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生活碎片
People
Not Found
Tweets including 生活碎片
累累 #日常# #生活碎片# 展开 https://t.co/RVAEZTK2Tp
0
6
470
17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17周年整。当时的情景是:遍地死尸,满目疮痍,大地像煮沸的开水一样抖动,地下有无数双手在抓脚后跟。我拼命逃到楼下空地,高楼摇晃、灯杆倾斜,天边发出妖冶的蓝,把侥幸逃脱的人们脸上照出了异样的光。总之那个景象十分特殊,像末日降临…… 大家年年都在转,我就转一篇未删节版吧——《写在5.12的爱国帖》: 那年川西坝子的油菜花比往年晚开了很多天,人们没有意识到什么。那时人们还相信专家,专家说花期推迟很正常,青蛙涌上街头也很正常。那天我正在书房赶一篇文章,地板晃动时,还以为是家猫在脚下调皮……直到窗外传来上百台起重机齐齐发出低吼,满书架的书弹飞出来,才明白这是地震,那声音,是地吼。 大地像煮沸的开水一样抖动,地下有无数双手在抓脚后跟。我拼命逃到楼下空地,高楼摇晃、灯杆倾斜,天边发出妖冶的蓝,把侥幸逃脱的人们脸上照出了异样的光。总之那个景象十分特殊,像末日降临……入夜,才知道都江堰死了很多人,北川封路,血库缺血。那时我正处于一个爱国青年的尾声,纠结处激情最猛烈,我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我们要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清晨时分,我揣上钱和几包衣服上路,在北川界口与唐建光、郑褚汇合,进到山里。 可是我在北川一中面临人生最大一个困扰。我无法解释为什么五层高的新教学楼坍塌后只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而几十年前修的旧楼竟没有倒塌,也无法解释大楼像饼干般脆掉后,建渣里竟没什么钢筋,以至于在一楼上课的学生全部没来得及逃脱。一个妇人一直在我身边神经质地走来走去,她已不太哭得出声,只是嘶哑地指着那堆很渺小的碎渣:“看,那是我娃娃呀,她的手还在动,还没死,但我扯不出来她啊……”那个情景令人崩溃,我看得见那个小女娃娃碎花裙的一角,还有其他孩子的衣角,他们中的很多还在动,手在动,脚在动,细小的呻吟。但部队命令我们不准上前,没什么钢筋的废墟不能站人,以免引起二次崩塌。 就这样,眼看着孩子们在扭动、在呻吟,夕阳西下,他们的身体与那些石头一起,慢慢变冷,最终悄无声息……而我竟无能为力。 在此之前我是个爱国青年,相信生活的不幸是敌对势力造成的。我曾在球评里写“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因为这些家伙是南京大屠杀的后裔,我骂过CNN长了口蹄疫,它的主持人蒂弗莱骂过中国充满暴民和垃圾。我也不反对抵制家乐福,认为这可以唤醒民族血性。我家离美领馆很近,1999年美国导弹轰炸我驻南大使馆时,我在美领馆外高举过愤怒的拳头,烧过报纸,同年前往美国世界杯采访时,还写过一句“希望女足像一枚导弹打进美国本土”,深觉这句子十分有力。 可是,站在北川学校废墟前的我很困惑。我依然爱国,但渐渐明白碎渣里的钢筋并不是帝国主义悄悄抽走的,孩子们也不是死于侵略者的魔爪,而死于自己人的脏手。我更加困惑的是,为什么911死难者都有名字,我们的孩子没有名字,如果你想索要名字,你的名字也会成为敏感词…… 如果晚年写自传,我将以2008为基点。在此之前我是一个混蛋,自以为是,从无怀疑,像面对自己的指纹一样自以为掌握人间道理。可是大地震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天天在北川的大山里,孤魂野鬼一般晃荡,有时与其他志愿者挖出一些老人和小孩,有时就对着残垣断壁发呆。我顿生沮丧,这是更难熬的青春期,被折磨的并非发育的身体,而是信念。 有一天我看着山上,无意中发现竟有一所学校完好无损,甚至玻璃窗都没怎么震碎。我才得知,这是一座希望小学,地震发生后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翻过三座大山,全部逃到山下,无一伤亡。我问校长和老师为什么出现这个奇迹。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感谢那个监工。 那个监工是捐款企业派来的,他天天用小锤子敲水泥柱子听声音。他是工程兵出身,能从声音里听出柱子里沙子的含量、圆石比例、水泥标号是否匹配,如果不合格,就责令施工队返工,如果施工队不愿意返工,他就大吵大闹。老师们告诉我,那些日子工地上除了施工声音,就是这监工跟人吵架的声音。除了因质量问题吵,就是为了追款跟当地政府吵。众所周知,企业捐款大多先交当地政府掌握,再由政府拨给下一级政府,再拨给下一级……最后才是施工单位,一百万最后就只剩了二十万。最后一次吵架是关于修建操场,他吼出一句:妈的,黑什么,不能黑教育。他终于追款成功修妥了操场,小小的操场。 大地震那天,正是这个小小操场庇护了几百名孩子。 大地震时,这名监工吼叫着从山下拼命往山上跑,当看见孩子们都躲在操场安然无羔时,这条汉子倒在地下哭得稀里哗啦。 然后,他凭经验指着出山方向,让老师们带着大部队出山,自己则在原地守着几个家住山上不愿离开的孩子。那些老师就按照他指引的方向,带着孩子翻过了三座山,趟过已被地震震得河床扭曲、河水浑浊的小河,穿过黑暗无比的森林,林子中总是出现奇形怪状的瘴气,那些瘴气不断变幻,有时就变成一群厉鬼的样子,孩子们吓得大哭……终于跌跌撞撞到达了县城。当这名监工打电话确认孩子们安全得救,大哭着向山下城里的方向跪下。 我问,为什么要跪下。他说,是向当初的努力跪下,幸好坚持下来了。 我问,这所学校是不是用了特殊标准才修得这么坚固。他说:不,只是按国家普通建筑标准修建的。我又得知,这个监工监理了五所学校,在那场大地震中奇迹般无一垮塌。他说:没什么奇迹,所谓奇迹,就是你修房子时,能在十年之前想到十年之后的事情。 可是他从不能被主流媒体宣传,名字也一直不能公布,因为这会让国家出丑。后又传出他所属的企业涉黑……前两年一个晚上,他忽然打来电话,说正在被精神病医生治疗着,老婆也离婚了,他现在想带着女儿逃出四川,问我能不能帮他远离这是非之地,在北方找一个工作……后来,我们就断了联系。 我从2008年开始发生变化,一个人生平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孩子被压在碎片下,身体慢慢变冷,慢慢死去,肯定会变化。那些碎花花的衣角、还在动着的小手,之后一年之久不断出现在梦中,而我竟并不知他们的名字。这是我的困惑:我们不能公布那些孩子的名字,也不能公布救了很多孩子的监工的名字。今天,是汶川大震四周年,这里正式公布他的名字:句艳东。 最近大家很爱谈爱国,基于上面的故事,我慢慢得知:不能狭隘理解爱国就是抵御外敌,爱国还表现在敢于抗争内贼。就如同你爱你们村,不仅表现在敢跟别村打架,更表现在勤恳耕种、爱护资源,敢于反对本村村长欺压村民、调戏妇女。如果一边跟别村打架,一边帮着村长鱼肉百姓,这不叫爱国主义,这叫勇当家丁。 我们当然要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可长城也应该保护我们的血肉。爱国主义应该是双向的,单向收费的不是爱国主义,是向君主效忠。 我认为句艳东是十足的爱国者,他没去攻打钓鱼岛,可是他救了很多孩子,他应当得到彰显,可事实刚刚相反,声名的舞台正被骗子们占据,而他正被生活惩罚,流离失所,仓惶不安。以我在灾区的见闻,多少骗子假太阳光辉之名横行,让青年们热烈膜拜……我不安地知道,这是更大的灾难,我们深爱的祖国正在逆淘汰、逆宣传、逆真相,如果一个国家的爱国主义宣传着骗子,这个爱国主义本身就是骗局。 我的爱国主义:给应得者以所得,给窃取者以褫夺,国家始能昌盛。 有件小事,5月13日下午再次强烈余震,部队命令我们外撤。走了几公里撤到山口时,正碰到央视张泉灵时空连线,我一身雨水和血迹无意间经过镜头。刚到山下,一个素以厚道著称的央视记者打来电话:“你丫真会出风头,没事儿你跑北川干嘛呀,抢我们台镜头”。我说:“操你妈”。绝交至今。 一月后回京碰到央视的仁义大哥。聊起豆腐渣工程,我说:贪官该杀几个。仁义大哥深邃看着我:“不,中国的事情要慢慢来,否则就会乱,毕竟重建还要靠他们呀。”又过了三年,我批评“共和国脊梁”倪萍。仁义大哥电话里极为不满:“你骂倪大姐干什么呢,人家倪大姐可是好人哪。”香港书展邀我去讲座,我调侃于丹余秋雨伪善,为权力洗地。仁义大哥再度打来电话:“想不到这几年你变成这种人,承鹏,咱不能只破坏不建设,不能见着政府干的事都是错的。” 我曾经欣赏仁义大哥,现在彼此天各一方,形同陌路。他那些公平正义名言在微博真真假假地流传,星光灿烂,粉丝推崇。以及,跟仁义大哥同款的爱国者们总说:不管国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我们仍要爱这个国,爱它,就要爱它的全部。我觉得这是个病句,我爱这个国,但我不能去爱豆腐渣工程,更不能去爱坐在豪华办公楼的官员,指出这个国的疾病,正是建设它的重要环节。 经历2008汶川大地震,我重新定义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不是一边指责外人抢劫我们的土地,一边又无视拆迁队强拆我们房子;不是一边怒斥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一边又把子女送到洛杉矶富人区;不是一边宣传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一边让他们在碎片下慢慢死去。 