有大量活跃用户和真实交易数据。币安甚至开始“投资带用户上链”——谁能为链带来百万级活跃用户,币安就给生态激励。 这些“平台绑定型”链不是为了炒作,而是要在自己的平台上完成用户体系、支付系统和资产通路的闭环。它们的竞争优势是用户流量本身,竞争逻辑是“用链锁住平台用户资产”。 第二类:开发者原生型公链(Developer-first Chains) 代表项目:Solana、Polygon、Avalanche、Sui、Aptos 这类链从一开始就是为开发者准备的“通用操作系统”,目标是争夺最优秀的应用和开发团队。 Solana 是这类中的典型,主打高性能+低费用,在DePIN、链游、NFT、链上AI等新应用层方向非常活跃。虽然2022年曾因FTX事件一度失势,但2023年之后靠着“非EVM生态”和大型项目复兴重新崛起。现在的Solana更像是链上创业者最活跃的社区,拥有从移动钱包(Phantom)、手机终端(Saga)到支付工具(Solana Pay)的一整套工具链。 Polygon 是“以太坊扩容第一梯队”,在Web2对接方面推进极快,合作对象包括Nike、星巴克、Adobe、Stripe、迪士尼、印度政府等,主打“开发友好+企业友好+合规友好”三大标签。Polygon的战略不是抢C端,而是抢企业侧的合作通道。 Sui 与 Aptos 则来自原Meta团队,主打Move语言、模块化架构和金融级别安全性,开发体验和合约逻辑被认为优于Solidity。它们目前在东南亚和韩国开发圈中反响较好,但生态仍在冷启动中。 Avalanche 以“子网架构”为主打,为每个企业、政府、组织定制自己的链,参与了美洲多地政府稳定币、跨境金融项目,形成一种“链上SaaS”模式。 这类链的核心目标是——谁能成为下一代DApp开发的默认平台,谁就有机会像安卓/Windows一样,掌控数字世界的操作系统逻辑。 第三类:高频金融实用型公链(Payment-driven Chains) 代表项目:Tron、Stellar、Cosmos(部分) 这类链的特点是技术不复杂,但非常务实,不讲概念、专攻结算和支付。 Tron 虽然在西方社区名声一般,但在拉美、非洲、南亚却是真正的“链上支付大动脉”。链上USDT流转量长期居高不下,成为很多“不能通过银行账户转账”的用户的主结算路径。 Stellar 原本是做“跨境结算网络”,目标和SWIFT类似,但更轻量。其重点在于与传统金融机构对接,推动“稳定币作为跨国小额清算载体”的项目,合作银行和政府众多。 Cosmos 生态中部分链(比如Kava、Osmosis)也在走向稳定币、跨链支付场景。 这类链的生态未必活跃,但它们占据了现实世界中“金融基础设施未覆盖区域”的巨大需求空间。在全球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中,这类链成为数字现金网络的唯一选项。 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中国在这场基础设施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 目前来看,真正被广泛使用、生态成型、在全球拥有开发者和用户的公链中,中国主导的项目非常稀少。大多数链项目在国内定位不清、产品路线含糊、海外合规能力弱、商业化缺失。很多链甚至停留在“白皮书+技术演示+内部测试网”的阶段,离大规模真实使用还远得很。 而与此同时,别人的公链已经在接银行、建支付网络、拉开发者、进App Store、与主权政府对接项目……这不再是一场“看谁技术新”的比赛,而是看谁能把链变成现实世界的金融底盘、应用通路和身份凭证。 如果我们再不入局,不仅会丧失一次系统级的全球竞争窗口,更会让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继续受限于海外技术平台的“数字殖民体系”中——账户不是我们的,支付不是我们的,身份体系不是我们的,资产流转路径也不是我们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有没有必要做链”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机会做”的问题。机会窗口已在收缩,全球链上基础设施的秩序正在快速重组。现在不抢,未来就只能继续用别人的路,走自己的路子。 # 写在最后:从使用者到建设者,中国互联网需要自己的底层网络 对中国互联网而言,公链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某一批创业者的专属项目,而是一场全局性的产业升级契机。