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Web2,安全是花钱雇白帽、买服务,谁也不想主动投入。而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Web2,安全是花钱雇白帽、买服务,谁也不想主动投入。而
作为一名 #Web3# 老韭菜和投资人,说句实话,最近几年 #Web3# 最大的问题不是没人用,而是用得起、但活不久。各种项目被黑、合约被攻击,每天平均有超过 $15 万美元的资产被偷走,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据。 就在这种背景下,#GoPlus# 安全层放了个大招——他们发起了一个总规模 5 亿枚 $GPS 代币的安全基金,这个操作在我看来,就是要重构 Web3 安全的“价值闭环”。 以前在 #Web2,安全是花钱雇白帽、买服务,谁也不想主动投入。而# #GoPlus# 说——别再这样搞了,#Web3# 是去中心化的,为啥不能让所有人参与安全共建,而且还能赚钱? 这事儿听起来挺理想主义,但他们真的把这个机制设计出来了,而且不搞空投、没喊“发新币”,而是直接拿出真金白银的 $GPS 代币来干,来重塑 #Web3# 的安全价值循环,可谓大手笔。 而作为长期看好 #GoPlus# 成长的用户,可以通过质押 $GPS ,便能参与其中,获得三重收益: 1️⃣基础年化收益(30%-200%的年化收益率) 2️⃣来自生态项目的安全红利(比如合作项目的空投) 3️⃣ $GPS 通缩回购(GoPlus 官方用收入回购,帮你“抬价”) 这一套设计不光让你有稳定收益,还能捕捉到生态增长红利,像是“ #Web3# 安全股东”一样吃分红。很有意思的设计,值得期待一下。🧐
Show more
🚦 GoPlus launches the 500M $GPS Security Fund 🚦 On-chain security is now the biggest barrier to Web3 adoption. To solve this, we commit 500M $GPS to reward: - Security contributors - Security developers - Security Educators - $GPS stakers This is a long-term strategy to make on-chain security a public good. ⏰ Staking Yield Upgrades: July 24 at 16:00 (UTC+8) 🔍 Fund Details: https://t.co/x0glMHTRfQ 👉 Build with us now: https://t.co/LuoLUsNdNG
Show more
0
0
1
2
今天刷币安Alpha积分 我看有了新标的 CARV @CARV_official 搞了个交易大赛 配合 Binance Alpha 有4倍积分活动 还有一些交易的幸运抽奖和排行榜奖励 整体价格走势 从一个月前上Alpha以来 我看还不错 整体上行趋势 也吃到了这波山寨的涨幅 刷Alpha的可以关注下 也科普下这是个啥项目 大概一个月前我也提过 主要是做AI × Web3的 要在链上养 AI生命体 属实会整活 说人话就是 这AI以后有自己的链上身份证 能自己开钱包、能挣钱也能花钱 甚至还能自己“练级”进化 简直离谱 现在还处于一个这样的阶段 激活首批钱包原生的AI代理 嵌入CARV Labs孵化的AI应用 登陆Google Play和App Store 可以在Web2使用 也算是有真实用户和落到了实处 底子挺硬的, 800多万用户 6万多节点,1000多款游戏接入 还拿了HashKey、Animoca 他们5000万刀的投资 搞了黑客松 多个应用上Google Play 和App Store 确实有说法 关注一手 刷Alpha的同时看看能不能涨上去
Show more
0
3
6
0
Infini vs OKX:Web3支付赛道的差异化定位与潜在冲击 引言:PayFi 崛起与两种路线 看这么多人在讲PayFi,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讲到点子上 Web3支付(PayFi)正在成为新热潮。Solana 基金会主席 @calilyliu 提出的 “PayFi” 概念已成行业热点,预示整个 Web3 正转向链下真实消费场景​。 简单来说,PayFi 主打让加密货币在日常生活中「能赚能花」,不仅局限于交易投机。 本文聚焦两股不同力量在该赛道的探索:新锐初创 @0xinfini 和头部生态 @okxchinese 。前者被誉为“Web3余额宝”,以 “U卡+余额宝” 的产品策略,外加 @Christianeth 李爹 和 @0xsexybanana 郡主 两位大佬的鬼才营销快速出圈;后者今天正式推出产品,但凭借自身 Web3钱包生态 和 交易所体量,被视作有望打造“链上支付宝”的巨头选手。两者截然不同的定位与策略,将从不同层面冲击加密支付(PayFi)赛道。 Infini:“钱包里的余额宝+消费卡”创新 Infini 定位为下一代稳定币数字银行,瞄准支付+理财的 PayFi 场景​。 简单来说,Infini 想做的就是让用户一边存加密资产赚利息,一边随时用于消费。据其官网介绍,Infini 面向大众提供加密支付方式:用户通过 Infini 可即时使用加密货币付款,同时每天获取利息收益;且没有月费、年费等传统银行卡收费。目前平台已推出虚拟卡,后续还将发行实体卡​。这意味着,在Infini的钱包里,稳定币余额每天生息,用户又能像刷银行卡一样便利地消费——难怪有人把它比作「web3界的余额宝」。 Infini 的产品亮点在于其“U卡”与链上理财的结合创新:一方面,Infini 发行为稳定币准备的Visa卡,用户可将稳定币充值进卡,用于线上线下商户消费;另一方面,存放在Infini钱包内的稳定币会自动参与链上收益策略,产生每日利息,类似余额宝让闲钱增值的模式。这套组合赋予用户极佳的使用体验:开卡零成本、充值便捷、消费顺滑​。 Infini 此前与各大加密社区及华语区KOL合作推出联名卡面、免手续费等活动,凭借精美的卡片设计和友好的使用体验,吸引了众多用户关注和喜爱​。 比如在春节期间,Infini 上线了链上发红包功能,用户可直接通过链接赠送稳定币红包,一度与币安等交易所的红包活动比肩。这些接地气的产品玩法迅速培育了用户用币消费的习惯,也帮助 Infini 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用户基础和资金沉淀:截至被曝安全事件前夕,其官方 X 帐号粉丝数突破1万,平台 TVL(总锁仓量)已超过5000万美元。 在产品哲学上,Infini体现出一种“让钱动起来”的理念,即稳定币不应闲置浪费,而要像法币存银行一样日息增值,同时保持随时可用的流动性。这种创新模式的背后离不开对DeFi收益和传统支付接口的巧妙整合:Infini 将用户的稳定币充值资金分散投入多个合作渠道获取收益,包括链上借贷协议(如 Morpho)提供的利息、以美元国债为基础的RWA收益(如 Usual),以及Delta中性策略的稳定币协议(如 Ethena)等​ 。由此,用户资产每天产生的收益来自多元且专业的策略来源,相当于把银行理财搬到了链上。另外在支付侧,Infini选择与Visa/Master等传统网络对接发行卡片,解决了加密货币直接用于线下支付的最后一环。 这种“前端集中、后端分散”的设计,使用户体验高度友好:前端只需使用Infini钱包App和卡片,背后复杂的链上操作都由团队打理。这也反映了Infini团队的产品哲学:用Web2熟悉的壳,包裹Web3创新的核,降低用户门槛。 Infini 的模式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但也引发“可复制性”的讨论。一方面,其“余额宝+信用卡”思路本质上是对传统互联网金融(如支付宝余额宝+借记卡)的加密版复刻,概念上并非不可复制。大型交易所或钱包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组合,将自家稳定币业务与支付卡打通(事实上,https://t.co/XtbRAMHwW9等早有加密Visa卡,只是缺少链上理财部分)。但另一方面,Infini在细节上的领先优势和先发用户基础,仍给予其一定护城河。例如,其团队对DeFi收益渠道的深度对接、对华人市场习惯的拿捏(红包等功能)、以及社区运营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复制。​提到,Infini 创始人 @Christianeth 本身是资深加密玩家和NFT巨鲸,他的人脉和号召力帮助项目早期迅速获取种子用户。这种社区驱动的成长模式使 Infini 积累了一批忠实拥趸,形成初步品牌认同。在目前阶段,竞争者即便仿制功能,要撼动其核心用户群仍需时间。 此外,Infini的尝试也暴露了一些隐忧——例如近期发生的内部工程师监守自盗事件导致近5000万美元资金被卷走。虽然团队承诺由创始人个人垫付全额损失​,及时挽回了用户信心,但也说明快速创新的初创在风控和内控上存在短板。如何在保持创新速度的同时确保资金安全,将是Infini模式复制者必须谨慎权衡的问题。 总的来看,Infini 以初创身份跑出了“快、小、灵”的典型打法:通过差异化功能吸引眼球,用优质体验留住用户,在垂直社区形成口碑发酵。在PayFi赛道初期,它扮演了验证概念、教育市场的先锋角色。那么,面对这样一匹PayFi黑马,行业巨头 OKX 的入场又将走怎样不同的路径? OKX:巨头的“链上支付宝”野心 作为头部加密生态,OKX 拥有交易所和 Web3 两大阵营的丰富资源。虽然其专属的PayFi产品尚未正式发布,但从OKX过往布局可以推测出其战略重心:依托自身强大的Web3钱包生态和海量交易所用户,打造一个合规且闭环的链上支付平台,堪称加密世界的“支付宝”。这种定位与Infini的草根创业路线截然不同,更像是巨头以 “生态级产品” 全面进军日常支付领域的雄心。 首先,OKX 拥有业界领先的 Web3钱包基础。早在近年,OKX就在其交易所App内集成了非托管的多链钱包(OKX Web3 Wallet),并一举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大量用户因为NFT铸造、BRC-20等热点而开启了OKX钱包,在多链时代为OKX积累了可观流量。然而正如分析所指出,目前多数Web3钱包缺乏交易闭环和资金留存机制,往往“只有用户、没有商家”,无法像支付宝/微信那样自成支付生态​。用户资产并不真正留存在钱包系统内(非托管的钱包不托管资金),也缺少金融增值服务​。因此,即便OKX钱包用户众多,其钱包尚未独立成为一个高黏性的金融平台。这正是OKX发力PayFi的机遇:通过在钱包中加入支付和理财功能,形成“存、赚、花”一站式闭环,释放钱包流量的价值。这一点上,OKX与Infini的愿景殊途同归——让用户把钱真正放在Web3钱包里,既能生息又能消费​。 其次,OKX 拥有千万级的全球 交易所用户转化 潜力。相比 @0xinfini 从零开始拓展新用户,OKX坐拥现成的大体量C端用户,只要设计好激励机制,就能将相当一部分交易用户引导至其PayFi产品上。例如,OKX可能会在交易所账户与Web3钱包间打造顺畅的资金通道,让用户一键划转资产用于日常支付或参与链上理财。这种无缝衔接将极大降低用户体验门槛:习惯了OKX的平台用户,无需另装App或学习新操作,即可享受类似“余额宝”的收益和支付服务。而OKX在品牌信任度上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作为老牌交易所,OKX经历多轮牛熊考验,建立了较强的用户信赖。在合规性方面,OKX更是早有布局:2024年9月其新加坡子公司已获当地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大型支付机构牌照,这意味着OKX在数字支付代币服务和跨境汇款等业务上获得了官方认可​。 合规护城河将是OKX推进链上支付的一大优势:有了监管背书,OKX在开拓法币出入金、商户合作等方面将比草根项目更为顺利,也更容易获得主流用户和机构的接受。 再次,从技术和生态角度看,OKX具备全栈式基础设施优势。OKX不仅经营交易平台,还开发了自己的公链(OKX Chain,现在的 X Layer)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这意味着OKX可以在更底层的层面优化支付体验,比如通过自有链提供更快、更低费率的链上交易支持,或通过账户抽象等技术简化支付签名流程等。而其钱包产品本身已支持数十条链、丰富的DApp接入,具备扩展为“链上超级App”的雏形。 如果说Infini是用Web2的皮囊包装Web3内核,那么 @star_okx 很可能选择“从底层链到应用全面打通”的路线,自建一个完整的链上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类比支付宝在Web2中的角色——支付宝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账号体系、资金账户、支付清算网络和金融服务平台的综合体。OKX有能力也有动机去打造类似的全能型链上钱包应用:用户的稳定币等资产由钱包/链上账户托管,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用于扫码支付、转账,或一键参与各种链上理财产品,所有这些操作都在OKX生态内闭环完成。这将真正实现一个“链上的支付宝”愿景,让加密用户体验到与支付宝近似的便利,但底层运行在去中心化网络上。 当然,OKX 产品尚未完全问世(今日上线的更像是早期测试版本),以上描绘带有推测性质。不过行业已有迹象表明头部玩家对PayFi的浓厚兴趣:例如另一交易所巨头 @cz_binance@binancezh 钱包近期公布了2025年PayFi战略,计划把“赚、花、转”功能整合进钱包生态,推动数千万用户将加密资产转化为日常金融工具​。 可见,交易所系钱包正竞相进军这一蓝海。可以预期,OKX 的方案在形态上或许会与Infini有相似之处(如稳定币利息、生息钱包余额),但在运营策略上会更偏向生态联动与合规拓展:可能通过OKX交易所和公链资源,为其PayFi产品导流,并与线下商户、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支付落地。这是一场“以慢制快”的战役——初创可以快速试错抢占心智,但巨头拥有更深厚的弹药和更广阔的战场。 差异化比较:初创 VS 巨头,各显其能 两款产品背靠截然不同的背景,走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具体差异可总结如下: 集中化 vs 去中心化:Infini 虽然利用了去中心化协议获取收益,但整体产品架构偏向中心化服务——用户资金实际托管在Infini平台智能合约或账户中,由团队调配到各收益渠道,这从其遭遇内鬼盗币也可见一斑​。 相反,OKX的方案大概率建立在去中心化钱包基础上(非托管),用户自行保管资产私钥。但需要注意,为实现类支付宝的体验,OKX可能会在去中心化钱包外层增加一层托管/风控措施(例如有KYC的子账户、社恢复等),形成一种“去中心化内核+中心化保障”的混合架构。所以严格来说,两者在集中化程度上各有平衡:Infini更像金融服务提供商,用户把钱交给它打理;OKX则更强调提供基础工具,用户资金仍在链上自主控制,只是在合规要求下接入部分中心化元素。 品牌背书 vs 产品玩法:OKX 背靠强大品牌和庞大用户基数,本身自带信任背书和流量,推广一款新产品的难度相对较小。用户倾向相信OKX的安全和稳定,对其推出的支付产品愿意尝试,这种信任尤其在涉及资金安全时十分关键。Infini 则缺乏知名品牌光环,只能凭借新颖产品玩法和社区运营取胜。