我想让所有人记住:那个妇人看得见自己孩子碎花花的衣角、小手还在动,听得见孩子还在低低呻吟,说“妈妈、我疼,疼……”,但妈妈竟无能为力。 历经世事,我才明白这个珍贵道理:所谓爱国,就是会为这个国家发生的一些操蛋的事而感到羞愧,并尝试改变它。所谓卖国,每当这个国家做出丢人的事,你却满脸红光地宣告这是“中国特色”,那多邪恶。 我这么说伤害了很多爱国者的感情,纷纷斥责我是汉奸。可是我认为这仍是病句,在中国官不至厅局级,财产不超一个亿,哪好意思夸自己是汉奸。又说我是带路党,可是,不让子女拿着绿卡开着跑车读着长青藤在美国置几处房产,哪有资格带路。还有爱国者训斥我:母亲无论怎样打骂我们,毕竟是生我养我的亲妈啊。我就想起当年爱国者曲啸也这么说。但常识是,谁见过这么下毒手打骂自己孩子的亲妈? 有人跑来说:“我也承认这个国家有不好的事,但家丑不可外扬,重要的是抵御外侮,如果收复钓鱼岛黄岩岛,我第一个报名参军,但先收拾你”。这种粘副雄狮牌胸毛表演爱国的作派让人鄙夷,也很容易让人想起五四运动中的梅思平,以爱国之名火烧赵家楼,当日本人打来时,他第一批就当了汉奸。 高呼“收复钓鱼岛、攻打黄岩岛”这种比爱国主义胸大肌行为,很难证明真伪,不如让我们务实地谈谈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给孩子修校舍时少收一分回扣,多添几根钢筋;是政府少修点豪华办公楼,给灾民多建些过冬房屋;是官员们少喝些茅台,给学生们多生产些放心奶;是报纸、电视少宣传点感动中国的虚假英雄,多公布些溘然逝去的平民名字;是每个人能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迁徙,而不是拥有多么广袤的国土。爱国主义不是爱冰冷的国家机器,而是爱温暖如冬阳的共同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拥有生活尊严,保护渺小的自己,记得在每一个纪念日,长歌当哭,让每一朵平凡的生命绽开如莲花…… 小小黄岩,以我军威武几排炮打成粉齑,收回失地指日可待,以壮国威;重重汶川,多少魂灵飞萦,如不惩前毖后,君将空负民心。 我是一个爱国者,我不在乎伟大胜利的路上矗立着多少座丰碑,我只在乎那些慢慢冷却的小小石头上,是否镌刻上了成千上万孩子的真实姓名。 ——是为写在5.12的爱国帖。 (李承鹏/文 原文 12/05/2012)
Show more
0
206
3.3K
652
根据路人兄的解读结合Deep做了一篇关于 ALKANES 协议的科普 #METHANE:# 昨日打的项目方推特:@mintalkanes 检查铸造成功数量:https://t.co/UibVKspFCH 终端查询: oyl provider alkanes -method getAlkanesByAddress -params '{"address":"你的bc1p地址"}' -p bitcoin #Alkanes# 深度:重新定义比特币的智能合约生态 一、比特币生态的痛点与Alkanes的破局 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长期受限于功能单一性——强大的价值存储,但缺乏可编程性。现有方案(如RGB、Stacks)多依赖侧链或Layer2, 导致: 安全性割裂:资产跨链引入信任风险。 生态碎片化:应用孤岛,无法互操作。 开发门槛高:非原生合约,工具链不完善。 Alkanes的优势: ✅ 原生L1智能合约 - 直接在比特币链上部署WASM合约(如:Rust语言),无需跨链或额外共识层。 - 合约逻辑与UTXO深度绑定,状态变更通过比特币交易完成,矿工网络同步验证。 ✅ 全功能DeFi基础设施 - 支持复杂场景:AMM、借贷、衍生品、NFT协议。 - 合约间可组合(如DEX调用借贷池),生态联动性强。 开发者友好 - 基于Rust/WASM,复用以太坊成熟工具链。 - Metashrew提供开箱即用的索引器、RPC接口、模拟环境。 二、技术架构:如何兼顾安全与灵活? 1. 核心组件 - Protonunes协议: - 类似比特币的“元协议层”,合约调用通过OP_RETURN编码,兼容Ordinals/Runes。 - 数据存储在Runestone的Tag 16383字段,不干扰基础协议。 - Metashrew索引器: - 开源、去中心化的执行引擎,处理区块数据并维护合约状态。 - 支持WASM沙盒环境,隔离合约漏洞风险。 - 自动处理链重组(Reorg),确保状态一致性。 2. 安全性设计 - 比特币矿工验证:合约执行依赖矿工验证,攻击成本等同篡改比特币网络。 - WASM沙盒隔离:恶意合约无法影响其他合约或底层协议。 - 状态防篡改:合约数据上链存储,Metashrew索引器开源可验证。 三、生态应用和项目进度 1. 已实现场景 - Oyl AMM:首个比特币原生去中心化交易所。 - 支持BTC与Alkanes代币(如frBTC)的闪电兑换。 - 流动性挖矿全链上完成,无托管风险。 - SUBFROST质押:通过智能合约实现BTC生息,无需跨链。 - 用户锁定BTC生成frBTC(生息代币),收益由协议自动分配。 2. 进度 - AMM 即将推出 - 完善的终端指令,代码支持 #brc20# #runes# 等协议 - 通过代码以及相关创始人推特可以看出,这是从24年就开始构建的协议,团队技术实力应该不错的 四、风险与挑战 - 性能瓶颈:比特币区块间隔长,高频交易场景受限。 - 生态冷启动:需吸引开发者迁移,与以太坊生态竞争。 五、总结 Alkanes不是另一个“比特币侧链”,而是原生层的范式升级。它让比特币从“数字黄金”进化为“可编程价值层”。 有一种arc20 @atomicalsxyz 协议当时的感觉,目前场外还是挺热的,OTC以下成员 @shut_nice1 @chx99999 非专业出身,如果有误欢迎指正! 官方的相关文档链接: 创始人之一推特:@judoflexchop Alkanes Docs: https://t.co/2l5VKY0bCc Metaprotocols on Metashrew (blog) : https://t.co/wu0QXgj85g Alaknes: Smart Contracts on Bitcoin UTXOs (blog) https://t.co/jjXzKNaCVL Utilizing BTC in Alkanes - Subfrost (blog) https://t.co/LWLVstXbLY 本文由 #moodengeth# 🦛社区| @ethmoodengfan 赞助 #METHANE# #CH4# $ordi #brc20# $fifa #MOODENGETH#
Show more
0
23
82
22
按头 @aura_playai: ① 由估值 7000 万美元的 @playAInetwork 开发并推出,后者于 2024 年 3 月完成种子轮融资,资方包括 Jump Crypto、Zentry 等,天使投资人包括 Polygon 联合创始人、YGG 联合创始人和 Axie Infinity 联合创始人等 ② 公测推出仅一天,目前可以参与早期积分挖掘 所以,Aura 到底是什么? Aura 是 PlayAI 生态的“协调层”,连接代理、应用与用户。 具体点说,用户可以通过 Aura 实现: 用户将任务发送给 Aura,Aura 会自动为用户匹配最合适的代理,无需多步骤操作; 用户还可以创建自己的 MCP 并添加到 Aura,获得激励 说到底,Aura 只是 PlayAI 生态的一环,PlayAI 作为终极的“AI终端”,旨在解决 AI 生态碎片化、用户体验断裂的问题,包含多个组件: PlayAI 网络 PlayHub PlayStudio 数据挖掘与市场 Oasis 节点 Aura:协调核心 MCP 为行文简洁,这里不做过多介绍。 问题来了,如何参与 Aura 挖矿?分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 https://t.co/O5XZokdnB3 第二步,完成注册。为了获取使用权限,用户必须先邀请一位以上新用户。 第三步,通过下列任务赚取积分: 社交任务:通过加入 Discord、追踪 Aura、点赞转发等常规任务获取积分 钱包任务:通过完成与 MCP 交互、存入指定资产等任务赚取积分 邀请推荐:邀请新用户 数据挖掘:在优质推文下面,通过 @aura_playai 并评论 “mine” 完成策展推荐;或者,去平台上验证内容,点通过或否即可。
Show more
0
8
17
2
🧭在Kaito上真的可以赚到1万美金吗? 卡总@CalmanBTC分享了一个好用工具,我也好奇查了查,输入推特ID(不带@)即可查看你在所有榜单的排名 https://t.co/YpIKDsBcAB 目前我 @Humanityprot 也是登上了短暂的榜一大哥 在Kaito上,很多人是赚到钱的,先知算是其中一个 虽然我早期跟追风 @ZF_lab 第一时间把NFT底部卖飞然后没事就唱空一下,但是不能否定的事在一些项目空投上是有在关照Yap榜单 如果你不知道从何开始做项目,不如沉下心来好好查看一下 @KaitoAI 的Pre-tge榜单,找到自己认准的项目然后集中从内容和交互双出发,相信会获得更不错的收益 历史来看,超过10个项目给yaps进行了空投,加起来可以轻松获得了>1万usdt以上的收益,简单距离👇 ① @KaitoAI NFT价值赋能,代币空投 ② @berachain 榜单空投 ③ @burnt_xion 贡献者空投 ④ @initia 榜单空投等 但是 Kaito 的算法一直琢磨不定,已知的是高质量 ICT 互动可以获得更多 yap 分 比如菠菜的上任推文获得了300分 @bocaibocai_ 王短鸟的打飞机推文获得了30分 @wanghebbf 或者一些大v没有特别在意的一些高互动的生活碎碎念也在加分,更多的大家慢慢探索。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 10 年前... 其次是 9 年前.... 然后是 8 年前... 如果你有兴趣参与yap,欢迎走先知的链接注册,你赚分我也有分,比如我现在就是 @wenxue600 的黑奴https://t.co/MxvHWMLVqk