它不是Web3内部的事,而是决定中国数字经济下一步能否独立成长的关键变量。 做不做链,已经不是Web3创业者要回答的问题了,而是中国互联网整体要面对的现实。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用别人搭好的链,继续适配别人的清算系统、登录协议和账户规则,就像过去二十年我们习惯用Android、用Visa、用AWS那样。但问题是,当全球数字秩序开始重构,我们还要不要参与新一代系统级规则的制定?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不仅服务于国内用户,更能在全球产业协作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设施平台? 今天,做公链的人并不多。但趋势已经很清楚:不管是通信平台、金融机构、电商支付、内容平台,全球头部玩家都已经在用“链+账户+资产”的方式重塑自己的底层结构。而我们,正站在能否参与这一轮基础设施重建的临界点上。 我们深知这不是一场一两年能跑出来的快生意,而是一次需要产业共识、技术耐力和政策定力的长期工程。作为Web3.0法律合规服务机构,曼昆律师团队一直在支持华人主导的公链项目在全球范围的实践落地,共同推动、见证属于中国互联网的公链之路,也欢迎和更多互联网行业的伙伴们的交流与讨论。
Show more
0
8
17
7
🎯FN 独家丨专访币安创始人赵长鹏:改变人生的四个月 很荣幸独家专访到 @cz_binance ,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 @GetupAnderson 与 CZ 从阿布扎比投资、亲身参与 Meme 新事物、 币安上币策略调整,再到狱中经历体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同时也透露了对未来的一些计划,来看看度过人生至暗 4 个月后的 CZ ,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 核心提炼 🔶 阿布扎比战略入股: 币安选择阿布扎比是因其监管框架与战略定位,而非资金需求。阿联酋的合规环境为币安提供了全球化发展的关键支点。 🔶Meme 币生态: ▪️Meme 币反映社区创造力,但高风险属性显著。 ▪️币安支持创新,但需平衡用户教育与风险提示。 ▪️特朗普发币:多数名人代币为第三方蹭热度行为,公众人物应专注长期价值项目。 🔶币安上币策略: ▪️币安不能成为大户割韭菜之地,不建议交易所充当「筛选者」角色,看好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成为未来主流。 ▪️建议项目方公开锁仓机制,采用第三方智能合约增强透明度。 🔶行业发展 : ▪️从「发币需建链」到 ERC-20 标准,技术门槛降低但核心逻辑未变(社区共识即价值)。 ▪️行业需突破金融投机,探索政府身份认证、DeSci 等实际应用。 🔶以太坊与 L2: ▪️错过以太坊投资,但肯定其对 DeFi 的奠基作用。 ▪️以太坊当前瓶颈是应用层创新不足,非技术问题。 🔶监狱体验: ▪️4 个月监禁重塑人生优先级,意识到家庭与健康的重要性。 ▪️身体减重 6 公斤但更健康,精神压力源于不确定性。 🔶教育项目 Giggle Academic: ▪️旨在通过游戏化学习解决全球教育不平等,培养可增强就业的技能(如 AI 数据标注)。 🔶未来布局: ▪️ 投资方向:聚焦 Web3 基础设施、AI、DeSci(去中心化科学)三大领域。 ▪️愿景:扶持千名创业者,打造可持续独角兽项目,重塑行业格局。 完整专访分享传送去看 🛸: https://t.co/Is74PJqxIJ #Binance# @heyibinance
Show more
0
280
712
143
AI 手机 ​ ​小布助手集成了DeepSeek,然后也添加了很多功能,通过长按电源键唤醒 目前用起来还是挺顺手的。 相比之下,那个IPHONE15就变得非常的落后了 ​ ​想到一个点,就是通用AI的创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我们只能做细分垂直领域的AI创业。 目前来看的话,能垄断通用 AI入口的就是手机和浏览器这两个入口了
Show more
0
1
0
0