事实证明Infini通过红包、联名卡等创意活动成功破圈,就是典型的“以趣味带动增长”策略。当巨头可以用品牌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时,初创则用差异化体验提高用户留存。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品牌优势能带来更广泛的普通用户,但也可能因为产品缺乏亮点而降低用户粘性;反之,玩法有趣能吸引发烧友和早期用户,但要走向大众仍需进一步建立信誉。 快节奏初创 vs 战略级生态:Infini 作为初创公司,决策链路短、迭代速度快,能够敏捷地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方向(例如迅速上线节日红包功能等)。这种快节奏赋予它在细分市场抢跑的机会,但也埋下潜在隐患(安全事故、合规风险)。OKX 属于生态型企业,其产品推出往往经过深思熟虑,被纳入整体战略版图。OKX 推出PayFi服务,很可能是视作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战略级项目,在资源投入、风控合规上都会更充分,节奏上相对稳健。一边是小步快跑、争夺先机;一边是蓄势待发、谋求长远。在PayFi这个新兴赛道,我们将同时见证独角兽创业公司和加密巨头生态的不同创新范式。 对PayFi赛道的潜在冲击:不同层面的共振 无论路径差异如何,Infini 和 OKX 的探索都将为整个加密支付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用户教育:Infini 已经通过实际产品向用户证明了稳定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日常使用并获取收益,降低了普通人对加密支付的陌生感。OKX 若推出类似服务,将借助其庞大用户群,把这一理念普及给更多传统交易用户​。两者都在教育市场:加密货币不止能炒,更能成为日常理财和支付工具。 生态协同:Infini 的模式带动了上下游合作,例如接入 DeFi 协议提供收益、联合社区KOL推广等,促进了多方生态合作。OKX 则有望将交易所、公链、钱包、商户等环节协同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态联动。这将丰富整个行业的协作模式,小团队和大生态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资本和合规加持:Infini 的崛起吸引了风投和社区资金关注,但安全事件也敲响警钟,未来合规和审计将更受重视。OKX 等大型玩家入场,自带雄厚资本投入和合规资源(如支付牌照​),为赛道注入了正规军力量。资本加持意味着更多创新项目将涌现,合规参与则意味着监管层面对PayFi的接受度提升,有利于整个领域长期健康发展。 社区驱动 vs. 主流触达:Infini 的成长依赖于加密社区的口碑相传和用户自发推广,体现了社区驱动的威力。这种草根力量使PayFi概念在圈内迅速发酵。而OKX的加入则标志着PayFi开始触达主流人群——当大型交易平台向其全量用户推出支付功能时,PayFi不再局限于极客圈子,有机会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社区和主流的融合,将加速加密支付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进程。 综上所述,Infini 和 OKX 分别代表了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推动加密支付创新的两种力量:前者灵活多变,以产品创新撬动用户习惯;后者厚积薄发,以生态实力奠定行业标准。两者的差异化竞争不是此消彼长,反而有望形成良性共振——共同拓展市场天花板,在不同人群中培养起使用加密进行日常支付和理财的习惯。当下的PayFi赛道正处起步阶段,Infini这样的初创新星带来激情和创意,OKX这样的巨头玩家带来信心和保障。未来几年,我们或将看到加密版“支付宝”与“余额宝”的百花齐放,其竞争与协作所激发的能量,值得所有关注Web3金融的人拭目以待。 @aixbt_agent @Phyrex_Ni
Show more
0
13
16
2
《 币安Alpha是一盘好棋 & 大棋 》 昨天 @_FORAB 爆料有公司让员工扫脸打新撸毛的时候,我是有点震惊的,不过昨晚看到群友发了一张图,貌似币安发福利这事儿是真的在国内传开了,也就理解了。 今天转头看到有人还在骂币安Alpha政策,随手敲点我的看法吧,可能有点片面,但见微知著的逻辑可以解释有些人为什么在币圈待了很长时间依旧没发财。 如果你最近在币圈没赚到钱,甚至连BN Alpha这种确定性送钱的机会都没拿到,或许,你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 作为一个老韭菜,我经历过多次圈外新血流入的浪潮,最早的时候ICO,后来是币安IEO,然后狗狗币Shiba动物园,BSC火爆时候Raca等游戏盘地推盘,再后来是撸毛工作室,直到最近的币安Alpha。 但从圈内人主动拉人头的深度广度和友好程度、风险度来说,这次币安Alpha的福利是能排的上前列的。 why? -- 稳定送钱!而且是跨度长达几个月的稳定送钱,一个月上千刀,这在web2简直是不敢想的。作过小企业老板的我是能理解那个哥们让员工刷脸打新发工资的心理的,当前小企业真的难。 这次Alpha身边很多人都是叫了七大姑八大姨,同学朋友参与,跟当年IEO借别人身份证注册一下不一样,这次是需要当事人亲自操作的,前几天90岁太奶过面部识别就是个例子。 很多人觉得这就当个乐子看,但我看到的是: 这些本来对币圈绝缘的普通人,已经在福利的引诱下,一点点熟悉了币圈基本操作的全套流程,包括CEX操作,钱包链上操作,U的安全出入金。 而当牛市行情到来的时候,这些人就是大量新血的来源,是币安的新基本盘。 ~~~~~~~~~~~~~~~~~~~ 币安Alpha分数真的很难达到吗? 过去大半个月,我自己手把手的带了一个朋友从完全不懂加密货币到一路刷分到180。 我平时真的特别忙,所以没时间给她讲太多细节,教会她使用币安,帮她otc了一些U,讲解交易操作和积分规则花了一些时间。后面她就是每天老老实实按点交易,积分门槛高了就多交易几次,尽量留出空间(比如比最新的空投要求高个20分)。 她是不太懂加密货币,但她真的老老实实每天定了闹钟留出时间刷交易,顺便也听我的做一些好标的的定投( $skyai $siren ),结果从上个月底到现在,每个肉都吃到还赚了二级的钱。 她跟我说的是:原来币圈赚钱这么容易的吗?😅😅😅 吓得我赶紧告诉她别瞎操作瞎买,其实风险挺大的。除了老老实实刷Alpha,也可以等 $BTC $BNB $SOL 跌下来的时候买一点点体验一下先。 一个新鲜血液就这么圆润的带进来了 ~~~~~~~~~~~~~~~~~~ 所以我虽然理解很多撸毛用户和项目方早期支持者因为Alpha抢夺了本该给社区空投份额而不高兴,但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种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赚钱机会才是当下币圈吸引/培养新鲜血液所需要的。 meme虽然有以小博大的机会,但你真的敢叫你亲朋好友来玩吗? 有更多新人入场,才会有更多资金来给你们这些老玩家接盘托底,从长远看大家都会获得红利,不是吗? 从这一点看,我支持 @cz_binance @heyibinance @BinanceWallet 继续把福利做下去,让新人入场的规模更大,效应更强。 可以让玩法更有意思,但不要停。
Show more
0
85
136
7
✍️查阅3800条推文后,我将ICN扒了个底朝天(附参与攻略) 最近发现部分博主在分享冷门项目 @ICN_Protocol ,号称融资3100万美金,预计Q2 TGE,不过我在各个融资网站查了一圈,都没查到相关信息。 本着不踏空的原则,我通过人工+Grok分析了官推超过3800条推文,梳理出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答案和解析,供参考: 一、项目做啥的? ICN属于新一代DePIN项目,正在构建无许可、可组合的去中心化云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全球分布的硬件与云资源,目标是取代Web2云巨头。 图片来源:@0xBeyondLee 说实话,我一直不看好传统DePIN项目,大部分的套路是通过硬件变相募资,最终一地鸡毛。这里面的坑有多深,谁买谁知道。 区别于以硬件为核心的传统DePIN,ICN强调WebFi,以人为节点,构建社交互动驱动的云生态,提供更加安全、低成本、可扩展的云基础设施。 当然,ICN生态也有硬件提供方,他们为网络稳定和可扩展性提供保障,不过官方硬件早就卖完了,现在不需要你氪金也能参与。 二、融资靠谱吗? 官推并未正式公布融资情况,“3100万融资”来自市场传言。 为验证这一消息,我特意找到比较靠谱的渠道,得到的回复是:融资是真的,而且近期还有新利好公布,盲猜要么是新一轮融资,要么是上所消息。 由此可见,融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在利好公布之前埋伏进去方为上策。 三、 团队靠谱吗? 欧美团队,CEO曾创立Goodgame Studios,并带领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属于有成功经验的连续创业者,而CTO则拥有20多项存储类专利。 有意思的是,在我查阅历史推文时发现,他们几乎参与所有行业大会,比如香港共识大会、Token2049、ETHDENVER等等。 不同于其他项目只是去Social,ICN团队重点干两点事,一是赞助,二是公开分享,前者说明有钱,后者说明肚子里有货。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每当VC(如a16z)、研究机构(如Messari)发布DePIN内容时,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解读。 综上所述,ICN团队属于虔诚的DePIN信徒,对行业有非常深的认知,不是那种半路出家的草台班子。 四、合作方有哪些? 我始终认为,一个项目的合作方质量能够直接反映这个项目的质量,正所谓“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乞丐学要饭”。 查阅ICN官推可知,他们的合作方基本都是IOTX等细分赛道头部项目,凑一起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将行业蛋糕做大,这才是正确的姿势。 为更深入摸清ICN团队的底细,我还专门找某个合作方打听。对方证实了我上面的猜测,项目方确实是有钱的,而且团队也有点东西,做事非常有规划和条理,拥有详细的时间表甚至精确到每天要做什么,什么活动要跑,什么消息需要公布,事无巨细,最终交付的成果和时间表误差很小。 五、运营成绩如何? 公开资料显示,ICN已落地欧洲多个数据中心,为超过1,000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年收入超500万美元,节点销售收入超过1200万美元,社区成员25万+。 应用层面,ICN平台每日处理2,000至5,000万个文件,实时运行的去中心化存储容量超过50PB,储备订单高达250PB。 相比于其他PPT项目,ICN已在商业落地上取得成效,而且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再次印证有钱的说法),属于当前市场环境中的香饽饽,TGE有机会冲击大所。 六、现在有哪些参与机会? ICN的节点销售早就结束了,节点持有者可以去Staking,中文区应该没啥人持有。不过没关系,还有几个0撸的活动可以卷: 1. 参与节点共建活动 持续到5月20日,Top100活跃者瓜分10,000枚 $ICNT 。 ①点击链接:https://t.co/jVNEQCupPy ②选择所在国家+绑定推特和钱包(对Gitcoin Passport分数有要求) ③打卡地图并点亮自己的节点 ④发推分享+添加标签 #ICNTWorldDomination# 2. 完成银河任务撸积分+瓜分奖金 传送门:https://t.co/4E9XRWPv4R 3. 参与大使计划,赢取专属Role、周边、代币空投 ①加入官方DC:https://t.co/FsJ9qFE3oE ②找到 【apply】频道,根据提示输入口令并申请大使 ③持续做贡献+关注申请进度 4. DC活跃+参加活动撸XP、周边、USDC等奖励
Show more
0
0
5
0
《受害人现身说法:去中心化AI为何如此重要?》 前段时间去青岛出差,遇到一件非常惊险的事,如果智商不在线,早已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连环套: 航班起飞前的早上,一个自称航空公司员工的小姐姐打来电话,开口便准确报出我的班次、身份信息,同时声称由于机械故障,航班被迫延误,需要去官网手动改签。 当我还在诧异时,她强调官方会进行延误赔偿,需尽快登录官网操作,随后给了一个网址。此时我意识到这是诈骗,于是挂掉电话并查询航班信息,结果一切显示正常。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中午吃饭时,一个自称帽子叔叔的男子打来电话,询问我是否接到一个诈骗电话,我把早上的遭遇大致说了下,得到的回复是:这是诈骗,为了配合调查,我们需要上门做个笔录,请提供住址。 我当时懵了:没有上当受骗,为啥还要做笔录? 对方的回复是:工作需要。 此时跟我一起吃饭的小伙伴提醒道:很可能是连环诈骗。 我打算将他一军,于是以不清楚酒店地址为由让他加我微信。那人显得非常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然而,当我在微信上索要对方证件时,他声称自己是辅警,没有证件。 此时真相已经水落石出,就是典型的连环诈骗,不过由于赶时间,最终不了了之,那人至今还在我的通讯录。 事后回想,但凡有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上当受骗。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是谁泄露了我的隐私?航空公司还是三方平台? 答案应该是三方平台。因为我的票是通过三方平台买的,一来有优惠,二来可以享受智能提醒服务,及时获取最新航班信息。 至于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这就无从得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心化系统中,这类问题几乎无解,因为用户数据全部存储在集中式服务器,很容易被航空公司、三方平台滥用或泄露。 去中心化AI的出现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一方面,它采用去中心化存储,将乘客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区块节点,任何人未经授权均无法访问;另一方面,它通过开源模型分析乘客偏好,提供个性化航班推荐,自动化处理改签、退票、延误赔偿等,减少人工干预和争议。 两个月前,我曾研究过一个布局去中心化AI的项目: @KAVA_CHAIN 。他们当时推出由DeepSeek支持的去中心化AI模型,试图将AI与DeFi结合,在保障用户资产安全的情况下自动化执行链上操作。 