Show more
0
31
39
3
最近 $Obol 登上 Binance,也借这个机会聊下 Obol 的技术架构。 首先 Obol 项目存在的意义,是帮 ETH 的 Staking 增加容错性。 不太精准地说,Obol 相当于创造了一个专门用于管理 Staking 的多签机制。 最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如果你直接跑以太坊客户端去 Stake ETH,那么一旦节点掉线,你掉线的时间非但颗粒无收,甚至会被倒扣和低保等额的 ETH 罚款。 所以,如何防止 ETH Staking 节点掉线就成为了大家的研究课题。 Obol 的解决思路是: 你在运行 ETH 客户端的同时,再多运行一套 Obol 的客户端(中间件)。 运行 Obol 客户端之后,你可以选择 3-10 个节点运营商共同管理你的节点,这样即便其中若干节点掉线了,其他节点还能正常工作。 PS:当然,理论上也可以你自己多服务器自己跑,或者让你的朋友来帮你跑。 不过,这个过程看起来容易,实现上却有难度。 ETH 的 Staking 机制就摆在那里,在设计之初没有给 DVT 协议留下专门位置,因此 DVT 协议们必须在 ETH Staking 现有机制的约束下工作。 所以,Obol 采用的迂回方式是,通过节点运行额外的客户端,它建立了一个 Obol 网络,独立于 ETH 网络之外。 (Charon 就是 Obol 客户端的名字) 这个网络是个点对点网络,解决了不同节点之间的通讯安全问题。 然后,在同一个小组里的节点们完成相互握手之后,它们就会举行一个 DKG 仪式。 所谓 DKG,它的全称是分布式密钥生成,这种设计可以实现(以 3/4 签名为例): 1. 没有中间人 2. 四个节点相互不知道对方的密钥碎片 3. 至少三个节点在线就可以执行验证者工作 这样,私钥就存储在节点本地。另外 Obol 没有【拆分】这个动作,它直接要求节点在本地生成碎片之一,这样可以避免密钥触网的问题。 另外,由于 ETH Staking 本身【资产私钥】和【验证者私钥】就是两把。 和非托管 Staking 一样,DVT 协议在这里同样只负责验证者这一把,并没碰到资产私钥,而资产私钥永远掌握在 ETH 持有者本人手里。 所以 DVT 协议即便出现多人串通,最多是干扰让节点无法出块,而技术上没法把你 Staked ETH 直接偷走,带来实际的本金损失。 相反,如果你的 Staking 不慎掉线,另外 3 个依然可以把你的节点救起来。 另外还有一些小的机制设计也比较有趣,例如 Obol 允许那些客户端根据自己意愿决定升级,可以运行不同版本,无需同时升级。 所以,当 Obol 发布新版本时,现有的 3/4 不升级依然可以继续使用,只要小组内的客户端保持一致即可。这样,最大程度降低Obol 官方导致故障的可能性。 这就是 Obol 如何增加 ETH Staking 容错性的技术原理。
Show more
0
5
11
2
🧐 Metis Hyperion 测试网上线:从单一 L2 到模块化多链+AI 基石! 加密行业有个很奇怪的惯性:一旦你被贴上标签,哪怕几年没更新,市场对你的认知也不会主动刷新。 Metis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很多人还停留在它是“那个做OP Rollup的L2”的阶段,但事实上,它在酝酿更大的一盘棋。 昨天凌晨 Hyperion 测试网上线,是我近期看到少有的“主动进化式项目动作”:不是为了跟风AI贴热点,而是对整个生态架构的系统性重构。 主要在于 Hyperion 本身就不是一个“空壳式 AI 叙事链”,它是首个支持大型语言模型(LLM)原生链上执行的 Layer-2 协议,底层集成了由 LazAI(@LazAINetwork)构建、Alith(@0xalith)驱动的去中心化 AI 代理框架,使链上验证与链下计算协同效率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让 AI 在链上跑起来”。 我感觉它不只是一次升级,而是一次范式转移—— Metis 可能正在掀起一场生态革命: 彻底打破“Metis = 单一 Layer2”的旧认知:通过 Hyperion 测试网上线及 Metis SDK 的展示,全新定位呼之欲出:模块化多链基建 + AI 专用链领导者。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跃迁,更是对 METIS 代币价值逻辑的重构,以及对开发者与机构的全新号召。 这篇文章是我站在开发者/投资人双重视角,对 Metis 这次变阵做的结构性分析:从链的性能与定位,到 SDK 与代币机制,再到生态策略与行业格局。 1️⃣不再只是 L2—— 刚看到 Metis高性能链Hyperion测试网正式上线; 对于 Metis 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正在悄然完成从单一以太坊 Layer2 向模块化多链基建的转型。 在 Hyperion AI 专用链测试网启动后,Metis 不会满足于做一个孤立的 L2 网络,而是定位为支持多链协同的基础设施; 这意味着 Metis 将承担“万链互联”的基石角色,提供模块化拼装的链构建能力,把 AI 原生链纳入其版图。 Metis 这步棋看似在扩张自己的版图,本质上是在押注一个新范式:未来不会只有一个 Rollup,而是千链共舞的世界。 现在还没人能做这个“桥梁”,他们试图做第一个。 2️⃣Hyperion:AI 原生链的技术革命: 作为 Metis 推出的高性能 AI 专用链,Hyperion 测试网代表了链上人工智能的全新尝试。 它针对 AI、GameFi、DePIN、高频交易等场景做了专项优化,采用并行执行引擎、AI 定制的 MetisVM 虚拟机等突破性技术,实现近乎毫秒级的交易最终确定和超高吞吐量; 简单来说,Hyperion 是首个为“把 AI 完全搬上链”而生的网络, 让以前跑不动的链上 AI 推理、实时数据处理成为可能。 听起来像是“链上 AI 的终极梦”,但也是对现有“靠合约凑 AI 叙事”的一记重拳—— Metis 不只是给AI链换个包装,而是重新定义它的运行土壤。 3️⃣双链协同,优势互补: Metis 现在拥有Andromeda + Hyperion双链架构,各司其职又无缝协同。 Andromeda 作为原有的通用型 L2,强调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已实现完全去中心化的排序节点,适合 DeFi、企业级应用等常规场景; Hyperion 则主打高性能和 AI 原生能力,暂以中心化排序器起步(后续逐步去中心化),专注实时计算和复杂应用。两条链共享底层技术和METIS 经济体系,并通过 Metis SDK 实现跨链交互和资产流动的无缝衔接; 对于开发者,可以按需将不同模块部署在不同链上(比如 NFT 等资产类合约部署在 Andromeda,而高频AI计算逻辑跑在 Hyperion); 这种双链组合其实是给“不同需求”的开发者各找了落点:你要稳,要去中心化,用 Andromeda;你要快,要实时响应,用 Hyperion。 这个组合听起来不像是叠加,而更像是“分工明确的团队作战”。 4️⃣链如乐高,Metis SDK 降低造链门槛: 很多项目都喊模块化、喊 SDK,但 Metis 是少数真的把这事儿产品化的。 他们不只是造了一套链,而是把“造链”变成了产品。 对开发者来说,这差距不是技术,是门槛的生死线。 Metis SDK 赋予开发者前所未有的能力—— 它就像区块链世界的乐高套件,预置了高性能区块链网络所需的各种模块化组件,包括并行执行的共识机制、以太坊兼容层、AI 原生支持的 VM 和链上存储等; 通过“乐高式拼装”降低发链门槛,让任何团队都能快速构建定制化区块链。这不仅加速了多链生态的扩张,更为链上 AI 应用提供了高效、灵活的基础设施。Hyperion 的核心优势在于: 1)模块化架构:支持开发者按需组合链上组件,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 2)AI 性能优化:专为 AI 工作负载设计,提供高吞吐、低延迟的计算环境。 3)万链互联:通过跨链协议实现多链协同,奠定 Metis 作为“链上枢纽”的地位。 开发者借助 SDK 可以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快速搭建专属区块链,而无需从零开始攻克底层难题; 这极大降低了造链技术门槛,使得不同场景的定制链成为可能——无论是AI 计算网络、DePIN 实体基础设施网络,还是 GameFi 专用链,都可以基于 Metis SDK 搭建并接入 Metis 生态; 这种模块化多链架构意味着 Metis 未来可以孕育出多个“行业专用链”,形成类似乐高拼接的多链矩阵,共享安全和流动性; 对区块链行业而言,这是向可组合的链上世界迈出的一大步。 5️⃣METIS 代币价值逻辑重构: Tokenomics 一直是公链转型的死角:链上做了变革,但代币没跟上节奏。而这次 Metis 比较难得的是:它的代币机制没有掉队,甚至跑在了叙事前面。 在万链互联的生态中,METIS 不仅是 Gas 费和治理的媒介,更是跨链结算的核心资产。