2025 AI X Crypto - 契子 - 散户手里资源的去中心化是个伪命题?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看到@0xAlexon上一条讲去中心化云的视频有感而发,里面提到了去中心化算力,包括近两年的Uber和滴滴,都让我深感共鸣 但契子可以从更加久远的年代说起 - 那是我几年前第一次看到Helium这个项目时的Feel “NGMI - Not gonna make it” 当时的第一感觉 之所以有这个感觉,是因为我在进入Crypto之前在一家电信运营商做网络工程师,我的部分工作就牵扯到配置各种各样的Radio,然后我们的安装工程师爬去各个楼顶,塔顶把这些Radio装上 整个流程牵扯到Radio的软件配置,安装时候高度,方向,角度,阻挡物,发射频率等各个参数的调整,后面因为天气,环境,新增加的阻挡物,与其他Radio信道的冲突等等还有无尽的维护要做 当然我们用的Radio比Helium要贵要复杂,但本质上差不多,都是拿Radio来组成一个网络 在我眼里,商业组网是一个专业的设备+专业的团队才能干的专业的事儿,Helium把专业的团队这个要素拿掉了,所以我觉得NGMI。 至于后面Helium凭借叙事+Multicoin一波大奶起飞,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但至少Helium的设备是专业且统一的 然后再来看我们上一波AI的叙事 - 去中心化算力 散户手里用来打游戏的那些个型号与质量参差不齐的显卡时不时贡献出来给正儿八经的商业AI的训练或者推理做算力供应商?共享算力Airbnb? 我只能呵呵…… 因为相对于Helium,这次不仅连专业的团队没了,甚至连专业的设备这个因素都消失了 这你能整出来个啥? 纯叙事呗 我们Tech Lead当时挂了两张卡上去挖,果不其然一天几次的掉线频率 后面大家也都知道了,当时过来挖这些去中心化算力的大头根本也不是散户手里那几张破卡,都是大户租的AWS,阿里云上面的云算力。本质上最终收益的都是这些Web2的云算力厂商,我们二级市场买币接盘相当于给他们付费了 过去两年聊了上百的AI项目,也没见到几个真的用“去中心化算力项目”做自己算力供应商的,Web3的“伪AI”项目都不用Web3的算力供应,你指望Web2的“真AI”项目来用Web3的“去中心化算力”? 还记得我去年底发2025年三大主线 - Payfi,AI Agent,Meme那个帖子里提到过的这段话不? -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聊过一个去中心化算力项目,Founder非常“实诚”的告诉我们,来了比较大的或者商业化的算力需求时候会直接丢给他们的中心化机房去跑,不会交给散户GPU算力的,但可以前台“包装”成散户算力也参与的感觉”。 人家这个Founder起码是真诚,且知道商业可行性的 所以说一千到一万,这种类似的项目要真的有人用,抛开传播这个因素,底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1. Business SLA - 商业级别的可用性 2. 在满足1的同时,找到当时那个时间点,或者说那一段时间线附近成本/效率的最优解 根据这两点来看看目前Web2或者Web3的一些代表项目,你就会豁然开朗 最早的“去中心化下载” Bittorrent - 其实不太符合1,因为经常你想要下个动作片但是找不到人做种,但人家本就是个开放的P2P下载协议,主打一个共享又不收费,所以生命力一直很顽强 BT最终被杀死(拿国内举例),终局当然是网速的提升,4G,5G,短视频,在线观看和手机端的用户习惯直接KO了下载这件事本身。但在终局之前,是迅雷,网盘这些杀死的纯BT。因为人家虽然烧钱,但烧出了1,从此不再担心“谁有种子”这件事儿,大家也就不再使用纯BT下载软件了 上文提到过的Uber/滴滴 - 这几次回国,我基本都是用的都是曹操专车,虽然稍微贵点,但人家统一的枫叶车型体验真的是舒服。就像Alex在视频里所说 - “到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个人车辆还能占到营运车辆行业的多少呢?最后剩下的都是各个有组织的单位去管理几十几百甚至几千辆车,然后去接入这个网络,这才是符合我们社会与商业结构的一种组织形式”。