就在前几天,福布斯对KAVA AI进行大篇幅报道。文中指出,当前AI被科技巨头垄断,封闭的算法和数据生态引发用户对隐私安全、公平性及数据透明度的担忧,这恰恰是我在“连环套”中遇到的问题。 面对这种“围墙花园”式的封闭垄断,KAVA引入开放且去中心化的模式,允许公众透明地查看和验证AI模型的内部参数,既保护隐私,又让数据为用户服务,实现社区驱动和用户主导。 按照我的理解,Kava AI至少能从以下5个方面重塑AI产业格局: ①提升数据隐私与用户控制权 Kava AI强调“用户控制数据”,采用去中心化架构,确保用户数据不被第三方存储或监控,避免像我那样因隐私泄露被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②降低进入门槛,赋能中小开发者 传统AI产品依赖AWS等云巨头才能开发AI模型,而Kava AI的开源模型和去中心化AI市场允许开发者定制AI扩展,轻松集成到应用中。 ③增强透明性与可验证性 Kava AI采用“开放权重”方法,允许用户验证模型参数,类似以太坊的透明智能合约,有效增强AI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④推动DeFi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Kava AI集成区块链推理功能,支持链上交易、DeFi策略优化和智能合约分析。 你只需下达指令,AI就可以帮你自动完成复杂的链上操作,让你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把事办了。 ⑤抗审查与系统韧性 Kava AI基于去中心化网络部署,规避集中式AI的监管风险,其区块链原生设计确保系统韧性,支持125+去中心化应用,处理数十亿美元链上交易。 公开数据显示,Kava AI在短短两个月内已吸引超过10万用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Web3场景中。 但是,我认为这远远不够。假如有一天,Kava AI能够真正在Web2场景大规模应用才算成功。 就拿飞机出行场景举例,我希望未来去中心化AI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在充分保护乘客隐私的前提下提供各类智能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航班推荐、优惠推送、自动改签/退票/赔偿等等。 甚至有一天,AI可以根据我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自动匹配旁边的乘客,由此造就一场深厚的友谊、一段美满的姻缘、一次高端的合作…… #KAVA# #AI# #Web3# #DeFi#
Show more
0
21
39
12
🧐币安 Alpha 爆款 MapleStory Universe & $NXPC 研报:Web3 游戏的冒险岛,能否掀起链游新热潮? 作为 #Binance# Alpha 目前单笔空投最大的一个项目: 单个账户拿到了 Alpha 空投和 BNB Holder 空投加起来超过一千美金,简直爽歪歪:好久没有这么大的猪脚饭; 作为 BN 后面的重点,大家一定要关注多花时间去研究, 观察币安近半年布局,Alpha 可能不是奖励系统,而是币安构建未来金融+身份+平台信用的方式,他是币安第一次系统性构建“用户忠诚度+行为激励模型”的实验田; 这不仅是空投,而是 Binance 在构建基于自己生态的自己的用户积分体系; 所以我经常和朋友说:你不是在刷积分,你是在占位 Web3 中央银行发行信用的前排。 了解入口:https://t.co/s9MwWJYHTA 币安分析:https://t.co/BzNIYB07LY 然后我们谈回来 $NXPC 因为 Alpha 活动吸引了大量的目光,这些其他项目也是看得到的,未来目都会希望能够和币安达成这样合作; 然后我门一起分析下为什么 @MaplestoryU $NXPC 能够达成目前的成就—— 1️⃣项目概述:冒险岛的 Web3 重生,承载一代人的情怀与野心: $NXPC 的走红除了价格之外,主要是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款游戏,而是一个承载着无数玩家童年回忆的冒险岛(MapleStory)IP 在 Web3 世界的全新篇章。 想象一下,一个有着 20 年历史、全球超 2.6 亿玩家的经典 MMORPG,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基于 Avalanche 子网的 Layer 1 区块链生态系统。 这背后是韩国游戏巨头 Nexon 斥资 1 亿美元的豪赌,试图用区块链技术重新定义游戏的未来。 为增强 RX,MSU 引入了 NFT、NXPC 与 NESO 三位一体的链上通证机制—— 我们都知道链游最大的问题是“可持续性”——如何避免 GameFi 变 Ponzi? MSU 的核心机制其实是围绕“RX = Utility + Rarity”这个概念来设计经济模型: 1)所有链上资产(装备/材料)都以 NFT 形式存在,可用于多款 MSU 游戏。 2)NXPC 是生态通证,用于兑换/销毁 NFT、参与治理、进入更高阶游戏区域。 3)NESO 是消耗型代币,更偏向于游戏内部的交易媒介和活跃度奖励。 游戏内道具将以 NFT 形式发行,具备跨应用的可用性与稀缺性,玩家可通过 NXPC 进行兑换、回收、参与生态治理。此外,NESO 作为链内各类应用场景的基础货币,广泛用于奖励、交易和高阶内容解锁。 MapleStory Universe @MaplestoryU $NXPC 是这个宇宙的治理代币,总量 10 亿枚,与游戏内流通代币 NESO 形成双代币体系,1:1 固定兑换,既保证了经济稳定性,又让玩家能无缝参与生态治理和游戏内交易。 作为一个 90 后,我记得小时候攒零花钱去网吧打冒险岛的日子,如今看到这个 IP 带着 Web3 的翅膀重生,内心既激动又期待——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情怀的延续。但问题是,它真的能飞起来吗? 在 Web3 世界中,情怀不再只是回忆,而是可以上链的资产。当 Nexon 宣布将经典 MMORPG《冒险岛》引入区块链,打造 MapleStory Universe(简称 MSU)时,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次叙事革命。 这就是 MapleStory Universe(MSU)的底层叙事逻辑: 它不是从 Web3 去创造游戏,而是从游戏去延展 Web3。$NXPC,也不是一个速通的投机代币,而是一次情绪资本的金融化尝试。 $NXPC 不仅是一个代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2️⃣项目优势:情怀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1. 强大的 IP 背书与用户基础 依托 Nexon 旗下运营超20年的《冒险岛》IP,累计用户超 2.5 亿、历史营收超 50 亿美金,拥有极强的品牌信任与代际用户粘性,为 Web3 落地提供天然流量入口。 2. 独创的 RX 模型 项目围绕“Reward Experience(RX)”重塑链游价值逻辑,通过“实用性(Utility)+ 稀有性(Rarity)”双维设计,构建出长期可持续的游戏动力系统,提升资产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3. 完善的经济模型 引入 NFT(资产承载)、NXPC(兑换与流通核心)、NESO(通用代币)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型,支持资产可跨应用流通、贡献激励与价值回收,打通从“产出—交易—销毁”的完整路径。 4. 技术与资金支持 已于 Avalanche 构建专属子网,计划于2024年底上线 PC 端 MMORPG《MapleStory N》,并由 Nexon 设立 1 亿美元 Web3 基金扶持开发者生态,推动 UGC 与链上互动繁荣。 5. 成熟的反外挂系统与经济稳定机制 借助20年运营经验与超千万封号记录,MapleStory 拥有业内领先的反外挂与稀有度调控机制,有助于防止链游通胀与价值崩塌,为 RX 设计保驾护航。 3️⃣未来前景:$NXPC 能成为链游赛道的下一个王者吗? 老实讲,它不会是那种短期炒币能拉几十倍的“新瓶装旧酒”项目。你要指望它三天五天内给你爆拉 20 倍,建议看别的 meme。 $NXPC 更像是一个“Web2 IP 链改标的”:IP/流量/情绪在 Web2,叙事与资产流动性在 Web3。 它的价值不靠空投,不靠 L2 装X,而是靠内容、玩法、社区与时间换取的信任。 我们还需要看他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 Nexon 本身是韩国巨头,背后还有 Avalanche 专属子网支持,链上交互不靠公链拥堵,他们还推出了 1 亿美金 Web3 游戏基金,背后是要“扶生态”而不是“拉币价”。 即将上线的 MapleStory N(2024 Q4),将是 MSU 真正爆发的第一场战役。 1)看好的理由:潜力无限,Web3 游戏的破局者: MapleStory Universe 就像 Web3 游戏赛道的一匹黑马,带着满满的诚意和野心杀入战场。 它不仅有顶级 IP 和大厂背书,还有清晰的代币经济模型和创新的 NFT 机制。更重要的是,Nexon 正在用实际行动拉近 Web2 和 Web3 的距离—— 比如通过 Token Comics 简化区块链概念,帮助传统玩家无痛上手。如果 MapleStory N 能延续冒险岛的沉浸式玩法,同时保持经济系统的透明性和公平性(比如实时公开奖励数据),它完全有可能成为链游领域的标杆,把数百万 Web2 玩家带进 crypto 世界。 再看技术层面,基于 Avalanche 子网的底层架构让 MapleStory Universe 具备了高扩展性和低成本的优势,这在链游大规模普及时至关重要。 而且,Nexon 的全球化运营经验也意味着这个项目不会局限于亚洲市场,而是有能力辐射全球,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如果一切顺利,$NXPC 不只是一个游戏代币,而是连接游戏和区块链的桥梁,玩家手中的每一枚代币,都可能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通行证。 2)风险与挑战:Web3 游戏的老难题: 但链游赛道从来不是一片坦途。 Axie Infinity 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 早期靠“Play-to-Earn”吸引了无数玩家,但投机热潮退去后,经济模型失衡,玩家流失严重。MapleStory Universe 目前还处于公测阶段,玩家留存率和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尚未经过市场考验。 如果游戏过于依赖空投和奖励吸引用户,却忽略了核心玩法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NXPC 的价值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冷落。 另外,$NXPC 的价格走势也让人有些担忧。上市初期突破 3.6 美元,FDV 达到 30 亿美元,但目前流通量仅 16.37%,后续的代币释放压力不容小觑。 Web3 游戏赛道虽然有 Gala Games、The Sandbox 这样的头部项目,但整体叙事和技术突破并不多,单靠冒险岛 IP 拉动价格到这个区间,显得有些过于乐观。Nexon 需要证明,MapleStory Universe 不只是“蹭热点”的链游,而是能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生态。 3)我的思考:情怀与创新的碰撞,值得一搏: 作为一个既玩过冒险岛又混迹 Web3 圈的人,我对 $NXPC 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我无比期待看到这个承载我童年回忆的 IP,在区块链世界里焕发新生; 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它会步其他链游的后尘,昙花一现。但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Nexon 的诚意和执行力让我愿意给它一个机会。 MapleStory Universe 不是单纯的“打金游戏”,而是一个有深度、有温度的创作者经济生态。如果它能平衡好投机与游戏性,$NXPC 或许真能成为链游赛道的下一个爆点。 结语—— MapleStory 不只是游戏,它是很多人青春的一部分。 当它接入链、赋予资产所有权、构建跨游戏的 NFT 使用权时,它在做的,其实是一个跨代用户情绪资产的“再金融化”。 这是 Web3 最稀缺的东西:真实用户 + 情绪记忆 + 内容复用。 说到底,链只是工具,情怀才是护城河。那些还在炒 meme 和羊毛的人,也许该认真看看 $NXPC 背后这场真正的链游革命。 不是所有链游都有未来,但 MSU 可能是少数几个“活下去”的, $NXPC 不仅是一个代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 Web3 的世界里,情怀不再只是回忆,而是可以上链的资产。
Show more
Introducing Nexpace (NXPC) on Binance HODLer Airdrops! Earn NXPC With Retroactive BNB Simple Earn Subscriptions! Find out more 👉 https://t.co/jdXb37coIM https://t.co/lHsU0D1mPv
0
2
0
0
<今日热点回顾5.7> 1. ETH pectra升级 E卫兵集合 ETH升级,结果BTC涨的多 蚌埠住了 2. kaito改革暴涨 kaito开始干活了 之前产品和代币分开的 现在需要把代币和产品结合 以前创造的mindshare这样的新资产 徒做嫁衣 现在最好能把kaito本身 变成infofi新资产 3. 男女大战 原本以为是男的骚扰女性 结果发现可能是大专捞女 然后来捞币圈装大哥的 很好笑 两个人,捞女想来捞钱 装大哥的想草批 信息错配带来的激烈矛盾 4. 中美关税谈判 美国这波没排面了 大哥也不去聊 还是找的第三国 派出的还是低级官员 5. 留学回本问题探讨/web2-3工资对比 大部分留学生是无法回本的 英国留学100-200万 美国300-500万 但是200-500万的可投资款 其实已经在中国是无敌了 top1%的人群了 但是投资给自己的孩子 绝大部分孩子未必就能赚回500万 很多留学生为了7000人民币月薪 银行柜台岗位都争的头破血流 我毕业是拼尽了全力 现在爸妈卖房梭哈我留学 目前看赌我是赌对了 但是当时来看,真是前途未卜 看人吧,我英国四年花了140万 打工赚回来了30多万 然后毕业就是VC+腾讯 算是改变了原本的去个山东大学 什么小镇做题家历史文科生人生 主要原因确实就是时代变了 中国已经不是所谓的发展中国家了 其实中国是极致的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效率非常强,工程师红利 劳动力无比充分 你不干,总有人替你干 再加上中国是 低税+低工资+高房价模型 欧美是 高税+高工资+高房租模型 留学生就是被疯狂套利的一个群体 一方面要扛海外的高消费 一方面拿国内的低工资+高房价 留学已经证明不了什么了 国内的211/985已经非常强了 感谢crypto吧,唯一年轻人的机会 6. BSC动物园行情 驴和猩猩 终于有一个不是CZ喊的东西了.. 7. doodles发币 今夕是何年…. 8. Move的新ceo+币安推迟合作 movement真够drama的 真没想到一个技术抄袭 各种scam的项目 能搅动这么多风云 我觉得movement其实寒了很多 真正builder的心 很多builder又交上币费+deposit 又拉盘,又努力,又给币 一看,movement轻轻松松赚3800万U 又是美好的一天呢 9. huma finance的池子又存满了 我存了30万u,三个号max+6个月 看看情况吧 10. 币安观察列表上涨 太难崩了 币安listing公告是顶部信号 币安下架公告是底部信号 11. zerobro dev又复活了 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人 哎,有点太儿戏了 币圈也很有意思 还有人愿意演这样的戏 12. 币安要消积分泡沫 行吧,最好别玩脱了 毕竟感觉积分泡沫 和BNB价格关系也不大了 13 富途可以炒币了 没准明天币安也能炒股了呢 不过监管框架也没那么快 14. 今晚议息会议 感觉不会突然降息 期待一下美联储的决议 15. OKXpay IM拉群发红包 感觉okx钱包变成了互联网产品 可能真的觉得crypto没增长了吧 晚安,明天见