这种多维度需求叠加效应将显著提升 METIS 的市场需求: 可谓是一币在手,横跨双链身兼三职 : 首先,METIS 是双链通用 Gas,无论用户在 Andromeda 还是 Hyperion 交易,都会消耗 METIS; 其次,METIS 成为统一的价值承载,Hyperion 上 AI 密集型应用和 Andromeda 上常规应用的交易量都共同为代币赋能,形成一体化的经济体系; 第三,METIS 还通过质押和治理等机制提供跨链的结算和治理功能,在两个网络中无缝发挥作用,避免生态价值碎片化 。简单来说,Metis 正在将其代币深度嵌入网络运行和跨链交互层面,使其价值捕获能力与生态版图一起增长。 这对投资者而言,METIS 的价值逻辑正被重新塑造——从单链代币升级为“多链燃料 + 治理枢纽 + 价值桥梁”,其需求和应用边界都有望被大幅拓宽。 6️⃣开发者生态: HyperHack 引爆创意:Metis 深知,要让多链+AI生态繁荣,开发者是最关键的驱动力; 为此,他们在 Hyperion 上线之际推出了大型黑客松 HyperHack; 这个活动以 Hyperion 为舞台,先由创意方案征集(Ideathon)开始,再让入围团队在 Hyperion 测试网上动手构建原型。 本次黑客松设置了 20 万美元奖池,涵盖AI 原生应用、链上数据与 AI 流水线、Alith(链上 AI 代理)集成、实时 Web3 系统、基础设施工具、DeFi等多个赛道,并提供投资孵化和导师指导机会,激励开发者发挥创造力 。 黑客松看起来只是一个活动,但对 Metis 来说,这其实是吸引“下一波创新发生在 Hyperion 上”的信号弹。谁先吸引住开发者,谁就有未来生态话语权。 7️⃣战略展望:迈向多链未来: Hyperion 测试网上线只是序幕,Metis 的蓝图远不止双链这么简单。 官方的“ReGenesis”愿景提到,Andromeda 与 Hyperion 的模块化组合为未来更多专用链铺平了道路 。 就像 Hyperion 专为 AI 而生,未来可能还会有面向其他新兴领域的链在 Metis 生态中诞生—— 比如隐私计算、社交网络甚至更多我们尚未想到的场景。这种多链并存、各尽所长的架构,使 Metis 能快速适配技术演进,同时保持与以太坊主网的安全继承和统一的开发者体验 。 在一众“高 TPS Rollup”中,Metis 没选内卷路线,而是悄悄换了赛道。它可能不想再被叫 L2,而是未来的多链系统 integrator。 8️⃣结语与思考: Metis 这一步,看起来像是在模块化和 AI 上“押宝”,但本质上,是在赌一个更深层的命题: 未来区块链的规模化增长,究竟来自哪里? 是继续做一条更便宜的 L2?还是去承载那些传统链从未能有效支持的新需求,比如 AI 原生交互、链上实时计算、DePIN 网络自治等? Hyperion 就像是对这类场景的一次正面试探,也是对整个区块链技术堆栈“再组织”的一次尝试。 从单纯的以太坊扩容网络蜕变为多链并举的生态构建者。这背后体现了团队对行业未来的判断:下一波区块链增长点可能来自AI 等新兴应用与去中心化技术的深度结合。 当然,这一战略能否成功还有待时间检验:中心化排序器、AI 链赛道尚未跑出标杆应用、SDK 生态仍需培育,这些都是现实。 但对于一个不愿在 Rollup 平庸化洪流中被淹没的团队来说,这一步,值得被记录,也值得被押注。 如果说上一代 L2 比的是 TPS 和手续费,那下一代链的竞争,可能是对多链协同、场景定制和生态控制力的博弈。 Metis 这次的打法,像是一家试图摆脱 Layer2 中年危机的项目,决定不再“卷参数”,而是另起炉灶,去做一个多链 AI 世界的建筑师。 这对于区块链投资者和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和讨论的新故事: 模块化多链的未来已来,Metis 能否凭借 Hyperion 抢占先机? 拭目以待!
Show more
0
33
29
26
《公链战争3.0:我们已经进入了后 Layer2 时代》 我们先回顾公链生态的几次大战: 公链战争1.0:Layer1高性能链大战,主要在2018年到2021年期间,涌现了Solana、BNB、Avalanche等一系列的一层高性能链; 公链战争2.0:Layer2二层网络大战,主要在2022年到2023年期间,涌现了Optimism、Arbitrum、zkSync、Starknet等以太坊系二层网络; 如今,Layer2似乎也已经偃旗息鼓,但Layer2的叙事真的过去了吗? 其实,Layer2叙事并未完全消退,而是从之前的“万众瞩目”转向了“实用落地”。 以太坊生态的 Arbitrum 和 Optimism 已稳固占据 L2 市场,目前 L2 的 TVL 仍高达数百亿美元,交易量持续增长。 这表明了,Rollup 作为扩容方案仍有生命力,只是其已经变成了行业基建,变成了空气、变成了水,所以反而不被普通用户们感知。 与此同时,用户和开发者对 Rollup 的期望也在变化:从单纯的“便宜交易”转向更高的性能、更好的互操作性和更灵活的应用场景。 由此,我们已经进入了公链战争3.0:后 Layer2 时代。 在后 Layer2 时代,有几个显著特点:通用链格局已定,应用链纵向发展,多链互操作性则是横向打通。 多链生态已经成为既定格局,那么解决不同链间的互操作性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有很多项目都在解决不同链的互操作性,其中有一个项目非常有意思,正在构建“Rollups 的互联网”,这个项目就是Caldera 。 @Calderaxyz Caldera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它不试图打造一条“终极链”,而是构建一个“Rollups 的互联网”,让无数条链并存、互连,最终实现区块链的无限扩展。 与传统公链追求“单链霸权”的思路不同,Caldera 更像是一个“基础设施赋能者”,通过 Rollups-as-a-Service (RaaS) 和 Metalayer 解决方案(互操作性),重塑区块链生态的协作模式。 我们可以详细看下这个项目。 1、从扩容到定制:Rollup 的新角色 在公链战争 2.0 中,Rollup 的主要任务是为以太坊扩容。 但在后 Layer2 时代,Caldera 将 Rollup 的角色从“扩容工具”升级为“应用定制平台”。 Caldera提供一键部署的 Rollup 引擎,支持 Optimism、Arbitrum 和 ZK Sync 技术栈,让开发者能快速创建针对特定需求的链。 应用链也是后Layer2时代的发展方向之一,有许多热门方向: (1)游戏链:如 ApeChain,优化低延迟和高吞吐量。 (2)DeFi 链:如 Manta Pacific,强调低成本和高性能。 (3)AI/DePin 链:如 Bluwhale 和 Spheron,支持数据密集型应用。 这种“让应用变成链”的能力,迎合了多链生态下垂直领域专用链的需求。 即使 Layer 2 的扩容叙事不再新鲜,定制化区块链的趋势正在为 Caldera 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2、Metalayer:多链世界的“粘合剂” 多链格局的形成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链与链之间的孤岛效应。 资产跨链转移缓慢、成本高昂,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协同更是难题。 Caldera 的 Metalayer 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传统的跨链桥,而是一个全栈互操作性解决方案。 其亮点包括: 意图驱动桥接:用户无需复杂操作,系统根据意图自动完成跨链流程。 秒级结算:相比传统桥接的分钟级延迟,Metalayer 大幅提升效率。 在后 Layer2 时代,互操作性已成为区块链发展的核心需求之一。 无论是模块化设计的 Celestia,还是跨链协议如 LayerZero,行业都在探索如何打破碎片化。 Metalayer 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服务于 Caldera 生态内的 Rollup,还能连接更广泛的多链世界,成为一个“互联枢纽”。 这让 Caldera 在 Rollup 叙事淡化后,仍能占据战略高地。 3、生态底蕴:从概念到落地 Caldera 并非纸上谈兵,其生态数据还是挺亮眼的: TVL超 6 亿美元、交易量超3.7 亿+ 笔、唯一地址超1000 万+,超越部分领先 L2。 更关键的是,主网上运行的 30 条链,覆盖以太坊 L2/L3 的四分之一,支持 Manta Pacific、ApeChain、Kinto 等项目。 这种成熟度让 Caldera 在后 Layer2 时代拥有“先发优势”,无需从零开始构建用户基础。 4、Caldera 的价值再定义 在公链战争 1.0 和 2.0 中,性能和扩容是核心命题。但在后 Layer2 时代,区块链的竞争已转向生态协同和应用落地。 Caldera 的价值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1)定制化赋能:从通用扩容转向专用链创建,满足垂直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2)互操作性核心:Metalayer 将 Rollup 和多链生态连接起来,解决碎片化痛点。 (3)技术灵活性:支持多技术栈(Optimism/Arbitrum/ZK)和多结算层(Hyperliquid/Berachain),顺应行业新趋势。 相比之下,类似竞争对手 AltLayer 更依赖“重质押 Rollup”等创新叙事吸引眼球,但生态规模和实用性尚不及 Caldera。 Caldera 的策略更像“稳中求进”,在 Rollup 基础上延伸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5、后 Layer2 时代的启示 Caldera 的“Rollups 的互联网”愿景,实际上是对区块链未来的一种隐喻。 公链战争 1.0 和 2.0 都在追求“单一最优解”,但现实证明,多链共存才是常态。 Caldera 的横向扩展理念其实在提醒我们:区块链的成功不在于某条链的霸权,而在于协作网络的价值。 如果互联网的崛起源于 TCP/IP 的互联互通,那么区块链的下一阶段,或许也需要一个类似 Caldera 这样的“协议层”来实现多链协同。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 Metalayer 的落地复杂度、多链管理的成本、新兴 L1 的竞争,都可能影响 Caldera 的发展。 但其成熟的生态和前瞻性的设计,已让它在后 Layer2 时代站稳脚跟。 后Layer2时代,大家开始卷多链互通、多链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到底谁能跑出来呢? 我们可以持续关注这类项目。