结合我个人的打车体验,这种模式对于1和2都是一个Boost 想通这一点,你应该不难理解,为什么V神几年前就表示,区块生产的中心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利益驱使下的商业模型最终一定会收敛成这个样子,比如你看下个月的布拉格升级里一个重要的EIP-7251:将单个验证者的质押上限从32 ETH提升至2048 ETH,减少验证者数量及网络通信负载,提高质押效率 但只要ETH保证“验证的门槛足够低,足够去中心化”,那么我们依旧可以说ETH是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的项目,这也是ETH技术路线图上不变的宗旨 遥想2年多前聊完@megaeth_labs,我直接拍板梭哈的部分原因,也跟此理念有关 所以回看做了7,8年永远都是叫好不叫座的去中心化存储,这两年看似充满希望的去中心化算力,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反倒是天生注定就是半中心化的@doublezero 这种项目我在去年第一次看到时就无限看好,可惜估值确实贵到有点下不去手 (当然就算下得去手第一轮也挤不进去 - - )…… 未来几篇会围绕去中心化模型/数据/训练/推理/Agent等一一展开,See U Soon~
Show more
0
0
1
0
华语币圈最强干货博主“地图”出炉啦! 从宏观趋势到链上数据 , 从知识分享到玄学秘籍 , 认知升级的终极宝藏! 钱宝熬夜整理一晚上 , 如觉得对你有帮助 , 欢迎收藏并三连哦~ 还有哪些宝藏博主推荐 ? 评论区一起来挖 “宝”! ✌ 宏观分析 倪大 @Phyrex_Ni qinbafrank @qinbafrank Rocky @Rocky_Bitcoin 投资TALK君 @TJ_Research01 链研社 @lianyanshe Crypto_Painter @CryptoPainter_X Cato_猫叔 @Cato_CryptoM TVBee @blockTvBee TraderS|缺德道 @Trader_S18 知识分享 杀破狼 @Wolfy_XBT 看不懂的sol @DtDt666 大字 @BTcdayu 比特吴 @BTW0205 丰密 @KuiGas 蓝狐 @lanhubiji 子时 @silverfang88 ALERT的会所 @BTC_Alert 加密猴哥 @monkeyjiang 宝藏视频 狗总@CryptoDoggyCN Goku很Cool @gokunocool 加密大漂亮 @giantcutie666 Gigiz @gigiz_eth 區塊先生 @mrblocktw 0xLeon @Leoninweb3 链上分析 Ai 姨 @ai_9684xtpa 余烬 @EmberCN Murphy @Murphychen888 CryptoChan @0xCryptochan 帽子姐 @0xmagnolia 麦总 @Michael_Liug Yuyue @yuyue_chris 小筑 @Hutflow 子布 @0x_zibu 币圈玄学&周期 匿名博士:@Leoninweb3 T大:@TingHu888 以上是图中各位大佬,欢迎关注哦~
Show more
0
28
62
13
5.03梭哈晨报: GM,只能说精彩的事情逐步在上演, @binance 的alpha的价值在提升,尤其是市值越低的值得买的概率越高了,例如 $AIOT 底部拉起来都快6x了🤣。 1. $BTC 周末估摸着没力气突破100000了,只能等着工作日的etf带来买盘了; 2. $ETH 跟着大饼走,又出现了表现较弱的趋势,汇率对也趋于平稳开始拐头; 3. $SOL 不知道为什么表现如此之弱,完全不跟着大饼走了,群众中出现了叛徒? 4. @boopdotfun $BOOP 质押收益非常之高,要维持着收益只能不断发射新币,外加上控盘 $BOOP ; 5.标普 500 指数连续第九天上涨,创 2004 年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6.Unichain 宣布其成为首个在可信执行环境(TEE)中构建区块的 Layer 2; 7. Safe联合创始人Meissner:Gnosis Chain成功发布Pectra升级,为以太坊重大硬分叉奠定信心; 8.Mythical Games宣布已实现6.5亿美元交易额,计划今夏发布FIFA区块链游戏; 9.区块链协会呼吁SEC采取灵活渐进的加密货币监管策略; 10.