Show more
0
2
3
0
2025至今为止我认为的最大阳谋——币安Alpha积分 昨晚失眠了,脑子里重新捋了一下Alpha积分的表现,这里我要肯定Alpha积分的策划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由web3向web2推广。这一点我深有感受,Alpha积分推出后没超三天,就有web2的朋友来问我收益怎么样?真的就给用户送钱吗? 我反问他你会相信天上掉馅饼吗?这一系列的活动表面看起来是在送钱,实则的目的是吸引更多人加入从而获取更多的盈利。 所以策划把Alpha积分设定成双向奔赴,也就是说用户能盈利,币安也能盈利! Alpha积分从我的角度来说的话,有几个比较牛逼的点 ①给用户的空投是由项目方提供,币安不需要花任何费用,当然这里还有个争论点,就是上线Alpha的项目能不能提前把社区份额固定好,在不损害社区利益的前提下用其他份额给币安! ②给BSC链带来了交易量,也抬高了 $BNB 的价格。 其实这个交易量只是一时的,只是在alpha积分的影响下才带来的交易量,说白了这些交易量都是虚假的。只能造就BSC一时的繁荣,不能实现BSC一世的繁荣! 此处借用一下 @_FORAB 老师的图! ③提升了用户好感度的同时又内卷了其他交易所。 这里解释下为什么高交易量为什么会变相抬高 $BNB 的价格 Alpha积分的初衷就是鼓励用户去刷交易量,加上刷 BSC链有2X交易量的加成。基于BNB的BEP-95机制,BNB实际上是通缩的。 简单科普下BNB的BEP-95机制,这是21年底的重要升级,每次链上交易都会实时销毁部分BNB,相当于变相通缩。交易量越大销毁越多,BNB越稀缺价格自然上涨左脚踩右脚螺旋上升的玩法,现在知道为什么会变相抬高BNB的价格了吧! @cz_binance 之前说过,一人只能一个账号但支持全家参与,变相说出来就是你们都快点用全家的账号都来参与Alpha积分活动。 如果我以撸毛进入Web3,恰好赶上了Alpha积分活动而且每天刷交易量,那我后续肯定以BN为主,毕竟交易习惯固定了,那么币安的流入资金就会增长! 写到这突然想起来 @hebi555 老师之前说的那句话:Alpha积分发的比你三年撸的都多!这不是句玩笑话,而是真的! 其实Alpha积分我相信打击了很多撸毛人,很多人测试网撸毛一年可能都没有认认真真做Alpha得的空投多,据我个人统计4月份单账号收益1231U,5月份到目前为止单账号收益440U。 440U=3168块钱。现在5月份过去了九天,合着一天352块钱,我想问下大家二三线城市有多少人的每日薪资能达到这个数字? 当然我这里没提损耗,我现在来给大家算下我的损耗,我的账号每天15分,余额积分拿两分,交易量拿13分,我刷的BSC链有2X交易量加成,每天刷4150刀,每天的损耗在3-6刀! 也就是说每天的成本几十块钱! 当然目前来看你要追上的话最少要追15天,损耗自己要先垫付,不过13号就推出积分消耗制了,如果还没有开始刷交易量的话,建议放点资金在币安,每天拿点余额积分! 这波 #Binance# 的阳谋我吃定了,顺应不了时代的人终究会被淘汰,何况人间一日,币圈一年呢! 送各位一句话: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Show more
0
61
116
10
撸毛博主大合集,一句话总结第一印象(1/3) 如果是撸毛新人必看这一条! 兄弟们查缺补漏一下漏关了谁 @JiamigouCn 加密狗——老老老撸毛博主 @Ice_Frog666666 冰娃——维权的神(救了我的nillion) @ZF_lab 追风——很会找工具 @KuiGas 丰密——有钱,会推项目,不fomo @0xzhaozhao zhaozhao——好像是姐妹 @Benjieming1Q84 本杰明——爱喝咖啡,很努力总结别人的项目 @Web3heinu 黑奴——努力,有好看的女朋友 @hualunjiejie 花轮——会回小白私信的大善人 @xiaoayi1997 小阿姨——一开始分不清花轮,小阿姨,lucky,树姐 @y95277777 大赌哥——hype一站出名的大佬,节点项目我全靠他 @Nazarick_eth 安兹大人——教程做的很舒服 @0xCryptoUni 福利鸭——撸毛反指的神,可以反向撸 @Airdrop_Guard 小熊饼干——实用,给力 @Greta0086 Greta——幽默姐 @pcobidco 二嫂——教程可以的,和花轮,小阿姨,lucky,树姐一伙的 @WY_mask 无颜——一直以为是矩阵号假人,最近看到bybit帖子才知道是帅哥,教程全面,只要有新的必发 @duola_eth 朵拉——更新频繁,项目多多 @zaijin338191 在金——置顶文章很值得看 @qingqinglove520 Lucky——爱买黄金 @EvaCmore 树姐——成都一姐 @love_doge123 败犬女王——和花轮,小阿姨,lucky,树姐一伙的 @0xStudy study——abs一定要看他 @wanghebbf 王短鸟——现在都不撸毛了 @qklxsqf 子清——好项目总是第一个发 @yupaopao0 鱼泡泡——撸的都是精品 @Big_Tea_Rice leo哥——我看他发 @Sogni_Protocol 才关注的 @0xBeyondLee Beyond——0xU群友,会赚钱的大哥 @ferdie_jhovie 华佬——好博主,节点佬 @kiki520_eth 庞教主——hyperliquid和ux的爹 @evooves evo——abs博主 @CryptoJason1379 听泉——web2来了个撸毛大师 @0xNathanWalk Nathan——会玩kaito会撸kaito @0xAllen888 Allen——我最近看到的新神,内容一级棒
Show more
0
42
380
91
终于回到家了累麻了 昨天一到家沾枕头就着了,醒来才看到他妈的OM触发暴跌预期闪崩90% 这轮唯一的50倍币结束了,仿佛这轮牛市没发生过 但是如果你把时间拉回2024年1月1号 以太2200,om0.05 现在以太1600,om0.9 别嘲讽om了,还是e子更惨 刷推看到很多去了巴厘岛的Kol写小作文,我也简单回顾一下 没有什么流水账好写,提一下印象最深的事情 这次跟孤鹤、树姐、短鸟、无颜是一个战队,每个人专业方面都很有能力,就我是混子 跟他们聊了很多,以后一定提升自己的姿势水平(这次活动也看到很多新面孔大美女,现在很多web2的网红进军币圈,光靠颜值我真是要退役 还有@BlockFocus11 的二狗导师,协调员ada @BybitEddie ,我们组氛围超级好 本来以为我们中不了奖的,因为同组的其他作品比我们流量更高,已经在小群里互相安慰了…… 结果没想到不仅拿奖了还拿下了8888u➕8888u的双份大奖 作为队长还有额外888u➕888u的奖金 一共是19552u,14万人民币! Bybit太大气了再次感谢 @Bybit_Official @0xMartin824 为什么我们本来会觉得获不了奖呢 有一条推特写的是巴厘岛女kol视频流出,济州岛视频事件2.0,流量是我们的几倍 但是1个奖也没有 事实证明做大事还是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些梗虽然能给自己涨流量,但是给品牌带来的是负面宣传。潜移默化也会让币圈女性的形势更加难堪。 Bybit花这么多钱带我们去巴厘岛聚会不是为了让人搞淫趴造黄谣的,属于是占用并浪费了公共资源。 铺垫了这么多好像这才是我想说的hhhh 还有最后一个想说的,Ben真的是我见过的最有个人人格魅力的交易所老板没有之一!!!!@benbybit 就是除去交易所老板的身份,单看这个人也会觉得很有魅力。看别的大佬采访都感觉没意思都挺装的,但是听他说话感觉特好玩儿。 文末配上巴厘岛最后一天的自拍 笑起来命很苦的样子
Show more
0
91
161
0
橙子晚间解读5.15 链上pvp可能进入到最后阶段了,昨晚一口气冒出来十几个金狗,$bump $yapper $UBER $STARTUP $GLMPS $Theranos $WONDER 等等 , 高点基本都是10m以上的盘子,然后就这种行情,我发现身边小伙伴没几个赚到的,甚至这种金狗冒的越多,亏的越多 实际上由于现在链上台子越来越多,发币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暴增,而链上的资金量是保持不变的,这就导致分配到单个项目上的资金是明显不足的,再加上believe 这种直接掀桌子的玩法,随便一个有粉丝的账号就能发币,并且没有内盘阶段,这就导致有热度的项目出来直接就2m以上了,很多通过刮刀上车的市值甚至都接近5m了,并且节奏特别快,创始人没有推广的很快就浇给了,比如说早上的 $pontifex ,我前一秒看的还10m以上的市值,后一秒就归零了,另外还有 $yapper 这种,$launchcoin 创始人喊单是市值就达到16m左右了,冲一波之后立马就砸下来了,导致很多人因此被套了。 只能说现在believe的京东模式,让本来想以小博大的p小将更容易套在山腰,上车后往往都几m的市值,再向上最多也就3-5x,但向下无底线,多数都归西了,这也就导致一晚上这么多金狗,大家反而没赚到钱的原因,因为节奏太快了,很多5min上不去就归零了,总结这波就能在链上吃到肉的就三种人,第一就是台子,比如believe;第二就是那些以前在web2混的极差,把投资人的钱都花光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来币圈发个币试试,结果发现币圈韭菜和believe平台很认可他;第三是很牛的链上科学家和车头,没有任何优势的小散在链上几乎就是炮灰,以前pump还有机会以小博大,现在believe的打法真的难玩,还不如一直跟着binance wallet 打新呢。 今天大盘一路向下,大饼从高点105000跌到了102000附近,山寨跌幅就更惨了,不少cex上的弱势币已经把这波涨幅都给吐出去了,市值又回到了史低区间内,其实大饼也就算个正常回调,而山寨之所以这么惨,还是因为流动性不足,本轮大盘的上升都是机构主导的,这就导致大饼以及能够被机构认可的主流币的资金比不被认可的小山寨要高得多,且这部分资金很难向下流通,顶多照顾下那几个申请ETF或者被WLFI储备的山寨,而圈内的流动资金基本被币安的各种新币以及meme、ai、rwa等强势板块给吸走了,这才导致老山寨的流动性危机,这就是为啥我一直劝大家一定要及时斩掉手里劣质仓位的原因,因为本轮牛市的资金流和以往不一样了,很多币注定是要被历史淘汰的,很可能你手里市值5亿的项目,现在团队只有三五个人了,而且都是财富自由的大爷,他们才懒得给韭菜打工呢,这种项目如果你还幻想会想2021年那波牛市一样,最后也被大盘带飞了,这就太天真了,看看上一波ai agents 板块,很多github几百个星星的项目最后都被淘汰了,说明现在的资金更加聪明, 你没有真正可用的落地产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足够多的真实用户,就算你吹得天花烂坠,也是赢得不了市场的,所以这波一定要对持有的项目有清晰的判断,是否真的有竞争力和潜力,不要因为套了很久产生感情,我更偏向去拿那些经过时间考验过的基建项目,比如 $sol $link $uni $aave 这类的,这种项目不论后面叙事是什么,他们的表现都不会太差。
Show more
0
0
0
0
《日常项目投研报告 -- 解锁VC币期货市场的Aspecta》 -- 很干慎入,全文1876字,阅读需要5分钟 昨天看到推上不少人发了这个项目 @aspecta_ai ,之前大致看过一眼,印象还停留在曾经帮助 @sign 卖了NFT,结果买到的人都发财了这件事上。 好久没写项目调研文了,早上认真花了一些时间研究了一下他们是干嘛的,以及这次 $LAYER 的公平发射规则和值不值得参与。 说人话: 这个平台就干了一件事,让之前散户接触不到的资产筹码和份额,变的散户也能公开参与,且自由定价。 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另类的交易所了。比如这次销售的 $LAYER 是TGE之后还有没有解锁的份额。 其实很多人都听到过不少项目方/VC 在某个阶段以比较低的折扣卖币,比如著名的 $SOL 在60刀,120刀 OTC deal 直接让团队获得大把资金原地起飞。还有 $SUI 给西方头部KOL在0.8刀做的OTC deal,直接带领了 $SUI 一波超级大反攻去到5刀。 但这些交易大多是insider交易或者邀请交易,散户听到的时候基本早就尘埃落定了,只能流口水。 Aspecta做的就是让市面上这些还在锁仓阶段的筹码被公开放出来到二级市场,打破信息围墙,让散户也有机会参与到远期价值博弈里(赚钱?/接盘?)。 以这次 @solayer 打折销售为例,目前 $LAYER 市价1.96刀,但在Aspecta上,最低可以0.31刀一个买到(虽然是26年2月开始解锁),接近15.8%的价格。搞不搞取决于你是否看好一年后 $LAYER 价格会不会跌掉80%以上。 然后具体的销售规则还略有点复杂,我捋了一下。核心模式叫做BuildKey,有点类似LBP,这Key其实就是包含代币的钱包。 - 开盘后,前5分钟是抽奖模式(防止bot狙击早期的Key) 1. 每个地址最多抽20个Key,每个Key价格约为2U 2. 没抽中的后续会退款(需要做真人验证) - 五分钟之后自由购买(Bonding Curve 模式) 1. 自由购买的第一个小时内单笔txn有限额 2. 后续可以自由炒Key,如果有人一直买价格就会越来越高,高到明显觉得不值当。 3. 在Bonding Curve里大家可以相互交易赚钱 4. 随时可以 Redeem Key,这样之后就能拿到领 $LAYER的凭证,但redeem了就没法交易Key赚钱了 他们还设置了一些激励,如果bonding curve里的资金量突破某个milestone,那么大家筹码的价格都会便宜一些。据说之前试运营的时候很多人会出去cx,冲过milestone,来共同获取打折筹码。 - 应该有两个赚钱的角度 1. Bonding Curve上买的人越多,价格越高可以直接套现(短线炒二级)。 2. 相信 $LAYER 长期价值的可以去兑换 (Redeem),后续拿到凭证。 这个凭证还可以继续交易,甚至是在未来领了几次$LAYER之后,被交易到其他地址,其他地址也能继续接到领 $LAYER 。可以理解为买别人解锁了一部分的钱包。 总体来说,第一次玩还是会觉得有点复杂的,但上手以后会觉得还行,跟之前的 LBP 模式差不多, 官方的tutorial在这里大家可以看看: https://t.co/YlUBZDwJSd 总结一下: 在整个市场都在卷RWA,稳定币,Perpdex的时候,这个项目跑去打了个另类赛道,但还是有真实应用场景的。 不光锁仓代币,往外推一下,其它还没有兑现的权益(OTC市场)也都有机会放上来价值发现,比如 Web2的股权,白名单等,还有Aspecta之前做过的盘前的筹码,当然目前锁仓代币的市场是最大的。 项目本身做的是抽水模式,所以只要存在买卖双方就能稳赚钱,按理说只要VC币还存在,应该供需就存在,也算是有清晰盈利,而且市场想象空间不小。 $LAYER 这个销售我会去玩一下,如果能在抽奖阶段中签应该大概率还是赚钱的,后面bonding curve pvp 我就会相对保守一些了,大家现在都爱“浇个朋友”。 目前公开的融资信息是 @yzilabs MVB7孵化,Spartan Group,HashKey Capital 等机构投资,听说还有新一轮的融资没有 Announce。交易目前在 BNB Chain上 (含赵量应该是够了🤣),看看有没有机会形成新的一波可持续的造富效应并走币安上币的天梯。