Show more
0
16
31
7
烧尸庙——一些生死感悟 香火熏染的午后,我坐在巴格马蒂河西岸,如同卡夫卡笔下滑入缝隙的甲虫,目睹河流将褪皮般的生死日常推到眼前。裹着白绸的尸体,如同被揉皱又展平的哲学手稿,在水波中翻卷着所有未被言说的答案。 五年前直贡梯寺的血肉天葬不过是序章,雪域秃鹫将死亡琢成鹰笛高亢的音符,而此刻焚烟却像沉默的智者在沙盘推演:人们为往生者洗涤双足的水花溅入河道,落在载着祭祀黄花的木盘边,恰似命运刻意排布的偶发韵脚。当长子持火种点燃亡父口中引信时,我忽然悟透——所谓家族传承不过是普罗米修斯火柴的盗火者们,在时光褶皱里玩着击鼓传花的游戏。 火焰在地狱玩笑与天堂牧歌间寻找平衡点,将人体还魂为无机物的形态。那些焦糖色的骨骸碎片从柴堆滑落时,带着造物主草稿箱里被删除的笔触。当燃烧殆尽的残骸被推入浑浊河心,水中涟漪将被击碎的晨星与沉没的灰烬搅拌成漩涡,仿佛某个星云塌缩前的最后晚祷。 对岸有人抱着婴儿走过石阶,焦糊气息与新生命体香在河面上勾兑。我蓦然想起幼年误入陶瓷作坊,看匠人将釉色斑驳的残次品砸碎重制。那些坠入巴格马蒂河的余烬是已解封的骨殖陶片,如同未成型的轮回胚胎,或许明年春天便会攀上凤凰木的枝桠,做深绿转橘红的色相轮回。 回望周边,众人没有失去亲人悲天悯人般的伤痛,而是伴着祭祀的活动,在唱诵着我听不懂的赞歌,对他们来说,死亡才是重生的开始,得道轮回的超脱,业力承托下的涅磐重生,庄重而神圣!如诗人惠特曼所言:“我将我自己遗留给土地,从那里能长出我喜爱的野草。” 迎接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业力未果,轮回堕落! 暮色四合时,夜祭唱诵与焚尸台木柴断裂声互为倒影。僧侣手中的转经筒与烟柱中的上升气流达成共识,裹挟着不同形态的有机物朝各个维度逃逸。我摸出兜里预备撒向河心的金盏花瓣,却在掌心发现它们已褪成苍白色——万物终将会皈依虚无,所以不妨我们,大胆一些,洒脱一些!
Show more
0
18
43
3
🧐Web3生态的「连接层之王」丨 #Binance# Launchpool第67期项目 @WalletConnect 全解析与价格预测—— 作为Web3生态中用户基数最大、应用场景最广的连接协议,WalletConnect此次登陆币安,不仅是其代币化进程的里程碑,更标志着区块链基础设施从“功能完善”向“用户体验革命”的跃迁。 这也是连接协议赛道首个上币安打新的项目; 在meme币泡沫与虚假叙事充斥市场的当下,WalletConnect以4500万真实用户、61000个DApp接入、600+钱包覆盖的硬核数据,展现出Web3七年基建大佬的终极底气。 手握BNB、FDUSD和USDC的朋友们,别忘了存入Launchpool,挖矿还剩2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解析—— 1)WalletConnect如何重塑Web3连接体验? 2)为什么说WalletConnect难以被替代? 3)WalletConnect的经济代币模型 4)上线价格预估 1⃣WalletConnect——Web3生态的“连接革命者” WalletConnect是去中心化应用与加密钱包的标准化连接协议,通过QR二维码扫描或深度链接,实现跨链、跨设备的无缝安全交互,这一创新现已成为行业标准。其核心叙事—— 1)Web3的“连接层基础设施”:如同互联网的TCP/IP协议,WalletConnect构建了钱包与DApp间的通用语言,解决了区块链长期存在的“碎片化连接”痛点。 2)去中心化治理转型:2024年成立WalletConnect基金会,推动协议从“中心化中继”向“无许可节点网络”升级,WCT代币成为治理与激励的核心工具。 3)捕获Web3用户增长红利:作为DApp流量入口,WalletConnect协议内嵌于MetaMask、Trust Wallet等头部钱包,间接触达数亿用户,具备“协议即服务”(Protocol-as-a-Service)的潜在估值逻辑。 作为一个开源协议,自2018年诞生以来,WalletConnect已促成超 2.75 亿次连接,服务3000万用户,覆盖600多个钱包和4万+dApps,日均处理2000万次连接请求,远超同类项目,成为去中心化生态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正因如此也受到了资本青睐,A轮1100万美元(USV、1kx领投),B轮1300万美元(Shopify、Kraken参投),总融资额达2400万美元。 2⃣技术护城河:为什么WalletConnect难以被替代? 真实需求铸就价值护城河,WalletConnect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四大维度—— 1、端到端加密与抗审查架构 2024年推出WalletConnect Network,由第三方节点运营商分布式部署,摆脱单一故障点。所有通信均通过对称加密通道传输,私钥仅存于用户本地设备,彻底杜绝中间人攻击风险。目前历史攻击事故率为0。 2、跨链互操作性引擎 WCT支持多链生态,实现“一次连接,全链通用”的体验,支持EVM、Cosmos、UTXO等不同账户模型,无缝衔接比特币Ordinals、Solana NFT等新兴资产,大幅降低用户在多链环境下的操作门槛。 3、模块化架构 WCT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连接、签名和数据传输功能解耦,开发者仅需集成一次SDK,即可支持所有兼容WalletConnect的钱包,适配成本能降低至竞品的1/20 。 4、用户体验极致优化 相比传统钱包安装、导入平均需要15秒配置,WalletConnect将DApp使用门槛降至“小白级”,1秒扫码连接,支持断线自动重连、多设备同步,避免重复授权困扰。 3⃣WCT代币经济模型——链上交互的「空气与水」 $WCT 是WalletConnect 网络的原生代币,其主要用途包括: ①网络GAS:WCT用于支付中继服务费等,部分费用将用于代币销毁以控制通胀。 ②质押收益:用户质押WCT可获得网络手续费分成与通胀奖励,当前1.06亿WCT已质押,年化收益8%-15%。 ③治理代币:WCT持有者可提案并投票决定协议升级、费用模型、节点激励规则等。 ④节点激励:运营商需质押WCT以参与中继服务,奖励基于在线时长与数据处理量。 代币名称:WalletConnect (WCT) 代币总量:1,000,000,000 WCT 初始流通量:186,200,000 WCT(代币最大供应量的18.62%) 币安 Launchpool 分配:40,000,000 WCT(代币总量的4%) 4⃣上线价格预测 WalletConnect作为Web3核心中间件,在上市前的四轮融资中展现出惊人热度,成为当时罕见的「机构抢筹标的」—— CoinList社区轮:18000人参与,1550万美元存入(目标400万,超募4倍) Bitget LaunchX:3.26亿美元申购额涌入,67000人争夺400万配额 Echo私募轮:50万美元额度11秒售罄 当时打新是按FDV 2亿打的,认购价0.2 USDT,当前多个交易所盘前价格都在0.4u,按这个数据FDV 4亿,流通市值7500w左右,符合近期币安新币区间。 不过鉴于官方的“已为全球超过 4500 万用户实现了超 2.75 亿次连接”这个数据,社区普遍调高了共识价格,区间0.5-1u,博弈空投抛压与多个一线大所流动性注入。 综上,WCT合理的开盘价格应该就在0.4-0.8u了。 WalletConnect是少数兼具“高频刚需”与“垄断性生态位”的Web3协议,后续得看中期发展,如果去中心化节点网络如期落地且质押APY超预期,也许价格能站稳1-2u。 现货交易时间:2025年4月15日19:00
Show more
0
15
23
6
@torontobigface 大家顶上去,中国大陆老百姓压力大需要发泄,乱扔垃圾比游行示威更有效: 1,把生活垃圾,袋子瓶子一定要剪碎再扔,就捡不起来,扔到野外山里河里,要剪碎,防止被人捡! 2,公厕坑里扔碎石和老干妈瓶子,杂物堵塞城市下水道,街上假装系鞋带放图钉,半夜把酒瓶在路边砸碎,踢到河流里!行动高于嘴炮
Show more
0
10
4
0