布朗大学一季度建仓 490 万美元贝莱德比特币 ETF; 11.Aave 社区提案拟拨款 600 万美元用于 AAVE 回购; 没记错的话上次AAVE宣布回购价格从220跌到了120; 12.Hyperliquid 宣布推出支持开发者自主部署永续合约的功能; 只需要100W枚 $HYPE ,和提交给 @binance 差不多; 13.Playtron携手M0和Bridge推出Game Dollar稳定币,支持SuiPlay掌机; 游戏机看起来挺好的; 14.特朗普:没有通货膨胀,美联储应该降低利率; 据金十报道,受到非农数据的影响,交易员削减美联储降息押注,预计今年美联储降息次数接近四次; 15. @Stake_Stone 上线 @binance 现货,恭喜团队; $STO 受此利好直接接近翻倍; 16. @readonme3 REVOX近日宣布推出其链上 AI 数字分身平台 DEVA,一周内涨幅超过330%; ---------- 模式越来越简单了,从选好的池子里找食吃就行了,不需要自己去找alpha了🤣。 昨天是真的一天在路上,感觉回家后要做个身体检查了,最近身体感受到了“零件坏了“,需要维修了。 #Bitcoin# #Ethereum# #Solana# #Crypto#
Show more
0
7
3
0
借着凉兮的话题继续简单的深入一下这个话题。深入研究贝莱德会发现其实更巧妙的是先锋。先锋集团的创始人约翰·博格(John Bogle)则为指数基金(Index fund)的发明人。并且先锋集团(Vanguard)的独特所有权结构 1. 互惠所有制模式(Mutual Ownership Structure) 与贝莱德不同,先锋集团采用一种全球金融行业中极为罕见的"互惠所有制"(Mutual Ownership Structure)模式。这是先锋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John Bogle)在1975年创立公司时确立的核心理念: 基金持有人所有制:先锋集团本身是由其旗下管理的基金共同持有的,而这些基金又归基金持有人(投资者)所有。简单来说,购买先锋基金的投资者实际上就是先锋集团的间接"股东"。 自我封闭的循环持股:这种结构创造了一个封闭的循环——先锋集团为基金服务,而基金又拥有先锋集团,最终使得基金投资者成为实际的所有者。 2. 无外部股东的影响 先锋集团的这种所有权结构带来了几个重要特点: 没有外部股东:与贝莱德等传统资产管理公司不同,先锋集团没有需要满足的外部股东,不存在股东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 成本优势:由于不需要向外部股东提供利润回报,先锋集团可以将更多收益通过降低费用的方式回馈给基金持有人,这解释了为什么先锋集团的基金费率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长期导向:无需向外部股东交代短期业绩,使得先锋集团能够更专注于长期投资表现和客户利益。 3. 实际控制人 由于先锋集团采用互惠所有制模式,严格意义上讲,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实际控制人"。其控制权实际上由以下几个方面共同组成: 基金持有人:作为实际的所有者,基金投资者是最终的"股东",但由于投资者数量庞大且分散,单个投资者的影响力有限。 管理层:日常运营和关键决策由公司管理层负责,这些管理者被视为投资者利益的"受托人"。 董事会:先锋集团的董事会代表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负责监督管理层的工作。 这种结构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是约翰·博格留给金融界的重要遗产。 有没有感觉这种互惠所有制模式和比特币的算法收益分配模式很像? 另外李哥借用AI工具暂时分析出了先锋和贝莱德的幕后资金来源,分别为: 1. ROTHSCHILD FOUNDATION 2. EDMOND DE ROTHSCHILD 3.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4. JPMorgan 5.ALFRED I. duPONT 6.BUSH FOUNTATION 前两个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之后分别为洛克菲勒,摩根,杜邦,布什家族。
Show more
0
25
19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