Show more
🔑 The @solayer_labs BuildKey goes live on Apr 17th! 🔥 In collaboration with $LAYER stakeholders & @SolayerFdn, we take 333,333 unvested $LAYER for public fair launch. Get $LAYER from $0.5, trade BuildKey on bonding curve to drive the price discovery. Alpha opportunities shouldn't be exclusive; they should be open to everyone: https://t.co/r6VgNueKQi
Show more
0
1
5
0
《Morph: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或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 一、引言:Layer 2当下困境 众所周知,Layer 2 是一个自诞生以来就炙手可热的赛道,Layer 2 作为承载以太坊价值外溢的首要受益方,很多币圈从业者急哄哄地冲向这个赛道,生怕在睡梦中错过财富。 然而,由于大多数 Layer 2 项目缺乏落地应用场景,Layer 2 赛道陷入怪圈——TGE 前,多数公链只能吸引到科学家和工作室通过项目大薅羊毛,项目TVL虚假繁荣;TGE后,网络立刻人去楼空,变成鬼蜮,代币价格也一落千丈。 在牛熊转换的时机下,市场上究竟还有哪些 Layer 2 的后起之秀能够将这场幻梦延续?在白热化的 Layer 2 战争之中,我们想知道以“消费级公链”为口号的 @MorphLayer 能否突出重围?本文将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出发,探讨 @MorphLayer 究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还是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 二、项目概况:Morph,Bitget妈妈生下的小考拉~ 在加密世界,“消费”两个字如同魔法师的咒语,总能让币圈人联想到杠杆拉满、一波暴富、香车美女的好梦,毕竟韭菜们的格言就是“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杠杆踏山巅”;而在现实历史中,Morph 一词来自于希腊神话人物莫耳甫斯(Morpheus),即睡梦之神。 2024 年 3 月 20 日—— @MorphLayer 公链宣布圆满完成19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Dragonfly Capital 领投,Pantera Capital、Foresight Ventures、The Spartan Group、MEXC Ventures、Symbolic Capital、Public Works、MH Ventures 和 Everyrealm 共同参投。 此外,@MorphLayer 还获得 10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投资者包括来自 Polygon、Manta、Galxe、Sei、Nansen、Story Protocol 等项目的创始人,以及 Icebergy、MoonOverlord、NaniXBT、Dingaling 等KOL。 在此之前的 2013 年 12 月,@MorphLayer 已获得加密货币交易平台Bitget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2024 年 10 月 30 日,Morph 正式上线主网。在主网上线后,Morph 活跃用户节节攀升,TVL 也是一路走高,根据 DeFiLlama 数据,截至 2025 年 4 月 12 日,Morph公链的TVL 已达 94M 美元。 根据 Rootdata 数据显示,这只作为 Bitget 争夺公链市场的桥头堡、吉祥物是一只略带抽象的考拉、结合了optimistic 和zk rollup 技术、完全无需许可的 EVM Layer 2 热度持续攀升,其官推Morph(@Morphlayer)当下已获得 86.7 万关注者。 三、深陷指责:卖一万张不可转让的NFT?项目方想钱想疯了! 2025 年 4 月 11 日晚八时,@MorphLayer 因推出 Platinum Soul bound NFT 受到社区和市场的极大争议。 @MorphLayer Platinum Soul bound NFT 是一款不可转让的 NFT,Mint 价为 0.3 $ETH 。该 NFT 涵盖 Morph Platinum Card (Morph铂金卡) 权益、 $Morph 代币(估值5亿美金FDV、TGE 解锁 50%)空投和专属实体卡:一年黑卡服务、VIP 休息室、五星酒店等尊享服务,NFT总量为10000 张,单地址最多购买 100 张NFT。 同一时刻, @Bitget 钱包推出 Morph Platinum NFT 活动并声称这是熊市最后一个参与顶级 IEO 的机会,在 Bitget Wallet APP 赚币中心铸造 Morph Platinum NFT 即可解锁最高 100,000 $BGB 。 然而,尽管宣发力度不弱,X 和 Morph 自身社区中对于Morph 这一举动均有不满声音,有人直呼:卖一万张不可转让的 NFT?空手套走三千万,项目方想钱想疯了!部分Kol(如:@0xBeliever@maid_crypto等)带头对 Morph 痛批:“黑卡打的钱用完了吗,你把接盘的当什么了,狗吗。” 受此类情绪影响,截至 2025 年 4 月 12 日晚八时,该 NFT 自发行起 24 小时仅 Mint 415 张,占总量的 4.15%,情况暂时不太乐观。 那么,为什么 Morph 这一步战略引起了如此之多的不满?项目方在深陷指责时又做了什么事?笔者接下来将带大家回顾一下时间线,使大家对 Morph 有更清晰的了解。 四、Morph 之思:身为 Layer 2,该如何脱颖而出? 2024 年的以太坊 Layer 2 已然极致内卷,新的 Layer 2 怎样才能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呢?有人认为,一条好的Layer 2 必须要做到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吸引用户就必须要找准定位,做出差异化,告诉用户我们和别的 Layer 2 不一样;留住用户就需要真正落地应用、赋能生态收益,让公链上有项目供用户体验。 @MorphLayer 围绕这两点进行思考,最终选择了聚焦用户,打出了消费级 Layer 2 旗号。 @MorphLayer 提出“消费级Layer 2”从某些角度来说是相当取巧的:一方面,主打“消费”使得 Morph 可以涉足的地方很多,从 Web 2 的衣食住行到 Web 3 的链上资产管理,Morph 都可以通过不断建设来逐步覆盖,这使得Morph能够获得很高的估值,同时,只要项目方持续建设,进行拓展,就能够不断地吸引新的用户并留住老用户; 另一方面,世界上所有人都有消费需求,这使 @MorphLayer 的用户市场足够多、足够广,在区块链市场变成存量竞争、恶行循环的当下,通过提供较低门槛和优良无缝的体验,Morph 或许能成为 Web 2 用户进入 Web 3世界的关口。 五、勇闯Payfi:Morph Pay所谓“无缝衔接Web2与Web3” 2025 年 2 月 5 日,@MorphLayer 宣布推出 Morph Pay,这是一个融合 Web 2 银行基础设施与 Web 3 去中心化金融收益能力的综合性金融生态系统。 @MorphLayer 宣称 Morph Pay 将为用户打造一站式 DeFi收益聚合方案,支持加密资产存款年化收益率最高达 30%,用户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操作将 DeFi 收益直接用于日常支付,实现资产增值与支付场景的无缝衔接。同时Morph Pay 将依托于平台层优势,支持多币种支付功能以及谷歌支付和苹果支付。 很显然,两个月前的 @MorphLayer 对未来的期望很好,他们有在真切地希望构建一个用户可以将 defi 收益用于日常消费、在对资产实现完全自主掌控的同时可以达成资产的最大化利用的生态系统。 @MorphLayer 对 Morph Pay 的落地时间期望是本年度第三季度,如果 Morph Pay 真能如 @MorphLayer 所描绘的那般落地,则其未来可期;如若不然,Morph 必将承受生态参与者的怒火,Morph 的推广者 Bitget 也将遭到信任危机。 六、白名单轮:三千张Morph Black NFT的破圈营销,买到即是赚到! 2025 年 3 月 27 日,Morph 推出 Morph Black Card,这张 Morph Black Card (Morph黑金卡) 及其权益可通过限量Morph Black NFT 获得,限量 NFT 铸造于北京时间当晚八时开始,限时 24 小时,限量 3000张,Mint价格为0.2 $ETH 。 需要注意的是,Mint Morph Black NFT 需要白名单方可Mint,对于散户,白名单可通过参与 Morph 相关生态及活动获得;对于 Kol,白名单可以通过和 Morph 联系,帮助Morph 宣传获得。 Morph 宣称 Morph Black Card 提供一系列远超传统金融产品或普通加密卡的权益,包括: 1.30% 黑卡专属 Defi 收益 2.Web2 现实世界高端权益 1)0.3%的最低加密-法币兑换费率,最高支持1M USDT提现,实现加密到法币无缝转换 2)22g黑金铁卡(此处注意是“黑金铁”卡,并非“金”卡),彰显尊贵身份,每笔消费实现 1%现金返还 3)终身免年费,并提供Aspire私人礼宾服务 该NFT为用户带来的额外价值包括: 1.Morph生态系统专属特权 1)优先分配:持卡用户将获得 Morph 及合作伙伴未来代币、NFT 及其他资产的特别配额 2)生态空投:持 NFT 者将享受最高级别生态项目空投,如BulbaSwap、Momodrome等 2.Web3行业峰会免费门票和VIP体验 1)Morph Black NFT持有者可获得 Morph、Foresight News、Foresight Ventures、The Block 峰会活动门票(Morph号称其价值 $5,000+) 2)Morph Black NFT 持有者可免费参与行业领袖的独家社交活动及VIP派对等 Morph 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晚八时开始的限量 3000 张Morph Black NFT 铸造活动于 3 月 28 日晚八时全部完成。Morph 表示此次铸造是获得 Morph Black 黑卡特权和Morph Pay 生态系统权益的唯一途径(注:这后续成为黑卡社区质疑之点)。 Morph Black NFT 3 月 28 日在 OpenSea 上地板价最高超1.4 $ETH ,24 小时成交量超越 BAYC 和 Crypto Punks 等项目。2025 年 4 月 13 日,该 NFT 总交易量 974.45 $ETH ,最佳报价 0.97 $ETH ,地板价 1.04 $ETH ,相较 mint 价格涨幅 520%。持有者若选即时转售,当下即可实现单张 0.8 左右 $ETH 的利润。 3 月 29 日,BulbaSwap 向 Morph Black 持有者空投16666.66 枚 $bAI 代币(当下已上架Bitget交易所), $bAI 在空投时价值约合 400 人民币,上所后最高价为0.0075 USDT,单次空投理论最高价值 125 USDT。 无论如何,可以明确的是,参与本轮mint的Morph社区成员都获得了不菲的利润。可以明确的是,项目方有在做事,也有在做市。 七、隐忧:三千张卡,项目方如何护盘?Payfi又是否真能改变NFT颓势?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在 Morph 社区为 Morph Black NFT 价格上涨欢喜的同时,X用户Lucky(X:@qndy01)对Morph Black 的后续发展提出担忧:“之前的黑卡如果不是项目方拖底估计早就破发了,说什么销售一空,有经验的去看看榜一持有地址0xbb5b742156df1fd58b87d15701a7096a008e8cb9项目方的。” 笔者在 @opensea 上调研发现,Morph Black 持有量排行榜第一名地址的确如其所言,为0xbb5b742156df1fd58b87d15701a7096a008e8cb9,该地址当前拥有 1035 张 Morph Black NFT,占 Morph Black 总量的 34.5%,预估值 1003.95 WETH,超排行榜第二名地址 1025 张,该地址为项目方所有无疑。 项目方毫不掩饰地使用单一地址回收市场上三分之一抛售的NFT说明了很多事情: 1⃣如果你不看好 Morph 后续发展,那么你可以说:限量发行制造稀缺幻觉,空投承诺刺激接盘冲动,而所谓“特权”不过是薛定谔的猫——既看不见又必须信其存在。Morph把很多白名单都给了 Kol 而非真实用户,Kol 在帮 Morph 打完广告后即进行抛售,项目方面对如此大的抛压只能自讨苦吃进行回购。月底一结算,这波 Kol 得了MVP,Morph 连躺赢狗都算不上。 2⃣如果你看好 Morph 后续发展,那么你可以说:虽然Morph Black NFT 一经 mint 就遭遇极大抛压,但是 Morph 项目方一直在用真金白银托底,把价格护住了。Morph 极其坦荡地使用单一地址向社区告知:用户们放心好了,我们一直有在做事!我们非常有实力!我们不怕抛售!Morph Black 的价格不会崩!Morph 这个项目也不会崩! 一个只有项目方护盘的项目注定走不远,Morph 的黑卡还是需要交到真实用户的手中。Morph 为了让当下的用户留住黑卡、潜在的用户拥抱黑卡,想出了如下方法: 1.空投:从 3 月 28 日晚八时至 4 月 13 日晚八时,半月之内,Morph Black NFT 持有者收到 Morph 空投共一轮,空投为 16666.66 枚 $bAI 代币。Morph 承诺 NFT 持有者未来还会有多种代币空投,但具体空投时间和价值 Morph 暂均未对外公布。 2.质押:4月10日,Morph Black NFT 开始质押。