2022 年《自然通讯》和 2025 年《自然天文学》对贝努样本的研究证实了陨石/小行星中存在所有五种 DNA/RNA 碱基,支持生命构成要素来自地外的说法。 利用由日本和美国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型超灵敏提取技术,分析了坠落在澳大利亚、美国肯塔基州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四块陨石碎片。 除了这些关键的遗传碱基外,还发现了氨基酸和核碱基异构体,这些化合物在附近的土壤样本中并不存在,从而支持了这些陨石来自地外的可能性。 这是更有说服力的胚种论证据,暗示着生命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事实。 但也意味着人类与外界的隔离减少,外星生物对人类的危险性增加。
Show more
0
0
1
0
重新思考 Ethos @ethos_network 1. Ethos 作为链上声誉聚合平台-自带流量 Ethos 的核心定位可被理论化为区块链生态中的“声誉聚合平台”,类似于现实世界中的大众点评,但其流量机制根植于加密社区的集体行为与情绪驱动。 Ethos 的流量来源于社区对项目方/dev 不当行为的集体反应(Zora 事件为典型案例),当项目方引发众怒,用户倾向于在 Ethos 上集中表达不满,形成清晰的声誉信号。这种集中化与 X 平台上分散、碎片化的推文形成鲜明对比。Ethos 的广场式设计通过社会化反馈机制(如评分与评论)放大群体共鸣。 以 Bubblemaps 为例,其发展路径验证了实用性与热点结合的代币模型,Ethos 可能会复制这一路径: 刚需功能:气泡图满足链上数据可视化需求,占据用户心智。 热点事件驱动:通过分析链上热点(如阿根廷总统发币),持续吸引社区注意力。 代币化与市场情绪:推出 $BMT 代币,定位为“链上侦探系统”,叠加币安 alpha 上线带来的 FOMO 效应,推动币价上涨。 理论上,这类代币的价值并非来自可持续现金流,而是注意力经济与社区情绪的短期放大。然而,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使其长期价值捕获能力存疑。 2. Ethos 的声誉激励机制与熟人网络公开化的博弈 Ethos 的核心创新在于通过代币激励与空投预期,将熟人网络的隐性信任关系显性化,构建去中心化的声誉系统。从社会资本理论看,熟人网络中的信任信息通常局限于小范围,Ethos 通过互评机制将其公开,为第三方提供可信信号。例如,用户可基于 KOL 的第三方评分进行评估,降低信息不对称。然而,这一机制面临以下博弈论问题: 正向激励不足:熟人之间倾向于避免公开披露负面信息(社会规范约束),导致差评动力不足。目前,Ethos 平台正面评价占比显著高于负面评价,可能削弱声誉系统的客观性。 报复性差评风险:差评可能引发恶意反制,用户需权衡披露真相的收益与潜在社交成本,抑制真实反馈。 激励设计的局限:代币激励可能导致“刷评”行为,类似早期 Yelp 的虚假评论问题,损害平台可信度。 3. Ethos 的 InfoFi 价值与长期潜力 Ethos 可被归类为 InfoFi(信息金融)创新,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声誉数据化降低区块链生态中的信任成本。Ethos 的双边网络效应(项目方与用户)使其具备成为链上常用工具的潜力。然而,其价值捕获能力受限,原因如下: 收入模式模糊:Ethos 依赖代币激励与空投可能吸引用户,但缺乏清晰的盈利机制。广告或订阅模式可能不适用于去中心化生态。 竞争压力:类似的声誉系统易被复制,差异化壁垒较低。 结论 Ethos 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声誉聚合与熟人网络公开化,降低区块链生态的信任成本,其流量机制得益于社区情绪与网络效应。然而,激励设计缺陷、差评报复风险及价值捕获能力不足限制其长期潜力。若能优化激励机制并提升运营效率,Ethos 有望成为 InfoFi 领域的标杆工具,但需警惕竞争与用户信任的双重挑战。
Show more
0
8
7
1
每日一做融资6025万美金的@anoma 测试网交互 先进链接:https://t.co/braPKHWogY 测试码激活,没有码的自处要一要 然后AWSD走路,到自行车的地方现在很多都用连点器一挂,自行车就咔咔加分 然后去转盘处抽奖 运气好的话就能抽到5万分,运气不好就100,100的加 关于@Anoma 的潜力分析 1. Anoma是一个创新的区块链协议,专注于意图驱动(intent-centric)和隐私保护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开发,旨在重塑 Web3 生态。 其核心设计通过统一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打破传统区块链的碎片化壁垒,实现跨链互操作性,让开发者能无缝部署应用,用户体验更加流畅。 2.意图机制:Anoma 的“意图”机制是其最大亮点,用户只需表达需求(如购买资产或执行交易),无需关心复杂的链上操作,系统通过去中心化的意图匹配和对等发现自动完成任务。该协议采用零知识证明和同态加密技术,确保数据隐私和用户对资产的完全控制,同时支持多链原子结算,提升交易效率。 Anoma 的分形扩展架构赋予其卓越的可扩展性,适配从金融隐私到游戏资产交易等多样化场景。 Namada 作为 Anoma 生态的首条链,专注于隐私保护的资产转移,已成为其生态的重要支柱。 3.融资信息:2023 年,Anoma 完成 2500 万美元融资,获 Polychain Capital 等知名机构支持,展现了其发展潜力。 4.市场预期: Anoma 将在 2025 年底前推出原生代币,具体时间尚未确认。
Show more
融资6025万美金的 @anoma 测试网交互教程(文末附测试码抽取) 跟朋友要了个码子激活,今天测了一下写个教程发现自己有9个码子,场外差不多20刀一个吧,送了一些抽2个,先教程开始👇 ①进入:https://t.co/braPKHVQrq 输入测试码激活,刷新网站失败后 ②用上下左右键位控制小人 走到这个币的按钮「FITCOIN」安enter点击自行车赚取 #fiction# 积分 ③找到涨跌的那个地方,用积分猜涨跌,这个就是期权玩法 ④前往转盘每日摇奖,我拿了5万分 ⑤走到红帽子绑定推特 完成✅ 顺便这个文章抽2个激活码吧,场外20u一个应该有了 三连一下放放anoma的文章,或者女粉自拍,腿照啥的都行
Show more
0
4
6
0
当今NFT称得上蓝筹的统共还有6个(punk,猴子,企鹅,红豆,肚兜子,月鸟),我不得不排除掉五个(月鸟发b呼声),看看这几个项目吧,当初哪个不是加密非同质化的代表?哪个不是市值与流动性的王者?哪个不是韭菜们一时的信仰?。。。它们凉了,我的心都碎了!工资交到我的手里,却变成了满手毫无价值的小图片,我是痛心疾首,我有罪于我的生活,愧对领路人,愧对加密,我恨不得自己割了自己!😰 还有那些冷嘲热讽的狗项目方,你们,真的没有被小图片割过吗?!我知道,你们有些项目方,比这些个小图片割得更狠!我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钱包里的小图片翻出来,晒一晒,晾一晾,警示警示! 我刚入圈的时候,以为加密最大的割子是cx盘;熬过了传销盘,认为最大的敌人是矿机骗局;越过了矿机骗局,又迎来了私募坑;私募坑里爬出来,又赶上链上土狗。我,现在越来越清楚了,我总被割的原因不在外面的狗庄,而是在身边,就是在各个内幕群里!就是我的链上朋友和群友们当中,我这里亏一点,大家就亏一片!兄弟们要是亏完了,就会纷纷下楼买包烟,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钱包里的小图片才归零了几天哪?忘啦!🤬 那些小图片还在做你的推特头像,天天地盯着你们呢!😡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合眼了,就想着跟兄弟们说点什么。最后总结了五个字“永不被图割”,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就这几个字,是我挖空心思得来的,从现在起,这篇文就叫“永不被图割”! 看到小图片又来搞钱,正好看到康熙怒骂群臣的片段,纯粹手痒,有感而发,此文不针对任何人~🤪
Show more
0
0
0
0
之前曾聊过Caldera这个项目,当时我研究这个项目,发现公链赛道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而Caldera则是这个新阶段的标志性项目。 因此,我写下了一篇文章《公链战争3.0:我们已经进入了后 Layer2 时代》。 如今,Caldera又有了新的进展,正式登陆了币安,这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 这里再聊一下我对这个项目的几点看法: 1、水到渠成的战略演进 第一阶段是一键发链(rollup),解决发链问题。 Caldera最开始是一个Rollup引擎,已支持超100个定制化L2和L3,覆盖以太坊Rollup生态的近四分之一,包括Manta Pacific、ApeChain和B3等明星项目。 @Calderaxyz 而发链问题解决之后,市面上有了足够多的链,那么进而需要解决不同链的互操作性问题。 因此,Caldera又推出了Metalayer,这是一个共享的互操作性网络,主要是解决rollup 之间日益严重的碎片化问题。 通过整合Rollup部署能力与互操作性网络,Caldera打造了一个从基础设施到应用的闭环体系。 2、最终要回归到用户体验本身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Caldera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让跨链交互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无缝。 在传统的跨链操作中,用户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桥接器之间来回切换,并且要处理各种包装资产之间的转换问题。 而通过Caldera的Metalayer,用户只需简单地表达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比如在不同链之间转移 USDC。 整个复杂的跨链过程都将由Caldera的底层系统自动完成,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这是一个基于意图的执行机制,用户无需直接与桥接、路径或包装资产交互,仅需表达预期结果即可实现操作。 Caldera的意图驱动模式正在引发用户行为的根本性变革,类似智能手机从按键到触屏的飞跃。 3、总结一下 Caldera标志着公链从孤岛向互联网络的过渡。 未来一定是多链格局,那么Caldera的一链发链以及互操作网络会成为重要的基建。 其ERA代币不只是流动性工具,而是生态的燃料,可以用于跨链费用、治理投票和安全激励,算是实用型代币。 另一方面,代币效用还能够驱动网络效应,真正实现了代币与产品的结合。 我们可以对这个明星互操作性项目持续保持关注。
Show more
《公链战争3.0:我们已经进入了后 Layer2 时代》 我们先回顾公链生态的几次大战: 公链战争1.0:Layer1高性能链大战,主要在2018年到2021年期间,涌现了Solana、BNB、Avalanche等一系列的一层高性能链; 公链战争2.0:Layer2二层网络大战,主要在2022年到2023年期间,涌现了Optimism、Arbitrum、zkSync、Starknet等以太坊系二层网络; 如今,Layer2似乎也已经偃旗息鼓,但Layer2的叙事真的过去了吗? 其实,Layer2叙事并未完全消退,而是从之前的“万众瞩目”转向了“实用落地”。 以太坊生态的 Arbitrum 和 Optimism 已稳固占据 L2 市场,目前 L2 的 TVL 仍高达数百亿美元,交易量持续增长。 这表明了,Rollup 作为扩容方案仍有生命力,只是其已经变成了行业基建,变成了空气、变成了水,所以反而不被普通用户们感知。 与此同时,用户和开发者对 Rollup 的期望也在变化:从单纯的“便宜交易”转向更高的性能、更好的互操作性和更灵活的应用场景。 由此,我们已经进入了公链战争3.0:后 Layer2 时代。 在后 Layer2 时代,有几个显著特点:通用链格局已定,应用链纵向发展,多链互操作性则是横向打通。 多链生态已经成为既定格局,那么解决不同链间的互操作性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有很多项目都在解决不同链的互操作性,其中有一个项目非常有意思,正在构建“Rollups 的互联网”,这个项目就是Caldera 。 @Calderaxyz Caldera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它不试图打造一条“终极链”,而是构建一个“Rollups 的互联网”,让无数条链并存、互连,最终实现区块链的无限扩展。 与传统公链追求“单链霸权”的思路不同,Caldera 更像是一个“基础设施赋能者”,通过 Rollups-as-a-Service (RaaS) 和 Metalayer 解决方案(互操作性),重塑区块链生态的协作模式。 我们可以详细看下这个项目。 1、从扩容到定制:Rollup 的新角色 在公链战争 2.0 中,Rollup 的主要任务是为以太坊扩容。 但在后 Layer2 时代,Caldera 将 Rollup 的角色从“扩容工具”升级为“应用定制平台”。 Caldera提供一键部署的 Rollup 引擎,支持 Optimism、Arbitrum 和 ZK Sync 技术栈,让开发者能快速创建针对特定需求的链。 应用链也是后Layer2时代的发展方向之一,有许多热门方向: (1)游戏链:如 ApeChain,优化低延迟和高吞吐量。 (2)DeFi 链:如 Manta Pacific,强调低成本和高性能。 (3)AI/DePin 链:如 Bluwhale 和 Spheron,支持数据密集型应用。 这种“让应用变成链”的能力,迎合了多链生态下垂直领域专用链的需求。 即使 Layer 2 的扩容叙事不再新鲜,定制化区块链的趋势正在为 Caldera 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2、Metalayer:多链世界的“粘合剂” 多链格局的形成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链与链之间的孤岛效应。 资产跨链转移缓慢、成本高昂,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协同更是难题。 Caldera 的 Metalayer 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传统的跨链桥,而是一个全栈互操作性解决方案。 其亮点包括: 意图驱动桥接:用户无需复杂操作,系统根据意图自动完成跨链流程。 秒级结算:相比传统桥接的分钟级延迟,Metalayer 大幅提升效率。 在后 Layer2 时代,互操作性已成为区块链发展的核心需求之一。 无论是模块化设计的 Celestia,还是跨链协议如 LayerZero,行业都在探索如何打破碎片化。 Metalayer 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服务于 Caldera 生态内的 Rollup,还能连接更广泛的多链世界,成为一个“互联枢纽”。 这让 Caldera 在 Rollup 叙事淡化后,仍能占据战略高地。 3、生态底蕴:从概念到落地 Caldera 并非纸上谈兵,其生态数据还是挺亮眼的: TVL超 6 亿美元、交易量超3.7 亿+ 笔、唯一地址超1000 万+,超越部分领先 L2。 更关键的是,主网上运行的 30 条链,覆盖以太坊 L2/L3 的四分之一,支持 Manta Pacific、ApeChain、Kinto 等项目。 这种成熟度让 Caldera 在后 Layer2 时代拥有“先发优势”,无需从零开始构建用户基础。 4、Caldera 的价值再定义 在公链战争 1.0 和 2.0 中,性能和扩容是核心命题。但在后 Layer2 时代,区块链的竞争已转向生态协同和应用落地。 Caldera 的价值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1)定制化赋能:从通用扩容转向专用链创建,满足垂直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2)互操作性核心:Metalayer 将 Rollup 和多链生态连接起来,解决碎片化痛点。 (3)技术灵活性:支持多技术栈(Optimism/Arbitrum/ZK)和多结算层(Hyperliquid/Berachain),顺应行业新趋势。 相比之下,类似竞争对手 AltLayer 更依赖“重质押 Rollup”等创新叙事吸引眼球,但生态规模和实用性尚不及 Caldera。 Caldera 的策略更像“稳中求进”,在 Rollup 基础上延伸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5、后 Layer2 时代的启示 Caldera 的“Rollups 的互联网”愿景,实际上是对区块链未来的一种隐喻。 公链战争 1.0 和 2.0 都在追求“单一最优解”,但现实证明,多链共存才是常态。 Caldera 的横向扩展理念其实在提醒我们:区块链的成功不在于某条链的霸权,而在于协作网络的价值。 如果互联网的崛起源于 TCP/IP 的互联互通,那么区块链的下一阶段,或许也需要一个类似 Caldera 这样的“协议层”来实现多链协同。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 Metalayer 的落地复杂度、多链管理的成本、新兴 L1 的竞争,都可能影响 Caldera 的发展。 但其成熟的生态和前瞻性的设计,已让它在后 Layer2 时代站稳脚跟。 后Layer2时代,大家开始卷多链互通、多链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到底谁能跑出来呢? 我们可以持续关注这类项目。
Show more
0
3
2
0
I'll buy as much $S has you have. 几个月前,sonic花了大量资金跟各国kol签订包月服务广告。没错,你们看到的sonic推文大多是广告。我没接哈,不过我不反感他们接sonic广告。 前段时间币安又给sonic链开了个alpha交易竞赛,除了bsc的交易竞赛就是sonic,就他两! sonic几天前还上了bithumb,还重签了新做市商,链上生态也逐渐繁荣。并且前天,等了大半年的碎片六合一终于出来了(目前价格低的超出预期)。 六月份,说了半年多的2亿代币空投要兑现,作为上个牛市涨了几百倍的币(ftm),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sonic不会错过4年一度的新牛市。 在去年六合一碎片任务开启时,我就在0.3左右囤了ftm,这一次我又把其他山寨都卖了,全在0.5加了sonic。 我觉得,这波他能飞。我要等他猛猛地拉盘🥰🤭
Show more
@coinmamba I'll buy as much SOL has you have, right now, at $3. Sell me all you want. Then go fuck off.