Morph Black NFT 质押时长为三个月,期间无法取消质押和卖出。Morph 对外宣称:现在开始质押,坐享奖励,无需操作,收益自动到账!同日,Morph 生态去中心化交易聚合器 BulbaSwap 的代币经济模型中代币总供应量的 5% 将空投给 Morph Pay 生态用户。该空投计划分两部分构成,首批空投 2.4% 给 Morph 黑卡 NFT 的锁仓用户(注:未质押用户不能得到此轮空投)。 尽管因为众多消息未曾对外公开、不质押无法获得空投、质押后锁定期过长而遭到少部分人“问候”,大多黑卡用户在 4 月 11 日前依旧对 Morph 呈包容态度——在这样的一个熊市里遇见一个有在护盘、有在拉盘的项目方,我还要什么自行车? 八、铂金惨案:当Soulbound NFT变成Morph自身的“灵魂镣铐” 在 Morph 中文发布 Morph Black 质押消息后仅一天, Morph 中文于 4 月 11 日高调推出 Platinum NFT,却遭遇史诗级翻车和公关危机。 这款 Soulbound(不可转让)NFT 打着“提前锁定Morph代币分配,铸造Platinum SBT享空投配额”、“估值$5亿FDV、TGE 解锁 50%”、“全面接入Morph Pay生态”等旗号,Morph 本以为能够通过系列福利点燃市场,却反被用户痛批,项目负责人之一更是直接在 X Space 上失声痛哭。 与黑卡相比,铂金卡的两大“骚操作”或是点燃民愤的导火索: 1. 灵魂绑定: 不可转让的设计让NFT彻底丧失流动性,部分用户认为,他们一旦购买此类 NFT 便将沦为永久性接盘侠。 Soul bound(绑定灵魂)还是 Soul trapped(束缚灵魂)?这在 Morph 生态没有跑出什么真正出彩的东西之前当真难以确认。 2. 价格和权益: 对于没有拿到 Morph 黑卡的人来说,在 mint Morph 铂金卡之前,他们会有以下困惑: 1⃣为什么面向高净值用户的黑卡的 mint 价格是 0.2ETH,作为大众化产品的铂金卡的 mint 价格却是 0.3ETH?为什么项目方觉得估值有五亿美元? 2⃣为什么黑卡可以进行交易和转让,花了更多钱的铂金卡却不可以? 3⃣为什么 defi 收益、出金限额、年费、转换费、消费返点等内容项目方至今尚未公布? 对于已经获得 Morph黑卡的人,他们会有以下烦恼: 1⃣Morph 在 Morph Black NFT 铸造时承诺,此次铸造是获得 Morph Black 黑卡特权和 Morph Pay 生态系统权益的唯一途径,那现在不通知社区就发行一万张能享受权益的铂金卡又是怎么回事?之后会不会又不告诉我们就发行白金卡、紫金卡、锡金卡? 2⃣黑卡都还没有落地就立刻发新卡,项目方是不是发 NFT尝到甜头了? 九、生死时速:Morph面对危机选择优先维护社区 内忧外患之际,Morph 打出的牌叫攘外必先安内。面对社区躁动不安的情绪,4 月 12 日,Morph 为感谢早期支持者,推出 Morph Black NFT 质押专属福利,只要在 4 月 21日前完成质押,即可免费铸造 Morph Platinum SBT 并获得 TGE 空投资格。这其实相当于 Morph 为了抚慰社区情绪,给所有 Morph Black 质押者一张免费铂金卡。 Morph 此举快速使社区平静下来。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作为原先并没有参与 Morph 生态的新成员,我为什么要用超过 mint 黑卡的价格来 mint 一张对黑卡用户免费投放的卡?对于在出台后续方案之前因为信任 Morph 而购买白金卡的用户,就会明显感觉被摆了一道。 因此,Morph Platinum SBT 在 4 月 13 日 24 时前 mint 总量仍不足 500 张,不到总数的 5%。 局面有点尴尬,Morph 的“安内”政策确实取得了成效,社区对 Morph 的行动表示了认可,坚定了“hodl”的决心。但是如此一搞,大众对 Morph Platinum SBT 失去了信心——而在去中心化的世界中,信心恰恰是比比特币还要珍贵的财富。 十、闹剧收场:听听从业者的声音 4 月,加密世界的聚光灯再次聚焦消费级公链Morph——只不过这一次,灯光中混杂着刺耳的嘘声。从黑卡 NFT 的涨幅神话到铂金卡的史诗级翻车,舆论场上的 Morph 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前一秒还是“消费级公链之光”,下一秒已成“镰刀美学集大成者”——很明显,作为 Layer 2 里的新生儿,Morph 危机公关的方式暂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他们的确有在通过补救来做到差强人意。 如何让这场闹剧收场,笔者认为,Morph 可以听听 Crypto从业者的声音。 在 Kol 对 Morph 生态商务拓展、Head of APAC EudemoniaCC🐨(X:@EudemoniaCC)质疑时,子敬(X:@zijingNFT)等 Crypto 从业者站出帮EudemoniaCC 说话,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他目前可以想到的关于 Morph 的解决方案有: 1⃣白金卡价格调低,降低外面用户参与生态的准入门槛,缩量,制造稀缺属性,毕竟如果按照ieo来算,如果是个人就能投进来,用户预期自然不高,黑卡质押给白金sbt权益不变,按照黑卡 mint 价格给 ieo 份额,相当于让黑卡freemint ,让利早期生态支持者,同时对在方案之前已经以 0.3e 买了白金卡的用户予以补偿,按照调价后的白金卡金额退还部分已收款项(要考虑到给黑卡质押用户空投的折价)或给其他等值权益(最好是web3的非web2); 2⃣彻底取消白金卡,黑卡权益不变,按照之前预期的黑卡获得空投份额,已经买了白金卡的用户,全额退款且给到 mint 地址少量空投份额予以补偿,至于 ieo 的部分再想别的方法吧,公关危机方案建议学学@sign是怎么处理的,或者直接请教行业专家@dov_wo@0xsexybanana。 除子敬外,其他 Crypto 从业者、Morph 社区成员也对Morph 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大家此时达成了共识:闹剧已经产生,现在必须思考的是:如何让这场闹剧收场。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的“三T原则”(Tell it fast, Tell it all, Tell your own tale)此刻成为 Morph 的生死符。好消息是——Morph 的反应很迅速,Morph 在积极听取建议。 结语 Morph 的危机揭示了一条铁律:在区块链世界,技术可以暂时裸奔,但信任赤字必然致命。当黑卡时代的荣耀之盾被铂金卡的危机之剑刺破时,唯有真诚到血肉模糊的公关自救,才能让这只“加密考拉”从枯树跃向新枝。 此刻,Morph 这位 Layer 2 新贵正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是紧急转向避开冰山,还是伴着弦乐队的演奏沉入深渊? Morph究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狂欢秀还是一场使用“消费级”包装的幻梦?2025 年的夏天,答案即将揭晓。 #Crypto# #Morph# $bAI #Layer2# #NFT#
Show more
0
9
43
7
如果我是链上文盲,我tm搞不巧就真信你了 现实情况: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Pump VS LetsBonk VS Believe的真实情况(过去24小时): · 每日新token部署量: Pump: 22805(69.1%) Bonk: 5451 (16.5%) Believe: 2627 (8%) · 每日新token外盘数: Pump: 223 Bonk: 52 · 每日交易量: Pump: $591M Believe: $193M (Launchcoin自己占170M) 📌以上数据来自网络 (Dune Memewar/Pumpfun dashboard, Believescreener),虽然数据不全,但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Pump每日新增token市占比优势在恢复到正常水平。先前发币市占率也受到过Boop为期一天的"存在主义危机“冲击,市占率被压缩到69% - Bonk的新外盘数量在快速衰减 - Believe除了Launchcoin本身其他币的新盘交易量也在快速下降 ❓什么原因? 我记得很久之前那时Dex Screener做了Moonshot发射台,@Cedric_appren 预言它做不起来,他说: “Moonshot把蛋糕做小了,把一些狗庄踢下了牌桌”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LetsBonk 和 Believe 先说Believe: 他就是之前 @makenowmeme 还有Base那个MCP的翻版,已经好几个类似的项目了。 不要听 @pasternak 扯淡什么找来了“优秀的Web2 AI创业者”。硅谷90%以上Web2 AI创业小团伙必死。 他们做的全部产品只是ChatGPT一次小更新就能完全覆盖并胜过10倍的水平,早点把自己的github在战壕换点生活费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他们就是来给 @pasternak 这孙子发土狗站台的 发过盘子的都知道——隔行如隔山,在链上会拉盘懂收割的才叫优秀。刚来的新兵蛋子拉盘手法如同清朝老兵,这可能吗?那么$Dupe $Startup这些是真的从Web2拉来了有钱的AI优秀大哥,还是自己高控捆绑做的,很清楚了吧? 🔧Believe的刮刀问题如此严重它就不是一个bug而是特性: 这个逻辑从Friendtech时代到现在就是项目方的惯用把戏: 他们的平台,他们先做外挂,便于抢筹和刷量 要用三盘理论解释就是:互助盘崩盘模型里的套利后门,超级3M里面狗庄给自己排单rug玩盘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个套利后门会随着刮刀军火商升级而不断被关闭,直到变成Believe自己完全无法控盘的纯PVP,所以各位在Believe体感浇给速度比Pump快是非常正常的 🧾那么Believe官方知道吗?当然啊! 所以才会设计一个动态手续费和2%常态手续费的设定。前期刮刀还没上强度,几个标的自己的机器人抢筹坐庄,手续费怕个毛,左口袋进右口袋而已。 后期你们不是喜欢刮刀嘛?我就没打算再拉盘,让你们P,买入税割死你们。 你算一下按照现在这个交易量,光手续费他赚了多少钱? 如果你是dev,他这样的流动性模型你怎么做庄? -你要捆绑抢筹就要给Believe交巨量的开盘手续费 - 2%的交易税根本jb没法刷量偏跟单 脑子正常的会选择在Believe开盘? 💀Friendtech的结局,就是Believe的结局。一个softrug过Clout的dev,你们真的相信他换名字以后就长期主义了? 因为你Believe in something,所以他浇给你Everything 再说LetsBonk: 本质上Letsbonk就是一个 Pump Fun怀旧服。 跟Pump唯二的区别是: 可以改总量(一共6种选项) 声称1%的手续费收的SOL会质押到Bonk的Solana节点还有支持生态 😵首先1是非常愚蠢的改动。 改总量有什么意义吗? 冲狗用USD本位不用Marketcap本位的已经很少见了 改这个只会让更多比较菜的用户搞不清楚,或者诞生一些想不太到的骗局手段 🪙而2的全部意义,就像三体的黑域一样是一则安全声明: “我跟Solana官方的利益一致,只拿分红不砸盘 —— 我是亲儿子” 这个政策本身对于冲狗人没有意义,退一万步说,质押到Bonk节点的SOL是用来提升BONKbot本身的MEV能力,一帮人夹死另一帮人罢了,这是Solana本身的特性 其次,我去年就发过跟Cube Exchange老哥的对话: Solana是"worst king maker",他大概率不会在你没有实际做成的情况下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Raydium也做了自己的台子Launchlab,结果呢? 🍗所以LetsBonk唯一的优势就是: 背后是Solana体系里最典的阴谋集团Bonk,手上有Solana生态里最好的传播路径资源和成熟的链上做市能力 但问题是,Letsbonk作为一个新台子,没有足够的直接分发渠道(不是传播渠道)。用户大多数都需要先看到CA去反查,而不是直接扫链扫到 我之前说过Pump和交易机器人是娱乐城和赌厅的关系,而Letsbonk就好像娱乐城但缺乏赌厅,没人拉客: 三方交易机器人,telegram bot,各类监控API都是没有接入的。 而这些接入背后直接连着流动性,连着买盘,这些都不是一天能接入的。大Bot往往不会第一天就接,而是会等等看,最大化节省产研资源 💡那么如果你是一个dev,你跟Solana生态核心本来就没什么关系,在机制大差不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买盘渠道更多Pump,还是更少的Bonk? ✅答案很明显了: Pump的绝大多数dev,是没有什么Solana生态资源的,甚至对Solana这条链没有任何感情,$Sol只是他们用来发盘子的生产资料或者赌筹而已 团结不了这些狗庄,光靠Bonk众,他能同时做几个拆分盘? 🎰在这一点上Pump之所以牛逼,是他把互助拆分盘用极端的数量带到了赌场的高度 散户不在计较每个盘上的得失来维权,而是认亏赶往下一个盘子。 所有类型浇给带来的负面情绪都能被消化,而不对平台造成诸如”龙一龙二龙三龙四...都拉不起高度,这个台子没戏“的感叹 当然,我认为这些新台子根本不是对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pumpdotfun 到底是什么? 他们到底在跟Pump竞争什么东西? 但本文太长,留到下次说
Show more
0
1
9
4
今天看一个比较火的项目Cygnus @CygnusFi 是首个结合 Web3 Instagram 应用层和模块化真实收益层的项目,由OKX Ventures、Optimism Foundation、Manifold 等巨头投资! 重点:听说快要TGE啦! 项目亮点: 1.连接Web2与Web3,目标整合Instagram的25亿用户,提供低门槛的链上体验。 2.支持区块链定制重新质押网络,实现共享安全。 3.InstaPlay功能:Web3社交互动中心,吸引超800万注册用户,TVL达9亿美元(2025年Q1数据)。 3.融资2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注册用户已经超过 815 万 - 日活超 100 万 - 总锁仓价值TVL已经突破 9 亿美元 - 为用户带来的真实收益超过 1700 万美元 、OKX Ventures等(顶级阵容) @CygnusFi 是Web3 Instagram应用层和模块化真实收益层。其Instagram层将用户连接到Web3,从快速增长的Cygnus InstaPlay Hub开始,扩展到创作者经济、数据主权和人工智能集成。Cygnus Chain由Cygnus全链流动性验证系统(LVS)提供支持,可确保流动性并提供分布式验证服务,使用户能够从链上和链下资产中获得质押收益、#LVS# 费用和生态系统激励! 目前注册用户已经超过800万! 日活超100万 总锁仓价值TVL已经突破9亿美元 为用户带来的真实收益超过1700万美元 应用场景扩展至创作者经济、数据主权、AI社交等。 项目TGE临近请大家务必密切关注!