0
7
5
0
🧵1/3 最近传统DePIN叙事突然熄火了,因为在Web3世界里是注意力经济,没有颠覆性的创新模式就会带来疲劳。 @ICN_Protocol 是我近期为数不多的关注到的DePin领域的新项目大部分传统的DePIN最后就是去中心化硬件的堆砌,用户贡献硬件提供算力-获得奖励。 简单来说,ICN的核心就是以“人”为节点,社交即构建,互动即生态,在传统DePIN的基础上加入了社交网络模式,融入了社交分享、打卡等行为. 所以,ICN做的事情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去中心化协作实验,也符合他们所强调的愿景:正在重塑互联网的价值。 实际上,传统的DePIN算得上撸毛人友好型赛道(参考Grass,IO)本质上我们可以作为供应侧提供“碎片资源”,获得激励计划的代币奖励。 今天介绍的是融资3100万美元的云服务平台ICN开展空投活动,预计Q2 TGE。连接钱包推特即可0成本瓜分 10,000 枚 $ICNT 推荐理由还是我之前的一直坚持的观点: 好项目+0成本/低成本的就是要上量,除了ICN的融资规模可观,目前在商业价值上取得了很多数据上的成功,且按照公开显示的信息Q2 tge,项目周期很短。已经符合了我心中对于“好项目”的定义标准,所以虽然这次活动奖励总量不多,重点是做完以后建议跟进。
Show more
0
1
2
0
一线|DePIN项目数据对比图🆚 关于DePIN的用户需求,我认为web2和web3有着不同的逻辑 🛜Web2用户优先考虑 服务可靠性/更低的成本/正向投资回报率 ⚛️Web3原生用户需要快速反馈循环——部署 > 行动 > 赚取 这里单独说下Dabba的不同之处: 1️⃣低波动、免操作的收益模式 Dabba通过托管部署和每日DBT代币奖励 提供简单、低风险的被动收入,技术门槛低,适合熊市和主流用户。 对比Helium的技术复杂性和World Mobile的效率慢来讲,优势还是比较明显。 2️⃣高效数据处理与高需求部署 每日处理60TB数据,高于Helium和Dawn,热点仅部署在印度高需求地区,整合15万+ LCO网络,类似Uber聚合碎片化市场,最大化资源利用和收益。 3️⃣基础设施复用与生态合作 支持WeatherXM等DePIN项目,热点一次部署可多次使用,降低成本,与$BONK合作(承诺销售10,000热点)增强市场的信任度。 4️⃣即插即用与快速盈利 消除技术壁垒,LCO托管确保几天内开始赚钱,这点要好于Helium的2-6周部署时间,运营商优先的收益模式比传统ISP更高效。 这些是Dabba的一些亮点,总的来看DePIN的发展还在初期,需要漫长实践磨合的时间,不过可以持续关注。
Show more
0
0
3
0
币安 @binancezh HODLer空投上线Stakestone @Stake_Stone ( $STO ) Stakestone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全链流动性基础设施协议,旨在改变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流动性的获取、分配和利用方式 1️⃣关于HODLer空投 币安HODLer空投根据用户的BNB持仓量进行历史快照,并为BNB持有者奖励代币空投。 通过使用BNB申购保本赚币(定期和/或活期)产品,用户将自动有资格获得HODLer空投(以及Launchpool和Megadrop奖励)。 通过使用BNB申购链上赚币产品,用户将自动有资格获得HODLer空投以及Launchpool奖励。 更多详情:https://t.co/N0OE6cUEK1 还没注册币安的朋友可以使用我的链接注册,手续费打八折:https://t.co/EF5zucZUpX 2️⃣Stakestone项目介绍: StakeStone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全链流动性基础设施协议,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优化区块链网络中的收益生成和流动性分配。核心目标是通过其创新的流动性再质押代币(LRT)模型,解决链上流动性碎片化、用户体验复杂及机会成本等问题。 StakeStone 支持以太坊、比特币等主流资产的流动性优化,覆盖20+区块链网络和100+协议,已成为全链流动性领域的领先项目之一 3️⃣融资情况: StakeStone 已累计融资超22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 Binance Labs(两次投资)、Polychain Capital、Hashkey Capital、OKX Ventures 和 Animoca Ventures 等顶级加密基金,显示出市场对其潜力的认可。 4️⃣总锁仓价值(TVL): 截至2025年初,TVL 超过4.7亿美元,近期在 Berachain Vault 上达到5亿美元,反映出强劲的生态增长。 5️⃣核心功能与产品: StakeStone 的核心在于通过其流动性基础设施提供“流动性+最大化收益”的解决方案,具体产品包括: STONE:一种基于以太坊的液态再质押代币(LRT),类似于 Swell 的 rswETH 或 https://t.co/afu8jjnrZt 的 weETH。用户可通过质押 ETH 获得 STONE,享受 staking 收益,同时保持资产流动性。STONE 支持多链交易,通过“PMM 借贷池”技术实现跨链退出流动性,降低价格影响。 SBTC:一种代币化的比特币,旨在提升比特币在多链环境中的流动性,解决比特币的碎片化问题。 STONEBTC:一种收益型比特币衍生品,通过 DeFi、CeDeFi 和现实世界资产(RWA)策略为比特币持有者提供可持续收益,同时保持流动性。当前由 Symbiotic Finance 提供收益支持。 LiquidityPad:一个全链流动性平台,帮助区块链生态和协议推出定制化的流动性筹资策略,利用以太坊的深度流动性优化资本分配。 https://t.co/i7pFXF24ss:允许用户使用 STONE 代币支付多链网络的交易费用,显著提升链上用户体验。 Vaults:用户可将 STONE 存入特定池,获得代表池内头寸的流动代币,参与 DeFi 策略、奖励、积分和空投活动。 StakeStone 的架构模块化,支持主流质押池并为未来的再质押功能做好准备。其独特之处在于无需锁定期,用户可在任意链上随时提取资金,极大提升了灵活性。 6️⃣代币经济学: StakeStone 的原生代币为 STO,总供应量为10亿枚,代币分配如下: 社区:17.87% 生态系统:4% 团队:15% 基金会:18.65% 空投与未来激励:7.85% 营销:9.13% 流动性:6% 投资者:21.5% 代币功能: 治理:STO 持有者可参与平台治理,锁定为 veSTO(投票锁定的 STONE)可获得更强的治理权和奖励。 收益激励:通过质押或锁定 STO,用户可获得额外的收益分配。 跨链支付:STO 可用于 https://t.co/i7pFXF24ss,支付多链交易费用。 7️⃣项目总结: Stakestone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全链(Omnichain)流动性基础设施协议,旨在改变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流动性的获取、分配和利用方式 在币安上市时的流通供应量:225,333,333 STO(占代币最大供应量的 22.53% ) HODLer空投通过回溯的形式奖励用户,提供更为简单的额外赚币方法。 使用BNB申购保本赚币产品或链上赚币产品,用户即可自动获得代币奖励。
Show more
0
3
2
1