Show more
0
37
32
8
今日热点总结 5月19日(周一) 今天白天链上行情已经跌至冰点,可能是受大盘下跌影响。各个群聊基本上都没人说话,群友可能都去提高生育率了,祝大家520节日快乐!!! 可以关注 #RWA# 赛道 三个链的 #RWA# 龙头 请看这篇推文https://t.co/xnQz0NWW41 1. $COLLAT CA: C7heQqfNzdMbUFQwcHkL9FvdwsFsDRBnfwZDDyWYCLTZ 叙事:这个是法国一家公司做的 RWA项目,$collat 的rwa 范式能代币化很多资产。打通web2世界,并且进行简易化处理,做成了ios、安卓app(已上线) 背景: 1)创始人 @0xPAH 背景是微软 4 年安全专家 2)项目拿了天使轮融资 3)SOL 官方昨天刚给他们回复 4)他们现在正在参加黑客马拉松 5) @Darky1k 45w 粉丝大 v 昨天喊单 6)90% 流通,锁了 10%,现在真实市值 54M 左右 (摘自 @CyptoForest 走势:第一波拉升达到2.8M,第二波拉升在二月中旬开始拉升,最高点达到40M左右,之后开始在10~15M之间震荡.这次启动是在18号中午1:20,开始新一波拉升,最高点达到68M。然后回到45M这个平台之上震荡 24小时交易量为12.4M 建议:经过几个月的洗盘,且还是正规项目,可以找位置上车。 (45M可以直接上车,第一位置43,第二位置40,第三位置36,写于凌晨0:00,现已作废) 2. $PVS CA: FWAr6oWa6CHg6WUcXu8CqkmsdbhtEqL8t31QTonppump 叙事:#PVS# 用于 XR 和 3D 资产的去中心化云渲染和 Web3 交易平台 专有的企业级实时 3D XR 云流媒体和渲染平台。 3D视频渲染GPU租借币,云端服务器租用,使用 $pvs 支付。 rwa项目 背景:pvs是联通/移动/华为的供应商,为杭州亚运会提供过服务。 走势:3月13日12:00发币,第一波于20号到达最高点16M.后边开始洗盘,到4月7号下午15:00时到达最低点,并且开始反弹 现在已经打到前高16M位置,并且有隐约突破迹象 24小时交易量为2.2M 建议:经过一个月洗盘,正规项目,等待走稳后上车。 3. $LABUBU CA: JB2wezZLdzWfnaCfHxLg193RS3Rh51ThiXxEDWQDpump 叙事:泡泡玛特旗下ip 背景:泡泡玛特市值新高+ip在全球一直很火爆+前排质量高,基本是去年做brainlet、skibidi那帮人,底部进的河马赚麻,格局很大💎钻石手,后边进的盘子虽然表现一般但是不砸盘 走势:昨晚冲高15M后回落,在9M平台震荡。上午9:25开始爆拉,最高点达到17.8M。后边回调最低测试9M位置,未破,遂反弹稳定在11M 附近 24小时交易量为7.3M 建议:昨天在支撑位8~9M挂单买进去的应该可以吃到不错的收益。个人感觉会在10~11M震荡 #Ethereum# 1. $Hachi CA:0x78b9065d325aaecd8df4735dcc69f371162f94c7 叙事:忠犬八公 走势:5月19号早上5:32发币。一路拉升,在16:11达到最高点0.0023,接着回测之后开始第二次突破未成功,之后形成双顶。开始大幅度回调,在0.0008处形成支撑,并开始震荡。现价格为0.000957,市值为957.6k。24成交量为2.9M 建议:想玩的话可以在支撑位附近博弈 2. $GASS CA:0x774eaf7a53471628768dc679da945847d34b9a55 叙事:Matt 即将出版的新书中引入的新角色,据说是反派,该角色已通过其编辑的 Instagram 帐户得到证实。 走势:走势非常稳,只回调过一次。 5:14日凌晨3.28发币,第一波拉升至高点90w,并且在50w附近短暂横盘盘整,第二波拉升达到2.5M,然后开始回调,回调到最低点时仍不破50w,之后又是一天盘整后开始拉盘,现在市值已经达到了4M 24小时交易量为1.9M 建议:最近一直在冲高,感觉短期没有太好的点位 3. $RATO CA:0xf816507e690f5aa4e29d164885eb5fa7a5627860 叙事:Matt 的新书中的新角色 走势:老鼠仍然在11M上震荡 24小时的交易量为1.3M 建议:可以考虑在接近11M的低位买入 4. $FROGGER #FROGGER# CA: 0xe778fd9a8d074e4a808092896b33fe3d3452c125 走势:青蛙稳定在了4M附近. 又给v神打了2%的筹码 24小时交易量为1M 建议:仍然关注4M区间,老鼠反弹会带动青蛙
Show more
0
8
11
1
以太坊(Ethereum)最新的重大更新是 Pectra升级,已于2025年5月7日正式在主网上线。这是继2022年合并(The Merge)和2024年坎昆升级(Dencun)之后的第三次重大升级。 随着Pectra升级,以太坊今日涨到了1940u每枚。这篇文章就详细说一下,这次升级后对以太坊都有那些利好,以及对那些项目有影响。 先说升级内容,本次升级包含执行层(Prague)和共识层(Electra)的双层硬分叉。 先说执行层部分,执行层部分升级内容主要是EIP-3074(AUTH和AUTHCALL),EIP-5806(委托调用改进),EIP-2935(历史状态访问优化)EIP-7702(账户抽象扩展)EIP-7685(通用执行请求)。带来的影响是,EVM性能优化,通过改进操作码和Gas计费机制,降低复杂合约的执行成本。新增操作码支持更高效的密码学运算(如椭圆曲线运算),提升安全性。数据可用性增强,执行层与共识层协作,优化Blob数据存储(由EIP-4844引入),为L2提供更低成本的数据可用性。Blob容量翻倍(从3个增至6个),直接降低Rollup交易费用。从生态角度讲,此次执行层的升级,从各个角度给ETH带来了新鲜血液。首先是EIP-3074和EIP-7702使钱包操作更直观,类似Web2应用的流畅体验,吸引非技术用户进入DeFi、NFT等领域。其次是(EIP-7685)(EIP-2935),简化了开发者的DApp开发,对自动化交易方向,提供了技术支持。还有就是L2生态,本次的升级Blob容量提升直接降低L2交易费用,跨层交互优化促进L1-L2无缝协作。 再说共识层,共识层部分主要更新内容主要是:EIP-7600(灵活质押上限)EIP-7251(质押退出优化)EIP-7594(数据可用性采样)EIP-6988(惩罚机制改进)。EIP-7600 将验证者质押上限从32 ETH调整为32 ETH至2048 ETH的动态范围。允许验证者根据需求调整质押金额,降低小额质押者的进入门槛,同时支持大额质押以提高效率。吸引更多个人参与质押,增强网络去中心化,减少对大型质押池(如Lido)的依赖。EIP-7251 优化验证者退出机制,缩短退出队列的等待时间(从数天减少至数小时,具体取决于网络负载)引入更高效的余额处理,允许部分质押资金快速退出。提高验证者的流动性,降低退出成本,鼓励更多用户参与质押。 EIP-7594引入初步的数据可用性采样(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为未来的Danksharding分片技术铺路。验证者只需验证部分Blob数据(而非全部),降低节点运行的带宽和存储需求。提升网络的可扩展性,支持L2 Rollup的低成本数据存储,同时为全分片做准备。EIP-6988优化对验证者不活跃或恶意行为的惩罚机制,减少误罚情况。更精准地识别网络故障与故意攻击,提高惩罚的公平性。增强网络安全性,激励验证者保持在线和诚实。对生态的影响,EIP-7600和EIP-7251降低质押和退出的门槛,吸引更多零售用户参与,预计验证者数量将显著增加。灵活质押上限支持个人和小规模验证者,减少对中心化质押服务的依赖,促进网络去中心化。Blob容量翻倍直接降低L2的数据存储成本,利好Rollup的交易吞吐量和用户体验。 数据可用性采样的初步实现为L2的长期扩展性提供技术支持。 惩罚机制的改进和验证者参与度的提升增强了以太坊对51%攻击的抵抗能力。更高效的退出机制降低了验证者因资金锁定而产生的风险。 这就是关于本次Pectra升级具体的内容,现在分析升级后对那些项目生态造成影响。首先是质押赛道,本次升级内容关于质押部分的内容很多,对质押类项目也是影响比较大。此次升级降低了个人质押门槛,鼓励独立验证者或小型质押池参与。这对现有的质押类项目来讲,会有一定的分流。但是质押类项目因为其复杂性,和defi项目的密切合作,使得质押类项目大概率不会丢失太多的用户,会保持相应的地位。但是对其中类似Rocket Pool的去中心化特性可能更吸引注重去中心化的用户。 对L2的影响。交易成本降低:L2 Rollup(如Arbitrum、Optimism)的数据存储成本减少约50%,直接降低用户Gas费用。吞吐量提升:更多Blob空间允许L2处理更多交易,Optimism的TPS(每秒交易数)可能从几十提升至上百。当中的EIP-7685提高了优化了跨链通信,对一些新兴的L2来讲,会更加刺激其生态的发展。特别是一些defi项目,账户抽象(EIP-3074、EIP-7702)简化L2钱包操作,吸引Web2用户进入L2,利好Base(由Coinbase支持)等面向新手的L2。Blob容量翻倍直接降低L2的Gas费用,Arbitrum和Optimism的DeFi用户(如Uniswap、Aave)将受益于更低的交易成本。 对抽象账户项目的影响,此次升级允许外部账户(EOA)通过智能合约授权交易,支持批量交易、Gas赞助(第三方支付Gas)、自定义签名逻辑。一切做抽象账户的项目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不再受技术制约。用户降低了准入门槛,后续对此类项目可能会有更多的用户增长。 接下来说风险,本次升级后(EIP-3074、EIP-7702)引入的授权机制可能被恶意合约利用,例如通过钓鱼攻击诱导用户授权,窃取资金。钱包项目需加强安全审计。EIP-7600允许验证者质押32-2048 ETH,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大型质押池(如Lido)进一步集中资金,因其资本效率更高。以太坊去中心化程度可能下降,增加51%攻击或治理操控风险。类似项目应该推动鼓励小型质押池和去中心化治理。还有就是监管风险,Pectra的质押优化(EIP-7600)和AA功能可能引发监管关注,尤其在美国,流动性质押(如Lido)和智能账户可能被视为金融服务,面临合规要求。 以上就是本次升级的主要内容,以及带来的影响。点个赞再收藏,给个支持吧。
Show more
0
3
7
1
$WCT今天在Upbit热度榜单排行第一!简单聊一聊WalletConnect。 苹果公司最近悄悄修改了 App Store 政策,放宽了美国区应用商店对开发者的限制。新规允许开发者在应用中提供外部支付方式,并支持用户通过第三方市场购买非同质化代币(NFT)。这一举措在未来看来或许是一次重大转变,去中心化应用终于有机会iOS生态伸展拳脚,释放更多潜能。 @WalletConnect 曾经开创了第一个标准,使移动应用和钱包之间的安全连接成为可能。在这个节点,作为加密货币移动端的基石应用,WalletConnect 推出了 Smart Sessions 智连功能,为下一代去中心化AI驱动应用提供新范式。 Smart Sessions重新定义了链上的体验。不再是无穷的钱包弹窗和手动确认,用户只需连接一次,设置明确的规则,然后授权给一个应用或者一个AI Agent,它即可在预设的安全边界内代表用户执行交易。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这将可以在链上实现: - 自动化交易策略 (比如DCA、套利机器人) - 全链游戏 - 便捷如Stripe的链上订阅支付 - 可以实时管理资产和策略的AI Agent 想象一下未来我们可以设定好策略,通过Smart Sessions授权给AI Agent,实现全天候资金托管,或者按既定方案一键购入代币,真正实现0延迟交易。告别冗杂的前端用户体验,真正享受Web3的安全性和Web2的易用性。 Smart Sessions不仅仅是用户体验的升级。它们从根本上重塑了WalletConnect的经济运转机制。每个Smart Sessions代表一条新的链上交互工作流。随着Smart Sessions在应用程序、钱包和托管解决方案中由AI Agent驱动,其交易量预计将呈指数级增长。 未来WalletConnect将设计一个经济模型,引入交易费用。每笔AI Agent交易都需要WCT赋能,越多自动化Agent进行交易,市场对WCT的需求就越大,实现真正价值捕获。 WCT发币以来表现都还不错,可以看得出对 WalletConnect 而言发币不是目的而是拓展生态版图的途径,WCT是维持经济系统运行的核心工具。通过WCT的支持 WalletConnect 也是大刀阔斧地重仓AI ,继续为Web3朝AI方向的发展铺陈基础建设。 引用WalletConnect 创始人Pedro在文中的一句话:在未来,你不需要为了上链而努力,链上会为你服务。Smart Sessions将成为人工智能驱动、移动原生、链上世界的新基石。5月23日Pedro将在纽约的 @solana Accelerate 发表演讲,公布与Solana的重大合作消息。很期待SOL和WCT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Show more
0
10
35
7
《Morph:打响消费级公链第一枪,为什么有机会成为超级入口?》 一、从行业周期看,为什么消费级公链是这轮周期的刚需? 过去几轮加密周期,从DeFi Summer 到 NFT 狂潮,再到基础设施大跃进和MEME叙事爆发,行业始终在不断自我创新。 但如今,越来越丰富的基础设施,正在与日益收缩的流动性和用户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当前行业最大的困境。 尤其是在公链赛道,曾经主导的叙事逻辑是:“更快的TPS + 更低的Gas费 + 更多的DeFi应用”。但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创新趋同,单纯靠“炒作新公链”的模式,正在加速失效,投机动能下降叠加真实需求转向。 更通俗的说,就是:大家不再想要“更快的赌场”,而是想要“用得起来的链”。 在这样的背景下,Morph 这类以消费场景为核心的新一代公链,正在成为行业周期演进下的必然产物。 这里有两重深层次的推动逻辑: 宏观结构变化,Web3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基建,必须从单纯金融属性过渡到承接真实消费、社交、内容等更广泛需求。 微观演变趋势上,行业流量逻辑必须重建,未来的增长引擎,必须是体验驱动的自然流量,也就是日常高频、用户愿意停留和消费的场景。 要承载这样的转型,传统金融型公链(如过于偏DeFi的链)天然不适配,消费级公链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和体验基座。Morph可能正踩在了这个周期拐点的正确位置上。 _________ 二、Morph:消费级公链的技术与战略破局 1、核心技术优势:从性能到安全的兼顾 整个架构上,不多过赘述,简而言之,和其它公链差不多,主要是用于共识和执行的排序器用于状态验证的证明机制,以及数据可用性。在此之上,项目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和优化。 1⃣混合型 Rollup创新(Optimistic + ZK),Morph独创了Optimistic zkEVM + 响应式有效性证明(RVP)的机制,结合了Optimistic Rollup的低成本、ZK Rollup的高安全性,极大地压缩了挑战窗口,提高了提现速度,降低了整体费用。 2⃣去中心化排序器,整体上都不再依赖单点排序中心,彻底缓解了传统Layer2最大痛点之,MEV垄断和交易审查,保障了交易处理的公平性与高可用性。 3⃣模块化架构:支持不同模块独立升级和演进,未来可以灵活适配更多新的扩展需求,比如EIP-4844、SP1 zkVM等,保证了Morph长期的技术演化能力。 从技术角度,Morph的整体建构逻辑并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体系性的融合创新,确保了性能、安全、体验三者兼得。 2、战略定位优势:从交易到生活的延展 1⃣以“消费场景”为核心,Morph不是单纯讲”TPS”或者”DeFi”的链,而是明确定位为服务”链上消费应用”(娱乐、社交、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Morph聚焦的方向——链上内容、链上社交、链上娱乐、链上支付等,这些都是能真正激活数亿级用户日常需求的场景,不是单纯的金融投机循环。 2⃣结合强势资源与流量与Bitget等平台形成潜在协同效应,共享用户、品牌和渠道,加速了真实用户的引入和生态冷启动。其实,对此类项目而言,在早期阶段,流量壁垒极其重要,拥有稳定、高效导流入口的公链将更容易构建早期生态势能 3、不止于U卡,打造Web3的支付宝,产品+品牌力持续UP 在 Bitget 与新加坡一级发卡机构 DCS 的强力背书下,Morph 黑卡一经推出便迅速引爆行业热议,在 Web3 内部掀起广泛讨论的同时,也实现了与 Web2 消费金融体系的成功破圈。 尽管在运营细节层面仍存在一定争议,但有一点几乎已达成共识:Morph 黑卡作为“链上+链下融合”的消费级产品,初步验证了链上金融服务与现实生活的高频连接存在广阔的真实需求。 而这背后体现的,是 Morph 对于长期战略的深入思考与合规布局。尽管其表面形态上与传统“U卡”类似,但本质上,它已超越了工具属性,更像是一个连接链上金融账户体系、链下消费权益、合规清算网络的 Web3 入口级基础设施。 Morph 黑卡是由新加坡本地持牌银行 DCS发行,并在MAS(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下完成全流程的卡组织集成、产品结构审查、KYC、AML 认证及风控审核。 此外,Morph 并未将黑卡仅作为一个“刷卡工具”来定位,而是引入了 Web2 世界中高端信用卡才能享有的完整权益体系,这种权益叠加不仅让黑卡本身具备稀缺性,也体现了 Morph 对“消费级入口”的深度思考:让链上身份成为现实世界中享有尊贵体验的凭证,让加密资产真正成为日常可用的“信用资产”。 Morph煞费苦心的采取这种策略,反映出,项目整体上对长远发展的核心诉求,并非是趁着一阵热风赚一波块钱,而更多是考虑从整个底层策略上构建起合规、安全、便利、全球可用的体系。 4、底层账户体系支撑生态闭环,发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Morph黑卡并不是孤立的金融产品,更深层次上是整个Morph账户系统的一部分。这个账户体系不仅支撑发卡和支付功能,还将成为未来构建 Web3 理财、身份、积分、会员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不仅支持链上账户绑定链下身份;更支持加密资产存储、兑换、理财等功能,类似 Web3 版“支付宝”;此外也可嵌入更多 Web3 应用和第三方金融工具,实现开放式金融生态 在此基础上,Morph 正在构建一个“账户即金融入口”的系统:每一张卡、每一个账户,不只是支付工具,更是链接各类 Web3 服务(消费、交易、理财、社交)的核心身份枢纽。 _________ 三、Morph的潜在挑战和长期价值 尽管,消费及应用是行业公认的下一个增长曲线,但是冷启动难度和运营的要求都远远超过Defi等协议。 首先从风险角度去看,从落地周期、行业竞争等方面都存在未来需要持续去建设突破的难点。 挑战1:消费场景的落地需要持续且扎实的强运营 之前Morph黑卡和白金卡的权益争议其实就是运营难题的一个缩影,不仅考验项目对“卡”本身的理解,还考验的是用户的体验感的有效设计。产品本质依然属于“消费级金融服务”的范畴,用户不仅关注权益、体验感,还会基于服务持续性、安全合规等因素做中长期选择。尽管黑卡打开了一定的空间,项目还需要在体验上,真正让用户日常愿意自然使用;而且需要持续进行用户教育。 挑战2:竞争加剧,品牌建设和生态搭建需要更加快速有效 随着Morph开创了“消费级公链”的叙事窗口,很快可以预见,会有更多L2、甚至部分新型L1也会快速跟进,布局链上消费市场,甚至一些高TPS为卖点的公链已经开始倾向“内容生态”布局,以太坊Rollup系也可能在未来加入消费叙事的争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叙事尚未全面内卷前完成品牌确立和初步生态搭建,将直接决定Morph在行业竞争中的位置。这就要求不仅要讲得清“是什么”,更要让用户“用得爽”。 尽管消费级公链的冷启动周期漫长、运营要求极高,但从Morph当前的技术架构、战略布局到资源协同能力来看,它具备了穿越早期阵痛、迈向下一个成长曲线的多重潜力: 价值1:消费应用链上化是长期趋势,Morph的定位具备极高的稀缺性 在行业逐步走向存量竞争的背景下,能够真正打通链上应用与用户日常消费场景的公链,极为稀缺。从需求端看,Web3用户不再满足于DeFi投机,而是期待链上能承载真实、连续、高频的生活体验,如支付、社交、娱乐内容消费等。 从供给端看,目前大部分L1、L2仍停留在金融原生应用(DEX、借贷)和短周期叙事(如MEME)中,真正聚焦链上消费体验、且拥有落地能力的项目极少。 Morph作为消费级公链第一梯队的布局者,有望在未来2-3年中,抢占用户心智,建立起“链上日常消费入口”的稀缺定位。 价值2:Morph技术可扩展性极强,未来能适配更多叙事变化 得益于其模块化设计、混合Rollup架构,Morph未来可以非常灵活地适配行业演变,比如,随着分片技术推进,Morph可快速降低数据可用性成本;通过Sequencer去中心化推进,构建更高安全性、抗审查性的底层基础;未来还可以兼容更多链上消费新应用,如链上广告、链上订阅服务等新领域。总的来说,Morph并不是一个单一技术框架绑定的公链,而是一个可以动态进化、与行业同步演进的开放性平台,具备长期技术生命力。 价值3:资源与资本优势明显,具备长期资源协同潜力 抛开近期的所有舆论影响,中长期看,Morph背后拥有Bitget等强势平台的流量、渠道与品牌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链上消费生态注入用户和资金;未来有望打通链上线下的消费闭环,形成独特的用户壁垒;在资本层面,Morph获得了多家一线基金的战略投资,为后续生态扶持、应用孵化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价值4:账户体系是超级入口的基础,体系护城河坚固 Morph的核心并不在于“发了多少卡”,而在于通过卡背后的账户系统,构建一个能够承载资产管理、身份绑定、链上支付、积分乃至Web3社交的超级入口。 未来,所有用户的链上行为,均可以在账户体系中扩展出理财、借贷、支付、会员等多元场景。这一点,将是所有消费级应用想要做大的基础设施门槛。 正因如此,Morph的黑卡并不是孤立产品,而是其构建“账户即金融枢纽”的重要一环,长远来看,这一体系才是它与其他Layer2项目真正拉开差距的底层护城河。 _________ 四、总结:Morph,有望成为链上生活基础设施的超级入口 从当前的行业趋势判断,我们需要承认的是,Web3正在经历一次底层逻辑的深刻切换,行业从资产投机向真实消费迁移;从金融杠杆向生活体验进化;从纯粹链上叠加到链上+链下融合转型。 在这个趋势下,Morph给出了技术、战略、资源协同的全套体系化答案,尽管它近期的舆论并不是很有利,但更长去看,如果它能稳步推进应用落地、快速完成冷启动、逐步扩大真实用户规模,那么Morph的长期价值,将不仅仅是一条公链,而是下一代链上生活基础设施,甚至可能成为Web3世界的支付宝、微信乃至超级入口。 综合来看,Morph作为一条定位清晰、技术扎实、战略前瞻的消费级公链,确实踩准了行业叙事转型的重要节点。 未来,Morph是否能够真正兑现这一潜力,关键取决于其运营能力、以及对用户心智的占领能力和持续的构建生态护城河。 从一个投研的角度,如果说上一轮周期的关键词是“协议深度”,那么下一轮周期的关键词就是“体验广度”,而Morph试图打通的,正是“资产-身份-消费-信用”这一整套用户全生命周期路径。 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在一个告别粗放增长、转向精细运营的新周期里Morph正在尝试给出一个更接近未来真实图景的答案,链上生活,而不仅仅是链上投机。 而这条路,或许才是Web3真正走向主流、真正改变世界的必经之路。 如果你相信Web3的未来是生活化的、普及化的,那么Morph,值得持续关注。
Show more
0
3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